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节能减排的途径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10

节能减排的途径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1)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程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汽车节能减排的控制,对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汽车节能减排的意义

节能减排主要是为了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等对环境及社会生物的危害,以当今现有资源的压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现代生活中,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汽车消费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费,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人、车、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了世界性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以奥巴马为首的美国新政府上台就十分重视环保问题,加入世界环保协定,制定相关政策,称环保问题有甚与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这不是危言耸听,近百年来随着世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所消耗的能源是人类历史几千来的若干倍,使得世界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许多专家预测,全球温度上升,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拔低的地区将被淹没,据勘测,南北极冰川覆盖每年都在减少。并引起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因此,节能减排对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以致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

三、汽车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机制方面

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为止能源法律制度实施的仅有《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还处于试用阶段尚不完善,其他配套政策和法规还很欠缺,如循环经济法、材料循环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企业节能法、环境法等。

2.政策机制不完善

(一)、手续繁琐、时间周期长。如汽车报废补贴,涉及的部门过多手续复杂,从报废到领取到补贴时间周期太长。

(二)、可操作性差。缺乏实施细则、规定配套体系差,甚至不同法律之间相互矛盾。汽车的能耗污染指标不完善,部分能源领域尚未出台评价体系,能耗指标多少为节能或耗能、排放指标多少为排放达标,没有具体的数据,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还有执法时有按能源法为标准进行测度有按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测度就形成执法标准不统一。

(三)、补贴金过低。汽车提前报废最高补贴为6000元,而且由于汽车报废和录取报废补贴手续繁琐、时间周期长,很多车主选择在报废前进入二手车市场进行交易,交易的金额往往大于国家补贴,同时能够较快的得到交易金。

(四)、汽车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行驶时的驾驶操作技术对汽车损耗特别大,对汽车节能和废气排放产生直接的影响,熟练的汽车操作人员在汽车损耗、能耗、废气排放量比不熟练的汽车操作人员损耗、能耗、废气排放量都小。汽车操作人员上岗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全面,只考虑了交通规则培训,忽视了汽车操作人员技术及车辆自身技术性能对汽车损耗、能耗、废气排放量的业务培训。

3. 汽车税收政策的不完善

(一)、消费税政策

为了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06年国家对汽车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按照排气量越大负税越高的原则,对乘用车按排气量大小划分了6档,分别适用3%~20%的税率。上述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抑制高油耗高排放汽车的宏观调控导向,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1)对小排量汽车的支持力度不够。小排量汽车是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大力扶持本国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1.3L以下排气量的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而在欧、美则是增长态势。小排量汽车市场份额下滑,与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追求汽车的舒适度和豪华性的购车观念有关,也受部分小排量汽车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性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影响。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小排量汽车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拿汽车消费税而言,现行的消费税政策,1.5L以下车型全都是3%的税率,没有体现出对小排量汽车的税收鼓励和支持。小排量汽车销售总价不高,利润相对微薄,相同的消费税税率下,汽车生产厂家会优先考虑生产1.5L或1.5L以上排量的中大车型。

(二)、对中大排量乘用车的调控效果不明显;随着国民购买能力的提高,现行汽车消费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排气量越大税负越高的要求,但是中等排量以上的乘用车的税率仍然偏低,对污染高和能耗大的大排气量乘用车的生产和消费,调控效果不明显。

(三)、车辆购置税政策

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定率,税率为10%。但是没有体现出对汽车购买行为的宏观调控作用。与消费税相比,由于车辆购置税是在购买环节对消费者个人征收的,对汽车购买行为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如果对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的消费者在车辆购置税上实施优惠政策,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得到减税的优惠,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将明显促进节能环保型汽车的销售。

四、汽车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

1.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

(一)、稀薄燃烧技术

稀薄燃烧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燃烧效率高,经济、环保,同时还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因为在稀薄燃烧的条件下,由于混合气点火比理论空燃比条件下困难,爆燃也就更不容易发生,因此可以采用较高的压缩比设计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再加上汽油能在过量的空气中充分燃烧,所以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能使汽油充分燃烧。

(二)、汽油机的燃油电子控制喷射技术

燃油电子控制喷射系统是以燃油喷射装置取代化油器,通过微电子技术测量吸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再把适量的燃油采取高压喷射的方式供给发动机。燃油电子控制喷射技术的应用,大大改良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使得缸内进油更科学,更准确。这种技术可使发动机的功率提高10%,在耗油量相同的情况下,扭矩可增大20%以上,油耗降低10-12%,尾气排放可降低30%-50%。

(三)、优化设计燃烧系统

它涉及到活塞顶和缸盖的形状,火花塞的位置,进、排气门的尺寸和数量,以及进气口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设计者对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布置以及喷射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改良燃烧状况,提高排放标准。

(四)、闭环控制技术

该系统是一个实时的氧传感器、计算机和燃油量控制装置三者之间闭合的三角关系。采用闭环控制的电喷发动机,由于能使发动机始终在较理想的工况下运行(空燃比偏离理论值不会太多),从而能保证汽车不仅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还能大幅度省油。

2.车身轻量化

多使用铝合金或其他轻型材料,减轻汽车零部件质量,降低整车重量,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3.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将制动时产生的热能转换,并将其存储在电容器内,在使用时将其迅速释放。比如,我们可将飞轮与发电机相连接,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贮存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又适度降低了耗油量。

4.新型燃料的开发利用

比如以氢气代替燃油作为燃料;开发电动汽车、天然气发动机、混合动力轿车等。

5.发展净化汽车尾气技术

(一)、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二)、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

五、结束语

随着汽车节能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汽车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将会得到更多管理者的重视,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汽车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2)

【关键字】:节能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 合同能源管理(EPC)

【 key words 】 : saving;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EPC)

人口、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三大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几年全球气候异常,重度污染,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问题凸显,地球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的演化,为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敲响了警钟。世界污染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在中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酸雨率占全国的40%,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于燃煤,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GDP的8%,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将节能减排工作贯彻落实到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中,一直是煤矿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更为重要。

1 建立节能减排管理体制

煤炭企业要积极构建节能减排全面管理体系,以体系化管理保障节能减排全面、快速、持续开展。

1.1建立节能减排专项工作领导管理机构。组建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主要管理职责,形成强有力的节能减排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1.2健全节能减排计划管理和目标考核体系。制订《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构建完整的节能减排规划计划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节能减排指标、节能减排管理职责履行、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节能减排工艺项目、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执行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办法,形成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

1.3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建立明确职能管理部门、基层(使用)单位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分别从能源计量、统计、消耗限额等方面量化标准。

2 加大投资力度以增加节能减排技改工程

加大节能技改投资力度,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煤矿建设开采中,是煤矿企业重点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方法。比如从节电方面,淘汰老型号高能耗变压器,推广应用各类电容补偿器,增装电机变频调速装置、矿井主变配电系统自动化改造、建立瓦斯发电厂,推广瓦斯发电等。从节水方面,根据水泵测试效率变水泵维修为更换新型高效水泵,井下主排水系统节能改造,澡堂太阳能利用等。还有矸石砖厂余热利用、电厂循环冷却水供暖改造、锅炉技改,洗煤过程的集中控制系统改造等大型节能降耗项目等。

3 创造条件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1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1(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环境保护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而实施CDM项目,在帮助附件一缔约方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其减排温室气体承诺的同时,可以通过先进和适用技术的引进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双赢的活动。

我国被视为最具潜力的CDM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40-50%。通过CDM项目的实施,可为我国企业带来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企业规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极大地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国内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机遇。CDM项目作为“双赢”的机制,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CDM为我国的能源、化工、建筑、制造、交通、废物处置、林业和再造林及农业等领域带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矿井乏风瓦斯的利用等都是有前景的CDM项目。要将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进一步完善CDM项目的管理办法、审批程序和相关的政策,建立中国自己的项目咨询机构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

另外根据EB(执行理事会)的规则,只有2000年1月1日以后投入运行,并在立项时考虑了CDM的项目才可成为CDM项目。因此,在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创造参与CDM的条件。

4 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EPC)”健康发展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就是指由节能专业服务公司带资金、技术为能源用户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它可以为能源用户减轻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负担和投资风险。这是能够使合作双方实现共赢的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能将现有的落后设备改造成节能设备并能从中获益;另一方面,节能专业服务公司也可通过对节能收益分成,来实现自己赚钱的目的。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公司)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 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由于我国能源消费量大,利用效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大约10%左右,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和广阔的节能市场。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适合中国国情,不仅颇受广大耗能企业的欢迎,其他如节能服务机构、能源企业、节能设备生产与销售企业、节能技术研发机构也非常欢迎,同时也引起不少投资机构的兴趣。

从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合同能源管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发展节能产业最终受惠的不仅仅是有关企业,而是整个社会。所以,节能服务具有公共事业的性质,应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需要较大的融资支持。此外,政府应在规范节能市场方面做一个“引路人”,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出台鼓励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关管理机构,包括技术研究机构、评估检测机构,为企业和能源公司制定游戏规则,从而让其健康发展。

5 做好统计工作

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统计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是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的数量关系的一项专门统计。

企业要配备具有一定统计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进行节能减排统计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整个能源系统流程的统计资料,及时反映能源经济的发展水平、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等发展变化情况,为宏观决策和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和依据。

能源统计工作的程序:首先要确定统计体系范围,建立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制定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其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编制能源统计报表,计算各类能源的综合指标。再次绘制综合平衡分析图表、对所调查的能源西工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后将结果报送各有关部门。

6 培训、宣传

如何将节能减排形式的严峻性、紧迫性、必要性深入人心,如何将节能工作与个人生活紧密相连,而不把节能减排当成一项工作,一个流行口号,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宣传让我们知道肆意浪费是可耻的,宣传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节能意识,地球资源就会枯竭;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是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每个人对节能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3)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工作是指建筑物在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过程中按照建筑节能的标准,使用节能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管理,减少给排水系统的能耗。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耗能中所含的主要内容有:人民生活及从事工艺、游乐、环境卫生、绿化、给水、排水、消防、热水、中水等消耗的能源。据材料介绍,上述所消耗能源中占建筑能耗的10%~30%。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给排水专业在节能工作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相当分量的。因此,重视对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的研究,对我国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

一、建筑节水形势严峻

水是地球的血液,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面对缺水的现状,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静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大于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给水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浪费的水量。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隐形”水量浪费,因而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这种“隐形”水量浪费在各类建筑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浪费的水量也是十分庞大的。(2)热水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巨大。我国热水供应系统的水量浪费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开启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热水设备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无效冷水,也即浪费的水量。以某建筑大学新区的一个浴室为例:共有龙头约300个,因采用干管循环,首次开启时都得放掉支管内的冷水。以首次开启放掉的冷水约2.0L计算,浴室每周开放三次,则每周浪费水量为300×2.0×3=1800L,每月浪费水量7.2吨。以一栋设有定时供应热水系统的6层招待所为例,采用干管循环,有16根立管,以每根平均管径32mm,长18m计,每天供应一次热水则每年约流失无效冷水105m3,那么全国同类建筑热水系统年浪费水量的累计值,也将是十分可观的。显然,干管循环浪费水量最多。(3)管道及阀门泄露。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经常都能看到路边的给水管道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滋滋的往外冒水。埋在地下的开不见的更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们经常反映浮球阀经常损坏、漏水,不论是用于水池、水箱的还是马桶上使用的,其质量的低劣直接导致大量水从溢流管流出。据调查,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就可耗水70L。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城市中有百分之六十的饮用水管道蚀损严重,及干线违规分流等原因流失了许多水量。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供水管网的漏耗水量以近其总供水量的百分之五十八,即使在管理措施较好的新加坡,也存在着百分之八的管网漏耗率,但人们认为无足为怪。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美、英两国管网漏耗率均为百分之十二。

二、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主要途径

1.给水供水的节能。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水、热水及其他等用水)的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土壤中以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季输出45℃~65℃的热水。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要求。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热源。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4)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由于如今能源消耗的问题严重,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国家开始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工作,促使多个领域的企业以及工厂等都开始关心能源消耗的问题,而作为高能耗的污水处理产业,则更应当加快节能减排的工作进度。所以,节能减排是实现污水处理厂有效、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1.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发展现状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于污水的处理以及水厂产出的水质高低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国家建设了多家污水处理厂,为了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其所消耗的污水处理成本以及其他能源的消耗都在不间断的增加,其中污水处理所投入的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40%到80%,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能源消耗的统计研究,可以得出如下表所示数据[1]。

如今,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水质的要求日渐提升,然而对于二氧化碳以及污泥的排放量却越来越大,这就和我国所倡导的节能减排很不相符。就比如在我国的日常供气和供暖的系统生活当中,就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在暖气供养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沉淀,如果将这些污泥沉淀排放到城市内的排水系统中的话,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剧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能源消耗。另外,有些地区污水管网建设没有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污水直接排放,使减排效果大打折扣,而对污水处理厂来说由于没有足够量的污水,导致吨水运行成本增加。据2011 美国水环境研究基金会的统计数据(如图1),污水处理厂在不同负荷下的能耗差异很大。

图1不同处理规模、不同运行负荷下能耗的差异

2.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有效实现途径

2.1 工艺上的节能

污水处理的工艺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运用显得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它直接的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成本,同时也对节能减排的工作效率以及对污水的排放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所以污水处理厂在对污水工艺进行选择时应当起到慎重对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污水处理工作效率高、运行起来所投入的成本低的相关工艺,这样其其所消耗的能耗以及排放量也将减少,同时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便捷。针对工艺选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一级处理工艺的选择,一级处理工艺相较二级的处理工艺来说其所进行的投资成本比较低,同时在操作和管理方面也比较简单,相应的能源消耗也不高[2]。所以对于一级处理工艺的选择可以使用中和的方法,同时可以通过提升尘沙池的效率来加强对一级的处理,从而促使一级处理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2)二级处理工艺的选择,对于二级处理工艺的选择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省土地资源,不需要设置一个沉淀池出来,极大的节省了占地面积的同时也减少了投资的成本,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一种方法。第二,厌氧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泥的体积,从而节省污泥处理所消耗的后期费用,而且不需要进行曝气,在污水处理中能够有效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也是一种较好的工艺方式。第三,生物膜处理法,这种工艺方法在维护管理的费用方面比较低,同时真正实施起来也比较简单,在使用时可以采用自然的通风进行充氧,这样它的活性污泥所产生的量也就相应较少,所以在选者污水处理时,也可考虑选者这种工艺方法。

2.2 提高在设备方面的节能

这就需要引进先进技术,设置高校的节能设备。由于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当中,电能的消耗比例高达40%,所以就需要从电能消耗方面的设备着手,这样节能的效果才会获得较大的提升。而在污水处理厂当中电能消耗较高的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输送泵、曝气装置以及其他的相关设备。所以污水处理厂可以针对这些装置进行改进,比如可以通过提高泵以及出水提升泵和污泥的回流泵等等,不过在所有的电耗装置当中曝气系统的电能消耗所占比例最大,高达50%以上,所以针对曝气装置系统的改善能够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3 原料上的节能

在原料上的节能可以使用一些无公害的、高效的药剂来实现原料上的节能,其中对于污水处理的药剂种类比较繁多,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药剂主要有:絮凝剂、清洗剂、阻垢剂以及缓蚀剂等等,这些药剂都是有化学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组成。而且现如今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药剂生产的厂家有很多,相应的药剂品种自然也就越来越多,每年的总产量竟然高达二十万吨。另外,在对药剂的选择以及对药剂的用量方面也受到了较多的影响,比如一些污染物的特性、浓度、PH值以及水温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在选择药剂的同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和掌握污水处理的方法。最重要的则是需要在实现减量目的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一些药剂高效性[3]。

2.4 在产出物方面的节能

有一些排放物也可以转化成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在污水处理厂当中的主要产出物为污泥、出水以及废渣,其中废渣的产量最少。而对污泥的处理对于整个处理厂的工作来说,影响了处理厂的工作效率,所以可以针对淤泥的处理的效率来实现节能减排。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水的需求,污水处理厂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其在发展的同时,所具有的高能耗,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污水处理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完善污水处理设备,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最终实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5)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作为高耗能的冶金行业,其节能减排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目前国内电解金属锰市场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只有狠抓节能减排,努力降低成本,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电能节约和减少排放的途径

在电解金属锰的生产中,必须就如何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电耗,找出有效对策。

(一)采用适宜的电解温度,提高电流效率

金属锰在电解时,温度过低,槽液电阻增大,槽电压升高,电流空耗严重,使电流效率降低。反之,则pH值降低,电解困难,同样降低电流效率。故采用38-45℃的电解温度较为适宜,且可使电流效率相应提高。

(二)适当控制电流密度

通常,随着电流密度升高,电流效率就会增加。但是,过高的电流密度,将会使浓差极化增大,引起其它离子共同放电,从而降低了电流效率。除此之外,还会引起电能在电解电阻上、导线和接触点电阻上的消耗增加。电流密度过低,产量低,电流效率也随之降低,只有将电流密度控制在350-380A/m2之间才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

(三)控制电解液中重金属杂质浓度

由于钴、镍、铁等杂质具有很低的过电电位,加之浓度超过极限范围,就很容易引起共同离子放电,进而使电流效率降低。有资料证明,钴对电流效率影响最大,当它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5mg/L时,电流效率降低20%;铁和镍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使电流效率明显降低。因此,将溶液中的重金属杂质相对除净,是提高电流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保持硒或亚硫酸适当的电解液浓度,提高电流效率和单槽产量

由于硒和亚硫酸能提高氢的超电压,抑制了氢的析出,有利于锰的沉积,而且能防止硫酸锰的水解;亚硫酸使电解操作更为稳定,且电流效率也显著提高。当槽液亚硫酸浓度达到0.04g/L时,其电流效率可在65-70%以上,因此,增加硒或亚硫酸在电解溶液中的浓度,是提高电流效率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但溶液中硒或亚硫酸浓度过高,将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须适度,一般最高浓度控制在0.04g/L。

(五)适当增大溶液中硫酸铵浓度,保持电流高效率

因为硫酸铵会缓冲溶液pH值,且会提高溶液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电流效率。所以,当溶液中硫酸铵浓度从100g/L增至140g/L时,就会发现电解液的导电性能会明显好转,电流效率随之而提高,故增大电解液中硫酸铵浓度,是提高电流效率的途径之一 。

(六)增加电解槽母排的过流面积,减少电损

母排的过流面积因为太小,以致线路电损增加。当我们把100×20mm的铜排改成120×40mm后,并增大子排的接触面积,其电损明显降低,电解效果甚佳。

(七)防止产品的再损失,可降低电能消耗

由于接触不良而断电,使吸附在阴极上的锰产生“倒溶”,以致电流空耗。除此之外,发酸、发碱也会增加电流的空耗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

二、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节能技术应用

(一)工艺分析

a、中和

按工艺要求,浸出液余酸必须要求控制在1~2g/L。而碳酸锰的浸出终点时余酸在8~9g/L,因此需要中和,传统采用双飞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中和,浪费了大量酸,同时增加渣量,加重了压滤的负担。研究发现采用一氧化锰中和,反应终点余酸仅为2~3g/L,可替代双飞粉,减少液氨的使用,同时也可提高浸出液的锰含量。据测算,采用一氧化锰中和后,每槽(约140m3)约可减少滤渣1.1t,节约液氨0.4t。

b、阳极液、阳极泥回用

阳极液中含有大量的H2SO4、(NH4)2SO4和Mn2+,其主要组分含量见表1

表1 阳极液中主要组分含量

每吨金属锰成品约产生阳极液45m3,回用到浸出工序可节约硫酸1.7t,硫酸铵4.7t、Mn2+0.54t。阳极泥中MnO2占到90%以上,回用到氧化除铁工序,每月可节约MnO2粉约100t。

(二)主要设备与原料分析

a、焙烧设备

二氧化锰还原焙烧生成一氧化锰,传统采用反射炉在800℃高温条件下还原焙烧,反应时间长,以煤炭为能源,产生大气污染物,同时高温条件对工人身体不利。研究表明,锰有微波吸收特性,目前已研制出的微波焙烧设备以电为能源,可连续性进料,机械化操作,是一种清洁、先进的锰矿焙烧工艺。微波焙烧无论从能源的清洁性、污染产生情况、效率与运行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反射炉焙烧,符合“减污、增效” 清洁生产的原则。

b、原料

硫化除重金属阶段加入福美钠,福美钠与重金属反应为螯合反应,解决了传统硫化物使用时产生H2S气体的难题,保护了人群健康。

电解液中抗氧化剂二氧化硒加入量约为1.5~2kg/t产品。二氧化硒是一种剧,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大量吸入其蒸气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等;同时价格昂贵,近年来市场价达到60万元/t。而二氧化硫也可起到同样的抗氧化效果,因二氧化硫为气态,目前多数采用在静置池加入(NH4)2SO3的方法增加电解液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减少了部分二氧化硒的加入。

(三)三废处理

a、滤渣综合利用

压滤包括初压滤与精压滤,均采用板筐压滤,每吨解锰成品,约产生滤渣5~6t,其中主要为初滤渣占90%以上。如厂家电解锰产量约为3万t/a,滤渣生成量约为15~18万t/a。滤渣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含有大量的Mn、Fe及多种重金属,且滤渣粒度极细,容易进入水、土壤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目前许多厂家都存在滤渣处理难的问题,对当地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b、中水回用

每吨电解锰成品,约产生2m3工艺废水,主要指钝化废水与洗涤废水。钝化废水是出板时,采用重铬酸钾溶液钝化产品时产生;洗涤废水包括洗板、洗布、洗框、清槽、地面冲洗等。该厂钝化废水产生量约为180m3/d,钝化废水重金属含量高、毒性大,作为危险固废委托外单位处理。

1t金属锰成品约产生洗涤废水1.5m3,其特点是:pH值低,一般在4.5左右;废水中含有Cr6+、Mn2+及NH3-N等有害成分,但是含量不高,悬浮物较多,色度大,对人体健康、作物生长具有严重危害。

目前洗涤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絮凝沉淀法,铁屑微电解法和液膜分离法等。絮凝沉淀法和铁屑微电解法处理电解锰工业废水的研究比较多,技术也比较成熟,并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应用。用液膜法处理电解锰工业废水的研究较少,但是液膜法处理工业废水能够实现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双重功效,投资少、效率高,是一项清洁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c、废气防治

废气主要产生在浸出与电解阶段。浸出时反应剧烈,易产生硫酸雾,车间应建在厂区的下风向,采用负压抽风,碳酸钠溶液吸收,有组织高空排放的办法来消除污染。锰粉投料时,传统用人工操作吊车桶加料的方式,难以均匀加料,同时易造成粉尘的飞撒。采用投料车加料,能有效做到均匀加料,避免扬尘。氨气在电解温度38℃~42℃最容易挥发氨气。由于是无组织排放,且点多面广,不好控制,一般通过采用开放式的车间设计,房顶开设天窗,强制通风等降低氨气的浓度,车间工人应戴帽、戴口罩,避免伤害。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6)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27-01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已经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实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信息技术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基于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原则

基于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与目标,构建和健全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与体系;对于具有共性的关键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开发以及节能减排产品的信息化要进行大力的扶持和鼓励;对于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要对其进行大力的引导,使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对节能减排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信息要进行大力全面的推广;全面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从而使得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从而确保我国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2 基于信息化的节能减排的途径

(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进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建设。①通过信息化对企业节能实现促进作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中,选择若干家典型的企业,将对能耗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分析,对能源利用进行综合的平衡与调度等进行监控,利用集散控制系统,信息集成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以及变频调速系统实现对能源的自动化监控,从而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起到推动作用,将被选为示范的典型企业节能减排的节能目标制定为10%;②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的减排起到促进作用。在建材,化工等高污染的行业中,选择若干家典型的企业,将对企业的污染物实时排放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作为重点,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信息集成系统,模糊控制技术等对企业的排污进行监控,对于被选为示范的典型的企业的排污减排的目标定为10%;③通过信息化对市政公共设施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每个城市选择若干个区域,将水电气行业管理分析软件,智能监控终端,智能计量表,传承传输设备的应用作为重点,在区域内能够实现供电,供水,供气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从而使得供电,供气,供水实现降低10%的节能;城市市政照明中,选择LED新技术,通过市政节能电工程的实施,实现降低30%的电能;④利用信息化对政府办公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在各级政府中,实施网络化协同办公系统,将政府的配电节能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LED新光源照明控制系统,节能型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节能的重点,在政府的办公中实施节能目标,在政府节能中实现降低20%电能的目标;⑤利用信息化对IT行业的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IT行业,选择若干家将制造执行系统,工艺流程的优化,绿色产品的设计,清洁化生产,分布式数控技术等作为节能的应用重点,其节能目标为降低10%电能。

(2)通过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开发,推进节能减排。以自主研发为主,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经验,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优化,实时监控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城市水电气自动化控制,LED光源,RFID技术,企业能源管理及调度等信息技术作为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从而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群。

(3)构建区域网格化节能减排监控平台,实现节能减排信息的整合。企业积极与政府合作,有效利用节能减排信息采集监控系统,不断完善节能减排监控平台信息,从而能够为政府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提供依据和决策。

3 基于信息化的节能减排的对策

(1)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基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在节能减排中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积极作用,对基于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对节能减排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积极推进信息化节能减排的作用,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不断创新工作制度。构建基于激励措施,应用体制与引导体制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在节能减排工作制度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先进的节能减排模式;激励措施就是通过在信息化产业发展中设立专门基金,对节能减排企业项目进行扶持,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节能减排项目要给予政策鼓励,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配套措施,从而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引导体制就是政府通过节能减排信息产品,技术方案的推荐,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支持。

(3)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基于市场环境下,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大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服务机构的发展。利用市场化的运作,对节能减排起到推进作用,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使得节能减排项目的风险与成本都能够降低。

(4)加强科学的决策。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相关专家组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委员会,对企业中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推广进行论证,评估以及技术支持。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对申报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应用等要进行科学的评审;对于正在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要进行动态的检查与评估。

(5)加强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利用媒体,专家讲解,企业通过产品推介,现场交流等习惯是对信息技术推动节能减排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报道,宣传,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深入人心,从而能够为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节能减排关系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国企业要加强自身节能减排的实施,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节能减排的信息化,从而推动社会与能源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煤焦化是以煤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生产出焦炭、煤焦油、煤气及其他化学产品,属于高能源消耗、高三废排放产业[1]。首先消耗一次能源(煤炭、水)和二次能源(电、蒸汽、煤气),经过加工生产出二次能源(焦炭、煤气和粗苯、焦油化产品),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粉尘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当下提倡“低碳经济”理念背道而驰。因此,煤焦化企业如何顺应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是煤焦化企业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煤焦化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煤焦化产业是我国基础经济产业之一,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焦化深加工技术不断发展,煤焦化高附加值产品不断被生产,国内煤焦油市场蓬勃发展,加之政府的扶持政策导向作用,促使煤焦化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来,受消费需求带动,煤焦化企业开工率大幅度提升,工业萘、煤沥青、炭黑等煤焦油下游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极大的促进煤焦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焦化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随着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完善,煤焦化企业生产现存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煤焦化产业结构单一,高附加值焦化副产品未能充分利用,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煤气、焦油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导致能源严重浪费,不利于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同时企业发展产业不均衡,对于重点产业保持长期粗放式生产,导致企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

2.生产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目前我国煤焦化企业生产技术普遍偏低,生产阶段依然停留在产品粗加工阶段,大部分企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处于生产链条的中游或上游生产阶段,存在加工深度低、加工链条短、生产过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缺点。

3.新技术开发能力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我国煤焦化企业进行工艺改革或技术更新多以引进为主,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的新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我国煤焦化精心化加工、焦油深加工等下游加工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对深加工链条中产生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处于起步阶段,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人才管理、销售业务等系统均未完善,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4.企业建设资金不足,技术和设施改造不完善

由于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对资金分配缺乏长远规划,对生产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分配不足,极大地限制企业扩建和发展的速度。尤其近几年,随着煤炭形势日趋严峻,煤焦化企业的生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下降,对产业的生产技术提升和设备改造更新的资金难以落实。

二、探讨经济循环发展道路,促进企业生产节能减排

但在当前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社会大环境下,煤焦化产业必须面临改革和创新,寻求经济循环发展道路,加大生产节能减排力度,才能获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1.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多元化经济发展

煤焦化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坚持扶优汰劣、上大关小、产能置换、总量控制原则,全面推进企业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产业整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同时企业还应当推进深加工生产链条的开发,提高精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优化升级企业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形成循环型经济生产模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节能减排,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不断延伸焦化附产物深加工产业链的同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此外,政府应当引导和推动焦化企业开展以资金、资产、能源和市场为一体生产模式,构建生产、经营、销售、资源综合利用相互制约的经济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生产体系

俗话说科学的第一生产力,煤焦化企业应当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大力引进行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研发小组或产品科研队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借鉴行业成功技术改进经验,不断优化产品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促使企业以技术力量提升竞争实力。通过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紧紧围绕煤焦化工行业,发展下游产品,走煤焦、煤化、煤电等综合发展之路,形成了从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从而构建良好的节能减排体系。

3.围绕节能降耗,加强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并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加强企业内控,进行清洁生产,自觉节能减排,制定节能减排生产责任制,落实细化工作目标,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有效实施[2]。同时环保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节能减排监督工作,审核部门应当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促使企业自觉完善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

三、结束语

总之,煤焦化企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环境下,煤焦化企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改进传统生产模式,大力创新企业生产技术,构建经济循环型生产模式,寻求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发展路径,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稳定发展。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8)

下面结合哈投热电厂夏季热水工程运行的实际,对燃煤热电厂如何深化热电联产,增加能源利用,作如下比较和分析。

哈投热电厂夏季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哈投热电厂的生产有着极大的季节性限制。因为冬季担负着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73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任务,企业的供热量较大;夏季因没有采暖用热,只有周边几家工厂用工业蒸汽和会展中心制冷用蒸汽,供热量很小,只能单台机组运行近五个月的时间。这样运行存在以下问题:

1、三段抽气压力偏高,可达0.22MPa,超过安全门动作压力,安全运行系数降低;

2、限制电负荷运行,由于三段压力偏高,只好减小电负荷运行,来减小三段抽气压力;

3、因外网用气量很小,向后汽缸的排汽量增加,凝结水量多,排气温度偏高,被循环水带走的热量较多,不经济,能源浪费大;

供出的热量少,原料煤消耗不变,夏季的热效率偏低;

夏季供热水运行效益特点分析:

1、该供热水工程,最大供热量可达10MW,供水流量达500--600吨/时,加热蒸汽用量12吨/时;

2、2007年夏季供热水热量合计17734GJ,使原来夏季的供电煤耗由652g/Kw.h降到595g/Kw.h,供热煤耗直降57g/Kw.h,仅这一项供热期可节约标煤2494吨,折合人民币108万元;

3、该工程投产后,有效地消除了机组夏季运行时三段压力高的危害。增加了三段用气量,有效地解决了三段压力高的难题,杜绝了安全门的漏流,保证了机组运行的安全系数,电负荷也有所增加。

4、夏季供热水设备投入运行,加热器的汽源用的是三段汽源,和一段抽汽相比,三段汽源是比较低的低品位能源,将它作为夏季加热汽源是比较经济的,这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损失浪费,基本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5、该工程采用变频技术。除方便运行人员的操作之外,还可以根据用热情况随时调整网上流量,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同时也避免电机启动时电流过大造成的冲击和运行时大马拉小车的浪费。

6、夏季热水工程投产后,对改善哈市的空气质量又有着积极的作用。 哈投热电厂为区域性的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已经成为开发区供热的主热源,该工程投产后,原开发区区域内的夏季供热小锅炉房已被拆除,其热负荷由该工程供给。现已拆除16吨/时锅炉2座、15吨/时锅炉2座,环境效益极为明显。

7、对哈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出贡献。由于供电煤耗的降低,每年夏季节约标准煤2494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吨,减少粉煤灰等废弃物1600吨,减少排污费约4万元,为减少哈市的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8、该工程对全年总热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总热效率由2006年的68.8%上升到2007年的73.4%,能源的综合利用效果明显提高。

三、夏季供热水运行前后比较:

2007年,夏季供热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约172万元,尤其是全厂总的热效率提高了4.6个百分点,能源的利用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分析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9)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给排水系统发展概述

建筑行业最重要的部分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关系到居民用水的安全以及居民生活的质量问题,我们建筑给排水从建国初期开始发展,这个时期制定了《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1949-1964),开始了建筑给排水方面的法律规范,然而这个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持,也没有先进的技术做向导,只是一般的初创阶段。自1964-1986年通过实施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在总结前面实际经验以及结合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建筑给排水的规范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是对前面的反思,因此这一阶段也教主反思阶段。自1986年到现在,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关于给排水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技术、资金的支持之下,给排水系统越来越完善,成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是给排水系统的发展阶段。

当期国内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在总结之前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随着我们国家政府和党越来越注重环保概念,建筑给排水系统呈现新的发展势头,逐渐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能源法》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循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在法律上,已经对节能减排进行了强制性标准要求,是政策引导立法,立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随着日渐突出的能源问题,建筑给排水朝环保绿色方面发展是未来建筑给排水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来说,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排水、热水供应以及消防等内容。而水泵抽水、热水供应,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根据统计,这些方面的能源消耗大致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3,因此,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对于整体建筑能耗关系重大。而在具体的建筑内部水循环中,给排水系统的水压、水量,以及热水供应等方面的设计,都会因为设计、管理方面的不足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如何优化设计优化管理,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就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环节。

给水系统节能设计

2.1给水方式设计。

针对不同的地理环节,尤其的水平高度的不同,可以采取分区供水的办法,这样的方法可以通过统一的水压来减少泵水电量的浪费。另外,不同的楼高,也会有不同的供水压力,之前的办法是统一建筑统一供水,这样的办法使得底层用户的用水,也是按照最高楼层用水的水压给水。于是,底层用水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泵水能源浪费。针对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对不同楼层的用户进行分区,利用不同压力的水泵,进行合理的泵水,保障水泵电量利用最大化。

冲突的高层建筑给水方法是水泵到水箱,再到建筑用水系统的给水办法。这样的办法,往往由于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箱水量而造成水泵能源的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新开发的无负压新型给水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水量进行不同的功率调节。用水高峰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用水需求,低峰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是有效的节能给排水设备。

2.2用水器材和仪表

一般的自来水消毒办法都是用氯消毒,而传统的管道接头大部分都是镀锌钢管,镀锌材料很容易受到氯的腐蚀,造成消毒用氯含量减少,从而对水质造成巨大的影响。而随着镀锌钢管管道中腐蚀度增加,其杂质、沉积越来越多,对于该类问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防水冲流的方式,但是这样的办法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究其源头,问题出在管道材料方面,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管道材料,来处理该类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耐腐蚀强的管道,比如铝、钢塑管,聚乙烯或者硬聚氯乙烯管道等。

另外,在出水方面,最普遍的建材是水龙头,传统的金属球阀龙头,很容易由于杂质积累而造成漏水。陶瓷阀芯水龙头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和球阀龙头相比,在同样静水压力下,其流量只有球阀龙头的70%左右。而且具有密封性好,启闭迅速等优越性。另外比较先进的还有充气水龙头,通过混合空气和水量,在增大出水体积的同时,减少水流量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溅水,是一种性能十分优越的水龙头,通过水龙头的替换,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消防用水方面,可以采取自动喷水灭火法,或者其他灭火法,前者主要的通过加强对消防隐患的监控防止火灾,后者是利用卤代烷灭火剂代替传统的水灭火,减少消防用水的使用。

在水表方面,可以在重要的用水点,尤其是公共用水处,比如冷却水补水以及喷泉、园林灌溉等方面的用水,都可以合理的设置水表,实现公共用水的检测,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另外,传统的水表,往往存在误差大,监控不及时等局限性,而新型的智能水表,比如IC卡水表和远传式水表等,兼具用水监控、抄表以及预付水费功能,可以有效的突破传统水表的局限。在防止水资源浪费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热水供应

3.1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成本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及零排放等优点,而太阳能热水器具有集热、保温效果好,操作简单,全自动化等优越性。在建筑中,传统的热水方法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热水循环过程中,还要浪费大量的热能,性能十分拙劣。而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日照时间长,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不仅在能源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加热办法中的能源消耗,而且可以在日常使用中减少能源的浪费,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最佳能源产品。当然,考虑到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季节变化,在使用时,还可以适当的增加电热装置,确保热水的使用效果。

3.2热水循环系统。

因热水导致的能源浪费,不仅仅只存在于加热方面,在热水的流通过程中往往要浪费大量的热能以及水能。首先,热水在管道中的流通过程中,管道的长短,以及保温效果会直接影响热水的温度,因此,在热水管道设计时,要在可能的条件下,以最短的方式达到用户,另外,如果管道过长,还要适时加热。这样一来,又会造成能源的再一次浪费。因此热水管道的优化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在热水使用过程中,之前管道中的冷水,要先排放,者一部分水能,就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兼顾热水管道的优化设计时,还要注意水头的综合利用。

结语 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各个行业中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水资源消耗越来越大的建筑行业中的给排水更加如此。对于建筑给排水来说,首先要在理念上注重环保的理念,从设计施工到居民用水宣传,都要做好全面的工作。其次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来说,要着重从用水量以及用水资源方面着手,然后具体分析各个用水细节,有针对的进行细节优化。最后,在给排水系统的建材方面,尤其要注意建材的节能性能,通过这样三方面的综合,保障给排水系统的稳定可靠,在整体上保证整体给排水系统的技能效果。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10)

农业产业结构

总体现状农业是苏锡常三市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逐步衰落的态势,在地区经济中比重较小。调查显示,农业产生的生产总值仅为区域GDP的1%~3%左右。2010年,太湖流域(特指苏锡常)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0.68亿元,第二产业为7999.12亿元,第三产业为5083.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1∶60.04∶38.15。苏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8.86亿元,第二产业为4155.54亿元,第三产业为2436.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0∶62.00∶36.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太湖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45.23%。无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3.50亿元,第二产业为2546.07亿元,第三产业为1809.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0∶57.60∶41.0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6.38%。常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8.32亿元,第二产业为1297.51亿元,第三产业为83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10∶58.92∶37.98,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8.39%(图1)。从农业产业结构来看,太湖流域苏锡常三市的种植业和渔业是支柱产业类型,其次为畜牧业、林业(表1)。具体三市均以传统种植、生态农业、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为主,其中常州利用溧阳和金坛等丘陵地带在经济果林、花卉苗木等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现状

(1)种植业。太湖流域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棉花、麻类、糖料、药材和蔬菜瓜果。根据资料统计,太湖流域共有农作物种植面积68.207万hm2,其中苏州27.242万hm2、无锡17.613万hm2、常州23.352万hm2,分别占流域种植总面积的39.94%、25.82%和34.24%。在农作物品种上,太湖流域共有粮食作物44.416万hm2,占种植总面积的65.12%,在三市的空间分布比重为36.57∶27.32∶36.11;油料作物4.976万hm2,占7.30%,三市空间分布比重为35.57∶16.40∶48.03;蔬菜瓜类14.813万hm2,占21.72%,三市空间分布比重为52.07∶27.37∶20.56;其余棉、麻、糖、药等作物种植面积占5.86%,主要分布在苏州和常州(表2)。

(2)林果业。太湖流域林果业主要有蚕桑、茶叶和梨、橘、桃、苹果、葡萄等多种水果。从产业产值上来看,太湖流域林果业虽然不是整个流域农业产业的主要支撑,但凭借流域优越的自然水土条件,林果业成就了太湖流域一批特色产品,如无锡水蜜桃、苏州丝绸、茶叶等。根据资料统计,太湖流域共造林14245hm2、四旁植树2395万株、育苗15795hm2,年末拥有各类桑园、茶园、果园面积分别为7104hm2、15326hm2、30270hm2;全年共收获蚕茧3530t、茶叶11012t、水果299915t。在空间分布上,桑园主要分布在苏州和常州,分别占流域桑园总面积的54.24%和40.92%;茶园主要分布在无锡和常州,分别占流域茶园总面积的37.34%和48.26%;果园分布较为均衡,三市均在30%左右(表3)。

(3)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是太湖流域农业产业中相对重要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太湖流域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29%。根据资料统计,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年产值为87.25亿元,占流域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5%。全流域全年共出栏牛6100头、猪约290万头、羊约23万只、家禽约8698万只、兔约30万只,至年末尚存栏牛5.22万头、猪178.86万头、羊12.52万只、家禽2151.45万只、兔子6万只(表4)。

(4)水产养殖业。凭借太湖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水产养殖是太湖流域农业的第二大支撑产业。根据资料统计,太湖流域共拥有淡水养殖面积14.393万hm2,年收获各类淡水产品53万t,会同少数海水产品共实现产值115亿元,占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5.65%。在养殖品种上,整个流域淡水产品较为丰富,有青、草、鲢、鳊、鳜等多种淡水鱼和河蟹、青虾等甲壳类水产品,此外,“太湖三白”、“太湖珍珠”等水产品已成为整个流域的特色水产品。

气候变化对江苏农业产生的影响

根据江苏省气候变化中心1961—2007年全省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已成为客观事实。全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16~0.45℃。由北向南增加的幅度加大,苏北每10年上升0.16~0.39℃,苏中每10年上升0.19~0.45℃,苏南每10年上升0.21~0.43℃。按照二氧化碳当量计算,江苏省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82445.71万t,农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43.9万t甲烷,折算为922.4万t二氧化碳当量;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温室气体总量为43.9万t甲烷,折算为921.5万t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全省稻田甲烷排放量为36.2万t,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为6.2万t,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排放量为1.5万t。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由于受温、光、水、气及其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呈不稳定变化趋势,冬季变暖将导致病虫害大暴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还可能会给农业基础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同时,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如春季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蓝藻大规模暴发,影响生态系统平衡,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资料显示,太湖流域平均气温每升高1℃,农作物生育期缩短10~15d,导致产量降低。以水稻为例,双季稻区早稻平均减产约为16%~17%左右,晚稻减产平均14%~15%[4]。

太湖流域发展低碳农业对策分析

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农业发展方式,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碳汇、高效率的农业。从理论而言,低碳农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效益综合型和生态安全型农业,与其他农业发展实施相比,除具有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涵养功能、气候调节功能、农业碳汇功能。因此,在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应当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实现途径分析农业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也是温室气体的吸收主体。农业如何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发展方式转变,如何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减少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面源污染,对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3-6]。根据调研结果以及碳的源汇理论分析[1-3],江苏太湖流域低碳农业的实现途径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储备两大类途径,其中减少碳排放途径又可以分为直接减少碳排放和间接减少碳排放的2种途径,增加碳储备途径又可以分为直接增加碳储备和间接增加碳储备的2种途径;从微观上可以分为生态健康养殖途径、农用化学品替代途径、立体复合种养途径、农村清洁能源途径、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新型农作物育种途径、农田间歇灌溉与清洁栽培途径、节水节能途径、平衡施肥途径、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途径、污水生态净化循环利用途径、病虫害综合防治途径、植树造林生态屏障途径、草地保护性管理途径、加工与营销环节清洁生产途径、农业低碳消费途径等16种具体的实现途径。不同低碳农业模式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减排效果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省份,江苏省在低碳农业发展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本省原有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和发展创新了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低碳养殖和低碳种植的低碳农业新模式,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成效。这些低碳农业模式主要包括: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农业面源污染物生态拦截模式、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模式、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种养复合生态循环模式、三品生产基地模式、环湖生态农业圈模式、农用化学品替代模式等(表5)。

太湖流域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强化低碳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低碳农业发展的源源不竭动力,也是江苏省低碳农业得以不断发展创新的原动力。一是要鼓励低碳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二是要加强低碳农业的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三是要加大低碳农业示范点的建设与规范;四是要开展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五是要加强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六是要加强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2)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和引导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一是要加快制定与低碳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二是要建立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市场碳汇机制;三是要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设立低碳农业建设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

(3)加强低碳农业的金融支持。发展低碳农业需要本省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建立适宜本省低碳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大低碳农业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支持高碳农业的低碳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建设项目和种植养殖方式与耕作制度调整;二是要建立低碳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因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发展形成的部分产量损失和经济投入;三是要通过投资、税收和价格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企业、农民积极投资低碳农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节能减排的途径篇(11)

2.直接淬火工艺的创新

对于低合金渗碳钢,零件渗碳工艺流程一般为:加热渗碳降温淬火回火,零件组织与性能均能保证。但对于中高合金渗碳钢为了得到合格的组织与性能,常规的零件渗碳工艺流程中需要增加二次加热工序甚至再增加高温回火工序,工艺流程为:加热渗碳降温高温回火加热保温淬火回火。20CrNi3、17CrNiMo6、SAE4820H(20Ni4Mo)等材质通过工艺改进,严格控制渗碳浓度、淬火温度,实现了渗碳后直接淬火的工艺。

3.科学生产节能降耗显著

热处理电能消耗占各企业电耗的50%以上。在日常生产中,热处理设备如果频繁地升降温,不仅电能浪费大,而且对设备造成的损害也很大。对于渗碳设备在每次开炉后还要恢复炉气,不仅造成了辅料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废气的排放。实现科学生产,合理调整生产组织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生产的途径如根据产能合理配置设备类型、数量,均衡生产,提高有效渗碳时间,以及减少空耗等。管理中将提高每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减少空耗,强制纳入每位热处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中,使每位热处理工作者的出发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节能、降耗、降低劳动强度。有周期炉和连续炉的单位,为了提高有效渗碳效率,将深层零件尽可能安排在周期炉上生产,浅层零件安排在周期炉生产,有效渗碳时间对比见表2、表3。从表2可见,渗碳有效时间随层深的加深而增长。从表3可见,有效渗碳时间只与连续炉结构有关,和层深深浅无关。

4.催渗工艺的使用

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零件的渗碳速度也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催渗工艺可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提高渗碳速度,减少渗碳时间,提高产能10%~15%;二是降低渗碳温度,减少零件变形,提高产品质量,在强渗时间相同下温度降低20℃。附加优点还有节能降耗,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设备、厂房、人员的投资。

5.提高零件强度,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选择零件材料,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规范,制定最优化的工艺参数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硬度等,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如果能够提高零件寿命一倍,就等于产量翻番,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热处理消耗的能源,而且也节约了材料成本,省去了零件加工过程如机加工、锻造加工、锻热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费用,也充分体现了热处理环节的重要性和热处理工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