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8 09:41:50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1)

依据翻转课堂及构建主义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套“两阶段、五步骤”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旨在改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出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两阶段、五步骤”教学模式主要是:“两阶段”是指将学生学习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翻转教学阶段。“五步骤”是指将课堂翻转教学阶段分为组内讨论、个性指导、交流总结、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等五个步骤。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春季班和普通班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总账和报表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验。实验过程中对于春季班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比较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两个模块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学习,采用完成账套的方式进行检验。春季班平均成绩为91.93;普通班平均成绩为86.13。春季班100-90分比重为58.65%,90-80分为22.90%,80-70分为18.45%;普通班100-90分比重为38.1%;90-80分为44.05%,80-70分为16.67%,70-60分为1.19%。90分以上的比重春季班高于普通班20%。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本次共向1班学生发放73份问卷,共收回68份有效问卷。本次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意见。调查结果表明:62%的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较好。31%学生认为课前自主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效果较好;3%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非常满意,39%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满意;45%的学生更喜欢小组讨论的方式;12%的学生喜欢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调研,还发现学生在课下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其次是咨询教师;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下学习难点主要集中于自控能力较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课堂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进行小组交流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组间评价不合理等方面。

通过分析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学生整体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较为认可,同时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接受课下学习、课上交流讨论的方式。但也存在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交流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取得成果

(一)重构了课堂教学环节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视频及相关资料的学习,通过线上答疑及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则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通过组内讨论、个性指导、总结交流、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完成知识内化和拓展的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较为沉闷的局面,提高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重要性,自主、自愿完成学习内容。

(二)构建了双重交流平台

及时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基于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课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和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亦可以同样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课上,教师将原来课上教授时间用来引导和推动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和拓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交流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学习过程及成果的交流,教师通过参与到小组讨论的一对多、个性指导的一对一、小组总结的评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不再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而是形成一种学习文化,将学习看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三)形成了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平日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并存的多元考核方式。翻转课堂模式下,增加了以学生参与度为主的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包括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相关情况的考核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考核,还包括组长评价、组间评价等敦促学生之间互相激励学习的考核方面。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1.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的起点就是需要教师去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视频内容。在制作视频时,如何选取视频内容,如何设计视频中相关元素,怎么让视频所呈现出的效果达到最佳,如何通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

2.掌控课堂能力。课堂组织环节如何安排学生互动、如何开展小组交流合作,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程,如何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组织和管理能力。

3.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答疑、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求教师不再是只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讨论、指导、提升和评价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于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用不懂的语言、动作和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管控能力的挑战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的重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将其付诸于行动。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课下视频观看、资料查阅、总结问题、课堂上交流互动、组间讨论、总结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管控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下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2)

关键词: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Key words: micro-lesson;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68-03

0 引言

纵观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在教学中着重于重点、难点和考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认知差异性和能动性,造成了学生出勤率不高,学习不自觉,上课玩手机,应付考试等学习现状。教育的功能本质上是要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对其教育的功能。如何改变当前这种教学现状,是每个老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一种新尝试。

1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内涵

2008年,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第一次给出了“微课(Micro-Lesson)”的内涵。在我国,2010年,学者胡铁生首次提出“微课”的理论,并创立了首个“微课”学习平台,在整个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什么是“微课”呢?综合国际、国内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把“微课”理解为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短小、精炼的知识点式视频为主要的教学媒介,展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讲解某个理论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体,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一体化资源,并以一定的教学过程和逻辑方式所构成的一个半结构化、目的鲜明的“生态环境”[1]。

“翻转课堂”又叫颠倒课堂,最早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在2007年,“林地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用录屏软件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录制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看视频代替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重点是集中精力完成针对知识点的练习以及教与学的交流上,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通过上述描述可以认为“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美国由莎尔曼・罕(Salmankhan)创立的可罕学院(KhanAcademy)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2]。到目前为止,“翻转课堂”已经被成功应用到众多高职和本科院校的多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物流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是本研究的重点。

2 物流管理学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程”教学背景

2.1 《物流管理学》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学》几乎是所有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铺垫的基础性作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物流职能和物流管理理论介绍,以物流活动为主线,通过《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最终实现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该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但是该课程不够时尚,具体的企业案例很难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兴趣,同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多,分散,更新快。上述课程的特点再加上课程教学的目标,既要让学生树立系统的思维,并在建立系统思维的前体下,又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2 《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以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物流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不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少,即便是有互动也是非常浅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基本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仅限识记,缺少理解和分析,尤其是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所以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为了应付考试,讲过的知识点考前掌握,考后就都还给老师,教学效果差。

第四,手机对上课教学影响很大,很多学生上课时摆脱不了对手机的依赖,要么玩游戏,看视频,要么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经思考就去百度,导致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愿意对专业问题思考。

根据《物流管理学》的课程特征和教学现状,本研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为了有效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设计如下教学流程,具体包括教学课程设计、学生课前自学、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综合考核等几个阶段[3],如图1所示。

具体分析如下:

3.1 课程设计

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本着知识够用为原则,将《物流管理学》设计为五个大的知识点,30个左右小的知识点和20个左右“微课”进行教学,最后通过案例串联起来。五个大知识点包括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类型、物流职能、物流管理。五个大的知识点下面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每个小知识点录制成3~10分钟的“微课”。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鉴于微课数量的多少和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增减和改变,所以在图2中只给出部分的“微课”内容。

3.2 学生课前自学

根据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前布置下次课需要预习的知识点,学生根据在线平台资源进行课前学习。课堂上,老师首先对课前预习的知识点进行测试,以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课堂测试中有80%以上完成的很好,原则上不讲此部分内容;若有20%~80%完成的很好,则略讲此部分内容;若80%以下完成得不好,则细讲此部分内容。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保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进行,还须注意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习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认真听好,做好笔记;对课程兴趣主要由老师讲得好不好定;要考试的多学点,不考的不用学;内容太难的不用学,也不会考;专业基础知识用时再学不算晚等传统观念转变过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必须从传统的老师课堂讲解,学生聆听记录;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老师指定重点,学生掌握要点;课后组织考试,考后还给老师中改变过来。这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转变学习观念和习惯后,学生才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知识点,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微信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微信、QQ以及平台和老师、同学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4]。

3.3 在线教学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主要提供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资料,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资源来源。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教学参考书:《现代物流管理》黄中鼎主编,《物流学》王斌义主编等多本部级教材或者获奖教材;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给出全部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难点。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宜家”的竞争力、万能的“UPS”、“河北的超载怪圈”等一系列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来源一部分从网上下载,一部分是现场采集,一部分来源学校录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根据相应的知识点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几十篇。同时老师会定期的搜集与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国际物流动态、就业前景、就业信息等最新知讯放到教学平台上,尤其是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到较好的物流信息或案例并上传的学习平台上,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具体过程可以包括:知识点测试、微课精讲、互动讨论、小组展示、教师总结等五个内容。各个内容间相互影响,一脉相承。每个内容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微课”设计的好坏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微课程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5]。目前,“微课”设计已发展形成五大门类:课程精讲类、实验探究类、操作示范类、知识讲解类、虚拟面批类。此外,游戏学习类作为一个探索中的大类,正在酝酿之中。针对物流管理学的特点,可以采用课程精讲类、操作示范类和知识讲解类。对于重要的知识点采用课程精讲类,对技能型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操作示范类,对基本的概念可以采用知识讲解类,对于物流管理的内容可以通过游戏学习类进行。

另外制作“微课”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和艺术修养,否则仅有教学视频的形,没有可视化教学的神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我校为了提高老师的“微课”设计水平,还举办了全校的“微课”设计大赛,本人也参与其中,对“微课”设计有很大好处。

最后,“微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传输知识以及问题的解决,强调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微课程的设计要从细节上着手,设计的微课程要能达到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考的目的。设计微课程时,如果知识点较为重要,同时又可以拆分,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主题,供学生课前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3.5 课后评价

学生在完成若干个知识点的学习后,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随堂考试等方式检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6]。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或同学间相互指导,同时还可以达到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有效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不断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3.6 综合考评

综合考评不同于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是对某一个知识点学习情况的检测,综合考评是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按照自主学习占20%,课堂讨论占20%、课程报告20%,课程考试占40%的比例来评定成绩,甚至可以把课程期末的考试取消,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强化了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期末考试时学生作弊的情况产生。

4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按照上面的流程进行《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并设计出有效的“微课”,笔者认为可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4.1 老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的自我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教学过程相对固定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老师对专业知识非常熟练,又要能够掌控整个“教”和“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微课”,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只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才能保证新的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4.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课堂气氛活跃

以往瞌睡开小差,现在集中精力;以往听得朦朦胧胧,现在辩的明明白白;以往教师唱主角,现在轮流上台展示;小组内协同,小组间竞争。以往课堂讲课好转变为课堂组织好;穿插案例、微课、视频、研讨、展示、测试等,但是教学目标不变,所以通过翻转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

4.3 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经过翻转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会提升查阅专业资料的能力,并能够进行观点提炼;掌握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制作PPT水平极大的提升;在讲台上进行观点展示时举止得体,表达能力也会明显改善;小组间相互质疑、辨析。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5 总结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美好的,要使翻转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优秀微课程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7]。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促使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探索,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runsell, E.&M. Horejsi. A Flipped Classroom in Action.[M].Washinggton: The Scienc Teacher,2013.

[2]Bergmann, J. &A. Sams. Flipping the Classroom[M].San Bruno:Tech&Learning.2012.

[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4]王秋月.上海教育科研[J].“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2014(8):15-18.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为了解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发生本质的变化。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如果没有新的方式来冲击,将很难改变现状。为此,我们对学校教师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学校品牌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流程的研究与论证,我们构建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的学校主流课堂教学流程。活动的实质是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主动性,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课堂教学流程改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深受影响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四阶段及赫尔巴特范式的“苏联版”――凯诺夫的教学五段论,用演绎的方式来构建教育学说,使各概念间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流程虽然日益受到教学改革的冲击,但是,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仍然是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以“教师行为”为主导、“讲授――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中,教师不可动摇的“正式权威地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全力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期待纳入到自己的模式中。但同时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又深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学习的本体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由此,就产生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一,教师如何为学生确立学习的起点?其二,教师如何判定教学是适合学生所需的?其三,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教师将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时,有多少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深思,也不断推动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改革。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大众传媒和因特网为主干的社会因素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并对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承载体的学校教学形式和内容形成冲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也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的关系,教师倡导的应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学生能保持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智慧的挑战,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流程既是对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推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充分研究分析我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流程基础上,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建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主流课堂教学流程,促使学校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二、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磨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重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完善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只不过能引起教育的部分改变而已,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必须认定,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应该把儿童(学生)的世界还给儿童(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流程,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必须发生根本转变。

(2)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新课堂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转变不但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或课堂内的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技能和宽泛的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职业的基础,还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流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要受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制约与影响。

因此,应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流程,即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普遍有效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旦凝固起来,就成为僵化的条条框框,就会陷于程式化了。课堂应该是流动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场所。研究表明,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总结、反省、修正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方式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反馈敏感性强,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保持对教学过程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方显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明细了教师的操作流程

(1)流程的内容及程序。课堂教学流程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学生内容产生积极的倾向性,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随即的导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导学,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导学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导学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导学。而操练是一种互动的课堂生成和课堂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思考的方向指向问题,使思考的策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最后的反馈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这个环节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着重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最高要求就是进行分层反馈,保证尚未达标的学生有机会矫正补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学生第二次达标的机会分层训练。教师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广度,能较好地反映本堂课重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开放程度,且能尽可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及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2)流程的实验与推广。我们将用近三年的时间来完成构建,一年培植,一年推广,一年完善与超越。在我们构建了流程的基本程序后,我们首先进行品牌流程的提炼,学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多数具有这一特点,实验人员参与听课、评课,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流程作进一步的修正,然后选择了全校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运用这种流程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就教学流程实验专项组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就新流程下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生总体评价是,“激趣、导学、操练、反馈”课堂教学流程遵循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种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充分地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及要求自主地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学流程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四、在实践与反思中,升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学校以科研月考核的形式,从制度的角度推进主流化教学流程的推广和研讨。从理论上架构,在实践中研磨,从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突破,在新一轮的深入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体悟和理解。我们的主流教学流程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追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主流化地教学流程推广地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进一步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关注“主流教学流程”实施的外延,也就是遵循课堂教学常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总之,课堂既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的主渠道,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大力提倡主流化教学流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以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更多,教师只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为新时代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4)

一、明确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当作培养大学生的首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根据规定的教材和预估的学生共同认知规律在进行单向传授,过分强调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满堂灌”。结果灌输式、保姆式、应试型的教学方法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动,课堂失去了活力,学习热情大减,上课仅仅是在走过场。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做到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其导向作用。记得有人曾形容师生关系是“导师在学生面前‘喷烟’,直到把学生心中的火把点燃”。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这一角色,教什么?怎么教?也就容易解决了。

二、研究每堂课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中,知识是基础,传授学生知识是教育本身的首要职责,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现就大学物理课程来讲,怎样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我们暂且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讨论,本文只就微观层面进行表述。所谓微观层次就是指从每节课做起,教师在授课前,不仅要做到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也要重点思考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科学素质方面的作为。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基本教学要求》的A、B类知识点,目前,我校部分班级大学物理课程的安排为: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经典物理基础(72学时),包括力、热、电磁、光四部分共十七章;大二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近代物理基础(56学时),包括相对论、量子、激光、固体、原子核五部分共十三章。按照教学日历,我们针对每节课(或每一小节)都制定出一套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教学方案,具体包括有:形象图片、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讲授方案、重点、难点、能力要求、素质提升及知识点应用十大方面。这里,不妨以第三章第三节理想流体定常流动一节为例予以介绍。具体教案是这样的:

(1)形象图片(略);

(2)核心内容:如何表征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连续性;

(3)教学目标:探讨连续性方程数学表达式的提出与意义;

(4)教学目的:为什么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理想流体定常流动中的表现;

(5)讲授方案:以几何、代数、积分的不同方法描述流场,从均匀流场到非均匀流场,从非定常流到定常流,利用质量守恒引入连续性方程;

(6)重点:如何引入与表示通过可控闭合面的体积流量;

(7)难点:如何规定流入、流出闭合面体积流量的正、负;

(8)能力要求:应用数学方法描述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特征的能力;

(9)素质提升:从复杂的流体运动中抽象出理想流体模型,运用几何、代数、分析的数学语言建立连续性方程的思路;

(10)应用:保温桶的流速计算。

在本次课的课程教学中,探究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这一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描述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特征的能力则是培养的重点与核心;提升学生从复杂的流体运动中抽象出描述理想流体的模型,能运用几何、代数的数学语言去建立连续性方程则又成为本次课课堂教学的难点与关键。因为我们知道,要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域里建立起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理想流体问题的思路与视角,达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并非易事。但我们在本学期这一教学方案的试行过程中,却确实感觉到了通过给学生营造这样一种教学氛围,学生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大学物理更多地倾向于研究掌握各种问题的物理学思想,更加注重于培养独立应用这些思想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学生自己来讲,除了应改变思路、变换学习方法外,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学生发表感言);另外,也有一些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在方法上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讲解……突然间‘学海无涯’再次闪现在我心中。在大学里,我们所学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那些东西,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和他人相处的礼节、各项事物的处理、个人生活的方成以及社会生存的经验。”(学生真实感言)

三、注重物理学方法向课堂教学的渗透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案制定了,思想明确了之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呢?

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照顾个性的教学理念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时刻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想方设法给学生创建探索知识的环境与氛围,并注重物理学方法向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做到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理学方法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而物理学知识又贯穿于物理学的方法论中,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讲授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将物理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了解了物理学方法的应用,才能从物理学方法的视角上去更好地把握内容。经实践,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用学生自己在课程学习小结中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物理学方法的专门讲解和重视在学习中的应用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大学物理学的强大魅力……但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大学物理学中对各类方法的巧妙运用。这些方法使我真切体会到了人类智慧的博大精深以及科学的艰辛,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一点一点地强化着我的思维。”

四、结束语

学生们能体会到“学好大学物理不仅为学业增添砝码,同时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为以后的就业、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看着学生们写的学习物理课程的各种体会,我们不得不惊叹“以人为本,集知识、能力、素质于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的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思维、新举措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5)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困境,面对学生基础不平衡,教学内容更新快,课程容量大以及分层教学难等问题,难以达到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再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引进先进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学习的兴趣,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现分层教学的可能。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教学,对学生的水平等并没有进行分层、分组,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而言,难以照顾到位,并且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仅凭有限课时内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所以近年来高职院校以课外网络选修课以及课堂选修课等形式拓展对计算机基础的内容教学,但却没有办法满足实践需求。加上教师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制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进度和计划,不得不删减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连贯起来,课堂氛围也比较紧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基于上述情况来看,将具有高实践性以及不受课时拘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必然趋势。

(二)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流程相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课后自我进行学习疑难解答,翻转课堂是在家中完成课程知识内容学习,在学校课堂上完成学生答疑以及作业还有巩固联系等。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应用中有两个重点要求,一是设备上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线上学习的设备,能够完成视频学习以及在线答疑,翻转课堂比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理论联系实践作为能力培养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高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人手一部手机+电脑的配置,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设备上的要求没有什么问题。二是实践要求,实践要求需要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课下视频播放中能够专心听讲,在线上完成教师的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针对这一点基于目前高职学生都是在校住宿及学习来看,可以在宿舍或是教学楼中,组织学生统一在课堂教学前一天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运用好学生管理方式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学前准备。学前准备主要是针对学前教学视频的制作,要将课程内容庞大且复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从便于学生学习出发的角度进行课堂视频制作,首要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梳理,以实际案例及操作作为教学参考展开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完成对课程内容教学的确定,这需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除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各大高职、高校的学术交流,建立起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交流平台,一方面减少教师教学视频制作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展教学视频的来源,多角度完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视频制作。就课程内容而言,一共可以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word模块、excel模块、PPT模块和常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六大模块,以及课程自荐、平台使用详解、学习要求及考核的翻转课堂教学配套完善的需求。除去统一组织学生进行视频学习外,可以构建微视频的自动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复习及预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依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教师后教为流程,需要保证学生在上课前完成教材内容及知识的掌握,并且进行理论知识的相应实际操作练习。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视频观看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理解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视频设计主要是以微视频为主,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内容及时间尤为注重,一个视频的时长与微课是同等类型的,基本都是在10到20分钟之间,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学生可选择多种观看形式进行学习理解,并保证边看边练习,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翻转课堂视频制作中,需要先进行话题导入,例如在视频开始前进行话题引入,或是在课程结束后为下一次视频学习进行问题导出,亦或者是在学习交流群中进行内容知识的普及以及实际案例的衔接,以提高教学视频的学习质量。

(三)课堂活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主要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以及巩固联系为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活动一定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加强师生互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习现状而言,以比赛或是小组讨论、分层式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最为合适,一是以视频学习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以学生的基础作为教师教学的展开点,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二是组织学生根据案例或是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既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保证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质量。

(四)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是针对翻转课堂实施制定的,不能以传统的课后评价方法作为评价标准了,而是要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学要求以及学习质量等进行课后评价机制的构建,再者就是将翻转课堂学前准备以及课前准备挂钩,及时将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学前准备和课前准备环节,不断完善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6)

1、翻转课堂的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翻转,教师以录制的微视频或网络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在课外自主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学习者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等活动达到知识的深入内化,主要完成知识的疑点难点解决和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模式增加了交互时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传统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教师课上讲解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而翻转课堂上颠覆了课上课下顺序,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合作交流、探讨解决疑难知识。

2、翻转课堂特征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习者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中,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高参与度中进行学习,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同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灵活应用所学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

(2)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的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制作的PPT课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按照课件内容进行讲解。翻转课堂中,教师提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视频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讲解,视频资源是教师精也设计的,学生的学习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生可自己控制进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暂停或反复观看。翻转课堂中不是用教学视频来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从教学形式上由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作业”翻转成“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探究”。在这种模式下,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习支持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动探究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翻转教学活动中学习者根据学习内容不间断的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来解决疑问、完成任务,以扩展和创造新的知识,学生主动学,教师个性化指导。因此,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整个课堂的主角。

(4)教学流程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使传统教学流程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然后通过课后的作业练习来内化所学的知识。翻转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教导学“转变为学定教”。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习者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课堂时间用来解决疑难问题、概念深化、进行合作学习。课前学习者自主完成任务,在课中,教师对课前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学习者在合作探索中深入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改变使课堂时间重新进行分配,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更少,学习者谋堂交互的时间更多,学习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

(5)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单一落后,所以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适应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的需要。在翻转课堂上不但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注重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课堂参与表现情况、小组合作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和测试成绩等方面。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设计原则

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难以质量。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接受者或灌输的对象”变为“主动探究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各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即“授人以渔”的教育,尽可能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交互协作学习的设计时尽可能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意义建构、运用知识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注重对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难度的适度和科学,能为学生借助活动情境所提供的问题、主题或任务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发展动手实践能力,能丰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翻转课堂如何更好的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教学目标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学习的一门公共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本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目标,既要体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要求。本课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习者主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 以及网络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应该考虑三维目标,侧重自主学习,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每一章节由多个小案例组成,先简后繁,先主要后次要,各个单元独立设计,避免学生因为一个案例不会,而影响后续案例学习,通过这样的结构更利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删除和重新调整,主要增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后续学生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综合案例等,为进一步强化本课程对后续计算机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起铺垫作用,对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学习资源设计

翻转课堂中,制作学习资源时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针对性练习,拓展资源等学习资源课外知识获得主要由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的教学过程结构应该逻辑清晰内容完整,按照选定的主题逐步讲解,突出重点内容除了视频资源外,本课程依据学习者需求、学习内容还设计了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单和辅助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明确自己怎么去学,学什么,学了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习任务单主要包含主题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课后巩固案例,课堂案例等,主题知识资源主要通过 PPT 课件、文本、图形、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教材内容,主题案例资源主要收集和制作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课件、文本、图形、声音、视频、课堂案例等资源,为了便于知识的巩固和开拓视野,学习能力较好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拓展资源继续更深入的学习。

(2)学习过程设计

改变该课程的传统教学现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设计出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流程,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在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的分析基础上,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作业练习等学习资源,上传到微信群、QQ共享群、微博等网络共享学习平台供学习者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学习者下载学习资源,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完成自主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QQ群或微信群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应素材资源,完成作业,发现学习初期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向其他同伴或教师求助。教师则需要对学习者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与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课中交流组织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中学习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来提升学生内驱力,各小组了解学习任务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将自己融入课堂讨论,适时质疑、及时引导促进知识的升华。同时教师要注意监督课堂,确保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完成任务,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课中反馈评价: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的补充讲解,同时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难点问题统一答疑解难。其次,老师了解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每个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在分享成果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对汇报组的汇报内容提出质疑,汇报组的组员及时回答其他组员提出的疑问,可以请求教师帮忙。教师点评后引导学习者进行组内交流和组间互动答疑,主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可以是自学前的问题也可以是汇报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完成既快又好的学生可帮助和指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任务,教师解答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对当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拓展。最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及知识点的巩固,教师的主要任务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梳理、归纳与总结,并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价。

课后巩固拓展:学习者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后,对知识己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在课后,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反思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学习者通过交流平台继续与同伴教师讨论交流,利用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利用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源继续学习,提升自己。教师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评价,反思学习资源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怎么改进、完善教学等。

(3)学习评价设计

传统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注重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很少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关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评价强调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努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为、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末学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前学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课中学习任务的完成倩况,学习者的参与情况。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占20%,主要指学习者在课前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情况;课中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占20%,指课中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小组成果汇报的情况;学习者的参与情况占20%,主要包括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课堂的考勤情况。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惰况主要通过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来完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考勤进行记录,观察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期末考试成绩占40%,通过无纸化测评考试系统对学习者进行检测。

信息时代,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探讨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设计、应用、评价来实施具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对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36-40.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7)

1.引言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生命活动性与环境复杂性,重视三者互动:学生、教师及文本。学生通过原有的知识理解教师所讲授的语言及文本的内容,从而获得数学课本的知识或有价值的知识点。所以,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动态化教学与多样化教学,它能够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想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必须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特点

2.1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与传统的课堂相比,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课本知识,并通过生生互动交流学习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改善了师生关系。另外,在平等的互动中学生容易学到知识,这就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进步。

2.2注重差异性与拓展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生成性教学课堂相比较,前者比较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后者则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性与拓展性。不同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便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性。在数学生成性课堂中,教学的差异性就是其主要表现[1]。学生在数学生成性教学课堂中通过多变的课堂活动,能够掌握课本知识,并对其产生独到的见解,便是课堂教学的拓展。

2.3生成性课堂的基础性

生成性课堂是数学教学系统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进行交流,在让课堂的内容与形式都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有新的认知,并且都能提升自我,这样才有利于构建数学生成性课堂。

3.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3.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表现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构建生成性课堂的基础。想要在数学生成性课堂中取得成果,就需要教师能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所以在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工作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保障所有的学生都有权利、有机会参加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发表自己的解说与意见,还能够对教师或者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要真正把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本质体现出来,就需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相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3.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优化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当然,学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才能应用这一方式,这样创出的教学情境才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能够顺利完成,并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以发展。

3.3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水平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与促进者,他能够促进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成,实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转换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学校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让教师通过努力学习与参加培训提升自己。只有提高综合教学水平教师才能迅速地捕捉与重组信息,收集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这样做不仅有效促进了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发展,还提高了教师的学习、教学能力。

3.4重视课后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

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便是课后反思。教师通过进行课后反思,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做好的方面可以继续运用,不足之处则需转变,同时把所要注意的问题记下来,避免在下次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另外,教师可以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给数学教师或其他教师当学生,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并把他们的设计与教学优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提升教育水平,为促进数学生成性课堂的发展奠定基础。

5.结语

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探究、创造与思考等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形成生成性课堂,不仅能把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还能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8)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012 年7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两人合著的《翻转你的课堂:每天每节课与每个学生交流》(《Flip Your Classroom: Talk to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一书由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出版,成为翻转学习理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形式上,翻转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逆转,而在本质上,翻转学习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范式的转变。一方面,讲课视频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行点播,既可以选择性“听讲”,也可以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播学习;另一方面,课上时间则充分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文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思想,对高职《基因工程》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了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工程》教学效果。

1 教学分析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操作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技术。

高职《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基因工程相关技术的操作: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West―Blot杂交等技术。高职《基因工程》课程的知识面涉及广,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许多高职学生对以上知识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因此仅仅通过传统课堂教师的讲解,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似懂非懂,因此在基因工程的实践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很难完成基因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

2 教学流程设计

2.1 教学设计思路

基因工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我们汲取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成功经验,将该课程分成若干技术项目,教学流程设计主要包括课前的项目准备、课中项目设计和课后项目实施三个环节,分别实现知识传递、知识内化和知识实践。

2.2 教学进程――以PCR技术项目为例

2.2.1 课前

首先,将全班进行了分组,每组大约有3~5人不等,以后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大约8分钟的PCR知识点的动画视频教程,主要讲述PCR的原理,PCR所需要的体系,PCR技术的操作步骤,学生也可在网络寻找到相关的视频、动画及相应的知识等,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集体预习上网查阅资料和通过教材来预习,预习完成以后需要书写预习报告书。

2.2.2 课中

传统课堂由于时间有限,要想通过一节课实现项目化的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讲述PCR动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时间很赶,未完成的项目只能安排在课后,教师难以监控项目的进展,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课前经过深度预习之后,学生对PCR动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教师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创设的自主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在项目进展中遇到问题组内协作解决或咨询教师,教师巡视各组的学习进展,对有问题的小组和学生及时给予指导,最终达到设计符合可以实施的项目进程来。

2.2.3 课后(实训)

课后,我们组织学生进入基因工程实训室进行PCR技术的实施,从项目耗材、试剂的准备,项目实施,最后项目实施结束以后进行小组总结,并且制作PPT各个小组讲述自己的实践过程,全班进行评价。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到了项目准备,设计设计,项目实施,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切实达到了“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 结语

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笔者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对高职《基因工程》教学进行了重构。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基因工程》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 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3] 许崇利,黄江丽.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4).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以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95 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基础”课老师的一个挑战。美国萨尔曼・可汗(Slman Khan)2011年提出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教育理念,教与学的方式灵活,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的思想,2013 年以来流行的慕课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契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修正、扬弃或重建,提高教育时效性有重要意义。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价值

翻转课堂主要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接受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知识内化,翻转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让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式课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基础课”的教育目标有重要价值。

1、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基础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讲授,全力组织利用课内的45分钟时间,对学生讲解教学所规定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在原有课题模式的基础上很难实现。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传声机,而是课堂的组织协调者,对课程进行全局设计,合理布置讨论题目,有序组织学生讨论。根据每位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课前通过视频进行分层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因材施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得以落实。

2、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是传统教学的两个阶段,在知识传授阶段,教师在课上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初步理解;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完成知识的学习,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与自己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学生、老师进行探究学习。翻转课堂则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合作交流,翻转了传统的课堂程序。翻转课堂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将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3、课堂从灌输转向互动

在高校,“基础课”往往是大班教学,一个课堂容纳上百人。在这样的大课堂上要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和小组共同活动,具有相当难度。教师为方便常常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处于单线传播状态,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下通过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课件掌握基础知识,根据布置的作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才得以完成的作业。翻转课堂互动的数量与质量较之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提问、讨论等交互形式均有提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课堂在互动交流中成为启发思维、探索思路的场所。

4、考核从单一转为多元

在传统课堂里,知识的传授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是掌握知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评价采用传统的纸质测验成绩加上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以出勤率为主,若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则分数较高。以纸质测验成绩加上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整体发展。当前的评价方式较单一、片面,测评结果难以达到测评体系的预期目标,评价理念与模式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科学发展,难以实现促进师生发展的测评目的。翻转课堂也采用纸质测验,但只是为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面服务,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的各方面予以综合性的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践

“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较强的价值导向,当前的教学方法仍未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何让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是“基础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对实现“基础课”的改革是一个契机,探索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课” 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从“以教师为中心”切实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课堂上教师不是一味的授课,而是在课前将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布置给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目的。其次,课堂时间以学生讨论、探究和互助学习为主,使课堂成为思想激荡、观点交锋的场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多媒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堂的设计能力以及教学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有效定位

课前的精心准备工作是上好“基础课”翻转课堂的前提,老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短小、实用而又内容新颖的微视频。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教师要在课前构建既全面又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基础课”教学。

3、课中合作交流,打造有效课堂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后,就进入课堂的合作交流和评价反思环节。在合作交流环节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作业练习、小组项目等学习任务进行探讨、思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课堂的对话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紧紧把握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开发学生思考的新视角,指导学生突破、解决问题。合作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学习的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教师对于完成学习任务较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鼓励,树立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学习作品放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也可以延伸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4、多维度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传统的“基础课”通常以纸质考试测验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的重点是考察基本概念和理论,侧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已学的知识点,这不符合“基础课”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则考核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将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理论考试可以是纸质的试卷考察、课后的小论文、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在实践中,课堂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跃度,课堂外的社会实践都可作为考核的指标。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课”的几点思考

首先,“基础课”的课堂人数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是大班教学,一个课堂上往往容纳了上百人乃至几百人。如何在这样的大课堂上组织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小组共同活动,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其次,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不足。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借助于短小的视频资料,虽然当前的慕课、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为 “基础课”提供教学视频资源,方便信息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然而“基础课”的教学还需要结合本地的文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时更新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视频制作技能。

第三,教师的能力是关键。翻转课堂首先是教师的翻转,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能力在提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每一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基础课”中的应用契合了“05方案”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不断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基础课”的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国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3(81).

[2] 唐宽义.“翻转课堂”: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必然选择[J].文教资料,2014(11).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41-02

《数字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应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都是采用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课后要求学生自行练习,这种模式往往会造成课堂信息量大、概念易混,且课后练习时因指导不足而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3]应用于数字电路的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在国内外都出现了相关的教学尝试[2]。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名化学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采用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此后,该模式美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不乏诸如哈佛大学之类的著名高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该教学模式在国内也逐渐流行起来,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包含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实践等方式来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则“颠倒”了这种模式[4-5],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借助于教学微视频、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听播客、看电子书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完成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则重点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协助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这种模式下,受教育者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无需再单一依赖老师的知识讲授,教师的的角色也产生了改变,其更多的作用是总结、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怎样应用知识。课堂发生了翻转,教学过程也随之变化,学习的各个环节也有很大不同[6]。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前任务布置、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学习效果评价等几个模块。课前任务的布置主要要求学生完成相关教学视频的观看和对学生课前需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目的是督促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的组织和实施主要采用重难点讲解、分组交流、指导练习等形式,总结、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怎样应用知识。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鼓励、反馈和矫正的目的。

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探索

2.1 课前工作

一般包括网络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学生课前需完成任务的说明。教学资源一般有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电子书等形式,都要在课堂教学实施前的2周左右提前存放在课程教学网站上,便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每次课前需要学生完成的准备工作也要通过表格等形式把其学习内容、学习要求、重难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规则等说明清楚,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形成平时成绩记录,既能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也便与解学生学习情况,顺利实施课堂教学。通过课前学习和任务考核,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2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2.1 基本步骤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般包括教学内容导入、课堂关键教学环节实施、教学总结等部分,其核心是课堂关键教学环节和各环节时间的设计。内容导入部分要在常规内容导入之外,设置对本次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的解读,让学生事先把握课堂教学的流程。课堂教学环节可通过对重难点的集中答疑、分组讨论、练习指导等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中应用性、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在具体实施中以知识的运用为目标,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难度递增的若干个任务模块,并为每个模块安排合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若干任务来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教学总结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这里以555定时器的学习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篇(11)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省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为我省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也为创建南方教育高地提供丰富的内涵支撑。

为加强对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理论引导、实践指导,展示近年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于10月17~18日在潮州市城南中英文学校召开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旨在及时交流与总结全省各地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困惑,破解改革瓶颈,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品牌。潮州市副市长余鸿纯、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潮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喜君等领导与专家出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省教育研究院正处级干部李文郁主持。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的代表、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全体教研员以及潮州市各中小学教师代表共300多人齐聚一堂,共话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同描教学改革新梦想。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与会代表围绕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潮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潮州市城南小学暨城南中英文学校、湛江市中英文学校、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林少杰老师、肇庆市第十六小学严子良老师等分别代表单位和个人介绍了各自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受限于篇幅,本着知微见著的道理,记者信手撷取会场交流的其中两例作展示。

课堂教学怎样做到变,变什么?课堂如何变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果让课堂变得和谐,师生共同成长?以往以教学进度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变出幸福课堂”的革命。深圳市福田区以幸福自主的学习模式引领着传统课堂走向现代课堂的转型。

聆听一:深圳市福田区——幸福课堂。在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都在探索一个问题: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突破口在哪里?深圳市福田区给出的答案是: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创造幸福课堂。

在梅林小学五(4)班数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真分数、假分数》。上课伊始,老师重现预习提纲后,只见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各抒己见,积极交流。大约7分钟后,小组轮流汇报展示。学生分工合作,汇报得很精彩。课堂始终都是学生唱“主角”,老师最多就是插一两句“还有什么意见?”“你把什么看作单位1”之类的话语,或把学生不完整的话语补充完整,讲解和补充少之又少,连评价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最有趣的是在数轴上找假分数,两个学生争论不休。这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老师并没有马上站出来当裁判,而是大胆放手,把它“推给”了全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只见孩子们有模有样,比划着,讨论着,全然不在意还有听课老师在场……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这样的课堂,在福田区各中小学都可以见到,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模式,课堂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地释放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快乐中升华智慧。这就是幸福的课堂。

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福田区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通过“变出”幸福的课堂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们在智慧与快乐的课堂中幸福成长。

广州市白云区课改大致经历了“探索期、星火期、燎原期、打造期”4个时期,建立了课改理论体系,取得了课改实践成果,赢得了广泛赞誉,形成了鲜明的白云课改特色。

聆听二:广州市白云区——本真教育。本真教育,就是返璞归真。“本”是指回归教育的本源,皈依教育的本质:“真”既是真知,又是真诚。本真教育是根据教育的本质、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受教育者在自然、生态、和谐的情境中成为本真人的优质、高效的教育活动。

广州市白云教育确立了以“幸福教育”为价值追求,“本真教育”为课改理念,“生态课堂”为课改模式,“高效、减负”为课改目标,“理念统领,多元模式”为课改原则的课改理论。在区域课改的道路上,白云教育人上下求索、执著追求,实现了教育的新生。通过宣传发动,统一认识,多元推进,让课改逐渐成为教育系统的集体意志;确立了明确目标、设计顶层、典型示范、抓点带面、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课改基本思路;形成了行政推动、培训强基、以校为本、多元尝试、试点先行、分层推进的课改实践路径。白云课改体现了独特的特质,一是行政推动,强力保障;二是多层次,广覆盖;三是一区一领,一校一品;四是立足生态,构建课堂;五是课堂为基,全面提升。八年探索,八年实践,课改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课改,转变了校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了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多维能力;提高了区域教学质量,促进了整体教育的优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