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1 14:59:24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1)

1.整合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原理复杂且实践性强,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为了能够合理地整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授课之前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掌握课程的系统体系、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教材选择上,要参考多本相关技术教材,结合本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技能的要求情况,遵循“宽基础、浅理论、重应用、和需求”的原则进行教材的选取。[3]在基础知识上,以可理解为度,选择能覆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在理论知识上,不苛求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证明,注重关键技术,删除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在技术需求上,以实际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从基础教学、应用技术、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去除陈旧的内容,添加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简化并精讲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应用性和体验性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性、系统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技术的体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视频、音效、动画、PPT等方式直观展现相关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还可以展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软件、硬件实物等辅助工具和设备演示系统工作流程、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分析系统仿真结果等,使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或硬件等辅助设备体验设计过程,在学生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软硬件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的融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讲解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技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种以上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视频播放、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等。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各种教学手段占用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演示与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黑板板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重视和把握;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与实现,加深学生对于系统设计的直观认识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融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由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来。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讲课形式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与把握。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讨论发、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针对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过程中巩固、发现和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通过演示法,以实物、软件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发展、原理、设计实现等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通过练习法,加强、巩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设置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收集、知识体系的整理、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现、项目设计的描述与总结等,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将会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会有新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通过预留思考题等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相互探讨、论坛访问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测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有效判断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教学效果的时测性检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调节课堂节奏。为了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人从头讲到尾的“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保障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开始上课的前5~10分钟内可以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对讲授的新内容、新知识点、新难点等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不懂与模糊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下课前5~10分钟内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知识要点,有侧重地加强不理解内容的总结和简要说明,并针对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出现的不理解、不确定等模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穿插软件或硬件演示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师生活动、学生操作等过程,查看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讲解和解决不懂的难点问题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应用和相关软硬件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高效传输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1.转变了教学思想,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缺少互动;教材内容单一,照本宣讲,内容枯燥乏味;互动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节奏掌握不均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所有的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备受关注的主体,一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运行都遵循“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设计经验,纠正错误认识,提升认知高度,拓展知识体系。

2.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所有行为的设计和实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因此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人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心随身动,神随心动,愿意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流失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转变了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以及项目驱动法的引入,转变了学生长期以来的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单一的个人独自学习与思考,而且能和团队里的其他同学共同协作,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互相探索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度,加深了学生知识的探究深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

4.加强了课堂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授课前通过策划制订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直击疑难问题,并进行精讲和点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本着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态度,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知识讲到又使学生掌握,从而加强了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2)

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促进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开展,促进教师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的转变。本课题是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运用的观察,了解高中数学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新课程理念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方面的状况进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3)

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是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和差异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根据个人条件、爱好、特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爱好和特长项目,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是体育教师发展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课堂准备策略

古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认真备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准备以下几方面。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吃透新课标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2.认真研究学校规定的选修教材内容,深挖教材所蕴含的体育内涵,以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材所隐含的体育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育内涵,唤起学生的主动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内容理解、探究、重组,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3.认真研究教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这决定了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的最佳教学方式是:主体参与式、合作探究式、主体活动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从而在参与实践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4.认真研读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能有效进行,要看教学主体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备学生。

(1)学生在所选择教材内容上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

(2)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差异、同一项教材上体现出来的主动求知内驱动力的强弱;运动技能迁移、重组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3)最近发展区域不同。探究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心、自尊心的支撑点、持续增长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形成其运动爱好和特长项目,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运动天才。

实施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爱好、特长的项目,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按上述方法组建的教学班,学生在运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尊重、适应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教学主体,帮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认知层次、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针对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性,尽量采取分层次教学或个别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要求、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维持不同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的内驱动力。

2.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主体的体验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性,因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维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动力,引导、促进、激励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和亲历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教学案例:在双杠单元教学后,我设计了以“双杠、跳绳、爬竿与软梯、肋木”为练习点,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主题的身体活动课(只规定活动路线,活动练习图略),教学目标: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合作与共享。在课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通过每个练习点的方式不断创新、超越,如通过双杠练习点的方法有:跳上支撑摆动+分腿骑坐前进、双臂撑“走”双杠、走双杠、走单杠,助跑滑杠,金猴倒挂式、二人携手走单杠,同伴推运式等,可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引导、促进、激励学生的自主性、亲历性,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展个性,这种教学理念,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2)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向及遇到的问题要予以指导、点拨、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

(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分层教学―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设置问题―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自主探究―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2.以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3.体现个体差异性评价原则。

4.突出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原则。

总之,在新课程下,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挖掘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4)

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提问教学策略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笔记,而最后学生有没有听懂,学生有没有真正地学到知识大家都不得而知,并且老师一味地讲课这种方式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新课改之后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教学策略提出之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并且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

二、如何更好地实行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现在小学生的课堂都提倡趣味教学,一堂好的教学课,老师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可以在提问中增加一些小游戏,比如说举行分组擂台赛,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问题最多,就给一些小奖品。这样在游戏中进行提问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答题和思考的欲望。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也可以设置抢答模式,看谁答得最快,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三、对于提问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做什么

首先,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比较不明白的地方,以便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也要不厌其烦地去引导。其次,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既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不能太简单,以免学生对答题失去兴趣。再次,教师要设置好问题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兴趣,也就是老师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设置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反馈,老师的反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肯定的反馈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并喜欢上数学,即使学生答得不好,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进行否定,因为一味地否定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提问式教学策略应该遵循哪些点

首先,要保证提问的科学性,针对当前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应从设计问题入手,设计的问题要有意识地体现课程的重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规律认知和思维特点,最好在各个问题之间形成一定的上升梯度,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次,要掌握多种方法,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因为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因素,知识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在提问中将新旧知识结合,通过旧问题引出新问题,让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要捕捉提出问题的准确时机,小学数学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习的逻辑性进行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把握提问的准确时机,可以通过提问低层次的基础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适时地根据逻辑提出高层次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的发展

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提出的初级阶段肯定是以老师提问、学生抢答为主,那么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个人观点是要发展到学生开始提问,因为当老师提问的多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之后,学生肯定也会在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那么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了学生开始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开始提出问题了,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也会突飞猛进,课堂教学也会进入一个特别融洽的氛围,所以,提问教学的策略前景会是一片光明。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问教学也是如此,它就是利用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有效提问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举一反三开始主动提问,以此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众所周知,小学数学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问也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使其学会自主学习,至于老师怎样去有效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对数学真正地感兴趣,是老师要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研究的一项长期的课题。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5)

1导入新课的原则

1.1坚持导入内容与课文内容相贴近的原则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是独立于新课教学之外的。因此,导入的内容一定要为整堂课程的内容服务。因此,老师在设计导入内容时,一定要与本节所要讲授的新课内容紧密相联,切不可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同时,还要兼顾初中生对新事物和新观点的接受方面还没有成年人的高度这个因素,往往是要通过比较来由此及彼,或者是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才能达到认知的过渡。总之,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是局限于水到渠成的状态。所以导入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梯度,注意知识的相关性。

1.2坚持导入环节新颖、别致的原则

初中学生对越新奇的事物越感兴趣,所以在导入新课的设计环节,一定要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注重独具匠心、别开生面,切不可老生常谈、陈辞滥调。想方设法用最新颖的东西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坚持导入时间不宜过长的原则

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但是老师们一定要记住:不可本末倒置。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新课的教学上,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所投入的时间比例一定要控制好,不能过多,也不可太少,以十分钟左右为宜。

2导入新课的策略

导入新课的策略有很多,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课堂氛围,所设计的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也不尽相同。但是,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设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兴趣式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们总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初中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能够了解太多的课本以外的东西,他们对太多的新内容感兴趣。而且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追星族”,有“玉米”也“杰迷”。老师在进行导入新课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热点内容。

比如,笔者在八年级英语(上)的教学中,便把学生喜欢的周杰伦、张靓颖、周笔畅等明星的歌当成导入新课的话题,大约两分钟的简单“热身”后,通过听歌有关的环节,起到了激情、引趣、深读的作用。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的状态。用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2.2主体性导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哪怕是在导入新课的简短的时间里,也不要忘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导入新课时,也必须通过各种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聊天的方式引入新课。聊天式的导入方法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避免单纯的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现象。第二,可以把那些“玩心”还没有及时收回到课堂来的学生,通过与老师互动聊天,逐渐把心收回到课堂上来。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Uuit3: Our hobbies时,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内容的。由老师问,学生答。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is your favorite day? What subject do you have on Monday? Do you like basketball?What is your hobby? 这样的一问一答,使得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很容易就进入到了新课内容的学习。

2.3实物导入法

实物教学具有比较直观的效果。所以英语课堂教学时,实物教学法是老师们比较喜欢采用的。

例如,在学习Do you like …?这一新句型时,在导入新课前,笔者就准备了香蕉、苹果、梨、日记本、鲜花等实物。导入新课时,首先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个问句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句子,所以都很容易就听懂了意思,而且也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只是学生还没有把握如何用英语来准确回答,这时,老师可以及时点拨。It’s a bananas/ an apple等。然后再接着问:Do you like bananas? 之后让学生用Yes或No来回答即可。

从以上的实物应用不难看出,这里所用的实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直观效应,而是要通过实物的演示,使学生记住与实物有关的单词,并深刻理解词义,达到强化记忆,把所学的词汇、句型灵活运用的目的。

2.4情景导入法

创设良好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新课的梯度,一直是老师们追求的目标。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特别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语言环境的创设。

初中阶段是学生表现欲极强的年龄段,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好课堂教学。

比如,在学习I’d like…?这一内容时,笔者便设计了下面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先把这节课的奖励项目出来,对在本节课中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晚上的家庭作业就会少;而那些所有回答问题都正确的学生,单词也会写的,就不留家庭作业。奖励项目后,导入新课,让学生们观察标题,看有什么新的内容是在此之前没见过的。通过学生们的观察,总结出本节的重点内容:I’d like...? 句型。然后请学生们自己用I’d like...造句,“I’d like some eggs”,“I’d like some milk”这种以奖励的方式、以比赛的方法进行导入和教学相衔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3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策略有很多,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勤观察、勤学习、勤思考,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兴趣点,学生中间的话题热点;要研究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多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导入新课的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6)

关键词:

英语教师,教学策略,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既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成效,更是制约学生课堂学业成效的重要因素。要真正关心和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对其教学策略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

二、研究方法

1.被试。利用自制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量表,对我校高中英语教师实施测查。

2.研究过程。测查前统一培训教师,使他们正确理解量表;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每道题备选项后(凭阅读的第一感觉)在所选项括号内独立做答打勾(多选),共用时20分钟;将测查结果归类统计后再用Foxpro6.0整理、管理,剔除无效数据后用spss10.0分析数据。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

3.研究途径与方案。对获取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影响因素测查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受到教材和课标的编写、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对教学高效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1.受到教材和课标编写的影响。教材和课标的编写对教师教学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教师在对该项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1)在对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及其编写的认知测查项中,认为很好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者占14.29%,对其比较认可但觉得其适用性不广者占37.14%,认为对其理解不深者占14.29%,而觉得不是很好的教师约占34.29%。(2)而在对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的认知中,认为具有较好指导作用者占25.71%,认为有一定作用者占60%,认为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者为5.71%,认为反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者占8.57%。

2.受到对教学过程认知的影响。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师对其认知的正确与否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调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知有待提高。(1)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认知中,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者占34.29%,认为要考虑到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技能、技巧的需要者占20%,要考虑到学生高考的需要而多让学生掌握知识者占8.57%,而认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调控、反馈、修改、提高”等作用者为37.14%。(2)在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的测查中,认为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能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者25.71%,让学生掌握学习基本技巧与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者占37.14%,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和感悟语言魅力者为17.14%,而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者占20%。(3)对于教师要上好高中英语课程最需要做的工作而言,认为最需要仔细研究学生和搞好学情分析者占31.43%,要认真钻研把握教材者占8.57%,而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者为14.29%,要强化学习过程的高效性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者占45.71%。(4)对于课堂上教师解讲与学生学思议练时间安排的认知中,认为老师精讲累计不超1/4者占比5.71%,认为老师精讲累计不超1/3的教师占31.43%,觉得老师精讲累计不超1/2的教师占比为42.86%,而认为老师讲课累计不超3/4者约占17.14%,认为老师讲课累计不超4/5的教师约为2.86%。(5)在对教师最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的调查中,有25.7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精讲、学生多记者为,认为是学生分组讨论、轮流汇报者20%,而认为是利用课件多媒体讲解者8.57%,认为是让学生表演对话等形式者5.71%,认为是创设焦点问题、让学生辩论者为5.71%,而觉得应该是让学生自己解读课文、师生互问互答者为34.29%。

3.受到对教学过程自我评价的影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它对教师教学的反思及其改善有着不可低估的诱导影响,测查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对此的自我评价缺乏公正性。(1)在对自己授课班级教学气氛的认知项测查中,认为教学气氛友好活跃、和学生能有良好的互动者占比为48.57%,认为课堂气氛很和谐、学生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比例为45.71%,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都没有什么反应和课堂气氛较糟糕,师生关系紧张且对立者均为2.86%。(2)针对学生的厌学原因的选择中,认为主要因素是课程不受学校重视者占14.29%,觉得是教师的个人素质者占17.14%,认为是课堂管理组织不善者40%,而认为是由于学生的学业基础差的教师占比为28.57%。(3)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而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认为最急需改变教学观念者占11.43%,认为最急需改变知识结构者为5.71%,认为最急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者占71.43%,认为最急需改变教学方法者2.86%,认为最急需改变教学评价方式者8.57%。(4)在关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困难选项中,认为对新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者为25.71%,认为对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安排感到吃力者占17.14%,认为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设恰当的语言情景者占57.14%。

4.受到对教学高效认知的影响。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是教师的积极追求和学生的美好愿望,也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实现互利共赢的最好结局,但我们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对此的认知需要发展。(1)对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主要因素认知中,有34.29%的教师认为是教学目标不当,觉得是英语教材使用不当者占54.29%,认为是教学方法不当者大约60%,而认为是课堂管理不当者有31.43%,还高达有60%的认为是评价体系不当。(2)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准认识中,认为包括灵活的教学方法者占85.71%,认为包括活跃的教学状态这占77.14%,有80%的教师认为应包括科学的学法指导,而认为也包括积极的教学成效者占60%。(3)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评价中,认为应该坚持评价形式多样化者占82.86%,认为应坚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者占85.71%,也有51.43%的教师认为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而认为应坚持学生的成绩提高为主者占25.71%。

5.受到对实现教学高效需要条件认知的影响。实现课堂教学高效需要各种条件的整合效应,尤其需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对此问题的认知显然具有片面性。(1)关于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需要的条件中,认为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教学策略者占77.14%,认为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环境和政策支持者占82.86%,认为需要社会对教学的科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引导与完善者占54.29%,认为需要学生积极的努力学习和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者大约62.86%,认为需要师生共同加强课后巩固与反思者大约48.57%。(2)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采取的主要途径的选项中,选择应该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而科学确定和优化教学目标者占54.29%,认为应该采取灵活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者占77.14%,选择应该选择适时跟进、监测和反馈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者占85.71%,觉得应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者有17.14%,认为应该推行作业分层布置或零作业者只有22.86%,觉得应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者为42.86%,还有11.43%的教师认为应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等评价方式。(3)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学校应该主要抓好的工作中,认为是不断推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者占71.43%,认为是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择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者为57.14%,是引导教师认真抓好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者为48.57%,认为应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者占比68.57%,还有34.29%的教师认为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6.受到对教学反思认知的影响。教学反思实际是对教学得失的自我总结,恰当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总结和改进教学,促进自我进步。(1)认为学生的课后巩固主要是复习课堂内容并整理笔记者占比为71.43%,认为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深入思考者占68.57%,认为是适当的课后练习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者占74.29%。(2)认为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学目的者为28.57%,认为主要是教学理念的反思者占40%,有42.86%认为是教学内容的反思,认可教学方法的反思者占80%,而认为是教学成效的反思者为85.71%。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受其自身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严重影响其学科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业成效的稳定提高。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正视并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促进高中学生学业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9。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7)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汉语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8)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03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新标准要求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美术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高中生的美术兴趣。目前,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有多种类型,例如技法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鉴赏型课程。对于不同的课程类型,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设计最适合高中美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

我国高中学生需要面对高考,通常学习压力比较大,导致美术专业的学生会习惯性地逃避公共课程的学习。而美术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其天然具有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其他课程的兴趣,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即设计适合新标准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讲述教学策略设计过程。

1.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能指导、规范课堂教学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现代教育的改革目标。过去的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学实践和体验,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健康、和谐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因此,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设计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科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才更具规范性和适应性。

2.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

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应以教材的整体内容为基础,系统地串联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大纲结构,建立有机的知识体系。在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教师和教学设备等具体情况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灵活性。

3.正确地实施教学策略

在制定科学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正确地实施教学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正确地实施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兴趣喜好等,建立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措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差异,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实施

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效果是策略研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策略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

1.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设计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研究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好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更有助于课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创造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情况,真诚地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其次,课堂上要增加尽可能多的互动环节,在互动的过程中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最后,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个性思维,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学习自主的能动性

如今的社会,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而且大多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学习,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科学教学策略的实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习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合理分配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策略的实施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策略的实施还要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美术艺术的追求,以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建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都市家教,2011.

[2]辛素喜.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措施.现代阅读,2011.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9)

注: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的缘起

1.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高校新课改的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思考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克服体育教学中机械地、死板地形而上学的思想,从实际出发,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新课改方向和目标,潜心研究高校体育发展特征,深入研究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质量,高校体育运动对学生个性发展所应有的作用等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研究方向。

2.高校体育新课改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高校新课程改革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一系列新的理念。比如:(1)倡导“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2)倡导开放式、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3)倡导关注过程和效率的教学质量。新的理念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效果,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过程不断反思、评价,修正实践教学中的偏差,各高校注重系统地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和策略,创建高校体育学科教学特色模式。

3.贵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也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但相比其他学科领域的改革显得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1)目前,贵州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还仅限于传授体育技能,并围绕体育技术、技能设计训练和练习计划,缺乏对大学生情感的关注,以及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塑造。(2)体育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教学策略单一,教学过程缺少变化,教学结果的评价目的单一。(3)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个人的专业成长重视不够,虽然在体育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能力较强,但缺乏对教学理论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高。

二、贵州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的设想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教学策略就是其中之一,根据课堂实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本课题重要论点。

1.构建体育教学创新模式

以发展高校体育运动,弘扬体育文化为目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整体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体系,表述为确立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并以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多元化体育活动的内容为载体,以探究式、合作式、过程式等教学方式为途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建设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2.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生主动的学,与探究时间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就是合理组织教学方式,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3.注重体育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四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教学目标的切适度,预设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贴合度,评价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以及教学策略运用等,能否真正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从教学质量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措施与实践研究

1.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归纳与判断,增强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探究方式主要有“自探共究”、“双主探究”、“开放探究”和“指导探究”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

理念: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思维能力,掌握学习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式教学策略从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并在探究过程中,经过对概念的质疑——证实或证伪——表达与描述,从而形成接近事实的新概念。

策略: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设置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创新等三个模块,完成对概念的设疑——证实——描述过程。

行动:设置问题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生活背景,脱离生活的问题设置将无法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羽毛球高远球教学中,设置问题:高远球的高度不同是否有区别?学生们在不断尝试中,发现高远球高度不同,球的运行速度不同,对打球影响很大,经过尝试,学生们总结出平抽、平射、半高远和高远等几种不同的高远球线路,形成共识。进入第二轮研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高学生对羽毛球学习与探究,逐步加深运用动作的技术与战术的理解,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运用过程教学策略,注重生成教学现象

理念:过程教学意在注重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和新概念,认为预设的教学结果将会限制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学能力的展现,因此,过程教学策略更好的展现教师的水平,挖掘教师潜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有显著作用。

策略:必须首先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对体育技战术理解和运用能力等,结合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配置适当的教学内容,预估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和情景,并收集相关活动资源,确定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辅助服务所占用的计划时间,最终,评价课堂效果,修改教学方案。

行动:过程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到不同体育项目教学中,比如,武术套路和竞赛太极拳等,根据学生对基本拳法掌握水平,分组练习,从基本的拳法开始,循序渐进,教师准备多种拳法、腿法,不时抛出,让学生寻找最佳组合方案。对讨论中不同见解,争执进行评价和质疑。教师控制时间和活动资源,让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融入武术套路编创的思考和学习。

四、实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策略途径

1.建构开放的教学策略体系

体育教学策略运用需要灵活多变,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才能驾驭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各种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辅相成,交叉使用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构建的探究教学策略、过程教学、目标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等各种策略,需要一个主线串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

2.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部级课程是全面、宏观的基础性课程,是把握教学目标的根本,相比较而言,高校自主开发的体育课程,更注重学校的学情和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校本体育课程更贴近高校具体情况,选择和开发校本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度。

3.建设和完善专业化教师队伍

随着时展和学生变化,学校需要开展各种对体育教学策略的培训、运用和研讨,强化师资队伍在师德、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全方位能力提高,让体育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具体状况,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效率。

4.体育教学策略引导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各种教学策略运用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核心,是主线,因此,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具备了敢于质疑的能力,不轻信专家,不轻信人言,用探究的态度对待教师、同伴,并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种社会信息媒介搜寻与体育相关的信息,经过筛选、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合理运用各种信息促进探究的显性化发展,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基本形成。

5.形成了以校园文化搭台,体育唱戏的校园特色品牌

在体育运动促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举办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广泛发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和关注,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知识竞猜,提高学生对体育背景知识的了解,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董新军,张玉秀.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02.

[2]王浩.网球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1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就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而言,这一次的课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结构的语文教学目标。近年来兴起的激励教学策略在新课改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重要尝试。但是激励策略研究时日尚浅,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激励策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激励策略的运用。

一、小学生心理结构特征及语文学情分析

1.小学生心理结构特征分析。

(1)心理承受能力弱。虽然现在已经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长期受到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受到长辈格外的溺爱,生活无忧富足,使得情感比较脆弱,承受能力弱,独立性和适应力都比较弱。

(2)情绪波动比较明显。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焦躁,对于事物的看法比较极端,不能理性的思考问题,心理状态十分差。对于学习也很容易出现厌烦的状态,对于教师呈现出排斥的状态。

(3)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二代”、“富二代”等,这些不良风气被带动校园里来,使得学生开始比吃穿、比家里的车,出现严重的攀比心理。

2.小学语文学情分析。

本研究收集了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信息,得到了以下结论:

(1)学生厌学现象显著。目前小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十分少,学生听课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因为是个人爱好,这样就导致学生厌学。

(2)小学语文课堂参与度低。虽然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不是在走神就是在说话,参与度非常低效。

(3)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互动。虽是课堂互动,但教师还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思路为主,引导学生与自己具有同样的想法,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给予学生过分的自主空间。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就显现出自主空间过大的现象,学生对于教师提出了探索任务,云里雾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索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的探索信心。

(5)激励策略运用不够到位。如今,在语文课上没有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特别是赏识激励策略的运用。

二、小学语文课上常用的激励策略

1.行为层面:表扬、评比、赏识、榜样等激励法。

(1)表扬激励。表扬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学习的动力具有一定得持久性。教师的表扬方式有很多例如:口头表扬、微笑、点头等行为和非语言性的表扬。

(2)评比激励。评比激励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好动,爱胜的心态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需要评比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得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爱上学习。

(3)赏识激励。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心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赏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一些表现变现出欣赏和鼓励为主,批评和教育为辅。

(4)榜样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们的心理出发,选择一个他们所向往的榜样人物,通过对该榜样人物的事迹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对该人物产生佩服、敬仰之情,以此来鼓励学生们更好的学习。

2.思想层面:情感、认可等激励法。

(1)情感激励。在教学的过程小学生和教师不仅有对知识的认知还有对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和需求。激发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让他们在自觉地情绪当中主动学习和思考促使其获得课堂中集中的注意力和积极的去配合教学。

(2)认可激励。教师在给学生们指派学习任务或者是课堂回答的时候,教师要给与一定的认可,这样学生便会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情会随之好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W习当中去。

3.思维品质层面:品德激励。

教师需要潜移默化将我国的传统美德传输给学生们,利用我国传统的思想来改变着学生的思想。例如教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便主要体现的就是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利用品德激励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励策略的应用

1.提高运用激励法的意识。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提高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意识,将其应用到学生们的身上,进而更好的提高其学习兴趣。要激励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激励法,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激励教学离不开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向学生阐述书本的教学知识,还要向学生们阐述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要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根据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学生们的感情方向不同,采用不同的激励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3.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自己激励自己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自己激励自己,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才能增添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正确的自我评价,并且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动力,那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策略,不断的鼓励学生,强调学生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勇于战胜困难、敢于面对挫折,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是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篇(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 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策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成芝.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