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实践教学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00

实践教学的特点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愈加明显与全面。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肩负传承人类文明、传播人类文化,传播美、创造美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最敏感、最活跃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由于艺术的创造性较强,他们较少受陈腐观念的束缚,因为经常外出体验生活、采风等艺术实践,他们对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更快,也更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作为高校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明确我们的任务和职责,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教育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在当代中国艺术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也客观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时效性,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

从对艺术专业学生思想状况的剖析来看,应该从大学生要关心时代、 关心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强调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启发和提高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职业的崇高和神圣,帮助他们树立起建设祖国、服务时代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2 、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而显示差异性

目前,艺术院校的专业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以学生专业的艺术实践为主导,同时注意实践方式、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彩;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而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美术学院可以依据美术专业特色,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可以去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可以去刚刚摆脱贫困的地区,还可以去尚未摆脱贫困的地区。可以请老百姓当模特画人物速写,其中的亲和交流的程度不言而喻。这种社会艺术实践既具体,又直观,是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种良好载体,不少学生谈起社会实践的体会都认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水平低、不平衡”和“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伟大的成就”时缺乏感性认识,经过深入社会、综合分析和辨证思考,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掌握;又譬如,音乐系常常进行合唱演出,上百个这样的同学站在一起,互相之间的竞争也是较强烈的。譬如,谁担任领唱、哪些同学唱高声部(通常学生认为高声部可以表现自己漂亮的音色),甚至排队型时,哪些人站在前排,哪些人站在中间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们非常敏感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组建合唱队开始就提出“建立融洽和谐的合唱集体”,要求学生了解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合唱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它的“群体性” 和“音乐呈块状结构立体进行”,认识到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是由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歌曲的内容表达和艺术形象塑造的,它所追求的是“合” 而不是“个”。个人的声音再美也得服从集体,融于集体,不然就是杂音。各声部之间不合,再好也是乱的。同样,合唱队与指挥、与伴奏不合,都不是成功的合唱。为达到艺术上的合作,必须要求学生在行为上首先和谐,使学生深知以集体为重的重要性。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在艺术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合唱队组织活动中,选择一首好的歌曲,以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上发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歌词中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并引导他们在时而生动委婉、时而激昂奋进的旋律中体会人间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心,感受音乐的美,产生联想,引起共鸣,培养高层次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艺术的传世之作是有震撼力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讴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业绩,表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面貌,成为一部划时代的音乐史诗,给人民群众以巨大鼓舞。这是艺术作品与时代精神结合的典范,因而千古传唱。此外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他们的美德及其作品《满江红》、《过零丁洋》,千百年来为人民所传颂,一直影响着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经典剧目的重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艺术教育之中,无论从艺术教育的过程来看,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来看,都是课堂教学难以比拟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形成了我们自己,同时也形成了我们的材料” 。

3、“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

艺术院校学生极其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接受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主要有理论教育和艺术实践两种形式。对艺术院校学生而言,通过自我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审美情趣,积累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心境,提高审美素质和创作能力。古今中外不少美学论著都认为:“美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对美感的概念虽仍有争论,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实践,“美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美感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的实践”,这早已成为富有哲理的最基本的美学原理。美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但从认识阶段和认识的深度来说,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美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而且它们都包含审美活动的明显特征,如审美活动中的直观、感知等感性认识特征和联想、品味、感悟、思维、综合分析等理性认识特征。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具有这些认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参加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乡村和厂矿、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大都市,是学生饱览了我国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充分感受了自然美和社会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寒暑假期等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特别是那些生动活泼的艺术实践不仅为他们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契机和舞台,也使得参与者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揣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所学到的原理,从而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努力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艺术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追求浪漫、时尚,对因循守旧,有着与生俱来的厌恶。有种说法“调皮捣蛋的孩子适合学艺术”这话虽偏颇,但体现了学艺术的人首先要有敏感的特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艺术院校的教师也应注重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构建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贴近、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把体现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构成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的教育内容系列

其次,应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讨论课、辩论赛、表演课等实践活动需要宽松自由的、个性化的学习情境,这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大量发现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重视、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对于哪怕是脱离常规、显得有些荒唐的想法,教师也应该给予爱护和引导;同时还应该在班级中造成一种重视创见、互相鼓励、乐于倾听和接受别人发言的氛围,即造成全班学生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的创新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气氛,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和补偿、开拓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之得到充分发挥。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2)

模拟法庭就是由学生扮演法庭开庭中的各种角色,以虚拟或真实的案例为蓝本,按照法庭开庭的顺序,模拟开庭审判,使学生在模拟开庭中体会实战感。通过一个模拟法庭的组织与演练,可使参加的学生熟悉相关的诉讼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种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善辩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模拟法庭是一个最综合、最全面的实践性环节。但是,当前我校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是模拟法庭教学定位不准,导致模拟法庭教学在整个法学教学中的地位不突出。其二是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缺少规范,随意性较大。其三是模拟法庭教学参与人数较少,没有普及所有的法学学生。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案例能够增加法庭的实战气氛,而真实案例的案卷材料只能来源于司法实践部门,卷宗库的建立需要得到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增强模拟法庭的实战效果,建议学校与当地多个法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庭,这样就使模拟法庭教学与真实的法庭审判相结合,让学生旁听观摩真实的法庭审判,这样,刑法实务教学的效果更为良好。

二、刑法实务教学中的法律诊所课程教学

法律诊所课程于20世纪中叶发端于美国法学院,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推动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门新型课程。法律诊所教学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实际参与真实案件的处理,“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2],以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自从引进以来,受到我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但是,目前我校法律诊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材问题。当前法律诊所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而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二,学生办案权利的限制问题。学生办案权利限制问题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刑事案件担任辩护人时没有会见权,以致各个法律诊所学生实际上无法承办刑事案件。在美国,大部分的州都立法确认了诊所学生出庭的身份,并建立了相应的出庭规则。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有了合法的法庭地位,也能提高当事人对学生人的信任程度[3]。实际上,相当一批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实际上也已经成为美国法律援助机构的组成部分[4]。这一点,我国一些地方大学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校即西南政法大学在这方面也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三,经费问题。诊所建设和运行需要的经费项目包括:办公设备、办公耗材、学生办案交通费、诊所宣传费等。在美国,政府、法学院以及协会、基金会等对诊所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认可,一起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如各州政府的法律援助基金、ABA(美国律师协会)、福特基金会以及大学自身都为诊所教学所需提供先进和充分的设备与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因为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案件进程和质量[3]。在我国,各个学校的支持力度不等,但通常会提供诊所的办公室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其他经费就需要诊所自主解决。为更好地推进我校法律诊所建设,扩大学生的受益群体,我校法律诊所建设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配套教学制度,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途径;三是加大对外资源建设,扩大诊所教育主题范围。

三、刑法实务教学中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3)

钢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钢琴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其演奏技巧、技能性很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尽管高师钢琴的主要任务不是要培养专业钢琴家,但在钢琴教学中对手形、指法、触键、踏板、视谱、完整演奏作品等一系列技能技巧,进行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门长线专业,钢琴技术的获得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必须从基础训练和基本练习抓起,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技术要求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从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拔高”程度严重,在弹奏方法上亦存在一些毛病和缺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基本功抓起,多做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基本技术,扎扎实实地弹奏好初、中级钢琴教材,少弹“深、难、大”曲目,及时纠正弹奏中出现的毛病和缺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科学的弹奏方法,才能有助于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所谓基础打得好楼房才能盖得高。周广仁教授指出:“钢琴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抓好基本功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坚固的基础,他会一生都受用不尽。”(《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也已证实了这一点。那种忽视钢琴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甚至一味强调教材级别、难度的教法,只能成为造就人才的空中楼阁,对学生的钢琴学习十分不利。当然,对于少数程度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适度跳进,逐渐加大曲目的难度和练习量,使他们的钢琴技术和演奏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这与钢琴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矛盾的。

二、能力性

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师开设钢琴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作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如作为乐理、和声课的基础;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是简谱即兴伴奏能力);三是通过钢琴的学习,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全面提高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这个目标要求体现了高师钢琴不同于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理念,阐明了高师钢琴的“能力性、应用性”学科特点。

确立高师钢琴“能力性、应用性”课程理念,必须明确学生所掌握的钢琴演奏技术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如何使技术知识与能力运用之间实现顺利转换,则是高师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切点,也是每一个钢琴教师将要着力解决好的课题:一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把高师钢琴放在“应用科学”的范畴来思考,弄清高师钢琴的“能力”概念有别于钢琴表演专业对“技术和艺术”的艰深追求,它更强调的是对钢琴音乐语言的运用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是要围绕学习钢琴音乐语言、运用钢琴音乐语言为目标组织教学。比如,在技术训练中,加强基本技术练习,加大视奏练习和即兴弹奏训练,以及在教学中既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注重弹奏方法的分析和对音乐文献的积累,依靠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多层次体验、模仿和训练,强化学生运用钢琴音乐语言的能力;三是加强即兴伴奏教学。既把即兴伴奏课程纳入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又把即兴伴奏内容纳入系统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即兴伴奏的和声、键盘等基础训练,又把重点放在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指导学生在钢琴伴奏音乐语汇的帮助下,拓展运用于实际学习与工作之中的音乐能力;四是加强艺术实践。高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还要依赖于钢琴音乐实践,即只有从琴房走向讲台、舞台,从技能练习走向音乐美的创造,才能最终获得理解与应用相关音乐语言的实际能力。

三、思维性

如上所述,高师钢琴的学习既包含有大量的技巧训练,又包括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内容,但更主要的是学习音乐语言获得音乐能力。钢琴音乐能力的核心,应是学习者的科学音乐思维能力;钢琴音乐能力的体现,就是学习者的音乐思维能力的体现。可见,高师钢琴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学科,高师钢琴教学应把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反思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一方面很多老师把钢琴教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说教,忽视了钢琴音乐作品的多义性、非语义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就事论事”,缺乏个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钢琴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核心,“口传心授”,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虽然传给了学生知识,但学生可能永远是老师思维的重复,缺乏教学的互动和艺术的想象力。钢琴教学效果当然不够理想。把高师钢琴定位为一门思维性学科,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个平等、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创设一些特定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倡导个性教育,尊重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的音乐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借助音乐作品主题,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在教学互动中得出一个最贴切、最合适的作品风格和内涵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再如,就即兴伴奏来说,有时一首歌曲、一句旋律可以有几种配奏方案,教师应把配奏的基本思路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设计和选择伴奏手法,而不是给出答案,让学生“照本宣科”。

转贴于

四、审美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既是培养合格音乐师资的基础课,又是提高弹奏水平的专业课,同时还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艺术课、美育课。而在这多元的性质定位中,都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因为音乐是审美的艺术,离开了音乐美的表现和创造,离开了审美教育,钢琴将会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钢琴教学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强化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要确立高师钢琴教学的审美意识,就应该将其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在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弹奏方法的传授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又把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鉴赏、理解和创造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彻底纠正“重技轻艺”的问题,把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能够从纯技术传授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体现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实现其育人功能。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钢琴教材要选用中外优秀的经典作品,选尉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作品,选用能唤起美的感受的现当代音乐作品,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都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范奏,特别是有感情的范奏,以便对学生产生“样板”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作品和处理作品,善于发现并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要注意教学仪态、语言美,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营造审美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要从基本功抓起,不盲目拔高学生的练琴程度,不过分强调技术难度,更加突出和强调弹奏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钢琴教学的整个初、中、高阶段都要重视审美教育,建立起审美教育的完整教学机制等。

五、综合性

综合课程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置传统及其缺陷而提出的。高师音乐课程的综合化既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又是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音乐同广泛的艺术、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使得音乐教学的综合成为了可能。从教学实践来看,高师钢琴和其他音乐学科知识往往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在钢琴伴奏领域与高师声乐的衔接,在即兴伴奏方面与键盘和声的联系等。无论是从人才培养还是从钢琴教学本身来看,高师钢琴教学都必须走出传统的单一化、线条性模式,注重教学的层次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建立起全面综合的钢琴教学新模式:

其一,在课程形式上,应建立包括钢琴小课、集体课、伴奏课、合奏课、实践课等在内的多层次、综合性课程形式。同时,还可探索实行分级教学制,对不同钢琴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促进钢琴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其二,在教学目的上,既应重视钢琴艺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又要强调心灵、情感的熏陶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树立全方位、综合性、可持续性的“素质教育”理念;

其三,在教学内容上,既抓好基础技能训练,又重视简线谱伴奏的学习;既注重钢琴教材内容的纵向结合,又加强钢琴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基础性的知识信息和基本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使钢琴学习更有效、更全面;

其四,在课堂教学流程上,教师既要检查学生的识谱、纠正不良的弹奏习惯,又要对作品中一些复杂的乐理、曲式知识予以讲解,还要教给学生处理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并要始终把示范、范奏与理论讲述结合起来。当然,在教师熟悉学生特点之后,应有所侧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五,在教学环境上,要注重课内与课外、音乐与生活、教学与社会的结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试讲、实习、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环节,延伸艺术课堂、优化教育环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从多渠道、多方面促进教学相长。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4)

【论文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如何管好、用好这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是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特点和运用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2005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学校。我校达到模式三标准,实现了宽带上网。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最基本的模式,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资源光盘组成,节约教学成本,使用难度低。光盘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不同教师适合选用哪些光盘,是发挥光盘作用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实践获得以下认识。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

小班教学的光盘资源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专门为农村学校制作的。光盘覆盖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元来制作,覆盖了主题的课堂教学环节,每节课片长大约在25分钟左右。

其运用可以分为:

供教师备课参考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新课堂的典型示范,教师通过观看小班模拟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借鉴光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同步课堂教学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的重要作用是用于课堂教学,光盘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完全不需要备课,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光盘创设的情景来组织学生活动,也可以参考光盘中的教学设计,由教师和光盘交替授课,也可以节选使用,补充资源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课程。

学生自学 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或学生,可以利用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用于学生预习,课后用于学生复习,分层教学的个别指导。

在操作上:

1.可以连续播放,自主学习。光盘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利用光盘自主学习,播放时可暂停,教师只作简单解释,适合年长的教师或复习巩固课型。

2.可以间断播放,同步教学。播放光盘时由光盘教师讲解,学生成为光盘中学生的一员,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暂停播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讲解、点拨,对光盘教学补充、延伸,学生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反馈,并检查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盘教学内容。一般采用顺序或节选播放形式,适时进行角色转换,紧扣光盘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光盘辅助教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简称仿真课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课件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就语文光盘为例,分为 “课文欣赏、生字学习、课堂练习、展示区”四个板块,其中:

1.课文欣赏板块采用图文结构的形式,配合简单动画。包括配音朗读,用于代替教师进行课文标准化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欣赏、感情朗读和练习背诵,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

2.生字学习板块包括拼音、字义、组词、笔顺、偏旁、结构、笔画,用于识字教学,提高生字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提高生字学习效率。

3.课堂练习板块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灵活,界面对话友好,并设计有反馈答案,激励化的评价。

4.展示区安排有“小知识”、“文体介绍”、“同步阅读”、“阅读训练”等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程资源,锻炼阅读能力。解决了阅读训练素材收集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点,补充设计一定训练题型,借助阅读材料,安排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利用电视、DVD就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但教师要读懂课件,依据课件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包括“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等板块,采用菜单模块结构,具有较复杂的交互功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构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说明。“电子教案及说明”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参考,指导教师备课,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教学观念,确定新课程教学目标,掌握新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新课程教学方法,熟悉电子课件操作流程。观看“电子教案及说明”是使用好光盘的第一步。“教学课件”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流程清晰,资源丰富,交互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引领教师树立新观念,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堂,掌握新方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在教学中:

1.可以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教学设计成品,可以全程使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材料和实践活动,将光盘的教学流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过程。

2.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补充教学资源不足,配合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教师在使用素材时,要将光盘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运用。

在使用光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正确处理光盘技术的应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能为用光盘而用光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教学评估和检查,针对扩展学生知识等,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然后用教学活动去检查这个目标。

2.要用好光盘,要和新课改结合起来。要关注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12-03

1 前言

近几年来,高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这股热潮中,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的改革进展缓慢。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何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

2 通过调研归纳数学课程的职业特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职业教育。为此,高职教学的各种改革都要紧紧围绕这两个特点进行展开,才能使教学更加具有活力。高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通过走访40多家企业及单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高等数学课程的职业特点,了解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需求,用于指导教学改革实践。

企业中显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1)航空食品、航空票务等企业部门需要用到比例、概率统计等知识,用于统计消费与积累问题;公司员工的排版问题及航空售票的优化问题,都需要用到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

2)在物流类企业如顺丰公司的调研中,内勤员工用到的数学相关知识和服务类企业类似;一线员工需要用到数学中最短路径模型,这属于数学中的图论知识;库管人员需要用到数学中存储论及排队论知识。

3)制造生产类企业,如燕京啤酒厂、现代汽车、奔驰汽车,应用到生产计划优化模型、零件配套模型、网络计划技术等优化模型较多,但一线工人工作中基本用不到数学知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汽车制造类企业需要懂电学的技能型人才,电学课程中用到的矩阵论的内容较多。

企业中非显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1)关于数学学习动机方面:在实地与企业员工座谈中发现,大部分员工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但学习较为被动,主要学习动机为获得文凭、升职或评职等,学习数学的动机还是比较消极的。

2)关于应用数学意识方面:调研中发现,无论是高职毕业生还是其他学历被调查者,普遍存在应用数学的意识,希望学以致用;但由于学用不匹配、教学技术落后等原因,以至于学生不懂该如何应用数学,不能够很好地树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在校学习期间教师也没有给学生必要的经验指导。

3)关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方面: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认为数学课程缺乏实用性,教学技术陈旧,教育理念落后,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创造新成果,对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发挥所学专长缺乏必要的帮助。

3 突出职业特点的数学课程改革实践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备高等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蓝领,所以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为此,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进行如下改革。

制定体现职业特点的课程目标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高等数学课程既有鲜明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是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课程所需的知识基础,适应工作岗位及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知识和素质全面、充分地发展。

依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调研中发现,学生对感到他们认为有用的学习内容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此,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进行数学教学为原则,通过渗透工作中的数学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数学的职业应用价值,并借此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内容调整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实用性,突出数学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即与其他学科联系,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目标,体现“职”的特点;纵向联系即数学活动中能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高”的特点。在纵向教学活动中改变以往只讲通识的具体知识的做法,新增加动态的、发展的数学思维方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与创新精神;不是只讲空洞的概念,而是从具体实?入手引出相关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数学修养,?宽知识面,使其?解现代数学的观点、概念与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横向教学活动中尽可能设计、渗透体现职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例如:根据物流公司一线员工需要用到数学中的最短路径模型的情况,在物流专业教学中有所侧重;针对在航空食品、航空票务等企业部门需要用到比例、概率统计等知识,用于统计消费与积累问题,在民航商务专业教学中给学生重点提出。经过调整后,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体现专业性和职业应用性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强化知识的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在,集视频、声音、图像、图形、动画、文本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日益成为教育时尚。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的出现更好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这种简短又富有趣味性的形式也更易于学生接受。课堂上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如在运筹学介绍排队论的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个片L为1分钟的小熊排队购物的小短片作为引入。短片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学生的讨论及对排队效率的思考。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相关数学学习网站,如可汗学院、科学松鼠会等,这些网站上有许多介绍数学历史、发展、趣味性知识的文章,学生可通过自学扩大知识面。

在教学中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如Mathematic等进行教学,配合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微积分中的傅里叶函数基本形起伏而有动感,应用相关软件对其旋转叠加、变形产生更为丰富的造型图案,在课堂上合理应用这些简单优美的函数,给学生展现数学美。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以更多的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采用启发式讲授、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任务驱动、讲练结合法和实例教学法等。如积极大胆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行动化,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多实践、少理论,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主动性[2]。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精讲精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并在练习中进行分层设计、分层指导,通过设疑、析疑、解疑三个环节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职业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与保持高等教育教学层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在授课中通过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利用数学软件进行一些数学复杂立体图形、积分计算等处理,适当地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达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尽量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增加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经常用到估算思想,如盖一幢房子,就要估计大概需要多少原材料等,给学生提出一个真实的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控、模具专业中渗透如何使有限的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应用,以获得最大利润;在物流专业教学中渗透如何利用有限空间,使得存贮量或客运量最大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商业优化思想、概率统计能力和模型化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等。

数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研究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作用,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把数学的相关概念法则以及解题方法等进行模型化归纳总结,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利息计算和投入产出问题(最优化问题、经济问题),用简单的图论能解决运输问题及网络问题等。在数学建模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怎样玩飞镖的问题,在玩家已有的水平上取得最好成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各种假设,热情非常高。

改进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是描述评价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的科学方法。在高职数学课程中把教学评价机制引入课堂,从关注教师的教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更加注重使学生通过课程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只看重最后的考试结果,逐步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达标性评价与创新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习惯、情感、意志等。这样就改变了过去的定性、定量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评价以推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逐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4 结语

虽然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突出职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一点儿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教师继续深入调研,获取更多的相关资料,给学生呈现更加真实的应用场景,突出指向实际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6)

[作者简介]温九祥(1964- ),男,河北赤城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73-02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从学的角度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为此,笔者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为样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条件等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辅助以个别谈话,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87份,其中有效问卷86份。通过信息采集、归纳、分析、论证,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价值观念更趋于实用性,但学习动机具有盲目性。调查发现,有86.1%的学生有较强烈的学习意愿,认为学习能够促进自身发展。但学习的价值取向趋于务实,他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取舍往往取决于对今后生活和发展有用程度的判断。在学习上,学生考虑最多的是哪些知识和能力对将来的工作是有用的,当学习情境要素与其主观上对知识的需求范围一致时,就容易产生学习的迁移,从而满足他们对于知识有用性的需求。他们的学习动机又具有盲目性。有75.6%的学生以“获得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作为学习的动力,并初步有了努力的方向,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足够认识,往往片面地理解实践技能的培养,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等现象,大多热衷于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需要的内容,对应用性不强、考证没有帮助的知识不感兴趣,存在心态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学习动机多具有近景性。

2.学习的目标更趋于职业性,但学习适应性水平较低。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独立存在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调查中,有88.3%的学生希望学习内容与从事的职业相适应,并希望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适应性的学习,他们更多想学到实用技术、锤炼实践技能、积累从事职业需要的工作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有33.3%的新生学习心理准备不足,只有空洞的就业期望,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及就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安排和计划。有40.7%的学生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的技术传授,39.5%不适应高职以自学为主的多种学习方法。高职学生的自我评价普遍偏低,有36%的学生缺乏自信心,32.6%学习动力不足,20.9%学习目标不明确,51.2%学习方法和策略简单。这妨碍了他们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更影响到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现策略。

3.学习活动形式更趋于实践性,但学习意识和方法呈现依赖性。高职学生的学习是以知识应用为目标的学习,强调并突出就业的导向性,因此学习活动形式更趋于实践性。调查显示,有83.7%的学生入学分数在200~300之间,由于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相对不足,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对理论性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但他们模仿能力较强,更愿意动手进行操作,学习活动方式倾向于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产生偏好。同时,高职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弱,尽管多数学生有学习意愿,但学什么、怎样学却更多依赖教师,习惯于教师讲解式的学习方式,很少独立地对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有51.2%的学生学习仅限于课堂或正式的实习、实训时间,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24.4%课余生活较单一,多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言情小说等,课余生活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和爱好。

二、教育对策与实践

1.强化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激励机制。针对学生学习动机呈现出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需要不断地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导向激励机制。重点抓以下几点:一是把新生入学教育和平时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明确人生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消除学生因高考失利或学习能力不足产生的失望情绪和挫折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学生为自身良性发展而努力。二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知识价值观教育,通过专业介绍、座谈会、报告会、参观学习、邀请具有一定成就的毕业生介绍成才经历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明确专业目标及就业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三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积极的职业生涯意识,消除依赖性、从众性等不良心理影响,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规划,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修正自己的目标和策略。

2.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尝试,以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对课程重新定位、重新组织、重新编排,力争建立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一是精简普通文化课程,对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的文化课内容进行缩减,采取选修和学生自学的方法予以补充。二是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生立足社会、从事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不能缩减,还要加强。三是通过课程综合化,实现一体化教学,将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且将两者分割开的模式。四是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顶岗实习,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施教。

3.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心理适应能力。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辅导,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学习心理适应能力。一是学院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为各系、各年级学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辅导,并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门诊,为重点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进行追踪辅导。二是强化辅导员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亲和力强的特殊优势,要求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心理问题萌芽阶段就及时给予疏导,并与家长、心理专家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战胜困难、磨炼意志,帮助学生恢复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适应能力。三是通过宣传栏、座谈会、各种活动等形式和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行学生干部竞选、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管理措施,营造平等、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4.加强“三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职教育中,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因素集中表现为校风、教风和班风,良好的风气将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学生会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加强“三风”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刻不容缓。应把校风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制定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推行校风建设目标责任制,以制度管理确保校风建设稳步推进,层层落实。在校风建设中,既要重视育人环境的“硬件”建设,又要注重经常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风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要求教师遵循教学规范,严格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自觉学习。在班风建设中,要求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当好表率,发挥好学生干部的带头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团会及各种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班级气氛。注重班级学风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和课堂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5.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针对高职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现状,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把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探究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布置探索任务,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告诉学生怎样搜集资料、采用怎样的探索过程等。再次,有效地组织学生协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说出各自的观点,师生共同进行补充和修正,然后进行反思讨论,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和比较,总结方法等。最后,开展技能训练,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技能,而且要训练他们使用这些技能。

6.培养自学能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今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效率,甚至为毕业后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策略支持。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依赖性强的实际,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向学生阐明阅读能力对他们现实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和自学的心理需求;结合教学方法改革,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根据不同课程、不同课型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授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还要言传身教,反复对学生加以指导强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阅读技巧。二是对基础理论课教学,采取以读书指导为主的培训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始终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这种能力的获得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事实上,高职理论课程教材的编排大多通俗易懂,方便阅读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情况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最终达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广林.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10(5).

[2]周久军.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力的培养[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温九祥,刘玉春,崔健,等.张家口地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7)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1)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2.渐进性特点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例如他们曾把对宏观现象的理解简单地映射到微观领域,以至于对光本性的认识、黑体辐射的认识出现过错误。

3.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成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4.系统性特点

任何概念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发生联系,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命题,而命题是知识意义的最小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教学还应该体现系统性特点。

概念图模拟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并以层级结构组织知识,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新知识的“同化点”,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时,概念图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增强了信息的回忆和识别,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从而加速了学习者思维的发生。为此,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尝试着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概念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并运用概念图建立、梳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突出概念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概念教学过于孤立化、线性化的倾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8)

张家界旅游学校创办于1983年,是湖南省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旅游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学校一直把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宗旨。为了实现这个办学目标,学校结合学情、校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将实践性教学纳入了学校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在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专业应用性的特点,突出应用特色,强化实践性环节,将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以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各种现场教学和专业实习活动。

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学校的理论教学而言的,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但又不同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传授专业技能,是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实训、见习、案例教学、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而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理论知识和思维逻辑,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授课。此外,实践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也表现出与理论知识教学的很多不同点,种种区别使实践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快,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符合新时期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笔者认为在实践性教学中只有透彻研究这些特点,并在了解该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探寻科学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实效。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职业教育中采用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知识教育,也不是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而是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从对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转向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所以实践性教学就是一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具有明确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范围甚至明确的就业岗位的教学。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应用性为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就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所需的导游、旅行社计调与旅行社管理、外联、景区景点讲解员等相关人才。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相对应的管理知识,如上、下、平行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财务报表能力等。

2.教学计划的系统性

实践性教学不同于生活实践,不是单个的行动和事件,是一个由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人员合作完成的系统工程,是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即是一种系统性的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是系统有序的,要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积累和深化、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学校应有自己的实践教学方案,每个方案都要明确的实践教学的设备、场地、资金规划、师资、期限、过程等,体现出各阶段的培养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目标必须与社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总体要求一致,要分阶段、有层次、有梯度地来指导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优化和完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一年级时让学生学习、了解了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基本理论课程的内容后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在旅行社、景区参观、见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各个部门业务分工及合作的框架;二年级通过案例教学、实操等手段,使学生掌握实操的技能;三年级考取专业技能证后到相关企业实习,进一步掌握旅行社、酒店的服务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形式的直观性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贯彻实践性教学的直观性,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具体、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直观认知,了解、熟悉技术的操作要领,突破时空和思维模式的限制,使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抽象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掌握技术规范创造条件,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技能培养的效率。例如,讲授“地陪导游中首次沿途导游”时,笔者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沿途导游的全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能很直观地明确沿途导游的内容及要领。

4.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与其他教学不同,需要的是一种真实的或仿真的情景,需要的是可操作的实际设备,所使用的设备未必能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所组织的活动未必能在教室这个固定的空间内展开,所使用的素材未必能在教室等特定的空间内获得,所培养的能力未必能在师生单向交流中形成。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在教室内进行情景模拟外,应把学生带到旅行社学习不同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技能,此外还要让学生走进景区(景点),融入到现场导游的具体环境中去。因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时必须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

5.教学内容的动态性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基于人类知识的积淀,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源于当代的职业世界,是对职业世界中技能的归纳和整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专业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许多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思想逐步应用于专业管理领域,专业管理教学应及时追踪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进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由于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的教学实践是开放的体系,必须同外界尤其是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发生信息的交换,因此实践性教学也应有一个动态更新机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广泛地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责和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并根据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调整教学内容,针对企业实际所需的人才类型来培养学生,落实具体的课程,强化教学“应用能力”。其教学内容与职业需要必须尽可能的保持同步,至少不能落后于社会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必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使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6.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在培养人的智力水平,增加人的知识总量,但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照搬普通教育中的方法。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学习内容的特殊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应变能力,以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团队合作法、案列分析法等

通过与时俱进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吸引开放性教育条件下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既受到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7.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像理论教学考核那样单一和客观,带有主观性和主体的自主性的特点。因为实践性教学活动完成情况的考核标准以文字说明为主,除完成的字数、完成的时间是类似量化的指标外,基本上是定性指标及原则性说明,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对考核标准的文意理解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开放教育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完成需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但开放教育下的学生质量差异较大,而且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很难靠自主性保证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教学质量。这种主观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导致评价的多元性,从主体视角来看,实践教学评价可以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家长、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参与;从过程角度来看,实践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从评价内容看,实践教学除了技能评价外,还有知识评价、职业道德评价等。 但无论是谁评价,评价内容是什么,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对学生实践活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实施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传统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方面,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进行探索,采用了实训、见习、案例教学、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方法,从技能初步形成、技能操作实训到技能强化等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将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结合起来,突出操作,重视合作和创新,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适用人才。

1.技能形成性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技能形成性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技能学习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的实践教学形式。作为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对所学的专业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和了解,组织好校内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技能操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按照技能学习的发展顺序和规律,可以分为感知认同实践和仿真模拟操作实践等方式。

1.1感同认知实践教学。所谓感同认知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利用感官了解职业工作的过程、企业的环境、设备的形态以及职业发展的空间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从各方面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并产生喜好等认同感,为以后的学习和教学打好基础。感同认知实践的方式主要有参观、调查、访问、演讲等,这些方式可以集中组织,也可以分散进行;实践的地点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让学生到学校所在的地区内各大旅行社看一看各旅游部门的工作流程,或让学生分批跟团了解导游员的工作实况。或通过演讲、班会等形式强化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感受,增强专业意识,激发专业热情。

1.2案例教学。在《导游实务》、《旅游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校专业课教师都非常重视案例的教学,收集了许多的案例进行补充教学。一般采用如下过程进行案例教学:①课前布置案例内容,由学生自主分析或互相讨论;②课堂指定学生重点发言,并进行全班讨论;③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要求学生书面归纳。

1.3仿真模拟。这是技能的初步形成阶段,是按照职业世界的真实情况、构造,尽量模仿真实的工作环境,体现旅游服务业的原始原貌,营造职业工作的气氛,通过教师的示范、影像教材的演示等让学生了解、掌握技能操作的顺序、动作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学生经过模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了解相关设备、工具的性能、使用方法等。

这个阶段往往是学习新技能的基础阶段,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以理论为基础,重点突出实践操作,一步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上实践性教学以在学校内部开展为主。

2.技能强化性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需要开始强化这些技能,并通过教学项目等不断综合单项技能,以达到熟练再现技能的程度。强化的方式主要有实训、见习和技能竞赛等。

2.1实训。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中职学生理论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实训是为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实训目前是我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相当大的比列,实训的时间一般在学习专业课之后,是在一定理论和技能基础上进行的,实训的内容不是仿真模拟操作实践教学期间的单项动作训练,而是单项能力、甚至是多项能力的综合,因此,实训教学中经常采用项目教学等具有复合型的教学方式,实训的地点随所需条件而定,校内有实训基地等条件的可在校内展开,也可依靠企业资源展开。

2.2见习。见习是实践教学的补充形式。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二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采取招标的形式与旅行社联系,由中标的旅行社派出精干的导游员组织学生到岳阳楼、衡山、韶山等湖南经典旅游线进行实地教学活动,这些带队的导游员既是学生的导游工作者,更是学生的“师傅”。从这些导游员身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他们的导游工作能力,还有他们的应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综合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课堂、学校走出来,开阔视野、增长实践知识与技能。

2.3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实践教学的促进形式,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应定期举办或参加全国、省、市、校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竞赛,将其制度化、固定化。需要注意的是,技能竞赛应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却不能用技能竞赛完全代替系统、全面的专业教学,毕竟技能竞赛前的强化训练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但我们可以通过技能竞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以后的实践性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技能整合性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这是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检验性实践,进一步完善技能,并不断获得工作经验的教学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3.1校外实习。以毕业实习这种方式为主,这是学习期间的最后阶段,是中职教学中必有的实践教学形式。学习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性,包含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方法策略及社会能力等。学生兼有学习者和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还可领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复杂的难题,进行创造性实践,由此达到最高级别的的实践,因此这种教学实践教学具有最终性特性,是职业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综合反应。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必须重视校外实习。在校外实习首先要和相关的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所谓“双元制”教学是一种国家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重视能力培养,针对性较强,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不过当前由于就业形式比较严峻,使得学生的毕业实习变成了就业实习,这样做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因为学生通过校内实习只是初步具备了基本的导游专业技能,学生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去锻炼、提高并积累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生不能始终在单一的岗位上实习,必须要有岗位轮换。通过岗位轮换一方面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2社会实践。这是指导学生在社会中从事的一项实践活动,常以3-5人为一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布置相关任务,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以上这些实践教学形式是循序渐进、互相补充的,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是由简单技能的组合逐步形成复杂的技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发展过程,只有熟练掌握了单项技能才能学习复杂的技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给学生充分反复操练的机会,即结合专业特点,不断的强化操作训练,在最后阶段整合实践经验,联接所学技能,形成较完整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3.

[2]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初探[z].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22.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9)

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兴趣来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特点就在于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新教材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较老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新教材版式灵活,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尤其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一、较之旧教材,新版教材的特点很鲜明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又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通过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经验。

2.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需要探索和思考的,新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得数学的学习更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3.教材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中

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课本中的题材也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如,其中的运动会、捉迷藏、作业评比等内容,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更能引起注意,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解,保证听课

质量。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中编写了很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题中讲解了一种方法后,会再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做?”“你还能想到几种方法?”“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等。学生们会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后再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

5.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对待同一问题的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作为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思路,倡导多样化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新教学在教学实践方面有很大的改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问题,才能主动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需要从新教材的特点入手。

二、以下是笔者结合新教材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提出的几个方法

1.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

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比起乏味的公式记忆和机械的运算过程,实践中反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采用因材施教的授课方法

当代的小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懈怠贪玩是常有的事,所

以必须激起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尝试着接受新的知识。平时在课堂上多与学生沟通后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营造出探索知识的氛围,或是提出指引性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成果。

3.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实际思考问题

比如,三角形的基本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拿几根小木棒摆成三角形,然后发现规律,继而证明出来。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牢牢记住结论。

4.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发现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满足内心的优越感,发现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成绩。

5.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形形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收获一些结果,课堂上不断制造机会让学生去猜想、

求证结果,指引学生发现规律,在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10)

1实验教学改革

l.1实验课程的设置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2001-2006年之间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36学时)的一部分,占其中的4学时,实验项目2个。实验内容较少,教学方式单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训练,不能充分掌握实验技能,在后续的实践及科研中感到比较吃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认识,2007年开始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独立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16学时,1学分。

1.2修订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实验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既能培养学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兼顾微生物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培养基的制备、器皿及培养基的灭菌、显微镜的操作、微生物的染色及观察、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等实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微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学生必须扎实掌握,但在实验微生物种类的选择上也要照顾到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微生物,比如普通生物学中较少涉及环境工程微生物中比较重要的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本人自2007年起,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大实验知识和实验技术的传授,同时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将实验项目拓展到8个,并出版校内讲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实验指导教材;2011年9月,将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出版了校内讲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修订版),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项目增加到10个,并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学时数和实验类别等。

1.3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简单的学生实验、编写报告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贯穿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编写报告、实验考试等全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是由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我们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材料、步骤等),做到对所做实验心中有数。实验过程中从准备实验器材、配置试剂到实验结束每一步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起到辅助、监督和示范作用。每个实验都设置有相关思考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实验课程中进行讨论、验证或课后进一步查找资料来解决这些疑问。

1.4改革教学手段

微生物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不多,这使许多有关微生物的概念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视频实验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采用视频教学短片,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或科研中的应用,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如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斜面、液体、平板接种培养方法等。采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优点,结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讲授和示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因此,我们建立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网站,制作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图库,完成了课程试题库建设,该网站成为适合学生自学的网络平台。

1.5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考核方法。实验课程考试方式是综合考核(实验+闭卷考试),实验主要考核项目有预习情况、操作情况、数据的记录及处理、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该部分占考核成绩的70%。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操作关键点,该部分占30%。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特点

2.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

实验室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工作量要比实验课程多许多。让学生参与到前期准备工作中,不但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还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课分组进行,每组实验结束后,做好后续整理工作,比如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和生长曲线绘制实验,测试完毕要将实验菌种和器材进行灭菌后清洗,然后每组分别准备出下一个实验自己小组所需的器材,要对培养皿、试管、镊子等消毒灭菌,配置各种试剂,这个过程使学生学习到完整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

2.2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更新推动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不断向前发展,实验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重组、PCR技术也在环境工程得到应用,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对这些实验技术在环境工程中运用很少涉及,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我们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将分子生物学的部分内容写进教材,如2011年进行实验教材的改编时,将电泳、凝胶成像、PCR基因扩增等实验引入到实验教学中。

2.3增强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

过去实验内容多为孤立、连贯性不强的项目,各实验之间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对此,我们调整了实验内容,将原来独立设置的实验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实验体系,比如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一)培养出的微生物可进行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练习(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三)后的微生物进行数量和大小测定(实验四)以及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五)。在这个环环相扣的实验体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系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惯性,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创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4结合多媒体实验教学、更直观展现实验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各种微生物需要在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由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便于更好地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这点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中放入大量宏观及微观图片,并建立了污水处理指示性微生物图库,从而更直观更丰富的反应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知识。

2.5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增加本科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是为了有效利用和挖掘实验室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创新性实验项目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有限的启发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项目选题、实验设计、项目实施、结果处理、项目报告评审等均由学生解决。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设计实验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实验项目的安排原则上不做范围的限制,只要是实验室条件满足就予以安排,创新性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找出成功或者不足之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如2013年我校的科技创新项目:微生物处理高氯酸盐的研究、利用餐厨垃圾发酵废液培养产油微生物及其油脂提取技术的研究和餐厨垃圾与玉米秸轩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等;2010年的科技创新项目:2-MIB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复合生物填料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和体育馆有害微生物研究。每个项目由3-5名本科生,1名指导教师组成。学生自由组织,编写项目申请书,提交申请,申请通过后实验室提供场地和实验材料,项目完成后进行答辩验收,验收由3-5名评委进行,优秀的项目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2.6完善的考核手段

合理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对实验技能不够重视的倾向,他们在实验中不认真操作,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但却可以写出很好的实验报告。为克服这种不良倾向,我们在本课程中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考核手段,除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成绩(占7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还增加了闭卷考试(占30%),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或者操作的关键点灵活转化为试题的形式进一步进行考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关键点的掌握。

3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不断改进,实验教学环节的优化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减少了重复操作,丰富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效率,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技能,增强了科研意识及专业信心,通过实验环节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7年至2012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进行了5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连续3年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网评中排名前10%。2010-2011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成为校第五批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11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被评为我校第十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为了配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出版了2本配套讲义和1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分别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2007版和2011版,校内讲义)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4结语

实践教学的特点篇(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营销能力实现了跨越性的进步。目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一个最急需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从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来看,营销人才需求数量继续呈较快增长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

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呢?答案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具体的一次实践活动,该活动是围绕某个专题并借助一定的手段组织实施的。广义的实践教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一切的实践活动,具体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实训、生产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教学形式。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企业招聘市场营销人员时大多要求“具有相关从业经验者”。因此,学生要想一毕业就能够很好的就业,就必须在学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而想在学校就能拥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必须依靠实践教学。

(一)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

作为营销人员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法律素质、专业基础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技能结构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实务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素质和知识培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技能,以适应对营销人才技能的需要。

(二)借鉴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的先进做法

在国内,已经有一些高职院校办得较成功,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外,像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已探索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吸取众家之所长,用来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好方法。

(三)营销人才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资进入政策的逐步宽松,使得国外品牌不仅能在中国更方便地销售,而且会给相当一部分本土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更多考虑的是精确的数据、科学的方法,而不仅是凭感觉。而在这方面,我国营销人的专业水准、做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观念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使营销类人才变得更加抢手,因此营销人才的短缺也是一种质量上的短缺。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教学,其教学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具体到营销专业,教学总体目标更加明确。二是阶段目标,一般可分为基础课学习阶段、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阶段。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教学阶段目标,但不管是哪个阶段都要求实践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实践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教学内容的动态性

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技术、能力联系紧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是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在不断动态变化着的。以市场营销学中的专业课《推销技巧与实务》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心态的变化,作为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也要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内容也在随之变化。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传统教学课堂中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法”已不再符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过程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团队合作工作的开展。目前,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中最常见的实践教学方法有项目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引领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

4、师资团队的“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保障条件之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教师不仅具有教学技能还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即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了解所教科目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又要具有该科目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即能给予学生现场学习的指导。但考虑到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可能做不到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都有所造诣。因此,我们提倡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要求在某专业教学小组中,既有理论知识讲解,又有实践指导。

5、实训基地的开放性

实训基地教学环境的仿真性、教学设备的真实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实训基地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开放。由于实训时间比例加大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实践教学要求实训基地能够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入实训基地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相关技能。二是企业对学校的开放。由于职业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它不可能建立大型的、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必须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能够在企业得以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职院校的实施情况看,尽管许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对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点认识不全面

市场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力浦・科特勒指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它是在为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因此该学科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2、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严重,营销学专业教育被定位为学历教育,教学观念仍以传统的学科本位为主,对学生培养方针的定位并不准确。教学方法上仍主要是空泛的理论加上有限案例。对学生培养定位的不准确,使得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目的也仅仅是死记硬背考试拿学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绝非企业急需的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3、营销实习环节薄弱

营销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企业经营诊断、完成市场专项调查、进行市场研究与分析、进行企业营销策划等工作。但目前部分院校的实习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很难建立起固定的实习模式,导致管理混乱,实习效果不佳。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按照一般普通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将教师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当做教辅人员对待,致使这部分老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条件比理论教师苛刻,待遇也较低,很少获得正常的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此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中缺乏兼职教师。大多高职院校很少从企业中聘请现职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因此,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5、缺乏经费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大多数市场营销的教学计划中都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实际执行中往往经费投入不足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管理层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管理不够,同时也欠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关注。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其建设是需要经费支持和保障的。但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有所欠缺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