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互联网消费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3:06

互联网消费论文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1)

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市场营销方式的转变,而营销活动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和相互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何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发展好市场营销,如何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行更好地促进,对于营销工作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市场营销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诞生的一种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商品的营销工作,对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而言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市场营销活动,就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条件下,人们对商品消费的意识逐渐增强的观念变化之下,不断变化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剧变,也让更多的人对生产销售环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加大,因此,市场营销逐渐成为被更多人关注的内容。市场营销不仅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式在不断推进,同时,有关于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特别是在西方,这种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给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市场营销活动的直接关注者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营销理论和营销活动的结合,推动了市场营销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营销活动的全面进步。

二、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也在不断变化,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同时,也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和市场营销理念。具体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市场营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的变化

营销理论,是指导互联网市场营销工作发展中的最重要支撑,早在20世纪,西方很多市场营销专家就提出了很多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络姆•麦卡锡教授就提出了4P理论,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是市场营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之后,科特勒通过对市场营销的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对于现存的市场营销环节进行了补充,增加了政府和公共关系两个影响因素,这是对传统的4P理论的一次升华,这之后,科特勒不断对市场营销理论涉及的因素进行改变和补充,从4P到12P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发展中形成的。在互联网时代,4E新观点是互联网市场营销发展中的新特点,虽然传统的12P理论和4C理论在市场营销理论中扔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互联网环境的迅猛发展,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时代顾客的变化,布莱恩•费瑟斯通豪提出了4E理论。4E理论注重从销售方的角度对购买者进行用户体验的关注,认为通过顾客对于销售者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种理论比较清晰的体现出在销售活动中,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对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和价值,这对于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此外,4E理论条件下,互联网打造的经济环境打破了传统人们购买和消费的时空距离,人们在购买方面受到地域限制的影响缩小,消费者的购买空间和购买机会不断增加,在这种条件下,互联网市场营销带来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价值。

(二)经营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面临的营销环境是实实在在的,作为消费者,所能够感受到和实际参与的消费活动都是通过实在金钱和物品的购买消费来完成的。这种方式是传统的,也是基本的市场消费。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就需要根据这种最基本的消费方式来进行营销活动的设定。但是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者通过网络消费的渠道增加,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有虚拟消费的环境,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受到时空的限制都比较小,消费者购买产品和营销者的营销环境发展的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向着更广阔的消费渠道迈进,而他们所经历的消费环节也不短减少,消费面临的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虚拟形式。因此,这种环境的消费方式对于营销活动提出了更多要求。

(三)市场营销的变化

市场营销的变化受到传统市场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互联网市场营销方式的影响的,随着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营销对于消费者的影响逐渐加大,如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营销,都对消费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即便是线下的消费行为,也会通过线上的营销方式进行推广,互联网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消费方式的变革,同时,对于营销策略,营销手段,营销思想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市场营销的变化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依然在不断延伸和推广,而借助线上的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推进。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市场营销人员在对营销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渠道进行不同的营销方式的打造,过去,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线下的市场营销活动,例如传统的促销,如今,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线上平台,每一个人都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也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因此,如今的市场营销活动,营销方式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通过线上的营销活动来加大营销力度,提高营销活动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市场营销活动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等都不断发生着变化,互联网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加有特色。作为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做好市场营销的策略创新就十分重要。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最基本的立足点,任何一位消费者,通过消费活动购买的都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无论营销活动如何开展,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产品都是最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进行产品的选择,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也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更多的选择。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侧重点不同,因而在消费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消费倾向就有明显的差异。而作为产品的生产者和营销者,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客户提出的消费需求来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升级。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都从数据的角度反馈到市场中,对于市场营销者而言,这种大数据分析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方式,正是对其产品进行更新策略最重要的帮助之一。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让销售者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因而,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就能够打造更加符合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能够制定更加符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营销策略。这种产品的创新和打造都是以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数据内容和消费现象做支撑的,对于互联网营销的创新有重要支持。

(二)价格策略

现代市场环境下,生产者对产品的定价已经抛弃了传统的对生产成本的研究定价方式,而是通过对消费者可接受的产品价格为依据进行进一步的价格评定,并依据该成本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如今,在互联网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接纳程度,这对于生产者进行产品的定价更加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这也有助于对生产成本进行把控。

(三)分销策略

分销是指一个产品及其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所有活动。在传统营销中,产品一般要经过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层次流动环节,才能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销售方式——网络直销。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购买产品,很多中间商的销售环节受到了影响,减少了中间的分销环节,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做到产品的直接销售,减少库存,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网上直销的方式也能够帮助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商差价支出。

(四)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方式主导者是产品的生产企业,作为消费者,智能被动的从媒体等途径了解到促销信息,并且做出对产品的购买决策。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可以直接与营销者开展网上对话,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进行了解,提出问题与建议,而销售商则根据顾客的信息反馈对产品进行改进,对促销活动进行调整。这对于消费者购买产品和企业的产品营销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需注意问题

(一)安全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很多营销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快捷支付实现,随着各种支付陷阱,钓鱼网站,网络诈骗等形式犯罪活动的出现,互联网营销的安全性备受关注。未来,在互联网营销活动中,作为营销方一定要从多角度对互联网营销活动的安全性进行保障。一方面,作为互联网营销平台的购物网站等,要有更加严密的安全保障,防范钓鱼网站等对网站信息进行篡改,盗取用户信息等。另一方面,作为营销方,要对消费者的进行全程保护,杜绝信息泄露行为的出现,保护消费者的信息是保护消费安全的重要步骤。

(二)交互性问题

交互性是互联网经济发展中,互联网站做好对消费者吸引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网站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关注和消费需求,对网站的建设应该注重交互性,加强网站更新,给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鲜优质的消费信息,让消费者能够对网站产生消费信赖感。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消费方式不断转变,市场营销活动应该更加重视营销的方式手段,同时,在网络营销中注重对用户安全的保障,从自身的网站建设方面注重交互性。

参考文献:

[1]陈礼.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创新分析[J].现代商业,2015(19):77-78.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2)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度变高,传统行业纷纷将与互联网结合作为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手段。保险行业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巨头,早已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并借此拓宽了保险销售的渠道,从而便利了保险购买。在目前市场中,已有超过70多家保险公司开通官网模式,互联网保险在保险行业所占份额日趋增长。但令人忧虑的是互联网保险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爆发后,其渗透率多年连续下滑,在2018年渗透率低至5%。互联网保险仍旧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加强完善互联网保险成为发展的关键。保险公司要想实现“互联网+保险”的良好发展,就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本论文将针对当下最热的“互联网+保险”现象,把消费者作为研究主体,并利用UTAUT2模型对影响消费者投保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一、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及特点

互联网保险是将传统的保险行业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技术,作为工具来实现消费过程中的投保、承保、理赔等保险全过程的线上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具备场景化、碎片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便捷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质。由于在网络进行投保过程中大量涉及个人信息,因此“互联网+保险”还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性特征

二、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至今,其发展路径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期互联网保险于1997年正式诞生,其标志性事件是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了史上第一张保单。随后,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泰康人寿三大保险公司纷纷在2000年开通官网加入互联网保险浪潮。萌芽期的互联网保险还没有大范围普及,市场对互联网保险认知度较低。

(二)探索期伴随着该时期电子商务的兴起与飞速发展,互联网保险逐渐成熟并开始对市场进行进一步划分。资金大量涌入电子商务市场,使得互联网保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该时期,互联网保险取得发展离不开政府各类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但该阶段互联网保险并没有成为众多保险公司的发展重点,大多仍旧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

(三)发展期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呈指数增加。2012—2015年期间,保险公司大多采用自建官网或者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拓展互联网保险市场。其中,由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范围的覆盖更容易产生裂变与市场拓展,因此在该阶段占据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最大份额。在该阶段,“互联网+保险”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保险的多个环节已经可以实现线上化。

(四)瓶颈期从2016年开始我国互联网保险进入瓶颈期,互联网保险的规模以及渗透率出现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情况。由于在历经发展期的迅猛增长后,互联网保险的众多缺点逐渐浮现。为了互联网保险的长期发展,中国保监会对此加强监管,因此在短期抑制了互联网保险的快速扩张。

三、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

在对众多模型进行研究比较中,由于UTAUT2理论涵盖了八大经典理论,与此同时该理论在无人零售、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最终认为UTAUT2能更好地解释互联网保险接受度情况。

(一)UTAUT2模型要素绩效期望是指使用该系统能够帮助消费者在购买、消费过程中的投保效率提升情况。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绩效期望,会对用户的接受意图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消费者在线上进行投保的工作效率越高,消费者越容易选择互联网保险进行投保。努力期望则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系统难易程度的评价与感知。朱琪(2020)使用UTAUT模型对学习类APP的用户使用意愿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使用系统的操作难易程度,将严重影响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意愿[2]。互联网保险与学习类应用程序发展方式相似,都是通过互联网络技术将传统行业从线下向线上发展。可以认为,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保险投保或服务的过程,感觉操作越容易,对互联网保险的使用意愿就会增强。促成因素是指用户使用该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便利的客观条件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外部资源的便利性能够增强用户的接受意图。Afshan和Sharif(2016)在对手机银行应用程序的研究中证实了在技术类产品中其资源的易获得性与消费者的使用行为存在积极的促进关系。因此,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与可获得性等促成因素将对用户的接纳意图与使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享乐动机是指用户在使用应用技术系统时所感受到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轻松愉快的消费体验感将会促进消费行为的再发生。在传统保险投保模式下,消费者进行投保需要经过冗杂繁复的文字理解与文件确认,其在投保过程中的愉悦感将大打折扣。相较于传统方式,“互联网+保险”模式能通过简单易理解的讲解视频以及清晰明了的图片解释繁杂的文字内容。从而使得消费者在互联网保险投保过程中感受到互联网保险系统带来的轻松愉悦感,消费者对线上投保的意愿就会加强。价格价值则是指的在使用互联网保险系统所需付出的成本以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权衡。传统保险业与互联网保险业相比,由于省去了保险人环节就能在一定程度降低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由于“互联网+保险”具备这一条件从而能使得消费者获得较强的经济性,因此消费者在传统投保方式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模式进行消费成本对比时就会更加倾向于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3)

一、在线评论的概念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性能、使用体验的评价信息,包括评论者信息、评论等级、评论内容和评论时间等组成部分。本文分析的在线评论是指客户购买后关于产品和商家服务的自身体验,即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者其他评论网站、论坛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他人的经历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发表的正面或负面的看法。在线评论是在线口碑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非面对面性、互动非线性、异步性、集中性、可存储性、匿名性、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多样性等特点。

二、产品属性和消费者互联网体验对在线评论效果的调节作用

1.产品属性的调节作用

一个公司的营销策略可能不会适用于所有产品,即使这些产品属于同一类别。在线市场的扩散导致许多利基生产商的出现,利基产品生产商和那些主要通过在线渠道销售的生产商更应该关注在线评论和在线评论系统的操控,因为在线评论可能大大影响他们的销售。

信息产品,如书籍、电影、音乐、电脑游戏,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购买往往只有一次,属于单一购买产品。许多这些单一购买产品可以被认为是经验商品,其产品特点在消费之前很难被观测到。因此,在线评论可以减少采购此类产品的风险。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依赖足够高时,在线评论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也越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会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活动,消费者会随着产品特点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信息源。Cheema和Papatla(2010)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享乐产品,在线信息对实用性产品的重要性更高。

一些学者认为,在线评论对流行产品销售的影响更高,原因如下:首先,受欢迎的产品往往得到更多的评论,大量的评论会使这样的在线评论似乎更值得信赖。一个消费者可能不相信一个非专家,但如果90%的非专家都认为值得购买,那么它可能就是值得购买的。信息来源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信任。随着在线评论数量的增加,总体评价收敛于真实的质量。因此,流行产品的评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从而更有影响力。第二,因为流行产品收到大量的评论,消费者更加相信他们可以在线上找到一个受欢迎的产品,这会使得他们更有可能寻找流行产品的在线评论,更多搜索可能会增加这些评论的影响。相反,如果消费者相信利基产品的评论是罕见的,而且很难找到,他们可能就不会搜索这样的评论,所以利基产品的评论几乎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最后,流行产品的评论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为消费者经常接触到这些评论。相比于利基产品,流行产品会更加频繁的被讨论,频繁的接触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品巨大的影响。

与此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在线评论对流行产品的影响更小,例如,对于流行产品,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需求可能较低,因为消费者使用在线评论是为了获得质量信息来降低风险,但流行产品本身就会传递高质量信息,购买流行产品往往会降低潜在风险。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背景下,如果消费者选择一个著名品牌,当该品牌后来被证明并没有那些不太知名的品牌更好时,他们的后悔程度低于他们选择一个后来被证明质量不够好的不太知名的品牌。对于那些消费者感兴趣的利基产品,他们有可能搜索更多的口碑信息来使他们远离可能发生的后悔,因此,在线评论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利基产品的销售。

2.消费者互联网体验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使得各种备选方案之间的比较更加方便。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在线渠道收集产品信息,因为从在线渠道收集信息的成本可能低于线下渠道。互联网体验与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的频率呈正相关。互联网体验缺乏会导致消费者放弃互联网这一信息来源,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容易访问在线评论。对于一个网络新手,使用在线信息可能唤起其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感知。一个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能会对在线渠道的属性有不同的感知和更多的信心。因此,互联网体验对网络信息的评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作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并使用互联网的信息,同时,他们也更可能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在线评论信息不可信。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提供在线信息,此类信息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一位经验丰富的在线客户更有可能接触到低可靠性信息来源和负面体验。这会导致一个新手可能会轻易相信网上的观点,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却不会那么容易被影响。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具有更多互联网体验的消费者可以很容易的从多个来源找到关于一个产品的许多评论。然而,评估这些信息来源的有效性需要较高的认知成本,这导致他们不容易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

三、建议

在线评论不仅是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且是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并进行有效利用和监控的营销手段。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在线评论,加强消费者与评论网站关系的密切程度,重视在线评论自身特征,发掘资信度高的在线评论者,有效控制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力。

电子零售商只有采用有效的在线评论策略,才能真正使在线评论成为消费者与商家沟通的有效渠道、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有效信息来源,从而推动零售商销售额和利润的增加。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4)

一、引言

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投融资门槛的局限性,阿里巴巴、支付宝、余额宝、“非常e购”、“点点理财”等各类金融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应运而生。智能、便捷、创新的在线金融服务,被大多数金融消费者认可和青睐。但在互联网金融普及的同时,不完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法律、体制,以及经济市场的动荡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风险,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

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已成为众多学者、消费者及供应商甚至国家相关机构关注的焦点。张海滨(2015)从滞后性、合规性、承受力、安全保障权、知情权以及损害求偿权六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和现实问题。侯哲(2015)站在消费者角度,以技术接受、信任理论及感知风险理论为理论基础,阐述了消费者使用意愿的概念并指出消费者应注意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彭静(2015)以网络平台贷款为例,代表性地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风险给出了应对措施。李露(2015)通过分析换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从民法方面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探讨。李彩凤(2016)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验证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级别较高,并从五个层面给出了对应的优化对策。

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识别

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到现今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一直都是各学者探讨的热门议题,从大范围综合来看,一般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大致分为操作、信用、运营、网络技术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五类。以金融消费者为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主要有:理财知识、风险偏好、操作风险。外部因素主要分为:网络安全风险、金融业务风险、信用及运营风险、法律及声誉风险共四个方面。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5)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 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 要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介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实践中难以回避的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有经济属性;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企业重视经营行为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赢利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好处。其中包括:提高企业声望,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提高销售率和客户回头率;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常规性错误和事故;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加企业赢利。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赢利并不是对立的,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也逐渐在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

扩展: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企业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特征,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的局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的网购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费者基于对互联网环境的不信任,进而对网上消费产生怀疑,对电子商务模式敬而远之,这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购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模式中已经习惯 眼看、手摸、耳听 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网上购物环境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影音等方法了解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网购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特性的消费者往往会因此对电子商务产生怀疑和顾虑。

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 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小结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给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适应消费者新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电子商务运作机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下获益。

参考文献:

[1]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6)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 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 要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介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实践中难以回避的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有经济属性;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企业重视经营行为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赢利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好处。其中包括:提高企业声望,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提高销售率和客户回头率;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常规性错误和事故;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加企业赢利。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赢利并不是对立的,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也逐渐在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

扩展: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企业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特征,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的局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的网购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费者基于对互联网环境的不信任,进而对网上消费产生怀疑,对电子商务模式敬而远之,这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购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模式中已经习惯 眼看、手摸、耳听 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网上购物环境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影音等方法了解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网购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特性的消费者往往会因此对电子商务产生怀疑和顾虑。

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 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小结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给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适应消费者新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电子商务运作机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下获益。

参考文献:

[1]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7)

[分类号]G354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为人们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商务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据调查显示,2011年第1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43亿,在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在线评论是基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一种共享模式,指购物网民发表有关购物体验的正面或负面的信息,借助网络效应让各种人群和机构看到,为其他消费者选择产品提供参考,也成为企业改进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信息来源。根据CNNIC的报告,大部分用户搜索到目标商品后,除了关注商品本身的属性外,还会浏览用户评论等商品相关信息,但是购物网民中只有29.5%的人购物后有分享购物信息的行为。由此可见,对大量潜在的网络购物者来说,与购物经验有关的评论信息是稀缺的。受到新技术以及评论需求的驱动,2010年7月,著名团购网站大众点评网推出了“Yelp+Foursquare”的新型模式,开设了“签到(check-in)”专栏,智能手机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将所在商铺的位置、感知产品或服务质量等信息通知给好友,同时大众点评网也将接收到的评论信息展示在网站上,为广大网友提供消费参考。网站联合商家为参与点评签到的消费者提供积分和购物优惠,也包括给予社区地位、头衔,增加社区人气等内在激励。对消费者来说,在消费的第一时间就能对商家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打分和评论,免去了事后回忆、记录的过程,这种评论更具信服力和实效性。同时,借助于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评论的数据粒度更为细化,实现了评论的全面性、详细性和实时性,从而为其他在线消费者提供更有质量的参考信息。可以说,通过签到发表评论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的显著特点,包括移动性、便捷性、与位置相关性、私人化等,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法比拟的。本文研究的正是在这一新技术背景下,影响消费者使用签到进行评论的驱动因素。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评论”均产生于消费者签到的过程中,不同于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的评论。本文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借助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方法从社会一心理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角度研究对网络消费者发表评论的影响,为增强消费者评论的意愿,完善电子商务网站运行的内在信用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2 理论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消费者使用手机发表在线评论信息的动因受到社会一心理影响和技术影响。对社会一心理影响的分析广泛建立于社会交换理论之上,包括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成本因素。对技术影响的分析建立在技术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理论基础上,通过变量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来衡量消费者评论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广泛用于理解资源交换过程中的个人行为,是从社会一心理视角出发理解人类互利互惠行为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人和他人交换和共享知识是希望能从这一交换过程中获得回报,并试图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上传播评论可以被视为是社会交换行为,消费者通过提供他们的消费经历以换取有价值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再次购物的优惠券或是在虚拟社区中地位的提升。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消费者所获得的回报高于其成本付出时,消费者就会被激励进行评论。社会交换理论中将成本界定为由交换行为产生的消极结果,由此会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消费者进行评论付出的成本主要是执行成本,包括耗费的时间、手机上网费等,其中时间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重要约束。为了提供详细的评论信息,用户需要花费时间编辑评语,再上传到网上。此外,评论行为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手机上网费用,以获得移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支持。结合动机理论更有助于对消费者的评论行为进行分析。Decit等指出人们某项行为的动机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外在动机指向的行为是对一种与自身无关的回应,包括经济回报、形象、互利互惠等因素。内在动机指的是受自身驱动去实施某项行为,这一行为本身是有趣的或在某方面确实值得去做。消费者评论的动机同样具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消费者能够通过评论获取由商家提供的优惠券和折扣,这是促使行为发生的外在动机;而评论能够为他人提供消费参考,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其他网络购物者提供有价值的、合理的建议,这是激发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现有的研究成果也都证实了驱动消费者发表评论的主要内在动机是助人为乐,主要外在动机是寻求经济回报。评论意愿的社会一心理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2.2 技术可接受模型

Davis从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基本假设出发,吸收了期望理论模型、自我效能理论等相关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提出了技术可接受模型,用于分析影响用户接受新的信息系统意愿的关键因素。TAM包括两个核心变量: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前者是指“使用者认为使用这项技术的容易程度”,后者是指“使用者认为使用这项技术能够提高其工作绩效的程度”,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用户“对技术的意愿”,其中感知有用性对感知易用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近年来,TAM广泛应用于移动商务的研究中,不仅用于测量技术的工具,也用于衡量用户使用技术过程中的娱乐价值感(hedonicvalue)和沉浸感(immersive value)。本文中,消费者应用签到进行评论的行为受到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的影响,技术条件是否具备对消费者的意愿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文选取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两个变量来解释技术条件。评论意愿的技术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3 概念模型与假设

本文在社会交换理论和TAM理论基础上提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评论意愿影响的一个整合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3.1 经济回报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经济回报是增加人们参与和

实施某项行为的外在动力,大众点评网为消费者参与签到评论信息共享提供优惠券和折扣等,带给参与者实在的经济回报。因此可以认为网站给消费者提供的经济回报越大,消费者参与评论的动力越大,经济回报与消费者评论的意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因此,假设:

H1:经济回报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3.2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我国文化的传统和社会道德准则,承袭到互联网虚拟环境中指网民不计回报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其他在线者,在实现他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因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而获得满足感,特别是在人们感觉到自身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帮助时这种满足感更为强烈。评论能够帮助其他消费者形成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认识,而这种认知是通过广告等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因此,消费者可能会选择与在线的其他网民共享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正面或负面的消费经历,以此帮助其他消费者了解该商家的情况,在帮助他人成功购物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快乐。因此,假设:

H2:助人为乐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3.3 执行成本

消费者发表在线评论需要将他们的购物体验、对购物的隐性态度转化为显性的明确表达,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时间成本,而且评论得越详细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此外,评论功能的实现需要手机用户支付上网费用才能使用,这也会产生成本,而用户如果将上述时间用于其他事情上也许能够获得更显著的回报和收益,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已有文献也表明时间耗费是阻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这一系列成本概括为执行成本,消费者耗费的执行成本越高,评论的意愿越小,因此假设:

H3:执行成本对评论的意愿具有负向显著性影响。

3.4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

根据TAM理论,人们在自愿接受的情况下对新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共同决定了采纳该项新技术的意愿,其中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相关的影响。对使用手机进行评论的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是指手机用户感觉通过手机操作是否能够准确、有效地表达评论以帮助其他在线消费者优化购买决策。使用手机进行评论的技术的感知易用性是指手机用户感觉与手机界面的交互实现评论是否简单方便。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越强烈,评论的意愿越强。由此,提出假设:

H4:感知易用性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相关的显著影响。

H5:感知有用性对评论的意愿具有正向相关的显著影响。

H6: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相关的显著影响。

4 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的方法,使用SPSS和SmartPLS2.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PLS建立结构化模型来验证上述概念模型(见图3)。PLS是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4.1 变量设计与测度

研究模型包括5个潜在变量,每个潜在变量都由2-4个观测变量组成,所有的观测变量的设计都来自于已有的文献,以保证变量测量内容效度。根据对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做了相应改动后形成本研究环境下的量表,其中与社会一心理影响有关的三个变量“助人为乐”、“经济回报”和“执行成本”分别改编自Bock和You Tong;与技术影响有关的两个变量“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量表参考了Davis的文献;独立变量“评论的意愿”改编自Klopping的文献。变量及题项确定后,制作问卷首先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慎重修改了部分表述并增加了对一些术语的解释,使问卷更容易理解。问卷中的每个题项都由7点里克特量表组成,答题的范围选择是“强烈不同意”(1)到“强烈同意”(7)。

4.2 数据收集

笔者在问卷星平台上公布问卷,通过网民自愿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在线调查网站提供自动筛选功能,能够提高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性。问卷收集工作持续了约10周的时间,收到有效问卷387份,实际有效问卷大于理论需要的有效样本量。

4.3 样本特征分析

由表1可知,男女比例分别占41%和59%,女性略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上看,集中于18―30岁的年轻人,占到全部被调查人数的72%。此外,超过90%的被调查者使用手机上网,62%的被调查者具有2年以上的网络购物经历。有29%的被调查者了解大众点评网并体验过其签到评论服务,54%的被调查者了解或听说过大众点评网的签到评论服务。在发表评论的便捷性方面,74%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优于计算机。在发表评论的安全性方面,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手机比计算机更安全。在效果实现方面,50%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优于计算机。

4.4 测量模型有效性分析

测量模型有效性分析主要涉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得到组合效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与Cronbach Alpha系数。一般来说,CR值与Cron―bach Alpha系数达到0.7即表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表2反映了平均变异量提取值(AVE)、Cron―bach Alpha系数和CR值:

由表2可知,所有的CR值和Cronbach Alpha系数都大于0.8,同时各变量的AVE值也达到最低门槛0.5。

效度考察测量的准确性,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由于该量表中所有的变量和题项均来自前人研究的成果,因此可以认为是具有内容效度的。构建效度又分为区分效度和收敛效度。一般认为,每一个变量AVE值的平方根值大于该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见表3)以及相对于其它变量的低因子载荷系数而言,每一变量的组成因子有较高的载荷系数(见表4),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4.5 PLS结构模型结果

笔者在验证结构模型时进行了1 000个样本下的自抽样,由此获得各假设因果关系的T值。由图4可知,除了感知易用性与评论的意愿之间的假设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以外,其它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都具有显著性。为了消除样本特征对本项研究的影响,笔者也测量了控制变量(年龄、在大众点评网签到评论的经历、网络购物的经历、手机上网的经历)与模型中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年龄对评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因为调查对象是以年轻人为主,因此这种由样本产生的作用关系是存在的。除此之外,被调查者在大众点评网上签到评论的经历、网络购物的经历、手机上网的经历对意愿都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图4中标识出控制变量及具有显著影响的路径关系,模型中各变量对评论的意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R2=0.55)。

5 结论与建议

Smart PLS分析的结果表明,乐于助人、经济回报、感知有用性对评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执行成本对评论意愿具有负向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对评论意

愿影响不显著。

从社会一心理角度分析,希望帮助他人是评论意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购物网站评论栏目的设计应该更能够反映消费者这种助人为乐的心理需求。如可以在签到栏目内设一个子专栏,允许人们自由关于某一产品的评论需求,这样有购买此产品经验的消费者就容易感觉自己发表评论的价值,在回答问题时就更容易产生帮助他人的愉悦感,也就更愿意发表有关产品的评论。网站可以将提出评论需求最多的产品在专栏中突显出来或提到网站首页,以激发消费者帮助他人的内在满足感。

其次,研究表明评论带来的经济回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行为意愿产生影响。因此,网站应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和签到产生的消费者与商家的“黏度”效果,联合商家对积极参与评论的消费者提供优惠券或打折卡等活动,既增强了消费者评论的意愿,也增强了顾客忠诚度,为商家发展了客户资源。此外,网站还可以定期邀请网民评选出优质评论并展示在网站的显著位置以鼓励评论者,也可以组织专门的评论奖励活动,一方面扩大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消费者产生评论的意愿。

再次,研究发现执行成本越高,消费者签到和发表评论的意愿越小,消费者会因为花费的时间成本、精力耗费过高而不愿参与评论。网站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板,包括消费环境、服务态度、价格、产品质量感知等项,评论者只需要操作手机按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该系统默认模板,选择要评论的产品并依次填写相应特征就可以完成评论,这种结构化评论不仅提高了评论的有效性和质量,也便于日后进行文本提取、数据分析、产品评级等,并大大减少了消费者因为构思表述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增加参与评论的意愿。

从技术角度分析,感知有用性对评论的意愿具有积极的显著性影响,就是消费者如果能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化他人购买决策的目标,就会产生评论的意愿。实际上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是一个统一体,人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越能够实现既定评论效果,就越会增加使用这种技术进行评论的意愿。对被调查者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与计算机相比,使用手机评论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这表明大部分人对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商品评论及其体现出的价值是认可的,由此可见,在用户评论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用户信任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8)

互联网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影响市场营销的方式,营销活动依赖于互联网,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对营销工作而言,如何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发展市场营销,如何在营销活动中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起源

市场经济衍生出市场营销这一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革,商品经济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商品的生产要求逐渐提高,商品消费需求有所增加,此时,如何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实现商品在营销工作中的价值,是市场经济参与者最为关注的。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商品消费意识的提高,是市场营销活动不断变化发展的基础。

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们一直将生产作为重要环节,注重生产的效率。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使人们对生产销售的认识逐步深入,开始意识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密切联系,市场营销因此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早在1921年就有西方的经济学家提出市场营销这一理论,但是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尼尔・鲍顿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才开始被学者、从业人员所重视,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市场营销中重要的“4P”理论就是根据“市场营销组合”的观点演变而来的。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也相继有新的营销理论问世,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大市场营销理论”,而后依据市场营销的变化,编写出市场营销非常经典的教材《营销管理》,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变化

2.1市场营销理论的变化

从4P理论到12P理论。4P理论指的是价格、产品、促销、渠道,而菲利普・科特勒在对市场进行分析后,在4P理论中加入公共关系、政府两个影响因素,形成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对4P理论进行升华后,科特勒针对市场的变化,继而将4P理论丰富到12P理论。

4E新观念产生。4E观念是互联网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虽然传统的12P理论在市场营销的理论中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迎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顾客的变化,4E理论应运而生。4E理论注重顾客体验,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从产品转变为体验。在4E理论的背景下,互联网营销打破了市场营销的空间阻碍,人们在购买时地域限制缩小,购买空间增大,互联网市场营销的消费者在这些条件下,更注重商品价值。

2.2营销环境、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方式相继发生改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降低经营的成本、缩短营销的周期,都有一定促进作用。(1)打破营销限制。营销限制包括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比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市场,网络市场没有购物的时间限制,可以24小时营业,改变了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限制。而传统的实体营销有很明显的地域限制,实体店服务范围有局限性,距离远的顾客购物便利性差、购买成本高,而电子商务没有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2)支付手段多样化。传统支付手段有空间上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付款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目前常用的支付宝付款、网银付款、微信支付等。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支付的可靠性、安全性也随之大幅提升。(3)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企业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许多企业在互联网投放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利用营销网站,与客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顾客提供商品信息,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群体的特殊性,给精准营销提供基础,企业通过互联网对网络用户进行分析,向顾客精准宣传产品。

3.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异同

传统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都是一种营销活动,同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销售上。网络营销的产品范围广,可以做任何商品、服务项目,是传统市场营销难以实现的。网络营销的成本相对要比市场营销低,能够把价格调整到更有吸引力的位置。网络销售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进行直接营销,不同于传统市场营销的模式。

电子商务以网络营销为基础,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营销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网络营销比较高级的一个阶段,因此,网络营销不等同于电子商务。

4.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的市场营销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支付方式快捷、灵活。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钓鱼网站、网络诈骗、支付陷阱等形式的犯罪活动开始涌现,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营销的安全问题。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活动时,营销者应注重保障营销活动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消费行椤M络营销平台应加大安全保护力度,避免钓鱼网站篡改网站信息,防止消费者信息被盗。

5.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的创新

5.1促销策略的改进

以往的促销主导者是厂商,消费者只能被动地了解到相关的促销信息,从而做出购买决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接收,变为信息的主动接收者。消费者可以直接与营销方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向营销方提出问题、给予建议,营销方可以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

5.2产品策略的改进

市场营销活动中,产品是立足点,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达到购买产品的目的,不管营销发生怎样的改变,产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选购商品,互联网具有包容性、开发性的特点,让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不同,其对商品的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因此,生产者、营销者应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对产品进行改进、升级,以适应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倾向都会以数据的方式反馈给市场,而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营销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在开展营销活动时,打造更加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是以互联网所提供的数据以及消费现象作为前提条件,创新互联网营销。

5.3价格策略的创新

就市场环境而言,生产方对产品的定价方式,摒弃了原有的生产成本定价方式,而是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进行产品定价,依照定价来进行生产、销售。在互联网市场营销的背景下,营销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产品定价工作,对生产成本的把控也有一定帮助。

5.4开拓适合发展趋势的营销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营销人员也应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与网络营销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推动市场营销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营销方式,打破了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下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提高了营销效率,有效降低营销的成本。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由原先的4P理论发展为12P理论,再到后来4E概念的出现,市场营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互联网市场营销。本文简要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起源,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变化,重点解析市场营销理论、环境、方式的变化,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创新,着重介绍促销策略的改进、产品策略的改进、价格策略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提高市场营销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引霞.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东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2)

[2]谢治春.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销渠道的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3]蔡立媛,张金海.负熵:大数据时代TPWKR企业营销五阶段模型的建构[J].现代传播,2016(05)

[4]王硕,李.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究及对商业银行转型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1.7%,超出全球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手机上网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并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对企业而言,跟紧时代步伐,把握发展趋势,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营销,通过网络平台塑造、宣传品牌形象,对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营销领域文献综述

目前对互联网营销研究的主要观点有:刘燕霞(2015)认为网络技术在营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企业营销不可或缺的工具,既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使营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便利性,减少了消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的耗费[1]。周思敏(2014)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传播策略的主要优势,并研究了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更有效率的企业营销[2]。郑素卿(2016)分析了企业营销策略在互联网影响下的变化,并指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应当重视消费者的主导作用、培养专业营销团队、加强网络营销力度并制定完整营销计划[3]。曾路、黄艳(2001)认为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营销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市场的沟通互动方面,与前者的沟通使需求和生产销售两大环节的交流更充分、联系更紧密,与后者的沟通突出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并强调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4]。孔凡生(2012)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营销活动,既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带来巨大商机,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创收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同时他针对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5]。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特点分析

(一)企业营销更加以消费者为主导

S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消费方式从满足自身需求逐步转向追逐个性与品质。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使消费者更加主动和独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互联网将消费者与各种产品联系在一起,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产品信息,通过比较各种产品的价格、质量、评价等信息,进而做出消费决策。(2)消费者之间的“口碑”宣传效应显著。互联网为消费者评价商品提供了平台,消费者在消费了某种产品后,这种产品的质量等信息会通过消费者的反馈“公示”在网络平台上,互联网提供的这种分享功能,为企业能否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及能否扩大市场份额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增强。李开、薛豪娜(2007)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代替了传统的媒体,实际上是利用因特网技术和功能,通过信息的互动式交流,在虚拟市场中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企业通过网络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地了解消费者信息[6]。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以产品为主导的传统营销方式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消费者在产品的营销甚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企业要从价值链的角度重新设计企业和顾客间的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的目的[7]。

(二)企业营销更加依托信息和大数据

以往企业总是依靠抽样调查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利用样本数据对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收入等进行静态研究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这样的样本调查往往以偏概全,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如今,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推测消费者的行为已成为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的主流方式。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浏览点击量和购买行为,来记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历史,并基于此通过建模分析,精准地推测出消费者的偏好,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推送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加购买机率。在大数据时代,营销理论逐渐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一“4P”理论转向“4C”理论(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及与消费者的沟通)。谁能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在销售占据优势。傅琳雅(2013)认为大数据凭借获取信息的快速性和处理信息的准确性,使企业能够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得出消费者的真实消费行为从而精确定位消费群体、判断消费者的消费态度、预测消费者的购买周期、划分忠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最终有利于企业推送更加精准的营销信息[8]。因此,企业应当充分依托消费者的大数据,精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有效地避免营销损失。

(三)企业营销线上销售更加普遍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逐渐追求方便快捷。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电子市场平台,因此线上消费更加普遍。具体来说:(1)在传统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往往在实体店进行消费,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时间浪费。互联网电子市场(如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的出现,使消费者可以在电子市场上进行挑选、比较、购买,极大地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手机APP、4G网络的发展也使消费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购物成为可能。因此,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更加青睐网上消费。(2)线上销售打破了传统销售中生产商通过层层中间商与消费者沟通的局面,生产制造商、零售商可以通过电子市场销售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这既节约了消费成本,也使产品的线上销售价格低于线下销售价格,成为吸引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综上分析发现,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营销由通过中间商销售扩展到直接向终端消费者销售。

(四)企业与消费者互动交流增多,消费者间互动增强

互联网时代,营销中的互动性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多。传统营销中,营销以产品和服务为主导,消费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调查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从而能够在产品设计和营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维持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第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传统营销中,限于通讯方式的制约,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很少,企业对产品信息的表达占主导地位,消费者无法掌握产品更加全面的信息,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论坛、微信群、评价系统等网络平台互相交流,互相分享对产品及服务的消费经验,从而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随着互动性的加强,企业产品及提供服务的好坏,都会迅速在消费者群体中传播。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互联网提供的营销平台,首先方便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交流,使企业或零售商能够直面消费者进行销售,节约了交易成本。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企业进行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重点已转移到赢得消费者的关注,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上,消费者通过网络把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传播给其他消费者,从而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制造者。企业应当正确利用互联网带来的这一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用实力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舆论”,通过网络和消费者有效地推广企业品牌。

(二)劣势分析

互联网时代中,企业营销对技术和软件的依赖性增强,但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依然不够完善,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系统瘫痪,甚至黑客攻击,这些因素都将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损失。同时,网络营销的兴起,使传统的线下营销渠道和新的线上营销渠道产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传统企业的利益。例如,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导致一些实体店门可罗雀,生意惨淡,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机遇分析

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各种机遇,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企业营销方式的改变与创新。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制定“互联网+营销”战略,精准定位消费者,实现精准营销。据调查,2015年淘宝、天猫“双11”的销售额突破900亿,这一销售奇迹不仅为诸多企业带来了利润,同时也带动了诸如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比如“三只松鼠”的销售奇迹。“三只松鼠”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销售,主要销售坚果、干果等,正是因为能够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并采用以服务消费者、方便消费者及消费者体验为主的网络营销战略,该品牌仅仅上线四年便得到消费者强有力的推广,在短时间内成为坚果销售中的冠军。

(四)挑战分析

互联网营销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互联网r代,信息更加透明化,一些网站存在窃取企业和消费者数据等不法行为。其次,互联网营销过程中,可能存在竞争者在网络上对该企业进行恶意攻击,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给企业造成损失。同时,在网络上进行消费,消费者只能看到一些图片及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分享,一些不法商家为追逐利润,可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因此,在网络时代,需要有更加规范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并引导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的对策建议

1.利用“网红经济”推销产品,树立品牌形象

“网红经济”类似于“明星效应”,“网红”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企业应当利用“网红”的影响力,通过“网红”将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进行宣传,从而打响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2.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主,注重体验消费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在营销过程甚至是生产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企业应当正确依托大数据,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析掌握消费者的偏好。在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精确地推送相关产品,吸引消费者注意,完成营销目标。同时,在网络时代,消费者也会把自己对产品、服务的消费体验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其他消费者,一旦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感到不满,或者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消费者很可能在网上给予差评,而差评很可能造成企业信誉下降,顾客流失。因此,在网络时代,企业更应该注意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在产品和服务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吸引潜在消费者,增加顾客满意度,提高顾客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3.积极吸纳综合型人才

无论哪一个行业的竞争,都离不开人才的竞争。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时,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企业需要人才对消费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精确分析,以获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偏好,依据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该环节对人才的精准分析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错,便可能制定错误的营销方案,导致营销失败。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企业也需要人才研究开发自己的理财APP、购物APP等应用软件,以此推广产品。因此,人才对企业的网络营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制定相关措施吸引更多的精英为其服务。

4.加强网络营销的广度与深度

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首先应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完善的网络基础,才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网络营销,才能够保障顾客信息的安全,吸引顾客在网上购买企业产品。其次,企业应成立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加强团队间的协作,制定完善的网络营销计划。最后,企业应充分利用最新的网络工具,积极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取得良好的营销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燕霞.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企业营销手段的变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周思敏.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传播策略探析[J].知识经济,2014(24).

[3]郑素卿.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4]曾路,黄艳.网络环境下的营销变革[D].华侨大学,2001(5).

[5]孔凡生.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2(6).

[6]李开,薛豪娜.互联网背景下的定制营销探析[D].安徽大学,2007(4).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10)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在互联网上搜集产品、服务或企业的相关信息,为购买决策提供参考。消费者一般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如网络社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传播产品信息。这样就是得传统口碑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发生的改变。与传统口碑相比较,网络口碑具有了新的特性如可度量、容量大和存在时间长等。因此,企业应当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对网络口碑加强管理以促进企业发展。

1 网络经济简析

网络经济是由直接从互联网或与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取全部或部分收入的企业所构成的经济。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推动型经济,直接交互经济,无摩擦经济,速度型经济,敏捷化经济和“标准”与“规则”经济。网络经济主要由四类企业构成:第一,提供电信服务和互联网拔号接入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制造或供应的企业;第二,利用网络基础设施使在线商务活动在技术上可行的互联网应用企业;第三,作为互联网经纪人促使买卖双方的交易迅速达成,增加虚拟市场效率的互联网中介企业;第四,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互联网商务企业。

网络经济以信息网络作为基础平台,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以电子商务主导商品流通,以互联网联系全球市场并行于传统经济板块。网络经济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发展形成的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经济潮流和经济形态。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中的目标是通过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网络口碑传播

2.1 网络口碑的传播特点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口碑的传播不同于传统口碑,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传播的匿名性;第二,传播形式的多样性;第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2.2 消费者的传播动机

消费者对网络口碑传播的动机是指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转发表有关产品、服务或企业的相关评论的内在驱动力。网络口碑是口碑的一种重要类型,因此传统的口碑传播动机的理论也适用于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网络口碑的传播动机理论一般包括一下几种: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归因理论、公平理论、传播学理论等。网络经济环境下口碑传播行为属于人际间的一种互动,互动过程中双方进行资源的交易,消费者对网络口碑的传播期望以后接受者会以某种方式作为回报。同时,消费者的网络口碑传播行为也受网络环境和其他网民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后的归因会促使消费者进行积极或消极的口碑传播。

3 企业网络口碑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消费者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购买决策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网络口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表现在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即信息接收者的说服效果上。影响网络口碑说服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信息传递者因素、信息因素和信息接收者的因素。信息传递者的因素包括传递者的专业程度、可靠性、可信度、亲和性以及身份地位等;信息因素包括信息的诉求、论点、结论等;信息接收者的因素包括接收者本身已有的观念、涉入程度、个人动机、可说服性以及人格特征等。此外,接收者与传递者之间的同质性性程度,人际间的联系强度,知觉风险,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异质性等特质都会影响网络口碑的说服效果。

4 企业网络口碑管理策略

虽然企业无法直接控制消费者的网络口碑及其传播行为,但是可以从几个方面对网络口碑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从而使网络口碑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4.1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一流的质量对网络口碑的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口碑传播之间具有正效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高低决定的消费者的购买体验。良好的购买体验会促使消费者产生积极的网络口碑并传播,反之,则产生消极的网络口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4.2对消费者期望进行控制

消费者网络口碑的形成和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与期望密切相关。消费者的感知高于期望时,产生正面网络口碑的机会将会增加,反之,当消费者感知低于其期望时,负面网络口碑的产生几率将增加。因此,企业既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又要控制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者的期望是动态变化的,然而它的形成却受到了包括企业明示或暗示的承诺等企业可以控制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消费者期望进行控制成为可能。

4.3 “意见领袖”控制

意见领袖是指在一个群体中能够使自身的知识、能力、人格与思想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舆论缔造者。网络口碑传播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和意见领袖密切相关的。尤其当产品或服务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时,意见领袖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因此,企业要能够准确找出意见领袖并且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播的重点放在意见领袖身上,通过他们将所要传达的信息扩散到跟随者当中。

4.4 建立高效的意见反馈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意见反馈机制,使消费者遇到问题首先向企业反映,企业在消费者进行负面网络口碑传播之前将问题解决,防止消费者防止负面网络口碑的产生与传播。

5 结束语

  尽管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口碑传播是由消费者自发形成的,企业决定不了网络口碑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等,但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管理网络口碑。企业应当使网络口碑成为自身的宝贵资源,成为企业产品和形象的宣传工具,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黄敏学,王峰,谢亭亭.口碑传播研究综述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初探[J].管理学报.2010(01)

互联网消费论文篇(11)

作者简介

刘德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会长,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市场研究分会会长,第一象限市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学术顾问,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社会学博士,著名市场研究专家,26年市场研究经验。研究领域主要有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研究(手机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数字阅读、社会化媒体、LBS、互联网生活形态研究等),品牌研究,满意度研究,商业地产、汽车、媒介、时尚研究,市场与媒介分析,市场研究方法。

2007年被选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百人工程”学者,著作《年龄论》于2010年获得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主要著作有《年龄论》、国家重点教材《现代市场研究》(主编)、《市场调查教程》(合著)、《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与实用方法》(合著)、《中国人读书生活透视》(合著)和《希望工程调查》(合著)等;发表了《关于问卷的题型设计》、《网络依赖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变量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40余篇论文;自1990年以来,共从事各种科研项目30多个,市场研究项目100多个,处理各种类型数据260多种。

季飞,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从业经验。一直专注消费者研究与营销管理领域,拥有研究机构、企业与媒体工作经历,现聚焦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研究。

李夏,第一象限市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分析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告、媒介经营管理等,关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

崔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第一象限市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师从刘德褒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研究。2010年中国市场研究宝洁论文奖学生组一等奖,焦点小组主持人。

内容简介

刘德寰等编著的《透视电商(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在梳理网络购物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网络购物消费者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调查与研究,通过严格、系统的建模与数据分析,全面展现了网络购物在当今时代下的行为与特点,描绘了市场竞争现状,挖掘了市场上主流电商网站的优势根源,最后总结与展现了网络团购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透视电商(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为电子商务、互联网从业者、爱好者和关注者提供了解读网络购物市场最全面的视角。

中国什么都是一窝蜂,电子商务也不能免俗,一窝蜂地上,一窝蜂地倒。屹立中的与倒下去的都成为街谈巷议的谈资与生活的风景,有的可叹,有的可悲,有的可惜,有的可敬。刘德寰等编著的《透视电商(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全面展现了网络购物在当今时代下的行为与特点,描绘了市场竞争现状,挖掘了市场上主流电商网站的优势根源,最后总结与展现了网络团购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第1章网络购物的前世今生1

1.1何为网络购物2

1.2网络购物的初创与探索发展4

1.2.1网络购物在世界:探索萌芽,创新延展4

1.2.2网络购物在中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7

1.3三分天下:世界网络购物市场现状12

1.3.1欧洲:网络购物的起源地14

1.3.2美国:全球第一大网络购物国家17

1.3.3亚洲:增速最快、潜力最大的网络购物市场21

1.4走向繁荣: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现状23

第2章网络全面渗透消费生活30

2.1概述:消费与网络购物消费31

2.1.1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31

2.1.2消费文化演变带动消费方式变革33

2.1.3网络购物:多样方式寻求消费“满意解”34

2.2消费者的第一次网络购物35

2.2.1时间:2003年前的缓慢推进与2003年起的迅速扩张36

2.2.2品类:启蒙于图书音像,繁荣于服饰日用38

2.2.3网站:淘宝是网站扩散里程碑40

2.3逛:消费者的网站浏览偏好41

2.3.1“不动窝儿”的每日一逛41

2.3.2分享黄金时间42

2.3.3“逛”无局限44

2.3.4网购浏览的固化习惯46

2.4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习惯47

2.4.1三天一购物:网络购物的消费次数48

2.4.2实体消费的替代:网络购物的消费金额50

2.4.3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消费51

2.4.4消费习惯向网络转移:网络购物的消费类别58

2.5支付:网络付款方式与金融品牌选择64

2.5.1支付多样化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64

2.5.2方兴未艾:网上银行的消费者使用情况67

2.5.3初露锋芒:手机银行的消费者使用情况71

2.5.4朝气蓬勃:第三方支付的消费者使用情况76

2.5.5安心落意: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82

2.6选择:影响消费者网购选择的因素83

2.6.1所见非所得: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83

2.6.2价廉胜物美:消费者选择购物网站的关注问题85

2.6.3价格战外的选择:最具吸引力的优惠活动86

第3章市场弄潮儿——网购品牌的竞争与共荣87

3.1网络购物市场上的品牌88

3.2认知:网购品牌竞争第一步92

3.2.1消费者的品牌记忆93

3.2.2品牌知名度106

3.2.3品牌墓地111

3.3选择:消费者的品牌浏览与购买122

3.3.1逛品牌122

3.3.2挑“卖家”131

3.3.3消费者的推荐“卖家”148

3.4品牌的吸引力149

3.4.1网购品牌的消费者行为转化吸引力150

3.4.2网购品牌的消费者购买吸引力153

3.5品牌综合实力评价——第一象限指数154

3.5.1第一象限网购指数(UP指数)154

3.5.2第一象限下期发展预测指数161

3.6周边产业的兴起:购物导航比价品牌情况164

3.6.1购物比价网站知名度166

3.6.2购物比价网站的消费者使用选择168

3.6.3购物比价插件的消费者使用选择170

第4章网聚人的力量——网络团购市场微探172

4.1网络团购:网络购物的新形态延展173

4.1.1网络团购的概念重构173

4.1.2网络团购在世界174

4.1.3网络团购在中国182

4.2消费者的团购行为与习惯188

4.2.1网络团购的消费次数189

4.2.2网络团购的消费金额190

4.2.3网络团购的消费品类190

4.2.4消费者看网络团购191

4.3网络团购市场品牌研究193

4.3.1消费者的网络团购品牌认知196

4.3.2消费者的网络团购品牌选择204

4.3.3网络团购品牌综合实力评价——第一象限指数214

4.3.4入口整合:团购导航网站的出现与发展218

附录关于研究方式的说明224

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