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算化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5:52

电算化教学

电算化教学篇(1)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并不适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多年来,还是以偏重课堂上教师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做出及时的课程目标更新。有相当数量的高职对会计电算化的专业建设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培养理念,没有明确的会计电算化培养方向。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时,因为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作指导,加上大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课程基础之上,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知识结构设置不合理。学生在学校实践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岗位实习机会,不能了解、掌握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的实用技术,更不可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1.2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资源陈旧

首先,高职会计电算化所用教材的陈旧,高职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学生从书本上看到的财务软件已经是过时的。而大多数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师手中都没有最新的财务软件,很多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师只能被迫依照现有教材讲授,造成学生所学的会计电算化实用技术与市场不能衔接,就业时出现学与用之间的距离。其次,高职的教学实训设备少,由于高职设备资金投入相对有限,一般很难跟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而进行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各种财务软件资源等不足的制约,使学生的实践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

1.3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的教资建设不够

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在培训不及时,有些职业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对会计电算化教师进行过时时的培训,使其教师不仅在前沿的会计电算化知识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甚至一些新的、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理念也不了解,不清楚会计电算化学科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犹如井底之蛙。电算化会计是一门集会计学、计算机原理、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边缘学科。实践性比较强,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应有丰富的会计知识,而且还要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教师应该有能力,能够根据学校本地就业市场需求,调整其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讲授及指导学生科学实践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增加讲授一些如Excel的会计应用,以应对学生在毕业后,企业未购买财务软件的情况。只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是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前提保证。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2.1会计电算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专业的会计教师出身,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会计教师最低应取得会计师资格,才能满足高职实践与技能的教学需求。而在一些老的高职里,会计电算化教师还是由计算机教师来担任,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因而,在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应抓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要的前提保证。应支持会计电算化教师多参与社会调查,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鼓励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专业的硕士学位,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以及时掌握会计电算化前沿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必须具有会计电算化中级以上认证,使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师更应逐年定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部门锻炼,收集、整理有关实际应用资料,以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案例及会计电算化的学科建设。

2.2会计电算化课的课程改革建设

高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改革,首先应重点抓好高职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实习,做好实习指导与教学。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和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工作需求,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在课程内堂上,比如:学生到商业企业实习时,商家可能用的比较多是如超赢软件等一些其他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教师应在开始的教学中与岗位实习指导中进行必要的知识扩充,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胜任其岗位需求,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力。而在课程结构上,设置成:先课堂讲授,然后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实践,而后再回到学校课堂,这种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实践———深化”。让学生在学校课堂完成课程学习后,在自己实际的岗位实践,然后每位学生做出自己技能实践总结,教师协助指导。实习结束后,回到课堂,教师总结出班上学生的实践所得,并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以便学生可以顺利走向社会,并懂得如何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其职业发展。顺利推行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技能建设,可以激发学生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再坚持抓市场导向,搞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生市场定位,重视并逐步地调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的结果,精选教学内容,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规律取舍,以形成独特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重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综合化研究和教材建设的研究,加强会计电算化校本教材的建设。

2.3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实施条件完备

相对而言,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的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应配备网络教学与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设备,会计电算化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将可以会计电算化教学课件、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岗位录像等资料分发给学生机,让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实践中,反复来看这些教学资料,真正地带着兴趣、带着教师的要求去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指导不同领悟力的学生学习网络会计电算化及各个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与要求。同时,高职的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训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尽可能按实际的企业、银行、税务等单位的岗位设置模拟实训室,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实习效果。而后,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实训与其后的实际企业岗位实习有效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实训效果。

电算化教学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最优课时分配;教学效果

一、引言

在高校财会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有大量的纯理论课程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1-3]。自从20世纪4、50年代计算机出现之后,计算机与传统业务的结合,使得传统业务的处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新概念。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被视作当代会计的主要标志。目前,会计电算化有代替手工会计的趋势,因此,对于每一个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4-5]。不过,作为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面对诸如理论课学时与上机课学时的划分,上机课较难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在本文中,将对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普通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划分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它纯理论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既安排了理论课,也安排了上机课[6]。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这两类课的课时。会计电算化的课时总是有限的,类似于经济学上所讲的稀缺资源。为了达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对这个稀缺资源进行分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双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时间分配的最优化。

(二)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较难互动的问题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讲授会计软件各功能子模块的构造原理时,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否则,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师生较难互动的尴尬局面。这一点,许多会计电算化教师有比较深的体会。每当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学效果往往最差,学生往往会觉得理解困难,有的学生会因此开小差,甚至会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产生厌烦情绪。

(三)上机课教学过程较难控制的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上机课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集中讲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当一次课有三个课时时,教师可能会用两个课时进行集中讲解,还有一个课时进行分散辅导,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过,因为计算机本身的诱惑(在某些情况下,对学生来说,计算机提供的娱乐比上课内容本身更有吸引力)的存在、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学生计算机操作速度不一样,教师对上机课教学过程的控制往往比理论课更加困难。

三、影响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一)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刻

当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刻时,他们就会无法确定有限的课时究竟应该怎么在理论课和上机课这两类授课形态中进行合理分配,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教学课时分配最优化的效果。这种理解不深刻往往体现为教师不明白课本(包括理论课本和上机操作指南课本)中的那些章节需要重点去讲,哪些章节可以简略讲,甚至可以不讲。

(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相脱节

在教学时间过程中,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学生需要学习一部分计算机知识,也就是说计算机课程最好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授之前先安排授课。但不少学校这种授课顺序往往是相反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缺少计算机知识基础。很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重点讲授的是与计算机考级相关的计算机语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讲授又侧重于语法结构,没有开设相应的软件开发课程。

(三)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教育较少

目前,很多高校都较为轻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教育,往往缺少课前预习环节,从而,导致某些学生对书本内容不熟悉,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逐渐失去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会使得他们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超过对会计电算化上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使得上机课程显得较难控制。另外,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在没有开设软件开发课程的前提下,不会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知识以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得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受到基础知识不足的限制。

(四)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本身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会增加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当教师讲授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时,可以增加具体的软件设计案例,可以运用模拟情境的方法,让学生模拟软件的开发过程,让学生们扮演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角色,进行成本核算,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辩论。通过上述办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理论课本知识的理解。不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授课教师预先设计好剧本和方案,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培训

目前,不少教师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时,还是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辛苦,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受到抑制,因为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少时,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就比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就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因此,需要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长期保持集中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以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二)合理设置安排课程体系

在安排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需要首先安排一些计算机课程和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特别应该安排软件开发之类的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安排需要学科教师之间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需要综合考虑软件开发课程的课时安排、软件开发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有时还有考虑软件开发课程教师方面的因素。

(三)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弥补相关课程设置缺失的不足。有些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没办法开设软件开发课程,那么学生可以自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会使得学生更富有创造力,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会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也会更强。

(四)教师需要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了解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只有对课程的理解加深了。任课教师才能真正对理论课课时和上机课课时进行最优划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真正重要的课程,才能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更加优化。要让任课教师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任课教师往往需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经验。当然,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任课教师最好还应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形。另外,任课教师在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最好与教学管理老师的交流沟通工作,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分配,达到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沈斌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及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0-81.

[2]黄东晶,戴蓬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6(7):65-66.

[3]赵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7(1):77-77.

电算化教学篇(3)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院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地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窄,多数院校课程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和财务分析等其他模块介绍很少。

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资力量不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院校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地学习,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谈不上实践,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影响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

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在许多院校,采用考核方法还是应试型,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只注重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言,这种考核方法难以评价实际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决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方向,要达到社会基本需求,会计电算化应设置以下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会计工具软件、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先学教材中的简单案例,而后由老师自编一份相对完整的练习让学生操作。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还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及软件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电算化教学篇(4)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

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

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新晨

电算化教学篇(5)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采用传统的“上课”加“上机”模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演示版软件没有网络版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高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应该把单用户版软件改为网络软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我们需要培养既要有充足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

日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将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不能分开

在考核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上机考试不能忽略,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一向把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乐于接受。上机考试不仅能让学生去真正实践,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只有先认识到这些不足,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会计电算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张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学术期刊,2014.4

[3]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电算化教学篇(6)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采用传统的“上课”加“上机”模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演示版软件没有网络版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高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应该把单用户版软件改为网络软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我们需要培养既要有充足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

日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将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不能分开

在考核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上机考试不能忽略,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一向把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乐于接受。上机考试不仅能让学生去真正实践,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只有先认识到这些不足,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会计电算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张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学术期刊,2014.4

[3]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电算化教学篇(7)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在会计业务核算与会计实务管理工作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科技论文。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谈几点想法与体会。

1.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操作能力。强化上机实验是真正学好本课程的关键,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我校会计电算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按照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编写好的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上机实验。科技论文。

1.1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是决定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电算化会计实验教材。讲授会计核算软件知识时,要结合具体财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模拟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利用某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系统。

1.2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不能只包括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还应该包括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

1.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

2.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3.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4.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主要是结账。

5.工资核算。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6.固定资产核算。

7.存货核算。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8.编制会计报表。报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方法,熟悉模拟实验资料,这样才能编制出正确的报表系统的计算公式。本部分的难点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置,开始时可先采用软件提供的引导输入方式生成计算公式。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报表公式的含义,以便学生理解并掌握。

1.3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转换、对比

学生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手工会计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

把手工会计实验中所用到的资料财务软件进行实验,练习了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可以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及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键盘被自动锁死,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将学生机切换回原来状态下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例如,在开始建立账套时,一般学生对过程都不是太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完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广播教学。

在广播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电子举手提问。只要学生机一按电子举手按钮,在教师机屏幕上该学生机就会立即显示一个举手的标志,教师看见后即可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教师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就可以解答学生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地将某个操作很好的学生的屏幕及声音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进行演示操作,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自身特点。它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飞跃。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1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总结操作方法,归纳实验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技论文。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教师不能仅着力于亲自对个别故障进行排除,而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故障现象,看懂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可能导致该故障的各种原因和故障解决方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在将来的实际会计工作中,灵活运用身边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财务软件的操作实验中,为了避免出现“老师没教过就不会”的情况,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两三种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财务软件进行重点教学,如用友、金蝶,通过两三个财务软件的学习,使学生不仅会操作一两种财务软件,而且要掌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原理。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3.3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使用得已经相当普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社会调查,加深了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水平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于单位的、社会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利于学生将来就业。

4. 参加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

各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已经开展多年,目前有初级和中级,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初级合格证是取得“会计执业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我校已经连续多年在开设本课程的学期中,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内容,全部取得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5. 调整考核方式

过去采用的主要依据理论试卷评定学期成绩的方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存在较大的弊端。应该调整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采取按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重视实验考核。

电算化教学篇(8)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科中主要的一种,是依托计算机作为主要媒介来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手段,能够将会计的工作与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合并,从而加快了会计的处理工作,提高了效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也有了新的改革措施,这对于进一步普及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进行实践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有关教育机构和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出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

2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方法

(1)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2)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3)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也可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育活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课程的结构不合理上,具体表现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设置上,结构比例往往是实践课低于理论课,这样学生动手实际的操作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特别是现在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还有许多其他的学科以及事情需要去做,没有太多的精力再接受额外授课,因此,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时间就是有限的,在这样紧张的时间里,理论部分居然占了主导,这就导致课程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状况,大大阻碍了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从而只是对于报表制作、固定资产分配等方面停留在了理论上,光有知识却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学生的会计综合能力下降。

3.2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忽略学生的情况,具体是指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了。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在进行授课时,多采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指导,但是这也有弊端,老师在利用课件进行授课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分析能力有所下降。就是在实践环节,学生遇到问题也没有清晰的思路进行分析。所以课程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要让冷冰冰的课件阻隔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及应用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4.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而进行实际课程结构的调整。因为会计电算化这个学科就是要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为满足这一需求,在课程上就要注重理论与实践部分合理安排,注重比例协调,分布均匀。在教学结构上注意把握。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性,以求达到仿真的效果,让学生们进一步切身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其次,加入一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后,让学生们自主的分析问题,有助于和社会接轨,最后能为社会所用。另外,课程调整的同时,内容上也应该做一些改变,多加引用现代企业中的会计模块,例如会计的应付款、成本控制等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会计人才。

4.2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求有关教育机构方面做到能够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这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会计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老师应该对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熟悉的操作,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老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创新,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最后,老师的实践能力应该加强,所以在相关有进修和企业授课授课时,应该主动去进行深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就会发现实际中的知识是怎样运用的,有助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应用,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以后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避免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当下时展的要求。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这个行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运行和最终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此,会计的有关学习工作不应该放松,在会计这一学科中,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性比较强,因此这方面应该格外重视。对此,有关学校以及教育机构进行了深化的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岑仔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地采取有效的策略,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建设性的人才。

电算化教学篇(9)

二、课程设置

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材编写上:一是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界与实业界专业人士共同编写或由高职院校自己联合组织专业人士编写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到课程内容优化配置,体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如何理解这种思想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分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是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是会计电算化学习的基本条件,WINDOWS的操作和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以便在UFO报表中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2.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只有系统地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电脑进行实际操作。目前很多教材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涉及的少之又少,且财务会计涉及到的模块也只有总账模块,UFO报表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等模块。对于应收款管理模块,应付款管理模块,以及采购模块、销售模块则很少涉及甚至没有涉及,而这些模块在实际工作中是经常运用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商品流通企业和工业企业这些模块是必不可少。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课,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课。因此,在教学中以会计专业知识为主,计算机知识为辅。计算机知识是更好地帮助学好会计,即会计处于领导地位,计算机处于次要地位,同时要将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很好地衔接起来。实训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训教学;其次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实践教学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目前,多数企业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绝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会计资料丢失、会计电算化人员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不高。很多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员。因此,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也很有限。为适应课程需要,教师还要讲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帐相比较,便可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第二,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至少两种以上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如进行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对部分学的较好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电算化教学篇(10)

随着时代的发展,IT行业的硬件和软件发展也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因受经费等各方面的限制,各教学单位硬件设备、软件版本更新缓慢。另外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新兴行业的出现,新的会计制度和体制也在不断变化,在已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单位中,大部分院校应用的会计软件仍然停留在几年前购买时的版本,软件没有定期的更新升级,与市场没有及时接轨。

2教师教学侧重点不同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性质不仅要求教师有较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不断更新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在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中,确定项目任务的是以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为蓝本,这要求教师对各行业的会计制度及处理流程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才能游刃有余地及时处理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所遇问题,做好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圆满完成项目任务。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师很难招到这类的双师人才,造成懂会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讲解会计的流程,对处理计算机出现错误等力不从心;而懂计算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讲解会计的电算原理,对会计方面出现错误等力不从心。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

1真正实施项目化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职业院校会计相关专业课程中,操作能力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及要求,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以一种“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会计电算模拟项目工程”,以任务驱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的教师大多采用项目进行教学,诸多教材也都用项目方式来编写。但是各个项目之间联系不够密切,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学生没有整体的概念。笔者特地从相关的企业提取实际业务的案例,按时间日期为顺序,覆盖会计事务处理的方方面面,并进行相关的整理分解,组成一个个的项目任务来实施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反映在相关的会计岗位上能应用到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脱离现实,用起来得心应手。

2角色模拟式体验

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工作内容和岗位,有很多具体类型,常见的有会计部门负责人、主管会计、会计、出纳等,他们分别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能。通常的学习中,一个学生得扮演多个角色: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既影响学生对不同职位的理解,又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使用不同的账户在同一账套中来回登录,学生往往只是对得书本的操作步骤照抄照搬地进行操作,使得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笔者安排设计若干角色的扮演活动。如在教学项目总账模块学习中,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中,分别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如采购员、仓库管理员、销售人员、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等角色,然后指导他们每个角色在整个经济业务的运行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再逐次交换角色进行演练,以帮带的方式让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的重要职责。这样学生对技能的把握能更迅速而深刻。通过体验教学,使职校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这一教学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技术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索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各个院校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个人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职业人才。

1实训环境定期更新,符合电算化软件实操具体要求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

(1)硬件方面及时更新计算机的运行内存,提高运行速度;配置一台较高的电脑作为服务器,实现全机房联网,有条件的可以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网络版进行教学;开放U盘接口,让学生能及时将自己的作业备份保存;

(2)软件方面实训室最好归系里管理,配备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兼管日常维护;操作系统最好选用WindowsServer2003,数据库安装SQLSERVER2005;最好同时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在多系统基础上安装三个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金蝶、初级会计电算化软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

2项目教学的真实应用电算会计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完整项目任务。现行大多课程教材实训内容只适合独立模块的完成,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分工。根据课程的特点,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

(1)明确项目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项目设计。此项目应涉及系统管理、初始化设置(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总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供应链管理(进、销、存)及报表编制模块。从建账、日常管理到期末处理的所有环节中常用的业务均需设计到,形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数据流程;从输入到输出结果的一系列操作均涵盖在项目设计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2)确定项目人员分工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4~8人为一组,自行分工并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各团队涉及到的岗位或权限需包括绝大多数实际工作中常见财务岗位,并在完成后逐一交替岗位人员。

(3)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所处岗位的任务,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其错误。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教师辅导第一批岗位人员,其后由各岗位人员对下一批人员进行辅导,以增加各自的熟练度,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均能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练习,以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4)检查项目过程,评估项目成果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督促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讨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电算化教学篇(11)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深人,会计电算化被很多学校列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不同类型的教材纷纷涌现,“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丢开教材,欲求提高教学质量,不啻缘木而求鱼。”(上海财大会计系列教材卷首缀语),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材的差异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差异,为此,我们在探讨会计电算化(可能课程名称不一)教学内容时,主要以其教材为依据(这其中可能是实际教学内容与教材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但我们认为并不影响总体水平的考察)。

为了从事这项研究工作,我们收集了国内比较流行的关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材,就其内容来说,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主要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即理论型),另一类是按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讲述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即实务型)。而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纯理论的讲述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也有“照本宣科”之嫌,培养的学生不能“务实”,人才难以“适销对路”;实务性的讲述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一定的启发,给人以“实用价值”的感觉,在具体的程序编制方面也确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会导致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从长远来看,阻碍学生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规范化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培养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因为学校各项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教师紧扣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无非是为了适应现代会计发展的需要,以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会计的实际工作,笔者所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认为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最佳理由是实际会计工作的需要。

对于会计教育目标,我们将其定位于会计学科能力的建构,即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智力、能力与会计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的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会计学科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处理常规会计问题的技能;2、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地解决会计新问题的智能;3、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相关学科新成就,发展会计学科的理论创新能力(也即产能)。需要说明的是会计学科能力的建构不同于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构建会计学科能力的基础之一,我们不能认为,只要经过了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就具备了会计学科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会计学科能力,才能够应付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能够从复杂的、甚至表面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胡奕明,1997)。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我们将其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必须承认,学生面临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千变万化的信息化世界,“知识陈旧的周期相对缩短,大量的知识已经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丘斯迈,l998),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考虑到会计电算化领域的所有变化,即使能够考虑到,那“明天”的世界又将如何?当会计电算化所依赖的客观环境变了,他们能“适者生存”吗?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而从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到形成会计电算化能力,最终具备会计学科能力,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取得更经济的教学效果。因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验性的模拟教学,划出更多的课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安排学生毕业前的现场实习,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绝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三、规范化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基本框架构想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

l、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论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比较;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围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组织应用,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帐”和正式运行。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阐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注意对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的论述)、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电算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5、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实现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组织问题。

6、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能够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然后透彻地理解他们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

7、excel与会计分析:重点讲解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其要旨在于强化学生关于“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简称”这个观念的建立,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会计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资源,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8、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对中外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层次性以及与电算化审计同步发展等问题;分别介绍电算化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

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前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结目前各高校 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l、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 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2、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3、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4、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会计教学实践中,必须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我们暂且将这股“合力”称之为“整体化求知”实验教学方法,在对会计学科各门教学课程进行协调和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因而,实验敦学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 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