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艺术鉴赏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8:56

艺术鉴赏课论文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1)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从1990年开始围绕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而在泰山学院中文系进行艺术鉴赏讲座,1995年面向中文系学生开设艺术哲学课,1998年3月成为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目标是创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类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积极的情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坚强的意志力、超常的创造力,造就心灵健康和谐的高素质人才。1998—2007年,在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专业开设“美学与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两门课。2002年3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拨专款予以支持,并将艺术鉴赏确立为全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2004年开始,成熟的艺术鉴赏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课,深受学生欢迎。其间“艺术鉴赏”还曾应邀为多校开课,均受到热烈欢迎。

我国自1957年将“美育”从教育方针中删除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育类课程才逐渐恢复。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才逐渐开设音乐鉴赏等艺术教育课程,但国内高校大都是进行部分门类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门类全面的以鉴赏陶冶为主的艺术审美教育。我们所实施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特点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专注应试教育、情感世界没有得到陶冶、想象力普遍偏低、意志力普遍较弱、审美潜力没有及时开发的实际,本工程重视艺术审美教育而淡化技能训练。一边授课,一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异步教学、快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两门课程:(一)美学与艺术鉴赏。已在学校中文系各专业开设5年,所讲内容主要包括美学基本理论和各门艺术基本理论与名作鉴赏。(二)艺术鉴赏。2004年被确定为全校选修课,所讲内容为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戏曲、摄影、影视等艺术门类的中外艺术名作鉴赏。第二,两种教材:(一)《美育概论》,李长风、姚传志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曾任全国高校美育学会会长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作序,被泰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山东电力学校等大中专学校作为美育课、艺术鉴赏课教材使用多年,获得广泛好评。(二)《美学与艺术鉴赏》,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主编,笔者也是主要编写者之一。教育部领导作序推荐。第三,两项教改实验:(一)学校1998年教改改革立项“实施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完成,得到省内专家评议组的好评。(二)200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完成,并有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获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四,一种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固守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从学生的收益出发,综合启发式教学、异步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第五,一套多媒体艺术鉴赏课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网上下载各门类古今中外艺术名作,通过自拍艺术名作、反拍典籍中外名作,录音、剪辑等手段,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以简要讲解、鉴赏。实践证明,配合教学能够“图文并茂、情境真实、效果显著”(学生评价)。第六,创建了多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施多样化的实地教学。笔者对泰山文化——特别是泰山的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雕塑、碑刻、民俗、诗歌、散文等门类的艺术有较多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发表过许多有较大影响的论文。得到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岱庙、普照寺等景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岱庙、普照寺等景区作为泰山学院学生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的实地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亲自带领整班同学,实地观赏,现场讲解;一种是教师带领“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之后由“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头带领班内同学实地游览、观赏、学习。这种“把读书与行路、做人与做事、游玩与学习、弘扬泰山地方文化与艺术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都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创新点:在我国的审美教育课、艺术鉴赏课中断几十年后,一线的教师异常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几位教师在承担文学理论、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西方音乐史等多门中文、美术、音乐课的同时,一边在科研中提升自己,一边为学生搞讲座、开课。新开设的“美学与艺术鉴赏”(中文系)、“艺术鉴赏”(公选课),使党的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笔者参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21世纪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教材,填补了我国美学教材建设方面的一项空白,编著的《美育概论》也属于“创新简明科学实用”、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美育教材。具体课堂教学中,本项目没有固守某一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地观摩测量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录音剪辑合成、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利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泰山所积淀的审美(艺术)资源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层次开放式实地的审美(艺术)教育更具有创新意义。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社会效益:以《美学与艺术鉴赏》《美育概论》为教材的艺术鉴赏课,得到泰山学院、国家公务员泰安培训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电力学校、山东新汶中学等多家院校、培训机构的应用。听课学生普遍反映,笔者所讲的艺术鉴赏课、美育课形象生动、思路开阔、逻辑性强,加上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而又恰当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大增。通过开设艺术鉴赏,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迅速提高,审美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取得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程十几年来一直得到泰山学院等学校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且便于操作的成果。该成果2007年获泰山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总结教学效果的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00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在更大范围带来更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2)

美术鉴赏课主要为学生提供培养自身基本人文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的平台。教师在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之余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美术名作,提高教学针对性

美术作品作为记录文明的一种方式,其意境往往会与当时的社会相结合,因此开展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不只是为了单纯地欣赏艺术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意义以及包含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著名雕像《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为例,当学生初次看到这座女神雕塑的图片时,也许只会注意到女神丰腴的身体或者是美丽的笑容,但论起深层次的含义,却不能感悟,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雕像中的残缺美,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所有的艺术均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教师可适当地将实际生活引入美术欣赏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艺术。如,在讲解《中国民间美术》时,学生初次接触这些艺术作品,可能会觉得这些东西并非高雅的艺术,而是带着“土气”的东西,教师的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让学生在这些写实的艺术品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些质朴的艺术中寻找历史的记忆。如此才会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艺术赏析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3)

现代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美以及正确地评判美,美术鉴赏课的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的进行美术鉴赏教育中,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审美经验,在进行美术鉴赏的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不断提升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教学观念上强调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与个人素质所设置的课程,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课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在观念上重视美术鉴赏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美术鉴赏课。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已经走到我们所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各种艺术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大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对于日后的发展会有滞后的影响。而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会有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在各种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主张。

二、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课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尝试关注热点与时尚,吸引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营造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氛围。

首先,高校设立的美术鉴赏课程除了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外,还应适当地扩展学习内容以及美术欣赏的资料内容,要与时俱进,加入本土文化特色,吸引学生去了解,主动探知的学习欲望。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加入地方民族特色,例如学校所在地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民间技艺等,贴近生活,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在美术鉴赏课程中,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分析,如对于人体美的欣赏。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对于人体特别是两性的话题比较敏感,对于异性的身体美尤其好奇,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正面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人体艺术美,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如经典雕塑艺术作品《断臂的维纳斯》,让人领略到女性的婀娜身姿与高贵典雅的内在气质;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又展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对于人体艺术美的鉴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体美,提升学生对于审美的辨别能力。

再次,大学生具有追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尤其对于时尚与流行元素更是具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时尚流行的服装与饰品,尤其是具有设计感与内涵的服饰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而流行元素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加入对流行元素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面对各种流行元素时,其审美判断力的提升。

三、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美术鉴赏课程

高校美术鉴赏课涵盖面较为广泛,包含一定的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让理论与实践并存,既要有评判性又要有创造性,在教学形式上应灵活多变。高校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与实践经验,在美术鉴赏课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个具有支持性与活跃性的课堂,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体会美术作品。任何艺术作品都蕴含丰富的内容,学会分析是掌握作品、理解作品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特点,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观察体会美术作品,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是对多幅作品进行比对,通过对比加深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多方面地了解各种作品的艺术特征。

青年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在鉴赏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激发起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学生对于艺术作品做出的评价不是单一的,教师要包容其多样性的答案,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尽量让其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学生思考的方向是多面的,在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话题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道路上保持活跃的状态。

美术鉴赏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含绘画、设计、雕塑、版画、布艺等,有很多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如美术工艺品的鉴赏,如果仅仅是通过几张图片来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进行鉴赏。实物不同于图片,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看、触摸,感受工艺品的肌理、材质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美术鉴赏课程除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探讨与理解外,更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其运用已经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法进行实践,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感受。

鉴赏美术作品是在视觉基础上的一项复杂的心理体验与构建过程,在各个方面都要互相渗透。而在美术鉴赏课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注重从实际出发,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使其接受美术鉴赏中的知识,学会分析与评判,促进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肖红.对民族地区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2007(11).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4)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我国的美术鉴赏课程也在不断发展。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钻研的精神,美术欣赏能力和相关的理论能力较差,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解决的策略。

一、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识与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大学生的学识与修养是指大学生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特别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专业课的学习,影响了美术鉴赏课学习的质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是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敏感性差,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把美术课当回事。

(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美术鉴赏课程,学校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和教学用具,致使美术课程的专业性和教学效果都没有到很好的传承。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把情景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是简单地讲解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校管理层的问题

美术鉴赏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要切实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高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各种教学措施也相对落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体制。

二、提高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在教学观念上强调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课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在观念上重视美术鉴赏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美术鉴赏课。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审美已经走到我们所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各种艺术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代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对于日后的发展会有滞后的影响。而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会有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在各种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主张。

(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

要想开展美术鉴赏课的情境教学,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配上独特的风格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在视觉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要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三)做好课程的导入

新颖的导课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同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每一份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沉淀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而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展现也可以产生共鸣的效果。如何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产生这种共鸣,使得不同的艺术形式“浓妆淡抹总相宜”,便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欣赏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影音资料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生平经历等。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西方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的《向日葵》时,可以先以梵高的肖像画为引,对其耳部的残疾产生疑问和话题后,利用多媒体播放《Van Gogh》的电影片段,使学生们了解梵高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中就能够进入大师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对进一步鉴赏梵高的经典画作有了基本的了解。

(四)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审美观念的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大学生疑问为向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出应对不同的问题都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学生切身地去体会,提高人文素养。

在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更多的讲解书本上的理论思想,将总结好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为此,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应多注重对课堂教学思想的设问讨论,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根本上也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我探究来解决问题。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美术鉴赏课程也在教学课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被人们在生活中所应用。我国高校根据市场的要求,高度重视美术课程的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优化自身与高校发展达到互利共赢。当代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更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总之,通过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新世纪的美术教育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在教学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上也将是更加成熟的。

参考文献: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5)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表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我国加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美术学科的地位得到了逐步的提高,美术课程也在必修的道路上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仍然不太乐观,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作为美术工作者需要及时认清现状,积极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促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科学发展。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整体来看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多的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应试教育中通过高考成为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唯一目标,因此不自然地学生就将文化课程作为了学习的第一要务,高中美术鉴赏课也就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中。另一方面,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消极。由于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基础较差,对课程的兴趣不足,这也影响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

2、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美术理论素养素质偏低。艺术家豪泽尔说:“人生来就可以成为艺术家,但是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鉴赏家。”艺术鉴赏是靠人的理解力而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教师博引广论,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推动美术鉴赏教育的有效发展。在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师生要充分利用好双边活动,去发现作品以外的各种联系和更加深邃的精神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美术知识,而且要确保所了解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如:两位教师分别讲解雕塑的基本手段和雕塑特征时,一位教师把“焊”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另一位教师把“焰火”看作雕塑作品,把它当作一种瞬间雕塑,很显然是第二位教师能立即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美术鉴赏更多地是一种直觉审视力的培养,它需要理论作为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情感体验的独特价值领悟,因此需要教师加强美术理论的学习,并能将学习的美术理论与美术鉴赏课程进行良好的结合。

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6)

艺术管理专业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是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只有给予它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才能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够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学科名称来看,艺术管理赖以形成的两个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和管理学。而它赖以形成的两个学科都是交叉性学科,艺术学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同时管理又是由这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可见艺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其交叉性是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第二,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艺术管理研究的范围不在行政领域、不在金融领域、也不在司法领域,而在艺术领域内。然而,艺术管理不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也不研究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它侧重研究艺术中具体的艺术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既有对非赢利性艺术团体开展的艺术展演的研究,也有对赢利性艺术机构艺术活动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应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艺术学和管理学是其学科基础。

2 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是一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应用型的新兴学科,特殊的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由于艺术管理属于交叉性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理论,还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其次,由于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再次,艺术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依托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将管理理论、经验服务于实践,于是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艺术管理者应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既应具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1]

2.1 扎实的理论素质

任何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既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应体现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首先,从继承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每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断同过去的联系,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过去、未来和现代的相互交织,每一个学科的当展都必须以前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艺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经典中汲取理论资源。同时,艺术管理又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性,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应具有创新性,艺术管理人才应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保持自己的学术敏锐度;其次,从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艺术管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管理学相关理论,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需以管理学为核心。同时,艺术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广泛地掌握其他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懂得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和运营方式;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人文历史素养;法学的相关理论,使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文艺政策,遵守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等,使艺术管理人才形成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2.2 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策划、组织、经营等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艺术发展史,也需要能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赏传统的经典艺术,也需要能尊重新晋艺术家的创意;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需要能予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艺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应的艺术作品。

2.3 全面的实践能力

从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战略性新兴艺术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以艺术学为根基,以管理学为指导,在现有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艺术品与艺术机构进行操控,达到体现艺术内涵及功能价值与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有机融合的目标。[2]在学科定位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素养最终都体现在艺术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以艺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对艺术项目的策划能力、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3 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晰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指明了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因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因围绕构建人才的全面素质展开,在夯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3.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基础,艺术管理专业应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更应多开设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高年级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外,专任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本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理论体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未对艺术管理专业形成完备认识,面对开设的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会陷入专业定位不明的误区。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准确介绍;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主次关系,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干,在不同学年开设不同的管理类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大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的《管理学基础》,之后的各学期中再分别开设《行政管理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在管理类主干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地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如《文化产业概论》《民族文化学》《艺术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2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独特的鉴赏力,鉴赏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美育在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属于美学研究领域,指通过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内开设美育课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鉴赏个体的艺术修养,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艺术鉴赏水平。

(2)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只是看几部电影、欣赏几次画展、观赏几部话剧,是不可能从根源上提升人才鉴赏力的,如达?芬奇的绘画同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美国舞蹈家邓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优美传递出来,对这些艺术的欣赏都需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开设中西文化导读、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必要性。当然,文化知识的积淀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一堆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的,真正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重要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意境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作品,如云南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我院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并且组织学生前往西双版纳等地,进行民族艺术的实地调研。

(3)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艺术修养既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美学特征的熟悉,所以《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类课程一般都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欣赏绘画可训练视觉美感;多阅读文学作品便逐渐具有了鉴别能力。然而,艺术院校在提供艺术鉴赏机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个学期校园内都有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展演活动已经初步具有品牌效应,艺术管理人才在大量、经常地欣赏作品过程中,可直接提高鉴赏能力。

(5)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生活阅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越深刻,艺术管理人才的生活阅历,更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3.3 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在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环节放在核心地位,将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方式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如专任教师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任教师可以以团队形式设置课前的十分钟发言,发言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这既可以锻炼艺术管理人才的团队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自我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同时,专任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课堂法庭辩论、课堂艺术品竞拍等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可交由艺术管理人才全程策划、组织,并安排相关学生参与,既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锻炼了人才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为了加强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国内相关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山东艺术文化学院于2010年建成‘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侧重对文化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艺术市场、文化经纪等方面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实验室;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站、策划创意协会、戏剧社及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等成为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3]同时,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一间,更在院内新设三个实训工作室――“ing”演出演艺工作室、“Ace”展览策划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由相关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现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个艺术展演项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艺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杨洋自编、自导、自演的庭院话剧《问心》中,从主要演员到工作人员,都由“ing”工作室的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学生也负责完成了院内多个画展的策展、布展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提升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艺术管理人才未来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除设置了实践工作室外,还在每个学期安排了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准备和操作阶段。艺术管理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意策划案,然后根据策划案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如“创意市集”等;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艺术文化学院将对各团队的策划案进行评比,艺术管理人才将自己实践过程和成果以生动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获胜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艺术文化学院参加每年全国性的创意大赛。教学实践周的创意大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与考察,从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改。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7)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有了一定自我性判断标准和选择,学生渴望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个性体诉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也渴望在认知和思维上能够进一步开拓视域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更渴望能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和能动性真正真正彰显个体性价值,随着高中课程负担的加重以及面临的升学压力,高中生的这种自我个体性诉求更加强烈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推进以后,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基于高中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当前高中学业状况开拓美术鉴赏课的新局面,以求高中美术鉴赏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另一个有效平台,同时,以求高中美术鉴赏能够给高中生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成为缓解高中生紧张高中学业生活的有效辅助课程。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

高中生经过小学到中学阶段美术课程的理论熏陶和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作品鉴赏力和评析力,有时候这种对美的鉴赏力和评析力会无形中牵动着高中生的兴趣,促使高中生的自我创造力得到激化和发挥,进而使高中生的思维认知推向一个较高的程度,最终有助于提升高中的整体学业水平。同时,高中生的无论身心抑或思维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个性和探索性,基于新课改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活动中注入探究式教学模式,这势必对高中生的独立个性和探索性思维是一种满足和推动,有助于高中生在个体性诉求满足和尊重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使高中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不断的学业挑战和新的人生冲刺。

二、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性教学机制

1.强化多媒体信息教育辅助手段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究式教学拓展

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材硭担如果让学生来对教材中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由于教材纸质和版面性的局限性,使得艺术作品存在一定程度性的失真,影响高中生的鉴赏和评价素养发挥。同时,高中美术单方面性的讲授和分析鉴赏作品,会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断层,因此,这需要高中美术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教学辅助手段,把所鉴赏的艺术品质展示出来,从而使所研究的艺术作品无论从像素、尺寸、颜色上,还是从艺术创作材料质地细节方面都能够逼真地、直观地再现出来。这样就极大地吸引了高中生的注意力,促使高中生积极地从事艺术作品的鉴赏教学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进行梵高的《向日葵》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针对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理解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和意见也可以走上讲台对视频中的作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活跃了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氛围,使美术鉴赏课充满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艺术气息,最终也促使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发挥。

2.开办探讨会以强化鉴赏作品的深厚艺术内涵和价值

基于鉴赏作品是一种艺术品,这就包含了其具有巨大的创造思路和意蕴,鉴赏者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思维角度等不同,那么对艺术品的鉴赏和评析也会相应地不同,可见艺术作品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如果单一由教师对所鉴赏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讲授的话,就很容易对高中生的欣赏力、鉴别力、判断力和选择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直接性的误导,就势必会使高中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遏制,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以探讨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以充分挖掘高中生的创造天赋,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例如:在进行《山墨画》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时,高中教师打乱学生座位之间界限,以研讨会的形式对山水画进行鉴赏,高中生就会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培养高中生的个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山水画的整体性艺术手法、美感以及美学人文价值就被详细地挖掘出来,避免了某一人一言的片面性鉴赏结论。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探讨会,高中生不仅明白了自我的潜在素养并充满了斗志,而且理解了合作互助探究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改所要凸显的教育目的。

结语

毋庸置疑,依据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新标准和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创建了美术鉴赏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引导高中对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等去鉴赏,不仅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理论并提升其鉴赏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个体性创造力和判断力,这无疑有效缓解繁重紧张的高中学生生活并形成有益的学科互补。

【参考文献】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一、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必要性分析

(一)培养高中生书写能力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古代,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书法艺术所倾倒(对联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阐释),因此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书法行为艺术。书法在经历了岩画、刻画、篆书、隶属、章草等形态的变化,在数千年之后的信息时代仍然依循着这样的道路继续完善,书法艺术自唐代流传到其他国家,虽然历经千年但内在的逻辑结构非常稳定。

然而我国基础书法教育较为落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书法教育走向没落,很多高中生的书写技能连年走低,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东倒西歪,更谈不上美观了。在数字化充斥世界的当今时代,书法艺术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加能够传达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因其书写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可以展示书法的书写实用性。从这个意义而言,书法艺术鉴赏课在高中的开设,能够帮助高中生认识到自我书写能力的不足,从而致力于提高书写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的现实需要

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角认识宇宙万物,早期人类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随时观察一种自然之美,进而通过一种长期记忆的方式将自然、宇宙万物刻画于一定的载体之上,从那时起人们可以不用千里跋涉就可尽收美景于眼底。这种创造性的发明对人类意义非凡,可以说书法从其产生之初就被人们赋予了美的使命,即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美传达到更广阔的地域、传达给更广泛的人,这种宇宙之美的追求始终伴随着书法艺术的成长。

审美能力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和净化社会风气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书法相较于戏曲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十年以上的汉字书写经验,在多年耳濡目染的语文教育中,高中生对汉字的理解已经达到另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从而具备了一定的中华文化认知和鉴别能力,因此书法艺术鉴赏课的开设能够更好地加深高中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并在无形中提升作为社会个体的审美能力。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文官统治系统,文官统治的一大特点正是在“学而优则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举制度,科举是通向国家统治高层的社会化运动。唐太宗李世明因其个人极其喜爱书法,因此唐朝对于书法的喜爱也因此达到空前的盛况。唐代科举制度的一大贡献在于,将书写技术性提升至书法层次,这也为后来中国社会奠定了一个数千年不变的大纲。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中,书法艺术功不可没。基于此,书法艺术鉴赏课走进高中可以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

二、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

书法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提高

书法鉴赏水平,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注重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优化,注意所选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表1为书法艺术鉴赏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有一定的理论性倾向,教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个人表演,尤其是对书法作品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做过度的介绍,这种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易处于被动的地位,丧失了自我质疑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机会。因此高中书法艺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有效的教学互动:一方面是允许学生在非提示前提下进行审美直觉的独立表达,即允许学生表述自己的观c;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互动性设计,允许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补充。

(三)教学活动的多元创新

为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多元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优秀书法作品,比如冯承素双钩《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等经典作品,让学生对书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书写规范,以欧阳询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感受运笔的顺序和方法,并且请学生与自己一块演示,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时间练习起笔、运笔。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

书法艺术鉴赏课不同于其他高考科目,因此不能用简单的成绩高低来对高中生的书法艺术鉴赏能力进行评价,为此笔者认为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科学评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如表2所示)。

三、结论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书法艺术鉴赏课走进高中课堂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为此笔者从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学活动的多元创新、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等几个方面着手,就高中开设书法艺术鉴赏课的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9)

1 高中美术鉴赏课存在的几个问题

由于教学课时数设置不足,使教学内容难以取舍。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美术鉴赏课课程指导纲要》的规定,《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课时数应为30-60学时。目前不少学校安排《美术鉴赏》课程,每周课时仅为一节,除去节假日休息,学生实际课时约在15-18学时左右,与教育部规定相差甚远。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捉禁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有的是教师让学生自学,造成放鸭子现象时有发生。

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鉴赏课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学生的期末成绩单没有美术鉴赏课的一席之地。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与高考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肯听,别说考试了。尽管一些省份注意到这些问题,但没有采取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重复,缺乏一定的连贯性,阶梯性。学生反映,美术鉴赏课教材初中学过的内容,高中重复学。如《夜巡》,《蒙娜丽莎》等初中早学过,高中还上:有的内容比较复杂,让学生思维产生混乱;教材的连贯性,阶梯性不够,跨度很大,学生怎能有兴趣?出现开头一幕就很正常了。

美术鉴赏课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美术鉴赏是一门没有高考的科目,这就决定了它的尴尬处境。因为提倡素质教育,课还得上,学生欣赏时,一边做作业,一心二用;有的在打瞌睡,课想严严不了,如果要松点,又不能放任自流啊,学生也在听啊!真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变通的教师上课结束,放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短片,作用有限。教与学的过程被淡化,教师觉得自己没法教了。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重复的内容大刀阔斧的去掉,拓宽教学面。教师要对教材重复的知识点毫不吝啬的舍弃,了解学生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梳理,拓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兴趣和内容兼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激情。再补充一些现代设计,街头艺术等,开拓学生的眼界。

合理安排课时,对教育内容进行调整。由于美术鉴赏课地位特殊(无高考),一般学校对这门课的课时设置都不足,因此,学校要给足课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做到既不拘泥于课本,又不走极端,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做到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采用多种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应用讨论法。由于缺乏考试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课堂上运用讨论法。如上《古代玉石艺术》这课,采用分级讨论法,不同的小组分别讨论玉的含义,玉的发展史,不同朝代的玉器作品,如何区分玉质的好坏等,教师先提一些纲要,学生集体讨论,然后教师汇总或者学生先讨论,教师后总结。(2)应用探究性学习法。由于美术鉴赏课这门科目高考不考,学生的感觉是不必要浪费时间在此科目上,其实,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此科目不仅仅要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还应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启发学生在掌握上课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体会其中包含的艺术规律,学会鉴赏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养成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比如进行《园林艺术》的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查资料,然后带他们到清晏园切身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让教学事办功倍。

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美术鉴赏课观念,转变学生的观念,树立起对美术鉴赏课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这主要靠教师,教师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美术老师要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多做思考和尝试,这样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10)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下,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除了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尚的人格品质之外,还需要他们能拥有对“美”的鉴赏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美术鉴赏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是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师亟需探讨的问题。文章将分析新时期下我国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做一系列探讨。

一、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1)对美术鉴赏课不重视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明显存在重“技”轻“艺”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甚至以各种技能证书为教学目的,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于漠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学分能够毕业,而教师的授课也仅仅只为了凑足课时的安排,因此,美术鉴赏的教学往往只限于理论知识,课堂的氛围过于单调枯燥,使学生无法提起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不同的美术作品除了本身所包含的艺术知识之外,还包含其他许多领域的知识,因此美术鉴赏教育除了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外,也对他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新时期下,我国仍然有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设立仅限于专业课所需要的范围内,对于那些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接触美术鉴赏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就算是有一部分学生将美术鉴赏作为选修课,也仅仅是抱着好奇的心理。而就算是设有美术鉴赏课程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课时的安排上也不能真正做到尽如人意。过少的课时安排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繁多的美术鉴赏,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使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越发的参差不齐。

2、美术鉴赏教师团队的不完善

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教师团队的结构混乱,自身的美术鉴赏水平与教学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班毕业,这一类的教师大多是高等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当时在教学经验方面却明显不足。第二类是美术技能教师兼职美术鉴赏教师,这一类的教师通常对美术的表现形式以及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方面都有比较详尽的了解,但往往美术绘画经验丰富,却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对美术作品的绘画背景,艺术家的绘画理念和美术作品之间不同的流派认知不足,因此对美术鉴赏的讲解通常只能停留在画作的表面,而对作品深层的内涵却知之甚少。第三类是外聘教师。这类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艺术学院,教学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详尽,但教学的方式往往不能适应高职学院的学生。

二、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年龄段所具备的认知体系使得他们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并且通过美术鉴赏的教学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且极富创造的激情,在艺术创作中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美术鉴赏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我国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艺术思维有着很大的限制。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经历过高中的学习,高考时学生人生中的一大关卡,因此,高中三年的的学习完全都是为了应付高考,就算是需要参加美术艺考的学生也学习与锻炼也仅仅停留于画作的表面,更不用说那些高考科目中没有艺术项目的文科和理科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美术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就造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缺少相应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实施。

三、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探讨

美素鉴赏课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还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还能给高职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美术鉴赏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选择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教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力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1、重视美术鉴赏教学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高职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能力首先学校要重视美术鉴赏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美术见上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对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设置,让教师能为高职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美术鉴赏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美术鉴赏课程多美体设备的配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图像呈现作用,让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带去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美术视空间,让学生在宠魅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

2、加强美术鉴赏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美术鉴赏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也需要做到不断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加强美术鉴赏的师资团队建设,提高美术鉴赏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不仅要对美术作品能做到多角度的分析和深层内涵的探讨,还需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使自己在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并且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

作者:田渊文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鉴赏课论文篇(11)

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已不同于以往那些狭隘的、片面的及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它更加注重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教育类别,旨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并统筹考虑现有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学生“才”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应首先强调对“人”的培养,即人的品德、修养及内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品鉴音乐,有利于提高人才审美能力,开设音乐课程课程更加增加了大学生结合旅游知识的综合艺术能力。

一、音乐鉴赏课程资讯

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摘要:全国普通高校已经将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到各个专业本科生教学课程中,各中专高职院校也跟随实行。在全部课程教学中,需选定1到2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且通过考核;或者至少取得2个及以上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音乐艺术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是一种作用于感情、精神、道德和灵魂的教育,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领域大门的钥匙。为培养现代国际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音乐鉴赏限定性选修课程在对大学生综合审美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打造多方位全才具有无可否认的作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以审美为主线,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艺术理论、品鉴欣赏国内外著名音乐艺术作品,交流艺术作品体验心得,举办参加画展、音乐节目等艺术类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思想,创新思维,艺术涵养。

二、旅游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中外众多学者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有过诸多精炼的论述。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孔子则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历练人的内在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人才质量需求也不断提高,既要求专业人才基础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求德才兼备、品质优良,适应性强、道德修养、个性修养、文化修养及艺术修养都能达到一定境界,并能在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真正实现和谐美。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正是迎合整体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

(一)音乐文化与旅游息息相关。音乐文化与旅游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在众多人文景观中,音乐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还是作为附加旅游产品,音乐都能赋予旅游景观以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别样的文化韵味,更能带给游客无穷无尽的乐趣和独一无二的体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文化资源已成为诸多景区扩大知名度的文化载体。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就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游览体验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之一,例如,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西安鼓乐和京剧等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伴随着旅游不断被世人所熟知,走出乡土,奔向世界。

(二)丰富学生艺术人文知识。丰富多趣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多方位地吸收更多不同的知识,可以填充自身不足;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可以讲述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和乐器各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故事,而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不同的视角知识,如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文化所产生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在和平与战争年代、在现代与近代、在我国与外国等如何区分音乐文化特征,以便让学生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三)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尚情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主体。好的音乐是心灵的灵魂,是人类情感的高度升华。音乐艺术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修养,更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取向,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民族文化,而且通过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审美陶醉和情感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一些灵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会自然发展。

(四)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我国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认为:“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更不用说什么旅游了,旅游涉及所有领域的美学和形式,旅游活动是审美活动。”无论什么样的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游历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添生活的乐趣。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越来越迫切。旅游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虽然不能用过于专业的音乐艺术教学手段开启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但是通过适当的接触及引导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是对万物以一种音符形式进行的诠释,人们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具体而言,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领悟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总结

音乐以独特的教育课程方式可在各高院校内开设,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开设音乐鉴赏课,能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完善、和谐地全面发展,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审美能力,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直至完善人格。因此应重视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营造一种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了解艺术,提高审美、语言艺术等,再由艺术审美活动激活其潜在的创造灵性,达到音乐审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晓琳.音乐鉴赏课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教学,2008(9).

[2]李静,周艳.论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运用[J].文学与艺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