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6:00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供电企业首先要把握好自身特点,才能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把握好供电企业特点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供电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点。

(一)供电企业是自然垄断特征突出的网络型产业。由于供电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性、成本弱增性、区域垄断性等特征,使得其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我国《电力法》规定,一个供电区域只能设立一家供电公司,并实行专营制度。供电企业的自然垄断避免了资金浪费,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但是垄断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足够的限制,它将滋生腐败,并带来低劣、低效的电能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消除垄断负面影响,不断满足人们对安全、可靠、智能、环保电能需求和优质、高效服务的要求,就要求供电企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行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作为供电企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确保社会满意度。

(二)供电企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同时也是国有骨干企业,供电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目的不仅是盈利,其不但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可以说履行社会责任是其赖以生存的关键。供电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对经济建设的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对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及对职工的责任等。供电企业要满足经济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不断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保证国家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用到放心的电、清洁的电,就必须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电网建设和企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把社会责任意识摆在重要位置,把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在承担责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

二、加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供电企业要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努力打造和谐供电企业,使企业社会形象得到升华,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等,也是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并将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保障。作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是供电企业发展不竭动力。在改革过程中,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进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没有对供电企业自身的科学认识,将不能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难以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唯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实现建设一流电网和一流企业的目标。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供电企业培养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是供电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其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根本任务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综合建设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全体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供电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供电企业塑造统一企业文化的助力。供电企业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着眼企业的改革发展,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将为建设一流的电网和一流的企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员工队伍,将有助于供电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统一的企业文化。

三、推进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供电企业要立足于对自身的特点,完善创建机制,丰富创建内容,不断创新载体,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一是强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要消除干部职工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首先领导干部要克服“重物质成果,轻精神文明发展;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关系到企业稳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企业员工要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实践中受益、提高,并为其增砖添瓦,成为企业文明建设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四有”职工。

(二)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目标是方向,供电企业应坚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高起点规划精神文明建设,明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并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要立足供电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又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既要有长远的目标,又要阶段性、较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定期开展评估考核评价,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重点是要害,只有突破重点,才能推动全局,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供电企业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一定水平,电能不再稀缺,人们在用电时将越来越追求安全、可靠、低碳、环保和智能化。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将是提高电能质量和服务品质,同时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为此,首先必须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靠企业员工来实现的,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素质和价值观念起到极为重要作用。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实现电能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其次,必须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企业文化,才能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广大员工贯彻落实企业改革发展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另外,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防腐倡廉建设,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机制是保障,精神文明创建要靠自觉,更要靠机制。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备、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保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纳入企业总体预算,并确保每年适度增长,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三是监督机制。要畅通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渠道,完善意见征集、反馈机制,运用信息网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公开透明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四是激励机制。要坚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争先创优活动,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同人才选拔相结合,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干部群众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载体是切合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供电企业特点,紧密结合供电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创建内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在设计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时,要多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发展的平台,鼓励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是要同生产经营相结合。供电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着提高供电质量、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积极开展“团班共建”、“QC活动”、岗位技术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钻研业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二是要同企业决策相结合。企业决策,特别是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告知并征求意见。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我当一天班长”等活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三是要同文体活动相结合。企业要有计划组织体育、歌舞等文体活动,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精神。四是要同员工关爱相结合。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员工,定期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建立心理干预机制,让员工时刻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培养集体主义情操。

总结

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供电企业要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企业独特的软实力,最终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学习指示

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在全省卫生行业倡导优质服务、争创文明的良好作风,日前,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卫生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全省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知还随文印发了《甘肃省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管理办法》。

《通知》指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从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高度出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把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有关规定,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点卫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职工年终考核体系当中,严格奖惩措施,促进工作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具体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配备专职人员,充分发挥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核心,抓任务、定目标,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联系当地文明办,在他们的指导下,切实做好各项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考评、监督及日常管理工作,并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具有甘肃特色、切实可行的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长效监管机制,努力使卫生行业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一支重要力量。

《办法》规定,全省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原则上每两年评选一次,由省卫生厅、省文明委联合命名表彰,分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三个级别。同时,为了使全省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甘肃省卫生厅和甘肃省文明办决定在开展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从今年起每年在全省卫生系统评选出100名“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10名“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并共同给予表彰,以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典型模范学习,掀起全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高潮。

篇(3)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改革重点,按照内部经营需求编制人力规划方案,有助于提高精神文明的综合利用率。为了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以文化建设机制为中心,编制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方案,有助于实现精神文明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展开研究。企业现代化改革阶段,要普遍关注精神文明战略调整与控制,坚持人才第一的发展理念,从多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体系。结合文化建设机制提出改革对策,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实效性。

二、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点

(一)奖励制度

“创新化”转型是文化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必然要求,要结合“文化建设”平台完善区域规划平台,进一步落实地方经济发展与改革策略。没有精细化管理是无法准确的对风险计量,全行由上至下贯彻风险量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多种奖励机制鼓励完善数据信息,有效合理的计量是推广文化建设的前提。企业作为区域性股份制企业,近几年正逐步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文化建设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已经稳步展开。文化建设转型是企业服务优化的必然要求,结合“新常态”视角下,对文化建设服务改革提出指导方向,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增收。

(二)考评制度

当前,企业从规模经营转向价值经营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改变考核机制进行约束,企业在借鉴国内外企业实践基础上,尤其是在国内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普遍坚守的原则上,构建更为切实可行的精神文化改革模式。基于精神文明管理指导下,由传统的关注利润转向关注利润和风险的平衡,这对企业在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新经济体制改革趋势下,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必须转型与创新,才能体现出考评制度改革的先进性,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机制。面对传统考评模式存在的不足,要构建更为全面的考评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考评规划与发展水平。因此,企业要结合考评服务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分配关系。

(三)升级制度

面对早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吗落实人才规划与改革方案,从文化建设角度实施管理决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建设活动,维持整个管理机制的可调度性与可发展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经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坚持对企业实施综合内控管理是提高收益的保障。“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阶段的内控构成,其要在某个周期之后才能兑现,因而要重视文化建设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全面完善文化建设服务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效率,实现文化服务模式升级与转型,带动经济产业规划与发展。

(四)创优制度

坚持创优企业,树立创优思想,开拓创优平台,这是当代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原则,也是提高区域经济战略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精神文化建设内涵,要从多个角度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案。“精神文明”是企业长期规划与发展的根本,按照文化建设体系建设要求,全面落实文化建设机制与管理对策,体现了精神文明改革建设的发展性。同时,实现精神文明信息化、效益化、持续化等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地区精神文明产业信息化转型与发展目标。结合新常态理念,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文化建设模式。

三、新时期文化建设创新对策

(一)整合管理模式

面对精神文明信息化改革趋势,地区要构建新型战略模式,精神文明开始建立“人才信息化”技术创新模式,坚持技术创新战略依旧是各个地区精神文明经营改革的关键任务,积极完善技术创新对策是精神文明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整合管理模式中,需将文化建设部门的部分职能(如招聘、?T工晋升和降级、绩效考核等)进行弱化,使之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由直接部门直接管理,重新整合于直接管理部门的一般管理之中。

(二)分化管理模式

新时期全球进入经济扩张时代,精神文明要保持着先进的战略模式。当前,“个性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精神文明销售模式达不到客户满意度标准,阻碍了精神文明与大型精神文明客合作流程的执行。由于“文化建设”尚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地方企业运营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网络化平台失去了可操控性。分化管理模式中,将文化建设部门的某些职能进行分化,使之进行社会化运作。

(三)发展管理模式

除去回归了的和社会化了的职能外,文化建设部门的其他职能就必须强化。如通过制订适当的精神文明政策影响和引导员工行为;为支持组织文化和实现组织变革提供保障;通过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和发展等。我国地方经济步入信息化改革阶段,以“文化建设”为平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人才布局与调度系统的升级改造。针对“文化建设”经济战略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改革方案,构建符合地方企业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四)激励管理模式

篇(4)

一、常态长效,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一)网格包保不懈怠。继续按照《XX区2020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组织干部职工每周五到包保社区网格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整治,进行文明创建宣传、不文明行为劝导,参与帮助包保社区网格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点位达标不反弹。继续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位标准(2020年版)》,对全区所有测评点位进行常态化包保,定期对包保点位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着手整改,建立点位包保常态长效机制,保证所有点位都有人问有人管,确保点位随时处于达标状态。

(三)志愿服务不打烊。由主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继续组织干部职工及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社会志愿者到城区主要干道、主要交通路口,配合各路段路口执勤交警,针对市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翻越栏杆,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行驶、逆行、乱穿马路、随意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四)宣传发动不停歇。区深文办督查组定期向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线索,继续在“文明同行·曝光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以文字+短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曝光;区属各媒体平台持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 树新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八大类别进行宣传,保证宣传力度不减,深文热度不降,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

同时,将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作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四全五化六心”工作法,坚持构建全员参与体系、全域文明矩阵、全民创建网络、全时宣传格局,打造优良秩序;创新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法制化、智慧化管理,打造优美环境;优化交通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守护舌尖安全,挖掘XX元素,净化市场秩序,注重旅客体验,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认真总结,及时梳理,2020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资料汇编及工作亮点材料汇编已完成编制并如期报送。

二、稳扎稳打,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规范“文明村镇”创建,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三年行动方案》《XX区2020年“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8+N”创建标准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将文明村镇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丰富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截止2020年10月,共创建省级文明镇3个(其中板桥镇已申报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市级文明镇3个,区级文明镇2个,文明镇创建占比100%,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11个,区级文明村44个,文明村创建占比达88%,预计2020年底,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100%。

三、久久为功,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根据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对照省、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明确区级文明单位体系内容和标准,积极发动辖区内区级文明单位复查及各行各业单位申报,将辖区内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纳入区级文明单位创建。通过上报材料,初步筛选、考察走访、组织讨论、征求意见等环节复核评选出区级文明单位,把工作做实做细。截至目前,XX区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省文明单位5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6个,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4个、区级文明单位30个。下一步按照工作部署,预计2020年11月完成复查考评工作,并将在年底进行表彰。

四、绵绵用力,认真做好文明家庭评选

(一)开展标准化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挥家庭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良好家风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建设文明家庭出发,形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氛围。创新推出“五有”“6+N”标准化创建品牌,结合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发动全区家庭积极参与评选,2020年申报省级文明家庭 户,获评1户。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全国最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4户,市级文明家庭2户,区级文明家庭397户,镇(街)级文明家庭1500户。

(二)开展示范化创建。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培育良好家风等为目标。积极认真打造XX区大连路街道成都路社区和XX区板桥镇板桥村两个文明家庭示范点,目前已完成验收相关工作,并且稳步推进开展活动。

(三)开展成效化创建。一是榜样引领有示范,通过鼓励文明家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更多家庭积极参与创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道德新风尚,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有力促进了家庭和社会和谐;二是凝聚群众有突破。架起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创建活动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便于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开展工作和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种互敬互爱、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居民对文明家庭参与率达90%以上,村(社区)综合满意率提升5各百分点,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文明进步的良好风貌;三是文明程度有提升。在创建过程中,以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为目标,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社区文明成为一种常态,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主动贡献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更加凝聚积极向上,文明进步和谐氛围。

五、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文明校园创建,我区各级文明校园共58所,其中全国文明校园1所(XX区第十三小学)、省级文明校园1所(xx航天中学)、市级文明校园15所、区级文明校园41所。

(一)强化领导。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体制机制上实行“五个纳入”,纳入全区“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全区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印发转发《xx区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贵州省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评估细则》等文件,确保目标任务、责任主体、项目经费、考核督促落到实处。

(二)强化统筹。指导各学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两个体系(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贵州省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制定文明校园八标准(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德育体系、德育阵地、教师队伍、特色课程、活动文化、文明礼仪)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师生的文明素质。

(三)强化教育。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通过设置永久性公益广告、经典朗诵作品征集、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彬彬有礼xx人。

(四)强化宣传。在聚焦XX、903频道等区属媒体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学校开展创建活动的先进经验。全区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目标、措施等,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和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区级先进评比,择优往市级,省级、国家级报送,2020年共计表彰了区级“三好学生”1040名,优秀学生干部220名,先进班集体200个,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对广大师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强化管理。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督查,全面掌握各学校贯彻落实情况,在全区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同时目标管理考核中扣除贯彻落实不力的单位一定分值,并取消往上级报送文明校园的资格,督促学校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六、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一)制定实施方案。以中央、省、市有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实际制定《XX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展示阵地打造工作。

(二)整合阵地资源。认真学习借鉴赤水、清镇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的经验做法,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资源,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内容、有工作资料)打造文明实践场所阵地,在50个社区挂牌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三)开展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全区组织开展义务宣讲、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等群众喜乐闻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场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七、狠抓落实,不断强化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少年宫24所。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6所,贵州省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7所、市级财政支持的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10所,市、区财政支持的社区少年宫1所,实现全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受益学生30000余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场地落实。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墙壁、长廊、橱窗),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全区共落实乡村少年宫专用多功能室300余间,落实室内活动面积6000多平方米,落实室外活动场地40000余平方米,所有乡村学校少年宫均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用于科普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实验操作室、用于少年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室、电脑教室 、用于文艺训练、展演的文化艺术活动室等场地。

(二)抓设备落实。指导各项目实施学校在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对教学仪器、科普设施进行更新配套,添置书画用品、音乐器材、体育运动器材等相关活动器材,少年宫的各项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三)抓人员落实。在动员学校积极发展现有教师加入辅导员队伍,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的同时,鼓励各项目实施学校积极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先进人物、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1至2名教师或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指导。目前,全区共有900余名中小学教师担任“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并吸纳“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15人,聘请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的会员23人,并面向社会招募各个活动中所需要的志愿者30人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少年宫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四)抓活动落实。充分运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育人载体,在全区不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2020年9月,XX区承办“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举行“送一盏月亮给祖国”主题作品征集展,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作品150余幅,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乡村少年宫学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周六和寒暑假,开设“兴趣爱好班”、“四点半学校”、“特色活动课”等趣味性活动项目。航天小学本着“沐浴活动阳光、享受活动阳光、和谐健康成长”的办宫理念,开展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社会服务五大类活动,共设活动项目24个,十三小学在正常开展书法、美术、音乐等项目的基础上,到裁缝店收集废旧布新开设布贴画活动项目等,XX二小少年宫注重寓教于乐,在美乐思维空间中开设科学类项目共计7个,包括声、光、电科学体验室、STEAM、机器人作坊,航模、校园电视台节目采编。

同时,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按照“一宫一档”的要求,及时对各项活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使每项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详细记录,形成了详细完备的档案资料。

八、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本年度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常态长效化管理有差距。虽然已经部署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但在动态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老旧小区、农贸市场问题容易反弹,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篇(5)

[作者简介]刘京花(1974- ),女,河北清苑人,保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74-01

长久以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精神、行为、观念等新问题却层出不穷。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凝聚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激发高校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力量源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同志特别谈到了青年的重要,“要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在发展舞台上充分展现青春光彩”。在中国高等教育不断走向普及的改革实践中,紧抓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当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来看,一些国家政权不稳、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等都凸显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这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意识的强化带来更大挑战。2011年10月在美国华尔街发生“占领华尔街”活动,并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以青年为主的“争取全世界”的各国游行和骚乱。分析骚乱发生的原因,是国家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关心不够,家长的教育不够,新一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了问题。因此,必须做好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教育工作。

从国内来看,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学生群体深受影响,面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求富、求知、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为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社会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地方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迷信传播、黑恶势力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不公、非正当竞争、非正常行为、非法宗教活动有所蔓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其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从高校内部环境来看,既有精神文明建设可喜的一面,又有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任务。大学生群体整体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快、综合素质高、追求目标明确、精神面貌富于活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群体,建设易见成效,引领社会精神文明潮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高校校园出现了诸多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消费状况分层等问题,有些学生立场不稳,观念不够坚定,随着环境影响会带来很多变数;大学生群体出现上网成瘾、宅男宅女、夜不归宿、恋爱成风等现象,使学习环境不再单纯而安静;一些学生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严重,追求经济收入而忽视学业甚至不讲道德;衣着不得体、公共场合吸烟、酒后滋事、出言不逊、行为不检点等在校园时常出现。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尽量减少和杜绝校园的不和谐音符。

二、扎实开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大力推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校园内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加快提升高校校园文明风气。充分发挥学生督查、道德评议组织、各类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具有地域精神文化特色的文明风潮。第一,要把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与教师的精神风貌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工作的敬业精神、科研态度与日常言行举止上,尤其是教师课上的治学态度、思想观念、日常行为,因此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首先针对教师进行。第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学生中寻找“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必须在学生群体之中寻找优秀人物,广泛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第三,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与学生的成绩与前途密切结合。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必修课中,体现在成绩学分上,直接作为就业推荐的必要条件。第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应注重大学生的心灵建构。精神文明建设是见心、见性、见行动的活动,必须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群体的年龄、心理承受能力、认知、学识水平、综合素质等特点,使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深入心灵。第五,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坚持日常工作、重点工作和干部作风建设三结合”。在接触中发现人才,在管理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施自我管理,培养年轻的工作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2.深入开展全社会精神文明与学校精神文明共创活动。进一步拉近高校与社会的距离,有效整合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创建资源,社会与学校联动,使城市与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加大社会与学校的共建力度,重点综合整治学校或校区周边的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建设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努力使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统一、相融合。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组织、公益社会团体的带动作用,确定一批关联度高、操作性强的创建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高度重视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和社会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利用城市的特色文化教育设施进行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文明素质,保证其走在社会发展前列,引领精神文明走向。

3.强化青年群体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倡导大学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家庭、家乡、周边社区的帮扶对象解决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帮助受助者提高应对变化和增收致富的能力。组织公益团体,开展文化和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活跃校园和社会文化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志愿者组织走向社会,发展志愿者队伍。

三、不断丰富大学生群体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文娱活动。利用节庆日、纪念日、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唱红歌、读好书”“爱祖国、爱家乡、讲奉献”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中国共产党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大学生群体在参与中抒感、愉悦身心。其次,积极发展校园特色文化。紧密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国高校改革与发展实际,发掘中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适合高校的特色文化和高雅文化传承,打造集传统与现代、物质与文化、科学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契合的现代文明风尚。再次,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学生群体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生产大学生消费群体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把最新最优的文化产品送进大学生活。完善长效制约,回归校园“绿色”。最后,加强大学生科学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依托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高知群体优势,从根源上抵制宗教传播、传销等威胁大学生健康的行为,占领高校思想建设主阵地。

承担培养未来社会创造主体的大学生任务的高校,必须兢兢业业、稳扎稳打,在赋予社会建设者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知识和方法思维的同时,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以保证人才“为我所用”,让其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奉献,为稳定和谐掌舵护航。

[参考文献]

[1]周亚东,任健.构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机制[J]. 皖西学院学报,2011(3).

篇(6)

1 发挥电力党建工作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做好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

(1)目前我国的电力党组织建设中的重点是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把我国现阶段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好。我国在十六大中明确的指出:“我我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党的工作和党组织战斗力,电力党组织建设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工作基础的重要部分,同时明确指出要让电力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人员成为我国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成为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是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要让电力企业成为我国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重要组织力量。“三个代表”是近些年来党组织建设的行动方针,党必然要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这对于我国党组织扎根在人民内部中,能充分的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从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电力党组织在宣传和贯彻我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方面都发挥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已经逐渐的成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2)巩固电力工作的党组织建设对于提高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我国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决议》就明确的指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要与现代电力企业的制度相适应,要日益完善好日常的工作制度以充分的发挥好政治的核心力量。”会议中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方向,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要切实的明确及落实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成为促进电力企业改革稳定发展的坚强的战斗力量,总的来说就是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不仅要成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要在政治方面发挥一定的核心指导作用。

(3)现阶段加强电力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对于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中明确的提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是积极的发挥政治好核心作用,围绕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或者厂长依法行使各自的权利;全心全意的依靠全体职工群众,全力的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各项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电力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工作及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2 电力企业党员主体地位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推进我国党内的民主建设,加强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和凝聚力。党内的民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发挥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巩固好党组织的创新型及党组织的团结统一性有重要意义。”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所在。以改革、创新精神途径加强党的基本能力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充分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以党员主体地位为核心,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规律,建立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中的党内民主机制的制度。巩固好党员内部的队伍质量要把重点放在对所有的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党性党风党纪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全体电力企业党员的政治及各项素质上面。企业党员的主体地位指的是党员是企业的主人翁,在党与企业之间有领头羊的资格。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而言的。党员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我们要明白的是全体党员不论职务的高低、资历的深浅、功劳的大小,在党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均享受有平等的权利。(2)党员是的主体。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的来源大部分是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委托和受托关系,运行一定要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这一点在电力企业内部更应该更加突出地位,提高电力企业内外部工作的活力性及和谐性。

3 发挥党员地位,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3.1 制订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

电力企业的工作策略的制定要在电力企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上建立的。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理念,在对员工培养,打造新时代员工队伍的时候要注重将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的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当中,提高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亲密度。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只有去建设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精神才能够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够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3.2 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彰显党员主体性

对党员的教育除了要注重党的基础知识和政策方针教育之外,还应该要注重党员的素质教育,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提升党员的主体性,通过教育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工作中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主动积极。教育的方式应该是要视不同对象而言。根据党员的类型和特点来进行教育管理,开展不同的活动类型。充分的利用好企业党员活动室,将活动室作为教育的发源地,通过对党员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现代化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补足,让他们能够有需求有针对的去选择接受的教育类型,分班、分组,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育当中,主动学习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加强民主意识以及自觉性。

3.3 完善责任归属机制

将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党员划分好责任归属,这样让他们的工作和责任联系紧密,提升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确定每项工作目标,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的工作考核要结合其责任的落实情况,实现对不同岗位和职务的党员统一管理,以量化的标准来约束他们的工作,促进他们自觉主动的承当先锋的作用。党员的管理目标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因此在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时候,要注重激发内在动力,让党员建立联户关系,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方式来共同度过困难,共同提升,能够做到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篇(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文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中始终体现着建设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正在发展,正努力实现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也包括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八十年代初,在历经十年浩劫之后,我们开始寻找失落的精神世界,全县相继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寻找“真、善、美”,为我县群众性精神建设活动吹来了第一缕春风;党的十二大的召开,从理论原理、具体内容到方针、方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证和阐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以此为契机,我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91年开始,在全县农村各个方面、涉及千家万户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1992年春天,邓小平明确指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还首次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全县各级认真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把精神文明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使领导机制、工作体制,到基础建设投入、队伍建设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重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对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认真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全面部署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全县各地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面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吹响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号角,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1997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使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此期间,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迎来了新的辉煌时期。在继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称号之后,当年,我县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示范县”,1999年,我县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以此为起点,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从那时起,为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方向,我们先后多次作出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等,统一思想认识,先后开展了“开放、开发、发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施绿色战略,建设绿色##”等思想

解放先导工程,提高了全县人民思想素质,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坚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源于群众,扎根于群众,普及于群众”,在县城区开展了以“美化、亮化、净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工程及环境综合治理;在农村继续进行了十星级文明户深化评选,实施了“2345工程”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在城镇开展了“软硬齐施”的文明城镇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开展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活动;在各行各业开展了“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及“创佳评差”活动。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使精神文明建设日益由单一、分散向集中、综合性、经常性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从形式到内容,从深度到广度,都有新的发展;精神文明日益向系列化、规范化发展,成为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城乡的有机载体;精神文明建设日益由专业部门向全社会发展,实现了全党动手,全民参与,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实践中贯穿着建设先进文化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坚持深入、持续的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促进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紧密结合县情,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努力探索新方式和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以及围绕经济建设开展的“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开放、开发、发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迎战西部开发,建设经济强县”、“实施绿色战略、建设绿色##”等主题教育活动,富有成效。对全县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和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了直接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提高代表先进文化能力,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劳动者的要求。 ——坚持精神文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高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围绕实现“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文明大跨越”宏伟目标抓创建,使精神文明建设的“魂”,牢牢地附着和渗透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体”上,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统一起来,促进了全县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实践了提高先进文化能力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主题。 ——坚持抓重点、创特色,不断探索新途径。从县情出发,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和分层次、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抓重点、抓特色、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广泛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实施了“2345”工程,即“两建”(林特建家园,文明建新村),“三通”(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四化”(住宅白墙化、庭院绿荫化、厕所标准化、厨房清洁化),“五改”(改水、改圈、改灶、改善农家环境、改变村容村貌),体现新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展了文明村创建的新思路,丰富了“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经济发展,治穷致富;抓社会治安,治乱变安;抓山川秀美,治荒育、激励、鼓舞群众,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要突出主题,增强服务意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载体,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在党员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活动,推动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形成与现代化建设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服务水平。在城镇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校园”、“绿化达标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创佳评差先进单位”等的评选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在农村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和迁移式扶贫等活动,组织宣讲团、专业文艺团体到农村慰问演出,组织医疗队下乡巡诊,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向农民赠送科技图书、科技挂图、科技录像,为困难农户提供资金、技术援助等。通过系列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全民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来抓,不断加强各级各类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市民文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站)等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在全民中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艰苦奋斗”、民主法制等的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颂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全县人民始终以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绿色##经济建设主战场。 ——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新求实求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就在于不断创新创建的载体。要围绕服务“三农”,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路子,推出“联户扶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载体,并以城市文明为先导,建立扎根农村的“精神文明桥头堡”。一方面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县城骨架,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创建良好的硬环境。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在抓好县城创建的同时,坚持做好各类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科技人员、各类经济组织与农村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工作,实行经济、道德、科技、法制、文化扶农五并进,增强扶持对象的造血功能。强化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电影站、广播站、农技站等基本阵地不能丢,村村普及黑板报、图书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创办“读书角”、“道德评议榜”、“荣誉榜”。鼓励群众发扬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在乡土走出一条“文化之路”,帮助农村青年参加自考、夜校、函授、电大等学习,使农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生活品位,建好“精神文明桥头堡”。 新村建设以发展绿色经济和旅游为目标,以造福农民,实现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继续实施“两建”、“三通”、“四化”、“五改”的“2345”工程和“三改一建”工程(改水、改窖、改路,建优美环境)。新村建设与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

篇(8)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那是因为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以生产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的行业文化特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快,因此对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推进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在推进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发挥主体作用

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发挥着主体作用。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党的先进性性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所在。要想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尊重党的主体地位,建立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的民主机制。在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的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电力企业如何发挥更大的效益。

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针对整个党的事业以及企业发展过程而言的。党员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党员是党内工作的主体,在党内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在党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差别。二是党员是的主体,的行使必须受党员主体的监督,所以在电力企业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可以使企业内部与外部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和谐统一。

二、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都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与层次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前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还存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质性的认识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开展员工的文化活动,做好宣传教育以及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这样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进行教育宣传以及文化建设时,有的电力企业以及员工都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就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文化活动,就是标语口号,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这些不准确以及不全面的认识导致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失去了目标和方向,造成了企业的资源浪费,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参与性。

(二)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性差,协调统一的力度不够

多数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活动上。还有的企业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不能长久的持续下去,由于不同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观念的差异、自身素质的差异以及自身能力的差异,导致精神文明建设“时冷时热,时松时紧”,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致使电力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缺乏活力

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缺乏活力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不够,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是党内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企业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对党员的关心。二是在关爱党员时,物质支持还不够强大。只有在经济上得到支持,党组织才能理直气壮地关心党员。三是对党员的技能培训还不够。通过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党组织只有充分运用党组织内的资源对党内成员进行实质性的关心,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党员的活力。

(四)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还不够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要靠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企业就有了相应的企业文化,就有了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在企业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等方面,同时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和教育中也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三、党员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中发挥主体作用,推进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环境中,对电力企业的不断改革深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要想推进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快。

(一)制定完善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考虑企业的历史背景和顺应时代要求,在这些基础上也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用新时期的价值观和企业管理理念,培养企业的职工队伍。利用充满创新精神、追求更完美、更和谐以及企业与员工的满意度、亲和度、忠诚度等条件,来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引导员工思想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教育制度,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

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法制意识的增强,是保证党员顺利行使主体作用,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对党内成员进行教育时,应该突出教育以下两方面:一是进行基础知识、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党纪、党风的教育,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服务意识和作用意识;二是对党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员,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和管理要求,提出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整合电力企业的党内资源,在党员活动室等教育阵地组织党员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使党员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提高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落实党员责任制度,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应该落实党员责任和义务,把党的工作、党的建设等具体工作和党员的自身状况、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党员目标管理,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做到对党员的实质性承诺,经常组织党员评议、群众评议、综合考核等活动,使每个党员都有明确的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主体带头作用。在党员内部实施帮扶政策,帮助有困难的党员,以承诺的形式进行公式,让群众进行监督。

(四)完善激励制度,提高党员的内在动力

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员工参与的过程,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使企业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要素,还能使企业员工认识和了解企业的文化并认同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加深员工的参与程度,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时,不光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同,还需要员工的认同和配合。要想发挥好党员的主体作用,要真心关怀、鼓励党员,包括基层党员、老党员、有困难的党员,加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总结

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员处于主体地位,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必须加强对党员素质的培训,落实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篇(9)

2015年3月,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和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指导下。湖南省文明办以增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先后组织建立了湖南文明网和各市州(县)文明网站及新媒体网络宣传展示传播平台,并注重与各级文明办、文明委成员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的联络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协调、督促、服务的作用。

一是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机关的绩效考核,切实加强对各市州、县市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设活动的督促指导,要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把精神文明建设同业务工作、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创建工作的实施。

二是将网上网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采取项目制方式,把原则要求变成有形、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在、能落地的工作项目,实施精准推动,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责任人、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调控、事后有评估,实现项目推动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比如:2016年起,省文明办建立了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向省文明委全会述职报告工作和承诺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制度,并通过网络公示项目内容和完成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创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明创建新热潮。

三是发挥各级文明办善于策划、组织各种活动的优势,精心筹办吸引力强、参与度高、互动性好的网上活动,做到网上网下交流互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序。比如:开展网上“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开展网络公益系列活动;开展网络文明传播系列活动和监督曝光不文明现象等等,均可通过开设专题网页和活动展示平台,推出多种新的网络信息产品,形成网上舆论强势宣传。

二、各级媒体合力宣传,用网络传递新理念新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的魂和根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核心价值观在网上多起来、活起来、美起来,我们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宣传之势,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开展系列网上网下互动活动,活动内容的全媒体宣传传播,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教益,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反响。 

2016年4月,我们组织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湖南好人”推荐评选,组织全省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全媒体持续报道“湖南好人·每周一星”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好人当明星,使群众从好人身上领悟到了社会道德的风尚,触摸到社会文明的温度,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对此,新华社以《湖南全媒体推介每周一星 引领社会新风尚》为题播发通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湖南好人:让道德之光引领社会新风尚》报道,人民日报刊发《学习身边人做好身边事湖南让典型人物火起来》的专题报道,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也纷纷进行报道,湖南文明网制作了专题网页,让更多的网民在浏览网页中感悟更多身边好人故事。

2016年10月,在中国文明网的指导下,湖南文明网携手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发挥湖南卫视、湖南电台芒果主持人的明星优势,用娓娓动听的声音讲述《中国好人传》中的人物故事,并通过全媒体多维度宣传、多渠道广泛展示、互动式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如:中国文明网“文明中国”客户端和红网“时刻”、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集中推送《中国好人·声音故事》专题。专题推出不到一周,累计点击量就突破了120万次;专业有声化平台喜马拉雅FM、多听FM等的推送,获得了大量网友收听、关注和点评,播放达552.7万次。 

三、网民参与合力互动,用网络传播新导向新价值

充分发挥互联网即时性、交互性优势,变单向灌输为互动交流,变无差别传播为分众式引导,增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引导网络文明传播队伍积极运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抓住网上社交平台和网民之间的“黏性关系”,以网络传播推动实际工作,以实践成果丰富网络传播,开展网络文明传播行动。

参与创建活动互动。引导广大网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监督批评身边不文明行为,为创建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比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通过制作专题网页,实时展示创建工作情况,引导网民参与监督,更好地促进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和落地落实。比如:开设“文明眼”和“随手拍”等监督栏目和活动,逐步扭转“为拿牌子搞创建”的观念,克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倾向,摒弃“运动式”“一阵风”的做法,让“五大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网民成为助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力军。

参与各类媒体互动。引导广大网民关注各类媒体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运用论坛、网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用“网言网语”说“网事网情”,引导网民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和网民关注话题,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引领网民讲述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好故事,助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比如:2018年7月,湖南文明网协同湖南卫视《平民英雄》栏目组,精心策划制作两季16期《我们的旗帜》特别节目。节目通过邀请国内高校优秀大学生去体验“中国好人”“湖南好人”的工作生活,真实感受身边好人奋斗的故事,较好地把身边好人的榜样力量转化成青年大学生成长的生动实践。由湖南文明网发起的“大学生走近中国好人”“大学生走近湖南好人”微博话题,阅读3834万,网民参与讨论14465次。并获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2018年“地方文明网优秀新媒体创新案例”十佳。

四、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应把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

篇(10)

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公路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公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公路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市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精神”是全省交通系统干部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风范的浓缩和升华,体现了交通人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不懈追求和时代风貌,是广大交通干部职工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全省交通干部职工的先进楷模,在开展学习陈**的活动中,要高度认识到深入开展“学‘**’精神,创文明新风,建和谐交通”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载体,把我市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总支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抓、文明建设工作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分类负责、党政群齐抓共管、全行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新晨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使干部理论学习、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创建等工作有规划地安排、有组织地实施、有考核标准、有督办检查,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长效机制。并且要定期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不断总结工作,研究新的情况,提出新的措施,实现新的发展,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强全局上下的协调配合,创造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以学习“**精神”为主线,不断拓展深化“学创建”活动的内涵。

篇(11)

一、顶层设计建机制,汇聚创建工作新合力

我们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总抓手,建机制、聚合力,全员全速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完善领导机构。高规格成立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副职任副总指挥,各镇党委书记、各局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对应市级领导分工,围绕《测评体系》成立了8个常态工作推进组,围绕突出问题成立了5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全面推动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市级领导分片包干参与督导,每周五带队督查创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二是理清发展思路。我们提出了“一年强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夺桂冠”的工作目标。印发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运行规则》等文件,全面安排部署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三是靠实工作责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将《测评体系》标准细化量化,签订下发创文责任书,实施创文“工程化”、“项目化”,保证了创建工作按一个体系、一个标准整体推进。

二、突出重点再攻坚,实现文明**新提升

我们把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在城乡基础建设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省市各类政策支持,全力提升农村道路建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厕所革命、天然气入户、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持续开展城市风貌改造、道路网络畅通、功能配套完善、城市综合整治等7大行动。投资1.24亿元建成投用的飞天公园,成为**的城市“绿肺”,也是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二是在环境优化整治上求突破。紧盯群众广泛关注的“城市病”“环境病”问题,以城区街区为核心、巷道村镇为基础、道路景区为名片、农户企业为关键,全面推进以“四清、四拆、四改、四化”为重点的“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发展形象。继续实施城区巷道、临街建筑、老旧楼院等市政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旧城片区改造。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持续加大对城乡违章建筑、占道经营、道路交通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升城市宜游宜居宜业水平。三是在公共服务提升上出实招。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和“四办”改革,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进一步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有序拓展社会购买环卫保洁服务覆盖范围,推进城乡环卫保洁向精细化规范化发展。全面落实教育卫生、困难救助、优抚优待等惠民政策,持续打造儿童、妇女、老年人综合服务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