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0:48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1)

[引言]:发展林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增加科技进步因素,才能提高林业活力、增强林业生产力。所以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成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强在基层林场推广林业技术也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任务。

1、基层林场推广林业技术的重要性

基层林场承担着宣传政策、管护资源、组织生产以及执法、提供社会化服务等职能,是推广林业技术的重要主体,但长期以来,很多基层林场面临着体制僵化、林农思想改变等难题,好在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基层林场有效推广林业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为加快林业科技进步速度,基层林场务必要坚持创新科技、推广技术两手抓,在认真研究科技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林业技术,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林业建设效益[1]。而加强在基层林场推广林业技术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林业科技的关键因素及重要环节,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只是在发展林业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前,基层林场存在推广意识薄弱、推广队伍素质偏低、推广脱离实际、推广方法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林业技术推广职能的发挥,加强推广林业技术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2、加强在基层林场推广林业技术的措施

2.1更新理念,增强推广意识

加强推广林业技术要求基层林场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取得最大化社会效益这一总目标之下不断增强推广意识[2]。推广林业技术的任何行为都是以形成一定意识为前提的,基层林场要像优化配置林业技术推广力量,就务必先更新工作理念,增强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推广林业技术的意识。基层林场不能盲目引进并推广林业技术,更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收益,而要深刻认识林业技术在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所处的稳定发展地位,大力建设林业技术,科学处理推广问题,把林场经济发展与推广林业技术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从而使推广林业技术获得更好的条件与环境。基层林场可定期对其人员开展林业技术推广意识教育活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开展有关于推广林业技术的实践活动,让技术人员切身体会推广林业技术对于基层林场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表彰那些推广林业技术的意识较强的技术人员,加大宣传力度,整体增强基层林场林业技术推广意识,夯实推广基础。

2.2加强培训,优化推广队伍

基层林场面对难以有效推广林业技术的问题,应从技术培训入手,特别是要做好林农培训工作,并有机结合培训与宣传,依托林业技术讲座、林业技术指导、选取示范户等方式加强培训。现阶段,基层林场里有很多林农都是自行承包土地种植经济林,要想加强推广林业技术,就必须调动林农的生产主动性与积极性,向林农传递新的思想与理念,让他们意识到应用新技术对林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提高林农素质。同时,基层林场可联合政府部门设置补助政策、小额贷款等支持措施,吸引并留住更多年轻劳动力参与推广林业技术,从而改变基层林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年龄结构,使推广队伍年轻化。此外,基层林场还应积极建立网络传播系统,为广大林农提供信息,使林农在享受工作便利的同时获得充分选择林业技术的空间,为林农提供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增加林农对林业技术的了解,提高其应用林业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提高林业新技术推广综合水平。

2.3结合实际,加大推广力度

基层林场在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制定推广项目时应以农村实际为基础,加大政策宣髁Χ龋从而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力度[3]。推广林业技术时要彻底改变过去单纯由政府主导的局面,考虑农村实际状况、林农实际需求。在当下农村整体思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林农会在没有利益的前提下不求任何回报、心甘情愿推广林业技术,因而林场要结合林业公益性与林农利益,科学论证每一个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同时强化政策宣传,让林农了解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长远利益、怎样造福于子孙后代的问题等。另外,基层林场应把握时展机遇,鼓励多元化投资,积极寻找一些对推广林业技术有利的合作对象,为今后推广林业技术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从而形成对开发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林业技术的资金循环,增加推广力度。当然,这要求基层林场工作人员在平时要做到眼勤、脑勤、嘴勤、腿勤,真正成为联系林场与林农的枢纽,增加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

2.4改进方法,提高推广水平

按照现阶段林业发展特征以及林农需求变化、推广林业技术的规律,继承林场应主动创新推广林业技术的方式方法与路径,不断拓展推广渠道,最大限度增加林业技术在基层林场的到位率。林场要按照林业生产实际及时遴选主推的林业技术与主导品种,组装集成配套技术,做好技术推广应用。基层林场可针对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包村联户制度,形成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由科技示范户带动一般林农的林业科技入户机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及时解答林农的疑问,推进基层林场林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现代化与信息化;依托基层林场的林业技术示范基地、示范户,把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展示、示范等工作做好,通过科技下乡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林业技术推广活动;探索基层林场+林业企业+林农的推广模式,促使林业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林农延伸、推广,全面提高基层林场推广林业技术的工作水平。

3、结语

基层林场在推广林业技术中应发挥出先锋作用,打破重重推广阻碍,充分认识到推广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并持续探索更多加强推广的措施,从而提高基层林场推广林业技术的效率,全面保障林业技术在基层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为林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2)

1997年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将近10年时间,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建立了该专业,其中大部分依托原有的地理学、测绘工程等专业,因此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2003年8月,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召开了首届GIS专业教育研讨会,提出了GIS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提出“低年级宽口径、高年级分类培养”的基本模式,但没有涉及到农林院校。随着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林业科学的发展,GI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广,层次不断深入,建立适应地理学类专业基本要求、又具有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应用特色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平台,以及立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对于GIS教育和现代林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GIS专业是在摆脱原有专业的情况下设立的全新专业,因此建立新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专业定位与特色

GIS专业的基本特点是该专业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范畴。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国内外GIS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充分调研,结合我校的特点,适应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立足林业,服务生态”的办学理念。通过专业建设,形成既适应地理学类专业基本要求、又具有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应用特色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平台,以充分体现该专业的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和技术性,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构成专业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形成完善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专业发展平台,构建立体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极大的改造和提升,形成创新性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即:重视基础、面向应用、突出重点、深入前沿、分类培养、拓宽口径。

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地球信息科学综合应用能力,以资源与环境调查、信息管理、监测、评价、预测及决策为主要应用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专业定位概括为:3S理论技术基础扎实(专业的根本,提高培养层次);立足林业,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专业特色);适当兼顾其他领域应用(拓宽就业渠道)。 br>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一)专业培养目标

GIS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政务商务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空间信息处理分析、系统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3.掌握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监测、评价、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6.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方式

GIS专业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综合实习为主要培养方式,由技术应用人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创新型拔尖人才四个层次构成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合理安排以及综合性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毕业论文和综合实习环节,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掌握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

4.通过设置名师教室、科研训练学分和创新学分,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5.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积极参与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

三、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严格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改革传统的一刀切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生源的不同特点、兴趣和基础,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后达到不同的专业层次。

(一)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由技术应用人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创新型拔尖人才四个层次构成金字塔培养模式。

第一层次(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掌握地球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面向广大行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地学、数学基础,面向多行业应用,熟悉和了解森林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房地产评估,地籍与 施工测量,区域分析与规划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与管理、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胜任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有关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等工作。

第二层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人才):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在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方面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和技术,面向企业、科研单位、教学行业的GIS设计与开发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VC++、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和系统设计工具,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GIS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从事GIS设计与开发工作。

第三层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具有进一步培养潜力的高层次后备人才,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和深造,或成为科研、教学行业的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的背景,掌握人工智能、空间统计学等基础理论,能够利用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从事研究、开发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到国外深造。

将该模式用一个圆锥体来表示,圆锥的每一个截面构成一个不同的培养层次,在二维截面上,表示该层次应具备的知识和技术,底面是该专业的基本要求。层次越高,人数逐渐减少,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是相应截面下圆台的体积。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成为3S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人才、软件开发人才、了解和掌握3S技术前沿信息的研究型人才以及高素质的拔尖人才。

根据此培养模式,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第一层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作为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通过不同门类的专业选修课达到该层次不同行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第二层次通过专业主干课和有关系统开发设计的专业选修课达到培养目标;第三层次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空间统计学、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理论、技术的学习,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如科研训练)达到要求;第四层次通过从低年级的外语加强,到高年级的专业讲座、名家讲堂、导师导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拔尖人才。

转贴于 (二)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

根据立体培养模式,建立理论——技术——应用的教学体系。与此相适应,在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注重基础理论的培养,要求深而广;专业课的设置注重知识的深度,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从技术的角度加深;选修课则注重知识的广度,体现资源与环境特色,面向实际应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以3S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为核心,加强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本学科综合性边缘学科的特点。

1.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林业特色。我校GIS专业在加强专业基础的同时,应体现森林资源与环境应用的特色。因此,设置林业生态环境工程概论、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森林生态学等课程。

(2)加强开发能力培养。根据GIS专业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需求,加强开发的基础,使学生掌握GIS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开发环境的工具,适应多种行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设置VC++、C语言、GIS设计与开发等必修课,以及选修课Java语言、WEBGIS等。

(3)强化实践环节。GIS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实践环节是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综合实习5周,时间按排在第六学期末的暑假,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地点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包括数据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应用主流平台进行空间数据处理、模型与系统开发、数据维护等。

(4)尽早培养专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将遥感、GIS等主干课程设在二年级下半学期,使学生在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专业核心。在核心课程教学中增加讲座、讨论教学方式,该方式已经在目前的教学中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设置“数据仓库与知识挖掘”、“地学模型基础”两门选修课,跟踪学科发展。

(5)强调课程之间的衔接,体现学科交叉的特征。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强,涉及计算机、地理学、数学、资源与环境等多种课程,课程之间密切相关,将“地球科学概论”与“系统科学概论”合并为“地球系统科学概论”,体现专业的特征。

(6)体现分类培养的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同时体现我校的特色,拓宽专业渠道。选修课分为三类:开发类、应用类和前沿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类别的课程,并自成体系。

2.基本课程设置

(1)主要专业基础课:强调计算机、地学、数学基础,以面向多种行业发展。

①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理)、VC++、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②地学基础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地球系统科学概论、地图学。

③数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数理统计等。

④资源环境管理:包括林业生态环境工程概论、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2)主要专业课:强调3S理论和技术的掌握。

包括专业概论、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制图、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象处理、GIS设计与开发。

(3)专业选修课:注重计算机、数学、地学知识的扩展和在3S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生教育衔接。

专业选修课包括:

①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方法、Java语言、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与知识挖掘。

②地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③数学:地学模型基础、多元统计分析。

④应用: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地籍测量与管理、施工测量、森林生态学、WEBGIS、区域分析与规划、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森林经营管理等。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以3S技术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为核心,加强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本学科综合性边缘学科的特点。

四、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改革和完善实习、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习比重,以利于学生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并联系实际。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层次。

(一)课堂实验

根据新的培养模式,对原有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实验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实验效果跟踪,根据跟踪结果对部分实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二)课程实习

实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开发能力,如在遥感图象处理与应用、GIS开发与应用课程中,采用国际主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组织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科研和生产应用的了解,以利于学生扩展就业思路,确定自身专业发展方向。

(三)综合实习

通过项目研究,决定增加5周的综合实习环节,以教学基地为主要平台,联合相关企业开展高年级综合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承担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四)科研训练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 F3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79-01

目前。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为我国的基层林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研究技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林业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林业技术不断地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合理、适当的改革与试验,然后最大程度地改变现今基层林业中存在的病虫害以及其他相关的林业安全检测等问题,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保护基层林业的目的。

1 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其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1.1 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方式有特提高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方式仍是以国家的政策为主,然后再采取_定的实地解决方法,以此推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迅速发展。而对于现今的广大林农而言,其只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不会考虑任何其他方面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延缓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度,使农民参与积极性下降。这一系列的情况导致很多农民不愿接受上面下达的推广指令,成为基层林业站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老大难”。

1.2 我国大多数农民的自身劳动意识与劳动力结构无法满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我国农村留守的人员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势必会影响整个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一是由于老年人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使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宣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力,再加上老年人的思想相对比较陈旧,其自身对新型的技术很难接受,阻碍了林业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老人的体力有限,导致基层林业新技术难以落实。

1.3 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资金短缺

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而言,除农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以外,还存在经济基金严重缺乏的现象。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研发工作需要大量的研究经费,而活动经费的短缺使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在研发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惰性心理,把下基层当成一种负担,把推广工作当成一种单纯的工作,而很少有人真正把推广工作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对待,从而很难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林业推广一线中。

2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对策

针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与各个相关的事业单位势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才能推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快速发展。为此,笔者就其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国家与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强农民的培训工作

对于该项政策而言,其主要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做到在本质上彻底改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另外,该政策还能不断地增强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使农民可以学到更加先进的技术知识,让其可以更好地接受外来思想与知识。

2.2 要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

对于该对策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不断地改变现今国家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规则制度,让地方政府可以保障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另外,一个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使基层林业推广工作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可靠性。

2.3 各级地方政府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实际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2-0044-02

1 引 言

进入新世纪,我国林业处在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林业发展高度重视,林业投入大幅增加,林业政策不断完善,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呈现出盛世兴林的喜人局面。林业的快速发展对全体务林人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2004年召开的首届全国林业人才大会上,国家林业局提出了盛世兴林、科教为先、人才为本,坚持走科教兴林、人才强林之路,为此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着力解决林业科技、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在振兴行动方案中具体提出了组织开展行业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示范、科技普及等行动,通过统一组织、统一实施、严格验收等措施,3年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100万人次以上,科教兴林各方面工作要取得明显进展。为此,我国林业迎来科教兴林、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的新热潮。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随着对这个方针的深入贯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振兴经济,实现四化,进而使我国逐步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要有较大的进步。技术进步含义广泛,其核心就是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逐步取代老技术,使各部门逐步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无疑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由此可见,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乃是时代的要求,林业部门责无旁贷。

2 技术培训在新世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技术培训是体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发展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林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2.1 技术培训是效率高效益好的投入形式

发展林业生产需要多方面投入,一是土地、种子苗木等物质投入。二是知识投入,用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武装务林人,提高林业劳动者素质。此外,还有信贷、生产资料供应等社会投入的服务。所有这些投入都要由人去实现,有好的种子苗木、肥料、机器等,不会科学的使用,就不能发挥作用。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智力资源的开发,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研究得出美国战后大农业生产的增长,有20%是物质形态的投入所得,80%是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2.2 技术培训促进了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林业技术培训工作紧密围绕林业发展的急需,按照“推广一批先进技术,建立一个示范基地,培育一项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把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和全行业的科技进步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及时将现实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充分运用农业广播学校、技术讲座、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提高科技成果的扩散水平,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2.3 开展技术培训是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主要内容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和基层林业干部的科技水平和素质。1990年原林业部在印发《科技兴林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把对广大林业职工和林农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国家林业局非常重视科技兴林技术培训工作。围绕林业发展与建设,每年组织筛选100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分级、分类因地制宜推广,大规模开展多层次林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通过制定方案、筛选技术、配套经费,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基层生产单位和林农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把现代林业实用新技术真正送到林业基层单位和林农手中,传授到山头地块。

2.4 林业生产建设迫切需要技术的强大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已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全面实施为标志,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造林任务要超过11.4亿亩,因此,造林和管护任务将十分繁重。由于林业生产建设区域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困难地区,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区位又非常重要,生态建设条件十分艰苦,而且由于林业生产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原则,今后的造林地块将更偏僻,立地条件将更差,适生树种少,造林和管护难度更为艰巨。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我国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以上。

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林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森林保护面临更大压力,林业产业发展将遇到更加激烈的竞争。只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推动和支撑作用,大力开展新技术培训,加快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才能确保工程建设任务高质量按时完成,确保林业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3 强化林业技术培训的对策措施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以满足林业生产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动力,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林业技术培训的经验,运用现代化方法,强化技术培训关键环节,努力提高林业技术培训效果。

3.1 技术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中央、省、地、县、乡分级培训的多层次林业技术培训体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分工负责;改善技术培训管理,强化技术培训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推广、教学、科研、培训机构,包括各类学会、协会等团体在技术培训中的强大优势和重要作用,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积极探索举办培训班、研讨班、报告会、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等,多形式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与沟通,真正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基层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手上;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技术、规模、效益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样板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林业基层单位和广大林农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3.2 科学制定技术培训规划

培训解决林业生产特别是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难点技术问题,是当前林业技术培训的主要课题。我国国土面积70%是山区,还有16%是沙区,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差的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吸纳林业技术的能力较差。为此,要根据不同区域内林业生产与建设的不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区域内文化教育现状,面向全面满足林业生产、管理部门的需求,分别制定相应的技术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具体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3.3 技术培训机制创新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及时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中,使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林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技术培训投入体制,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加大对技术培训投入的积极性;把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广大科技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把技术培训与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技术培训内容,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淑艳,于波.对拓展培训的认识与思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2] 米文精.简论成人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途径[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3] 吴友苗.实施知识管理推进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03

Discussion 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HU Zenghui, LI Hejuan, LENG Pingsheng, ZHANG Kezhong, ZHENG Jian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mode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forestry talents, but many problem exist ye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goal and provide the required talent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党的十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肩负着重要职责。而林业已从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转向以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林业,对林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林业人才调查和需求预测,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国林业从业人员和人才需求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据预测,到2020年林业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00万,目前的林业专业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林业管理部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森工企业、国营林场、国营苗圃、中等林业专业学校的技术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目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1%,①因此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满足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培养目的存在偏差。

1 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导师制没能真正实施。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教育部在2009年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努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除校内导师外,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须由在林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专业生产或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校内外双导师制并未真正实施。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林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基本还是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模式,只有校内一位导师,没有校外导师,不利于学生接触实际工作,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不合理。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及其应用教育,以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而专业学位硕士则侧重时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仅为2年,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缺乏针对性,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差别不大,基本上仍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或者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以北京农学院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为例,专业必修课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虽然在课程名称上突出了技术、应用等,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依然较为薄弱,背离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3)论文选题和评审标准有待改善。从目前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看,与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仅是做论文的时间缩短,大部分还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选题没有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基础研究为主。并且由于仅有两年时间,有的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更严格。在论文评审程序和标准以及答上基本上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标准去要求,缺乏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没有林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通常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答辩,答辩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

2 加强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1)不断完善双导师制。基于社会对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基本与学术型研究生持平。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双导师制”对于实现其培养目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校外导师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校外导师参与课题教学、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等各个环节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提升校内导师实践能力。林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应该接地气,不能脱离实践,导师本身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由于近些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层次越来越高,多为博士和博士后,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但是专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如以修剪树木为例,林学专业的年轻教师很少有人能够修剪好,因此有必要加强传帮带,以及到基层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培训。建立和完善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将高校和林业基层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实现高层次应用行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就业。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和其培养目标相一致,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特别是针对目前和今后长时期开展的生态建设,强化生态类课程的建设。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增加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强化校外林业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针对林业领域的实际问题,采用调查分析、实践模拟、计划制定、项目评估、技术或产品研发等实践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已和百花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植物园、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北京大东流苗圃、通州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等林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长期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产学结合平台。在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利用实践基地条件,进行教学或顶岗实习,针对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由基地导师指导,采用具有符合职业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实践训练方法,培养研究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研究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及评价制度。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应符合其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紧密联系现代林业生产实践和生态建设,针对生产、管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科学技术观点、试验材料和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或新意,应体现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林业和生态建设科技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试验研究、调研分析、林业生产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评估等。同时,在论文的评审以及答辩环节中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不同,要求至少应有1/3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以突出培养目标。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基层林业站是推广林业技术的主战场,它肩负着林业政策宣传、技术培训、资源保护、推广技术等重要工作,所以林业站的工作水平不仅决定着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还影响着林区的实际发展。目前,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存在很多问题,如百姓思想固化、体制落后、推广效果差、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等。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本文对在基层林业站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1 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差

在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推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阶段的林业技术推广方式却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林业技术推广方式有待提高。目前,林业技术推广仍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这种推广方式虽然对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真正影响林区技术推广效果的是林区的主体,而林区的主体则是林农。在林农心中切身利益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如果推广效果差、推广增收幅度小,他们就不会主动参与,没有了广大林农的参与,那么任何林业技术推广都是空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对于还存在哪些其他的因素,他们并不关心。在这一背景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遇到了很大阻碍,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甚至会导致林农对国家政策产生排斥感,所以必须将林业技术推广效果放在重要位置,并使其得到有效解决。

1.2 农村劳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随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青壮年都选择了去城市里打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幼等,作为劳动力他们存在体力不够、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等问题,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不足情况。农村劳动力不足增加了林业技术推广难度,主要表现在:剩余的这部分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和接受新技术十分困难,使得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工作无法具体落实;这部分林农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少,对于林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很难接轨;由于剩余的林民老龄化严重,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所表现出的都不是最佳状态,即便林业技术被他们完全的接受和掌握,但是技术是否可以有效的实施还是未知数。

1.3 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短缺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了推广效果有待提高和农村劳动力不足之外,资金短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需要很大一部分经费,但是我国在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推广工作经费短缺,造成承担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不仅没有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还将基层的推广技术工作视为是自身的负担,并没有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去完成。

2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 努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果

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差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林业技术的推广,更为林区发展带来了阻碍。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基层林业站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转变服务方式。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并在其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机遇,例如可以与高校、企业联合,在林业技术推广中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2种模式有机融合。另外自身专业特点也是一种发展机遇,可以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课题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挖掘潜在优势,提高推广效果,促进林业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解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老龄化严重、接受能力差、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下来并主动参与到林业技术推广中,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以新项目讲解、技术指导和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积极开展现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手把手传授一些如果林修枝整形、施肥管理等实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

得以提高,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做好协作工作;通过有效方式将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吸纳到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基于林农对于经济效益关注程度较高,可以运用贷款、资助等方式来吸引林农在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尽心尽力的配合和完成,使得林农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还为自己创建了一条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就业之路,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3 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

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以资金作为物质上的直接支持,对于增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就必须要做好资金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确保林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能够得到基础保障,激发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蓬勃开展,为促进林农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对当地林区招商引资,通过林业项目实施对基础林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加大对当地林农的引导,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制合作,在保证基层林业技术能够有效推广的前提下,提高当地林农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

3 结语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基层林业站是推广林业技术的主战场,它肩负着林业政策宣传、技术培训、资源保护、推广技术等重要工作,所以林业站的工作水平不仅决定着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还影响着林区的实际发展。目前,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存在很多问题,如百姓思想固化、体制落后、推广效果差、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等。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本文对在基层林业站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1 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差

在基层林业站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推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阶段的林业技术推广方式却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林业技术推广方式有待提高。目前,林业技术推广仍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这种推广方式虽然对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真正影响林区技术推广效果的是林区的主体,而林区的主体则是林农。在林农心中切身利益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如果推广效果差、推广增收幅度小,他们就不会主动参与,没有了广大林农的参与,那么任何林业技术推广都是空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对于还存在哪些其他的因素,他们并不关心。在这一背景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遇到了很大阻碍,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甚至会导致林农对国家政策产生排斥感,所以必须将林业技术推广效果放在重要位置,并使其得到有效解决。

1.2 农村劳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随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青壮年都选择了去城市里打工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幼等,作为劳动力他们存在体力不够、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等问题,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不足情况。农村劳动力不足增加了林业技术推广难度,主要表现在:剩余的这部分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和接受新技术十分困难,使得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工作无法具体落实;这部分林农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少,对于林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很难接轨;由于剩余的林民老龄化严重,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所表现出的都不是最佳状态,即便林业技术被他们完全的接受和掌握,但是技术是否可以有效的实施还是未知数。

1.3 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短缺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了推广效果有待提高和农村劳动力不足之外,资金短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需要很大一部分经费,但是我国在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推广工作经费短缺,造成承担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不仅没有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还将基层的推广技术工作视为是自身的负担,并没有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去完成。

2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 努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果

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差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林业技术的推广,更为林区发展带来了阻碍。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基层林业站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转变服务方式。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并在其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机遇,例如可以与高校、企业联合,在林业技术推广中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2种模式有机融合。另外自身专业特点也是一种发展机遇,可以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课题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挖掘潜在优势,提高推广效果,促进林业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解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老龄化严重、接受能力差、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下来并主动参与到林业技术推广中,促进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以新项目讲解、技术指导和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积极开展现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手把手传授一些如果林修枝整形、施肥管理等实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

得以提高,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做好协作工作;通过有效方式将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吸纳到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基于林农对于经济效益关注程度较高,可以运用贷款、资助等方式来吸引林农在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尽心尽力的配合和完成,使得林农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还为自己创建了一条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就业之路,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3 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

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以资金作为物质上的直接支持,对于增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效果就必须要做好资金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确保林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能够得到基础保障,激发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蓬勃开展,为促进林农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对当地林区招商引资,通过林业项目实施对基础林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加大对当地林农的引导,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制合作,在保证基层林业技术能够有效推广的前提下,提高当地林农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

3 结语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8)

    1.林业推广体系不健全

    林业推广体系不健全是制约科技推广的根本原因,当今很多县级林业部门都没有独立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具体工作随同项目落实的不够具体,乡镇林业站隶属于乡镇政府。但是林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中心工作服从于乡镇管理,这样就造成了在工作上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推广运作的专项经费匮乏

    缺少经费也是阻碍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原因,从林业的快速发展来看,科技推广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需要的经费也就越多,经济是支持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同时推广所需的专项经费的严重缺乏。这样就造成科技管理、林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林业科技培训,林业教育培训、林业科技普及等一系列工作都不能正常运行,严重限制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由于经费的不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得不到很好的改善。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很难进行,推广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也得不到配备,从而导致技术推广缓慢,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的发挥。

    3.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科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乡镇林业站是农业综合服务站,隶属于乡镇政府,在我国,市、县、乡三级林业推广体系还很不完善,还很缺乏专门的林业推广机构,这样也导致了推广队伍的不稳定。而推广队伍的不稳定就导致了林业推广工作严重缺乏从事技术的专业力量,在推广工作上出现断层现象,影响了队伍的整体素质,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4.基层林业推广体制不够完善

    基层林业科技人员职能职责模糊,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宣传做的不够到位,林业推广媒介严重匮乏,尤其是在山区极其薄弱,很多人基本上对林业技术推广没多大意识,林业技术推广的职责与功能几乎等于空白无效的,这样就导致林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很不够。作为基层技术人员,只是为本着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了一定的林业技术推广,仅限于本单位及小区域,推广的范围和力度极其有限,推广人员的工作体制和职责不明确,这样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5.基层林业推广人员思想观念陈旧

    目前我国林业基层林业推广人员普遍存在着推广人员人才少,工作人员知识老化,结构单一,思想陈旧等现象。基层林业推广人员主要由基层林业站及国营林场的技术人员担任,由于基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较差,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样就导致了林业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很差。

    6.推广进程缓慢

    林业科技推广与其他技术相比,进程缓慢。许多基本的林业技术仍然无法全面开展,林业技术在基层林业生产上应用很少.许多技术应用都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就导致理论不能真正联系实际,严重影响林业技术推广进程。

    7.政府及社会对林业技术推广的扶持不够

    政府对传统林业产业没有真正重视,没有形成从上到下的技术宣传推广和大力支持。

    二、林业技术推广的创新对策措施

    想要解决林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要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把握科技创新重点的同时凝聚科技创新合力。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科技资金的正常使用,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大提高技术创新奖励力度,以刺激基层员工的工总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人员和集体的奖励标准,加强林业的科研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机遇意识。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三、结论

    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林业正步入科技创新的发展轨道,全国各地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非常活跃,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上和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过程的管理上,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上和基层单位推广对技术的掌握上等等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致使很多地方的林业发展缓慢,林业技术推广进程缓慢,目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亟需解决,而解决的基本是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植。

    参考文献:

    [1]农业技术推广法[S].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公布1993年7月2日起施行

    [2]田选明.主动适应林业建设新形势不断探索成果转化新途径[J].林业科技管理.2004(1)

    [3]扬旭东.刘鸣镝.对现代林业的再认识[J].林业经济,2009(5).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21-01

一、前言

林业技术推广是将新的林业科学技能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传授给林农,使其在现代林业技术的支持下,更有效率地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是实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搞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对普及林业实用技术,保护林业生产,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林州市的基本情况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豫、晋、冀3省交界处,全市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00万余人口,林业用地面积10.13万公顷,是河南省太行山区宜林山坡面积最大、造林条件最为艰巨的市(县)之一。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市林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林州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已达40.8%。另外,随着我市林业工作的开展,我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乡两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各村均安排林业技术推广员,全市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已达500余人,初步建成了覆盖市、乡、村三级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但是,我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技术推广方式存在问题。

现阶段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遵循国家政策为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的林业技术推广侧重于采取一定的实地解决方法推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迅速发展,其目标在全局。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广大群众更加关心的是自身的切身利益,因此,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国家与群众利益无法协调,群众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程。

2.大多数农民的自身劳动意识与劳动力结构无法满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现在很多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影响整个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村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能力较差,不太容易接受新思想,加上老年人本身的劳动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不利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3.林业技术推广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虽然政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总体而言,林业技术推广站属于事业单位,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资金仍然不够,无法满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很多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而资金短缺不但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也影响着技术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加大了工作人员的不稳定性,优秀人员流失,导致林业技术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

四、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对策

针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与各个相关的事业单位势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以此来推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快速发展。

1.加强培训,普及林业科技知识。

面对农村劳动力林业知识缺乏,我们要加强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大力宣传林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基层人民的推广意识,从根源上解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

创新林业制度,改变传统的推广方式,不断完善林业体系,从体制上改善问题,不断地改变现今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规则制度,保证林业技术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地方政府可以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可靠性。

3.重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政府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之后再进行决策,全面考虑国家与地方的情况,不能只按国家的思想盲目执行,避免忽视现实情况做出不切合实际的决策,阻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要采取合乎实际的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在现阶段,我市农村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严重影响着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因此,我们要与时代接轨,优化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结构,招收优秀的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农村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同时我们还要对现有的林业工作者进行培训,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整个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既是基层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林业科研理论成果与生产力互相结合的重要纽带之一。林业技术推广能够影响林业的发展,是科技与生产力的桥梁,我们要高度重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充足的发展资金,解决实际问题,争取群众的支持,为群众的切身利益服务,改变现在的发展困境,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彻底解决现今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尚军,董红,李强,邢姗姗. 加快提高林业站建设水平的有关建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9):210.

[2]农韧钢,金颐熙,谢玲.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J].广西林业,2007(4):21-24.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10)

GIS专业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急需的GIS人才;同时,也促使GIS从一个极少数人应用的专业领域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大众熟知的GIS产业。目前国内有百余所高校开办GIS专业,每年培养GIS本科毕业生近万人,GIS人才由奇缺到相对饱和,在面对社会和市场对GIS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时,则表现出更多结构性稀缺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GIS专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高校的专业定位较为相似,缺乏办学特色,培养模式同质化,难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其后果一方面表现为GIS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各行业用人单位又很难招聘到合适的GIS人才。这不仅影响到学生择业,从长远看,GIS教育同质化还会影响学科与产业自身的发展。要改变这种境况就必须使GIS教育由数量规模型逐渐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一)专业定位综观国内GIS教育现状,专业依托的学科背景有地理学、测绘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培养目标主要可归纳为3种类型[5]:(1)以计算机科学为主的系统平台开发设计人才。突出GIS软件设计和系统开发、集成优势,注重解决GIS系统的开放性、互操作性、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等关键技术,培养学生GIS开发设计的能力。(2)以测量、制图学理论与技术为主的空间信息测绘人才。突出信息获取、数据处理和数字制图等方面的优势,从“4D”多维数据的获取、空间数据集成与数据库构建、空间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GIS系统应用与管理能力。(3)以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为主的系统应用人才。突出GIS应用优势,以结合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区域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地理模型构建为重点,培养学生面向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的GIS应用能力。依托不同学科背景建立的GIS本科专业,其专业定位有很大差异。李德仁院士曾撰文明确指出,不论各个高校举办GIS专业以什么学科为背景,其首先是面向应用[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GIS专业是基于农学、林学、资源、环境、植物保护、水土保持等相关学科背景建立发展起来的,这些学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专业底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GIS专业定位为“厚基础,强技能,宽口径,面向农林行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业GIS应用型人才”,既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本色,又紧密结合农业、资源、生态、水保等部门的业务需求,突出专业特色,这不仅有助于改善GIS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还能使学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的GIS教育形成错位竞争,促进学科良性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社会对GIS人才多层次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根据GIS专业特点和农业院校行业优势,分层次设计了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GIS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宽厚的数学、计算机、地学、测绘等理论基础,熟练使用主流GIS软件,面向多种行业,掌握GIS技术在资源、环境、生态、水土保持、气象、植物保护、区域农村经济等领域中的应用技能。

2.设计开发型人才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具有扎实GIS知识和技术,拥有较强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面向农林企事业单位的专门设计开发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VC++、JAVA等面向对象程序语言、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等理论知识,了解GIS在农林领域中最新的发展动态,能够胜任相关专业领域中GIS设计与开发工作。

3.科学研究型人才在上述两种人才培养基础上,培养具有系统的GIS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拥有较宽广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创新思维能力,毕业后可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和深造,或直接参与科研、教学等行业的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了解GIS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能够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在农林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上述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将人才培养目标按不同层次进行划分,设置相应培养模块,提出不同培养要求。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规划,选择相应的培养模块,达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该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各有所长;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市场对GIS专业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

二、具有农林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设置是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遵循“厚基础,强技能,宽口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突出农林院校专业特点,提出“以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平台,资源环境、地理科学为学科理论,测量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技术,农林水利、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为应用对象”的课程设置思想,构建了具有农林特色的GIS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由“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技能类课程”四个课程模块组成课程体系,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类,每个课程类由一系列相关课程构成。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强化数学、物理等基础类课程地位数学、物理学是建立现代地理与信息科学重要的基础。数学以其公式化描述、精炼表达和严谨推导是地理信息科学使用的重要工具[5],在培养GIS专业学生对地表信息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与论证,数学应用与地学建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物理学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基础之一,对理解地表物质作用,信息表达与传输,过程模拟与反演等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严密思维及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课程设置体现农林特色由于依托学科背景不同,GIS专业定位差异很大。为突出办学特色、形成与其它高校GIS专业的错位竞争,改善用人市场对GIS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加强GIS学科基础教学的同时,还设置了农、林等学科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GIS理论基础,又懂一些农林专业知识,为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3.课程设置少而精各专业教学总课时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控制在2500课时左右,而其中通识类必修课程约占1200课时,留给学科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不足1300课时。在如此少的课时内,既要强化基础理论学习又要保留一定专业特色,就要求我们在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时要少而精,即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不能过多,同时在课程组织上要避免内容重复。这不仅有助于各高校GIS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保持相对一致性,在GIS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具有可比性;还能把学生从众多课程学习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可支配时间去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参与各种素质教育培养。

4.加强综合实践环节GIS是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而综合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灵活的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GIS人才的关键环节。

(二)GIS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GIS专业课程设置如下(见表1):

1.通识类模块(主要在1~2年级完成)该模块主要包括教育部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指定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对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思想政治、体育等课程的学习。

基层林业技术论文篇(11)

林业工作站主要的职责是进行党和政府林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林业方针的宣传;是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站;是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站。同时又肩负起为农村集体过河农民致富的法务站;也肩负着组织造林绿化、林业管护、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下面就谈下加强林业站建设,促进林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1我县乡镇林业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

三门县乡镇林业站成立于1982年10月,1993年全县16个乡镇林业站人员编制是63名,其中林科员41名,水果员22名乡镇林业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列入财政经费预算的核定编制总数为36名,现有在编人员32名。全县林业面积667万公顷,每人负责的管理面积667公顷以上,同时还肩负着退耕还林、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森林防火等工作。工作压力大。同时,基层经费较为困难,这严重的影响了林业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12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总体水平落后

林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素质极强的工作,需要林业工作人员全心的投入到工作去,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据调查我县在编人员32名,其中大学专科学历5人,中专学历11人,高中以下的学历16人。一部分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林业科学的掌握的程度水平较低,造本文由收集整理

成一些技术很强的工作无法开展,对林业资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方面差距较大,不能及时的运用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地问题。

13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林业站的编制是事业性单位,经费的来源全靠国家、地方财政的支持为主。我县16个乡镇的林业站的建设资金十分不足,不能满足现在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再加上地方财政的好坏决定着林业站投入资金的多少。地方财政好的资金就投入多一点,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就相对少些,没有一个稳定的专项财政支持,导致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站的办事效率。

2解决措施

21加大机构改革、理顺管理机制、稳定林业工作队伍

针对基层林业站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依照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条有理的进行改革,解决林业站机构的编制问题,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行竞争上岗、让能者脱颖而出,庸者淘汰出局,解决在职不在岗的问题。同时,对林业机构编制、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对现有的林业基层单位实行标准化建设。

22加大对林业工作站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林业基层人员的工资待遇。乡镇林业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从营林建造及封山育林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从森林的防火到病虫害的防治都需要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如果这些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建议建立多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建立一个专项的林业基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资金渠道来源的畅通、稳定、有序,为林业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后盾。

2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工作人员得业务素质

21世纪进到科技兴林的战略,这需要我们林业工作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随着林业改革和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林业工作已经难于适应新时代对林业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培训林业工作人员;同时,对现有人员,加强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方法进行学习各地的经验,坚持岗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在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时,抓好新品的引进、林业生产技术、计算机网等知识的培训。不断加强林业人员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扑火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把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