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8 09:41:52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1)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的工作中承担着半壁江山,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包括专业强,操作复杂,工作流程多,与临床医师配合难度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后后果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能产生严重的医疗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不利于医院的发展。通过分析2006年――2012年间我院手术室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的医疗安全问题,总结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性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6年――2012年我院手术室发生的由于护理问题而产生的医疗问题67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手术时间人员安排重叠,临床手术科室医师和护理人员冲突矛盾,手术不能及时完成;手术材料,如器械,药品,辅料等排放混乱,手术中不能及时送到医师手中;手术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患者发生皮肤压伤,灼伤等问题;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排除等。导致期间发生一般安全医疗差错64件,医疗安全事故3件。

1.2 方法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调查,对事故发生的起因,处理过程进行归类,总结为这么几类:①管理制度因素;②护理责任心因素;③管理执行因素;④医护专业及法律因素等。对这几类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详细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数据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现将手术室护理性安全问题的总结归类,详见表1。

2.2 从表中分析,在统计学中,P

3 讨 论

经过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调查分析,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计算,护理责任心在医疗护理安全中作用显著,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讨论如下:

3.1 加强责任心主要措施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包括笔试考核和技能考核,内容为手术室的护理制度。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进行监督,指导,评价。将护理人员的晋升,工资收入,评优等项目和考核结果进行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2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制度。在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调查中,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也成为安全的隐患之一。尽管责任心是主要因素,但是缺乏制度保障并不能确保护理安全。要不断完善手术室的各项制度,务必建立起清楚、详尽、无异议、可操作性强、系统的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后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落实执行力,使护理人员对各种制度铭记于心[1]。

3.3 完善制度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的关键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工作。在术前严格核对,对手术器械和患者的详细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方式部位详细确认,防止接错病人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接入手术室后要严格遵从消毒制度,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2]。手术过程中注意及时检查手术器械的运行情况,监测患者情况,避免患者烫伤,压伤,手术记录单必须及时记录,保证与麻醉师的记录一致,降低安全隐患。术后注意清点手术物品,器械、纱布,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造成医疗纠纷[3]。

3.4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对新型医疗技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交流,拓展知识面,提高护理素质,加强与临床医师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务必要明悉卫生制度和相关法律,定期对护理人员做医院卫生方面的法律培训讲座,将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护患法律问题认真讲解,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保证所有操作均合乎法律规定。

4 小 结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开展,我国的医疗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4]。这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应对目前的形式,临床护理工作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当代护士,尤其是手术室特殊环境下的护士,必须加强护理责任心,熟悉手术室各项制度和相关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避免安全隐患,建立一支高质量护理风格的手术室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l中国实用医药,2010,1(4):69.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114-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的颁布,患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愈来愈高。由于骨科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易并发功能障碍及各种合并症;医疗费用透明度高;工伤、车祸易涉及到法律问题,故骨科成为护患纠纷高发科室之一。只有找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对策,才能将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 护士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漠

床旁交接不到位,未依护理级别按时巡视病房致病情突变时未及时发现;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皮试超时重做,配错、换错药、打错针,输液故障未及时排查;不了解患者需求;未及时解决患者反馈的问题;随意谈论患者隐私话题;备皮、导尿、灌肠时未注意保护患者隐;各种同意书未督促患方及时签字。

1.1.2 服务态度差,解释工作不到位

语气生、冷、硬,摆脸色,甚至顶撞、争吵;对患者询问不及时、耐心解答。

1.1.3 综合素质差,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理论知识薄弱;护理操作技能不达标;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应急能力差。

1.1.4 护理文书不规范

未反映专科特点;存在涂、刮、粘现象;记录不准确、及时、全面;医护记录不相符;护生带教漏签名。

1.1.5 沟通不到位

1.1.5.1 入院宣教:未告知患者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病区环境与病房管理措施、呼叫器使用法、开水与食堂供应处、贵重物品的保管与作息、探视、陪护、请假、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相关制度。

1.1.5.2 健康宣教:未告知患者术前应禁食、禁饮而致手术延后;术后过早下地、过早活动致钢板断裂; 股骨头置换者由于翻身或坐姿不当致脱臼;未告知拔针后正确按压方法与时间致针眼处皮下血肿;老年人应缓慢起床以防性低血压而致头昏、跌伤;未详细讲解骨科疾病的常识、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法;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1.1.5.3 治疗、护理中的告知:未告知患者治疗、护理中的目的、名称、方法、途径及患方应承担的风险;未向患方讲解平车、轮椅、拐杖、气圈、气垫床的使用法。

1.1.5.4 出院告知:未向患方介绍康复计划与院外随访、饮食、情志、药物服用、功能锻炼、夹板与石膏使用注意事项。

1.1.6 护生方面

穿刺技术差、言语不当;老师监管不严致加错药、打错针、输错液。

1.1.7 医护协作

未及时发现错误医嘱并提醒更改;医生开医嘱后未告知护士致使医嘱执行遗漏;发生纷纷时双方推卸责任。

1.2 患者方面

1.2.1 输液方面

患者期望值太高,要求护士穿刺一针见血;患方希望输液尽快结束而擅自调快滴速;呼叫后护士未及时到位;高峰时段等待时间稍长致患方不满。

1.2.2 费用方面

骨科患者住院日程长,患者了解一日清单的详细收费项目,若收费不当易致纠纷的发生;新药物、新仪器、新特殊器材的应用致患方无法承受高昂的费用而引起纠纷。

1.2.3 骨科患者的特殊性

患者受伤肢体部位多致留置针位置不合适;骨科患者压疮、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高龄髋关节置换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患者因意外伤害致发病急、创伤大、病情重而引起心理适应障碍。

1.2.4 安全意识提高

经媒体报道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使患方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降低。

1.2.5 其他科室

药房取错药、辅检科室等待时间过长致患者心中积怨而引起护患冲突。

1.3 管理方面

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得力;业务培训不到位;护士资源短缺。

2 防范措施

2.1 护士方面

2.1.1 开展安全教育,强化法制观念

严格制度管理,规范医护行为:定期培训《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不断提高护士的自律行为与职业保护意识;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及时、准确的护理服务。

2.1.2 改善服务态度

注重仪表培训;积极热情、亲自带患者到病床并详细行入院与健康宣教;尽量使用鼓励与激励语言调动患方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1.3 人文、专业素质与技能培训

以“优质服务”为护理理念,做到换位思考,急之所急,想之所想;尊重患者权利,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精神需要;加强专科理论与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的培训。

2.1.4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及时、完整、规范书写记录,杜绝涂改、漏记、作假;不定期抽查记录,针对查出问题及时整改。

2.1.5 加强护患沟通,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督促患方及时签字

耐心细致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方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活动、休息、功能锻炼法;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过程,消除悲观与恐惧情绪,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告知危重患者、年老体弱、特殊体质者的护理注意事项;所用药物与贵重药品的使用告知;各种知情同意书及时督促患方签名。

2.1.6 护生

做好岗前培训;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既给护生创造学习机会,又能让患者放心接受治疗。

2.1.7 加强医护合作

互相尊重、理解、支持;有分歧时切忌在患方面前评价对方;及时发现错开或漏开医嘱,对医生用药有疑问及时提醒。

2.2 患者方面

2.2.1 输液方面

输液高峰时段动态排班,输液时尽量多与患者沟通,力争取得患方的理解;反复向患者强调私自调速可造成的危害;患者呼叫后护士及时到位。

2.2.2 规范收费项目

坚决杜绝多收、乱收费现象;详细告知患者高费用项目明细;耐心向患者解释费用疑问。

2.2.3 做好其他科室协调工作

药物取错时由护士到药房调换;协调好具体检查时间再通知患方到辅检科室进行检查。

2.3 加强管理

2.3.1 制定科室管理计划,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网络系统,明确分工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选派一名资历深的护士分管病历质量与病房管理;另选一名安全意识、业务与理论知识皆强的护士分管急救药品与器械、消毒隔离管理、业务学习与技能培训;定期对科内护士予以集中培训后由护士长不定期抽查考核情况。

2.3.2 加强对护理差错高发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

重视护生及新上岗、工作欠严谨、情绪易波动护士的管理;加强差错防范、强化查对制度;做好护生传、帮、带工作。

2.3.3 鼓励并支持继续教育

支持院内外业务学习;组织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新仪器使用法;选送骨干护士外出短训、进修。

2.3.4 加强应急训练,注重锻炼预见性思维方式

突发状况时,做到冷静、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恰当抢救措施并立即通知医生,对病情发展做出预见性判断;积极调查纠纷真相,主动掌握第一线索,避免处于被动状态。

2.3.5 落实药品管理制度

建立贵重、急救药品登记本,毒麻药品上锁;定位、定量放置;专人管理并班班交接。

2.3.6 定期检修和维护相关设备,以免抢救时仪器故障

重视压疮、坠床、关节置换术后不当致脱位等高风险患者管理:给予床旁挂翻身记录卡、床尾挂危险警示卡,以督促各班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2.3.7 及时反馈

通过工休会、满意度调查、患者意见箱中收集患方意见与建议,及时解决、整改并反馈与患方。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核心,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3],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才能将护患纠纷降低到最少[2]。

护理安全是优质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4]。现代的护理管理不仅局限于人、财、物,而且涉及到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如果护理管理者仍然遵循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思路,很难保证护理质量连续性和稳定性[5]。护士长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变以前的传统管理观念,树立“ 安全第一,质量就是生命”的管理观念,做到人性化管理,为患者营造安全、放心、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时时警觉,事事认真,处处小心,才能保证环节质量[6]。实施安全管理后,护士安全意识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患纠纷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曾荣桂,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26.

[2] 蒋中香.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132-3133.

[3] 张倩茹,万双青.神经内科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J].护理医学,2007,32(6):750-751.

[4] 周桂英,李国宏,叶志芹,等.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兵团医学,2009,21(3):65-66.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3)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理工作在临床中所占的比重大,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为密切。在护患双方长时间接触中,双方主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纠纷也屡见不鲜,因此,强化安全管理、防范护患纠纷成为当前医疗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探究护患纠纷的原因,除了部分是由于患者对于护理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对护士职业存有的社会偏见等因素造成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是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日常工作中护理行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护士进取精神不够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劳动价值相对较低,同时参加继续教育及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士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家庭条件优越,与护士工作的艰辛及收入的低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思想较不稳定。因而对业务学习不感兴趣,护理理论知识较为贫乏,护理的基本技能相对缺乏,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护理不到位;对病情的观察判断缺乏预见性,应急能力差。

1.3 护理人力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4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忽视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生命健康权等,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而此举很可能就等于自动撤除了护士的自我防护的屏障,所有这些都给护患纠纷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1.5责任心不强 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不严;护理文书记录不全或不记录;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凭主观经验办事;护理查体不仔细或干脆照抄医生病历记录;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甚至发错药、打错针、记错帐等等。

1.6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1.7 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容易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防范对策

2.1 护理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仅是讲授一般的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2.2加强护士的医德修养教育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作风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根本所在,通过经常组织护士开展有关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以病人的满意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对新上岗的护士,在做好规范化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3 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 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4 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5 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

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幽默风趣的言语不仅可以增加护士的亲切感,而且可以打消病人的各种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和病痛。应通过对全体护士开展护士服务礼仪规范化培训,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日常服务的语言和行为,提高其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求护士做到“多听患者说几句,多对患者说几句”,对医院的有关管理规定及治疗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等都应耐心地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以切实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2.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按其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3结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护患关系得以持续改善,病人的满意度达95%以上,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1-02

病患者的手术全程护理一般是指导通过病患者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阶段以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在全期护理中,要实现为病患者提供可靠、安全、优质的服务,往往护理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病患手术后的康复以及安全问题。我结合在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程护理工作的实践,就全期安全与防范的措施探索过程,作一回顾与总结。现在试作概述如下。

1 医院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的措施

1.1 注意防止接错病人。医院在对病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让手术病患者在胸前或者手腕之上带上手术的标志。在标志上面必须标明病患者手术的名称、病历号、科室、性别、年龄、姓名。当手术病患者被送到手术室以后,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查对负责制“对: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查:查手术号、查手术间、查病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的名称及其部、查麻醉的方式、查麻醉的药品以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方面。医院及护理人员要严格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要确认确保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无误。。

1.2 要切实严防手术病患者坠床或摔伤。护理人员在推病患者时,如手推动床头,足在前面,头在后面,这样有利于对病患者的观察。又比如,内科外科手术在对接的时候,在挪动病人到手术床和手术车的时候,一定要固定手术推车并立即收放好床、车档,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至始至终陪伴在病患者的身旁,要防止病患者踩空后摔伤。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幼儿患者)要格外小心护理,必要的时候要上好约束带,防止病患者坠床。

1.3 在手术中要防止切口性感染。医院的手术室是具有高度危险的地方。手术室是动手术的核心部门,担负着抢救病患者的艰巨任务。手术的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医疗效果。对手术室的手术人员、护理人员我们应做到:其一,对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求严格的教育。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一丝不苟,对病患者负责的精神与品质,要有认真、慎重的工作作风。其二,要按严格科学的规程工作。如认真检查开展手术中全部器械、药料,严检一次性物品有效消毒的时间以及指示胶带和指示卡变色的情况,对怀疑有污点的物品必须马上进行更换。其三,要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其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划分无菌手术室,一般手术室,感染手术室。从而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2 注意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2.1 严格防止手术部位的错误。医院应加强整个手术团队的管理(包括手术人员、护理人员),增强手术时的检查核对意识。比如说做:“脑、肾、胸、颈、肢体等对称性的器官手术,应该在手术单上面注明何种手术。在麻醉实施之前,或者皮肤切开之前,以及病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一齐对病患者核对其身份、核对其手术部位,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严格防止抽错药及输错血。医院要坚持不断完善手术抽药制度及输血流程规定。麻醉师在手术之前要填写好抽药单。检查巡回的护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抽药单的内容进行抽药。凡用过的安剖须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掉,手术中凡使用过的任何药物都必须执行双人核对药品、剂量、浓度、用法。

2.3 严格防止神经损伤或者压疮。一般来说,良好的手术成功对手术后的病患者身体的康复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手术中,摆放病患者的手术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呼吸。如上肢的外展要讲究适当的角度,以免损伤臂从神经。又如,截石位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膝关节摆正,窝处垫软垫。束带固定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要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在麻醉以后,病人有肌肉缺乏反射性的保护,长时的颈伸仰位或颈部的过度后仰,会导致颈部的疼痛,因此应该尽量保持功能位。对于肥胖、营养性差、病弱的病患者应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防止长时的皮肤受到压迫而引起压疮。

2.4 要防止手术中的器械零件、纱布遗留。医院在手术中应建立严格的“手术室清点物品管理制度”。无论是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制度。要及时、准确清点手术中所用过的各类器械、零件、药料、缝针,清点后要作好严格的记录,手术中增添或者减少的器械、零件、药物、缝针都要作签名登记。

3 手术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要防止标本的遗失。医院的病理标本是进行手术后病患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里设置的病理登记,一旦手术结束后,要求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要签名。这些病理标本记录要有专人管理,任何的病理标本不能遗失。

4 小结

由此上述,我们要做好全心全意为手术病患者服务,就应该重视并加强医院手术全程护理的安全,并设置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做好全程安全护理关键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度。在新时期强调人文关怀、病人至上的今天,我们除了措施落实,制度落实之外,还应该提高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素质。我们强调的素质:其一,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的崇高思想与品质。其二,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兢兢业务,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所做的工作要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其三,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业务,因为手术及护理工作关系到病患者的身体康复问题。因此,我们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自己的业务、精通自己的业务。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5)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9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23-02

医疗水平及技术提高的当今社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而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递增趋势。作为医院特殊职能部门的手术室,具有手术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既承担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同时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阵地。因此掌握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深刻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加大了防范力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分为防范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防范组为加强防范措施后的患者资料,对照组是未形成系统性防范措施的患者资料。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各方面管理情况、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

1.2方法:

1.2.1自制分析统计表,对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药物管理、护理服务水平、护理人员技能及专业知识、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做统计。

1.2.2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预见性问题:

1.2.2.1护理人员意识低。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强度高,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保持长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经过长时间面对生老病死后,容易麻木,因此对患者不够尽责,无法严格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导致患者及家属怨声不断,甚者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

1.2.2.2缺乏沟通和梳理心理问题能力。对于多数患者来说,面对手术难免会有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但是对于面对太多手术的护理人员,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在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爱心,回答患者的提问生硬、简单,不仅无法消除他们的心理担忧,降低手术的依从性,而且让患者在模糊中更担心。有些护士虽然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但因缺乏沟通技巧,仍无法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比如患者习惯用询问来表达自己的担忧,而护士却阻止提问。

1.2.2.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首先是进入手术前未认真核对患者资料,由于患者经常会出现换床位的情况,但护士未及时了解,加上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使用了镇静剂,无法正确回答提问,导致接错病人,未针对性进行手术,严重的将威胁到患者生命。其次是设置不当。对于不同的病症,采用的各不相同,决定了手术入路,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关键,若摆放不正确,容易影响术野,降低麻醉效果,术后引发发生压疮、褥疮、疼痛、呼吸受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再次是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在手术过程中,因患者的体质不一,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但因经验的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无法果断、正确的采取措施,甚者手忙脚乱,导致技术差错。

1.2.2.4术后护理不到位。术后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最为关键,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护理人员单纯的认为进行完手术后患者就无大碍,忽视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常常导致患者感染、疼痛、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质量。

1.2.2.5缺乏健康教育。手术进行完至患者完全康复前,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多少会有所限制,但对于缺乏对疾病了解的患者却知之甚少,主要依靠护士进行健康指导。但是在实际中,不少护士认为日常护理是家属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按时给药就行,导致患者饮食错误、运动过量或不足而延误康复期。

1.2.3防范措施:

1.2.3.1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第一,是组织培训、学习,进行安全知识、法律宣讲及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操作技能,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定时对其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考核,不断巩固和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自省、自立。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手术的各项要求制度,比如明确区分无菌区、有菌区,并且利用明显的标识指出,严格控制无菌区的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2]。经常在电视法制节目中会看到手术中将器具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案件,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严格执行清点及核查制度,对手术中使用的器具要仔细清点,并认真详细做好记录,若物品不全,及时查找。对于接错病人的情况,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区、病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类型、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进行核对,以准备手术用物。第三,落实责任。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可以制定责任制,细分医疗事故中的责任归属,以免出现医疗纠纷后各自推诿。

1.2.3.2提高沟通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不断提出各类问题,若沟通得到,定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在面对患者的一系列疑问时,护士要细心、细致、细微的解答,特别是对于术前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不间断的鼓励,用爱融化患者的心理“坚冰”。

1.2.3.3自我感受,提供最佳。临床对的要求是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摆放的标准,而且要自我感受不同的感觉,可以通过“自我体验”[3]培训,让护士自己体验各种,从而在实际中提高最佳的。

2.结果

防范前后,两组对比内容有明显差异(p

两组各项内容对比表

注:p

3.讨论

3.1安全的重要性。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手术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手术室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治疗效果和工作效率,重者延误手术时间,延误患者康复,加重经济负担,更严重的可能导致致残致死。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途径。

3.2掌握安全隐患,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存于何处,威胁有多大却无法明确,因此防范也无针对性,因此在制定防范措施前,首先必须客观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因素,从各细节中总结,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本组研究资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制度方面。

3.3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查找到问题之后,关键就在于解决问题。在综合考虑医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防范前后康复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疏导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所改善,说明防范措施起到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53-02

手术室护理安全一直是护理研究重点,同时也是改善手术室护理的前提,随着近几年维权观念与法律意识提高,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13年开始针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手术室护理从2013-2015年总结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处理作为研究组,而2010-2012年未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总结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抽取患者500例进行调查。对照组:男264例、女236例;年龄15-80岁,均值42.6±5.7岁。研究组:男268例、女232例;年龄15-80岁,均值42.2±5.9岁。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期间未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而研究组不仅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通过对以往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可知,目前我院存在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未严格执行患者安全核查制度;术中电刀放置不当,灼伤患者皮肤;特殊器械准备不足或者配备欠缺;手术台数较多时,发生患者接错房间的情况;清点物品时马虎不及时,甚至未能做好登记,导致特殊物品未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或者术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纱布未及时记录;手术取下标本后未及时固定;输液或输血时出错;不当导致皮肤压疮;护士长时间工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工作效率降低;此外,护理记录时间与麻醉不符,不客观等,引发护患纠纷事件。

1.2.2 防范措施: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我院制定如下措施加强防范:①不断提升手术室护士服务意识与水平:随着经济与技术不断发展,医疗团队人员素质与能力水平也成为关注重点,成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重点环节。在已有条件下,医院应努力为手术室护士提供学习条件,鼓励他们主动学习与掌握新知识与技能,根据个人能力与水平参与培训;学习中,鼓励操作技能强、知识水平高的护士帮助较差的护士及环节,通过相互学习提升彼此的能力;为了不断开拓视野,掌握新型医疗设备与技术,鼓励本院手术室人员进修学习,以便为以后护理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②合理排班:我院手术室护士在高峰期存在不足现象,为此合理排班就显得十分关键。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与压力,确保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高峰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战斗” [2]。我院手术室护士开展弹性排班制度,并建立合理薪资分配制度,针对未发生差错、超负荷工作人员予以必要的薪资奖励,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③重视护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当前,我国护士配合手术方式逐渐从以往随意性参与转变成专科性定人参与,因此各个科室应实行分级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室的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与保养,确保他们在手术期间可以顺利实施。各个科室应安排专人对护士教学管理进行负责,制定培训制度,鼓励参与医疗教育项目,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④重视护患沟通:从以往护患纠纷事件来看,大部分因护患沟通不当所致,为此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重视语言艺术及技巧,沟通时尽量语言和蔼,并文明用语,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要换位思考,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他们对自身的信任感[3]。此外,必要情况下可通过摸头、拍肩膀等肢体语言对患者安抚,通过真心实意打动他们,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情况调查,所有患者均有效填写与回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及投诉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从相关研究报告中可知,护理行为过程与个人及其专业相关,医院侵袭性诊疗增多、患者机体反应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等均可能成为手术室护理期间的不安全因素[4],应加强重视。我院手术室护理从2013年开始重视不安全因素的总结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处理,使得我院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有明显提高,而患者投诉率有明显降低,可见效果比较明显。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同时提高责任心与防范意识,在每一项护理操作中都要重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执行,避免护理事故、差错等发生,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凤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刊,2013,13(z1):154-154.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7)

手术室内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有着重大的责任。随着现今人们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的维权观念也正逐渐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护理安全,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对医院的名声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体改手术室护理安全,是现今手术室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缺乏积极性

手术室护理人员因长期从事高强度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自身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本身就会带给护理人员较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在工作热情降低的同时,工作的主动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稍微出现差错便会造成医疗事故发生。

1.2 护理人员承受力降低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时间长等特点,这也对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若护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或是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存在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等情况,也极易导致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出现,最终引发医疗事故发生。

1.3 护理人员自身约束力较差

大多手术室护理都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单独完成,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操作的规范与否、护理质量等都依靠护理人员自身约束力去保证,现今因为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已经屡见不鲜[1]。

1.4 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狭窄

护理院校对护理人员的教学时间较短,而现今,本科学历的高素质护理人员仍然较少,大多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相对较低,对护理知识的了解也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在面对突况之后缺乏应对能力。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往往一个错误的决策都可能引起医疗事故发生。

2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2.1 护患沟通

首先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绝大部分住院患者身心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有自卑感存在,面对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慰能够为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治疗本身就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恐惧、不安心理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多次术前探访,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既往病史等;仔细为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中的,使患者在术中能够更好的配合,清楚的告知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使患者紧张的情绪迅速平复[2]。

2.2 护理人员素质、能力培训

手术室护理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缺一不可,以此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新进护理人员则需要接受岗前。岗后培训,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以及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也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在培训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实施监督,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个护理患者的操作规范[3]。医院的护理组长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跟班监督,在了解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同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差错出现。

2.3 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

护理管理者要向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动性,在护理人员的安排问题上应该具有合理性,手术室护理人员往往在面对工作压力的同时,还会面对家庭压力,医院每天都会实施手术,手术时间往往不定,护理人员需要24h待命,此时护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感受到人文关怀之后,积极性以及能动性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即使在休息的时间也能够随时待命,在护理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警觉性[4]。

2.4 护理安全意识强化

要想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以此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使义务人员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尽可能的规避职业风险了解患者就医时享有的权力,尊重患者的各种合法权利,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安全风险发生,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5]。

参考文献

[1]王书霞,吴锦才,崔红赏等.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73-74.

[2]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6

1新生儿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医生和护士等工作人员的流动,新的工作人员对新生儿科工作流程不熟悉而造成安全隐患。

1.2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当留置针进入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或短时间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钙剂、甘露醇等。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致使药液渗漏。

1.3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胃贲门括约肌松弛,新生儿容易出现溢奶导致呕吐,呕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梗阻的表现。如喂奶后的变动,喂奶前较长时间哭闹或喂奶时吞人大量空气及胃食管返流等均可以呕吐。如果呕吐未能及时发现处理,极易导致呕吐物误吸人气管而引发窒息。

1.4身份安全:因护理操作引发的错放床位,新生儿病房大多实施无人陪伴,患儿手脚均带识别带,在沐浴或检查后若识别带脱落或核查不仔细易将患儿放错床位。

1.5皮肤完整性的受损:洗澡时水温过高致烫伤,手抓伤,蓝光治疗时擦破皮肤,头皮静脉注射时剃刀剃伤头皮,约束带和监护仪探头系紧致手足缺血性坏死,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粪便,尿液未能及时更换发生臀红,尿布疹等。

1.6保护措施不当:新生儿没有自制力,易将导管抓出,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7消毒隔离措施不够严格: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加上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用具如暖箱,吸引器等未定时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频繁接触,而且涉及饮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护理和各种污染操作,如果洗手或手消毒不彻底,都将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会埋下感染隐患。

1.8仪器设施的故障:新生儿室各种医疗设备较多,如输液泵、暖箱、心电监护仪、蓝光箱等,使用中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对患儿造成损害。如暖箱温度设定,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检查注射泵输注速度是否与设定相符,有无定期校验其准确性等。

2防范措施

2.1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新进人员进行入科培训,加强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新生儿室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外,还应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安全质量意识,在护理管理中应培养护士对潜在不安全冈素的预见性。

2.2护理制度的落实

2.2.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患儿时注意查看输液渗漏情况,特殊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等尽量选择粗、直、易同定的血管,确保在血管里才实施药物的输注;科内制订出特殊用药使用指引和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指引,护士严格依照指引执行。

2.2.2严格落实查对制度:规定患儿手腕带实施手脚各佩戴一个,在沐浴及实施其他检查时,严格按科内操作流程指引操作进行;如发生手腕带脱落或字迹不清,应及时补带或更换!,必须在二人情况下核实身份后再次佩戴。

2.2.3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定时巡视观察患儿,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及识别风险能力.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例如患儿身体有多条管道时,如吸氧管、胃管、输液管,各管道上要有明确标识;有烦躁不安哭闹的患时,应判断放置是否安全。有无碰撞或坠床的可能,对呕吐的患儿防止引发窒息的可能,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对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尤应加强基础护理。在做眼、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动作轻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对已经发生尿布皮炎、臀红的患儿,应保持臀部干燥.勤换尿布,局部涂擦护臀霜。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而引起破损。

2.2.4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沐浴时按规定调试水温;暖箱、蓝光治疗时为避免擦伤皮肤给患儿戴手套和穿袜子,并系上带子,松紧适宜,箱内用棉质布条围绕隔挡暖箱内壁!避免擦伤;为新生儿剃头发时,应注意力集中,动作轻柔,严防剃伤头部皮肤;使用中的约束带和监护仪探头应松紧适宜,严格交接班,仔细检查,定时更换约束带和绑监护仪探头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的损伤和手足坏死;使用烤灯时必须有专人守护,防止烫伤。

2.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学习,时刻警惕手消毒的5个时刻,提高洗手依从性。新生儿物品一婴一用,如听诊器、沐浴盆;每床设快速消毒洗手液;床单包被毛巾消毒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高压灭菌,各种仪器使用后均彻底消毒。使用中仪器每天用消毒液擦洗,暖箱每周更换,水箱每天清洁并更换蒸馏水;医护人员执行查房及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接触一个患儿及操作前后应洗手,侵人性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组织,或针头暴露时间较长。护理管理者不定期取样抽查井将结果公布。

2.2.6落实仪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定仪器使用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人人能熟练使用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严格执行交接班,班班清点,班班检查。对有故障仪器暂时不能使用的应有醒目标识,避免急救中错拿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3小结

新生儿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认识存在的安全隐患,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吴静娟,邹成英,宋静,等.浅谈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9)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入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术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物迅速吸收、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维持麻醉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手术患者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士法律意识较淡薄部分护士法制观点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在提高,特别是社会新闻媒体对许多医疗案例及违规行为的曝光,以及在新的医疗处理条例的引导下,人们就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权益。患者会观察和了解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都是护理前辈呕心沥血的结晶,也是用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训积累而成。对护理各项核心制度掌握不够,执行不到位,就会发生制度风险[2]。近几年随着医院的发展,进入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所占比例较大。他们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慎独"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甚至出现差错、事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1.3 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较低 目前护理专业技术发展迅猛,对护理人员素质及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护士知识结构不同,缺乏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高、精、尖专业技术掌握不好,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处理问题时在技能、理论等方面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发展需要。

2 手术过程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2.1药品因素

2.1.1药物的外包装比较相似,容易造成混淆,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未按照"三查七对"进行认真核对,导致液体输错。如现在有很多软包装液体,外观都很相似,如果核对不仔细,就有可能将液体输错。

2.1.2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液体出现杂质,有的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发生变质;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2.2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2.2.1穿刺因素手术室患者采用的留置针大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患者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2.2.2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2.3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2.3.1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2. 3.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2.3.3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2.3.4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2.4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

3 防范措施

3.1 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需要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卫生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在学法、懂法的同时,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认真履行告知可能出现风险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护患双方的权益。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氛围。

3.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利用晨会、小讲座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抢救制度、给药制度等,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组织实施,并检查考核。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惩罚,按情节轻重处理,提高督查力度。

3.3 丰富各学科知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护理人员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 。随着病历的公开,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全面的知识结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特别是现代整体系统化护理要求护士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与患者交往中,护士应具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横向知识。

4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4.1开展安全教育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4.2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4.2.1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息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4. 2.2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

4.2.3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穿刺前充分洗手,在穿刺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4.3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是否通畅,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4.3.1液体不滴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4.3.2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4.3.3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4.4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使用,避免不良状况的发生。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输液通道应开通两个以上,避免术中无法快速输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4.5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患者病历核对,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5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服务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完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行为,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舒适、安全充满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做好最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3] 。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10)

神经内科疾病多集中出现在老年人群中,更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286例,均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男174例,女112例,年龄34~79岁,平均56.4±3.6岁。其中脑梗塞189例,脑出血39例,珠网膜下腔出血31例,帕金森病 19例,格林-巴利患者8例。

1.2 安全隐患及措施

1.2.1 护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形式(1)跌倒:老年患者患上神经疾病后会造成肢体瘫痪、平衡失调步态失衡;低血压、抽搐、晕厥;且病房地面过于湿滑,站坐稍不注意则会引起跌倒。(2)坠床:病人陪护未能认识到床栏、约束带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把床栏私自取下、解开约束带;护士对于病人的情况掌握不足,护理工作缺失而引起坠床。(3)烫伤:神经内科病人在感觉意识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尤其是痛觉、温觉敏感不足造成了病人被烫伤的次数增加。(4)走失:在疾病的长期困扰下,病人的认知、记忆力、行为、反应等都出现问题,且缺少家属看护等因素导致的。(5)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会造成吞咽难度加大,咳嗽反射异常,进食出现呛咳;而部分病人因留置胃管时间过久,且鼻饲不标准引起误吸或吸入性肺炎。(6)压疮:患者皮肤软组织的新陈代谢效率较低,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大。(7)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常会伴随意识变化,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又会情绪激动,引起非计划性拔管。(8)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同时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等,加上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

1.2.2 避免安全隐患的有效策略(1)跌倒方面:首先入院时准确评估患者状况,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跌倒高危因素的在床尾挂出相关安全警示牌,并建议家人24小时陪伴,护士需随时叮嘱老年病人的生活起居满足3个30秒标准,“醒后30秒再坐起,坐立30秒再下床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1]。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因此,结合我科老干部特点,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告知患者入厕时不要关门,以免有意外发生时我们不能随时发现。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

(2)坠床方面:存在意识障碍、情绪暴躁、身体抽搐、老年痴呆的患者必须要配备保护性床栏,对行肢体实施控制。对于可能出现坠床与摔伤的病人,需定期到病房勘察巡视,与病人沟通开展宣传教育;对于病床的高度需控制在50 cm以内,对按安装空调设施的病房在热天最好不用凉席,可避免凉席外移而造成坠床。

(3)烫伤方面:一般老年患者建议不要使用热水袋,若病人得到显著恢复后,护士则需对其家属降解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与运用方式,水温需控制在5O℃以内。对热水袋外用布套包裹,最好间接地和皮肤接触,且对于水袋的位置要不断更换调整,或者防止两床被子之间,护士要经常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2]。

(4)走失方面:意识严重缺失的老年病人,需防止其走失的可能性。护士应和病人家属及时沟通,坚持24 h的守护,对外出检查要及时看护;对神经内科的病人挂胸牌;对床尾需挂警示牌,护士定期进行巡查护理处理。

(5)窒息方面:吞咽障碍较轻的病人要结合半流质饮食,控制喂食的速度,对出现呛咳的可能性观察。吞咽障碍较重的则采取插胃管鼻饲,需结合回抽胃液和听诊措施判断病情,且时刻关注胃管是否滑出,喂食需对病人进行叩背、吸净痰液,喂食后需避免吸痰、翻身。

(6)压疮方面:对可能出现压疮的病人填写压疮报告卡,并及早采取措施,如睡气垫床,同时保持每1~2小时进行1次翻身,维持患者皮肤、床单的整洁。护士在交接班时必须对病人当前的情况熟悉了解,从而掌握足够的工作信息。护士在协助卧位时需避免病人的身体滑动,或其它操作因素造成的压疮。

2结果

通过采取针对的有效的措施,及时发现与改善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逐年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报告如下。见表1。

表1 2008年至2010年护理安全问题比较(n)

3 小结

神经内科病人在治疗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这是营造安全、放心、满意医疗环境的前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综合分析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篇(11)

手术室是外科诊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室的新业务不断拓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安全护理变成手术室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保证的重要标志。加上手术室工作量繁重,工作程序复杂,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出现差错的几率也就相对较大[1]。因此,对手术室的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本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找出现有的不安全因素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关方法与措施,以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配备的医疗器械不合理,没有进行规范的灭菌工作,使得患者在手术中因为手术切口或者输液过程容易被感染。②没有定期保养医疗器械,使得器械的性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耽误手术时间。③当接台手术的时间太长就很容易发生错开患者需要手术的部位或者接错患者的情况。④清点医疗物品时候不认真及时并且没有及时登记到物品清单中,就很容易造成物品不准确清点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在手术中因患者大出血需要塞入纱布止血时,如果没有认真清点,就很容易把纱布留在患者的体内,从而需要进行二次手术。⑤在使用电刀的时候,如果没有找准电极板位置就会烫伤患者。⑥给患者输血时错输异型血或者是错用药物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⑦标本丢失或者没有及时固定造成标本腐烂会对后期手术与治疗参照带来极大的麻烦。⑧手术室消毒不达标、没有合理使用、没有看护好患者致使患者坠床等都是手术室的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⑨因手术的不标准而引发并发症,如压疮与神经损伤等。⑩手术物品在准备的时候没有准备齐全,拖延了手术时间。11由于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任务较繁重,医护人员因长期加班与过度疲劳等,容易出现差错。这些因素常常会影响手术效果与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发医患纠纷[2]。

1.2防范方法措施

1.2.1加强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操作能力 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操作能力及护理素质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明确的护理培训体系,加强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护理水平与操作能力,鼓励护理人员多参加医学讲座及教育活动,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手术室的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运用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水平与熟练的操作能力,有效减少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技术性护理失误的发生。

1.2.2合理优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资源配置 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有效,在给手术室配备护理人员时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配比,每一个相关技术的护理人员都要有配备,护理人员的数量要适当,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就会使得手术室人多手杂,工作安排混乱,过少就会使得人手不够用,导致一些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因此,要合理优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资源配置,实行轮班制,减少护理工作的负荷,减少不安全因素[3]。

1.2.3加大手术室中护患沟通的力度 在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服务,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让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医护工作者的信任度,增加患者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间的矛盾纠纷。

1.2.4完善手术室中的护理机制 在手术室中要完善手术室的护理机制,强调每个护理人员要各司其职和各尽其责,建立责任负责机制,实施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护理人员予以精神及物质的奖励,对在护理中失误的人员要予以相应的惩罚,写检讨或进行再教育等,抓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部分,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机制[4]。

1.2.5加强护理安全的法制教育 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的关系密切,要不断提高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做好本分工作。医院要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办事,让护理人员懂得"有法可依、依法必严"的道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出现投机取巧或者得过且过的护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现象的发生[5]。

1.2.6执行手术安全的核查制度 按照手术的通知单认真的核对患者姓名、性别、手术时间、住院号、床号、诊断结果、手术类别及手术的部位等,并把患者送到预定的手术室中。由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认真的清点手术需要的器械、纱布、纱布垫、棉球、缝针等相关物品的数目,并检查器械的螺丝有无松动,把物品单详细的记录下来。

1.2.7规范手术部位的标识及腕带的使用 在进行手术时,由于一些老年人的记忆力比较差,以及一些婴儿儿童等语言功能不成熟,因此有许多问题不能很好的回答手术医生,对其使用标志腕带,能够很好的识别出患者的身份与症状以及需要进行怎样的治疗等,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能够有效的防止接错患者或者开错手术的部位以及输错血液等所引起的医疗事故。

2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迅猛发展,护理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加上当前医患纠纷越来越频繁,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安全护理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手术室的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强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操作能力、合理优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资源配置、加大手术室中护患沟通的力度、完善手术室中的护理机制以及加强护理安全的法制教育,有效减少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了护理失误与医患纠纷,对手术室的安全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