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教学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5:42

护理教学方式

护理教学方式篇(1)

在中职院校护理学教学中,外科护理教学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卫生行业也是如此。人们在看病时,不仅要求医院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还需要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因此,教师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对于中职院校来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但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专业基础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立足外科护理学专业知识,阐述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改进教学效果的方式。

一、悉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当今社会,国家极力倡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课堂的建立,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我们知道,教和学从来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教和学的主体只有和谐相处,形成融洽的氛围,才能促进教学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关系中努力学习,积极思考,促进教学成果的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是教学效果沿着健康方向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因此,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悉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二、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在中职院校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中职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中考过程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方式的改进,需要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对外科护理教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到护理学教学知识对于学生今后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形成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积极心态,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外科护理第一堂课上,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灌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思想观念,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护理人员对于即将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沟通,和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完成。而手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悉心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外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外科患者来讲,绝大部分的病情发展较快,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临床观察能力,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教师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例如: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注意患者细微的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在外科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能力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护理人员需要有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利用视、听、嗅、触等手段,不断搜集与患者相关的资料,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对于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搜集第一手临床资料都具有良好的意义,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当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四、增加临床见习时间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要才能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让学生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接触患者,在实践操作中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存在哪些不足,并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充分注重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相对纯理论教学来讲,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际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了解今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见解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长学生见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上是笔者在外科护理学教学

(下转第244页)

(上接第243页)

中的一点体会,对于提高外科护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帮助。今后,笔者在教学中还将继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培养优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莉莉,刘化侠,李蕾等.外科护理学虚拟临床病例软件的开发与效果评价[J].华护理杂志,2014,49(2):226-229

护理教学方式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2-02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为前提,以基本教材为探究的主要内容,学生为主体,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自由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研究主要探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内科护理学习的护理学生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实验组组(n=55):男26例,女29例;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0.7)岁;对照组(n=55):男27例,女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8±0.9)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教学教材、授课教师及课时安排也基本一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5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课后安排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评,在此过程中注意教学相长。

1.2.2 实验组 实验组55名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确定主题[2]: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主要兴趣,将部分内科护理的相关问题设计为多个主题,包括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等,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自主探讨学习;②搜集相关信息[3]:将实验组55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11名学生,每组学生根据其主题广泛搜索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搜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在讨论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一些原理,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提高学生的效率,老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学生遇到的障碍,及时提供学生需要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③模拟教学过程:各个小组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进行模拟的教学活动,包括有制定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内容,制定考试内容,设计护理操作技术评分内容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对所承担的主题进行多方面考核[3];④学生讨论:对于上述的教学过程,全组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它同学可以进行提问;⑤老师总结:待全班同学汇报结束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对各个小组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1.3 评价标准 待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时考试,考试成绩包括有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两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包括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病例分析考试主要是开卷考试为主,考察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基本知识的应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若是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对于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进行比较,采样两组t检验进行分析,当P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58.4分,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探究式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自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对于书本上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自己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本文主要探讨探究式方法对于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对于110名内科护理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探究式方法,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58.4分,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使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清.关于运用探究式方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02,15(1):74-75.

护理教学方式篇(3)

【分类号】R47-4;G64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内容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由于该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内容繁多,加上中专学生生源大多为初中毕业生,起点较低,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增加了教学难度。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将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结合课程实际和近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几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中专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地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制造出专业教学的亮点,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并发展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如笔者在讲述绪论时,以故事的形式开头生动描述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当讲到战争中受到外伤的士兵由于南丁格尔在环境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时,学生中发出了惊叹,再结合生活中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如学习破伤风时,通过学生对电视>中主人公发病时的特点的熟知,来比较破伤风发作时的异同点:两者都是肌肉痉挛,出现张口困难;不同的是破伤风出现的是角弓反张,《哑》是身体蜷缩。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及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记忆,一举两得。 无论讲故事还是举例子,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旦激发出来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当然针对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兴趣引入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法的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整合和探索。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三、 整合式教学法

护理教学方式篇(4)

涉外护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但是,在一些学生走出国门之后,我们教师接收到的最多的反馈是学生对于听说方面的困惑。笔者认为这与国内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没有将重点放在听说方面或者听说方面教学方式不对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方式与重点内容方面稍稍做出了一些改变。如今从笔者送出国门的毕业生反馈来看,这个教学方法以及将重点放在听说方面是一个恰当的方式。

有几点原因促使笔者做出这样的尝试。首先,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均已经参加过众多英语考试,应试教育在使得他们在英语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但也造成了提高学生听说方面的得不到足够的训练,一些省份甚至在高考中英语听力项目不计入高考总分。

其次,护理相关专业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并没有太多的资料需要研读,提高听说能力显然比提高读写能力更加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储备和操作规程是必须的,它们甚至可以在国内学习然后到国外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规范进行取舍。但是,我们注意到,护理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是遇到突发状况时,工作者的处理能力,一个小失误极有可能酿成大问题。要知道国外非常重视以人为本,护理工作又是人命关天,一个拥有优秀听说技能的人易于在这种时候脱颖而出。最后,相比于读写方面,听说方面国内的教学研究还有更多可以深入探讨之处。同时,其难度也更加大,研究听说教学是一个当前热门。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

在教学时除了教科书和公共英语考试用书,笔者还参考了雅思和托福相关考试用书。

护理教学方式篇(5)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34-01

沟通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沟通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加强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实习变为护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额外负担。优质护理是指对于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实施时不仅规范操作,更讲究仪表和沟通[1]。优质护理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为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教学,保障住院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提高临床护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中我们就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2],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4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对照组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2±1.5)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15名,中专4名。观察组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3±1.3)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14名,中专4名。2组护生年龄、性别及学历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带领护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强调,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充分的讲解,护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观察组采用沟通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根据带教内容与实习生沟通,并对其综合素质能力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针对带教内容制订方案并进行实施,带教老师与护生处在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中,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对需要带教的内容有非常明确的了解。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将2组护生带教前后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评分、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进行统计并比较。(1)理论和实际操作评分。将护生临床护理内容进行重点统计评估,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理论试卷及操作细节评分的制订,理论涉及关联性问题,理论和实际操作均为满分100分,60分及格60分,90分以上优秀。(2)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均由有优质护理病房老师们共同进行评估,每个评估项目的最终结果均可分为学习积极性较佳、一般及较差。

4.数据处理。将文中统计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结 果

讨 论

1.沟通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填鸭式的把知识灌输给护生,护生机械的接受,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活动。护生的主体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护生的灵感和个性也被抹煞。沟通式教学模式极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护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结果显示,沟通式教学模式护生考试成绩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2.沟通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沟通式教学模式强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克服了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恐惧心理,增强了护生的实习信心。临床服务的对向是人,每天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结果显示,护生带教后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护生在优质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实习期需要逐渐完善提高护生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护生在临床实习优质护理期间的带教不仅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过程,而对护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及正确的工作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沟通式带教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3]。本文中我们就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了解了其在带教中的价值及优势。根据评估结果与常规带教的效果进行比较得知,沟通式带教方法在改善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沟通式带教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护生优质护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还方便带教方案的制订。同时,积极的沟通也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间能够积极的进行带教与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对优质护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使患者对优质护理更加满意[4]。

参考文献:

[1] 马艳,李莉,刘翠英.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17。

护理教学方式篇(6)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儿科护理人员就是培养儿科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员的学校来讲,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做好护理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儿科护理课程不能保证每次实训课都有条件去医院见习,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操作,于是实训课就成为了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的重点。

1 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1 基础建设

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操作技能训练质量有重要影响。我校护理实训室现有公用一体化教室四间,儿护实训室两间。在一体化教室内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尽可能模拟临床儿科病房,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方便、温馨舒适的原则,床单窗帘都带有卡通图案,墙上也有精美的挂图和操作流程,尽可能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仪器设备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实训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仪器设备和模型完全可满足课堂教学。

1.2 师资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经常性培训,在教学任务不多的时候,将教师送到临床科室轮转,并定期对教师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备课,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不断扩展知识层面、更新观念,结合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和新观念,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护理动态。

真正做到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岗位相结合,实现实训、教学一体化。

1.3 物品管理

实训室物品在管理上做到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专人负责,做到课前、课后检查,确保物品数量齐全。

2 实训教学方式

2.1 调整实训内容

随着科学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领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我校儿科专家会带领所有儿科教师对临床护理操作新知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儿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临床特点,我们对儿护实训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主有次。

2.2 规范学生仪表行为

在实训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仪表符合护士着装要求,为护生作榜样。学生在模拟病房进行技能训练时,着装要整齐,练习过程中“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面对“患儿”时“不抱肩、不跷腿、不插兜、不嬉笑” 让学生意识到护士着装整洁、朴素大方的重要性。

2.3 营造真实操作氛围

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1]。临床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护士的言行举止都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比如微笑、点头、问候、询问、倾听、抚触等等,使护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我们在开展实训项目时都加入了护理语言和肢体语言,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病人和病情自己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使各项护理操作均能在关心和感受病人的需要和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完成[3],充分体现爱心、关怀,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摆到与掌握护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使人文关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成为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

2.4 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后便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实验教学中注重护理思想的培养,强调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从学生的态度、能力、素质入手,探索技能学习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手段等[4]。首先,教师课前做好集体备课,学内容。其次,课前要求同学预习,并掌握所需用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5],学生进入实训室前先到一体化教室观看相关多媒体短片,后进入实训室,学生准备用物,教师示教后分组练习互相打分,每组分数最低的同学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操作,提高同学积极性并增加同学记忆。最后,每名同学需要上交本节课自我评价。

2.5 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高实践积极性

应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成正比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从心里自觉树立敬业、竞争的意识,从而促使其用心去学习知识,在实训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护理工作的意义和快乐,从而提高实训的积极性。

2.6 实训考核

改进护理技能考核方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考核过程不应只依据操作流程,还应注重考核过程中综合能力的体现。期末考试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每人抽考。考试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近两年来,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多为优良。

3 效果评价

我校2012、2013级护理专业运用了此种教学方式,学生人数700名。2013级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训成绩、学习兴趣、操作技能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及对授课满意程度等8个问题。答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8份,收回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100%。

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实训的宗旨。在新的形式下,教师要以基于能力教育为指导思想,构建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6]。当然,我们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更恰当、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饱满的工作激情去努力耕耘,培养出具备适应现代临床需求的、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9.

[2]黄弋冰,许乐,雏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

[3]田静海.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教育适应医院护理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6.

护理教学方式篇(7)

关键词 案例导入方式;内科护理教学;教学效果

目前,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和组织能力等。在整个护理学中内科护理为核心主干课程,为各专科护理基础。同时,内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改善,对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导入方法教学,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继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引学生追求和探索所学专业,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案例导入方式应用到内科护理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2级的60名学生为观察组, 年龄18—24岁(21.01±2.01) 岁;选取11级的60名学生为对照组,年龄19—24岁(21.51±1.96)岁。两组学生年龄、已学课程和基础文化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2.2观察组:通过案例导入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包含以下几方面,①根据教科书内容布置学生预习,并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上交。②课堂上教师应先集中对学生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知识,之后选取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疾病发展录像放映,对案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③每组学生6—8名,指引其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几次实验室检查项目是什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上出现了哪些典型临床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如何进行护理”,根据患者发言状况进行纠正和点评。④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拟制一份护理计划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和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反馈,通过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章节实施阶段测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包含名词解释、填空、简单题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得分越高,患者对知识掌握的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选学生资料,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为t检验。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以糖尿病护理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为例对比两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 观察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分析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

观察组学生对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反馈见表2: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程度,证明,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调动学生自主能力。基于中专课程设置的限制,因此,学生不能临床见习和实习,进而不能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同时,学生对课堂教学具有较低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较差。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其指引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讨论案例等,将重点和难点消化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案例导入方式教学可促使教师发展,该种教学方法力求真实,选取典型案例,并编有明确目的和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教学内容,并客观和真实的启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次研究中,通过案例导入方式教学的阶段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在对内科护理教学时案例导入方式获得良好效果,提高学生阶段测试成绩,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成为学习的主导。同时同多媒体教学工具相结合,将病患状况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护理教学方式篇(8)

方法和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从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对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的内外因素进行一年干预。学校:心理咨询室根据调查的内外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特点精心设计学生团体活动内容。要求参与干预的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且人手一份心理健康培训手册,每次讲座记分并纳入考评细则。班级:聘兼职心理咨询师担任辅导员,引导学生集体制定班级公约,内含总体心理健康目标;鼓励学生参加班级和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活动;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发展计划,要求每学期有总结,辅导员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正面引导学生,防止不良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寝室:每寝室另设一名心理联络员,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寝室同学每学年在班级至少设计、开展一次班级心理活动,除常规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墙报等,主要引导她们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拟定主题班会内容,并负责主持主题班会,以此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锻炼学生的参与与协作意识,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发展短期(一学期)、长期(在校两年)计划,每学期做一次总结。从而促进学生改变不合理认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分别在学生刚入校期间及入校一年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情况。SCL-90量表由9个因子组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1~5分5级计分法,任何一项因子分≥3时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质量控制与资料处理采取单盲法,两次调查均面向12个班级。所有量表测试前课题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明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后组织现场调查,当场收回问卷,为保证真实性,问卷只要求填写班级不要求署名。调查数据经双录入检错后用SPSS13.O统计软件进行恰当的统计学分析,同一受试对象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比较的t检验。

实验组从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来看,各因子分均有明显下降,除敌对外,其他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表略)实验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均下降,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说明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和心理干预,学生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环境逐渐已经熟悉,在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心理干预下,通过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敌对因子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4]但学生干预前后敌对因子分下降差异均无显著性,提醒今后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调查要注意筛查敌对因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或个人心理干预。

由于在设计中我们采取匿名的方法来填写调查表,没有对新的干预方法干预前后的绝对改善值与传统心理干预措施前后绝对改善值进行比较,所以在下一步推广的同时需要做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提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掌握高职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2)着眼点不能仅站在教育者立场,应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心理课程教师、辅导员及学校各相关部门正面引导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提高学生培养良好心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3)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引导和积极影响,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4)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交流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寝室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除发挥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外,家庭、学校、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作者:王玉蓉 周和玲 单文娟 项青云 单位:巢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教学方式篇(9)

关键词 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4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self-esteem,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LIANG Guo-long,SHI Wen-qing,CHEN Yu-lin

(Faculty of Nursing,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Nanning53002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self-esteem,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The 90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practice.

Results:After one month of clinical practice,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was better than before practice,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average score,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promoted.Negative coping style was correlated with bad mental health,while self-esteem,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correlated with good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level,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ere promoted by clinical practice.Social support,self-esteem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may be the promoted factors of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Self-esteem;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Mental health

目前,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关于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较少,关注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些应激中介因素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就更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实践教学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与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探索促进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2年5~6月参与某三甲医院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实践的2010级我校高职护生90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3±2.1)岁。我校共有156名2010级高职护生报名,在接受10学时的“鼻咽癌健康教育”培训及6学时的“健康教育项目化管理”培训后,最终90名护生通过考核,参与本项目。这90名护生,在带教老师、责任护士或主治医师的指导下,一对一地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然后连续1个月追踪、鼓励患者采用新掌握的方法开展自我护理。

1.2工具及方法(1)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1~5级评分,统计9个症状因子平均分和总平均分;均分在1.0~2.0提示为心理健康,2.1~3.0之间提示为亚健康状态,3.1以上提示为不健康。(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积极应对12项,消极应对8项,共20个条目,按0~3级评分,分别统计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值越高表示该应对方式使用越多。(3)自尊量表[1]。共1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值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共12个条目,采用1~7级评分,所有条目分累计,得分越高表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问卷调查在项目开始前、开始1个月后,分2次进行。2次调查各发放问卷90份,均有效收回。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践前后受访护生SCL-90各因子均分比较(表1)

2.2实践前后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2)

2.3护生实践前和实践1个月后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平均分比较(表3)

2.4实践1个月后参与护生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与SCL-90总均分相关性分析(表4)

3讨论

结果显示,实践前参与临床实践教学护生的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的均分高,与王永红、高珩、邱映明和陆小兵等学者调查临床实习前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相同[1-4]。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低,又与他们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和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实习的不同,第一次调查在完成实践前培训考核后进行,参与护生得到额外的辅导与社会支持,参与的护生都经过考核挑选等诸多因素有关。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自我能克服生活挑战过上幸福生活的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生存环境下,能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或援助,缺少或不能很好地利用时,个体面对应激的心理、生理反应就会较为显著[5]。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则有负面影响[6]。在实践1个月后,SCL-90各项症状因子均分均低于实践前,自尊量表得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积极应对平均分都显著高于实践前,消极应对的均分显著低于实践前(P<0.01),表2显示,学生心理健康较实践前明显好转,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可能与护生在帮助鼻咽癌患者的实践过程中自尊的提高、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从患者身上学到更多积极应对等因素有关。

表4显示,参与临床实践教学护生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的得分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P<0.05),提示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能促进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消极应对方式能损害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

4小结

临床实践教学能促进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损害因素,在今后的护理教学改革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永红,韩爱敏,王荣,等.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50-151.

[2]高珩,何英利.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 全科护理,2010,8(7A):1696-1698.

[3]邱映明,叶小青,邹晓波.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85-87.

[4]陆小兵.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1-3.

[5]顾瑜琦,刘克俭.健康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7-42.

护理教学方式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09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8.043

手术室是一个专科性强、护理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且无菌要求高的特殊科室,手术室专科知识一直是临床学习过程的难点。而目前手术室护理教学一直沿用传统带教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需要,急需寻求适合现代护生能力发展的实习教学模式[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ning , PBL)于1969 年由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2]。有研究显示PBL教学模式能将学习内容简单具体化、易于理解、增加护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3]。因此笔者提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将PBL教学模式有常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2015年进入手术室轮转实习的护生50名,年龄19~22岁。所有护生均为临床护理学专业学生,均经过系统的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认识。将上述5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常规组与PBL组,每组25名。两组护生性别构成、学历层次、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教学方法

1.2.1 常规组 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使用常规的教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即知识的传授以“带教老师讲,护生听”、“带教老师做,护生看”的方式进行。

1.2.2 PBL组 护生采用PBL教学理念,从“构建设问”到“讨论”到“总结”三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据手术室教学计划,首先根据手术室教学内容设计特定教学环节,由带教老师给出常见疾病PBL病例,例如,疝气的定义、发病原因及分类、临床症状体征、疝气的解剖特点及洗手与巡回配合要点及疝气的预防等逐渐深入的构建问题;其次以问题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制定讨论主题,启发护生提出问题,对涉及相关问题督促护生查阅护理教材、文献期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最后对于护生给出的结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并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同时回答开始构建问题,由护生扮演手术室护士和患者角色,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强了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

1.3 效果评价方法

护生实习周期均为4周,带教老师均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

1.3.1 问卷调查 第4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了解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八方面: 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1.3.2 出科成绩 第4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考试、出科成绩主要由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均采用100分制,理论考试内容涵盖了手术室相关专科知识,题型为单项选择,采用闭卷方式作答。实践操作考试由两名老师负责评分,按操作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取两名老师分值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入科成绩和出科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理论和实践操作)比较,PBL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护生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两组护生对常规教学模式在是否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教学作为临床护理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专科性强、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综合、对护生解剖和生理知识要求高、护理实习涉及内容范围广且有一定难度。传统带教方法,有悖于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常规教学以灌输手段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护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

采用PBL模式教学,将临床常见问题抛给护生,让护生以带着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转变了思维方式,促使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在PBL教学中拓宽了教学视角,在对护生进行引导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激发护生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接受到护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启发,做到了教学相长[4]。

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实习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一些传统教学经验的带教老师不太熟悉PBL的教学方式;PBL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教案需要设计;传统教学中带教老师作为知识灌输者,护生则扮演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PBL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主要作为学习的引导和启发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行规范和监督,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有扎实临床护理理论,并且要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维持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5]。PBL教学模式适合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但需要不断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逐步完善PBL教学中护理教案设计与编撰,使其早日成符合现代临床护理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东,刘秀琴,李红,等.PBL 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46-147.

[2]王鸣明,邹丽芳,窦红菊,等.PBL 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1):1678-1682.

[3]赵爱娟,朱劲松,林萍,等.PBL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8):5-7.

护理教学方式篇(11)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1月~12月对郑州大学护理学院2009级护理学本科生共123人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问卷由研究者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定并通过咨询河南省六位护理教育专家后进行最终修订,经专家认定后认为问卷表面效度良好,计算专家意见得出本问卷的内容效度系数(contentvalidityindexCVI)为0.783。问卷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被调查者一般资料、对学校现有护理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知态度、对于护理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的现实需求、对于护理道德教育考评方式的态度。每个方面的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1.2.2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填写每份问卷大约需要10min。所有调查问卷均由研究者本人集中现场发放并收回,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料收集中的偏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3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18份,问卷回收率95.93%。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原始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录入并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填写有效问卷的被调查者共118名,其中男性19名,女性99名,年龄(19.32±0.65)岁,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现有院校开展护理道德教育的认知态度

2.2.1开设护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参加调查的护理学本科生中,有93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护理道德教育,占所有被调查者的83.05%;认为有点必要的为17人,占14.40%;认为不太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的人数分别为3人和5人,所占比率分别为2.54%和4.23%。

2.2.2对于现有护理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2.3对于护理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的现实需求

调查对象对于问卷中所列出的教学方法的实际需求选择,从高到低依次为案例教学65.57%、情景扮演30.21%、小组讨论24.35%、实践参观20.01%、PBL教学15.04%、课堂讲授11.88%。

2.4对于护理道德教育考评方法的态度

83.89%的被调查者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不满意,认为缺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10.1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考核方式效果一般,只有0.5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现有考核方式满意。

3讨论

3.1院校应加强对护理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推广以及人们健康需求的增长,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护患关系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不断上升的医疗纠纷和护理伦理问题迫使护患关系向共同参与型的人本模式转变[5]。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护理教育本身的发展也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全面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新型护理人才任务的护理院校,在重视培养护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护理道德教育。因为学校是学生全面接触护理知识和护理理念的第一教育者和主要场所,在校期间就应逐渐开展对于学生护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在过去一个很长的时期一直处于“重技能,轻素质”的状态,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们对于开展护理道德教育还是很重视的,说明学生们还是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护理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充分抓住这一点,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重视护理道德教育的开展,如可在现有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其他各种形式的护理道德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护理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题材的视频并讨论,适时到社区、福利院开展义诊活动等。使学校在这种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与互动的护理道德教育当中,将自己的作用尽量发挥到最大化。

3.2继续改进现有护理道德教育的教学、考核方式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本科护生对于学校现有的护理道德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普遍都不高,说明现有的护理道德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年轻大学生对于人文类知识的教学诉求。现在河南省的护理院校对于本科护生的护理道德教育大多以开设出版理论课为主要形式,采用尹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护理伦理学》作为教材,授课多采用原始的课堂讲授模式。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下,护理院校单方面全面改变教学内容是不太可行的,因此,护理院校在面对着既要重视护理道德教育又要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双重压力,势必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改进。

3.3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单纯以课堂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逐渐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护理道德教育内容来说,多是涉及抽象的概念和伦理原则,面对着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其处在走向成熟而又未成熟时期,智力发展处于高峰期,思维活跃,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增强,不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和单一说教,对事物喜欢探究和质疑,因此护理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本科护生选择较多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情景扮演、小组讨论这三种方式。因此护理教师可适当选取医疗环境中的真实事件编制成教学案例,以案例为先导,以伦理道德问题为中心问题,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让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其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提高护生的道德辨析能力。此外还可以将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以一定的如“急诊室的故事”等题材为主题编排情景剧,让学生从编剧、排演、思考、讨论这一系列活动中一方面加深对护理道德护理伦理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课后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写反思日记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护理道德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这还可以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原有的一味以卷面考试为主体的考核方式,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对于PBL教学的选择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护理院校对于PBL这种近年来较新的教学方式的推广普及力度不够,致使在学生中的认知度不高,这也应该引起广大护理教育者的反思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