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8 14:59:48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1)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等多重教学角色,对学生临床思维、知识掌握、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人文关怀素养等能力的教学与评估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06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2)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西京医院儿科实习的第四军医大学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两组学生年龄、入学时成绩、专业基础课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具体方法:课前让实习学生预习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时,授课教师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点,并指导临床技能操作,课后复结。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具体方法:①分组并确定Seminar主题。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每小组10人,每小组选1名组长。由授课教师负责提前1~2周拟定讨论主题。以《儿科学》神经疾病为例,确定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为Seminar主题,授课教师提供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查阅、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并尝试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②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发言报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收集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各组员分别查找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和提取资料素材,撰写本组的发言报告,制作成Powerpoint进行展示。每次Seminar授课,每个小组推举1名代表发言。所有小组上课时都要报告本组形成的观点。③授课及讨论。讨论在教室里进行。首先,教师简要介绍授课重点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然后,各组分别进行发言,阐述在准备阶段形成的观点、看法及待解决的问题。各组轮流发言,学生们可以对各组阐述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要求解答;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对学生疑惑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和解答,控制课堂节奏,维护课堂秩序。④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堂所学主要内容,强调复习重要知识点,评价各个小组及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3评价方法

学生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①理论考试以第8版《儿科学》教材为基础,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以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满分100分。②操作技能考试包括儿科基本操作,如骨穿、腰穿等,满分100分。③问卷调查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团队精神、改善学习气氛、培养基本能力5个项目,每项10分,满分50分,采用无记名形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

实验组理论成绩较对照组理论成绩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操作技能成绩较对照组操作技能成绩高,两组操作技能成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括5个项目,每项10分,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100%。实验组问卷调查总分较对照组问卷调查总分高,两组总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问卷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讨论

3.1我国高校Seminar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随着Seminar模式对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价值的进一步显露,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以及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要求的日益增加,我国高校对Seminar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扩展到各个专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教学中,而且从研究生教学扩大到了本科生的教学。如今,Seminar教学在中国已历经近百年风雨,仍然生机勃勃,吸引着大批教学研究者的目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陈胜云等尝试将Seminar教学模式运用于血管神经病学研究生临床教学,证实Seminar教学能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综合能力以及沟通技能,从而提高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易书明等将Seminar-案例教学模式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证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在提高护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何彝等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本科生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结果显示:在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问卷调查方面,实验组单项分数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Seminar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2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

Seminar教学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模式,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化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真正促进课堂的教学相长。Seminar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程序为由教师或师生一起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拟定讨论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及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随后在课堂上以演讲或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报告内容提出问题,由报告小组成员进行解答,最后由老师总结、分析和点评。Seminar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老师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写出总结报告并上交。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Seminar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以下优势:Seminar的教学组织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能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师生互动的特点,有利于发挥两者主观能动性。Seminar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要完成Seminar所要求的任务,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阅读、思考和研究问题,必须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这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Seminar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Seminar教学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很好地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Seminar教学可以从整体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4种基本的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8年制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普遍认可该教学法。

3.3我国传统教学法的主要问题

我国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教学包括八年制研究生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围绕学科知识为切入点组织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占据主流和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传承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制度仍然在整个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传统教学法颠倒了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之间的主从关系,抹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课程设置内容陈旧,不能够有效地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八年制医学生的教育被简单地看作是本科生教育的延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不一致。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普遍存在着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不浓、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不足、发现问题能力不强、研究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学体系对研究生的研究创新学习能力培养不够。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离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3)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前,我院主要采用的模式是由科教科负责人定期检查临床科室的教学,有些临床科室为了应付检查,会临时下载一些教学幻灯片或抄写几个教学题目作为培训记录,实际上却没有进行了培训;有些科室虽然进行培训,但是形式化严重,没有结合自己科室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展实质性的培训课程,临床医生或实习医生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教学培训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为改变这种被动、低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试探性地采用了自觉管理模式,具体方法是在每年年末,由科室负责人和教学秘书制订本科室下年度教学计划并报科教科管理处,科教科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适当建议并调整后反馈回各科室,科室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开始执行,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报科教科备案即可,这样各科室就可以结合本科室临床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培训。医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每个科室设立一名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具体安排科室教学时间,科教科管理人员按照各科室计划定期检查教学培训情况。每次培训完成后,参加培训人员需对培训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如培训完成后由参加培训人员及时填写培训效果表,科教科将根据培训效果表对培训教师打分,并收集培训建议和意见,对科室具体问题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通过多次培训还可以找出各科室的共性问题,共性问题可以进行统一培训教学,由科教科和临床科室共同商讨,制订解决的具体方法并要求各科室整改。如科室对共性问题不进行整改,将上报院领导,直接与其年终奖、年度评优秀和晋升挂钩。按照这种新的自觉管理模式,通过各科室的主动培训教学,对医生和学生的业务水平有了实质性的帮助,通过近两年的实施,使临床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通过教学培训得到彻底的分析和解决,科室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真正的培训效果,培训计划也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二)采用双向互动式管理模式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前,我院培训教学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采取科教科对下属科室下文的方式,让科室按照下文规定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培训,科室与科教科没有互动性,参加培训的学生积极性也不高。采用双向互动式管理模式后,医院和科室共同参与医院教学管理,制订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科室实际情况,并且与当年开展的新技术项目和科研项目有机结合,科室成员的积极被调动起来。由科室成员参与科室的培训教学计划制定,轮科的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情况提出自己需要学习培训的内容或想法,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来确定培训主题,设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课程,并要求参加培训的成员在听课前积极收集资料和问题,以便在培训过程中使学生和培训教师产生互动,优化培训效果,让参加培训的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另外,实习学生也被允许参与全院的教学计划制定,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对教学的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开展一些学生更感兴趣的培训课程。还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科室,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在兴趣科室的学习时间,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上述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培训教学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让管理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

二、新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在实施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后,我院医学教学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显著增强,全院大多数教学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教学的重要性,临床教学科室积极主动参与医院教学工作,医院教管部门管理人员与临床科室教学人员融为一体,医院管理方式显得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现已成为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专及桂林市卫校等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同时还是广东、湖南和贵州省等多所医学院校的实习点,我院现在有实习学生120余人,专业广泛,包括临床医学、药理学、护理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和检验医学等专业,2014年来我院教学科研取得多项突破,科研项目获省级和市级立项比上一年度增长60%以上,多次获得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得到卫生厅和教育厅表彰和肯定,发表教学类论文多篇,年度教学评估为优秀。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4)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研究法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优势。结果: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对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临床医学教育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应用效果循证医学(EBM)是指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意义为根据目前所获得的研究证据并集合医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考虑到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下,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医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将其加入临床医学教育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

一、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目前仍有许多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以传授体育知识及技术为主,仍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且教师没有在课后进行指导,导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临床医学业教育的原则相违背,也是造成高校医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存在,导致临床医学教学效率下降,这导致临床医学教学失去了其严谨、科学的特征,致使学生对临床医学教学的积极性下降,使得临床医学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滞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临床医学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社会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没有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进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考核,都是由学校统一制定教学任务和方案,没有联合实际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进行社会实践,导致学生对临床医学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无法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任务,同时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内容不合适

就现阶段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分析,存在广、浅、旧的问题。第一,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广,学生必须学习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第二,由于教学内容广且多,导致无法深入学习,致使学生对于这些医学知识一知半解,无法深入探究的观念,并且滞后于临床医学研究,导致与实际临床医学不相符。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缺乏教师的指导;并且在课程安排方面相对比较独立,课程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实验室教学过于简单,学生无法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

二、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优势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主张结合科学研究、工作经验以及患者医院等因素的统一,提倡科研与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要多于学习医学知识,通过实践来认知社会,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双向交流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分析循证医学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首先要提出循证问题:根据护临床诊疗经验、搜寻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的各方面差异,提出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例如,如何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如何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如何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然后寻找循证支持。在搜寻相关文献及资料后,找到上述提出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干预措施,为自身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最后进行循证观察与应用。根据患者的特征制定不同的观察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观察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保持患者的满意度。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开展以及学生的临床实践。

三、提升临床医学教育效果的相关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

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观看法和认知。在现阶段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导致教学活动仍以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技能教学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对提升学生的理性与感性、认知与情感、智力与心理等方面缺乏针对性计划、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教学的信息化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临床医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临床医学教学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临床医学教学的信息化,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观看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而加深学生对生理结构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的效率。工学结合能够实现理论联合实际,这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医学相结合,通过应用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升教育团队的专业素质

指导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授课经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实践经验、较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责任心、较高的道德修养。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医院主治医师、医学专家对学校教育队伍进行授课,鼓励教师参与临床医学实践,进而增加自身的医学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进入医院进行锻炼或与医院合作,致力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建立完善的教学监督体系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5)

选取新乡医学院2009级临床麻醉1班和2班的学生各35名,其中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所有学生入校后均就读于麻醉专业,所学课程相同,并且在入学分数、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传统教学组(麻醉1班)。本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科书为基础进行板书及多媒体教学,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讲解。

1.2.2循证实验组(麻醉2班)。本组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查寻筛选证据和评价应用证据。首先提出问题。老师给出详细具体的麻醉病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术前检查,询问学生手术患者应该采取何种麻醉方案及选择依据,最后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问题可以一个或多个,比如“麻醉前器械准备及安全检查、术前患者合并症处理、麻醉诱导用药种类、麻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处理、具体到低流量机械通气是否可以减轻患者肺水肿”,“全麻后睁眼是拔管的必要指征吗”,等等,问题要具体而明确不能太笼统,针对性要强。然后寻找证据并进行评价。关键问题确定后,布置学生就此问题查询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文献主要通过图书馆查阅,或者利用网上各种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如联机新乡医学院图书馆医学文献分析与Cochrane图书馆、外文Medline检索和中文CNKI检索等。最后评价和应用证据。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及选择的依据。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指出学生在文献检索及证据评价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1.3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末以笔试和实验操作两种形式对《临床麻醉学》这门课进行测试,其中笔试满分70分,实验操作满分30分。笔试两个班使用同一套试卷,其中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此外还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对本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人手一份并且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其特点是知识量丰富,技能操作多,同时又与临床医学各专科紧密联系,所以临床麻醉师被称为“外科中的内科医师”。此外物种类多,麻醉机、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医疗仪器多,工作节奏快和技能操作多也都是临床麻醉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上述特点,比如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体现为单纯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再如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均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容易使学生养成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学习的习惯,结果学生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的独立临床思维还没有形成,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怎样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技能,是临床课教师普遍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探索新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医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2.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简而言之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且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最终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就决定教师必须通过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通过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明显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仅仅通过被动的机械记忆是不可能随时更新专业知识的,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循证医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能在今后的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成为终身受益的学习者。

2.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麻醉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要顺利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高水平的教师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文献检索、统计、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另外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实是一种深层次上的身份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证据的评价应用的讨论中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启发,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6)

(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校、院、学部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包括专业建设规划、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条例、学部工作条例、教师及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学籍管理细则、学业预警及处理办法、教学事故处理条例等。

(三)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医学院引进教师均为教授或博士,实验人员均为硕士。通过设立主讲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岗前培训、教学示范公开课、网络课程培训、全国医学教学新方法培训、彩虹学者学习、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习、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2013年医学院1名教师获学校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4位教师获优胜奖;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2名教师获湖北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选拔赛二等奖。

(四)建立控制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的保证体系

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激励机制、政策与制度等。医学院适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强化专业负责人和核心课程负责人职责,规范教师业绩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依靠附属教学医院(全国三甲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9个省重点医学专科优势,临床教学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开展教研教改项目申报、优秀教学质量奖申报等。对获得教学项目、教学比赛及学科竞赛奖的教师及学生予以经费资助、奖励和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及反馈机制

医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学工部门从督教、督学、督管等进行校内教学监管,督导员对所有教师进行听课,检查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教案及教学档案等。成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每周上交课堂教学日志表。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信息反馈会、学生教学期望问卷调查。校外督导包括征求教学基地、医院等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及对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议等。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建设

医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将基础课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和实训、临床生产实习、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已建立7个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5%以上。医学院与教学医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医院独立投资1100万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以及设施先进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七)医学教育预警体系构建

参考国内比较成熟的医学教育预警体系,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基本指标平均水平预警,包括专业预警、学业预警、成绩分析等,对累计学分欠缺15分以上学生,院领导、教学及学工人员集体与学生谈话、学业警示,使预警学生后期学业成绩良好。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7)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名将进入我院血管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58人,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PBL法进行教学,另外4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以往成绩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6人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培训后带领实习生。参加研究的实习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分管病床,学习并考核相同的内容。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对照组(LBL组):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进行辅助授课(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

(2)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上知识,下一节课上教师带学生在病床边做病例示范讲解。

(3)组织学生针对病例的病史、体征特点、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讨论。

(4)组织学生讨论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5)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终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实验组(PBL+PICOS组):即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向式教学法(PBL)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依据PICOS模式构建临床问题。

(2)要求学生依据该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证据并汇总,在下一节课上按照PBL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进行小组讨论。

(3)把汇总出的相关文献与现有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找出疾病的最佳证据。

(4)把当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病患的诊断及治疗决策。

(5)对循证实践和结果进行后效评价。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

1.2.2教学效果评估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期学习内容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教学主观指标为学生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教学客观指标为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考试分为临床病例分析及理论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临床病案主要评估学生对疾病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能力。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考试内容为基础与临床试题。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PICOS+PBL、LBL的评价及对学习的帮助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病例分析成绩及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通过PICOS+PBL教学模式,对PBL、PICOS、循证医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认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P<0.05)。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8)

2.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等与岗位要求有部分差距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全科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也是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实验也多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而对于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实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全科医学学生,在实习阶段一边重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习和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缓慢,实践学习效果较差。并且许多学生感觉全科医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临床中容易忘记。医院实习的科室均为专科为主,没有全科医生的角色体验。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目前医疗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也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经过多年5年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最后却转专业甚至转行业,真正成为全科医生的人却非常少。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且让其看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就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甚至接触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也是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2.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和改进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在校期间应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将现有的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调整为与全科医学工作性质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其次,要将社区实践内容贯穿学生学习始终,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到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各类社区实践中心融合到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中来,使学生能对未来的工作模式有一个全面了解,构建全科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不断的社区实践中,逐步掌握全科医生需要的各项基本实践技能。最后,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中,除了前期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之外,在后4~8周的时间,让学生回到社区实践基地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一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单独进行工作,从而检验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这几周的时间,学校也可以用来作为最终的考核,考核该生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9)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目前医疗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也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经过多年5年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最后却转专业甚至转行业,真正成为全科医生的人却非常少。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且让其看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就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甚至接触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也是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10)

河南省10余所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包括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宝丰县人民医院、周口市淮阳县人民医院、鹿邑县人民医院、濮阳市濮阳县人民医院、新郑市人民医院等。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临床医生职称级别为分层标准,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调查员到县级医院按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室等一般情况。认知和实践情况包括获取EBM知识的途径、对EBM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一点和不了解)、应用EBM解决临床问题的频率(没有、偶尔、经常)等。问卷最后内容为EBM对医生是否有帮助及其是否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EBM了解程度根据临床医生认知和实践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即其主客观综合了解程度的评价,评价标准有前后问题答案一致情况及准确性等。

1.2.2质量控制

进行调查前首先对调查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解释标准化;要求调查对象进行无记名填写,如填写者有缺项和漏项,则需要求其填写完整;数据由2人合作录入,并由小组成员多次核对,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问卷剔除标准:核心条目漏答或条目完整率小于8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双向有序列联表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97.1%。调查对象中男78人(57.4%),女58人(42.6%)。

2.2临床医生对EBM了解程度

11.8%(16/136)医生对EBM不了解;71.3%(97/136)医生少许了解,16.2%(22/136)医生比较了解,仅有0.7%(1/136)的医生十分了解。

2.3EBM运用于临床情况

136人中没有将EBM应用于临床的有42人,占30.9%,偶尔使用的有75人,占55.1%,经常运用的仅有19人,占14.0%。

2.4临床应用

EBM最大影响因素临床应用EBM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及工作太忙,应用EBM费事(31.6%)等3个方面。

2.5不同英语、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

临床医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对EBM的了解程度越好(H=25.895,P=0.000)。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43,P=0.486)。

2.6临床医生对EBM相关培训的态度

97.8%(133/136)临床医生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2.2%(3/136)临床医生不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

3讨论

3.1本调查结果分析

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很不如人意,仅0.7%医生对其十分了解。另外,将EBM运用于临床的情况亦不容乐观,仅有19.0%临床医生经常将EBM运用于临床,卫生决策部门制定EBM继续教育政策时面临着很大挑战,任重道远。很多因素也影响了EBM的临床应用,主要工作太忙、应用EBM费事(31.6%),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另外,临床医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对EBM的了解程度越好,而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与EBM的了解程度不存在差异,整体上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都不是很好。但绝大部分临床医生能够认识到EBM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为EBM继续教育提供了主观积极性,有利于EBM继续教育的开展。

3.2在EBM环境下对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对策

3.2.1调动医疗人员积极性

加强EBM本质、主要内容的教育及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如EBM的科学性、人文性等,使医生认识到EBM在决策、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使EBM观念深入人心,调动医疗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医生在临床治疗中能自觉地实践EBM。

3.2.2多途径增强医院EBM软实力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生对EBM了解及使用情况较差,可以系统地对学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医生更少,根据实际情况,卫生决策部门可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去专业度高的EBM培训机构进行进修,获得系统的EBM知识。另外在医院中根据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形成梯度教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临床医生英语与计算机水平普遍偏低,使用数据库较少,应对不同英语与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进行分层教育。通过参加培训班、听讲座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每季度由医院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英语与计算机水平。大力培植EBM优秀人才,使其在医院的EBM发展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为该院的EBM长期发展贡献力量;另外,也可请知名的EBM专家来院指导,以加强对EBM的建设。

3.2.3加强医院EBM硬件投入

医院或卫生决策部门应尽量满足临床医生应用EBM的客观条件,加大对EBM数据资源的建设,如加大对电子阅览室购买专业数据库(如EBM数据库)和各种软件(如SPSS软件),图书室的投入力度,以满足临床工作对检索EBM证据的需求。

3.2.4优化EBM管理体系

21世纪发展EBM是医学界的必然趋势,应用最可靠的临床证据,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创造出最佳的疗效。在工作太忙、应用EBM不方便这个最大影响因素问题上,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可将EBM的应用与临床医生的考核、评价、发放奖金及晋升职称等方面相结合;另外医院也可以建立EBM组织管理体系,引入临床路径(CP),CP是根据EBM的原则制定的针对一组情况类似的患者,而确定出的一套指导医生医疗行为规范的医疗措施,确立临床路径学术委员会(由医院内EBM水平较高者组成),由其根据临床最新研究成果等制定出相应的科学的临床路径,有计划的应用于临床,节约时间。

3.2.5培养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识

在此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重点应向培养学员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这无疑既能使临床医生及时更新知识制定更好的临床决策,更好地让患者受益,又能为卫生决策等部门节约一笔培训的费用,使资金优化利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医学临床教学论文篇(11)

二、建立临床实习教学三级监控体系

我院对临床实习教学实行三级监控制度,每级监控均包含检查和反馈,对临床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1.一级质控(学生对实习质量的自我管理)。(1)自查:实习学生参照实纲进行自查,主要包括每日实习病种、操作项目完成数量、实习心得体会和自我小结。(2)反馈: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解决。2.二级质控(教研室对实习质量的管控)。(1)检查:教研室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和实习进度。(2)反馈:教研室对每位学生的实习操作、临床思维进行评价,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实习方案。3.三级质控(学院对实习质量的管制)。(1)检查:由学院定期全面检查学生的实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和实习进度,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2)反馈:一方面,学院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研室,督促教研室进行相应的整改,并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由学院召开教学研讨会或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对汇总的各类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必要时对实习教学任务、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条件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提升教学质量时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岗位培养,建立在岗进修、培训和深造机制,提高和改善临床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制订和实施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文件和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的政策保障机制。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制定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深造制度,做到有计划,高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在岗培训、国内外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立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其次,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医院从总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教学基金,专款专用,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宿舍条件等,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再次,设立教学综合诊室,有针对性地指向目标人群: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风险较以前增加,许多实习医院不敢放手,一些常见的技能训练和操作大大减少,往往是带教老师做示范的多,而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可以考虑成立教学综合诊室,明确告知病人是实习生操作,但有高年资医师带教,使用的是一流的材料、设备,医疗质量是有保证的,且实行口腔内科、修复科、外科一条龙服务,避免病人多次排队等候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同时实行大幅度优惠收费政策,吸引病人到教学综合诊室就诊。最后,以教学改革为引导,深化医院教学的内涵建设,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学院鼓励教师申报市级、校级和院级教改项目,对临床实习教学不断地创新,对教学工作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对教学意识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口腔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