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双减课堂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5 11:54:37

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课堂教学篇(1)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教育人要积极主动作为、形成工作合力,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工作对教师的挑战大,我们务必要提高认识,在学业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做到减量不减质。过去的很多习惯需要调整,变革从自身开始。要抓住关键环节,尊重事实,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有智慧的减负。新学期开始,“双减”新政落地,将让中小学的办学生态发生巨变,学校教育主阵地地位增强,教师肩上的责任无疑更重,专业性要求更高。

   今年是建党百年,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下,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尤其是党员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力求把双减落到实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规范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总量、创新作业形式、强化作业指导,促进家校共育。学校紧抓师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通过教学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队伍。学校将努力办好有温度、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把学校建成学生发自内心喜欢、家长信赖的地方。

   一、就推进“双减”中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畅谈自己的设想与感受。

   双减的着力点在于优化课堂、优化作业、优化课后服务。我们要探索作业统筹管理、作业公示、作业的优化设计等系列问题,实现共研共享。要管理好教辅的使用,难易要适当,充分发挥其效益。教师应该主动作为,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课堂无疑才是学习知识最高效的时间,在教育部门整顿规范各类校外学科类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质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课后服务也是“双减”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精准设置课后作业,合理地与家长沟通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也需要广大教师在新形势下积极创新。说到底,面对教育生态的变化,老师们显然不能在改革创新中蜘餾不前,更不能在批评质疑中自弹自唱、孤芳自赏,而是要打破思维定式,甩掉思想包袱,主动作为,提升自我。

   二、如何布置作业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我们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领导力,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当中消化了很多;第二个就是作业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科,我们肯定要减少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进行一个作业的设计。为了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地,其实还将之前一直实施的周三无作业日延续,彻底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二个增强亲子沟通,“千师访万家”活动,既能够增强家校沟通,更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增强一种情感。

   三、结合各学科特点,针对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日常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大家深入交。

   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到位、点拨到位、训练到位、提升到位,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找到跳一跳的感觉;不要为一己利,做有损师德的事情,也不给课外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对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有一个总量控制一一按照“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聚焦“双减”政策中的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内容,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周三为无作业日。学校采取“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分类布置作业,突出作业主题性、过程性、实践性、体验性,切实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同时,积极倡导学生身心健康优先于学业成绩的观念,确保学生睡眠充足。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作业布置质量。

   四、如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我校采取推迟上课时间、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丰富延时服务内容等措施,在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同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课后服务丰富多彩。一项是自主学习,以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教师答疑解惑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另一项是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心理教育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延时服务中,学生不仅可以完成书面家庭作业,还能学习美术、绘画、书法等社团课程。从新学期开始,学校积极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在校内,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做好家校沟通,告诉家长具体做法和要求。设计开放型作业,教师要先试水,控制好校外家庭作业总量。我们要有温度的去干事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校长要积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自豪感。时代的每一次改革,最后淘汰掉的,都是不努力的人,强化责任担当,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在充分学习了“双减”政策,我觉得特别鼓舞,减轻学业负担,减轻家长负担,这都是我们学校办学的理念。但“双减”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家长对政策充分了解和全力支持。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细致地宣讲“双减”政策,认真地落实,让家长从日常中感受到,双减,的政策红利。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落实“双减”划好“双桨”“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给广大学生和家长释放了利好的信号,同时也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我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与责任并重,同时也认为,要想真的落实好“双减”,减负的同时又做到增效,必须要划好学校学习的“双桨”向课堂和作业要质量。

   一、课堂教学提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接受、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淬炼、思维的碰撞以及价值观的养成,皆在40分钟的课堂中得以发生并收获。可以说,课堂的效率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作业的质量与速度以及思维的提升。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扎扎实实、尽心尽力的备好每一堂课,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预设学生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给予并鼓励学生有表达与思辨的机会,不做“填鸭式”的教学,做到“以点带面”、精讲精练,重方法的引导与提炼,轻知识的传授与说教。

   二、课间交流润心灵

   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学习之事亦是如此。课堂学习是双向发生,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为主体,并非教师备好课就一定能上好课,如果学生不配合或状态不好,再好的课也会没有质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感受、认知、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不关注学生个体,皆如对待生产线出来分毫不差的产品一般,那教育就会显得冰冷而没有温暖。基于此,我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学生,同时更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努力与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去倾听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而且我特别重视课间交流,课间10分钟看似很短,但是能够做到按时下课,将这些时间留给学生,留给自己与学生轻松的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学生的心暖了,他们的劲就更足了,课堂就会更专注了。

   三、作业布置有指向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完全可以“简单粗暴”一点。比如,今天学习了乘法的笔算,完全可以布置n道竖式计算回去让学生去练习,但是,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学生的收获不大。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动动脑筋,不能太“简单粗暴”,要让学生明白作业布置和练习是有指向的,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熟悉一项技能,掌握一门知识。我们要让自己布置的作业是是充满了生机的、多元的,让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而是通过作业的过程提升能力。比如,在教授笔算时,我除了布置笔算练习外,还增加了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去讲算理的过程,并要求他们来录视频或音频,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增强了互动,又在互动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后辅导抓本质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无论你的课堂多么高效,跟学生的交流多么和谐,作业布置多么有指向,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很好。所以,课后辅导对于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给学生的课后辅导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学会诊断“抓本质”,重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关于比的题目,我在跟他交流中,明白了其实他是对比的意义还不够理解,所以我先帮他把比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梳理,结合除法以及分数与比之间的练习,让他更好的明白,最后,我没教他这道题,他说他已经会了。

   “双减”的落地,意味着社会以往对学生“揠苗助长”的态势说再见,意味着我们要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们要把学生达到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学校,我会做到划好作业与课堂的“双桨”,为学生的学习路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通过上周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双减课堂教学篇(2)

一、凝心聚力理念先行

我校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部署落实“双减”工作。陈汝坤校长在专题会议上领学了“双减”文件,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分析解读,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认识,从减负、提质、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全面健康发展的平台。

二、家校沟通同心筑梦

为扭转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学校及时召开全校家长会,宣传“双减”政策。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美篇公众号推送、宣传橱窗等载体,对“双减”政策、“五项管理”、“课后服务”以及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解读,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教育政策和学校新举措。

三、唤醒教师赋能“双减”

教师是学生“减负”的主体,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力军,学校力促教师成长与发展,多举措激发教师教学的内驱动力。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引导老师多读书读好书 ;定期开展“三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卫生之星)评选活动,让榜样引领激励成长;还通过教师培训、奖励教研成果,专家讲座等方式,打造敬业乐业精业的教师队伍,为“双减”赋能。

四、活力课堂提质增效

“双减”,减“量”但要提“质”。只有教师真正提高教学意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业减负。一是落实教研备课改革。抓实备课组教研,找准单元重难点,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构建“三学一反思”活力课堂新模式。二是树立名师典范引领。发挥学科带头人、实中名师的辐射作用,努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三是示范课公开展示。学校的“党员教师”和”优秀教师”带头示范,示范课公开展示推广。四是改进创新教学策略。教师运用先进高效的教育方式,采用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提升到位。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讲过关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其快速成长为中坚力量。

五、作业布置有效有趣

一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教务处做好作业统筹管理,备课组每周研讨作业内容,班级调控各学科作业量,落实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二是校本作业设计提质。推行校本化作业设计,加强日常作业、假期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精选作业教师试做,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三是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分层设计布置,把作业设为“A类”基础性作业;”B类”研究性作业;”C类”拓展性作业, 因材弹性施教,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爬坡”的阶梯。四是严控作业完成时长。保证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40分钟。五是“红色”育人作业,布置学生办“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手抄报和黑板报;“绿色”自然作业,组织学生清明踏青、重阳登高活动;“感恩”劳动作业,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务。六是作业监控科学规范。严格落实“十不准”,通过学生座谈、家长寻访,学校检查等多种形式,坚决杜绝教师随意乱布置作业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双减课堂教学篇(3)

其次,在课堂上老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老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精练、生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算理之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例如,前面举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的例子,准备练习我用了5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用了5分钟,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算法,我用了14分钟,余下的16分钟,让学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充分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的目的。

双减课堂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76-02

一、双主体视阈下政治课堂管理的优势

高中政治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记忆性较强的文化课程,其内容较为枯燥。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课堂管理的方式对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这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采用双主体视阈下的政治课堂管理一方面能够平衡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找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知晓自身所应起到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在营造融洽良好的氛围的前提下,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听从教师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双主体视阈下的课堂管理能够使教师为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两种教学活动达到最和谐、最有机的统一,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管理。

二、双主体视阈下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

双主体的课堂教学意在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需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倘若要提高双主体视阈下政治课堂的高校管理,就必须处理好两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需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关系,转变以往单一、单向、不平衡的师生关系,使得政治教学课堂凸显出浓郁的和谐气氛。要想建立起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第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削减了其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接收新知识的效率。第二,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一同参与进来。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者,教学流程的组织者,所以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笔者对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千差万别,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也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倘若想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使得课堂氛围的营造随着课堂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就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将课堂主体交还与学生。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友好的互动交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定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基础上。

(2)制定合理有效的课堂规则

没有纪律的课堂同样是没有质量的课堂。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制定相应的合理有效的课堂规则,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维持有序的课堂秩序,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课堂规则就如同一面镜子,能够让学生看到自身行为的不妥;课堂规则也如同一卷胶带纸,抹去学生课堂上的不规范行为,使之及时地做出调整和纠正。课堂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纷扰的产生,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的时候,应当经过充分、严谨的考虑,建立起严格有效的课堂规则,切勿因个人性格或个人喜好来左右课堂规则的制定。在这里笔者要重点的强调一点,因是基于双主体视阈下的课堂教学,所以要求课堂规则的制定应当充分地体现双主体性。教师是课堂规则的制定者,学生是课堂规则主要管理的对象。课堂规则主要作用于学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的时候,应当转变主体地位,课堂规则的制定主要参考并服务于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制定出有益于活跃课堂氛围、保障课堂活动高效开展、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规则。或者,教师将已经制定好的课堂规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规则中的相关条例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后教师结合学生所给出的可用性建议对课堂规则进行调整改进,最后规则在得到教师和学生一直认可的前提下,方可正式实施。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使其能够在日后的课堂上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乐于、敢于承担相关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引导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

课堂规则的制定是从客观上引导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仅仅依靠课堂规则的制定是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高效课堂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引导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是课堂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青春期心理发育达到了一个顶峰,强硬性的课堂管理手段会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引发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阻碍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只有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课堂中的不良现象。教师在课堂的管理中,对于表现良好,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应当加以表扬,鼓励其继续保持。对于课堂行为不规范,藐视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其予以中肯的批评,使其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及不足,并进行积极主动地自我改正。教师要引导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课堂纷争的产生。当然,在双主体的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领导示范作用,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树立标杆。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教师课程开讲前,应当向学生行课堂礼,用亲切的口吻向学生问好,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赞美的语言,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认可,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赞美或表扬后,其对教师的好感悠然而生。教师在得到学生爱戴、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其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的坚实牢固,从而有益课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红梅,鞠学庭. 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积极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1(12)

[2]曾莉.探讨“双主体”理念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合[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8)

双减课堂教学篇(5)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一直是社会话题的焦点,很多人认为小学生失去了原本纯真的童年,中学生失去了原有的青春。的确,现代教育在追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往往把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强加给他们,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想要更为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双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分析,列举了如何实现双赢的方法。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学生课业负担重,可以说是由三方面的原因组成。其一,社会带给学生的压力。在社会不断的进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就业压力剧增,使得升学竞争与日俱增,这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原因。其二,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将心思放到学习上,学生除了要学习学校的教学内容,往往还会被迫去一些特长班学习,父母不顾学生自己的喜好,强加这些东西,无形之中就增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三,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成绩放在第一位,使得学生的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

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实现与教学质量的双赢

1.提高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的素质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不能起到引导的效果,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会一直停留在浅层,学生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方法,只会一直死读书。比如,初中语文课文《童趣》,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接触到古文时会觉得很难理解,而这篇课文又要求学生背诵,如果没有较好的方法,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让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如果教师能教会学生学习,这样就能相对地减轻学生负担。

2.促进学生兴趣发展,引导学生学习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的意思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从个人内心出发,以学习为快乐,这样才能学到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例如,在初中语文中,《背影》这篇课文是比较经典的,父亲的背影往往会让人产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自己父亲的背影是如何的,再来体会其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学生会更有兴趣。

3.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根本上说就是减少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就消化、吸收了该有的知识,那么他们的课余时间也会增多,因此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所学文章大多是为了用文中的人物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充分引导了学生,学生也深切体会到了,这样的课才可以说是高效的。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三方面,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实现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双赢。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效率这些都将影响到这一问题。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达到最优,那么实现双赢将更为简单,还孩子们一片纯真,给青少年一份青春回忆吧。

参考文献:

[1]山子.“过重课业负担”的概念分析及问题求解[J].基础教育,2011(05).

双减课堂教学篇(6)

听说要实行“减负增效”,对此,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矛盾想法“要想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们应该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要减负,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教师的职责不是把学生像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一成不变地制造出来,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得到最有价值的发展。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

以往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选目的性更强的习题,从而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教学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例如:数学教师把数学计算题练习仅作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收效不明显。如果转变一下教学思想,把计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则学生通过训练可以得到数学能力的锻炼。

因此,面对教改新形势,我们应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二、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

“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当堂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所以,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条件。其次,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为此,教师应花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好课应该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教参,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领会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点,实行“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

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例如:数学教学应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

三、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师生双方的协作才是关键。

教师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组织加强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应该是动而不乱。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和综合运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凡是能通过图片、教具或教师叙述讲授清楚的内容,就不一定要用多媒体,多媒体应集中运用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数学,更要让学生会学数学。老子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在生活中应用所学,这既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也是新课改教育的体现。

双减课堂教学篇(7)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以生为本、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稳步实施。

3、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4、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具体实施

1、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文 王献春

成员:陈万良、毕宏伟、闫石、计超、罗利、秦晓秋、所有任课教师

2、广泛宣传“双减”辩证关系

(1) 召开教师会、对教师进行“双减”知识培训。

(2) 利用升旗、班会及向家长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

1、学校对双减工作定期检查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座谈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

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作业量。

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丰富课后活动内容。

9、组织教师上好“双减”第一课。

双减课堂教学篇(8)

语用学主要研究特定场合下的特定话语,特别强调语境影响,从而规范交际中的语用原则。只有遵守某些语用准则,才能顺利完成交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便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令人心情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氛围是成功预言学习的必要条件。而礼貌原则的应用在于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促进交际目的的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礼貌原则作为师生言语交际的润滑剂,它的运用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礼貌原则的内涵

英国著名学者Leech在其《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的礼貌原则是到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关于礼貌原则的理论之一。它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同时又弥补了合作原则在解释间接会话含义的不足。这一原则包括六项准则: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慷慨准则(尽量使自身受益最小,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二、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运用

2.1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被动,这样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紧张等心理。如果能以学生为中心,就能一定程度上帮学生克服上述心理问题,提高自信心。比如,在表示请求时,委婉比直接要礼貌些。如:Answer the question. 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第一句命令式语句,第二句是商量的口吻。第一句比第二句直接,后者更能缩短师生社会距离,这样的课堂会比较轻松,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主动性提高,必然利于教学效果提高。

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相对应,这样教师适时转变角色,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者、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尽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

2.2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

赞誉准则的核心是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表扬,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在课堂上,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应答,应给与肯定,常用"Thank you!"等礼貌用语。同时,要用类似"Perfect!/Excellent!/Well done!"等赞扬的话语,鼓励学生,这样利于学生建立自信,更能主动参与教学。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谦逊准则。教师若喜欢吹嘘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把学生的成绩说成是教学的努力,学生的错误说成是学生自己的不努力,这样学生会觉得厌烦。教师的权威要靠实实在在地教学实践慢慢树立起来,适时的谦虚更能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2.3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即求同存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把自己看成学生的一员,站在学习者立场来控制盒调整自己的课堂语言。如教师可以多用we和let's,这样能让学生感觉贴切亲切,拉近师生距离。在批评时,教师少用you,因为直接针对学生,会伤害其自尊。不直接批评,减少出现尴尬难堪局面,教师可用perhaps,I think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情准则核心是要求说话者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厌恶,尽量夸大对他人的同情,减少双方情感上的对立。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尽可能避免以教训人的语气、甚至盛气凌人冷嘲热讽的语言对学生直接批评,应给与足够的鼓励。如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可说Never mind,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I believe you!这样学生们受到安慰鼓励,必能激发他们勇于改正

错误。

三、师生言语交际与礼貌原则

3.1言行举止得体

教师要说话得体,就必须教学语言表达准确、完整,不能出现差错。教师说话要客气、礼貌,不能发号施令,说话不留余地,不能以老师自居,就不顾及学生的面子。

3.2多多表扬学生

教师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多表扬,少贬低学生。如果学生犯错了,可以用"You've done well, but I think you can still do better."这样学生能愉快的接受。老师的礼貌语言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必然充满信心,会继续努力。

3.3缩短师生距离

双减课堂教学篇(9)

      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对学生课业问题和校外培训问题深有体会,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视,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种种重担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作业越来越多,学校周边被各种“托管班”、“培训班”包围,家长们不得不掏出高额的“补课费”,孩子们在放学后、节假日不情愿地走进这些培训班,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必要,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减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一定不折不扣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等“五项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和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关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集中体现。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志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加大力度将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取得实效。

        今后,我们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双减”政策落地,师生、家长这样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我区引起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和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共同为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

  小学教师双减政策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上周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 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 “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视的重要环节。

   小学教师双减政策个人心得体会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老师们要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双减”?“双减”之后,我们要朝哪个方向思考和改进教育教学?因为“双减”,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又有了更高规格的期待,所以,教师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更加创新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2、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发展素养,提升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3、以生为本,植根课堂。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4、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水平,降低作业量,提升作业质量。

   “双减”严控了考试测验的次数和规模,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测试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师们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练习题目可以替代?是不是可以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所以,老师们还是要多学习作业管理有成效的老师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降低以刷题为习惯的作业模式,降低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训练效果。

   5、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某某。在这条路某某,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提升。然后我们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提升进而深度发展。

   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双减课堂教学篇(10)

引言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1]4号文件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外向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对该专业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生态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笔者对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05级和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尝试使用双语讲授该门课程。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教材Ecotourism: An Introduction(2nd Edition,2003年版,由美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为双语,中英文对照演示,教学用语也是双语——中英文讲解,中英文比例均各占50%。为评估本次双语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结束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专业1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双语教学的教材使用、授课方式及手段、教学效果等。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对旅游管理专业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这一问题,绝大部分(80.4%)学生表示有必要,71.7%的学生赞成今后将其他课程开为双语课,表明开展双语教学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交叉分析显示,英语成绩与对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η=0.387)。

2.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看法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外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原版教材有时代性强,反应科研前沿,例证丰富等优点。但是原版教材的词汇丰富,语言表述与国内教材有较大差异,学生阅读起来较困难,即使是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以消化原版教材的内容。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原版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采用何种教材比较合适这一问题,本次调查显示,73.3%的学生认为采用“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导读本”最为合适,39.1%的学生认为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合适。不到10%的学生赞成采用中文教学参考资料或者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说明学生是支持双语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的,但是,为了减少在语言疏通上花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希望有中文注释的导读本来辅助学习。他们普遍不赞成使用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或讲义或者中文教学参考资料来讲授双语课程。

3.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

调查显示,78.3%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使用英语所占比例在50%~80%为宜;17.4%的学生认为30%较合适,没有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全部采用英文。84.8%的学生认为教学PPT使用英文所占比例为50%~80%合适。这说明,学生希望授课教师采用英汉交叉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所讲内容,减小课堂压力,减轻学生的紧张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全国范围内,这种英汉交替使用的双语教学比较普遍[1],这也适合目前中国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

4.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目的的认识

学生普遍认为双语教学有着多重目的,包括“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而既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又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则是双语教学的最主要两个目的。

5.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看法

总体上,学生对本次《生态旅游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满意的,有87%的学生表示了满意。对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一问题。分别有63%、56.5%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本课程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外语水平,另有54.3%的学生认为自己“开阔了国际视野”,有近40%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对专业课程及外语的学习兴趣,说明本门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努力提高学生对外语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6.对开展双语教学可能的不足的认识

67.4%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可能会造成“学生只顾记笔记,无足够精力听教师讲解。”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影响了听课效果。其次是“由于语言困难而降低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见,这两者都与语言障碍有关。

65.2%的学生认为双语课程会加重学习负担。但是英语水平与学习负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η=0.335)。许多英语水平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在双语课的学习过程中都感受到了学习压力。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各自的要求不同所致。但是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未通过四级的学生(84.2%)都认为双语课程会加重学习负担。

7.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目前,由于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实施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师资、学生、教材、教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等,在不同环境下各个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就本课程而言,学生认为主要的因素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百分比为50.0%;师资的百分比为34.8%,这两大因素是最主要的关键因素,也是今后开展双语教学时需特别重视和努力改善的突破点。

二、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双减课堂教学篇(11)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形式化、低效化的不良现象,以致遭遇到教育界一部分人的强烈批评,其焦点在于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新一轮课程标准在继承新课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力地改进了相应的不合理内容,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教学有效高效,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获得教学实效,笔者认为,首先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

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三维目标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有力抓手,三维目标创设了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实的、具可操作性的基础。新课程一再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科学合理整合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正确处理“双基”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所谓“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列在三维之首,可见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和突出了“双基”的重要地位,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应该给予肯定。但传统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又轻视或忽视了“双基”的教学,刻意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不良局面。因此,首先要研究的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完成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第一,建立“双基”的基础。“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常规性任务,教师教学中,不论是钻研教材,还是设计教学,首先必须明确“双基”的具体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建立“双基”的功能地位。既要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价值第一,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附属的认识偏颇,也要克服过分刻意强调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做法。要站在关注人的成长发展的高起点上,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来精选一项教学内容中要完成的“双基”目标。要站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高度,明确“双基”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只有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维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二、正确处理“双基”和过程与方法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关系,简言之,就是结论和过程的关系。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必然应对着什么样的结论或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从、相互转化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体现了数学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数学探究的结果。数学知识技能体系的获得必须依赖特定的数学过程和方法。数学教学中,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数学学科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获取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方式,激发学生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比较,从而获得结论,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真正理解和巩固。这样,在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多样化、丰富的教学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长足的培养。

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注重过程重在如何使学生会学,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注重结论重在学会,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