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2 15:09:15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1)

有人认为,中国此举不仅是出于“外汇多元化”的考虑,也在于如何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管理。其实,中国转增持非美元货币,只是释放出外储多元化的信号,要想真正化解外储管理风险,还应多管齐下。中国应鼓励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令庞大的外储转化为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让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令外储品种多元化。

在2010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24542亿美元。对于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管理,如何持有,如何分配,如何投资,这是一系列的问题。早在2007年,人们就议论纷纷,但当时,更多的人都是从传统外汇储备的理论角度去理解,认为应该购买更多的实物性资产,如黄金与石油等,要分散化投资与持有的货币等。但实际上,那场对外汇储备如何投资与管理的争论。许多人的主张都被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击得粉碎。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传统思维无法用来规避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了。因此,在新的国际金融市场条件下,如何让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管理,并非仅依靠传统观念就能够化解了。

对此,我们应该更深入分析与了解,以便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

按照传统观念来说,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算支付、偿还外债、保证本币稳定及对外汇市场一定调节等。

从传统的外汇储备持有的功能来看,外汇储备主要是一种支付手段,具有国际贸易清算的功能。因此,外汇储备持有量应该是一定的,否则外汇储备持有过多或过少,不仅会增加外汇管理风险、汇率风险,还可能增加外汇持有的机会成本。但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是保证本国货币、经济及市场的稳定。此时,一国外汇储备持有量是不定的。关键是该国的外汇储备是如何积累起来,以及这些外汇储备如何有效管理。外汇储备传统功能已经不是最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外汇储备是一个国际收支的概念。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大致主要有三个来源,贸易顺差、FDI流入、由前两项之外的资本流动。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不少国外资本通过正式或非法方式流入的资本。对于这类的资金到底流进了多少,不仅政府无法知道多少,更无法监管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外汇大量流入主要是预期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中国资产价格上升。

可以说,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很大程度上都与这种资金疯狂流入有关。不过,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减缓及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水平提高,这类外国资本流入也在减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既有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下,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仍然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加上不少人都在鼓吹人民币升值,更是让热钱流人,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既外汇增长是一种趋势,就不要过多地关注外汇储备是否增长,而是关注如何有效管理。

对于外汇储备的存量管理,经过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关于外汇储备的阴谋论及民粹主义的观点有所收敛,即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是借钱给美国人用。是给美国华尔街的贪婪买单。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美国经济一时无法复苏,无论是政府管理层还是市场都在关心,中国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希望增持非美元货币,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来化解与分散这些风险,以及以此增加中国在国际市场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其实,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最大风险应该是美国经济不确定的风险。这不仅在于美元在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低,其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风险更大,而且在于美国经济无法复苏给整个世界各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的情况来看,只要是外汇资产,无论如何分散化投资还有分散化货币持有,当全球快速流动的资金都进入避险时,那么持有非美元货币及非美元资产都会处于极高的风险中。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2)

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在一片莺歌燕舞中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这个市场的繁荣局面将难以为继。在笔者看来,2007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应对。

国有金融资产如何管理

政府通过行政或政策的方式让整个社会的金融资源迅速向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聚集。可以说,通过几年的金融改革,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翻倍地上涨,已经达到50多万亿,其中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有40多万亿,但是国内居民的金融资产远远赶不上国家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增长幅度。

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当社会大量的金融资产短时间内向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聚集时,是这些金融机构改善经营、提高机构经营效率的结果,还是政府政策之结果?如果是前者,那么国内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快速的增长,说明了其经营与体质的改善,应该是好事;如果是后者,就得思考这样的国内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方式是否合适,这些金融资产该如何来管理及如何来分配?

对巨大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与经营,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明确表态,可以由汇金公司重组后按照“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体制,即将汇金公司按中国的“淡马锡”发展方向来组建。这个方向,基本上是应该肯定的。因为,控股公司模式便于资本营运,有较灵活的决策机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对汇金公司如何定位,都必须以立法的方式给予明确的法律界定。

可以说,目前的汇金公司只是经过了行政授权而没有立法授权,因此,也就不能够对其公司职能进行清楚界定,更不能够厘清国家与汇金公司之间的委托关系。同时,由于汇金定位上法律地位缺失,也就使得汇金不能够厘清与央行之间的关系。

如果汇金公司建立控股公司的模式,并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建立,那么汇金公司将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代表国家行使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淡马锡模式”的精髓在于按市场化标准设立,不享有政府任何特殊优惠政策,投资活动也不受政府干预;在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中,“不与民争利”。这是“类淡马锡”公司最基本原则。

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汇金公司与“淡马锡模式”相去甚远。尽管汇金公司主事人极力地在按市场化标准来设立的公司、以市场化的标准来运作,但是,不仅政府行政对汇金渗透不可小视,而且汇金公司这几年来的业绩完全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可以说,离开了政府的政策,离开了政府制度化的收益,汇金公司能否取得好的业绩是不确定的。

应该说,把汇金公司定位于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符合市场化的原则,也符合国际上积极管理外汇储备、发展财富基金的管理方向。但是,汇金公司要做这一点,就得由国家明确立法。而《汇金公司法》确立必须遵守市场化原则、必须不与民争利、必须明确对汇金公司的监管制度。否则,如此巨额的国有金融资产由汇金公司管理与经营,老百姓无法放心。

外汇储备如何增值

外汇储备过高将导致一系列的经济金融问题。央行1月15日消息表明,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从外汇储备数额增长看,1990年底达到110.9亿美元;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04年底达到6099亿美元。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对一个国家来说,外汇储备增加,应该是好事,它既表明了一国经济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经济繁荣。在国内资金短缺的年代,总是会希望国家外汇储备增长快一些。但是,物极必反,事情发展到另一个方面就成了问题。过多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因此,如何减少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认为,要把减少贸易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认为贸易顺差过大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是目前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笔者看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并不是决定两国之间贸易逆差或顺差的最基本因素,也不是改变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力量。因为,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成长关键的因素是中国低工资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及劳动力素质迅速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及技术进步,以往制度改革后的交易费用不断下降。可以说,仅就这几个方面,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该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为了减少外汇储备增长而强制性地减少出口或增加进口,这对国内经济增长是相当不利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分清,快速的外汇储备增长,是正常进出口贸易顺差所得,还是由于中国外汇制度存在缺陷,外国资金利用这种缺陷在炒作人民币升值而涌入的结果。如果是前者,外汇储备增长属于正常;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的外汇管理部门就对现有的汇率制度进行全面地检讨,用制度规则的方式来修补其缺失,以便阻止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炒作人民币升值,减小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对于巨额的外汇储备,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投资。很简单,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财富增长最快的方式肯定是用钱生钱。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投资,那么其增值的机会肯定会多于实物资产持有的机会。而且人民币利率是外汇储备的成本,外币的利率是外汇储备的收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利率5%与人民币基准利率2.52%。以这样成本收益分析,外汇储备收益实际好过国内金融投资。再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投资的机会甚多,如果中国外汇储备采取多元化的管理与投资,其实际效果可能比持有美国国债收益还要高。无论是香港政府的外汇基金投资还是笔者自己这几年持有外汇的经验表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机会多得是,关键是中国应该如何用制度化方式形成一个有效的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机制,以便让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

如何控制信贷增速过快

央行2007年1月15日的月度金融报告称,2006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18万亿元,同比多增加826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数创出了近4年的新高。而按照2006年初的指导性货币政策目标,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定为2.5万亿元,超过2006年初指导性货币政策目标的27%以上。还有,到2006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2.60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1万亿元。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041亿元。

从上述的数据来看,尽管2007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发行票据等,但实际上的效果却十分有限。例如2006年1月~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2276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29.8%,资金总额同比增长了5231亿元。而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增长最快的是国内银行贷款,同比增长为44.9%,金额同比增长为1444亿元;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为41.1%,金额同比增长为9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为72.5%,金额同比增长为98亿元;自有资金同比增长为22.2%,远远低于2005年的增长速度,金额同比增长1349亿元;其他资金来源同比增长为29.3%,金额同比增长为2377亿元,其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增长为1.7%,金额同比增长减少了106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政府希望通过管住银行信贷来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但实际情况是,国内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不减反增。而且其增速大于2005年的3倍以上。这并非国内商业银行不知道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不是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而在于商业银行利益之驱动使然。可以说,由于国内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国内房地产市场,不仅能够让该银行的业绩大增,也会让相关的当事人大谋其利。正因为,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个人短期双赢的事情,国内商业银行当然会让大量的银行信贷涌入房地产市场。

在这里,国内银行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关键的问题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来,随国内银行业大步的改革,国内银行不仅有希望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愿望,而且有了快速扩张的能力。特别是三大国有银行上市之后,国内银行的资金更是多得无处可花。如何让这多余的资金贷款出去,就成了各大银行的根本任务。

二是国内银行希望将资金都贷出去,不仅在于不少银行的资金多,而且也在于国内银行市场存贷款利差通过管制拼命拉大。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银行存贷款利差在2厘左右,但中国的情况则不是这样,由于政府对利率的管制,使得存贷款利差达4倍。也就是说,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花同样的努力它们所获得利益要比国外银行多一倍。许多发达国家的银行赢利模式是以扩展中间业务为主,但是这些银行进入中国之后,并非是来加强其中间业务,反之,银行贷款成了其最为频繁的赢利方式。

三是如果没有企业与个人信贷需求,银行的信贷扩张也是不会实现的。但是,在政府管制的低利率政策下,银行利率一定是严重低于市场利率。比如说,国内银行一年期利率只有2.52%,而温州信贷市场利率则达到12%以上。试想,在这样情况下,谁借钱谁就获得,这自然会激励更多民众向银行借债,也会激励更多的民众通过银行的金融杠杆来进行投资。

农村金融如何发展

农村金融如果不发展,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农村金融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农业银行如何改造重组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发展农村的金融组织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难点,一是它的沉重包袱如何化解;二是它的职能如何定位;三是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如何让中国农业银行也像其他三家国有银行一样走向商业化及市场化。对此,无论以传统的理念还是以三大国有银行重组模式来做都可能不合适,最为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已经变化了的农村经济。

可以说,经过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分化。一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发达和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输出,而保留少量必要劳动力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四是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就是说,在一个完全分化了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采取完全同样的农村金融体制或模式已经无法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及职能定位就得根据这种发展了的农村经济现状采取不同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根据金融业的基本特点,对农村金融问题,并不是以往那样提出如何来为农业服务的观念,而应该重新设计一种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或模式。这应该是中国农业银行重组改革的重点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重组,并不在于如何来落实一个“农”字,而是要根据金融业的特性来设计,并有利于已经改变了的农村经济。

如何保持证券市场持续繁荣

在笔者来看,中国证券市场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得解决以下几大问题。一是当前国内股市仍然是国有股份占绝对支配地位。2005年的研究表明,国内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权,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为82%。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这个格局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事实上,随着几大国有股份占绝对比重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这种情况应该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如果整个股市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过高,如果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不能够逐渐地弱化,那么国有上市公司的低效率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情况下,不仅市场无法寻找到能持续百年的蓝筹股,让整个股市发展成一个真正价值投资的市场,而且整个市场的持续发展也就会面对着巨大的问题。

目前国内股市指数快速飙升,不仅在于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也在于目前股票供不应求。因此,要让国内股市真正健康发展,就得加快公司上市的步伐。无论是蓝筹股海外回归,还是国内企业上市,都得要跳出以往严格审批的定性思维。让好的大蓝筹公司大量上市,不仅可减轻市场对蓝筹公司大炒特炒的压力,也能够迅速地改变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结构,让更多优质公司成为市场之主力。

目前国内股市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不仅要让大量的公司上市,扩大国内股市的规模,以便为这些机构投资者创造有效的赢利机会,而且要改变传统的监管方式,以科学规范的制度规则让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健康市场发展的主体。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3)

此次的公告共包括了六项内容(详见本期“汇改新政策”),前三项事关经常账户,国家外汇管理局紧接着公布了“关于调整经常账户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作为具体指导性文件。这一调整被市场看做是“边际性”的,影响不大。后三项政策,则因涉及资本账户管理政策的调整,被许多分析家解读为“对中国开放资本账户具有决定意义”。据外管局透露,关于资本账户管理政策调整的进一步细则“正在进程当中”。

尽管公告涉及境外资本市场投资这一敏感话题,但4月14日当天,内地股市不跌反升,沪深两市指数分别涨27点和94点。市场人士认为,该项公告所带来的冲击,经过市场此前一日的大跌后,已基本上被消化。4月13日沪深两市出现放量大跌,双双跌穿10日均线的支撑,其中上证指数跌幅达到2%,两市成交达350亿元。

这天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被认为是一个有关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最新消息,即保险公司将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这一消息,即被次日人民银行公告的第六项内容所证实。

由于大多数国际汇市和股市尚未开市,现在断言市场是否已经消化了这一公告所带来的冲击为时尚早,还需观望开市后一两天各地市场的表现。但众多专家和市场参与者认为,借中国大陆股市一管可窥全豹,全球其他市场也不至于发生重大变动。

其原因在于,尽管中国开辟了资本账户向外开放的渠道,但会非常谨慎地小步调整。如公告所称,人民银行将“密切跟踪分析国际收支形势,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切实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

“藏汇于民”指向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市场近来纷纷传言,在中国国家主席访美期间,美元和人民币的比价将会“破八”,即突破1:8的关口。在这种情形下,人民银行出台这一政策,不可避免地被理解为想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市场猜测,由于决策层希望汇率政策保持相对谨慎,当然也希望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有一个出口。

根据公告的第四项内容,符合条件的银行可以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这意味着,原来结售汇制度下“一面倒”的机构和个人向外管局结汇的情形将会改变,也会出现更多的外管局向机构和个人售汇;外汇需求增加,则人民币币值一味走强的形势可能改观。

此外,根据第五项内容,持有机构和个人的自有外汇,可以通过证券经营机构进行境外组合投资,这有望进一步减少结汇的需求。

中信证券研究员马青认为,购汇的限制从此放宽,进而会形成一个买卖外汇的市场。这与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前不久提出的“藏汇于民”的想法是一致的。

花旗集团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进一步指出,“民间要藏汇”也是需要动机的。如果只是在国内消极地持有美元等外汇,一方面利息差很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前景会驱使人们倾向于结汇。如果这些外汇可以用来到海外投资,那这种“藏汇于民”就是积极的、可行的。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要实现“藏汇于民”,现在已经具备了必要条件;但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

“充分条件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足够大。”哈继铭说,如果人们预期人民币只会小幅振荡升值,那么谁都不会愿意要外币,因为一段时间之后,人民币肯定能换更多外币。只有在汇率波动很大、一段时间后人民币可能贬值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持有美元。

尽管人们大多认同当前政策的用意在于为人民币升值减压,但怀疑其效果者大有人在。“升值预期之下,毕竟是流入的多,流出的少。”JP摩根大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说,“而且开始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限额,这跟中国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净增量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中国光大银行投行业务部总监张旭阳也认为,保险资金以及企业、基金或者个人目前的购汇投资规模都不会太大,因而通过这个渠道消化的外汇储备量也不会太大。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帆则指出,从其他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经验来看,放松资本流出的结果反而是更多的资本流入。因为投资者很关注能否顺利汇出资金,放松资本流出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自然会增加投资。

如前所述,市场均猜测这一政策出台的时机选择,与中国国家主席即将访美有关。不过,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走自己的路,即先给“(经常项和资本项)双顺差”降压,理顺资金进入和流出的渠道;在外汇供需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再对汇率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HSBC中国研究主管何启忠也认为,此项政策是中国实现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的重要步骤。如果把它理解为仅仅缓解人民币压力,可能过于粗浅。“不一定是要给美国看。中国是要给全世界看,自己的方略既定,就会一步一步实施。”何启忠说。

不仅仅是QDII

人民银行在公告中,并没有专门提及已然满城风雨的“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不过陶冬认为,这是“不用QDII的名义,做QDII的事情”,而且拓开的投资渠道更大。“银行也可以收集个人资金进行境外投资,这说明今年不仅是QDII的破局之年,还很可能是个人海外投资的破局之年。”

龚方雄怀疑这一政策的初始效果,但他同样认可了对外投资放开的必要性,因为这毕竟为国内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操作空间。何启忠也认为,国内的社保基金也好,保险基金也好,回报率并不好,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学习如何进行海外投资了”。在何看来,资本必须要有双向的流通。

薛澜认为,境外理财透明度比较高,产品比较多样化,比境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这对境内的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都有很大吸引力。“外国资金往中国流动,是因为有人民币升值的憧憬,但是外国的理财也会吸引中国的资金。”薛澜说,“资金会因此双向流动起来。”

自QDII动议提出之时,即有部分人担忧QDII会减少对国内股市的资金供给投入。但另外也有人认为,即使不把这部分钱放出去,它也不一定会进入A股,因为投资者觉得风险已经太集中了。

事实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和许多机构投资者(比如大的保险公司)向海外投资的意向,在很长时间以来已经表达得相当明确。此举不仅是争取好的回报,从分散投资和管理风险的角度看,都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事实上,当前关于外汇境外投资的规定尚无实施细则,这说明证监会和外管局还需要进一步的商讨。

“外管局觉得不光是机构可以做,还扩展到个人理财方面,这说明他们觉得对资金的流向不需要大加管制。”薛澜称。

风险几何

市场对人民银行“汇改新政”的出台时机和调整方向固然多有击节称赏之处,亦不乏有人担心此举带来的潜在风险。曾供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风险可能来源于两处:其一,经济形势逆转时大量资金撤离;其二,在资本账户开放时,固定汇率和独立货币政策不能两全。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IMF就一直反对一国在汇率自由浮动之前开放资本账户,此即“马车不能放在马前面”的著名论断。

不过,从此次公告中的措词看,人民银行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仍然保持着很谨慎的态度。可以预期,这将是个渐进的过程。许多人根据此前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指出,央行会将这个进程的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具体而言,中信证券的马青认为,至少可以通过控制境外投资的额度实现。

中国政府在审批QDII的投资额度时,很可能考虑资本项资金进出的平衡。中国实施QFII制度至今历时三年,获得审批的总投资额度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QDII的投资规模相信不会超过QFII的总规模。这意味着在试点推行初期,QDII的规模将会相当有限。

至于境外投资本身的风险,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也认为“不会很大”。他举例说,中国的银行一直从事境外的固定收益产品方面的投资,比如建行和中行的外汇都是放在香港进行境外投资的。

不过,过去中国大量的“双顺差”的压力还是落在了外管局的肩上,外汇储备承担了中国海外投资的几乎全部风险。显然,随着公告的执行,一部分风险会转移给企业和个人。这些企业和个人是否具备承受风险的能力、管理风险的工具以及避险的意识,仍然有待检验。

薛澜警告说,投资在国内往往有所谓“政府救市”之说,但在海外投资则没有“救世主”。因此,这需要一种谨慎的态度,其学习和实施都会有比较长的过程。如果盲目乐观造成资金的损失,则会给资本项目的开放造成一种长期的不利影响。

影响:长期重于短期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显示,中国在开放资本账户的路途上已经走出重要的一步。但市场仍然在观望,等待着进一步的细则出台。

“光靠这个公告是不行的。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允许做,额度有多大,现在还看不出来。”陶冬说。实际上,资金具体如何投放也尚不清楚,特别是机构或者个人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境外投资,这里的“金融机构”充当的是经纪人角色还是资产管理者的角色?如果是前者,则意味着机构或者个人通过金融机构直接投资于境外金融产品;如果是后者,机构或者个人则需要购买这些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间接进行境外投资。

陶冬比喻说,公告实际上在开放资本投资上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做了一个“水库”,个人的资金可以换过来,放到里面;第二是拓宽渠道,允许境内机构和个人去进行固定受益和股票的投资。“最后,这个‘水库’里面的水可以流到海外。但现在这个接口怎么接,一些技术性的东西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明确。”

或许正由于细则尚不清楚,公告本身对市场的影响还不明显。对于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对外投资而言,这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并没有实际可操作的内容,真正实施起来需要的时间会很长。人们普遍认为,当下的影响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冲击,13日、14日内地股市的表现所反映的,正是这种心理波动。

中信证券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高占军判断,真正投资资本市场的资金受这一政策的影响很小,市场的增量资金可能会有影响,但这要在长期才会显现出来。此外,国际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未必很大,除了美国债券市场,其他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很可能还不如国内的A股市场。

鹏华基金投资者关系管理部总经理曹海则认为,这一政策对于内地股市的影响将不可避免。目前在市场上的资金多是短期投机的资金,一旦“新老划断”后A股进行再融资,资金外流势必对内地市场产生冲击。

(本刊记者李箐、胡蛟、王长勇对此文亦有贡献)

近年结售汇制度政策调整一览

2004年3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23号文件:《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核定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由原来的20%调高到30%或50%,并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地区总限额。

2004年8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85号文件:《关于简化对保险机构外汇业务审核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宽保险公司人民币保险向境外再保险分出业务的购汇审核权限。

2004年11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113号文件:《关于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业务管理。

2005年2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6号文件:《关于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和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权持有单位调回资金的时间延长,且调回境内的资金亦可以申请保留外汇。

2005年2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7号文件:《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的通知》,将超限额结汇期限由10个工作日延长至90日。扩大按实际外汇收入100%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企业范围。

2005年8月2日、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发文,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现汇的比例提高到50%或80%。新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境内机构的初始限额,由以前的不超过等值10万美元调整为不超过等值20万美元,并对境内居民个人经常项目下因私购汇指导性限额提高到5000美元或者8000美元。

2005年8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63号文件:《关于下放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放松境外上市外资股公司回购本公司境外上市流通股份涉及购、付汇及境外开户的审批程序。

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2006]第5号文件。

本刊记者张洁整理

汇改新政策

(一)企业开立、变更和关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由事前审批调整为由银行按外汇管理要求和商业惯例直接办理,并向外汇局备案。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允许有真实交易背景需对外支付的企业提前购汇。

(二)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并放宽审核权限。

(三)进一步简化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手续,提高购汇限额,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在额度之内,个人凭真实身份证明在银行办理购汇并申报用途;银行对超过额度部分的个人购汇在审核相关凭证后按实际需求供汇。

(四)拓展境内银行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4)

揭开网络炒汇的神秘面纱

网络炒汇是网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简称,它看似外汇买卖,但并无实际的外汇交割,属于远期期权交易。相对于过去的实盘买卖,保证金交易如今后来居上,已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上最活跃的交易方式。保证金交易具备杠杆效应,投资者只需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按杠杆倍数放大交易的合同金额;它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次,不限价的交易,还可进行做多、做空的双向交易。由于外汇市场每日的价格波动一般都不超过1%,实盘交易的收益很小,而保证金交易凭借其杠杆效应和网络技术,盈亏也等倍放大,投机色彩明显。由于交易模式的投机性和风险性极大,2008年中国银监会已下文暂停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从而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在国内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

网络炒汇属于非法买卖外汇行为,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深谙国内投资市场状况的网络炒汇组织者,迎合一部分人快速致富的心理预期,打出“以小博大,资金翻倍”的旗号,借由境外投资公司提供的网络交易平台,经过境内公司或个人,吸引境内居民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借经纪中介之名,行欺诈攫利之实,严重扰乱外汇金融秩序。

从事网络炒汇的机构众多,地域辐射面广。网络炒汇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都有分布,一般以“投资咨询”、“信息咨询”公司的面目出现,租用高档办公场所,人员业务规模不小,极具欺骗性。以广东为例,仅广州天河区注册的涉嫌从事网络炒汇的公司逾2000家,而且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向周边呈跨区经营、辐射扩散之势。

参与网络炒汇的主体复杂,经济承受力差。极低的入市门槛和极高的收益宣传,参与群体遍及男女老少。

一些所谓的投资公司甚至将诈骗对象瞄准了“80后”特别是大学刚毕业没有找到工作者,以寻找投资专业人才、发掘人生“第一桶金”为名,鼓动年轻人甚至其亲人、朋友一起参加非法炒汇活动。

防不胜防的连环妙计

网络炒汇在中国没有“阳光化”,缺乏金融资本的介入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网络交易方式虚拟性、无形化的特点,被不良分子偷梁换柱加以利用,把网络世界的虚拟交易工具变成现实中环环相扣、让投资者防不胜防的财富陷阱。

第一计:“请君入瓮”。网络炒汇组织者以“交一万元保证金,可获最高达四百万炒汇资金”、“手续简便,交人民币就可以炒外汇”、“稳赚不赔、资金翻翻”等为诱饵,采取“免费炒汇培训”、“模拟网络炒汇”等形式大肆营销,让投资者体验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尝试虚拟赚钱的。此时,面对200美元的开户门槛、100甚至400倍的杠杆指数,投资者往往怀着不妨一试的心态和“一夜暴富”的期望,迈出第一步。

第二计:“鱼目混珠”。如何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套牢客户的资金?炒汇公司通常会拿出文件证明自己“系出名门”,这些文件要么是绝大部分客户都看不懂的外文,要么就是文件中的名称和协议上的名称会有一个字母不同,转眼间“李鬼变李逵”。为加强效果,炒汇公司甚至会宣称开通了国外知名银行的资金“第三方存管”,并提供确认书或开户文件。而实际上,这个业务办理过程,就是向境外机构的账户汇款,所谓“确认书”不过就是汇款的回单;所谓“账户”也只是收到汇款后的一个记录。

第三计:“反客为主”。交易人交存的保证金,都须交存到中介公司指定的个人账户,继而变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比如,投资者投入若干的保证金后,不久即被通知亏损较大必须追加保证金,否则将被强行清仓。而当投资者意识到网络炒汇的欺骗性,想要想中止交易拿回剩余的保证金时,会遭到炒汇公司各种理由的拒绝。此时,你要么自认倒霉,要么沦为炒汇公司的“下线”,继续同样的骗局。

第四计:“鸠占鹊巢”。客户开户时,工作人员往往会鼓动客户将保证金交给“专业人士”、“操盘高手”进行委托理财。其中的玄机在于,外汇买卖本就是一个对冲市场,你买的就是他卖的,你赔的就是他赚的。投资者如果签了合同,人采取“高位吃进,低位卖出”的伎俩,很容易就与别人合谋掏空客户资金。而且委托书上多半写着:“客户将账户全权委托给人操作,客户承担一切责任。”这样一来,哪怕客户的钱被亏得只剩几分几厘,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第五计:“节外生枝”。即使真正交易,投资者也会面临炒汇公司的百般干扰。一是“行情有别”,网络交易平台系统所显示的汇价与正规外汇行情分析软件有别,在银行做实盘外汇买卖中出现的汇价最高点和最低点始终未在“网络炒汇”的交易平台中出现;二是“交易有误”,交易人最终成交的价格点位与确认的报价点位总是存在差异,该赚的赚不到,不该亏的又亏了;三是“维权无术”,交易时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断电和网络故障,投资者只能通过密码查询账户资金情况及业绩,而不能即时查询交易情况,因不能确定资金是否真正交易上当。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5)

《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扩大了境外放款主体。由现行的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资跨国公司对外放款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二是扩大了境外放款的资金来源。允许境内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资金进行境外放款。三是简化了境外放款的核准和汇兑手续。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资金的境内划转以及购汇等事宜均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办理。四是完善了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了境外放款资格和额度的核准管理制度,明确了境外放款有效期限,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境外放款外汇资金流出入统计监测机制。

《通知》的实施有利于境内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缓解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融资难和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进一步促进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就改进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政策答记者问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记者就《通知》有关内容采访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问:《通知》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境外投资稳步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已“走出去”的境外中资企业在境外融资难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境外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增加,融资环境更加恶劣,再加上国内金融机构跨境服务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情况影响了境外中资企业的后续发展。近日,国务院在进一步稳定外需政策措施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在此情况下,为重点支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以稳定外需,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局在认真总结境外放款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扩大了境外放款主体。由现行的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资跨国公司对外放款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二是扩大了境外放款的资金来源。允许境内企业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资金进行境外放款。三是简化了境外放款的核准和汇兑手续。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资金的境内划转以及购汇等事宜均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办理。四是完善了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

问:外汇局如何防范境外放款可能对国际收支平衡带来的风险?

答: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些为境外放款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与我国国际收支总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相比,境外放款的总量有限,不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重大影响,总体风险可控。

在境外放款的具体政策方案设计上,我们完善了境外放款的统计监测与风险防范机制,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境外放款人和借款人资格管理,对境外放款额度设置了两道量化门槛:境外放款额度不得超过放款人所有者权益的30%,同时不得超过其借款人已办妥相关登记手续的协议投资额,以低者为限;明确了境外放款有效期限;将境外放款的额度核准、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境内外汇资金划转以及汇出入等纳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境外放款外汇资金流出入统计监测机制;设定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和境外放款情况,对境内企业放款资格条件、来源、数量以及期限等进行适时调整的保障条款等。

问:《通知》在简政放权、便利企业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通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简政放权、便利企业,主要包括:所有境外放款的核准、登记等业务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机构办理;国家外汇管理局仅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相关政策。在汇兑管理上,简化境外放款所涉境内划转核准手续,除放款资金由境外放款专用账户汇出境外或还本付息、担保履约等资金由境外汇入境外放款专用账户需经外汇局核准外,资金在境内相关外汇账户与境外放款专用外汇账户之间的划转及结汇,境内放款人可持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等到银行直接办理,无需外汇局核准。在境外放款额度管理上,对境外放款实行余额管理,即在经核准的额度和期限内,从事境外放款的境内企业可将已经回收的境外放款额度循环使用,改变了原先境外放款按发生额管理的原则,有利于境内企业自主决定境外放款的频率和金额,满足其境外投资企业融资的需要,并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问:放款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通知》最大程度地放宽了境外放款的资格。经外汇局核准,只要放款人和借款人均依法注册成立,且注册资本均已足额到位,具备拥有良好的经营记录并在近3年内未发现外汇违规情节等条件,均可以向外汇局申请,对其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放款。

问:境外放款资金有哪些来源?

答:《通知》允许境内企业使用外汇资本金账户和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内的自有外汇资金、人民币购汇所得外汇资金以及参加外币资金池的资金,对其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放款。

问:境外放款与境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如何?

答:广义的境外投资可以分为境外债权投资和境外股权投资,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可以作为境外债权的一部分,共同构成境外投资。根据现行的境外直接投资管理框架,境外直接投资需获得国内境外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或备案。因此,《通知》规定了境外放款人的必备条件是放款人历年的境外直接投资项目均经国内境外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并在外汇局办理外汇登记手续,以及参加最近一次境外投资联合年检评级为二级以上。

问:《通知》允许采取何种形式进行境外放款?

答:境外放款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是直接放款,即由境内企业直接向其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放款;二是通过外汇指定银行以委托贷款方式进行。此外,如果境内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设有具有外汇业务资格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也可通过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委托放款方式进行放款。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6)

怎么投资?门槛是高还是低?相关费用如何?

银监会的《通知》出台后,老百姓手上的人民币或是美元将可以直接交给银行或基金公司,让这些金融机构代你投资到国外的各种投资市场上去。不过,虽然政策放宽了,但是门槛依然很高,与老版QDII产品相比,新版QDII投资门槛提高了大约6倍。在投资费用方面,银行和基金公司作为投资者的资产管理人,每年都收取占本金金额0.15%-0.20%的托管费以及占本金金额0.15%-0.40%的管理费,甚至有些产品还收取销售服务费。

目前的QDII产品适合何种投资者?

银行方面预测,新版QDII产品的购买者主要来自内地希望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的,中等以上收入、投资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及产品理解能力,能够承担人民币本金损失的风险的投资者。

QDII产品的投资优势在哪里?

首先,A股不再是投资者的惟一。对于国内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原先只能投资A股,现在能投资H股了,多了一种投资渠道才是真正意义所在,A股不再是投资者的惟一。或许,不久的将来,QDII就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全球投资,分享全球市场投资收益了。当全球配置成为可能,我们将收获什么?一方面是投资机会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是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篮子”,投资者可以在此升彼降中找到最有效率的组合。

其次,银监会调整QDII投资范围,银行系QDII可直接投资境外股票,这一定程度上将提高产品的收益率。投资境外股票的QDII收益率有望达10%至15%。

另外,根据《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投资者以人民币购汇投资的,商业银行结汇后支付给投资者;投资者以外汇投资的,商业银行将外汇划回投资者原账户。目前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只可以用自由外汇资金购买,而本外币联动产品一般都不是保证收益产品。虽然现在居民每人每年可以购汇二万美元,但是毕竟操作不便。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代客境外理财对于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来说,更具有便利性优势。

QDII的主要风险来源于何处?如何规避风险?

投资QDII,不可避免的是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投资者投资时需要注意该QDII理财产品有没有抵御汇率风险的措施。另外一个风险是机会成本,也就是由于投资QDII理财产品而错过的投资A股市场的机会。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7)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既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也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属于分散的货币结构组合。中国近期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大幅增持了日本和韩国债券,上半年共计增持1.73万亿日元(约合203亿美元),增持韩债亦至3.99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

有专家认为,我国转增持非美元货币释放出了外储多元化的信号。在真正化解外储管理风险上,应多管齐下,应鼓励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令庞大的外储转化为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让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令外储品种多元化。

其实,对于巨额的外储(2010年6月底达24542亿美元)如何管理(包括持有、分配、投资等活动),从2007年开始我国金融界就常有议论。多数人认为应购买更多的实物性资产(如黄金与石油等),要分散化投资、持有多种货币等。但这些主张都被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击得粉碎。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传统思维已无法规避持有巨额外储的风险了。

按照传统智慧,外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算支付、偿还外债、保证本币稳定及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的调节等。但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储的功能其实主要是保证本国货币、经济及市场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的关键在于外储如何积累起来,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外汇储备传统功能和持有量已不是最应关注的问题。

近年,中国外储的积累大致有三个来源:贸易顺差、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前两项之外的跨国资本流动。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不少国外资本通过正式或非法渠道疯狂流入。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连创新高,今年8月份外汇流入2400多亿美元,也创下了今年新高。因此,当外汇增长成为一种趋势时,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其增长,而更应关注其如何有效地加以管理。

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是借钱给美国人用,是为华尔街的贪婪买单。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及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我国政府管理层和市场都更关心中国外储贬值的风险,希望增持非美元货币,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来化解与分散这些风险,增加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其实,当前中国外储管理的最大风险是美国经济不确定的因素。这不仅在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低,其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风险更大),而且在于美国经济低迷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的情况来看,只要是外汇资产,无论是否分散化投资,当全球快速流动的资金都进入避险时,持有非美元货币及非美元资产都会处于极高的风险中。

有人认为,如果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将是中国庞大外储有效管理的好出路。因为,利用股权投资全球布局能源、其他资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将外储转为中国核心竞争力。这个建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会更高(它包括了市场风险及政治风险)。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及全球金融保护主义盛行的形势下,这样的风险会更高。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8)

对手中外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说,市面上品种繁多的外汇理财产品如何选择得当至关重要。第一类是各家银行推出的浮动收益类外汇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因投资挂钩标的不同而有高低差异。随着理财逐步全球化,这类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复杂,投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和水资源、黄金、石油、大中华电讯股票甚至奢侈品挂钩,预期收益自然也十分可观。但高收益的背后必然存在高风险,需要投资者有相应的承受能力。第二类是银行推出的固定收益类外汇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各家银行基本每月都会推出,并有多种投资期限、多个币种可以选择,收益与同期银行外币定期存款相比高出许多。这类产品比较适合稳健风格的投资者。第三类是银行的外汇储蓄存款账户。目前各家银行都开设了相关业务,部分建行网点甚至可以接受8个币种的外币储蓄业务。本金、收益固定,非常适合随时有现钞需求的普通持汇者。

外汇期权产品适用时机

从2002年年底中行“两得宝”、“期权宝”相继推出以来,上海的个人外汇期权业务已经走过四个年头。“两得宝”、“期权宝”同属外汇期权衍生产品,但特性不尽相同。“两得宝”可让投资者获得外币定期利息和期权费双重收益,如一段时间内外汇波动较小,通过单纯的买卖货币获利空间不大,投资者可选择该产品扩大收益空间。“期权宝”适合进取型投资者,具有杠杆放大功能和避险保值功能,在市场可能出现更大幅波动的时候,投资者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较高的利润回报,即所谓以小博大。

中行个人外汇期权系列的“两得宝”、“期权宝”的“脾气”各不相同。有专家认为,一要看投资者自己的风险偏好。相对“期权宝”而言,“两得宝”较为稳健,但是投资就有风险,风险高低还取决于投资者个人对外汇市场的判断。二要结合市场走势和持有货币情况来选择判断。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9)

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的议案,财政部计划通过分次发行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种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等值外汇拨付给投资公司作为资本金。

此次议案并未明确此次发债的对象,这一不确定性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恐慌。此后两天,受此消息及利息税等综合因素影响,深沪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分别下跌了6%和8%,A股市值缩水上万亿元。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这一议案。同日收市后一小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特别国债发行将会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消息明朗后的几个交易日,市场逐渐平稳,指数小幅上扬,但成交量有所萎缩。

与特别国债议案一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是投资公司的第一笔投资。

5月下旬,投资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入美国黑石集团(Black Stone,下称黑石)1.01亿股,购入价每股29.605美元,并确定了四年禁售期。6月22日,黑石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3.1%,达到35.06美元,一度使投资公司账面盈利高达5.51亿美元;但随后几天,黑石股价不断下跌,到6月29日,出现账面亏损约3383.5万美元(约合2.58亿元人民币)。从浮盈到浮亏的戏剧性变化,引发了市场对投资公司的内部运作和决策机制的强烈争议。

市场纷纭中,投资公司的脚步并未停顿。知情者透露,汇金公司日渐宾客盈门,各色人等络绎不绝,他们的目的就是与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楼继伟在此见面,兜售投资项目。另有消息表明,中央汇金公司研究部门正主持对咨询公司的全球招标,征询对国家汇司如何与汇金进行整合的方案。至此,投资公司的未来图景仍在云山雾罩之中。

特别国债猜想

特别国债议案甫一推出,就引起轩然大波――如此巨额的发债是否会形成对市场的大幅“抽血”?

“如果是在银行间市场针对金融机构发行,其作用相当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0.5%),这会引发挤出效应,引起货币市场利率的飙升。”《财经》首席研究员陆磊分析。

“发行细节本来没有在议案中明确,但是后来市场表现使得不说不行了。”一位知情人士说,“事实上,有关部门此前一直在讨论究竟直接应对央行发债还是对金融机构发债。”

随后,财政部的说明证实了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是针对央行。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这一议案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后,将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央行未来将通过向金融机构卖出特别国债来吸收偏多的流动性。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称,随着银行存贷差增加,保险公司与社保基金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对国债的投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对于卖出特别国债的节奏问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将通过逐步卖出特别国债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也公开表示,逐步的含义就是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情况,在保持各方面稳定的情况下逐渐进行。

不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并没有使用特别国债的“发行对象”一词。此后,易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避免使用该词,只是说“财政部的提法已经很明确”。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两大机构对“发行对象”一词讳莫如深?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高占军认为,按照2003年底修正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显然,这一法律障碍正是财政部与央行对此措辞谨慎的原因。当然,这一问题也可通过人大特别豁免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并非常规手段。

更有专家表示,如果这次发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未来要持续以财政部发债方式吸收新增外汇储备,则是对央行独立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的直接冲击,可能造成宏观调控体系一定的混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公开撰文质疑:此案是否意味着今后是否要由财政部和央行共同进行公开市场的对冲操作?即在央行继续发行央票(可能发行量有所减少)的同时,财政部要同时发行特别国债?如果未来在2000亿美元之外,今后投资公司还将不断购买多余的外汇储备,财政部持续发行特别国债就将涉及财政部同央行职能和分工的改变,整个宏观调控体系都可能发生变化,中央银行当前有限的独立性也将大受挑战。

余永定表示,目前根据国务院指示,央行马上能决定对冲多少,一个机构就能完成稳定汇率和紧缩货币两个目的。如果由财政部来承担部分对冲流动性的责任,央行与财政部必然产生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即便最终能够协调好,其间也会付出一定代价。虽然不少国家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分别负责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多有历史原因,运行中明显存在协调难题,比如日本。

《财经》首席研究员陆磊也表示,如果发债对象是央行,等于央行和财政部倒手,央行从利率支付者变成利率收益者,看起来只是由财政部来代替央行吸收了一部分流动性,但央行和财政部的分工问题就变得突出起来。

这一争议实则暴露出投资公司背后两大政府部门的博弈。未来影响如何还待观察。当前信息表明,无论资本金来源何处,未来投资公司将直接向国务院负责,而非隶属哪个政府部门。此举也再次创下了国务直接办公司的一次特例。

黑石沉浮

几乎同一时段,对黑石投资的先扬后抑,也将争论引入更深层次。

5月下旬,筹备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入黑石1.01亿股,约占后者总股本的约9.9%,购入价是黑石招股价31美元的95.5%,约为29.605美元。这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首笔境外股权投资。据《财经》记者了解,整个决策过程只有极少数人参与,决策时间则只有短短两星期。

“按照国内传统的投资理念,IPO的风险比较低,收益比较有保障;加上黑石上市创下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新记录,必然会引起投资者的追捧,因此我们选择了黑石。”投资公司筹备组有关人士说。

此外,投资公司入股黑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黑石在中国没有任何投资。“虽然黑石在国内尚少有人知,但是我们恰恰看上的就是黑石在国内没有任何投资,这样我们的外汇储备投资的就是境外资产。”该人士称。

不过,此后有消息表明,黑石集团正在洽购中国国资委旗下蓝星集团的股份。“我们对中国的项目很感兴趣。”黑石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黑石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3.1%,达到35.06美元,一度使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账面盈利高达5.51亿美元。不过,随后几天黑石股价不断下跌,账面收入由正转负,到6月29日,出现账面亏损约3383.5万美元(约合2.58亿元人民币)。

市场情绪突变背后,有深刻的根源。变化的苗头早已存在,在黑石集团的招股书中也多有提及。恐惧的直接催化剂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美国国会正对合伙制企业的税收条件进行激烈的讨论。在美国,相关的法案已经被称为“黑石法案”;如果法案通过,上市的PE和对冲基金将需要以金融公司而非合伙企业的资格纳税,税率会从原来的15%上升为35%。

其次,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旗下两家对冲基金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市场投资失败,让投资者再次检视PE和对冲基金获取资金的低廉成本。如果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因此提高,必定会冲击到PE的融资能力。

“无论盈亏,投资公司的这一举动具有相当的冒险性。因为投资黑石,实际上只是选择了众多上市公司前IPO投资的一个。如果单单为了赚钱,很多公司都可以成为目标。为什么会选择黑石?”一位熟悉投资黑石过程的境外投资家说。

业内人士分析,“投资公司其实挺被动的,因为黑石定价定在高端,本身就把后市的跌幅考虑进去了;但是投资公司入股的价格并没有下浮,只是跟着这个高端的价格打一个不到5%的折扣。更何况还有四年禁售期,条件颇为苛刻。”

“股价涨跌和账面盈亏并不重要,不能排除未来甚至不久的将来,汇投在黑石的投资即可获得大幅盈利。但却不能因此说这是个好交易,不能说投资公司的这第一步走对了,”一位海外投资界资深人士评论说,“因为投资公司此举可谓选择了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高的一类作为开山之作,这会给市场一个错误的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发表文章认为,高收益率不应该成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追求的首要目标。在各种投资对象之中,按照风险高低来排列,美国国库券是一端,私人股权投资则比较接近另外一端。如果投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更好的选择是投资有助于中国对冲很多风险的公司,如购买大石油公司的股票,尤其是开采型石油公司、美国向中国出口产品的公司股票等。

此外,两周即决定入股黑石,尽管有上市“窗口”的限制,业内人士也指出,对于这么重大的投资,国外机构至少要研究、讨论一两年的时间。“关键是在投资公司内部,科学的议事规则、决策机制是否建立起来?”

模糊的未来

围绕特别国债和黑石投资案的争议说明, 投资公司的一些基本命题仍未得到解决,即国家成立这么个机构,到底想让它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干得好与不好会有什么结果等,也即使命、治理、战略、原则、业绩评价等。

一位资深金融专家呼吁,如此庞大的机构,需要尽快明确这些基本问题,更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否则,一些前政府官员突然手中掌握了巨额资源,即使个人能力再强,但是专业能力和激励机制不对称,出现决策失误的概率将大大超过专业的投资机构。”

关于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市场人士分析称,未必需要2000亿美金一步到位。中信证券高占军分析说, 按照现行《公司法》的规定,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设立所需要的注册资本2000亿美元的20%,为400亿美元;当初央行通过汇金划拨外汇储备注资三大行等,总量已达670亿美元,符合投资公司的注册条件。若将这部分外汇资产视作央行对汇金的股权,则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以债权换取央行在汇金公司的股权,“这样或可获一举多得之效:一是符合公司设立条件,二是提高了时间效率,三是完成了与中央汇金公司的整合,四是避免了在短期内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高占军说。

按此分析,余下的1300多亿美元将主要通过公开发行获得。是否需要当年全部募集完毕,高占军认为,可能取决于如下条件:首先,特定时点发行特别国债的规模,需要依当时适宜出售的外汇储备的规模而定;其次,考虑可投资的境外资产的情况,即需要有适当的资产与其匹配;再次,还要看国债发行时国内的债券市场环境。从发债空间看,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已将特别国债的因素完全考虑进去。由此得出结论,有条件当年即完成2000亿美元的发行,但仍可选择分多期发行。

“其实除了国家注入必要的资本金后,应由投资公司为主体发债,购买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这样对强化投资公司的市场约束来说更有效率。”陆磊表示。

除资金来源,投资公司的未来架构至今尚未明朗。据《财经》记者了解,所谓汇金公司负责金融机构的重组、建银投资负责实业机构的投资、投资公司总公司自身负责境外投资的三分天下之架构,只是此前的备选方案之一。汇金究竟是作为投资公司下面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公司还是与之全面整合,至今并未有定论。

市场最热衷讨论的焦点仍是未来投资公司究竟应如何运作。由于现在是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外汇进行海外投资,未来投资公司所应达到的年收益率压力相当大,至少是人民币国债年利息加上当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这个数字应在8%-10%以上,还要加上必要的运作成本。即使按最好的假设,专业投资机构要达到这一目标也实属不易。

“我们的对外投资资金是超出外汇储备的部分,与额度内的外汇储备投资取向有很大的不同。外汇储备只能投资债券,我们则可以进行股权投资甚至直接投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的一位人士表示。

“归根结底,外汇储备是国家的负债,而非国家的净资产。这是必须明确的理念。如果未来经营失败,国家财政仍要承担兜底责任。”陆磊说,“无论如何,安全性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单方面追求超额收益、绝对收益。”

“投资公司应该先从大的方面先做一个内部的估算,对资产按照风险和收益的要求做一个分配,决定各类投资品种各投多少。风险相对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应占相当比重。如果为了不与外管局竞争,可以不投美国国债,但是可以投结构性产品、AAA级的企业债等。”一位海外投资界资深人士分析说,“这是一个只许赢不许输的游戏,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控制风险的计划。”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10)

此时的外汇改革,可谓“深水区”遇上了“急险滩”,可能面临更大的机制、体制上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时防止大量套利;如何管理好巨额外汇储备;如何从根本上做到既切实转变外汇管理方式,又保证管理效率、把控企业经济行为中的潜藏风险?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专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局长易纲,他不但对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表示了信心,还给出了汇率改革须不急不躁、顺势而为的态度,并就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下的外储投资新格局作出阐述。对于外管局自身“动手术”的问题,他同样予以回应。

人民币国际化须水到渠成

《财经国家周刊》:近来,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可能进入贬值通道存在争议,你有何看法?人民币离汇率均衡还有多远?有说法认为,当下不应再仅仅看重人民币挂钩美元的结果,不应再只关注这两种货币汇率间的比较,而应更与时俱进地衡量人民币汇率波动。你对此怎么看?

易纲: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供求已起到决定性作用,上下波动是完全正常的。

汇率是国家经济、金融综合情况的晴雨表之一,非常重要。最近,人民币汇率走弱引发了贬值争论。实际上,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开始呈现出双向浮动的特点,有贬有升,正逐渐走向均衡合理的状态,且未来也将愈发趋向均衡,保持基本稳定。

最近一两年,如果说美元是全球第一强货币,人民币就是第二强货币。比如2014年,欧元、日元这两大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均超过10%,而人民币市场交易价贬值仅2%左右。并且,与中国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发展中国家货币相比,例如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五国货币,人民币是最稳定、最强势的。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本外流,贬值幅度较大。

另一方面,近期的人民币贬值主要是针对美元而言,但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均是“一揽子汇率”。在这一点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均是走强的,即便未来出现较窄区间内的上下波动也实属正常,不用过度解读。我对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还是有信心的。

《财经国家周刊》:汇率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你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主要来自何处?另外,今年的汇改有可能适时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2%吗?人民币国际化今年会有哪些实质性举措?

易纲: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经济尽管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变为中高速,但全球范围内仍然是比较快的。其次,汇率的关键在于国际收支,目前我国经常项目仍有较大顺差,贸易出口规模仍大于进口,这是外汇市场的基本面。第三,过去几年内,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不仅国内企业在贸易、投资上用到人民币,国际上诸多机构也更倾向于在资产配置上用到一部分人民币,持有人民币债券、股票等资产,全球范围均对人民币有一定需求。并且,中美等国的利差仍然较大,全球资本的趋利本质,也将使其长期对人民币资产保持投资意愿。再者,从国际国内的机构、公民对其资产负债表的优化来看,从市场资金供求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币值也将保持基本稳定。

至于汇率改革,近两年已有了实质性突破,汇率双向波动已成为常态,没有迫切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浮动区间的必要性。

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已经在全球广泛分布,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在去年沪港通的基础上一步步推开,有不少境外金融机构进驻中国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目前还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对签署人民币或本币互换协议表示出意愿。今年,央行还将继续开发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CIPS),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央行的态度是水到渠成。

仔细观察CNY(人民币在岸市场)和CNH(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人民币现货市场、远期市场等,都可以发现它们长期以来已基本由市场活动来主导,具备较高的市场化程度。

因而,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市场自发行为――境内外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愿意持有人民币,央行乐见其成,且没必要以行政力量来强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越是自然则越有效果,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客观规律。

外储投资要与时俱进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我国拥有近4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长期以来,市场上一直存在对其投资机制、投资效率的诟病,更有说法认为外储投资存在负收益、不划算等问题。当下,丝路基金的成立对外储投资多元化给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易纲:市场上存在一些对外储投资的误读。

例如,有观点认为整个外储投资长期以来存在负收益,这是概念不清造成的错误。具体说来,我国目前民间与官方的境外投资资产6万多亿美元,境外对中国的投资资产4万多亿美元,存在大约2万亿美元的差额。其中,境外对中国的投资大部分是直接投资,尤其是企业行为,例如微软、苹果等企业在中国就有一整套投资规划和体系,收益巨大。但是,中国对外投资更多在于二级市场,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收益,往往低于境外投资在中国所得的收益。

因而,前述负收益,是指境外机构对中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两者中,前者的总收益有时高于后者的总收益,但就此说我国外储投资为负收益,纯属误读。事实上正相反,我们的外储收益并不低。

《财经国家周刊》:有说法称,外储投资美债不划算,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与中投等其他投资机构相比,外储投资的真实收益率是怎样的?

易纲:首先必须明确,外储投资须具备三个特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性,这是外储投资的原则和出发点。

事实上,我们的外汇储备收益率普遍高于被投资国通胀率,其经营管理达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不存在亏损问题。

过去30多年来,美国国债始终处于牛市,涨幅明显,这就使得我们投资美国国债的收益相当不错,做到了保值增值,收益率远高于被投资国通胀率,购买力不但未下降,还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有所提升。当前,国际油价、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为我们的购买力提升给出了较大空间。 易纲简介:

1958年出生,经济学博士。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09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主管外储投资主要有两个机构,一个是外管局,一个是中司,两者的投资方式、渠道、标的等各不相同。

然而,比较投资收益率,应该将国内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金融集团甚至央企、国企纳入进来,以适度竞争来促进投资收益的不断优化提高,因为只有相对完全的竞争市场才能给市场参与者带来竞争压力。

目前,工、农、中、建、交这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中信证券、社保基金乃至中石化、中石油、华润集团、港中旅等央企、国企,都拥有较大量的海外投资,相互之间也会有所比较。

最近,外管局就被《亚洲投资者》杂志评为亚太地区“2014年最佳央行投资者”和“2014年最佳中国投资者”,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获得年度最佳机构投资者奖项的机构。

该奖项评语中称,外管局管理着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极其不易,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投资者,且正逐步多元化其资产组合,尤其近三年涵盖了全球多种固定收益资产及房地产。外管局影响力巨大,在人员、流程及专业性方面均超过其同类机构,是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

接下去,我们还将在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专业性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财经国家周刊》:外储投资多元化提了很多年,外管局也做了不少有益尝试,目前离真正的多元化还有多远?眼下,丝路基金的成立,又对外储投资提出哪些新要求?长期以来,外储投资美元资产相对较多,会否因丝路基金的成立对外储投资给出新的优先序列? 丝路基金的成立,肯定会对外储投资提出新要求、新挑战。

易纲:在我看来,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主要分为三个维度:

一是在币种上的多元化,例如投资美元、欧元等;二是区域上的多元化,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美日欧和亚非拉国家;三是在资产上做到多元化,即不仅仅是投资债券,也要加大对流动性、回报率相对有保障的实体资产的投资。

多元化的主要目的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的同时尽量提高收益。在降低整体风险方面,我国外储投资做得比较到位,且在整体收益、流动性等方面也具备较大优势。

至于眼下丝路基金的成立,肯定会对外储投资提出新要求、新挑战。

过去,外储主要盯住美国国债等安全性较高的资产,在区域上尽管做到了一定的多元化,但也主要投资于美国、日本等经济相对稳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丝路基金成立之后,我们肯定会在投资区域、投资标的等方面有所调整,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有更多的关注。

其中的原则,即在任何阶段都尽力保持外储投资结构的最优化,保持资产配置的最优化,并随着国家战略、国际格局的改变来不断调整和改善投资结构,做到与时俱进。

外管局自身“动刀”

《财经国家周刊》:许多改革的终点和难点,往往都是对管理机构自身的改革。中央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各部委改革的重要切口,外管局在给自己“动手术”的过程中,有过哪些经历和规划?

易纲:今年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了机构改革的重头戏,强调加大改革力度并提出了更高要求。担任外管局局长多年,我的感受非常深刻。

早在2009年,外管局就提出了“五个转变”,并认真履行了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任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这“五个转变”,即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中、事后管理;从重视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重视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

《财经国家周刊》:长期以来外管局一直相对神秘,其为自身动手术的“五个转变”尤其简政放权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

易纲:纵观这五年,我们的改革已经能看到较大成效。

第一个成效是大力推进了简政放权,逐步做到了便利贸易、便利投资。为此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取消进出口收付汇逐笔核销这一制度。

该制度已有20多年历史,“动刀”起来并不容易,且每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规模达数万亿美元,进出口收付汇达几千万笔,工作量巨大。因而,这项改革耗时两三年,最终将进出口收付汇的逐笔核销简化为在总量上对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后台监管。

此外,我们还极大地简化了资本项目的管理工作,资本项下行政许可项目从2009年的59个子项减至17个子项,降幅超过70%。

第二个,我们大规模清理了法规文件,废止了几百个规范性文件,并将所有文件都公开透明地挂上网,让公众一目了然。

具体说来,为了打破管理上的“玻璃门”,使法规文件让人看得懂、学得会、做得了,外管局仅仅在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上,就废止了123个规范性文件,最终形成以一个指引、一个细则和一个规程为架构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体系。总结起来,外汇局总局近年宣布废止和失效规范性文件超过700件,削减幅度超过六成;分局则由上万件削减为160余件。其目的,是让公众、机构对法规和业务清晰明了,方便其贸易投资和跨境经济行为。

我们为此做了测算,仅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一项,每年企业单笔平均收、付汇时间分别缩短70%和85%,投入的人力资源减少了三分之一,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工、交通等费用近48亿元。

《财经国家周刊》:在对外管局自身机构、业务系统的改革上,具体有哪些举措?中央提出,简政放权不仅要放得下去,还要接得住、管得了。外管局是如何在“动刀”中既保证效率,又管住风险的?

易纲:我们近年来改革还有一个成果,是整合了业务系统,便于银行操作。

此前,外管局大约拥有30多个业务系统,眼下被整合为一个业务系统,即一个统一平台。该平台下分几大模块,包括企业端、银行端和个人端等,系统内的所有数据库完全打通,且全国联网。

这一系统目前已经运行了几年,正日臻完善、高效,外汇监管力度比过去更强了,因为信息、数据更实时更丰富了。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过去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检查、每笔资金都必须核对的“有罪假设”方式,转变为了“无罪假设”。

例如,系统将企业根据评级分为了ABC三类,A类企业信誉度相对较高,占比高达98%以上,后两类企业的经济行为会稍加限制,但总量不足2%。

另外,在服务贸易上也实行了“抓大放小”,对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外汇收支项目不再审核单证,这类项目数量占比眼下超过了80%,但总涉及金额占比不足10%。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篇(11)

这些都属个人理财的范围。

目前来自社会的强烈的金融理财需求,为银行推出个人理财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东城支行,记者就个人理财专题进行了采访。

对话

《卓越理财》: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十多万亿元,去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调查表明,74%的居民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居民需要个人理财服务。这两项数据均说明一个事实:随着人们个人资产的日益增多,他们对理财业务的需求亦日趋旺盛。从银行角度看,个人理财服务是什么概念?

理财中心经理顾英昊:

的确,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个人财富的积累,以及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人们日益关注私有财产的收益性、滚动性和安全性。个人理财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由无至有、由有至多、由多至富,而相应的理财策略是储蓄、投资、资产管理。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运用金融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度身订造的、个性化的金融 服务,即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各种理财工具如储蓄、融资、银行卡、 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相结合,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其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实现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

“中银理财”是中国银行推出的一项个人理财服务项目。它由专人专职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和度身定制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背景

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中国银行的优质个人客户,以发送VIP卡的形式确定个人理财中心的VIP客户,并提供理财服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成为中国银行的VIP客户:

1、 单笔存款或本、外币存款折合人民币50万元(含)以上。

2、 持有长城信用卡或电子借记卡,年消费额达人民币30万元(含)以上。

3、 消费贷款金额累计100万元(含)以上。

4、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人、企业法人、高级知识分子等重要客户

5、 其他对中国银行事业长期给予支持,对中行业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客户。

案例

常先生(35岁,外企管理人员,月薪近两万元):

出国留学回来后一直担任外企高级管理职务,7年来积蓄的薪水应该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但个人财务状况一直不理想,个人投资是"屡战屡败"。在股市有十几万资金被套,参股朋友的火锅店又经营失败,年初买入的10多万元开放式基金目前还跌在面值以下。

中银理财的专家认为:

1. 常先生对投资产品不了解就贸然投入风险系数高的产业;

2. 他对市场节奏把握不准。

理财经理为常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理财方案。对人民币和外币进行了分比配置。人民币3万作为活期存款,7万存入3个月的定期存款,20万投资了银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年息2.55%(无利息税),10万投资了两支货币型基金,年收益率在2.90%左右(风险小,变现能力强)。1万购买奥运金,1万投资纸黄金。8万元购买了两支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防守型证券基金,收益不固定。(以上品种选择工作由理财经理完成)

外币方案,1万5千操作外汇买卖,3万美元购买一年期的外币理财品种收益在3%,5000美元操作外汇期权。

预计一年后王先生的收益情况如下:人民币16830.4元,年收益率为3.366%;外币2400美元;年收益率4.8%。

常先生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背景

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对中国银行的VIP客户提供以下服务:

一对一、面对面的"一站式"全方位的个人金融服务。

利用银行专业优势,提供利率及汇市、股市等相关行业产品的信息资料和实时行情的咨询服务;

不定期举办专家专题讲座,包括:汇市、股市分析、保险市场信息等;

根据客户提供的收支情况和理财需求,度身定制理财方案;

提供增值服务--部分业务享受适当减免手续费及其他优惠。

对话

《卓越理财》: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广大居民手中持有的外汇量不断增加。从银行条件、专业能力及相关配套服务上看,中国银行在外汇理财方面一直具有较强的优势。近期有哪些新产品推出?目前美元已经进入加息通道,外汇理财产品风险规避手段有哪些?

理财中心经理顾英昊:

为了丰富国内的外汇投资渠道,满足居民对外汇保值增值的需要,中国银行推出一系列投资理财计划--中行汇聚宝产品。中行新一期的汇聚宝外汇产品发售已于4月18日结束,其中0504A产品:2005年4月21日至2005年7月21日的年收益为2.9%;2005年7月21日至10月21日的年收益为3.2% 。受银行可提前终止条款约束。

从风险上来看,由于是银行推出的投资理财产品,应当说投资人的收益还是有保障的。唯一存在的风险在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最主要的规避手段就是:币种配置平均。为防范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应该保持人民币与外币适当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一半对半比较稳妥。

《卓越理财》:

结合宏观市场的变化(如美元加息、人民币汇率走向等等)理财中心将进行哪些资产的重新配置,如果人民币再次加息,如何调整投资组合?

理财中心经理顾英昊:

关于宏观调控的问题

目前宏观调控的三大行业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说过,中国不象西方发达国家升息周期那么明显。所以虽然央行有可能再度升息,但主要还要看近期通货膨胀水平。为此我们在选择基金时尽量避免投资上述三个行业。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向

人民币有升值预期,但一定要多听政府的公开消息,少听传言,不要跟风。如果我们资产配置合理,也不用太担心。

关于美元加息

美联储利率为2.75%,预期在5月还会再加0.25%。美国已经进入了明显的升息周期。但与之相对应的美元走势还是弱势。

关于我们的投资组合调整

外汇产品我们尽量选择短期产品,并配置一些非美元的货币;人民币我们选择了灵活性强的货币基金,定期存款主要以半年一年为主,少量国债,对于证券基金的选择以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防守型证券基金为主。

题外

《卓越理财》:

可否谈谈您个人的理财情况?

理财中心经理顾英昊:

我本人主要是针对人民币理财,首先对自己风险承担能力、资金闲置时间和预期收益率进行了评估。对财务整体考虑后,金融资产配置主要分为3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