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9:10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1)

此次电商培训会是由与清徐县政府合作的电商"乐村淘"驻清徐负责人对清徐乡村参与"乐村淘"进村进行培训,并且邀请了阳城、榆社等"乐村淘"电商当地负责人与清徐县的参与"乐村淘"电商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我感觉理念比较新,操作模式也可行。目前马云的"淘宝",刘强东的"京东"等电商正纷纷向农村进发,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正是一片需要电商开拓的处女地,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村村有物流,村村通电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顾目前全球经济除美国外都处于不景气时期,我国外贸出口连月下滑,本月公布的前三季度GDP数据破7都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有两驾将近熄火,一驾就是外贸出口,一驾是投资,200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投资4万亿产生的产能过剩,只剩下的一辆马车就是拉动内需还可以大有作为,需要加油!加油!再加油!而这辆马车的传动系统就是电商,电商可以极大的带动提升消费升级。

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其实除了煤炭我们还有许多的资源优势可以挖掘,比如:旅游资源,人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我们山西的旅游资源就可以深挖细研;又比如:土特产资源,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清徐的陈醋也酸淋淋)再比如……我们太需要一条渠道把清徐的产品、山西的好东西推出去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上去了,电商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

有了机会更为关键的是人。因为一切的物都是由人来支配的,所以培养人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从昨天的培训情况来看,参加电商培训的人对电商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广阔的农村是大有作为的。中国的希望也在农村,我们山西搭不上东南沿海开放开发、搭不上西部大开发、搭不上振兴东北振兴,也搭不上一带一路……好多好多,可我们这一次应该搭上电商进村这辆快车,重塑我山西晋商辉煌。目前不断下滑的山西太需要这样一次人心的振奋了。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出现了诸多不适应问题,其中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包括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技能缺乏等,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当务之急。而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的生存方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影响因素。据预计,我国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缺口。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之根本,是企业亟需重视的重大课题。在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大中专院校、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三大体系组成。电子商务是个新兴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电子商务人才。而许多学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因此很多企业更倾向于专业机构的电子商务培训。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要按照电子商务时代的模式制定并实施企业培训计划、开发培训项目、任用培训人员、摆正自己在培训中的位置。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培训计划

任何企业开展规范化培训都需要有一个总体计划,而计划的制定应有明确的目标。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对外的工作效率,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两个方面也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培训计划的目标。

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则是整个培训活动的实质性过程和关键阶段,它关系到培训任务能否落实,培训目标能否实现。针对电子商务的企业培训师,应遵循并掌握以下几方面相关的原则:

1.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原则。要组织实施好一项培训计划,光靠培训师是不够的,特别是大的培训项目,更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包括领导者的积极性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尤其要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要让受训人员充分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具体到电子商务的培训,首先要使参与者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习型企业,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和使用也是具有相对的成本和价值的。电子商务实现了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完成外部信息的收集,它使得企业能够以此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具有学习能力的组织结构,并不断地将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和总结,使之成为企业学习的内容。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学习才能使企业具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电子商务的培训决不是只针对某一层次或某几个人的培训,取得多方面的认同和配合是培训师要做的首要工作。

2.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企业培训师在组织实施培训计划中,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而不是以培训师为中心,要以对待顾客的态度推进培训工作。电子商务重在应用,培训应形成互动,培训应以学员的努力为主,不可强行教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3.因人施教的原则。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企业员工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技能。受训人员因年龄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有大有小,,例如,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较快,在电子知识上可能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和基础,而年长者则此方面稍显欠缺,这种状况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为达到培训目标,培训师应注意既要掌握集体培训的原则,同时也要因人施教、有所侧重,如果完全一个尺度来培训,可能会使基础好者感觉无聊,而基础差者又无法接受,都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调动不起积极性,也就达不到培训预定的目标。

4.学以致用的原则。培训既然是为了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就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教学,要为受训人员提供实践和操作的机会。在培训中可以通过模拟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和观察实际电子商务活动来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体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作用,使学员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活动规律,进而发现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系统设计、技术选择、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继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

三、确定培训对象,开发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培训项目都有具体的对象,培训工作的实施和管理都是围绕着培训对象而进行的。目前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支持层、业务管理层、高级管理层。

技术支持层负责网络建设、系统管理、网页制作和程序开发等。在电子商务服务开展初期,电子商务系统奇缺,这一层次人才显得较为重要,但随着电子商务人才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增多,技术支持人才已经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第二层是业务管理层,主要是要在网络条件下从事电子商务服务,需要对电子商务的流程、业务策划较为熟悉,但对网络与技术细节并不关心。对这一层次的人才企业要求其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商品选择与采购、同合作厂商洽谈业务与订立合同的能力。这一层次的人员较为庞大,他们形成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主体,是网络虚拟市场的使用者和服务者。对他们的培训应侧重于网络虚拟市场下新的经济规律,以及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操作,要使他们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

第三层是电子商务的高层管理层,能够根据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条件,制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规划,构思和策划电子商务项目并对电子商务项目进行分析与决策。这类人群量并不大,但他们从宏观上控制着商务网站的发展,他们既要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又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要具有前瞻性思维。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一般是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要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第一层人才在企业已大多具备,且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是通过高等教育来完成专业知识。而目前国内高校对第二、三层次人才的培养较为薄弱,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恰恰是这些人在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第二、三层将是企业培训的重点对象。

四、任用培训人员

电子商务企业培训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人员参与,要求企业培训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务经验,又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还应当具备多元化的资历。俗话说:“教人一杯水先要有一桶水”。显而易见,作为开展企业培训的企业培训师自身就必须首先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的精英。否则,就会降低培训质量,甚至误人误企。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有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较高的学历,通常在硕士以上,如有海外留学或受训经历最佳。

2.对电子商务方面有丰富的相关工作背景,特别是著名大公司的任职经历。一般来说,大公司的管理比较完善,国际交往频繁,电子商务运用的较多,在这样的公司会积累更全面的实战案例。

3.具有专业的培训或授课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教案、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学习能力强,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在课程中充实新的理论与案例,因为计算机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功能不断被挖掘,要求企业培训师随时掌握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电子行业发展动向,具有灵敏的头脑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5.特别需要有调动气氛的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设计并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法,最好有过专门的培训师培训经历,电子商务重在应用,因此生动的案例,实用的操作,会让学员倍感兴趣,形成互动,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有从事咨询顾问方面的工作经历,有条件接触大量的实务案例,从而使授课的思路开阔,更加贴近实务。

五、企业培训师的定位

企业培训师不同于教师,企业培训师面向的培训对象是企业员工,教师面对的是在校生,这就决定了企业培训师绝不能给自己定位为教师。员工作为成年人与学校中的未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成年人更多的靠理解和主动思考,因此培训师则以“解惑”为首;而未成年人更多的靠记忆和被动灌输,因此教师则以“传道”为首。针对成年人这一学习特点,企业培训师有着比教师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象教师一样能够“授人以鱼”,把企业员工需要掌握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很专业、很准确地传授给培训对象,还要象导师一样能够“授人以渔”,引导、启发员工开拓思路,积极求索,从而掌握技巧、增长水平、提高能力、解决问题。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一、电力企业培训现状

1.现阶段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优点

(1)企业观念创新,重视培训工作。由于电力企业制度相对完善,培训基础建设扎实,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全周期跟踪管理模式,为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先导作用。

(2)培训管理系统完善,合理设立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形式多样,例如有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技能类、辅组类等,为企业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2.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不足

(1)培训缺乏互动。现阶段培训工作的组织者与培训主体间缺乏有效沟通,培训组织者制定培训计划时未充分考虑培训主体岗位差异、性格差异、能力差异等,故培训计划模式化、统一化,无法顾及到各类培训主体的不同需求,无法科学制定培训需求并落实。培训主体处于被动接受培训的状态,对于培训的理解与组织者存在偏差,员工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误区,尤其是基层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培训缺乏兴趣,培训效果欠佳。

(2)电力企业员工工作饱和度相对较高,培训工作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由于电力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安全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过于沉重,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承受着工作强度和安全风险的双重压力,培训工作尤为直接涉及生产安全风险,因此容易被忽视。由于主观忽视和客观时间限制,培训工作很大程度上成为培训组织者的独角戏,培训主体未进入角色,未融入状态,甚至出现工作繁忙而缺勤的情况,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致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3)培训效果反馈和评估模糊。培训效果反馈一般以汇报或者考试的形式进行,其结果严重与实际工作脱轨,效果评估方式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培训效果,且培训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真正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二、如何改善电力企业培训薄弱环节

第一,增强培训组织者和培训主体之间的互动,让培训学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让员工全身心均参与到培训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凸显培训效果。

第二,提高培训主体对于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将其注意力从繁杂的工作状态中抽离出来,全心全意参与培训课程,合理地利用有效的培训时间,使培训作用最大化。

第三,让培训成为企业员工的正能量,摆脱以往的鸡肋培训,让其回归工作岗位时更有动力,工作方法更为得当,与人沟通更有技巧,也使得其他技能的培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情商培训应运而生

1.情商培训契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坚持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重视人的需求,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化地挖掘其潜能,达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契合的目的。在企业内部,企业对员工而言,并不仅仅只是劳动价值的有价交换、取酬的场所,而应该是一个员工乐于在里面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个人与团体间和谐发展的大舞台,更应该是一个激发员工潜能、使其获取更为宽广的人际关系和在心灵上得到满足的精神家园。

总体来说,“情商”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自觉的情绪洞察。葛尔曼认为,情商的基础首先是认识和洞察情绪,人们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只有认识到自我,准确地把握住自身的感受、感觉和身处的状态,才能针对不同情绪做出相应调整,积累正面情绪,化解负面情绪,主宰情绪,主宰生活,驾驭生活。

二是情绪的妥善管理。在认识情绪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说自我安慰,摆脱灰霾的心情。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就会常常激动、发怒,被不良情感左右,乃至于在灰暗的情绪中沉沦,一蹶不振。相反,自我情绪掌控能力强的人,则能较快地控制、调整好心情,即使在情况不尽人意的的时候,也能尽快地走出情绪低谷,重新振作。

三是自我激励。在很多种情况下,我们都需集中注意力,将情绪专注于某一个目标,例如学习、工作、创作等。对某一项事物的高度热忱,对自身充满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动力。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是一个人持续前进、成长成才的重要要素。

四是解读他人的情绪。“同理心”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感受、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技巧。

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管理他人情绪是一种才能,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和谐度、兼容性、组织领导才能的具体表现。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都是职业发展畅顺的人。

上述五个方面,核心是情绪控制力、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激励。因此,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与员工培训必须重视情商开发不谋而合。

2.情商培训强调互动,重在实践,能刺激培训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其对于培训的兴趣

鉴于情商考验的是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情商培训课程也就无法使用单一的形式来达到其目的,故培训课程通常会从听觉、视觉、触觉以及想象力等方面开启和引导学员的情绪触角,通过角色扮演或分组讨论、拓展训练等开放式多元化的形式来体验和学习情商丰富的内涵。培训学员可将其要点心得在日常生后和工作中加以实践,体会情商培训对生活带来的改变,情商培训对其工作生活的指导作用也促使其对培训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良性循环,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甚至培训学员进行情商培训后会主动学习心理学,并影响和感召周围的人群加入到提高情商的行列中来,形成流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不断充实的学习环境。

3.情商培训能有助于其他各类电力技能培训工作的吸收,使其达到更好效果

在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均出现以下情况。某些员工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湛,苦于缺乏合理有效沟通的方法,或缺乏对于工作目的领导意图的正确理解,或缺乏良好的适应和变通能力,或缺乏智慧地与人合作的能力,或缺乏稳定的心态,使得自身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无法在工作中得到发挥,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对于个人和企业均是一定程度的损失。故控制情绪的能力,高超的识人能力,适应、变通、合理妥协,稳定的工作状态,有助于改善短板造成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无法施展的局面。而情商培训恰恰提供了这些要素。可以说情商培训相对于其他各类企业文化宣贯培训、业务技能提升培训、资格证考试培训而言,象阿基米德所说的杠杆,能促使培训主体对于所有培训保持更好的心态,有助于其他内容的吸收和应用,实现情商与智商的互补与和谐发展,回归工作岗位时能将培训内容有效践行。

4.情商培训为企业员工输入正能量,同时促进企业组织发展

美国一家大型公司中的一个管理集体,员工工作压力比较大,达到了45%,通过有效的情商培训以后,压力比较大的员工比例下降了六个百分点。通过情商课程的学习后,员工心态更为平静和安宁,对于未来的焦虑状态有所改观,抗压能力增强,睡眠改善,工作效率提高,身体亚健康情况有所改观,且性格更为乐观,对自身更加满意,更自爱,对于自身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前景充满期待。

尽管情商被看作是一种看不见的实力,它却可以转化成看得见的成果。例如心胸更加宽广,视野自然更加开阔,更加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管理者;业绩更佳,能赢得客户更多信任的销售人员;面对情绪不稳的顾客能更自如控制局面、平息问题的服务类人员,以及不仅能在技术难题上有所突破,且能顺畅与人沟通、建立和谐的合作共赢关系的工程师;更富有爱心,更懂得体察儿童心理,更善于与儿童进行心理对话,疏导儿童不良情绪,为其创造更为快乐环境的老师。此外情商培训还可以为企业组织减少医疗保健开支和降低人事变动率。情绪管理水平、乐观、自信、团队协作能力和影响力等可能并不被看作是直接作用于改善企业效益的技巧,但现在许多企业和机构已经发现这些技巧确实能够建立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

由于电力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生产和安全运行风险较其他行业突出,工作强度和承担压力大,企业如要保持员工快乐的工作状态,保持健康的上下级关系,保持和谐良好的氛围,保持较高的软实力,从而保证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那么对其员工排除负面干扰,输入正能量,提高自身工作潜力的情商素养培训势在必行。

四、结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的运用。不管是何种产业,对于个体的工作成功贡献而言,智商所占的比例只有情商的二分之一。且职位越高,智商对于工作成就所占的比例越小,而情商的比重更为突出。相比其传统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心理劳动和情绪劳动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客服、公关、营销、销售等工作人员更是如此,拥有优秀的情商能力,就能在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自身情绪,体察他人情绪。运用情商,有助于提升工作技能和业绩,有助于提升工作幸福力。

情商培训突破传统培训形式,通过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培养员工职场情商、生活情商,不仅完善了原电力企业培训的薄弱环节,同时对于减轻电力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实现人人快乐工作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钒.培训情商就是培训成功[J].中外管理导报,2000(11)

[2]李硕,余佳祥,朱弘等.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李玉平.企业现代培训理念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刘军.电力企业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5]李继红.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危机管理[J].学术交流,2005(8)

[6]燕国材.八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09-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很多企业都将把电子商务当作其发展经营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需要一大批既掌握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商务知识,又能熟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然而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性的、有权威影响力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电子商务教育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受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权威影响力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针对电子商务岗位及岗位群,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紧贴市场需求、紧贴岗位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由此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划分成商务和技术两大方向,使其在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中更具有针对性,为达到此目标,需要着重解决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职业能力培养等四方面的创新:

1 专业知识结构的创新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

1.1 电子商务的基本职业能力

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方向,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电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网络采购和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网络营销、网页制作、网络商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知识。

1.2 电子商务的综合专业能力

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对知识的整合,在技术与商务的相互渗透中形成整体性观念。一方面是要注重技术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相互沟通和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注重技术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商务和技术两个方向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商务方向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着重体现在网络采购与营销以及网络编辑管理等方面,而技术方向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着重体现在网站规划与建设以及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

1.3 综合素质能力

除应具备以上专业能力外,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最终形成完整电子商务专业架构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1)社会素质

社会素质对后天引导个人成才方面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注重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不平衡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定位有更深地认识,为专业应用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通过对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

1)构建多种实践模式。为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达到1:1,实践教学可采用认识实训、教学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模式,真正体现工学结合。2)细化教学实训项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细化教学实训项目,使其与专业理论教学相吻合,形成完整统一体。可实施的实训项目如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网页设计实训、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设计实训、电子商务网站技术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网站建设与网站维护管理实训、网上金融与电子支付实训、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3)完善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单独或小组完成一份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形式包括市场调查、网页设计、创业计划、网站推广与策划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4)努力增加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是综合性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各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锻炼和提高。安排到工商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熟悉企业营销活动的具体运作,充分印证所学知识,提高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5)突出实践教学考核地位。强调实践教学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课内实践应成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

3 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类繁多,除了要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外,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具体行业的专业定位,最终要做到“基础+核心+特色”三者为一体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体系引导下,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吸收效率。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领域,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群,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大多采用简单的“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进行专业的系统开发、维护与管理,又不能专业的开展网络营销、电子贸易、企业管理,既不适合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又不适合传统企业;既不适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领域需求。这种万能式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精通,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适应性差的直接原因。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是以为社会服务为目的,首先应明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专业定位。目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IT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他们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者,对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十分了解;二是综合管理类人才,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层,应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知识;三是商务类人才,他们对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极为熟悉,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所以对他们进行跨学科知识的补充尤为重要。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应该将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在商务型人才的培养上。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学院同样也可以做到,这就体现不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2)对于综合管理类人才,企业绝不会让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担当企业决策者的角色;(3)由于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企业目前最短缺的就是应用型人才,即商务类人才。

4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素质,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下,加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创新、职业生存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会逐步地体现与形成。

4.1 知识创新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实践。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在相关电子商务公司或部门顶岗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模拟操作等;同时作为老师,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将日常生活实践技能融入到教学和课下的交流,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交融。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思考问题。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也是当务之急。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在教师不预设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起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

4.2 职业生存能力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多证书”制度是很好的改革模式,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职业资格鉴定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但需选择社会和行业有较高认同度的认证,如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5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应从专业知识结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明确核心课程体系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应摒弃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电子商务在我国才能持续高效地发展。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74-04

一、相关概念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学校提供办公与生产管理场所,与专业服务面向高度匹配的经济实体或企业提供硬件条件与软件资源的实践教学场所。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校企合作联盟,使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汇聚、有效配置、整合优化,形成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共建专业,为学院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校、企业二元融合式“中间站”(见图1),形成三站协同的良性互动。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任职条件,参照行业标准与规范,以使学习者获得从事职业活动的知识、技能、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为目标,由职业院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三方协同定制职业技术训练与培训模块,使之与职业岗位群技能需求吻合。各模块分别由职业院校、培训中心、企业分阶段实施,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仿真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对应职业院校,技能强化训练与技术提升训练模块对应跨企业培训中心,岗位技能训练模块对接企业,形成基于模块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三)电子商务技术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新兴的综合型学科,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门基础学科。新编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调整,在计算机类增设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从信息技术角度定位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增设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网络营销与推广、商务网站运行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挖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管理技能,掌握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专业技术实训、毕业生创业孵化、生产与服务外包等提供模块化训练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跨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二、相关研究综述

针对电子商务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通过中美两国人才培养差异比较,分别从教育层次和方向阐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其课程体系设置,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和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备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新举措》提出“两园区三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区与校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进行校企交替式学习与训练,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教学效果共同评价”的双向运行机制。《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主旨,通过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项目平台,提出“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起点、专业竞赛为助力、自主创业为突破”的实践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4层次13模块”的设计框架。《基于课程群构建电子商务“三创”实验教学体系》从课程群的角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三创能力 (电子商务运营创意、应用创新和网络商务创业)为核心,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群以及基于课程群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探索实践。

上述研究者多是从人才供给侧研究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对需求侧的利益关切不够,研究者试图缩短职业教育人才输送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提出校企联合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方法。但由于电子商务技术的跨学科和跨行业等特点,电商企业能够提供高校学生的实践时间与学校教育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生产性实践停留在订单处理和销售热线等岗位,技术密集程度低,技术含量低,层次水平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开始从人才供给侧探索改革路径,发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利益平衡点,通过以资源换资源方式,促进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企业引进校园,嵌入行业内训体系和行业岗位认证体系,构建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实现学校和企业互通,形成学校和企业双元互动、协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一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尚属首次。

三、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框架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有效途径是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以跨企业中心为平台,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匹配,与职业岗位需求吻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职业技术培训形成良性互动的协作共同体,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协同施教模式,学生兼具学徒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既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自身发展能力,而且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模块化课程培训和职业化技术训练,获得顶岗的本领、工作的经历、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真正解决当前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矛盾。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在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机制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吸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精髓,借鉴中德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创新实践,在电子商务职业教育联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发挥区域的产业集聚优势和校企联盟协作优势,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组建政、行、企、校协作联盟,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实施“岗位确定、合同培养”模式,突出“双主体、双身份”等特征,共同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途径,以“跨企业培训中心”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一董三委”管理体制(见图1),具体负责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保证企业深度参与和校企双元全程融合,构建基于技能训练贯穿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三站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三站互动、阶段轮换”中的中心站是跨企业培训,是校企协作联合体,是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转变的关键环节。

(二)“三站互动、阶段轮换”的运行模式

“三站互动”是指学校站、跨企业培训中心站和企业站相互衔接和关联,即教学内容互相衔接,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训与生产内容相互关联,是技术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体。

“阶段轮换”是指专业教学分阶段分别在各站组织实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不同课程内容分别在不同场所完成教学,有些课程内容将在相关场所分段实施,交替轮换,保证课程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所谓“三站互动、阶段轮换”实训教学模式,即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三方是协作共同体,三站各具功能又是统一体,是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站主要进行基础理论教学、验证实验或虚拟仿真实训;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强化和技术提升训练,是生产性实训热身训练,为实习和就业提供技术准备;企业站进行生产实训和企业文化教育。

(三)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设计

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从学生的技能培养看,是专业理论与方法检验以及校内实验实训技能训练的延伸,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学生即将开展实习和就业而进行的技术与心理准备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跨企业培训中心便能体验企业文化、积累职场和工作经验。所以,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体系承载着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接轨企业实践的双重任务。一要有别于学校仿真、验证性实践体系,二要有别于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三要体现电子商务运行规范与管理规程,以及服务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技术特点与行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实训体系实行模块化训练课程模块,纵向(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内容分段衔接,横向按岗位技能结构模块化设计。纵向课程群模块分别依据教学场所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按岗位技能结构分别是网络营销与推广模块,电子商务网站运行与管理模块,商务数据分析与挖掘模块。网络营销与推广模块对应专业学习领域的商务营销能力训练,电子商务网站运行与管理对应网络运营平台建设与维护能力训练,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挖掘对应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训练。

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活动不是简单的网络商品交易,而是商务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物流的统一体,必将产生大量的商务数据信息,这些数据是商务运行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如商品销售量、销售额、销往区域、交易时间等,还存在大量的隐藏信息,如商品订单、商品包装、商品受众等,这些数据信息有利于商品生产企业的科学决策,制定生产与销售策略,促进产品创新设计,尤其是隐藏信息的数据挖掘信息有助于提高商品销售量。

(四)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实训模式

依据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实训体系,编制基于“三站互动,阶段轮换”的专业实训教学进程表,实现内容衔接、场所轮换、工学交替,以技术提升为主线,技能训练贯穿各阶段,实训内容体系呈螺旋式进阶,实现三站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

第1阶段为第1―2学期,教学场所主要在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轮换。在校内实验、实训等场所,主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原理,着力训练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岗位认知,让学生提前熟悉职场环境,感知职场文化,体验职场氛围,了解行业发展特征以及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标准与规范。

第2阶段为第3―4学期,教学场所主要在学校与跨企业培训中心轮换。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与仿真训练,通过模拟与仿真,理解电子商务核心技术要领和操作流程,然后进入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核心技能的强化训练,由职业导师按照现代学徒制进行个性化指导与训练,既解决了技能短板问题,又突出了个性化能力培养与训练。

通过模拟与仿真实验使学生感受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体验电子商务的商务流程和技术特点,让学生从感性上验证、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做中学”,学会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独立策划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和各种经济管理理论,提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编制电子商务的商业计划书。

第3阶段为第5―6学期,教学场所主要是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跨企业培训中心主要进行临岗前的技术强化训练以及岗位适应性认知和训练,以项目为载体的实战性训练,通过组建项目团队,策划项目方案,编制项目实施进程表等对学生进行项目集训,侧重培养学生的应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团队协调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技术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培训。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负责接纳专业学生实习,侧重培养学生的适岗能力,为实习生配备企业指导教师,编制实习计划、落实实习任务,完成实习期考核与评价。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实训体系建设是高职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针对电子商务技术特点与行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平衡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利益关切,形成学校、企业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良性互动协作机制,建立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训练体系,协同施教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兼具学徒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同时,快速了解企业文化,积累职场经验,从技术和心理上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从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1):189-192.

[2]李平.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255-259.

[3]陈晴光.基于课程群构建电子商务“三创”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7-159.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function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of each participant, extracting the core resources and demand from, thus building a X shape demand matrix model for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re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mode innova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onic commerce major;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1 “政行企校”四方典型职能、资源和需求分析

1.1 县(区)政府电子商务主管职能部门

典型职能: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牵头组织重大课题调研,研究提出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统筹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电子商务运行态势;对电子商务企业实施服务、扶持和培育,推动传统企业电商转型升级;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电子商务园区的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推进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分析:政策法规(扶持政策);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资金;电商企业(园区)奖励基金和培育基金;产学研专项基金;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就业平台;就业培训基金;本地区的电子商务运行数据;课题经费;调研经费。

需求分析:外请智库参与研究政策法规、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调研、数据摸查、课题研究、电商普及培训、就业培训、电商咨询服务;电商培育基地。

1.2 县(区)电子商务协会

典型职能:倡议与制定行业规范;提供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举办讲座、座谈、培训、联谊等各类活动;宣传推广、信息交流;与学校携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资源分析: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讲座、座谈、培训、联谊等各类活动;人才需求信息。

需求分析:监管人力;信息渠道;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电子商务人才标准的制定;就业辅导教师。

1.3 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典型职能、需求和资源分析

典型职能:以优质产品(或服务)为依托,确立电商战略,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组建电商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培训、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完善供应链,产品创新,质量创优,成本控制,物流通顺,客服优化。

资源分析:产品;资金;实战讲师;实战案例。

需求分析:融资需求;采购需求;员工招聘; 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外聘智库完善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提升品牌形象、绩效管理提升;员工培训和团队文化养成。

1.4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典型职能、需求和资源分析

典型职能:根据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调查,制定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完善项目型、实战型课程标准和n程体系;建设和完善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软硬件设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项目化任务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科研课题研究。

资源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软硬件设施;教材;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培训讲师;智囊团;就业人才储备库。

需求分析:区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行数据;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企业真实产品、资金、项目、任务;科研课题立项资金;社会培训招生。

2 “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分析

根据以上典型职能及资源和需求分析,去除与四方合作无关的资源和需求后,笔者绘制了“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X型矩阵图(图1),据此分析各方需求与资源间的关联性。

观察“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在四方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关度最大,主要相关项目包括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企业培训顾问、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的相关度次之,主要关联项是教师为行业协会做讲师、顾问,协会提供企业信息,场地与教学资源共享等。学校与政府之间联系较弱,主要通过学校专家为政府顾问智囊、课题调研等发生关联。

3 “政行企校”合作创新模式

“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分析的结论为我们指出了“政行企校”合作的三个核心关联点: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课程、学生实习和就业。因此,“政行企校”合作创新模式应重点关注三个核心关联点的建设,根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补齐短板,发挥强项,融合创新。

(1)四方联动建设开放型的课程体系是“政行企校”合作创新的核心任务。“政行企校”合作创新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开放型的优质电商课程体系,应当尽快建立区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联盟,将政府官员、协会骨干、学校教师、企业能手联合在一起,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商人才的技能和能力需求,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兼顾在校生培养和社会培训,通过校企共建的基于真实任务的企业实战课程体系,将课堂扩展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一线,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

(2)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是“政行企校”合作创新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可以在电子商务课题调研、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团队文化和品牌文化等诸多方面帮助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从而使区域的电商经济整体向前发展。应当建立起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定期在政府、协会、企业挂职的制度,使高职电子商务教师的政策水平,企业资源、实战能力均得到全面锻炼,从而能更好地担负起科研和企业服务的任务。

(3)重视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实习管理,提高就业水平。“政行企校”合作最紧密的关联点是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应当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计划、引导和扶持作用,在及时汇总区域内电商就业需求信息的同时,用好用足国家、省、市的就业保障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接收实习生和毕业生的电商企业进行包括补贴、奖励等各种激励政策,提高用人企业接收应届生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

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构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互赢新模式的“政行企校”合作,可以形成“目斯餐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带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产学研合作及政策环境支持等方面的优化与提升,全面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学校提供办公与生产管理场所,与专业服务面向高度匹配的经济实体或企业提供硬件条件与软件资源的实践教学场所。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校企合作联盟,使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汇聚、有效配置、整合优化,形成合作办学机制――校企共建专业,为学院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学校、企业二元融合式“中间站”(见图1),形成三站协同的良性互动。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任职条件,参照行业标准与规范,以使学习者获得从事职业活动的知识、技能、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为目标,由职业院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三方协同定制职业技术训练与培训模块,使之与职业岗位群技能需求吻合。各模块分别由职业院校、培训中心、企业分阶段实施,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仿真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对应职业院校,技能强化训练与技术提升训练模块对应跨企业培训中心,岗位技能训练模块对接企业,形成基于模块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三)电子商务技术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新兴的综合型学科,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门基础学科。新编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调整,在计算机类增设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从信息技术角度定位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增设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网络营销与推广、商务网站运行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挖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管理技能,掌握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专业技术实训、毕业生创业孵化、生产与服务外包等提供模块化训练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跨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二、相关研究综述

针对电子商务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通过中美两国人才培养差异比较,分别从教育层次和方向阐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其课程体系设置,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和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备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新举措》提出“两园区三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校内电子商务实践园区与校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进行校企交替式学习与训练,建立校企“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教学效果共同评价”的双向运行机制。《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主旨,通过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项目平台,提出“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起点、专业竞赛为助力、自主创业为突破”的实践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4层次13模块”的设计框架。《基于课程群构建电子商务“三创”实验教学体系》从课程群的角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三创能力 (电子商务运营创意、应用创新和网络商务创业)为核心,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群以及基于课程群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探索实践。

上述研究者多是从人才供给侧研究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对需求侧的利益关切不够,研究者试图缩短职业教育人才输送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提出校企联合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方法。但由于电子商务技术的跨学科和跨行业等特点,电商企业能够提供高校学生的实践时间与学校教育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生产性实践停留在订单处理和销售热线等岗位,技术密集程度低,技术含量低,层次水平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开始从人才供给侧探索改革路径,发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利益平衡点,通过以资源换资源方式,促进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企业引进校园,嵌入行业内训体系和行业岗位认证体系,构建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实现学校和企业互通,形成学校和企业双元互动、协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一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尚属首次。

三、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框架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有效途径是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以跨企业中心为平台,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匹配,与职业岗位需求吻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职业技术培训形成良性互动的协作共同体,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协同施教模式,学生兼具学徒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既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自身发展能力,而且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模块化课程培训和职业化技术训练,获得顶岗的本领、工作的经历、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真正解决当前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矛盾。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在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机制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吸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精髓,借鉴中德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创新实践,在电子商务职业教育联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发挥区域的产业集聚优势和校企联盟协作优势,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组建政、行、企、校协作联盟,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实施“岗位确定、合同培养”模式,突出“双主体、双身份”等特征,共同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途径,以“跨企业培训中心”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一董三委”管理体制(见图1),具体负责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保证企业深度参与和校企双元全程融合,构建基于技能训练贯穿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三站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三站互动、阶段轮换”中的中心站是跨企业培训,是校企协作联合体,是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转变的关键环节。

(二)“三站互动、阶段轮换”的运行模式

“三站互动”是指学校站、跨企业培训中心站和企业站相互衔接和关联,即教学内容互相衔接,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训与生产内容相互关联,是技术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体。

“阶段轮换”是指专业教学分阶段分别在各站组织实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不同课程内容分别在不同场所完成教学,有些课程内容将在相关场所分段实施,交替轮换,保证课程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所谓“三站互动、阶段轮换”实训教学模式,即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三方是协作共同体,三站各具功能又是统一体,是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站主要进行基础理论教学、验证实验或虚拟仿真实训;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强化和技术提升训练,是生产性实训热身训练,为实习和就业提供技术准备;企业站进行生产实训和企业文化教育。

(三)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设计

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从学生的技能培养看,是专业理论与方法检验以及校内实验实训技能训练的延伸,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学生即将开展实习和就业而进行的技术与心理准备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跨企业培训中心便能体验企业文化、积累职场和工作经验。所以,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体系承载着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接轨企业实践的双重任务。一要有别于学校仿真、验证性实践体系,二要有别于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三要体现电子商务运行规范与管理规程,以及服务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技术特点与行业服务标准与规范,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实训体系实行模块化训练课程模块,纵向(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内容分段衔接,横向按岗位技能结构模块化设计。纵向课程群模块分别依据教学场所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按岗位技能结构分别是网络营销与推广模块,电子商务网站运行与管理模块,商务数据分析与挖掘模块。网络营销与推广模块对应专业学习领域的商务营销能力训练,电子商务网站运行与管理对应网络运营平台建设与维护能力训练,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挖掘对应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训练。

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活动不是简单的网络商品交易,而是商务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物流的统一体,必将产生大量的商务数据信息,这些数据是商务运行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如商品销售量、销售额、销往区域、交易时间等,还存在大量的隐藏信息,如商品订单、商品包装、商品受众等,这些数据信息有利于商品生产企业的科学决策,制定生产与销售策略,促进产品创新设计,尤其是隐藏信息的数据挖掘信息有助于提高商品销售量。

(四)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实训模式

依据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实训体系,编制基于“三站互动,阶段轮换”的专业实训教学进程表,实现内容衔接、场所轮换、工学交替,以技术提升为主线,技能训练贯穿各阶段,实训内容体系呈螺旋式进阶,实现三站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

第1阶段为第1―2学期,教学场所主要在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轮换。在校内实验、实训等场所,主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原理,着力训练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岗位认知,让学生提前熟悉职场环境,感知职场文化,体验职场氛围,了解行业发展特征以及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标准与规范。

第2阶段为第3―4学期,教学场所主要在学校与跨企业培训中心轮换。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与仿真训练,通过模拟与仿真,理解电子商务核心技术要领和操作流程,然后进入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核心技能的强化训练,由职业导师按照现代学徒制进行个性化指导与训练,既解决了技能短板问题,又突出了个性化能力培养与训练。

通过模拟与仿真实验使学生感受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体验电子商务的商务流程和技术特点,让学生从感性上验证、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做中学”,学会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8)

[DOI]10.13939/ki.zgsc.2017.06.121

河南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有12年之久。近年来,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和学生反映良好:确定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实战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合作,促进了电子商务教学;加强网上创业教育,学生开始网上创业。

1 深入企业调研,明确专业岗位和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1.1 确定电子商务专业面对的岗位

电子商务专业面对的岗位有:①初始岗位:网络营销员、外贸电子商务员、网店经营人员、电子交易员、电子商务物流员;②迁移岗位:网站美工员、网站推广员、网站运营员、网站设计开发员;③发展岗位:商务策划、网站运营主管、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部门经理。

1.2 明确岗位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1.2.1 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形势与政策等;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商务贸易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网站建设知识;掌握商务策划与运营管理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知识;掌握会计结算及成本核算知识;掌握物流配送知识。

方法能力:电子商务规划能力;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和管理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网上业务开拓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业务推广能力;电子结算能力;物流配送能力;静态网页设计能力;动态网页编辑能力;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能力。

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培养文献检索、资料查找与阅读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意识及岗位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安全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使用各种设备、工具的职业习惯;培养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具备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1.2.2 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处于电子商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技能人才。

专业知识:了解电子商务运营与操作流程,能够洞悉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掌握基本网络知识、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对企业上网有比较深的理解,熟悉企业网站功能要求;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机构、网站、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网站栏目策划、运营管理的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处理及商务开拓的综合能力。

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订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3)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修订课程体系

以电子商务专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首先列出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然后归纳出6个学习领域,再转换成6门核心课程。

本专业对应的6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网络营销员、电子交易员、外贸电子商务员、网店经营人员等。

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归类出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等6个学习领域,转换成6门对应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2.3 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制定的课程标准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网店经营》、《网站运营与管理》、《电子支付与安全》。

2.4 建设特色精品课程

选择3~4门专业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明确精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提出教学实施、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等。目前开始建设的精品课程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络营销”等。

3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3.1 确定“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及“教、学、做”为一体的、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深化职I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2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推行实战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以前的实践教学,模拟的多,往往是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模拟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与实际差距很大,模拟教学做完了,但是真实的电子商务运作还是不懂。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实践教学模式。

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是非常成熟了,比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特别是淘宝,学生非常熟悉,已经有淘宝账户,并且经常在淘宝平台上购物。如果利用淘宝进行真实的实践教学,无疑是既方便又真实,学生肯定会欢迎,变模拟教学为实战教学。

实战教学:对学生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的运营与管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的技术,与行业和企业零距离对接。

以“电子商务基础与实践”为例,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①对学生宣布学期的教学安排。②要求学生注册淘宝账户,注册网上银行账户,注册支付宝。③学生通过开店申请,开设个人网上商店。④对网店进行装修、铺货、推广。⑤教师进行点评。

4 实训室建设

4.1 建设网店运营实训室

网店运营实训室能够进行网店开设、网店装修、商品拍摄、网店运营、网店推广、电商数据分析等电子商务实训项目;能够进行校企合作,学生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的运作,完成网店开设、网店装修、商品拍摄、网店运营、网店推广、电商数据分析等电子商务流程;能够依托本实训室进行教学改革。

4.2 建设互联网营销实训室

互联网营销实验室,是基于搜索引擎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应用的互联网营销仿真训练系统,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模拟营销训练,使学生快速掌握互联网营销操作技能,加速积累互联网营销实战经验。在高度仿真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可将已学到的互联网营销知识和运营思路付诸实践,从分阶段的任务实践,到分步骤的应用训练,通过多分析、多练习、多动手,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缩短学习的时间。

4.3 建设仓储配送实训室

综合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建设一个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配送综合教学平台,使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实训要求,也为学生物流大赛提供竞赛平台,也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

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的环境,以先进标准的物流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物流实训模拟环境为核心,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仓储配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

4.4 建设数据库营销与客服实训室

数据库营销与客服实训室主要对学生进行数据库营销训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训练。实训室的业务内容是向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服务外包服务,依托对移动通信客户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通过电话营销开展针对移动通信客户的流量营销、客户回访、客户服务、客户维系、客户开发、终端营销等通信业务,为移动通信客户、通信运营商、政府和学院学生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电子商务专业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道路,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

5.1 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共同构建、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比例达到50%以上,构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增大校内实训的比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双向互动的校企实训实习基地

建设新的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基地。引入企业建设“校中企”,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一个勤工俭学的平台,一个实践自身所学技能的平台,一个走向自立自强的平台。建立校企双向评价机制及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企业的能力。

6 鼓励和指导学生网上创业

21世纪的信息时代,网络创业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而大学生创业者更是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熟悉网络时代的特点和网络操作,是他们网上创业的优势,相信大学生创业者在积累了网上创业的经验后,一定能够在网络时代的洪流中大显身手。

当前,特别是经济形势的影响,网上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一种新的趋向。网上开店的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对于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的大学生来说,网上创业更是成为创业的土壤,可是并非所有网店都赚钱,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很盲目地投入到网上创业,而最终淹没在网络创业的大潮中。针对网上创业的各个步骤给予学生创业者一些建议,能够对大学生网上创业者一定的帮助。

6.1 鼓励和指导学生网上创业

网上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东西。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业,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流程,掌握电子商务的经营技巧,并开始网络创业。

6.2 对学生进行网上创业培训

(1)培训主题。网上开店,网店运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2)培训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熟悉互联网的含义、类型、成;熟练掌握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了解电子商务的含义与类型;熟悉网上支付的流程与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创业政策;熟练掌握网上开店的整个流程及经营技巧。熟悉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与管理。体验电子商务的网上开店和利用支付宝进行网上支付。

7 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打造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7.1 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选派教师参加专业教学的培训,如省级和部级骨干教师的培训、行业的会议等。

7.2 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往往是刚出校门又进入另一个校门,所以教师没有接触企业,没有多少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注册和申请个人网上商店,进行网店的运营与管理,并从中体会发现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发现实践教学的技巧。

7.3 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鼓励教师积极为政府行业活动、企业业务咨询和员工培训服务,为提高学院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进校企合作关系、锻炼教师队伍奠定了牢固基础。

7.4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鼓励教师进行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改革与尝试。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行适当物质、精神奖励。

7.5 建立导师制

主要采取“引进、培养、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教师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对于新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并实行外出培训和院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在教师内部形成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8 结 论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教学改革尝试,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更接近了,培养出的人才企业更满意了。通过综合教学改革,电子商务专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学校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

参考文献:

[1] 佟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中国对外贸易,2011(12).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9)

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采取能力模块的设置方式,包括基本素质能力(以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为主)、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围绕着以英语为本位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展开的课程)、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英语+商务知识类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等)、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一些综合的实训类课程,如商务模拟谈判,进出口报关业务等)。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共同点就是将英语知识技能和商务知识技能笼统地糅合在一起,课程内容既缺乏与区域经济对接的区域特色,也缺乏与产业或行业对接的行业特色,结果便是高校间相互借鉴,开设的课程及其内容基本雷同。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缺少行业特色而没有就业竞争优势,毕业生零散分布于各行各业的涉外企业,没能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也不利于形成毕业生对后续人才培养的正面反拨效应。因此,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二)普遍重英语轻商务,实践教学缺乏

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从英语教学转向而来。而商务类的专业教师则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实践经验。真正由行业一线专家教授的课程非常之少。这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较好,商务理论学习尚可,但商务实践则较难满足需求。有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比较地集中于丰富的商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商务技能,然后是英语应用技能,而不是很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而目前高职院校中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采取校企、校地的协同育人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对接现代涉外服务业的最新需求

传统外贸模式在广东转型升级的挑战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善,逐渐转型为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外贸新模式。目前至少有60%左右的涉外企业是采用网上外贸的平成整个外贸流程,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兰亭集势、敦煌网等。因此,使用网上外贸平台,完成从寻找客户(或是客户找上门)、产品推广(或是回复客户询盘)、将询盘转化为订单、跟进订单、完成订单、到售后服务整个外贸流程的人才需求则成为所有涉外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共同新需求。然而,目前广东省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意识到这种新需求,并在课程中增设了网上外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网上外贸项目等相关课程的教学。而开设了这些相关课程的学校中,能够很好用有效科学的课程实施方式,切实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则更是屈指可数了。因此,构建和实施面向区域的校企、校地的协同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

二、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内涵

(一)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路

1.以培养花都区域经济涉外产业的急需人才为重点

我院所在区域花都区也呈现出十分健康良性的外贸发展趋势,据海关统计,2013年花都区外贸进出口总值333.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02.7亿元人民币,增长13.4%;进口131亿元人民币,下降23.5%;贸易顺差为11.6亿美元,较2012年的1.2亿美元增加10.4亿美元。2013年,花都进出口总值呈现逐季向好趋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进出口值10.3亿美元,第二季度13.4亿美元,第三季度14.4亿美元,第四季度15.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12月进出口值更攀升至2012年10月以来月度高位,当月进出口值5.5亿美元,大幅增长27.7%;其中进口2.1亿美元,大幅增长1.1倍,出口3.4亿美元,再度刷新2012年12月3.3亿美元的月度历史高位,增长1.9%。去年花都对主要出口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加工贸易进口逆势小幅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为最大的经济主体,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逾2成。箱包最为花都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大的出口商品,大幅增长3成。家具、摩托车和鞋类出口增势良好。花都区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这给我院商务英语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通过该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花都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涉外企业、行业、政府和学校四方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真正打造现代化的高职教育。

2.促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大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兰亭集势等)进行涉外贸易工作。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服务越来越周到,借助电子商务联盟创业也越来越容易。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充分利用花都电子商务商会丰富的涉外

企业资源花都电子商务商会作为汇聚电子商务行业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公司,与花都地区涉外贸易公司有着广泛的联系。事实上,有不少使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涉外企业本身就是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因此,利用花都电子商务可以充分了解涉外企业的人才需求,并能有效组织这些公司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工作。利用其丰富的企业资源,可以促进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切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目标

1.通过与花都电子商务商会合作

建立专门培训面向花都地区涉外企业人才需求的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人才协同育人联盟。学生经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素质的培训、认证,将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业界一致认可的人才,应聘时优先挑选或在该育人联盟培训实践之后直接聘用。

2.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

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带动更多院校学生(尤其是在花都区的高校)参与本育人联盟,实现校校协同创新,提升该育人联盟的品牌效应。

(三)协同育人模式的体制创新

1.创新人才实践的培训机制

过去学生的实践缺乏统一的培训、监管和评估。各实习单位的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实习的内容和实习效果的评估均无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导致很多时候容易变成“放羊式实习”,本文所构建的育人模式将按照跨境电子商务业界的统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指导,按照统一的认证标准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和评估,并最终按照同意的准入制度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

2.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由过去的学校评价或学校与企业共同评价改革为第三方(由电子商务商会)认证,使得评价工作更为客观、规范,同时具有推广性,该评价体系可以推广到以培养跨境电子商务涉外人才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

3.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实行2+0.5+0.5模式,即两年时间在校学习,半年时间统一安排到协同育人联盟培训实践,半年时间顶岗实习。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另一方面使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电子商务商会的会员企业)能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实践;同时,学生可获得更为规范的、符合业界标准的实践指导,实现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三、面向区域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我院在实践中按照下述重大协同任务,逐步推进该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逐步形成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立足涉外企业商务人才共同核心需求(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协同花都区电子商务商会的相关会员企业的特色协同育人联盟,大大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具有借鉴性和推广性的可持续协同育人模式。

(一)协同育人联盟的顶层设计

在组建协同育人联盟之前,需要有充分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顶层设计,包括育人联盟的组建方式、培育过程、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这一阶段的重大协同任务如下:

1.采集花都涉外

企业涉外商务人才需求通过获得花都区政府的支持,依托花都区三大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商会,分别为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广州花都(国际)珠宝商会等行业协会和花都电子商务商会,通过座谈、问卷(网上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获得对花都区涉外企业(以皮革、珠宝、汽配的涉外企业为主)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对涉外商务人才在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上以及数量的具体需求,形成花都区涉外企业涉外人才需求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并逐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实现人才需求的及时更新和数据化。该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以及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如麦可思)协同共建,逐步从花都区的涉外商务人才需求辐射到整个广州市甚至是广东省,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逐步完善。

2.协同育人联盟组织结构的构建

在市场调研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与花都电子商务商会建立核心协同单位关系。花都电子商务商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其会员单位输送所需人才。因此,由于与学院有共同的利益需求点,协同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利互惠,这是协同育人联盟的基础所在。同时,成立协同育人联盟委员会,下设协同育人联盟项目开发部、项目执行部、项目评估认证部、人才输送部和创业孵化基地。各个部分各尽其职,有序合作,共同促进协同与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3.开发协同育人联盟人才培训标准

由协同育人联盟项目开发部负责整个人才培训的标准研制,基于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涉外企业涉外商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形成协同育人联盟的人才标准,包括其专业核心素养标准和职业核心素养标准。再由项目执行部制定具体的协同育人培训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训纲领。协同育人联盟的人才培训标准每年需要根据现代涉外服务行业的最新发展需求做相应的调整。

(二)协同育人联盟标准的执行

1.开展协同育人联盟精准化培训

在协同育人模式下,在第五学期,将会通过面试选拔的形式,选择一批优秀的学生进入协同育人联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标准化培训。随着协同育人联盟的不断发展,可以接受更多的学生进行培训。还可以同时发挥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行协同的优势,让更多学校参与到该协同育人联盟中,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标准化的培训。培训以模块、项目化开展,覆盖从事涉外商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由学院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开发系列培训教材,有企业讲师以“学徒制”的形式开展培训,实现做中学,半工半读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2.协同育人联盟人才能力认证

在培训结束后,将按照协同育人联盟各协同单位共同开发的涉外企业涉外商务人才考评体系对培训的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和认证。该能力考核体系包括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素养,既考核学生胜任涉外商务岗位的当前的能力匹配度,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协同与人联盟的职业能力的开发和认证,实现了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客观化和职业化。根据所培训学生的能力认证结果,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和培训方法。同时,根据现代涉外服务业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协同育人联盟人才输送和体制创新

1.推荐就业或资助创业完成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证之后,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证明其职业能力达到的综合水平。该职业资格等级准入体系是由协同企业共同开发认可的,因此在业界可以逐渐形成一定的权威。协同育人联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联合协同企业单位举行专场招聘会,进行双向选择,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学生亦可持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自主选择就业。同时,对于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完成创业项目书,如获得协同企业的认可,可以资助其创业,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破解协同育人联盟体制

机制上的障碍和困难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不断破解协同育人过程中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解决各种体制机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如加强与区域政府的联系沟通,更好发挥政府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同时,改善高效管理体制问题,提高高校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就业市场灵敏度。此外,努力推进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后,还应大力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10)

1.1建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总体目标

为了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在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具体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当将建立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经营类专业实验和实训教学体系作为总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并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地贯穿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而保证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贯彻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适应社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贯彻经营类专业培养目标,并且执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电子商务岗位专业核心岗位群和核心业务技能作为实训的核心内容,同时要求尽可能与实际流程一致,实现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础上的实训和实验教学要求。此外,在选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时,应当给予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充分的考虑。

1.3科学设置电子商务实训的基本内容

为了提升电子商务教学的有效性,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建立在专业培养目标之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活动进行突出技能、符合地区发展需要、专业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纲领的构建。实训纲领由三条主线构成,分别是将主要内容定位为核心课程的基础实训方案、将主要内容定位为知识链和技能链的基础实训方案、将行业技能和业务流程作为核心的综合实训方案。

1.4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训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要求制定实训计划,首先围绕课程进行课内实训计划的制定,并且设计与章节相适应的实训项目。然后进行成果形式、时间、操作要求、操作环境、任务、目的、名称的制定。其次,在对知识链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每个学期基本技能实训计划的制定,然后对成果形式、操作要求、操作环境、任务、目的、名称进行设定。最后,围绕企业应用制定综合技能实训计划。

1.5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训环境和执行计划

高职院校根据计划和大纲开展实训项目,高校教职人员应制定各类实训基本教学环境和执行计划,然后中心针对设施、人员、实训时间、教学软件、实训室进行统一安排。同时高职院校应当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训项目管理,教学总学时的百分之四十应当用于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心统一将实训时间划分为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并且需酌情开展技能链结合综合实训。

1.6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设计实训内容

具体实训内容的设计工作应当依据中心实训系统功能、知识链和应用技能、课程等内容进行,并且根据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知识型、操作型两大类。设计的实训课程应当符合内容相对独立,能在一小时左右完成的要求。

1.7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心试验室建设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中心实验室应当包括电子商务基础实训室、电子商务和物流实验室、商业自动化实验室、创业实验室以及综合教学平台。

1.8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

在选择场地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科研、实训、实验、大纲的要求。并通过相应的考察调研活动,确保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在实训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当注意的是,在软件采购环节应当改变传统单纯购买的做法,通过和开发商的有效合作设计出符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要求的软件。

1.9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当在购置和引进实训教学资源的同时,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推动教师开展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编制工作,实现拓展教学实训资源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当在现有实训室资源和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和教学系统开发商、集成商的合作,共同进行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特点的专业实训教学系统的研发,最终实现实训资源的优化和丰富。

1.10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平台

为了实现有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实训教学环境,并通过自身网络系统和校园网的充分利用实现中心资源的整合,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综合性平台。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在线实践模式、实习、实训等活动的开展,实现在线实训指导、在线考核、师生交流,进而推动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中心硬件设备先进性不受影响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应当对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完善并且不断拓展教学形式,构建连接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的共享型教学环境。另外高职院校在和企业、服务商、其他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资源共享水平,并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2现代电子商务实验中心系统结构

2.1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室

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室能够开展的实验和实训教学范围应当包括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网络数据库应用、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并且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系统配置,包括网络谈判教学系统、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电子商务师考试教学系统、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教学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平台。

2.2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

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应当实现卖场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流程、物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管理实践的实训教学。在实验室系统包括配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条码采集和应用、卖场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实验室应当在开展基本教学实训的同时,可用作开展针对社会企业的仓储配送、现代物流的培训活动。

2.3财务和网络金融实验室

财务和网络金融实验室开展实训和技能训练的范围应当包括企业经营和管理、财务审计、出纳实务、税务会计、综合会计、财政与税收、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财务跨级、企业财务管理、网络财务管理等。实验室配置应当包括的系统有网络金融业务流程实训、会计电算化流程实训、会计基础实训、网络财务流程、工商企业注册模拟、通用会计数学、财务管理和ERP等系统。

2.4网络营销和贸易实验室

网络营销与贸易实验室开展的实训和实验范围包括工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商务谈判、商务项目策划与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该实验室应当配置的系统包括工商企业注册模拟、工商企业管理与运营教学、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国际贸易模拟教学、企业经营模拟教学、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市场营销课程训练、商务营销与谈判管理等系统。

2.5商业自动化实验室

商务自动化实验室需符合与电子商务物流实验室无缝对接的要求,实验室开展实训和实验教学的范围包括商品配送管理、卖场信息管理、超市管理、超市和购物中心商业自动化管理、连锁经营。此外实验室还需满足培训购物中心和大中型超市员工的需求。商业自动化实验室系统配置包括无线数据采集支撑、数据采集器内置、条码生成、POS机、卖场管理等软件。

2.6创业实验室

通过创业实验室可以利用体系性的职业教学活动对学生项目管理、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实际管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实现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目的,还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去企业中顶岗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深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视野的拓展。

电商培训心得体会篇(11)

【关键词】电商扶贫;现状;人才瓶颈;对策

一、引言

1.政策及理论背景

“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其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李志刚,2007)。但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已成为电商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的瓶颈,制约电商扶贫效果。诚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震(2016)所言,“电商扶贫的核心在于培育农村人才”,弥补电商扶贫人才缺口,才能帮助农民利用电商手段发家致富。

作为精准扶贫创新思路,电商扶贫在重庆市发展迅速,石柱县被誉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但随着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人才瓶颈愈发制约扶贫绩效。电商是信息经济的典型代表,人才瓶颈的突破需要电商人才培养理论作支撑,因此,本文引入网络经济时代下的新兴管理方法――知识管理理论,从其核心思想“积累、共享、交流”三项准则出发,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课题以石柱县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与深度访谈考察当地电商人才培育现状。在问卷设计中,从农户、政府、企业三个主体挖掘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问卷主要涉及:(1)农户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应用程度;(2)政府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力度与效果;(3)企业在电商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度。课题小组还走访了石柱县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了解电商扶贫各个环节,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二、重庆市石柱县电商扶贫人才现状

1.人才主体――农民对电商认知与应用现状

首先,农户对电商认知粗浅,大多数农户对商的认知不清晰,停留在概念层面,对电子商务仅是略有耳闻,实际接触过的不及三分之一,真正了解电商、懂电商的则少之又少。其次,农户对电商应用程度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不到20%,不清楚或是很少使用电商进行销售的占比高达81%,大部分农户选择传统农贸市场或卖给大型的中间商进行销售。

2.人才主导――政府对电商人才培养导向现状

其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在实地走访中,农民普遍反映政府对电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没听说过以及不了解电商扶贫政策的农户占比达42%。在政府主导电商扶贫的大背景下,宣传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农民对电商认识不足。其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69.3%的农户愿意使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但表示电商销售存在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忧虑在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担心电商平台销售缺乏法律保障、政策优惠不可持续等。这抑制了农民电商创业者的积极性。

3.人才支持――电商企业在人才培育市场贡献的现状

其一,电商培训平台少,覆盖面狭窄,不清楚电商培训平台的农户占比达75.4%,说明电商企业未担负起电商人才培训重任,培育电商人才的市场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二,培训效果欠佳。据农户反馈与电商企业自身透露,61%的农户认为电商培训效果不大,10%的农户认为电商企业未做实质性工作,农民对电商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认可度不高。

三、重庆市电商扶贫中的人才瓶颈及原因分析

石柱县的电商扶贫工作取得许多可喜进展,然而,电商扶贫工作正遭遇人才瓶颈。正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如所言,“推进电商扶贫,吸收培养人才应放在首位”。下文根据石柱县电商扶贫人才现状的分析,将电商扶贫工作中的人才瓶颈概括为“三个不足,三个跟不上”,并针对问题分析其原因。

1.农民对电商认识与掌握不足,发展电商所需的综合素质跟不上

由本文第二部分的数据分析可知,农民对电商认识不足,应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能力弱,相关的人才培养与电商孵化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不会或不敢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症结在于对电商销售知识掌握不够,很多专业大户对电商应用一知半解,反映出电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受教育程度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石,对于农户利用电商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样本农户中,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占比近一半,大专、大学及以上只有5.3%,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对计算机不会使用,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技术的推广。

2.政府对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政策手段与政策落实跟不上

石柱县政府部门对电商扶贫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均设立了领导统筹机构。但总体而言,政府在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工作中思路不开阔、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才孵化工作贪大求全,具有运动型特点,人才培训工作简单粗糙,工作质量不高。其二,政府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发挥引领作用。其三,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中偏重行政主导,市场力量发挥不够。

农户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充分了解电商的不到20%,调研小组走访了石柱县电商扶贫办公室、商务局等部门,发现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对电商了解不够,思维局限,阻碍了宝贵扶贫资源的配置。

3.企业对电商扶贫人才孵化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

电商企业平台掌握着电商发展技术,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是电商扶贫中专业化程度最高、实际操作经验最丰富的主体,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这些电商巨头均重视物质基础设施,轻视人才培养。其次,其电商人才培训工作重心在理论培训,轻视实践指导与练习。

电商企业在融入农村方面浅入浅出,以城市思维发展农村电商,没有考虑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接受水平低的现实,忽视了农村发展实际。

四、突破人才瓶颈的对策建议

电商扶贫工作遭遇的诸多瓶颈中,最紧迫的是人才孵化。现以石柱县为例,围绕知识管理的积累、交流、共享原则,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主导农村电商讲师资质培训,培养顶层设计团队

农村电商讲师是既有电商知识背景又懂农民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电商培训体系中扮演顶层设计者角色,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群体。石柱县可从本地遴选一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电子商务社会讲师等具备经验者参加农村电商讲师认证培训,形成本地讲师团队,进行初期知识积累。

2.政企合作引入PPP模式设立本地电商培训公司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具有投入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对社会有正外部性效应,带有公共品属性,需要政府支持主导。将PPP模式应用于电商人才孵化,可减轻政府的投资负担和风险;企业可拓展农村市场,为未来深入农村发展赚取流量。由于政府参与减少了电商企业和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利于政府、企业实现双赢局面。

3.校企共建电商实训中心,对农户实行阶梯式人才培养

校企共建电商实训中心,可实现“教、W、做”一体化创新。分层次的培训体系,更贴切农户实际需求,大大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因此,当地电子商务职业高校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首先招揽农户入学培训,鼓励有电商知识和经验的农户参与阶梯式电商人才培养项目;再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电商实训中心,实现电商业务外包。

4.电商企业构建乡镇O2O生活服务平台

将社区电商模式引入农村并深入村民生活,可缓和电子商务在农村施展不开的尴尬局面。通过村镇商超中心辐射带动,促进周边农户自我电商化。初始示范作用会迅速扩展至整个乡镇,更多农户主动模仿电商模式,形成农村电商自我孵化。

5.政府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点,发挥基层网点作用

目前,石柱县电商服务站点已覆盖85个贫困村,但仅发挥了物流配送站点作用,农产品上行渠道却未打开。政府应对电商服务点设置一两个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农村电商推广员,专门解决农户在电商孵化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电商服务点提供的最新经验,由下而上为培训体系注入新的知识方法,促进电商培训模式持续创新。

五、结论

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思路,人才是制约电商扶贫绩效的首要瓶颈。当地政府要深入农村,借助市场力量,从讲师、电商服务点等软硬件设施提高农村电商从业者对电商的把握;电商企业需摒弃电商的城市模式,考虑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民知识水平低的现实,对农户进行系统化培训,着眼于长远,培育农村电商市场环境,实现农村经济与企业双赢;农户要主动了解电商扶贫政策,学习电商知识,提高认识水准。强化政企农三方联动机制,利用电商平台打通农村传统产业链,切实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1).

[2]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