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2:02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1)

二、高等教育营销的研究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将近40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的产业格局趋向成熟、办学体系也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在面临着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因此,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高职教育,对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建设和管理引入市场营销理论的意义

首先,高职教育营销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应对市场竞争。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正确地把握市场竞争和发展态势并及时做出正确且快速的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高职教育营销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买方市场。在高职院校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和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格局也在逐步形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住顾客需求并满其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在竞争中取胜。

最后,高职院校发展现状表明其必须开展营销策略。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管理和建设中,还没有形成现代营销的意识。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高职院校营销策略的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2.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采取营销策略的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p881-88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余平.继往开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1)[7]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互联网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贸经济,2001,(05).

[5]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04).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2]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3)

1 前言

规划的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南,途经乐山、宜宾等,而后进入云南境内,最后再进入贵州省毕节市、贵阳市,形成四川至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成贵高铁的建设将极大的缩小毕节与贵阳、成都的时空距离,毕节市的交通区位将由目前的相对封闭状态,转向融入贵阳半小时生活圈以及成都1.5小时经济圈,将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重要节点。国内外经验显示,大型铁路枢纽客站周边地区将凭借其“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城市可以在市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未来城市建成区的功能布局。

2 高速铁路的影响分析

2.1 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

根据国外高铁站建设的经验,乘坐高速铁路的出行主要以商务和旅行为主,同时包括一些短途的通行出勤和少量的长途旅行,由于商务、旅游、通勤等活动的需求,使得高速铁路与城市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发展密切,包括商务、商业、公共服务、休闲旅游等,城市经济发展中能够受到高速铁路带动和影响的部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如法国高速铁路(TGV)的经验显示,高速铁路的建成影响了商业企业的选址行为,同时也带动了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务出行活动总体增长了50%,其中铁路出行量增长了约一倍;TGV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原来在内地的中等规模的信息业公司通过TGV进入巴黎市场。

表1 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

对应产业 影响要素

房地产业 促进区域居住产业向高铁站周边地区扩散,推动新城建设

旅游 游客增加,聚集人气、住宿增加、娱乐设施增加

商业 利用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形成地方商业中心

资源型产业 有利于资源大量输出

一般制造业 有利于管理者出行、公司分布设置

高新制造业 与铁路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存在发展可能

2.2 高铁站点的时空影响范围

高铁建设使得城市之间交流频繁,为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供重要机遇,其基本模式是以站点地区为核心的新城开发。从国内外相关经验上看,高铁新城形成以高铁站点为核心,包括周边一定服务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核心圈层为500-800米,紧邻圈层为1500米,新城范围为一般以枢纽为核心,5000米范围以内。

3 地方发展诉求及发展趋势

3.1 地方发展诉求

梨树新客站的选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城的中心位置,处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以及较佳的可达性与服务条件,同时,其南部紧邻毕节职教城,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智力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希望在这一区域内,借助新客站带来的区域影响力,塑造一个崭新的核心城区,既能承担部分老城向外拓展的城市功能,又能促进七星关区―大方县城同城化发展,以适应本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3.2 发展趋势

根据地方发展诉求以及发展动因,本文得出以下趋势研判: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快速城市化进程促使提升了区位条件,梨树新客站片区将成为门户地区,商贸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重点,并将逐步升级;二是未来伴随着区位改善,将促使本地区优势产业逐步走向高端业态,商贸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重点,并将逐步提升其产业层次;三是优势产业成长将带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地区发展趋于多元,商贸业将带动相关居住、物流、展贸及相关设计行业发展;四是土地成本的提高对低附加值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制造业将逐步从本区迁出。

4 用地功能策划

4.1 功能策划

高铁站周边区域必须具有多种复合功能,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们。功能的组合应充分利用新客站片区未来将成为中心城区的优势,应充分平衡本地、地区层面上的不同需求。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新客站片区应进行注重空间环境,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梨树片区安排的功能包括:

(1)针对居民的居住生活功能

作为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承载地,居住生活功能应作为新客站片区重要的一项功能,片区内应提供舒适、优美、生态、便利的居住环境,以满足购物、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日常生活需求。

(2)针对技术人员、企业家的、投资者的商贸服务功能

商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商务办公、孵化、商贸物流中心等,片区应提供优美、舒适的科研开发的空间平台和居住环境,以及中高档次文化娱乐场所。提供高尚住宅,舒适、优美且价格适宜的办公空间和高档次文化休闲场所。该部分设施主要承担城市高端服务功能,提升地区档次。

(3)针对游客的休闲娱乐功能

主要包括度假型住宅、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公园、酒店等,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娱乐聚餐、旅游度假的场所。

4.2 空间功能布局

结合上述功能策划,在片区空间上构建“一轴一带多片区”的功能发展格局。

(1)一轴――中央商务发展轴

以高铁站为核心,打造南北向的中央商务轴。其中中部为中央公园,在其两侧布局商业办公区、商住区等,形成地区的商务核心区。在入口门户地区设置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如城市展览馆、会展中心、城市影剧院等,通过大体量的现代化建筑树立毕节新城市形象。

(2)一带――生态体育休闲带

南部归化河两侧用地均为峡谷峭壁等难于开发利用土地,且这些地区生态敏感性较高,规划将该类地区作为生态保育地区,在维持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体育休闲功能,如高尔夫以及其他山地运动等,为市民提供户外体育休闲服务。

(3)多片区

包括一个商务办公片区、两个商贸片区以及五个居住片区。其中商务办公片区充分利用高铁站场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优势,形成商业、行政办公、酒店、写字楼、会议展览以及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片区,通过繁忙的商业活动聚集人流和物流,以形成完善的区域商业商务中心。商贸片区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展销商务综合发展区,集展示、贸易、办公于一体,同时在其周边相应配备物流中心。居住片区则结合现状地形以及规划道路等因素,共设置五个居住功能片区,每个居住社区配备一个邻里中心,为居住社区提供必要的生活配套服务。

5 结语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高铁对城市化的冲击非常深远,从长远的观点看,高铁覆盖面在全国的扩展将为高铁沿线节点城镇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中国将会出现大量的依托这种交通枢纽的建设起来的新城区。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本文结合当地政府的发展诉求,提出新客站片区周边的用地功能布局安排,为其开发建设提供相关指引,同时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4)

二、铁路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特点是融入了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如味道不同的泡菜缸,使高职生受到不同的“浸泡”。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主要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而不同于其他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全国现有的铁路高职院校不足50所,基本上都是由铁路中专升格而来。这些学校大都是建国之初(上世纪50年代)铁路自办的,并由铁路长期管理。进入21世纪以后为适应铁路“减负”的需要才陆续交地方政府,后相继升格为高职。由于一直以来铁路是这些学校的办学主体,将学校当作企业来经营管理,以铁路运营需要为出发点办学,相同的历史经历使这些学校具有浓厚的铁路文化血脉基因。铁路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及鲜明的特色,它深深融合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传统中,并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行业和学校所模仿,从而构成铁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铁路行业文化与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异同

铁路高职院校是从铁路系统剥离出来的,二者有血亲关系,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联系紧密,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1.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主要的共同点:两者性质上同属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无论铁路高职校园文化还是铁路文化都属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只是学校主要是在教育中培养人,铁路行业企业主要是在使用中培养人,着力点不同;两者同属于组织文化。其形成、传播都有自上而下的宣灌,都有对组织成员规范导向和凝聚的功能;两者在形成发展上具有相融性,本质上都是开放的,除相互影响融合外,还不断吸收社会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2.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的差异冲突

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和铁路文化是分属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的文化意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还存在一些相冲突的地方。从内涵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注重过程;铁路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从关注点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注重育人,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人的资历资格,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铁路文化关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追求赢利和效益(当然也追求社会效益),注重纪律和领导权威。从功能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培养和塑造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铁路文化是锻炼与发掘人才潜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场所。从特点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具本校特色的文化内容,追求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表现出“书裔化”倾向;铁路文化是强调实践性文化,更讲究“实用”,表现为更多的“市场化”。从表征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崇尚个性的张扬,管理考核通常更为“柔性”;铁路文化在发掘员工创新精神的同时往往更强调合作精神及行为的标准化,管理考核也更为“刚性”。差异会引起两种文化的错位碰撞。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多数从中专升格而来,办高职的历史普遍不长,大学文化积淀少,校园文化内涵尚欠丰富。近年来,许多铁路高职院校运用现代职教理念,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铁路行业、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总体而言,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之间错位碰撞的现实客观存在,二者深度融合不足。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对铁路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或不太适应,就很说明问题。

四、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首先,铁路文化的全面渗透、深入影响,能帮助铁路高职院校形成“铁”字特色校园文化。铁路行业精神丰富了铁路高职文化。如二七精神、火车头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这些带铁路标志的特有文化引为校园文化,能鼓励与鞭策学生,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逐步形成铁路高职学校独特校风。学生就业去向要求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主动适应并融入铁路文化。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被输往铁路,并成为铁路新进员工的主力军。学校必须关注铁路企业对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和文化精神方面的诉求,将新的铁路文化理念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其次,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积极介入,能提升铁路文化的品质。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也对铁路文化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提升铁路的精神文化水平。铁路高职院校的精心培养,形成了大学生主体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质朴品质和报效国家的高尚追求,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充实进铁路,而他们身上具有的这些文化精神正是铁路所需的。校企合作,师生经常的现场实习实训等各类活动,通过不同管道,将大学先进的理念、理性品味、创新的文化带到铁路,活跃了铁路文化,交汇融合,使铁路文化品质得到提升。(本文来自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五、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

铁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源于铁路文化、高于铁路文化”的原则,从铁路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寻找与铁路行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

1.融入铁路价值文化,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校园文化对铁路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化倾向和职业性色彩,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铁路,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校园环境布置突出铁路行业特点,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式教育。对学校设施做行业特征命名,营造具有铁路特色的道路文化、广场文化和楼道文化。实现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现场氛围、铁路文化的融合。凝练如“通达”等交通运输业的特征性诉求来作校训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做人做事通达,培养健全人格。校企合作突出铁路企业文化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参加铁路暑运、春运,实践活动着意弘扬铁路“二七”精神并融入时代精神,让学生明确铁路“职业人”的角色,实际体验做铁路人的感受。

2.融入铁路服务文化,培育学生牢固的职业理念

要强化学生的铁路服务文化意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与铁路服务文化的对接。让学生记牢铁路公益性、服务性行业性质,培养“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理念。将铁路文化素质教育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中增加优质服务、提升素质的教育训练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铁路服务文化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于毕业时能够基本达到岗位的要求。

3.融入铁路安全文化,培育学生过硬的职业素质

铁路高职院校要强调安全文化,让每一个学生记牢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确保安全是铁路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要从文化的角度促进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环境熏陶和安全行为养成,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手段,广泛开展安全荣辱观、安全效益观和安全责任观教育,使学生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引进铁路现场安全格言和安全规范相关标志、标识,建设铁路安全警示中心。要对学生进行安全、诚信守时教育,让正点成为学生深植于意识的习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校内模拟安全事故处置演练和参加铁路企业顶岗实习实践,使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的方法和技巧。要突出铁路职业素养培育。高铁或动车组司机不仅在职业意识上要关注旅客安全,还需要很高的开车技术才能保证安全。从这个意义上,铁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身就是文化建设。学生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做到德艺双馨,从业后参与铁路运输才能保安全。

4.融入铁路经营文化,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目前铁路企业用人标准从重学历到重能力再到重职业态度的变化,对铁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无论成熟职业观念的养成还是正确职业态度的塑造,都需要铁路企业经营理念的有效融入。在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中营造铁路经营文化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铁路企业承担的压力和职业责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觉刻苦学习的热情。铁路经营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倡导尽主人责、干主人活。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也需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使制度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始终保有一种张力关系,找到刚性约束与人性关怀的最佳契合点。把铁路制服作为校服,展示职业风采,让学生感受做铁路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5)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几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体系,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每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它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软实力。

职业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针对现代职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使职场员工熟练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艺术进而增强工作能力、增进职业竞争能力而言。铁路高职院校为铁路行业培养数以万计铁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应针对铁路服务行业的岗位需要,重视和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气质高雅、举止得体、人际交流技能娴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职业礼仪教育与服务文化的关系

1. 职业礼仪教育是服务文化的重要内容

服务文化是体现企业服务特色、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服务文化由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一是精神层面,包括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这是服务文化的核心内容;二是物质层面,包括企业服务形象、硬件设施及服务品牌,这是服务文化的基础内容;三是制度层面,包括服务机制、服务手段等,这是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正是职业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就企业对外而言,职业礼仪是现代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企业竖立外部形象、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重要竞争筹码;就企业对内而言,职业礼仪可以使企业组织内部营造一份和谐的环境;就企业员工个人而言,职业礼仪是提高个人素质和形象的必要途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因此,全员接受职业礼仪教育,是提高企业信誉度、服务质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职业礼仪教育是服务文化建设的直接实践

建立服务文化应当从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培养着手,要从细节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意识、热情服务意识、耐心服务意识、高效服务意识、一站式服务意识等,开展服务意识的教育与养成。就服务岗位而言,要求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娴熟的技能、优雅的行为举止、端庄的仪表等优秀品质。职业礼仪教育正是对个人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沟通技巧、行为方式等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是服务文化建设的直接实践 。

企业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有利于养成员工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员工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对于推动企业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积极的育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职业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礼仪训练课的视、听、说、练等职业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为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文明行为举止和仪表的企业员工做好准备,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具体表现。

二、职业礼仪教育在铁路服务文化中的作用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着运输行业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铁路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铁路要想在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意识,加强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1. 培养服务礼仪意识,树立旅客至上职业操守

在铁路客运工作中,最大特点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和旅客面对面接触,在和旅客近距离服务中,礼仪显得尤其重要。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和旅客相互沟通的技巧。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既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又能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旅客的出行要求,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必须尽快得到明显地改进与提高,培养服务礼仪意识、树立旅客至上职业操守是铁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加强铁路文化建设,近几年,铁道部、各铁路局、铁路各站段纷纷开展了全员“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石家庄客运段负责人说:“‘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是一项规模浩大、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只有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才能让旅客更加满意。”

2. 有效减少旅客投诉,提升服务窗口质量

铁路是承载着为亿万人服务重任的窗口单位,近年来无论是在硬件服务设施设备,还是软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上都有本质性改观。但 “铁老大”自居的作风使铁路部门遭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从铁路旅客服务中心收到的投诉看,两类投诉是主要的,一类是业务操作上出现疏漏,引起投诉;另一类是服务态度差,引起的投诉。而服务态度差主要是用词表达和语气的礼仪问题,给旅客感觉到的是服务态度差,导致不必要的争执产生。可见,服务窗口岗位的服务意识和语言沟通等职业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铁路服务窗口形象的直接体现。

为有效提升铁路服务窗口质量,时任铁道部长盛光祖同志曾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铁路文化,促进铁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继承和发扬铁路文化传统,适应铁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加强以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引领思想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窗口单位的铁路部门,应重点加强文明服务质量、优质服务水平、岗位工作技能等服务文化建设,打造铁路服务文化新形象。

三、铁路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

铁路高职院校为铁路行业培养数以万计的铁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针对铁路服务行业的岗位需要,重视和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文化修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铁路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将职业礼仪教育列入铁路专业必修课

职业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职业礼仪教育应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必修课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和普及。在铁路各重要窗口岗位中,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身负为铁路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加强职业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教育与礼仪举止训练,让学生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理念与职业礼仪的运用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等个人思想道德、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塑造和培养学生内在品格和修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

2. 将职业礼仪列入铁路顶岗实习考核内容

铁路职业礼仪教育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必须让学生深入铁路窗口岗位,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体会面对真实的服务对象如何运用职业服务礼仪,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毕业实习到铁路企业顶岗实习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顶岗实习考核中,可将学生专业技能实习和职业礼仪实习分开考核,对铁路窗口服务专业如铁路运输管理专业,职业礼仪实习考核可设定礼仪考核标准,如旅客表扬和投诉次数等,把铁路服务岗位的具体礼仪体现纳入考核中,以此强化所学知识,促使学生亲身感受铁路服务文化的核心内涵,感受作为铁路未来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礼仪素养。

3. 建立职业礼仪网站开辟铁路服务礼仪学习平台

开辟集教、学、做、演礼教学录像及动漫一体的多媒体《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网络课程网站,相关网站的网址是:http://222.217.36.199/gdly/,名为“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礼仪网络课程”。网站按我院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突出“以岗导学”教学模式;突出职业礼仪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情景演礼教学手段方法;突出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氛围,使网站成为高职院校职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媒介和载体,成为职业礼仪教育得力助手;更大程度上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既是学生学习礼仪的空间,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培养自信的舞台,还是学生拟向未来职业提升服务工作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平台,使职业礼仪教育教学更贴近同学们的人际交往与未来的职业岗位,强化学生气质培训与涵养修炼,强化礼仪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04-02

一、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开发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1、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必要的补充

根据统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占据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对构建高等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改善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有利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明显区别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它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这样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适应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现在需要做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做到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求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这样,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7)

1新疆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新疆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量稳步递增,货运量从2002年的3.5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6.7亿吨,年均年增长为8.65%,其中铁路货运量平均年增长7.62%,公路货运量年增长为7.78%,航空货运量平均年增长6.8%。2008年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比上年增长了31.1%,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了24.7%,全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8.3%,全区载货汽车拥有量比上年增长了9.4%,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目前,新疆已基本形成货流、客流大进大出的态势。综合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基本运输方式齐全,多式联运系统初步形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物流业,现代物流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集群和辐射优势的配送中心论文下载。

新疆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抓好物流业发展规划,以建设乌鲁木齐物流基地为重点,构建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自治区党委在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将物流作为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支点。

2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2.1新疆地域辽阔,物流资源分散

新疆物流市场逐年扩大,物流企业也逐步增加,但相对薄弱。新疆物流企业中资金雄厚的为数不多,大都是规模较小的托运部。这些小物流企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而且相互之间缺乏关联,缺乏信息沟通,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合理的调度,加之体制问题导致的条块分割,难以做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

2.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

物流业在新疆起步较晚,加之信息化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传递缓慢,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导致物流企业服务手段单一,严重阻碍了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使新疆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市场约束;而且信息共享平台的缺失,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互动难以协调,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作业,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2.3物流企业服务单一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是集运输、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但目前在新疆物流市场,一大批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企业和各类性质的货代企业用最原始的服务方式瓜分着物流市场。据统计,新疆物流市场中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仅占15%。从现代物流角度来看,单纯的仓储或者运输服务没有竞争优势。从产品成本来看,单一服务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4基本物流方式之间缺乏整合

新疆目前的基本物流方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公路物流与铁路物流企业与商业、物资、外贸等行业合作,形成各自领域的物流体系,但是公路和铁路物流体系的发展缺乏沟通、协调,有的铁路站点没有公路站点,公路站点缺少铁路站点,即使同时具备了公路和铁路站点的,也没有将两者一体化,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成本。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8)

2课程结构实施安排

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现的根本是依靠课程教学,其中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是目前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这一核心也是保证质量的标准,第一步就是对高铁专业的岗位群进行全面的调研,并针对高铁专业比较重要部门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分析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教育的领域范围,分析出相对应的应知领域,从这些方面分析出教育的大体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置,以此在学习领域实施安排,体现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特色。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设置,我们分为三个方面: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其中能够突出专业学习针对性的是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2.1公共学习领域

第一,公共学习领域包括的课程范围是比较广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第二,专项素质学习领域主要是针对宏观的方面进行的学习,它所包含的课程有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毕业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2专业学习领域

第一,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包括工程力学应用、工程测量技术、工程识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工程土质与土工试验。第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包括专业英语、工务模块、高速铁路工务维护、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工务安全应急管理、工务管理、铁路施工临时结构检算。第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第四,专业实训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施工实训、铁道概论、土工实训、概预算实训、毕业设计、高速铁路工务实训、新技术新工艺讲座。

2.3素质拓展领域

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技能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创新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视野开阔、脚踏实地的人。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78-02

我院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于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人才需求分析,依据人才需求分析的成果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从而对我国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1 对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1)依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岗位设置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域铁路、地铁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趋势;铁路、地铁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同类院校同类或相似专业分布情况;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岗位;毕业生对培养过程意见与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

(2)通过查阅相关的刊物、会议资料及行业企业网站进行文献评阅,收集最新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信息与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提炼与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以及对策建议等,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研内容与相应的调查问卷。

(3)依据不同的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研方式。如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研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邀请行业企业资深实践专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毕业生,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成长经历。

在确定了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要求学工处、教务处、专业之间相互协作,制订详细的调研工作计划,确定调研人员、时间安排及经费预算。

(4)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不仅对专业建设、学院管理、毕业生质量、人才需求等做出整体分析,而且还对其各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如现就业岗位及其与专业相关性、对就业的满意度、职业成长需求、对专业教学的意见等方面就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作为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 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地铁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的分析

2.1 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速动车组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现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产化,形成了集高速动车组制造、检修、运营的配套能力。到2010年,我国运营的高速动车组将达到1000列,到2020年,将达到2400列。我国已经建成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大动车组基地和21个动车组运用所,其中武汉动车组基地占地2130亩,是世界规模最大、技术一流的动车组基地,届时将承担我国40%动车组的检修任务。

2.2 城际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9年5月24日,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公司由武汉铁路局和省联合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代表铁道部、省政府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暂定240亿元,双方各占50%,首期各出资5亿元。公司负责管辖湖北城际铁路及相关的专用线,经营范围为铁路工程建设和客货运输,以及物资供应、服务、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

建设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快速便捷、安全环保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构筑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引导圈内城市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武汉城市圈同城效应。

湖北城际铁路以武汉为核心,呈放射型加环状构架,由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6条放射状骨干线网、8条延伸线及环线组成,总规模约1190公里。全部采用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直达周边城市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

2.3 地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以武汉地铁为例,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7条线组成,总长220公里,全面连接武汉三镇,构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形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公司现有总人数1498人,其士10人;硕士65人;本科474人,大专949人。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62人。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综合管理团队。2012年完成72公里建设时,公司总人数将达到3500余人。

因此,高速动车组的检修体制、检修设备和技术要求对检修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成千上万的高速动车组高技能检修人才。

2.4 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的铁路部门,他们中既有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中专、技校等毕业的学生,也有从军队转业的复转军人,但他们在铁路部门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短期的培训;还有一部分是这几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少量的路外人员,其中路外人员主要是从事事务管理,而不是技术服务。

2.4.1 企业检修人才现状分析

表1 是本次被调查企业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现状统计表(%)

调研数据表明,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大专以下学历平均占16.7%,大专学历占42.2%,本科学历占18.8%,本科以上学历仅占0.7%。可以看出,大专学历人才是动车组检修的主力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2.4.2 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63.3%,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19.3%。这说明:

(1)为了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铁路企业从自身挖掘人才的力度不会增加,动车组检修企业会转向高校招纳毕业生补充人才需要。本科学校学历教育培养的动车组检修人才还不能满足动车组企业的全部需要。前些年由于铁路行业人员的相对饱和以及既有车辆检修技术的成熟,企业需要的铁道车辆专业毕业生减少,许多高校取消了铁道车辆专业,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外,其他铁道本科高校也欠缺动车专业的师资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建立动车专业师资队伍。因而近几年动车专业本科毕业生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动车组发展迅猛的需要,为我们高职动车专业学生就业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从最近三年进入动车组检修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可以看出。

(2)动车组检修人才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下年轻人,这说明由于动车组检修作业方式(夜间作业多)和检修技能的高要求,年龄大的人员不太适应,动车组检修人才更新快。这就为职业院校根据动车组检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

2.4.3 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四大动车基地的建成和动车组定检工作的展开,将有大量的检修岗位等待动车组检修技术人才的填补。由于动车组的高技术含量,必须有高技能的检修人才去维修,而中职学生和复退军人中能满足动车组检修岗位的比例极低,在一段时期内必定形成岗位空缺无人就岗的现象。为高职学校动车组检修专业培养动车组检修人才提供了源动力。

2.5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人才招聘渠道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主要是向各铁路局机务段运用车间、车辆段动车组运用所、动车组检修基地、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等提供人才。这些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校内专场招聘、网上招聘、校外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与铁路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接收军队的复转军人,其中效果明显的是校内专场招聘和与铁路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学生在其中占的比重是较大的。

3 对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

3.1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

目前设置有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学校就我校一家,但设置有相近专业的学校不少,而且这些毕业生的去向大致相同,就是搞机车检修、车辆检修、动车组检修,所以对我校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来讲就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将促使我们尽力办好该专业。

3.2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以我校为例,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近三年来在校人数525人,2009年招生数为220人,在这些人数中包括组合班。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动车组运用所、城际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涉及的岗位有动车组地勤机械师、动车组随车技师、动车组专项机械师、质检员等。

3.3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17―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与人才制约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铁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抓起。加强大学生毕业生早期培养对于提升铁路人才队伍素质,改善铁路人才队伍结构,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实施持续深化培养,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管理相关学科等教育培训,其目的是要适应铁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较高要求,为铁路现代化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学科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大学,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高度,积极为铁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自2010年以来积极承担铁路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试点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研究一培训应用一总结研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几个关键问题

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是铁路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结合这个培训项目,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与落实,如何使培训达到目标与预期效果,如何体现培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使该培训系统化与制度化。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素质特点、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培训对象与学习内容匹配;其次,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教学如何深入、典型案例选择与教学、学习兴趣如何得到激发,使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相协调;再次,进行教学保障研究,研究教学成果如何提升与推广,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学员与培训教师如何交流与互动,自主学习如何体现,等等。

二、培训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优秀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的基石,是铁路和谐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同铁路大部分职工相比,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从业时间不长,知识能力与现场实践的融合明显不足。主要是不同程度地缺少对铁路行业优良传统和我国铁路历史的深刻理解,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协调能力欠缺,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因此,对有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把他们尽快培养成为具有献身铁路事业的精神和水平高、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后备人选。

1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特点

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及知识结构特征,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起点高,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带着大量的现场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期望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培训没有针对性,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2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现场经过三到五年的基层锻炼后,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初见端倪。此时,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其能力结构可以较快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能力型转变,素质结构也会由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因此,培训要结合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需要进行。

3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使用与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铁路职工队伍的现状,将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铁路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业务骨干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来讲,人才的成长递进过程包括知识准备期、积累磨炼期、调整融合期、优势展现期、成熟稳定期等,其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突变的过程。因此,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要形成一种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匹配的机制。

4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要适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尽管培训班按专业进行了划分,但由于他们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尽一致,工作岗位有差别,个性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要根据学员的上述特点和因素,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方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要把培训中新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学习与解决铁路现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习带研究,以研究促学习,把研究铁路建设、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工作难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使学习和研究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对培训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适应这种培训的方法。对于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时采取哪种教育培训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纵观已有的教育培训方法,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与接受能力,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类别,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 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在说明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自觉学习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讲授教学,学员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了解本岗位专业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等。我们在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2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实施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探索过程等),并且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进行与现场紧密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3 研讨法

研讨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员实际,给出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学员根据所学理论与亲身实践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员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社会经历带入课堂,使得教与学处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专题讲座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借助案例创设一种情景,让学员通过参与,获得一种认识或提高某方面能力,是一种“在干中学”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实施(提前准备背景、相关知识,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鼓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等。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训前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真的选聘。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与学员工作关联密切的专业知识培训中使用该方法,深受学员的欢迎。

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积极倡导让学员学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和其他人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它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内容,按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适培训过程。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员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四、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保障措施研究

1 积极研发泛在教育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准备在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建立泛在教育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运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的机会。

由于现代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职教育培训的全覆盖。该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预告。包括培训专家、研讨主题、教学重点等信息,方便学员进行预习。

(2)网络课堂。通过这个平台,网络课程,实现全员共同学习的目的。而学习者也可以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人学习空间。

(3)博客论坛。论坛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以及情感交流等子模块。

(4)交流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和校园茶座两个模块。这两个学习模式下,还设有好书推荐、个人学习历程等子模块。

2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与传播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设置动态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目录,包括铁路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案例等。网络资源库保存有各个培训阶段中专家的教学课件、视频材料等,可以十分方便地提供给培训学员使用。

3 培训单位建立铁路信息跟踪与调研机制,开展培训需求研究

培训单位通过建立铁路发展信息的跟踪和调研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铁路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装备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现状。

(1)确立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工作对于培训工作而言是首要条件,而且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信息收集重点。收集的信息包括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改革、战略目标、岗位需求等。

(2)收集、整理和研究培训需求

培训班开办之前,应根据送培单位的要求和培训对象的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状况来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授课。

4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

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只聘用一个学校的师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的水平,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在内的较为稳定培训师资库。多元化的师资,将给培训增添新气息,带来新理念。既开阔了新视野,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而建立专家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教师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结构,然后才能逐步地完成。

五、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使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并起到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在行业内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铁路行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权宜之事,它关系到铁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铁路行业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

(1)正确定位。把培训放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进行定位。做到高起点、远规划。对待此项培训,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2)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对培训机构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对培训内容要统筹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培训经费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近期与长远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要考虑当前培训与长远的学习计划相结合,当前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学员要明确培训目标。

2 建立和谐的培训管理机制

(1)实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的零距离管理,即信息反馈灵敏、工作运转灵活、调控及时有力、制度严谨规范,充分体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参培学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形成良好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即对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管理局面。

(3)坚持与完善学员、培训基地、培训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质量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与选拔任用机制

考核的对象是培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考核通过评估来进行。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以及学员通过培训后所取得成效的评估。评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前),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前),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评价学员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内容。

要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与使用选拔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先培训后选拔,不培训缓提拔的制度。要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让学员充分看到培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扩大培训影响,产生马太效应。

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既要构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在较短培训时间段内,如何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又要完成培训目标,所以在项目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持续培养培训学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学习基础差异大,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系统性不足;三是如何实现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由素质高向能力强的转变,这里存在很大的难度。

2 应对措施

(1)成立覆盖本项目所涉及各专业的培训专家团队,使培训力量得到保障。考虑到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部分教学内容可考虑分小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2)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在泛在教育平善后,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生持续教育培养。‘

(3)加强与铁路行业培训主管部门和铁路企业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和成才意识培养。

七、结束语

2010年,受铁道部人事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共举办了13期铁道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总结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全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不足。为不断完善该培训项目,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泛在教育平台;不断开发符合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课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有铁路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节奏,及时总结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以满足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为己任,为我国铁路的和谐发展和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重天,等.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铁路,20ll,(3):1―5.

[2]李云红.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成人教育,2010,(1):55―5 6.

[3]于子涵,郭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9,(8):59―61.

[4]王晓棉.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49―51.

[5]刘剑锐.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5):57―58.

[6]金建兴,叶仁荪,徐晨燕.欧洲铁路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6,(4):加一43.

铁路服务毕业论文篇(11)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近年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国有铁路;二为地方铁路。前者约占80%,后者约占2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熟练工种岗位(制动员、连结员、列车员等)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种岗位(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计划员等)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路局调度或列车长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二、调研结论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置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掌握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调研结果表明,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符合运输一线企业对运输人才需求和办学规律,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