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生观的价值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0 15:04:12

人生观的价值

人生观的价值篇(1)

孔子是一个述而不作的圣贤,后人整理出一本对话集,取名为《论语》。中国人都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真正研读论语的人却并不多。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与哲学》一书时,练习题经常遇到一些“碎片化”的《论语》章节。文言文的表述足以让学生畏惧,让教师也时常一头雾水,想着去请教语文教师,结果得到了白话文的译文,并不能解决问题。今年,我突然醒悟,只有自己狠下心来对《论语》进行精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逐字逐句地念,逐句逐章地写,点点滴滴地悟,结果发现《论语》和教材里的西方哲学观点有相通之处,但又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比较起来阅读非常有趣,完全颠覆了我对《论语》只言片语式的理解。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为例,与《论语》的哲学观点相比较,发现二者观点同中有异,但所代表的思维方式却大相径庭。

西方哲学谈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生价值实现是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以及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因此要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应坚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保证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正确性。而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有三个: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知识逻辑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套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普适性”的一般性结论。

在《论语》一书中,谈及人生价值的非常多,但无论是研究逻辑还是研究方法都迥异于西方哲学。《论语》的逻辑就是生活的逻辑,《论语》的思维是“中庸”式的温和派。以“人生价值实现三重境界”为例,可以管中窥豹。

在《论语》第十三篇第20章孔子重点讨论了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士”的人生价值实现问题,非常的精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为之士颐?”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中国人的人生观是按照个人、家庭、国家的序列层层推进式的,方法论的指导则是进退有度务实型的。谈及“士”的人生价值实现,孔子的论述并没有像西方哲学那样大谈人生价值判断选择的标准和实现途径,也没有得出规律性的一般知识,只是在对答中有如述家常一般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让问者有所得也有所悟。

孔子认为,“士”的人生价值实现第一重境界在于个人修为,重点在言行。“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士”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个台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孔子强调“行”,这与西方哲学强调“要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有相通之处。一个学识博雅的人,如果“言不能行”,不能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充其量就是一个“书橱”;如果“行不能果”,不能通过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充其量就是“走过场”。我们时常笑话中国古人论述问题不够系统,但此处孔子提出“说了就要去做,做了还应该达到预期目标”,比起西方哲学只强调“劳动”更为缜密严谨。强调“行”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如“敏于行,讷于言”“先知,劳之”“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等。

孔子认为,“士”的人生价值第二重境界在于家庭宗族范围内的孝与悌。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家国一体”的思维,家庭乡党是中国人人生价值实现的第二层平台。西方哲学惯于从个人直接上升到社会,而孔子始终抓住家庭乡党这一社会的基本单元,研究“家庭乡党”的“人”,最根本的抓住“入则孝,出则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家庭宗族,如能实现“宗族称孝,乡党称悌”则已经将一个“人”字放大了几倍。不是每一个“士”都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也不是每一个“士”都可以指点江山。西方哲学惯于研究人的共性,而孔子则给上不了大平台的人提供一个人生价值实现的参考标准;同时西方哲学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落点放在“奉献”,孔子的落点则在“仁德”,而“仁”的根本就在孝悌。从造字的角度说,“孝”是“教”的一部分,中国人有“无孝则无教”的说法,“孝”文化在中国特别发达,在家庭宗族里,孝是“无违”,孝是“色难”,孝是“敬”,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总之“百善孝为先”。一个“士”能在家庭实现孝,就是对父母负责,对自己人生负责。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乡党是大部分“士”的人生活动范围。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为美”,一个人在乡党社区的价值实现首先要“立德”“立仁”。在乡党,人际关系相比较家庭而言更加复杂,孔子抓住一个“悌”,学会尊敬。孔子对“士”的第二重人生价值实现与西方哲学强调主观努力,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提高个人素质有想通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西方哲学对人的落点是“成功”,中国人对人的落点是“和谐”。

孔子认为,“士”的人生价值实现第三重境界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担当。中国人追求“学而优则仕”并非都出于个人功成名就的功利之心,有识之士要“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也就是说要有羞耻之心,总能感觉到自己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要出使国外不辜负国家的使命。“士”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是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将自己锻造成国家栋梁、民族脊梁。西方哲学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二者有机统一,对个人价值是尊重的,对社会价值是倡导的。而孔子强调随着个人平台的逐步增大,个人变得越来越小,对国家价值加倍放大,结果个性容易被抹杀,历史使命感很强,但往往有压抑个性的成分。因此,中国思维指导下的“士”,往往喜欢抹去自己的棱棱角角,让自己变得圆滑一点,给人的感觉是“活得不轻松”。而西方哲学对个人的尊重则激发了张扬的个性,释放了更多的创造力,给人的感觉是“活得挺自在”。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了中西方不同的方法论,中西方不同的方法论指导出不同的生活。

西方哲学会将“人生价值”的哲学问题肢解成“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评判”“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等问题,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最后又用“价值”这一根红线有将其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孔子的思维是“中医式”的,反对西医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独处时加强个人修为、在家族乡党时出悌入孝、在朝堂时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将所有的概念融入生活的场景,开出阶段性的场景式的多个处方,给出了方向却仍需要人去感悟。

中西方哲学在“人生价值实现”问题上有三个相同点:都强调要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都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都强调个人主观努力对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但也存在三点不同:西方哲学更加尊重个性的张扬,而中国哲学会放大集体、国家的利益,无形之中抹杀个体个性;中国哲学在个人代表的“微观领域”和国家天下为代表的“宏观领域”之间,将家族作为“中观领域”加以研究;中国哲学在主观努力方面突出道德修为,追求和谐,而西方则更多的突出奋斗和创造,追求成功。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有同有异,可以比较但不能混同,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感悟。

【参考文献】

人生观的价值篇(2)

信仰支撑人的一生,人活着就应该为自己的生存价值无怨无悔的去奋斗。自从入驻好心情以来,我丰富了人生的价值观,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做为一个完美的终点。世间的名与利让多少人失去了本真单纯的人性。想想觉得好累。左思右想唯有对艺术追求才能得到一片干净的乐土,想想,既然对温饱问题不用担忧,何不给灵魂找一处清净之地呢?跳出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尘世,于精神又是一种怎样的酒脱。尽管我知道这虽然是一条给人精神愉悦的道路并且是一个未知希望的道路,但是我想我不会后悔。有选择就会负出代价,不论结果怎样,我都会持之以恒,也许我不应该看重结果,我应该享受过程,享受这个无悔播种一个未知希望的过程。

人生观的价值篇(3)

1、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严格执行持续改进。

2、正确对待人们的幸福和逆境。 因为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了目标的好时机而奋斗,就像的船一样,天气,地理,人等等有利因素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3、生活态度对生活的影响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生活态度是限制一个人生活行为,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在心理机制。 一方面,对生活的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生活问题和生活的理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和精神状态。

4、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不仅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理论为指导,而且要在实践中大胆实践。 它必须在特定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高其高尚的生活。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生观的价值篇(4)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宁愿走路回家,而不愿坐爸爸的自行车回家?宁愿花一个小时弄一个所谓的发型,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到学习上?动不动就是骂人的话,和他们聊天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谁家有钱,过生日买高档礼品,双休日或假期往休闲娱乐场所跑――他们注意的就是谁家有钱,谁穿得时尚,有钱就是最好,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喜欢攀比。现实让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本该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

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化”的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经验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都变得不那么纯真了。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加强理论指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政治课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开始具有独立意识,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为上开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纪律上尤为突出。不少学生还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不知互相谦让、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划分一些是非界线,让学生明白、懂得、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礼让在先,明白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正当的个人追求。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会上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政治课上讲到的问题,一名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课下与这名学生在交流时,他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还说跟他有一样看法的同学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状况,专门拿出一节课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我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转变了某些家长“以钱奖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管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价值篇(5)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信息科技空前发达的现代,他们往往受到某些不良媒体和某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而导致对美的认识产生扭曲。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小学生因自身缺少自制力,缺乏对外界不良影响的抵抗力,本身的心智结构处在不断地建构和成长中,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向小学生传授了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观念、思维和另类思想,使他们的观念、思想受到影响,受到潜移默化,久而久之找到一种认同感。在生活中讲享受、讲奢侈,比谁的家庭更富有,甚至看不起贫穷,认为贫穷是一种丑陋。这种扭曲的观念在学生中大面积地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引导。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文章对桑娜一家贫穷的景况作了详细的描述,我首先让学生讨论自己现在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比如何。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有个别学生现出了轻蔑的神情。在讲到桑娜与丈夫讨论要不要收养隔壁的孩子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讨论,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很多学生最后下的结论是不收养,因为经济困难,该把他交给福利院。这一点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知道,这群可爱的孩子内心里还是隐藏着极大的爱心的,于是我提示道:“当时沙俄统治下的社会是非常黑暗的,根本没有什么福利院。如果没有人收养西蒙的孩子,那么这个可怜的、幼小的小生命就将活活饿死,你们忍心吗?”学生似乎没有考虑这一点,一下子议论纷纷。“好,老师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希望你们慎重考虑。”这一次大家都选择了收养西蒙的孩子。试问有谁忍心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呢?甚至有同学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说自己吃少点,让给孩子,孩子那么小不用很多粮食的。他们已经开始学会同情穷人了。但我知道这是浮于表面的,他们的灵魂还没有被震撼,对于贫穷,他们还了解得太少。在课文的最后,我说:“贫穷并不可耻,只要我们多一点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被贫穷逼死的人。”接着我播放了一些贫穷国家饥民的图片给他们看。学生静静地看着一张张灰色的、没有任何绚丽色彩的、触目惊心的图片,我知道此时已不需要任何的语言了,他们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已经慢慢地渗透到他们身上的每一处。从学生写的课后感中,我看到了一颗颗纯洁的心灵,那个与他们相隔遥远的世界改变了他们。之后,在学校举办的一次募捐活动中,我们班成为捐款最多的班级。可见,世界上最纯洁的美莫过于人的心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在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我选我》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小抄写员》能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小珊迪》教会人们要有诚信;《鹏程万里》使学生明白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寒号鸟》使学生懂得了勤劳光荣,懒惰可耻……

小学生就像一个没有桨的水手,其人生之船将驶向哪一个彼岸,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人觉得可爱的一切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他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觉得生活就是美,活着就是最好的,他看到的听到的都使他觉得美,那他的世界一定是五彩缤纷的。我小时候常听老师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可如果花朵生植的土壤已经开始变质,在残害这些花朵,那么祖国的未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一些学生正因缺乏正确的判断美丑的能力,所以一味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当作美好的东西加以模仿。因此,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鉴别美丑的能力,使他们能理解和判断事物,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一贯地实施美育,那必将更好地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更加积极配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出千百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人生观的价值篇(6)

黎庶昌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的年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他六岁丧父,自小家贫,又体弱多病。但是他熟读经史,酷爱古文。意气超迈,抱负不凡。二十六岁得到曾国藩赏识,四十岁赴英、法任使馆参赞,后又两度出使日本,任驻日本公使。他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赢得日本朝野敬仰。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他不仅是通达敏健的爱国外交官,也是一位富于革新思想的社会活动家和学识渊博的文人学者。在他的思想、品格、学术与创作中,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和借鉴。

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许多学者都对黎庶昌进行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近年来对沙滩文化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研究趋势更向着文化资源利用特点、利用价值、利用对策方面

沙滩文化的人文精神更是不朽的,它是遵义和贵州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黎庶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及品格情操,对后世影响很深。如学术研究上的刻苦自励、昂扬奋进的精神,都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研究它,能够丰富国人的理想、信念。

我们研究黎庶昌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为贵州、遵义、沙滩的经济发展、人文传承提供理论支撑。让沙滩文化引领遵义人民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1、从黎庶昌日本抚养遗孤,看他的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在晚清曾经两度出任日本国钦差大臣,他首次使日期间,结交了一批日本友人。特别是他与藤野正启的友谊更是让世人敬仰。他们谈古论今、谈西方科学、饮酒品茶、弹琴诵歌,相见甚欢。可是黎庶昌第二次赴日任职不久,就传来藤野正启先生去世的噩耗。黎庶昌先生十分痛惜,为藤野先生写《墓志铭》、为其作品写序。藤野留下女儿、幼子,孤苦伶仃,黎庶昌主动承担起抚孤责任,将其视为己出。黎庶昌先生“不关国之东西,海之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深震撼着日本国朝野。

2、从黎庶昌的诗酒睦邻邦,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两任出使日本国,任钦差大臣,他敦睦邻邦,不辱使命,是外交使节的典范。黎庶昌先生认为:各国使节,言语不同,服饰不同,政俗各异,要增进共识,互相了解。要“达款诚、联情好”,他主张以文会友、借诗酒唱和增加接触,交流思想,才是较好的途径。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外交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被日本国朝野尊称为“大邦明贤”、“全才君子”。

3、从黎庶昌诗赞左宗棠收复南疆,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代后期,落后的中国备受列强欺凌。沙俄对北方和西北疆土虎视眈眈。左宗棠奉命帅兵西征,虽历尽艰辛,但捷报频传。这个时候,黎庶昌任驻德国使馆参赞。听左宗棠告捷,欣然赋诗一首:

轻车度幕不惊尘,矫矫将军号绝伦。

回准降幡齐入汉,图书旧版复收秦。

雪消葱岭鸿难度,草长蒲梢马易驯。

索地陈兵君莫让,乌孙西去付行人。

此诗称赞收复失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由此诗歌,我们也可以看出黎庶昌的人生观、价值观。

4、从黎庶昌的文学小样,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黎庶昌先生崛起边陬,遍历中外。学富五车,早著勋劳。文学生活丰富多彩。现录数则,看他文学生活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重庆云贵会馆题戏:

黎庶昌出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当时道署驻节于重庆。重庆当时已经开为全国通商口岸。黎庶昌资助,建成《云贵公所》。会馆建成后,庭院宽敞,建有戏台,黎庶昌题一联:

溯二千年汉祖雄风,犹留此地巴渝舞;

历数万里欧罗列国,仍爱中原雅颂声!

由此联可以看出黎庶昌的文学思想,也可看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时宜变、经世致用。

人生观的价值篇(7)

按照我们普通的逻辑,共产党员,首先应当做到的是一个人的基本最求并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进而为全人类的自由平等事业不懈奋斗。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八十多年的风雨路程当中,无数的先烈用自己一腔的热血见证了这个问题,并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如果说对于普通的群众而言,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在此基础之上,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时期,总能涌现出这样那样的具有高尚品质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情,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挥舞着人格和品质的大旗,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身边的人民群众树立榜样。

每一个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既是深陷囹圄,也不能剥夺思想上的绝对自由。每一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权利,即使卑贱如奴,也不能拿走他自由平等的理想。我们的现实当中,因为境况,机遇的不同,每一个人所能实现的价值也不尽然相同。所以,当我们远望鸿鹄高飞之时,我们也可以放言,汝鸿鹄焉知燕雀之志哉!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我们限于多大的能力,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对社会的贡献,其实无分大小。是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即便是常人已有如此的心念,即使是普通一人亦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因而,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下的共产党员,更应当以这些基本权利和目标为基础,厚积薄发,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共产党组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亦然。将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富强与实现共产主义相结合,就是当前的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终奋斗目标。一个人失去了志向,便会失去人生前进的方向,一个党员亦然,共产党员应当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为目标。将自己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相结合。具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人生观的价值篇(8)

近日,某些外国媒体批判了中国人是缺少信仰的人种,他们认为中国人唯利是图,崇拜金钱与权利。而身为华人的骆家辉也在美国剖析了中国人性的十大缺点。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竟然断言中国若干年后将沦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些论断暂且不评价它的对与错,但警醒了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才能不被他人指指点点呢?今天上网浏览了一些关于国外某学校午餐时,学生如何收拾餐厅,如何给垃圾分类,如何帮助他人,而且劳动之后很快乐的报道。这些报道也能管中窥豹,的确感觉我们教育的缺失。尽管有些缺憾不能完全归捋于学校,但由此深思,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是否可以以一己薄微之力为社会尽到教育的责任,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小给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国人的人性特点才得以认可,我们的国家也才可以兴旺、富强。

现在多为80后家长,班主任与家长是合作者,老师对他们的合作教育充满期待,但事实,他们的教育目标十分迷茫,似乎随遇而安,认为孩子不能太累,长大后考上好点的大学就OK了。这样的想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考虑没错,但如果从国家挑选高精尖人才考虑就显得狭隘与自私了,学校也就失去其功用了。

教育学生是门学问,我们不能随着家长的消极思想而左右育人目标,切不可大而化之,广而泛之,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渗透孩子心灵,确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从小树立正义感。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大家平安才能保小家。记得六年级一节课上谈到“爱国”,学生在底下偷笑,太遥远,老师别空谈了!的确,现行社会的许多人们似乎忘了国家,更多想到的是自身利益,孩子受父母、社会影响,觉得这是叔叔们的事,不关我的事!新生一代如果这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能是纸上谈兵、雾里看花了。如何教育孩子爱国?作为班主任,要从国家的近代史入手,观看《火烧圆明园》纪实电影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孩子们看到八国联军在我国横行霸道的场景就有点坐不住了,继续找来资料:①日本教科书没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②日本学生的历史作业命题是“日本与中国的竞争关系”;③日本媒体宣称是日本的。孩子们逐渐明白,是大家撑起一个国家,国家兴旺,我们的日子才会幸福。班会课上,孩子们激情四射地演讲《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我认为此时,爱国教育已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了。

正义感也要从小培养,让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育起。

其次,要教育孩子从小练好本领。一些网络报刊报道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于是很多家长误解,无论怎样,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就好。不完成作业,沉溺游戏,不锻炼身体,缺少探索与钻研精神……这些都是“快乐”惹的祸,孩子们当时的确玩得开心,可参与社会竞争之后呢?结果肯定是不快乐的。快乐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他是经过磨炼之后的成功感。所以,班主任班会课上开了一次讨论会:什么是快乐?很有必要!主旋律可以这样展开:①今天我认真完成作业得到最高评价,我很快乐;②体育课上我成绩达标,我很快乐;③我知晓欧洲航天局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我很快乐;④我数学成绩很优秀,我很快乐;⑤电脑知识我懂得了一些技巧,我很快乐;⑥我帮助了别人,我很快乐;⑦我与同学和睦相处,我很快乐;⑧我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我很快乐……

其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小太阳”“小皇帝”仍大行其道,现在的孩子不会劳动,怕劳动!班主任工作要考虑这一点。虽然学校会安排扫地做卫生的活动,但许多孩子多是属于迫不得已而为之,或敷衍了事,或当逃兵,更有甚者请家长帮忙,即使有愿意劳动也缺乏劳动技巧。试想将来,他们还会有什么样的责任观念呢?今天看到日本学校食堂孩子的劳动场面,再次让我想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它不能再浮于表面与形式了,而是要让孩子们深知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能力,还可以改变生活,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帮父母打扫房间,厨房择菜,洗碗,种菜等劳动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孩子面对挫折有时无法排解,不自信,抑郁,这些现象在小学校园时有发生。班主任是阳光心态的导引者,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开学生心灵的结。不自信的学生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与孩子们多谈心,与他们做朋友,俯下身子拨开他们的心灵的茧。

针对孩子们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我们可以用经典儿童电影加以导引:《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美丽心灵》《狮子王》……一些经典影片对他们心灵的熏陶不可小视,他们汲取了许多营养:不自私,不贪婪,关爱他人,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遇到挫折要乐观,要学会重拾信心再战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些人需要班主任在他们的心灵上涂涂画画,正如邓小平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培养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一些困难与挫折,孩子才可以灵活应对,迎来他们的灿烂人生!

人生观的价值篇(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它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必要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甚至出现了以下误区:

1. 个人至上。以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与集体之上。

2. 金钱至上。崇尚拜金主义,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有些大学生甚至唯利是图,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择手段,走上犯罪的道路。

3. 享乐至上。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懒散怠慢,只知道吃喝玩乐,互相攀比,花钱大手大脚,追求高档次消费只求超前享受,不安心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 功利至上。这些大学生做事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为人处世以是否能给个人带来利益好处为出发点,目的不纯,忽视人的社会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是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走出高校后,他们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向来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是各个时期历史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们需要以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价值观,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必然。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

(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主要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因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身心和谐的社会建设者。通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得以深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人生观的价值篇(10)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就是说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人生观的价值篇(11)

大多数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多人认识到人的价值的体现不仅是个人的成果,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新时期的科技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从而导致大部分本科生选择了继续考研深造,这样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新形势下许多体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想信念淡化,偏重物质利益

当今高校的研究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大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有些学生学习不再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是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这样的思想逐渐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影响了个人的未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渐渐滋长。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今后优越的生活,而为社会进步而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数较少。前辈科学家们,在科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他们不怕艰苦、刻苦钻研,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而当今的部分研究生不能吃苦,贪图享乐,三年的读研时间白白浪费了,衡量人生价值的天平严重向物质方向倾斜,理想和目标也逐步被金钱所取代。

2.强调自我价值,个人主义至上

集体荣誉感是每位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通过与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研究的成果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部分研究生,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真正含义,时时从“利己”角度去考虑问题,常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机密文件,从来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同时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从而慢慢地淡化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的责任感,甚至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剽窃他人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成果,这些现象都将“个人主义”显现得淋漓尽致。

3.德、才不能同步发展

一些研究生认为,学识、才能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而与品德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人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在道德修养上却出现了漏洞。他们唯利是图,这些表现不仅降低了人格魅力,还会导致思维偏激。

二 影响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1.身份的迷茫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究生不值,在读过研的受访者中,有35.6%的人表示后悔。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研究生的身份缺乏肯定,对攻读研究生这一选择缺乏清醒的认识。一旦他们对自身产生怀疑,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一,时代环境的变迁。当下社会充斥着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身在其中的研究生不可能熟视无睹,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只是很小一部分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攻读研究生学位,更多地被认为是找工作时的敲门砖。其次,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天之骄子”的地位一落千丈。第三,许多学生是在随着考研潮流无意识地加入研究生的行列,没有明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因为害怕面对就业问题而选择继续留在校园里。

第二,存在感和价值感的缺失。研究生的学习安排灵活,一般以个体安排为主,这让一直习惯于听从老师、学校“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一时不知所措;上大学本科时集体活动丰富多彩,到了现在平时各忙各的,集体活动难以组织,难以产生集体归属感;由于这些年一直扩大招生,一个导师的学生多达20~30人,导师任务加重,很难给予每位研究生具体的指导,学生感到没有人管束关注他们;读研究生之前以为学历高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待遇优厚,从此改变命运,但是现实中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觉机会渺茫。理想和显示的差距、枯燥的学习生活、见效慢的科研成果,导致他们产生存在感和价值感危机。

2.现实的困难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嬗变,是当今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动因。市场经济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这使研究生的心理活动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

第一,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学业的压力。研究生论年龄已经成人,他们经济尚不能独立,只能靠平时的兼职来勤工俭学。一部分已经结婚生子的研究生还要为家庭的生存问题奔波。由于经济困难,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就很强烈,这使得他们更注重物质,更注重实效。

第二,婚恋、家庭、就业的焦虑。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特征,完成相应的发展任务,达到与社会适应。他们看到以前的同学往返于国内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看到以前的同学开始谈婚论嫁,忙着结婚,恩爱幸福;再看看自己,整日坐在实验室,于是他们后悔上研究生,认为是上学耽误了自己的爱情。对于已婚的研究生来说,有的两地分居,忍受相思之苦,有的因为学历、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的变化,双方缺乏共同语言而感情逐渐生疏。就业焦虑是研究生面临的最大焦虑,三年级的研究生尤其如此。研究生比本科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就业的期望值更高,这使得大部分研究生进校之后人生价值观向物质利益倾斜。

三 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的重构

当今的研究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未来,如何更好地对研究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值得大家深思。

1.坚定信念,自我完善

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人,都已经具有了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定的科研潜力,但这远远不够,他们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努力拼搏的毅力。

虽然现实社会存在着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风气,但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应该开辟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精神信念和专业道德。人的物质生活相对容易满足,但物质生活满足后的精神生活却很难满足,既然选择了专业,选择了上研究生,一般毕业后都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样多读点书没坏处,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各有各的走法,关键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风景么?你活的快乐么?大部分的人都不开心,工作的在想,要是当初我读研了,那肯定收入比现在高了吧;读研的在想,要是我早点工作,说不定现在已经是经理了。又是一个围城,大家共用一套价值标准,谁赚的钱多,谁就是成功人士!真正的富有,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不攀比、不张望,专注于自己,用心钻研,用心生活。回看所有学术大家,无不是受过良好教育、潜心钻研、不为物质所缚的,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创造颇多,为社会甚至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生活状态其实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学术的研究生内心最渴望的。

作为高素质的群体,研究生更为成熟,知识面更广,自我教育和完善的能力更高。首先,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避免太强的功利性,以后要有大的作为,根基全在年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多一分兴趣,在烦恼的时候也有排解的途径。平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格,养成豁达的性格,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唯利是图、投机取巧。

2.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主导。每日阅读文献、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些活动都是自主完成的,使他们的思维、品质都有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一些人就会荒废时间,而到即将毕业答辩时才发现自己已遗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因此,在新生报到时,管理者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地在思想上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关于人生价值的主题会,给学生一种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让学生有理想、有目标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新时代里,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有高端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综合发展、全面进步。要提高其能动性、创新性、实践性,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很多研究生以为拥有了学历,就意味着有好的工作,所以在择业时总是抬高门槛,面临社会选择时期望值过高而内心受挫,使他们的心理失衡。研究生应摆正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要自身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挥就是最好的状态。社会和用人单位也不要用工作岗位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使研究生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在社会中体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