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阅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2:12

小学阅读论文

小学阅读论文篇(1)

大部分老师在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时,很少给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阅读时间相对较少。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只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的教授新知识,讲解练习题,都是按照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没有分配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此外,很多教师在学生阅读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训练,学生只死记课文,掌握不了阅读技巧与方法。

2.缺少阅读拓展,固守课本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跳出课本,短短的几十分钟也只是限于书本教材阅读,学生的视野也只在书本条条框框中变得狭隘,其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学生在课堂阅读中,虽然储备了大量词汇,但是对课本内容难以理解,缺乏背景知识,教师也没有将课本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缺乏阅读拓展,知识围绕教材转个不停,从而让整个课堂阅读变得死气沉沉。

3.课堂提问不合理

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时不时的会设计一些提问,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几种现象:问题设计不合理,有的问题过于深,有的问题过于浅显。例如老师要求学生理解文章表层意思,让学生retellthestory,学生不仅需要整合自己学习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此高难度的要求大多数学生都会敬而远之。同时,老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评价比较单一,学生无论回答的多精彩,老师都不给评价或者只是自己评价,评价内容大多数都是为“回答很好”,让学生的积极性渐渐受挫。

二、解决小学课堂阅读误区的对策

1.注重教学结构的定位

必须要对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的教学结构定位,避免教授层次不一。在词汇短语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做到课堂上能听、会说、认读的基本要求,其次,还应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给学生充分的课堂阅读时间,使学生可以回答简单的英语问题。再次,在对于语法的训练时,老师应充分做好语法讲解和知识点的处理,主要是对例句的讲解,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例句语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学有所用。

2.加强综合拓展

加强课堂阅读的拓展延伸,活跃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与能力。例如关于人物穿着的阅读课文中“TheirNewClothes”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服装SHOW来对“I’mwearingredshoes.”句型进行学习。通过复习旧的知识来逐步深入拓展,老师问“WhatisAnnwearing?”,并引入阅读课文的重点句型“Anniswearingredshoes.”。之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对该句型进行练习,如分组比赛、看图描述等方法,让学生生动熟练的掌握句型。之后进入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指出对方衣服的颜色,进行口头描述,并根据文章的句型写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避免了阅读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同时又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并产生表达欲望,有效提高了其书面及表达能力。

3.适当设计阅读提问

小学阅读论文篇(2)

初读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一般是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记字形,读顺句子,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学生初读课文时,笔者设计了两次让学生读课文。第一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依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这样“一读、再读”这两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质疑提问,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精读,深刻领会含义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只能反映课文的表象和外部联系,要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就要点拨学生通过重点句段的流利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重点句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关键作用,从而深刻领会课文内容。

如教学《月光曲》一课,笔者重点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第9自然段。为了让学生把这一自然段读流利,正确把握好重点词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笔者先配上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让学生读课文,读后提问: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月光曲》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生:慢――快――快而有力)。接着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读出音乐的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其中,笔者设计了个别读、教师示范读、分层读、和着音乐读等多种形式。此时,即使学生从没听过《月光曲》,也能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最后,笔者让学生闭目欣赏《月光曲》,并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对曲子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透彻。

品读,体悟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品读阶段,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第4至6自然段时,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之情,体会中朝人民在抗美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呢?在教学中,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分别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感人场面。然后让学生在《送别》这首歌中聆听课文录音。读后提问:从视频和课文朗读中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情感体验,读起书来自然会入情入境。这时,笔者采用了指名读、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读完后,师生集体讨论交流:“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以‘亲人’相称?为什么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在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这时,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的情感发生碰撞,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走进了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深刻地领会文中所表达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感。

赏读,赏识文本妙处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赏”,让学生在赏读中积累、运用、内化语言,受到熏陶、感染,形成语感,提高审美情趣。当学生经过品读阶段的反复诵读,已将文章之意了然于心,此时,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再美美去赏读课文,使他们在赏读中积累语言,去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去分享作者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秋天的雨》这篇散文,在“赏读”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如下朗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并积累了优美语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读出感悟。使教师从繁琐的课文分析中解脱出来,把“以读为本” 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多读自悟”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论文篇(3)

二、开展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要努力将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与教学目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要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以及技能的整合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2]。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阅读论文篇(4)

拓展式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均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主体性是其根本性原则。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实现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充分调动,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其中,获得提升。

(二)开放性原则

鉴于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迁移的基本属性,拓展阅读教学必须构成良好的开放性环境,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富有活力,充满激情。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在课本教材阅读外,适当地补充其他阅读物,实现内容的向外开放;注重教学手段的开放,通过多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确保教学过程及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及学生与群体间的有效沟通。注重教学氛围的开放,教师应通过演说、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激发,进而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1]。

(三)全面性原则

阅读的拓展教学必须针对所有学生,确保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有效保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对个别学生的不足,则应及时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补充,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的相互比较与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提升,实现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确保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完善传承。

二、促进拓展阅读水平提升的措施

(一)控制拓展阅读数量,保证拓展阅读质量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拓展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拓展无度现象。许多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时不考虑学生实际,进行大量相关链接,使得学生由于自身课余时间的有限而多泛泛了解,对相关拓展内容的深层缺乏必要理解,难以实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促进阅读水平提升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材料的延伸上应紧紧抓住阅读的根本目的,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适量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确定合适的阅读材料后,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学生学习口味,从而有效降低阅读难度,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明确拓展阅读目的,避免功利思想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课本教材阅读量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充,实现其阅读视野的有效拓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修养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或为提高学生文学感悟;或为拓宽阅读视野;或为了解背景,促进课本学习;或为增强语言训练……只有进行精准的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拓展阅读的高效开展。此外,鉴于我国应试升学教育制度,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着强烈的功利色彩,拓展阅读单纯为升学而学,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变得标准化、单一化,这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极力避免功利思想的作祟,以学生的长久、健康发展为前提,开展拓展阅读教学[2]。

(三)提高学生兴趣,助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拓展性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准的提升意义非凡,但目前多数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应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相应的认识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拓展阅读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参与其中,将拓展阅读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阅读,阅读内容则应尽量丰富多样,避免为考试而阅读的现象出现。

小学阅读论文篇(5)

二、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互动

对比改编之前的教材,新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存在疑问时,可以主动向教师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课文的内容或是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这样的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要给予勇气,并在保证课堂教学课程进度的同时,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理解与表达。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所加强以外,学生之间交流在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有所加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虽然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方法并不相同,但是相同点就是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给予指导并认真倾听,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三、创建活跃性的教学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课堂上单纯的阅读、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虽然方法众多,但是画面感并不强烈,教学也不够直观。课改后的苏教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师又提出了创建活跃性教学课堂的要求,建立情景教学模式,构建画面式教学。

四、加强课后的拓展知识积累

语文阅读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知识储蓄量逐日上涨,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除了学生的课前阅读预习、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在课后还需要自行积累,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除了课后的阅读任务布置,教师还应该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阅读练笔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身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小学阅读论文篇(6)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要努力将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与教学目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要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以及技能的整合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影响了教学效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2]。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合作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3]。然而,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其给予指导,告诉学生应该自学哪些内容,例如文章的体裁与背景等等。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如何细致地分析文章内容,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适当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彼此交换个人的理解与想法,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阅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阅读论文篇(7)

一、我国小学语文中的语感和阅读教学现状

我国语感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过内化、吸收、存储,形成语感。语感教学主要运用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等方法,教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内容及形式的美,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在特定的言语情境中“参与”言语活动,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体察语一言的意蕴,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组织、启发,引学学生感受课文的语占,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言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双向互动关系分析

语感的培养是主体由自发到自觉再到自动的长期的建构过程。语感培养是教师通过组织各种言语活动使学生形成敏锐、深刻,个性化的言语感悟的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语感培养中,教师常用的言语活动包括朗读,表演,演讲,辩论等。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不仅可视,还琅琅上口。朗读,不但能使学生读懂语言表面意义而且还能实现视觉语感向动觉语感及听觉语感的转化。朗读是有声阅读的一种形式。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其理解作品潜在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语体风格,形成语流意识。默读是无声阅读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默读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卜旨和文章的仓作规律,还可以为其下一步的习作打一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有利于阅读活动中朗读和默读效能的发挥。我们知道,在阅读活动中,做读书笔记显得很重要。读书笔记有摘录式、提要式和心得式等几种。摘录式是把课内外重点词句、精彩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这种方式适合中年级小学生使用以利其积累资料和提高语言审美能力;提要式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小结文章,把有关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心得式是在读完书之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这两者适合高年级小学生使用以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自身的语感。在阅读活动中,往往拥有良好语感的学生可以调动过去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联想和想象的参与下,产生新的感受和理解,最终将书面语言作为一个整体内化到自我言语结构中。可见,阅读活动能促进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效能的转化。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有利于阅读活动中朗读和默读效能的发挥,而阅读活动也能促进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效能的转化,两者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三、语感培养和阅读活动双向互动辩证关系

语感培养与阅读活动双向互动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感培养与阅读活动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我们从哲学角度看,矛后的普遍性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二是指同类事物往往有一些相同的性质,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二是指同一事物中矛后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即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理论告诉我们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这个过程即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过程,又是由一般到个别,由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就语感培养与阅读活动而言,阅读者在阅读活动时,如果拥有良好的语感就可以迅速将书面语占内化到自身言语结构之中。这正是矛盾统一,互为表里的具体表现。

第二,语感培养与阅读活动具有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我们从哲学角度看,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在这里,本质变现象也可以理解成本质表现为现象。就语感培养与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其阅读效率,而有效地阅读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进一步促进其良好语感的形成。这正是互为表里,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

四、结束语

对小学语文阅读与语感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如上所述,语感影响阅读速度与水平,制约对言语的理解与表达水平。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语感是进一步阅读的推动力。良好的语感可以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丰富的阅读经验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两者存在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我们提出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强化,广泛阅读—语感深化,对比阅读—语感敏化,阅读汇报—语感美化,阅读评价”是语感促进阅读的可用模式。与之相对应的课型有低年级的读物介绍课,中年级的阅读欣赏课,高年级的阅读汇报课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期待,调动语感—阅读感悟,培育语感—阅读拓展,丰富语感”是阅读提高语感的适用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环节有:情境激趣,导入阅读;读通全文,整体阅读;读写结合,个性阅读;自主感知,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评价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提倡教师采用评语式描述、资料式记录等方式来收集互动过程和结果方面的资料。故事激趣、表演再现、朗读赏析,课堂辩论等组织形式,幻灯播放、实物投影、网页浏览等现代教学手段,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19-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厚积”才能达到“薄发”,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正如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发展规律,指导小学生博览群书,丰富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拓展阅读的方式三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论述。

1、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完美结合。

2、拓展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拓展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3、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灵活融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积累量,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国平,黄海晔,崔燕琼,贺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102-104

[2] 张新光.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加强对小学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34-36

小学阅读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19-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厚积”才能达到“薄发”,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正如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发展规律,指导小学生博览群书,丰富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拓展阅读的方式三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论述。

1、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完美结合。

2、拓展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拓展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3、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灵活融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积累量,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国平,黄海晔,崔燕琼,贺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102-104

[2] 张新光.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加强对小学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34-36

小学阅读论文篇(10)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老师的主体性,确保学生的思考空间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与成果,除了要优化教学过程,还必须加强指导工作。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根据课时调控方向,及时发现学生在分析狼牙山五壮士不到位的问题,并且挑拨、启发、引导,这样学生才能有茅塞顿开的感受。有效阅读和学生品味与思考有很大的联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集体与小组讨论的作用,我们必须注重互动环节。例如:在《桂林山水》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在集体与小组交流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这个情景,把自己当做有人,在欣赏着桂林的山山水水。在思考到一定的时间后,再让学生交流,通过给学生预留时间、空间,学生就能大致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得到很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热闹的假象,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分配设置。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如果一堂课完全依靠已有的教学手段,那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当下,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在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过程中,争取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老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幻象,根据图像鼓励学生合理想象,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说出火柴点燃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找出幻灯片对应的内容,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加强技能训练

语文作为一门技能性很强的科目,听说读写都是其基本能力,为了实现教学要求,必须反复实践,加强练习。例如:在《田忌赛马》中,如果只是将教学目标定在怎样赛马上,不是怎样反败为胜,就会是错误的教学定位,前者是对内容的理解,后者才是抓字眼、品段落要求解决的问题。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渠道。同时,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它也是讲究具体性、主观性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例如:在《可爱的草塘》中,可以在学生半领会的情形下,引导学生积累关于草塘绿的词句,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会为写作范愁了。

小学阅读论文篇(1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水平已取得一定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探究性阅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注重循序渐进。不同的阶段对于探究性阅读教学有不同要求,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

第一阶段需要对学生的自由阅读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他人交流想法与感受;

第三阶段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揣摩文章大意,体会其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

第四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阅读课文方面的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解答问题。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念

(一)在阅读中由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结点进行探究

探究,始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时,教师要注意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结点展开探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二)在学习兴趣与阅读内容的联结点上进行探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发展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果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则很难达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没有阅读兴趣关系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在阅读存在争论的问题上进行探究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析同一个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答案可能是存在差异的。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知识。

(四)在阅读课文与生活的联结点上进行探究

探究性阅读教学不能将教师的观点简单地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营造充满智慧而又平等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三、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指导方面

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时要遵循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推荐阅读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要保证阅读内容的思想健康向上,语言规范,能激励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阐明阅读的目的、方法与要求,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对学生所作的阅读笔记进行指导;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阅读情况。

(二)学生阅读方面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一定的步骤。阅读步骤是否科学正确影响阅读的效果与效率。阅读步骤可以大体分为以下方面:浏览阅读内容的目录,对需要阅读的内容形成一个总体的了解;对每一个章节中起过渡作用的文字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思考作指导;通读整篇文章,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复述、概括,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阅读的课文进行复习,掌握阅读内容。

(三)评价机制方面

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否很好地实施,能否达到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与是否有合理的评价机制密不可分。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设计如下:班级内部分组学习,对每个小组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不同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小组内部成员间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统一作出评价。

(四)课外教学合作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语文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交流空间,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拓宽知识面。

(五)阅读积累与总结方面

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总结班级学习小组的阅读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承担好教书育人的使命。另外,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

四、结语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其最高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可以独立进行阅读学习的人。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对策。所以,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理解探究性阅读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并注意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发现并改正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努力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