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环保新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3 16:07:42

环保新要求

环保新要求篇(1)

建筑装饰材料,又称之为建筑的饰面材料,一般是指在建筑的表面进行涂抹、装扮、铺设等材料,起到美化建筑、改善建筑内部环境的作用。建筑装饰材料随着建筑功能的不断开发与创新,其设计理念与实用价值也更加重要,结合我国目前在建筑装饰工作上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对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是当下热门的内容。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建筑装饰工作经验,对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历史、市场需求、种类,以及应用优势、发展策略等方面作了分析,为我国建筑装饰工作的进步献上绵薄之力。

1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发展历史与市场需求

1.1 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发展历史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建筑装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引进与学习成为了建筑装饰材料行业获得新生的重要动力,在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上、材料类型与材料功能上,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建筑装饰材料市场需求的生产体系,在建筑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中保证了生产力。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绿色建筑、环保建筑、人性化建筑理念的提出,建筑装饰材料在节能环保上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给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加速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在该方面的研究进程与推广范围。

1.2 市场对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

建筑装饰行业当前对节能环保型材料的需求量呈现逐年稳增状态,相关建筑装饰施工者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并使用节能环保新型装饰材料,而建筑居住者、使用者也在建筑的装饰要求上形成了一定的节能环保概念,主动选择采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目前我国所常用的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与国外相比,在品种、质量、性能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市场需求总量也相差甚远,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未来需求,必然会随着建筑装饰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内容上的要求提高,进一步扩大需求量与需求范围,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种类、样式、色彩、搭配、设计、施工、性能、质量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加快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使我国每家每户都能够在建筑装饰中得以运用。因此,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未来需求,必然会在使用范围、使用数量、使用方式上促使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得到更多的重视。

2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种类与优势

2.1 无甲醛类人造板

在建筑装饰工作中,甲醛对建筑内部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给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在建筑装饰材料的选取中,对无甲醛类人造板的研究成为了建筑装饰工作的重要内容。所谓无甲醛类人造板,主要是采用天然的植物为人造板的原材料,通过特殊制作工艺制造胶粘剂,并使其胶合强度满足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标准,从而成为绿色无害的装饰材料。

2.2 绿色类石材

在建筑装饰工作中,随着对建筑装饰材料产生辐射危害的研究加深,建筑使用者与装饰施工方在建筑装饰材料所用石材上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石材的选取更为谨慎。所谓绿色类

石材,是指开采符合环保标准、质量符合装饰标准、无放射性危害、加工先进便捷的石材。绿色类石材应用广泛,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主研方向之一。

2.3 环保类涂料

在建筑装饰工作中,涂料是建筑内外装饰的必要施工内容,因此在涂料的材质、危害性等方面需要严格要求,尽可能的减弱建筑装饰所用涂料的污染程度。环保类涂料无毒无味,不会对家居环境造成污染。通常我们所接触的乳胶漆水性涂料就是环保类涂料,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建筑装饰施工方的喜爱。另外,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在涂料材料方面,由于技术进步与功能需求的增长,涂料在防火、防霉、防水、防碳化等性能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当前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主要内容。

2.4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主要优势体现

结合上述几种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介绍,可以充分体现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以下优势:在节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材料自身性能、加工环节、施工方式等,有效降低了建筑装饰施工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在绿色环保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装饰材料的辐射危害与污染程度,保障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在实用功能上有了更加完善的功能,建筑装饰新型材料不再只具备单一性能,通过先进的工艺与相关技术手段,建筑装饰材料在各项防护功能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在设计形态上更加满足人居感观需求,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在重视材料性能的同时,对装饰材料的设计也积极参考了建筑使用者的意见,使建筑装饰所用新型材料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观,由建筑装饰材料的合理搭配形成舒适的人居环境。

3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策略

3.1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上,不能盲目的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其注意事项具体如下:在保证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生产技术与施工技术的前提下,对建筑装饰所用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进行合理的选取使用,不能因为同是节能环保材料就随意使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工作,要符合本地区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不可以大而空的对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进行宣传,要遵循市场规律,制定合理的宣传方案;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运用上,要明晰所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与施工工艺,保证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施工顺利进行、装饰材料之间搭配合理。

3.2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完善策略

3.2.1 加大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研究力度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研究,是保障新型装饰材料开发与应用的关键工作。因此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方面的研究,要充分结合国家在建筑装饰材料上的统一标准、相关装饰材料研究资金与研究进度、装饰材料市场需求这些方面,对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研究理清发展方向、增添研究动力、加快研究速度、提高研究效果,促使建筑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在建筑装饰材料的研究工作上得以保证。

3.2.2 通过国家在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并落实节能环保新型装饰材料的发展政策

市场需求是影响建筑装饰材料发展方向与发展内容的重要因素,国家政策是管控建筑装饰市场的主要力量,因此为了使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得以加快推广与运用,就必须得到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政策支持与建设资金,为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奠定强有力的发展基础。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方向,需要国家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做好考查、监督、管理工作,根据节能环保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市场行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从而保证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适时适量、高效生产。

3.2.3 积极学习与引进国外的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加深相关技术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上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在时间、范围、材料性能、材料质量、材料种类等方面,依然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国内建筑装饰行业的材料生产厂家、施工方,对国外先进材料与技术加强学习,积极引进相关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结合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发展实情进行综合分析与借鉴。另外,还要加深国内外建筑装饰工作材料选取、材料研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提供更多的思路。

4 结语

建筑装饰材料是室内外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基本功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而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是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最为重视的方

面,在今后的建筑装饰工作中,必然会得到更多的政策、人才、资金扶持力度,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装饰工作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祖红 . 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 [J]. 门窗,2013(06).

环保新要求篇(2)

消息一出,云浮市领导高度重视,当天下午,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庞国梅,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胜就率队到新兴县督导环保整治工作。庞国梅要求,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新兴县要全力以赴、从严从快整改,迅速完善整改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今年底新兴江水质稳定在Ⅳ类。

随后,调研组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车岗镇夏龙居委会的大棚山畜禽养殖场以及新城镇雨洞村委的养殖场进行实地检查。“什么时候清拆这个养殖场的?”“这里是禁养区还是限养区?”“排污过程如何?”庞国梅、王胜一行仔细察看养殖场的清拆情况,并不时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提问,要求新兴县加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的监督与巡查,确保禁养区范围内养殖场全部关停、限养区范围内养殖场要上相应环保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庞国梅强调,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环保工作水平。要按照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压实环境保护责任;要强化环保执法,迅速开展相关执行行动,全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要立足标本兼治、源头治理,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就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王胜要求,新兴县要高度重视,全面认真细致检查,对照整改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紧扣时间节点,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此外,对每个问题尤其是养殖场清拆情况要建立“一案一档”,以备抽查。要严控关停养殖场恢复反弹,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巡查监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报告,严防严控,坚决防止已关停养殖场“死灰复燃”。

新兴县委书记唐谊表示,对于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新兴县高度重视,将环保督察整改落作为第一要务,让全员动起来,在全县掀起保护环境的热潮;精心组织、细化内容、明确责任、科学分析,确保将反馈问题分析透彻,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创新环境治理制度,坚决打赢这场环保整治攻坚战,把新兴的绿水青山保护好,扎实推进新兴“禅意生态名城”建设。

连夜行动,各项措施多管齐下

4月14日当晚,新兴县连夜召开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情况整改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兴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坚决打好打赢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新兴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子财指出,全县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兴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和督查组,迅速摸清摸准新兴江流域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内的养殖场以及其他污染源的数量;采取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打掉禁养区的污染源,限期督促限养区的养殖场所配足环保设施;加强日常巡查,从严从重打击非法排污行为。

唐谊强调,要科学分析新兴江水环境污染恶化的原因,科学施策,加强舆论宣传、信息报送和资料收集等工作。各镇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一把手”要亲自抓,领导干部带头抓,坚决打好打赢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确保新兴江水质在近期有明显好转,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要标本兼治,强化源头治理”“狠抓落实,持之以恒,同时要强化督查问责”“必须限产减量,将新兴江流域500米内的畜禽养殖场取缔关停”……在4月17日召开的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书记专题会上,县领导唐谊、梁子财、梁锦钊、梁国华、陈就庆、刘锋汉、苏宁宁、肖志坚等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共同为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出谋划策,分别从源头治理、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及企业污水排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会上先后研究新兴江整治专班运行、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县城区截污管网二期工程建设以及六祖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有关事项。

唐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采取最有力的措施,举全县之力坚决打好打赢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要求各镇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认清形势,增强使命感,落实责任,分工合作,细化工作制度,学习成功治理经验及聘请专家指导,加大对新兴江污染源监督治理力度。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县城区截污管网二期工程建设以及六祖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就如何做好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梁子财要求,要加大对凉果、造纸厂、染坊、不锈钢等涉水企业进行严格监测,杜绝偷排漏排现象;要加强对已经关停畜禽养殖场遗留污染物的处理,同时要设立投诉监督电话,24小时对新兴江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监督,并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全面清拆,加大力度保证水质

4月16日下午,新兴县组织开展新兴江水环境整治行动,全县12个镇分别依法对新兴江及其各支流流域500米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唐谊、梁子财、梁锦钊、梁国华等县领导督导清拆行动。

整治行动前,唐谊作动员指示,要求举全县之力打赢新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这场攻坚战。随后参与整治行动的县领导分别前往各镇督导养殖场清拆工作。

在新城镇凤凰村花果山、车岗镇洞表村委会打吕村等地的违规养殖场,参与整治行动的县领导进行现场指挥督导清拆工作,执法人员对养殖场场主进行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教育。随后,利用钩机依法对养殖场进行。由于事前清拆工作宣传到位,清拆行动进展顺利有序。

环保新要求篇(3)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06-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拉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建筑物的基本功能,更加注重建筑装饰的美观性与经济性。在这一形势下建筑装饰企业要想获得人们的认可,就要全面满足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多种需求,在建筑装饰施工中不断向绿色环保节能性及美观性的方向发展。

1.环保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节能环保已成为当前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之一。

在建筑行业领域中,特别是建筑装饰材料,其作为保护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到建筑装饰质量和外观效果,加强其节能环保改性尤为重要,这也是决定建筑装饰材料生产企业市场竞争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也在逐步完善生态保护的政策,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建筑行业也必须在装饰材料中选择节能环保性强的新型材料。由此可见,加强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研发,对于提升建筑装饰品质,改善建筑整体环境质量和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2.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环保材料称作绿色材料,绿色是环保的重要标志。环保材料从生产到加工都在坚持“环保原则”。在环保材料生产的过程中,生产人员引进先进的无污染生产技术,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数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在材料中添加化学成分。在材料达到使用年限以后,环保材料可以被回收,进行二次利用,这样就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装饰材料对人体的危害。西方国家使用环保装饰材料的时间比较长,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装饰环保材料的利用率。环保材料的成分都是无毒无害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人们可以放心使用。

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较普通建筑材料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有:

(1)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节能效果主要表现在材料具有的独特性能、二次加工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等实现了能源消耗的降低,进而达到了节能目标。

(2)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绿色环保性能主要体现在材料自身具有绿色环保特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不存在有毒、有害、辐射等物质排放,有效了改善了家居环境质量。

(3)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实用功能性主要表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与相关技术手段,建筑装饰材料在各项防护功能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此外,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在家居设计、装饰材料搭配等应用方面较普通建筑装饰材料同样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未来建筑装饰行业发

3.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应用策略分析

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结构特色和实际需求情况,特别是必须确保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生产技术和施工技术,对建筑装饰所用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进行合理的选取使用。因此,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实施对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具体有:

(1)不断加强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研发力度,提升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研发水平,以满足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市场需求。国家和政府应加大针对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研究配套Y金、政策支持等,以促进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研究动力、速度和效率提高,为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推广与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根据我国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关的节能环保新型装饰材料的发展政策,助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推广与运用。对于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发展来说,其主要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建设资金,这也是推广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必经之路。

(3)充分的借鉴国外相关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研究技术与经验,特别是针对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类型、性能、应用范围以及质量等进行研究。加深国内外建筑装饰工作材料选取、材料研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提供更多的思路。

4.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发展前景

由于人们对新型环保材料要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无毒无害。如发展水性涂料,降低有机挥发物的含量;发展微晶玻璃,替代传统玻璃;创新木材胶粘剂,摈弃甲醛,生产真正的绿色环保的木质板材。同时,运用纳米技术生产纳米材料,将会在建材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利用纳米材料的自洁功能开发抗菌防霉涂料,利用纳米材料具有的导电功能而开发的导电涂料,利用纳米材料屏蔽紫外线的功能可大大提高PVC塑钢门窗的抗老化黄变性能,利用纳米材料可大大提高塑料管材的强度等。总之,人们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生产商需加大投资与研发力度,生产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产品,如此,人们居住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健康舒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和人们对家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建筑装饰材料节能环保性能日益重要。应不断加强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研究,积极的推广其市场应用,确保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环保新要求篇(4)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当前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整装成套环境技术十分缺乏,新兴环保产业发展机制亟待完善。环境保护部编制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认为,现有环保科技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难以适应科技创新需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形成成熟的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即环境技术产业化,它须以市场为终点,使环境技术成果由知识形态转变为商品并最终进入市场。环境技术成果转化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采取措施鼓励高水平的环境技术创新;如何推进环境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如何推广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技术和产品。

 

不论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都能说明,环保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不仅包括研发能力,还包括成果应用和转化能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我国现行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政策

 

我国最早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始于1993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1999年修订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该《办法》确立了国家推广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强调了市场机制、杜会化服务体系在环保技术推广中的主要作用。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建立了先进环保技术制度,每年向杜会《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以鼓励新环保技术的应用。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满足对环保技术装备的需求,工信部和科技部于2011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境技术装备目录》,以引导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方向。

 

卢章平和王晓晶等对我国1980-2011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可以分为权益归属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奖励政策和政府资助政策四个类目,我国使用政府资助政策最多,其次为权益归属政策和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较少;从政策功能看,我国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最多,环境型政策工具其次,需求型政策工具最少。

 

具体到环境保护科技,国家环保部门主要通过以下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定期颁布规划(如《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设立发展目标;每年开展“环保科技成果登记”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以调动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环保科技成果管理的规范性;定期颁布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如环保产业协会每年颁布的《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宣传新技术,促进新成果应用;对于意义重大的污染治理问题,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如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开展相关环保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工作;制定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利政策环境,间接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各省市自治区基本没有针对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单独出台相关政策或实施细则。总体上看,我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主要包括奖励政策和政府资助政策,主要使用了供给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尚未形成完善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现有体系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技术推广多停留在示范工程阶段,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导向作用不突出;虽定期公布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名录,但尚未建立杜会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成果持有者和需求方不能有效对接;环境技术管理较粗放,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评估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当前污染防治中无技术可用、有技术不用、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2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在环境保护科学工作中也都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研选题与企业需求脱节,研发经费多来自国家财政,科研单位研发的目的不是产业化,而是完成政府任务。第二,成果鉴定是科技成果的主要评价方法,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和申请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果的实用价值。第三,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科研单位定价过高使企业购买意愿降低;缺少信息共享平台,科研单位和企业不能有效对接,双方往往互不知情;第四,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利润降低,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经济风险。

 

环保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形成机制不同,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也有其个性原因。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资源具有公共属性,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特征,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特征4。我国现行依靠行政规定来确定排污收费和超标罚款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染企业对环境治理的需求转变为政府对污染治理的需求,产生出市场对环境服务需求不足的问题5。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不足,是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个性原因。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环保产业发展缓慢,环保企业不能有效发展使得对新环境技术需求不足,最终造成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发展两张皮,使得我国污染防治中无技术可用、有技术不用、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6。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经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以上诸多问题,政府有必要通过“有形的手”鼓励和推动环境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环保产业向高端发展。

 

3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许健等通过对我国环境技术产业化的现状研究认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环境技术本身应在技术、工艺和经济上具备可行性,即环境技术应该能够提供新方法解决特定的环境问题,能够形成具有可重复性的固定工艺,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人才是关键,环保企业中不仅要有善研究的科学家,还要有懂经营的企业家,需要一批科学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资金不足是制约环境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环境技术研发风险;稳定的市场需求是环境技术成果转化的必备条件。

 

环保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需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环境技术成果转化,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环保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中引进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验证制度,不能以论文和专利数量作为环保科技成果的主要评价指标。环境技术验证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国推行的新型环境技术评估制度。该制度指对具有商业化潜力的创新环境技术进行第三方科学、公正的测试和评价,其核心是向技术潜在购买者、技术开发者、咨询机构等提供科学可靠的新技术性能数据和技术特征,为企业投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客观依据,降低企业投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提高环保企业投资积极性。

 

第二,重视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政府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作用应表现在为环保新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稳定市场需求,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不断修订并完善环境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将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与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挂钩,逐步开征环境税,为环保企业提供稳定市场需求;出台环保产业相应税费优惠政策,减轻环保企业运营的经济压力,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现阶段,环保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仍是环保科技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杜会化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尤其重要。现有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多是职能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政府应给予环保科技成果中介机构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为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队伍。

 

环保新要求篇(5)

目前,我国已进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阶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进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低碳绿色的发展轨道的核心路径。在持续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方某高新区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和资源紧约束,发展空间急需拓展;创新载体建设不足,创新质量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差距较大;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壮大;社会发展滞后,人居环境、产业配套设施急需完善等。

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最终提出加强对进入园区企业的环保达标审核管理措施。

一、园区规划、发展历程及现状企业的建设与分布

园区发展规划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南方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园区自建立以来,坚定不移地将自主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主导战略,成为引领全市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辐射带动区域创新的重大力量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到,目前高新园区的建设发展是按照规划的分区结构进行的。

高新园区南区目前用地几乎都是按照规划的土地功能发展的,片区目前电子信息及软件类企业占了70%,符合规划定位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新区中区西片目前用地情况已接近饱和,用地功能也基本符合规划的要求。片区电子信息及软件类企业占约72%,生物工程、医药及医疗器械类企业占15.6%。规划定位此片区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园基地,以生产新材料、计算机、生物工程为主的工业区。由此可知,该片区的产业发展与规划定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新材料类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园基地的发展建设还不够。高新区中区东片部分地块目前被用作工业用地,与规划不符。其他地块的用地性质与规划基本相符。该片区目前为产业、居住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片区。高新区北区东片目前基本按照规划要求发展,片区内的15家高新企业中,电子信息及软件类企业9家。高新区北区西片目前用地状况符合规划要求的“以大型生产型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工业区”。片区内的21家高新企业中,电子信息及软件类企业11家,生物工程、医药及医疗器械类企业5家。

依托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形成的体制优势以及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设,高新区在快速聚集了高端产业集群,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是高新区四大支柱产业,以及以科技文化、软件、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南方某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

二、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本研究选取高新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四个行业中的典型企业分析成规模企业污染情况,进而对整个园区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

声环境:高新园区内的声环境主要受设备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影响。

大气环境:高新园区内的大气环境主要受汽车尾气、燃烧废气、工艺废气和生活废气的影响。高新区各产生废气的企业采取了相应的废气治理及高空排放等有效措施,使得园区企业的废气排放基本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园区环境空气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水环境:高新区内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雨水经雨水管(渠)收集后最终排入高新区外东侧的某河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产生工业废水量较大的企业以及部分企业组成的小园区将产生的工业废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市政污水管网的接管要求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也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高新区的建设改善了河流的水质状况,使其逐步满足其相应的水环境功能。

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园区内的原有生态系统基本上被建筑物、道路和绿地等代替。虽然原有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通过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采取厂区绿化、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保护了高新区的生态环境。

固体废物:高新区建成后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进入某垃圾填埋场与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高新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送某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中心进行焚烧处置,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区域环境影响不大。

三、园区现状环境保护管理回顾性评价

通过对高新园区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我们可以看出高新园区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环保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得高新区基本按照规划的要求发展。高新园区内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的预处理,最终进入某污水处理厂,没有对区域的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反而使流经区域的大沙河水质变好;高新园区内部分产生噪声的企业也采取了较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使得各企业厂界噪声基本能达标,没有对园区声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产生废气的部分企业也采取了较有效的废气治理和高空排放等措施,使得园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在良好的状态;园区的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也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利用与最终处理处置,使得园区的景观和环境卫生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为高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环境基础。

虽然高新园区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环境效益,但是在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高新园区没有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2、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制度执行率不高。

4、环保管理机构与管委会的互动不够。

四、入园企业环保达标审核管理措施

市环保部门应在高新园区设立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履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政策,监督区内各企业环保措施范实情况,有效保护高新区的环境质量和满足区域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不断改善区内环境,达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并定期将高新区的环保数据报送给高新区管理机构。对入园企业的环保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高新区环保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入园审核管理

高新区环保管理机构对入园企业实行环保申报审核准入制度,入园企业按企业类型申报相应的审核材料。办公研发型企业按要求申报有关环保方面的材料,具体包括是否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放射性污染、噪音、震动、电磁波污染等及其产生的数量,是否需要新建污染物防治设施及设施的占地面积等。生产加工型企业除按要求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必须提供环保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高新区环保管理机构对入园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才予以入园,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及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的企业则不得准予入园。

(2)入园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环保部门并履行相应职责

入园企业建成后,必须设置相应的环境管理部门,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并安排环境管理和技术专职人员,下设清洁生产办公室,由各分厂(车间)技术负责人组成。在分管理环保的负责人领导下,建立各部门间相互协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在各生产车间也应设立兼职的环保员,将环境的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3)新建项目进行环保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各企业的水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的治理及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排污收费制度

按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对高新区水和空气污染排放进行收费。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按照我国政府及广东省的有关规定,对所有新入园的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五、结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实现相关发展规划的要求,要继续走在国家高新区前列,率先走出集约节约、内生发展的新路,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引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就必须在总结过去十多年发展经验的同时,吸取国内外优秀示范高新科技园的环保管理经验,贯彻节约集约、生态环保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高效低耗的生产消费方式。提高环保标准,严格环保准入,着力将其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保新要求篇(6)

同时,陈吉宁部长还明确要求建立微信举报平台,支持和动员全社会力量与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充分利用舆论力量,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积极监督环境领域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

潘岳强调,陈吉宁部长的这些新要求,对我们认真贯彻实施新环保法,推进环保依法行政,重新提振系统士气,重新赢得公众信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潘岳说,陈吉宁部长对新《环保法》的执行非常重视,要求对新法执行中地方环保部门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予以澄清。根据了解,目前至少有8个方面的模糊认识应予澄清。

一是认为新法过于严格,实践中违法者众多,“法不责众”,致使新法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有企业反映被市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了,政府的环境执法能否宽松一点?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违法普遍,不仅反映企业守法意识薄弱,同时也说明以往环境执法不够严格。新《环保法》基于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现实,提出了一系列严格措施,这是完全必要的,体现了党中央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必须严格执行。今后环境标准还将不断变严,这是大势所趋。对企业来说,下决心重视环保是唯一出路。

二是认为新法是一把“双刃剑”,在严惩违法企业的同时,也给环保部门设置了过多、过严的追责机制。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抱怨新法规定的执法者渎职问责内容太多,环保成了“高危行业”。部分环境执法人员有畏难心理,不愿意认真贯彻实施新法。这种心理是错误的。首鼠两端必然导致疏于职守、失职问责。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环境监察会议指出,“两高”环境犯罪司法解释出台至今,仍有8、9个省区没有查处一起环境犯罪案件,而这些地方实际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违法现象。各地环保部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完整履行规定程序,恪尽职守,这样才能免于问责,才能对人民群众问心无愧。

三是认为改善环境质量关键在政府,新法过多地将责任赋予环保部门,权责不一致,环保部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将越发严重。

这种说法太片面。新《环保法》已明确了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执法负领导责任、企事业单位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发挥监督作用。各级环保部门不仅要尽到主管部门的责任,还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同级人民政府进一步明晰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并善于运用新法规定的“环境监察”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将环保责任落到实处。

四是认为新法规定了查封扣押、治安拘留等措施,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是很好操作的问题。

对此,环境保护部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了有关配套文件。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继续组织执法培训,更好地理解好、执行好配套文件,另一方面将针对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及时提出新的指导性意见。

五是认为新法虽然规定了按日计罚等处罚措施,但罚款数额较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这也是片面的。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罚款。通过严格执法,促使企业不敢偷排、漏排以及超标排放,并保持持续稳定的达标排放,才是解决违法成本低的根本。各级环保部门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时,对拒不改正的,除实施按日计罚外,还应当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据新法移送公安拘留,涉嫌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环境违法的成本。

六是认为地方环保部门人手有限,执法装备差,难以满足执法需要。

对此,环境保护部一直在加强协调,努力为地方环保部门开展执法监管创造良好条件。新《环保法》明确了环境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引入了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机制;明确了乡镇政府的环保职责。国办的《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应当在经费、装备、人员素质等方面保障环境执法需要。各级环保部门不要怨天尤人,要充分用好用足这些已有的规定。

七是认为新法规定很好,但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关键并不在立法,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法也没用。

这也不是执法懈怠的理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环境保护部正在积极研究推进改革。各级环保部门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消极怠工,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和职能规定基础上,通过严格执法推进改革进程,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法律落实,使两者互促互进、相辅相成。

八是认为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新法执行过程中必然会走样。

这也不应太担心。根据我国立法体制和正在研究修改的《立法法》,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和政府,可以结合本地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环境保护部将加强对各地方环境立法的跟踪,及时分析各地立法经验,并通过适当方式,指导和推动地方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

潘岳表示,也许还不止这8个方面,对于新法实施后还会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希望大家及时提出来,环境保护部决不回避,都会和各级环保部门共同探索、认真研究,边干边改,求真务实。

潘岳介绍了环境保护部相继出台系列配套文件、继续加大新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新法及配套文件的专题培训等围绕贯彻落实新《环保法》所做的工作,并通报了新《环保法》生效以来的执行进展。

据不完全统计,新法生效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各地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个案最高罚款数额为190万元,罚款数额达723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部分地方环保系统执行新法力度大。如杭州市环保系统实施新法,一举端掉12个违法染色加工窝点,行政拘留26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综合运用新法赋予的执法手段,显示出特殊威力。如广东省深圳市环保部门对偷排废水的恒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查封、扣押排污设施,责令停产整治,并处罚款20万元;河南省尉氏县吉利化工有限公司污水直排,环保部门查封排污设施,责令停产,对负责人移送拘留。

环保新要求篇(7)

2当前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材料存在的问题

(1)环保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目前国家对于新型材料的环保质量要求没有提出明确的标准。因此,市场上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在购买环保材料也不知道以什么标准为依据。因此,购买的环保材料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保证。(2)商家只顾利润,不顾节能环保。业户在购买装饰材料时,许多商家为了利润,只管卖出材料,而不管该材料是否真的环保节能。这就导致了许多买主买不到真正的节能环保材料。同时,也对节能环保材料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

3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策略

(1)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推广、运用需注意的方面。在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不能盲目、随意地使用。对于新型材料的推广也要符合当地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遵循市场规律,不能夸大其词、盲目、空洞的宣传,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完整的宣传方案。建筑者们在选择材料时,应明确所用材料是否符合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的要求,对于材料的性能、工艺、质地要严格控制,保障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材料的施工顺利进行。(2)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推广与运用完善策略。1)加大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的研究力度。要想制作出符合标准的节能环保材料,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建筑装饰材料的研究力度上要不断加大,结合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材料的标准,装饰材料市场的需求,以及研究资金和进度等方面,加快研究速度,提高研究成果,让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能够在建筑业上快速的推广和运用。[4]2)尽快落实节能环保型材料的发展策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制定、落实新型材料的发展策略。国家政策是管控建筑装饰市场的主要力量。因此,要想加快新型材料的推广就必须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建设资金的投入。配合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新型材料考查、监督、管理的工作,科学有效地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策略,从而保证建筑装饰节能、环保材料适时适量、高质高效的生产。3)积极学习、借鉴、引进国外的节能环保材料。无论在新型材料的研发中,还是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与推广中,我国都处于发展中状态,所以,要想提高新型材料的研制与运用,就必须结合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及丰富的经验,取其精华,运用到本国技术领域中,加强同国外的沟通和合作。无论在时间范围、材料种类还是材料质量和材料的性能方面,都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积极引进相关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结合本国国情、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借鉴其经验和优点,集思广益,为我国节能环保型材料开拓出一条阳光大道。

环保新要求篇(8)

一、环保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主动对接的必要性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精神。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更为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也决定了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培养现实、实用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与企业密切合作。培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一方面体现在职业教育系统自身的发育程度,如办学条件、投入情况、办学机制、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衡量依据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与产业对接,主动服务产业的发展,更要成为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环保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分析

1、环保技术需求

中国环保产业近几年以10%的速度迅速增长,在大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环保产业蕴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契机都要求环保产业努力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环保产业正在努力超越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阶段,将经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转型。但在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技术积累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硬伤,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工程应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就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影响我国环保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无力进行技术储备和革新。环保科技人才力量薄弱、科研技术实力有待提高。大部分科学研究工作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大T盒3械!S捎诓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在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预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科研成果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打破环保技术创新的“瓶颈”,激发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既是环保产业逐步形成向综合化和集成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根本目的。

2、环保技能人才需求

产业升级转型不仅需要环保科技创新,也亟需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当前环保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业已成为新兴朝阳产业,各级环保行政部门、环境监测站、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技能型的环保人才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紧缺的热门人才。

根据2015年广东省环保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广东环保相关产业从业单位1613个,从业人员35.23万人,年营业收入3192.26亿元,占全国环保相关产业年营业收入的10.30%,广东省在环境保护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及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等三个领域的销售收入皆位于全国第三。但当前行业的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据专项调查表明,未来10年内,全省对环保类专业人才需求达百万之巨,特别是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治理技术、机电自动化控制以及职业健康安全(EHS)管理的人才需求更为紧缺。根据佛山南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南海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出现了招工难尤其是技能人才难招、流失大等突出问题。报告还预测,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技能人才需求量约19100人。这个缺口还在继续扩大。

环保人才之所以短缺,一是专职培养环保人才的大专院校少,毕业学生也相对较少;二是环保行业以前受重视程度低、人才整体存量偏少;三是环保行业人才需求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增长,凸显了环保行业人才的整体结构性失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当前环境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环保类人才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环保各领域人才都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环保产业对现有的高职教育和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基于产业转型需求的环保高职教育对接研究

将产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这两个不同领域关联起来的重要变量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对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求,技术发展需要把握产业转型的变化特征。

高职院校依托产业转型的服务定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与环保全产业链发展匹配对接的研究和实践,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需求的环保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环境保护产业技术研发和服务,助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形成与产业转型共生的服务特色。

1、加强与产业转型对接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围绕环保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通过实施环保类重点专业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和充实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能紧贴环保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

2、加强与产业转型对接的技术服务

环保产业的竞争力来自环境技术的创新,产学研协同汇聚各创新主体的优势,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适应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提升区域环境保护产业服务能力为导向,环保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走特色办学、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围绕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和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区域环境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教学能力,重点培育服务环保中心工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服务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的基础性科研成果,打造环保智库;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整合优势力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水平为突破口,加速技术溢出,提升环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技术技能积累及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科研、“以研助教”、“以研助学”,积极接纳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积极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多方争取和筹措更多的科研经费,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环保新要求篇(9)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也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对整体社会有一层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对社会履行的职责、应做的奉献和应尽的义务,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和发展的参与。企业应具体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两部分:对社会利益集团承担责任;企业对解决社会问题应负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企业为社会的福利、稳定、发展等方面必须关心的责任,包括对员工的责任、环境保护、生产更多更安全的产品等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自主创新

伴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和新时代的灵魂。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自主创新。要通过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其生存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企业的自主创新是指通过企业自身的学习与研发活动,探索技术前沿,突破技术难关,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快速使之商品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

三、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作为构成社会有机整体的基本单元,从事经济活动时,必须评估自身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经营生产决策时考虑到相关的社会利益,满足社会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只有在发展的同时,推出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实际举措,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则需要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保障,需要通过企业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活动来实现。

企业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定要创业、创新。创业是没有止境的,创新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新的起点。我们的企业要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社会贡献表现于它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简单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大体分为三种:对内部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诚心、对公共环境的责任。

(一)企业对内部员工的责任要求企业自主创新。企业首先要实现自身利益的发展才能实现对员工的责任乃至全部社会责任,而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可能具备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在于注重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员工生产安全等等。企业有责任通过一定的制度,提供公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会,促进员工的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多样化激励手段,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需要也只有通过员工的自主创新来实现自身和员工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激励员工的创新能力,为员工提供创新的平台,使员工充分发挥个人才干,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反过来,企业创新的成果带来的巨大效益再回馈到员工的身上,对员工形成激励,同时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和确保生产安全。这样,形成一个员工的发展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促进员工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企业对社会的诚信要求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对消费者的主要责任有研制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给消费者。企业在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具备适应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研发体系、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及质量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还要针对我国消费者消费能力较低的情况从实际出发,降低成本。这样,就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法提出了创新要求。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市场中获取超额利润,使消费者分享企业的利益,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环保新要求篇(10)

一、新形势下,环保部门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辨析国际国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抉择。对于我们强化理想信念、提高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大意义。从我们环保部门来讲,一方面我们所从事的环保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的环保事业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显得尤其重要。

(一)搞好环保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环保工作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环保工作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先,环境保护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不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和资源就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其次,环境保护体现了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大力弘扬环境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水平,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第三,环境保护工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环境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重视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二)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环保事业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法律,设置了机构,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压力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全国来讲,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凸现,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压缩型,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除了大气和水污染外,土地污染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废旧汽车、家电造成的污染也成为新的环境问题。放射性污染威胁也在增加,威胁公众安全。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破坏很严重,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有些已经绝迹,品种资源锐减,野生种源大量流失,外来物种危害加剧。从我省来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形势更为严峻。据有关报告显示,2000年,山西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2亿元之多,占当年全省GDP的6.8%。2003年,全省16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的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1.75倍和1.28倍,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超标4.05倍,临汾、晋中、阳泉等3个城市分列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的前三名;全省地表水近70%的断面属重度和严重污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主要污染物石油类、化学耗氧量和氨氮,分别超过地表水三类标准的32.2倍、2.6倍、和1.5倍。2000年我省万元GDP能耗为4.08吨标煤,是全国水平的2.85倍,每消耗1吨标煤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硫17.87公斤,烟尘15.39公斤。我省每年排放烟尘和粉尘达150万吨,二氧化硫120万吨,化学耗氧量30多万吨,固体废物700多万吨,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山西空气质量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在国内排名前位,在世界上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全省焦化规模已达4500万吨,而拟建的焦化项目也已达3000万吨,这两项之和将使山西的焦炭产量达8000万吨,到那时,山西的环境质量将会更加恶化。从我市来讲,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456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59.63%;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下降,因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导致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化,有效生存空间逐年减少,过去的风景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全市地表水量逐年减少,汾河、涑水河断流现象逐年严重。随着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呈快速上升趋势,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缺水的同时水又脏,涑水河水质级别劣于五类,汾河水质级别也劣于五类,而地表水一般超过三类的水质对农业和工业用水都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更谈不上人畜饮用。更为严重的是,全市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与滥施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超采和水污染挤占了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生态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植被破坏,水生生物灭绝。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处于相当高的排放水平,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要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则分别需消减40%和60%。我们更要看到,随着一批规模企业的相继建设和投产,全市排污总量正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市的污染总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为严峻,环保工作就显得更为艰巨。我们环保部门的共产党员,必须急群众所急、国家所忧,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三)环保部门共产党员的思想状态不能满足先进性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环保工作能否抓住机遇,战胜困难,关键在于党的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根本在于环保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能否为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两年来,局党组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力开展权力观教育,集中组织了外学郑培民、梁雨润,内学乔文国、路印清等先进典型事迹的活动,在全局上下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念,形成了讲正气、讲纪律、求进取的良好氛围;开展事业心教育,做到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环保;继续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所辖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四项教育,全局上下已经涌现出不少好党员、好干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党员队伍还存在着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用心汲取环保专业知识,不深入思考环保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庸碌无为。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身子沉不下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随心所欲、自搞一套,不认真贯彻执行局党组的工作部署,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蒙蔽群众,欺骗领导,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干工作不是考虑群众利益,而是先考虑小团体、本科室的利益,明哲保身,患得患失,在原则问题上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追求低级趣味,热衷于个人享乐,大吃大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们环保部门共产党员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削弱了党在环保工作上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保持先进性。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就要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能否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体到我们环保部门来讲,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得好,党组织的先进性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效地推动环保工作。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得不好,甚至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干部,则会影响到党组织先进性的发挥,进而贻误工作。环保部门的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只有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保持正确的方向和持久的先进性,才能把每个共产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才能担当起建设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重任。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发挥先进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环保部门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标准和具体要求

在认真学习、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初步思考,环保部门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标准应该是:“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勤恳、奉献”十二个字。具体要求是: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要保持清醒的政治敏锐性,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公无私,服务大局,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在一切工作和生活中起模范表率作用,充分体现共产党的优秀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第二要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过去有句话叫做“秀才三年成白丁”,意思就是说秀才如果不好好学习,过上个三年五载,也会成为一个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白丁”。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和人的素质的竞争。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不学习,就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就会退步落伍,被时代淘汰。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把握发展规律,能够开拓创新、善于驾驭全局的现代型领导者。

第三要坚持党的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市环保局是市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顾全大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尽心尽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每个党员要切实解决好“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为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努力为党、为民掌好权、用好权。

第四要坚持勤奋工作,坚持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带领群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实际行动中。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经常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新情况,真正为领导提供详实的决策依据,真正为基层和群众搞好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把自己的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环境保护事业结合起来,在环保工作岗位上不断做出贡献。

第五要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等,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拒腐防变的的警钟长鸣,公道正派,廉洁高效,求真务实,团结协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第六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前环保工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投入不足、能力不强、发展很不平衡,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担负起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重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创新。

同时,我们要不断引深我们环保部门在提高素质方面一贯提倡的几个要求。一是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规定,规范从政行为。在公务活动中和社交活动中,不折不扣地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四个不准”。二是加强政风建设,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切实做到“五个严禁”、“四个严格控制”和“四个坚决制止”。三是依法行政,严格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保系统“六项禁令”。让一个党员举起一面旗帜,一个党员树立一个榜样,一个党员作出一个表率,在我们的环保部门形成一切向党员靠拢,一切向党员看齐的争先恐后、争创一流的局面。

三、新时期环保部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保持

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历史的重托。如何保持环保部门每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何发挥局党组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更好地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把环保部门建成一个高效战斗集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先进性教育正在全面推进,我们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本单位、本部门“谋大事、促发展”结合起来,与“增强党员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与“改进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结合起来,迎难而上,自我加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找准问题,明确方向,有的放矢,切实搞好整改。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表率:

一要做认真学习、不断进取的表率。是否重视学习,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历史上,一个先进国家因为轻视学习而落后,一个落后国家因为关于学习而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志曾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关于学习,关于重新学习”。同志也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同志强调,要放眼世界发展的大势,胸怀改革和建设的全局,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所以,学习是每个党员的第一资本和第一需要。要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就必须做到:学政治理论,提高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完善和丰富知识结构,力争成为一名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业务,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把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要做认真负责、工作高效的表率。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第一,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以人为本的观念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情系百姓,心悬民情,时刻想着群众,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安危冷暖,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带领群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的实际行动中,要带头开拓创新,要勤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以宽广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环保新要求篇(11)

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调整企业发展重点

自金融危机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强化,十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单列一章,并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被纳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相关规划也陆续出台,推进了环保产业需求的增长。2011年12月,《“十二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2012年4月,《“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及《“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同时出台,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到2015年,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配套完善税收制度等,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再次提供动力。为抵抗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对策,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能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对环保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环保企业在供给应对污染治理能力上有了明显提升,基本上能够初步适应国家污染控制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具备了一定的为各种城市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污染提供污染治理装备和环境工程技术的能力。我们环保企业抓住这一时机,积极转变理念,把企业利润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加大了工程投资力度,发展多元化工程运营模式,由传统的EPC模式逐渐发展到BOT、TOT、DBO等模式,增加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为环保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高新技术交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及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制造技术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相比,仍不能满足要求。尤其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利润普遍降低,劳动密集型等附加值较低的利润增长模式逐渐被取代。以前的企业着重于扩大生产能力赚取市场利润,不愿为推行节能技术影响生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市场的缩减,促使企业转而注意节能降耗,通过挖掘企业潜能开拓新的市场。企业正在将重心调整到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的利润增长点,以提高我国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规模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仍有部分关键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但是环保企业已经加大了与国外先进技术企业的交流,对关键污染防治技术引进转化提升。同时,我国环保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水、气、声、固废、辐射、土壤修复等污染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我国环境改善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及NGO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及各地方行业协会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了大量环保展会、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等,为产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了平台。我国的环保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已经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道路,并在发展中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加强企业体系建设,树立企业品牌效应

管理是企业不变的主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新兴产业,环保企业应该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实现行业的尽快成熟。不断改进管理,不断挖掘管理潜力,向管理要效率和竞争力。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只有企业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产品及工程的质量,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国内环保企业在经济低迷的现状下,一方面尽可能利用低成本的相对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转变发展模式,增强控制成本的能力,通过体制创新、技术进步、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相当一部分环保企业都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整个环保行业企业的体系建设已经初步成型。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方式。企业品牌的建设,以诚信为基础,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打造企业品牌特色。目前环保企业通过努力,已在行业内形成部分品牌企业,这些企业都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企业文化,建立了企业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我国环保产业在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并且已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站稳脚跟,为环保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但是环保产业毕竟是新兴产业,市场体系尚未完善,通过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发展应对过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法律法规及地方配套政策滞后;污染总量高,处理能力不足;人才与技术仍不能与环境治理需求匹配;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存在,成为今后阶段环保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转向寻求多目标平衡,同时追求“调结构”、“稳增长”与“促改革”三大目标。这一政策的实行,为我们的环保产业的发展保留了时间与空间。笔者认为,为了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环保产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加强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推进环境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健康发展

新时代改革中节能环保是重要议题。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是法规建设,法规主要包括法律、规章、规划、标准等方面。法规的有助于促进环保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推动资源产品价格、排污权逐步市场化,也将促进环保工程加大投入,并给环保企业在环保大市场中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国家法规政策必然是以现阶段市场需求、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为基础的,因此根据市场经济法则,国家有需求,环保企业必将加大供应,以实现满足国家需求和企业盈利的双赢。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不配套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地方落实国家法规的实施细则出台也不及时,环境执法力度相对薄弱。如近年来开始显现的土壤污染、VOC、区域循环经济边界平衡等问题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定;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保护费改税制度等的提出,需要相关法规及细则的出台。行业标准是进入该行业的生产及设计等企业的准入门槛。目前我国环保设备产品非标产品居多,环保装备生产市场比较混乱。环保企业对节能环保业熟悉了解,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中,会使我国的环保产品在更广的范围内流通,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强化产业管理

人才是一种战略,环保产业要加快健康发展,必须要善于发现人才,使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计划,加快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同时也要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的人才。要加强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环保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企业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各类人才。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积极推进由“经济人”到“生态经济人”的转变,使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上升到新的历史阶段。另外,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以代表本行业迅速地把利益诉求和权利主张传递到政府决策过程之中,同时也把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给企业。利用这种优势,协会在环保产业管理秩序中可以加强行业凝聚力,促进整个环保产业在市场经济和生态经济法则影响下的整合和增强。

加强技术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条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近年来,我国环保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来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规模依然不相适应,大量关键和核心技术仍要依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环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全国性雾霾天气的加重,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国十条”的,PM2.5治理技术成为摆在环保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企业必须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和核心的位置。要想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企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企业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主体,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科研体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资力度,保证科研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技术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培养骨干队伍。

拓展金融市场,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目前虽然全社会已认识到环保产业对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不足;二是环保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程度较低;三是环保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存在较大障碍。缓解环保企业融资难题既要进一步提升环保企业的自身素质,更要在现实环境下积极拓展金融市场。要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手段加以扶持和培育开发贴近环保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加强金融支持,通过对环保企业优先贷款、降低贷款利率、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政策,共同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引导地方加快设立主要面向环保产业的行业基金,并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行业基金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贴,促进环保企业与证券市场的对接。探索建立从创业投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到上市融资的投融资协同机制,形成有助于环保企业快速成长的环境,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环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