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27 05:22:09

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研究

智慧林业是现代林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优化发展路径,是当前林业发展中最前沿、最亟待发展和完善的内容,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就目前“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限制性的发展瓶颈,以问题为导向,优化“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为智慧林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2015年“互联网+”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它为我国传统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跨界融合成为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最显著特征[1]。林业作为传统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百年大计,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根基,发展林业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林业发展从原有的数字林业向智慧林业过渡和转变。2016年,国家林业局在《“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三五”规划建设时期,我国林业信息化围绕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定位和转型发展等目标,大力推动“互联网+”智慧林业建设。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绿色发展。”

1“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内涵

智慧林业是在数字林业发展取得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技术支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统筹发展思想为前提,以市场对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需求为导向,以跨界融合、创新为显著发展特点,以重点林区建设和绿色产品提供为抓手,遵循并践行新时代的资源观、生态观、价值观,全方位地提升生态林业、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林业生产以及民生林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林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倡导绿色林产品和绿色生态服务为主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出科技信息现代化、管理方式协同化、绿色产出与服务高效化、能够有效支撑林业现代化发展的林业建设新模式和林业生产经营体系。到2020年,“互联网+”智慧林业的科技创新化和平台智能化将全面实现,智慧林业将有力支撑现代林业改革发展,逐步满足新时期人民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为实现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新的路径[2]。

2“互联网+智慧林业”发展的瓶颈

2.1硬件设施不能满足“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要求

物联网技术设备不够成熟、完善。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尚不够完善,在林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方面一些关键设施设备成熟度低,由于不同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对于相关技术设备设计的理念和技术评估标准缺乏一致性,使得林业经营智能系统缺乏有效信息支撑。因此,直接造成在成熟的物联网下林业企业、生产商生产规模较小,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供求分析掌握不明朗,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信息采集、处理和的实效性,降低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信息进林入户的建设工程问题亟需解决。林业生产经营多集中在林区,林区具有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林区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和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加之林区经济发展也较为落后,许多林区的青壮年选择去城市打拼和生活,林区现居住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对现代化信息接受能力较差;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在林区的普及率低,由于林区居民、群众受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文化专业知识的局限,对于“互联网+”仍有怀疑和抵触心理,主观上还不够积极。因此,互联网设施难以入区进户并得到广泛运用是制约“互联网+”智慧林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2.2林区电商运营不稳定,缺乏系统的发展规划和

顶层设计林区的电商服务体系建设配套不完善,难以突显电商方便快捷的优势。林区多为偏远,道路崎岖,即便是成熟电商入驻也会考虑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电商入驻以后,多不愿意在林区做深入投资,存在维持基本运转的经营原则。在进行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推广时,信息化水平很难达到“互联网+”所创造的平台的要求,因此,再优质的绿色林产品和绿色生态服务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市场的认同,智慧林业发展受限。林区电商资金来源不稳定,普遍遭遇资金运转困境。规模较小的电商企业在寻求发展时,会将林区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推广,当信息不能给小电商带来效益时,他们的经营往往举步维艰,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从少数几家电商规模、档次和收益的整体状况看,远远不如城市成熟的电商平台带来的收益和影响大。因此,“互联网+”智慧林业在发展中就已陷入市场漩涡,很难在电商层面上得到长足发展。林业本是弱质产业,自身难以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作为自身发展的后盾,再加上林区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智慧林业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否则,“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也会因为地方政府缺乏系统、科学地规划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财力支持而陷入发展困境。

2.3林业经营水平低

林业发展虽经过了数字林业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林业的经营水平、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就林产品而言,绝大多数林产品是真正的绿色(无污染、无添加剂)产品,市场前景巨大,但是这些优质的林产品在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等环节存在低水平经营。林产品的加工较为粗糙,初级加工为主要加工方式,精细化深加工较少。因此,导致林产品经济附加值低,名牌精品不多,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有的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户只重视林产品生产,轻视市场信息,注重林产品的生产数量,忽略林产品质量。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存在资源浪费现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林产品自身优势与潜在竞争力,使得优质林产品被压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绿色生态服务则是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互联网+”推行不力,信息流转不畅通,市场开拓能力差,使得林区即便拥有绿水青山,也很难将之变为金山银山,智慧林业在这种境遇下很难做大做强。

2.4人才流失严重,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林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从林区走出来接受专业教育的青年人绝大多数选择留在城市生活,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能够回到林区生活的寥寥无几,因此,在“互联网+”智慧林业推进过程中,缺乏“本土”人才支持。尤其“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要求颇高,现代信息技术专业是紧俏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供不应求,信息技术人才更是炙手可热,选择进入林业产业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智慧林业发展的后备储备人才缺口状况堪忧。虽然从政策层面鼓励大学生深入林区开展工作,但是有些大学生考虑到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时,将林区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真正扎根于林区的大学生微乎其微。

3“互联网+”智慧林业发展的政策

3.1“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的理念

一是新型资源观。要认识到信息资源是促进“互联网+”智慧林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促进林业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的导向性资源。而且“互联网+”本身要求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打破原有的对林业资源固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理念,从根本上摆脱对林业资源的刚性约束,利用信息开发的无限性去开发有限的林业资源,真正落实和践行林业智慧化、信息化管理。二是新型生态观。“互联网+”可以做到利用科技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善林业生态发展观。“互联网+”智慧林业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将超越数字林业发展的阶段,将绿色低碳、惠民高效、集约优化的发展理念,利用跨界融合与更多行业融合为一体,开启绿色生活方式的新方向。三是新型价值观。“互联网+”下的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以信息化武装的智慧林业产生的价值将呈指数增长。通过“互联网+”智慧林业建设,林业转型发展与新一代创新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林业管理方式优化与绿色林产品、生态服务的价值将被深度挖掘,绿色生态产品和绿色生态服务供给与需求将具备一定的智能提供与选择,能够向需求者实时反馈绿色林业产品(主要指林产品和生态服务)供求变化动态信息,强调林业提供产品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绿色价值的创造主体,从根本上促进林业转型升级,提高林业生产效益,转变僵化的林业生产经营方式。“互联网+”智慧林业是现阶段林业发展的最优化路径,是实现社会绿色发展的保障,通过林业信息化深度改革,以互联网为信息交换平台,打破原有滞后的市场供求等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降低交易成本,缩短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交易时间,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为林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平台和机遇。“互联网+”充分发挥了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作用,将智慧林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到一起,从而大幅度提升林业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达到绿色发展的要求[3]。

3.2提高林区硬件建设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林区道路建设和网络铺设。新型资源观已经明确指出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地位,只有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才能使得信息传递达到有效性、时效性、便捷性、商业化的要求,才能符合“互联网+”的平台建设要求,真正促进智慧林业的发展。明确确立科技设备生产商和供应商对于技术设备所订立的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引入合理竞争机制,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从而提高传统林业的自动化水平,将林业生产的过程进行可控化处理,提高林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互联网为经营发展平台,以信息为主要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持,全面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合理利用[4]。

3.3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发展规划

由于林业所涉及的地区较为广泛,地区间差异较大,在推进“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进程中,国家着重建设全国林业电子商务平台、生态产业创新林农服务平台、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生态旅游、森林碳汇监测物联网应用及交易系统、全国林产品智能溯源系统、智慧林业产业培育等7项重点工程,这是智慧林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利用“互联网+”将林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交互共享,构建林区与林区间、林区内部区域间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林产品资源和生态服务区域配置优化,促进智慧林业综合服务水平地提升,将“互联网+”的平台红利和智慧林业的政策红利不断增加。国家应高瞻远瞩,先做好战略布局规划,分清顶层设计和指导意见,地方政府根据要求和地方实际进行平衡,将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到实践中。电商的发展也随着政策的变化和自身优势来选择经营方式,将更多、更好的绿色林产品和绿色生态服务推广出去,让现代人更好地享受绿色生活,从真正意义上推动智慧林业发展。

3.4创新林业生产经营方式

林业发展有其自身特点,林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在互联网和林业的融合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挖掘出与各个领域合作的深度,做到“互联网+”平台要求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林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充分体现出林产品固有的价值和特色,重视互联网营销手段和模式的建设,推陈出新,尤其是在产品包装、物流等细节上加强管理,使林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更具竞争优势,增加林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获取更多顾客的青睐。因地制宜地加强绿水青山的宣传力度,丰富绿色生态服务种类,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重视林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最新研究成果迅速应用到林业生产当中,不断丰富林产品的种类,增加林产品的生产数量,提升生态服务的品质,打开绿色消费市场,也是将创新成果与商业化结合的重要表现[5]。“互联网+”智慧林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之后,可以将各个环节的市场主体进行创新性的细分,通过细化市场,找寻新的市场和寻求林业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加快林业的进一步转型和升级[6]。

3.5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人才是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主要力量。转变僵化的“唯学历论”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吸引更多的林区青年回到家乡进行创业。这种做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人才对林区自然禀赋条件熟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阻力较小,开展工作也会较为顺畅。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改革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专业人才待遇,改善生活、工作环境,将互联网人才的应用和具体的林业发展要求进行对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让专业人才深深感受到“互联网+”智慧林业是中国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们的职业生涯将会出现无数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踏踏实实工作,稳定专业人才队伍,从而为“互联网+”智慧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6牢固树立“互联网+”智慧林业发展的生态观

在发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强化协作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智慧林业发展的引领性作用。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技术自主创新速度,倡导绿色惠民,公平共享,不断增强绿色生态服务水平,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生态服务产品和绿色林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产品的需求,弘扬林区特有的生态文化,丰富绿色发展的文化内涵,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生态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加强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将森林文化、林区文化等林业特色文化作为智慧林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绿色文化交流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7]。

参考文献:

[1]马化腾,张晓峰,杜军.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冯峻极.论“互联网+”是智慧林业的新机遇[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4(4):7-9.

[3]徐瑛.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新型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4]王明春.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及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5):272.

[5]周孟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6]李玲,汤景明,何利华,等.湖北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2,41(3):79-81,51.

[7]李世东.智慧林业:中国林业新征途[J].信息化建设,2016(8):23-25.

作者:吴振江 李俊枝 李顺龙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