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女性心理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3 16:07:38

女性心理分析

女性心理分析篇(1)

新世纪新女性消费主义在女性主义之后悄然登场。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说:“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 [1]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现在消费市场中女性的掌控力。

一、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女性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优越,工资更加丰厚,角色更加多重,因此也就希望生活更加多样化,消费更具潮流化,个体更具个性化,精神和经济更加独立化,所以在接受信息,享受服务等方面也就更注重附加价值,显示出新的消费心态。 二、女性广告的对策

美国营销大师赖兹说:别担心你的客户不被注意,如果你不去注意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去注意。所以我们要象注意与我们最亲近的女性一样注意我们的消费者,否则,在“她”的世纪里,很可能广告费全部被浪费了都不知道为什么。故我们认为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一切尽在掌握。

出路一:追求有效决策

哈佛大学肯尼迪分院的领导学教育项目负责人罗纳德·海费茨认为:盲目的、随意的决策,有时候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准确性非常差。这样的决策“时钟”快而不准,谁也不会要它。[5]有效的决策是与时俱进的,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的决策都是徒劳。一个广告活动从开展到最终施行,有效决策起了关键性作用,广告能否推成出新,能否打动“上帝”,得到上帝的青睐,是广告人和广告主共同决策的结果。

出路二:脱离“红海”的独特创意

我们都知道要选准顾客,击中目标,让顾客满意,但只有贴近顾客才能取得成功。怎样贴近顾客,光靠市场调查,产品和服务是无法取得质的突破的,所以我们要摆脱在红海创意中的挣扎,开创自己的创意蓝海,展示令人信服的创造性和利益,而不是去与竞争对手对抗,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广告创意应该突出的、现代女性本来具有的时代形象,从而形成差异,打破同质化、恶俗化、刻版化的现有女性广告创意格局。

出路三:利用新媒体与女性消费的关联性展开合作

随着女性网民的几何级增长,一些围绕女性“话题”和“社区”的网站纷纷成立。与其他传统媒介和网站相比,这些网站内容更具特色,服务更加全面,信誉更加有保证,信息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只要通过网络,一些流行趋势、潮流动态、经验交流等等都迎刃而解,这迎合了女性求新、求变、求趣、求美、标榜个性、享受生活的心理,加上女性网站独有的情感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渗透性强,互动频率高。

出路四:先进文化的导向

不可否认,女性形象是广告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不能让这道风景失去亮色,更不能使其玷污、扭曲。我们的广告要在传播中使女性形象回归本位,加强道德准则,提倡高尚行为,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广告的视点、卖点,为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将一些色情、低俗的女性形象充斥到广告宣传中去,其实这种所谓吸引力强的广告,最后只会有损于企业形象,损害商品信誉。而坚持用赏心悦目、含蓄大方、匠心独运的手法,挖掘女性的内在美,将女性的内在美表现出来,用先进的文化作导向,引导时代消费潮流,使女性广告沿着健康、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出路五:注重符号化消费和消费潮流的引导

符号性消费和对消费潮流的追求是女性消费者的天性,国家主张发展的创意经济,既是时尚经济也是娱乐经济和体验经济的表现。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当女性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了其中的意义,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的时候,购买就变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现在的女性广告表现,并没有最大限度的把这一点利用好。

三、结语

女性心理分析篇(2)

(1)追求时髦:不分年龄,不分层次,无论是青年,还是中老年女性,有钱人还是没多少钱的人,她们希望把自己打扮美丽的心情和愿望是统一的,并且想以此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她们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最美的那一面,能否给自己的形象加分,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

(2)追求美观:即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态非常注重,将外观与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购物时易感情冲动:女性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许多女性消费者,喜欢以自己所使用的商品品牌和昂贵的价格来进行攀比,除了增加对基本物质的心理满足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其家庭地位,以此来区别与大众不同的地方,从而达到炫耀自己的效果.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1.1女性感性的消费心理

经验表明,在为人处世以及社会评价方面,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般都较为感性而非理性.在消费心理和购物的行为习惯上,也是如此.众所周知,爱美是女性的天性之一.她们较喜爱美的事物,且无时不希望自己的外貌相较于他人更加美丽出众,从而更加确立自己的自信.她们在购买商品时,也往往有别于男性的购买取向,往往侧重于商品的外观包装,即更加注重和强调商品的外观效果.对于同样用途、价格、质量的商品,总是更多地选择包装较美、质量较高的.再者,随着职业女性的教育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在日常消费支出上,也随之具有更为自主的支配权.购物时,除了满足自己的时尚意识外,往往也显示出其对生活品位的感性追求.而这不难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女性的消费行为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商品外观的色彩、造型和与众不同的时尚美感.女性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商品外在美感事物反应较为敏感,常常以自己的购物眼光、喜好来分析和评价商品.她们总是觉得自己购买的商品是最好、最有质感的.此外,无处不在的电视、网络的广告宣传,更容易影响女性消费者的感性、冲动购物行为.近来,在自我意识、品牌效力与追星心理的驱使下,现代女性消费者在消费方面,更突显出对于名牌的崇拜心里,从而用来显示自我,表现自己的经济能力、社会身份和与众不同的品位.

1.2女性注重购物服务细致性的消费心理

女性品牌消费不仅仅是物质性、功能性的消费需要,同时,也与她们的情感满足相关联.女性消费者特别注重购物服务的细致性.因此,具有较高服务理念的企业,也能有效抓住现代女性的购物满足心理.可以发现,当下女性消费者,愈来愈注重产品的形象和由此延伸的服务价值.在企业的广告宣传中,经常会充分借助产品的内涵来体现目标顾客的心情、美感、档次、身份、地位、情调、气氛等.同时,也能善于营造和谐细致的环境,来吸引女性顾客.广大企业在为女性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还十分注重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和喜好,讲究语言交流的艺术性.在销售过程中,非常重视艺术性和规范性,以良好周到的服务,吸引女性的购买行为.以尊重女性消费者的自尊心,满意的服务,赞美女性消费者的选择,来极大地促进销售推广活动,并赢得女性消费者心理满足感和日后的忠诚性.通过对品牌商品的消费使女性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附加价值,也成为了女性购物的重要动因.这也正如学者姚金武在其《当代女性消费的新特征与女性市场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到的,现代女性比较青睐商品的象征意义,并经常会追求购物所带来的心理情感满足.

1.3女性热衷体验式的消费心理

知名畅销书《体验经济》中写到,有别于企业提供的商品,它更强调销售过程中,特别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就像服务曾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那样.而在体验经济时代中,女性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种感觉、体验与体验后的回忆.而企业为了让消费者留下美好的购物回忆,满足追新求奇的女性消费者乐于体验各种新鲜事物的消费心理,它也不再是仅仅提供商品,而是更为注重提供一种加入感情力量的营销体验.乐于体验、尝试的女性消费心理,往往使其成为企业新产品的体验者和带动者.

2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充分考量女性的消费心理

在现代社会,女性消费心理也随着时代环境、流行文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同时,也由于女性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变化,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她们的消费心理也出现了以下新的动向:

(1)变身动向:现代女性希望生活多样化和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且能经历各种体验.具体表现在女性日常生活的服饰、发型和装饰方面的多样化;

(2)挑战动向:女性消费者希望自己能亲身体验并尝试挑战某些标新立异的商品和事物;

(3)自立动向:现代女性希望在经济和精神方面都能自立,希望脱离传统,按自己的心意生活;

(4)便利动向:女性消费者希望采购的便利性.由于职业女性往往要兼顾工作与家庭生活,所以,在进行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用品时,更加注重便利性.这也就是现代女性为什么一般喜欢到超级市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购物.这不仅仅因为那里的产品较为可靠,还是因为那里能使她们一次性方便快捷地完成多种消费;

(5)愉快动向:女性消费者希望过得快乐,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种动向以女性大学生和独身女性最为显著.她们的消费倾向为“流行、休闲、文化”,可以看出都是要享受现在的时间.她们希望在结婚这个转折点到来以前,能够尽情享受,并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此,为了能够较有说服力地来支持本文以上的观点,这里特别选取屈臣氏企业为例,此案例能够较好地说明,如何运用女性消费心理来成功地确立企业的营销策略.屈臣氏,第一家以“个人护理”概念经营的门店,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1989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至今在国内线下零售实体店已经达到1000家,覆盖超过100个城市.屈臣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准确把握女性消费者心理,并能及时地满足其所需.屈臣氏紧紧地抓住女性的消费心理,运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

(1)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它将这个当下强调的健康理念,用贴心细致的服务方法,传递给每一位顾客;

(2)感性消费心理:它运用“买一送一”或者打折的方式等,诱使女性顾客的“冲动性”消费心理;

(3)多样化的商品需求:它提供了较为齐全较为有名的品牌商品,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女性消费者群体,并特以商品亲身体验的销售方式,提高了其销售量;

(4)方便快捷的消费需求:它给女性消费群体带来了便利;

(5)尊重女性的自我心理:它提供给女性更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加上适当、得体的服务,博得女性消费者心理的莫大满足.屈臣氏巧妙的运用女性的心里,在中西方两国的女性具有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发现中国女性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逛街购物,并且平均在每个店面里逗留20分钟,而在习惯于高效的生活方式的欧洲人来说,仅仅只需要5分钟.这样的差异,让屈臣氏最终将消费群体锁定在18至40岁的女性,特别是18岁-35岁的时尚女性.她们富有挑战精神,比较注重个性,喜欢体验优质新奇的产品,同时她们也是女性中收入水平增长迅速的群体,却因平常时间紧张,懒于奔波在各大超市之间,一心追求舒适的购物环境,恰巧以上这些消费者特征都与屈臣氏的商品定位不谋而合.屈臣氏的营销理念,简言之即为“VAS”:“V”是Visibility(透视性);“S”是Shoppability(易购性);“A”是Authority(权威性).屈臣氏牢牢地把握住了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用真诚的心与女性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有效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提高自己的服务,赢得更多的稳定客户.可以这样说,屈臣氏正是准确地把握了女性消费者心理的最新动向,才制定出符合消费者群体的营销策略,从而带动屈臣氏的经济效率和利润增长.

2.1以“女性消费心理动向”为调研对象,从而来确定其市场定位

“女性消费心理动向”分为以下几点:

(1)女性的变身动向.希望生活多样化,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变身份,经历各种体验;

(2)女性的挑战动向.希望冒险,希望向某些事物挑战,希望自己能亲自体验;

(3)女性的自立动向.希望经济和精神方面都能自立;

(4)女性的即时动向.希望省时,方便;

(5)女性的愉快动向.希望过得快乐,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上述有关心理动向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当地女性最新的心理活动及其走向.若能掌握以上五点,并坚持以“女性为本”的理念,即以女性的各种需求为本,再根据女性消费者的职业、年龄、收入情况,确定目标顾客群,就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也能对不同女性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寻找尚未满足的需求,为自己的产品准确定位,来迎合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2.2不断创新营销手段

“创新”顾名思义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主要是用于营销方法的更新性,创造性.首先,灵活巧妙的运用促销策略作为创新营销手段之一,制定出迎合女性情绪化心理变动的多种形式促销活动,将广告﹑公共关系和销售促进等方法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促销的方式又分为两类: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人员促销主要适合于消费者数量少﹑比较集中的情况;非人员促销适合于消费者数量多,比较分散的情况.通常,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将人员和非人员促销结合作用,以此来保证促销预算的最合理化,而打折、赠送试用品、则是最常见的促销手段.一般企业喜欢推出以关爱女性为主题的节日促销,以这些方式赋予产品以感情,赢得女性信赖.其次,运用女性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价格心理策略.先就价格策略的概念谈起,给所有买者规定一个价格是一个比较近代的观念,但在这最近的十年,在买者选择行为中非价格因素已经相对的变的更加重要了,但是价格仍是决定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对一般日常生活用品采取低价策略,即企业有针对性的对市场进行调查,产品价格取市场最低价,才能让女性消费者在货比三家时,选中本企业的产品.而对新产品、儿童消费品、化妆品、女性品牌服装、保健品、金银珠宝首饰等采用高价策略,利用“一分钱,一分货”的价格心理准则,使其感到所购产品物有所值.

2.3体贴入微的情感导入方式

情感导入式营销手段对女性消费者由其有效,感情方面相对敏感的女性,一旦接收到来自商家的正能量,便采用激励的方式刺激消费者购买.女性消费者,并不会被单纯的广告所打动,而是需要一种被关心、被理解、被个性化服务的体验.并且产品中所蕴含的气氛﹑情感﹑趣味和理解则是其竞争关键所在.例如:各大公司的化妆品摆台,则需明亮的光线﹑优雅的展厅和唯美的音乐旋律融为一体,将此产品的美淋淋尽致的呈现在了顾客的面前.这一简单的事例,足以表明商家要在经营中引入情感方式,才能够迎合广大女性消费者心理,激发女性的好感,使她们产生美的联想,从而使其慷慨解囊.

2.4营造温馨和谐的服务与环境

女性的消费行为其实是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的体验当中产生的,第一,对于企业来说,特别要注重经营方式和服务艺术,这将会对产品销售额的提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二,产品的销售环境要符合女性消费者心理,尊重女性的自尊心,赞美女性的选择,同时博得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营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购物场所.明朗与强烈的橱窗陈列、食品诱人气味、化妆品的芬芳香味、陶瓷品的清脆声响,以及优美的音乐、明亮的灯光、整洁高雅的环境,这些条件的组合传递给顾客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女性消费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好感,诱发其积极的情感,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进行购买.最后,企业营销策略离不开广告媒介的宣传,而广告策略是企业营销策略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女性消费的广告媒介的选择和利用,要具有针对女性消费特点,才能达到营销广告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女性消费心理与企业营销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的把握住心理的变化,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营销策略,同时才能有助于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女性心理分析篇(3)

【关键词】女性;未婚;妊娠;心理健康

Aninvestigationonmentalhealthystatusofunmarriedpregnantwomen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entalhealthystatusofunmarriedpregnantwomen.Methods41unmarriedpregnantwomen(studygroup)and41marriedpregnantwomenweretestedwithselfdesignedsexuallifequestionnaire,symptomchecklist90(SCL90),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and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theresultswereanalyzed.Results87.8%womenofstudygroupfeltobviousmentalstress,theirscores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ensitiveness,anxiety,depressionandparanoidweresignificanthigherthanthecontrolls’(P<0.05or0.01).ConclusionUnmarriedpregnancyhasmajoreffectsonthewom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Woman;unmarried;pregnancy;mentalhealth

近年来,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青少年中婚前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未婚先孕导致的身心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5年3月~12月在某院门诊连续就诊的未婚先孕者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1)未婚,有性生活史,无生产史;(2)停经30d~70d,经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及B超检查等确诊为怀孕;(3)年龄在15a~30a;(4)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5)知情同意并愿意加入本研究;(6)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者。共入组41名,平均年龄(21.6±3.8)a,平均孕期52±18d。随机抽取已婚初次怀孕女性41名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2.4±3.2)a,平均孕期(54±19)d。两组平均年龄、平均孕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采用自拟性生活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1]、焦虑自评量表(SAS)[1]、抑郁自评量表(SDS)[1]对入组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1)性生活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性生活史,包括初次年龄,与性对象交往时间及感情等;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精神压力程度。(2)SCL90每条按0分~5分评定,分析9个症状群因子分和总症状指数,总症状指数≥2为精神异常。(3)SAS按焦虑症状“很少有”至“绝大多数时间有”分别记1分~4分,分析各指标和总分,总分>50为有焦虑。(4)SDS采用4级评分,按抑郁症状出现频度分别记1分~4分,结果分析同SAS。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性生活调查结果(1)性生活史:平均年龄研究组(19.3±4.2)a,对照组(21.8±3.4)a,两组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异往时间:研究组2mo~6mo5例(12.2%),6mo~1a22例(53.7%),1a~2a10例(24.4%),>2a4例(9.8%);对照组为1例(2.4%)、12例(29.3%)、15例(36.6%)、13例(31.7%),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对性知识了解程度:研究组一无所知4例(9.8%),一知半解32例(78.0%),了解5例(12.2%);对照组分别为6例(14.6%)、27例(65.9%)、8例(19.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3)精神压力:研究组重度精神压力6例(14.6%),中度19例(46.3%),轻度11例(26.8%),无压力5例(12.2%);对照组分别为2例(4.9%)、4例(9.9%)、13例(31.7%)、22例(53.7%),研究组精神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两组SAS评定结果研究组SAS总分(48.91±7.36)分,对照组为(39.94±5.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重度焦虑12例,轻、中度24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4例、24例。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χ2=6.46,P<0.01)。

2.3两组SDS评定结果研究组SDS总分(52.71±6.81)分,对照组为(42.9±4.31)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P<0.01)。

2.4两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SCL90评分比较(略)

注:*P<0.05

表1显示,研究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本研究表明,未婚先孕者中度以上精神压力达60%以上,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躯体不适、敏感、偏执等,这与傅改玲、王文敏等[2,3]报道结果相一致。怀孕作为一个应激事件,对孕妇的心身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原因为:(1)在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里,婚前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2)未婚先孕者多数还不存在结婚的成熟条件,因此,对胎儿的“去留”心存矛盾;此外,对堕胎的恐惧、怕以后不孕不育,也是导致心理负担增加的重要因素。(3)由于未婚先孕者多数年龄较小,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堕胎或手术所需的费用也是造成心理负担加重的原因之一。(4)由于未婚怀孕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使得她们对周围事物感觉敏锐,反应强烈,情绪易激动,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作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普及和加强性知识教育,使之了解未婚先孕对身体及心理的影响,了解避孕方法。(2)实施心理减负,对未婚先孕者进行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伦理道德观。帮助其克服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尽最大可能减轻对其心身健康的损害。(3)做好妊娠终止后的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未婚先孕者需要堕胎,因此,做好妊娠终止后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应针对患者的自卑和羞怯心理,选择个体化心理护理方式,充分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权;以理解、关爱、尊重、同情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以协商的、建议性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案,增强患者的认同感,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适应能力。

总之,未婚先孕对少女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影响,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女性心理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10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和社会赋予了女性越来越多的权利与义务,女性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多种身份角色的冲突以及职场竞争和生理上的特殊性,职业女性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

一、职业女性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当今职业女性,一方面既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好家庭,在社会中是要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心理压力的。职业女性的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中的压力

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一直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女性社会地位远远不如男性,始终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尽管国家实施了男女平等的政策,但是性别角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习惯,这种社会习惯让人们普遍认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是女性的责任和义务。

2.多种身份角色的冲突。由于国家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所以女性也想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获得成功。然而固有的思想要求女性必须以家庭为重,这就使得现代女性“既要上得了厅堂,又要下得了厨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女性往往不能够同时兼顾,这就免不了在工作上受挫,或是产生家庭矛盾。

传统思想观念认为女子得遵从三纲五常,要在家相夫教子,不能抛头露面,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女人要注重家庭,家庭是否和睦美满都取决于女人。而新时代的女性又都是职业女性,她们希望自己可以像男性一样在职场打拼。现代社会的职场女性,一方面要勤奋努力地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作需要,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要努力照顾好家庭,充分融入每个家庭成员的世界,努力完善自己,为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努力。总而言之,女性在事业和家庭的周旋中,往往不能两全,这就很容易导致女性产生心理压力。

(二)工作中的压力

1.职场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恐慌感。过去社会的落后,传统思想的禁锢,使得女性只能做个家庭主妇,那时候的女性唯一的职责和义务就是打理好家庭。而如今社会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与义务,大部分女性都选择走入社会,拥抱事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女性步入社会走入职场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着要承受职场所带来的重重压力。

职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对于女性来说,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艰辛才有可能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在职场中,女性除了同男性竞争外,还要同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竞争,现在基本上都是考试录用,这样就会淘汰掉一些反应稍微偏差的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女性产生心理恐慌。

虽然我国的社会制度已经做出了赋予女性跟男性同等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步入职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歧视,其应有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同等工作同样能力,女职工工资低于同岗位男职工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就造就了女性严重的心理缺失感。

2.愿望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心理落差感。如今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使得人们一方面希望女性外出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另一方面又希望她们负担起家庭责任,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家庭事务。然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往往使得她们难以完全胜任自己的职责,愿望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会使得女性极易陷入困境,产生压力。

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女性步入职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刚步入职场的女性往往对自己期望很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然而现实的残忍让很多女性一下子无法接受,这样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三)生理压力

女性的生育期、哺乳期和更年期,这些生理因素制约了女性在职场中发展深造的机会,降低了女性在社会中与男性进行竞争的条件。统计表明,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时期的职业女性,更易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症状。

二、职业女性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前程无忧最新的《2015职场女性调查》发现,六成家庭中女性掌管家庭财产且消费更多,但女性在经济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也让她们感到“压力山大”。当今很多女性为了生存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透支着自己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职业女性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职业的倦怠感

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倦,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性,使得她们对工作的新鲜感逐渐减少,对工作的满意度逐渐降低,慢慢地会产生心理疲劳,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将会直接降低她们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

(二)不平等职业竞争危机感

女性心理分析篇(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4%,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经导管射频消融目前已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1],但因手术有创伤性,存在一定风险,且费用较高,患者术前可存在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以女性患者为著。研究报道,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和生存质量[2]。女性房颤的患者也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3-5], 然而关于女性房颤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却鲜有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入组标准 ①女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②首次住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②严重心脏瓣膜疾病,③计划进行其他疾病外科手术,④主要脏器的严重疾患,如肿瘤、严重的肝脏、肾脏、肺、内分泌、神经或血液系统疾病,⑤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

1.2分组及研究设计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女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的生活、饮食、心理等常规护理,也包括治疗的相关性指导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导:以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告之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根据其心理状态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知识,指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康复不益的生活行为方式。③睡眠护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及病床的舒适度,引导患者睡前做深呼吸,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1.4观察指标 SAS标准分≥50分认为有焦虑症状,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5统计学方法 连续变量先进行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如符合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差异假设检验用独立样本Student t检验,如连续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差异的假设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以百分数描述,组间差异假设检验进行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SPSS 22.0软件完成,P

2结果

2.1总体情况 100例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仅1例于住院期间再次发作房颤,行药物治疗。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中可见干预前高达7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但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下,干预组仅50%的患者仍有焦虑症状,而对照组不明显;但是心理护理前后两组间无差异。

2.2从表2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间焦虑SAS评分相似(P=0.74),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干预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证候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易造成患者情绪的变化,因而安全、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5]。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房颤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消极情绪及抑郁情绪较严重,对病情及预后了解不充分,担心并发症及后遗症,部分患者对护理效果持怀疑态度,常常表现为焦虑,尤其以女性患者为著。如果护理人员用热情的服务、亲切的态度以及熟练的技术来安抚患者,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能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利于患者康复。

焦虑自评量表SAS是一种分析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临床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预后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求生欲及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6]。本研究中女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有术前焦虑情绪占70%以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比例,提示焦虑情绪广泛存在,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我们发现,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睡眠护理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组女性房颤患者的SAS焦虑评分从术前的58(46~68)变为术后的50(44~60),变化为5(4~7),而对照组常规护理女性房颤患者的SAS焦虑评分从术前的58(47~69)变为术后的56(45~61),变化为2.5(1~4),提示无论是对照组护理还是干预组护理均能改善女性房颤患者的焦虑状态,而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显著,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预后。因平均住院天数约为3 d,SAS焦虑评分虽有所改善,但改变相对较少(干预组5分:对照组2.5分);若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心理护理,可能SAS评分变化更显著,大大提高女性房颤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女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合临床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Haissaguerre M,Sanders P,Hocinim M.Catheter ablation of longlast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critical stnlctures for termination[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1125-1137.

[2]吴丽娥.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21-122.

[3]李芬.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4):358-60.

女性心理分析篇(6)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8-0066-03

一、求助者基本情况

小米,女,19岁,大二学生。意识清楚,思维正常,因高考失利情绪低落,自制力完整,能明确表述自己的想法,性格稳定,愿意听取客观意见。由老师介绍进而主动求助。

无明显躯体症状,只是近一段时间表现失眠、焦虑、头疼,注意力不集中。社会交往正常。

二、主诉

高考的严重失利导致对自己能力和记忆力的怀疑。一直无法接收这个现实,大脑始终被失败的经历充斥着,无法集中注意,进而产生焦虑,感觉经常头疼,经常失眠。

三、个人陈述

求助者从小一直学习成绩很好,在学习上没有遇到过挫折,一只都是受人瞩目的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各种奖状,占据了家里的整整一面墙,她是父母的自豪,老师的骄傲。上高中以后,大家都认为她考重点大学没问题。自己也认为已经考上了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了,于是高中三年学习很刻苦也很努力。

但是就在高考的关键时刻,自己因为感冒,头疼,没有发挥好,最终成绩只能达到三本的分数线。

她担心再复读一年成绩会更差,所以上了一所一般大学。可是考试失利的事情一直挥之不去,总在想,考这么差对不起父母和老师,是不是自己脑子不行了,学习能力没有了,记忆力下降了。越想越头痛,根本学不进去,晚上还失眠,根本无法正常学习。现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心里感到十分迷惘,情绪波动也很大。没有办法,自我感觉无法调整好状态。医院诊断为失眠症,正在服药。自己翻阅了些书籍资料觉得像青春期综合症,与心理因素有关,于是在老师的介绍下主动前来求助。

四、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情绪低落,谈及自己的能力以及父母老师的期望时不停的哭泣。意识状态良好,表达完整。无明显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无退缩行为,睡眠不好。

老师和同学都说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同学,而且学习认真努力,和大家关系都不错。只是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平时生活学习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计划不能顺利完成时情绪低落,不停自责。

五、心理测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轮廓图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强迫、焦虑、抑郁指数相对较高。其中强迫因子2.45分,人际关系因子2.52分,这两项指标高于SCL-90正常成人因子常模(强迫因子1.62±0.58,人际关系因子1.65±0.61)。超过正常范围,最显著的是分值高,其次是人际关系因子分值较高。

(二)焦虑自评(SAS)量表:标准分为45分(常模标准分为50分)。

(三)抑郁自评(SDS)量表:标准分58分(常模标准分为53分)。

六、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

借助心理测验结果,并通过求助者陈述、观察和调查了解,求助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情绪低落、有强迫观念、紧张焦虑、自卑、适应不良。

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结果:

一般心理问题,适应不良,有强迫观念。

(三)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原则,该求助者智、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制力完整,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该求助者病程的基本表现,(如头疼、失眠等)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

2.求助者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失败的经历,另外加上归因错误,使自己感到无法摆脱十分苦恼。这负荷强迫观念当中的强迫回忆的界定。但是心理问题并不严重,表现出强迫观念、头疼,失眠等问题的时间也只有两个月左右,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社会调查显示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正常。

4.由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以焦虑为核心症状。焦虑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而本求助者却是对特定的历史事件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强迫性神经症鉴别: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但根据CCMD-2-R的诊断标准,强迫症诊断需要有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方可诊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该求助者的问题暂不能定为强迫症。

七、病因分析

(一)生物性原因:求助者女性,19岁属于青春期,自我意识不稳定,是各类心理问题的多发年龄。

(二)社会性因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学习上没有遇到过挫折,自己及别人的期望都很高,抗挫折能力较弱。

(三)强迫观念的存在以及认知归因错误:有完美主义倾向。被高考失利这件事所困扰。又将自己的失利归为内部稳定的因素:能力。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

八、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向求助者解释认知疗法,并帮助求助者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观念,与此同时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自卑等不良的情绪。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提高耐挫力,使求助者尽快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学会用积极的认知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努力改善心情,学习放松技术,减轻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状态。

九、咨询对象分析和方案的制定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学时期的学业的成功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周围人的赞赏更是让她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都很高,同时也不允许自己失败。然而,高考的不如意对她打击很大,她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失败,于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大脑,四处求医。主要问题是她认为自己脑子有问题,不适合再学习;同时习惯于接受别人赞赏的她害怕受到别人的笑话,可是内心对学业成功的渴望使她有继续努力的念头。

经过与求助者协商,决定以求助者为中心,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首先,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引导求助者顺其自然,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心理环境,接纳一个可以失败的自我,并帮助其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引导她认识到是自己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导致了她的情绪低落。

其次,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帮助求助者克服情绪低落的心境状态,接受现实,接纳自我,通过回忆以前自己的成绩来重新确立自信心;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逐渐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遇到的挫折。

再次,学会在强迫观念出现时运用一些自我放松技术。

十、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小米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确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再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访谈和调查,然后确定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

(二)个体心理辅导阶段

与小米商定咨询目标后,采用森田疗法和认知-行为训练予以辅导。具体过程是:

1.认知改变

(1)回忆过去自己的优秀,重新确立自信,并树立克服心理问题的信心。

(2)识别不合理观念,记情绪困扰日记。

(3)帮助宋小米认识到,高考遇挫便有彻底失败的观念是不合理的,失利只是暂时的,学会从失利中总结经验。另外自己的归因方向是错误的,帮助她客观分析当时的情境,学会进行正确恰当的归因方。

2.行为训练

(1)系统脱敏。在认知领悟的同时,建议小米坚持写心情日记分析自己强迫观念的合理性。逐步摆脱不合理的强迫观念的困扰。

(3)归因。解释归因理论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积极正面的的归因方法。淡化完美主义倾向,纠正对学业过高的期望.

(2)放松技术。当强迫观念出现时,采用深呼吸、计数等自我放松的方法。

3.以第三次咨询过程为例,以下是咨询记录节选:

T(咨询师):你是一个失败者?我们理性思考一下你如何更合理地评价自己?

S(小米):我以前很成功的,家长和老师都喜欢我,一直都在夸我。以前我还是很不错的。

T:很好,那么现在?

S:我应该是一个可爱的、善良的人,除了记忆力不好,学习不好。

T:很好,记住你是一个可爱的、善良的人。那么你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呢?

S:嗯……

T:如果满分10分,那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种说法?

S:5分吧。

T:好,我们一起来寻找新的支点并把它写下来好吗?

S:(思考一阵)上次系里的演讲比赛我很紧张,我觉得大家都在笑话我,可是结果还不错,我得了三等奖;大一第二学期英语四级考试,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但很幸运地我通过了;目前为止,我没有挂过课……可是,我脑子不好使,记忆力不好,睡眠不好,上课老走神。

T:好,写下来的想法中有些反面证据,但是每个人都有弱点或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无是处,你同意吗?

S:同意。

T:那么以后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为正确积极的观念寻找现实依据,来战胜不合理的信念,你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完成咨询作业好不好?

S:好吧。

十一、评估

咨询时间确定为每周一次,面对面咨询全程共8次,求助者积极配合。到第5次咨询结束后,求助者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对高考失利的事情能够释怀,做出正确的归因了。而且,做事不再追求完美,而能够客观分析情境给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8周以后,求助者自述情绪状态明显改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头痛等不适感明显减轻,强迫观念出现次数很少。不合理的观念不再影响正常的学习及生活,求助者反应咨询效果良好。

经过两个月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求助者已经建立了一种建设性的适应机制来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修订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科瑞.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石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女性心理分析篇(7)

Abstract : As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women started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brisk, women investor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proportion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start taking a position..This project mainly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the form of depth interview survey analysis, and taking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men and women investors investigation object, in view of the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and men and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investment difference analysis. This topic with graphics, charts, analysis female investors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 they have a great investment potential, risk control ability is very strong, financial investors should be abandoned for women of prejudice, and encourage women investors use their own character advantage, brave in the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Keywords : Women investors Investm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Risk preference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行业,一个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其国际地位的高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除去消费支出后的结余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将储蓄存入银行获得利息,而更多的将目光放到了投资理财方向,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可见证券投资已成为现今社会中极其普遍的投资渠道之一。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使用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男性和女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男性和女性在心理素质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和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但目前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分析尚属空白。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研究,以了解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各种心理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进而帮助人们克服不良投资心理因素的干扰,提高财富水平,同时试图找到女性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定位。

1. 研究背景与相关文献

1.1理论背景

心理因素是人类欲望、目标和动力的根源,也是多种类型的植根于偏差、过度自信、情绪等人类错误行为的基础,而这些错误与偏差影响着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金融分析师的证券投资决策,故而现在投资专家和广大投资者对心理因素越来越重视。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和金融心理学一致认为:人们不是完美的信息处理者,他们会频繁地产生偏差、犯错误和产生感性的幻觉。由于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这一点容易致使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失去理智、迷失方向,例如:由于投资心理乘数效应的作用,一些投资者在行情好时会加倍乐观,并在行情下跌时加倍悲观,这样会令投资者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具有健康的投资心理有助于做出理性、正确的投资决策。

1.2相关文献综述

投资人格雷厄姆于1949年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认为良好的投资心态特征的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投资者一旦被过度贪婪所控制,就会损害其投资动机。①其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耐心和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国内学者彭贺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曾对股票投资者成功个体的心理因素做了调查,并做了因素分析,提出了8个因子:决策力、情绪稳定性、情绪波动性、独立性、冒险性、聪慧性、专注耐心、贪婪性②。这八个因子对解释投资成功的累积贡献率为60.506%。虽然心理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目前来看学术界缺少针对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心理因素影响的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在金融市场这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中女性一般只处于工作人员等不具核心性质的岗位,而真正步入证券投资领域的操盘手及基金经理等高管人员则极为少见,认为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忽略了女性内在性格中的优势。本研究拟抛开传统观念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调查出发,通过对女性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调查与分析,从中发掘女性投资心理特点的一般规律。

2. 研究方法

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异,提起男性往往会想到大气、豪爽、阳刚、勇敢等形容词,而女性则相对温柔、腼腆、谨慎、矜持,那么性格的差异是否会导致他们投资心理的差异呢?这些差异会给他们的投资行为带来哪些影响?为了研究男女性格差异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表现,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北京地区的证券投资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计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6%,其中女性投资者247人,男性投资者231人。随后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在证券投资领域有研究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深度访谈,结合他们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所调查女性投资者的具体分析

3.1女投资者年龄结构

据统计(如图-1),女投资者平均年龄为33岁,并且女投资者年龄结构呈头大脚轻的椎体状,其中18-30岁(含30)占70.49%;30-50岁(含50)占14.75%;50-70岁(含70)占14.76%,由此说明18-30岁年轻女性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态,将资金用于证券市场各种证券投资上以获得收益,相比较而言30-70岁的中老年女性对资金的使用方式较为保守,主要用于储蓄。这也体现出女性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3.2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

如图2可知,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主要分布在了解基本常识(49.18%)及具备一般专业知识(31.31%),极少的一部分女性(9.47%)是在不了解投资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投资的,由此可知女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前提就是掌握投资常识,具备足够的知识素养,足以见得女性对待事物慎重考虑的性格特征。表-1 体现了女投资者在对即将投资的证券产品进行分析时的依据,50.82%的女性都根据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16.39%根据专家意见来确定,而只有11.48%的女性根据朋友的推荐选择证券投资,这也说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底蕴以及对投资证券的谨慎态度。

3.3女投资者偏好的投资品种

由图--3可见,女性投资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风险小、收益低的证券类型,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进攻,说明女性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加。

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对比分析

近几年,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入工作与事业的趋势下,使得她们的理财与投资意识逐渐增强,实际表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具有很多性格特征方面的先天优势,诸如喜欢稳中求胜、厌恶风险程度强烈的性格特点,使得她们在投资稳定模式的技巧方面略高于男性。

(1)投资经历分析

从数据统计来看,我们调查了男女性投资者的投资经历,并分别以饼图的形式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很形象地看出,女性投资者中新开户的比例占52.46%,占据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而投资经历在3年以上的比例则相对很少;但与此相比,男性投资者中则新开户的比例相对很少,仅为12.82%,大部分分散在投资经历相对丰富的区域。从以上数据中,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女性投资者的交易意识相对较弱,拥有较为薄弱的投资经历;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女性在近几年开始重视自己的理财投资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

(2)目前资产配置比较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男女对比图表(图-5)中显示:

在前两项全部为存款和主要为存款的配置方式中,女性的所占比例均大于男性,而资产配置为混合型和主要为股票基金的方式中,男性比例明显加重,尤其在股票和基金为主要的配置方式中,男性比例为25.64%,将近为女性比例的2倍。可以得出,女性在投资时更趋向于风险很小甚至无风险投资资产,可见女性属于保守型投资模式,在初涉投资项目时,表现得小心翼翼,选择稳定度大的项目;而男性更趋向于冒险型投资模式,一般倾向于收益比较大的项目,即使风险较大也会毅然选择。

同时,男性和女性在投资目的方面也大相径庭,比如问卷调查中的第8题,调查结果如图-6,可以看出男性普遍选择有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而女性重在保值。

(3)亏损承受能力比较

在研究男性和女性的亏损承受能力比较,我们小组成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析,见下图:

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女性有52.46%选择承受亏损在10%以内,而能够承受30%以上亏损的仅有9.84%,而绝大部分男性可以承受20%以内的亏损,这个比例是女性的两倍之多。从比例的分析来看,通常情况下,女性在投资方面更加谨慎,只要亏损超出自己的预期范围,她们将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来阻止交易的进行,这为她们在投资过程中取得稳定的收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从以上数据以及图表所反映的女性投资心理状况中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年,尽管女性已经不断开始步入投资领域,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投资意识大大增强,但是在男女对比的情况下,女性在投资过程中有很多性格上的优势,比如说,谨小慎微,风险厌恶程度很大,使她们偏向于选择一些稳定型证券;此外,尽管有很多女性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向发展,但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对投资形势动荡的敏感程度依然十分显著,这使得女性属于稳定投资型人群,更适合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模式。

4. 结论与启示

4.1主要结论

4.1.1女性近几年开始越来越重视投资理财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在近几年国家经济形势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女性都开始投入市场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女性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强,处于20-30年龄段的女性比例越来越多,涉足金融领域的女性比例也越来越大。

4.1.2女性投资者所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属风险稳定型,并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男性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明显高于女性,同时遭到风险打击的程度也相对增大。由统计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厌恶风险的程度很高,同时对证券投资动荡十分敏感,因此她们更愿意选择债券、基金之类的稳定型证券。

4.1.3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对证券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此外,女性投资者更加谨慎。根据调查表明,当一只股票跌到有价值时就买进,涨到被高估时就卖出,女性对股票市场的变化多端更加敏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启示

4.2.1女性较男性有很强的投资潜力,应减少目前投资业对女性的歧视。对金融部门而言,应该摒弃对女性工作能力的偏见,善于挖掘女性的工作能力,创造适合女性晋升的良好环境,将女性金融从业者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③。同时,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让女性在事业发展道路上有足够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对社会而言,应该通过社会舆论倡导男女平等,维护女性合法的受教育权利,给予女性同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增加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4.2.2女性应该利用自身性格特点的优势,勇敢涉足投资行业。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倾向于选择标准化、稳定化的职业,逃避变化多、创造力强的行业。然而,调查表明,女性相比男性有其自身在投资行业的发展潜力,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细腻、灵敏、直觉力强的潜力,加强其专业能力的学习,并敢于尝试,敢于投资,使其成为职业发展的优势。

4.2.3女性面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很强,可增加金融领域高端人才中女性比例。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应重视女性认真负责、细心等特点,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女性专业人员的录用比例,给予女性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注释:

①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②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③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参考文献:

[1]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2]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陈家女.股民的大众心理与逆向思维[N].现代经济信息,2010.

[4]余学斌,戢涛,张秀娟,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散户投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5]林毅.散户的自我定位和心理误区[N].上海证券报,2008-01-07.

[6]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7]翁学东.投资心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N].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詹丽芳,女,汉族,出生于1991年4月,山西省忻州市人,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热衷于科研写作项目,现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以及各类活动奖项。

第二作者:

张隋新,女,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担任系生活部部长。

冷玥瑛,女, 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目前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任金融系编辑部部长职务。

女性心理分析篇(8)

一、旅游安全与心理

旅游安全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旅游者在出行时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安全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以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旅游安全问题不但能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运营,同时能影响整个地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走向[2]。旅游安全的本质是旅游者的身心安全。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安全在人类需求中位居第二[3]。只有满足了安全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换句话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身心都需要安全的保障。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而他们对安全的心理感知可以操控他们的出行选择。

二、女性旅游者在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已经逐渐扩张自己在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引导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现代女性大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她们一方面愿意通过旅行来放松身心,另一方面把旅行当作一种生活风尚。有调查显示近年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中,女性游客的数量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并且超过男性,约占旅游者总数的54%以上[4]。由此可见,女性旅游者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旅游市场是指专为适应女性旅游者的特点而形成的特定旅游市场。可是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缺乏针对女性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就阻碍了女性旅游市场的发展[5]。

三、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研究意义

在心理层面上,女性要比男性更感性,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更敏感脆弱,所以她们心理活动的变化更容易影响她们的行为决策。这就意味着,女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她们心理安全感的满足程度会影响她们的旅游行为,比如旅游活动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等。我国针对女性旅游者的研究比较滞后,而在女性旅游安全方面的研究更接近空白[6]。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并寻找方法来减轻其在出行中的心理不安全感。只有加强开展对女性旅游者心理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她们的行为模式,更全面地满足女性旅游者的出行需要,使女性旅游市场得以更好地发展。

四、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原因分析

基于大量文献的查阅整理得知,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住宿、交通和休闲游览三方面。通过对100位女性的随机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一)住宿不安全感

女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人身安全有着比男性旅游者更多的顾虑和关注。而女性旅游者对于住宿方面的心理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住宿酒店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上。100位女性旅游者当中有63%的人会把处在人群较密集区(如市中心或市区内主要街道)的酒店当作首选的住宿环境,而偏僻巷弄或市郊几乎无人问津。关于住宿类型的选择,60%的女性旅游者认为安全正规最重要,地理位置其次。相比之下,价格并不是女性旅游者在选择住宿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女性旅游者普遍关注住宿酒店的设施设备,比如灯光、房间位置、摄像头和安保服务等。

(二)交通不安全感

女性旅游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最大顾虑主要来自于女性对身体和性方面的心理不安全感。在旅游的交通出行过程中,女性旅游者有可能会被图谋不轨的异性通过眼神、动作或语言等借口或手段骚扰,以达到引诱女性旅游者与其发生肢体接触进而发生性接触的目的[7]。调查显示,67%的女性旅游者担心在交通出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性尾随、猥亵、暴力等行为,21%的女性旅游者对密闭空间的交通工具存在心理隐患。正是这些顾虑导致女性旅游者对独自出行的旅游方式望而却步。调查中,69%的女性旅游者选择和亲友一起出行,会独自出行的仅占11%。100位受调查的女性中44%的人强调不会独自出行,另外39%的人坦诚很想独自出行但有安全顾虑。

(三)休闲游览中的不安全感

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会导致许多女性不想或不敢独自到公园、景区、游乐场、俱乐部等人多的公共休闲场所。这种心理不安全感严重限制了她们对休闲游览空间的利用[8]。此外有调查表明,女性对于夜间出行要比男性排斥得多,夜晚会让女性感觉到危险[9]。休闲游览中心理不安全感的调查情况显示,女性旅游者对于人群密集的场所、突发旅游活动事件、夜间出行的旅游活动、景点游览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和没有导游随行的情况均会产生心理不安全感。相比之下,景点游览的设施设备和旅游活动安排在女性旅游者中关注度较高。

五、针对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建议对策

(一)酒店住宿方面

基于女性旅游者对住宿环境的重视,酒店除了要在较安全开放的位置选址以外,可考虑增设女性楼层或单独的女性主题分店。多数女性在调查中指出希望酒店加强对安保方面的管理。现在很多三星级及以下的酒店几乎看不到安保人员,这就会造成女性旅游者的心理隐患。设有安保人员对酒店巡检对女性旅游者来说是重要的心理保障。而在酒店设施方面,女性旅游者强调希望监控摄像头尽量做到“无死角”、酒店各处保持灯光明亮、门锁有明显的多重防护功能等。另外,针对女性旅游者心理安全感的贴心服务,比如酒店工作人员不要当众说出她们的房间号码或者个人信息,不要给她们安排入住偏僻角落的客房,对她们进行安全防盗提醒等,会令她们格外放心和满意。

(二)交通出行方面

交通出行时的性骚扰依然是普遍和困扰女性的一大安全问题。尽管网络提高了此类行为的曝光率,但性骚扰形式隐蔽,女性举证困难,加上又没有明确的相关的法律条例,大多数女性对此类行为存在长期的心理隐患并且影响她们的出行活动。如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做出防范管理会大大提高女性旅游者的心理安全感,甚至可以增加她们出行的机率。比如,在公车地铁上的醒目位置贴示女性安全事故拨打专线;地铁站或地下通道内设有明显的使用中的摄像头等可以震慑有犯罪倾向的男性。加强对交通出行工具的管理,比如巴士或出租车内必须设有准确可靠的司机及其所属机构的详细信息,严禁黑车黑摩载人等。在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上应安排安保定时巡检或设有多个安全求救呼叫按钮。

(三)休闲游览方面

调查得知女性旅游者普遍在休闲游览方面存在心理不安全感,这就限制了她们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和公共景区的使用。景区内的设施设备应该充分考虑到女性旅游者对于心理安全感的需求,比如女性卫生间不应离男性卫生间过近、卫生间内的门锁要定期检查,不存在损坏现象。在休闲娱乐设施方面,女性旅游者会比男性旅游者更在乎设施的干净程度,景区应保证所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的清洁;对于可能会引起女性尴尬、不满的娱乐活动应事先提醒,比如可能会淋湿、掀露或弄脏女性服饰。对于旅行社而言,单身的女性旅游者导游应该格外照顾来增强她们的心理安全感。在旅游活动的安排上,旅行社领队导游要和当地导游沟通好,确保出行过程中对女性旅游者的尊重,不能强迫、恐吓女性旅游者。尽量不要安排可能会产生和异性身体接触的旅游项目。如果有,应该及时向女性旅游者沟通并征求意见。如若安排夜间户外活动,导游应全程陪同女性旅游者,或安排可靠的司机接送以减轻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

六、结语

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会导致她们增加旅游的顾虑,减少旅游的渴望,对她们旅游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产生了限制,从而阻碍了女性旅游市场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和采取可以减轻女性旅游者心理不安全感的相应措施,充分满足女性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需求,使女性旅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旅游业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65-69.

[2] 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7

[3]宋伟,郑向敏.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10(5):1-7.

[4]竺肖英.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评价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08

[5]黄春.中国女性旅游市场特征分析[J],现代妇女相关问题研究,2014(8).

[6]范向丽.我国女性旅游安全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旅游学院,2007(8):170-176.

女性心理分析篇(9)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女性为652872280人,占总人口的48.73%。女性消费群体中对于消费活动中有较大影响的是中青年妇女,即20~50 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她们作为中国市场活跃的消费群体,始终走在消费的前沿,而且一定程度上对流行趋势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的“2011年度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中国几乎四分之三的女性参与就业工作,职业女性的比例全球最高。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地位的独立以及消费规模的升级,女性消费品与服务也越来越完善,女性消费品市场呈现大幅的增长。化妆品店、女装店、珠宝店、美容减肥店等女性消费服务场所密布于大街小巷,现在的女性消费品市场已经成为整个经济消费的主力。

女性消费品一般主要指女性专用的商品,如化妆品、装饰品、女妆、卫生用品、首饰等,当然也包括以女性购买为主的家庭共同使用的商品。同时,女性消费者不只关心女性消费品,对于儿童、老人、男性及家庭消费也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具有家庭中50%以上的消费决策和掌控权。

因此,对女性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以制定进行有效的广告策略,促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

女性消费者首先追求个性、讲究时尚。消费需求中,人们对商品审美的需要、追求,是一种持久性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体现在女性消费者上,服饰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讲究服饰方面的个性化和时尚是现代女性的一大显著特征,现代女性保持着对服装流行款式的高度关注。虽然现代女性的消费观日趋理性,却并不影响她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但也应注意到,有一部分女性出于非常强烈的自尊需求,在消费时会因攀比和炫耀心理而造成过度消费。

其次,注重家庭,讲究实用性。母亲对子女的爱更多体现在关心小孩的衣食、营养和健康环境等有形的方面,而丈夫作为大多数家庭的支柱,也是女性关心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我国的家庭主妇们更是尤为过之。如曾经脍炙人口的娃哈哈的“妈妈,我要喝”广告,以及海王金樽的“老公来点海王金樽吧……明天更舒服” 就是基于这种心理的经典广告案例。女性消费者在购买日用生活商品时,与对服饰的消费心理有所不同,回归对商品使用价值需要这一商品的物质属性,也是消费需要的基本内容。

最后,感性消费——注重商品的外观和情感。人们常说女性是“情感动物”,女性思想细腻,她们容易被商品引起情感联想。女性消费者在购物时不同于男性的理性分析,往往在感情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事后却又反省自己。女性消费者产生情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商品名称、款式色彩、商品美感、环境气氛等都可以使女性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并且女性的冲动性购买体现在给丈夫、子女、父母购买商品时,这种感彩会更为强烈。

三、广告策略分析

广告设计师萨拉·纽曼表示:“我们感到,目前的广告设计人员花太多的时间没完没了地研究男性观众心理,商业广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分析符合他们的情感、爱好等,而对于女性,只是简单地把她们分为家庭妇女、母亲或,这真是得不偿失。”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应该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制定有效、差异化的广告手段才能够征服女性市场。

1、情感诉求

国内洗化市场的知名品牌——雕牌就是擅长利用情感诉求快速成长为一线品牌。20世纪90年代,它借助“下岗潮”的出现,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资源,借势进行品牌的打造与传播。“雕”牌的情感诉求比较成功,其在1999年投放的广告《懂事篇》,妈妈下岗了,女儿想为妈妈做点事情,因为知道妈妈用一点点雕牌洗衣粉就能洗好多衣服,特别省钱,便帮助妈妈洗衣服并用稚嫩的文字给妈妈留言“我也能帮妈妈干活了”。一时间,全国人都被这篇广告打动了,妈妈们更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广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与道德评价标准,品牌迅速得以认同与提升。不止日用消费品市场,像高端商品市场,情感诉求的运用也随处可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经典的广告语给爱情信物作了最好的诠释,也促使国内的钻石饰品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

2、理性诉求

许多产品不切实际地承诺其多个利益点,往往使消费者觉得情感上受到欺骗,从而激起一种深层次的逆反心理,宝洁公司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对消费者的心理情感进行高度把握,只向消费者承诺一个利益点,出奇制胜地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例如玉兰油活肤沐浴露的电视广告:“24小时不断滋润,令肌肤持续得以改善。七天内,肌肤会更有光泽,更富弹性。”宝洁产品成功的很大都是靠理性诉求收服女性的心的,通过广告对产品数字化的诉求,把数字的诱惑力诠释成女性感性的美丽,基于好奇与试试看追求美的理念,使得广大消费者慷慨解囊。

3、明星代言

女性的跟从、模仿、好奇、以及虚荣心理较强,为吸引这些女性,请用名人做广告也就成为了一种时尚,借助名人的知名度和美好形象,使女性消费者接受产品,以达到推销的目的。如王菲代言的海飞丝洗发水;李嘉欣代言的欧莱雅化妆品;国际影星章子怡代言的美宝莲化妆品等等,明星代言的案例不胜枚举,但应注意到产品形象与代言人的吻合度。

4、贴近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应以现实为基础,以现实为对照,抓住生活中最真实甚至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能够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

由于宝洁的大多数商品均为大众家庭所用,而家庭中决定洗洁品购买权的主要为家庭主妇,所以宝洁的广告模特一般使用普通的家庭女性,走越贴近群众路线,巧妙运用消费者熟悉的情景和语言来打动并使他们对本产品产生强烈的兴趣,以达到购买目的。就像我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广告,舒服佳“杀菌以及长时间抑制细菌再生”,碧浪的“强力去污”,等都是采用贴近消费者以人证法的方式促使女性消费的。

5、女性与汽车

伴随着中国汽车消费时代的来临,女性对于汽车的兴趣、关注度和话语权也在飙升,同时女性车主的比例明显增加,根据新华信调查公司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性车主比例已由2002年的20.3%增加到2008年的32.9%,已经追平欧洲国家女性车主平均水平。女性消费者也成为汽车厂商眼中的重要目标消费者。

女性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汽车消费心理与男性存在着很大差异。首先,她们购车时过于感性,小巧玲珑、色彩绚丽、具有温馨的内饰的车型大多为女性所青睐,也往往决定了其消费欲望以及对车的评价。在新华信的调查中显示,对于银色和红色两种颜色车的喜爱超过了接受调查人数的一半。

其次,与追求驾驶感的男士相比,女性开车更看重车辆驾驶时的舒适性以及易操控特性,所以两厢小型车以及自动挡的车型,为相当一部分女性所偏爱,因此一些细心的厂家在细节设计上下功夫,比如在车内增加了衣物挂钩、车内后座儿童观察镜、梳妆盒等。目前车市中的两厢车畅销,大半功劳来自于女性购买者,两厢福克斯、嘉年华、标致206等都是不少女性的首选。

为了迎合更多女性消费者的口味,一些汽车厂商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广告营销策略上,已开始努力讨好女性消费者。比如2007年,上海华普推出首款女性车“海炫AA”,它的一些车型在产品色彩、操控以及服务上开展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广告宣传与营销活动。此外汽车厂商也更加重视三八妇女节的节日营销,节日期间,女性购车享受特别优惠,或者赠送名牌香水等精美礼品等。

从消费的角度看,中国城镇居民作为消费者的素质还不高,消费者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存在大量保守性消费、浪费性消费甚至畸型消费等,作为女性消费者,这种情形同样存在。消费者素质是与消费者的文化素质、对商品知识了解程度、消费觉悟等紧密联系的,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提高、分配合理化以及受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女性消费者的素质也必将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更成熟。广告不是万能的,但在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品位和享受生活的今天,谁能第一时间打开目标消费者的心灵,谁将第一时间成为整个消费市场的王者,在满足女性消费欲同时,也可以通过女性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为广告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马义爽.消费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1.

女性心理分析篇(10)

[DOI]10.13939/ki.zgsc.2016.22.281

1 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2015年8月10日,某区刑侦大队接到××镇派出所电话报称:“该镇A村X组的村民李某报案称其兄长李××(43岁)出门几天,今天在树林中被发现,已经死了。”

1.2 现场勘验

现场位于西至A村、东至B村的一条村间公路边上,该公路中间为灰白泥沙路面,两侧有草丛带,路南侧为菜地和树林,路北侧为树林。该路北侧树林有一缺口,缺口内地面为杂草及枯叶,自该缺口沿公路向西145米为李××居所。死者位于树林缺口处内地面上,头朝西南方向、脚朝东北方向,距公路路基150米,上半身呈仰卧位,下半身呈左侧卧位。

1.3 尸体检验

衣着检验:死者上身穿深色长袖T恤(第二颗纽扣脱落粘附在皮肤上),T恤双上臂前侧及胸腹部见黏附有灰白色泥土。死者下身穿蓝色牛仔裤,拉链完好、呈敞开状态。牛仔裤右侧臀部外侧、裤裆部前侧及双裤管前侧均见黏附有灰白色泥土。双脚穿休闲鞋,双侧鞋底及鞋边缘均见灰白色泥土,在牛仔裤右侧口袋内检见一部黑色手机及黑色钱包一个。

尸表检验:尸斑呈近樱红色,尸僵已缓解,右前额部见一长3.5 厘米挫裂创,创缘较整齐,创角上锐下钝,未见明显组织间桥,两侧创缘伴有明显挫伤带,创腔深达颅骨,左颞顶部见3.0cm×4.0cm头皮挫擦伤,枕部见5.0cm×5.5cm范围散在性头皮挫擦伤。双侧眼眶布满蛆虫,左侧眼球结膜见点状出血斑,角膜重度浑浊,右侧角膜轻度浑浊,瞳孔隐约可见,直径为0.6cm。左下颌部及颈前区见散在性、凌乱且不规则性表皮挫擦伤。

解剖检验:死者右前额部头皮下见5.0cm×6.5cm类长方形血肿伴出血,颅骨未见明显骨折,顶枕部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颈部浅层及深层肌肉出血,左侧舌骨大角骨折;心脏表面见点片状出血斑;胃内容物为乳糜状,量约250克。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死者胃内容及心血毒化检验,未检出常规毒物及酒精成分。

2 分 析

2.1 死因及性质

死者右前额部损伤未致颅骨骨折,颅脑损伤不严重;颈部损伤特征符合掐扼所致,颈部浅、深层肌肉出血,舌骨骨折,具备机械性窒息损伤基础;球结膜、心脏见点状出血斑,指甲发绀,血液暗红色流动性,尸斑近樱红色,具备窒息死亡尸体特征表现。综合分析,死者颅脑损伤非致命性损伤,死亡原因系机械性窒息,系他杀。

2.2 过程及方式

死者体表腔隙部位布满蛆虫,基本可排除烈性毒物中毒可能;胃内容物排除常规毒物中毒可能、生前非酒醉状态;衣着完整,生前处非睡眠状态。死者头部、颈部分别受外力作用后,窒息死亡,其额、颞顶及后枕均有损伤,有明显生活反应,不符合窒息死亡后再次遭受外力打击作用所致。分析死者系神清状态下,颞枕、额部依次遭受暴力,进入昏迷或限制行为能力状态,后遭掐颈,窒息死亡;一人可以完成。死者衣裤上的泥土集中在双手、鞋部、双膝部及双大腿前、胸腹部前侧,而身后干净,而死者下颌部、颈部的掐扼损伤符合死者仰卧状态形成,说明其遭受头部打击与遭受掐颈非处同一位置,前者在路面,后者在树林。

2.3 嫌疑人刻画

死者青壮年,体格强壮,遭受打击时意识清醒,无明显抵抗伤,颅内损伤不重,说明其被袭击可能性大且头部所受外力不大;死者下颌部及颈部损伤多而凌乱,胸腹前有挫擦伤且衣服上有泥印,说明凶手曾骑跨死者掐颈,或曾对死者胸腹部踩踢。上述动作反映凶手“心狠而手不辣”,力量较弱,决心不大,多余动作繁多,存在泄愤行为及心理,作案手段较“猥琐”、不“大气”,符合女性杀人特征。

2.4 侦破情况

案件侦破后,嫌疑人为死者妻子,体质弱,长期积怨对其丈夫生杀意,尾随死者趁其路边方便时用木棒从后面打击死者第一棒,死者准备反抗,转身后又被打击一棒,死者反抗能力减弱,前倾倒地,后被嫌疑人拖到现场,跪在死者身上,双手卡颈10余分钟后离开。

3 讨 论

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力小,为了实现杀人的结果,一般都有一定时间的预谋。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性格和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杀人的动机以家庭矛盾和情杀多见,侵害对象也多以家庭成员或者以感情对象为主。本案动机即为家庭矛盾激化。[2]

女性作案选择的作案场地大多位于室内,或非常熟悉的室外场所,常为女性居住点或经常走动之处。因女性犯罪一般具有发泄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这导致杀人过程中体现出郁积情绪的集中爆发,同时由于女性作案方式的攻击性、暴力性、灵敏性差,因此除非针对小孩、老人等力量较弱的对象,女性较少采用力量型犯罪,杀人方式以投毒、勒、扼、捂或请他人协助多见,而如采用力量型犯罪时,作案过程必然是突然地、爆发性的、攻其不备、难以防范的,其选择的致伤工具都是具有巨大杀伤力、可以一击致命的工具,若没有此类工具,常常选择偷袭或突然袭击。本案嫌疑人即尾随死者,在居所不远处熟悉地带持木棒进行突然袭击,后进行掐颈。

由于女性对自身(杀人)能力的不自信,唯恐死者不死或反抗,加之长期积压的怨愤心理,导致其在杀人过程中或完结阶段常伴有多余动作,如实施的连续的致命动作,疑似精神病人所为。在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死者在受到致命打击后又受到相对轻微的损伤,如扼颈、掐颈等,很多行为给人以“多此一举”的感觉,或表现为“小家子气”。本案中,有致伤工具“木棒”的存在,掐颈杀人纯属多余,有泄愤及不自信心理。

女性杀人案件确有一些共性可供参考,但仅就个案也不是所有特点均可以全部反映,同时女性作案时个体差异和受外界条件影响因素亦较明显,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光照.法医毒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周玉.转型期女性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75.

女性心理分析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通过对400名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结果,分析教育改造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方法

被试:本次调查按照从生产监区和非生产监区共抽取400名服刑人员,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暴力犯205人,财产刑罪犯100人,涉黑涉毒罪犯20人,已转化类罪犯53人,职务犯22人。

材料:本次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使用体验报告作为健康调查工具。

步骤:采用小组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一周内的实际感受,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测验。

数据处理: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数据。

三、结果

总体情况:共收回SCL-90问卷189份,年龄在18~60岁,由于施测服刑人员当中有文化水平偏低的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视为无效问卷。其中在焦虑方面严重超出正常标准的3人,在敌对方面严重超出标准的4人,在人际关系方面严重超出标准的3人。

四、结合女性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心理特点、改造环境、劳动强度及心理矫治工作开展情况等分析讨论

(一)女性服刑人员存在的身心疾病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1.皮肤系统疾病。女性服刑人员皮肤性疾病的较多,如荨麻疹、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是心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情绪变化无常,恐惧不安,造成植物神经紊乱,不能有效地控制皮肤的心理功能。

2.心血管疾病。就拿高血压为例。仅某监区不足300人,就查到高血压病人56人,占整个监区的1/6。除此之外,还有偏头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都会改变人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影响代谢平衡,导致血管紧张性收缩。

3.消化系统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结肠炎、胃溃疡。其发病机理与人突发的有关的负性事件有关。更重要的是,女性服刑人员只是一味的吃药,而忽视了心理保健的重要性,缺乏心理保健意识。

(二)女性服刑人员犯罪类型的不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1.女性类罪犯中20%是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她们中很多都极端固执和自私,对事物认知偏激、狭隘、片面;过分敏感,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就预感自己会受伤害和摧残;在的蛊惑下,丧失情感。初入监时,她们具有的共性是:自我评价过高,以“救世主”自居,具有偏执心理。

2.暴力型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是:行为动机与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相悖且有强迫的紧迫度。对待问题,不能平静地看待,也不善于运用言辞表达,盲目错误地认为“拳头更能解决问题”,无视道德法律规范的存在。社会适应性差,受示性强,冲突环境中的诱发率极高。大多数暴力型女性服刑人员虚荣心强,爱面子,争强好胜。缺乏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抑制不足或抑制过度。暴力型女性服刑人员多由于性格气质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忍耐力较差,有的服刑人员已形成攻击心理定势和攻击行为习癖。

因此,由于类和暴力型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表明,她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财产型和其他型服刑人员。

(三)女性服刑人员的劳动强度不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生产监区的女性服刑人员劳动改造压力大,不能正常释放紧张的情绪,加之单一的劳动项目使她们产生心理饱和现象,形成“逆向改造”的现实表现。“逆向改造”主要有“信息倒灌”的言论表现、“权利冲突”的思想表现、“技能异化”的行为表现三个方面。所谓“信息倒灌”,是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因少数服刑人员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政策信息、社会信息、改造信息,利用信息话语抗辩、抗改的现象,它将成为服刑人员“软对抗”的“硬理由”。所谓“权利冲突”,是指监狱民警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责的权利与法律对服刑人员做出一定的行为的许可和保障之间的冲突。反映出服刑人员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本质和逃避惩罚、对抗改造的服刑心理。所谓“技能异化”,是指服刑人员将掌握自食其力的技能异化为投机取巧甚至交叉传播犯罪手段的技能。技能异化了的服刑人员在改造中不是认罪悔罪而是积累对社会的仇恨。

生产监区的民警有较深的重生产轻改造的思想。个别谈话、心理辅导流于形式,很难确保心理健康课的授课时间。这样一来生产监区的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生产监区。

(四)改造环境封闭单一性群体导致的同性恋倾向的女性服刑人员逐年增多

女性服刑人员心理上的依附性特点导致在押女性服刑人员监狱的同性恋问题。在押女犯由于长期与同性关押在一起,形成性别隔离,很少见到异性。因而,性的张力无法缓解,本能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就在同性服刑人员身上寻求性的满足和性的伙伴。经调查我狱女性服刑人员中具有同性恋心理和同性恋倾向的人,入狱前无论婚否,均有过性体验,且对男性有较强的依附性。

(五)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误区

监狱当前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主要从预防、治疗和预测功能出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心理矫治只重视治疗而忽视预防、激励的作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不单是对个案进行咨询和治疗,也不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以及对重新犯罪的倾向进行预测的罗列相加。而是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让服刑人员不仅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懂得运用、调整情绪和解决思想症结,最终达到服刑人员心理的积极转化。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总体上看属健康范围内偏低的水平,部分服刑人员已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不包括有司法鉴定的精神类疾病的服刑人员),各类心理问题均有,比较集中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生产监区与非生产监区比较,生产监区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普遍而且严重,生产监区暴力犯较多,刑期长,体弱多病的多,劳动强度大,民警有较强的重生产轻改造的思想意识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策

1.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监狱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核心,以监区心理辅导员为骨干,以服刑人员亲属为后援,以面向监狱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唤起女性服刑人员的良知。对女性服刑人员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其法制观念,更重要的是解决她们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性素养和社会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