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1 10:11:40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1)

近20年来,学法指导日渐受到重视,不仅广大教师在实践,而且有关研究文章经常见诸报刊,但实际收效却不大,学生读写能力仍然不高,语文教学问题仍然备受社会关注。一、学法指导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问题(一)理论片面学法指导与学习指导虽一字之差,却有很大区别。只提学法指导,眼里只有学法,容易走唯方法论的极端,在指导上,只见树木不见林。而学习指导,内涵却丰富得多。它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还包括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少提学习指导,导致指导途径单一,缺乏综合效应,收效之微也就是必然的了。(二)急功近利理论的片面性也导致了价值取向上的急功近利,要求学法指导能有立竿见影之效。见诸报刊有关学法指导的文章,在文中例举最多的课文是《精彩的马戏》《再见了,亲人》和《桂林山水》等几篇。从低段到高段均是同一模式:指导学法尝试学法独立应用学法。立竿见影好像其妙无穷。然而,文中段落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又有多少呢?这也就难怪似有立竿见影之效的学法难以迁移了!(三)浅尝辄止学法指导的不足,还表现在浅尝辄止上,不能深入下去,表现之一是对刚总结出来的学法还未运用就束之高阁,如同“小猴子下山”,学一个,丢一个,自然形不成“滚雪球”效应。表现之二是对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如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能找出表达中心的词句段,却不求甚解,更谈不上用想象、朗读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因此,看似掌握了不少学法,但读写能力却不见有明显的提高。二、提高学习指导效果的对策(一)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要立足于“学习指导”来进行学法指导的实践,把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运用学法,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掌握学法,终生受用。但终生受用的技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磨练。要着眼于高效又舍得花“慢工”。学习在于积累,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开窍、顿悟的一天。再次,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深入和积累,不能总在一个层面上重复。如上面列举的三篇课文,虽构段方式相似,但学法指导应同中有异,体现不同年段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低段《精彩的马戏》要体现引导学生读懂词句;四年级的《再见了,亲人》要体现抓住表现课文中心的词句段去概括中心思想;五年级《桂林山水》则要体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假如只满足于“扶半扶放”的教学程序,也就失去了学法指导的意义。(二)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汉语比起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同志曾说:“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在这里他老人家深刻地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甘苦。我们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终南捷径。(三)要遵循心理规律首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小学生记忆力强而思维发展较慢,整个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既不精确也不深刻,对繁杂抽象的学法难以产生迁移的效果。因此,在学法指导上,要从大处着眼,宜粗不宜细,宜笼统而不宜条分缕析,要把小学的学法指导同中学区分开来。如中学分小说、散文、寓言、童话,可就文体特点指导学法,在小学则一律视为记叙文。在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时,则主要指导学生抓住表现中心的词、句、段来理解。学法指导分类过细,由于学生思维跟不上,效果不会好。其次,要根据迁移规律进行学法指导。每种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来才有意义。此外,在有关迁移的理论中,不管是相同要素理论、概括化理论还是关系理论,都十分强调学习的经验背景,对语言的学习,更是强调初始知识学习的作用。可见,丰富感性认识,多读多写,积累语言,是学法指导的基础。(四)要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教师要优化教法。按“整分整”的顺序,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咬文嚼字的方法,联系具体描述展开想象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使学生逐渐领悟学法,最终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总之,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上,应多点辨证思维,少点形而上学,这对提高学习指导的有效性是很有益处的。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组织必要的小组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小学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注重合作讨论的技巧

在合作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掌握讨论的技巧、丰富讨论的形式,从而促进讨论的顺利进行,而不是传统讨论方式中的“无目的的讨论”。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长春版)《村居》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通过流利地、正确地朗读文章,分析具体的描写意境,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的讨论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讨论,逐渐深入,从而提升学生的讨论能力。对于本课而言,先布置简单的问题,即“同学们,你们找找文章中哪些描写意境最能体现山村的春光呢?表达感情的动词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师指导学生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入手,试图寻找合适的答案。之后又提出一些较为深奥的问题,即“本课的表达技巧是什么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讨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成同等生小组,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并不高,自身素质还没有得到完全发展,学习水平也各有差异,所以,教师要细致观察班里学生的学习状况,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这样会消除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的自卑心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长春版)《我们去听秋的声音》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通过阅读整篇文章,感知文章中有关“秋之声”的描写,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秋的热爱。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把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全班一共分成三个小组。即A、B、C小组模式。C组是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只需要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黄叶,蟋蟀,大雁,丰收,叮咛,歌吟,音乐厅”等,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B组是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他们除了需要掌握文章中的基本生字词外,还需要了解本课中作者的写作线索,即以“秋之声”为秋天的基本线索,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A组学生是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除了需要掌握文章中的基本生字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外,还需要具体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层教学法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了有效教学。

三、提倡合作中的相互质疑

合作学习在本质上并不是强调一致,而是在合作讨论学习中发挥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只有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的本质。质疑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精神,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体现合作的本质。

例如,首选,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就要敢于质疑,并把自己的问题带进小组中进行讨论,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其次,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总结的定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敢于提出质疑,并把自己的真正思想表达给老师,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使全班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小组内部要积极和老师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给老师。这种质疑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完美贯彻了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的精神实质,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教学为基本的出发点,不断提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技巧,并指导学生组成同等生小组,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质疑,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3)

语文学科和语文课程是近代教育发展的产物。从1904年清政府“癸卯学制”颁布,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算起,我国语文课程的设置也有100多年了。由于学习科学与教育科学发展的不同步,对语文学习理论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对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就语文课程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课程、教材、教学和教师角度进行研究,而从学生学习角度进行研究并形成系统理论成果的不多。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为语文课程学习理论的全面、系统研究提供了历史契机。语文课程学习问题的系统理论研究,既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构建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着眼,合理规划专题,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语文课程学习理论体系也是一个大系统。这套“21世纪语文课程学习指导丛书”,将语文课程学习指导理论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为一个研究专题,一个专题的研究成果分编为一个独立分册。本丛书包括《语文课程学习论》《识字写字学习论》《阅读学习论》《文学作品学习论》《阅读方法指导论》《写作学习论》《写作方法指导论》《口语交际学习论》《语文综合性学习论》《语文学习心理论》《语文学习指导论》《语文学习评价论》等十多个分册。这些系列研究成果,既包括了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的基本理论,也包括了语文课程学习指导的基本理论。依据这一开放的理论体系,除上述研究专题外,语文学习的方式、模式、方法、习惯、素质、管理等,也都有专题研究的价值。本丛书设计合理,体系比较科学,内容比较全面,初步构建了我国当代语文课程学习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它的问世,对探索和构建我国当代语文课程学习理论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二、展示了当代语文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研究学习和教学的典籍——《礼记·学记》问世。“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先于教,教辅以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本论”思想。然而以人类学习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并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学习科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在我国诞生。学习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为语文学习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当代语文学习理论的发展。这套“21世纪语文课程学习指导丛书”,吸收、借鉴和运用当代语文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识字写字学习论》分册,既继承了我国古代识字写字学习的优良传统和成熟经验,又吸收了当代识字写字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识字写字学习的地位、价值和特点、历史发展、目标和内容、理念和原则、过程和方式方法、心理调控、指导和评价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这是目前识字写字研究领域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著作。它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识字写字学习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指导中小学生的识字写字学习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丛书的作者大都来自高等师范院校,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半数以上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同为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在语文学习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学术建树和理论成果,有的已经出版了多部理论著作。由高校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语文学习理论研究的前沿信息和最新成果,能够及时把握、吸收和消化,并合理运用到本课题的专题研究中。因而,本丛书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展示了当代语文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三、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研修教材

在推行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依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从整体上推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有计划地学习研读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著作,拓宽专业理论基础,吸收最新研究成果。这套“21世纪语文课程学习指导丛书”是以语文教师为主要对象而编写的系列理论著作,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研修的教材是比较适宜的。首先,这套丛书力图在落实语文课程目标中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本丛书的《阅读方法指导论》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五种基本阅读学习方法,《写作方法指导论》对命题作文、模仿作文、话题作文、条件作文和自由作文等基本作文学习方法,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操作作了具体论述。语文教师系统学习这两本书,对于如何落实“掌握学习方法”这个课程目标,提高对语文学习方法的理性认识和指导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具有切实的指导价值。其次,这套丛书力图从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成果。目前高中语文教科书中60%以上的课文为文学作品。如何落实课程目标的规定要求,指导学生学好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去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专题研究成果之一的《文学作品学习论》分册,对文学作品学习的基本认识、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心理机制、学习方法、分类学习、课外学习和学习评价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学习研读这本著作,能够使语文教师既获得文学作品学习的理论知识,又获得指导文学作品学习的基本方法,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发展理论中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4)

护理系2011届毕业实习由护理系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和实施,并成立相应实习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实习指导教师:

二、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工作及要求

1.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参加实习动员大会,与负责具体指导的学生见面,确定联系方式。

2.指导和督促学生按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必须经过指导老师指导和批改。(可以邮件方式联系,但要保留相关记录)

4.在实习期间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岗位及变动情况。在实习期间至少安排三次对学生实习的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5.认真填写《实习指导工作记录》,具体与学生的联系,指导和检查工作必须有记录,作为完成工作量的重要依据。

6.认真做好毕业实习调查报告综合成绩的评定。

7.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含就业协议书的签定)。

三、实习方式及具体时间安排

1.实习班级:09护理(1)

2.实习方式:为使实习与就业更好地结合,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应出具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纸张要求为A4纸),并将材料于5月14日前交到指导老师处。

3.实习时间:2011年5月10日至2011年5月30日。

四、实习期间的有关要求(注意事项)

1.实习是高职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在校生,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者,必须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

2.注意维护学校和自身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任何事情。

3.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必须在5月14日前向指导教师通报实习岗位和联系方式

4.实习岗位变动应及时通报指导教师,随时保持与老师和学校的联系。

5.不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和不通报实习岗位视为未完成实习任务。

6.认真填写《实习笔记》和完成实习调查报告,未提供《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者,不得给定实习成绩。

7.需由实习单位在毕业生实习鉴定单上加盖公章,否则实习成绩不合格。

8.按时完成实习期间的其它各项工作。

五、毕业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提高实习报告的质量,做到实习调查报告在内容和格式上进一步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内容要求(2000-3000)

实习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

1.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2.对自己实习内容的简单介绍。

3.实习中发现的涉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4.实习的收获。

(二)格式要求

1.纸张规格: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一式两份。

2.版面规格:

页边距:上,左,右的边距均为2.5厘米;下边距为2.0厘米。

排版:从左到右横排

装订线:左侧装订

3.字体规格:

文章题目:华文中宋小2号

一级标题:宋体3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小3号,加粗

三级标题号,宋体4号,加粗

文章正文和参考文献部分:宋体小4号。

段落标题应分行拟写,标题后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4.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一般不超过四层,层次序号应使用下列数字标识:

一级标题(第一层):一、二、三、……

二级标题(第二层):(一)(二)(三)……

三级标题(第三层):1.、2、3……

四级标题(第四层):(1)(2)(3)……

5.题目一般在一行内写完。如果论文题目带有副标题的,应当写明副标题,副标题写在标题的下一行,一般也要在一行内写完。

6.正文的写作要求

(A)对正文内容的要求。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章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结合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文章结构要清晰明了,内容安排得当;对理论论述的深度把握恰当;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整投地或大量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B)正文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C)文章的每一部分用“一”、“二”等表示,每一部分的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

(D)正文需要用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成文,每页28行,每行33个字。需提交论文一式两份。

7.参考文献的要求

(A)学生应当在论文的正文后面列示本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和利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B)列示的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有明确的来源依据。

(C)列示参考文献时应当写明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和资料来源。

8.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必须提交电子版给指导。

六、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由系具体组织,并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程序如下:

1.确定答辩名单。名单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A、学生申请;B、指导教师确定(每个指导教师至少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公开答辩);C、建议成绩为优等。

2.答辩的学生在10-16分钟内向答辩小组进行自述。

3.答辩小组成员向学生提问。

4.学生回答提问。

5.答辩小组成员评议答辩成绩。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5)

一、建立合作规则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我国学者王坦在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策略体系。”因而,合作学习不能是随意的同桌之间讨论、前后两桌间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异质”分组,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既要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后,也要相对调整。需要相对固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临时组合”可能带来的责任感不强的毛病,适当调整可以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刺激他们产生进一步表达的欲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长期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

异质分组所构建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它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在实践中科学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笔者在听课发现,常常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讨论,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致有的对问题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只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等等。因而,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独立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与同组成员探究、交流,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等现象。

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更坚信“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因为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交际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否则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一个麻木的“看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就是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表演场”,合作学习活动就会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之外,背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使语文课堂陷入新型的“少、慢、差、费”的境地和“虚假合作”的误区。

小组讨论常言道:苹果的交换还是原来的苹果,思想观点的交流则会产生更多、更新、更完善的第三种思想观点。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应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采取诸如辩论式、诊断式、互补式等方法,让学生乐学,从内心获得学习的动力,并不断感到成功、进步和自我实现。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关于该文主题的探讨,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同一个小组就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是金钱至上说,二是虚荣势利说,三是小人物无奈说,四是世态炎凉说。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综合并存。

组际交流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或科代表应让各小组汇报或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或解答别组质疑,或提出疑难问题交全班讨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但是由于有前期的预习作基础,以及合作学习前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参与,因而对其它小组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同时,由于此活动均基于小组内合作,代表们既会有小集体的荣誉感,又能集思广益,开拓全班思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6)

江苏洋思中学所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导,以教师“点拨”为辅助,它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当然,“先学后教”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切忌将之模式化,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富有生机与活力,以达到高效。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的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切实做好课前准备,以激情导课,指导自学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再导入新课时,可以采取某些间接方式,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当然,在教学中具体采用哪些导入方式,可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通过投影或黑板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目标必须把握住三点,即: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两只小狮子》为例,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出示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识课文中14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上述步骤完成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五个明确,即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这样的指导才是有效、高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或低效的指导。如这样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标出来并查阅,五分钟以后,指名同学到讲台来朗读课文。”尽管这段指导字数不多,却体现了这五个明确:自学时间是“五分钟”,自学内容是“读课文”,自学方法是“朗读”,达到的标准是“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标出来并查阅”,老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到讲台来朗读课文”。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生在充分自学后,会有许多疑难问题,让学生去通过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之间达到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各个讨论小组,围绕他们在自学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有目的、有选择地分配学习任务给各小组,让各个小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换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小组讨论的开展,可以使教学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开展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小组内部成员以及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使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中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教师适当“点拨”,提高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其实,这样只能造成学生学习知识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计划进行,许多学生逐渐养成了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学生自学”这一中心,将之作为每一堂课的起点与亮点。教师在“后教”时,应根据学生自学以及合作讨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在“点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质疑,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引导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独立质疑、勇于探究的思想与能力。

总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学好。同时,辅以教师的适当“点拨”,以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质疑、探究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学习方式的捷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真正成为了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引路人,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长久有效的提升。总之一句话,“先学后教”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7)

一、对学生进行课题选择的指导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学,并在综合性教学的主旨下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选择。

由于教育跟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现如今小学语文人教版的教材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完善,老师在每堂课上针对教学内容将其分为若干小任务和小课题,再将学生相应地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商议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要选好课题,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选好课题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不仅不会得到想要取得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选题一定要新颖、贴近生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学生选择方案的指导

老师在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分为若干个任务和小组后还要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完全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全身投入到自己的选题中去,这种方式所能取到得学习效果最好,也最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对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及加工整理的指导

学生在分成小组完成任务的同时,老师应该在旁对其运用知识和收集课本知识信息的能力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正确的学习方法后,才能提高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才能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兴趣。

通过整理加工后的信息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巩固,而且也能相应地扩展他们现有的理论知识。因为很多知识是相通的,所以,即使是进行加工处理过的知识也能触类旁通。

小学语文实行的综合性教学是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主旨。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选课的分析讨论,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并在快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71-01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在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改革,为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指导,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中,何克抗教授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了质疑,指出其在划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时候,忽视了思维加工材料的作用。并且因为只是依据“运演”水平判断认知发展情况,导致“形式运演阶段”只是涉及逻辑思维发展,没有涉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发展。借助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这三个环节是孤立的,对学生成长非常不利,为此,在信息技术形势下,充分结合这三个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与读写能力。

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加强多媒体的利用,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

对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与注意力都比较差,非常容易对枯燥的拼音、文字丧失兴趣,而对声音、动画、图片等容易比较关注。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将抽象、无趣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内容的时候,因为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缺少生活经验,甚至想象不出乌鸦是什么样,在学习中遇到乌鸦长什么样,石子怎样放进瓶子,水是怎样上升的等相关问题,教师需帮助学生进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因为教师专职化,语文教师不能只是利用粉笔画出这一过程,但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乌鸦喝水的过程,以此让学有个直观了解,进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二)加强竞赛与游戏的结合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中:“儿童应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学习语言,尽管刚学会几个单词、词组,也要进行人际沟通。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进行不断的理解与记忆,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语言知识。”同时,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要充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双脚,让其可以得到自由的生活,以此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年龄、认知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小学生缺乏对文字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此,应注意游戏活动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一定要重视竞赛与游戏的结合,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人机互动,强化学生记忆

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坚持“以语言应用为中心”的原则,可以帮助儿童快速掌握语言。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边学边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知识。现阶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怎样高效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教师角度分析,多媒体能够呈现各种文字、动画等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而从学生角度分析,多媒体不仅是资源库,也是学生自学的重要工具。此项自学工具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一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能够在机房利用计算机输入法进行汉字拼写与写作练习,进而提高语文成绩。比如,要想输入汉字“小”,就要输入拼音“xiao”,倘若学生拼错,汉字也就无法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形成即时反馈,提醒学生拼错,一直到拼对为止。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无法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反馈效果远远不如计算机。二是,在拼写汉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展开写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最大限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统一的方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此全面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语文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9)

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中我们应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老师要引导好、真正用好小组讨论的形式,真正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 ,应注重实际效果。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逐步完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真正地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挥其实效性,我认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很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再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平时能相处融洽的伙伴。因为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如谁做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全员性的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一定的任务和职责,量才使用,各尽其能、各自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应更多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指导,才会形成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才会在合作学习中形成教学上的公平与公正,才会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参与,共同成长,营造教育的公正性。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轮流交换这些角色,实现小组成员间角色的互换,如何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等也是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二、要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并使其形成技能

如: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见解。一直坚持训练下去,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还养成了尊重别人的好品质。2.指导学生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独立思考的结果,其他成员认真听,并且形成自己的补充意见。最后,还应该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小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整理归类,准备发言内容。3.指导学生学会表达。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的,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发言的好习惯。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合作小组内的评价,不应该只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般说来,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四、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10)

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现代教育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合作学习”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不过,要把合作学习有效性落实到具体教学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够深入,组织、操作不当,使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从未达到预期效果,出现“合作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有效的合作,开始于有效的准备

1.思想准备: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巧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自私,不善于他人合作。一是要帮助他们树立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育,让他们富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讨论问题,学会表达观点,学会竞争合作等各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合作,积极合作。二是合作技巧的指导。[2]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有效地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指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

2)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

3)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4)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5)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6)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共同讨论;

7)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8)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随机指导。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2.组织准备: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在分组之前,老师要对全班进行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爱好特长以及朋友群的情况)。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3]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可以发挥组内同学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的特长。组间同质,可以保证各组间公平竞争。必要时,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人相处,尤其关心那些性格内向,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笔者比较赞同6人一组。优生一对,中等生一对,后进生一对。因为英语中有许多两人一组的对话,这样分组有利于pair work进行。同一水平学生比较容易对话,如果好与差搭配,好的学生觉得没劲,差的觉得有压力,跟不上节奏。当然好的一对完成任务后,要帮助差的一对,因为他们在同一小组内,有集体荣誉感!这样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三角关系。(如图所示:代表帮助)

3任务准备: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合作学习不排斥自主学习。相反,“学生的自主先学,是合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6]没有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就很难进行。

教师要编好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导学案要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和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理解教材。针对具体的合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材料,了解相关主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让他们记录下来,作为老师辅导依据或学生交流讨论的问题。

同时要强调“合作学习任务的要求必须明确,让学生有方向感,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必须具体,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是什么;难点必须适中,要让学生清楚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7]

二、有效的合作,必须要有让学生感兴趣的合作形式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目标是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满足学生的需要。[8]以下各种活动构成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型随意组合,总的目标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1.小组比赛

比赛可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1)学词汇比赛:老师给每小组一个主题,比如复习职业的词汇,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在指定的时间内快速地说出有关职业的词汇,最后汇总,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多。也可用这种方法来归纳单词的发音规则。

2)造句比赛:要求学生用当天所学的重点语法造句,比如用现在完成时造句,在黑板上给全班5个组分别画一块区域,在指定时间内看哪一组先造满,句子最多的取胜。

3)编短剧比赛:通常给予几组学生同样的词汇,让他们使用所给的词汇编写对话或短剧,同样的词汇可能会编写不同的对话或短剧。这就起到了展示相同词汇不同用法的作用。[9]

2.小组游戏

尤其对初一来说,英语课文中很多新句型通过机械操练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则迎合了学生活波好动的天性,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地兴趣与参与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学习Food和Drink时,我们可以采用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让学生猜出食物的名称,并说出这个单词,然后练习句型My favourite food / drink is … 说对了的学生就能得到这个水果或饮料,同学们都愿意来参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新的知识。

3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一项有用且有趣的语言练习活动,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信心。它将舞台艺术引入课堂,将书本知识化为生活。如学生学了指路和问路后,教师便可就本地的真实情况指导各小组用所学知识自编对话表演。这种创造性的表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助于各成员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在小组划分之前,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口语能力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在划分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其形成一个有利于各成员间互补的小组。

这种形式多用于阅读课。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10]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开展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提出的讨论话题要具有开放性,学生可结合学习内容谈论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5.小组辩论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在合作中的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在口语合作学习中,辩论是一种深化学生合作程度的方式, 因为在辩论中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语言和知识相互交换见解,树立自信心,增进成员间的情感和默契。

6.共同习作

1)写作研讨会:写作研讨会是学生共同习作的一种新型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跟组内的同伴一起构思,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意见,大家共同交流,集思广益,一起修改、编辑文章。[11]

2)调查报告:为了一个特定的任务和话题,大家分头找资料,调查身边的同伴、朋友、亲人,然后共同分享自己手头的资源,一起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7.小组小制作

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让每一小组一起完成一项小制作。[12]比如教师节即将来临,布置学生制作一张贺卡,操作如下:

Step1: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Step2: 各小组讨论贺词的表述,并向全班汇报,教师对贺词作适当的修改,学生把贺词写到贺卡上。

Step3: 学生将贺卡上优美的句子收入班级名言录,配以彩图并打印,然后在班级橱窗内展览。

Step4: 学习委员选出设计新颖,贺词优美,真情流露的贺卡,并以班级名义送给科任老师。

三、有效的合作,必须要有积极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新课程标准》指出:[13]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有益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小组评价应有利于规范小组合作各项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有效合作。小组评价要改变过去只关注结果的终极性评价,多用形成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14]作为指导思想,将评价的重心由个人转移到激励小组合作的目标上,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每一位组员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1自评是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肯定

学生通过自评认识自己在活动中有哪些闪光点,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是自评表

备注:A表示“总是这样做”;B表示“经常这样做”;C表示“很少这样做,需要改进”。

2小组内部评价是相互间的一种信任

小学生学习指导论文篇(11)

所谓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具有的、在整个一生都起作用的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个体终身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人们进人21世纪所要具有的一种生存技能,利用它可以使个体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持续、全面地完善自己,从而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由于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充分体现出这一功能。因此,作为以成人为对象的现代远程教育(此处仅指远程学历教育的范畴)在提供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要毅然承担起这一时代使命,即培养广大学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一、以入学导学为契机,培养个体获取知识的技能

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在线学习是个体持续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技能。而对于以网络在线学习为主要学习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就应该充分利用人学导学机会,来培养学员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之工具性手段的能力。

1.通过现代学习理念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个体的基本信息素养

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是现代社会个体从事学习的一种新途径。它首先要求现代远程教育要培养个体的基本信息素养,增强其在巨大的网络信息媒体面前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在学员人学报到时,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培训,向学员介绍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现代信息社会的挑战,帮助学员转变传统的、只靠书本获取知识的学习观念,引导学员树立网络在线学习的新理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对学员网络在线学习技术的指导,教会学员如何通过远程视频系统、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电子邮箱系统、网络社区、留言板、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来索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网络在线学习。

2.通过平台操作演示培养个体使用专业信息工具的能力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每位学员都拥有一个“学生工作室”,这一平台是个体在学习期间实现网络在线学习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渠道。不仅如此,学员毕业以后,在其他形式的教育或培训中也会用到类似的平台系统。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借助入学导学机会,把个人工作室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给每位学员进行详细地演示,包括登录个人工作室的方法、帐号和密码以及如何在个人工作室中进行缴费、选课、学习、完成作业以及查询相关的通知公告、课程成绩等信息。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带领学员亲自到机房中进行现场练习,直至学会为止,尽量减少学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以后类似的平台使用中不至于束手无策。

二、以过程助学为依托,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

当个体超越屏蔽知识宝库的藩篱、面对知识本身时,如何顺利吸取知识从而变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将是个体学会学习的最核心的要素,这就是学习能力。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在教给学员知识本身的同时,还要通过过程性指导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

1.通过个别学习辅导培养个体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没有他人的帮助,由个体自身引发以评断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其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由学习者自己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学习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价值观、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自学活动。因此,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掌握使个体终身受益。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无论在实现其本质功能还是其延续方面,都应该通过个别辅导来培养个体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诺尔斯主张以“契约学习”的形式来构建成人的学习,即拟订学习计划;寻找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等四个步骤。借鉴诺尔斯的“契约学习”程序,在具体的个别辅导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员通过网上自测题进行自我诊断,以此了解个体的知识基础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由辅导教师通过网上留言或远程视频系统帮助学员制定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并让其参与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其次,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为学习者在丰富的资源库中选择更有效的学习资源;再次,要在学习的全过程督促学员围绕其学习目标完成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可以通过在线留言或视频答疑系统与学员进行双边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后,在单元或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要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测评试题,帮助学习者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使个体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效果。

2.通过小组学习辅导培养个体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cl)是指个体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自学,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学习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分组较多采用异质性分组的方式,因此它更适合在年龄不同、性格不同以及经验差异较大的成人群体中使用,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学员创造了交互性、可视化、协作性的学习环境。基于此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发挥集体协作力量,更易于完成某一学习任务。通常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为:呈现教学任务;确定异质小组;组间交流;组内交流;成绩评价。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小组教学辅导中,辅导教师要跟踪小组学习的全过程,随时介人学习小组,对个体和小组进行学习指导和监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保证学习任务的如期完成。其一,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向学员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其二,根据学员的学习目的、知识基础、工学矛盾性等因素,对学员进行异质分组,使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组成四至六人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习者制定小组学习及个人学习计划;其三,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不同小组中承担共同部分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进行组间交流;其四,组间交流以后,小组成员回到组内,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在组间和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员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介人小组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监督;其五,由辅导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对个人和小组的成绩分别做出横向性和纵向性评价,检查个体和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以及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三、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培养个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多元的学习手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个体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这只是个人在学习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将是个体提高生存能力的关键。现代远程教育不但要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指导,培养他们如何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创新知识的能力,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1.通过现场实践指导培养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渗透在欧盟委员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能力”中的一种能力,是成人个体希望通过学习最渴求获得的能力,是其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所在,因此也是成人个体最具功利性的目的。使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发挥效应,解决实际问题,是个体求得持续生存、进行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因而也是个体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虽然网络在线学习是学员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也不能忽视现场实践教学的作用。因为现场实践是和成人个体的工作零距离的,是个体直接面对工作对象,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的现场实践能够诱发个体把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通过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难题。在现场实践教学安排之前,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首先应该通过网络平台把实践的场地、主题内容以及将要解决的问题传送给每一位学员,以给学员有个大体的了解并做好准备。在现场实践中,可以选派现场专家围绕实践主题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员掌握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现场演示和讲解后,让学员亲自进行操作和训练,在此过程中辅导教师要对学员加以积极地引导,不断拉近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的关系,以实际行动来解决现场问题。在现场实践结束之后,让每位学员针对实践的体验写一份学习感受,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辅导教师,辅导教师通过学员感受现场的程度进行评价,并做出反馈,不断激发个体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以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