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8:29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206-02

引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旅游地迅速崛起,成为了地区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著名的旅游地慢慢地开始走向衰退,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水平下降、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衰退?如何避免衰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的热点之一,该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被广泛用于分析、解释、预测旅游地的演化,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境,引发了对该理论模型的一些质疑和争议。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是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20世纪以来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该理论的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研究地中海旅游乡村提出的,他认为旅游乡村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掘阶段、增长阶段、衰落阶段。而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他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

通过研究,一些学者支持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如Chris Cooper和Stephen Jackson在对英国the Isle of Man研究中认为,虽然Butler的模型被批评在实践中难以运作,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释工具,可用来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演变规律。英国the Isle of Man的个案就是一个证明该模型实用性的例子。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向国内全面介绍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之后的几年中在旅游学术界引发了关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争论。还有一些学者认可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但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上争议较大。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与Bulter不完全相同,而且还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创新和补充。比如广受关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5阶段和4阶段的观点,Gary R Hovinen(1982)以美国Lancaster县为例,认为Lancaster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以成熟阶段代替了Butler的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巩固和停滞阶段。佘书炜(1997)认为现有的理论模型不能够很好地揭示出旅游地的演进规律,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双周期模型。喻震、唐善茂(2004)认为传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基于传统的经济理念来思考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略显偏颇,他们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三维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新模型―旅游地生命球体理论,从而能更全面的考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该理论的真伪和科学性提出了质疑,杨森林(1996)从关于旅游产品的“硬核”、形成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特性、实践的检验等三方面得出了他的研究结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又缺乏有力的事实根据。如果用它指导实践,无疑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阎友兵 (2001)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存在致命的逻辑漏洞,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它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在旅游科学中的简单移植和机械套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虽然学者们不同程度上对Butler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质疑,但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存在由起步经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类似生物体的生命变化过程。如果是这样,任何一个旅游地都摆脱不了衰落的“宿命”,对旅游地存在生命周期的命题是否成立的验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是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特征有利于了解旅游地不同阶段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人为控制和调整,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实现旅游地的永续发展。但是从一些旅游地个案的研究表明,完全吻合Butler理论模型的很少,而且不同阶段的转折点很难判断,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因此不能把生命周期模型简单、机械地套用在所有旅游目的地演变上,这是不现实的。从一定程度上说Butler的理论模型也只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模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述评

表1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概况(1986―2005)

资料来源:邵晓兰,高峻(2006)

邵晓兰,高峻(2006)根据EBSCO和Elsevier两大数据库的搜索结果统计出来的表1研究发现国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回顾和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都是研究的热门话题。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发展,为控制和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Butler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地容量密切相关,如果旅游地容量达到饱和或超载,旅游地就会进入停滞或衰落阶段。因此Butler建议说,旅游地发展应保持在既定的容量限制之内。

C.Stansfield通过对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指出旅游地衰退与客源市场的改变、美国城市的整体衰退有关。

针对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出现了广泛的衰退。众多学者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研究(Urry,1990;Shaw&Williams,1997;Morgan &Pritchard,1999;Walton,2000;Agarwal,1994,2002),认为英国海滨度假地衰退原因与度假产品的独特性削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有关。

Cooper和Jackson对the Isle of Man的研究(1989)认为旅游地衰退原因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旅游地的环境因素、英国海滨胜地总体受欢迎度的下降、发展速度、可进入性、竞争旅游地相关。

谢彦君(1995)认为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施加影响,并提出了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

从上述文献可见,影响旅游地演进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包括旅游地旅游供给系统、旅游者市场需求和宏观环境等因素。这也可能就是导致生命周期曲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理论不足以解释或解决旅游地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出现了新动向,刘俊、保继刚(2007)在文章中提出在解决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衰退的问题时,国外学者们引入社学经济领域的转型理论,着重探讨度假地外部环境变化对度假地衰退的影响,认为度假地衰退是内外部复杂因素互动的结果。这种理论视角有助于拓宽生命周期理论过于强调度假地内部因素的狭隘,理论研究成果为政府促进度假地复兴的战略选择提供了依据。受到转型理论的启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海滨度假地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变迁是度假地衰退的根本原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其他理论的结合应用为研究旅游地的演进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在旅游学科领域应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可能就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旅游科学作为边缘学科,旅游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应该囿于本学科领域,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其他学科拓宽旅游学科的理论,使旅游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引起了中外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不同学科相关理论的加入对该问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R W Butler.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1):5―12.

[2]Chris Cooper, Stephen Jackson. Destination Life Cycle:the Isle of Man Case Stud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16):377―398.

[3]Gary R Hovinen. Visitor Cycles Outlook for Tourism in Lancaster County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 9: 565―583.

[4]Donald Getz.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tination Life Cy-c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752―770.

[5]张文.对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的看法.载孙仲明等,旅游开发研究论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99―108.

[6]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13.

[7]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人文地理,2004,(5):5―9.

[8]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蒹与杨森林商榷[J].旅游学刊,1997,(1):32―37.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2)

2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生命周期课程模式是部分高职院校近几年尝试进行的改革探索,使用的教材基本为自编教材,是将原内、外、妇、儿科护理中的相关内容改变顺序后重新组合而成,经常出现不同版本教材各课程间内容重复,错误或缺失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安排困难

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相关教学资源配套。受师资教学场地和操作设施限制,部分学校采取不同系统疾病由不同专业老师轮转任教的方式授课,学生常因不适应这种“走马灯”式的换人方式,很快失去学习兴趣;也有部分学校选择固定某些教师固定上某门课程,但存在对自己原来专业熟悉的内容重点讲授,不熟悉的其他专业整合内容选择性忽略的现象,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课程整合的初衷相去甚远。

4与临床实践岗位存在矛盾

生命周期课程模式最大的硬伤就是和医院多年来形成的临床体系格格不入。因为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仍都是以内、外、妇、儿等专业设置临床专科,护理也是以疾病为中心,以专科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和实习都要求必须分别到内、外、妇、儿等科才能完成,而且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可能出现相同的疾病,因此常会碰到同学问“成年人和老年人患甲状腺疾病、溃疡病、胰腺炎等疾病到底该按照哪种模式护理,为什么临床实际与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不一致”之类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原已形成的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临床现实中被分割肢解,这不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今后就业也会受其影响。

5临床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有调查显示,按生命周期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专业理论不够扎实,开展健康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而专业理论是临床实践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胜任护理岗位工作存在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6与国家考试脱轨

许多同学都希望获得更高文凭,因此在校期间和参加工作后都有同学参加全国护理本科或研究生考试,但是国家相关考试的命题和教材仍然是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体系的不兼容给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形成了很大阻碍。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3)

对于处于不同时期的产品应该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导入期:一般只有少数公司,甚至独家公司生产的式样。因为产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得产品成本高,售价也高。公司必须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尽量缩短引入期的时间。引入期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一般有快速掠取、缓慢掠取、快速渗透和缓慢渗透等策略。成长期:成长期的标志是销售迅速的增长。早期使用者喜欢该产品,其他消费者开始追随领先者。新的竞争者加入,他们通过大规模生产来提高吸引力和利润。针对成长期的特点,公司为维持其市场增长率,使获得最大利润的时间得以延长,可采取改善产品品质、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改变广告宣传重点和降价等策略。成熟期:对成熟期的产品,只能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成熟期延长,或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循环。为此,可以采取市场改进、产品改进和市场营销组合改进等策略。衰退期:面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企业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决定采取什么策略以及在什么时间退出市场,通常可以采用继续、集中、收缩和放弃等策略。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汽车营销

我们以吉林省某品牌汽车的销售情况为例,来对在营销中产品生命周期测定及预测的应用进行说明。

1.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

利用逻辑增长曲线可以近似拟合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其常见形式为:其中K,a,b为参数。在点(lna/b,k/2)之前y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该点以后y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趋近于饱和值K,因此可以把点(lna/b,k/2)作为产品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分界点。可以看出在点(0,K/(1+a)),以前,y值较小,并且y的增长速度较慢,在该点以后(0,K/(1+a))的增长速度显著变快,因此可以把点作为产品导入期与成长期的分界点。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的成熟期阶段仍可以分成三个期间:成长、稳定和衰退。第一期间是成长中的成熟,第二期间是稳定中的成熟,第三期间是衰退中的成熟。假设K0为市场饱和时y的近似值,其对应的时点为T0,将增长曲线绕t=T0旋转180度,可以得到能够描述y由饱和值逐渐下降情形的曲线形式。由对称性可知y下降时,在点(2T0-lna/b,K/2)以前y下降速度较慢,在该点以后速度下降较快。因为在产品的衰退期,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很大,所以我们不妨设点(2T0-ln3a/b,3K/4)为产品成熟期与衰退期的分界点。

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法取得了该品牌汽车1996年~2004年的销售量数据,如表1所示:

2.产品生命周期的测定

根据数据,可以得到曲线的形式为:。

对该品牌汽车销售量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的预测值如下所示:

从表2中的预测值我们可以看出,该品牌汽车的销售量在2008年附近会达到顶峰,所以我们可以确定T0=13。根据增长曲线模型,可以计算出该品牌汽车的导入期与成长期的分界点为(0,2.07),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分界点为(4.98,8.98),成熟期与衰退期的分界点为(18.35,13.46)。通过模拟销售量,得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区间为:

3.策略选择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可以看出该品牌汽车目前处于成熟期,这个品牌的汽车已经被大多数潜在消费者所认可,它的销售量增长较为缓慢,当度过一段销售量较高,并且销售量比较稳定的时期后,销售量会开始逐渐下降。这时企业所期望的是通过使用恰当的营销策略使该品牌汽车的成熟期尽量延长,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该企业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营销策略以实现延长该品牌汽车的成熟期。

市场改进方面:建立产品与客户之间的“非正常”关系。美国通用电器前任总裁韦尔奇说过:“当质量、品种、价格等与消费者的‘正常关系,与竞争对手不相上下时,营销活动的重点就在于建立与客户之间的‘非正式’关系,精确了解客户希望的商品和个性,把握其购买和更新商品的愿望。”也就是说要增强该品牌汽车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可以争取到更多原来使用其他品牌汽车的客户。同时应该加大树立该品牌汽车的品牌形象的强度。汽车进入成熟期以后,其消费者也更加看中汽车的设计品位。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竞争化市场中单纯的利益需求不一定能打动消费者的心,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自尊,自我实现的高品位设计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该品牌汽车更应该注意自身设计的个性和品位,这样才可能在成熟期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产品改进方面:对于汽车来说,其自身的功能应该是其增加自身魅力的最重要属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功能的改进速度越来越快。该品牌汽车的制造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开发新技术完善该车的功能。同时对汽车样式的改变也不能忽略,车型既要能体现流行时尚,又要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这样才能在款式繁多的汽车市场中独树一帜。

营销组合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汽车的价格仍然较高,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该品牌汽车可以适当降价,以争取更多消费者。但是,汽车无论作为代步工具还是身份的象征,其价格因素还不是惟一影响其购买的因素,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更加注重其性能价格比。该品牌汽车的生产企业千万不要仅仅在价格上做文章,而应该重视汽车的整体性能,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的加强,以提高整体的价值。分销渠道上,该汽车可以通过汽车品牌店和汽车连锁店进行销售。在销售中,要特别注意汽车的融资方式。在我过公款购车的数量在减少,而私人购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分期付款是私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该汽车的制造企业要注意加强与汽车融资公司的合作。在促销上,车展对汽车销售的意义重大,所以该品牌汽车的制造企业要注意利用好车展的机会。同时,该车在电视、报刊以及杂志上的广告应该更加注重艺术性,突出该汽车的特点。同时,要注重不断改善售后服务,这也是消费者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

三、结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营销学中较为成熟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将产品的销售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可以描述出产品进入市场,销量迅速增加,被消费者普遍认可以及退出市场的过程。在这四个阶段中,产品的成熟期一般要长于其他几个阶段。企业通过采取各种营销策略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希望延长产品的成熟期,所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确定恰当的营销策略尤为重要。要确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首先要确定产品处于哪一阶段。本文利用吉林省某品牌汽车的销售量情况,测定了该品牌汽车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区间划分,根据测定结果认为该品牌汽车目前处于成熟期,这与我国目前汽车销售的大环境基本相符合。同时,预测出该品牌汽车的销售量将于2008年附近达到饱和值,其饱和值大约为17.31万量,并且该品牌汽车将于2014年左右进入衰退期。根据营销学原理,从市场改进,产品改进以及营销组合三个方面为该品牌汽车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因此结合以上论述可以认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采取定量方法与营销理论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营销策略是合适的,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除实际操作中的误差,以获得精益的区间划分结果来更好的完善产品生命周期原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冯文权等:《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韩永夫汗方寒松:现代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应用.《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一期

[5]王怡顾耀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八期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4)

一、引言

为保证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差异化与重点化同时,必需降低成本。成本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侧重于制造过程,然而,产品成本的很大程度上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1]。如图1所示,设计阶段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70%以上,但所需现金流出仅占5%左右,事实上,一旦产品设计完成,成本在以后阶段降低的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应将产品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产品设计阶段,并将成本管理从制造阶段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而产品成本设计PCD(ProductCostDesign)正是一种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

二、产品成本设计内涵与过程

产品成本设计源于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在“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DFC)”和“按费用设计(DTC)”等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系,属于产品设计与企业管理两个领域的交叉部分,是当前多种技术发展后的结果,不仅包括设计方法学、企业管理学,还包括计算机科学、优化方法学、控制理论等[10]。

产品成本设计PCD(ProductCostDesign),是面向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根据产品设计信息对产品的目标成本进行估算建模、优化控制和分析决策的智能方法、技术和系统。其目的旨在配合功能,引导和优化产品开发设计。

成本设计的关键是与动态市场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的确定和竞争性成本压力的分解传递。目标成本与开发设计过程的直接关联性决定了它在产品成本目标系统中的典型代表性。科学预测、推算、评价、优化产品设计目标成本,不仅对未来产品价格、企业利润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对开发费用预算、使用成本的控制具有类推借鉴意义。

产品设计的每个阶段相应都有目标成本“确定à估算à评价反馈”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修正。在整个修正循环中各阶段的功能有所不同。下文结合各个设计阶段对产品成本设计的关键点进行阐述

三、概念设计阶段产品成本设计

3.1采用协同设计确定目标成本

产品级目标成本确定基本公式如下[2]:

式中:Kziel———目标成本;

P———用户可接受的市场价格;

G———计划利润;

I———各种税金;

T———营销费用;

KV———可变计件成本(计划);

KPPE———开发规划费用(计划);

Kftx———产品寿命周期承担的固定费用份额(计划);

m———产品数量。

等式第一项反映市场对目标成本的影响,而第二项则指出了设计过程中为达到目标成本应控制的因素。从公式中可知,目标成本确定时,既要考虑竞争对象的价格水平,还要考虑用户的经济能力。因此产品级目标成本的确定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涉及到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如图3所示,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环境可在概念设计阶段改变了原有的线性设计流程,以并行工程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各种功能小组互相作用与反馈重叠,目标成本方法在这种集成式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

3.2利用价值工程评价与修正目标成本

价值工程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评价设计与生产中可选方。企业中普遍运用价值工程的类型是功能分析,即对产品的每一主要功能或特征的效用和成本进行考察。这种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效用与成本间的平衡。在复杂的产品设计中,所有组件累加形成最终产品的成本与价值。价值工程需要协同功能组去分析每种产品功能相关联的价值。这对每种功能价值的成本比率确定至关重要。价值工程由分析与确立两个步骤引导。在分析步骤中,决策与制造专家组调查产品功能价值与评价价值。在研究产品功能特点及成本、价值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的价值系数:Vi=Fi/Ci其中∑Fi=1,∑Ci=1Fi:第i项功能的功能评价系数Ci第i项功能的成本系数在确立阶段,使用分析阶段的结果以寻求创造性的方法以降低不需用的功能或特征,以降低成本或进行改善以提高客户价值。一般而言,Vi越接近1越好;若Vi大于1,说明功能重要,但所选材料材质不好或加工精度不够,要考虑成本是否低估;若Vi小于1说明这些零部件加工精度过高或材料太好,存在大材小用现象,应降低精度或采用更廉价的材料,是成本降低的重点;若Vi接近于零,就应考虑该功能有无存在的必要,其功能能否被替代。

总之,通过概念设计阶段的不断调整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通过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功能/成本权衡分析,寻找成本降低点。最终确定产品层合理的目标成本。

四、详细设计阶段产品成本设计

产品级目标成本确定后,在设计部门可根据概念设计的确定的方案进行产品详细设计的同时,财务部门需将产品层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建立子件目标成本。这也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财务部需应用到设计部门提供的BOM、工艺路线、工作时间的信息,采用作业成本法,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分解。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物料清单(BOM/BillofMaterial)

BOM是完整的、正式的、结构化的组成一个产品的部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物料清单是MRP的基础,也是自动生产材料成本的关键数据来源,并决定了计算顺序。物料清单可能包括半成品,而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计算机系统首先计算出最低层次物料成本,随后逐步计算上层物料,这一过程称为成本上卷(Costrollup)。通过成本上卷可以保存、分析每一生产层次的成本及阶值。

BOM可由设计部门创建,财务、生产、储运部门共享,具有惟一的BOM编号及用途。

4.2工作中心(Workcenter)

工作中心是一种抽象的组织机构,可以灵活地定义为实际的工作中心(如一台机器、一条生产线、一个装配中心、一个生产班组、一个车间),工艺路线中每一个工序都必须在工作中心中完成。工作中心在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中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在工作中心定义了与产品成本相关的公式,如机器生产准备时间(setup)是批次的函数,生产机时或工时是批量的函数等。

4.3工艺路线(Routing)

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顺序。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的一些计算生产期、产能、生产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对每道工序,还需定义该工序的作业(Activity)数量。

4.4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目标成本分解、归集与控制的组织机构,在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原则下,工作中心与成本中心可是多对一关系或一对一关系。在成本中心,通过各种BOM中物料成本、工艺路线定义的作业与工作中心定义的公式,汇总即可得产品各层级的目标成本。

关于成本的估计方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

(1)[德]G帕尔、W拜茨的几何相似系列产品成本估计[3]:

(2)[德]Klasmeier通用成本函数[4]:

(3)[美]Cawthorne,Nugent订货环境下基于知识的智能化成本估算函数[9]。

(4)[英]ARMileham,GCCurrie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成本估算方法[5]。

(5)中国学者采用统计法建立的成本估计模型[6~8],如组合化系列产品的成本增长规律,功能参数和设计成本的关联分析,零件尺寸公差与成本的关系等。

五、结束语

产品成本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贯穿了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工程理念,将目标成本管理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在建立产品数字化模型和参数化的产品配置中,建立不同阶段对应的产品级、装配级、零件级、特征级的成本信息模型,实现产品设计与成本控制(目标成本设定、分解、估算、达成)之间的协调同步和动态反馈机制。这种方法体系将财务管理的思想与工程设计中的成本工程知识结合为一体,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成本。

参考文献:

[1]FKramer,MKramer.核心因素质量、时间和成本对产品开发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J].工程设计,1994(创刊号):1-7.

[2]RobinCooperandRegineSlagmulder.TargetCostingfornewProductDevelopment[J].JournalofCostManagement,2002,16:.3~5

[3]G帕尔,W拜茨1工程设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

[4]厉正平,潘双夏,冯培恩1产品成本估算策略及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5,(6)6:35-38.

[5]ARMileham,GCCurrie.Aparametricapproachtocostestimatingattheconceptualstageofdesign[J].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1992,4(2):76-81.

[6]董仲元,蒋克铸1设计方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

[7]黄纯颖1工程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5)

1.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就产品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针对一门课程来说,它不会完全按照产品的市场寿命理论来运行的,我们可以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营销策略,使《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稳定在“成熟期”。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教学的启示

2.1《文献检索》课的认知阶段(1981-1992)

1984年教育部教高【84】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颁发,为《文献检索》课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一时期我国有半数以上的高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行《文献检索》课,主要以“文献检索教学”为主,并不断发展和扩大。教学内容围绕“文献”、“检索”和“利用”三方面知识,面向大学生主要讲授文献的类型与特点、检索原理与检索工具、综述与论文的写作。由于条件所限,这一时期的授课内容主要以手工检索为主。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的提高。

2.2《文献检索》课的成长阶段 (1992-2002)

1992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首次推出的中文只读光盘“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成为大学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文献检索课实质性进入了计算机检索教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审视了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各高校在压缩手工检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大了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份量,拓展了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各高校图书馆建立的电子阅览室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计算机检索作为文献检索授课的重点,教学方法也更灵活。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2.3《文献检索》课的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月,首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标志着“文献检索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信息素质教育”将是《文献检索》课程的实质所在,它将为人们的终身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文献检索》课在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文献检索课的生命周期稳定在成熟期。

2.31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目标,包括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信息语言、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能力目标,包括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信息评价与鉴别、信息写作与科研设计、信息管理与决策等。

2.32壮大教学队伍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队伍数量和质量需要随之壮大和提升。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专职与兼职、教学与辅导、图情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相补充,以缓解检索课教学任务量压力。(2)科学分配教学任务,可将教学内容分成检索理论部分、检索工具部分、数据库部分、上机操作部分等,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3研究教学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1)案例教学法可以选用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跟学生一起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分析检索结果,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和实际操作能力。(2)互动法强调师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

2.34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可按离线和在线进行划分,如利用FrontPage,Power 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的离线课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Web2.0环境下一系列技术应用使文献检索课实现了在线的网络互动,如QQ、Blog、SNS、Tag等在文献检索课的应用中日益增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能力。

3、结论:科学无国界,同样,理论也不会受学科的束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课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观念、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等,使《文献检索》课稳定在它的“成熟期”,使《文献检索》课成为高校选修课中的精品课。

参考文献:

[1]张怀涛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6)

1.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就产品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针对一门课程来说,它不会完全按照产品的市场寿命理论来运行的,我们可以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营销策略,使《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稳定在“成熟期”。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教学的启示

2.1《文献检索》课的认知阶段(1981-1992)

1984年教育部教高【84】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颁发,为《文献检索》课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一时期我国有半数以上的高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行《文献检索》课,主要以“文献检索教学”为主,并不断发展和扩大。教学内容围绕“文献”、“检索”和“利用”三方面知识,面向大学生主要讲授文献的类型与特点、检索原理与检索工具、综述与论文的写作。由于条件所限,这一时期的授课内容主要以手工检索为主。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的提高。

2.2《文献检索》课的成长阶段 (1992-2002)

1992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首次推出的中文只读光盘“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成为大学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文献检索课实质性进入了计算机检索教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审视了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各高校在压缩手工检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大了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份量,拓展了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各高校图书馆建立的电子阅览室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计算机检索作为文献检索授课的重点,教学方法也更灵活。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2.3《文献检索》课的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月,首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标志着“文献检索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信息素质教育”将是《文献检索》课程的实质所在,它将为人们的终身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文献检索》课在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文献检索课的生命周期稳定在成熟期。

2.31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目标,包括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信息语言、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能力目标,包括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信息评价与鉴别、信息写作与科研设计、信息管理与决策等。

2.32壮大教学队伍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队伍数量和质量需要随之壮大和提升。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专职与兼职、教学与辅导、图情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相补充,以缓解检索课教学任务量压力。(2)科学分配教学任务,可将教学内容分成检索理论部分、检索工具部分、数据库部分、上机操作部分等,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3研究教学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1)案例教学法可以选用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跟学生一起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分析检索结果,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和实际操作能力。(2)互动法强调师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原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

2.34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可按离线和在线进行划分,如利用frontpage,power 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的离线课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web2.0环境下一系列技术应用使文献检索课实现了在线的网络互动,如qq、blog、sns、tag等在文献检索课的应用中日益增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能力。

3、结论:科学无国界,同样,理论也不会受学科的束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课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观念、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等,使《文献检索》课稳定在它的“成熟期”,使《文献检索》课成为高校选修课中的精品课。

参考文献:

[1]张怀涛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7)

1.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十世纪,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的形成到最终的销毁或者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的属性和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规律和客观描述,是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指导档案工作全过程的基本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动过程;二是根据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文件的运动过程可以具体划分为不同阶段;三是文件运动的每个阶段都以其特殊的价值形态,与文件的服务对象、保管场地和文件管理形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

1.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产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发展成熟。当达国家的档案学者十分重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现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档案人员在进行现行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重要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完整的解释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体现了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变化;三是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作为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电子文件进行前段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指导价值在于: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是可靠,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完整,可以满足电子文件安全利用的需要。

2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对档案归档工作的影响

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在磁盘上进行编写和修改的,保存之后便可实现共享,消除了传统纸质文件与档案之间的明显界限。由于电子文件的全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因此归档工作也必须以磁盘或者光盘的形式进行操作,归档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文件本身,还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乃至于整个的操作系统。

2.2 对档案分类的影响

电子文件中的文件信息和文件载体是可以分离的,因此对档案的分类也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实体分类,实体分类中的单线排列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的概念式分类整理需要。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电子文件在形式、特征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高效的分类排序,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3 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影响

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档案价值在于文件的自身价值和文件的可读性,原有的价值鉴定方法和鉴定内容、鉴定标准均发生了变化,分析范围也扩大到了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和操作系统。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和数据也必须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因此确定电子文件的固定保管期限是十分困难的,且我国在电子文件价值方面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因此电子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也无定论。

2.4 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对象为传统的纸质档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文件逐渐取代纸质文件,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档案学理论和研究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管理思想和档案管理原则也应与时俱进,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迅速发展为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电子文件的工作领域,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正确操作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理、存储等工作环节。档案工作者要通过技术处理,将归档后的电子文件修改成为“只读”文件,以此作为电子文件档案的识别和保护手段,维持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真实可靠。

3.2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以磁带、磁盘和光盘等作为载体,不同于传统纸质文件的容易磨损,因此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长期保存的。但是电子文件的储存介质如果保存不当也可能受到外界磁场的影响,或直接受到灰尘、水份的侵害。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必须将其载体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当中,并进行定期复制,以防发生信息损毁。

3.3 实行档案管理立体化发展战略

传统的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呈现直线状态,即将档案的全部信息展示在一个平面上。随着电子文件数量的不断增长,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平面结构基础上,又新增了档案信息载体的内容,形成了三维式管理结构,这种立体化的发展战略更适合新时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下对于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要求。

3.4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8)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遵循法律法规等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是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预防和处理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随着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沿着生命周期的轨迹不断发生变化,从一个阶段转化到另一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遵从特定的行为模式。企业应随着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初创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在初创期,客户不稳定,销量少,但却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金,产品能否为市场接受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很高,随时都在为生存而战,许多决策史无前例,企业总在危机中徘徊,灵活性和适应力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力,以随时抓住市场机会,及时化解危机。初创期的企业,刚刚发展企业管理论文,业务活动少,资金短缺,迫使企业内部无明确的分工和制度,这样无论在财力还是在管理方面都使企业更加灵活,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如果浪费大量时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庞大的组织机构,会超过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不但浪费资金,而且丢弃了灵活性和适应力,会使初创期的企业大伤元气。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都可以暂时不建立。如果企业急需的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可以通过更小的成本从企业外部咨询取得。

但是,初创期的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在初创期,创业者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企业能否度过创业期,成功进入成长期,很大程度上依靠创业者的智慧和魄力。企业刚刚建立,资源缺乏,经验不足,各方面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非常脆弱,随时会陷入危机。因此,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应尽快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使创业者掌握控制权,全方位地控制企业的行为。企业内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 、程序和责任。另外,初创期的企业,要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规定凭证取得、填制、传递、装订、保管等程序、方法和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按要求编制、投递和保管会计报告。

二、企业成长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进入成长期,产品已为市场接受,但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格仍然不稳定。企业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风险主要与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否保持并增长有关,战略目标是确立和巩固市场竞争地位。进入成长期后,企业适合采用成长型战略,即以发展壮大企业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企业在产销规模、资产、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成长期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包括资产的规模和人员的规模,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组织机构,引入责任结构和规章制度。为此,企业在成长期初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在成长期末期基本建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授权批准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管理论文,创业者开始逐渐授权。企业在初创期领导独占了有关营销、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力,职权是个人化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成长得过于复杂,个人有限的精力难以应对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成长超出了创业者能够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求创业者在适当时机准确无误地授权,创业者要开始划分责任,逐渐淡化个人职权。企业必须要注意授权之前,要完善相应的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在缺乏控制制度下,创业者试图授权的结果就是过渡分权,最终失去对企业的控制,使企业无序运营。

(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成长期的企业规模增大,业务增多,应该逐渐完善信息系统,以保证企业正确搜集、识别、交流各种摘要,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迅速高效。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

进入成长期,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固,应从主要关注外部市场转向开始关注企业内部。为了管理好大规模的资产和人员,企业需要重新确定各种职能和责任,探索创建政策、规章、标准和制度,以适应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因此,需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担保控制、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和存货控制。

(四)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

三、企业成熟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的巅峰。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具有较高、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大量的销售收入和较低的资本支出使企业现金富裕且比较稳定,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进入成熟期比较困难,留住成熟期更加困难。企业最高的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延长成熟期。企业在成熟期适合采用稳定型战略,即企业战略方向上没有重大改变,在业务领域、市场地位和产销规模等方面基本保持现状,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为企业创造一个加强内部管理和调整生产经营的修整期,有助于防止企业过快发展。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剪和完善,以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企业在成长期制定的某些内部控制制度,有些经过检验标明是无效的,有些已不适应变化的企业,有些尚不够明晰,因此,进入成熟期后要及时修剪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论文,清理与企业效能无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整合为能起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衰退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小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原有的产品已在市场上逐渐萎缩,不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盈利,销量、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企业衰退是由于企业未能及时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整合,可以使企业达到可持续的理想结果。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销量下降,被市场淘汰,可以通过外部整合,重新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市场范围,激发创新精神。企业不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内部缺乏协调,企业分裂,失去稳定状态。为了使企业内部重新统一,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整合,以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和控制方法进行调整,适应企业战略要求,以创建支持企业成功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在预算管理中引入标杆瞄准。如果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只采用内部标准,各责任中心为了不低于预算,尽量定低预算目标。因为目标定得越低,就越容易完成。预算即不是企业真实能力的反应,也不是真正市场机会的反应。解决方法是在预算标准中引入标杆瞄准,从企业外部建立标准,使预算管理目标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先进水平比较,以消除内部标准的低效。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8,116,366,393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 2008.1-3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9)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遵循法律法规等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是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预防和处理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随着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沿着生命周期的轨迹不断发生变化,从一个阶段转化到另一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遵从特定的行为模式。企业应随着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初创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在初创期,客户不稳定,销量少,但却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金,产品能否为市场接受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很高,随时都在为生存而战,许多决策史无前例,企业总在危机中徘徊,灵活性和适应力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力,以随时抓住市场机会,及时化解危机。初创期的企业,刚刚发展企业管理论文,业务活动少,资金短缺,迫使企业内部无明确的分工和制度,这样无论在财力还是在管理方面都使企业更加灵活,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如果浪费大量时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庞大的组织机构,会超过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不但浪费资金,而且丢弃了灵活性和适应力,会使初创期的企业大伤元气。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都可以暂时不建立。如果企业急需的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可以通过更小的成本从企业外部咨询取得。

但是,初创期的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在初创期,创业者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企业能否度过创业期,成功进入成长期,很大程度上依靠创业者的智慧和魄力。企业刚刚建立,资源缺乏,经验不足,各方面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非常脆弱,随时会陷入危机。因此,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应尽快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使创业者掌握控制权,全方位地控制企业的行为。企业内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 、程序和责任。另外,初创期的企业,要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规定凭证取得、填制、传递、装订、保管等程序、方法和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按要求编制、投递和保管会计报告。

二、企业成长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进入成长期,产品已为市场接受,但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格仍然不稳定。企业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风险主要与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否保持并增长有关,战略目标是确立和巩固市场竞争地位。进入成长期后,企业适合采用成长型战略,即以发展壮大企业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企业在产销规模、资产、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成长期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包括资产的规模和人员的规模,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组织机构,引入责任结构和规章制度。为此,企业在成长期初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在成长期末期基本建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授权批准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管理论文,创业者开始逐渐授权。企业在初创期领导独占了有关营销、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力,职权是个人化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成长得过于复杂,个人有限的精力难以应对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成长超出了创业者能够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求创业者在适当时机准确无误地授权,创业者要开始划分责任,逐渐淡化个人职权。企业必须要注意授权之前,要完善相应的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在缺乏控制制度下,创业者试图授权的结果就是过渡分权,最终失去对企业的控制,使企业无序运营。

(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成长期的企业规模增大,业务增多,应该逐渐完善信息系统,以保证企业正确搜集、识别、交流各种摘要,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迅速高效。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

进入成长期,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固,应从主要关注外部市场转向开始关注企业内部。为了管理好大规模的资产和人员,企业需要重新确定各种职能和责任,探索创建政策、规章、标准和制度,以适应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因此,需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担保控制、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和存货控制。

(四)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

三、企业成熟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的巅峰。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具有较高、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大量的销售收入和较低的资本支出使企业现金富裕且比较稳定,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进入成熟期比较困难,留住成熟期更加困难。企业最高的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延长成熟期。企业在成熟期适合采用稳定型战略,即企业战略方向上没有重大改变,在业务领域、市场地位和产销规模等方面基本保持现状,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为企业创造一个加强内部管理和调整生产经营的修整期,有助于防止企业过快发展。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剪和完善,以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企业在成长期制定的某些内部控制制度,有些经过检验标明是无效的,有些已不适应变化的企业,有些尚不够明晰,因此,进入成熟期后要及时修剪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论文,清理与企业效能无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整合为能起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衰退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小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原有的产品已在市场上逐渐萎缩,不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盈利,销量、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企业衰退是由于企业未能及时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整合,可以使企业达到可持续的理想结果。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销量下降,被市场淘汰,可以通过外部整合,重新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市场范围,激发创新精神。企业不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内部缺乏协调,企业分裂,失去稳定状态。为了使企业内部重新统一,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整合,以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和控制方法进行调整,适应企业战略要求,以创建支持企业成功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在预算管理中引入标杆瞄准。如果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只采用内部标准,各责任中心为了不低于预算,尽量定低预算目标。因为目标定得越低,就越容易完成。预算即不是企业真实能力的反应,也不是真正市场机会的反应。解决方法是在预算标准中引入标杆瞄准,从企业外部建立标准,使预算管理目标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先进水平比较,以消除内部标准的低效。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8,116,366,393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 2008.1-3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10)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篇(11)

文件中心的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这本来是档案界大多认可的共识。但近期有学者对此给予否定的回答,甚至得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成立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

?1?的结论。笔者无意逐一论争,仅从三个方面略述浅见。

首先,文件中心的建立目的和理论依据能否等同?有学者认为“经济上的节约原则,是美国政府成立文件中心的主要依据,而不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

?2?笔者可以简要回顾一下文件中心的产生过程。文件中心最早产生在美国,最初形式是二战期间海军部为集中保存平时不常使用的数量庞大的文件而设立的临时库房。由于这种库房及设施不如档案馆要求高,既适应了战后的经济形势,又能满足各联邦机构的相同需求,因此很快在全美推广开来。1950年颁布的《联邦文件管理法》授权设置联邦文件中心,由国家档案与文件局领导,隶属于联邦档案系统。尽管建立文件中心最初的确是“一种政府行为”

?3?也的确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但这应当是文件中心建立的目的,与其理论依据不能混为一谈。从产生时间看,文件中心先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恰恰是发端于对文件中心这一实践事物的理论解释,后来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全面管理,最终因客观揭示了文件的运动过程和规律而成为文件管理的核心理论。可见文件中心出现在前、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形成于后,正是对理论源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的有力证明。如果以文件中心产生之时尚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由得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恰恰正是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颠倒。

其次,文件中心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无必然联系的关键要看后者能否成为前者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依据文件的不同价值及其作用形式这个完整过程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功用和价值而与管理形式、保存场所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关系”

?4?它之所以是对文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关键在于抓住了文件运动的基本动力——价值形态及其规律性的转化。化用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的经典论述,文件具有两种价值形态,即对形成机关的原始价值(第一价值)和对非形成机关的从属价值(第二价值)。这两种价值形态在文件运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规律性的转化:第一价值逐步递减,第二价值逐步递增,最终实现第一价值向第二价值的转化。

第一价值决定了文件在现行阶段为形成机关服务是首要目的,保存场所应当是机关内部,以满足方便控制和频繁利用的需要。到半现行阶段,文件的第一价值开始衰退,尽管其对形成机关仍具有查考作用,但利用频率大大降低。此时服务对象仍以机关为主,保存场所需具备两项功能,一是继续发挥文件的第一价值,满足形成机关的利用需求;二是检验文件是否具有第二价值,为最终处置,即销毁无价值文件或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件移交永久保存机构(档案馆)做好准备。进馆后历史文件的服务对象由形成机关扩展到社会各界。可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紧紧把握价值形态的变化,描述了文件从产生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运动过程;揭示了这一连续过程因价值形态的规律性转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阐明了每一阶段的特定价值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的对应关系。

文件中心的性质和功能能否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找到合理解释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阶段划分来看,文件中心是与文件的半现行阶段相对应建立的一种过渡性保管机构,处在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的中间位置。它之所以具有过渡性和中间性,是因为半现行文件在文件整个运动过程中处于中间阶段,相应要求保管机构既因文件的原始价值继续满足形成机关的利用需求,又因文件的潜在历史价值为历史文件进馆保存做好准备。这决定了文件中心必然具有过渡性,具备满足形成机关利用需要和确保进馆文件质量两项基本功能。可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的文件运动过程和阶段划分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各阶段对应的保存场所在不同国家可能名称各异,但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基本功能。文件中心的现实也充分证明这一点,它在许多国家的名称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始终都是一种过渡性的半现行文件保管机构。

再次,如何辩证看待文件中心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关系?如上所述,文件中心是西方国家找到的一条保管半现行文件经济和有效的途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从探寻文件中心的理论根源起步,逐步扩及文件的整个生命过程和全面管理,最终上升为揭示文件客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成为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以上分析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无愧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还能为价值形态不同的各阶段文件对应的保存场所提供理论依据,不管它们的名称如何。然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中心的理论基础并不意味着认可这一理论就必然要建立文件中心;也不意味着没有文件中心,这一理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把二者的密切联系仅仅看成是狭隘的依存关系或唯一的对应关系,不免过于绝对化和简单化。笔者认为,二者确实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辩证关系表现为文件中心的建立符合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但文件中心不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唯一应用对象,不能以文件中心的建立与否作为评价该理论的高低并衡量其适用性的唯一标准。

根据以上评析,笔者的结论是文件中心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存在必然联系,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源自文件中心实践,并成为文件中心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而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并非国外“专利”。尽管“文件生命周期”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但文件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其运动过程和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说是西方档案学者总结出的揭示文件客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中国同样存在探索这一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努力。因此,揭示文件客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无论在中外冠之何种名称,都是全球档案界共有的理论财富。这也说明我国同样存在建立文件中心的理论基础。

二、焦点之二:中外文件、档案概念的不同能否成为我国建立文件中心的障碍?

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理解是文件中心可行性问题理论分歧的另一个焦点。有的学者认为中外文件、档案概念的差异,决定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自然也不宜建立文件中心。?5?有的学者针锋相对,提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完全适用于中国”[6]。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及是否适用于中国,笔者拟另文探讨,这里只想就中外文件、档案概念差异的实质及与文件中心的关系略述浅见。

尽管中外文件、档案概念的表述有多种形式,但差异的实质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角度看,可归结为对文件运动阶段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该理论依据价值形态的转化将文件运动过程大致分为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阶段,从价值变化讲就是第一价值旺盛、第一价值衰退、第一价值丧失/第二价值凸现三个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和文档管理体制的差异,以及学者观察问题角度有别,不同国家和学者可能有各种具体划分方法,仅据有的学者粗略统计就达十数种之多,从二阶段到八阶段都有,划分标准也五花八门,包括利用频率、保存地点、管理程序、作用形式等等[7]。这表明阶段划分不可能也不应当强求一致。与较富代表性的英美国家相比,中外文件、档案划分的异同主要有三:一是对档案阶段的规定存在差异。在上述三阶段中,英美国家多把非现行阶段才视为档案,而我国从半现行、甚至现行阶段后期就视为档案了。二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界限或者说标志存在差异。英美国家多以进馆为转化标志,而我国多强调“归档和集中保存,既是文件向档案转化的一般程序和条件,又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一般标志和界限”[8]。三是各阶段文件对应的保管场所有同有异。英美国家分别是形成机关、文件中心和档案馆,我国则为形成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以上差异表明我国档案概念的外延大于英美国家,相应带来对文件、档案关系的理解问题。

根据我国传统的狭义文件观,把文件与现行阶段对应、档案与后两个阶段对应,就很难理解档案是文件的一部分,极易得出二者是不同事物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国外对文件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文件对应的是文件运动全过程的所有阶段,这就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文件”的含义;狭义文件对应的是现行和半现行两个阶段,这就是英美国家通常所提的“文件”概念。据此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可以解释为:档案是广义文件的一部分,档案由狭义文件转化而来,档案与现行、半现行文件是同一事物在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的体现。这样一来,中外文件、档案划分的差异主要就是对文件(狭义)由何阶段转化为档案以及转化依据和标志的不同认识。我国多把文件从业务部门或文书处理部门移交到档案室后称之为档案,表明文件从半现行阶段开始转化,转化依据和标志通常是“归档”。而在英美国家,文件直到非现行阶段进馆保存后才被视为档案,转化依据和标志多是“进馆”。笔者认为文件从哪一阶段转化为档案并不重要,关键应认清引起转化的本质因素。无论是我国的“归档”,还是英美国家的“进馆”,都不足为本质因素。因为这种转化包括存贮形式和本质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文件办理完毕后经过立卷归档,由分散流通状态转变为集中存贮状态;后者是指文件由记述和传达现行信息的载体转化为历史记录。归档和进馆都只不过是为安全保管和利用的方便而实行的一种工作制度或程序,只能表现存贮形式的转化,无法完全体现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只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才能全面揭示出文件与档案发生存贮形式和本质作用变化的本质因素。可见,与归档和进馆相比,价值形态转化才是文件向档案转化的一种更加客观的依据和标志。

中外对文件、档案概念的不同理解应否阻碍文件中心的建立,笔者持否定看法。理由主要有三。首先,尽管中外文档划分存在差异,但都实施了分阶段管理,各阶段均有相应的保管场所和管理形式。这说明中外存在这样一种共识——尊重文件客观规律采取阶段式管理,使管理最为合理和有效。这种共识就可为我国建立具有诸多优越性、广受西方青睐的文件中心清除理论障碍。其次,文件中心是与半现行文件相对应的管理机构,因经济高效的优点得以在西方国家普及。无论我国有无半现行文件的提法,这一阶段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有相应的保管机构。但我国已有档案室的现实从理论上讲不应构成建立文件中心的障碍。再次,西方国家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把非现行阶段文件才视为档案,有的认为文件从现行阶段起就已转化为档案,这些具体差异并未妨碍文件中心在这些国家的普遍建立。可见,以中外文档概念不同为由反对建立文件中心的观点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以上评析,笔者的结论是建立文件中心需突破我国传统的狭义文件观,呼唤一种广义的文件观,这也正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反映的文件观。按照这一科学理论,文件概念的外延应包括文件从形成到最终归宿完整运动过程的所有阶段,而不是其中某一特定阶段。我国部分学者所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本不符合我国实际”[9]或“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名不副实”[10]的结论,都是从狭义文件观来考查这一理论的。狭义文件观的严重不足在于过分强调文件各阶段的区别,忽视各阶段的固有联系,因此难以准确反映文件与档案的关系。西方各国尽管对文件的阶段划分以及对各阶段的称谓不完全一致,但它们普遍建立文件中心正是基于对广义文件观的一致认同。可见,假如不能接受广义文件观,就无法真正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质,也无法辩证看待文件中心的可行性。

总之,笔者认为文件中心的建立在我国不乏理论基础,如果认同广义文件观就能为消除上述理论分歧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注释:

[1]林清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没有必然联系》,《山西档案》1999?6。

[2]同上。

[3]同上。

[4]笔者与韩玉梅共同主编:《外国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5]王茂跃:《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山西档案》1997?6。

[6]何嘉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完全适用于中国》,《山西档案》1998?5。

[7]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