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文训练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0:48

语文训练论文

语文训练论文篇(1)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读书,还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过的事,用口头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才能学会各科知识,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再认知的功能。

其再认知的功能体现在:(l)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2)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3)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一基本认知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再认知特点;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才把语文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倒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

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意义。从而也说明:江西省资溪县从80年代初所进行的小学“语文能力”教材教改实验,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该项实验的内容提出:“以能力为序列──能力训练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文为例子──能力训练的教材运用;培养学习兴趣──能力训练的心理动机;指导学习方法──能力训练的途径;养成良好习惯──能力训练的归宿。”这一套“语文能力”教材教法体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

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

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

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人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

(1)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训练论文篇(2)

(一)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二)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三)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四)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话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一)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四)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六)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七)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式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语文训练论文篇(3)

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

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抓住它作剖析治理,有较大的训练价值。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谬误有的比较隐蔽,带有深层次的特点,不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会“治”不到点子上,“挖”不到根子上。

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一)首先培训学生的分段能力

段的教学实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客观上它思维训练融为一体,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段的训练,掌握句意必须要进行分析,划分段落必要进行比较、判断、归纳段意,必须进行综合。按这个思路进行段的教学思考是分段的依据,揭示的是分段的思维过程,着力寻找的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抓重点、抓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1.要抓重点,读懂一句话,进行段的教学,首先要培训学生断句的能力,使学生知道一段话是由几句话组成的,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并能找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通过他们了解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2.要抓联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再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在段的训练练习上,还包括一个主要方面,那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

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一)利用结尾的迷惑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犹如一个“迷魂阵”,令学生得出相反的结论,具有很大的迷魂性。如《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这证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不能说明周瑜佩服诸葛亮,只能说明周瑜对付诸葛亮的妒忌升级了。学生的认知建立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基础上,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结尾的矛盾性,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表面看来,似乎矛盾,但细细品味,却意蕴无穷。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长满了“红锈”却能“闪烁光芒”,这貌似是充满了矛盾,怎样准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呢?我是这样处理的: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会发出光芒吗?那么作者为何偏要说这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生:不会,老班长用这鱼钩救活了三个战士,自己却因饥饿和疲劳而光荣地牺牲,它的品质崇高伟大,光彩照人。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实际上是说老班长的品质,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通过问答,学生得出了准确答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利用结尾的总结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虽短短一句,却提纲挈领,既总结了全文内容,又暗示行文条理,给人以明白晓畅的感觉。例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了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顺藤摸瓜,无疑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使思维具有条理性。

语文训练论文篇(4)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读书,还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过的事,用口头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才能学会各科知识,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再认知的功能。

其再认知的功能体现在:1.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2.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3.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一基本认知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再认知特点;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才把语文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倒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

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意义。从而也说明:江西省资溪县从80年代初所进行的小学“语文能力”教材教改实验,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该项实验的内容提出:“以能力为序列──能力训练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文为例子──能力训练的教材运用;培养学习兴趣──能力训练的心理动机;指导学习方法──能力训练的途径;养成良好习惯──能力训练的归宿。”这一套“语文能力”教材教法体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

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

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

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人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

(一)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语文训练论文篇(5)

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

1.是语文教学整体结构的需要。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素质中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口语交际不同于写文章,它可以通过语音、语调、体态语言表达比书面语言更广泛的内涵,因而更能直接地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不能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有时要边想边说,或者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要想口语交际中言之成理,甚至出口成章,不经过认真训练是不行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抓得很紧,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基本放任不管,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脱节,语文能力跛腿,高分低能。

2.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交际活动的速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口头语言(口语交际)在交际中越来越显示出比书面语言更加快捷的特点,卫星电话,可视电话的应用,电脑语音输入系统的诞生,都为口头语言在远距离交际表达领域拓展了广阔的应用空闻,因此,对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1.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必须要求明确、训练达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要求非常明确,低、中、高各年级都有不同的目标。低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口答老师的问题,口齿清楚;中年级能复述课文讨论问题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恩,能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高年级要求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明白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既不能盲目拔要要求,也不能草鞋无样,

边打边相。

2、要创设轻松平等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说得自在,说得轻松。

自在轻松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要想消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紧张情绪和害羞心理,教师的教态、语官要亲切和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耐心点拔,热情鼓励,创造一种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另一个合义是每个学生的训练机会均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后进生大胆参加训练,使全体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3.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空间,增强口语交际训练力度。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口语交际的空间狭小,训练量也不大,这与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困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可以有以下几种

方武: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扩展口语交际训练。

系统论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学中听说壤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听、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奋起来,必然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日常生活中的应对交谈到课堂上的提问答问,从简单的见面问好,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都耍求学生有听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听相结合,让学生在听中学说,可以听老师讲述之后学生说,可以听广播、录音之后说,可以

听故事后谈自已的看法.可以在课堂提问后讨论.可以由老师讲述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某些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由学生进行评判,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既听同学们的发言,又发表自己的见解,即练习了听话又练习了口语交际。这种训练方式要求教师善于

预设矛盾,创设独特的问题情景,引起争议.让每位学生各抒己见。

与读相结合,在读书的过程中练练口语交际。朗读课文是口语交际的另一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都对口语交际训练有所促进”复述课文则为口语交际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复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可以变顺序,补充情节,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

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故事性,如果指导学生用演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田忌赛马》、《苦柚》等课文就很适于表演,如《奴隶将军》本身就是剧本,更不必说。

与写相结台,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打好腹稿先说后写,可以说中心,说提纲·说主要内容,说全篇(口头作文);也可以写后再说,说选材的方法,评价作文的得与失,说写作的体会等等。

2、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空对空,要使学生说起来言之有物,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先活动后说,

如开展语文游戏之后口语交际。如校外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校内外重大庆祝纪念活动都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契机。活动之前,老师要提出学生观察的要求,活动之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要马上组织学生口语交际。如我校学生参加‘新沟大桥通车

典礼”之后,教师第二天组织了口语交际课。由于学生有亲身的生活体验,活动中又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所以这次口语交际课上得很成功,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同学几乎出口成章。有些语文课外l活动本身就是极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小型辩论会、普通话比赛等。要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4.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训练学生语感对读而言是重要的,但对说而言也很重要。小学生口语交际不规范不正确是难免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话序感,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有顺序。教师可以出示一段语序混乱的话,

让学生进行调整性的复述,也可以出示顺序错乱的口语交际提纲,让学生自己调整顺序·然后围绕提纲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语意感,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句子,明确表达自已的意思。教师耍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交际申使用不恰当的近义词,表

示肯定、否定的然否副词,表示主动、被动的介词。还要注意在训练中指导学生删除口语交际时重复哆嗦的词,培养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要培养学生的语情感,要求学生通过语音的轻童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等体态

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要能把握好几种常用句武的语调、语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要专注的倾听,及时的给予评价,既纠正错误,又热情鼓励。鼓超他们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的勇气。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并以认真的态度,开拓的精神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抓紧抓好,才能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

5.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训练论文篇(6)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三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

(4)角色扮演

由扮演教师角色(被培训的师范生)、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教学评价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和摄像操作等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训练者练习预先设定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依据训练的内容而定。教学的整个过程被摄制、记录下来,评价人员填写评价单。角色扮演实质上是师范生模仿优秀教师教学的过程。

(5)反馈、讨论和评价

重放录像,被训练者与微型课堂的其他人员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并围绕者训练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学者根据来自各方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检查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6)重教

如果没有达到训练的目标,被培训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建议,精心准备后,进行第二次教学,矫正原有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技能趋于合理和熟练。

为了保证练习的实际效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开课之初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及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知道除了要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之外,还要使理论付诸实践。人人要准备上讲台。指导教师要精讲有关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I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以结合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课、英语书法课、英语教学法课、教学见习课以及教育实习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当堂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更经常的是课外的练习。学生在寝室里听教学录音,甚至节假日到教师家中看教学录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场地训练模拟教学,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

其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l训练职业技能固然需要集中进行,更需要分散活动,或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组自为战,人自为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训练场景也不仅在校内,还可在校外。学生个人或小组到中学见习。另外,有的学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其四,“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4训练职业技能需要高师学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练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自练,比如书写技能、简笔画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师口语技能中的许多内容等,都需要加强个体的独立的严格的训练。

语文训练论文篇(7)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来训练效果较好。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第三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语文训练论文篇(8)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口语训练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可一言以蔽之——久无立身之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看出:

1.1教材编排

综观多套语文教材,口语训练的内容历来是排不上号的。尽管语文教材每学期安排了口语训练,但不管从所占的比例和所处的位置来看,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且这个“点缀”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被忽略被挤掉的。

1.2课程安排

目前我省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每学期口语训练安排4课时。而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问题,4节的口语训练课很难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并得到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检测

现行卫生学校的考试中,作为考试科目时,语文从来都只考笔试,英语还考个听力,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却永远只能是哑巴语文!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把时间精力花在“读、写”上便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花在“听、说”上却连个水花也看不见,谁还愿往这上面使劲呢?长期以来“听、说”的被冷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2原因探究

2.1重要性认识不足

口语训练重要吗?很重要。在公开场合,能大方得体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理应具备的能力。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此项能力的培养却始终未被重视。关键是,忽略了又怎么样?不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估,不影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不影响学生在校的成绩。既然都影响不了,当然就更不会被重视了。

那么,忽略、不重视、排斥口语训练,真的什么都影响不了吗?冲破眼前利益的局限,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不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是大有影响的。笔者多次进行“模拟应聘”口语训练,每一次都曾遇见学生上台训练时长时间沉默,甚至有学生被问时无法表达而抹起眼泪;实习生、见习生跟医护人员、患者言语冲突的事时有发生;毕业应聘时难以张口遭遇拒之门外;学生毕业工作因输液扎不准针头时不会道歉,遇忙呼叫难以兼顾时用语不当被投诉等原因而影响业绩,甚至遭遇淘汰。长此以往,不但毕业生就业受影响,学校声誉亦受影响。现在社会对医患关系非常重视,不会说话的结果自然遭遇拒之门外的尴尬,因为患者不希望遇见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也不希望引进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此举不无道理,他们得考虑自己的效益、形象,招聘了这样的护士,效益、形象能不受影响?

护理专业为目前中国四大紧缺专业之一,从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例来看,还需要培养大批的护理人员,医院里护理人员的数目将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职责也必将越过现在打针发药的范围,他们将担任着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担任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部分责任,我们现在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护理人员推着患者在花园里散步谈心的情景,将成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未来社会对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必然很高。

可见,护理专业口语训练理应被重视,却迟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前期基础薄弱

在中小学,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名,谁舍得拿出宝贵的教学时间来搞“旁门邪道”?即使舍得,如果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不都得归罪于那个“旁门邪道”?就算你下了天大的决心,斗胆搞一回教学实验,学生也不会认真完成。进入卫生学校,哪能通过每个学期短短的4节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没有制度保障

口语训练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立足,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也是一大因素。有关部门在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时,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各种考核中,此项内容是从来不作为指标的。

3对策

首先是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学部门对口语训练必须重视,在教材编排、课程安排、教学检测以及对学校、教师教学考核等方面,真正地加以关注和完善。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1制定口语训练的整体计划

对学生在卫生学校两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整体计划,系统安排。如第一学期是介绍;第二学期是即席发言;第三学期是演讲和听力训练;第四学期是模拟应聘。此外,每学期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两三次课本剧的演练。

3.2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听说训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训练也应让学生从喜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达水平,完善表达技巧,从“敢说”、“爱说”开始,达到“能说”的目的。

中职学生正处在说话心理障碍较大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他们自我意识敏感性加强了,担心说错话让人笑话的心理加重;二是他们思维发展正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时期,有时想得快,但一时想不到相应语言表述出来;三是他们对感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往往遇事不大愿意表态。此外,还存在对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消除存在于心理、思想上的障碍。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听说训练,提高说话、听话的能力。其次,要创造环境,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保持说话时的心理优势,如由易到难地设计训练的内容,先让他们有话可说,容易表达,然后再逐步加深,提高要求。再次,根据青年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激励大胆说话的方式,多实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说话的兴趣。

3.3与护理专业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情境

可以模拟应聘面试、模拟护患交流实境,要学生充当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行练习,然后互换角色再练习。训练之前,着力渲染“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身临其境、心感其情,达到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效果。这些形式,不仅练了口才,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根据目前口语训练时间有限的现状,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口才的习惯。

语文训练论文篇(9)

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

1.是语文教学整体结构的需要。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素质中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口语交际不同于写文章,它可以通过语音、语调、体态语言表达比书面语言更广泛的内涵,因而更能直接地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不能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有时要边想边说,或者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要想口语交际中言之成理,甚至出口成章,不经过认真训练是不行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抓得很紧,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基本放任不管,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脱节,语文能力跛腿,高分低能。

2.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交际活动的速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口头语言(口语交际)在交际中越来越显示出比书面语言更加快捷的特点,卫星电话,可视电话的应用,电脑语音输入系统的诞生,都为口头语言在远距离交际表达领域拓展了广阔的应用空闻,因此,对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1.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必须要求明确、训练达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要求非常明确,低、中、高各年级都有不同的目标。低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口答老师的问题,口齿清楚;中年级能复述课文讨论问题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恩,能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高年级要求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明白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既不能盲目拔要要求,也不能草鞋无样,

边打边相。

2、要创设轻松平等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说得自在,说得轻松。

自在轻松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要想消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紧张情绪和害羞心理,教师的教态、语官要亲切和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耐心点拔,热情鼓励,创造一种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另一个合义是每个学生的训练机会均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后进生大胆参加训练,使全体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3.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空间,增强口语交际训练力度。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口语交际的空间狭小,训练量也不大,这与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困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可以有以下几种

方武: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扩展口语交际训练。

系统论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学中听说壤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听、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奋起来,必然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日常生活中的应对交谈到课堂上的提问答问,从简单的见面问好,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都耍求学生有听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听相结合,让学生在听中学说,可以听老师讲述之后学生说,可以听广播、录音之后说,可以

听故事后谈自已的看法.可以在课堂提问后讨论.可以由老师讲述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某些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由学生进行评判,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既听同学们的发言,又发表自己的见解,即练习了听话又练习了口语交际。这种训练方式要求教师善于

预设矛盾,创设独特的问题情景,引起争议.让每位学生各抒己见。

与读相结合,在读书的过程中练练口语交际。朗读课文是口语交际的另一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都对口语交际训练有所促进”复述课文则为口语交际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复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可以变顺序,补充情节,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

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故事性,如果指导学生用演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田忌赛马》、《苦柚》等课文就很适于表演,如《奴隶将军》本身就是剧本,更不必说。

与写相结台,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打好腹稿先说后写,可以说中心,说提纲·说主要内容,说全篇(口头作文);也可以写后再说,说选材的方法,评价作文的得与失,说写作的体会等等。

2、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空对空,要使学生说起来言之有物,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先活动后说,

如开展语文游戏之后口语交际。如校外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校内外重大庆祝纪念活动都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契机。活动之前,老师要提出学生观察的要求,活动之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要马上组织学生口语交际。如我校学生参加‘新沟大桥通车

典礼”之后,教师第二天组织了口语交际课。由于学生有亲身的生活体验,活动中又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所以这次口语交际课上得很成功,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同学几乎出口成章。

有些语文课外l活动本身就是极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小型辩论会、普通话比赛等。要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4.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训练学生语感对读而言是重要的,但对说而言也很重要。小学生口语交际不规范不正确是难免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话序感,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有顺序。教师可以出示一段语序混乱的话,

让学生进行调整性的复述,也可以出示顺序错乱的口语交际提纲,让学生自己调整顺序·然后围绕提纲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语意感,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句子,明确表达自已的意思。教师耍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交际申使用不恰当的近义词,表

示肯定、否定的然否副词,表示主动、被动的介词。还要注意在训练中指导学生删除口语交际时重复哆嗦的词,培养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要培养学生的语情感,要求学生通过语音的轻童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等体态

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要能把握好几种常用句武的语调、语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要专注的倾听,及时的给予评价,既纠正错误,又热情鼓励。鼓超他们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的勇气。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并以认真的态度,开拓的精神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抓紧抓好,才能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

5.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训练论文篇(10)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眬眬,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语文训练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26-01'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科研项目,现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并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在语文教学试验的操作中切实做到使它姓“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还要在试验的各个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语文教学试验中的语言训练。

一、落实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试验的宗旨体现

近年来研究表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加大语言训练力度,落实语言训练任务。抓住了语言,而不抓训练,抓住了训练,而训练的不是语言能力,都是有违语文教学宗旨的,都是有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过去语文教学之所以能耗大、费时多、效率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视语言训练。叶圣陶先生在诠释“语文”时说:“彼时同人之意是,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语文教学试验是一种语文教学改革,自然也不可背离语文的本质属性。当前,语文教学试验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认知码输入系统引入教学过程,对于开发学生的语文智能真是如虎添翼,S富了语言训练的内涵。从教师角度讲,语文教学试验中的语言训练不仅提高了语言训练的难度,而且完善了训练手段;从学生的角度讲,语言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也丰富语言内容,同时还能获得新的技能。这样的训练,达到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文之智、提高学生语文之能的目的,从而也就实现了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目标。

二、语文教学试验为语言训练创建新的机制

传统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比如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都有语言训练因素,把握得好,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许多教师在这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应该充分肯定,应该借鉴。但也应该看到,社会在迅速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甚至代替旧事物。比如作家、科研工作者的写作已不完全是用笔,相当一部分是用键盘。语文教学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计算机技术的启蒙教育,这是不必回避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新事物,就离不开语言训练;依据语言训练效果,又能看到对这一新事物认识的程度。因此,语文教学试验把语言训练引进一个新的艺术殿堂。语言训练需要一定的凭借和依托,就如同体操训练需要场地和器械一样。一切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语言训练的依托和凭借。语文教学试验除了继承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成功经验,还为语言训练创建了新的机制。关于识字、查字中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试验与传统做法是相同的,但教学编码、教学打字,却是一个全新的语言训练机制。无论是训练内容,还是训练形式,它都给语言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语文教学试验中语言训练的个性特征

语文教学试验是一项改革,毫无疑问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的个性特征,除了总体目标的追求、教学模式的探索等与其他试验不同之外,在语言训练方面也有自身特点。比如编码教学、打字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语文教学试验的个性特征,研究这两个环节的语言训练是颇有意义的。在语文教学试验中,打字教学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教学过程,其中有着丰富的语言训练内容。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打字由单项训练进入综合训练,语言训练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打独体字时,学生只需思考独体字的编码,打二部件字时,只需思考二部件字的编码。但是,把独体字、二部件字、三部件字、四部件字和四部件以上的字混在一起进行打字综合训练时,思维的难度明显提高。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地思考全过程,并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思考是内部语言的运动过程,表达则是内部语言的外化过程。语言的外化过程是语言训练形式之一。比如,教学“清”的输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思考过程:“清”是哪一类字、“清”怎样拆分、“清”怎样编码、“清”在键盘上怎么输入(手指分工)。然后,要求学生把思考过程有序地说出来。学生边想边说,教师边听边指导,不规范的语言要使之规范,表达不准确的要使之准确,要使这一过程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至于从看打到听打、从听打到想打,思维难度又增加了,语言训练也有一定坡度。但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训练,就会使语言训练收到显著效果。

四、结束语

语言是语文的核心,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训练。教师通过语言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学试验是一个新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学试验中的语言训练也一定有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