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7:59:27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1)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为例,探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品牌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并指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旨在将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特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30-05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涵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专业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较高社会声誉。强调内涵建设的专家则结合专业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总结出专业特色应具有三个特征:独特性、优质性、发展性,并据此提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素质好,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教学设施精良,实践教学条件好;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社会声誉高。有专家学者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品牌专业的内涵,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品牌专业,一般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知名度高、竞争优势强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

(二)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容研究

有学者认为,专业特色可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甘娅丽通过专业建设的常规性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建设的六要素,即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法等,并提出专业特色建设六要素基本架构和闭路循环管理体系。李翠莲、喻穹认为,还应将“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容。黄世秀从品牌专业建设方面提出几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加大品牌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加强品牌专业的宣传等。

(三)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

有学者认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2)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专业建设创新。(3)分类培养与岗位就业紧密结合,加强教学模式改革。(4)充实完善实训设施,加强实践教学改革。(5)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分四步走:学习研究——思考规划——投入实践——总结提炼。刘沂蒙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师资队伍为先、专业带头人为重、外部市场为导、教学条件为要、学风建设为基、特色方案为本”的方针。关于如何进行品牌、专业特色建设,有学者提出以下战略:(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要有明确定位与目标。(2)将研究教学型理念贯穿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始终。(3)建设一支科学、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5)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学者认为,要创建品牌、特色专业,首先必须有一流的培养方案,一流的培养方案必须有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支撑;为了有效地实施方案,还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管理制度,包括一流的师资、实践条件、优质课程资源和实施办法等。

(四)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有学者总结目前国外高职课程体系的几种模式:(1)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2)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又可分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CBE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3)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模式。(4)以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为代表的合作教育模式。(5)以印度为代表的遵循企业技术路线来开发专业课程的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模式。刘晓红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知识本位型,而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能力本位型。欧阳丽君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后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一般分成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目前,虽然国内各职业院校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甚至有的院校有的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能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自己独有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的院校及专业还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早立项,早实施,早出成果,必将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建设中走在前列,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风格。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

建设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过程中, 专业是重要的载体, 办学特色正是通过特色专业来实现的。抓好专业特色建设、精品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高质量的专业特色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专业。尽管目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设性理论,但如何打造和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品牌,创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学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考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当前状况下,结合许多高校品牌建设实践,在理论上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1)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特色立校的总体方针为专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特色的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必然会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最终也会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2)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优势在于我们有条件在发挥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将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专业特色转化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价值。而具有优秀教学质量的品牌建设可以在提高专业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高品质的生源和社会资源,锁定更多的用人单位到高等职业院校选拔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近年来各职业院校竞争激烈,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的扩招也给我们带来潜在的生源危机。所以,尽早地进行专业特色与品牌价值研究,有助于化解专业乃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对于学院品牌建设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上,只有真正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在日益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才能凸显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势,转变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良好形象。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按照各级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围绕会计专业建设现状,总结归纳目前会计专业建设中的特色之处,发现会计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炼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构建品牌价值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体现校企融合、实践育人、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成为会计专业的特色,而品牌建设需要的恰恰就是上述特色和独创性,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凝练,从而有效地树立起自身的专业品牌。

在课程体系方面,结合会计工作岗位群开发专业课程,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会计岗位群进行深度分析基础上开发的若干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一套强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校内学习阶段阶梯状递进。如在会计系会计专业课堂上,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使教师享受到一种成就感。能够与企业业务流程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课程内容,必然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形成性考核方式有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 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亟待创新,只有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针对青年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通关考核,可以是三级、五级、若干级。这样,学生如果一次没有通过,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此举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一次次能力过关中找到自信,职业能力稳步提升,学生反响热烈。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促进了专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二部分: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具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的目标、特征、内容及举措,从而提升专业影响力。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仅侧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同时要注重专业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影响力,不但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要尽可能地扩大专业的影响力,让准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需要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充分了解这个专业的实力,使会计专业成为我院提高竞争力的品牌。

(二)基本思路

第一步:首先,对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建设做深入细致的调研,然后,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国内国际对比、分析、研究。

第二步: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结合各级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总结提炼出会计专业的特色,作为品牌建设的价值支撑。

第三步:借鉴国内外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优劣势, 在专业建设环节中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本质特征,以明确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完善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方案。结合自身优势和院系资源,制定本专业品牌的内涵。实施精品战略, 形成师资品牌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形成实训基地品牌特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会计课程品牌特色。以1~2门成熟的会计核心课申报部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以教学团队的方式打造精品课程,借以提升专业知名度。

第四步:归纳、汇总包括调查问卷在内的调研成果,做进一步的研讨。然后,由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整理,结合专家意见,在会计专业内部展开研讨、论证,完成专业品牌建设定位工作,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品牌建设方案,并做可行性分析。

第五步: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总结项目调研报告的结论,从学院、系部、学生和企业等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就选题研读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专业设置方面的代表性理论著作,借助CNKI中国知网平台,搜集整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辅以google等学术搜索引擎,获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为本研究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法 专业特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为了比较直观地说明专业特色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对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归纳出专业特色。

调查研究法 本项目主要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围绕品牌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内容,对高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状况进行访谈,旨在发现可借鉴的内容。

案例研究法 课题组收集国内多家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案例资料,并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剖析,归纳出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普遍规律。

访谈法 通过对北京市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财务相关岗位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毕业生、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相关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岗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等相关信息,在访谈中总结出各方的具体观点。

系统分析法 将学生、高等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等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系统内部的多方主体,研究系统的机构层次及关系。

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见图1。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是:(1)如何将本专业的特色及优势转化为一种品牌价值。(2)针对本专业的优势如何创立特色中的品牌。(3)如何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水平和速度。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基本观点

我们认为: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要建成会计特色专业品牌,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品牌的内涵建设 我们将会计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为:建成符合区域经济特点,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深度的专业课程开发和良好的会计人才输出体系的特色专业。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凸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2)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3)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4)以解决教改中重点问题为能力导向的教学团队建设。(5)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建设。(6)科学高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7)以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8)体现民族特色、区域特点、行业特征的专业文化建设。因此,结合上述八个方面,我们初步构建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即“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征。

二要开展品牌的外延建设 (1)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特色工程,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外宣传力度。(2)对于已开的定向班适度控制生源,变粗放型教育为集约型教育。(3)彰显会计文化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品牌推广。

(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专业品牌建设提倡精品课程做加法、小班教学做减法、校企合作做乘法、教学资源做除法。正如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有拳头产品一样,学校专业建设也需要有部级精品课程作支撑。过去,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申报主要靠个人的力量,而我们提倡靠团队的力量创建会计专业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乃至部级精品课程。这会有助于专业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正如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分工就越细一样,职业教育越发展,市场对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越强烈。所以,适度分层教学、适度减少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将有限的教学学时让给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包括实验室、校企合作在内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的利益、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教师的利益与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促进品牌建设的凝聚力。

第二,以专业系部为平台,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的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申请部级科研项目,鼓励教师主持院校级重点项目,从而获取广泛的资金支持。同时,作为一项立体化工程来建设,在全方位开展专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专业品牌价值。只有树立一流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考量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唯有获得来自行业企业、培养对象的认可和欢迎,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形象,专业才能办出特色。

第三,在职业教育领域,将创新工程引入一个专业的特色与品牌建设中,要在一定时期内结出丰硕的果实,不仅需要对自身的困境与逆境、优势与劣势有审慎的自省,同时也离不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创新工具、离不开对于行业发展潮流与趋势的观察与洞见。

参考文献:

[1]邓姣.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2]姜韵宜.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思考[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

[3]伍玉娟.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浅探——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4]甘娅丽.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闻乐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特色建设的研究[J].经济师,2007(4).

[6]陈洁.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金融经济,2010(7).

[7]袁红萍,涂瑛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8]杨寿康.浅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9]刘英.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10]刘晓红.国内外高职课程体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11]欧阳丽君.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12]黄日强,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13]李杰,孙娜娜,李镇,陶秋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4]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9).

[1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李书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16]黎铁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7(5).

[17]黄东星.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18]杨杰.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9]李翠莲,喻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15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53- 03

0 前 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始实施“211” “985”工程建设,我国集中优质资源培育重点高校和学科,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从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2015年的2 529所。高等教育已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加强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着重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1 关于我国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文献综述

1.1 关于我国高校品牌的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合并现象频频发生,高校品牌问题受到热议,学者也就此做出相关研究,如2002年方慈提出品牌战略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具体原则[1]。宁永红、马爱林则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提出高校品牌建设的策略[2]。张宗伟2014年在《地方高校品牌的创建研究》一书中,将品牌经营管理理论与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相结合,从多学科角度研究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的途径与策略,深度剖析各地方高校创建和打造品牌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为地方高校品牌创建的定位、设计、延伸、保护提供了建议。

1.2 有关高校特色专业的研究

黄伟九教授2006年提出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进行专业分类建设,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3]。盛大申教授总结了特色专业的显著特点,具体包括教学环境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先进,教育教学水平走在前列[4]。杨健康等人2007年指出加强专业建设的路径,大众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的基础上,依托学科交叉的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优化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对策,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胡婷婷,王辉 等2015年10月发表的《民办应用技术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型高校模式。

可见,学者对于高校品牌建设、特色专业特征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基本得到共识,但地方高校如何差别发展、把品牌和特色专业结合发展可参考的内容不多,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结合的必要性c建设路径。

2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品牌和特色专业是高校的“招牌”

近年“弃考族”规模扩大,高校生源危机渐有愈演愈烈之势,各高校作为竞争的主体,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独特的品牌和特色专业。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能综合反映一所大学的社会地位,是其在发展历史进程中积淀于名字之中跨越时空界限的社会认可度[6]。人们习惯将具有品牌效应的优秀学府称之为“名牌大学”,许多学生考学的目标就是名牌大学,品牌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品牌”二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2 高校需要品牌特色的专业支撑

如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世界知名,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是日本首相的摇篮,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专业是其品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医学专业具有优势特色,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程领域专业、历史政治专业最具吸引力。

西方教育领域的近代伟大思想家――约翰?密尔认为世俗教育容易导致社会集体的平庸,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所以应将个性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 7 ],呼吁以精英主义主导的大众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主张培养具有首创性和自主性的自由性格的人。对此,伯特兰・罗素认为“艺术上的、道德上的和思想上的”所有进步都取决于有个性的个体。

所以高校需要品牌特色专业的辅助,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加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的满意度。

高校的品牌特色专业效应会吸引众多的优质生源和师资力量,师生之间在一流的专业学习氛围和健康的校园文化中教学相长,也会提高学校的美誉度,这种马太效应在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方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国内外的社会认同度不够

2004年以来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如图1所示,为何我国有众多高校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花高价、费大力气送孩子出国留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高校缺少如哈佛商学院主推案例教学培养商业精英之类品牌、特色专业,很多高校定位不准、专业求全不求精,品牌和特色辨识度不高等问题,不能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

3.2 部分高校低层次重复办学

2004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总体招生人数呈现上涨趋势,如图2所示,出现重扩张、轻质量的现象,一些高校无视市场的需求,低层次重复办学。如近年来不管是师范大学还是医学院都开设热门的会计学专业,没有扬长避短,根本无法创出品牌、特色专业来。

3.3 同质化人才就业难问题突出

招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也年年攀升,如图2所示,所以就业难问题严重,加之,低层次、同质化人才更是雪上加霜。如会计毕业生,社会需要应用型、综合能力强的或高端会计人才,而很多毕业生学而不精,学但不会用;学企业财务会计的人很多,而证券会计、期货会计却招聘不到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造成“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的尴尬局面。

地方高校应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根据约翰?密尔的个性理论教育经验对症下药,提倡个性化和精英主义主导的大众教育,以应对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4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整体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高校应将精力投放到最有实力、最具发展潜力、最能体现学术优势的专业方面。

4.1 高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利用其区位优势准确定位,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

独具一格的区域资源不仅可助高校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的品牌和专业特色,而且还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为其发展提供了具有区域特征的空间[8],比如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受到姑苏丝绸刺绣文化的熏陶,纺织类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点,连续两年评为江苏省唯一优势重点学科。加入欧盟“水平线2020(Horizon 2020)”计划,构建了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平台,扩大了学科在世界纺织领域的影响,特色品牌不仅助其招收了大量的纺织类专业学生,而且就业率也能保持在97%以上,可见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相融合会产生倍增效应,实现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

4.2 提高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培养高校品牌特色专业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践能力的培育,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乔布斯的母校――Reed College,硬性规定人文必修课程以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校园随处可见美丽的手写字。乔布斯也就是在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氛围中学习了Serif与San Serif字体,偶然而直接地促成了世界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文字的计算机,Reed College也因乔布斯而名声鹊起,一跃成为学生追捧的学校。

全球创客教育的兴起可为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创客”主张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9],本质是以创新满足需求,通过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体现“做中学”的思想。2009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运动”中提倡“每一个学生都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经过六年的发展,美国将创客教育视为“美国大众文艺复兴”。

如今,我国也正处于万众创新的浪潮中,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张“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那么,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可借鉴实践与创新的教育方式,高校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思维,注重塑造应用型人才,有助于培养高校的品牌特色。

4.3 校内校外协同发展,打造高校品牌特色专业,解决就业问题

4.3.1 从学校内部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地方高校可优化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前沿动态情况和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教学与实践结合、实习与实训结合,教师与名师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强化师资队伍,提升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从实践、创新和教学等层面协同发展,丰富并精炼教学内容,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3.2 立足市场需求,校外协同发展,创新产学研形式

促进高校产学研道路的发展,借鉴“创客”教育思想的协同思维,强化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全方位互动,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育高校品牌和特色专业,在品牌特色专业的不断壮大过程中深化经济水平。高校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受共生效应的影响,形成高校良性的品牌效应,增加其美誉度和知名度。

总之,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进行认真地人才需求预测调研,精心规划设计,不断实践完善,时时改进提高。并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基础出发,利用区位优势,准确定位,校内校外联合,坚持不懈地努力方能慢慢打造出高校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慈.品牌战略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宁永红,马爱林.高校品牌塑造策略 [J].职业技术教育,2003(2).

[3]盛大申.当前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与专门人才培养探讨 [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

[4]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战略的内涵与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1).

[5]李荣亮.约翰・密尔论个性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5(9).

[6]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3).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3)

《中国美妆》、《世界美容》、《中国医学美容.财富》特邀专栏作家,有数千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从他的智慧中吸取营养。

步骤:

方法第一步:分析行业环境,寻找区隔概念。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第二步:卓越的品质支持。此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树立形象。这里所指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品质的概念,包括产品质量、文化质量,还有团队管理质量等。

第三步:整合、持续的传播与应用。企业要靠传播才能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里,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企业要在每一方面的传播活动中,都尽力体现出品牌的概念。

是谁在误导我们做品牌?

品牌,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就是个热门的话题,但是当我们众多的企业主一提起这个“名词”时,我所看到的是大多数的企业主底气不足。在他们看来,做成一个知名的品牌往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所以最后看看自己的企业还不知道能做到几年,最后就放弃了。

而令这些企业想不到的是,有些企业主坚定一个信心做出了当今很有影响力的品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来看海尔张瑞敏先生在市场竞争中对建立品牌的观点:“我们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利润像刀片一样薄,要想有利润只有一条,品牌。如果是品牌就可以赚大钱,如果不是品牌什么都不是,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在海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潜心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骄傲,为中国人争光的世界级品牌。多年来海尔的发展告诉我,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讲太重要了”。

既然品牌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去进行建设呢?张瑞敏先生在海尔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在扁平化的世界里,世界品牌就是消费者可以听得懂的语言。

那么,“做品牌往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种看法是怎么出现的呢?是谁制造了这样的言论而让我们众多的、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大品牌的企业望而却步,从而与品牌失之交臂了呢?根据笔者20余年来对品牌的研究与实践认为:

一、来自世界一线强势品牌的误导

在今天的市场上,进入我们眼球和成为我们购买首选的大量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需要一个品牌进入的空间,所以制造了这个“品牌建设的艰难论”,让我们诸多的企业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从而放弃了进行品牌建设的机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称霸中国市场。这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精辟观点。这一点上,老外对中国文化中“兵法”的研究,显然并不比我们差。

二、一些“学者”、“专家”的误导

品牌是个外来词,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早期引入品牌观念的专家和一些学者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对品牌的研究没有脱离翻译过来后的书卷气息,故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与现代企业需求脱节,将企业引入了歧途,这是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不错,品牌观念的引入确实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春风。但是,做为以振兴中华民族品牌为己任的这些“学者”、“专家”,大多数并没有发挥推动中国品牌高速发展的作用,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阻扰了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发展。其言论为:打造品牌不能一蹴而就,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品牌个性、品牌灵魂、品牌符号、品牌文化、自主品牌、品牌识别、品牌形象、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品牌资产、品牌传播、品牌活化、品牌延伸、品牌结构、品牌评估、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偏好度等等,于是得出结论,打造品牌极其艰难。

事实上,打造品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笔者从近二十多年来对品牌建设的研究与观察来看,从来就没有见到国际品牌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去考虑象我们的这些“学者”、“专家”想的那么多。而是去确定品牌的观点后就着手进行品牌的建设了。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要正确地认识这些“学者”、“专家”是哪个方面的“学者”、“专家”,因为一些“学者”、“专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而是只会把品牌建设复杂化的“学者”、“专家”。

领域不同,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在我看来,就连美国的世界营销From .cn泰斗菲利普·科特勒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更不要谈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学者”和“专家”了。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的缺失与这些“学者”、“专家”照本宣科所传播的的言论相关,对品牌建设的误导他们难辞其咎。

三、对品牌建设望文生义的误导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市场竞争时,考虑到进行品牌建设是向市场竞争迈进的有效策略。但是,由于不了解品牌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在加上一些连品牌建设为何物,只会照本宣科的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的误导,没有去进行市场的分析,只会将品牌的“品”由三个“口”组成,所以要通过口碑来宣传的无知方法,致使一些品牌在建设过程初期就夭折,要莫就是出笼后三五年消亡。

另外的就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在自我的意识上对市场的认识和品牌的认识不高,而固执己见,放弃了做品牌的机会,将大好的市场供手让人。

品牌的建设有一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设的策略。但进行品牌的建设并不象我们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说的那样一定要去考虑那么多的品牌建设元素,因为你还没有将品牌建设起来,就去考虑那么多,就会失去你品牌成长的机会。

市场告诉我们,拥有经验只能让你勉强维持生存,只有知识才能让你长大。

品牌是个市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概念,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LOGO和包装并不是一个品牌,只是品牌元素中的一片树叶而已。尤其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品牌VI”、“品牌BI”,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专家”将品牌的建设与“企业形象识别CIS”相提并论了。更有甚者,自己尚未进行品牌的建设,就大谈“品牌营销”,不能不让人担心。

原则上来看,目前的中国产品距离品牌营销的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能够做好产品的营销就已经不错了。在面多世界金融危机时,我们要做的是品牌的建设,然后推进品牌的发展壮大,这个时候你谈品牌的营销也不晚。

四、非常时期的品牌建设创新思路

品牌建设一定要简单,这是笔者市场一线的经验所得,这是个需要并迫切要搞清楚的问题。

可是,我们的很多、很多的中小企业不知道怎么进行品牌的建设,怎么办呢?

我的意见,还是找行业里真正的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来辅导你!

二十余年品牌江湖,让我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在他们的行业里面,确实不缺一些有着实战的真正在市场一线滚打多年的名副其实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而让人感动的是一支活跃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中国大西北的中国中小企业营销专家团的专家。

中国需要品牌,这是整个企业界的声音,也是中国华夏子孙共同的愿望。关于品牌,在我看来是这么的一个过程:品牌观点、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延伸、品牌维护,这五大过程是铸就强势品牌的五大步骤。如果你感觉成不了国际品牌,为什么不愿意成为一个本土品牌,再就是小一点的区域品牌呢?在中国市场,一个省就比一个法国、日本的国土面积与人口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去打造一个区域品牌。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评估服务成为表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价值判断,是我们评估人的使命和责任,也是评估服务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和根本点。

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品牌价值发现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转入了以品牌为特征的知识产权竞争时代。在西方,品牌被人们称为经济的“原子弹”,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一个企业及资产的“脸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产业整体素质的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品牌以不可替代的引导力量,成为整合各种经济要素、带动经济整体运营的核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品牌建设和价值评估提出了迫切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牌价值建设,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品牌是人类智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只有拥有过硬的品牌,才能立足于世界经济之林。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品牌建设,注重提升品牌价值,并将其从企业战略的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

首先,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发展措施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国务院及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委也先后了一系列文件,对加快企业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品牌价值评估提出具体要求。品牌建设和价值评估成为“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新知识品牌。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品牌建设和价值评估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品牌所具有的高附加值、强辐射力,要求通过价值发现来显现,品牌价值发现对提升我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建设及价值评估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客观要求。

再次,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迫切需要打造自主品牌。当今世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市场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然而大多是贴牌或低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少,处于产业链低端。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迫切需要推进品牌国际化,创立国际知名品牌,扩大“中国创造”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为中国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整体品牌支持。而品牌价值评估能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价值尺度。

二是品牌价值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国家软实力,纳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代表着一种话语权和文化理念。一个国家能否输出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品牌作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到世界经济各个角落。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和时代主题,这表明,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品牌的一半是由文化精神铸就,蕴含着一国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国际上著名的品牌大都体现了本国的文化,赋予品牌特有的文化基因,可口可乐不仅是一种碳酸饮料和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牌,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为此,加强品牌建设和价值发现是助推我国文化理念传播、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机制力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在微观层面集中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品牌价值上。品牌是企业沉积文化和核心技术的凝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与重组,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日益强化,品牌价值评估会更加备受关注,需求会日益增多。首先,品牌价值评估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企业价值及市场的认可度。有些知名企业的品牌价值已远大于有形资产,也远远超过其年销售额。其次,品牌价值评估可显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由消费者通过品牌最终裁决,品牌作为一种建立顾客忠诚度的竞争手段,是形成并实现企业效益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品牌价值评估显现了这种源泉,显化了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品牌价值评估是品牌资产流动的重要标尺,可保护股东等各方的利益。随着品牌收购、兼并或租赁更加频繁,品牌价值评估成为这些经济行为不可或缺的基础。

三是品牌价值建设,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需要。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国家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的总体评价,是对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综合印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外在体现。在全球经济竞争又合作的环境下,以品牌为代表的产业形象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企业和优秀品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树立很大程度上代表一国的形象。微软、IBM代表的是美国的经济形象,西门子、奔驰代表的是德国的经济形象。从一个国家拥有多少著名品牌,就可看出他的经济发展水平。品牌综合了质量、创新、营销、服务等,它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产业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成为国家产业形象的名片,更是物化的国家形象。我国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和价值评估,改变“代工厂”的现状,参与全球角逐,更好地展示国家形象。

二、品牌价值建设需要资产评估助力

品牌价值评估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英国食品公司(RHM)公布的会计报告,将外购和内部产生的品牌确认为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客观反映权益获取的基础,这使品牌评估首度为公众所关注、政府所认可。之后的发展中,专业评估机构通过定性和定量调研,探索品牌权益要素,评估品牌资产价值。我国有记录的第一例无形资产评估案例,是1993年由资产评估机构承担的青岛啤酒的商标权评估,其评估思路、评估技术方法等得到了评估界和政府的认同。

随着品牌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品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将品牌价值进行量化的需求推向前进。品牌价值评估已成为品牌资产量化的关键环节、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国家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我们也应看到,品牌价值评估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评估目的日益多样,技术途径日趋多元,以及综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特征的日益显现,需要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发挥价值发现和价值管理作用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为助力品牌建设,客观反映品牌价值,中评协积极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评估行业特有的优势,共同推进品牌价值评估建设。

一是发挥品牌价值评估的专业优势。

首先,我国评估行业在国际国内已有很高的专业认可度。中国资产评估以其独立的专业价值判断,在支持企业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公共利益、推动建设现代政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利用评估服务的领域日益扩大,资产评估专业功能还将得到充分发挥,在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领域的专业研究将不断深入,功底将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将日益扩大。

其次,我国评估行业已有一定的市场公信力。财政部近年来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文化企业发展、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估等企业管理和财政改革的评估评价任务交由评估行业承担。证监会、国资委、银监会、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在相关战略领域实施和政策制定时,将资产评估作为法定业务和必备要件列入。立法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征求评估行业意见的情况日益增多,主动要求资产评估专业服务的委托方持续增加,国际上评估准则制定以及国际评估事务中也更加重视中国的声音,更多地借鉴中国准则建设的成果。这些都是评估行业公信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中评协还非常注重评估机构的品牌建设,在行业内树立优质的机构品牌,在高端论坛、专业研讨、国际交流等方面为培育评估机构品牌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自身品牌化、规模化、跨越式发展。中企华、中联、中通诚等大型评估机构也都在积极塑造专业品牌,以品牌为纽带,提升品牌效益。树立“品牌价值服务自己首先要有品牌”的理念和共识。

再次,我国评估行业在社会各界已有很高的诚信度。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资产评估专业服务的根本。多年来,我们践行道德素养为立业之本,诚实守信为内在要求的职业操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以诚信为本、质量第一为专业形象。评估机构把诚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加强风险控制,提升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将诚信作为不懈追求。社会各界对评估行业的诚信认可度不断提升。

二是实现品牌价值评估的标准优势。

评估标准是规范评估师执业的标尺、政府社会监管的准绳、衡量评估质量的依据、提升专业水平的保证。

我国现今完善的资产评估准则为品牌价值评估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撑。截止到2011年,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正式的评估准则共23项,已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比较完备的评估准则体系,涵盖了职业道德、评估程序、质量控制、实体资产评估等全业务流程,部分准则已处在国际领先地位,得到了国际组织、各国评估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充分认可。

就品牌价值评估标准而言,我们有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为品牌价值评估提供了基础标准。我们有以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支撑的品牌评估指引,我们以中国评估实践为补充,建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品牌评估基础指引。

三是服务品牌价值评估的队伍优势。

品牌价值评估的创新性、专业性非常强,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近年来我们行业研究品牌评估等新兴市场领域的专业人士不断增多,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相关业务的评估机构也在不断壮大,品牌价值评估实践在不断丰富。

首先,我们具备完备的教育体系。中评协始终认为人才是行业发展第一资源,把人才建设作为行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已经形成了“学历教育、准入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高端人才、管理人员、执业人员”三支队伍,以及“中评协、地方协会和评估机构”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文件,将资产评估列为工商管理类本科基本专业后,学历教育体系在国家制度安排层面已很完备,这为评估行业服务品牌建设和价值管理提供了人才“蓄水池”。

其次,我们具备执业的服务能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历练,我国评估行业已对企业管理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在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领域,已经拥有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良好专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品牌评估专业队伍。最近,中评协还参与国家质检总局及标准化研究院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制定,为下一步品牌价值服务提供技术基础。

再次,我们还具备一套完备的行政和自律监管体系。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在资格、准入条件、职业道德、执业人员素养、准则执行情况等监管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管理体系,为做好品牌价值评估提供了管理基础和质量保证。

三、聚力发挥品牌价值评估作用

为了保证品牌价值评估质量,树立品牌价值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使品牌价值评估工作走上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中评协将以服务市场为目标,在打造专业能力,造就专业力量,解决专业难题上下功夫,切实发挥资产评估在品牌价值中的作用。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准则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首先,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品牌价值评估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和专业方向,要适应品牌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经济学及评估理论的专业视角进行专门化研究,研究独特的专业定位。中评协将凝聚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打造品牌价值评估的学术平台,及时跟踪品牌价值评估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探索资产评估服务品牌价值的方法和途径,系统而全面研究的同时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评估行业服务品牌战略提供理论指引。

其次,完善准则建设。由于品牌资产本身的特殊性及品牌发展的无限性,又由于我国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价值评估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品牌价值评估会因评估目的、评估时点、经营环境、评估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所以品牌评估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大家知道,存在决定意识,由于认知度局限,评估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市场局限,标准实行有一定难度。由于评估师技术水平局限,使得结果有差异。这些需要通过开展中外品牌价值评估的比较研究,借鉴国际品牌评估方法和准则制定经验,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整合专业资源,制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品牌价值评估标准。还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寻品牌价值评估本身固有的规律,完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二是继续完善专才培养机制,造就专业力量。

首先,完善专才培养机制。评估人才是品牌价值评估工作的重要保障。中评协将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培养,完善分层次、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将评估理论和案例教育相结合,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相结合,培养从事品牌价值评估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品牌经济时代市场发展的需求。

同时,评估机构也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式,建立人才职业规划,为品牌价值评估人才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品牌价值评估领域的作用。

其次,注重提升内在素质。内在素质是评估人自身品牌的核心要素。评估行业做品牌评估的前提是加强自身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执业质量,以诚信、专业、质量创品牌,赢得市场认可。中评协将以提升会员内在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包括品牌价值评估在内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加大执业质量检查力度。要引导资产评估师和从业人员珍惜荣誉、珍惜信任,严守职业道德和评估准则,保证品牌价值评估质量。

三是加强交流合作,解决专业难题。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5)

既然品牌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去进行建设呢?张瑞敏先生在海尔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在扁平化的世界里,世界品牌就是消费者可以听得懂的语言。那么,“做品牌往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种看法是怎么出现的呢?是谁制造了这样的言论而让我们众多的、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大品牌的企业望而却步,从而与品牌失之交臂了呢?根据笔者十余年来对品牌的研究与实践认为:

一、来自世界一线强势品牌的误导

在今天的市场上,进入我们眼球和成为我们购买首选的大量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需要一个品牌进入的空间,所以制造了这个“品牌建设的艰难论”,让我们诸多的企业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从而放弃了进行品牌建设的机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称霸中国市场。这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精辟观点。这一点上,老外对中国文化中“兵法”的研究,显然并不比我们差。

二、一些“学者”、“专家”的误导

品牌是个外来词,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早期引入品牌观念的专家和一些学者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对品牌的研究没有脱离翻译过来后的书卷气息,故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与现代企业需求脱节,将企业引入了歧途,这是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不错,品牌观念的引入确实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春风。但是,做为以振兴中华民族品牌为己任的这些“学者”、“专家”,大多数并没有发挥推动中国品牌高速发展的作用,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阻扰了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发展。其言论为:打造品牌不能一蹴而就,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品牌个性、品牌灵魂、品牌符号、品牌文化、自主品牌、品牌识别、品牌形象、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品牌资产、品牌传播、品牌活化、品牌延伸、品牌结构、品牌评估、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偏好度等等,于是得出结论,打造品牌极其艰难。

事实上,打造品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笔者从近十年来对品牌建设的研究与观察来看,从来就没有见到国际品牌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去考虑象我们的这些“学者”、“专家”想的那么多。而是去确定品牌的观点后就着手进行品牌的建设了。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要正确地认识这些“学者”、“专家”是哪个方面的“学者”、“专家”,因为一些“学者”、“专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而是只会把品牌建设复杂化的“学者”、“专家”。

领域不同,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在我看来,就连美国的世界营销泰斗菲利普科特勒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更不要谈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学者”和“专家”了。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的缺失与这些“学者”、“专家”照本宣科所传播的的言论相关,对品牌建设的误导他们难辞其咎。

三、对品牌建设望文生义的误导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市场竞争时,考虑到进行品牌建设是向市场竞争迈进的有效策略。但是,由于不了解品牌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在加上一些连品牌建设为何物,只会照本宣科的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的误导,没有去进行市场的分析,只会将品牌的“品”由三个“口”组成,所以要通过口碑来宣传的无知方法,致使一些品牌在建设过程初期就夭折,要莫就是出笼后三五年消亡。

另外的就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在自我的意识上对市场的认识和品牌的认识不高,而固执己见,放弃了做品牌的机会,将大好的市场供手让人。

品牌的建设有一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设的策略。但进行品牌的建设并不象我们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说的那样一定要去考虑那么多的品牌建设元素,因为你还没有将品牌建设起来,就去考虑那么多,就会失去你品牌成长的机会。

市场告诉我们,拥有经验只能让你勉强维持生存,只有知识才能让你长大。

品牌是个市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概念,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LOGO和包装并不是一个品牌,只是品牌元素中的一片树叶而已。尤其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品牌VI”、“品牌BI”,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专家”将品牌的建设与“企业形象识别CIS”相提并论了。更有甚者,自己尚未进行品牌的建设,就大谈“品牌营销”,不能不让人担心。

原则上来看,目前的中国产品距离品牌营销的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能够做好产品的营销就已经不错了。在面多世界金融危机时,我们要做的是品牌的建设,然后推进品牌的发展壮大,这个时候你谈品牌的营销也不晚。

四、非常时期的品牌建设创新思路

品牌建设一定要简单,这是笔者十余年来市场一线的经验所得,这是个需要并迫切要搞清楚的问题。

可是,我们的很多、很多的中小企业不知道怎么进行品牌的建设,怎么办呢?

我的意见,还是找行业里真正的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来辅导你!

十余年品牌江湖,让我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在他们的行业里面,确实不缺一些有着实战的真正在市场一线滚打多年的名副其实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而让人感动的是一支活跃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中国大西北的中国××中小企业营销专家团的专家。他们之所以让人感动,其原因是这支专家团的专家在市场一线的实战经验基本上都在九年以上,其成功的个案大大小小三十余起。

在今年,他们还专门针对中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内需市场推出了新的服务模式,就是:整个专家顾问团的收费是按月进行收起,每月4000元至8000元不等,对于这样的收费。在我看来,非常符合我们的中小企业的要求,因为让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在面对外贸无订单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可以转型,不仅为国家减轻了负担,还能为社会解决一些就业的难题,于自、于家、于国都有好处,谁不欢迎?

这种咨询服务的收费方式,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在以往请咨询公司辅导费用问题上的讨论得到了大力的改变,而请××中小企业营销专家顾问团的专家并支付其咨询费用则绰绰有余。 如果我们的中小企业有着营销、品牌、文化的需求,我建议你不妨打他们的咨询电话15099555239看看。我相信你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中国需要品牌,这是整个企业界的声音,也是中国华夏子孙共同的愿望。关于品牌,在我看来是这么的一个过程:品牌观点、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延伸、品牌维护,这五大过程是铸就强势品牌的五大步骤。如果你感觉成不了国际品牌,为什么不愿意成为一个本土品牌,再就是小一点的区域品牌呢?在中国市场,一个省就比一个法国、日本的国土面积与人口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去打造一个区域品牌。

打造品牌一定要简单。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办教育就是办学校,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建设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目标。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建设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

一、品牌、特色专业的内涵

关于品牌专业的内涵,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品牌专业一般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知名度高、竞争优势强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

对特色专业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学者认为特色专业的显著特点是教学环境好、教师队伍强、实验室设备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齐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水平走在全校前列;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二、为什么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是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传统与特色,形成办学优势,争创同类一流奋斗目标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是因为其在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专业建设的创新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时代性、专业管理的规范化及专业的特色化等五个方面具有示范。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是专业或品牌主体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部浓缩,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专业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知名度高、信任度高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具有良好的形象、质量信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赋予了美好的情感,在受众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印象和记忆。它还具有一般品牌所产生的巨大聚合效应、光环效应等。品牌、特色专业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给高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并形成品牌效应。

三、如何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1、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前提。品牌、特色专业的打造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大胆超越,锐意改革和创新,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2、准确的定位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专业定位以市场价值为前提,要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准确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

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关健。“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实施品牌、特色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体现地方高校理念、敬业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重要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把“满足学生上岗就业需要与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要”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论为基、技能为本、应用为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强化融合,方向灵活,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品质和创业精神,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5、优化课程体系、培育精品课程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和精品课程的培育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重要内容。必须依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整合、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实践、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的方针,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整合,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品牌、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必须深化课程教学领域内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精品课程和课程群。

6、创新和提升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动力。创新是高校实施品牌、特色战略的生命,是保持品牌、特色活力的源泉,是品牌、特色长盛不衰的原动力。专业内涵的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科研创新等方面。品牌、特色升级就是在目标市场不断升级的同时,使专业品牌、特色的内涵同步升级,并由此带动专业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专业的科学发展。品牌、特色专业打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才能保持品牌、特色的鲜活和与时俱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将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34-03

一、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教育市场的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面临着挑战与发展,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岗位技能培训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重任。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应该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指导,以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为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建构现代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企业与学校双向结合,进行项目教学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服装品牌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中对学生综合性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对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做深入的探讨。

二、《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体系暨项目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

中国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因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品牌优势,中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加工环节。尤其是时装、纺织类行业,从1994年起生产和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之后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服装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曾充当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先锋,这个行业因为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使地区迅速富庶,一直让人引以为傲。长三角、珠三角遍布了各种纺织服装加工的特色镇,尤其是广东,一省就有15个服装特色镇。目前中国服装行业仍处于为众多世界品牌进行“贴牌生产”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中国服装企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服装市场格局将迅速进入全面整合期,国内服装企业群雄纷争、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和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纷纷抢滩登陆,积极抢占市场,压缩了国内服装公司的生存空间。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发展自主品牌,并创造出一批享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这是服装产业提升的必由之路。铺就这条道路,急需一大批精通服装品牌,并具备品牌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虽然迅猛,但在品牌建设阶段却出现了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滞后的现象,特别是缺乏知识与经验皆备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和了解市场能够进行服装品牌运作的管理和设计人才,这是整个服装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服装品牌设计》作为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课程教学多采用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纸上谈兵、孤芳自赏,游离于市场之外。目前服装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不再局限为单纯的绘画与设计能力,更加注重设计师对品牌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对产品的推广、品牌的形象策划和品牌整体风格的规划与控制力。所以,《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感受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了解和把握服装从产品设计到商品销售的整个流程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体系暨项目教学模式研究的具体内容

1.《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整合

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课程系统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创新应以本地区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指导,去除落后和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开拓新的课程。基于此《服装品牌设计》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与整合。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8)

一个企业的品牌建设往往没有那么容易,企业到有品牌影响力是经过时间的积累的。企业是卖产品的,消费者是买产品的,企业走品牌化的道路能够“杀出”一条企业价值的道路。

那么,品牌终究是什么?如何将企业品牌化?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走访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兼任品牌联盟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品牌中国网CEO王永,分享一下他的独特见解。

《现代企业文化》:众所周知,您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兼任品牌联盟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品牌中国网CEO,有多年的品牌宣传工作经验,您对企业品牌建设有哪些独特的理解?

王永: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企业层面来说,品牌是一种溢价工具;而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则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作为市场关系来研究,品牌可以用“关系”两个字来概括: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对于企业品牌的建设和打造,我把它归结为“一度、三心二意和五讲四美”。“一度”是指客户满意度,又可分解为品牌三度,即: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心”是下决心、树信心和有耐心,“二意”是指诚意和创意。五讲指讲定位、讲设计、讲营销、讲公关、讲传播。四美是终端美、服务美、价格美、体验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家企业来说,品牌建设,企业家是主体。唯有专一、专注、专心的企业家,才能成就专业,才能成为专家,只有那些专注于自己梦想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在自主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应做到“胸怀高远,脚踏实地”。

《现代企业文化》:您更多的是致力于打造中国世界品牌吗?

王永:是的。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优秀的民族品牌更是国家的脸面。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在成立之初,便发出了“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的呼唤。六年来,我们倡议举办的“中国品牌节”“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品牌中国区域/行业高峰论坛”等各项活动,也得到了各级政府、企业界、消费者、学术界、媒体的认同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品牌事业,不仅是伟大的,也是艰巨、复杂的。 改革开放30多年,世界公认中国已是生产大国、制造大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依然是品牌小国,品牌弱国。无论是中国品牌面对“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尴尬,还是面临四面楚歌,更或是在浴火重生的外部环境,中国品牌真正要做一棵世界品牌之林的参天大树,必须从优化企业自身开始。有一天,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支持我们的自主品牌,品牌中国也已经不再遥远了。

《现代企业文化》:您怎么看中国企业品牌在世界的影响?

王永:当把中国放在世界来思考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弱项中,品牌是最大的弱项;当把提升中国经济各项措施综合对照的时候,我们发现最重要的环节是品牌;当展望未来中国发展前景的时候,我们发现最关键性的战略应该是品牌战略,最具标志性的业绩是自主品牌的崛起。经过30年熔铸着无数国人血与泪的奋斗,中国品牌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跨国并购还是合作,中国品牌都强势地参与了世界平台的竞争,多领域多途径地进行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只要有好的产品,在未来,中国企业不仅能赢得尊重更能影响世界。

《现代企业文化》:您认为中国的企业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来更好地宣传企业品牌?

王永:因为是传播品牌,而非传播其他:品牌认知的五个由浅入深的量度分别是认知度、美誉度、购买率、满意度、推荐率,唯有口碑营销方可登峰造极,在保证前四个量度的基础上推高推荐率。因为品牌传播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市场营销方法。市场营销的英文Marketing,亦即市场进行式。这个进行式也就是让市场自己动起来,让消费者主动来买,让消费者主动持续地来买;而唯有让消费者主动告诉别人来买,才是市场营销的不二法门。在宣传企业品牌的方面,比较主流的方法还有公关与广告。对公关与广告无感的原因是广告历来只是锦上添花,公关亦是少雪中送炭。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口碑是最低成本最高传播品牌定位,公关是强化品牌定位、广告是捍卫品牌定位。所以,只有将品牌宣传的方式多样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品牌口碑,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对于企业还有哪些益处?

王永: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但是,品牌,又绝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企业的品牌已经与其所处的行业,所在的区域甚至整个世界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塑造良好的品牌,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企业品牌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达。良好的企业品牌背后是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认可度。

企业品牌与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形象密切相关。一个成功的品牌离不开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与企业家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一般是成正比关系的。

企业品牌形象还与区域品牌塑造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了海尔、海信、双星等知名品牌,才进一步推动了青岛整个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比如福建晋江的鞋业品牌、服饰品牌等,都与当地品牌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

良好的企业品牌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良好的企业品牌对创造和提升当地就业率、刺激配套产业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个企业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良好的企业品牌能够为企业赢得尊敬。鉴于以上原因,良好的企业品牌将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同,拥有各种荣誉。赢得从政府到市民及消费者的充分尊敬。

《现代企业文化》:您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未来?我们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实际操作?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9)

该书在品牌类书籍中独树一帜,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品牌创建的著作。此前,从国内报刊中可以看到一些介绍收费站品牌建设的文章,但严格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则少见。这本35万字的专著能够针对收费站这样一个“小点”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提炼,就显得非常难得。2011年,河北省交通厅立项了“石家庄站‘春雨’服务品牌创新战略研究”课题,将“春雨”服务由一种品牌创建实践上升为品牌创新战略,并通过系统科学的研究将这种实践上升为品牌管理理论,为本书写作打下了基础。

这本书是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一个服务品牌创建案例。服务品牌建设已引起国内学者们的注意,但专门针对一项服务品牌创建而出版的专著在国内还很少见。该书的出版为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中服务业的品牌创建提供了范例,对加快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和案例上的指导。任何理论创新如不与实践相结合,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该书的成功之处之一在于其既是“春雨”服务品牌建设的总结,又是用现代品牌建管理理论指导品牌建设的成功实践。在“春雨”服务品牌建设中,石家庄收费站的管理人员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创建经验,积极引进外部专业智力团队进行指导,使品牌创建始终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正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本书真正成为一部经典案例的成果展示,而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框架。该书的鲜活实例源于实践,在内容上再现了实践,理论总结又高于实践。

这本书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服务品牌建设上升为“品牌管理模式”。品牌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服务品牌应如何进行管理,其基本的管理体系应该是怎样的,这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加强。该书以“服务品牌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石家庄收费站的多年实践,总结、提炼出“春雨”服务品牌管理模式,为高速公路乃至其他行业的服务品牌建设提供了参考。书中介绍了“春雨”服务品牌的成功经验,提炼出“春雨”服务品牌的管理模式为“一个核心、两套体系”。“一个核心”即以司乘人员满意为导向的“服务至细、满意入微”为品牌价值核心,品牌价值体系包含品牌属性、品牌利益、品牌价值、品牌个性等内容,并生动形象地用“品牌”工具表示出来。“两套体系”一是面向社会、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细化、标准化、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体系,二是“以人为本”、“关心人、培养人、成就人’的绩效考核运行体系。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10)

方法第一步:分析行业环境,寻找区隔概念。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第二步:卓越的品质支持。此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树立形象。这里所指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品质的概念,包括产品质量、文化质量,还有团队管理质量等。

第三步:整合、持续的传播与应用。企业要靠传播才能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里,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企业要在每一方面的传播活动中,都尽力体现出品牌的概念。

是谁在误导我们做品牌?

品牌,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就是个热门的话题,但是当我们众多的企业主一提起这个“名词”时,我所看到的是大多数的企业主底气不足。在他们看来,做成一个知名的品牌往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所以最后看看自己的企业还不知道能做到几年,最后就放弃了。

而令这些企业想不到的是,有些企业主坚定一个信心做出了当今很有影响力的品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来看海尔张瑞敏先生在市场竞争中对建立品牌的观点:“我们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利润像刀片一样薄,要想有利润只有一条,品牌。如果是品牌就可以赚大钱,如果不是品牌什么都不是,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在海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潜心希望打造一个让中国人骄傲,为中国人争光的世界级品牌。多年来海尔的发展告诉我,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讲太重要了”。

既然品牌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去进行建设呢?张瑞敏先生在海尔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在扁平化的世界里,世界品牌就是消费者可以听得懂的语言。

那么,“做品牌往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种看法是怎么出现的呢?是谁制造了这样的言论而让我们众多的、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大品牌的企业望而却步,从而与品牌失之交臂了呢?根据笔者20余年来对品牌的研究与实践认为:

一、来自世界一线强势品牌的误导

在今天的市场上,进入我们眼球和成为我们购买首选的大量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需要一个品牌进入的空间,所以制造了这个“品牌建设的艰难论”,让我们诸多的企业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从而放弃了进行品牌建设的机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称霸中国市场。这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精辟观点。这一点上,老外对中国文化中“兵法”的研究,显然并不比我们差。

二、一些“学者”、“专家”的误导

品牌是个外来词,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早期引入品牌观念的专家和一些学者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对品牌的研究没有脱离翻译过来后的书卷气息,故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与现代企业需求脱节,将企业引入了歧途,这是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不错,品牌观念的引入确实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的春风。但是,作为以振兴中华民族品牌为己任的这些“学者”、“专家”,大多数并没有发挥推动中国品牌高速发展的作用,相反地,在某种程度上阻挠了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发展。其言论为:打造品牌不能一蹴而就,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品牌个性、品牌灵魂、品牌符号、品牌文化、自主品牌、品牌识别、品牌形象、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品牌资产、品牌传播、品牌活化、品牌延伸、品牌结构、品牌评估、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偏好度等等,于是得出结论,打造品牌极其艰难。

事实上,打造品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笔者从近二十多年来对品牌建设的研究与观察来看,从来就没有见到国际品牌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去考虑像我们的这些“学者”、“专家”想的那么多。而是去确定品牌的观点后就着手进行品牌的建设了。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要正确地认识这些“学者”、“专家”是哪个方面的“学者”、“专家”,因为一些“学者”、“专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而是只会把品牌建设复杂化的“学者”、“专家”。

领域不同,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在我看来,就连美国的世界营销泰斗菲利普・科特勒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专家,更不要谈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学者”和“专家”了。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的缺失与这些“学者”、“专家”照本宣科所传播的言论相关,对品牌建设的误导他们难辞其咎。

三、对品牌建设望文生义的误导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市场竞争时,考虑到进行品牌建设是向市场竞争迈进的有效策略。但是,由于不了解品牌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再加上一些连品牌建设为何物,只会照本宣科的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的误导,没有去进行市场的分析,只会将品牌的“品”由三个“口”组成,所以要通过口碑来宣传的无知方法,致使一些品牌在建设过程初期就夭折,要莫就是出笼后三五年消亡。

另外的就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在自我的意识上对市场的认识和品牌的认识不高,而固执己见,放弃了做品牌的机会,将大好的市场拱手让人。

品牌的建设有一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建设的策略。但进行品牌的建设并不像我们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说的那样一定要去考虑那么多的品牌建设元素,因为你还没有将品牌建设起来,就去考虑那么多,就会失去你品牌成长的机会。

市场告诉我们,拥有经验只能让你勉强维持生存,只有知识才能让你长大。

品牌是个市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设计的概念,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LOGO和包装并不是一个品牌,只是品牌元素中的一片树叶而已。尤其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品牌VI”、“品牌BI”,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专家”将品牌的建设与“企业形象识别CIS”相提并论了。更有甚者,自己尚未进行品牌的建设,就大谈“品牌营销”,不能不让人担心。

原则上来看,目前的中国产品距离品牌营销的时代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能够做好产品的营销就已经不错了。在面多世界金融危机时,我们要做的是品牌的建设,然后推进品牌的发展壮大,这个时候你谈品牌的营销也不晚。

四、非常时期的品牌建设创新思路

品牌建设一定要简单,这是笔者市场一线的经验所得,这是个需要并迫切要搞清楚的问题。

可是,我们的很多、很多的中小企业不知道怎么进行品牌的建设,怎么办呢?

我的意见,还是找行业里真正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来辅导你!

二十余年品牌江湖,让我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在他们的行业里面,确实不缺一些有着实战的真正在市场一线滚打多年的名副其实的“营销专家”和“品牌专家”,而让人感动的是一支活跃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中国大西北的中国中小企业营销专家团的专家。

中国需要品牌,这是整个企业界的声音,也是中国华夏子孙共同的愿望。关于品牌,在我看来是这么的一个过程:品牌观点、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延伸、品牌维护,这五大过程是铸就强势品牌的五大步骤。如果你感觉成不了国际品牌,为什么不愿意成为一个本土品牌,再就是小一点的区域品牌呢?在中国市场,一个省就比一个法国、日本的国土面积与人口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去打造一个区域品牌。

品牌专业建设论文篇(11)

陈禹州经过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发现,我们许多的企业与品牌建设、规划专家对品牌建设的观点没有多少的变化、品牌理论也没有进一步地精炼,到今天反而越来越变得复杂了。虽然现在许多企业对于品牌建设与快速打造品牌的呼声已经不那么热烈,但是仍然可以窥见品牌建设对我强国富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那么,品牌建设如何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我相信,新一轮的品牌建设“简化论”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品牌建设原本就不那么复杂,只是许多所谓的“专业人士”把它搞复杂了。

陈禹州在品牌建设与快速打造品牌的观点上可能与许多的“品牌专家”不同,但最终目的肯定一样。陈禹州主张的是品牌建设的“简化论”并快速到达目的,从而找到方法并建立理论。近十余年来我们对于品牌的建设基本上认同以下由全球新一代最知名的品牌专家凯文凯勒博士(Dr. Kevin Keller)给出的品牌建设理论:

1、深入了解品牌的意义,以适当的方式营销适合的产品。消费者对于特定品牌,存在着特定的预期。厘清品牌的意义之后,无论是产品、营销活动或消费者的体验,都将较为一致,不致给人突兀之感,并且符合公司的价值。

2、正确的品牌定位,凸显自身的差异点,并强调共同点。思索品牌定位时,凸显自身的差异点固然重要,但是让消费者和顾客知道自己和竞争品牌之间有着哪些共同点,也同样重要。强调共同点的作用在于:抵销竞争对手的差异点。值得注意的是,“共同点”意味在某些方面,你和竞争对手旗鼓相当,但不是雷同。

3、发掘顾客尚未被满足的渴望或需求,提供超值的服务和产品。成功来自机遇。看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立马跟进,这就是一些著名互联网品牌,雅虎、谷歌、亚马逊等成功的原因。这个原则适用于建立新品牌。

4、持续创新,让品牌和顾客始终保持关联性。若是行之有年的旧品牌,关键就在于不断地创新和维持品牌与顾客的关联性,并且确保方向是正确的。

5、建立品牌可信度,为品牌营造适当的个性和形象。品牌可信度来自于专业、可靠和讨人喜欢这三个特质。一个可信度高的品牌,必须长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关心顾客的需求,还要给人有趣、欢乐的感觉。

6、及时且不时地传递出一致的讯息。很多品牌犯过频繁改变品牌讯息的错误。好的品牌管理则逐步发展品牌,不必强求讯息前后完全一致,但要像写小说那样,要有一条主线,沿着这一条主线,发展故事。

7、运用各式各样互补性的品牌要素,以及支持性的营销活动。英特尔(Intel)的例子非常典型,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元素品牌”(ingredient brand),让原本只是“商品”的微处理器,变成一个受到消费者和客户认同的品牌。

8、策略性地设计和执行品牌架构和品牌组合。当企业同时拥有许多产品,而每个产品各有不同的品牌名称时,就必须建立起品牌架构,或是适切地安排品牌组合,确保每个品牌都能吸引不同层级的消费者,但彼此又不至于重叠、甚至相互竞争。

以上八点,适用于企业在打造强势品牌时,可作为参照的指标进行评分,评估你的品牌建设现行做法和未来努力方向的重要依据。

那么,如何在以上八条品牌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建设的“简化论”并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将品牌建设的理论变成可以实施的步骤呢?陈禹州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查阅大量的资料,经过策略性地分析与总结,最后终于得到进行品牌建设“简化论”的“钥匙”。那就是陈禹州新提出的“品牌型格”。可以说如果你是在2011年前在做品牌,你可以按常规的方法来进行品牌的建设,可以从产品研发、品牌的logo、色彩、包装、定位、核心价值(品牌DNA)、传播……等做起。而2011年后你仍然这样做的话,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造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型格”来统领你的品牌元素,才有可能建立你的品牌竞争优势。

一、品牌型格的提出

“品牌型格”来自于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统一,在现今诸多产品纷纷进行融合的时候提出了企业与产品的高度统一而铸就品牌建设的“简化论”。在“品牌型格”一词中的“品牌”早已耳熟能详见诸于各种媒介、网络、书籍、报刊,同人们理解的意义一样。在此,陈禹州将着重对“品牌型格”的“型格”进行诠释以及进行品牌建设时在于着重打造“品牌型格”的意义,因为这是进行品牌建设最直接、最实效的品牌建设“简化论”的“金钥匙”。简单而言,2011年后的品牌建设在于打造企业的“品牌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