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7 15:53:25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1)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9―0045―05

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发展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也获得极大发展,截至2005年底,我国景区已超过2万个。政府对景区资金的支持严重不足和景区已有的高度集中垄断管理体制的弊病日益凸现。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部分景区转让景区经营权的改革试验。据本文的不完全统计,已有涉及22个省(市、区)的100余家景区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经营权流转试验,并有安徽、四川、湖北等11个省(市)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旅游发展条例中允许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但目前经营权价值评估这一环节缺失造成了经营权流转难以实现或盲目转让,国有资产流失,保护开发资金不均衡等不良后果。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已经成为实现我国景区经营权合理流转基础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有学者曾将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列为我国旅游研究前沿10大问题之一)。

1 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述

很多学者关注到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但总体而言该领域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表1)。从研究内容上可分为旅游地全部资产评估和资产经营价值评估,前者涉及资源全部用途的收益,后者侧重于旅游经营的收益。其中,呼吁旅游资源/景区资产经营价值评估重要性的研究最多,这也显示该领域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具体评估方法与因素研究较少,一些学者构建基本评估思路,名称还停留在旅游资源经营权评估,实际为景区评估。关于旅游资源经营权价值评估因素的研究中,除了吴楚材等人的研究与实际案例结合外,其他研究都仅是理论构建。叶浪的研究构建了影响经营权价值的框架性因素,李向明和雷蓉等人对部分因素深入细化,吴楚材和雷蓉等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评估方法。虽然部分方法和因素应用并不适宜,但已是旅游资源经营权价值评估的可贵探索。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旅游地评估,主要采用收益现值法,涉及因素较简单。案例研究对资产经营价值的涵盖范围也不尽相同,如王炳贵等着眼于森林公园的纯收益,程绍文从景区地值入手。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对于旅游资源,景区经营权价值认识虽不统一,但都从资产评估角度人手,方法应用中其他领域评估方法的借鉴与景区经营权的特殊性还没有很好结合。

2 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的基本途径对比

显然,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属于资产评估。当交易的是物的非完整的所有权,或物的产权边界不清晰,“外在性”显著时,资产评估的客体更精确的表述显然应该是“被评估资产的权利”。景区经营权价值是景区经营性资产的获利能力,因此景区资产经营价值评估需要认识资产评估的基本思路。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途径)有3种,即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图1)。从宏观上看,这3种总体思路着眼点不同:成本法主要关注资产的过去而不是未来,市场法的理论依据是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价值,而收益法考虑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具体对比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3种途径(表2),进一步明晰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3种思路的总体评估思想。市场途径依据替代原则,与近期出售的同类资产比较并调整后得到被评估资产的价值,适用范围较广,但对可比参照物的要求较严。成本途径通过资产现时重置成本扣除各种损耗价值确定,主要基于卖方。收益途径将资产未来的获利折算到现在,需要预测资产在可预测获利年限内的预期收益和面临风险。

3 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途径的适宜性分析

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3种途径给予不同的出发点,并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对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中,评估途径的适宜性分析成为评估工作的首要问题和基础性问题。通过对资产评估途径的对比与其他领域资产评估的梳理,景区资产经营价值评估首选的评估途径是收益法(途径)、其次是市场法(途径),成本法不适合作为总体基本评估思想。

3.1从评估目的与价值类型而言,收益法(途径)符合景区经营权价值类型

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3种途径从时间上是体现资产未来、现在和过去的3种维度。收益法(途径)是将未来的利益折算到现在得到资产价值,主要注重对未来收益的测算;市场法(途径)是与已交易资产价格进行对比调整后得到资产的价值,主要关注现在资产;成本法(途径)则是还原资产现在的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资产的价值的方法,所以资产的原始成本价值在成本法中有决定因素,原始价值主要表征的是资产过去的价值(图2)。所以收益法(途径)是测度景区资产经营价值合适的方法,市场法(途径)次之,成本法(途径)对未来收益很难测度。即使应用成本法进行加和计算,也不能体现景区经营性资产的整体获利能力。

3.2从市场状况与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而言,收益法(途径)是最合适的途径

评估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就难以应用方法或需部分改进。通过景区经营权评估的现实状况与评估途径前提条件的满足程度分析,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可以全部满足评估途径的前提的仅有收益法(途径)(表3)。

我国大多数景区在开发前都需要进行景区规划,景区所在的区域一般也有区域旅游规划,所以基于规划与行业平均情况对景区未来的收益状况与风险状况可以预测并可货币化。旅游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景区的获利年限根据经营权转让年限可以测算。所以,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使用收益法(途径)的前提条件基本可满足。现阶段我国景区经营权转让时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公示、招商会等形式基本实现公开市场的前提条件,但是已交易的景区经营权中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参照 物较为困难。一方面由于已交易景区经营权的具体金额与交易合约具体情况及当时供需双方关系状况难以获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景区较多,景区的类型较多,参照景区与被评估景区可比性不足,所以市场法(途径)前提中最核心的条件――找到可比参照物(最好3个以上)很难满足。随着景区经营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与活跃,市场法(途径)的前提条件将可满足。但目前市场法(途径)的应用有一定困难,即使应用也难以保证其科学性。成本法(途径)显然适合景区内一些固定资产的评估,但景区内的土地与旅游资源由于不存在旅游用途的使用对其带来必然的价值损耗,所以整体上不适宜。

3.3从方法科学性角度,收益途径相对较科学

从收益途径的支撑理论来看,庞巴维克(Bohm-Bawerk)在《资本实证论》中首先创立了资本价值理论,认为成本并不把价值给予产品,而是从产品中取得价值,并且明确提出“凡给予我们相当永久性收益的物品,我们就根据这种收益给它们某种‘资本价值’。我们估计它们的价值相等于能按当时的利率在同样长的时期内产生同量的收益的货币资本”。此后,耶鲁大学的费雪(Fisher)进一步为收益法奠定了基础,他指出,“资本价值必须由其估计的将来净收人来计算,而不是相反”。费雪并对成本决定持否定观点:“我们必须记住,在一特定时间计算价值时,只有将来成本才能进入财货的估价。过去的成本对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过去的成本在这里只能起一种间接的作用。因为过去的成本决定了财货的现有供给量,从而也就提高或降低这些财货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凯恩斯也提出预期收益进行折现的观点,再次强调资本价值与历史成本无关,说明了收益法的科学性。根据景区经营性资产的预期收益来评估其经营权价值,也容易被出让者与购买者接受。

收益法(途径)作为景区经营权价值的基本评估思路,并不排斥在评估过程中也会用到成本途径和市场途径的思路,如机器设备可采取重置成本法评估。但需强调整体景区经营权价值基本评估思路是收益途径。

4 相关资产评估领域的评估方法选择

与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相同,已有的公路收费权、矿业权估、加油站收费权等的评估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在这些经营权价值评估中,最常用的评估途径是收益法(途径),如公路经营权、采矿权、房地产的使用权等都首选收益途径,显示收益途径在评估经营权价值的广泛适用性(表4)。我国已有的旅游资源经营权评估研究中3种途径学者都提出过,有学者认为收益法不适宜,应采取重置成本法,有学者认为成本法不能反映出价值,实例中采用收益法较多,总体上对评估途径选择还较模糊。结合其他领域和景区经营权特点,本文认为收益法是我国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的首选途径。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2)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人民币汇率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将变得更加富有弹性;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又进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2%;同时,允许企业在涉外经济、金融活动中选择多种货币进行交易和结算。

我国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在国际市场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货币的汇率波动较大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上保持升值趋势,对非美元货币的变动大于对美元的波动。汇改后前三年里,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幅度达21%。在刚发生的金融危机期间,当避险资金回流美国,人民币随美元一起升值。国际清算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高达12.15%。而当美国经济好转,其基准利率降至历史低点,资金再次流向新兴市场,美元开始急剧回落,受此影响,人民币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实际有效汇率下跌。2009年整个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贬值4.41%。

由此看出,人民币汇率表现出的实际波动明显大于汇改之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性,在现实中表现出其复杂性。同时,从微观市场的经营主体来看,我国企业众多,情况复杂,人民币升值对它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且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企业财务一定要从经营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在外汇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加强财务管理,使汇率波动对财务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本文主要是从企业财务的视角出发,分析汇率变动对上市公司的微观影响,并进一步就企业如何管理外汇风险提出建议。

一、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两大领域

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领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在企业的成本收益层面,另一个在企业的资产负债层面。收益层面主要体现在汇率对公司未来销售量、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经营要素的影响,资产负债层面则主要源于汇率变动所导致的对企业资产或负债价值的重估。由于企业财务各个方面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汇率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或大或小、或正或负不一。但不管怎样,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及其潜在风险水平的变化仍是价值影响分析的唯一出发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汇率波动如何从收益层面影响企业财务,对于有出口、进口以及国际化业务的公司,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如果企业的原材料很多依靠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汇率的变动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和净收益水平的提高。产品出口则刚好相反,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企业产品在同等人民币价格水平下的外币价格上升,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被迫降低出口价格或造成产品销售量下降,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的销售收入以及净收益将随之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收益的这些变动都将对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造成同等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具有上述特点的企业进行价值分析研究时,财务模型中一定要设定汇率参数以及汇率与销售量、销售收入、业务成本等经营绩效指标的相关关系,以合理反映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汇率波动在企业资产负债层面的影响稍显复杂。由于资产负债性质的不同,汇率变动导致的资产价值的变化对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对企业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时必须分别予以考虑。我们将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典型的货币性项目包括货币资金、借款、应收应付款等。当汇率发生变动时,企业以外币核算的上述资产或者负债将会发生相应的增值或者贬值。例如,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企业保有的外币存款将发生贬值,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现金现值的实质性影响。而企业发行的以外币结算的债券或其他债务则可以更低的人民币成本偿还,而这可以为企业节省出更多的可用于自由分配的资金,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二、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三个途径

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途径、交易途径、经济途径来实现的。详细分析汇率波动的影响途径可以清楚地认识汇率波动如何从微观方面影响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的。

1、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会计途径。汇率波动通过会计途径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或进行外币结算时,对必须转换成本币的外币计价项目进行评估时所产生的影响。其主要产生于以外币核算的一些货币性项目上,例如货币资金、借款、应收应付款等。当编制会计报表时,报表日汇率与外币项目入账时汇率发生变动时,企业以外币核算的上述资产或者负债将会发生相应的增值或者贬值。它只是导致企业账面上损益的差别,企业资金实际上不发生转移。汇率波动通过会计途径对企业的影响还产生于跨国公司将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的过程中。由于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基本上都是以当地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母公司需要将其折算成母公司所使用的货币来表述,这样才方便合并子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在这一报表的折算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种未实现的折算损益,这种损益就表现为汇率波动通过会计途径对企业的影响。如果受影响资产大于受影响负债,而外币发生贬值,则企业蒙受折算损失;相反,如果受影响资产小于受影响负债,若外币发生贬值,则发生折算收益。

2、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交易途径。汇率波动通过交易途径对企业的影响最为普遍,企业经营过程中只要涉及到外币交易,就可能产生影响,如最简单的购销交易。产生的影响是指从交易发生到结算的这段时间里汇率发生了变动,以外币结算的交易,其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影响。和会计途径的影响不同,交易途径的影响有实际的外币交易和损益发生,所以交易途径的影响会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产生变动。

3、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经济途径。汇率波动通过经济途径对企业的影响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给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带来的一种潜在影响。也就是说,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和现金流,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可能出现的创利潜力,而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在分析经济途径时,不包括预料到的汇率波动的影响,因为在反映企业未来经营成果或价值时已经把这些已经预料到的因素考虑在内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种途径对企业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经济途径和交易途径不同,交易途径对企业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而产生于经济途径之下影响的却是企业未来的长期现金流,也就是说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它也有别于会计途径,会计途径是在折算过程中产生的,只存在于账面上,并不影响企业实际的现金转移,但是经济途径却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今后的发展。交易途径和会计途径都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对它们的预测也具有现实可能性,更为直观。而经济途径的影响相对来说则是长期的也是更难防范的,同时经济途径几乎不能准确地预测,具有不能入账的性质,但是它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对通过这几种途径的影响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了解了外汇汇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影响的途径之后,我们应该积极地寻求各种方法来帮助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的管理。企业规避会计途径影响风险的目的在于对用外币表示的企业资产的本币价值进行保值,减少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对交易途径影响风险的管理目标包括确保企业在最终发生兑换行为时,遭受的汇兑损失最小,即保证将来的外币现金流量的经济价值,同时能够事先确保将来收付的本币现金流量,方便企业安排其他资金活动。企业应该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1、充分运用现有的政策以及灵活的使用金融工具。银行可以给予企业更多的汇率风险管理的建议,以及给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外汇避险工具,所以,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主动进行避险业务咨询,及时了解规避汇率风险工具的发展,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动和调整;企业应根据贸易方式、贸易内容的不同以及汇率变化的不同特征,充分运用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短期外币信贷安排、外币应收票据贴现、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期货、各种外汇融资产品等金融工具,合理规避或防范风险。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应遵循现有的外汇管理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工具,将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2、灵活地管理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公司外币的持有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于出口、进口额均较大的外贸公司,可持有适量外币以应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币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应注意持有外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同时,公司对于外币类债权债务的管理要讲究方法,权衡利弊,选择能降低财务费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对于外币“应收账款”,要讲究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法,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的回笼。而对于外币“应付账款”,在不影响公司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延迟进口材料或延迟付款,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如采取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或以人民币计价等。

3、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过去我国在国际市场占较大比重的产品都是以比同类产品低的价格销售才取得竞争优势。但是,现在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所采取的价格战术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应着重从产品的质量方面着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加出口产品品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应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品牌意识培养自己的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

4、加强外汇人才培养和储备。在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专业性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企业中多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这不利于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所以,企业只有加强外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人才,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45-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年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同时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焦点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然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仍有空白之处需要填补。下面笔者对这些焦点问题的研究结论做简要的述评,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理论成果概述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一般通过专著和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笔者对利用网络和西南大学数字图书馆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专著较多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项久雨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蓝天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唐志龙、罗剑明共同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相对而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的专著少有问世。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上。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以1980年到2016年为检索时限,分别在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笔者通过合并,得到20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的文献,其中硕博论文7篇,核心期刊5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观点概述

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学术论文和期刊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实现途径、困境与对策、实现的层次几个方面。另外也有涉及实现规律、实现的条件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界定

学界目前对其内涵界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认为: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通过实践活动去满足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的需要。同时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又在自身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提升自我,提出新的要求。

如张亚丹就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通过教育活动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引导、满足和提升,促进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属性和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良性循环”[1]。还有张捍东认为“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属性和功能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益关系”[2]。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原因何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结果。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本身的不利因素;如王东辉从后现代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否定[3]。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李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做了概念界定,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利于其潜在价值向显在价值升华的因素总和。并且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社会障碍、学校障碍、家庭障碍;物质因素障碍、精神因素障碍;经济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4]。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的研究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比较有权威性的是项久雨的观点。他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具体途径三个层次做了分析总结。并且认为实践是根本途径;“灌输”和“接受”是基本途径;课堂教育,管理教育等具体教育方式则被归类为具体途径[5]。研究者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这些研究既包括具有一般意义的实现途径也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或障碍的研究。例如张捍东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教育、文化环境浸染、因特网教育、管理教育等[2]。中山大学的冯诗琦、龙维从关注接受主体需要的满足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6]。

也有部分研究者另辟蹊径从优化内部和外部条件来论述实现途径。付有能、陈燕浩从优化宏观环境和建设微观环境的角度出发[7],陈草从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8]。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无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山东大学的刘贤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功能划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三个层次。因此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就应当是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9]。张亚丹从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理解、认同和运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并认为理解是最低层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基础;认同内化的标志;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形式[1]。

三、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是十分关注的,对其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并在不断深入。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性

根据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实现途径”上,且内容大同小异。更有研究者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在“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上”,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进行详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实质的区别,不能够体现大学生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以及即将迈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的身心需要。这些都表现了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缺乏创新。

(二)系统研究不足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有专著出现,并且现有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或是在兼论另一个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某一方面研究,甚至各个研究成果之间是有冲突的,不能在总体上把握也没有准确把握各个焦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观照大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主体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而又快速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就业时的双向选择等,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呈现出了复杂化的变化。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增强,在面对问题时看重的是自我的判断与选择,而忽视权威的指导。其次大学生在价值目标的倾向上已由集体利益向个人利益转移,越来越多地重视个人发展,逐渐轻视社会责任、集体责任。在价值评判的标准上,更多地以个人价值为标准评判是非对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和适应生活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关照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独特社会属性。

(二)注重评价反馈的研究

评价和反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必然是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的。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问题出在哪里又如何改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都有赖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评价反馈。通过评价反馈及时找出问题,调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各环节,克服不利因素,优化有利因素,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

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评价反馈的研究,对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失,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应当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张亚丹.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和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2]张捍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与实现途径[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4).

[3]王东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后现代困境以及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4]李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79-281.

[6]冯诗琦,龙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接受途径思考――关注接受主体需要的满足[J].理论导报,2013(10).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4)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提出不仅坚定而明确的回答了“中国信仰什么”和“中国人相信什么”的疑问,也第一次凝练了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版的“自由平等博爱”。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师生应当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当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和交锋,价值观反复较量的新态势下,面对持续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和多变的新特点,让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革新具有现实紧迫性。

一、高校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价值观传播以“两课”为主线,各种教学和学生活动为辅助,基本实现对青年学生的高度覆盖。而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高校还具有以下特殊意义。

(一)对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提炼从复杂到简单从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总结和梳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脉络逐渐清晰。从复杂理论到简单词汇,不仅是内容的简化,更体现了中央价值观传播的新思路,从强调意识形态到注重普世价值;从总结理论体系到提炼基础共识这对当前高校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首次提出我们自己的“自由平等博爱”。面对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形式和内容的新变化,我国高校在长期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确实面临“货比货”的困境,西方的意识形态在语言凝练这一点上的确具有很大优势。中国版“自由平等博爱”的提出不仅是首次在官方层面统一了价值认识,也为高校价值观传播存在的“货比货”疑问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二、高校传统的价值观传播途径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价值观传播途径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最主要途径,此外包括专题讲座,课外辅导在内的教学活动和升旗仪式,军训,素质拓展训练,校园系列文化活动等学生活动也是传播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其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

(一)强调政治首位性与当前高校学生“去政治化”的矛盾

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的特殊性,使得保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首位性成为传播时的第一要求:宏观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微观上几乎不允许越雷池半步。但高校学生由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过于陌生,总体而言他们对意识形态远不如前人敏感,甚至漠不关心。具体表现为对政治环境和局势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对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更加热心,看法更直接;对政治影响和政治形势的敏锐性和分辨力不高,容易受单方面信息和从众心理的影响等。这些都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途径的特点相矛盾。

(二)传统传播途径与当前高校学生的现实语境渐行渐远。当前高校学生受信息时代的深刻影响,整体思维相当活跃,信息获取渠道极大丰富,各种新事物和新思想接收程度高、更新快。因此高校学生的现实语境与前人相比变化巨大,而价值观传播途径显然未能跟上这一变化的步伐。以高校最常见的升旗仪式为例,原本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却由于在时间安排,具体流程和教育形式上墨守成规而导致很多学生的抵触和反感,试想当未来某天这些国家栋梁们听到国歌响起,看到国旗升起却无动于衷甚至心生怨恨,那将何其残酷?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革新的建议

(一)重构价值观传播途径的语境。当前高校的传播途径存在门槛略高和自说自话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理论体系教条化,惟上惟书不惟实。当前我们非但不应该淡化价值观传播,反而要更加重视其作用,但这种重视不是继续端着架子高高在上,而是要俯下身子真正走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本身就体现了“接地气”,都是大白话和大实话,高校在传播途径上自然也要“接地气”,跳出“我跟你们说”的语境,真正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平台“让学生们说”,这样才有利于改变高校学生对价值观越发淡漠的困境。

(二)主动适用“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碎片化”趋势已不可避免,人们在思维和处事上追求快速直接。当然一趋势的利弊还有待观察,但高校也应当主动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借助“碎片化”时代的新媒介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例如借助微课和默课拓展传统两课的教学模式;借鉴部分高校开展的“打破教室”理念创新教育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等等都是有益尝试。

(三)淡化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思维,从身边和小事做起

高校应当在保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适当淡化意识形态争议和阶级斗争思维,减少学生过于陌生的内容比重。同时改变口号过多的务虚作风,多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引导,告诉学生“能做到什么”比“要做到什么”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精髓传播和发扬到位。

参考文献: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人民出版社,2010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5)

一、资产评估各种方法的比较

  (一)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区别

各种评估方法独立存在本身就说明各种评估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各种评估方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去表现资产的价值。

1.收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

(1)两种方法的本质不同。重置成本法是从资产重置角度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评估出的价格是资产“投入”价格。而收益现值法是从资产收益折现的角度来评估资产的价值,评估出的价格是资产获利能力的量化与现值化,是资产的“产出”价格。

(2)两种方法的基本评估原理、具体评估程序不同。

(3)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成本法主要受重置成本及各种损耗、成新率的影响。收益法主要适用于具有独立持续经营能力的经营性资产的评估。成本法适用于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

2.收益法与市场法的区别

(1)两种方法的本质及制约因素不同,市场法是从卖者的角度来考察被评估资产的变现价值,资产评估值的大小主要受市场发育程度、供求关系的影响。收益法是将被评估对象作为一种获利能力来确定其价值,主要受未来收益与折现率预测质量的影响。

(2)两者基本的评估原理及具体的评估程序不同。

(3)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市场法主要适用于单项资产的评估,资产业务可以是联营、兼并、参股与担保,侧重于考虑资产的现行价值。而收益法则更适用于整体资产评估及以投资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侧重于考虑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

3.成本法与市场法的比较

(1)两者的出发点或者说评估角度不同。重置成本法是从资产已处的空间角度,把完全相同的资产再度重新“放置”到目前空间上所需要的成本角度评估资产价值;而市场法是从设想把相同的资产放置到市场空间所能具有的价格角度来评估资产的价值。

(2)从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重置成本法是从买方的角度来衡量与测算资产的价值,评估的结果代表资产的投放价值,即为了重新形成一项相同的资产所需的成本,包括该资产现行市价,加上运费、安装调试费等;而市场法是从卖方角度来测算资产的价值,是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可以说是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理论上还应减去运输费等变现费用。从这一点来说,重置成本净值通常大于现行市价净值。

(3)市场法受市场约束程度要比成本法大。

(4)两者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与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二)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联系

评估途径和方法是实现评估目的的手段。对于特定经济行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对处在相同状态下的同一资产进行评估,其评估值应该是客观的,这个客观的评估值不会因评估人员所选用的评估途径和方法的不同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由于评估基本目的决定了评估途径和方法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内在联系为评估人员运用多种评估途径和方法评估同一条件下的同一资产,并为相互验证提供了理论根据。运用不同的评估途径和方法评估同一资产,必须保证评估目的、评估前提、被评估对象状态的一致,以及运用不同评估途径和方法所选择的经济技术参数合理。

由于资产评估工作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在同一资产的评估中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如果使用这些途径和方法的前提条件同时具备,而且评估师也具备相应的专业判断能力,那么,多种途径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应该趋同。如果采用多种评估途径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可能的原因有:一是某些评估途径或方法的应用前提不具备;二是分析过程有缺陷;三是结构分析有问题;四是某些支撑评估结果的信息依据出现失真;五是评估师的职业判断有误。因此,评估师应当为不同评估途径和方法建立逻辑分析框图,通过对比分析,有利于问题的发现。评估师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除了对评估途径或方法做出取舍外,还应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最后确定评估价值。

二、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一)评估目的对方法选择的影响

资产评估可分为以转让、投资、并购、清算为目的评估。评估目的是选择评估方法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也是对评估方法的选择具有比较确定性影响的因素。对评估目的的分析、判断是评估人员选择评估方法的第一步工作。对于以成本摊销为目的的评估, 以采用成本法为宜。因为成本费用的摊销往往意昧着资产的重置和补偿, 技术资产的来源不同, 其补偿的内容也不同。采用成本法, 通过核算该项资产各方面的成本因素, 获得一个反映其创建中费用的评估值, 由此可使资产成本费用摊销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评估实务中, 这方面的具体事例包括确定某项资产在交易中的最低价格, 以及对技术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判断其价值后入账。

(二)受评估时象的类型、使用状态等因素制约

例如, 对于既无市场参照物, 又无经营记录的资产,只能选择成本途径和方法进行评估。对于工艺比较特别且处在经营中的企业, 可优先考虑收益途径及其方法。对于专利技术, 如果仅获得专利权, 但尚未投人生产, 采用收益法会增添不可靠因素, 因此, 应多考虑成本法。如果技术已进人应用生产阶段, 有了市场化的历史, 则应以收益法为主, 以揭示专利技术创造的收益。

(三)受各种评估途径和方法运用所需的数据资料及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能否搜集的制约

每种评估途径和方法的运用都需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料做依据。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收集某种评估途径和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可能有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 评估人员应考虑采用替代的评估途径和方法进行评估。如果由评估目的确定采用收益法, 则应分析评估环境能否提供企业的历史收益水平、其所在行业的资金收益率、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等足以影响企业未来预期收益额的因素。在具备上述资料的基础上, 方能准确地判断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并以此确定资产价值。如果由评估目的确定采用市场法, 则应分析评估条件是否给出了与该项资产具有可比性的同类或近似的交易资料, 包括交易价格、交易形式和环境等,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法才具备准确、规范运用的起码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理论成果概述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一般通过专著和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笔者对利用网络和西南大学数字图书馆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专著较多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项久雨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蓝天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唐志龙、罗剑明共同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相对而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的专著少有问世。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上。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以1980年到2016年为检索时限,分别在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笔者通过合并查重,得到20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的文献,其中硕博论文7篇,核心期刊5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观点概述

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学术论文和期刊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实现途径、困境与对策、实现的层次几个方面。另外也有涉及实现规律、实现的条件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界定

学界目前对其内涵界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认为: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通过实践活动去满足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的需要。同时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又在自身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提升自我,提出新的要求。

如张亚丹就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通过教育活动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引导、满足和提升,促进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属性和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良性循环”[1]。还有张捍东认为“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属性和功能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益关系”[2]。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原因何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结果。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本身的不利因素;如王东辉从后现代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否定[3]。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李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做了概念界定,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利于其潜在价值向显在价值升华的因素总和。并且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社会障碍、学校障碍、家庭障碍;物质因素障碍、精神因素障碍;经济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4]。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的研究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比较有权威性的是项久雨的观点。他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具体途径三个层次做了分析总结。并且认为实践是根本途径;“灌输”和“接受”是基本途径;课堂教育,管理教育等具体教育方式则被归类为具体途径[5]。研究者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这些研究既包括具有一般意义的实现途径也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或障碍的研究。例如张捍东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教育、文化环境浸染、因特网教育、管理教育等[2]。中山大学的冯诗琦、龙维从关注接受主体需要的满足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6]。

也有部分研究者另辟蹊径从优化内部和外部条件来论述实现途径。付有能、陈燕浩从优化宏观环境和建设微观环境的角度出发[7],陈草从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8]。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无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山东大学的刘贤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功能划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三个层次。因此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就应当是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9]。张亚丹从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理解、认同和运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并认为理解是最低层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基础;认同内化的标志;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形式[1]。

三、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是十分关注的,对其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并在不断深入。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性

根据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实现途径”上,且内容大同小异。更有研究者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在“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上”,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进行详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实质的区别,不能够体现大学生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以及即将迈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的身心需要。这些都表现了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缺乏创新。

(二)系统研究不足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有专著出现,并且现有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或是在兼论另一个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某一方面研究,甚至各个研究成果之间是有冲突的,不能在总体上把握也没有准确把握各个焦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观照大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主体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而又快速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就业时的双向选择等,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呈现出了复杂化的变化。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增强,在面对问题时看重的是自我的判断与选择,而忽视权威的指导。其次大学生在价值目标的倾向上已由集体利益向个人利益转移,越来越多地重视个人发展,逐渐轻视社会责任、集体责任。在价值评判的标准上,更多地以个人价值为标准评判是非对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和适应生活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关照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独特社会属性。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7)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18 ― 02

一、大学生价值观需要构建的原因

从国家政治层面来看,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其阶级统治和利益,最大化地统一本阶级成员及相关社会各方的思想和行为,协调、组织、团结、带领社会各方利益主体在国家的名义下围绕其阶级统治的事业和目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建设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绩,他们一定会在价值观多元存在的时代背景下培育、构建属于本阶级的主流或核心价值观,并会动用一切宣传教育和渗透资源将这种主流或核心价值观确立为社会的主流或核心价值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注定要成为将来社会主人的大学生们,毫无疑义将会是包括统治阶级和其他阶级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激烈争夺的对象。而处于价值观嬗变阶段的当代大学生们是否认同及在多大程度上认同社会的主流或核心价值观则成为考验统治阶级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社会组织层面来看,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学校、医院等社会组织形式,为了有效发挥并传承其特定的精神凝聚和文化育人功能,保持并促进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它们在运转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遵循其早前积累或沉淀下来的一些各自的文化内核――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指引。作为组织成员的大学生个体,在单位的文化内核(核心价值观)面前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接受并适应,二是拒绝或离开,三是突破或创新。第一种选择意味着个体早前形成的价值观还能够被构建和完善,第二种选择意味着个体早前形成的价值观至少在某个特定的单位文化内核面前已经基本定型、不再能够被构建了,第三种选择意味着个体早前形成的价值观已成为一种超脱了原单位的文化内核、一旦有机会便能够引领并建构原单位文化的相对先进的价值观。与上述三种选择相适应,社会组织为更好、更稳妥地完成其组织目标和使命,帮助大学生个体更好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接受并能适应其组织文化要求的个体(即那些价值观还能够被构建和完善的个体)作为其重点培养和拔高的对象。

从大学生个人层面来看,其存在与发展始终都要解决一个他(她)与他(她)人、集体(团队)、社会、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即活着的目的和意义的问题,也即价值观的问题。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一个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为了更好地适应或主导生活,需要在社会实践的指导下主动地将他律(外化)的价值观升华构建为自律(内化)的价值观,并要能够用这种价值观实实在在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二、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常规途径

从现实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常规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社会实践、管理与服务、环境熏染等。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我国高校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它是我国高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观构建的主渠道和基础。作为中共中央在高校为大学生所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其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保障高校所培养的人是否符合社会预期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精神塑造和文化引领作用。社会实践是促进和实现大学生价值观由感性向理性、理论化向鲜活化、外化向内化转变所必须经历的环节和过程,主要包括军训、勤工俭学、家教、打零工、做义工、假期“三下乡”活动、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等形式,它在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锻炼品性、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推动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主流(核心)价值的有机融合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催化作用。管理与服务,尤其是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一线教职员工的管理和服务,由于其蕴含的价值观能够通过这些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态度情绪、待人接物、行事风格等表现出来并被我们的大学生群体所直接感知和体会,因此其在构建大学生价值观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一般而言,该项途径若用好了,其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将会起到一个正向强化和固化的作用。环境熏染指的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影响和隐性教育功能,它由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所支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和形成起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磁场育人效用。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它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使广大师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渗透的过程中自觉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1〕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途径的优化

创新源于对既有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的不满,其目的在于改进或创造,并籍此收获一定的有益效果。尽管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常规途径在培育和形成大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际运行中毕竟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亟需完善、整合和优化,以更好地完成其合力育人的功能和使命。在笔者看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途径的优化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完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所需的各个常规途径所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而言,主要需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达或呈现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就社会实践而言,主要需进一步整合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甚至是家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拓展社会实践的渠道、平台和载体,并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实践育人的功效。就管理与服务而言,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高校,一定要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而服务的思想和宗旨,将管理作为服务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并通过运用和实施正确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就环境熏染而言,主要需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将有意规划、设计和布置的一系列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虽置身其中但却浑然不知其中深意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开发并发挥校园文化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育人功效。

二是要打破各个常规途径间的藩篱,整合发挥常规途径集合的协同作用和整体功效。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常规途径,在我国高校现行管理体制下,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管理,具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般由高校的社科部(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管理;社会实践一般由高校的团委、分团委及专业系(学院)在具体操作和管理;对学生的具体管理与服务主要涉及到学工处、团委、专业系(学院)、宿舍管理等部门,而对学生的宏观管理与服务则涉及高校几乎所有的部门;校园文化环境,根据其构成的不同,则分别由大学的后勤处(物质文化)、宣传部(精神文化)、学生管理部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具体构建和维护。这种现行的模块化管理的现状,虽有利于归口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但不足之处是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影响上述常规途径集合的协同作用与合力作用的正常发挥。要克服这种本位主义的影响,高校必须建立起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领导与协调机制和相关保障机制并要确立牵头部门,以有效打破各个常规途径各自为政、各自发挥作用但集合整体功效却不强的尴尬局面。

三是要建立价值观调控的长效机制。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领导和管控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要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调上确立大学生价值观调控的长效机制,〔2〕 既要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也要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控。具体而言,高校党委要成立或指定相应的机构或部门切实承担起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调控的责任,定期不定期地(每学期至少一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以全面监控和掌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正能量与负能量、优势与不足,并在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大学生价值观调控的引导教育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及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活动中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活动载体中得到修正和完善。

四是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发展。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间的对立与竞争便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为了试图继续维持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人从一开始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制度展开了或激烈或缓和、或热战或冷战、或遏制或接触对话合作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青年群体及其价值观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即使是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双方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停滞或消亡,而是以“和平演变”的文化(传播与渗透)方式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社会主义要在这场斗争中胜出,关键还是要靠共产党的领导及其培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才队伍在争取决定未来社会走向的青年群体支持方面所作的努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佼佼者和代表,其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争夺青年群体方面的胜败。由此可见,要对作为意识形态内核的价值观进行构建,我国高校必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发展工作。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8)

关键词 资产评估 经济学 理论分析

经济学价值理论作为资产评估理论的基础,经济学价值理论对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活动展开具有理论指导的意义。加强资产评估基本理论的经济学研究对于资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资产评估目的的经济学分析

资产评估的目的包括资产公允价值的一般目的和对评估结果用途有具体要求的特定目的两种。这些特定目的一般包括企业兼并、出售、联营、债务重组等方面,不仅设计到产权的供求关系,还包含了资产占用、处置和让渡引起的权利和利益的关系,这些都是对于涉及到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以下我们就资产评估目的的产权性质和特征做相关的经济学分析:

1.产权性质

产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常常统一事物的统一权利不能属于两个人,只能是一个主体;产权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每一项产权的数量、时间空间等都是有范围和限定的;产权作为独立的经济价值的存在,是可以进行交易的;产权包括权利和利益两部分,产权中的各项权利和可能带来的利益都是可以分割的。这些都是的产权所具备的特殊性质。

2.评估目的的产权特征

不同的资产评估目的会导致评估各因素产生很大的变化和区别。首先不同的评估目的会导致产权主体的界定不同,相应的评估服务对象的责任对象也会产生变化。其次,评估目的同时是对于产权变更程度的反映,氛围涉及和不涉及产权变更两种,碧昂更又可以细分为整体产权变更、部分产权变更和无产权变更等几种表现形式。

二、资产评估原则的经济学分析

所谓资产评估原则,就是指为了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的相关活动,包括资产评估的权益方、评估人员以及资产占用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评估行为的规范准则。资产评估准则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工作原则和经济技术原则两大类,工作原则要求第三方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做出专业、客观、公正、科学的判断,而经济技术原则则是要求评估人员要用专业知识对客观经济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进行资产价值判断,这也体现了资产评估原则的经济学基础。

资产评估的经济技术原则包括供求原则、替代原则、预期收益原则、贡献原则和评估时点原则几大类。其中,供求原则是指评估过程中,供求关系影响到评估价值,同时供给数量也受到成本、技术等因素影响,这些都应当考虑到评估中去;替代原则是指用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预期收益原则中预期是指对于不确定的经济量做出的预测,收益也是指资产处于正常情况中的最佳利用状态所能产生的正常收益;贡献原则用来评定要素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价值高低和贡献地位;评估时点原则是针对货币本身的时间价值,应当在评估中折现为现值。这些资产评估原则都跟经济学理论一一相对应。

三、资产评估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1.成本途径

成本途径是指从购买方角度出发,将资产成本费用为出发点进行资产评估活动,一般根据当前的重置成本扣除各种贬损因素之后得到。因此,在成本途径的资产评估方法中,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从成本角度评定资产的价值构成;通过要素价值论的商品价格作为理论依据进行重置成本的判定;并将其中的资本周转理论作为资产实体贬损判定理论依据;用劳动时间论来判定资产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贬损价值数,最终形成资产评估的成本途径评估结果。

2.收益途径

收益途径是指将评估对象的剩余使用期限和预期可创造的收益的折现的方式进行估算而得出的现值,主要使用效用价值理论和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为参考依据。效用价值论是以满足人的欲望和效用的主观评价来表达物品的价值。资产收益值得是资产的客观可收益价值而不是指它的实际收益价值。由于货币也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对于让渡资产的货币价值本身也需要得到补偿,必须大于当前投资货币。收益途径的资产评估方式也是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才得以实施和实现的。

3.市场途径

市场途径是指根据市场上同期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加以价格作为参考标准,通过类比或者直接比较等方式得出评估结果的方式,市场途径主要以替代原则和均衡原则为指导理论依据。市场途径的运用通常要求有一个公开公平的活跃的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能够进行公平交易,满足均衡价值理论的市场要求,并且对于市场价值的评定应当根据当前的类似或相同资产进行比较和调整得出,要符合市场现行价值的替代原则。只有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市场途径评估结果。

结语:通过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资产评估是以经济学价值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具体的评估活动。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评估的目的、原则和途径都是以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实践基础的。因此,加强资产评估基本理论的经济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建勋.谈资产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甘肃冶金.2011(6).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9)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教育途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开展教育与训练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过程。心理学理论指导的工作方法以思想形成规律为基础,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性矛盾问题。在价值取向上,心理学理论指导的途径更注重个体价值,注重对价值获得过程的尊重,努力将外在价值、道德的需求向内在价值和需求转化。在技术路线上,心理教育途径保证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我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即将学习的责任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并通过学习建构出真正属于自己所理解、领悟、探索到的知识和价值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教育途径指导原则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多元价值观念冲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维护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发展健全的人格。大学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期,需要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给予指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可能途径的思考和践行都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下,保证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教育途径应在坚持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思想教育的根本性、道德教育的基础性、法制教育的保障性基础上,突出心理教育的前提性,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高社会适应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2.借鉴心理教育的过程性

任何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经过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单个心理过程循环往复的结果。因此,价值观念不能仅作为一种结果传授给学生,而应该通过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转化为其内在追求,自觉自愿的经由矛盾冲突的不平衡状态,经过顺应或同化达到平衡状态。心理教育的过程性强调教师角色定位上以学生为主体,态度上尊重和信赖学生,方法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心理教育的基本技术,能让学生在互动中增进自我探索和体验,形成学生的自主思考、辨析和选择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好一个脚手架,致力于搭建价值呈现、思辨和转变的平台,最终帮助学生确立并选择与价值观念相适应的行为。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教育与训练的途径

1.挖掘心理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内心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促进学生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崇高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如果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价值观念的形成由说教式的被迫认同,变成团体多数人的观念展示及思辨后的自觉接受,将无形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乐趣和积极性。因此,要挖掘心理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加强心理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等内容和教学设计上的研究,内容上突出现实性和实践性,教学设计上保证注重学生内心体验及行为训练的过程性。

2.发掘朋辈资源,构建共同成长互助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朋友和同辈之间拥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念,易于建立沟通理解信任的相互关系。朋辈辅导员在心理教育上的作用和实践方法上的开创性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朋辈互助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因此,在加强朋辈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及实现方法等,激发朋辈辅导员使命感、责任感及奉献精神,使他们成为班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生力量,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3.搭建平台,促进自我教育途径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自我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内在心理过程的矛盾运动,使受教育者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变为主体,使得教育目标由外在规范转向内在要求,教育方法由外部输入变为内部疏导。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生参与管理事物、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服务平台,能够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通过网络公开课、开展榜样示范与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等途径构建主流价值观念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感染中学习,利于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思想意识的升华。通过搭建学生参与管理的平台,利于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体验自尊、自强、自律、自控。通过拓展学生社会实践途径,利于学生主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病在能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和发展自己,形成较高的认识能力和执行能力。

4.全员参与合力作用途径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10)

产品的价值由主体价值和附加值构成,产品主体价值(由产品核心功能带来的效用)之外的价值即为附加值。具体而言,产品附加值是一种能够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效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产品的整体价值,有助于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因而它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需求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如何通过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现代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界定

1.1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有多种,本文以英国学者D·布哈利斯的观点为基础,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个特定的旅游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和规划的司法框架,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这个区域不是指地域广阔的旅游城市或旅游圈,而是指地域较小或是旅游要素资源在地理上没有割裂的旅游区,如某一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村、主题公园。

1.2 旅游产品附加值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凭借环境条件和旅游设施所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和。旅游产品大多属于服务型产品,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价值同样有主体价值和附加值之分。其主体价值是指由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服务项目(用以满足旅游者来该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主要目的)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主要身心满足的一种效用。其附加值则是指独立于主体价值之外的,主要由旅游目的地的辅助服务项目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其他效用。例如,九寨沟旅游,风景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娱乐、休闲等则属于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主体价值只有一种,而提供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则可以有多种。

2 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可能途径

2.1 横向一体化途径

横向一体化途径也可称之为同心一体化途径。这种途径的出发点是围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新增加与核心服务项目相类似的服务项目。例如,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农艺园、植物园、园林、花园等途径来增加观光服务项目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旅游度假村的静养休闲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增加自娱自乐(如垂钓、、吹拉弹唱)、农作与手工(如由旅游者动手参加的种植、收摘、陶艺品制作活动)、返朴归真生活(如自助烧烤、篝火晚会、露营)、疗养(如日光浴、泥浴、理疗)等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增加休闲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2 差异多样化途径

差异多样化途径的出发点是增加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主体价值的核心服务项目关联性不强或显著不同的多样服务项目。例如,森林公园的林木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如树木、花卉品名标签,介绍当地地理、气候、历史的宣传板牌)、运动健身性设施(如滑草场、旱冰场、无线电定向运动场、水上运动场)、保健疗养性设施(如森林氧吧、健身房、理疗室)等途径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游乐园的娱乐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亦可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运动健身性设施、保健疗养性设施、园林等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3 营业促销性途径

营业促销性途径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旅游经营者开展的业务促销活动来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 参与性促销

其方式可有多种,如在对旅游目的地的游览过程中,由导游提出与旅游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问题,让旅游者回答,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情趣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经营者组织旅游者参加娱乐、游戏和“夺标”等集体活动,使旅游者获得成就感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目的地配备的专业人员指导旅游者参加农作、手工、体育等活动,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技能与成就感的心理满足。通过这些心理满足来创造出附加值。

2.3.2 提供优质与超值服务

旅游经营者通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代购交通机车船票、代订住宿客房、宾馆到旅游目的地的免费接送、温馨的导游、旅游过程对旅游者的关爱与帮助等方面的热情、便捷、周到、细微的优质与超值服务,使旅游者获得方便、安全、温馨、划算、舒适与愉快等心理需要的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

2.3.3 优惠与馈赠

旅游经营者通过提供优惠的交易条件、馈赠旅游纪念品等途径来产生价值效用,满足旅游者的经济实惠、值得、划算与纪念意义的心理需要,从而创造出附加值。这些价值创造方式可以有:团体旅游门票折扣;旅游目的地住宿费打折;消费数量折扣(如一票通)、免费停车(对自备交通工具的旅游者而言)、赠送旅游纪念品(如,旅游宣传册、画册、小工艺品)、免费演出文艺节目等。

2.3.4 品牌塑造与品牌公关

旅游经营者利用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可有两种。其一,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经营,使之成为国内或国际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的美誉,使旅游者获得到过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优越感和消费过名牌旅游产品的心理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其二,在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过程中,通过开展公关活动,使旅游目的地成为举办某一重要活动,如会事、仪式、赛事、人造节(如荔枝节、桃花节、啤酒节)的场所,邀请到国内外政要、著名人士到旅游目的地来旅游,从而大大提升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声誉与形象,并借此使旅游者获得时尚、有品位与优越的心理满足,由此创造出附加值。

2.4 混合多样化途径

混合多样化途径的做法是根据旅游目的地资源、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将上述3种途径的2种以上混合起来一并采用,其出发点是寻求增值途径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及产品整体附加值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上述3种途径各有其子途径,子途径相互之间又可有不同的组合,所以混合多样化途径也有多种子途径(经组合形成的)可供选择。

3 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市场需求

与一般产品附加值一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不应是盲目的,其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即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因为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有投入,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将蒙受经济损失。为此,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必须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这些需求来合理选择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途径。

3.2 效益最佳化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并非越大越好,因为产品附加值越大,对企业的资金等资源要素的耗用就越多,企业的组织管理就越复杂。跟所有经济事项都需要讲求效益一样,这里存在一个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的问题。为了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就必须运用价值工程、边际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的综合集成等理论,对旅游产品选用的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每一途径的实施强度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以效益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用那些效益大的途径,果断撤出那些已采用的效益小的途径。

3.3 量力而行

附加值的增加需要耗用企业的资金、物力与人力等资源,需要有企业的经济(经营、资本与资本运作)、技术、生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实力要素的后援。由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的实力大小、实力特点(含自然环境条件)、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所以其企业在选用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时,必须量力而行,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去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选用那些对适销对路的、有实力作保障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一句话,就是要以实力为基础,在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选用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盲目攀比。

3.4 遵规守法

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设置必须符合商业道德、行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以假广告、假承诺、假优惠等欺诈、蒙骗的行为,以恶性杀价倾销、诋毁他企业及其产品形象的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增加黄、赌等非法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创造附加值。

参考文献

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篇(11)

产品的价值由主体价值和附加值构成,产品主体价值(由产品核心功能带来的效用)之外的价值即为附加值。具体而言,产品附加值是一种能够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效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产品的整体价值,有助于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因而它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需求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如何通过提高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现代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界定

1.1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有多种,本文以英国学者D·布哈利斯的观点为基础,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个特定的旅游区域,被旅游者公认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统一的旅游业管理和规划的司法框架,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区域。这个区域不是指地域广阔的旅游城市或旅游圈,而是指地域较小或是旅游要素资源在地理上没有割裂的旅游区,如某一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村、主题公园。

1.2旅游产品附加值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凭借环境条件和旅游设施所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和。旅游产品大多属于服务型产品,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价值同样有主体价值和附加值之分。其主体价值是指由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服务项目(用以满足旅游者来该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主要目的)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主要身心满足的一种效用。其附加值则是指独立于主体价值之外的,主要由旅游目的地的辅助服务项目所带来的,使旅游者获得额外身心满足的其他效用。例如,九寨沟旅游,风景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娱乐、休闲等则属于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主体价值只有一种,而提供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则可以有多种。

2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可能途径

2.1横向一体化途径

横向一体化途径也可称之为同心一体化途径。这种途径的出发点是围绕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新增加与核心服务项目相类似的服务项目。例如,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农艺园、植物园、园林、花园等途径来增加观光服务项目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旅游度假村的静养休闲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增加自娱自乐(如垂钓、、吹拉弹唱)、农作与手工(如由旅游者动手参加的种植、收摘、陶艺品制作活动)、返朴归真生活(如自助烧烤、篝火晚会、露营)、疗养(如日光浴、泥浴、理疗)等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增加休闲的种类,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2差异多样化途径

差异多样化途径的出发点是增加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主体价值的核心服务项目关联性不强或显著不同的多样服务项目。例如,森林公园的林木景色观光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可以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如树木、花卉品名标签,介绍当地地理、气候、历史的宣传板牌)、运动健身性设施(如滑草场、旱冰场、无线电定向运动场、水上运动场)、保健疗养性设施(如森林氧吧、健身房、理疗室)等途径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又如,游乐园的娱乐是旅游产品的主体价值,亦可在同一旅游目的地,通过建设科普教育性设施、运动健身性设施、保健疗养性设施、园林等来增加旅游服务项目,以此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3营业促销性途径

营业促销性途径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旅游经营者开展的业务促销活动来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参与性促销

其方式可有多种,如在对旅游目的地的游览过程中,由导游提出与旅游有关的知识性、趣味性问题,让旅游者回答,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情趣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经营者组织旅游者参加娱乐、游戏和“夺标”等集体活动,使旅游者获得成就感与欢娱的心理满足;由旅游目的地配备的专业人员指导旅游者参加农作、手工、体育等活动,使旅游者获得知识、技能与成就感的心理满足。通过这些心理满足来创造出附加值。

2.3.2提供优质与超值服务

旅游经营者通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代购交通机车船票、代订住宿客房、宾馆到旅游目的地的免费接送、温馨的导游、旅游过程对旅游者的关爱与帮助等方面的热情、便捷、周到、细微的优质与超值服务,使旅游者获得方便、安全、温馨、划算、舒适与愉快等心理需要的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

2.3.3优惠与馈赠

旅游经营者通过提供优惠的交易条件、馈赠旅游纪念品等途径来产生价值效用,满足旅游者的经济实惠、值得、划算与纪念意义的心理需要,从而创造出附加值。这些价值创造方式可以有:团体旅游门票折扣;旅游目的地住宿费打折;消费数量折扣(如一票通)、免费停车(对自备交通工具的旅游者而言)、赠送旅游纪念品(如,旅游宣传册、画册、小工艺品)、免费演出文艺节目等。

2.3.4品牌塑造与品牌公关

旅游经营者利用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可有两种。其一,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经营,使之成为国内或国际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的美誉,使旅游者获得到过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的优越感和消费过名牌旅游产品的心理满足,从而创造出附加值。其二,在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过程中,通过开展公关活动,使旅游目的地成为举办某一重要活动,如会事、仪式、赛事、人造节(如荔枝节、桃花节、啤酒节)的场所,邀请到国内外政要、著名人士到旅游目的地来旅游,从而大大提升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声誉与形象,并借此使旅游者获得时尚、有品位与优越的心理满足,由此创造出附加值。

2.4混合多样化途径

混合多样化途径的做法是根据旅游目的地资源、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将上述3种途径的2种以上混合起来一并采用,其出发点是寻求增值途径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及产品整体附加值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上述3种途径各有其子途径,子途径相互之间又可有不同的组合,所以混合多样化途径也有多种子途径(经组合形成的)可供选择。

3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市场需求

与一般产品附加值一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不应是盲目的,其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即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因为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有投入,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将蒙受经济损失。为此,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必须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附加值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这些需求来合理选择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途径。

3.2效益最佳化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并非越大越好,因为产品附加值越大,对企业的资金等资源要素的耗用就越多,企业的组织管理就越复杂。跟所有经济事项都需要讲求效益一样,这里存在一个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的问题。为了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市场份额,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就必须运用价值工程、边际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的综合集成等理论,对旅游产品选用的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每一途径的实施强度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以效益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用那些效益大的途径,果断撤出那些已采用的效益小的途径。

3.3量力而行

附加值的增加需要耗用企业的资金、物力与人力等资源,需要有企业的经济(经营、资本与资本运作)、技术、生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实力要素的后援。由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经营企业的实力大小、实力特点(含自然环境条件)、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所以其企业在选用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途径时,必须量力而行,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去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即要选用那些对适销对路的、有实力作保障的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一句话,就是要以实力为基础,在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选用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盲目攀比。

3.4遵规守法

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加途径的设置必须符合商业道德、行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以假广告、假承诺、假优惠等欺诈、蒙骗的行为,以恶性杀价倾销、诋毁他企业及其产品形象的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增加黄、赌等非法服务项目的途径,来创造附加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