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产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3:12

生产管理论文

生产管理论文篇(1)

二、精益生产改进的保障措施

(一)生产要素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的掌握生产信息,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4]。在进行精益生产改进时,首先要做好人力、物料、资金、仓储等不同生产要素的基础数据管理,能够及时全面掌握生产过程中不同主体所处的状态;其次,在生产中要进一步完善物料清单和生产工艺的数据,并根据不同主体状态的变化情况,对各主体实施动态管理;再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生产管理做好技术保障。

(二)培养员工适应精益生产管理员工的积极性关系到生产效率,在进行精益改进时,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培训方案;培养企业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并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保证员工能够适应新的生产管理模式;鼓励员工不仅是技术人员,更包括一线工人,在工作中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及时地向管理层提出,能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流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心,全企业营造出人人都主动实施和优化生产的局面。

(三)建立精益生产的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别注重“人情”、“关系”等,当一些员工违法操作规定或零部件存在缺陷时,其他人碍于情面不能及时纠正,这导致一些精益生产方式很难落到实处,若简单的处罚了事又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航空企业积极营造精益生产的企业文化,引导和激励员工注重工作效率与团队协作,而不是讲人情、重关系网。管理者要树立以生产为本、以员工为本的理念,多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员工参与生产管理与改进,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精细化生产计划管理建立生产计划模块化数据库管理模式,实现生产计划精细化编制,使计划的制定科学合理,可性强,达到生产计划的分成管理更准确和逐级控制更规范,保证各层次计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完全集成,实现项目计划与现场执行计划的无缝连接和及时反馈的目标。

(五)全面进行精益生产改进精益生产理论不仅可以用于指导产品的生产环节,对于非生产部门,比如财务、采购、销售等部门同样可以用精益生产理论进行改进。其“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的精髓在对非生产部门进行改进时,能够对资金流、供应链、仓储和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优化,能够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减少采购周期、降低库存压力,使航空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都实现精益化,这将为精益生产管理创造出良好的改进环境。

生产管理论文篇(2)

1. 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严格来讲,介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应该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人。但是企业的管理者永远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无论在现代企业制度还是传统的企业制度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企业管理的决策者与核心的执行者,因为企业职工无论多么具有安全意识与能力,都无法也无权去构建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安全管理督查。这些工作都需要依赖于管理者去计划、落实,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能力,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安全管理首先要从管理人员开始,从意识抓起、从制度入手、从责任上加压,从督查上强化。企业管理者在以身作则、做好基础工作与核心工作的同时,把“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扎根于员工当中,加大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具体负责人安全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

2. 理念与素质决定安全生产的水平

纵观各类企业的安全责任事故,无一不是与管理者的疏忽大意有关。所以,安全厂商的理念首先体现在安全生产的意识上,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责任事故给企业以及自身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其次,安全生产的理念体现在安全管理的模式上,有的企业把安全放在嘴上,行动上不足;有的企业安全管理想起一次抓一次,不能够常抓不懈;有的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漏洞多;有的企业难以处理好效益与安全的关系,为了效益忘记安全,因为安全摧毁了企业所有的效益……。这些问题哦都市安全管理理念落实的表现,是企业决策者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思维与方法的表现。

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知识素质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具有规范性、管理过程复杂性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渗透于企业的所有角落,其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熟悉安全管理知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安全隐患与操作规范,从小事抓起、从过程抓起,才能够保证安全不出问题。而这个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全面的知识素养作为基础。

二、 新时期安全生产对管理者的要求

1. 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与理念

企业管理者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够重视起安全管理的工作。领导者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安全管理问题上“斤斤计较”,不留后患,为企业的发展留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管理者安全意识要上升到制度的层面。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就是规范化管理,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融入到企业的制度管理的当中,成为规范化管理的一个环节,才能够坚持常抓不懈。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思考如何构建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哪些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如何集中民主的智慧其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如何对制度予以落实?如何加强督查工作?如何成立安全管理的相关机构?等等。如果企业管理者只是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但是只是个人用力,一味地强调,这是无法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

其次,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要化为责任意识。管理者不仅自己要有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深刻理解自己是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涵义。而且要善于把责任意识分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身上,落实到企业员工的心里,只有安全意识化为所有企业人员的意识,从能够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才能够成为企业管理的不懈动力,成为企业远航的保障。

同时,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要形成企业的行动意识。安全管理要靠想,但是更要靠做。企业管理者要在思想上重视企业部门与员工做的情况,不能够满足于制度的完整与语言的力量。只有落实到实际当中,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加强督查评价,通过安全理念改变了企业的经营产生过程,意识才是有效的。

另外,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安全是效益的保证,安全出效益是一个长远的真理。企业经济效益的成果要体现安全上的投入。防止为了效益而舍不得在安全上投入,最后因小失大的局面。

2. 必须具有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

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内行”,千万不能把安全问题交给外行人。当前,很多企业也配备了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与安全管理人员,但是不重视安全管理者的能力,认为只要态度上重视就能够保证安全,这是极端错误的。现代企业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化、智能化、机械化,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过程中一旦不慎就会留下安全隐患。一个不懂得企业生产知识的人是无法胜任安全管理工作的。

所以,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设备等有着全面的了解,而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安全环节有着较全面的认识。与一般的员工不同的是: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执行上级以及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与法律。另外,要了解行业的安全生产规则,了解产品质量法、劳动法与合同法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类安全生产知识。

企业管理者不仅是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也是安全知识与制度的教育者。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企业管理者要经常学习一些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书籍,经常了解一些安全生产的正面与反面案例等,以便对企业的职工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与培训。

3. 必须具备安全管理实践执行力

生产管理论文篇(3)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有生产上管理问题,本人知识浅薄就一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正在日益提高,但是在企业生产现场临近管理方面还是基本上手工在操作。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制造业生产现场黑箱作业”现象。就温州民营企业在生产与动作管理上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升级研究。

二、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及原因浅析

问题一: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劣在生产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生产线的工作环境的不良,直接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同时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品质无法保证。这也是企业能否快速成长的必要因素。

问题二:企业生产前段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外贸公司还是做国内市场的公司都会出现客户下订单到生产车间投产过程的脱节,这种现象很严重,这可能会影响动作不顺畅,工作效率的下降及交期延误。

问题三: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生产现场管理的衔接问题。

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生产现场管理的混乱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线的工作效率。通过多方面的收集和观察,采用流程卡比较适合生产现场的管理。

问题四: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把选人、用人正好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往往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组织架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问题五: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

制度的形同虚设是民营企业生产与动作管理中的又一大弊端。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业主不好打破情面,撕不破脸皮,不能依法办事,不能公事公办。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下面将探讨温州民营企业如果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升级。

三、改进方案

问题一: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劣在生产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就这个问题本人就结合三年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通过用一张图表对该问题进行提出一些解决的见解。

请看下图:

5S标准化表

5S内容制度标准检点

1S整理将不要的东西清理掉

设定不要物品的回收制度

设定循环、转让、烧毁等处理方法所在岗位是否有乱放不要物品

产品或材料是否直接的放于地上

是否分别整理量规类和工具类

2S整顿将需要的东西明确标示

对一些材料通过质地、用途、大小、形状等进行区分,并决定放置场所

与作业工序相协调是否定位标明主要通道和放置场所

是否分清专用工具和通用工具,并使之牌使用状态

3S清扫清除场内脏污,防止污染

清扫活动的大力推进地面通道,机械周围是否有掉落元件、灰尘和垃圾

机械配件及主要设备是否被弄脏

4S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贯彻执行、及维持成果

采用标准化、显现化、视觉化相结合是否穿肮脏的衣服

对灯光、规定点是否落实

5S习惯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良好习惯

亲自动口动手是否每天进行规定点检

是否使用规定的保护用品

是否一定时间内集合

上述图表简称5S标准化,改善工作环境必须要从管理人员做起,同时相应地考评方法及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的推行方案就要实施,只有管理人员以身作则便能顺利推动5S标准化的开展,从而也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保证产品的品质。

总之,要搞好环境管理必须全体动员参与各项开展地活动,才能提升品质,降低不良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才能确保交期,顺利交付;才会达到安全有保障,企业无伤害;才可能管理气氛融洽,人际关系良好。

问题二:企业生产前段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温州鞋业为例,如何提高这个流程的管理,提几个改进策略。

生产前段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直辖市不好导致的,我认为从销售部接客人订单后并按要求整理资料备齐发相关资料予开发部,开发部通过订单和相关资料在短时间内将色卡和“生产订单”、确认样拟好给生管部。生管部马上召开会议商定好发放采购部、品质部。这便是一个作业流程管理。接着下一步开发部开发试作样及算料开始,通过核实有无旧型体并制定制造说明书。

生管部对开发部的试作及算料核实无误后,将相关资料一并交给采购部,采购部通过上述相关资料进行对仓库查料及备料。

同时品质部对原材料及辅料进行品质检查,无误后等开发试作报告确认无误后开始发给生管做量产试作准备。待材料准备好后,由生管部通知开发部、品质部、生产现场相关单位试作时间,并督导试作进程。若交货期紧,则由生管部调度开发部所剩的相同材质之材料,安排提前试作。

等量产试作完成后,由生管通知品质部、工程部、现场单位相关人员参加量产试作检讨会。总结整个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等完成“制造说明书”编制后由生管下发生产指令、样品等给生产第一线确认无误后进行设产。这样流水线就会顺利总而言之,企业生产前段流程管理中一是时间上的因素必须要快,二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开民良好,再加上前段流程管理的程序无误这样就相应地提高工作效率、动作通畅等。

问题三:上线前和上线后的生产现场管理的衔接问题。

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流程卡管理、制令追踪管理、包装管理、监督管理、出货管理、现场物料管理、售后服务等。

(1)流程卡管理

导入前:

流程卡管理必须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对每一制品附一流程卡片,作业员完成一制程须将日期、人员、生产信息填写在流程卡上,在成品包装前,收集起来,以备日后维修查询之用。

导入后:

采用条形码设备、自动化设备,对资料进行收集,对每一流程卡附上该在制品序号条形码,作业员完成一制程后,利用条形码输入序号,及生产资料(例如:不良代码也印制成条形码),流程卡自动并入时间,工作站,人员资料,存入流程卡数据库中。

(2)制令追踪管理

导入前:

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由生产单字节长填写各制令投入产生,人员出勤等资料,再汇总计算出各制令进度。然而组装生产线流程快速,生产主管永远无法得知各制令目前的进度。

导入后:

每站(需管制的站点)需刷流程卡序号,计算机可自动计算出其所属制令在各生产单位详细过程及最近状况,主管办公室之计算机可得知全厂一分钟前制令最新状况。如果主管远在国外,只要其能入流程卡报表系统,了解整个工厂的制令运行情况变成了弹指之前的事。

(3)在制品追踪管理

导入前:

如果没有对仓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常造成一堆不良品、待修品积压在现场。

导入后:

利用流程卡完整数据,流程卡可追踪每一在制品最新位置、状态,统计整理后,可以依制令别,产品别或现场区段,追踪在制品分布状况。

(4)包装监督

导入前:

相同产品,因不同地区客户,需配置不同文字手册,电源等包装材料,但因混线生产,易生错误(如放置两本文字手册、电源线多放了一条等­)。

导入后:

可立即给予包装人员明确包装指示,避免疏忽,或是进一步整合防呆系统可进一步当错误时立即发出警示。

(5)出货管理

导入前:

须利用人工记录那些出货序号,给那一位客户,以做售后服务,也因缺乏实时核对能力,常在出货之机种及数量上发生错误,造成不小的损失。

导入后:

出货同时,刷读外箱序号条形码,可立即核对,如不符出货条件,可立即告之出货人员。同时把出货信息上传ERP系统。

(6)自动化设备整合

导入前:

企业用的资料机床等设备多独立动作,效益不高,设备管理也不佳。

导入后:

将SFCS与资料机床等整合,可自动得取生产信息及设备状况,与资料机床等整合,可自动得取测试资料。

(7)现场物料管理

导入前:

企业每天一条线生产10多张工单,因混线生产,无法掌握实际生产状况,常发生造缺料停线。

导入后:

SFCS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各制令,各机种组装数量,可以实时计算出现场物料状况,以预做供料准备,有效降低这方面人力及缺料现象。

(8)售后服务

导入前:

也不知其何时进出货,很难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客户回修之产品,企业可以方便地找出出货时间、出货客户(有出货条形码管理系统);但如果想了解该产品在生产时的信息,由于出货没有与生产资料进行整合,要找出其原来的生产信息,须花费相当大的人力。

导入后:

流程卡提供追踪功能,可以掌握每一成品完整流程卡资料、当时生产现场的状况及出货时间、出货客户,追踪成品在生产中的各种记录,可提供客户完整的售后服务。

问题四: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1、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社会化管理。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标志。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决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最高层次。决策者,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操纵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五:制度形同虚设,奖惩制度难以执行。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从而改变困扰企业发展的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把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

综合上述对民营企业生产动作管理所浅淡的和所提出的一些管理的升级研究,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尽供企业参考,如有不合理或不正确之处请多多指教。谢谢!

内容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以后的世界“第四种经济强权”,国际管理学界的从以往主要关注日本企业焦点转向了华人企业。

中国的企业是以其独立的家庭管理模式而闻名世界的。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的原因,它对华人企业的发展和华人经济的崛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温州民营便做了带头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知识化的挑战,它也逐渐表现出其局限性,其中生产与动作管理这个流程便成为阻碍我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本文在总结了作者工作经验与学修企业管理学的基础上,试图对温州民营的生产过程在理论有所创新,对过程管理实务有所弥补。本文归纳,提出了温州民营生产与动作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弊端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企生产管理升级

参考文献:

1.作者:蒋贵《生产与动作管理》出版社: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98.6年第一版

2.作者:厄斯金《生产与动作管理案例》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作者:李怀林《IS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

出版社:北京检察出版社2000.12第一版

4.作者:王关义《生产管理》出版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5.作者:教育培训中心《5S管理与TRM生产体系》

6.作者:R•R•ARROW《哈佛管理百科全书•哈佛生产经营与运作管理》

生产管理论文篇(4)

随着国家对种植小麦实行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小麦良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大田生产对小麦“新、优、特”良种用量将会逐步增加。现就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做简要阐述。

1选好种源高纯度的种源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品种纯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引入原种纯度的好坏,若只依靠后期的田间去杂是很难达到高标准、高纯度的种子。引进原种一定要从育种基地认真考察,结合当地引种目标,选好品种(系),签订购种合同。调运时应仔细核对品种(系)名称、挂好内外标签,确保种源真实可靠。

2选好生产基地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首先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能集中连片,无检疫性病、虫、草害发生的区域,同时还应考虑到基地的农户乐于接受,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基地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依法制种。

3把好播种关小麦种子生产田的播种,要做到从种源购入到配发种子及其播种整个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严防播种环节造成种源混杂。可实行“五个统一”、“两个集中”的办法。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播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查验收。在适播期内集中播种,凡一个品种(系)集中连片种植。

4抓好田间去杂小麦田间去杂应抓好三个环节。

返青至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根据植株形态、苗色等加以辨别,发现杂株及时拔除。

抽穗至开花期这一时期植株的特征特性充分展现,可以从株型叶态、穗型、穗色、芒等方面加以鉴别,且此时植株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应抓住时机,全面彻底去杂。把杂株、变异株等整株连根拔除并带出田间远离种子田处理。

灌浆至收获期对去杂不彻底的地块进行进一步的重点检查,确保种子生产质量。

5防治病虫害小麦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和蚜虫。防治宜早不宜迟,一般2次为宜。发现蚜虫危害和感染条锈病的中心病株,用40%氧化乐果加甲胺磷配合施用粉锈宁(三唑酮)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叶面喷施。灌浆期再用上述药剂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第2次。

6单独收获小麦种子田收获过程中要做好保纯工作。按区域分品种单独收获,单独运输,单独贮藏是防止机械混杂的重要措施。种子生产基地应组织专用收割机集中收割,收割前应对收割机进行彻底清仓,防止机械混杂,影响种子纯度。

生产管理论文篇(5)

电网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复杂、变化巨大,且理论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经济、优质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网安全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电网企业须不断改进思路,加强管理,以确保人身、电网与设备的安全。

1上海电网安全生产现状

上海市电力公司作为电力输、配、售的特大型企业,统一调度上海电网,参与制定、实施上海电力、电网发展规划和农村电气化等工作,并对全市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进行监督和指导。公司所辖的上海电网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前缘,北靠长江,东临东海,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营业区覆盖整个上海市行政区,供电面积为6340.5km2。上海电网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特大型都市电网,以500kV和220kV超高压电网为主网架。500kV电网是上海电网的核心网架与高速输电通道,目前已建成双环网。220kV电网是上海电网的主要供电网络,已实施分层分区运行。此外,现有发电厂25座,全网发电装机容量为1200万kW左右。2005年夏季最高负荷为16682MW,预计全年用电量接近895亿kW·h。

2004年上海电网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责任指标,尤其是实现了全年人身死亡零目标。2005年的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基本上处于控制之中,全年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迄今为止,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火灾事故;未发生误操作事故。

上海电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输配供电能力、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全网能承受单一严重故障的冲击,多次经受住了严重天灾人祸的考验,已连续33年保持了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2004年上海电网的全网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94%。

2005年夏季负荷高峰时段,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狠抓电网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和调度管理以及认真落实需求侧管理,最终战胜了前所未有的电力缺口(390万kW)、多年不遇的恶劣气候(“麦莎”台风高强度、长时间正面袭击上海)以及百年罕见的高温(35℃日均高温为133年一遇)等巨大困难,没有发生电网、人身、设备和误操作等事故,确保了上海全网的安全有序用电。

2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巨大、损失惨重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历史上,上海电力公司也发生过多起人身伤亡和误操作(调度)事故。这些事故时刻提醒我们:电网的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丝毫的松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深入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并认真研究对策,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处于可控、在控和能控状态。

通过对近几年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后得出,上海电网安全生产在总体平稳的态势下压力仍是越来越大,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确定性负面因素,安全形势尚不容乐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

(1)电力供需形势转换迅速,主要矛盾转移,把握工作重点的难度增加。按照近几年电源发展的速度,预计前几年严重缺电的形势将很快缓解,由于电源不足所掩盖的电网供应能力与结构缺陷逐渐浮出水面。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期望又要进一步提高,使得确保电网安全的责任更大、任务更艰巨。

(2)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模空前,量大面广,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上海电网的基建规模已接近所能承受的极限。从基建质量监控、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器械维护到设备试验投运验收、系统方式调整、启动投运等方面都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转,稍有不慎,就会留下事故隐患或直接酿成事故。

2.2电力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1)主辅分离长时间悬而未决,矛盾逐步积累,问题逐渐暴露,部分施工企业出现队伍管理松懈和员工思想不稳定现象,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稳定因素增多。

(2)基建市场逐步开放,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未能及时修正。恶性竞价现象严重,或是施工设施简陋,安全投入不足,或是层层分包,大量雇佣临时工,致使一线施工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严重下降,安全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大。

(3)多年的多种经营发展为电力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一些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认真落实,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特别体现在对外包施工队伍的管理上。

2.3电网运行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所谓的运行环境恶化,简单地说就是“天灾人祸”现象进一步加剧。

(1)“天灾”主要体现在近几年中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度与力度均有加剧趋势。夏季容易受台风、龙卷风、强雷暴雨的袭击;冬季又要严防大面积污闪的袭击。一些自然灾害的力度已明显超出当年电网设计所能承受的程度。

(2)“人祸”突出表现为外损和偷盗现象呈恶化趋势。上海电力公司每年在防外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仍不足以阻止外损事故的蔓延和加剧,这其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以及行政执法主体的缺位或不作为是一个主要原因。

2.4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一些老大难问题积重难返

(1)现场违章屡禁不止,特别是擅自解锁与监护人员越位操作已成为现场威胁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一些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很好地落实,少数领导对安全工作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抓安全工作停留在表面上。

(2)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技术的进步,一线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已出现严重不适应现象。一方面确是由于任务重、人手紧,培训工作不易安排;另一方面也与各级领导对现场不够重视有关。

(3)工作作风不过硬,加上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与诱惑对一线职工的影响日趋严重,使之难以在现场集中精力,安全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也亟待加强。

2.5电网本身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1)这几年上海电网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电源供应的不稳定和系统备用严重不足,即使是在临近省市电力供应矛盾有所缓和的情况下,上海电网的这一问题还将存在,难以为应付电网突发事故和防范大面积停电提供保证。

(2)电网设备良莠不齐,一些设备健康水平欠佳。上海电网已具有100多年的历史,存在有大量的老旧设备,一些老的220kV变电站使用期限已超过35年。尤其是近几年来,负荷高速增长,电网建设虽不断加快,但往往一批老设备尚未改完,一些原来认为较新的设备又成了急需改造的老设备。

(3)与华东主网联系薄弱。2005年夏季正常情况下就多次发生江苏向上海送电的两回500kV线路超出送电限额的情况。

(4)短路电流超标已威胁到电网的正常运行。

随着新的联络通道的建设,短路容量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对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5)中心城区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个别城区的220kV容载比已经小于1.4,限制了供电容量,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3做实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3.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在贯彻落实上。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一把手,“安全第一”必须在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时体现出来,而不能停留在报告上与安全检查中,其检验标准是要看当安全与工作进度、安全与经济效益等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能真正坚持“安全第一”。对于一线职工,“安全第一”要体现在日常的生产行为中,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变以往粗放散漫的工作作风,真正体现出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3.2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目前基本上是与行政管理体系相对应的,也是目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组织保障。对基层一线而言,必须坚持2条:一是安全责任越到基层应越具体;二是安全责任在体系设计与执行中应逐级加强而不能逐级放松。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更多地是体现在安全生产的组织与落实上,因此在宏观上是越往上责任越大;但是,对于一线的工作,具体到某一点上,越往下应该是越具体,责任越明确。因此,一定要树立安全责任的传递意识。

3.3加强队伍管理

队伍是安全生产执行的主体,加强队伍管理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队伍管理本身牵涉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队伍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作风管理,要真正地做到令行禁止。电力系统多年来形成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说是较为完善的了,但是在现场并不总是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仅靠安全检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现实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与长期严格的训练。就如“王牌军”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形成一样。因此,对电力系统而言,准军事化管理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而一种文化的形成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锤炼。

3.4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

选用质量优良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好设备对电网安全生产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一方面,设备本身的故障概率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抢修与方式调整概率的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的减少、容易实施自动控制等都会大大有利于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涉及从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直至退役报废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角度看,设备管理的重点是运行维护。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零缺陷管理”,尽一切可能使运行设备的

缺陷率降到最低。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

(2)控制好运行设备的发热点。电力系统中设备故障的预兆基本上与异常发热有关,有效地检测这些异常发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设备的强迫故障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这可大大降低设备停运对系统的冲击,并使检修工作有条不紊,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

(3)编制好设备技改规划。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与设备更新速度的提高,有计划地加快设备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出现一批设备中的某一缺陷同时发作的尴尬局面,给系统运行与正常检修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容易酿成电网或人身事故。

3.5加强制度管理

事实经验表明,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情,而对制度本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严防政出多门、前后矛盾只是制度管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在现场的可操作性。操作不了的、在现场无法执行的制度还不如不要。因此,在制定一些与现场直接有关的规章制度时,有关部门首先要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现场的情况;其次要对制度的现场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遇到问题要及时研究,消除现场人员的逆反心理,使规章制度能得到更好地执行。

3.6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技防管理

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上海超高压公司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误操作事故,这其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与五防闭锁装置的大量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这些技术的有效使用一方面有赖于现场设备自动化控制性能的提高以及自动化装置本身的运行维护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与一线人员的观念转变有关。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安全操作方面,真正可靠的是技防装置,而不是人。加大对技防装置的研究与投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3.7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计划的精细化。每年我们要编制大量的生产计划,精细到什么程度为好,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原则上讲应该是越细越好。这在目前基建规模大、改造任务重的时候尤为重要,而且计划一经编制批准,必须强调其严肃性,没有原则问题不得更改。许多事故教训证明,计划的不严密与任意改动往往会成为事故的起因。计划编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所谓的“计划跟不上变化”,可以说,就是因为变化太多,所以才要求把计划编得精细。

3.8加强技能管理

职工的技能水平是职工在一线危险情况下确保有安全正确行为的基础。因此,技能培训不能仅限于一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安全技能的内容。就安全生产而言,一般技能的培训甚至要比竞赛培训更为重要。澳大利亚煤矿工业已多年不出现人身死亡事故,据介绍经验主要有2条:一条是采用好的安全装置,可以认为是技防;另一条是确保职工在危险情况下有正确、迅速的反应。这2条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3.9建立安全文化

企业的安全文化范围很广,也很重要。事实上,就算我们的规章制度再全面也有管不到或管不了的地方,就像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一样。目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也相当重要。否则,规章制度很容易会成为一纸空文。

3.10加强预案编制

对于任何生产工作,常规工作靠规范,突发性事件靠预案(应急机制)。电网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预案编制一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二要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三要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历史上,上海电网几次重大事故之所以能正确处理,事故预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11确立设备主人意识

生产管理论文篇(6)

2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策略的应用

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关于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历史也是比较漫长的,而且也形成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本文就某公司在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开发进行简单的分析。

2.1公司的基本状况

作为一个资历较深的国有企业,该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类别是比较多的,而且相关的生产工艺也是比较成熟的,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整个的生产周期,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公司决定进行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效益。

2.2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策略应用

某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综合的方法,先用SSDM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实施,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原型法,将该公司资讯网进行局部“复用”于本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对于公司的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很好的开发出适用于本公司发展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和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3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

该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开发实施,把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引进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同时采用生产物流的计算机管理,提高生产物流的快速适应性和准确性。不仅能够很好的对整个生产物流有一个全面的把控,同时能够及时的反馈相关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实现连贯性的生产、物流的全过程。该公司在进行系统建立的时候精简了不少的交叉性的生产过程和物流运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首先,详细的数据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涉及到市场的需求量、车间的生产量和生产计划、仓库的库存量等等多个方面,并且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共享。其次,减少闲散的生产管理人员,实现小组作业的管理方式,定期的进行生产状况的数据统计,实现量化管理。第三,采用电子软件进行库存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第四,建立及时有效的系统维修和管理机制。

2.4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该公司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工作应该自顶向下地进行。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逐层深入,直接进入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并利用前面所述的形式原型法的开发策略和面向对象模型的开发方法。让用户可以逐步了解和认识系统,加强用户的介入意识,使系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整个系统考虑到操作方便易懂的特点,并按照整体系统结构的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即在每个系统中、程序中都采用将系统分成10个模块,让操作者都能从桌面上很容易操作程序,使普通水平的职工容易使用并接受。所有各模块均由一个菜单统一管理,将系统功能模块放置在桌面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从菜单上调用某一模块,来完成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模块与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和实用性、模块之间主要是依靠数据文件传递信息,使各模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生产物流管理子系统是关键,加上物资供应子系统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生产物流速度,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库存的周转率,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生产计划管理菜单主要根据公司生产计划情况,工程用料计划情况,采购及库存情况及各分厂的实际生产输入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如根据合同的签订,变更修改生产计划生产中出现的临时问题进行汇总平衡。辅助决策部门对各种产品的生产和协调。库存管理由物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及库存统计等业务功能构成。入库管理工作主要是对采购的物资进行验收、核对入库,并以合同库中的相应合同执行情况及时修理以及对库存信息数据库中相应物资库存数据及时做出修改和增添。出库管理根据各部门领料单及物资调拨单进行物资发放,并及时修改库存数据中相应物资的库存数据及有关出库信息等。库存管理主要是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产生库存信息报表,并建立和维护库存信息数据库,为物资计划提供依据。物资统计是根据物资入库、出库及库存信息,对物资计划执行、资金占用、物资消耗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物资计划制定辅助决策提供参信息和依据。

生产管理论文篇(7)

良渚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具显然较崧泽、马家浜时期有了很大的演进,表现为:在农具方面,种类增加,分工明细,如扁薄的长方形穿孔石斧、有段石锛、石镰等,突出的新农具是磨制精细的三角形石犂和破土器,还有一种因类似现在的耘田工具而被称为“耘田器”,类似现在的千篰而被称为“千篰”。陶器方面,由马家浜时期手制的厚胎陶器转向轮制的薄胎陶器发展,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还是精细刻划花纹和镂孔,或施用彩绘。值得注意的是炊器的鼎取代釜,其工艺水平较马家浜时期有很大的改进。据对余杭新石器遗址47处的出土炊器的分别统计,鼎有18处,占总数的38.29%,釜仅一处,占2.12%;其余的豆、壶、罐等都比釜要多得多。[4]装饰品中玉器大大增多,除一般的珠、璜等外,突出的是大型的玉琮、玉壁和玉钺。生活工艺品方面有发达的竹编、麻织和丝织品。

陶器、炊器、玉器和编织方面的显著演进,是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同步进行的,反映了以水稻生产为代表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具中的三角形石犁和破土器,有众多的种类和形式,牟永抗和宋兆麟的论文对此已作了详尽的分类鉴定和探讨,并提出了两者各自具体操作方式的推论,很有说服力。[5]良渚文化石犁和破土器的出现,是从河姆渡、罗家角的耜耕阶段向人力犁耕过渡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崧泽时期出现的小型石犁则是这一转折的中间过程。从良渚以后便慢慢转入有史以后的畜力犁耕了。良渚石犁的出现为我国犁耕起源的演进历史提供了关键的实证。笔者在最近一次同美国学者的座谈中,一位美国学者说,据他所知,中国的犁是从欧洲传入的,笔者即简单介绍了良渚的事例,他就信服了。说明对良渚文化的多方面成就,需要向国外多作介绍。

根据农具种类的增加和工艺技术的改进,特别是与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石犁和破土器的应用,并参考现今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农展阶段的一般规律,可以对良渚时期的稻作生产技术及其生产水平试作一些分析讨论。

我们知道,原始农业最初是使用刀耕(火种),然后转到耜耕或锄耕。刀耕的要点是烧除地面草木后即行播种,而进行翻土,因而必须年年或隔年就要放弃,另找新地,要等到弃耕地的地面植被恢复生长,才能进行第二次的刀耕。为此,刀耕农业的一个单位的播种面积需要7~8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作为后备,以资轮转,一个人一生砍烧同一块土地只不过三四次。[6]进入耜耕以后,土地可以连续使用的年限大大延长了,因为翻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并改以休闲取代不断的撂荒。到了使用人力拉的石犁,就更进一步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因为耜耕或锄耕是间歇性的翻土,每翻一耜土,人就后退一步,又重新翻一耜;而石犁是连续性的翻土,人拉犁头可以一直向前行进,土块随着陆续翻起,中间没有间歇。人力拉犁在本世纪50年代的侗族人民中还有使用,称为木牛。据宋兆麟在侗族中的调查,锄耕一人一天只能耕1担田(6担田合1亩),木牛耕田两人一天可耕4担田,如果是牛拉犁,则一人一牛可耕14担田[7]这虽然是侗族50年代的资料,但因为所处的耕作阶段与良渚的人拉石犁相似,可以供我们参考,且很有启发。

在良渚出土的农具中,“耘田器”和“千篰”,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耘田器”以其形状酷似现代水田使用的耘田工具而命名。一些文章在分析良渚农业所达到的水平时,就径直认为良渚时期已使用耘田器进行耘田的先进技术。

首先,我们要问,4000多年前的稻田是直播还是移栽的?我想答案应是直播。现代南方的稻田绝大多数都是插秧的,插秧的稻田,行距间隔清楚,所以可用耘田器耘田。而插秧的技术,有文字或物证可考的,最早见于汉朝,汉代的南方考古发掘表明,像广东佛山出土的陶水田模型[8]和四川新都同土的薅秧画像砖,[9]都有农夫弯腰在水田中双手薅秧的形象,或者是手持长棍用足薅秧,就是没有使用类似耘田器的工具。现今杭嘉湖宁绍一带的农民也多以手薅为最常见,江西一些地方是手持杖、用足踏的方法,仍同汉代一样。所以,很难想像4000多年前即已发明使用耘田器这样先进的工具。又,耘田是与插秧配套的,上述广东和四川的水田模型都是以有秧田育秧为前提的。有插秧必有秧田,4000多年前是否已有秧田、本田之分呢?看来有这个可能性是很小的。

至于直播,又有撒播、点播之分。如果是撒播,长大起来的稻株,疏密不一,不可能行距分明,也就是无法使用耘田器的。除非是点播,技术又很精确,行株距分明,才可以使用耘田器,这在4000年前是还做不到的。可举日本弥生时期的稻田为例,日本自古多火山,火山爆发时被火山灰掩埋的稻田遗址,常常保留下稻田的原貌,包括诸如田埂、沟渠、水塘以及稻株的穴迹,为国内所未见。笔者在日本参观过好几处这类遗址,以京都府八幡市内里八丁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经清理后,可以清楚看到如同现代一样的大片稻田,由小块小块的田埂围成,每块稻田中的稻丛歼穴,历历可数,并可用电脑绘制出整片稻田,其中每小块稻田的穴数,一穴不漏地显示出来,以供进一步的面积、产量等的推算。使人印象很深的是,这些残存下来的稻穴,密度非常大,但各穴的间隔距离又极不一致。紧密处两丛稻之间不足10厘米,疏远处两丛稻相距可在50厘米以上,没有规则可言。这是典型的原始稻田的反映,这样的稻田,不问其为移栽或是直播,是无法使用耘田器耘田的,也不便于人在田内行走,进行手工的除草。反之,也就说明那时候还没有耘田工具或手工除草这一环节。内里八丁遗址属弥生晚期,相当于中国的三国西晋时期,日本的稻作是秦汉前由吴越人传去的,至此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其栽培密度仍然没有规范化,可见行株距的规范改进是很缓慢的,这也可供我们参考。

再看南方有史以来的稻作技术,在很长一段时日里,都还是实行“火耕水耨”即利用水淹杀草。如西晋时的鄮县(今浙江鄞县),其稻作水平还是:“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10]如果良渚时期已知道使用耘田器除草,只能认为有史以来西晋时的鄞县稻作是一个大倒退。

海南岛黎族的水田稻作是利用天然低洼积水地,用人或牛把草踩到水中,把土壤反复踩松软,即撒上秀种,不施肥,亦不除草,草长起来,则用水淹之。[11]由此看来,出土的“耘田器”当是另有用途,比如开沟之类,而不是相当于现今的稻田耘田。

关于千篰的问题,与耘田器有些类似。因其形制同现今农村使用的相似,从而推测当时可能使用千篰捻河泥作为稻田肥料。我们知道,河泥是一种缓效性有机肥,通常是在冬春时捻取,作为桑园及稻田基肥,这在明末《沈氏农书》中有详细叙述。根据文献记载和肥料史的知识,肥料种类的增加是有一定先后和规律的。就基肥而言,最初使用的基础肥是家畜粪和人粪,然后是绿肥、饼肥;再次是堆肥,草木灰、焦泥灰等,最迟利用的是河泥。因为捻河泥的劳力最费,数量很大而肥效较低,在肥源十分紧张的时候才开始利用。文献上出现捻河泥是在宋朝,这是因为宋代的人口激增(北方战乱,大量北人南下),对粮食和衣着的需求压力很大,促使增加稻麦两熟和发展蚕桑,凡此都需要开辟肥源,利用冬春相对农闲,捻取河泥以作桑园和稻田的基肥,河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所以不见于宋以前的文献。4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一般不施或少施用肥料,所以连续种植几年以后,地力下降,需要更换新地。在通常的人畜粪肥或草肥都不一定使用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先使用起河泥来。所以,良渚的千篰可能是一种戽水和其他用途的工具,而不是捻河泥的工具。

生产管理论文篇(8)

1.1.1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坚持做到场级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局级技术人员包场,管理部门领导包片责任制度的落实。要做到这一点,林业局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解决基层林场营林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现各林场营林管理人员为3人),可根据每个林场承担的工作任务量,重新核定营林人员编制,各场要统一使用现有机关人员,充实营林一线技术力量。

1.1.2技术人员按照中幼林生产规程及标准指导生产制度。进一步吃透我区制定的中幼林生产规程及标准。深入到基层及生产一线,进行现地指导中幼林生产,手把手培训工人特别是割灌机手,彻底扭转以往的抚育方式,界定新旧规程的区别和差距,严肃按规程操作的纪律性,制定相关处罚规章制度,通过培训、指导、处罚等手段,提高下一步中幼林抚育工作质量,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1.1.3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营林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除了做好日常的监督、坚查、验收工作外,还要把森林抚育作业质量与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实行技术人员包场、领导包片的责任追究制度。

1.2坚持做到对油锯手真正培训

自2009年国家实施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以来,由于抚育任务量较大,作业人员激增,新手增多,由于一线技术力量不足,管理跟不上,造成很多队伍未经培训就作业,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如果这种现象不扭转,2012年森林抚育工作将面临严峻考验。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局场两级培训力度。下步生产进行之前,岗前培训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做好两级培训。局级培训由营林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聘请地区有关专家对局场两级技术人员和相关领导进行培训,提高生产指挥和技术指导水平。场级培训由林场进行组织,采取集中和现地进行讲解、示范的培训方式。二是特别对关键工种油锯手要重点进行培训,对抚育规程达不到熟知程度的不允许上岗和作业。使一线生产人员真正领悟森林抚育的各项规程。这一条今后必须成为铁律,制度化;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工作环节,程序化;和安全工作一样,常态化。并纳入营林整体考核工作重要的一环。

1.3坚持做到伐区踏查量实细,调查设计先行

伐区踏查是设计前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林场提供了大量实际、准确的场地,设计单位才能量体裁衣,把计划目标变成生产目标。这需要各林场的主管领导和生产技术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深入现地,实地踏查。决不允许纸上谈兵,在施业图上画圈。

1.3.1伐区踏查。林场要按照生产量将伐区踏查实细(今年生产全都在号内作业,动真格的),必须分数型、量考虑充足,中幼林必须出小杆(全局完成3万米)。设计部门应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来为林场进行服务,设计地块应由林场认可后方可支付生产设计费用,出材地块尽量以原条生产方式为主。严肃规范设计的法规性,并在设计中要体现小杆、剩余物的数量。生产单位必须按照设计生产作业,保证完成设计小杆下山和剩余物得到综合利用。

1.3.2规划设计。基层林场要做到伐区踏查量实、准确。所提报的委托设计地块一定要心中有数,在设计生产过程中,林场要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情况,林场还应派人驻在设计小队上,设计单位要按照林场的生产意图进行设计,需要道路就设计道路、需要装车场便设计装车场,决不能各行其事,各干各的,而是搞好配合。

2坚持做到以提高森林质量为目的的抚育生产作业

结合阿里河林业局的“三不割”确定我局中幼林生产如何割灌,伐除、保留。深入到基层及生产一线,进行现地指导中幼林生产,手把手培训工人特别是割灌机手,如何割灌,伐除、保留,把生产规程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制定塔河局“几不割”新规,如观赏性植物达子香;经济植物都柿、羊、水葡萄、托盘及花秋等珍稀植物严禁割除。彻底扭转以往的抚育方式,界定新旧规程的区别和差距,严肃按规程操作的纪律性,制定相关处罚规章制度,通过培训、指导、处罚等手段,提高下一步中幼林抚育工作质量,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3过渡转型,借鉴经验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3.1研究适合新形势下的营林生产管理的劳动组织形式

劳动组织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也要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今年木材生产要实行组建多种形式的营林生产管理队伍。

3.1.1组建专业作业组。以各林场职工为骨干的营林生产管理专业队伍,每个林场要组成3-5个管理的专业、标准常年的营林作业组。林业局给予扶持,如帐篷、割灌机、油锯及专业设备等,在一个沟系中结合设计安排生产,保证营林生产常年作业,在防火期间扑火的半专业队。这样以林场管理的作业队为营林生产管理骨干,可以把以整个沟系设计的各种生产任务交给他们,什么季节干什么活,可以保证常年作业。

3.1.2鼓励单户家庭和联户等形式承包营林生产任务,参与为分散的营林生产。并请林业局出台相关政策,如:由林业局担保,通过工会和商业银行给予小额贷款,解决作业人员的资金问题,同时依据生产质量好、信誉度较高的林场决定下年是否继续承担生产任务,形成全局较为稳定的营林队伍。

3.1.3制定标准化营林生产作业组、点建设制度,推进营林生产管理文明作业的进程。对营林作业点有关诸如帐篷尺寸、采光、厨房、卫生标准,垃圾处理、厕所等方面做硬性规定。从每年四季度作业开始,不论什么形式的作业队伍,必须先建成标准化作业点,经过验收后,方可批准生产人员驻进和作业。文明、标准的生活区建设和规范化生产作业将纳入对基层营林指标考核体系。改变营林生产作业点脏、乱、差,人员傻大黑粗的现象。

3.2认真制定冬季更新、常规抚育、中幼林生产的组织、单价、结算等方案

3.2.1生产方式。每年冬季更新、常规抚育、中幼林生产最大限度地实行原条生产,推行人机畜相结合,增加小型机械设备。建议林业局集中采购一批小型机械设备,如J30、小型装载机、中型四轮车等,林业局补贴三分之一,其余由生产使用者在三年生产费中扣回。这样即可以杜绝原木生产现象,又能减少伐区清理难度,提高木材综合利用水平。

3.2.2生产组织。生产科负责更新、常规抚育的指导、协调工作,营林处负责中幼林的指导协调工作,各林场负责具体生产的组织管理。

生产管理论文篇(9)

一、JM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JM公司是一家客车制造企业,2000年7月由三家客车生产经验均在30—50年的国营客车厂重组合并而成。重组后减员约2000人,并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对生产线进行搬迁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3000辆。就产能而言,JM公司已跨入全国中等规模客车制造厂之列。

自重组以来,JM公司一直关注成本管理工作,且在材料采购招标、要求供应商降价、工时与材料定额管理、费用预算与审批控制甚至裁员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JM公司所做的努力离市场要求还差得很远。2005年平均单车成本比竞争对手高2万元以上,产能利用率不够30%,并出现巨额亏损。JM公司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销售成本中材料成本约占80%,而材料成本70%左右在设计阶段已经基本确定。产品设计中未融入系统的市场分析与成本规划,且设计与工艺、制造的结合度缺乏,开发职能过于狭隘;产品开发机制和决策机制不能适应快速应对市场的需要,导致产品开发效率低、成功率低。这是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生产线按大批量生产方式设计,生产计划与材料计划均按月下达,加上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制造过程明显呈现现场管理乱、组织协调性差、生产周期长、生产线应变能力低、设备利用率低、合同按期履约率低的问题。

3、产品质量一直是JM公司引以自豪的,但从管理理念上,JM公司认为质量需要层层把关,质量的自检、过程检、总检、调试返修是必不可少的职能。为此,JM公司不惜代价配置近50名专人、外加场地与设备,负责层层检验与调试返修。但由于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加上生产的极不均衡,在生产批量大时还是会出现层层松检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材料采购上JM公司采取了许多办法力降材料成本,其中成立招标工作小组,优选供应商是主要举措。应该说这一办法在推行之初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许多配套管理措施(如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准时供应理念、市场材料价格分析与预警等)的不到位,目前招标工作实流于形式,材料质次价高及不按时交货现象仍时有发生。另外,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库存庞大,浪费严重:公司仓库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平均存货约5000万元,其中在库一年以上存货近2000万元。

5、在JM公司,组织设置仍是等级森严的直线职能制(典型的国企组织形式),光公司高层领导有9人,12部6车间中各部门领导均有2-3人,下设主管若干,组长/班长若干。组织结构臃肿、责权与一线岗位分离导致分工过细、责任不清、沟通困难、不增值的协调工作量大,进而导致生产低效率、生产系统缺乏柔性、生产周期长,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对于JM公司而言,材料采购成本、人工及其他成本费用高仅仅是JM公司成本高的表面层次或者说是显在的原因。关注成本问题的表象,而没有立足于成本发生的现场,没有从企业价值分析的战略出发对企业生产系统现存的种种浪费现象加以系统分析并消除,即其对成本概念的理解片面、成本控制手段单一、管理粗放是成本高居不下的根源。成本已经不是一个表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贯穿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管理出效益——这是成本改善的唯一途径。

二、精益生产方式概念

丰田汽车公司自70年代以来屡创奇迹,丰田神话举世瞩目。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学术界纷纷展开对丰田经营模式的研究,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组织(IMVP)的专家经过对丰田生产系统(ToyotaProductionSystem或TPS)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1990年出版的论述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的概念,指出:精益生产方式是“精益”的,因为它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一切投入都大为减少;工厂中的劳动力、生产占用的场地和工装投资都减半,用一半时间就能开发出的新产品,其所用的工程设计工时也是一半;同时,现场所需存货还可以大大少于一半,极少量的废品,且能生产出更多的并不断变型的产品。精益生产厂家把他们的目光确定在尽善尽美上:不断地降低成本、无废品、零库存与无休止的产品变型。①

通过以上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课题是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在生产方面(关于成本、质量、交货期等)如何有效地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是消除一切浪费,快速应对市场,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为了实现降低成本,必须消除生产中伴随的种种不合理的过剩现象,迅速而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的理想要通过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或JIT)来实现,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看板”(kanban)是实现JIT最重要的工具,丰田通过看板将全部生产过程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且圆滑地管理各工序生产量的信息资源。而为了将看板方式付诸实施,必须实现均衡生产,使最终装配线在每个时间域平衡地领取零部件。为了推行这种生产均衡化,必须缩短生产过程时间。这要通过小批量生产和“一个流”的生产和搬运来实现。小批量生产可以通过缩短作业转换时间来实现,“一个流”生产可以通过在多工序生产线上作业的多工序作业人员来实现。此外,通过标准作业的组合和“自动化”,保证一个单位产品的加工中所有必要的作业在循环时间内完成、保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最后,通过改善活动,修正标准作业、适当地纠正不正常现象,并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士气。精益生产概念体系同样体现出“拉动”思维方式,目标(需要)拉动(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作为第二层次的目标(需要)拉动该目标的解决方案,如此层层拉动,即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围绕最终目标的系统解决方案。因此,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牢固树立和严格执行“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的准时生产经营理念,消灭制造的过剩;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精简整个生产系统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与岗位,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响应。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方式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杨光京)三、精益生产方式的传播应用及对JM公司的启示

精益生产方式由丰田汽车公司创立,在丰田历经全球石油危机而一枝独秀后开始为人所瞩目。在日本,三菱、马自达、本田等汽车公司迅速全面实施丰田精益生产方式,1980年日本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一大国。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车在美欧市场上的热销,从惊讶中清醒过来的美欧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在本国应用丰田生产方式,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这个在1991年夏天被观察家们断言即将消失的保时捷公司被精益生产方式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经过五年时间,保时捷把主要的生产率指标提高了一倍,同时使供应商的残次品零件数减少了90%,厂内一次作业缺陷数减少了55%。到1997年,仅仅经过三年的开发(以前每款新车的开发计划期一般五年,但实际上都会超过五年),保时捷即可投产两款制造性能极好的车型,并将所需的生产场地减少一半,将从原材料到成品车所需的的供货时间,从六周缩短到三天,将零件库存减少90%。②精益生产方式及其传播应用对JM公司成本管理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生产管理论文篇(10)

传统C/S模式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的两层结构模式,将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驻留在客户机端,把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服务器端。如果将客户机端的业务逻辑层剥离出来,就能形成一种三层的C/S结构。B/S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其以Web技术为基本支撑,将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分解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而构成了一个包括客户端、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3层结构体系。

1.2C/S与B/S模式比较

C/S模式面向的客户群比较固定,对数据的存取速度快,适用于大量数据的交互,且其安全性策略强。但C/S模式在升级维护方面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每一次的系统升级都需要所有的客户机重新安装,且需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不同的软件版本,对系统的兼容性较差。B/S模式面向的群体分散度高,只需通过Web服务器调用不同处理程序响应请求即可。由于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不需要做任何维护,每次对程序的更新升级只需要重新在服务器上,且其操作界面基本风格也与一般上网方式一样,不需要对使用者进行过多的培训,操作简单方便。将C/S与B/S模式结合起来运用到系统中,能避开其各自的缺点,充分发挥其优点。这种混合模式既能保证数据传送的高效和安全,又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减少系统维护成本,同时还可满足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也可满足各级管理部门依据生产信息制定决策和消息的需要。

2系统分析

2.1系统工作流程

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机车的运用、整备和检修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和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根据机车检修计划和机车分类管理信息来判断机车入段后是进入整备场还是检修库,进入整备场的机车在完成所有整备过程后会发放出场合格证,之后机车就能投入到下一次的运用中。若机车进入检修库,则需要进行所有的检修流程,直到检修完成,机车交验并出检修库。

2.2模式使用区域分析

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控制着整个机务段的生产秩序。运用管理系统掌握着机车的状态信息,其数据处理量大,信息交互频繁,使用范围单一,应用客户固定。综合这些因素,将运用管理系统中管理机车状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模块的使用模式确定为C/S模式。在机车整备和机车检修管理系统中,一些基本数据采集点较多且地域分布较广的模块采用B/S模式,基本数据采集量大、采集点单一、集中的模块采用C/S模式。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2.3系统功能

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为机务段管理决策层提供图形化的实时机车运用、整备和检修等信息,通过相应的分析模块,可生成一些直观的图形报表。此外,业务决策系统还可以为领导的各项决策及时下发和即时传送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接收。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与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实现共享和互换。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和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分别将机车运行状态、机车计划、机车整备信息、机车整备情况、机车检修信息和机车检修情况等发送至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中的相应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提供给决策层,方便其实时了解机车状态。同时,通过生产管理系统,管理决策层的各项决策也可以经信息共享平台发送至相关部门。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设计

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采用三层C/S与B/S结构,把生产信息平台按功能划分为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分别放置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端和数据服务器端。三层结构将业务逻辑单独剥离出来,置于应用服务器上,使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同时,通过业务层将表示层和数据层相隔离,避免了用户与数据库的直接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在功能层,又将系统分为3个层次,即决策层、职能部门和生产作业部门。决策层根据职能部门和生产作业部门反馈的信息,向职能部门和生产作业部门做出相应的指令。职能部门接到决策层管理者的指令后,向生产作业部门下达技术文件等作业标准,并把生产作业部门反馈的信息整理后反馈给决策层,为其下个决策提供事实依据。生产管理系统的3个主要子系统的组成模块如下:

(1)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运用管理系统主要由机车运用安全系统、机车行车安全信息系统和远程诊断与监控系统3个子系统构成,如图5所示。这3个子系统共同工作,可及时准确掌握在途运行机车和非在途运行机车的主要机车信息,为机务段对机车运用、整备、检修等作业进行合理安排提供支持,便于提高机车使用寿命,降低机车故障率,保证机车处于最佳状态。由于这3个子系统中的大部分功能已经在现有机务段相关系统中使用,因此只需将大部分功能接入到新开发的生产管理系统中,使其在网页模式下显示即可。在新开发的机车运用管理系统中,主要开发了机车分类管理模块,提供机车状态信息和机车动态信息。该模块的应用部门单一,地点固定,且要求数据安全性高,故采用C/S模式。但对其机车状态信息和机车动态信息的显示查询功能采用B/S模式开发,可供全段人员查询。

(2)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机车整备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机车整备调度管理系统、机车活件提报系统、轮对及受电弓检测系统和日常整备分析系统4个子系统构成,如图6所示。这4个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对机车日常整备作业实行流程化控制,为机车整备作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由于机务段现有5个不同的整备场,因此机车整备调度管理系统需要在不同整备场使用,且各整备场之间相距很远,不方便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应使用B/S模式开发。对机车活件提报系统、轮对及受电弓检测系统的录入采用C/S模式开发,对其查询功能采用B/S模式开发。日常整备分析系统主要负责对收集的各种整备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其功能开发采用B/S模式。

(3)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机车检修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检测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实现检修信息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共享,其主要包括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机车检修调度管理系统、检修生产组织管理系统、机车探伤管理系统、油水化验管理系统、顶轮检测管理系统、机统-28管理系统和“合”字验收管理系统,如图7所示。机车检修计划管理系统和机车检修调度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以方便各检修作业库实时了解机车检修动态,安排各自的检修作业。对检修生产组织管理系统中5个分系统的录入全部采用C/S模式开发,对其查询功能全部采用B/S模式。这样能有效管理数据采集源,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上层领导决策提供方便。

3.2系统实现

(1)系统实现关键技术。所述的混合式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数据操作频繁,且数据交换量大,这对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挑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ADO作为应用服务器访问到数据库服务器的“桥”,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系统实现过程。根据机务段生产管理系统采用的C/S与B/S混合模式构架,将系统结构分为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3层结构模式。在C/S模式下,客户端将用户输入数据提交到中间层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接收到输入数据并寻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通过ADO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收到请求后执行相应的SQL语句,将处理结果返回到中间层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再经Internet把结果传回客户端显示。在B/S模式下,用户端的浏览器可以将HT-ML代码转化为具有一定交互功能的网页,允许在网页上输入信息,提交后台程序处理。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请求,通过URL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在注册库中寻找到相应的服务,调用这些服务来响应相应的请求。如果Web服务器还需要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则Web服务器通过ADO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执行相应的SQL语句并返回结果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生成一串动态的HTML代码,返回给用户端浏览器显示。在混合模式的生产系统中,机车首先根据机车状态和机车检修计划,通过C/S模式下的客户端录入机车的基本信息,然后决定机车进入整备场还是检修库,在整备场和检修库中对大部分数据的采集采用C/S模式录入,只对一些需要调度生产的模块采用B/S模式录入,待机车整备或检修完成后,机车即可转入运用状态。对所有基本信息的查询都采用B/S的模式,方便全段各级部门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管理论文篇(11)

(2)提升能力有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0t,而现在需要达到1500t,所以,除主井外副井也需要提升部分矿石。矿山生产规律是矿石量增加的同时,掘进废石量也相应增加。为缓解矿井提升压力可以采取废石不出坑的办法解决。但是,矿山几乎每一个中段都有空区,然而,每一个空区又不能进行充填,因为,矿体尚未回采完毕。

(3)留下大量空区有待处理。矿山经过20多a大规模开采,至2009年累计采出矿石量约510万t,自上而下16个中段形成各式各样采空区体积近200万m3。除2001年发生一次空区大面积冒落而塌通地表之外,目前未见明显地压显现现象。按资料[5]介绍,如果这些空区不及时处理,将要发生地压现象:小的产生岩块冒落,大者可能导致岩层移动。采空区如果连成一片并长时间存在,那么,发生岩层移动的现象不可避免,这是中金集团辽宁二道沟金矿近年发生的事(早期开采走向与倾向长度数百米陡倾斜1#含金石英脉矿体,主要采用浅眼留矿空场法于2006年8月地表塌陷成一个直径25m、深度17m以上的大坑)[6]。该矿2009年末在100m中段也发生一次空区矿岩冒落百余吨的现象,但未造成安全事故。

(4)作业中段多。矿山过去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平硐开采,现在老系统(162~25m中段)主要为残采,提供的矿量有限;出矿主要集中在-80、-105、-130m等几个中段。但是,一个矿山上下十数个中段同时作业者不多。

(5)规划性欠妥。矿山生产应具有较长远的规划性,尤其是在地质资源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般来说,矿山生产,掘进先行。但是,该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多多,施工能力富余而施工地点不足;导致目前矿山生产非常被动。上述这些,除了客观条件之外,主要还是主观因素:即矿山生产管理工作极需加强。

2矿业公司近期实施计划

2.1强化地测工作

正如上述,该矿虽然是一个具有20多a生产历史的黄金老矿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三级矿量没有完整而真实的数据、采矿损失贫化没有具体指标、未能及时并按规范进行生产勘探、采场测量验收未能符合技术标准等。

2.1.1地质工作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该矿于2010年3—4月请来一位黄金系统著名地质专家做具体技术指导,以改变过去那种非规范的不良作风,逐步做到矿山地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此,这位老先生曾多次专门指导,从地质作图编录基础工作入手。

(1)介绍黄金矿山三级矿量的重要性及其计算标准、计算步骤、计算方法、技术要求等,也就是从计划经济年代一直沿用下来的地质块段法(矿体分矿块、矿房、矿柱包括顶底柱、边柱和间柱)的计算标准而分中段分矿体单独计算,综合汇总,以摸清整个矿山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地质方面的首要任务或首要工作。

(2)过去多年一直沿习单独由地质技术人员做中段开拓系统设计,由于多种原因而厚大矿体未能做到脉外开拓,导致目前很多中段运输通风排水巷道布置于矿体中,不利于现在残矿规划回收,不是主要运输巷道需要改道就是留下永远不能回收的矿石损失。为此,首先在-155m新开拓中段主要运输巷道发现穿过矿体处要马上改变为下盘脉外,其距离不小于10m;其次,上部中段需要一个一个中段分轻重缓急地逐个落实;最后,中段开拓设计应该由地质与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3)该矿由于发展太快很多矿体来不及探矿就开始采矿,未能做到探清矿体之后而规划设计,导致损失很大。所以,按照该矿地质勘探网度做好生产勘探工作,一定先探后采,探清再采,并要大力提倡使用坑内钻机控制矿体(包括中段水平和倾斜空间位置),减少废石运输提升,并且这项工作需要马上落实。

(4)采矿损失贫化计算与汇总由那个部门与那些人员负责,需要落实并要认真执行,这项工作要在该矿采矿方法试验采场做出榜样。

(5)为了加快探矿进度,也为了减少掘进工程量,大力提倡采用地质钻机代替坑探:就是说在-155m中段必须保证EW2个主要运输巷道每天都安排掘进工作,开拓工程以主干巷道为主,探矿巷道为辅:其他穿脉探矿工程不一定需要把其探清,可以每1条(50m)勘探线施工10~15m之后,以后由钻机先探,不论50m还是100m长度,如果发现有矿体再进行坑探;如果上部中段有矿体的勘探线可以加密至25m施工1个小穿;上部中段那些回头探矿工程也是如法炮制。该矿生产探矿主要使用100或200m坑内钻机;如果不敷使用,可以再购买,并且,需要保证钻机的完好率;同时,应该成立专门的勘探队伍,增加钻机数量,扩大钻探队伍,培养操作能手,增强技术力量,或需要配置专门的设计、施工、编录、验收、管理工程技术人员。

2.2.2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当前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逐步规范采场验收工作。必须做到采场分层回采分层验收,使用经纬仪、手持激光测距仪或钢尺、皮尺把采场所有特征点、拐点、边界点测量准确,并测量分层回采高度,做出分层平面图,计算分层回采矿石量,而且,由于在采场验收期间有地质技术人员作图编录,采样化验,可以计算出分层采矿损失贫化;在整个采场回采完毕之前,每一个月只能预报采场采出矿石量,当整个采场回采完毕验收后,才能一次计算整个采场回采矿石量并把过去预报数字填平补齐。这样,也可以把整个采场之采矿损失贫化数字提供准确;并且,以后要逐步规范这样的采矿验收制度,采场采矿量准确数字以测量验收为主,记车数为辅。

(2)提供老采区(残矿体)完整测量资料。根据地质技术人员提供的残矿资源情况,当前需要规划一下所有残矿回收总体安排:其原则方法:①先大后小、先易后难;②自上而下、先远后近;③先示范而后推广。据此,测量人员按照矿山总体规划要求而提供某一个中段某一个矿块大量的1/200图纸资料,包括平面图、纵剖面图、横剖面图以供采矿设计之用;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地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或需要集中人员突击完成。

(3)提供各种合格图件。这里包括1/2000的矿山开拓平面图,由地质技术人员把每一个矿体及其勘探线标注清楚,供每一年做下一年度采掘工程设计,为做好年度计划服务;1/500单个矿体平面图与相应的剖面图,为矿体做规划设计之用;1/200矿体平剖面图,做矿体施工设计用。在这里,测量技术人员只能提供图件,包括完整而准确的井巷、采场之轮廓线、高程点,地质技术人员需要在其上添加矿体内容。

2.2搞好残矿回采

残矿回采是该矿一项比较长期的技术工作,由于历年来矿山快速发展导致目前上下10余个中段都没有1个达到关闭之标准,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并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加以减少,逐步做到以正常回采为主,残矿回收为辅。该矿从162m中段至25m中段是建矿初期形成的老采矿系统,其开采时间最长,现在还进行残矿回收。老系统的空区状况调查(不完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型残矿多,大型残矿少。此外,新系统也有许多残矿等待回收[7]。

2.2.1残矿回采原则

残矿回采是矿山生产的一项特殊工作,相对正常采矿而言,其制约因素多,挑战性强,安全压力大,在选择回采区域及选定回采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第一。残矿回采堪称虎口拔牙。确保安全是残矿回收工作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地测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确定方案和具体施工时,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

(2)效益优先。回采残矿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回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因此,应准确提供矿体品位资料,根据当前保本开采品位来圈定可采矿段边界,尽可能多地采出有用矿石。

(3)统筹规划。每个矿块的残矿回采要一次性规划,合理确定回采顺序,使各残采点、正常回采矿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兼顾,相互衔接,防止顾此失彼,留下安全隐患,尽量不给邻近残采或下中段正常开采留下不安全因素。

(4)先易后难。在兼顾大局的情况下,宜先易后难,并优先回收价值高的残矿,有利于增强信心、增加效益并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顺利回收其他资源打下良好基础[3]。

2.2.2残矿回采方法

江西金山金矿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从多年已回采完毕的矿房情况来看,除近地表采空区有部分产生塌陷外,其他采空区稳定性良好,未见大面积垮塌现象。特别是俗称硅质岩类型矿体的采空区,其部分矿房跨度达17m而其顶板至今稳固,并每个中段都有几个面积超过2000m2的空区。由此可见,对金山金矿矿房跨度,应突破以前8~9m的陈规,空区面积也不能郁于数百平方米,采用岩体力学及弹性理论等进行再认识。具体的规划步骤如下:首先,在短期内由生产矿长召开一次地测采工程技术人员联席会议,讨论与落实需要近期(1~2a)回收之残矿体,并做好整体规划,根据上述原则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自上而下安排每一个中段每一个矿块提供地测资料具体时间、残矿回收规划设计时间、施工图设计时间,并用会议纪要形式记录在案,逐步检查落实;其次,由一个高级职称采矿技术人员先做该矿块整体规划设计,然后,再由有关人员深入讨论、反复研究,确定矿房矿柱划分标准、回采先后顺序、采矿方法、底部结构、凿岩爆破器材、矿石运搬机械、通风方案等,在这里既要考虑使用浅眼落矿,又要考虑中深孔落矿,并应主要利用中深孔落矿技术,减少安全隐患;方案中既有利用掘进废石干式充填系统也要有分级尾砂充填系统,或考虑采用自然崩落法充填空区,或考虑留永久矿柱支撑空区,或采用崩落与钢筋混凝土联合封闭空区等等。总之,该项设计要有采空区处理技术。采空区的处理原则是:统一性、及时性与合理性[8];其处理方法是撑、充、崩、封四大类取其一[9];这些问题讨论通过确定之后,最后,由最初设计者完成施工图设计:一般来说,大力提倡电耙溜井出矿,最好使用电耙装车台出矿,少用或不用装岩机出矿。施工图经有关人员审查确认签字并实施。如果每年做5~6个或更多并有许多小的残矿回收设计,再过一两年就会改变整个矿山生产被动局面。

3矿业公司中长期规划意见

3.1关于关闭作业中段设想

根据《岩金矿山地质和测量工作条例》,关闭作业中段的原则与要求如下:

(1)老系统区段地质资料收集基本齐备,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及其地质条件已探明,中段资源已查清。(2)临时关闭区段矿体已探清,两翼及下盘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矿工作。

(3)按矿山现有采矿技术水平,该区段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已采尽出光。

(4)矿柱、残矿已按设计要求补采并出尽,损失矿石的数量、质量、损失性质及原因、分布等均已查明,并证明确实无法回采。

(5)需永久保留的地质、测量、采矿技术资料已整理,存档备案[10]。

3.1.1关闭作业中段目的意义

关闭作业中段目的意义非常明确:它就是压缩作业中段,回收有关材料、设备,减少能源消耗,消除隐患,做到安全生产。在关闭作业中段这个问题上,需要有一个在大型正规黄金矿山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地质高级技术人员做技术顾问。

3.1.2关闭作业中段几点设想

上述已经对于这个问题做了某些阐述,由于矿山发展了,技术力量充裕了,社会与时代进步了,现在关闭作业中段没有什么技术问题。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①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即要求在2~3a关闭老系统5个中段,3~5a关闭约10个中段;②要成立一个专门领导小组,由生产矿长牵头,其成员包括地质、测量、采矿、安全、管理等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明确计划,落实具体时间,完成必要工作量或工程量;③自上而下,不管难易,全力以赴,必须办到;④关闭中段与残矿回采相结合,关闭作业中段与矿山生产相结合;⑤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措施,如增加成本、提高单价、奖励政策等;⑥是否考虑利用单独选矿系统处理这些低品位矿石。

3.2加强矿体赋存规律研究

矿体赋存规律研究是矿山地质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产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技术人员只有做好这份起码工作才能完成矿体生产勘探与应完成内业资料整理,提交可以进行采矿设计的地质资料,包括合格的图纸和说明书。

3.2.1生产勘探与地质勘探的关系

矿体生产勘探必须按照规范、规程标准进行,过去没有那么做,亡羊补牢现在为时也不晚。它所布置的坑道工程应与采矿采切工程相结合,为生产所利用;如果25m×25m的勘探网度还未能控制矿体形态,那么,必须再进一步加密至12.5m×12.5m。正如上述,大量生产勘探工程主要还是采用地质钻机进行。就是说,以后的探矿工程以机探为主,巷探为辅。必须长期坚持这一原则,这一点绝对不能含糊。地质勘探是矿山地质工作又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地质队提交储量之外,也是在矿山生产范围之内的找矿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强矿体赋存规律研究,采用以矿找矿的方法:或在矿体走向延长的边部,或在矿体倾斜延伸方向两端,或在无矿天窗部位,或在构造带变化处,或在断层导致矿体错失并通过研究预测而在不同中段找到错失矿体,尤其是需要认真研究该矿富矿囊的赋存规律等。据资料11介绍,Ⅱ2带是产于Ⅰ带之上,厚80~150m,在与Ⅰ带过渡部位糜棱岩R、P裂隙及千糜岩片理间常有含金石英脉分布,亦应为找矿方向之一。如果发现富矿囊,不论大小,对该矿生产将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我们将出台政策鼓励地质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增加地质储量,找到黄金,给以奖励;数量巨大,实行重奖。

3.2.2加强矿体赋存规律研究

金山金矿床严格受剪切带控制。金矿体赋存在剪切带应变中心部位超糜棱岩-糜棱岩-金矿化带中,矿体与矿化围岩为同一地质体,矿与非矿靠样品圈定。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透镜状次之,产状与主剪切面平行,舒缓波状延展。矿床范围内共圈出矿体10个:其中V1、V2、V7、V8、V9、V10产于金山-朱林韧性剪切带应变中心超糜棱岩-糜棱岩-金矿化蚀变带(Ⅰ带);V3、V4、V5、V6产于阳山韧性剪切带应变中心带中。V1是矿床主矿体,分布于337~328线,走向控制长1910m、倾向控制延伸1480m(180~-200m),总体走向NW~SE,倾向NE,平均倾角29°,矿体最大厚度26.87m,平均厚度4.16m,品位变化大,单样最高可达千克/吨,一般(1~10)×10-6。矿体在剪切带陡坡处较薄,而在陡坡两端膨大而成为厚矿段,厚、薄矿段呈弧形条带以100~150m间距相间出现。其中富矿段的空间定位受更次一级构造的控制等[12]。

3.3做好空区充填准备

采空区处理也是今后一项重要工作:①可以及时处理空区,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做到安全生产;②可以极大地增加尾矿库的库容,有利于矿山生产发展;③可以减少环境保护压力,减少增地面积,即可以实现中金集团的承诺:决不在任何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从事黄金生产[13]。

3.3.1采空区基本情况

历年来该矿主要采用浅眼落矿不规则房柱法回采,自1987—2009年累计采出矿石量约510万t,形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采空区约200万m3,分布于+162~-80m各个中段。

3.3.2分级尾砂充填工艺

正如上述,采空区处理方法有4大类工艺,采取何种工艺最合理、最简单、最经济、又能够解决问题就应该分类型确定。鉴于该矿目前生产状态和基础条件,使用选矿分级尾砂充填空区是一箭双雕。尾砂充填优点是充填料用管道输送的效率高,能力大,充填机动灵活,尤其是空区嗣后充填不影响矿山正常生产。缺点:①需要建立尾砂分级和充填输送系统;②充填工艺技术管理要求严格;③增加井下排水量;④水泵房需要建设排泥设施。分级尾砂充填空区的步骤如下:完善尾砂充填系统,管路按要求安装到位,建立尾砂充填车间,采空区安装泄水装置即采空区有关巷道构筑泄水隔离墙,采空区分级尾砂充填[1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