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2:48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1)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C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T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T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T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

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T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T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T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2)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历程及功能解析

2.1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远程始末端互联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阶段、网络互相连接阶段、公路高速信息阶段。其中,远程末端与一种面向末端的计算机网络链接,为应用者对远程主机的驾驭提供条件。网络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将主机与末端的通信链接,以便及时存储与数据的处理应用,则终端机则不需要保存数据。在这阶段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因此信息资源的互相交换得到实现,在“信息基础建设”的观念提出之后,计算机网络高速信息公路得到更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计算机技术综合化和高效化综合实施。

2.2功能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数据通信、和谐工作、资源分享等方面。这样计算机与所有用户之间的通信沟通、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我们可以应用任务较轻的计算机来分担任务量较大计算机上的任务,因此,实现共同工作,这样就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靠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对数据库、硬软件和信息等资源得到共享。计算机从最开始的模式向最末端的模式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发展到现在的城域网、局域网和广域网三大模式,不仅提升了传输速率,还实现了多样化的传输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成效化与归纳化的特点,不仅更加快速和简洁的进行数据传输,还营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向计算机网络环境发展提供条件。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

3.1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服务为主题的发展模式

网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以网络和目的性实现网络使用实现的,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研发和创建的主要出发点。于此同时,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及网络技术发展提供众多完善的应用服务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所以,运用需要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创建和完善的服务是其主要目的。信息整理的功能的完善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发展前提的,进而也更好的保障和提高了其他行业发展。

3.2高速移动化的计算机发展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中多媒体信息资源传送量大大增加,信息高速公路的建造显得更为重要,突飞猛进的信息压缩技术和日渐完善的网络线路,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持了高速化网络的建设,更提高了信息的加速传递。网络环境的建造被上网点的固定性所制约,因此,无线网络从中产生而且得到迅速发展。如:广泛应用的WLAN无线网络及无线兼容性的(WIFI)的随之出现和快速发展,都有效的提高了通信设备的发展。这些经济得到节约、安装比较快捷、容易扩宽的无线网络的发展,以无线网络为主体和重点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向着无线网络为宗旨的目标发展,高速移动化的发展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到促进。

3.3开发化和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式

如今,计算机软件的的研发和运用中多样化的自行处理功能及人为性的使用界面使计算机变的逐渐人性化,同时优良的应用接口,全自动化的网络信息传送和自动处理方法,是计算机走进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同一处网络上,多媒体的应用以及各种不同服务项目的高效合成,确定点传送及多点传输更全面的加以实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向高效的集体化的发展方向上迈进一步,因此系统互联性的实施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

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和相对短暂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极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传播亦是如此。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传播大体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而不同的传播形式赋予思想教育工作不同的生存状态。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印刷造纸技术的发明,思想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的内容得以长期保留,但是及时迅速地对教育对象加以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速度的突破和教育空间的位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声音和图像系统,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形象化。上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九十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催生了现代传播方式――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易于保存等特点,不仅增强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事物,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人类传播方式演变的产物,是网络传播衍生的成果,而网络传播模式的生成便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发展的技术、物质前提,现代传播学理论提供了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理论对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现代传播催生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反映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创新的趋势,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对时代的正确反应。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数字化潮流无法抵挡,而新型传播方式给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必然之势,这也是对以往传播经验的总结。

2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工作者的提炼、总结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育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走上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培养了无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知行统一的人才。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愈益明显,导向、凝聚、激励、调节、育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随着社会纵深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顺应时展的需求,用时展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武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时刻审视自我,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延伸,不是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全盘否定,是建立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之上的,它必须吸取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经验,取其精髓,用其精华。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继承中的前进、发展中的创新,它根植于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土壤,吸收和借鉴了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重要成果,具有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诸多元素,而且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理论构成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积极推动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寻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空间、新环境,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3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

计算思维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因为科学、系统的计算思维理论不仅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成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理论支撑,也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就要求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务必始终坚持计算思维的引领,坚持不懈地用计算思维的丰富理论教育广大网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全面把握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计算思维的理论形态转变为一种心理形态。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4)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热点之一。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企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每年平均增长达百分之七十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做好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对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以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满意的状态。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3.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网络实践的环节缺乏,学生实际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欠缺。当前的教学环节中,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考虑学生及专业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在高校中,学生的构成较复杂,既有高中文理科学生也有中职毕业生,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目的不同,给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它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实用组网技术》、《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非专业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

此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改进探讨

针对目前高教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本文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

1.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把一些复杂的网络理论和技术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这同时也为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条件的高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2.改革教材体系,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程,并及时跟踪网络技术的进步,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提高整个教学的水平。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参与社会中的网络技术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加强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并选择适当的教材作为学习工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要重视教材选取。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可以考虑选取《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材;对于广告策划、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考虑选取《Internet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教材,做到因人施教。

此外,加强网络技术教育的硬件方面建设,通过教学积累经验等也是提高网络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结论

鉴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重要性以及社会的需要,开展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对提高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1]容治.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

[2]郜焕平,袁甜甜.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福建电脑,2004,(6).

[3]何英.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

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当前复杂网络已经逐渐的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中,复杂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复杂网络理论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发展中,复杂网络、复杂网络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本文针对复杂网络理论、复杂网络、以及在计算机拓扑行为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 复杂网络理论的复杂性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复杂网络现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领域中,复杂网络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一个产物,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当前复杂网络和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针对复杂网络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具有自行组织、吸引因子、内部相似、无标度中一部分或者全部网络,针对这样的网络将其称之为复杂网络。从复杂网络的名字上进行分析,复杂网络具有复杂性,其复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1.1 结构复杂。复杂网络是从传统的网络模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复杂网络形成,结构上的复杂性,主要是复杂网络在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的庞大,进而形成网络结构的复杂。

1.2 网络进化。复杂网络的进化是指在网络节点之间相互的连接和消失,这个网络进化的过程中,就向网页链接打开的过程会出现连接和断开,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的结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1.3 复杂网络连接多样性。复杂网络因为具有复杂的网络结构,以及有庞大的网络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非常的复杂,进而形成了复杂网络连接的多样性。复杂网络连接的多样性,还体现在网络技术节点之间的连接方法存在差异性和不同。

1.4 复杂网络动力学具有复杂性。复杂网络的这个复杂特征主要是因为网络节点之间存在复杂性,因为网络节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进行产生复杂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

1.5 复杂网络节点复杂。在网络形成的过程中,促进网络结构形成的一个特点就是网络节点。从复杂网络理论上进行分析,复杂网络的所有组成部分,就是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在这个复杂网络结构中代表着各种事物。在一个人际较往环境中,人体是这个人际交往环境中的节点,所以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中有不同的网络节点。

1.6 复杂性相互融合。复杂网络的这个特征,是将复杂网络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复杂性综合在一起统一的呈现出来,表现出来一个综合的复杂性。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会随着网络拓扑而发生变化,进而将网络的结构和性能改变。

随着复杂网络的形成、发展、应用,吸引了很多人对复杂网络进行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对复杂网络进行研究。研究的复杂网络内容有:复杂网络的性质、复杂网络的组成原理、复杂网络的变化规律、复杂网络的分布特点等等。

2 复杂网络的特定和网络结构的变化

复杂网络是在计算机、网络等的快速发展下,兴起的一种复杂网络,在复杂网络形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三个显著的特点:

2.1 复杂网络具有小世界的特点。复杂网络体现的这个小世界的特点,是使用相对简单的语言对整个网络结构中发部分的网络进行简单的描述。及时在这个网络结构中有非常大的规模,在网络形成中众多网络节点中,总会有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是最短的距离。也就是说复杂网络结构中,虽然有庞大的网络节点,但是还是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对这些网节点进行控制。

2.2 复杂网络具有集中和集中程度的定义。在复杂网络形成的过程中,网络的集中程度,就是将网络集中化的程度,也就是网络聚合效果。复杂网络规模在网络集中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复杂网络的结构和规模扩大,体现出网络向内部集中的一个倾向。

2.3 节点分布。复杂网络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在网络结构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分布在整个网络区域中,网络节点的关联性,将各个网络节点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在复杂网络结构中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虽然网络节点自身的作用非常小,但是分布在整个网络结构中各个角落和区域中,有庞大的数量,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进而构成网络,保证网络可以正常的运行,没有网络节点的关联性就没有网络的安全运行。

复杂网络的形成也是在网络结构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中产生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结构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网络节点的不断扩大和形成,增加了网络模型。在网络结构中,每增加一个网络节点,就产生一定的节点连接概率,节点连接概率正比于Ak,Ak则取决于目标节点的度,进而将其称之为节点附加连接概率核。在节点附加连接概率核的基础上,网络模型不断的演化,在网络模型中形成了顶点强度、边的权重等,这些网络结构模型发展中形成的指标,都需要满足网络节点的分布规律,并和实际网络数值向符合。随着网络模型的发展和演变,为复杂网络机制的形成以及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3 复杂网络理论在计算机拓扑行为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的当前有两种:复杂网络演化、复杂网络局部演化。计算机拓扑行为主要是在路由器、自治区域两个不同层次中形成一个计算网络拓扑结构。站在路由器的角度进行分析,路由器就是整个网络中的网络节点,路由器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网络边际。站在自治区域的角度进行分析,网关的两个网络节点连接的基础。

而复杂网络的稳定性是保证计算机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保证,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复杂网络的分布需要具备一定的分布条件:

(1)顶点v1在t时刻,被连接的概率(边际分布):

(2)复杂网络在t时刻顶点vt的度(边界条件):

kt(t)=m

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集中倾向,根据计算机网络自身的一些特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机的拓扑行为不能出现同步发生,一旦产生将产生严重的危害。

复杂网络在计算机拓扑行为中的应用,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安全性、鲁棒性等进行分析。计算机的拓扑行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标度,一旦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是发生网络错误,将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如果在计算机网络出现错误时,被进行了恶意的攻击,此时的计算机网络将非常容易被攻击,将其脆弱的一面呈现出来。

当计算机网络出现错误时,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或者某些网络区域发生故障,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影响网络的安全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中有非常庞大的节点规模,其中有一些节点是重要节点,一旦这些重要节点被攻击,整个计算机网络将非常的脆弱,当计算机网络出现错误时,呈现出来的鲁棒性和脆弱性,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图1 计算机网络的鲁棒性和脆弱性

从图1中的信息可以得知,横坐标为计算机网络节点,总坐标为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程度,其中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程度使用L表示,图1中的L值越大,则表明此时的计算机网络破坏程度越高。

为此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完了错误,被病毒攻击,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计算机的拓扑行为进行预防。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病毒研究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采用合理的防病毒技术和病毒预防策略,将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效率降低,阻止病毒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播,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进行保护。建立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模型,在模型中严重病毒传播的平均波以及传播的强度,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强度具有一个上限值,当病毒的传播强度超过这个上限值之后,这个病毒将长久的停留在计算机网络中,针对这个特点,制定相关的防病毒措施:

对所有的网络节点进行免疫,免疫的方法为随机节点选择,在实际的网络节点免疫中,及时进行了节点免疫,也还是会被病毒感染。在复杂网络形成之后人们意识到计算机的拓扑行为,在病毒的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上制定计算机病毒预防模型和措施。

从复杂网络理论中可知,病毒的传播程度小于网络的承受能力范围,病毒只有在小世界网络中才会轻易的被传播,也就是说病毒在复杂网络中的传播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一旦被感染,就会有大面积的网络受到病毒的侵犯,所以需要建立病毒传播模型,这是进行计算机网络病毒预防的前提。病毒传播模型中有:病毒传播原理、网络拓扑结构、病毒传播和网络拓扑相互作用机制。在防止病毒传播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改变,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的传播。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复杂网络的认识得到提高,复杂网络是人类智慧上的突破,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下,复杂网络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杂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会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特征,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行为进行研究,为计算机的拓扑行为进行构建、服务,针对网络病毒的传播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89-90.

[2]王翠莲.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5):107-108.

[3]雷霆,余镇危.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06):132-132.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6)

一、网络会计的概述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来,实现对企业的实时控制,可以在线通过远程操作来处理会计的报表、报帐、查帐、审计等业务。本文是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网络化阶段为背景,企业在采用网络会计核模式下如何进行内部控制。

二、网络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外界因素对网络会计的影响

1、社会层面影响网络会计核算的发展

网络会计的社会层面包括许多方面,本文选取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在网络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论文缺乏创造性认识和互相之间的过度借鉴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论文甚至某些语句一字不差的照搬照抄,严重影响了理论研究的价值。二是论文逻辑不严密、论述不严谨、表意不明确的现象十分多见。由此看出,进行深入研究的风气不浓,敷衍了事的现象比较普遍。

2、计算机对网络会计核算的影响

网络会计的载体是计算机,各种会计信息数据处理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因此,网络会计必须配置功能强大并且安全的计算机硬件来支持运作;目前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增大,且计算机本身就是脆弱的,中病毒,黑客的入侵都是无法避免的,从而会导致网络会计系统出现故障,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内在因素对网络会计核算的影响

1、技术层面影响网络会计的发展

主要包括软件、硬件、网络环境等方面。 网络会计的自身发展需要依托现代科技,唯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网络会计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网络会计技术层面的问题,大部分论文只是点到为止,只是简单的指出诸如软件平台的稳定性、会计信息真实性等问题,并没有深入挖掘技术措施与原因。本人认为,我国无论从会计界人士的技术功底还是从网络会计起步阶段来说,相关论文的技术水平都没有足够条件来提高。

2、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及财务人员的短缺对网络会计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董事采用白纸黑字,签字盖章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性,当运用到网络会计中,非法篡改、转移、伪造、删除以及匿名等,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使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同时,网络会计目前还是发展阶段,高素质的财会人员相当紧缺,这同网络会计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形成反比,使得企业不能高速发展。

三、网络会计核算存在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外界因素对网络会计核算发展的应对措施

1、社会层面对网络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作者薛鹏、沈安厦(2001)认为,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规范人才培训市场秩序,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这两点建议直到现在仍值得关注。学者董恒(2007)指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学说:可采取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提供了一种加强数据控制的思路。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宫雪冰(2010)加以总结,为网络会计的实务服务与操作工作提供了借鉴。陈正、张扬帆、冯芸(2010)指出:在网络会计工作方式还未成型时,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得更加突出,调动单位的积极性,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列举的大量文献指出,应加大会计信息化在高校财会专业教育中的投入。本人认为:一是网络会计虽然蒸蒸日上,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不具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能力。发达的网络会计体系仅见于少数大型企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刚刚普及甚至没有完成会计电算化。高校毕业生的最主要流向是中小企业,所以不必急于提高其网络会计功底。二是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育水平相对不低,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相反,制约其技术水平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低。三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中,加大对财会类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实务操作、科研能力的培养投入,效果远大于加大会计信息化教育投入。综上所述,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务水平以及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能够为其在将来适应工作环境、参与网络会计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2、计算机对网络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为克服计算机本身对网络会计的制约性,企业网络会计的计算机必须配置高标准的硬件,并且要定期对硬件进行维护,使网络会计软件系统更可靠,处理更及时。企业也必须设置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经常对会计软件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而保护会计数据系统。

(二)内在因素对网络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1、网络会计技术层面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强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网络会计技术层面方面,作者秦华在(2007)列举了较为具体的全面操作方法。虽然其中的措施大部分是指导性的、定性的,但是在会计理论文献中已属不易。在会计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作者邓景毅、刘艺、张建华的(2010)总结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权限控制办法,文中指出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而应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化再造。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例,分析了依据业务流程图进行权限设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及财务人员的短缺对网络会计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的差别很大,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会计岗位要求及分工职责,设置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同时业务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进行电子签字认证,从而避免非法篡改、转移、伪造、删除以及匿名等;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的会计人才,才能够熟练的利用互联网来操作会计业务。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会计核算将会得到更广泛地重视和应用,并将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会计核算的优势,已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7)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网络模型已经很难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特性做出客观的描述和研究。针对这个现象,复杂网络理论的产生和应用,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思路。对于复杂网络理论在计算机网络拓扑中的分析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复杂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基本理论

(一)复杂网络理论的含义及其复杂性

复杂网络是指具有内部相似、自行组织、吸引因子、小区域、无标度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网络。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结构的复杂性,表现在网络的节点数量较大。②节点的多样性,网络中的所有组成部分,代表的各种事物均为复杂网络理论中的节点。③连接的多样性,指的是网络中节点的连接方式不一致。④动力学的复杂性,指的是节点之间的复杂性,能够产生多样的结构特征。⑤网络结构的变化性,指的是网络节点之间消失和连接产生就像网页随时断开和连接一样,使得网络结构不断的发生变化。⑥多重复杂性的融合,指的是上述所有复杂性的结合表现出的复杂性。此外,复杂网络理论有小世界、集团集聚程度更加密集和幂律的度及介数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大等三种特性。

(二)计算机网络拓扑技术及分类

计算机网络拓扑最早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736年提出的,主要是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和传输不同设备之间数据的一种方式。不同的网络设计要选择适合的网络拓扑方式,在网络拓扑结构中,拓扑技术是以图像的方式来表示多种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机网络拓扑的主要类型有星行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混合拓扑结构、分布式结构等。由于计算机的分布和数据传输电缆的布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每一种网络拓扑结构都有其相应的优缺点,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拓扑形式的使用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复杂网络理论在计算机网络拓扑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的同步行为现象分析

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的同步行为,在复杂网络理论中,网络节点之间的同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是受网络拓扑和各节点之间的动力学性质决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同步行为并不都是有益的,如由多个路由器发出路由信息的网络,其同步行为包括了发出同一种路由信息和同时不发送信息,这就很有可能会使得网络出现拥挤或者瘫痪的现象。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来看,人们采取避免计算机网络出现同步行为的措施并没能完全奏效,经常会出现一种同步行为结束,另一种同步行为又产生的现象。因此,如何有效杜绝计算机网络的同步行为现象仍然是人们研究的课题。

(二)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的演化模型

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的演化模型由复杂网络演化模型逐步转变为了局部演化模型,这两种演化模型都是从路由器和自治域两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的。从路由器上看,各个路由器相当于各个网络节点,而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相当于边。从自治域上看,在边界网关协议的基础上,如果两个自治域之间对等连接的话,就说明这两个节点之间是有一条边相连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演化出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出现“富者更富,穷着更穷”的现象,即那些新加入的用户会倾向于那些品牌好、质量好、连接数量多的网络服务商。该模型遵循的“偏好连接”原则是基于整个网络上的,与优先考虑连接到本地区的服务器或路由器的实际不符。而局部演化模型的偏好连接倾向性是在局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的缺陷。

(三)计算机网络脆弱性和鲁棒性的动力学模型

1.计算机网络的鲁棒性。计算机网络的原始功能是保证军事资料的安全性,这样的保证就是所谓的鲁棒性。鲁棒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区域或节点中出现问题或故障时,不会扩散到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还能保持正常的运行。相关研究表明,一般在一个网络系统中,只要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正常区域和政策阶段就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2.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虽然计算机网络有鲁棒性的动力学模型,但是一旦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区域或节点受到破坏时,整个计算机网络将会异常脆弱。更有甚者,如果计算机网络中一小部分的中心阶段被破坏后,整个网络就会陷入瘫痪的境地,计算机网络也无法保障正常运行。

(四)计算机网络病毒扩散模型和病毒防治的方法

网络安全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而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病毒的袭击和扩散。因此,复杂网络理论在计算机网络拓扑中的应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抑制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扩散,减少病毒的传播,避免病毒对计算机网络损害后带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复杂网络理论开始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中时,人们开始以复杂网络为基础不断研究和探索出新的防御病毒的方法,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在规则网络中,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计算机网络病毒只有在小世界中才能轻易的传播,在复杂网络理论里,计算机网络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小,一旦感染的话,网络系统将会受到大面积病毒的袭击,这对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技术而言是一大挑战。防御计算机网络病毒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防御病毒扩散模型,模型需要遵循的原则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形式、知晓病毒的传播原理、网络拓扑结构形式和知晓病毒传播原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此外,在计算机网络病毒扩散模型的构建和病毒防治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预防网络病毒的产生和传播的速度,通过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复杂网络理论来做好计算机网络的抗病毒工作。

四、结语

总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分析是一项专业的、复杂的、系统的步骤程序化工程。复杂网络理论能保障了人们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拓扑行为的要求,促使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的发展,给我国现代化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8)

1前言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社会呈现了需要大量的网络方向的人才进行“组网”、“用网”、“管网”的现象。虽然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的人数也逐年在增长,但仍然出现能够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网络人才非常紧缺的现象。为此,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变革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成果的关键和直接体现,所以人才培养的改革要重点抓课程设置。本文结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现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简单的探讨。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广西的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就如火如荼进行着,方方面面的经济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些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专业人才里2010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达到3万多,到2015年增长到4.5万左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要占到了三分之一,在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时候,高职学院应该各方面联动起来,加快改革,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也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同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致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有的学生与社会脱节,到单位就业基本上是无从适应,无法胜任工作。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如下:(1)课程设置雷同较多,特色不彰显。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上雷同率较高,各校的特色不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不大,出现了有些岗位竞争大,有些岗位招不到人的现象。(2)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是日新月异,很多时候课程的设置总是在出现新的技术而相应开设,并没有做到有前瞻性,导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不显著。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飞速更新的,但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在课程设置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应对时代的发展。(4)校企合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预约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而是把顶岗实习生当作其廉价的劳动力,把他们安排到单调并没有技术要求的流水线上,从而并没有达到实习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目的。(5)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没有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就做不到因生施教,教学成果就不显著。

4北部湾经济发展状态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北部湾经济如火中天地进行着,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主要有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为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课程设置之前,高校要到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意在了解用人单位提供给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都有哪些,这些岗位都需要的什么样能力和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多听听就业指导中心的意见,动用所有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2)课程涵盖面要广。既要包括基础的综合的基础素养能力,又要包括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现代文化的逐渐形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有综合基础素质能力又要有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基础素养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培养,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基础素质,以便应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在课程设置上最好开设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网络施工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逐渐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并具备网络各方面的应用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经济发展专业教材。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时让企业人员参与其中并多参考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使得编写的教材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课程设置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到实处。(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一定要合理。部分高职院校觉得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高职院校也不能向本校及以上学校一样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精。使得学生既能懂得操作的依据和原理又能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未来出现的未知知识和未知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企业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节约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重相对与理论课程要重些。(5)课程考核要参考计算机网络业内龙头企业(如CISCO、华为、SUN,CIW等)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有些课程考核可以采取考证方式进行,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可以根据这些认证的考试大纲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平时教学中。

5结论

本文对广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它既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9)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与计算机网络的日渐复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已经开始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为了保证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安全运用,寻找一种有效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1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在我国网民的日常计算机使用中,来自于网路的安全威胁是计算机使用的最大威胁之一,这也导致了凡是网民都掌握着一定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手段,这也在客观上反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严重性。事实上,虽然我国网民在计算机的使用中会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但网络安全问题的高发仍旧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病毒与系统漏洞方面,这两点是威胁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计算机网络病毒一般通过邮件、软件安装包、通信工具等进行传输,一旦含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相关载体出现在计算机中,相关计算机就很容易出现系统崩溃、瘫痪、资料泄露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将对人们的计算机日常使用带来极大困扰,很有可能影响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最终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引起我们注意[1]。

2计算机网络的常见攻击方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计算机病毒外,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也很容易遭受到来自于网络的恶意攻击,这种恶意攻击很容易造成网络信息资源的滥用与个人隐私的泄漏,虽然这种网络攻击有可能是在无意操作中造成的,但切实威胁计算机使用安全的攻击却占着大多数,在恶意的计算机网络攻击中,一般分为网络信息攻击与网络设备攻击。1)网络信息攻击。所谓计算机网络信息攻击,指的是一种由于相关计算机设备使用人员在登录一些网站时,没有做好完备的防范措施造成的相关账号信息泄漏等问题,这类问题的产生很容易对相关重要信息的安全带来隐患,造成个人或企业的信息或财产损失[2]。2)网络设备攻击。所谓网络设备攻击,是一种不法分子通过对相关企业或个人计算机的恶意攻击,以此实现窃取相关资料、破坏正常工作的一种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犯罪行为,在这种网络设备的攻击中,如果相关企业或个人不具备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就很容易造成自身财产与相关资料的重要损失。

3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关键技术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与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攻击方式,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我国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关键技术进行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发展。

3.1防御策略模型

所谓计算机防御策略模型,是一种通过三维模型展现计算机系统计算方式与相关思想的一种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关键技术。在计算机防御策略关键技术的具体运用中,其能够较为优秀的促进计算机防御策略的统一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创造,这对于计算机安全防御系统的安全性提高来说有着极为不俗的作用,将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网络防御系统的防御力与操作能力。此外,在防御策略模型关键技术的应用中,其还能实现计算机的安全模式运行,这就使得在特定环境下,相关使用者能够使用这种功能进行安全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3]。

3.2模型安全体系

所为模型安全体系,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中能够发挥较为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在模型安全体系技术的具体运用中,其需要参考相关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使用网络的相关特点,方可以进行具体的应用,并起到保证计算机运行完整性、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灵活性、降低相关经济成本的作用,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将较为有效的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发展。在计算机模型安全体系中,其一般由计算机特性、物理层次、网络层、传输层次、应用层以及相关物理环境所组成的。

3.3反病毒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关键技术中,反病毒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反病毒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其能够通过计算机设置的相关管理规则,保证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正常使用中对相关病毒的隔离与相关影响计算机软件安全程序的消除,这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此外,运用反病毒技术,还能够在计算机中对重要文件进行格外保护,以此降低自身相关重要文件遭受破坏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的安全性[4]。

3.4提高计算机网络防御效果

在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中,提升计算机网络防御效果是一种能够有针对性的处理计算机网路安全相关隐患,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形式。在计算机防御效果的提升中,其能够通过计算机扫描技术、计算机防火墙技术以及上文中提到的反病毒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计算机使用中的网络安全性的大幅提升,保障了相关计算机使用个人与企业的信息与财产安全,这种有机结合是我国计算机网络防御关键技术中较为使用的一种相关技术形式。

4结论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中应用日渐广泛,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关键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论事,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发展。

作者:陈爱贵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安全防御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21:4.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10)

近几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应邻域不断地扩大,它所对应的教育方式也不断地发生改革和变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我们改革计算机职业教育,以满足大量有能力的计算机人才需求。

1 基于Internet技术的计算机教育特点

基于Internet技术的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网络作为主要的教学平台,该平台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相当明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灵活的使用教学资源。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了整合,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将学生共享信息和交换信息能力发挥出来。这种模式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老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联系在一起进行沟通学习。网络多媒体教学转变了落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授课的效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与老师交流,老师也能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资源、教学时间方面的限制。

2 Internet 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形式

Internet模式下的教学可以在互联网中也可以在局域网中进行。主要实现的方式有:在线直播、视频点播、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和教学讨论区域等。它具备自由化的、科学化以及开放化的特点。网络教学中的可以用以下几种为常用模式:

2.1 讲授型模式

这个模式是网络教学基础的新发展,主要以教师讲学为主,利用网络将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系统授课,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个模式也可以在局域网中进行,教师可以将摄影和摄像等相关讲解过程传到网络上,学生自己搜索,然后对内容自我学习。

2.2 讨论型教学模式

讨论型教学模式主要是具体问题的自由讨论来发表个人见解;可以分为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的方式讨论。同步讨论是运用计算机在网络在线模式下进行,过程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在网络上看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自己建立一个论坛,通过学生的留言评论,来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相对于同步讨论区而言,异步讨论区是教师围绕主题引起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根据同一类问题来进行交流,从而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工具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解答,这个模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2.3 互相合作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来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模式对学习的氛围要求较高,要有良好的资源环境和组织环境。Internet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更注重师生平等合作与交谈,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学习的交往以及环境的设设等等。

3 Internet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改革和创新

3.1 遵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基于Internet技术的计算机教育,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运用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灵活的自主进行学习。师生互动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进行交流,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

3.2 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Internet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教学,可以制作成幻灯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来授课教学。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自由下载,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性。

3.3 Internet教学模式下的评价

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有了网络技术,评价变得更为方便灵活,关键就是建设好平台用好平台。当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方式对教师评教,节约了时间还有效地达到了评教目的。

4 基于Internet技术改革计算机教育的方法

4.1 更换现有的教学理念,重新构建教学体系

根据书本上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议以实践的形式来改革和实现。可以将计算机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普遍性的给学生培养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可以起到先导作用。2.与先对应的专业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地使用在实践中。3.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相结合来提高学习水平。

4.2 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理论上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既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学从这两种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变成现有发展水平,持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更快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3 应用引入案例的方式、课内外结合等方式教学

4.4 扩大选修范围,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平台

教育方面应该给予学生的更多选择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选修范围,让学生在学习上不吃力,不费劲。

5 基于Internet技术的计算机教育实践过程

5.1 制作和完善计划

实验计划是实验课的核心安排,包括了实验的名称、时间、地理位置、分配任务、实验次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等。每一次上机都要有计划书。计划书包括了实验的题目、实验的主要目的、实验的要求、实验的各种内容、实验

的综合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计划要和提纲一起编写,能够达到协调性,提纲是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原则。

5.2 计算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验前准备工作繁琐而又重要,通常包括了硬件、软件环境,还包括组织和管理、老师和学生这几点。

5.3 实践过程

1)实验课开始前老师要说明实验的目标,指明注意事项,对学生不懂的问题给予提示。

2)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软件,老师先要进行演示,接着讲解。实验中要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利用好计算机教学的手段,将程序设计经验教给学生。

计算机网络发展论文篇(11)

1.1点符号全控制的一种算法

关于点符号的基础理论,主要是结合全控制算法的一种发展变化模式。这种符号全控制算法在将相关理论提出中,结合符号控制算法的一种形式,基于闭领域的一种组织结构,在鼓号全控制算法中,将极限度引入,并做好最大最小度的限定,这种网络图的符号控制算法下限过程中,实现下界之间的根本更新过程。关于符号全控制算法数图像的进行中,结合下界问题的更新角度,对下界的具体网络图进行根本上的满足。网络图符号的全控制算法的进行中,保证符号有着一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网络图算法的研究,更要做好思路的不断拓展,实现算法的根本完善和改进。

1.2边符号控制的一种算法

关于变富豪控制算法的发展而言,在2001年的时候,符号边控制算法首次提出,在m边的最小符号边控制算法的确定中,实现网络图控制算法理论内容的全面丰富和完善。对于2002年的时候,网络图的符号控制算法在对上界和下界进行确定中,结合特殊网络符号边控制算法的确切值,实现了网络图符号边控制算法界限。

1.3网络图的显示方法

对于符号和边符号的显示而言,通过结合网络图的一种现实方法,在屏幕对相关网络图进行绘制中,就要做好数据的输入和点的添加。数据的输入,使用者就要将指令在计算机输入网络图中输入,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输入,这种相关数据信息,不仅仅包括一下顶点的个数N,同时也包括边的数目M以及顶点的坐标。通过对邻接多重表创建,在邻接双重表中将数据输入,进而将网络图的数据输出环节完成。这种对边和顶点的一种输入过程中,做好边和顶点指令的添加,并输入新添加的数目。顶点新添加的过程,有着孤立性的特点。在网络的不完整连通中,往往就要结合基础性的环节,做好网络图的根本绘制。

因此,网络图计算机算法和实际的显示中,结合点符号全控制算法和边符号控制算法基础,在网络图控制的算法应用中,做好网络图的完善性设计,实现就是算计算法和显示系统的更高效率工作。

二、控制理论下计算机算法显示的有效改进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网络图理论的基础性应用中,通过结合理论的不断控制性发展,做好相关理论性的一种创新发展,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在计算机网络图的相关人才的培养中,将网络图的应用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并做好知识系统的一种综合性吸收和发展。本文则对控制算法理论和网络图计算算法显示分析。现代化生活中以及各个领域中,网络图的广泛运用,更是推动了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全面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图中的符号全控制而言,结合边符号控制系统的完善,对计算机的现实进行控制,做好查询和显示相结合网络图系统的完善。

计算机算法和显示中,结合网络图显示和相关的查询系统,在系统的不稳定设置中,注重系统中网络图的多次修改。通过对顶点和边进行不断的修改,这种多次的修改操作,更是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查询,不仅仅将图像的古板有效避免,同时也避免了图像的模糊。结核数据库的形式,在数据库存储中的相关数据操作中,将数据查询的基础需要有效解决,实现对系统的一种不断完善过程。在不同对象的分析中,做好系统的全面改进。基于交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有效性。

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中,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应用,不仅仅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知识投入,同时在多次的实践应用中,更要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结合各个领域的实际需求,对网络图技术进行根本上的完善,在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不断完善中,更要本着时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实现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基础性完善,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控制算法理论及算法显示的良好应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