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课件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3 09:49:47

网络课件论文

网络课件论文篇(1)

一,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

1、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虽然缓慢,但仍不失上升态式以EDU域名注册的网站以每半年增加几百家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这一显而易见的角度来看,早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中就指出:大力发展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同时为加快速一步伐,同意社会力量或外资界人这一领域。在着眼于未来的互联网领域。教育是一个十分令人看好的投资方向。

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近程教育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在发达国家,网络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像在美国,就有五千万成年人在学习。在过去五年中,美国的网络大学增加到300多所,约有80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目前在中国一流水平的大学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北京邮电大学等也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或网上大学的招生工作。

二、远程教育实现手段的发展与现状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基于数据网络的计算机远程教育研究始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步入实践。我国远程教育规划是1997年经酝酿提出的,1998年正式批准立项,1999年是整个项目启动的关键一年。规划的近期目标是到2000年要通过网络互联10130所各级学校,并使8000所贫困、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具备利用卫星上网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一大批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远程教育实验室或远程教育中心,基于综合数据网的远程教育研究正在部分院校蓬勃展开。

(二)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1、计算机网络:这个支撑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都具有下列组成:

(1)接人部分:主要设备是路由器,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人Internet,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而其它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

(2)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

(3)服务器: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的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

(4)网络管理: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

2、软件部分

(1)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2)师生交互工具①共享白板:软件共享白板是一个为在Internet环境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文本以及图形共享的区域。教师可以将一张图片贴入共享白板中。并利用系统提供的特定画图工具和文本输入工具,在所贴的图片上进行标记、说明。教师端的白板中的图形和文字可以通过In-ternet同步传递到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端白板中。

②语音、视频交互:语音交互是异地师生之间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为了增加师生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也需要师生间能够看到各自的视频图象。教师可以任意选择特定的学生端视频,也可以同时看到多个学生端的视频图象。学生端可以选择观看教师端视频。

③同步浏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键人URL地址,并将该地址广播到同一交流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浏览器。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

④网络题库系统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

(3)答疑系统

①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主持这门课程的学科教师,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将自动解答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信箱;

②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牌上,征求解答,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

(4)作业批阅系统

作业批阅系统是基于WWW的协作式作业批改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

(5)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开发网络课件写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具有专业编程经验的各站点教师编制网络教学软件。教学单位或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抓取素材库中的素材来构建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模块。在该平台上构建的网络课程,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

(6)远程考试系统

远程考试系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反馈给系统。

(7)远程作业系统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业的布置、提交与批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师可以通过作业系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既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或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改完善。

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股热潮,以往的计算机通过视觉才能接受信息,后来增加了“听”的功能,人们才把具有“视听”两种以上功能的计算机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并把这种技术称之为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它的发展非常迅猛,从一台计算机到局域网乃至国际互联网络,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微计算机多年来生硬、呆板的脸孔,换上了丰富多彩、形声并茂的漂亮面容。就其功能可以分成两类:

1、只具有“视听”功能,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运用于教学,除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具有集成性的特点外,其明显的优势是还具有即时性、交互性、信息量大和能够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功能。人们常称这类只有“视的”功能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一般的多媒体技术。

2、具有“虚拟现实”功能,这一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除具有“视听”的功能外,还具有让人动手“做”,充分发挥人的“触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让人们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四、我国教育领域必须加强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应用

1、计算机远程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

Internet网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普及率较高,美国、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计划,并已开始逐渐实施。而发达国家推出的这些远程教育计划并不仅局限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而且是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面对这一国际潮流,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应落后,应追踪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2、实施计算机远程教育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现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采用常规的措施和方法,例如建设学校,增加学校数量,所需投入太大,短时间内也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3、实施计算机远程教育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资源不但紧缺,而且发展极不平衡,利用远程教育可以消灭贫困校、薄弱校,达到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序上的共享,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以比较快的方式、方法扩大教育规模。

4、利用远程教育体系也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五、计算机远程教育必须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远程教育网上资源是重要的,简单的重复书本是没有出路的。而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

多媒体技术设计和编制的新一代CAI系统,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改变了原来CAI中将知识仅以单一视觉或听觉符号表现的方法,使学习者能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知识信息,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教率。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cAI系统即称之为MCAI软件,亦称课件。

1、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形成专门从事MCM课件开发的研究机构。据了解,以前从事MCAI课件开发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出版社的电子出版部门;一类是软件制作公司或多媒体技术开发公司。由于强调市场,重视效益,其开发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深人教学不够。实际上,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完全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件标准,分工协作,组织精兵强将进行开发,经试用修改不断完善。通过鉴定后,批量生产教学光盘,并将其做到网上,达到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共享。

2、统一的MCAI的技术标准。现阶段MCAI课件的制作技术五花八门,以编辑制作为例,大多是手工编辑,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虽然一些多媒体创作工具不断推出,但其适应面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必要统一MCAI课件技术上的一些标准,如硬件配置、软件环境、创作工具、多媒体素材、文件的格式等。目前教育部基础司正在研制一种“傻瓜开发平台”,容易上手,极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MCAI开发。

3、研究智能型MCAI课件。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在MCAI课件中加强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它模拟教师,服务对象是学习者,允许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广泛的交互活动。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二)适当应用多媒体虚拟实现技术

现在,全世界已有2000多研究单位、大学、公司开展虚拟现实研究与开发技术,它将是90年代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l、通过远程教育,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艺术、医疗、建筑和工程、军事研究、金融分析等领域。例如在医学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借助它能够满足大批学员们动手操作的愿望。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可以看到或感觉到微电脑生成的以假乱真的三维立体图形,交互作用的“触角”功能使外科医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手术”,得心应手地在荧屏中开刀。

网络课件论文篇(2)

②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课件均能由学习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标操作,真实科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将课堂的内容反映到课件上,学生通过这些课件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三者大致上都能达到网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过也有各自的区别。在①中,教师提供了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另外,该课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讨论性题目,学生根据参考内容按要求在网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由于课文内容较多,教师对教材进行部分处理,提供较多的参考性内容。另外,在页面上还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识,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识。不过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课外知识上仅提供搜索引擎,这样学生搜索内容较难。在②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点与课文相结合,这些知识点能直接给出详细内容的链接,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提供了评价量规表,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所得给出客观评价。在③中,作者根据理科的特点,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内容,得出自己结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总的来说,这些课件能脱理原来教师控制的课件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能否正常地开展起来。目前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课件已经用于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但从上述实例发现,全面利用以上开发策略来设计的网络课件还是不多见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练习与评价和在线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课件交由学生就万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师操作转换成网页就交给学生,一定要注意引导。由于文章讨论的网络课件既要扮演教师角色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与学并重型课件,在“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多种开发策略相结合来进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马红亮.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征[D].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

网络课件论文篇(3)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方法课,其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的技能,运用各种手段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职称网

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

1.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

    按照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各类网络媒休素材、网络题库、试卷、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信息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音频类、图形图像类、动画类和视频类。

    (2)网络题库。题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测试题目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因而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都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教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 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课件可划分为网络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课件应该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共享:单机运行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既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

    (6)教学案例库。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案例库中的案例至少应包含实事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教学建议等组成部分。

    (7)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记录重大事件的文章、书籍等。

1.2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模型

    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地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概念则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卫星接收设备、宽带校园网、在线平台、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软件资源范围就更宽泛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VBI数据广播、IP课件、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类别。同时,还应包括上述资源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

2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创新意义及内容

2.1理论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丰富了文检课教学的内涵,使单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过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是文检课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该课程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为我国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变奠定理论基础。

2.2实践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开展研究,有利于使教学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克服传统教材的局限,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对网络课堂的研究可以增进同行学术交流,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规模。

2.3网络时代文检课教学资源的改革内容职称网

    随着现代技术引人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己逐步实现,为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空间。教学资源作为文检课课程建设的基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由传统的印刷型教材逐渐向新型立体化发展,出现网络教材:另外,由于本门课的新颖性使得电子型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资源,己成为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广为使用的工具。

3文检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文献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己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报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课”,更适于引人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氛围、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可以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认知潜力,突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达到教学双方知识与信息“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研制促进学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必将给现有的文检课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且要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制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思考研究、选择和调整、补充和更新,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制作出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受学生欢迎的课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4)有利于扩大文检课的教学范围。职称网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Web-based多媒体远程教学的结构特点,支持TCP/IP协议,可运用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用HTML语言建立一个Web界面的“文检课教学系统”,并将系统挂在本馆的主页上,学生或其他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上网查阅信息,而不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无疑会扩大当前有限的文检课教学范围,有效实现文检课的远程教学,提高文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流程:策划阶段、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制作阶段、调试应用阶段。流程结构图见图2。

4.1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1)文检课要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 Pow-erPoint幻灯片,将图片、网页以及文字添加到幻灯片中,授课中只能前进,难以后退,更不能实现跳跃交互,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由于这些课件不能逼真的连续演示整个检索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尽量采用高级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用它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好,画面精美。

    (2)优质的文检课课件要做到通用共享。

    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令广大文检课教师望而却步,掌握高难度多媒休制作技术的图书馆,应该研制通用型文检课多媒体课件,供广大文检课教师使用,既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便于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3)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

    目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工具非常丰富,如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 , Flash , Direetor,微软公司的 VisualBasie, powerpoint, FrontPage,以及国内的方正奥思、易思等多媒体编著系统和一些高级语言,都可以用来进行课件开发。

5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策略

5.1网络课堂的定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堂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2网络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其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素材库的更新,使教师能方便地调整和更换网络课堂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实现的。

    (2)交互性。

    网络课堂的交互性不仅有传统的人、机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互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网上教学的交互,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如电子邮件、BBS、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3)共享性。职称网

    网络课堂已不是一种单机学习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共享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串联多个教室或实验室的授课学习共享模式。网络课堂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人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行远程教育,使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之间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4)协作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具有单点和多点学习的特性。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协作形式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异步性和自主性。这也是终身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6)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3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

5.3.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开发的文检课网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交互性上加强,创建轻松的学习、交流环境,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独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系统使用。

    (2)有经验的高校应编写网站的制作思想、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其他高校起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可以将这些制作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科,增进网络课堂的实际价值。

    (3)将教师需要重复完成的工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简化,如可以通过“作业平台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功能将提交作业和考试考核等工序通过网络完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网站还需要在艺术性、知识性等方面下工夫。

5.3.2制定网络课堂评价原则

    教学网站的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同时也不能与计算机技术相脱离,所以其评价有一些特殊性,其原则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指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使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要给予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评述。

    (2)教育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

    (3)教学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网络课件论文篇(4)

2000年开始至今,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已经在多个省市进行,其教育理念也逐渐被一线的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实际,一些教师也能设计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件,但由于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选择上有些不如意之处,本文根据自己对Intel未来教育的理解,提出开发基本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网络课件的方法与策略。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网络课件开展的,设计和开发好网络课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关Intel未来教育理念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Intel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其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它启迪我们从关注课件设计转变为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相对讲得较少,只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提倡课题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其过程模式如下图:

二、网络课件的设计依据

开发网络课件,首先要分清其与平时课堂中的一般性课件的区别。在平时的媒体课件中,主要由教师投影课堂内容,以现场语言、文字、形体、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而网络教学则以学生活动为主,课件的展播由学生自主控制流程,资源容易共享。参照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方式,对比时下教师对课堂的操作与控制,主要参考以下几种因素来设计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的内涵

网络教学中课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教学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以基于B/S方式(即web方式)类型课件的开发,学生通过IE等浏览器浏览网页,其主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完成,可以作为课堂的同步练习,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强化和巩固。网络课件运行在服务器上,客户只需用浏览器访问就行了,可以边使用边修改,相对来说,开发较为方便,使用一般的网页编辑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较为简单的工具即可。应该说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由教师开发、学生使用、教和学兼顾的课件,以局域网为平台,但不局限于局域网络。

2、网络课件的特征

与以前的多媒体性课件相比,网络课件更具有网络性,基于WWW的课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网络编程语言等手段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网上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便于进行资源获取和协作学习,对课件操作的主体也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平台,根据其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共享资源去选择内容,将被动接受的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另外,智能化也是网络课件未来发展的方向,智能化有利于优化网络教学,提供友好的界面,便于学生自主化学习设计,实现双向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趋真实化,智能性的网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互动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流程,自主制定学习方案,这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网络课件设计中的“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ID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前者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后者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用“双主模式”理论与网络课件的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网络课件的情感特征是完全符合“动机”理论,而技术特征也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教学理论在网络课件中的运用: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上,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以上两种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因此网络课件在某些功能就是顶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过要力求精练;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在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扩充可思考性、创新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与他人的讨论之后达到有意义发现。

(2)建构主义在网络课件中的体现:“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网络课件中的体现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直接传授,而是间接地通过课件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习的重心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上述分析,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在网络课件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适合Internet的网络课件,体现了“双主模式”理论对网络课件设计的指导价值。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策略

在“双主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就网络课件开发的设计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内容方面。这是设计网络课件的关键之处,也是与传统课件区别最大的地方,网络课件的内容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又不能过于杂乱。

(1)内容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件的内容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以及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考虑到哪些内容适合哪些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以某种方式告知学生所学内容将涉及的相关知识等。

(2)课件内容编排应紧扣教学大纲、讲究实用、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通过课件自主的学习时间较紧,因此内容不能过多,以大纲为主线,当然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提供课外的知识点,以丰富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内容的设计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而问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3)媒体表现力求与内容的具体生动展示相结合。网络课件中媒体的运用涉及认知心理、艺术创作、技术等方面的学问。

(4)内容要充分全面。在网络课件中必须提供充分有用的相关信息,对问题解释要非常具体和详细,相对来说,网络课教师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是自主学习内容的,因此不能象以前一样只提供结论性的语句,而应是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有些课程很多答案是不唯一的,Intel未来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分析而得出结论,通过对不同结论的探讨而实现相互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网络课件最大的特征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分析,有的知识点太多,可以提供一些网站的链接。现在,有很多课件在资源的提供内容太少,教师往往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浏览你的网站,怕完成不了一节课任务。其实,事前可以先给学生解释一下你的课件的内容分布,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全盘消化。另外,在提供资源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仅有的提供如google、baidu等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自主搜索,这不是很好,因为如今网上的信息太多,学生搜索出来的可能有成千上万条,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筛选,因此教师要先筛选好一些网址,学生点击后能直接浏览其中的内容。另外,在你所的页面上还要提供在线帮助、参考文献和友好链接等。

2.交互方面。现在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网络课既然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少参与,其实不然。网络课应该是最明显的“双主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课件设计时,就应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1)导航功能的设计。要有良好的导航性能,学生能够通过按钮、超链接等交互元素非常方便的选择内容和查询信息,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效率,方便查找。

(2)交互的动画演示。目前有许多网络课件都具有交互动画,对教师表达问题以及学生分析问题,领悟内在的定理和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3)练习与评价:学生通过练习以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便于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的工具比较多,目前常用是聊天室方式与BBS方式,各有特点。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分析的结果公布在网上,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然后取各取所长。在线交流(网上论坛、与主讲教师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协商会话”,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利用交互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了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网络课件的表现形式方面。

以往的课件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都采用幻灯片的方式,主要替代教师的一些功能以及播放一些信息,一线教师也比较习惯,但网络课件有其特殊性,主要由学生来操作,因此设计上与以前相比就有很多不同。根据Intel未来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网页即web方式的形式给以表示。基于web的课件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得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基于web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下面针对我校教师曾经开发的一些网络课件给以说明。

①语文《失街亭》

②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课件均能由学习者控制演示以及鼠标操作,真实科学,学生可以反复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基本上能将课堂的内容反映到课件上,学生通过这些课件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三者大致上都能达到网络课件的一些基本要求,不过也有各自的区别。在①中,教师提供了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到课外的一些知识,另外,该课件中也提供了一些讨论性题目,学生根据参考内容按要求在网上聊天室上相互探讨,发表各自的观点,由于课文内容较多,教师对教材进行部分处理,提供较多的参考性内容。另外,在页面上还提供了一些拓展知识,这样可以让一部分层次较高的学生了解更多其它的知识。不过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课外知识上仅提供搜索引擎,这样学生搜索内容较难。在②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点与课文相结合,这些知识点能直接给出详细内容的链接,这点非常重要。另外,教师也根据课堂需要提供了评价量规表,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所得给出客观评价。在③中,作者根据理科的特点,提供了一些直观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内容,得出自己结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总的来说,这些课件能脱理原来教师控制的课件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面向Internet的网络课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课程能否正常地开展起来。目前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课件已经用于具体的网络课程教学,但从上述实例发现,全面利用以上开发策略来设计的网络课件还是不多见的,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练习与评价和在线交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课件交由学生就万事大吉,把以前由教师操作转换成网页就交给学生,一定要注意引导。由于文章讨论的网络课件既要扮演教师角色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与学并重型课件,在“双主模式”教学理论指导下多种开发策略相结合来进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最为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红亮 《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何克抗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教育技术通讯

网络课件论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对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其意义。

一、现代网络技术及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现代网络技术为开放式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和支持。

1、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虚拟课堂。网络课堂具备开放性强,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等特点,为开放式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其基本观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及方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它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入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方式:开放式教学主张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作业的开放及评价机制的开放。

3、开放式英语网络教学的迫切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不能按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及方式,因而使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则“消化不了”,致使学生的全面的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开放式英语教学以学生学为主,在网络的辅助下,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模式构想及实验

1、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模式构想

(1)网上讲义及学习资料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教学讲义及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不仅可以使这些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提供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网络课件。(a)要保证课件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用多姿多彩的图、文、声等技术制作的课件,加之科学的教学内容,使课件科学化,艺术化。科学艺术的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课堂当中来。(b)要使这些课件新颖,能够反映出时代气息;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应该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变化的特征,反映出先进的思想。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与时代紧密结合,介绍反映新事物的英语新词语,用英语介绍新事件、新思想。(c)使这些课件能够反映出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毕竟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其承载的文化,而网络多媒体正是传递文化的有效工具。网络多媒体可以生动,全面有效地,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d)使这些课件有一定的难易梯度。学生的已有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难易不同的课件。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要。

(3)提供丰富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众说周知,学习只考课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习很多课外的东西。要在网络上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学习的资料,课外学习的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一些具有明显的英美文化特征的英文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英文口语和听力。

2、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

作为二一世纪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目前,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相互监督,相互交流之下完成的。

(1)开设网络学习论坛

(a)开设网络论坛,让学生积极地反馈网络课堂学习中的意见、想法、需求和困难,以便改进网络课堂,促进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

(b)开设网络论坛,和学生展开讨论,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网络论坛,和学生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c)开设网络论坛。让学生之间自主进行交流,活跃网络课堂氛围。

(2)通过网络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完成。如果不加以一定的辅助措施,让学生放任自流,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要通过网络布置与课堂资料相关的作业,作为一种约束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网络课堂上基本资料后,完成并提交作业。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业也还要趣味性和强制性相结合,兴趣才是动力的源泉。

3、学习效果的检测

英语网络课堂的开设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学生究竟学了多少知识,及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如何,教师要进行检测。

(1)批改作业

通过批改作业,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英语作文,教师一定要认真修改。(a)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记载作业成绩。并根据作业情况进行讲评。记载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b)要用客观、公正、合理的心态批改作业,不能带有任何个人偏见。(c)适当地让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让学生互相借鉴,真正学会学习。

(2)进行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验方式。就英语网络课堂来讲,同样也是必要的。教师可以依据某一断时期内,在网上的讲义和其他学习内容,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可以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具体的考试结果,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考试的结果在网上公布。

(3)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网络课件论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对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其意义。

一、现代网络技术及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现代网络技术为开放式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和支持。

1、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虚拟课堂。网络课堂具备开放性强,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等特点,为开放式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其基本观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及方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它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入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方式:开放式教学主张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作业的开放及评价机制的开放。

3、开放式英语网络教学的迫切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不能按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及方式,因而使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则“消化不了”,致使学生的全面的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开放式英语教学以学生学为主,在网络的辅助下,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模式构想及实验

1、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模式构想

(1)网上讲义及学习资料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教学讲义及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不仅可以使这些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提供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网络课件。(a)要保证课件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用多姿多彩的图、文、声等技术制作的课件,加之科学的教学内容,使课件科学化,艺术化。科学艺术的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课堂当中来。(b)要使这些课件新颖,能够反映出时代气息;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应该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变化的特征,反映出先进的思想。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与时代紧密结合,介绍反映新事物的英语新词语,用英语介绍新事件、新思想。(c)使这些课件能够反映出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毕竟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其承载的文化,而网络多媒体正是传递文化的有效工具。网络多媒体可以生动,全面有效地,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d)使这些课件有一定的难易梯度。学生的已有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难易不同的课件。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要。

(3)提供丰富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众说周知,学习只考课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习很多课外的东西。要在网络上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学习的资料,课外学习的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一些具有明显的英美文化特征的英文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英文口语和听力。

2、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

作为二一世纪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目前,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相互监督,相互交流之下完成的。

(1)开设网络学习论坛

(a)开设网络论坛,让学生积极地反馈网络课堂学习中的意见、想法、需求和困难,以便改进网络课堂,促进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

(b)开设网络论坛,和学生展开讨论,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网络论坛,和学生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c)开设网络论坛。让学生之间自主进行交流,活跃网络课堂氛围。

(2)通过网络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完成。如果不加以一定的辅助措施,让学生放任自流,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要通过网络布置与课堂资料相关的作业,作为一种约束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网络课堂上基本资料后,完成并提交作业。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业也还要趣味性和强制性相结合,兴趣才是动力的源泉。

3、学习效果的检测

英语网络课堂的开设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学生究竟学了多少知识,及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如何,教师要进行检测。

(1)批改作业

通过批改作业,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英语作文,教师一定要认真修改。(a)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记载作业成绩。并根据作业情况进行讲评。记载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b)要用客观、公正、合理的心态批改作业,不能带有任何个人偏见。(c)适当地让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让学生互相借鉴,真正学会学习。

(2)进行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验方式。就英语网络课堂来讲,同样也是必要的。教师可以依据某一断时期内,在网上的讲义和其他学习内容,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可以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具体的考试结果,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考试的结果在网上公布。

(3)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网络课件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45-03

生物工程概论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种类、操作方法、应用领域。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较强,需要有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强调技术方法,是可产业化的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学内容更新快,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要求必须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时数少。为了坚持人才培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各高校纷纷加大基础课的比重,大幅度减少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数,这样就给本课程的成功教学增加了难度[1-2]。

2)应用知识涵盖医药、保健、轻工、食品、农业、畜牧、纺织、能源、石油开采、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知识介绍广度与深度很难兼顾。

3)学生间理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是基础,此外学生还需了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学生还没有学习,只有在高中生物相关课程中有所涉猎,知识储备水平不一致造成学生间学习效果差异。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生物工程概论教学网络课程是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理想途径。

1 网络课程制作的软件平台

天空教室2008网络教学平台为目前教师开展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平台。系统中的所有产品均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用途。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给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环境,更好、更方便地解决和学生网上交流的问题。此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诸多问题[3-6]:1)学校多校区化,校区分布相隔甚远,师生难以沟通的缺陷;2)学生扩招,师生比例下降,大班教学增多,教学质量无法保证;3)多媒体投影大量普及,学生课堂笔记困难;4)课时缩短,教学要求却不变;等等。

2 网站建设思路

有效的网络课程比传统课程更能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展个性。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构建自主、协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在网络课程系统设置:1)基本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掌握学习重点,达到教学计划要求,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题库等;2)知识补充与拓展学习,包括提供参考资料、相关网站链接,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薄弱进行自觉补充,或者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3)互动学习内容,包括问题讨论、师生交流等。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3 网络课程构架

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列出课程创建时的多个初始节点,可以自由选择。制作的生物工程概论网络课程包含8个模块,其中立体化资源下设有5个子模块,互动教学下设有6个子模块。

4 网站制作过程

课程负责人登录校园天空课程网站,进入个人空间之后使用教师工作平台,教师工作平台分为3个功能区。

4.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模块集中了课程的资源建设功能与课程建设教师团队的管理功能。选定课程后进行编辑。

1)课程概况。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输入开课院系、学分、学时、课程属性、开课教师等信息。

2)课程设置。系统中默认的目录有13项,保留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光盘资源、参考资料、题库5个项目。

3)图书资源。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录入图书信息。本课程推荐的参考书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廖湘萍主编的《生物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出版,宋思扬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程备久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4)光盘资源,提供课程相关的影像资料。

5)网络资源。创建指向外部网站的节点,提供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及简介。生物学(http://),网站是生物学的英文门户网站,提供生物学领域的所有信息,支持因特网上的重要生物信息的相互交流,并提供网上有关的信息讨论等;生物通(http://),网站是中文生物门户网站,包括最新的科研动态、研究成果、生物工程报告、学术交流、生态环境、科普新闻、技术疑难、综合论坛、生物资源、电子杂志等,支持关键词检索;生物空间(http://),网站有生物领域的最新重大事件、出版物、网上生物站点、北美生物技术目录、有关生物技术学术团体等,可按照信息源、新闻、疾病、公司、事件、词汇等分类查询,也可按照专家查询;中华生物信息网(http://),网站提供文献检索、网站导航、实验技术、相关数据库、软件下载、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服务[4]。

6)课件与教案。以文件上传的方式上传课件和教案。教案为Word文件。课件为PowerPoint文件,按章节制作,共12个文件。课件制作时力求界面美观、色彩丰富,屏幕设计简洁明快,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7)题库。题库以Word文件形式编辑后,通过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软件转化为PDF文件,以插入文件形式上传。

4.2 辅教管理

辅教管理中为教师提供学生与助教的人员功能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各项学习工作完成情况的详细而实时的统计数据。

1)班级首页:设置选课班级名称,批准选课申请,设置班级访客权限,设置在线教学启用模块。

2)人员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导入学生名单、设置学生身份、移除学生、确认选课审核、导出学生情况表操作;助教管理模块可进行批准助教、增加助教、删除助教、导出助教情况表操作;教师管理模块可进行增加教师、删除教师、导出教师情况表操作。

3)教学安排:包括按周次为助学模块导入已有资源,导入整个往期的教学资源,查看各周教学情况,编辑各周教学内容操作。

4)教学统计:统计本班学生公告查看、学生作业完成、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学习文件下载等情况。

5)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各项环节的满意度,设置5个满意等级供选择。

4.3 精品课程

此模块是专门为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项目量身定制的,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与便捷性,是建设网络课程的理想平台。天空教室的可视化精品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课程网站开发方式而提出来的全新网络课程建设理念与形式。可视化精品课程给人的第一感觉强烈,视觉效果好,并且用户操作极其人性化。除了具有新颖的外在形式,可视化精品课程内在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功能涵盖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

1)课程介绍: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介绍。

2)课程负责人: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负责人的介绍。

3)课程特色: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特色。

4)设置:将课程网站分为申报模块、资源模块和教学模块,可以动态调整各模块和设置开放对象;设置课程网站的开放对象为“参评校外精品课程”;设置网站为“直接访问可视化课程网站”。

5)课程网站:在系统提供的100套HTML格式网站模板中选。

6)可视化网站:设置可视化网站的背景、封面、封底、内页、标签、图标、按钮等元素,均从系统提供的模版中进行选择。

4.4 互动教学

教师在登录后,从【我的课程】里的课程列表中点击相应课程,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动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1)公告:按教学周班级公告,同时可以转发该课程下的其他教学班;支持该公告的在线编辑和上传附件,并设置是否允许提前查看;教师能够直接查看公告的已读和未读学生名单。

2)作业:按教学周作业信息,网络提交,在线打分、给评语。

3)讨论:按教学周讨论,如发起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生物产业发展前景问题的讨论。

4)答疑: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课程相关问题,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归纳。

5)师生交流: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互动的模块,教师和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

5 总结

由于天空教室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教师不再纠缠于与课程无关的技术开发上,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课程网站的内容。天空教室软件操作简便,兼容性较强,更方便于课程网站内容的更新。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特点,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的互动教学是本网络课程的重要特色,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项教学模式,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室里进行的讨论、案例分析等工作,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发动学生把讨论展开,现在教师可以将讨论题或者案例在教学班里。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发言积极性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邓胜松,姚日生,朱慧霞.生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改进[J].药学教育,2004,20(4):44-45.

[2]欧少云.任务驱动法在《生物工程概论》的应用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149-157.

[3]罗军,龙北国,赖建平,等.运用天空教室软件平台制作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65-67.

网络课件论文篇(8)

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二是研究生与本科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三是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并重问题;四是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1.1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

研究生的教育必须突出“研究”,教材要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一本好的研究生网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应该是:在保持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当前技术的发展,综述最新研究的领域、课题、方法、成果与趋势,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方法、进展与趋势。

与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技术发展速度更快。而在计算机学科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尤为突出。因此,保持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更为重要,也更加困难。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科研教学团队的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南开大学网络实验室在多年来一直注意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科研预研工作实践,了解当前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跟踪美国ACM和IEEE/CS最新制定的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术交流。

(3)跟踪和浏览国外知名大学教学网站,研究和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以及作业与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控制方法改革的动向。

(4)选择国际流行教材,分析如何处理新的技术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梳理技术的内在关系与发展主线。

(5)跟踪国际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与网络软件公司的研究工作,以及技术认证与考试内容的变化,了解产业界对技术与人才需求的变化。

(6)参与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通过与产业界、政府各级管理人员的合作,了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以上工作在我们把握研究生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内容衔接问题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本科阶段都修过计算机网络课程。同时,由于学生不是来自一个学校或同一个本科专业,所以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基础差异很大。这个问题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更为突出。教师很难在某个起点上安排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比较为难,照顾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吃不饱”;考虑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跟不上”。无论老师想什么办法,都无法解决好这对矛盾。这是在很多大学都很普遍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要为实现学生的“研究”、“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就必须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入手,研究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网络教材体系。

1.3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问题

团队成员通过总结多年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体会认识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他们在参加科研项目和完成开发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在多年指导和审阅相关学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导师们深刻地感觉到: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眼界不宽,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编程能力亟待提高。如果能够在他们准备学位论文之前认真地训练这一方面的能力,那么他们的论文的研究深度与论文水平还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生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中的课题、大编程量的训练来实现。提高网络软件编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研究生今后的研究工作与就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些编程课题应该是由教学科研团队从研究工作与开发的课题成果中提炼出来,将科研成果有选择的转化为“近似实战”的研究生训练课题。这种训练对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原理与实现方法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日后的科研工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也是很有益的。

1.4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从研究生自身学习的角度应该强调“研究性”与“自主性”,学生应该变被动的“听课、做笔记”转向主动的、研究地学习和提高。从任课教师与导师角度应该强调“因材施教”。

从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同一届的研究生实际能力差异都很大。研究生教学更多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研究重点、不同的起点,有不同的训练方案,不能没有区别。导师的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研究方向,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编程量,或不同的难度级的课题自主的完成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实际能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和积累很多教学资料。经过10多年的积累与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研究生教材不应该仅是一本一学期使用的教科书,更应该是一本技术参考书,甚至是一本手册。导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为基本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自学和阅读,完成编程训练。有些内容可能第一次仅仅是读过和了解,如果今后科研、开发工作需要,可以再回过头来继续阅读和参考。

为了适应研究生“研究性”与“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内容的覆盖范围宽,涉及当前网络研究的多个领域;《计算机网络高级编程技术》总的编程训练量大,问题近似实战,难度差异也比较明显。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每个课题都提供了入门所需要的资料、工具与实现方法的范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训练要求。

2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教材的编写

研究生教材体系由《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与《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两部相互配套的教材组成。主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重点讨论了网络研究的最新发展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力求达到“反映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分12章按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讨论了技术的演变与发展。其中:

第1章对网络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阶段、重点问题和基本概念,以及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作了一个概要的总结。

第2章讨论了广域网(WAN)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3章讨论了局域网技术,尤其是对高速局域网(Gigabit Ethernet与10 Gigabit 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作了较为系统地讨论。

第4章讨论了城域网(MAN)概念的演变,以及宽带城域网组建技术与接入网技术。

第5章对IPv4协议近年来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和讨论。

第6章对IPv6的基本内容与应用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

第7章对移动IP的基本概念与关键技术作了系统地介绍。

第8章对传输层分布式进程通信的概念,以及TCP、UDP协议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第9章对应用层协议与Internet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第10章对无线自组网络(Ad hoc Network)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网格网(WMN)的概念、特点、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了比较全面地总结和介绍。

第11章讨论了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第12章对国外大学与产业界在评价研究成果时常用的网络性能分析开源工具、网络模拟开源工具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在准备这本书的资料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有两点体会最为深刻。一是尽管Internet技术与Ad hoc网、WSN、WMN在设计目的、应用的领域与技术特点上差异很大,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是相通的,并且在高层又都汇集到Internet之中。二是尽管作者认真地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20多年,但是网络技术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个人的研究工作与阅历不可能涉及到各个领域。个人与团队的研究工作也只能是限制在网络技术中的几个比较窄的方面,深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在系统地总结网络技术领域的研究与进展时感到难度很大。尽管也经常与同行交流和请教,仍然是力不从心。但是本着对学生学习负责的态度,还是坚持完成了写作任务。这部教材应该说是汇聚了很多人的研究心血,作者只能是将个人能够理解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以便读者学习和研究。作者试图在相关章节的后面注明某些研究工作总结与论文的出处,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文档与标准,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阅读相关的文献与标准。

3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教材的编写

高素质创新性计算机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但是真正懂网络技术,能够具备深入到网络协议内部的高层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和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软件人才是非常缺乏的,也是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研究生要能够做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的成果,就必须踏踏实实地苦练内功。编著《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一书,是希望对高级网络软件人才的培养贡献一点力量。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在总结了20多年科研工作经验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思了教材的写作思路与全书的内容结构。

(2) 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网络课程训练与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在员工网络软件编程训练中的相关资料与文献。

网络课件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56-03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论述媒介地位时提出的一种观点。媒介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信息,但是媒介至少决定了信息传播形式。网络媒介①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兴传播媒介,它既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同时正在成为教育教学媒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应用网络媒介在海量信息中应用教育技术、共享教育智识、凝练教育智慧,从而真正提升高校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成为一项崭新课题。

一、网络媒介及其对高校德育课教学的挑战

网络媒介为人类精神交往提供了一个新的世界,有学者认为它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第二世界”,传统的“把关人理论”、“议题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等理论均应改写,大学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1.网络媒介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网络技术的实时互动与异步传输并举的功能打破了信息垄断、瓦解了统一舆论,并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公共领域的组织界限和特征,从而使得传统的公众意见模式、观念模式、舆论模式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然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②在网络时代,各种网络媒介助推“信息爆炸”,受众被纷繁芜杂的信息所包围。当代大学生群体正在实现从“80后”向“90后”过渡,他们与网络媒介相伴而生、一道成长,是应用网络媒介的“先锋”。 升入了大学之后,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等监护人的约束以及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使用网络媒介便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度。网络阅读成为一种阅读时尚,网络聊天成为重要沟通样式,网络游戏占据了相当部分的课余生活。毋庸讳言,课堂上也有学生用手机在线阅读、聊天和游戏。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具有鲜明的网络时代烙印。

2.网络媒介赋予教学“后现代性状”

然而,如果说“满堂灌”属于传统教学,“满堂问”属于“假对话”教学,那么“满堂放”、“满堂笑”则是“去对话”教学――这便是以媒体遮蔽真理的新误区。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红人不作批判的推介,对网络视频不加点评的播放,对网络流行语不假思索的引用,等等。如此种种,皆为以手段代替内容、用技术遮蔽理性,从而陷入课堂教学中的“录像主义”。所谓“录像主义”(videoism)指的是从书本向录像、从文本向视窗的教学转移,教学活动越来越依赖各种形式的录像。在此过程中,媒体往往以生动逼真的技术力量“虚构”现实生活世界。于是,现实生活的完整叙事性遭到破坏,再长的历史都可以压缩在小时以内。作为录像主义的新表现形式,网络媒介挺进课堂,网络视频将生活经验压缩在若干“比特”中。由此造成的“直觉增速”(perceptual speedup),使课堂教学具有某种“后现代性状”。

3.网络媒介造成高校德育课“把关”之难

在“前网络时代”,由于传统教学工具往往是粉笔、黑板,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具有“经典性”;文本知识的合理性、合法性往往通过“应试教育”、“灌输教学”的方式解决。然而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介不仅改写了教学的书面语言(“教案”、“板书”成为随时可以改写的文字),也变革着话语沟通样式;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稔、对“非主流”网络话语的运用,对传统教学话语造成强烈冲击;尤其随着PPT(幻灯片)作为教学课件的普及,以及学生对网络事件、网络视频以及网络红人等印象的“先入为主”,教师书写的文字、言说的话语逐渐“去神圣化”。这实质是话语权“重新赋权”的过程,高校德育课因此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容易“把关”。

二、应用网络媒介开展对话教学是高校德育课的必然选择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新兴介质,理应助推高校德育课对话教学之真正实现。曾几何时,灌输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常态,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然而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对话教育、对话教学乃是时势所趋。教育学界对于对话教学的探讨颇多,但是高校德育界对于对话教学尚缺乏真正关注。大体说来,对话教学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哲学根基,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方法论指。所谓对话教学,“是以解决对立冲突的现实需要,以及根据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这一知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是以培养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以及以知识建构为目的的社会互动过程”。①然而,高校德育课作为一门意识形态性较强的课程,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对话教学是否会造成教师主导权、教材权威性以及政治导向性的丧失?笔者认为,此种担心或忧虑在网络时代乃是“假问题”。原因在于:

1.开展对话教学符合高校德育课属性

高校德育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此意义上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不是纯粹的学术性、学理性、知识性的教育;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面向真理敞开的“科学”,开展德育不应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不是僵死知识的堆积,也不是闪耀的思想片段,更不是“预设”现成的答案,而是探究世界、人生、国家、社会发展之真理的系统化理论成果。进而言之,网络媒介以技术的力量冲破了灌输教学的藩篱,对话教学乃为时势所趋。

2.开展对话教学顺应着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潮流

不容否认的是当下高校德育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传递中心教学”。巴西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曾概括出其10点特征,其中两条就是: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面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纯粹的客体。据此,无论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媒介,还是应用媒介充当知识权威,都偏离了师生一道探究真理的对话教学轨迹。因此,必须发掘网络媒介的德育内涵,使其真正成为帮助对话教学实现的媒介。对话教学是在变革应试教育背景下提出,故包含了解放、平等、民主等价值取向;对话教学也是在网络媒介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得以彰显,故体现青年、新颖、时尚等时代元素。对话绝非“做秀”,是以教科书为基本教学素材,以网络媒介为沟通纽带,与学生一道借助反反复复的对话,一起探究和发现真理。德育意义层面上的对话教学,乃是基于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网络媒介高度相关的现实性,恰当应用网络媒介以求实现高校德育课培育“四有新人”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

3.开展对话教学契合网络媒介的主体间性意蕴

如果上升到哲学层面,则运用网络媒介开展对话教学具有主体间性的终极关怀。主体间性最早由法国思想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后期海德格尔建立了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即存在论和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从根本上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意指存在或解释活动中的人与世界的同一性,它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理解关系。在此意义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两个主体之间凭借有效媒介面向本真世界的沟通过程。在网络时代,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理念有了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撑。网络媒介的平等特质必将助推高校德育课教学更加接近“对话”的本真――“我―他”工具关系演进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我―你”关系,从而建构出主体间的深层对话关系。

三、高校德育课应用网络媒介的教学探索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的概念,也许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某些目的和利益,不是后面追加的和从技术之外强加上去的,它们早已渗透在技术设备的设计中。”②因此,不仅应运用网络媒介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应将其改造成符合教育教学宗旨和规律的样式。基于近些年来的教育探索,笔者总结出网络媒介在高校德育课中应用的几点教学改革经验。试以网络事件、网络视频和网络话语为例――

1.反思网络事件生成教学案例

一般而言,网络事件指发端于现实或网络上、在网络上增强了事件的显著性或改变了事件的进程并且进入了大众媒介传播焦点的社会新闻事件。首先,网络事件属于公共事件,或者说经过网络传播后演变成公共事件;并且,网络事件以网络为平台,其发生和发展经过了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经过网络介入后呈现出放大效果。

因为有了网络事件,学校教育面临新的舆论场。对于高校德育课而言,传统经典教学案例面临“OUT”危机。进而言之,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并诠释网络事件,便与学生失去了共同语言,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期待。笔者认为,网络事件可以进课堂教学目标、进课堂教学内容、进课堂教学资源,这或可称之为网络媒介的“三进”。可以匹配教学大纲和国家统编教材,建设网络事件教学资源库,并同步更新。当然,应注意遴选契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网络事件,选择真正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网络事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题为导入,然后进行“事件”的深度发掘,运用“交往理性”拨开网络事件的迷雾,最终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惟其如此,网络事件才具有教学价值。从学生对网络事件的高关注度来看,教学案例不仅仅是教师的预设,更包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共同生成。这样的教学案例,更加体现出对话教学的真义。

2.批判运用网络视频文化建构教学文化

网络视频是在网上传播的视频资源,是影像技术和网络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有学者认为,狭义的网络视频指网络电影、电视剧、新闻、综艺节目、广告等视频节目,广义的还包括自拍DV短片、视频聊天、视频游戏等行为。

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讲,网络视频是指内容格式以WMV、RM、RMVB、FLV以及MOV等类型为主,可以在线通过Flash媒体播放器播放的文件内容。从深层次来看,相对于传统的录像、电影、电视而言,网络视频不仅是格式的改变,更是传播方式的变革。因为可以复制、剪切、拼贴,并且往往成为反映网络事件的影像,从而更具互动性、共享性、娱乐性和时效性,形成与“青年亚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网络视频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视频文化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促进个性多元发展以及提高平等意识;从消极方面来看,也有可能造成人格异化、信仰迷失以及行为失范。

因此,应着力避免以视频播放时间替代教学时间,以视频资料内容替代教材内容,以视频娱乐性质替代教育宗旨。应借鉴教育技术成果,“重构”网络视频元素;把握视频播放的教育时机,避免“满堂放”、“放而不评”、“评而无理”;充分发掘网络视频资料的教育价值,进而与学生一道思考和反思,最终回归视频播放的教学目标,营造积极健康的教学文化。

3.扬弃网络话语建构德性教学话语

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语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伽达默尔说: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语言在本质上是对话,总是在特定情境中被言说着的话语。在此意义上,话语是教育教学的媒介,网络话语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课对话教学的新媒介。

调研发现,由于各高校生源素质的差异,学生话语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然而,不约而同的是对网络话语的大量运用,网络话语成为大学生流行语的源头活水。例如,紧跟某网络事件以及某些网络视频之后,“躲猫猫”、“做俯卧撑”、“我爸是李刚”等网络话语在大学生中间一度流行。然而,网络话语鱼龙混杂,大学生对网络话语的运用往往不加辨析。网络话语同时烘托出“新兴场域”――走进大学生生活区,涉及网络游戏的话语以及若干“不雅话语”不绝于耳。其实,细心聆听又不难发现,大学生在低俗中有率真,在平常中有深刻――如“淡定”、“一切都是浮云”、“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等等。因此,教师不能简单拒斥网络话语。当然,不是说要求教师都去熟练并言说网络流行语,而是改变旁观者、批判者的传统身份认同,走进这个场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果我们对“正龙拍虎”、“聚打酱油”、“范跑郭跳”、“黔驴三撑”、“谁死鹿手”等网络成语加以合理阐释,更有利于与新一代大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因此,在高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话语引向符合德性的轨道。譬如,发掘“晕”、“杯具”、“郁闷”、“淡定”的人生观意涵,引导学生揭示出“寂寞”反映的心理状态以及摆脱寂寞的道德修养路径,引导学生反思“信某哥”等话语反映出的群体信仰危机以及如何重建信仰,等等。

如何实现网络事件的典型性、网络视频的新颖性与网络话语的流行性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高校德育课的教育目的,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志立.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21世纪的网络传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3][美]阿雷恩・鲍尔德温(Elaine Baldwin)著,陶东风译.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美]约翰・奈斯比特著,梅艳译.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美]约翰・奈斯比特、帕・阿博顿妮著,周学恩等译.2000年大趋势――90年代的10个新趋势[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6][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7][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生产与技术的意识形态[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网络课件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项目来源: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仿真式企业课堂与虚拟公司模式研究》(2013039)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是高职电子信息大类各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一般来说,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开发软件的教学忽视计算机网络方面知识的教授,而软件技术涵盖游戏软件技术、网络软件技术、网站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和前端开发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均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而非传统的单机系统,因此让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相关课程对软件技术专业是十分重要的。

2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1 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与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关系,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这一基本要求之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知识设置相应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砍去软件技术专业不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他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局域网技术;第三,是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课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的基础专业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2.2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内容更具体、更细致。据此,把课程体系中的三部分内容作了细化,第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计算机网路基础、、广域网组网技术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第二,局域网技术应涵盖以下内容:TCP-IP协议、子网规划、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第三,是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既包括适度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比较详细的网络技术指导,特别是软件技术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2.3 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三明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使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采用合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个部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案例传达给学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让他们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这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知识点过于分散,而应注意组织一个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一起教授,协议、技术部分和组网部分相交融,告诉学生协议这样设置时与之匹配的组网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认清协议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过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组什么样的网、采用什么协议和网络设备,最后在实验室给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动手组网设置协议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在实践的时候也应侧重操作网络设置和网络管理的部分的实践。

2.4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考核要能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检验,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占10%,平时实操测试占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结束语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必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软件技术也正日新月异,软件技术专业的开办与设置要与时俱进,那么该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也应随之改变并与之相适应。一旦软件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应用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专业的要求,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也会带来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变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软件技术的动向和需求,也要有能力优化课程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适合的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资料库、调整教学和考核方法,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电脑学习.2010

[2] 王鑫.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

[3] 许桢.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S1)

网络课件论文篇(11)

“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和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虽以形态学为基础,却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难。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针对军队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医学学员的专业特点,我们在“病理解剖学”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 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

现代远程教育指的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传播工具和途径进行的教育,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1sI。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其特点体现在教育环境的虚拟性、面向社会的开发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形式的自主性上。教学对象的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享用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双方可以即时讨论,实时解答,激励学员参与意识,有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网上,教育对象之间还可以协同攻关,共同提高,体现出个性化的学习[2-3]。

2 网络课程的建设实践

网络建设涵盖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改革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网络课程学习。网上内容突出教学目标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提供相应知识的图像、动画链接,图像配有文字说明和热键提示,图像资料除教学内容外,还提供临床典型病例和症状、体征以及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的检索,有利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②网上讨论。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病理解剖学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在线讨论。网上答疑则为学生向教师提问,由教师每天定期回答,学生可以指定教师回答,为学生学习和学生与教师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③网上自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遵循有效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设计每一章学习内容的复习思考题及自测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有利于学生自主复习和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将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授课者,有助于授课者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④教学文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指导、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参考内容。通过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定位、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通过网上教学日历,以方便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课件和教学动画可实现下载和播放,有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⑤网络资源。把与病理解剖学相关的资源网站链接到网络课程网站上,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到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

3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制作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相关通信设备、线路及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它具有存储空间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效应好、监管力度强、无时空限制等优点。根据网络的运行特点,主要从文字、图片、视频三方面收集、整理与制作[4-5]。

3.1 仪器设备 硬件环境:①赛扬处理器2.5Hz;②256MB内存;③INTEL原装-845GVSR主板;④80GB硬盘;⑤CD-ROM驱动器。软件环境:①windows XP操作系统;②Micorsotf office2000的安装(含Frontpage、Access);③Dreamwaver MX的安装;④Flash MX的安装;⑤photoshop 6.0的安装;⑥Powerdirector Pro.视频处理软件的安装。

3.2 制作过程 ①根据各章节教学大纲、病例讨论、习题集;②采用数码摄像机、计算机扫描仪制作病理教学图库和绘图模版;③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6. 5、Photoshop7. 0软件制作病理教学课件;④利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MX、Cutepage网页编辑器v2. 0,借助校园网并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网页。 4 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

网络课程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网络技术制作的通过网络传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网络课程是由主页、目录、导航、界面和交互等多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6]。

网络课程的内容体系、学习方法和教学管理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所配置的网络学习环境能为校内外一切学习者提供适应不同需求,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来学习。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课程创造了良好的交互协同的学习环境,通过E-mail、BBS等方式建立学习者之间或师生间的交流,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的协同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加入讨论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者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网络课程为远程学习者创造了虚拟的课堂学习气氛和及时解决学习中问题的条件,可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如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来储存、传输、处理多种学习资源,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习者在愉快的氛围中直观地从形、声、色中感受信息。网络课程的多媒体性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

5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网络课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各学校的网络课程大多处于初建状态,缺乏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也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目前的网络课程教学素材库内容积累尚少,还需要对相关内容不断进行增补。由于计算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尚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没有对网络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现在的网络课程教学还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增加兄弟院校之间网络课程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增补更能吸引学生的形式的课件,加快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才能够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其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

综上所述,《病理解剖学》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学习平台、广泛的学习机会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参考文献

[1] 王渊.医学网络课件制作模式的探索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2):134-135

[2] 杨定友.网络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20(4): 327-329

[3] 李凤慧.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关键问题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 2006, 6(2):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