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教育基础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1 08:36:26

中学教育基础

中学教育基础篇(1)

【摘 要】在中职基础化学教学中,需要把握“以专业为中心,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两个基本点,力求培养适合各相关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加深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从而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因为从课程的特点上来看,中职教育的基础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多了“基础”二字,意义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础化学对理论知识只求“广”而不求“深”,对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知识应多讲多练。

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了使中职基础化学的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为教与学是教育活动中的互动过程,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经过多年来我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现总结了如下一些有关中职基础化学的教学方法:

1 教材的选择上轻理论而重应用

对于中职在基础化学的教材选择上,要坚持“理论知识适度,后续课程够用”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勇于删除那些深奥的理论和陈旧的内容,善于补充一些新近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使教学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同时,基础化学作为化工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可能只用一本教材就能够顾及到各相关专业的联系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化工专业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前了解教材了解专业特点及该专业在基础化学中所要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在备课前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适合的授课计划。例如:在化工冶炼专业的教学中应侧重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这四部分的内容;在食品化工专业的教学中应侧重物质的量、有机化合物和溶液的配制这三部分的内容。同时,要将学生实验作为重中之重,在实验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因为中职学生不像普高学生要面临升学压力,用人单位在他们身上看中的不是理论知识的深远,而是动手能力的强弱。为了培养这样具有一定知识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不要求纵向的深度而要求横向的广度,在教学中应遵循“宁浅勿深”的原则,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相关专业课打造一个够用管用的平台。例如:指导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制作果冻;引导化工冶炼专业的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来模拟“炼焦”等,充分体现“以专业为中心,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这一教学理念,进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课前个别辅导查漏补缺,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得了;课堂讲解时“宁少勿多”,让基础居中的学生能够吃得好;课下个别补充扩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饱,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3 采用探究型教学法

为了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加快探究型教学法的步伐。因为探究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而设计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评议最后得出结论。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中学教育基础篇(2)

1.数学基础教育的作用

数学是职业高中课程的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形成数学的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一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和工作技能的一部分。

2.职高数学教学面临的形势

由于传统体制造成的升学心理,初中数学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的倾向,重视学习尖子,忽视了大量的所谓“后进生”,加上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许多学生都进入普高学习,使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低。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施面临着十分大的难度。

职高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延续,它仍旧履行着“培养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两大职责。但由于加入了职业教育因素,它就不能只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简单翻版,而应该有所创新。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有创新才有特色。目前职高数学教学问题多,现状堪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职高数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把职高数学与普高数学混淆起来,将普高数学教学法生搬硬套或略加改变用于职高数学教学。教学方法不对路,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笔者把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摆在众人面前,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探讨教学对策。

3.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构想

3.1 大众数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为一切人的数学”这个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数学的观念转变:允许数学可以非形式化,允许数学可以凭直觉而非逻辑,允许数学可以没有严格的证明,也允许数学概念通俗而不严密。教师对数学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在面对大多数在数学方面属于后进生的职校学生,就可以在教学模式上与传统有所改变。

3.2 尝试成功体验的教学策略

尝试成功体验的教学思想包括下面内容:承认学习困难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发展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并通过教育改革,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心态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3.3 数学困难生的个别矫正策略

相比初中数学,职业高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己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产生学困生。

3.4 差异教学策略

从数学教育的现状看,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应该是形成大量数学后进生的主要原因。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数学后进生的主要原因,关键是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存在着极为明显突出的差异。“差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分为几种不同层次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讲究的是在共同特点的基础上,重在对个别差异的补救与拓展,“差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在教学的深度、进度上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着重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 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激励和调控。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3.5.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方位的。做到评价的内容既关注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有书面作业的评价,也有课堂提问的评价,还有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既有书面评价,也有口头评价。同时采用多种激励性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提高。

中学教育基础篇(3)

我接触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有的人道理明白,做起来糊涂,再碰上片面追求升学率这股“龙卷风”,就顶不住了。近几年,在不少学校严重存在着“五重五轻”的现象:重毕业班,轻非毕业班;重快班,轻慢班;重高中,轻初中;重理科,轻文科;重尖子生,轻后进生。甚至有些学校不等毕业就把学习差的学生推出学校,这是十分错误的。这样下去,势必背离中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原则,把人们引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纯追求上大学,把这当成“铁饭碗”。还有人把考大学比喻成“登龙门”,考中专、技校是“跳农门”。农村流传一种说法,“一登龙门、三代幸福”,顷刻身价百倍,说亲盈门,更助长了一些青年不安心农村。

中学教育基础篇(4)

一、素质教育在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基础数学教学教育要求,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情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商。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才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智商,就得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多开展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一些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最易于与学生进行探讨,为问题探究和思维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在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素质教育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强。

二、目前我国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对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非常重视,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提高,而且会严重影响我国数学人才的培养和数学理论的研究,这样不利于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目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善,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经开始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数学,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数学人才。一些学校还没有完全落实素质教育,致使学生“谈数学色变”。这看似是学生个人的原因,但实质上是学生没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较好的素质教育,从而淡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普及素质教育。

三、在基础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要想在基础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就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充满热爱之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现阶段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方法有:(一)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师生的素质。首先数学老师需要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所授教学内容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提倡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搞题海战术、押宝式教学、机械式练习。例如老师在选择数学案例时,就要判定它是否有典型作用,能否做到举一反三。另外,老师除了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外,还要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避免出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每位学生都有惰性,对数学学习的目标、方法、效果往往没有很好地规划,故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数学能力才会提高,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才会有所提升。例如老师可以多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数学故事,多讲讲他们是如何培养兴趣爱好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数学能力。(三)精心设置数学教学问题,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采用探讨法、模仿法、实验法和猜测法等其他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有利于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四)理论要联系实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是不可能有效提高数学能力的,真正实用的教学方法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生活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基础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实践经验告诉大家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才可以提高整个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对教学内容制定的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字和逻辑思维比较抽象,让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掌握。故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侧重于事例教学,通过实际的举例和动手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对教学方案确定的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案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其主要是教学过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教学方案的确定必须切合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此才可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三)对教学进程把握的原则。通常教学进程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数学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对教学进程的把握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答或是课外活动之中,如此可以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现代基础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有独自的思考见解、具有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渗透和体现,显然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要围绕基础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再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用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尽管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试制度还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只要能够对其加大重视程度,不断地对那些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和解决,就会加快发展步伐,从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荣华.论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琼海市温泉中学,2013.

中学教育基础篇(5)

(名山 石泽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 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 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 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 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 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 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 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 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须条件,如何编制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位置。在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中,要体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及数据结构最常用 的一般方法。目前计算机的语言种类数以百计,但就语言构成的程序结构而言,都包括了顺序、分支和循环等 基本结构,数据结构中以数值型数据、字符型数据和数组等数据为基本类型,程序设计的方法以自顶向下,逐 步求精为主。这些是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突出体现的基本知识。

中学教育基础篇(6)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艺术的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突飞猛进。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中,绘画艺术在内容、形式和观念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系。然而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美术的基础教学仍然还在延续着源自16世纪的学院派教学体系。基础艺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创造型艺术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总体的艺术基础教学方向没有产生根本的变化。

国际上,多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中,素描教学的观念、内容及形式上已经与传统的学院派素描大相径庭。素描已经成为单一的科目,它与其他的绘画科目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特的体系,不再仅仅是为进行其他画类创作的基础材料。而在中国,尤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下,多样性教学在相当一部分城市仅为试验性的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产生。而在其他相对贫困的城市中,中小学美术教育更是点到为止,完全没有发挥多样性、启发性教学的目的。只有一小部分私营的艺术学校和幼儿园才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美育教育采取多样性教学,注重启发性教学。

在中国的艺术发展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作为纯技术基础教学的片面理解依然十分普遍,尤其是中小学的素描教学更为片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素描的认识十分浅薄,仅仅把它当成是未来在考试制度下,争取考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敲门砖和通行令。而在考试制度下的美术要求更为离谱,不考虑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而是依靠单纯的技术性含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考核外语,并作为裁判依据。整个艺术环境致使社会对孩子们的美育教育单纯只是为了考学。想要培养孩子美的认知的家长简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近些年来多数美术教育机构通犯的弊病。单一的针对考学,成为羁绊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大顽疾。下面针对中小学美育教育中素描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认识,期望能够为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和美育教育者们有些许帮助。

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目前在中国传统素描训练中,以技法的明暗、写实素描为主,方法较单一,已不能适应当今人材个性的培养要求和方向。应积极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素描方法及经验理论,运用现代绘画手段,构建起适应现代艺术的素描理论体系。素描教学应以先进的素描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运用素描语言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纳入素描教学的范畴。纵观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安排,素描教学都是从画几何形体、石膏像、人像、人体、着衣组合等内容递进,虽然看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但基本要求却是一致的,均为训练写实绘画的基本技术。它使得齐全的程式化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浪费了大量的艺术人才所具有的天赋。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以先进的素描理念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得以拓展。何为先进的素描理念?首先应该准确、全面地理解素描的含义。

现有的理论体系告诉我们,在西方素描分类众多,包括轮廓素描、负形素描、光影素描、质感素描、雕塑素描。这些新的素描方法相对于重视绘画技法的传统写实素描而言,比较强调各种视觉思维对自然的观察及理解方法。了解多种素描技法,有助于学生依据个人的性格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仅传承给未来艺术家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样是指导艺术家进行创作构思和演绎其内在的理念的有力工具,而并非局限于描绘的技法和功力。从素描与艺术品的关系上来看,素描主导了艺术品构成的方式、表达的层次、轻重的掌握、虚实的变化和感染力的凝练,将给素描教学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促进素描教学观念的转化。

目前的素描教学对素描评议的认识,服从于以真实地再现客观为基础的造型的需要,并集中于技术的层面,未能完全发挥素描评议的艺术价值。因此,现代素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应用素描评议的技巧,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应和素描的评议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素描教学的一个全新的理念,既是对素描本质的认识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学习素描的基本目的。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我们必须承认,今天教师已很难用一个要求来对待全部的学生。

中学教育基础篇(7)

2结果

专业思想教育前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了解、护士社会地位的认同和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情况见表1,教育前后护生的学习兴趣比较见表2。调查显示,专业思想教育前后比较,护生对护理专业的了解、护士社会地位的认同和从业意愿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查显示,专业思想教育后,护生学习兴趣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讨论

护生的专业思想与护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肯定的、积极的专业思想是推动人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内在动力。有无良好的专业思想,不仅关系到护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关系到护生未来就业的素质基础和事业的成败[5]。因此,从护生进入学校开始,就应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比教师仅在口头上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效果要好[6]。

3.1讲好绪论课,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绪论是护理学基础的开篇,它介绍了护理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课程的学科性质等,讲好它对护生专业思想的树立和学好以后的专业课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绪论的授课中,通过讲授法使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有了初步的了解;观看南丁格尔的电影则让护生了解了护理事业开创者的风采以及护理学在人类健康中的巨大作用,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并领悟了护理事业的崇高和伟大;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上课,用身边优秀护士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教育护生、感召护生、启迪护生。课后安排护生书写学习心得体会,让护生自己思考判断,真正接受“护理工作是崇高和伟大的事业”这一价值观。从护生的心得体会里统计到,有95%以上的护生认可了护理专业,并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按护士的职业素质要求规范和完善自己,为将来从事护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教育基础篇(8)

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融入实质上是连接法律基础教学、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的纽带。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并不能单纯分开讲述,只有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内容相辅相成,才能充分体现法律和思政的力量。

一、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贯彻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专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尽管现阶段普法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大部分中专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对法律基础课程认知度降低。而且,长期以来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效性偏低,使学生丧失兴趣。究其本质而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和思政教育分割开来,机械地进行思政教育和法律基础教授。而二者的分开使得很多内容无法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教学生硬的问题。所以,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是将法律基础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将二者充分融合,构建一个法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渗透体系。而且,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整体观的贯彻还能充分凸显学校”树德育人“的一种教学理念。贯彻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整体观还促进了法律基础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往往都能渗透思想政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一种实践体现。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将教学当做一种知识传递,进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保障了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的相互融合,能够为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将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贯彻思政教育,也能从根源上为学生德育认知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二、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贯穿的注意事项

(一)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问题

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本质上就是将思政教育作为一种主导观念放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这就要求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树立起牢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始终保持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思政教育贯彻其中,切勿出现为了所谓的遵循学生教学主体而放弃思政教育的情况。主导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灌输”意识,而这种“灌输”意识恰恰是教师身负育人重任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待教学尊重的体现。长期实践证明,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教师往往是牢固把把握思政教育主导的教师。这是因为思政教育直接影响着法律基础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以思政为主导,将学生作为主体,将社会作为载体,形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律基础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例如,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中感受自身责任感,培养自身良好情操,为法律基础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二)加强教材内容的思政教育渗透

教材是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的堡垒,也是基础内容。由于传统法律教育教学强调了职业态度、专业法律知识教学和社会哲学等内容,忽略了思想政治整体观的实际作用。因此,法律基础教材必须结合起现阶段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融入相应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道德法律法治、生态道德法律法治、经济道德法律法治以及婚姻道德法律法治等内容,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思政教育的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例如,在经济道德法律法治的教材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公平竞争意识教育、合同法内容、职业道德内容、诚信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法等内容融入。因为这些都与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有很大联系,学生的接受度也会较高。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等,让学生真切体会法律环境,最终达到道德素养培养和法律知识学习的双重目的。

(三)加强法律和道德的融合

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门课程应当科学合理地合并为一门课程。法律是最本质上的一种最低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规范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通过法律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合,可以让法律和道德融合更为顺利,也能真正培养奉公守法、护法知法的合格中专生。说到底,中专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就是一种法律意识的培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是需要将条文教育作为法律意识培养的基础。而单纯条文教育又不能让学生彻底明白法律本质。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观贯彻为纽带,帮助法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明白法律、个人、社会的关系也极为重要。例如,在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思政教育观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课程教学成果评估机制,针对学生法律素养进行综合评估。抑或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法律知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二者相互渗透。

三、结语

法律基础课的教育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或者法律条文,其更是展现法律道德思想内涵,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法律基础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观一定要抓住思政教育主导观念,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价值,达到培养合格的,遵纪守法和道德素养较高的中专生的教育目标。

作者:李明伟 单位: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参考文献

[1]祁志钢.论法律教学的道德与价值引导作用[J].社科纵横,2013(1):134-135.

中学教育基础篇(9)

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融入实质上是连接法律基础教学、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的纽带。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并不能单纯分开讲述,只有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内容相辅相成,才能充分体现法律和思政的力量。

一、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贯彻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专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尽管现阶段普法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大部分中专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对法律基础课程认知度降低。而且,长期以来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效性偏低,使学生丧失兴趣。究其本质而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和思政教育分割开来,机械地进行思政教育和法律基础教授。而二者的分开使得很多内容无法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教学生硬的问题。所以,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是将法律基础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将二者充分融合,构建一个法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渗透体系。而且,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整体观的贯彻还能充分凸显学校”树德育人“的一种教学理念。贯彻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整体观还促进了法律基础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往往都能渗透思想政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一种实践体现。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将教学当做一种知识传递,进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保障了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的相互融合,能够为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将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贯彻思政教育,也能从根源上为学生德育认知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二、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贯穿的注意事项

(一)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问题

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本质上就是将思政教育作为一种主导观念放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这就要求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树立起牢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始终保持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思政教育贯彻其中,切勿出现为了所谓的遵循学生教学主体而放弃思政教育的情况。主导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灌输”意识,而这种“灌输”意识恰恰是教师身负育人重任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待教学尊重的体现。长期实践证明,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教师往往是牢固把把握思政教育主导的教师。这是因为思政教育直接影响着法律基础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以思政为主导,将学生作为主体,将社会作为载体,形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律基础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例如,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中感受自身责任感,培养自身良好情操,为法律基础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二)加强教材内容的思政教育渗透

教材是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的堡垒,也是基础内容。由于传统法律教育教学强调了职业态度、专业法律知识教学和社会哲学等内容,忽略了思想政治整体观的实际作用。因此,法律基础教材必须结合起现阶段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融入相应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道德法律法治、生态道德法律法治、经济道德法律法治以及婚姻道德法律法治等内容,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思政教育的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例如,在经济道德法律法治的教材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公平竞争意识教育、合同法内容、职业道德内容、诚信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法等内容融入。因为这些都与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有很大联系,学生的接受度也会较高。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等,让学生真切体会法律环境,最终达到道德素养培养和法律知识学习的双重目的。

(三)加强法律和道德的融合

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门课程应当科学合理地合并为一门课程。法律是最本质上的一种最低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规范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通过法律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合,可以让法律和道德融合更为顺利,也能真正培养奉公守法、护法知法的合格中专生。说到底,中专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就是一种法律意识的培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是需要将条文教育作为法律意识培养的基础。而单纯条文教育又不能让学生彻底明白法律本质。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观贯彻为纽带,帮助法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明白法律、个人、社会的关系也极为重要。例如,在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思政教育观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课程教学成果评估机制,针对学生法律素养进行综合评估。抑或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法律知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二者相互渗透。

三、结语

法律基础课的教育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或者法律条文,其更是展现法律道德思想内涵,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法律基础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观一定要抓住思政教育主导观念,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价值,达到培养合格的,遵纪守法和道德素养较高的中专生的教育目标。

作者:李明伟 单位: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参考文献:

[1]祁志钢.论法律教学的道德与价值引导作用[J].社科纵横,2013(1):134-135.

中学教育基础篇(10)

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教师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当前对一个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看一个班级的成绩或者升学率的高低而定的,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有失偏颇,而对话式教学注重的是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关心和指导。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制定符合其自身的教育方法,这与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这种教学精神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可见,对话式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提高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有助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对话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其次,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自己设定之外的问题,师生产生讨论,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再者,“对话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交往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灌输式教育方法盛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一直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大多数教育者认为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下我国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个“知识的存储罐”,缺少创新能力和批判意识,只是这个世界的适应者而不是创造者。在基础教育当中,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能上一个好的初高中,忽略了基础教育本来的真实目的。

(2)师生关系失衡。教师们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对话交流的重要性,压迫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对话式教学只是师生间简单的问答过程,他们要求答案的唯一性,得到的是自己所要预期的答案,而不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讨论过程,如此扭曲的师生关系怎么利于对话式教学的实施呢?而且,在我国基础教育当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是教育者单向的选择,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是教育者说了算,其弊端如下:首先,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选择是自上而下的,教师只是单纯教授这些知识,没去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而学生只能被迫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成为了“知识的存储器”。其次,传统观念中立了知识的价值,认为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实质上,知识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交流,如果仅把知识作为讲授的固定内容,就会阻碍知识的更新和进步,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能力的发展。如此,教学就变成了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对世界认知和认识,忽视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学到的只是死板的文本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原本价值。

三、对话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使师生之间的对话有意义,教师不仅要有教授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掌握提问的技巧。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要提前吃透教材。另外,传统的教学课堂很多学生貌似在听课,但其实却神离课堂之外,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2)尊重学生及其之间的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当中,教师为了追求整体效率,把全班同学看成一个“个体”进行的填鸭式的教育,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实,每个学生之间都是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并不是放任学生自由的发展,中小学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教师需要正确引导。

中学教育基础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1-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医学人才,就成为了我国医学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院校与教师应当意识到,若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只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具备良好医德。为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的院校及教师应当将医学教学与德育工作开展相结合,并且着重在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中采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方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

一、渗透性德育的概述

渗透性德育是德育工作开展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其具体内容与德育教育、教学的主要过程有很大关系。渗透性德育一般指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恰当的德育工作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渗透性德育在开展过程中是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有很强的潜移默化性质。

渗透性德育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性强。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结合性强,主要指的是渗透性德育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两者联系比较紧密,渗透性德育不能脱离教学单独开展。

第二,情境丰富。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过程中,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情境,教师会利用这些情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过程中领会和理解优秀的道德情感,以此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

第三,隐蔽性明显。渗透性德育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相比,隐蔽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挖掘相关教材内部蕴含的教育性,以此设计渗透性德育的开展策略。渗透性德育的开展,不像传统德育工作,各因素体现比较明显,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挖掘深层次的德育内容。

二、开展渗透性德育的主要原则

1.科学性。教师若想在教学中开展渗透性德育工作,一定要重视科学性原则,由于渗透性德育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因此,只有保证渗透性德育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忽视学科教学任务,更不能将学科教学变为德育教学,导致教学工作出现严重的颠倒、混乱。教师还应注意,在开展神渗透性德育的过程中,要使德育工作的内容紧扣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保证渗透性德育的主要观点清晰、准确。只有保证渗透性德育开展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其最终的开展效果。

2.渐进性。渐进性也是渗透性德育的开展原则之一,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情况、不同素质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渗透性德育工作。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情况,还要确保渗透性德育的开展与学生个人的认知规律相符,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渗透性德育。

3.情感性。该原则也是渗透性德育开展的主要原则,教师在渗透性德育工作中应当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其中,以此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的个人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动。教师只有在渗透性德育工作融入个人的真情实感,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渗透性德育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学生也会紧跟教师的德育教学思路,以此保证渗透性德育开展质量。

三、渗透性德育如何与基础医学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对渗透性德育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原则进行了分析与理解之后,就可以将其与基础医学教学相结合。一般来说,两者之间的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渗透。相关教师应对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从中寻找合适的渗透点,以此开展渗透性德育工作。在基础医学的理论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一些重要医学理论的发现背景、具体的研究与发现过程、医学家与科学家当时是如何进行推理分析的以及重要医学理论最终是如何得以完善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针对重要的医学理论介绍其具体的医学实验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教师这样的讲解方式,就可以明白,任何重要医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都不是医学家与科学家凭空虚构的,是需要不断观察、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的。这样,教师以此为渗透点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学生就会具有较强的德育理念,对于渗透性德育的后续开展奠定基础。

某医学院教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除了在理论教学中寻找渗透点开展渗透性德育,还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渗透性德育的教育工作。在实验教学中,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操作,以此树立个人科学、独立、自主的实验态度。在此基础上,该教师还要求学生积极、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且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实现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在实验课中感受到了渗透性德育教育的力量,对于实验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自身追求医学真理的动力。

2.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渗透。基础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大班理论教学与小班实验教学。基础医学的课程教学一般都是由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构成的,这些理论主要来自于医学家的实验。因此,在大班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应当将渗透性德育融合进去,多向学生宣传医学家在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合作精神、团结精神,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教师通过对医学家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爱国情与医学学习相结合。学生会在渗透性德育教育中领悟到,个人的理想是由不同的目标构成的,若想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就需要在当下努力完成个人学业。当下的学习,除了是为自己学习,更是为了国家学习,为发展国家的医疗事业而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除了要有爱国情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认识到个人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在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中,学生的分工不同、付出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对于实验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实验操作中,会因为某些问题而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与渗透性德育的开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学生会经常与其他同学、教师等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应当在渗透性德育的相关内容中加入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渗透性德育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自己在面对问题时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长此以往,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提高个人交际能力,这对于其德育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帮助及现实意义。

3.教学评价方面的渗透。在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能使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评价一般可以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寻找渗透性德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点。某医学院校教师为了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学评价中寻找到了合适的渗透点。该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指导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如个人可以承受的压力、学习方面的失败等。在确定好评价指标之后,该教师帮每一个学生找到其具体的失败原因,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解答其心中疑惑。

4.师生关系中的渗透。除了上述三点之外,教师还应在师生关系中找寻渗透点。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多都会将自己的教师作为榜样,教师提出的观点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在师生交往与师生关系中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风范,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品德、品质。学生在教师长期的引导与带动下,才会具备较好的道德情操,成为态度端正、作风先进的学习者,这就保证了渗透性德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与教育效果。

结语:

基础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培养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才,因此,相关的医学院校及教师就需要在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中开展渗透性德育工作。院校与教师先要了解渗透性德育的概念及相关特点,在此基础上把握渗透性德育开展的主要原则。医学院校及相关教师还要在基础医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寻找渗透性德育的开展点,以此保证渗透性德育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岚.基础医学教育视野下医学生医德培育的价值、特征及实施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06).

[2]张杨乐.试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7).

[3]韦勤,姜燕.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樊俊杰.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