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古诗词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5:35

古诗词活动总结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1)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鲤鱼溪文化

一、探索与实践

怎样将古诗词教学与当地传统结合起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鲤鱼溪文化、民族图腾文化等精髓。笔者结合平常古诗词教学实践,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尝试。

1.特色公开课,融入传统文化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最佳机会,也是将当地传统文化向外宣传的难得时机。古诗词公开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和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古诗词观摩课。如教学古诗《江南》时结合鲤鱼文化,可以先创设情境,出示剪纸画――“年年有余”剪纸图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诗意。教学“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段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分析人鱼嬉戏的场景。师: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鱼儿也来凑热闹做游戏和捉迷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戏”字可以看出。师:小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你觉得小鱼儿怎么样?生:鱼儿欢腾跳跃,争相追逐,很开心。这时可以播放周宁鲤鱼溪《人鱼同乐》的视频课件,师:我们的鲤鱼溪中的大小鲤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弋,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请你说说你和鱼儿怎么相处?生:鱼儿见到我们就游过来摇头摆尾,我们用手轻摸鲤鱼,鱼儿不跑,鱼儿和人很亲。师:鲤鱼溪人与鱼同处一块儿,人鱼嬉戏,构成一幅美妙的人鱼同乐的和谐画面……。这样,课文就可以巧妙地结合浦源八百年来的护鱼文化来充实。从宋代开始,当地村民就已经形成规定,要保护家乡的鲤鱼,小学生对本土的护鱼风俗早已耳闻目染,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特色传统文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意,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精髓。

2.古诗词擂台赛,传承传统文化

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班级每年举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古诗词擂台赛。首先,组织诗词朗诵会。内容都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近百首唐宋诗词和一些简单的古文常识,有些是小学课本中学到过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鹿柴》等。其次,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设计一些诗词文化常识、名家名作,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再次,以擂台赛形式推进比赛。学生根据事先分组推荐代表参赛,由教师出题,内容为小学课内外古诗词,还包括周宁本土的《怡园诗集》《乐天室诗草》等一批优秀诗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整首古诗,或整组背诵古诗词,不能重复,最后将这几轮成绩进行汇总,成绩高者胜出。通过这样的擂台比赛活动,学生不但更深入的了解课外古诗词知识,同时感受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氛围。这样,使古诗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弘扬了中华国粹,传承了本土文化。

3.诵读经典,同品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前人智慧结晶,反映着深沉历史文化。如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对本土文化的人文价值更不甚了解。因此结合古诗的经典诵读学习,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所蕴涵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让学生思考:重阳节这天古人会做什么,而我们会做什么?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重阳节古人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而我们当地会吃芋头,吃糍粑,孝敬老人,组织老人登山比赛。古诗学习是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要让学生收集周宁本土传统节日古诗词,了解当地民俗,并在班级交流会上展示。例如,在一节展示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他们了解到当地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绝不打井,因为浦源村地形像太极,形状酷似鱼,而郑氏祠堂形状为船,打井了无疑是船凿洞。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三月三驼灯节、清明祭祖,及独特鱼葬习俗等。引导和提示他们,用古诗词,来描摹眼前看到的情节,使得古诗词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4.联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出真知,结合导游活动开展“我是鲤鱼溪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让班级的小导游在课余时间置身导游实践。让学生根据景点的文化,加工撰写导游词,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结合,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拓宽孩子们的想象,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品格得到塑造。例如:小导游在给游客介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石牌坊――“孝子坊”时,结合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写的是母爱,百善孝为先,在浦源这里有现实生活中的孝行,儿子为母敷药割股疗伤的事迹,可谓孝感动天,为后世孝子之楷模。

二、收获与思考

多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收到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更高涨。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当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结合之后,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并且学习的负担减轻,学习的兴趣也提 高了。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2)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一、学习文献。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文章。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二、教学实践。为了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我们组织了教研专题研讨课(四节),执教研讨课的几名同志在教法上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全组同志进行了评课、辩课,对某些教学环节作了补充。三、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实践,我们总结了十几套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出两套高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通过学习发现,所有的古诗词教法均含有读、背、议、悟、品、拓展等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会做适当的调整。诗,首先要学生准确的朗读出来。古人对朗读非重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巨大。学生对诗的读要由浅入深,要得音、得韵、得画、得味,要让他们爱读。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认为,“诗要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诗教学也离不开议、悟这两个环节。通过议、悟,学生才能解诗情,识诗境。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表达。从古诗中学表达,积淀文学素养,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欣赏诗意表达的意境,学习诗人表达的方法,就需要学生去品味。教诗不能拘泥于一首诗,而要和相关的诗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以上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可以有十几种组合:

四步教学法 1、读——议——悟——背

2、激趣-品读-探究-升华

3、背—读—悟—议

4、背—议—悟—品

5、读—品—解—悟

6、读—品---悟---拓

三步教学法 1、破题、介绍作者---品诗情---诵读

2、自主朗读—自学质疑---自由诵读

3、熟读---理解---背诵

五步教学法 1、读—议—唱—舞---拓展

2、读—议—品—背—拓展

这是我们通过学结的十一套古诗词教学方法。另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两套小学古诗词教法:

1.抓文眼,品诗意,展外延,促背诵

这套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品读诗意,进而拓展诗意外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这套教法适合于中、高年级,效果很理想。

2.破诗题,解诗意,画诗境,演诗情,背诗句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往往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并且也是考试当中的重点。国家教育部希望通过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令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内涵,以便能够将我国历史悠远的古诗词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然而,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重重困难、面临着种种阻碍,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古诗词产生强烈的兴趣、热情地投入到古诗词教学之中。那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呈现怎样的状态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呢?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现状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重视内容,忽略了诗的意境教师授课的基础是教材,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讲,一味地依附于课本教材却并不能令课堂效率提高,只会令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为,教材只会给出古诗词的内容,却无法详细的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理解。而教师长时间重视古诗词内容也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恶。尽管学生会将古诗词一句不落的背诵出来,但是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却一无所知。这样从根本上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

(二)教师过于重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根据试题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做题解答。比如说,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首诗歌体现的意境是什么等等问题,教师为了节约授课时间也为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直接将答题的一般规律传授给学生。然而,这种做法却令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机会,变成机械的做题工具。

(三)教师过分看重背诵默写,忽略了朗读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喜欢让学生进行背诵。今天背《静夜思》,明天背《望庐山瀑布》,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背诵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令学生增加古诗词存储量,但是却忽略了对诗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促进感悟学习古诗词,教师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对古诗词进行抑扬顿挫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比如说,学生在朗读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时,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生则需要读出田园生活喜悦,而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需要体现重见光明的惊喜,做到因境抒情。经过反复朗读训练之后,学生会对诗歌朗读产生一种习惯,以后每当看见诗歌的时候便会不自觉的进行朗读,也会对诗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令学生全身心投入诗的意境情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当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之后学生会感觉自己真的身在其中。此时,学生更容易将自己当做作者自己,切身感受作者当时创作诗歌时的思想感悟。而情境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在讲解杜甫《春夜喜雨》的时候,可以播放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情境,感受春雨的滋润。再比如,教师可以将《村居》中描绘的草长莺飞放纸鸢的情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令学生更加直观的通过画作感受到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总体来说,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会更加生动形象、充满活力,令课堂充满乐趣,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致敬经典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我国古代的优秀诗人、词人数不胜数,他们所创作的诗词也并不是单靠几本语文课本就能够包含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古诗词阅读,向经典致敬。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加强与课本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比如说,在学习过杜牧的《山行》以后,学生可以在课下学习积累杜牧其他的优秀诗篇,观察其中的共同点,总结杜牧的创作特点。经过长时间的课外积累,学生的知识量会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教师除了鼓励学生积累课外诗词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学生需要纵观教材,能够从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古诗词中找寻到共同的独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帮助。比如说,令学生能够找出五句带“花”的诗句或者带“鸟”的诗句。通过类似的训练,教师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知识不仅仅是放在脑海中储存的,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词带进自己的生活,鼓励学生根据原有的诗词结构大胆的创作,学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令学生真正的将诗词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热爱诗词。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5)

古典诗词有哪些审美特性呢?我们又该怎样有针对性地挖掘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呢?我们认为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注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一、表现在语言上,古典诗词具有语言的音乐美。

我国的古典诗词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诗经》中有不少作品就属于劳动人民在劳作休息之余的创作,《伐檀》、《硕鼠》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明显带有歌曲的结构特点;到后来格律诗和词的出现,讲究押韵、平仄等,更显示出古典诗词结构匀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的音乐美。

针对古典诗词语言上的这一审美特点,我们在教学古典诗词时,就要充分加强吟诵训练。吟诵是古典诗词审美鉴赏的重要方法。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就十分重视吟诵对于学习古典诗词的作用。据说当年唐老讲授柳永的《八声甘州》,就是通过反复咏诵"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句而引领学生进入那雨后江天清澈如洗而又大气磅礴的意境中去的。通过吟诵,词人的感情就会涌进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吟诵中获得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

诗歌大多是押韵的,吟诵时将韵脚读得明显些,让人听起来优美和谐,委婉动听,这也是显示诗歌音乐美的一个方面。如读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山""闲""问"为韵脚,可读得稍昂扬些,以便敲响听者心中的鼓点,充分感受作者那坚贞不屈的品格之美。当然,平仄的规律也是形成诗歌音乐美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还表现在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上,是为"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审美范畴。所谓"意",是指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认识和见解。"境"就是对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的描写。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说得通俗点,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欣赏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

针对古典诗词营造意境的这一审美特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让他们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欣赏到诗的内在美。诗是用形象思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再现诗中形象为突破口进行审美教育。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词意境,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诗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再现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意境美的关键。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就用雄浑的笔触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滔天的壮阔景象。接着再由空间的广阔转入时间的久远,引出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赤壁活动过的风流人物。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不仅感受到了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还浮现出一条历史人物的丰美画廊,并且进一步体会到词句的意境美,提高了感知、再现诗词意境美的能力。第二,抓住"诗眼",挖掘深厚内涵,深入领会诗词的意蕴。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即所谓"诗眼"。古人作诗,非常讲究锤炼字句,节骨眼处炼得好字,全句乃至全诗,便如被点晴之龙,飒然浮空,摇曳生姿。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他有《曲江对雨》一诗题于石壁,其中"林花着雨胭脂( )"一句,末字模糊不清,令后辈名家颇费思量。苏轼填"润"字,黄庭坚填"老"字,秦少游填"嫩"字。后来找来杜甫诗集一查,却是一个"湿"字。众人皆钦佩老杜用字之准确生动。

三、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还表现诗人的人性美、人格美上。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6)

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阅读应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人的知识结构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很少,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占一半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经典科目的阅读尤为重要,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信息。因此,只有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效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调查发现以下教学误区:1.一来一去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2.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迷茫状态;3.不求甚解式的翻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把古诗词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4.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以致产生厌恶心理;5.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学习和借鉴。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地深入感受。2.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局限。借网络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切勿浮光掠影。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我在探究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彩虹”总在“风雨”后

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使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3.启发想象,入境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从而入境悟情。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通过文本语言得以体现、发展。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调动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在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美文是非常有意义的。如何选择诵读的文章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可读性、有益性、适应性是选择文章的重点。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所读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学会阅读,学会从中汲取营养。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7)

诵读精美的古典诗词,我们深切感悟到:古典诗词的节奏显示诗歌语言的顿挫,古典诗词的声韵显示诗歌语言的抑扬,诚如郭沫若所言:“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是合乐吟唱的,所以,我国的古典诗词无不具有鲜明的节奏和美学特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古典诗词,还要精心挑选与课堂教学内容一致的名家配乐诵读的古典诗词音画视频供学生视听,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诵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以期让学生真切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

比如,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和李贺的《马诗》时,当学生美听美读上述古典诗词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七言古诗通常的四节奏,其朗读停顿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五言古诗一般只有三个节奏,其诵读停顿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学生基本把握诵读古典诗词节奏之法后,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之中采用齐读、轮读、个别读、高诵低吟等方式体味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如此,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浅唱低吟古典诗词的活动中感受古典诗词特有的节奏美、音乐美等美学特质。

二、展开想象与联想,感受意境之美

有人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雪莱语)中国古典诗词尤甚。因为中国古典诗词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极为短小、思想情感非常丰富、意蕴极其深远等美学特征,所以,我国古代诗人在创作古典诗词时,都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具象的客观事物同自己抽象的丰富主观情思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语言的张力将之整合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优美的、亦真亦幻的图景,从而将自己无限深远、丰富的情思寄托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上,起到“借景抒情”等表达效果。教学时,我们唯有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古典诗词中蕴含着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元素、作者抽象而深沉的情愫等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活地再现出来,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不仅诗中描绘的送别环境“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色调极为清新明快,而且诗中频频敬酒、深情赠言等镜头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古代交通与通信都极为不便,亲友或故旧经此一别,或许要很多年后才能相见,所以古人对离别大都充满伤感别绪,因而特别注重设宴饯别与临别赠言。请同学们联系诗歌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想象一下,在朋友即将离别之际,诗人是如何频频举杯劝酒并如何与朋友殷殷话别的。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生花的文笔和灵动的画笔对上述场景展开合情合理的补写或者绘画。”如此,则既可以让《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景美永驻学生心间,还可以让《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情美荡涤学生的心田。

三、进行角色表演,展示才艺之美

教学时,如果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学生对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意蕴美等情感体验是难以达到理想境界的。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时,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古典诗词中丰富的美学意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思维方式感知、思考、品鉴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情感美、情境美、形象美、意蕴美、风格美等,获取更多、更愉悦的审美体验。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8)

一、以题材衍生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依托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值得探究的主题,确定古诗词阅读的主题。例如:学习《静夜思》,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以“思乡”为主题的诗词赏读空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去了解、探究。

二、以作者拓展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一个诗人,总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引领孩子学习了某位诗人的某个作品后,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脉络,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以李白为例,当我们引领小朋友走进《赠汪伦》后,不妨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继续了解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诗人爱游山玩水的生活情调,品味他的丝丝柔情。继续品读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一系列诗词,开展走近李白的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活动中,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

三、以生活诱发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语文是个大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捕捉探究的内容,结合古诗词的阅读,开展阅读活动。

1.学校生活

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究的主题。比如,班里有位同学转学,我借这一契机,抛出“有人离别”这一主题,引出一系列送别诗,如《别董大》《赠汪伦》等,引领孩子们去阅读,悟出那珍贵的友情。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最主要的是亲情,我们可以定下“母爱”的主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关于母爱的诗词,然后引导孩子们把获得的感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母爱和亲情,并伴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9)

教师应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其特点制定合理的讲解方式与教学策略,使晦涩难懂的诗词教学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在提高高中生学习诗词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能力,让高中生将古诗词学习作为高中阶段难能可贵的回忆。

一、激发高中生对学习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只要有兴趣,就会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要从高中生的兴趣出发,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把具体的诗词和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高中生对学习诗词的兴趣,从而爱上古诗词。我们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接受的都是处在时代最前沿的新潮事物,高中生早已对古代文人骚客的低吟浅唱丧失了趣味。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把先贤名句和时展潮流相结合,赋予古诗词时代的气息充分展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讲解古诗词中男子对女子爱慕的诗句,让学生品味和现代社会男子爱慕女子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表达了君子对窈窕女子的爱慕之心,从而使感情更加细腻,娓娓道来。同时高中生又处在成熟阶段,情感活跃却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为此教师可以以《氓》为例讲解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故事。这是一首典型的受封建礼教迫害导致女子婚姻悲剧的四言古体诗,教师可以对这首诗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爱情的话题,从而增加诗词教学的兴趣。因为感情二字是高中生活中相对比较敏感的词,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是很少涉及的,但是高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以及懵懂的心态从而会对感情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活动渗透有关感情方面的教导,从而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避免学生走入歧途,影响学业。语文教师把感情问题穿插到诗词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欣赏诗词文化的魅力,还有利于纠正高中生的感情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诗词风采的平台,让一些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同学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借助这种方式也为其他同学学习知识开通了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型中考查的多是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诵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诗词鉴赏效率,也推动高中诗词教学的进程。

二、营造利于诗词教学的良好氛围

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描写的诗词背景、所写的故事情节都不是三言两语或者短短几行字就能概括的,它所描绘的具体画面也是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的接受和理解的。学生通过一字一字的读、背诵不但不会有很高的学习效率,长此下去学生无法进入诗词描绘的具体意境,从而降低学习诗词的兴趣,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具体的诗词氛围,利用信息技术渲染课堂氛围,从而变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例如,在俞桂《送人到松江》中“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雨细雨过松江。”全诗的第一句主要描写了萧瑟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并且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和地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为学生播放具体的诗句情境,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画面可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古诗氛围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具体含义。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营造古诗氛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中教师可以借助古色古调的《思乡曲》渲染具体的氛围,在《思乡曲》中如泣如诉的箫声可以充分表达离家游子渴望回归家中的那种思乡之情。在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展现与其他教学活动不同的语言风格,显现诗词教学课堂的不同,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选择用更加具有诗意抒情的语言或者是华丽壮美的词汇来描绘诗词中的具体意境,从而为诗词教学课堂奠定具体的基调。例如,在《村行》的颈联中教师可以借助照片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看啊,在这张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棠梨叶已经纷纷的飘落,呈现胭脂的颜色,如雪的荞麦花开慢山野,细细感受,仿佛可以闻到淡淡的花香。这让我想到《村行》中的诗句‘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首先为学生营造具体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鉴赏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诗词鉴赏活动,提升高中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举办小型的诗词朗诵会,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朗诵后的互相评点,带动学生欣赏诗词的热情,从而让高中生通过诗词鉴赏活动调动自身潜在的“诗人”情怀,并且主动尝试着自己写诗词。在学习诗歌《泥土》中就有关于仿照《泥土》创作一首诗的课后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借助具体的诗词欣赏活动让学生尝试着写,用发现的眼光发现生活中平常事物蕴含的大道理,写出普通但是却不平凡的诗词,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举办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结成两组对某一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主题辩论,从中总结归纳出该诗中诗人表达的具体思想感情和次要的思想感情,借此活动提升自身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古诗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细细斟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需要以时展作为教学的大背景,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并从调动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出发,营造良好的诗词教学氛围,举办诗词鉴赏活动提高高中诗词教学的效率。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10)

一、诵读诗文,感知语言的节奏美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中,教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自身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韵律美。

教授《商山早行》时,开始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兴趣盎然。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铎”“槲叶”“凫”等词的读音。我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初步理解诗文大意之后,指导学生放低声音,轻声诵读,细细品味,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感悟诗文的意境;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把握作者思想情感之后,组织学生欣赏入境诵读;最后配乐诵读。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不仅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文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丰富了语言积累,获得了独特的心理体验,从而提升了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背读古诗方法,提升语言美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接受古代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在学生阶段积累更多的古诗文,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诗歌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1.熟读成诵法

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出声诵读,或低唱慢吟,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讲授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想象入境法

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讲授《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其对古诗的理解。

3.延伸拓展法

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彩。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教授李清照《武陵春》做总结时,可以提示学生:“我们所学的《醉花阴》也是李清照所作。它们都表现了作者那种深沉的哀愁,表现愁绪的诗句也是相通的。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醉花阴》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把读、议、画、演、讲、练、说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古诗词。

三、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营造诵读氛围

1.指导学生出课题小报,布置教室,组织课题组成员到教室进行观摩。各班教室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经过师生们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2.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家庭助读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各班设立了家校联系卡,经常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变化和孩子的经典诵读情况,对于学生在家的积累及时沟通,然后在班级中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3.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要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通过网络进行选择和利用。“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

古诗词活动总结篇(11)

(1)阅读要感受诗词的语言特色。古诗词的阅读离不开对某一个字或词的鉴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地品味每一个字词赋予整首诗的特定的感情基调。例如,在阅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诗人反复推敲与修改的结果,其中分别用了“到”“过”“入”“满”等字,但都差强人意,直到用“绿”字,诗人才满意。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具有典型性的字词,通过对生动形象字词的咀嚼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可以增加阅读的有效性。

(2)阅读要领会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诗人为了增添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往往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就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满足表达的需要。例如,在我们较为熟悉的《关雎》中,就以“雎鸠”来起兴。为了加强阅读的效果,必须深入地分析诗人在创作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通过这一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鉴赏的水平,还能够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一定的启发。

二、将思想、情感融入古诗词阅读中

(1)阅读要体现思想性。古诗词的用语具有凝练、旨远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使人回味无穷,能够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挖掘诗中表现的思想,并能够帮助他们体会这一思想的美丽。

例如,在学习于谦的《石灰吟》时,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所流露出的思想的感受,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诗人于谦当时所生活的社会背景,通过黑暗的社会现实与诗人廉洁正直品质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如石灰一般“烈火焚烧若等闲”的不怕牺牲和坚守高尚情操的精神。另外,老师可以设置情境“假如你们处在当时的社会里,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是同流合污呢?还是洁身自好?”通过回答,可以进一步端正学生的思想,从而加强思想教育。

(2)阅读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古诗词以字词为载体,向读者传达了多种多样的情感,或是积极向上、或是悲伤难抑。诗人借助诗词将积蓄的情感宣泄出来,通过丰富多彩的表达手法,使情感具有真实、浓烈的特点,特别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带领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在情感传达上的特点,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古诗创作上的精妙之处外,还要让他们在阅读中切身体会到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从小培养学生重视朋友之间友谊的思想感情。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感受一下李白和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并分析哪些字词较好地传达了这种感情。其次,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上台来表演朋友之间离别时的场面。第三,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生活中是否有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是如何相处的。第四,老师可以深化阅读的含义,将朋友之间的友谊上升到同学、亲人等之间的情感,以延伸学生对各种情感的体验,教育他们要珍惜亲情和友情。

三、将美育融入古诗词阅读中

(1)阅读要感受图画美。老师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古诗词的“文”与“画”巧妙地结合起来一起鉴赏,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杜甫的《绝句》一诗时,老师要特别注意诗人勾勒出的早春图。在阅读一遍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谈谈诗人所描绘的空间具有怎样的特点。

(2)阅读要体会音乐美。古诗词具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这一特点,不仅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而且赋予古诗词以独特的音乐美。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古诗词讲究用韵,要求对仗工整,从韵的句中位置来看,《诗经》中句尾韵是最普遍的。作为一脉相承的古诗词其在格式和韵律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押韵的特点。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押韵所产生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四、开展古诗词阅读为内容的主题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的古诗词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从而强化其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甚至能够准确地洞悉诗人的创作意图。

(1)诗词演唱。诗词在古代都是以演唱的形式传播的,音乐赋予了诗词以更贴切的情感,也更能够感染到他人。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地理解诗词的含义,老师可以在班内举办诗词演唱活动。其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将词填入某些曲中,然后再进行演唱。这一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的演唱活动不仅能够催生古诗词新的生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