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学资源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0:12

教学资源论文

教学资源论文篇(1)

2.调整授课方式、加入实践演示

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上述现状,建议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演示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成像效果,这一途径会使课堂更加活色生香;建议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出几种方案,相互对比后选择一个最适合学生的演示实践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度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学生在感知和认知的过程中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改变师资队伍,完善实验设备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该阶段学生的特点就是初步形成了世界观,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将以往的教学方式加以转变,将学生放在主置,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尽量以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主线,设计并创新每一个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子元件的用途以此提升能力。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引领着学生投入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实践演示中组装日光灯,给学生展示各种元件,仅仅一会功夫一堆细碎的小零件拼拼凑凑而成一个完整的灯。通过实验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教师娴熟的手法,同时更引得学生想亲手制作一盏灯的欲望,让学生对枯燥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4.教师应适应新型教学改革

在新型的教学改革体制中教师要做到文武皆通的全能型选手。教师除了自身提高文化素养,把自己本专业的各种技艺、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进师生融洽的关系。建立建设综合型的教师队伍,是提升一个学校整体面貌的关键所在,也是改革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之中,学校应该提倡并鼓励教职人员,到各个企业和工厂去亲身体验作业,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和安装、调试各种教具。例如:可以组装一个小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或者手表,在组装中发现各类问题然后解决各种问题;然后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带回到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一切体验过程。实现理想化教学,教师应注意每一个细致的教授环节,切实地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当今的职业院校需要的是全能型的人才,另外教师自身的刻苦精神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身上看到一种精神,教师不断进取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进取过程。

教学资源论文篇(2)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特点,我们必须树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师生互动性,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案例的长短、覆盖的内容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有机地、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研讨式、讨论式、分析式和诱导式等等。不同方法的使用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研讨式,即案例介绍和课堂讨论;另一种为分析综合式,即先由学生们阅读分析案例,再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并撰写分析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总结,最后模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以下是分析综合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选择案例、设计问题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质量上乘的案例。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一些短小精悍的案例,形式上可能不完美,但由于具备了优秀案例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因而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面的案例为例加以说明:

工作职责分歧。一个机床操作工把大量的液体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板上,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在地板上的液体打扫干净,操作工拒绝执行,理由是任职说明书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任职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工作。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任职说明书里同样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这个工作应由勤杂工来完成,因为勤杂工的责任之一是做好清扫工作。车间主任威胁服务工说要把他解雇,因为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后立即向公司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诉后,审阅了这三类人员的任职说明书: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任职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的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板。服务工的任职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任职说明书确实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清扫工作,但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作下班以后开始。

思考题:试分析造成本案例无人打扫洒落液体的原因?你认为应如何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发生?

该案例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情节也不复杂。案例的问题是精心设计的,很专业的设问很快将学生引入案例需要讨论的主题。这个案例经过多次课堂运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案例、综合分析

这是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熟悉案例、理解消化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基础打不牢,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这个环节,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关键是培养他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主导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策划备选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

例如对上述案例,学生阅读后基本明确本案例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界定不清,一旦出了问题,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便相互推卸责任。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作业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因而必须做到位、做好。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其中工作描述具体说明了工作的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主要的工作内容与特征、工作责任与权利、工作目的与结果、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岗位与条件、工作流程与规范等问题;工作规范也即任职要求,它说明担任某项职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学生在回顾了相关知识内容后,再根据本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

三、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分组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案例分析小组,每小组规模以6人左右为合适。选好小组长,并指定一人做好案例讨论记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因为个人价值观、偏爱或对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就“导致液体大量洒落和无人清扫”这个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对机床操作工的任职要求不够具体和严格,仅作了“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显然约束力不够,从而导致大量液体洒落;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对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所担任的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地点等并未作相应明确的说明,即对三类人员所担任的工作未作具体描述。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们能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更多了。各小组经过学生们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并就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到各小组走走、听听、看看。有的小组可能比较沉闷,教师应给子适当的启发与提示,避免“冷场”;有的小组可能被一种意见约束了大家的思考,教师应点拨开拓大家的思路;有的小组讨论得积极而又热烈,教师就不要打扰他们。总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教师还应注意小组中各成员的行为表现,帮助学生克服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带来的沟通障碍。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好表现,往往主导小组的讨论,教师要加以引导;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或羞于表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有些学生喜欢与关系密切的或熟悉的同学分在一组,教师不应迎合这样的要求,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是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都无法体验和收获的。首先,案例分析小组所有成员走上讲台,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可以选出代表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也可以组内每一成员各陈述其中一部分内容,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在这个阶段,会有学生之间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相互争论。特别是在各组学生充当不同角色时,争论的程度还可能更加激烈。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有时,教师要有意突出各小组观点矛盾冲突之处,使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不断加强。这时全体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昂,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很高,常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和难得,充分激发了他们蕴涵的潜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评价教学的角度来说,也达到了良好的境界。各个小组把案例分析成果拿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分享,符合人类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个性得到体现,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总结归纳、深化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通常教师都知道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但关键的是把握好总结的分寸。一些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对全班的观点进行简单概括后就将案例的答案或结局交给学生,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有些教师可能就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分析、增强对员工不良行为的约束力、对工作说明书作宣传解释以引起员工的重视和执行,等等。这种仅仅交代一个简单结果的做法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容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老师是权威、书本是权威,而难以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思维,这是违背案例教学法的宗旨的。教师的总结应是着重讲清理由,评析学生每一种观点或结论的独到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鼓励这种独到之处,也承认和尊重存在的缺陷。

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以利巩固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这个阶段的归纳总结过程,也绝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或给出评判,还应该是集体评议。学生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补充,都应该让他们讲出来,深化、丰富或澄清他们的认识。

六、实施方案、强化技能

总结归纳的过程还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过程的结束,最后的阶段是模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更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的内化过程。一般来讲,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案例学习就基本结束了。但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学习它是为了使用它,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案例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们在技能训练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深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要以案例为背景,符合案例中解决方案的要求。其主要方法有:工作说明书的制定、模拟面试、人才测评、公文写作、会议管理、考核谈话、工作满意感访谈、薪酬设计、激励因素反馈问卷的设计,等等。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案例中的某个人物角色来完成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任务。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对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三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好工作说明书。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论文篇(3)

二、教学目标

目标是所期望的成果.教师通过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我们期望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无论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还是章节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上往往都要细化为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的,它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行为、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之前要明白为什么这样设置,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在学生层面上落实教学目标.我们不妨通过图示(图1)来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忠实于教学内容“.对照课标”是指对照《课标(2011年版)》与《课标(实验版)》.和数学课程目标一样,教学目标也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是要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而过程目标则需要经历、体验和探索等途径才能实现.设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实际情况,如果教学目标不能在学生身上得到落实,设定的目标就可能成为一种“摆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教学活动才会有针对性.设定教学目标要本着“学生学完这些之后能够做什么”,教学目标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更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

教学中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认知障碍、学习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教师实施教学之前就应该研究和重点把握的对象.对教学问题的诊断和把握,对于有一定教学经历的教师来说往往是来自教学经验,那么,对于新教师而言该怎么办呢?其实,除了经验之外,更是对教材的研究与理解,这当然离不开对课标的了解和熟悉.真正走入教材、挖掘教材、理解教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资源,更是对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把握.当教师对教学问题诊断不准确的时候,教学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出现偏颇.比如在基础一般化的班级里上完“零指数幂与负指数幂”之后,进行课堂检测,其中有以下两个题目:“(1)已知(x-1)x+2=1,则整数x的值为_________;(2)求使得(x-2)x2-4=1成立的x的值.”结果很少有同学全对,这就是对教学问题没有正确诊断导致的结果.本节课中,学生能否将“非零数的零次幂等于1,1的任何次幂都等于1,-1的偶次幂等于1”融为一体,从(1)到(2)学生又能否从三种情况中查找出不符合条件者,体现的不仅是思维的发散性,更需要思维的批判性.教学中要探寻学生错误的背后是什么?如何研究并解决这些错误.

四、教学资源利用

教学资源不仅有教材本身,还包括丰富的补充读物,例如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例如幻灯片、电影片、音像、光盘、磁盘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依据学校教学的自身条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和确定.PPT课件、word文档、多媒体的展台、微课、翻转课堂的材料利用及自制教具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不能偏离了教学的主题,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本质,要彰显数学教学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设计

作为一个系统性活动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勾画的愿景.教学设计过程应该是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活动安排有序,它是教师对将要实施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期望.教学设计过程是对课堂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体现学业进步和情境及活动做出的精心安排,所设计的情境应该是学生理性思维的生长点.数学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数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活动的效果.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任务分析,即假定有一个任务要完成(目标),如何才知道做好了(评价),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活动).目标前面已经说过,因此,活动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践,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明确学习目标和确定实施学习目标的评价方式之后而设想实现目标的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富有主体性、情境性、合作性及针对性,让活动有任务的引领,这样就有了开展活动的支撑点与着落点,通过活动任务,学生可以理解学习的意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面对具体的学生,必须“寻找”到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最能启迪学生心智的活动设计,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最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可以是“讲解—传授”式,可以是“引导—发现”式,可以是“活动—参与”式,也可以是“自学辅导”式.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要让学生经历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达到学习过程的自我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笔者对“苏科版初中数学”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1课时)”的设计流程是:(1)学生先学,寻找教学起点;(2)自主学习,发现理解;(3)暴露思维,合作解疑;(4)沉淀思维,积累经验;(5)深化理解,拓展运用;(6)梳理小结,提炼升华;(7)课后延伸,感悟应用.浙江名师潘小梅老师在“神通广大的平行线:等积变形”一课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1)复习引路,提出问题;(2)经历活动,建立模型;(3)由浅入深,识别模型;(4)拓展训练,运用模型;(5)欣赏数学,感悟应用;(6)梳理小结,提升思想.

教学资源论文篇(4)

2给予远程教育准确的定位,积极开发和建设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网络教学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近些年以来,我国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开发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精品课程的评估方面。但是,就目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不管是在资源的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同网络学习着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整体来看,我国目前的网络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还存在实用型及共享性差、教学设计粗陋的问题。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还受到观念以及资金方面的限制。网络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的借助网络的优势,为广大学习着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学习的平台和环境。而在网络教育中,教育的核心就是网络教学资源。因此,网络远程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结合远程网络教育的自身特点及规律,积极的建设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在建设和开发网络额资源的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网络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准确的定位远程教育,规范网络上繁多的教学资源,加强其规范性及共享性。要充分的了解到网络教学同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网络教学并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将书本的图文信息转变为数字化的音像信息,在教学内容方面及教学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具有着网络所特有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现代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重复性比较严重的问题,在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应严格的遵循现行的行业规范来进行开发和设计,为了方便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国家及地区应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库,在此过程中减少重复性资源的建设。同时,为了确保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符合远程教育特点及发展规律的资源共享机制。

3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网络教育能够得以实施的核心资源。网络课程不仅能够体现出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体现出了网络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内容。就目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来看,很大一部分的网络教学资源都是教材的电子版或者网络版,复制传统课程的现象非常严重,缺乏课程教学的设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并加强对开发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建设过程应该严格的按照规划、设计、开发、集成、测试,这五个步骤来执行,在开发及建设过程中结合网络教育中师生时空分离的特点,围绕“以学习活动”这一中心来建设课程资源,并且严格遵循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关建设标准,确保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在建设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式,重视资源信息的交互性,通过网络教育技术的运用,围绕学习者,为其开发和设计更加合理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在选取媒体的形式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科的内容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学习条件上的差异性,为学习者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及传播途径。同时远程网络教育应当借助网络的优势达到指导学习者们学习活动的作用,同时给学习者们创造一个网上自主学习以及彼此间协同学习的条件,因此,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必须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及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就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在高校的远程教育中,教师普遍是有其他教师兼职,很少存在有着很多远程教育经验的专门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师。为了让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更加的合理和完善,高校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该对主讲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网络授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对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他们网络教育理念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他们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计方法方面的培训,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并进行设计实现,使其更加符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更好地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

4加强远程教育教师师资建设

就我国目前远程教育的现状来看,远程教育教师普遍都是普通高校的教师兼职担任,很少有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远程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同传统高校教师相比有着更高的标准,它要求教室们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合格的远程教育教师不仅要能够完成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当具备自主设计和开发网上教学课件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对网络学习者进行合理的管理,并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及学习进度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所以,普通高校的教师兼职很难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使得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必须要有一支合格的远程教育教师团队。为了确保远程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达到远程教育的需求,必须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培训制度,不断的提升其教育素养。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参与到网络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制定出更加完善合理的能够与当前教育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制度,帮助老师更好的协调好教学同科研之间的关系。

5严格把控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

网络教学同传统教学相比有着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灵活度高、跨地域和跨时间等特点。通过网络教学,学习者可以方便的获取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如何把控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依据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及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案以及教学资源规范化标准,明确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要求,并成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督导组,严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关。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评审和奖励机制,以评促建,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发展。

6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激励及评价机制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给予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足够的重视,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成果纳入到了教学评估、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的评估指标中。但是,在高校中还没有很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激励和评价政策。因此,高校也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教师们参与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并将教室们对网络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列入到教室的评级考核中,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进而提高教室们对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及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参与性。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课程评审机制,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7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

在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中,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对于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校应当给予远程教育教学研究足够的重视,将教研活动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中,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出合理的教研方案,积极的开展教研活动。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应该明确教研活动的主体,把握好活动的整体方向,做好资料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中各参与人员应当进行积极的讨论,最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研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因为网络的跨地域性及实时性等特点,提倡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教学资源论文篇(5)

二、要获取、制作容易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要符合教学内容,在确定利用某种信息资源之前,要考虑其获取和制作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不能有了资源却无法使用或操作困难,最终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选择信息化学习资源时,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资源或能对其做少量修改就能利用得最好,这样必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一般很少直接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设计的教学流程也各不相同,融于课件中的思想,所运用的技巧也可能与自己的风格有所差别,同时教学对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一来,现成的课件往往就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宜。所以,现成的课件完全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那是最好,稍加修改就可以利用也很难得。反之,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力与判断力,借助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获取、处理、组织所需资源,最终将各种多媒体素材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课件资源。当然,这种不得已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其获取、制作的难易程度,尽可能用最近的资源、最拿手的方法来达到信息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三、要操作简单

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除了其针对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易于获取和修改外,还应包括其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因为课件资源的难以操作或操作不流畅,不但影响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思路,而且影响教学效果,那么,这类信息资源就不能是首选。为便于教学,学习资源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比如,在音乐与视频资料的播放上,要用最常用的播放软件,防止出现无法打开、停止或卡壳现象。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在其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尽量在各部分内容之间设置简单明了的交互式热键,这样就可以在文件前后、文件内外任意前进、后退、跳跃、重复演播了。

教学资源论文篇(6)

2.资源与环境及经济学科研团队的组织与小课题题目的确定。在课题指南之后,考虑到培养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及开设该课程时同学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客观现实,任课的教师团队会根据学号随机将同学们组合,组成4~5人一组的课题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民主选取产生小组长。在小组确定后,要求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课后利用六个周的时间,根据课题指南,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拟定出课题题目,然后与教师一起共同在理论教学开展到第六周时确定最终的课题题目。

3.资源与环境及经济学科研小课题的运行、报告及论文的撰写。在题目确定后,结合资源与环境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培养、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团队会指导各课题团队根据题目,依据以下步骤来开展课题,即:根据小课题题目,确定课题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确定人员分工阅读文献、撰写述评设计问卷或调查表格预调查修改问卷及表格正式调查整理问卷录入数据分析数据补充调查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在查阅文献环节,教师会演示我国内外学术论文查找路径与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会给出具体的范文。在问卷设计、预调查到正式补充调查的环节,会结合统计调查、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在撰写研究报告及论文过程中,也会给出相应的范本进行参考,并给出具体的论文撰写格式及规范。撰写出研究报告及课程论文后,教师团队根据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情况、内容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程度、论文与方法的掌握运用程度、文献参阅的广泛性、创新性、逻辑性、结论及观点的科学性、撰写的规范性等指标,对撰写的调查报告及论文进行评分。

4.答辩。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因此要求每个组将小组研究报告或论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并以小组形式回答老师及同学们的问题。要求每个小组均参与到答辩的提问中,并根据答辩情况及所提问题的质量及数量对给出答辩环节的评分。

二、我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效

1.加深了学生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由于实践教学是在快接近理论教学总学时一半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接下来几周的教学中重点是方法论部分的理论教学,因此能够与其文献查找、调查实践等实践教学密切配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前期所讲解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的理解及对后续传授的方法及时运用。

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得到了培养。该课程开设之处,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练习、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发现考试成绩总体来说都比较好,但在毕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文献、梳理文献、撰写论文的能力不一定好。也正是基于这一观察,并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后来才在该课程中开始实践教学。几个学期的实践表明,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而撰写出来的小论文、小报告质量往往都超出了预期。

3.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的课程兴趣。如何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是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发现同学们对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兴趣有所增加,课堂参与程度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课堂中提问的次数增加,二是课后与教师团队讨论问题的次数增加。

4.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开始是在教师所提供的参考指南中寻找课题,但随着理论教学的推进及查阅文献的广泛程度的增加,同学们往往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及题目,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组研究题目、内容不在参考指南范围内。就算在指南中的题目,实际上也往往会作出一些调整。这说明同学们能发现问题,而这恰恰是创新的开始。在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这种实践教学的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成果就是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由于考核是在小组考核的基础上结合每一个同学在课题开展、报告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工作量来打分的,因此同学们之间会为了完成课题、获取好的成绩而进行多次的沟通和交流,这不仅增进了同学的了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合作精神。

三、我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的小课题研究方面撰写的论文。然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些内容,比如资源价值的评估、环境价值的评估等可以考虑与计量经济、统计学等结合而进行计算机模拟。环境经济政策部分也如此。

2.缺乏实践教学的规范指南。到目前为止,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还远不如理论教学那样形成规范的指南,每次都是教师按环节逐步指导。规范的———如自然科学实验一样的规范性操作手册或指南还没有编制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效率。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平衡点仍待建立。目前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学时是32学时。其中26学时用于理论教学,4学时用于实践教学,两个学时用于测验。目前理论教学的学时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实践教学学时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团队得抽出至少16个学时左右以课外指导的方式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还需进一步磨合,以建立能够实现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平衡点。

四、进一步推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1.编写《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为实践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教学辅助材料的支撑。根据上述内容,专门针对实践教学撰写教学指导手册,从而为提高实践实验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支撑。从内容上看,将逐步从目前的比较单一的小课题研究、研究论文及报告的撰写逐步拓展到环境计量统计、资源与环境经济投资项目可行性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环境损害的经济价值评价、环境经济政策模拟与分析等方面,以适应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2.转变考核方式,推进过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目前已经综合考虑到课堂理论教学及实践两个方面。根据实践教学的成效看,适当加大过程考核权重有利于更好地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今后将采取以过程参与为主、以期末考试为辅进行考核。

教学资源论文篇(7)

2收集信息,合作讨论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不同,写作的水平也有差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着宏观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任务,进行课下的网络搜集工作,搜集相关素材。可以是直接供写作活动所需的素材,也可以是对写作有启发或借鉴意义的范文。其基本步骤是:①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在“审题”基础上明确写作方向,提取“关键词”;②通过“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选择适用信息;③下载有效信息,完成素材搜集工作。同时为提高学生上网查阅信息的效率,教师在课前应浏览相关网站,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避免学生搜集无用信息。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采用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自己联系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开展讨论交流,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下,明确写作思路,完成写作任务。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个体认识书,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组员共同的分工合作,形成小组对学习内容的群体认识书,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学生将个体的认识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在班内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排除学习障碍,进一步明确写作思路。

3师生共评,修改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对作文优劣的评价,缺少对学生作文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也只是教师评价这种单一方式,很少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忽视学生个体的纵向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化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都各不相同。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很难关照到全体,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反馈要建立在师生双方基础之上。首先是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的点评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优点,同时对文章的不足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其次是学生间的作文互评。评价活动不仅是教师的单方行为,更需要不同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学生间的相互点评,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同时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能够通过比较,取长补短。学生在作文课堂的互动参与度大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并通过对学生写作的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4成果展示,小结奖励

在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然后,教师推荐优秀习作进行班内交流。教师在协作交流中要重点指出写作亮点,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以鼓励学生将作品展示到自己的博客、QQ空间等网络平台或投稿到杂志社发表,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增强自信心,提升写作兴趣。

教学资源论文篇(8)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使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了当务之急。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对于听有“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等要求;对于说话,有“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不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等6条要求。网络资源的广泛和丰富让语文的听说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1.教学时空:从有限到无限

听说教学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模仿,教师要起到好示范作用。实践,我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初一时重视讲故事,如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亲戚、朋友、爱好、兴趣或讲述童话、幻想故事等;初二介绍一些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如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介绍科普知识等;适当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如“排名次好不好”、“做班干部好不好”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听说材料不多,但现在网络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介绍听说的有关知识时,鼓励学生参考“说网”的相关资料,掌握演讲的技巧和讲话稿的写法等。指导学生朗诵,网络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天地,突破过去录音带的单调局面。“声音”“文音画”“中华朗诵网”等网站提供了大量关于朗诵的知识,有朗诵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动画朗诵,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朗诵结合,学生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顺德,大部分学生还是讲方言较多,课堂上,挑选比较精美的诗歌、散文朗诵让学生欣赏,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练习。

2.教学方式:从单调到生动

学校课室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

二、阅读教学

1.情景交融,多感官感知

网络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缓解过去阅读教学的单调性。如“中学语文资源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还有常用的“k12”、“三槐居”等都用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微风舞动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再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图文并茂,大信息解读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空间;成几何级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的理解能力。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譬如我们想研究鲁迅,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只需要键入“鲁迅”或者“鲁迅评论”等关键词,瞬间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课文只是一类文本或者文体的提示,如果学习只局限于教材的解读,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像缺乏活水之池,毫不生机。网络为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几乎每种文体或者话题有无数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学有所获,才能学会思考。如教《敬业和乐业》时,学生利用网络合作找了很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名言谚语、成语和古今中外的故事,学生从中自然体会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不需再罗嗦教学中的观点,学生都能够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的讲述。《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文章利用网络资源大可如此。再如在《鸟的专题》的教学中,网络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鸟的各类问题的文章,关于鸟的知识,还有图片、声音、记录片等。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的使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三、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几点启示: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2.写作要有新鲜的血液,学会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3.重视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

平时的写作教学,除了常规的基本问题知识的介绍和训练,我更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指导学生多参考,多交流,多发表,因此介绍几个适合他们的网站,如:“易动网络写作平台-写吧”、“作文岛”袁志勇作文网校等,这些网站有范文,有评改,有理论,也有交流对话新观点和话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除了专业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网站可以学习外,给学生介绍几个综合网站,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去参与建设,不要贪多,经常去几个就可以了,比如“三槐居”“秋雁南回”等。

作文的评改方式可以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直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邮箱发给老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写好就交。老师修改后马上返回,老师可以集中较好的文章,展现给全体学生,以供交流。同时鼓励学会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到网络上,让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一些文学爱好者加以评论,很有裨益。陈钟樑认为“网络能有效的搞好作文,因为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有受逼迫的感觉”。网络有助于作文平等交流。我利用学校的网络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板块,老师和学生一起建设,一起进步。

四、网络教学

网络的介入,使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要结社实际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1.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我在学校的网页中有学生自编的刊物“二楼风景”就很好体现了这个特点。

2.善于提炼“关键词”

传统文章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意,则需要把每个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块,并使之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妥点,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解决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意数据库”。人适应电子文本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提示性词语的锤炼,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如“用三个形容词准确描述你自己,并连词成段”可提供一个练习范例。

3.善于掌握学习利器

网络有很多软件和工具非常实用,只要利用妥当,会事半功倍。关于语文的就如“中华诗词”、“智能成语词典”、“中华灯谜”“成语大全”“文状元宝典”、“诗词快车”“遣词魔典”“中华成语掌中宝”、“烟雨阁诗词库”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集成性强,查阅方便。比如“中华诗词”几乎集中了中国的诗词,而且查阅方式多,可按作者、题目、关键字等来查找需要的诗词。

网络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运用得当,网络资源将给语文教学开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论文篇(9)

设置关于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及对写作教学认识的调查问卷,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中学和定襄宏道中学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85%。结果见表1。

(二)结果分析

1.目前高中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情况。

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都对网络资源有了解,但很少有人利用网络课程和教学网站进行学习,80%(70人)的学生拥有自己的QQ、微信或微博,平均每天花费在QQ上的时间约一小时,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熟悉的朋友,95%(80人)的学生认为在微博、QQ、微信里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所以可以说现在的高中生已走进计算机信息时代。

2.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文非常感兴趣的只占19%,对写作文没有兴趣的却占到了23.9%,55%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有点困难,仍然需要指导。期望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占80%,有10%的学生对提高写作水平信心不足。所以可以说影响学生写作兴趣的两个重要原因是:(1)写作的信心不足;(2)在实际写作中有困难。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学生的写作困难,还应重视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2)学生写作主动性不强。86.2%的学生只按照老师布置的作文平均每学期写7~10篇,几乎不进行额外写作,8.9%的学生因脑海一片空白,没有素材,无从下手而不写作文;90%的学生只注重教师点评的分数和评语,根据评语进行修改作文的微乎其微;对于教材单元作文指导,经常看的学生只占23.3%,因此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处于“推一推,动一动”的局面,写作主动性不强,没有产生强烈的欲望。(3)写作教学模式单一。63%的学生反映老师布置完题目马上就写,23%的学生反映老师是先进行作文理论辅导然后写,仅有14%的学生讲老师的写作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探讨。84%的学生期待教师进行写作指导,64%的学生期望老师帮助审题,75%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提供一些写作素材,说明目前好多教师虽然了解网络资源的教学功能,但将其运用于写作教学中的形式还不够丰富。(4)学生写作途径单调。87%的学生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得益于阅读课外书籍,20%的学生认为经常进行写作练习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提高的根本是课外阅读,但学生课业繁重,学习时间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导致学生写作较为艰难。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有效的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接受社会和网络各类信息的仅占18%,学生期待网络学习写作的只占16%,说明学生对网络资源了解不深,虽然具备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但很少将其应用于写作。

(三)调查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写作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写作方式应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2)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主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写作课堂教学中来。(3)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不仅要进行写作理论、写作技能的指导,还应对一些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学生优秀写作作品的阅读、点评等。(4)学生课外阅读要以名家经典著作为主。(5)将中学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6)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开始尝试网络化写、评教学。

二、网络资源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写好作文的前提是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而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将不错的阅读资源推荐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增加阅读量;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网络小组,同时把阅读资料按照不同类型发送给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各自的阅读进度及感想,这样学生间可进行互相鼓励、互相借鉴;学生可利用微博、QQ等网络教学平台提出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教师可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也可进行阅读策略的交流。所以说网络资源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量,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交流平台。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没有心灵的触动,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不会很高。而老师确定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老师讲评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在写作课之前将写作话题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传送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上课之前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进行写作时不会觉得非常吃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学生写作是自我主动探究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模板式的写作套路,就会造成学生怕写、拒绝写作的局面,抹杀学生的自主写作创新思维。因此要让学生拥有自由写作的权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创新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一空间彼此借鉴思想,突破写作文体的束缚,标新立异,使学生写作结构模式多样化。

(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作文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写作是乏味的,所以要让学生写作文时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去接触纷繁的社会,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资料。但是目前的高中生因学科较多,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经验相当缺乏,然而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彼此分享生活的点滴片段,同时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写作文时就会想到特定的情景,有了真实的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发愁犯难,同时也会提高写作兴趣。

(五)改变单一的写作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个人批改、讲评一个班所有学生作文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利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修改、点评学生的作文,给学生介绍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同时教师可搜集整理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将其带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课堂写作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评,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可以达到相互引导、激发写作创新思维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

教师应该将一些好的语文学习网站推荐给学生,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网站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大量的阅读锻炼写作能力。只有当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取得收获时,他们才会深刻地认识到多进行网络阅读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写作技能的。只有尝到了网络阅读的甜头,学生们才有继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进行写作的动力。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如QQ,微博、电子邮件等随时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的情况进行交流,树立学生的习作自信心。

(二)加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写作

要想将网络资源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更好的结合,就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上传以某话题为中心的文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如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所涉高考考点、主要写作技能的应用等。为了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提前进行网络资源查询和课文相关的话题,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写作能力,提高教师写作教学效果。

(三)建立学生写作资料库

借助网络优势,创建一个高中语文写作资料库,将写作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写作资料库包括写作知识技巧区、优秀作品阅读下载区、精彩语录片段区等,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各类知识,并进行写作技能的指导,而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素材,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学生的阅读、写作提供一个好的导向,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四)成立学生网络写作室

如果在互联网上建立学生写作室,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写作直接放在网上,大家可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点评。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写作的问题。这个网络写作实验室应该实行匿名制,这样就可以让胆小内向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同时开展优秀作品的投票活动,不仅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广开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小天地。

教学资源论文篇(10)

2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要根据行业对化工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涉及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增加工程教育相关课程,因此,必须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新世纪化工实际生产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总体建设思路如下:

2.1构建“新体系”

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层、创新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层等“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本技能层,主要通过课程实验、上机操作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层,主要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层,主要通过化工企业轮岗实习、化工企业项目设计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产学研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突出“厚基础”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通识教育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等,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7.7%,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47.5%;专业基础课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4.9%,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4.3%;专业课包括基本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7.4%,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8.2%。突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厚基础,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强化“宽口径”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精细化工、能源化工和生物化工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其中,精细化工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精细化工及分离实验等课程;能源化工方向课程模块中开设了煤化学、煤化工工艺学、洁净煤技术、煤化工实验等课程;生物化工方向课程模块中开设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工工艺学、生化分离技术、生物化工实验等课程。强化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宽口径,以满足大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2.4体现“重创新”

教材建设也是教学资源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上,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者比较权威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如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获得1门部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出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化工专门技能、有很强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工业发展对化工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不断完善卓越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专业建设项目绩效。

3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

设存在的困难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突破重重难关,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校企合作、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3.1校企合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沟通,先后在多家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并成立了一个工程实训中心,为学生营造了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良好机会。但有些企业为了兼顾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不能为学生提供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3.2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不同的公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均存在差异,如同样是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有些公司需要学生具有精细化工或生物化工方面的知识,而有些公司则需要学生具有能源化工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资源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公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3师资队伍的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摆脱传统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落实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形成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顺利、高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条件。而要改变目前师资水平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教学资源论文篇(11)

Abstract:AWeb-basedteachingresourcesinthemedicallibrarysystem,discussedthebasicsystemcomponents,architectureandtheproblemsfaced.Thesystemcanbeusedformedicalteachinginstitutions,multi-medianetwork,hasacertainvalue.

KeywordsWeb;Medicine;teaching;resourcebase

1引言

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网络只是基础,资源建设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1],因此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教学也越来越普及。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核心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研究基于Web的教学资源库正成为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首要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从最近几年这方面的发展来看,国内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暨南大学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库、南方医科大学的肿瘤病理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第四军医大学的外科学多媒体资源库等[2]。本校也构建了医学影像学多媒体素材库、人体寄生虫学素材库等素材库。

本校在本科评估期间整合了部分教学素材,建设了涉及学科超过50门,有3万余条各类素材的教学资源库。该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系统开发工具采用:ASP技术和SQL2000数据库;DreamweaverMX和Photoshop等开发工具;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Web和Ftp采用IIS5.0。

2医学教学资源库基本组成及体系结构

2.1医学教学资源库资源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资源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基础等7个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子类,具体到每个学科[3]。每一学科下再分为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子类,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资源。

2.2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包括4个模块,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该系统包括:

(1)资源库系统资源浏览模块。各种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库。基于Web的资源库系统允许网络上多个用户同时登陆,正常地、安全地使用资源库系统,并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全文检索功能、提供论坛、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

图1资源库系统构成示意图

(2)资源库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可在线管理多媒体资源,增、删、改、上传多媒体素材。这几种操作都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来操作完成,不必到服务器端进行操作。各个用户通过认证后,管理系统授予对应的管理权限,才能对系统进行操作。各个用户的操作都是独立的,所做的操作并不影响其他用户,各个用户也不能对其他用户的资源记录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除外)。

(3)资源库系统管理模块。通过数据库软件对SQL2000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课程管理对整个系统的课程、章节、知识点进行设置。

(4)资源库用户管理模块。资源库系统对用户进行细分,各种用户有不同的权限,不能越权使用系统:普通用户,不需要认证,有资源的使用权限;教师用户,需要认证,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增、删、改等权限;审核员,需要认证,有对资源的改、删和资源等权限;系统管理员,需要认证,具有最高权限。

2.3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看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施和运行以CERNET、Internet等已有的网络环境为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图片库、视频库、音频库等库在整个资源库中是最基础的,是通过资源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维护。客户端使用通用的浏览器工具,无需增添其它工具,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系统管理员三类。所有用户都使用IE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对资源库进行操作。最终构建一个WebServer服务平台,使得资源库系统能够利用ASP功能软件模块解释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的请求,连接SQL数据库,完成数据操作并将其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中显示出来。

3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3.1课堂教学

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浏览教学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这就摆脱了过去学生被动地坐在电化教室里观看教学片的形式,赋予教师对教学媒体控制的更大的灵活性,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材的知识集成性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2个性化教学

由于教学资源库系统上的资源可被任何一台连接在校园网上的计算机浏览,这就为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独立的学习,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库里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学生之间可通过BBS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也可给教师留言以获得教师的辅导,可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主动性和多方位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3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搜索、选取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教学资源库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本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的体会: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主体是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资源已经过时,部分资源内容大同小异,部分资源教学意义不大,因此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以保障所上传的资源的质量。

教学资源如何从学习者角度考虑资源的结构编排对入库资源的教学性设计也是建设者面临的难题。保持资源库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补充,丰富资源库内容,紧跟学科和技术发展步伐,提高教师利用素材库设计教学

的能力是使素材库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把教学改革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良好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开发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能力的提高、积极性的提高,必然会带来资源库内容的繁荣和形式的多样性,资源库容量的增大也自然会引起质量的改变和提高,从而达到适应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加强组织领导,协作攻关,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5]。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耗费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首先领导要重视,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号召其它单位积极配合。建设过程中分工要明确,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定期接受领导的检查验收,确保资源库建设顺利完成。

5结束语

本校教学资源库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有各类素材3万余条,访问量已逾14万次,为全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5-8

[2]林周梦等.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