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挂职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8:00

挂职培训总结

挂职培训总结篇(1)

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了解了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们首先要了解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改革发展信息,还要熟悉教育政策法规;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办学思想、超前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准确的学校定位。一个好的学校的领头人,必须以学校教育为己任,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必须要勤于思考,经常反思,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失;要善于交流,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因素,因材用人,培养自己和团队的创新探索精神,投身于教研教改,终身学习,不断开拓。

一名小学校长,他首先要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他只有通过在第一线的工作实践才能很好的锻炼自己;还要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我们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很多,如果我们的知识有限是绝对没有办法来管理好一所学校的;还要是一位好的疼爱孩子的家长,小学是小朋友,小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需要的是满怀爱心的校长;任何人都离不开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任何国家也离不开周边国家的相互支持与帮助,当然,我们学校也离不开兄弟校的支持、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二)我的收获

挂职培训总结篇(2)

组织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开展挂职锻炼,是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受组织委托,我于二OO四年四月至九月赴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接受为期五个月的挂职培训。

   

我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锻炼机会,潜心学习,虚心请教;勤于实践,取回“真经”;广交朋友,推进合作;严格自律,树立好形象,在“多听、多看、多学、多思考”上下功夫。多听,通过参加镇党委常务会议、镇长办公会议、工作会、协调会、报告会等机会,学习了解江桥镇领导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和落实镇政府决策的行为方式。多看,随镇领导或自己抽空到各部门、企业、村居和重点工程学习调研,到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工业园区、浦东张江工业园区、义乌小商品市场、海宁皮革市场、柯桥纺织品市场等参观学习。通过与南溪作比较,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路子。多学,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政府工作报告》入手,学习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创造性地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做法。特别是留心各类文件材料中反映出的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经验。多思考,做到每天、每周、每月,将所见、所闻、所感,与南溪工作实际相结合,着力思考南溪经济大发展的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思路和措施。这次挂职锻炼得到了江桥镇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们的大力关心、指导、帮助,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增强了加快南溪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挂职培训的地点的基本情况

   

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紧紧抓住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抗波动能力大大提高。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2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2.5%。在此期间,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方面是第三产的比重突显,金融、信息服务、中介、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传统的工业结构已成为过去,电子信息与汽车、石化、精钢、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与支柱产业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与此同时上海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成绩卓著。证券、期货、拆借、产权、航运、人才等市场,在这里构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XX年,这里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7%的国内生产总值、21.4%的财政收入。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作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投资创业的乐土——嘉定区素有“江南明珠”之称的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位居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交汇点,面向太平洋、背倚发展潜力巨大的长江流域经济带,是上海著名的科技城、汽车城、旅游城。全区总面积458.8平方公里,48万人口,下辖15个镇、3个街道以及嘉定工业区和菊园小区。全区水陆交通发达,能源充足,通讯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布局合理。全区工业基础雄厚,已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外商前来投资,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市郊前列。XX年,全区经济在调整和优化结构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完成财政总收入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一业特强”格局初步形成。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工业增长值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民营经济增势迅猛,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6934家,比上年增长116.9%;新增注册资本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3%。

   

充满活力的热土——江桥镇江桥镇位于上海市西部,嘉定区南部,总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14万。是上海市规划的西北物流园区组成部分,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目前,正全力推进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曹安路“黄金国道”为轴线,基本形成了“六区一带”的整体布局,即华江小区、“四高”小区、金宝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生态园林区、以新泽源为主的盆景花卉观赏、旅游休闲区和以江桥商业中心、上海电子商城为主的的曹安路沿线市场商贸带,构筑了新一轮发展的战略竞争优势。XX年GDP34.8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25.8%;工业增加值40.1%,同比增长72.1%;三产增长值5.3亿元,同比增长43.8%;外贸出口4.6亿美元,同比增长74.7%;税收5.6亿元,同比增长47.9%;镇财力1.74元,同比增长25%。

   

二、挂职培训的主要体会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除地理、经济基础、人才资源等优势外,它的成功经验在于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市场的手段对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决策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目前,上海改变了经济起飞时期的那种相对多地注重外延性、框架性、基础性和速度性的超越型战略模式,展开全面创新,加快向相对更注重内涵性、整体性、功能性、质量性为主要特征的,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模式。共5页,当前第1页1

   

(一)区域经济全球化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上海市提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中加快上海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把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到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上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探索采用利用外资新方式,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和跨国采购机构,并推进一批外商投资大项目。通过招商网络建设、提高招商会成效等措施强化招商引资。此外,上海还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营造出完善的法律环境,规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范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和高效的通关环境。如今,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工业产值、出口等指标中的比重已达到1/3到1/2。特别是一批跨国公司,不仅在上

海投资项目,更把远东或中国总部迁往上海。XX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8.2%,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34.7%。江桥镇在经济全球化中,依据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抓好招商引资。XX年,他们牢固树立了“内外并重、二三结合、政企联动、质量优先”的大招商理念,进一步强化和改善招商引资服务的软环境,尤其在优惠政策、诚信环境、办证咨询和为企业提供亲商、稳商及“家政式”、“保姆式”的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调整出台了对各村和各大公司招商引资的考核意见,大大调动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招商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江桥形象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了招商引资的舆论氛围。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全镇招商工作虽面临“非典”疫情等不利影响,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引进到位资金4393万美元;引进商贸、服务、科技和工业型民营企业900家,注册资金12.84亿元。

   

(二)经济运行市场化不断按照市场竞争主体要求创新企业体制和经营手段是上海发展的基础工程。过去的几年中,上海全面推进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的综合配套改革,全市国有企业、城镇集体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和集体经济基本上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众多低、小企业中退出,转为个体私营经济。规范化公司等股份制企业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和基础。市场体系更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健全完善了以证券、外汇、期货、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咨询、审计、会计、法律等一大批中介服务机构迅速发展。江桥镇以江桥资产经营公司为载体,采取集资产经营、招商、园区开发三大职能于一体的模式,实现三者的互动。XX年江桥通过对国有、集体企业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的改制,以及金宝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权转让等资产的经营,收入近亿元,有效解决了招商成本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城市土地和基础设施等资产的经营推上市;把国有、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盘活推上市;把物产管理推向市场。对资产的使用、流转、管理全部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

   

(三)城乡建设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上海郊区主动融入上海发展大局,接受中心城区辐射的过程。在80年代,郊区定位主要坚持郊区农民粮食立足自给、城市鲜活副食品供应立足郊区“两个立足点”;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城市工业扩散、科技中试和出口创汇“四个基地”。90年代以后,上海郊区功能定位调整为城市鲜活食品供应的基地、城市大工业转移的腹地、市民休闲度假的绿地。进入新世纪,随着生产力布局向郊区转移、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向郊区转移,经济要素流动向郊区转移的“三个转移”的提出,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郊区第三产业已形成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四个支柱产业,其中房地产业差不多占全市的半壁江山。作为郊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三产在郊区三大产业中所占比例不断提升,年均高于郊区工业2至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粮经比例已从6比4调整到4比6,城郊型农业加速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九五看市区,十五看郊区”,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5年发展蓝图初步绘就: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基本建成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心多层,组团式的都市城镇体系;基本建成高等级、综合性、枢纽型,与国内外大交通连接的现代化交通网;基本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

   

(四)经济社会协调化上海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科教兴市战略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统领全市各项工作,在思想观念创新、体制瓶颈突破、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支持聚焦、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狠抓落实,着力推进,不断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一是集中力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推动力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创新支持体系,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科技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二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在财税、融资、用人和分配等方面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人才、知识和资本等要素有效结合。加大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研发的投入,推动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和教育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改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人才评价的科学化、社会化,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收入与绩效挂钩,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四是推进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建设。规划和启动一批经济效益明显、发展联动效应大、有利于支撑产业战略升级的重点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高地建设,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共5页,当前第2页2

   

(五)政府管理规范化上海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统筹规划,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XX年,江桥镇逐步将招商引资项目洽谈、跟踪服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微观经济行为下放到7大镇属公司,有效强化了控制用地、制定规划、完善政策、融资扶持、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作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加强公共财政建设,逐步加大财政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发展社会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把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海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先例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上海市之所以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稳步的提高,关键在于他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长足发展。

近年来,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人大同意在本市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决定和暂行规定”、“上海市卫生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上海市户外广告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上海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综合管理暂行规定”等几十项法律政策文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实现了长效管理。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不断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认真实施市级机关收入分配改革,为建立规范的机关收入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市公务网主干网开通运行,政府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得到提高。

   

三、学以致用,促进南溪发展

   

这次挂职培训不仅是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在促进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力度上的差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要实现南溪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思想解放、理念创新不放松,紧紧抓住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不放松,紧紧抓住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不放松,紧紧抓住统筹协调、持续发展不放松,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南溪跨越式发展。

   

(一)学习上海经验,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掀起思想解放的热潮

   

当前各地的竞相发展紧逼我们要跳出南溪看南溪,放眼全国看南溪,树立宽广的全国眼光,以便更好地寻找和把握机遇。特别是要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认清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主动与发达地区经济接轨,大气魄把优势运用到位,大胆量把潜力挖掘到位,大手笔开发建设南溪。审视南溪经济发展现状,同上海郊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落后上。首先要树立“慢就是落后,小进也是退步”的观念,真心实意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把思想解放落实在工作实践的方方面面。要增强五种意识,即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要防止重思辨轻理念、重空喊轻务实、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规范轻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县上要多引导或组织全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到沿海考察学习,在引导企业业主学习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学习针对性上狠下功夫、在学习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以加快推进南溪的“三个转变”。

   

(二)学习上海经验,必须跳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资源开发的路子,把眼光放在市场开发上来,走市场开发和资源并重的路子。

   

没有产权的流转和资产存量的流动,就不可能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也不可能推动资源的配置优化。而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南溪在产业发展上,要从过去单纯的抓生产,转移到抓市场上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南溪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完全有必要建立具有吸引力和扩散力的大型批发市场。为此,要通过市场股份公司募集社会闲散金在北城新区集中建设市场;通过市场股份公司提高市场和发展延伸市场。培育和发展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建立一批酒类、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商品转化。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重点要大力发展要素市场,继续完善资本经营投资公司,实施企事业、资本大重组;继续完善房产交易中心、地产市场,全力推进房产、地产资本化;继续完善南溪县人才市场、经营者市场、农村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全面推进人力资源资本化。完善相应市场管理办法。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要保护农民群众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允许试,不干涉,多帮扶,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农业、科技、供销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我县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扶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业主牵头、大户领队、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共5页,当前第3页3

   

(三)学习上海经验,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联动的节点,村镇建设是城市化的延伸,乡镇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建设力度。在支持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在旧城改造基本结束的同时,打通进出城通道,将城市建设向北区延伸,构建新城框架,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3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县城人口达10—15万。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北城为重点,开展土地收购、储备、整理、开发工作,为经营土地、扩展城市空间打好基础。积极引导、鼓励各种资金,在北城开发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资、较规范的办公区、商业区和住宅小区。要以规划为龙头,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加快罗龙、大观、长兴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进城建户、购户、经商、办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四)学习上海经验,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县”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南溪要在宜宾市率先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从经济行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对待人力的资本观念。通过市场的方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资本效益。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的原则,积极开展引智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短期租赁等人才“柔性”引进工作。积极推进双向选择、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办法,让一批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人才到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施展才华。鼓励用人单位实施灵活的分配制度,“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行不同档次的补贴,让高层次人才的收入与其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成正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培

养水平,造就大批适应南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教育是南溪的特色,应在良好的基础上,形成南溪的教育品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突出抓好校园文化、人文管理、制度建设、教师发展、思想教育等方面工作,积极争创“五优”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建设一批名校,形成不同层次、系列的教育示范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要在宜宾品牌的基础上,形成四川名牌、全国名牌。南溪一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品牌效应,培育和锻造学校竞争力,积极创建中华名校;南溪职中要立足宜宾市及全省大发展的机遇,走外延扩张办学道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打造川南职业教育基地。通过办好系列示范学校,以点带面,真正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使全县中小学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提高,提升南溪教育档次。

   

要以全国科技先进县为载体,提高我县科技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我县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要改革科技经费使用方式、科技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优化资金、人员配置,探索完善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把科技人员、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培育成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农、工、贸,产、学、研和农、科、教的结合。要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引进外资为补充,多层次、多渠道的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五)学习上海经验,必须努力扩大开放,创造更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招商引资是扩大县域经济开放度,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要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进程,立足于宜宾及泸州、自贡,拓展到全省,放眼全国,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招商引资体系。要整合招商力量,转变招商策略。优化招商资源配置,搭建全县招商平台,充分县招商局招商项目的调控作用,协调产业板块间联动招商。完善招商网络,加快形成县、乡镇多层次招商体系扩大信息覆盖面,提高招商绩效。要拓宽招商领域,提升项目质量。继续着力工业领域的招商引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资引入。加强与大中型企业、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储备开发项目。要对经济合作项目进行分析排队,确立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一些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对各有关部门确定1—2个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大项目,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突破。要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坚持“服务是第一资源”,深化“需要服务”内涵。完善统一、透明、可预见的政策体系,营造规范的行政环境,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巩固集市场、信息、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组成的综合服务平台,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要完善项目服务跟踪制度,实行项目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加快项目推进速度,促进引进项目早启动、早投产、早见效。共5页,当前第4页4

   

(六)学习上海经验,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

   

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层次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发挥政府依法行政职能,真正形成“市场调控企业,政府创造环境”的行政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凡是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一律由市场解决。政府主要抓好统筹规划,信息引导,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互联审批、告知承诺、预约办件、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阳光下作业”,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少数民族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严格奖惩兑现,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抓落实。

   

(七)学习上海经验,必须构建友好关系,形成长期的协作机制,实现江桥与南溪共赢

   

在做好挂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探寻南溪与当地经济领域的“合作点”、“互补点”、“共振点”,为推进两地合作共赢打下良好基础。多与当前企业老板、投资客商联络感情,多与当地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不失时机、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南溪。宣传我们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产业特色、优惠政策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溪、向往南溪、走近南溪。同时,十分注重友好关系的建立,策划和搭建了南溪县与江桥镇的友好县镇关系。并带领江桥镇相关领导干部到四川进行考察。

   

挂职培训总结篇(3)

一、挂职培训的地点的基本情况

二、挂职培训的主要体会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除地理、经济基础、人才资源等优势外,它的成功经验在于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市场的手段对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决策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目前,上海改变了经济起飞时期的那种相对多地注重外延性、框架性、基础性和速度性的超越型战略模式,展开全面创新,加快向相对更注重内涵性、整体性、功能性、质量性为主要特征的,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模式。

(二)经济运行市场化 不断按照市场竞争主体要求创新企业体制和经营手段是上海发展的基础工程。过去的几年中,上海全面推进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的综合配套改革,全市国有企业、城镇集体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和集体经济基本上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众多低、小企业中退出,转为个体私营经济。规范化公司等股份制企业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和基础。市场体系更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健全完善了以证券、外汇、期货、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咨询、审计、会计、法律等一大批中介服务机构迅速发展。XX镇以XX资产经营公司为载体,采取集资产经营、招商、园区开发三大职能于一体的模式,实现三者的互动。2001年XX通过对国有、集体企业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的改制,以及金宝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权转让等资产的经营,收入近亿元,有效解决了招商成本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城市土地和基础设施等资产的经营推上市;把国有、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盘活推上市;把物产管理推向市场。对资产的使用、流转、管理全部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

(三)城乡建设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上海郊区主动融入上海发展大局,接受中心城区辐射的过程。在80年代,郊区定位主要坚持郊区农民粮食立足自给、城市鲜活副食品供应立足郊区“两个立足点”;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城市工业扩散、科技中试和出口创汇“四个基地”。90年代以后,上海郊区功能定位调整为城市鲜活食品供应的基地、城市大工业转移的腹地、市民休闲度假的绿地。进入新世纪,随着生产力布局向郊区转移、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向郊区转移,经济要素流动向郊区转移的“三个转移”的提出,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郊区第三产业已形成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四个支柱产业,其中房地产业差不多占全市的半壁江山。作为郊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三产在郊区三大产业中所占比例不断提升,年均高于郊区工业2至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粮经比例已从6比4调整到4比6,城郊型农业加速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九五看市区,十五看郊区”,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5年发展蓝图初步绘就: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基本建成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心多层,组团式的都市城镇体系;基本建成高等级、综合性、枢纽型,与国内外大交通连接的现代化交通网;基本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

(四)经济社会协调化 上海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科教兴市战略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统领全市各项工作,在思想观念创新、体制瓶颈突破、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支持聚焦、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狠抓落实,着力推进,不断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一是集中力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推动力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创新支持体系,促进资源共享,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科技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二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在财税、融资、用人和分配等方面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人才、知识和资本等要素有效结合。加大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研发的投入,推动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和教育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改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人才评价的科学化、社会化,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收入与绩效挂钩,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四是推进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建设。规划和启动一批经济效益明显、发展联动效应大、有利于支撑产业战略升级的重点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高地建设,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五)政府管理规范化 上海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统筹规划,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2005年,XX镇逐步将招商引资项目洽谈、跟踪服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微观经济行为下放到7大镇属公司,有效强化了控制用地、制定规划、完善政策、融资扶持、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作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加强公共财政建设,逐步加大财政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发展社会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把政府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海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先例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上海市之所以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稳步的提高,关键在于他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长足发展。近年来,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人大同意在本市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决定和暂行规定”、“上海市卫生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上海市户外广告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上海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综合管理暂行规定”等几十项法律政策文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实现了长效管理。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不断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认真实施市级机关收入分配改革,为建立规范的机关收入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市公务网主干网开通运行,政府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得到提高。

三、学以致用,促进NN发展

这次挂职培训不仅是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在促进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力度上的差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要实现NN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思想解放、理念创新不放松,紧紧抓住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不放松,紧紧抓住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不放松,紧紧抓住统筹协调、持续发展不放松,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NN跨越式发展。

(一)学习上海经验,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掀起思想解放的热潮

当前各地的竞相发展紧逼我们要跳出NN看NN,放眼全国看NN,树立宽广的全国眼光,以便更好地寻找和把握机遇。特别是要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认清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主动与发达地区经济接轨,大气魄把优势运用到位,大胆量把潜力挖掘到位,大手笔开发建设NN。审视NN经济发展现状,同上海郊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落后上。首先要树立“慢就是落后,小进也是退步”的观念,真心实意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解放落实在工作实践的方方面面。要增强五种意识,即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要防止重思辨轻理念、重空喊轻务实、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规范轻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县上要多引导或组织全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到沿海考察学习,在引导企业业主学习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学习针对性上狠下功夫、在学习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以加快推进NN的“三个转变”。

(二)学习上海经验,必须跳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资源开发的路子,把眼光放在市场开发上来,走市场开发和资源并重的路子。

没有产权的流转和资产存量的流动,就不可能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也不可能推动资源的配置优化。而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NN在产业发展上,要从过去单纯的抓生产,转移到抓市场上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加强市场基础建设。NN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完全有必要建立具有吸引力和扩散力的大型批发市场。为此,要通过市场股份公司募集社会闲散金在北城新区集中建设市场;通过市场股份公司提高市场和发展延伸市场。培育和发展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建立一批酒类、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商品转化。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重点要大力发展要素市场,继续完善资本经营投资公司,实施企事业、资本大重组;继续完善房产交易中心、地产市场,全力推进房产、地产资本化;继续完善NN县人才市场、经营者市场、农村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全面推进人力资源资本化。完善相应市场管理办法。要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要保护农民群众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允许试,不干涉,多帮扶,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农业、科技、供销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我县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扶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业主牵头、大户领队、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三)学习上海经验,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联动的节点,村镇建设是城市化的延伸,乡镇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建设力度。在支持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在旧城改造基本结束的同时,打通进出城通道,将城市建设向北区延伸,构建新城框架,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3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县城人口达10—15万。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北城为重点,开展土地收购、储备、整理、开发工作,为经营土地、扩展城市空间打好基础。积极引导、鼓励各种资金,在北城开发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资、较规范的办公区、商业区和住宅小区。要以规划为龙头,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加快罗龙、大观、长兴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进城建户、购户、经商、办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四)学习上海经验,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县”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NN要在宜宾市率先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从经济行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对待人力的资本观念。通过市场的方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资本效益。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的原则,积极开展引智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短期租赁等人才“柔性”引进工作。积极推进双向选择、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办法,让一批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人才到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施展才华。鼓励用人单位实施灵活的分配制度,“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行不同档次的补贴,让高层次人才的收入与其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成正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培养水平,造就大批适应NN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教育是NN的特色,应在良好的基础上,形成NN的教育品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突出抓好校园文化、人文管理、制度建设、教师发展、思想教育等方面工作,积极争创“五优”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建设一批名校,形成不同层次、系列的教育示范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要在宜宾品牌的基础上,形成四川名牌、全国名牌。NN一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品牌效应,培育和锻造学校竞争力,积极创建中华名校;NN职中要立足宜宾市及全省大发展的机遇,走外延扩张办学道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打造川南职业教育基地。通过办好系列示范学校,以点带面,真正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使全县中小学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提高,提升NN教育档次。

要以全国科技先进县为载体,提高我县科技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我县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要改革科技经费使用方式、科技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优化资金、人员配置,探索完善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把科技人员、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培育成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农、工、贸,产、学、研和农、科、教的结合。要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引进外资为补充,多层次、多渠道的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五)学习上海经验,必须努力扩大开放,创造更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六)学习上海经验,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

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层次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发挥政府依法行政职能,真正形成“市场调控企业,政府创造环境”的行政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凡是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一律由市场解决。政府主要抓好统筹规划,信息引导,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互联审批、告知承诺、预约办件、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阳光下作业”,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少数民族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严格奖惩兑现,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抓落实。

挂职培训总结篇(4)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对我市农村卫生院的现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我市分管卫生工作的陈杭副市长亲自挂帅,和市卫生局领导一起到各市、区卫生局、基层卫生院进行多次调研,听取基层单位意见。经过对我市87所农村卫生院(蓬江区5所、江海区5所、新会区12所、台山市22所、开平市15所、恩平市17所、鹤山市11所)的深入调研,了解到我市农村卫生院经过几年“一无三配套”建设,基本没有危房,实现房屋、设备和人员的配套达标。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据调查,大部分卫生院经费投入不足,且存在镇级财政截留卫生院经费的现象,有个别镇不但对卫生院无任何投入,甚至将卫生院作为其属下的企业,要求每年上交一定数额的费用,实在是匪夷所思。由于各级政府对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卫生院的医疗设备缺乏、陈旧,不能适应农村医疗服务的需要。我市多数农村卫生院没有能力添置必备的心电图监护仪、呼吸机、电动洗胃机、B超等医疗设备,不但制约了农村卫生院的医疗业务发展,更严重的是无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降低农村卫生保健基本保障

一是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62人,本科以上170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无专业学历133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如恩平市多数卫生院没有一个大专生,仅有几个卫校毕业的中专生。二是农村卫生院人员臃肿。全市卫生院中非卫生技术人员1024人,占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24%。以上表明:我市农村卫生院非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较高,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低。大多数卫生院引不进、留不住高素质人才,培养出一个就走一个。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卫生院发展的难中之难。

(三)内部机制不活、管理不善

相当一部分卫生院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很多院长是由乡村医生做起,没有接受过系统医院管理理论学习,他们在本地患者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能吸引病人,因此成为管理者。但部分院长未能转换行政管理角色,管理水平差,致使卫生院管理无计划性,顺势而就,盲目粗放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内部机制仍采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管理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和创新意识,大大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由此造成医务人员工作无热情、服务态度差。这些卫生院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差,有病宁愿求助于乡村医生而不愿到卫生院。

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先后多次讨论和修改方案,最后决定从人才和管理上寻找突破口,开创性地提出“双挂一培训”的建议,即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选派医疗业务骨干到农村卫生院挂任院长(副院长)职务、抽调农村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到市直医院挂任中层领导助理进行锻炼;接收农村卫生院新毕业的本科生到市直医院进修培训。市卫生局在制定工作方案初稿时,将双挂一培训的目标、措施、管理、经费开支和人员待遇等都考虑周到,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使“双挂一培训”计划很快得到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为加大“双挂一培训”推行的力度,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江门市农村卫生院人才培养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卫[**]97号),将人才建设、培训纳入组织人事管理中。“双挂一培训”计划的出台,成为我市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一项创新性的重要举措。

二、战略实施阶段——省、市领导热切关注,行政部门紧密跟踪抓落实

在计划实施前期,我们首先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选好第一批挂职干部。二是选好挂职卫生院。三是进行挂职干部岗前培训。在市委党校举办了江门市卫生系统首批挂职干部培训班,请该校资深教授进行授课,进一步提高挂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为其挂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11月2日,我市举行了江门市卫生系统首批挂职干部和新毕业生培训接送仪式,标志着“双挂一培训”计划的正式实施。挂职干部和新毕业生满怀热情、充满信心,奔赴不同的岗位,以实际的行动一起在这一条创新的道路上探索。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望。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年12月20日下午抵达我市调研,期间到了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进行视察,他对我市“双挂一培训”工作表示肯定,并鼓励我市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卫生院的管理模式,推进“双挂一培训”工作,为全省农村卫生院管理闯出新路子。我市陈杭副市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双挂一培训”,要求各级政府关心、支持此项工作。市卫生局毛炯局长、冯淑娴副局长多次下乡进行跟踪调研,在肯定挂职干部成绩的同时,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锻炼了他们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在计划进行了半年的时候,我市卫生局就马上组成考核小组,对挂职培训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

三、战略评价阶段——多方获利取得成效,分析总结经验树典范

“双挂一培训”计划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初显成效。经过战略评价,总结出8方面的成效。

(一)提高了管理水平下挂干部能根据当地卫生院的实际制定、完善医疗规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管理制度,将城市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带到农村卫生院,通过制度管人、依法治院,使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二)重建卫生院的形象我市部分农村卫生院的卫生环境比较差,为了重建卫生院的形象,取得群众的信任,下挂干部到任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整顿院内环境,制定保洁制度,规定清洁工的工作范围和行为,修旧补破,虽然仪器还是那些仪器,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但整个卫生院给人的感觉却亲切了很多。通过一系列措施,绿化美化了卫生院,大大改善了卫生院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正如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挂职院长朱正君所说的,“医院要想吸引病人,首先要让病人乐意进来。”

(三)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下挂的卫生院长(副院长)都懂得一个道理: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他们注重言传身教,多方面多途径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一是通过市级医院的支持和帮助,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二是利用上级医院的资源优势,让专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分级进修培训。三是增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通过挂职干部的联系,建立了定点协作医院,加强了业务技术的合作。四是加强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

(四)提高了经济效益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下挂的7所卫生院中,当时挂任正院长的3所卫生院的经济情况是处于当地卫生院最低水平,如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和恩平市大槐镇卫生院,基本工资都发不出,通过挂职干部近一年的努力,3所卫生院经济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年1-6月份业务总收入比**年同期增长57%,职工的收入比去年增加25%,不仅能发出工资、补贴,平均职工每月的奖金提高到500元

(五)获得了社会效益一是开展体检、送医下乡等活动提高知名度。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卫生院在农民群众中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使卫生院承担起预防保健功能,改变过去重医轻防的现象。二是创出了卫生院品牌。下挂干部都根据自己的专长,打响卫生院的品牌。提升了该院的声誉和威信。三是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下挂干部以他们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践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天职,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爱戴。

(六)提高了上挂干部的管理水平一是上挂干部参与各科主任、办公室、院务会议,学习医院工作中的协调、研究、总结、布置、落实、监督等工作程序的实施;二是上挂干部参加“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学习班,学习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战略管理、医院中层领导力与执行力、医院创新经营、医院流程再造、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等的管理知识;三是上挂干部到各科进行轮训,并严格规定在各科学习的时间和内容。7名农村卫生院院长(副院长)自挂任市直医院职能科室主任助理以来,明确学习目的,制订了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向挂职医院的同行们学习。无论到哪个科室,都虚心请教,认真开展工作,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通过实践,使自己的医院行政管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挂职培训总结篇(5)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工作大局和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为建设现代化新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培训对象

全县纪检监察干部。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以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结合《县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各种形式,统筹举办各类业务知识、素质能力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是春季业务集训。举办春季集中培训班,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集中学习十精神以及案件审理、执法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等纪检监察业务知识。

二是跟班培训。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对新任或纪检监察岗位发生变化的纪检监察干部由组织指定进行跟班培训。跟班培训坚持“急用急学、学用结合”的原则,在组织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加强实践锻炼,重点培训纪检监察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等业务知识的程序、方法、技巧。跟班培训时间一般每人不少于一周,如有案件进点办案,将有计划地选择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进点跟班,以案代训。

三是挂职培训。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挂职培养力度,选派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到市级机关或镇村等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拓宽知识面。有计划地、分批安排监察室主任、监察助理等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或派驻工作室挂职培训,系统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各业务室及派驻工作室要对挂职干部进行系统管理,切实保证挂职培训效果。

四是外出培训。提升培训层次,有计划地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各种外出培训活动。

五是综合知识培训。结合机关党总支学习开展综合知识培训,培训采取知识讲座与观看视频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内部交流与外部实践相结合等形式,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知识面,丰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使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摄影摄像等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能力。

四、培训要求

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纪委常委会领导下,由干部管理室牵头组织实施,相关单位各负其责。

挂职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挂职培训 成效及对策

1.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部分“中师”升格成“大专”,“大专”升格成“本科”,同时,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虽然由“中师”升格成“大专”,坚定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立足马鞍山、辐射长三角,实施教师教育和高职教育“一体两翼”并行的办学格局和“同城错位”的发展战略,但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尤其是职业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旅游与外语系主动和万豪酒店集团合作,依托万豪基金会“万礼豪程”教育合作项目,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酒店挂职锻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万礼豪程”是万豪家族基金会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慈善项目,该基金会为万礼豪程项目首期投入人民币4,050万元,旨在通过促进全球学术界和业界精英们紧密合作,协力提高中国服务业教育水平,让青年人在中国服务行业一展抱负。笔者很荣幸地参加了上海新发展亚太JW万豪酒店的寒假挂职,受益匪浅。

2.高职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成果

2.1挂职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目前,高职专业教师学历高,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企业锻炼机会和经验。新入职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直接走上讲台;在职教师因扩招后教学任务重等种种原因,大多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专业教师能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了解实际工作现实,学到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双师素质。以笔者在上海万豪酒店挂职为例,挂职培训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组织者的精心筹划,使得教师置身于一个大型学习实验室,给予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既可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酒店顾客服务,又可以深入了解酒店的实际运营。在挂职锻炼期间,笔者进入人力资源部、酒店餐饮部(咖啡厅、中餐厅、宴会厅、清酒烧、大堂吧、牛扒馆)、厨房(冷房、总厨办公室、38楼厨房)、市场营销部(市场部、预订部、行政公寓、宴会销售、市场关系)、前厅(礼宾部、前台、客户服务、总机)、客房部(公共区域、客房、洗衣房、制服间、健身房)、财务部、保安部、工程部等部门,同部门的主管或领班一起工作,熟悉酒店的餐厅、大堂吧、酒廊运作,了解楼层、客房、公共区域、制服房、洗衣房、健身房的运作,熟悉前台、AYS、礼宾部、商务中心的运作,了解酒店各项制度的制定、员工管理的各种报表,参与对新员工的招聘、电话预约、面试等人事工作等,并积极与我系正在酒店实习的学生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了各部门操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以及部门之间如何沟通和协调;同时熟悉了核心服务岗位职责、服务技能及酒店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等。挂职培训不仅让专业教师学习了酒店的一线操作知识和技巧,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而且感受了万豪集团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对实习生的影响与改变。一个月虚心学习和认真工作,为今后教学和实践指导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利于学生对未来服务岗位职责、服务技能及基层管理理论有更直观的理解,以更好地贴近行业实际。

2.2挂职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教师到企业锻炼,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收集大量一线信息。教师可以主动联系企业管理者、员工并进行多方面的深入交流;可以借助人力资源部对毕业生、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进行人才需求调查,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毕业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而相应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及课程结构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按市场需求进行改革,努力解决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笔者在挂职期间曾有幸参加酒店全英文的最高行政会议,回校后,通过亲身经历和学生分享了英语,尤其是流利的英语口语在五星级酒店的重要性;通过和德籍总经理进行早餐约谈,详细了解了企业高层对人才的期望;也曾在餐饮部邀请德籍总监录制对话视频,以丰富案例教学等。挂职锻炼在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教科研水平,教师回校后可结合专业特色,开发校本教材。例如,我系针对餐饮部教学编写的《酒店情景英语》校本教材已进入小范围试用阶段,后期将进行反馈、修改、定稿和全面使用;教师也可以积极和酒店合作,开展项目咨询和研究,申报产学融合、人才培养的相关教科研课题等。

2.3挂职锻炼有利于建立良好互动的校企联系

“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改革方向,挂职锻炼教师作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此外,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会给企业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规范的操作要求或未来的人才储备。比如,对于“万礼豪程”项目,这是双赢的,在挂职后的执教过程中,教师在潜意识里加入了万豪的特色,将万豪酒店集团的核心价值观、酒店服务精神和专业技巧深度融进教学,为万豪培养了潜在的忠诚员工。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想法与企业交流,为企业的生产组织、业务管理和产品销售提出好的建议,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如,笔者在挂职期间因所学专业为英语,所以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加人力资源本部每周对员工的英语培训项目,通过精诚合作,共同培养酒店优秀员工。可见,挂职锻炼有利于建立校企联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扩大学校知名度。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校在2016年10月成功主办了2016年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第五届旅游论坛暨万豪酒店集团万礼豪程(华东)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49所高等院校、8家合作企业及安徽省旅游学会的领导、教师近200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这是专科院校第一次承k这样的大会,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本次会议是一场旅游、酒店研究及教育的盛宴,会上中外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教学方法及学术研究方向,积极探讨相关议题。会议内容丰富,对教师今后开展教学及研究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通过参加此次会议,我校不仅加强了与省内兄弟院校的交流与联系,同时为学院谋得了新的发展思路。旅游与外语系旅游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将进一步拓展与万里豪程的合作项目,推动专业建设,切实做到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高职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社会环境与人们观念等原因,又有校企合作与学校自身管理的问题。如,一些专业教师平时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到企业锻炼,而到了假期,往往要占用休息时间,导致教师积极性并不高。又如,目前职称评审注重的是学历、课题等硬性指标,而较少考虑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双师素质,这样的指挥棒使得教师不得不埋头研究、多发论文,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挂职锻炼并不顺利。

3.1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协同合作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涉及三方利益,应协同合作,以共赢为原则,形成企业与高职共同办学的良性机制。企业方面需考虑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企业人才储备、技术创新等都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学校作为教师依托平台,应意识到教师挂职的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基地,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应对企业足够重视和尊重,积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应意识到赴企业挂职锻炼是一次宝贵的机遇,有划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3.2做好挂职结束后交流、考核工作

挂职锻炼期满,教师应认真填写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考核表,由挂职单位考核,交院系备案。对考核不合格的,学院可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适当减少挂职锻炼所折合的工作量,减少下次培训的机会等,从而约束挂职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质量。除此以外,挂职教师还要根据在企业实践的经历,积极分享挂职成果和经验。为同行和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撰写一份针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习实训等内容的专题报告;递交挂职锻炼个人总结。学校将组织“挂职教师经验交流会”,查看挂职教师的工作日志及工作过程中搜集的资料,以便资源共享,使教师共同成长。

3.3完善挂职锻炼的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专职教师赴企挂职锻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将挂职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时的参考条件,专业教师在申报职称的过程中,要求有半年的企业挂职锻炼,作为“双师”素质认定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是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对于挂职锻炼的教师要在年终考核时适当加分,在优秀教师评选、骨干教师推荐、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充分调动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三是保证挂职教师的待遇,给予一定的交通、午餐等补助和校内津贴,津贴发放按照考核的百分比发放,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对于赴企锻炼的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通过每一阶段的学习锻炼,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达到考核标准。

4.结语

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外出赴企业挂职培训在提高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双师”素质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教师赴企挂职锻炼的研究,仍以实践层面较多,还需不断探索研究,以期努力提高高职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挂职培训总结篇(7)

二、培训内容

(一)共同科目:全体民警履行职责应具备的政治理论和有关知识

1、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风廉政建设;时事政治等有关内容。

2、业务知识:领导科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矫治知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管理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警体技能训练等内容。

3、现代科技知识:高新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理论。

4、法律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劳动教养方面的决定、规定、试行办法。

(二)分类科目:不同职级的民警应侧重掌握的政治理论和相关知识

1、副处级警察:要以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廉政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科学领导能力。

2、科级警察:要以岗位职责、执法管理有关规定等内容为主,培养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务实工作作风,着力提高组织、执行能力。

3、科级以下警察:要以《干警行为准则》、《执法细则》、《若干制度》和本职岗位职责等内容为主,培养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

三、培训类别

(一)初任培训。是指对没有从事过戒毒工作警察或没有直接受过戒毒业务培训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包括:新录用、新调入人员和干部)。

(二)任职培训。是指对新任职的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进行的培训,按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三)业务培训。是指对警察所任职位和从事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

(四)继续教育培训。是指对警察以更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进行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一)在职培训。警察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组织形式包括: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参观考察、理论研讨、挂职锻炼、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其中,各类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要提前拟定考察课题,结束后要提交考察或总结报告。

(二)学历教育。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在职警察,要参加相关专业的大学专科段的学习;已经取得大专以上学历但非法律专业的在职警察,可参加相关专业本科段的学习;其他在职警察,可根据工作需要,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或相关认证教育(如心理咨询师、国家司法考试等)。

五、组织领导

(一)警察教育培训工作,在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政治处组织实施,所部各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规划、督促、指导、协调、检查、考核工作。

(二)警察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我所副处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省局、省厅组织的各项教育培训以及有关专项业务培训;所部负责我所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科级及其以下 警察的教育培训。

(二)每年初,政治处要根据省局的有关培训要求制定下发全所警察年度培训计划,对全所各类人员的培训做出统一部署;各部门要以政治处的培训计划为依据,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实施。所部将适时对全所的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六、呈报审批

(一)每年11月15日前,由各部门向政治处提出下一年度的专项业务培训需 求,待政治处汇总报所党委研究批准并列入下一年度经费预算后,由申请部门在政治处统一安排下负责具体实施,培训结果统一整理后报政治处存档。

(二)各部门培训计划要在政治处培训计划下发后15日内,将本部门培训计划上报政治处备案,不得无故拖延时间或拒不上报。

(三)所领导班子成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民警3人以上跨省外出参观考察,需提前15日向省局政治部报告,由局政治部统一协调,待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得未经批准私自对外联系参观、考察、挂职等培训项目。

七、考核验收

(一)部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

各部门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考核结合年度工作考核一并进行。考核采取检查培训记录、抽查民警个人情况等形式;重点检查培训质量和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各部门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集体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二)民警个人参加教育培训的考核

1、在岗培训、岗位练兵。以民警到课率(占15%)、学习记录(占20%)、学习心得(占25%)、考试情况(占40%)、为测评要素,对个人进行综合测评。

2、脱产培训。以民警学习记录(占20%)、学习心得(占20%)、结业考试(占30%)、培训鉴定(占30%)为测评要素,对个人进行综合测评。

3、参观考察、理论研讨。以民警考察、总结报告或理论调研文章质量(参考标准:A、主题明确,逻辑清楚,语言流畅,卷面整洁,视情况评为90――100分;B、主题比较明确,表达清楚,卷面工整,视情况评为80――89分;C、主题一般,表达尚可,卷面一般,视情况评为60――79分;D、主题不明确,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评为60分以下)为主要测评要素,对个人进行综合测评。

4、挂职锻炼。以民警在挂职单位现实表现(占30%)、总结报告(占30%)、挂职单位鉴定(占40%)为主要测评要素,对个人进行综合测评。

挂职培训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省市县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及县委书记王宁岗同志在太白山5A级景区创建暨加快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务实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推动太白山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2.总体目标:通过教育培训,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振信心,增强斗志,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全面提升旅游区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奠定基础。

3.总体要求: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敬业意识和创新意识,自觉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定措施,不断增强在工作实践中分析、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确保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能够受到教育、得到激励、获得提高。

二、培训时间及范围

本次教育培训活动从2017年  月中旬开始,到2017年  月底结束;教育培训的范围为旅游区全体干部职工。

三、培训方式

根据当前太白山旅游发展形势需要和5A景区创建工作任务的要求,主要采取集中理论学习、领导讲课、专家辅导、个人自学、观看教育片、讨论交流、专题调研、外出参观和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

四、培训内容

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春节前来我省视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王宁岗、武勇超、陈小平同志在太白山5A级景区创建暨加快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重点研读《谈国理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以及旅游区党委编印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资料汇编》等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党章党纪各项规定;紧密结合旅游区开展的“三严三实”、“五包促五化”、“千名干部进百村包万户”等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旅游区党委各项规定和意见要求,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各支部、机关各局办、各直属单位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不少于3天的集中教育培训,组织培训党员干部职工不少于400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不少于6人次。

2. 深入开展旅游行业专业知识教育培训。

(1)加强旅游专业知识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省市县旅游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5A景区创建工作相关规定标准、法律法规、管委会管理制度制度汇编等;公文写作、财政金融与税收、项目建设与施工管理、旅游服务专业技能等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    

(2)加强优秀干部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干部赴黄山、张家界等旅游景区进行挂职锻炼。在挂职期间,选派干部协助挂职单位领导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做到“四学一宣一招”:学思路、学精神、学作风、学方法;宣传太白山;招商引资。通过挂职锻炼,学习优秀旅游景区在环境保护、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挂职期间,当好太白山旅游区的“宣传大使”,积极为太白山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等牵线搭桥。

(3)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分期分批组织各单位业务骨干赴国内优秀知名旅游景区,学习成熟景区的管理运营、项目建设、市容市政管理、旅游接待服务等景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各单位要做到带着任务,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项对口学习,并开展好参观学习后的分析讨论、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消化吸收”工作。通过外出实际参观学习,最终达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4)进行专题研讨。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当前太白山旅游区整体运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就如何打造与国际化大景区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进行专题研讨。

3.扎实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旅游区党员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坚定广大干部职工“热爱太白山、建设太白山、发展太白山”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核心职业道德素质。

(1)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宣传、学习旅游区好人好事,弘扬旅游行风,传播正能量。通过评选“5A景区创建优秀员工”等树标兵、评模范活动,大力倡导和践行“为游客创造感动服务”的敬业精神,调动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实干的正能量,为突破旅游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杨文洲精神,引导全区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拼搏奋进、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过硬的工作作风促进太白山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3)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进取”的志愿精神,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理念,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提升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水平。由旅游区团委牵头,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成立志愿者队伍,深入旅游区游客相对集中的各条主次干道、广场等区域主动为游客进行景区内购票、交通、食宿等咨询答疑服务、清扫垃圾、维持旅游市场秩序。

五、几点要求

挂职培训总结篇(9)

作为中国制造业名城,佛山的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占全市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由此,民营企业的继承与壮大牵动着政府的神经。

“‘富二代’接班意识不太强烈。”顺德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尹育航说。

“如果不是回国继承家族事业,我现在仍是加拿大渥太华市一家车行老板。”生于1990年的黎柏维现在是广东斯灵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酷爱修车,但家族事业让他只能将个人爱好暂放一边。

佛山市市委组织部对812名“富二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境外人士占21.6%,无党派人士高达77.4%。

“‘富二代’普遍存在信仰缺失、使命感弱、移民倾向强等问题,如不加强教育,资本与人才极易流失到国外,难以企望他们担当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一位政府官员说。

“这是佛山首次采取挂职形式来培养青年企业家,有试探性质,效果不好就不再继续。”刘元新说。按规划,佛山市市委组织部确定了800多家党建重点民营企业,计划在3年内重点培养500名青年企业家。

民营企业家到国企挂职,也引发了社会的一些质疑。

疑问一:民企向国企学到什么?

一些国有企业被质疑存在资源垄断、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民营企业家去挂职能学到什么?

熟悉了国情,见识了国企运作机制,提高了领导能力,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接受采访的多名挂职者表示各有收获。

佛山市90%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会显现。黄手绢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赞朋说:“我连公司里的一盒纸巾都要操心,不仅自己累,员工也消极。”

邓赞朋被分配到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他发现这家有3000多名员工的国企建立起较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流程规范,规章制度严密,人才流失率很低。

挂职结束后,邓赞朋立即改变凡事亲为的“老板直管模式”,实行层级管理制度,并强化各部门与负责人的目标和职责,积极营造企业文化。

疑问二:谁承担实习决策成本?

据了解,挂职职务一般为总经理助理或中层部门经理,部分优秀人才被挂职单位直接任命为副总经理。这些挂职“富二代”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谁来为后果埋单呢?

“挂职者都能直接进入党委班子,但他们不参与决策,只是通过最高级别的领导班子会,深入调研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向,提高政策和市场分析能力。”刘元新说,为防止走形式,组织部为挂职者布置了5项“作业”,包括:深入研究国企与民企生产管理方式的异同、共同推进合作项目以提高统筹能力等。

疑问三:公款培养“富二代”?

“所有挂职者不发工资。”刘元新说,政府的工作主要是搭建平台,市财政基本不花钱。

那么,培养“富二代”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江苏省在几年前曾通过党校培训等方式来集训1000名“富二代”,引发舆论争议,效果也似乎不太理想;而市场上也有各种针对“富二代”的培训班,但均有浓厚的经济目的或实践性差,成效不大。

“浙江某‘富二代’培训学校,9天培训就开价8万元,靠几天讨论就能解决接班问题?”专家质疑。

挂职培训总结篇(10)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但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因而出现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频繁更换就业单位和职业岗位、薪资低等现象。分析原因,除了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实习与实训环节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外,学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职业技能低是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当前高职院校比较重要而亟须解决的一件大事。

教师职业技能低的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缺少职业经历。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居多,这些年轻教师中的大部分又是研究性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因而欠缺职业经历,缺少职业经验。他们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主要是从书本和实验室中得来,与真实的产业有脱节。

原因之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效果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强调教师必须下企业挂职锻炼。但真正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很少,有的教师虽然形式上下企业挂职,但很少参与企业生产,或是没有作为主要角色参与企业的生产。对于这一现象,学校常常不太关注,因而教师在企业挂职的效果不理想。

原因之三: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每位专职教师周课时数一般在16节以上),而且年轻教师每上一节课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成熟教师多,还要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班主任等工作,很少有时间顾及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

原因之四:老教师的职业技能低。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从本科院校退休返聘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职称高、年龄大(大多在60岁以上),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但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主持或参与过的科研项目以高新技术开发为主,很少涉及企业的产品更新、工艺革新,对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知之甚少,他们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上述因素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此,我院提出了以校长示范和引领为前提、教师自身努力为基础、企业主动参与为保障的三维一体培训架构。

校长、教师、企业三维一体的培训架构

所谓“三维一体”是指从校长、教师、企业三个不同的视角提出并实施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三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实现提高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

(一)校长的示范作用和权力效应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长其实是清楚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的。一些领导还论述了具体的培训内容,采取了诸如教师下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引进企业骨干改善师资结构等措施,但收效总体而言还不够理想,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又难以很好地克服。为此,我院采取了发挥校长示范作用和权力效应的举措,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设立由校长负责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领导为主要成员。将培训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教务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制定工作规范和日常工作制度,专人负责,提供足够经费,并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与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产业建设相结合,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使之日常化、制度化。

二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要体现出教育与产业结合的特点。班子成员中至少要有一人来自企业,形成企业专家与高等教育管理专家相结合的形式。学校领导应保持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努力使学校教育与产业、企业接轨,使高职院校在满足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是对领导小组成员实施年度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基于职业与产业的动态属性,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时间(1~2周)让领导(包括学校和系、部、处、室领导)到企业实习或是从事相应工作,这对提高学校领导自身的职业技能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领导的示范效应,对教师提高职业技能有促进与推动作用,无形中对那些不重视职业技能学习、职业能力没有提高或提高较慢的教师造成一定压力。

领导的示范作用与权力效应,对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将产生明显成效。

(二)教师自身努力与培训路径探析

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这一点,高职教师不但应在思想上重视,更要付诸实践。在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方法路径上,以下几种方案可供参考。

第一种方案:从事校企合作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的科研与企业结合紧密。经过项目开发和研究,高职教师对产业的现状,包括产品性能、市场需求、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会有较好的了解,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也会有较好的了解。同时,由于校企合作项目属于学校安排的工作,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高职教师也完成了学校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既要应付繁重教育教学工作,又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双重压力。

第二种方案:将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强调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际工作参与度,即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应承担岗位工作的实际职责,还应对教师挂职锻炼效果实施考核。当然,教师也可以享受工作成绩所带来的报酬,使教师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形成一种利益与考核双向推动的培训方案。

第三种方案:教师暂时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直接在企业就职。这种方案的效果更好,可让教师完全投入到企业生产中,经过企业工作实践后再回到学校,教师不但会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经验、人脉,还能充分认识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能力与职业之间的衔接关系。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经济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岗位工作人员频繁变动对企业生产会有影响,学校任课教师减少对正常教学会有一定冲击等。一般而言,学校如果有对口企业或定向合作单位,就有条件安排新教师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一年或两年),然后再回到学校教学岗位;如果没有定向合作单位,学校应创造这样的条件,为教师实践搭建平台。

以上是三种常用的方案,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做法可以尝试。比如,学校的一个系或二级学院与某个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在人才的定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方面,让企业骨干直接参与,有些课程还可以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完成教学,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共享办学收入来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那些专业与企业生产结合度高的学校,如果校企之间有足够的信任,还可以尝试加强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的岗位互动。

(三)企业的积极参与

参与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符合企业自身利益。首先,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前提,从长期看,有助于企业遴选满意的员工。其次,参与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能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深化双方的互信,院校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教师职业技能,企业也可以借助院校的力量解决员工数量和质量问题,还有助于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对校企双方都有益。再次,协助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还可从中获取一定报酬。

企业参与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较多,下面两种方案是常用的:一是根据岗位需求安排教师的培训工作。企业首先要对教师的专业和专业应用能力有较好的了解,然后安排教师挂职的次序、岗位、岗位工作内容、时间长短等,并对教师挂职效果实施考核。二是由学校安排教师培训。企业只需给出挂职的岗位和数量、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要求等。当然,教师在下企业挂职期间,企业还需对教师履行挂职效果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可采取教师换岗、增加或减少实习内容、延长或缩短实习时间等措施。

亟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职业技能规范问题

每个行业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职业技能规范也不相同。美国硅谷的软件工程师与北京中关村的软件工程师的技能要求可能就存在着许多不同,我们很难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但是,一些基本要求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要求有的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并形成规范,有的还没有形成规范,尤其在新兴产业,如网络游戏、数字艺术设计等。对于那些发展较快的产业,原有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也应尽快更改与补充。这件事情可以由行业协会来做,也可以由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做,院校专家可以参与。当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只能作为参考内容,教师还应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从满足地区企业岗位要求出发(因为高职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本地企业里就业),增加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职业技能教学内容。

(二)尊重企业的赢利要求

学校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上得到了企业的帮助,达到了培训教师的目的,给企业一定的报酬是合理的。所以,必须尊重企业的赢利要求,这一点可以在校企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同时,学校在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一是不能过于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果教师在企业承担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并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应由教师或学校承担。二是不能占用企业太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资源),不能因挂职教师数量过多而造成企业资源紧张。

(三)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

教师不但应具备一定的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还应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不同,不能完全通过下企业挂职来提高,需要学校采取其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开讲座,讲述职业岗位要求、日常工作中的好习惯,分析职业素质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或通过典型案例予以说明等。还可以将相应企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撰编成册,安排教师学习并组织考试,如果能将考试成绩与工作业绩挂钩,则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到不同企业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分析讨论不同企业职业规范、操作流程及优缺点,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对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都有一定的帮助。

(四)老教师职业技能回补

高职院校的老教师(尤其是退休返聘的老教授)在专业建设中大多起着带头人的作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较大影响,所以他们也应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但由于年龄、身体、工作要求等因素,安排他们下企业挂职锻炼不太现实,但可以让他们主持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围绕企业的产品更新、工艺革新等内容开展研究,从侧面了解企业和产业市场的现状。

(五)对形式主义培训方式的批判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职业技能培训渠道较多,有行业协会举办的,有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有专业学会举办的,有专业性学术刊物举办的,当然也有大学举办的。培训的形式大多是请专家作讲座、与会人员研讨、颁发结业证书等。从培训效果来看,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许多培训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不宜通过这些培训渠道(个别效果好的培训项目除外),相对有效的方法还是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六)一蹴而就培训理念的校正

由于企业产品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两次的培训不可能满足教师技能提高的需要,也难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但是,长时间地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也不现实。所以,需要形成制度,根据专业不同、岗位要求不同、教师个性特征不同安排教师二三年培训一次,或是五六年培训一次。总之,应制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该达到职业化的要求,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学校领导,都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岗位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产业环境,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实训模式和途径,形成职业化特征明显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要避免矫枉过正的两点启示

(一)专业成长与职业技能提高应统一

挂职培训总结篇(11)

教师职业技能低的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缺少职业经历。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居多,这些年轻教师中的大部分又是研究性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因而欠缺职业经历,缺少职业经验。他们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主要是从书本和实验室中得来,与真实的产业有脱节。

原因之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效果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强调教师必须下企业挂职锻炼。但真正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很少,有的教师虽然形式上下企业挂职,但很少参与企业生产,或是没有作为主要角色参与企业的生产。对于这一现象,学校常常不太关注,因而教师在企业挂职的效果不理想。

原因之三: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每位专职教师周课时数一般在16节以上),而且年轻教师每上一节课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成熟教师多,还要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班主任等工作,很少有时间顾及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

原因之四:老教师的职业技能低。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从本科院校退休返聘的老教师。这些教师职称高、年龄大(大多在60岁以上),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但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主持或参与过的科研项目以高新技术开发为主,很少涉及企业的产品更新、工艺革新,对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知之甚少,他们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上述因素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此,我院提出了以校长示范和引领为前提、教师自身努力为基础、企业主动参与为保障的三维一体培训架构。

校长、教师、企业三维一体的培训架构

所谓“三维一体”是指从校长、教师、企业三个不同的视角提出并实施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三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实现提高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

(一)校长的示范作用和权力效应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长其实是清楚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的。一些领导还论述了具体的培训内容,采取了诸如教师下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引进企业骨干改善师资结构等措施,但收效总体而言还不够理想,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又难以很好地克服。为此,我院采取了发挥校长示范作用和权力效应的举措,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设立由校长负责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领导为主要成员。将培训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教务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制定工作规范和日常工作制度,专人负责,提供足够经费,并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与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产业建设相结合,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使之日常化、制度化。

二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要体现出教育与产业结合的特点。班子成员中至少要有一人来自企业,形成企业专家与高等教育管理专家相结合的形式。学校领导应保持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努力使学校教育与产业、企业接轨,使高职院校在满足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是对领导小组成员实施年度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基于职业与产业的动态属性,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时间(1~2周)让领导(包括学校和系、部、处、室领导)到企业实习或是从事相应工作,这对提高学校领导自身的职业技能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领导的示范效应,对教师提高职业技能有促进与推动作用,无形中对那些不重视职业技能学习、职业能力没有提高或提高较慢的教师造成一定压力。

领导的示范作用与权力效应,对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将产生明显成效。

(二)教师自身努力与培训路径探析

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这一点,高职教师不但应在思想上重视,更要付诸实践。在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方法路径上,以下几种方案可供参考。

第一种方案:从事校企合作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的科研与企业结合紧密。经过项目开发和研究,高职教师对产业的现状,包括产品性能、市场需求、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会有较好的了解,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也会有较好的了解。同时,由于校企合作项目属于学校安排的工作,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高职教师也完成了学校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既要应付繁重教育教学工作,又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双重压力。

第二种方案:将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强调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际工作参与度,即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应承担岗位工作的实际职责,还应对教师挂职锻炼效果实施考核。当然,教师也可以享受工作成绩所带来的报酬,使教师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形成一种利益与考核双向推动的培训方案。

第三种方案:教师暂时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直接在企业就职。这种方案的效果更好,可让教师完全投入到企业生产中,经过企业工作实践后再回到学校,教师不但会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经验、人脉,还能充分认识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能力与职业之间的衔接关系。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经济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岗位工作人员频繁变动对企业生产会有影响,学校任课教师减少对正常教学会有一定冲击等。一般而言,学校如果有对口企业或定向合作单位,就有条件安排新教师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一年或两年),然后再回到学校教学岗位;如果没有定向合作单位,学校应创造这样的条件,为教师实践搭建平台。

以上是三种常用的方案,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做法可以尝试。比如,学校的一个系或二级学院与某个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在人才的定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方面,让企业骨干直接参与,有些课程还可以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完成教学,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共享办学收入来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那些专业与企业生产结合度高的学校,如果校企之间有足够的信任,还可以尝试加强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的岗位互动。

(三)企业的积极参与

参与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符合企业自身利益。首先,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前提,从长期看,有助于企业遴选满意的员工。其次,参与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能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深化双方的互信,院校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教师职业技能,企业也可以借助院校的力量解决员工数量和质量问题,还有助于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对校企双方都有益。再次,协助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还可从中获取一定报酬。

企业参与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较多,下面两种方案是常用的:一是根据岗位需求安排教师的培训工作。企业首先要对教师的专业和专业应用能力有较好的了解,然后安排教师挂职的次序、岗位、岗位工作内容、时间长短等,并对教师挂职效果实施考核。二是由学校安排教师培训。企业只需给出挂职的岗位和数量、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要求等。当然,教师在下企业挂职期间,企业还需对教师履行挂职效果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可采取教师换岗、增加或减少实习内容、延长或缩短实习时间等措施。

亟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职业技能规范问题

每个行业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职业技能规范也不相同。美国硅谷的软件工程师与北京中关村的软件工程师的技能要求可能就存在着许多不同,我们很难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但是,一些基本要求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要求有的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并形成规范,有的还没有形成规范,尤其在新兴产业,如网络游戏、数字艺术设计等。对于那些发展较快的产业,原有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也应尽快更改与补充。这件事情可以由行业协会来做,也可以由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做,院校专家可以参与。当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只能作为参考内容,教师还应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从满足地区企业岗位要求出发(因为高职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本地企业里就业),增加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职业技能教学内容。

(二)尊重企业的赢利要求

学校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上得到了企业的帮助,达到了培训教师的目的,给企业一定的报酬是合理的。所以,必须尊重企业的赢利要求,这一点可以在校企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同时,学校在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一是不能过于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果教师在企业承担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并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应由教师或学校承担。二是不能占用企业太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资源),不能因挂职教师数量过多而造成企业资源紧张。

(三)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

教师不但应具备一定的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还应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不同,不能完全通过下企业挂职来提高,需要学校采取其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开讲座,讲述职业岗位要求、日常工作中的好习惯,分析职业素质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或通过典型案例予以说明等。还可以将相应企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撰编成册,安排教师学习并组织考试,如果能将考试成绩与工作业绩挂钩,则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到不同企业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分析讨论不同企业职业规范、操作流程及优缺点,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对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都有一定的帮助。

(四)老教师职业技能回补

高职院校的老教师(尤其是退休返聘的老教授)在专业建设中大多起着带头人的作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较大影响,所以他们也应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但由于年龄、身体、工作要求等因素,安排他们下企业挂职锻炼不太现实,但可以让他们主持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围绕企业的产品更新、工艺革新等内容开展研究,从侧面了解企业和产业市场的现状。

(五)对形式主义培训方式的批判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职业技能培训渠道较多,有行业协会举办的,有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有专业学会举办的,有专业性学术刊物举办的,当然也有大学举办的。培训的形式大多是请专家作讲座、与会人员研讨、颁发结业证书等。从培训效果来看,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许多培训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不宜通过这些培训渠道(个别效果好的培训项目除外),相对有效的方法还是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六)一蹴而就培训理念的校正

由于企业产品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两次的培训不可能满足教师技能提高的需要,也难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但是,长时间地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也不现实。所以,需要形成制度,根据专业不同、岗位要求不同、教师个性特征不同安排教师二三年培训一次,或是五六年培训一次。总之,应制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该达到职业化的要求,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学校领导,都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岗位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产业环境,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实训模式和途径,形成职业化特征明显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要避免矫枉过正的两点启示

(一)专业成长与职业技能提高应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