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节能减排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57

节能减排体系

节能减排体系篇(1)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事实上的国家战略。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国际上对我国节能减排的成绩质疑不断,并围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三可原则”对我国不断施压;另一方面,从国内而言,节能减排的数据真实、及时、准确也一直是各方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过程很不顺利,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缺乏管控有力的“数据抓手”。尽快建立符合要求的节能减排监控体系,使其成为进行节能减排管控的“关键抓手”,并夯实我国政府应对国际能源与气候谈判的数据基础,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基本架构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监测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能耗监测,另一部分是排放监测。按我国现行的部门职能分工,节能监测是由隶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系统下属的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进行,主要是对节能产品性能认定的部门。环保监测工作则是由环保系统下属的环保监测站执行,并为此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

在企业节能减排监测领域,国资委率先建立了“中央企业节能监测信息中心”,旨在促进中央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工信部成立以来,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也在积极探讨成立全国性的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体系。

上述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及各地、各行业的节能监测服务站,以及环保部的环监总站、监测站的共同特点是都未形成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而国资委、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的信息监测中心,一方面覆盖面有限,另一方面均是采取信息层层填报的方式。由此看出,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建立相关的机构进行节能减排监测工作,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功能完整、运作规范、符合节能减排整体发展要求的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体系。

二、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是监测行为行政化,不能保证独立性,导致一手数据“不可信”。环境监测机构行政上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监测机构附属于行政管理部门,导致监测行为的行政化,致使形式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监测机构实际上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监测。

二是事后统计为主,不能起到实时预警功能,导致了数据的“不及时”。前面提到各部委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仅仅是一个统计和报告体系,由于现有监测体系中基础数据往往经过复杂的上报统计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反馈严重滞后。

三是缺乏监测方资质、监测数据的认证及督察环节,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比如在国控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中,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管理的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不高、自动监测数据可利用率低等问题。

四是弱化了节能减排监测服务市场主体的参与,不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环保部门的监测系统是承担国家环境监测的主力军。除少部分省、市监测站的监测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能满足业务工作需要外,环境监测站的经费来源渠道基本没有改变,即三分之一由财政拨款,三分之一由排污费补助,三分之一由自身创收补贴。节能监测领域不少地方、行业部门的节能监测机构是在原节能技术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成立的,通常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五是被监测者普遍存在抵触情绪。在现有监测管理体制框架下,按“谁排污、谁监测”的原则,要求被监测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监测设施。由于节能减排监测收集有关数据是环保执法的依据,直接涉及到企业排污费收缴,关系到企业直接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监测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表现在有些企业对监测设施投资能省就省,能拖就拖。

六是监测标准不统一,信息无法整合,造成数据“不一致”。当前,不同系统的节能减排监测部门,各自建成了服务于本部门管理需要的监测技术体系,而不同部门大多执行本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监测行业技术标准(包括技术规范、技术要求、技术导则等)和监测数据上报制度等,造成在监测技术路线、点位布设、监测内容、时间频次、设备选型要求、评价指标与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严重影响了节能减排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综上,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有了许多节能减排相关的监测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多是孤立节点、功能单一、体系不完整的“信息孤岛”,远远没有构成一个网络化的、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和监测功能的完整体系,因而难以为全国节能减排宏观管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建立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

第一,中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是应对一些国家要求中国节能减排具有“客观性”和“可检测”要求的有效良策。虽然我国的减排属于自愿减排,其减排目标为国内目标,不必接受国际监督,但是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要实现,其核心方法和手段与国际接轨是大趋势。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工业节能减排领域,节能减排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营,可以促使我国的节能减排监测管理领域和国际水平接轨,促使节能减排目标的及时实现。

第二,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排污检测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在节能环保检测实践中,许多国家政府并不直接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测,而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测并提供数据服务。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的工业企业监测体系,有利于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同步发展。

第三,保障监测数据的价值。建立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预警监测体系有利于健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决策体系。要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的战略评价体系,而只有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严肃性与准确性,才能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

四、结论与建议

良好的监测是有效控制的前提,提前的预警是事先控制的保障。缺乏及时、准确的数据,会造成对内无法有效管理节能减排进程,对外没有坚实的数据基础去参加国际谈判的窘况。正因如此,节能减排监测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总体而言,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完整、运作规范的中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将有利于夯实我国政府应对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基础,成为进行国内节能减排管控的“抓手”,并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向低碳经济转型。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的不断发展,建立科学、完整的工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略部署中的重大战略环节。

参考文献:

①燕中凯. 大力普及在线监测 助力三大体系建设[J].中国环保产业,2008(7)

②邹云娣. 对环境监测站建立减排监测体系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2)

③陈斗,李星.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1)

节能减排体系篇(2)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27-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节能减排体系篇(3)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节能减排体系篇(4)

广东省港航系统是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航系统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港航运输企业等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制定了《沿海港口能源消耗限额》、《营业性海运船舶燃料消耗限额》等地方标准 ,并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应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工作。但是 ,由于港航系统尚未建立统一的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各部门和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 ,缺乏系统化 、规范化、具体化的指导依据,阻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

全面深入开展 。

本文针对广东省港航系统客观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为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考核管理提供评价依据。

1 节能减排评价方法

港航系统节能减排包含节能和减排 2个方面,并涉及组织机构建设 、综合能源消耗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因素。上述因素大多为定性描述,无法直接加以量化分析和评价 。

层 次 分 析 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 1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系统化 、层次化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口 。该方法首先分析系统中各组成因素间的关系 ,选取评价指标 ;然后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该模型通常包括目标层 、准则层和指标层 ;再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计算组合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 。

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评价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问题 ,因而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如图 1所示

2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选择是建立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整个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选定评价指标时 ,首先参考与港航系统节能减排相关的法规 、标准和文件 ,包括《公路水路交通实施办法》《沿海港口能源消耗限额》 《营业性海运船舶燃料消耗限额》等,并结合港航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结果 ,最终确定了“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执行”、“组织机构建设”等 8个一级指标 ,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单位运输能源消耗量”等 19个二级指标。然后建立了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 2所示。

3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基本过程是 :根据所建立的递阶层次结构 ,将下一层次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对判断矩阵的计算 ,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 ,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 。

1)构造判断矩阵。对递阶层次结构中各层上的元素 ,根据各元素对于其上一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 0=具有下述性质

式 中 。 (i,J=1,2,…, )表示元素 U 与 U,相对

于其上一层元素重要性的相对 比值 ,一般为 1~9之间的值。权重相对比值及其含义如表 1所列 。

2)计算单一准则下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设判断矩阵 。的最大特征根为, 其相应的特征 向量为 W,将 W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比值关系。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多样性 ,所给 出的判断矩阵不可能完全一致 ,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 检验指标 CI

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 。

若随机一致性 比率 CR―C /RJ

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 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 (总 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 的。若 上一层次 A 包含个 因素 A ,A ,… ,A ,其层次总排序权值分别是 a ,口 ,…,n 。下一层次 B包含个因素 B B:,…,B ,它们对 于因素 A,的层次单排 序权值

分别为 b1J,b一,b (当 B 与 A,无联 系时 ,b ,一0)。此时 B层次单排序权值如表 2所列 。

为了保证总排 序计算 的一致性精度,需要对总体结构进行一致性 检验 。CI为层次总排 序的一致性指标 ,RI为层次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R为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 比例。

式 中:CJ 为与 a,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

致性指标 。

式中:RI,为与a,对应的 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平

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

当 CR

针对广东省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评价问题 ,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 ,邀请 15位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 ,然后按照本文中的权重计算方法 ,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 3。

节能减排体系篇(5)

关键词:第三产业 节能 减排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来说,高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明显高于低城市化水平地区,并且能源消费结构也更为先进。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能源结构转变问题更为严峻。如Gates andYin(2004)指出,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和商业所需要的较清洁的能源构成。能源的生产利用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过度使用能源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城市化、能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例如Toru Matsumoto(2002)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大地影响了全球变暖问题。Parikh&Vibhooti(1995)认为在城市发展中,产品生产和运输中间接的能源消费、终端使用的直接能源消费以及能源品种的转换,都会导致全球变暖或温室效应。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在未来20到30年内仍将不断上升,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更为人关注。

第三产业是城市节能减排的重点

第三产业是在第二产业基础之上繁衍的产业,发达的第二产业和一批较高收入的消费群体,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三产业是第二产业的延伸,在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为城市人口提供就业空间。因此,随着工业在城市的集中,第三产业也在城市集聚起来。城市能源消费中,除了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外,第三产业的贡献也很大。因为虽然服务业消费的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与工业相比较小,但是服务业对油、气、电等优质能源的需求很高。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和发展,不但加剧了城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对城市能源消费的结构也提出了挑战。面对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导致的资源与环境的严峻问题,20世纪80年代全球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各国探索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解决思路。它的意义不在于是先进的理念,而在于依据这一理念为指导的有效实施。实践表明,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四个层面是富有成效的,其中依托第三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已是富有创新性的有效的途径,它正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实施的最富潜力与成效的发展模式。

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体系构建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企业自身管理,加强宣传和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目标的圆满完成。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北京市国民经济的比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

(二)研究目标

国家已就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做出了宏观上的较为详细的规定,要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三个体系)。总体讲,“三个体系”实施思路是将全国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层次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国家省市县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另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的行为主体,可分为九大重点耗能行业。

作为生产与经营的行为主体,其基本或唯一的原始动因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关注环境与生态效益则是在应有责任驱使下派生的行为,不是其行为动因。因此,行为主体的节能,尤其减排目标必需要通过指标的控制、过程的监测以及结果的考核才能得以实现,而政府或行使政府职责的相关组织则是控制、监测与考核的执行主体。仅从三个体系的构建讲,国家已出台相关内容,各级政府也可依照国家标准做出相应规定,针对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国家也作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特点,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少,而作为一个整体并赋予应用与咨询意义的研究十分薄弱。

本文主要在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的指标确立,包括评估参数的选择和参考值的确定;针对运行模式研究监测过程管理与支持体系的设计;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的确定,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行使政府职能的行业管委会的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最终构建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运行机制、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

北京市第三产业节能减排体系的构建

(一)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

1.面向实际研究。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网站、实际走访一定数量的行业等形式进行较为普遍的调研,对目前北京第三产业基本状况作出整体把握。典型研究:把交通运输、邮电业、商贸、物流服务业、政府公用事业作为典型研究对象,较为深入地进行研究。实际构建研究:课题研究者在研项目对目标相关体系的实际构建的研究。

2.运行模式研究。在面向实际的研究中和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综合,力求归纳与构建出具有标杆性的有效的运行模式。

内容围绕第三产业节能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的整体与相关性研究:三个体系的作用与相互关联,即适宜的指标体系是控制节能减排的参照标准,可操作和实际运行的监测体系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明确的考核(奖惩)体系是督促行为主体改进(技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流程再造等)的基本手段,三个体系共同构成实施循环经济和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基本手段。

3.设计研究。通过面向实际的研究,针对监测过程管理和支持体系做出一定的工程化研究,使之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操作和实际运行的系统。监测过程管理包括监测组织、设备、目标、数据(参数)、管理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等,支持体系包括技术、信息等公共服务。

(二)运行机制和支持体系

运行机制指执行主体的职责与行为主体的责任界定、执行主体与行为主体相互关系、利益机制、监测(过程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公共保障机制与支持平台等。支持体系:主要针对监测体系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的公共支持体系。标杆性是基于研究者面向实际的研究和效果(经济、环境、生态)分析,参考相关专家对效率(经济、环境、生态)的评价、相关利益者满意度(政府、管委会、经营主体、投资者、公共服务组织、周围居民等)评价,择选出若干优化模式,对选定模式进行优化、重组、再设计等处理,力求归纳与构建出具有标杆意义的有效的运行模式。

1.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探索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2.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厉查处违反国家能源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强化节能环保执法,提高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配置必要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节能监测,积极开展人员培训。

3.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各县(区)政府对本辖区节能减排指标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等部门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各县(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落实到重点企业。定期公布各县(区)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县(区)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4.建立节能减排部门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减排方面的工作;监察部门要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专项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建设部门要和发展改革、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和脱氮设施加快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达到规定运行负荷要求;工商部门要监督关闭的企业,依法责令其限期变更、注销或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电力部门要停止对依法关闭的企业或生产线和停产治理企业的供电,落实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措施。

(三)理论体系模型

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环境经济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面向实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有利于应用性与创新性目标的实现,从而体现出本文的价值与意义,其体系模型见图1。

参考文献:

1.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7.6

节能减排体系篇(6)

1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国际形势来看,能源的持续过量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均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气候变化作为安全问题进行辩论,促使187个国家就未来气候谈判战略达成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关注对象。

从国内形势来看,节能减排是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2012年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阐述,提出要重点做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交通运输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其每年消耗的燃油量约占我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 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因素分析

2.1 政策与制度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节能减排的激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从而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缺乏积极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无法准确衡量。这均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技术因素

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节能技术不足,如公路、航道等的实际状况,造成高耗能、高污染的物流运作工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从事交通运输的主体,即从业人员的驾驶技术等不达标,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操作技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3 管理因素

主要在于缺乏对物流运作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使得在物流具体运作的过程中,物流运作方式选择不合理、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以及物流衔接不够顺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同样也会影响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3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是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制度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准确地衡量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为例,着力构建其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3.1 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

3.1.1 能耗指标的设立

(1)公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汽油、柴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机动车燃料总消耗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百吨(千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机动车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2)水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重油、柴油等。能耗指标:船舶燃料总消耗量;各类船舶燃料消耗量;单位产量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船舶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港口企业能耗指标。主要能耗:煤炭、柴油、汽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港口能源消耗量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附属生活能源消耗量、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港口能源单耗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单耗、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港口综合能源单耗;单位GDP能耗;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1.2 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设立

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在运输工具的排气中,除了排出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外,还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粉尘等;对于废水排放,重点关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排放指标:二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一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排放率(克/公里);氮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硫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粉尘排放率(克/公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t)等。

3.1.3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制度的设立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的类型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制度和季度报表制度。具体的执行思路为要求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按照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及统计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网上直报)和报送时间向上级监管部门(统计局)报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资料。

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统计的工作中,主要涉及到统计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水路以及港口企业等四个主体,其各自的职责如下:

(1)统计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计表格形式;选定需统计的能耗指标;在统计网站上定期公布统计结果。

(2)环保主管部门:确定需统计的污染物排放指标。

(3)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4)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完善仪器仪表配置、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建设等基础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全面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上报统计资料。

3.2 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

在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的真实、准确。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节能减排监测需要,选取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统计指标,作为监测指标。其监测方法可以采取自动监测与不定期流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减排检测方面,主要区分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确定有效的检测方法。

对于固定污染源,建议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施自动监测,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如港口企业,可按码头分布及作业特性,确定检测重点区域,实施自动监测,动态掌控港口空气质量。

对于移动污染源,由于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过高,建议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在耗能检测方面,对电力消耗,其监测数据可从当地的电力主管部门获得;对油类消耗,可在重点耗油设备上采用能源计量技术(能耗智能分析系统)来获得耗能数据,并实现能耗数据的在线监测。例如,中远集团通过建立燃油消耗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油耗数据,实现了燃油数字化精细管理。

对于其他的耗油设备(如机动车、轮船等),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太高,可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此外,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成效,还需明确监测实施主体,划定监测责任。具体职责如下: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监测污染物排放相关数据;统计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能源消耗相关数据;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和统计主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起到协调与配合的作用。

3.3 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省、市、县、企业”四级的分级考核体系。省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和节能减排示范单位进行考核;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一、二级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及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三级以下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进行考核,企业进行内部考核。

具体的考核方法可分为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如节能量、减排量等)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指标(如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革新等方面),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工作可由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就能够从制度上来规范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而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预设的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做出交通运输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体系篇(7)

二、高校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是建立在对系统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指标体系严密,要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节能减排情况。

(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全面、综合的考虑高校节能减排的情况,指标体系只有遵循系统性的原则,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当是针对高等院校及影响其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选取的,而对于那些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无关紧要的指标要果断去除。

(四)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操作方法通俗易懂,简单易行, 尽可能以较少的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节能减排状况,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者能够方便地做出决策。

三、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

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它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形成有关联的多个层次结构,由各级子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总目标的重要性。

(二)高校节能减排体系。在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下,结合高校节能减排现状和对高校后勤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图1 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了评价指标在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重要性,表达评价指标对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的影响程度。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据高校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在AHP支持下对评价指标逐层对比的方法构建。主要过程为:(1)基于综合评价体系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同一指标下的任意两个子因素i和j进行重要性模糊对比,生成相对标度值aij,当i=j时,aij=1,由所有的aij构成重要性模糊判断矩阵A.

A=

判断矩阵A是一个互反矩阵,Aij表示i相对于j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值。通常采用T.L.Satty的标度理论(见表1)给赋值,即用1~9表示元素之间的重要性Aij,用Aij的倒数1/Aij表示不重要性Aij。

表1 两两比较的标度含义

(2)确定单层指标权重。设评价指标体系某层各元素的权重向量为W=(w1,w2,…wm)T,通过如下公式求得W。

AW=λmaxW (1)。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3)判断矩阵逻辑性检验。为了避免判断矩阵A的逻辑性混乱,需对A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找出判断矩阵A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常用的取值见表2。

表2 平均一致性指标

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当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时,则有CI =0;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当

CR

(4)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在单层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一层次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设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ι-1、ι层分别有x,y个元素,第ι层的权重向量为Wι,Wι=(Wij)Tx×y其中Wij为第ι层第i个元素针对第ι-1层第j个元素的相对权重。第ι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向量为W■■,W■■由式(2)求得.同理,对于综合权重向量也需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方法同前。

W■■ =Wι×Wι-1×…×W1(2)

四、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评判因素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各评判因素所组成的集合;(2)评语等级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它实质是对被评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如很好、好、中、差、极差等评语;(3)模糊关系矩阵:模糊关系矩阵是单因素评价的结果,即单因素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所综合的对象正是模糊关系矩阵;(4)模糊算子:模糊算子是指合成与所用的计算方法,即合成方法。

(二)构造评价指标模糊关系矩阵。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人均耗水量、人均耗电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定量指标; 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科研项目、节能减排机构的建立、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制定、节能减排教育为定性指标。由于各指标的含义和测度方法的不尽相同,导致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变化和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指标一致化处理的要求是,处理后的指标值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应相同;指标无量纲处理的要求是,对各评价指标而言,评价对象集在无量纲化处理前后的排序应保持不变。针对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建立五级评语集R = {r1,r2,r3,r4,r5},其中,代表r1“很差”;r2代表“差”;r3代表“一般”;r4代表“好”;r5代表“很好”。

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集为P,P=

{p1,p2,…,pn},指标集P中各元素的权重集为W,W= {w1,w2,…,wn},基于评语集R对评价指标集P中单指标pi进行评价,诱导出指标集P与评语集R的模糊关系矩阵F为

对于定性指标,F中的模糊隶属度fij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得到,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均为越大越优型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式(3)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 (3)。上式(3)中,eij表示第i个指标在评语rj上的值。对于定量指标,需要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针对越大越优型指标采用式(4)转化,针对越小越优型指标采用式(5)转化。

(4) (5)

上式(4)和(5)中,yij为第i个高校节能减排的第j个指标的的属性值,xij为yij相对应的无量纲属性值,经过处理,将yij变换到[0,1]区间,其相对评语集的模糊隶属度fij可由梯形模糊数(x1,x2,x3,x4)求得,计算公式为式(6)。R= {r1,r2,r3,r4,r5}对应的模糊数分别为r1=(0,0.1,0.2,0.3);r2=(0.2,0.3,0.4,0.5);r3=(0.4,0.5,0.6,

0.7);r4=(0.7,0.8,0.9, 0.9);r5= (0.9,0.9,0.9,1.0).

(6)

(三)综合评判。得到模糊关系矩阵后,对高校节能减排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评判模糊集为G,G=F?W′。G的运算通过主因素决定模型(∧∨)运算公式求得,其运算公式为

节能减排体系篇(8)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能源日益紧缺、大自然破坏严重的今天,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及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切实的执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笔者通过对某钢铁联合企业炼钢厂的设计 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钢铁厂水系统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一、项目概况

某企业下设原料厂、烧结厂、炼铁厂 、炼钢厂、轧钢厂以及其他附属厂矿。其炼钢厂规划建设 100万吨钢生产线一条,其中炼钢厂包括900t混铁炉一座 、KR法铁水脱硫设施一套、65吨顶底复吹转炉一座、75吨 LF钢包精炼炉一座、6机 6流小方坯连铸机一台。

二、各循环水系统设计说明

通过炼钢厂对各用户对水质 、水压的要求以及回水是否有压等因素进行分析,全厂共分为 9个循环水系统。分别为:转炉氧枪净环水系统、转炉炉体净环水系统、转炉烟气净化浊环水系统、转炉钢渣处理浊环水系统、LF炉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连铸机结晶器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 、连铸机二冷段及辊道净化浊环水系统、连铸机冲渣浊环水系统、连铸机液压站等净环水系统。

2.1各循环水系统的相关参数:

2.2各系统流程图如下:

2.2.1LF炉、连铸结晶器软水闭路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2氧枪 、连铸液压站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4转炉烟气净化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2.2.5连铸机二冷段、辊道循环水系统及冲渣水系统流程图如下:

2.2.6钢渣处理循环水系统流程图:

三、各系统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

3.1由流程图可以看出,LF炉、连铸结晶器、氧枪、连铸液压站循环水系统均利用其回水压头,直接回冷却设备进行冷却,节省了提升泵的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

3.2各系统均采用效率较高的水泵:增压循环泵大部分采用双吸式离心泵、连铸旋流井一级提升泵采用长轴泵替代常用的无密封自控自吸泵;在节省运行成本的同时,由于长轴泵采用淹没式吸水方式取代吸上式吸水方式,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3.3转炉炉体循环水系统、转炉烟气净化循环水系统 、连铸机二冷段及辊道循环水系统的热水提升泵均采用变频调速,冷 、热水池之间设连通管。气温较低时,热水提升泵采用低速运行,只有部分循环水上冷却塔进行冷却即可满足降温要求,其余部分水通过连通管直接由热水池进入冷水池以保证系统水量平衡;

3.4根据各系统水质情况,合理的进行排污水的再利用;

3.4.1各系统补水量及排水量计算见表 2(该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5.9~C,设计浓缩倍数为4,表中各水量均为夏季平均值,计算过程略)。

3.4.2系统分析 :

经分析,钢渣处理循环水系统为转炉渣提供冷却水,没有需要进行冷却的设备,用户对悬浮物、硬度等指标没有硬性要求,可以承纳其他系统排污水。将其他系统排污水简单处理(废水收集池沉淀)后,补入该系统。

系统总水量平衡图如下:

经平衡,厂区工业循环水系统实现零排放,新水总消耗量为 112.8m3/h,软水耗量 5m3/h,系统总循环率:96.6%。每年节水 15万余吨。

结束语

综上,提出钢铁厂给排水系统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

4.1各系统要充分利用用户回水压头 ,尽量少用二次提升冷却系统;

4.2采用效率较高的水泵;

4.3需要进行二次提升冷却的系统,提升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台并联运行或变频运行 ,气温较低时通过调整水泵运行台数或调整水泵转速,减少能耗;

4.4合理地进行排污水的再利用。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体系篇(9)

引言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化纤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进而明显提升其竞争实力。但是受到原料成本、宏观调控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严重紧缺的能源和日益严重的温室效益,不得不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建设节能减排体系,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1 有色纤维系列节能减排的标准

在生产化学纤维的过程中,会将色剂注入其熔融状态来加以着色,这是制成有色纤维的直接方法,也就是纺前着色。化学纤维的纺前着色不同于常规的染色机理,化学纤维是在聚合体中均匀地分散着色剂,再通过纺丝成形,纤维中的着色剂就会被固着在其中,而常规则是完成纤维纺织后再进行着色的。自2008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有色纤维系列标准的制定计划进行了批准,在之后的不断努力下,也已FZ/T 54030(54031、54005、54006、54022)等有色纤维系列的标准,并也得到了实施。并且在系列标准的制定期间,结合了广大化纤企业的建议,以及有色纤维系列产品所具有的原液着色不褪色的特征,将耐皂洗色牢度的项目与指标增设在了该标准中。而且纺前着色的方法所具有的众多优点,使其印染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其中包括:可以连续进行着色和纺丝;着色均匀,且具有较好的色牢度,使常规纤维褪色问题得到了解决;生产周期也相对比较短,成本不高等,最关键的一个优点就是该方法将纤维、胚布以及纱线的后续染整工艺省略了,进而使其资源得到了有效节约。

2 阳离子染色改性涤纶系列节能减排的标准

为了顺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进行的重要节能减排的新材料中包括、阳离子染料改性聚酯切片等系列产品。这是利用利用了常规PET聚合中,将硫酸基团的CDP以及第三单体加入其中的基础上,再将含有羟酸基团亦或者是其他的柔顺性基团的ECDP加入其中所形成的产品,容易进行阳离子染料的上染。阳离子染料所具有的优点包括齐全的色谱、鲜艳的色泽、低廉的价格以及简单的染色工艺,使其得到的染色纤维变得更加的鲜艳亮丽。相比于普通的涤纶纤维,其物理性能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例如具有较高的吸湿性,能抗静电和起毛起球,其中纱线的断裂强度是在2.5 CN/dtex~3.3 CN/dtex范围内,说明其强度低,而且在热性能方面也具有稳定的热收缩率等。而且因为该系列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染料吸净率,使其印染废水的排放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又因为其染色条件不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也降低了能源的使用,可以说是纺织化纤行业中应该得到推广的节能减排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为了让该系列产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进而进行阳离子系列标准的组织和制定,包括:《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切片》、《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低弹丝》等等。在经过不断努力之后,也已完成3项行业标准,并加以和实施,其中包括:FZ/T 51003-2011、FZ/T 52011-2011以及FZ/T 54037-2011。而且在该系列标准中,还根据产品特性进行特性考核项目及指标的设置,例如回潮率、上色率以及比电阻等多方面,用来对纤维的热收缩率、抗静电性能以及吸湿性等特性加以表示,进而为其品质的评判提出了科学依据。

3 再生涤纶纤维系列节能减排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在标准化技术的支持下,高品质并且能耗低的涤纶产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涤纶短纤维等聚酯产物带给人们生活舒适的同时,其带、废丝等废弃物也随之得到了增长,并且严重危害了环境,这也是当前人们所关注和需要加快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当前在减碳中普遍适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回收和利用聚酯废弃物中的再生资源也是该行业中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开辟了新的经济发展的资源途径。在化纤行业中的纺织品上已经广泛应用的再生方法,即把PET纤维的废料以及废弃瓶通过筛选、粉碎、清洗以及除杂干燥等程序,进行涤纶纤维的再制造。其中针对一等品产品的要求包括有:再生涤纶预取向丝、牵伸丝以及低弹丝的标准技术,可以用数量为1吨的PET瓶片可以进行吨数在0.95左右的再生PET纤维的生产,在这其中可以节省的石油是6吨,所节省的填埋空间也大约在3m3,而且同等数量的前卫制造,采用该种技术与石油方法所排放的CO2至少会减少70%以上,这无疑是纺织化纤行业中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纺织化纤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建设中和实施中,不仅仅使其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大量能源也得到了节约,还保护环境,同时还为众多生产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进而促进了化纤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杰,陆秀琴,张新民. 建设纺织化纤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 质量与标准化,2011,11:23-26.

节能减排体系篇(10)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耗用问题逐渐突出。当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也逐渐成为节能减排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利于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性和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二.节能项目特点

节能即节约能源,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支出成本,生产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节能要兼顾效率和效益。对企业而言,节能以效益为主,包括效率和替代问题;对宏观全局,更主要的是节约能源资源问题,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节能分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直接节能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节能活动;间接节能是依靠改善经济管理水平,采用调整和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节能项目主要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且项目收益50%以上来自于节约能源产生的收益。节能项目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或个人投资项目;按建设特点分为4种类型,即增添型、更新型、替代型和综合型。我国建设项目中的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迁建、停产复建等项目都可归入改扩建项目范畴,节能项目不全是建设项目,部分大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

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节能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指标都只能反映项目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所以仅凭单一经济指标很难达到全面评价项目的目的。因此,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价一个项目,往往需要采用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考察。这些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就构成了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主体

我国企业评价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技术经济评价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

2.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技术经济评价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3.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技术经济评价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4.评价指标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四.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1. 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2. 不断提高技术经济评价人员业务能力

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的要求。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技术经济评价人员环境会计技术经济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技术经济文化传授,不断增强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3.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技术经济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五.结束语

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评价工作,注重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尽可能解决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2]康艳兵.不同采暖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J].中国能源,2008,30(1):16-22.

[3]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周晓亮,周英利.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研究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状况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节能减排体系篇(11)

1 工业园区的概念

工业园区是各个企业与公司聚集在一大片土地上进行作业和办公的场所,公司和企业通过满足园区一定的条件进入园区并享用园区内的公共设施,园区内的公司企业优化功能布局,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功能的产业群集。

在我国,工业园区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工业园”、“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归为工业园区范畴。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趋势是:

①工业园区发展进程加快。

②工业园区向高新化发展,“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

③工业集群化趋势显现。

④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从1984年第一个经济开发区――大连经开区的正式设立开始,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由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我国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较好的着力点。

2 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和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标。而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是由单个企业的能耗指数与权重的乘积累加之和构成,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数则是由单个企业的排污评价指标与权重的乘积累加之和构成。当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和综合排污指标同时小于等于1时,则说明该工业园区总体满足清洁生产的标准,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充分而有效的工作;反之,当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和园区综合排污指标不能同时小于等于1时,则说明该工业园区总体不能满足清洁生产的标准,其中必然存在节能减排上的问题,此时应当找出相应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单个企业的能耗评价指数为其实际能耗量分别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相应指标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比值,若评价的项目较多,则能耗评价指数取其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单个企业的排污评价指数为其实际排污量分别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中相应指标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比值,若评价的项目较多,则排污评价指数取其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当单个企业的能耗评价指数或排污评价指数小于等于1时,则说明该企业的能耗水平或排污水平符合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反之当单个企业的能耗评价指数或排污评价指数大于1时,则说明该企业的能耗水平或排污水平不符合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对于这类企业,应找出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梯次评价,当单个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或能耗量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一级标准,则不必再进行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的评价;若单个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或能耗量不能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一级标准,则再进行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的评价,同理再进行三级标准的评价;若单个企业的实际排污量或能耗量不能满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三级标准,则认定该企业为高耗能或高排污企业,应勒令其停产整顿或列入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并予以取缔。

3 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以下部分将着重介绍相关节能减排指标的具体核算方法:

在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工业园区节能降耗和排污的具体相关指标,但我国在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中对各个行业的能耗和排污给出了具体的限制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分级。因此以下部分我们将参考清洁生产中给出的分级标准对经开区内各个行业进行能耗和排污的评价,以这样的标准进行评价对经开区的节能减排具有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3.1 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标

①单个企业能耗评价指数Pn=an/qn

其中an为园区内某行业单个企业能耗量,qn为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中相应等级能耗量,分别对应清洁生产行业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当Pn≤1时,该企业满足清洁生产能好标准;当Pn>1时则该企业不满足清洁生产能耗标准。

②权重核算方法

权重αn=Sn/S总

其中为Sn单个企业年产值,S总为园区企业总年产值

③单个企业的贡献值

单个企业的贡献值In=αn・Pn

④园区综合能耗评价指数

E=■I■,当E≤1时,园区总体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当E>1时则不满足。

3.2 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标

①单个企业排污评价指数P′n=a′n/q′n

其中a′n为单个企业排污量,q′n为该企业对应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中等级排污标准,分别对应清洁生产行业一级、二级和三级标准;当P′n≤1时,该企业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当P′n>1时则该企业不满足清洁生产标准。

②权重核算方法

权重αn=Sn/S总

其中为Sn单个企业年产值,S总为园区企业总年产值

③单个企业的贡献值

单个企业的贡献值I′n=αn′P′n

④园区综合排污评价指标

E′=■I′■,当E′≤1时,园区总行业生产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当E′>1时则不满足。

4 应用实效分析

通过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的工业园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对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成效做出评价之后,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工业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之后,能够对园区本身和内企业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同时也对园区和企业继续保持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4.1 在此评价体系评价得出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问题:一个节能减排成效总体很好的园区也存在着不可忽视姑息的问题。例如:个别产能小的企业出于对其生产成本的考虑尤其会忽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忽视,这些企业的排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因此,对于这一类企业,相关部门更应该督促其改善其环保设施,保证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不能因为其产能小而忽视对其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

4.2 在具体的节能减排成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中对于个别行业类别的审核标准并不完善,还有个别行业类别属于清洁生产审核标准的行业类别的交叉部分,因此,对这些企业做出的评价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在新的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中再将这些交叉部分的行业具体分类以细化清洁生产审核的标准,提高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温宗国.能源效率、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环境科学,2000(02).

[2]陈一萍.基于密切值法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