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标准化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7:12

标准化设计论文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

二、加强烟草工业公司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

(一)把班组安全建设和安全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

岗位达标的对象是作业性岗位,因此车间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活动计划,把班组安全建设和班组安全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车间对本年度班组安全活动内容和方法作出指导性规定,下发各班组,并结合“三标一体”工作,在生产现场和班组开展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的活动。

(二)贯彻落实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到班组

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要重新完善和建立《卷接包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多项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合生产部重新修订28大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新增加岗位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措施,并装订成册后下发到各个岗位,力求做到现场有版本,员工熟悉。其次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车间建立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在班组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安全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再次车间实行安全责任签约制度。车间主任与各班线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班线长与本班组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责任与目标层层分解落实。

(三)建立岗位达标检查工作制度

烟草工业公司开展岗位达标工作,要以基层操作岗位达标为核心,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保障企业安标化达标,而且烟草工业公司定期组织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检查,做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提高达标质量,确保岗位达标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四)抓好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

车间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除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公司举办的全员安全培训,配合公司安保部做好新员工“三级”教育培训,配合人事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定期培训外,还要通过车间内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

三、建立安全绩效奖金管理制度以增强职工参与的主动性

要实现岗位达标,最后还是应有必要的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使先进的得到鼓励,落后的得到鞭策。公司要想将标准化进行的顺利、进行的完美,必须要建立关于安全的相关奖励制度,对于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部门配合得当的应该予以表彰,对于不把安全放在心上的员工、不配合企业的要求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安全绩效奖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公司可以参考自己公司所建立的生产奖惩制度。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技能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的学位,而且对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现状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考核工作的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往往落到个别教师的肩膀上,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重复设计、相似设计、纯理论化脱离实际的设计大量出现。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人数多、答辩时间短,答辩小组成员还没有细看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就已经论述结束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使毕业论文设计有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学生在校时获奖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标准设计简单,缺乏专业特色。考核多套用学校统一标准,但实际上,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差异很大,采用统一标准,既偏离专业实际,也丧失学科特色。工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加大对设计内容的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度。

2.考核标准层次不清晰。考核标准缺少细化评价等级,往往仅给出一个总分来表示某个评价项目的所有要求,标准可操作性差,使考核教师在论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难以准确给出评分值。

3.考核内容不细化,学生认识模糊。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只知道主题,不了解考核具体要求,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工作,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性,主动性差。

三、量化考核在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

(一)量化考核的基本原理

量化考核,实质上就是用量化的数据、指标反映工作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量化考核的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就是将复杂的工作问题层次化,形成一个阶梯型的有序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每项的相对权重。该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得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教师具有各自特有的评价指标,互不干扰,评分操作简单客观。考核结果中,学生哪一项比较突出,哪一项比较弱,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

(二)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以工科专业为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在咨询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总成绩A分为基础能力B1、设计能力B2、答辩情况B3三部分(准则层),每个部分含有多个细化的考核项目(方案层)。

基础能力部分主要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出发,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设计能力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毕业论文设计本身的质量,由评阅老师负责;答辩情况由答辩委员会老师负责。

2.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各项目权重的确定。

a.比较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专家咨询法将准则层、方案层的各因素两两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并确定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引入层次分析法中应用广泛的Thomas L.SAATY九级比例标度方法,对比较结果加以量化,如表1所示。

若元素i和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b.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①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计算得出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825(

②方案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系统根据方案层中各因素两两间的重要程度取值,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仅列出方案层中基础能力B1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3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最终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各因素所占考核总成绩的权重,各考核指标重要性排序前三位为(由高到低):工作作风、创新意识或设计独到性、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看出工作作风的总权重是最大的,体现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合作及设计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回答问题准确度及深度和图表、图纸规范度的总权重比较接近(相差不大于0.002),同样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和思路、概念清晰度也是比较接近的(相差不大于0.001),所以它们的区分度较低,容易产生人为误差,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位学生的各项具体分数输入后,系统按照权重比例分别相乘再相加后得最终成绩,结果明了,便于操作,得出的成绩更具有说服力,更客观。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量化考核方法引入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该方法是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特别适用于人的活动的定性判断。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简单、实用,使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结果准确计量提供方法。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3)

一、设计艺术学的特征分析

设计艺术学科这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融合许多学科,综合了许多实用艺术,在交叉中整合,在整合中升华。设计艺术学科它是实用艺术与人工之物、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产技术等的广泛交叉的复杂产物。设计艺术学研究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生产出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审美价值的新产品。设计艺术学是针对设计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以及不断验证的艺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和凝练,进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理论指导的一种对设计活动的理性思考。

二、审美标准由人文、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构成

设计艺术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找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判断美的标准,这个美的标准是由哪几个方面构成呢?审美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内容也在变化的过程中。

1)人文方面:

以人为本,一切设计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来的,人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相对展开一系列相关的设计。不同的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它随着环境、气候、风俗、思想、习惯等的影响,表现在具体的设计中,56个民族就有56种特色,每个审美也都是不一致的。生活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因此,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对于不同阶层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但设计艺术的中旨始终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

2)文化方面:

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艺术内涵与精神,它体现的是民族形式的灵魂――简洁、意境、含蓄。我们知道,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基本上都分布在民间,表现有现代艺术美感的原创在民间,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有着独特优势和内容在民间。所以,设计艺术的审美摆脱不了传统文化。

在设计中,我们要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没有的或者不及的思维模式和独特魅力。一种艺术设计的产生及被接受,需要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这里面包含了思想道德、民俗风格、审美追求等,它们无形之中构成内在的深层文化结构,带给民众相统一的心理和精神作用,使得本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的设计艺术中,作品处处流露了人们对传统绘画造型艺术的审美标准。

3)经济方面:

当代中国需要设计,更需要高质量的设计。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在整个世界里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在中国工厂进行加工和制造,代加工只能说明这里的设计基本上靠着加工技术和劳动力生存下来。没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从实质上来说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我们缺少能参与世界竞争的设计大师。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空缺使得外国文化潜入和取代。所以设计也是一种变相生产力,没有设计就没有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设计来支持,只有设计能改变上述被动的局面。中国需要高素质的设计师队伍,这就需要从设计教育、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起,从建立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未来的、开放的设计观做起。

4)技术方面:

在设计中,技术往往居于主导地位,技术是设计艺术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区分设计的关键,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因此,从技术层面上来掌握设计里的技术部分,建构设计的技术体系成为设计艺术较为重要的环节。

在20世纪里,技术体系与经济体系相互依存、互相依靠;而更深刻地反映出技术体系与社会体系的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消费问题,技术体系与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现代文化的结构关系。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的科技化、信息化给传统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为,新的思维和观念的植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模式。

三、审美标准如何应用于实践

人的审美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形成的。由于人们进行的实践活动不一样,所以他们形成的审美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设计艺术的审美标准一定是与实践相联系。用科学的理论标准,用实践的方法态度,用现代科学的系统体系来分析设计艺术的审美标准,用实践后的成果来检验设计艺术的理论与教学。这套审美标准是对实践的升华、总结,有效指导实践活动,所以实践是设计艺术的核心。不同于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的产生首先是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而诞生的,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活实践的;而科学技术的由来很多时候是为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式,具有相对理论性,这不像设计艺术的成果是最终体现在人们生活的使用中的,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比科学技术更具有实践性。

设计艺术学科的首要目标的是实践。理论必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在设计艺术这个领域里更该如此。由于实践的需要,设计艺术学科从应用型研究升华为理论型研究。

设计艺术的审美标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与发展,要以实践为中心,从一切具体的的实践活动中上升为一套合乎人们审美的理论标准。从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起实践出来建立设计艺术审美标准,从而有效的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在设计艺术中要紧紧把握“实践观”,这样我们从认识设计艺术、检验设计理论到创作艺术作品,都能把传统的设计艺术的审美精髓发扬光大,贯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最终会寻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 宋佳玮,杨君顺.设计艺术学的特征分析[J].设计艺术,2001.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旅游趋向于使世界变得具有相似性;旅游者试图寻求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也可能会携带自己的文化到所去之处,降低目的地的个性化特征,这就形成了旅游与其设计过程中的悖论。酒店设计亦是如此。标准化的设计代表了一种全球化趋势,国际连锁酒店品牌正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不断扩张和发展。企业自身发展希望通过标准化设计,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营管理的可控性。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具多样性,这就要求企业要在注重标准化的基础上,寻求差异化,通过酒店设计的原真性来满足消费者寻求独特体验的需求,进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哪一种设计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游客体验到的关于文化的本质,受到现存观念的制约。为了把酒店美学价值转换成商业机会,酒店经营者(或投资者)应该去发掘顾客重视什么。同时需要在设计实施之前确定酒店的目标消费群体,确保消费者能够体验到原真的酒店文化和地方文化。

因此,目前酒店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既要满足某些酒店行业标准,或同一酒店品牌的集团标准,来达到统一服务质量、形象标准化的目的,以满足消费者对住宿功能的需求;又要增加设计感及地方文化特色,并将其传达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原真性在保持个性化、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方面起重要作用;而标准化的设计、生产和服务则影响着酒店的对客服务水平。那么,酒店设计过程中如何适应运营环境的变化,协调原真性与标准化这一对矛盾问题,通过设计大规模定制化的住宿产品满足旅游者复杂的旅游需求?通过发掘文化环境中的原真性特质,酒店设计可以获得兼顾原真性和标准化的好处。本研究在构建酒店设计的理论框架后,通过对几家酒店进行剖析,分析其原真性所在,并讨论酒店设计过程中的原真性与标准化的协调。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原真性的研究十分丰富。然而,原真性究竟是什么,学者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authenticity一词源于希腊语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最初用于描述博物馆的艺术展品。原真性在旅游研究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真实(reality)的表现”,或者说包括“真正的(genuine)”和“真诚的(sincere)”两个方面。它暗含着一种地方文化的内涵,指的是可以作为识别企业形象的标志性事物和身份。

麦坎内尔(MacCannell)将舞台化原真性(stagedauthenticity)概念引入旅游研究中。王(Wang)区分了3种形式的原真性:客观主义原真性(objectiveauthenticity)、建构主义原真性(constructiveauthenticity)和后现代主义原真性,并在后现代原真性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原真性(existentialauthenticity)。客观主义原真性强调对原作品本身真实性的认知体验,但在现实中并非只存在是与非,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建构主义原真性认为原真性是一种社会建构,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意义的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则认为客体原真性已不重要,在此之上王提出的存在主义原真性认为此与旅游客体无关,强调旅游者主体体验真实性。基于这一研究,贾马尔和希尔(Jamal & Hill)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原真性区分为客观主义(objective)、建构主义(constructive)和个人(personal)原真性3类。格雷森和马丁尼克(Grayson & Martinec)也区分了两种类型:指标原真性(indexical authenticity)和形象原真性(iconic authenticity)。指标原真性指的是某物非复制或模仿,这与王提出的客观主义原真性对应,形象原真性将个体认为真实的行为或表达视为原真,与王宁所说的存在主义原真性相对应。本文基于形象原真性展开,采用了建构原真性的观点,强调顾客体验对酒店设计的重要影响。在西方文献中,原真性已经运用至旅游体验的各个领域,包括对餐饮酒店企业的研究。而在国内,原真性主要用于遗产地的研究中,但近期也有研究将其应用到餐饮酒店领域。

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酒店只有通过最佳管理并提升品牌形象才能成功。全球化阶段对品牌化不断重视,但国际连锁酒店品牌的重复设计,不断复制,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劣势。因为顾客厌倦了标准“饼干切割机”式的酒店客房,这类游客希望追求差异化的体验,这有别于传统大众游客。设计能够创造出个性化氛围,使酒店具有吸引力,甚至成为独立的旅游吸引物。设计包括功能性的和美学的元素,如风格、陈设和建筑样式。酒店设计能够增强地方性,并且为顾客提供原真性的地方文化。酒店必须发掘当地文化特色,将环境、服务、硬件设施、装修、设计等与当地文化结合,实现原真性设计,以寻求自身与竞争者的差异化,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创新性酒店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因此,保持文化原真性,寻求差异化以获得新颖的设计感,这对酒店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在酒店设计中,标准化的设计代表了一种全球化的态势。国际连锁酒店品牌正是在这种标准化的潮流下,不断扩张和发展的。为了满足顾客对形象识别、产品品质的基本需求,在酒店设计过程也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标准化。标准化是“对于某一特定问题,本着有益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构建和记录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以期在某一时段内被重复和持续使用”。酒店设计标准化有益于各利益相关者。设计标准化可以为酒店带来效率、可预测性、成本节约和便于控制等方面的好处,大部分考虑都是出于规模经济和维护成本等问题;标准化可以提升产品形象识别、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并获取竞争优势;标准化往往还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很好的财务收益,并使得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许多酒店通过紧缩差异化改善经营业绩。

消费者对客房内部装修、装饰整体感觉较好,不仅凸显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使用的舒适性、便利性也可以满足。比如蚊帐、空调、淋浴的设计很用心,可自行选择空调或者风扇,以及不同种类的洗浴方式,充分考虑到客人的实际需求和偏好。另外,在卫生方面,客人也很满意,整体洁净、清新。安全性、私密性做得也比较到位。对客房提供的客用品等,客人认为很有酒店自身特色,提供基本的一次性日用品梳子也是木质的,既能重复使用,符合环保理念,又在材质上与生态设计融为一体。浴室里小小的用品包,由印度手工纯棉布制造,而全套洗浴用品,与漫山遍野的竹海呼应,传扬生态、环保的理念。另外,为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客房配置电筒、电吹风、电话、网线和无线网络等。

总体来看,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在设计上强化生态理念,各类生态建筑均使用了环境友好型材料,又充分运用当地客家文化,同时突显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给消费者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生态精品酒店,保有了独特的原真性,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另外,度假村充分考虑了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舒适性以及管理上的有效性,兼顾了设计的标准化,可以说是一个设计的原真性与标准化有效结合的范例。

4.2 原真性设计

在原真性设计这一类型中,设计的原真性程度很高,但标准化程度较低,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可以认为是这一类型的酒店。长城脚下的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原名为建筑师的走廊,位于北京市八达岭高速路水关长城出口,长城脚下8km2山谷内。

公社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公社一期的11栋别墅和1栋俱乐部分别是亚洲12位优秀青年建筑师所设计(表1)。建筑师使用在中国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将人造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

公社包括一期“核桃沟”11栋别墅及1个俱乐部,共46间客房,于2002年10月开业;二期“石头沟”31栋别墅,1个儿童公社(儿童俱乐部),1个Anantara Spa,1个健身房及会议中心,共190间客房,于2006年9月开业。公社2005年与凯宾斯基合作,由其管理。至今为止,公社共有42栋别墅,190间套房,11间总统套房,4个餐厅,1个AnantaraSpa,1个儿童俱乐部及1个户外泳池。

公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设计酒店的代表,以前卫、时尚为设计特点,11栋别墅将生活中的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建筑设计艺术中,每栋别墅都可以看到未经修复的古老长城,每一段线条和结构都浸润着设计师最朴素、最大胆的设计构想,设计的原真性从其获得的荣誉已有所体现。下面仅选取飞机场别墅进行原真性设计说明:

飞机场别墅由于所在位置人文与自然环境的特殊关系,对大地与历史的尊重是首要的考量,地景的融合以至于回归自然的生命体验应是建筑所应追求的。雨道嵌入山坡的石墙,与自由悬浮于复杂的坡地如同从石墙中穿出的一个个矩形的箱形空间,石墙表面由当地的石材所砌筑,除了与“长城”的历史意象呼应,此墙的构造有如生物的脊骨般支撑着衍生的空间,也如神经动脉般提供了基础的生活机能与流通的动线,而自由的空间由此向周围延伸而出,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然而,检视客房设计,可能做得就没有单纯只看设计作品本身那样专业了。尽管几乎每栋别墅都提供了24小时专业管家服务、各种用餐设施、私人聚会场所、会议场所,然而,在空间布局上多数地方忽略了标准化设计,比如飞机场别墅通往一楼的两个楼梯幽暗狭窄,给客人压抑的感觉。双兄弟别墅卧室有些幽暗,感觉压抑;客人还觉得两个体块没有任何连接,二层的大面积露天阳台,没有考虑北京多风寒冷的天气。森林小屋二层与餐厅相连的卧室在摆下一张床后,与墙壁间的距离不到半米,客人从中穿过时需要侧身;游泳池是室外的,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使用率较低。这些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不够,导致了较多的经营问题。

针对这种原真性程度高而标准化程度低的设计,是否可以考虑利用软件服务来帮助消费者认识和感知设计的独特性、原真性,例如,对员工进行酒店设计理念方面的培训,用所掌握知识的标准化来帮助消费者理解设计,进而为酒店提高质量。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酒店作为住宿设施在其设计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设计师的创意,还需要与管理者协调,以完善功能设计。

4.3 标准化设计

这一类型的酒店设计,标准化程度很高,而原真性程度较低,酒店注重标准化经营,不断扩张,所有连锁店均按照统一的标准经营,几乎没有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做出个性化、差异化改变,7天连锁酒店(以下简称“7天”)便是这一类型中的典例。7天创立于2005年,2009年11月20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国酒店集团,拥有分店超过1000家,覆盖全国150个主要城市。

7天作为经济型酒店,设计上并没有过多注重与地方文化的结合,而是坚持自身扩张的统一标准。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中大北门店为例。此店紧邻中山大学北门,去往珠江边、琶洲会展中心、国际轻纺城、中电数码城便利。酒店门口是下渡食街,有麦当劳、必胜客、真功夫等著名餐饮企业,酒店周边还有广东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酒店拥有各类客房,房间简约时尚,配有早餐厅。

首先,酒店外观保持统一,几乎所有7天酒店都是黄颜色的外观,无论身处北京、广州,或是香港,都可以看到一栋栋这种7天酒店。并且酒店内部也基本都保持了与外观相似的色调,白色、淡黄色、黄绿色、橘黄色等,给人温馨放松的感觉。其次,酒店注重满足客人的核心住宿需求,房间类型基本统一,简约时尚,采用标准配置。酒店床垫为专业定制,为客人提供星级睡眠;标准采用荞麦枕头,也有松软棉芯枕供选择;床上用品采用3s标准进行洗涤和管理,特选的星级1.8m大床;房间加装隔音设备,采用环保遮光窗帘等,营造舒适的睡眠空间。沐浴方面,10秒速热,恒温恒压,毛巾封包拒绝二次污染。提供营养早餐和睡前牛奶。

可以看到,7天在产品上仅选择了基本的住宿功能,并将此做到极致,来满足客人的基本需求,通过标准化经营、扩张,同样获得了成功。这一类型的酒店设计,虽然没有注重原真性设计,但由于其目标明确,消费群体明确,标准化程度高,产品设计合理,能够关注到消费者的最核心需求,并力求做到最好,对特定消费者市场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样可以获得持续竞争力。

4.4 市场追随者

这一类型的设计原真性程度很低,标准化程度也很低。一些没有品牌,甚至没有专门酒店名称的小旅馆,依托一定的地域优势,特定的市场群体,在住宿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属于这一种设计类型。广州市海珠区下渡路中山大学“小北门”附近就有许多这样的单体小旅馆,这些旅馆均位于中山大学附近,主要是利用一些民用住宅改造而成。这些旅馆会选择提供日租和月租,基本上每间客房都配备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卫生间兼淋浴间(有些带有厨卫),而同一家旅馆的各个房间样式均不一,价格在50~90元不等。主要客源是中山大学的在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者,以及准备考研的毕业生等。这种产品在大学周边很受欢迎。但是,这样的旅馆有些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卫生、服务。这种旅馆除了住店前与老板谈价、住店后退房,基本没什么沟通和接触。这一类旅馆在设计上没有原真性和标准化可言。但这一类型的住宿设施在这种特定环境背景下,同样可以维持生存。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构建了基于原真性和标准化的酒店设计框架,并对4个案例进行了剖析。结论如下:

第一,酒店是为客人提供住宿功能的设施。酒店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等用来满足客人基本住宿、餐饮需求的项目是顾客关注的重点。这些方面必须达到酒店集团标准或单体酒店自身标准,是评价这些酒店设计很重要的部分。在酒店设计的差异化、原真性方面,消费者会对酒店设计的原真性有一定的感知,基本都能够充分理解酒店设计的独特性所在,并且以此作为自己体验差异性的来源。对有独特设计的酒店的评价中,设计本身和与设计相联系的内外部环境是顾客评价的重点所在,这就要求酒店设计要与环境相适应,要与地方文化相联系。

第二,原真性设计是对酒店价值的提升,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用以满足客人居住基本需求的要素达到标准化,在此基础上的原真性设计才会增加顾客对酒店形象的感知和认同,才能增加客人独特的体验;如果只有原真性的设计,而忽略了酒店的实用价值,忽略了设施设备、服务流程等方面的标准化设计,那么原真性的优势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从酒店设计前两种类型——原真性与标准化结合和原真性设计的分析中,不难发现,真正意义的设计酒店应该做到既具有设计的原真性,保持差异化,提升竞争优势,给客人独特体验,又可以达到企业或行业标准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客人基本需求。但是,从分析的案例来看,酒店本身的设计的确极具特色,但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过程对顾客基本需求的关注度不够,需要酒店加强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得酒店的原真性设计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酒店形象,满足顾客差异化体验需求。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5)

型号产品的预研,集中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材料、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同时也由于其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型号产品本身系统复杂、门类繁多,而且还要有许多相关产品或工程项目与之配套,耗资大。因此,为保证其研制成功,必须严格按照研制程序分阶段逐步地进行。从指标论证到最后定型,中间需要经历若干方案、状态、批次的设计与试制;经受若干次各种不同目的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属于开创性和探索性活动;从开始到取得成果再到实际应用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一步步地去完成。所以,想要预研项目投资立竿见影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1.2阶段特征明显

预研型号产品是一个多专业的集合体且其专业分工很细、涉及专业面广,往往是国家下达的战略性任务或攻克研制“瓶颈”的关键技术,有严格的研制进度和阶段要求,每个阶段研制任务、要求、内容和目标不同,且大都是高新技术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技术风险较大,费用高,很难保证预期结果。而一但突破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其影响则是非同小可。所以说,预研产品具有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和验证性等特点。

2开展预研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如上所述,预研型号产品有许多独特之处,而标准化是预研的基础工作。在预研的全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分为4个阶段:立题论证、方案论证、研究试验以及成果鉴定。而每一阶段均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但彼此又存在紧密的联系,一环扣一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对整个型号研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能达到预研的最佳效果。

2.1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预研型号产品性能,主要是在设计、研制阶段决定和形成的。在预研一开始就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性能指标及方法去论证、设计、制造和试验,就能保证产品的性能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水平及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有一个高的起点。

2.2能有效降低研制成本,提高预研效率

预研型号产品批量小、状态变化多,新品种试制频繁,产品结构处在设计形成之中,工装设备不能通用。而标准是科研、生产、使用的经验结晶和统一的产物。预研型号产品通过实施标准,统一要求,减少品种,简化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通用程度、设计和工艺继承性,简化工艺过程和工艺装备。通过标准化,变零、部、组件的专用为通用;变原材料、元器件的多品种为少品种,努力提高设计和工艺的继承性;最大限度地采用通用的、组合的工艺装备,既能缩短预研周期,又能节省预研费用。实施标准是对技术成熟科技成果的再利用,是减少预研风险,实现一次成功的基本措施之一。

2.3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结合预研型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预先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试验实施标准和经验总结,获得信息,将市场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有机结合,有利于修订完善标准,制定新的标准,保证标准质量;使标准为预研产品研制服务,产生效益,从而使参与预研人员对标准化更加关注,有利于加快标准化自身发展,最终使企业构建完整的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为今后制定和实施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有利于培育创新型和复合型的标准化人才

预研是培养标准化技术人员的一种有效的举措。兼职标准化人员参与预研项目并进行文件签署,专职标准化人员进行宏观控制,督促兼职标准化人员学习标准,并对标准实施进行检查。使标准化人员从预研型号产品的申请立项和技术攻关,到成果评审和技术总结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进而全面提高在型号产品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研可最终培育出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深厚、解决问题独到、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编制高质量标准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2.5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

在型号产品的研制过程中,总体与分系统之间、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设计与工艺之间、生产单位与生产协作单位之间、研制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各个专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均需要协调,需要标准化在其中发挥技术纽带的作用,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在军工产品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巩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增强技术实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争取更多任务。因此,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大力开展了预研工作,并制定了企业预先研究管理办法,规范预研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为充分发挥预研工作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预研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是影响预研标准化

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许多产品预研中,标准化人员的“兵、将、帅”定位不清,专业分工不明,存在着工作模式不合理、责任不明确、协调效率低等情况。一个预研产品从设计、工艺到试验,由某一设计人员从头管到底、单打独斗,标准化人员互相不沟通、不协调,横向协调环节复杂,信息不畅,技术积累难以奏效,导致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这不仅会大大延长研制周期,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

3.2产品的“三化”程度低

产品实现系列化和通用化是企业不断扩张市场容量、延长产品寿命、分化技术风险的重要措施,而许多科研人员却忽视预研产品的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产品的“三化”工作必须按专业、跨型号实现,但一般实行的是型号“两总”负责制,一定程度上使产品的“三化”工作只能在型号内部开展,型号之间的“三化”较难开展。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角度考虑,设计人员乐于创新,导致了一味追求预研产品的新颖和独特,忽视与现有产品的相关性和技术继承性的问题。而标准化人员没有提前参与到预研中,等到标准化参与时木已成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三化”工作的开展。

3.3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

目前,技术人员往往喜欢查手册,不善于查阅并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只有通过集体培训才学习标准。而大多数企业只通过对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来监督标准实施,导致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体现在过程中有标准不依、标准执行不严,更谈不上对标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新技术飞速发展与标准滞后的明显矛盾。

3.4标准化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随着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老职工的陆续退休,后续标准化人员青黄不接,标准化岗位出现了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标准化人才梯队。标准化人员平时忙于型号产品图样审查,没有稳定的时间学习标准,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导致专职标准化队伍知识面窄、普及与掌握新知识不够,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标准化工作难于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经费有限,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薄弱。

4开展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途径

鉴于以上问题,企业在预研型号产品中应开展大量的标准化工作,使其工作更加规范化。

4.1情报先行是做好立题论证工作的基础

预研型号产品立项论证是龙头,应建立由型号副总师、设计师、标准化人员等共同组成的一个高素质的标准化工作系统,整个型号预研的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工作系统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只有型号副总师、设计人员、标准化人员的三者相互结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职,标准化工作才能协调、有效地开展。标准化人员主要与预研课题项目主任设计师沟通,了解和掌握该课题的目的及主要内容,跟踪课题的进展动态,着手进行标准方面的相应准备工作。以预研产品为背景,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标准化情报、最新标准化成果和样品等;型号预研,情报先行,做好立题论证阶段准备工作,为相关人员填写《预先研究任务开题论证报告》提供标准可行性依据。

4.2标准选取是做好方案论证工作的关键

方案论证阶段的标准化是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起点和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要求和计划的关键阶段。通过标准化人员参加方案论证活动,了解和掌握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及课题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初步提出该课题需要贯彻的标准以及欲推荐使用的典型线路和典型结构,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的框架,掌握标准的深度与广度,确认哪些标准可以直接采用,哪些标准需经过剪裁后才能采用,按照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顺序,列出标准清单,并适时做好标准的宣贯。介绍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设想该课题制定成标准的可能性。方案论证结束时,对型号研制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并提出实施标准目录。同时,在预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要加强对各类技术资料、数据的保管和使用,密切跟踪各研究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

4.3协调沟通是做好研究试验工作的保证

研究试验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产品及其成套技术文件形成阶段,且涉及众多专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因此,标准化人员在研究试验工作之前,向设计人员推荐典型线路、典型结构和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及有关成熟技术,提供标准实施目录的全部标准资料,统一协调各类标准实施中存在的有关标准化问题,并在研究试验工作过程中根据课题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研制人员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预研课题形成的设计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

4.4标准占位是做好成果鉴定工作的升华

随着众多新型号课题预先研究的推进,在重大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应将所有图样资料在该预研课题通过鉴定后进行整理归档。标准化人员对该课题实施标准化综合要求和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总结,作出评价,写出标准化审查报告,对有推广价值且通用程度高的预研课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加工提炼,将预研成果转化为系列标准;开展顶层规划,分批由上而下的逐项制定与国际标准水平相适应的配套标准和规范,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吸取其中有用部分,保存到有关标准中去,避免系列标准的反复;用标准化手段固化这些新技术及关键技术,积极组织本单位的主导产品参加相关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立项论证工作。力争参与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争取标准占位,为《预研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提供依据,为后期新型号研制提供技术支撑,让我们的标准在推进企业产品精益设计、规范研制过程的同时,成为引领国内产品标准的推进者。

4.5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

专兼职标准化人员通过参加预研,多方面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各类、各级标准,编制标准化各类文件,对预研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外协件、配套产品及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和标准体系表等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了解;编制标准体系表粗略框架;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组织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队伍,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预研框架和组织体系。注重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院级标准化专职人员,使他们多进入高层次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便于今后承担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任务,同时也有利于留住人才。

4.6加强“三化”基础工作,为后续型号夯实基础

首先,在预研初期,应注重对应用工具软件、元器件种类、原材料的状态与品种规格等进行统一或优选,实现压缩品种规格、使产品具有良好互换性的目的。其次,在基型产品的基础上实施优势延伸策略,完成整个系列中各种规格产品的设计,并能保持结构的相同(或相似),实现零件的高度通用化,提高产品的通用性与互换性,是以低成本、低风险带来高效益的有效途径。第三,运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快速研发新型号。模块化设计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把每种模块都按结构或功能成系列地设计与制造;利用模块互相拼组,便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是相关模块之间在接口、配合精度、连接尺寸和参数协调等方面的标准化。

4.7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标准动态管理

整个预研工作纵横交错,如果使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型号预研的全过程,可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则是全面规范预研管理、确保研发任务完成、加强预研竞争力的实际举措。按照GJB/Z114A《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106A《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和QJ20065《航天型号标准化文件编制要求》等标准的规定,需分阶段、分层次编制标准化文件,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在编制标准化文件时,要本着“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并保证依据充分,编制内容全面、合理、实用,从提高标准化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出发,为型号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4.8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形成标准闭环管理

根据预研产品对标准化需求的不断变化,将预研产品标准化工作重心逐步从制定标准为主转向以标准实施监督为主的方向。通过标准的实施,将这一宝贵资源,应用到预研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等领域中去,将标准化的潜在内能转化为现实的技术;以各种方式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中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处理实施中的错误行为;对实施标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标准化研究;针对标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标准内容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完善标准;促进标准化与型号研制的有机结合,实现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全过程受控,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制度、规范与标准,使标准化工作达到闭环管理。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093-01

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业务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就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全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利于进行全过程全面跟踪管理,使质量管理在环节上、阶段上紧密相联,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全程管理体系、协调监控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和综合评估体系等。

一、全程管理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多环节组成的创作过程,其质量管理应具体落实到不同阶段和环节之中。一般说来,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以及八个环节,即前期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四个环节,中期主要包括本文创作、教师审阅二个环节;后期主要包括答辩、成绩评定二个环节。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应该对其全过程跟踪管理。作为全程管理,就是要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定管理目标和要求,管理人员应对每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

二、协调监控体系

建立协调与监控体系,就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管理工作环节不协调和相互脱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而不能按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影响设计或论文答辩进程,干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节奏。此外,一校多区的高校,特别是新校区由于教学设备和设施还不完备,如学生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比较困难,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必须加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尤其是各个校区在质量管理环节上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应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条件保障体系

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载体。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学校及院系一定要为学生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实验器材。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学生能够及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由于毕业设计(论文)都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争抢图书资料和排队实验的问题,所以,学校及院系主管负责人要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与此同时,要协调专门管理人员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目标管理体系

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工作的目的,旨在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其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技能水平、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应用人才。

五、文件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要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就必须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过程纳入文件之中,从而形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在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中,主要包括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管理计划、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管理监控等,并将选题结果、开题报告、答辩记录和成绩评定等纳入文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化。

综上所述,构建与创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不仅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而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到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和环节之中。它实质上是质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也是逐步规范管理工作的过程,更是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过程。这是培养和造成高级专门人才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综合评估体系

建立评估体系,就是对答辩、成绩评定两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答辩与评估,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其中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创新观点、应用性与操作性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在答辩和成绩评定过程中,是否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成绩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当答辩专家小组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组织重新答辩,然而,再依评定标准作出成绩等级。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客观而详细的成绩评分标准,各项标准要明确,如创新性的标准要具体化。

此外,评估体系也包括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指导教师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地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的爆炸式发展和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渐入佳境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盛事。随着新世纪脚步的到来,冷静的反思和学术的沉淀亦成为艺术设计理论界的自觉,对设计批评的呼吁和重视就是这种股健康之流的组成部分。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所提的设计批评并不是对设计现象的描述,而是对设计现象的深入解读和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关人类福祉的理性活动,由于批判对象自身的丰富范畴和复杂特质,致使这个工作在国内远未充分展开。此外作为人文研究重镇的文艺批评学界与设计学科研究长期隔阂,不相往来的学术格局也造成设计批评难以全面展开,由此笔者展开了对影响设计批评学建构复杂性问题的具体考察。

首先,设计批评的复杂性来源于设计批评标准的无法统一。从现代设计的变迁看,设计范畴和部类的差异首先造成了批评标准的差异。在目前公认的设计范畴中很难找到既能统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又能为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所共同使用的价值标准。设计批评价值标准的确立和反思是开展设计批评和建构设计批评学的重点和难点。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批评家曼弗雷多・塔夫里即推崇一种历史批评,因为批评的标准只能来源于已有的设计史实。批评标准的确立,既不可能来自先验的理论范畴,也不可能来自现实的经验体系,而只能来自对历史的批判性研究,以构造出某种解释的原则或检验的标准。因为一系列先验的普遍的概念,如“美”、“价值”、“本质”都具有太多的抽象性质,不能提供一种实践的出发点,而引发了过度的预设;而完全以“具体的经验”为出发点,又会使问题变得飘忽不定,而陷入“价值”的危机。(注:参见[意大利]曼夫雷多・塔夫里(Mafredo Tafuri)著,郑时龄译《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其《引言》部分中总体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因此,设计批评标准的确立和探索其逻辑思辨要立足于设计史实自身的特点。

第二,设计批评的复杂性还来源于它的学科定位的困难。

设计形态在百余年的历史流变中发生了自身性质的变迁,分别呈现出设计的艺术特征、科学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

设计何以能够批评,从“批评”概念的缘起看,批判精神是启蒙的产物,最早缘起于哲学批判的理性精神。人们往往把康德哲学称为“批判哲学”,原因不仅在于康德明确宣称“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经受批判”,而且这种理性的批判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对真、善、美作为人类基本价值的确立和张扬。批判精神的提出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一次飞跃。早期的设计批评多来源于文学批评与艺术批评,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价值的组成成分自然为批判理性所俘获。可以这样说,启蒙运动不仅催生了现代艺术学科体系,而且也促成了理性批判精神的出现。我们今天说设计批评,就是要实现对纷繁各异的设计现象进行理性的关照,发现和重新检审人类基本价值的减损和昭彰。

(一)从历史维度看设计批评衍生于艺术批评。我们所认定的早期设计评论家拉斯金、普金、包括关注传统工艺的李格尔和欧文・琼斯等首先是艺术评论家。从来源上看设计批评是艺术批评的一部分,人文价值的评价标准成为主流。今天,艺术的维度并没有随历史的变迁而消失,尤其是对所谓艺术设计而言,但是已经无法成为评价所有设计部类的主要标准。

(二)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设计可以说是近代科学与技术的产物:早期几次世界博览会的启示,就表现出传统的艺术标准已经无法适应设计的现代转型。“水晶宫”的设计和建造是建筑设计的转折点和现代工业计的开端,也是引发现代设计批评的起点,自此即便是艺术维度概念下的设计也发生了“机器美学”的转型。随后,1855年到1900年法国相继举办了五次世界博览会,其中机械馆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俨然国家工业能力和贸易地位的象征。1867年博览会展览馆建筑的设计,涌现出明星式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35米主跨度的机械馆不仅是埃菲尔个人才能的体现(他第一次使应力状态下弹性材料的弹性模量纯理论公式得以证明和实践)而且也是法国设计能力的国家宣言。自此技术炫耀成为设计价值诉求的主要目标延续至今。在这种历史语境下催生的现代设计使得技术维度成为现代设计评论的价值依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进入所谓“丰裕社会”,设计进一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和商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设计的价值诉求呈现出巨大的“商业理性”特征。197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人工科学》中所设想的设计学科应该是一种学术上比较硬的、分析性的、部分形式化和部分经验化的、可教可学的关于设计流程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教育。赫伯特・西蒙认为这个体系首先应该包括设计的评估理论(效益最大化)即实用理论和统计决定理论(最优化方案设计)。(注:参见[美]赫伯特・西蒙著,武夷山译《人工科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14页。)这是当代商业社会价值判断和设计评估的基本标准,是设计批评所无法回避的价值体系。这个意义上的对“设计”的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各种数学工具: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来进行的。显然,在现代设计所依附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设计的价值判断活动除了艺术和审美维度之外,基于现代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设计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案的设计则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准。既然,设计的价值诉求随时代而变化,随设计的历史形态而变化(如果探讨设计形态所体现的价值标准是设计批评得以展开的关键问题和设计批评学的逻辑起点),那我们就会发现设计的性质和价值标准随历史形变的基本特征给批评的开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设计批评的历史形态应该呈现为艺术批评、技术评估与测试、商业分析与评论三种现实类型,这是设计批评回避不了的窘境。

第三,设计批评的困难更来源于设计批评价值诉求的内在悖论。

战后,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很快进入了经济繁荣阶段,就社会经济的性质变化而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认为是一个所谓的“丰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的到来。如果说这样一个界定仅仅限于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对物质与需求的关注,那么更多的研究则把此时的西方社会指称为“消费主义”社会,它多是指人与人为事务之间的新型文化关系。《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是当代设计真正的促动因素。在这样一种社会形态中,与之对应的各种设计形态表现出极端的两极。一方面,工具理性和商业价值成为整体设计运作的潜在价值诉求。另一方面,作为消费主义社会文化表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又表现出对文脉、精神和意识形态等非物质因素的内在追求,对立的两端极限发展,体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刻矛盾。展开设计批评的深层矛盾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与消费主义社会对应的设计类型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使当代设计批评的意义早已不在于对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的的昭彰与贬抑,而变幻为对一种文化碎片的辨识和解读。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8)

    设计批评是一种以客观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主观活动,是围绕着设计活动而展开的评价手段,是一种与设计密不可分的理论化的实践。工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广泛深入到人们各类社会生活中,并在其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主观活动,设计批评所蕴含的主观成分很难像人类的某些客观活动那样建立一个客观标准,比如说:被量化。这些不能被量化的多种因素对设计批评有着多重影响: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因此,设计批评的价值标准必然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我们将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业设计批评准则分为两大类:宏观的和微观的。

    1 工业设计批评体系的宏观标准

    1.1 设计批评的政府标准

    政府态度往往在带有公共性质的设计项目中显示其关键性的调控力,好的设计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是一个政府的整体形象。例如:英国是最早利用设计提升国家产业价值的国家,而现在,英国的创意产业创造了该国第一大支柱产业;韩国更于近年来提出了“设计兴国”的目标。相反,政府对设计的无知,将会导致设计的滞后。而事实上,这种无知的责任还在于设计批评的无为和设计批评对权力的附庸。“有的研究者指出,我国的艺术设计批评还出于‘无为’状态”。①设计批评需要良知,这要求设计批评者必须要具备前瞻性、和大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例如巴黎市的“Velib自行车租赁”服务,是巴黎市议会趁巴黎市内公共广告牌的经营管理合约到期之际,推出“市政广告牌换免费自行车”计划,并在该计划的招标合约中强制规定:得标者必须免费承担“Velib自行车服务项目”的建设投资。巴黎市民不需花费任何一毛钱即可免费享受30分钟“自由骑”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可见是一种既服务于大众又有利于政府的设计项目和操控手段,还能够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环境建设,一举多得。

    1.2 设计批评的市场标准

    产品变为商品的过程就是对市场标准进行评价的过程。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往往是检验普通大众对设计的最好评判标准,能够很好的适应供求关系的设计一定是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那么,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设计呢?市场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好的设计也需要被正确的引导才能建立健康的消费观,避免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批评者们要熟悉市场运动规律和相关经济学原理来对设计进行评论。同时还需要其自身具备崇高的品格,在商业经济浪潮席卷整个社会时,必须做到抵制一切违背自然和伦理的消费行为。

    例如Jos van der Meulen设计的The paper bins come folded(1996),就是将未被使用或印错的广告海报缝在一起,让本会被废弃的海报作为纸袋的形式重获新生。树立了环保的设计观和引导了消费行为。

    1.3 设计批评的文化标准

    社会的更迭和人文的交替总会对文化产生撞击。设计是个社会活动,设计批评离不开设计;而文化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因此文化标准也是作为设计批评的标准之一而存在。一件设计物中,除了反映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还能反映出更多的文化文明。在人类创造新生活方式的实践中,设计物往往作为一种文脉传承、人伦体现的见证,被后世感慨和借鉴。这就需要批评者必须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和一种伦理责任感,借助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对当下社会做出有深度的思考和预判,引导设计师和大众,不去悖逆自然和伦理的道德约束,真正让设计使生活更美好。

    2 工业设计批评体系的微观标准

    2.1 设计批评的实用标准

    产品的功能评价体现了其实用价值。产品的实用标准就是在经过设计之后,能够有效实现其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相统一。“设计为人民服务。”批评者必须首先明确人们对产品的功能诉求,然后再去考察产品功能在实现过程中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呼应。这就要求从事设计批评的人除了了解一般设计理论,还需要对人体工程学进行相关研究。

    2.2 设计批评的生产标准

    在真实设计过程中,能迅速得到设计评价的有三段过程:生产前、生产时、生产后。

    在生产前,设计概念就已经产生并预投产,这时的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预见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在这个时候的设计概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性,但毕竟还是属于一种“概念”,是一种可行性的理想化的艺术活动,如果不被生产出来,它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在生产中,设计概念需要和现实因素相匹配。比如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可行性、模具的制造推敲、管理手段的跟进等。

    在生产之后,产品概念的宣传和推广、消费者的经验反馈、产品的改良可能等也都是设计批评者们所需要了解到的知识体系之一。

    因此在这个标准下,设计批评者还必须了解设计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整个流程。另外,在掌握对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前沿学科的发展状态,以观察产品是否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先导性。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正是源于格罗佩斯、密斯、柯布西耶等这些先驱们对大工业批量生产技术的现实做出的积极回应。

    2.3 设计批评的艺术标准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着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②艺术设计就是赋予人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两种要素的集合,以达到艺术和科学的和谐统一。

    由此看来,设计批评需要全面分析,一方面从艺术创造和审美规律入手;另外一方面还需考察艺术表现能否符合设计功能和生产力现实。设计批评家要集艺术家感性和工程师的理性特征为一体。对感性的成分进行理性的分析,对理性方面进行感性研究。

    3 结论

    设计批评是与设计并存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艺术设计批评也必然会受到真实世界多元化、多层次价值轴心的困扰。以上六点内容构成了设计批评体系的价值和标准范畴。只有在这些标准范畴里考虑设计批评,才能够形成一种比较立体的、全面的和多维度的设计批评知识价值体系。因此在研究具体设计现象时,将其归置到科学与人文的现实母体中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借助于科学、艺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成果和研究范式。

    注释

    ①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07~315.

    ②[英]克莱夫·贝尔着.艺术[M].周金环,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参考文献

    [1]田萌.批评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J].中国美术批评家网,2006.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9)

长期以来,我国对监狱建筑的研究相当薄弱,理论界和务实层均对监狱建筑不太重视、不够关注、缺乏思考。无论是在监狱的布局还是监狱的外观上,都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从1994年司法部提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地方监狱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1.引言

新中国发展到今天,监狱建筑设计基本上遵循实用、节省、简朴的原则。2002年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司法部联合颁布了《监狱建设标准》,监狱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符合监管安全和改造罪犯的需要,应从监狱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节约能源和土地;监狱建设应使建设项目达到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庄重的要求。

2.现阶段我国监狱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监狱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对监狱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理论界和监狱管理者均对监狱建筑关注不够,缺乏研究。今天,人们关注监狱问题的时候,更多的研究是监狱体制、行刑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性的问题,它规划着监狱工作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监狱行刑的效能。科学设计监狱建筑,建造理想监狱,必须纳入监狱理论研究者和监狱管理者的视野,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

2)监狱建筑设计缺少个性。

监狱建筑作为一种专用建筑,从面积大小到外型状态,从周围环境到内部结构,从建筑材料到基础设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作为设计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对监狱建筑产生较理性的认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及行为,改造过程的认识也极少,同时又缺乏适应罪犯矫正的不同类型监狱的建筑标准与规范。无论在什么地区,关押何种类型的服刑人员,监狱建筑几乎没有差别,只是注意围墙、电网、岗楼门禁等警戒附属设施的建设。

3)监狱建筑设计跟不上当代刑罚要求发展。

监狱一直以来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监狱建筑决定的。然而,很多监狱并未充分认识到监狱建筑对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作用,一味强调监狱的惩戒功能,在建筑设计上过分强调威慑性、警示性的效应。监狱建筑多为民房改造,功能不全,建筑设施陈旧,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同时,在一些地方,也存在建设“花园式”监狱的不良倾向,只是片面追求“学校式”或“企业式”模式,而忽略监狱环境固有的庄严威慑的特色,消弱了监狱建筑威慑服刑人员、预防犯罪的特有功能。

4)监狱建筑设计与建设脱离规范的指导。

司法部在1990年颁布的《监管改造环境规范》和建设部、国家计委在2002年批准的《监狱建设标准》,为监狱建筑的模式、布局、结构做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和界定。在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和推进监狱布局调整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监管改造环境规范》和《监狱建设标准》。然而,在监狱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监狱领导主观意志比较浓厚,随意性比较强,“重建设、轻规划”,没有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从而导致了一些标新立异、不利于实用的问题的发生,“边设计边施工”,“图纸老改施工老变”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

3.未来监狱建筑设计的探讨

1)正确理解、科学执行《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狱的第一部国家标准,是我国监狱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要正确理解《监狱建设标准》的历史意义,科学应用并真正把《监狱建设标准》贯彻到监狱建设实际工作中去。

2)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彰显人性化监狱建筑空间设计。

监狱建筑是封闭的惩罚场所,又是感化的改造场所,是矫正行为、挽救灵魂的“医院”。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对罪犯的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监狱部门的认可。因此,监狱在规划设计时也是突出这一理念,使服刑人员在人性化的建筑环境中改造。

3)进一步注重监狱建筑的特殊性设计。

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以改造人为宗旨,监狱的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监狱的性质、功能和特点,尤其是特殊性,体现庄重威严,做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监狱建筑布局合理,要求监狱建筑群体造型按照其在行刑与改造服刑人员中的功能与定位来科学布位。基于执行刑罚的需要,对于民警办公、生活等配套设施,可视资金情况,本着够用、适用、功能齐全的原则实施。

4)适应时代需要,结合监狱分类原则,建设特色监狱。

随着形势的发展,罪犯的分类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急待建设不同特色的监狱,因其使用性质上不同,反映在功能关系,以及建筑空间组合方面,必然留有余地,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监狱建筑应根据监狱的不同类型,及其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策法规、总体规划、功能关系、建筑空间组合、结构选型等等技术问题。

5)监狱建筑设计应具有前瞻性。

由于监狱建筑所有的材料具有质地牢实,坚固耐久的特性,一般使用年代久远,不会轻易改建,在同一社会发展水平线上,监狱建筑通常要落后于其它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使监狱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就要着眼于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去规划、布局,而不能只顾眼前,目光短浅。建筑师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

6)高科技对监狱建筑的影响。

现代科学手段、现代建筑材料、现代装备设施,应在现代化文明监狱建筑中得到充分运用。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也提出:建立完备的监狱建筑规范;先进的电子监视系统;齐备的照明、报警和通讯系统;良好的交通工具及武器、警用器材;建立微机、电化管理教育系统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国民基本素质也日益提高,为监狱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未来监狱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监狱布局调整进一步深入,监狱建设也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监狱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还有一段路要走。监狱建筑设计标准都有一定的适用期,我们在建筑设计时,不可能把未来都规划好,要留下美好发展空间,留有变化发展的余地,留好接口。如何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监狱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建设好我国现在及未来的监狱,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宗宪著,《当代西方监狱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0)

在素质化的教学领域中,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科学习实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有效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高校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标准。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论文设计中的社会实践,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在学生完成一整套毕业论文(设计)时,该毕业作业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领域中,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探索与研究。而在整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更在其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本身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真正实行起来仍是一项比较艰辛的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体现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相关院系较为复杂,且持续的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已不再是采用传统式的纸质方法,而是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而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论文抄袭、内容虚假等现象的产生,从而给衡量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加强衡量该项工作的质量标准研究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效本科学习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是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得以体现,其充分展现了学生从学习阶段过渡到社会实践中的一个良好转变。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充分运用到毕业作业实践中,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中,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质量。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1 教学资源问题

教学资源问题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问题起着一定的影响性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其主要是由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原有的师资资源并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因此这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一些高校开始聘用一些兼职教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但是从师资水平角度上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定的分析时,其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际的作业质量,给学生的作业带来更大的困扰。此外,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的课业较为繁重,因此一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论文作业的指导中,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1.2 缺乏规范的选题

对于一份优良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来说,具备规范的作业选题至关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中,学生的作业题目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大多数是教师事先拟定的,而后学生根据拟定的题目进行一定的选择。虽然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选择,但大多数题目内容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爱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其次,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进行分析的话,在选择作业题目时常常存在着扎堆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学生都选择相同的论文(设计)题目,且在指导过程中相同的问题需要教师反复地论述,而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时间,且降低了选题的目的与效率。此外,教师拟定的题目范围较广也是选题不规范的一大体现。一方面,教师拟定的题目过于简单,则学生稍加思考就可完成,而这则无法精准地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若教师的选题过于复杂或者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则会给学生的作业带来更大的困扰,一些同学甚至会照搬往届类似的作业,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符合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质。

1.3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足

对于毕业生来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按照相关规定来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需在学校完成,且所需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但是从实际的角度上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话,相关高校并没有对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其只强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而对于学生来说,其需要在毕业前期准备相关事宜,如工作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或者准备相关证书资格考试等,因此这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进度与整体质量。

1.4 缺乏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制定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对加强学生的作业质量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学校在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上仍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且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作业缺乏一定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促使毕业论文(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加之一些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作业的不重视态度,致使其面对毕业作业时更是应付了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这对学校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 质量标准分析

通过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与了解,接下来即是对如何有效地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标准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索。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2.1 外在式的质量标准

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主要可以从外在式的质量标准和内在式的质量标准两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其中,外在式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需要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准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标准进行一定的规范。例如,制定的相关性规章制度可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完成周期、题目问题、多人答题或者一人答题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开展。此外,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问题,其也可进行一定的探讨,如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环节以更好地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开展。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不同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外在式质量标准,这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2 内在式的质量标准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各大高校还需从源头抓起,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从而对此加强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下面主要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环节进行了一定的质量标准研究。

2.2.1 论文题目的严谨性

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时,其论文题目首先应当满足一定的严谨性与求实性,这也是有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业的首要条件,而这则需要相关教师在选题上应严格把关,对于各类论文题目其不仅需要进行导师资格审查,还需要编辑一定的撰写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所对应的专业、题目来源、题目类型及课题的背景与目的都需进行一定的确认,并要求学生根据选题对课题成果、课题文献等进行明确的说明,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论文题目的严谨性,而这也能避免学生进行盲目的选题,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2.2 选题过程的公开性

选题过程的公开性也是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质量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题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以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相关教师应进行公开、公平的选题活动。当学生在公开环境下完成选题的初选时,相关导师还需对结果进行一定的核实与调整,以使各类选题都有合适的学生人选,而学生也可以找到切合自身能力范围的题目,这对有效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 严格加强答辩管理

对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来说,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评定学生论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管理标准,这对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实践过程中,各大高校不仅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组织管理,还需要倡导相关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对于答辩结果,各位教师需认真评阅,且对于一些成绩偏低的论文,相关教师也需采取有效的整改方式。其中,在答辩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论文题目进行仔细地讲解,还需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且回答问题的结果也参与到评定结果中。整个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需包括PPT、文本、语言陈述或者相关设计图纸等。

3 质量标准的具体落实策略

通过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加强了相关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也可提出具体的落实策略。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3.1 内容具体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来说,相关教师首先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题的质量,并需对立题提出具体要求,且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选题应坚决不予采用。其次,学生在开展作业内容时,应保证论文内容具体,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开展,如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应及时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以便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正常开展。此外,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时,需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以正确把握论文方向开展创新型的实践活动。

3.2 管理监控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保障高质量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此环节中,各大高校也需对此加强一定的重视,对于学生的选题、调研、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并需经由相关确认人签字,以此才能进行最后的打分。此外,对于学生的一些违反相关作业要求的行为,各大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3.3 考评机制

有效的考评机制是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方针,因此各大高校应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相关教师都需对此进行有效地记录,且不同环节在最终成绩上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定。在学生答辩之后,教师需结合各环节的记录及各阶段所占据的比例进行总成绩的记录。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高校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地督促,还可以改善高校的工作作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素质教育阶段,各大高校应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以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实现衡量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目标。总而言之,开展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对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1)

前言

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只有军事实力达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才能真正具备话语权,保证自己国家的领土与人民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但是,由于军事装备的复杂性使得各型装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军事装备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连接在一起,军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实现标准化。本文就军工产品标准化进行简单探讨,依次从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以及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这两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1 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

1.1 论证要点的设计

一项新装备,新武器的研发,离不开研究人员对其的设计探讨。只有对于武器的设计进行正确的论证,才能保证设计出的武器具备高强的威力,并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适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相关部门与相应专家就需要对武器的设计进行标准化。只有在标准化的前提下进行新武器的设计,严格的监督与审查武器的设计图纸及方案,才能帮助我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不断的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我军的优势之处。而在论证要点的设计当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便是要保证设计论证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科学的设计论证是不可取的。其次,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而是应当从当前军备与军队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使得所设计的武器装备满足未来的发展方向。军工产品使用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能够满足诸多需求的军工产品才能够在军人进行野外军事活动时提供更多的手段与帮助。另外,装备的耐用性也是需要考究的一个方面。

1.2 研制生产要点

军工产品是提供给军人进行军事活动所需的装备及物品,因此,在质量上,一定要严格把关,达到相应的要求,只有质量完全达标的军工产品才能够帮助军人在进行军事活动中更好的完成人物,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上级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对军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确定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进行军工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还需要提升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与观念,使他们积极完成相应的标准化任务。为此,在进行武器装备设计论证时,在相应的军备标准化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论证,使设计的军工产品符合标准化规范。在制造人员依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进行武器装备的制造时,一定要严格依据给定信息,进行标准化制造,不可擅自改动。对最终的产品还要进行相应的检验,抽查样品,制定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测。

1.3 检验验收要点及试验鉴定要点

军工产品被制备出后不可以直接投入到军事活动当中。必须要保证所制备的产品无质量问题,或者质量问题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因此,这就需要对生产完毕后的成品进行相应的检验验收。这需要军方与生产方双方进行共同的检验,以军事化的标准,确保所检验的产品符合军事化的要求。这就需要军方人员对于所制备的军事产品有相应的知识了解,如果是新研制的军备武器,工作人员便需要对相应的设计方案与产品功能有所了解。然后还需要对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明确了解,知道标准化的军备规格,严格检测。对于厂家来说,在进行军备制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军方给予的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制造,这可以说是军备标准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源头保证军备的标准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军备的标准化。另外,对于不合格的军事产品,要严格处理,不可派发到队伍中,保证军工用品的标准化。

2 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

2.1 固化定型程序,确保过程规范

一项新军工产品的开发,必然离不开其设计的定型与试验。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通常将军工产品的研发过程也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按照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产品设计大纲,大纲中对于军工产品的主要方面进行严格的标准化规定。之后便是设计者对于相应产品的设计规范,确定产品分级,不同级别的产品有不同的审查机构进行产品检验。对于检验产品的部门机构来说,更需要严格的遵守标准化的程序与规范。整套流程从申请开始,经历了大纲的制备,阶段性的审查,组织设计的定型,适用性试验,然后,定型的产品要进行定型文件的撰写,对产品进行鉴定,向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审查,依照产品的等级性不同进行按级鉴定,最后,审查通过由专家委确定批准。一整套的流程确定下来,固化定型程序,确保过程规范,才能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标准化。

2.2 做好前期规划,确保资料齐全

在军工产品进行制造时,做好前期规划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设计的相关文件,研制过程的文件,与设计军备相关的分析报告,适用性报告,可靠性报告,样品的相关测试报告,以及设计的图纸,方案,规划等等,这一系列的文件与资料都必须保证符合规范,样样齐全。首先,样品设计的整体过程应当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技术人员与制备人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掌握制备的每一步所需的要点。另外,对于上级的要求也应当详细的记录,准确的了解。在进行军备研发的过程当中,任务者即上层领导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前提下才是保证军工产品标准化的关键所在。前期规划中不可缺少对于产品开发的实时监督,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步骤加大监控力度,一旦出现操作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不可影响后续的工作。

2.3 明确审查要点,确保有的放矢

只有对于相关的军工产品的设计要求与规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够在进行设计工作与制备工作的过程当中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军工用品的标准化。因此,这就需要保证,在文件审查,样机审查与条件审查这三方面符合相应的标准。文件审查涉及到定型文件目录审查,研制依据审查,研制总结审,型号专用规范审查,技术说明书审查,使用维护说明书审查,鉴定试验大纲和试验报告审查,各种配套表、明细表、汇总表审查。标准化大纲、标准化审查报告和标准化工作报告审查,技g文件和图样审查,软件文档审查,军代表对产品设计定型意见的审查。而样机审查涉及到审查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配套成品的应用情况,审查关键件、重要件确定情况,审查地面试验情况,审查定型样机技术状态,审查软件评审、测试、验收和定型测评以及部队试验试用情况。条件审查包含了审查生产、调试工艺文件与审查配套地面设备和检测设备。

3 结束语

军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实现标准化,才能够保证军人在进行军事活动的得到充足的保障,提升任务的完成率。因此,本文就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要点进行研究,依次分析了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与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两大方面。在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中涉及到了论证要点的设计,研制生产要点与检验验收要点及试验鉴定要点。从而为我国的军工产品的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经验,提升我国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