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房产投资成本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4:53

房产投资成本

房产投资成本篇(1)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筑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竞争目标的实现不得不更加依靠房地产投资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也可以在获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占据市场竞争中的长期优势。其重点和核心是房地产投资成本管理。房地产投资项目成本是指在房地产投资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房地产投资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以下就房地产投资成本管理问题展开探讨研究。

1.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概述

1. 1房地产项目属性

(1)建设投资大。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性产业,开发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有很高的要求。

(2)开发周期长。土地及建筑物作为项目开发的对象,其一般工程规模较大。本身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应政府要求,经营房地产开发项目需要办理许多相关部门的繁杂手续。从项目获取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到竣工验收,所需要的时间都不太可控,都影响着项目开发周期。完成一个开发,甚至更长的时间。

(3)受国家法规政策严格约束和调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多个方面。房地产行业己经成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和重要的风向标之一。也同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和中央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其生产过程,必须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从项目立项开始,房地产项目的各开发环节都有直接约束和控制。如项目开发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响应城市统一规划等。

1. 2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简述

1. 2. 1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意识匾乏。更多注意产品成本的事后核算,没有真正理解项目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对导致成本发生的作业一一“合约”缺少事前控制的意识。

(2)无法准确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最新动态成本。由于伴随项目的开发,时刻发生着成本,成本也在时刻的变化当中。最新动态成本,需要项目内外部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核算出来,因此动态成本情祝经常滞后。

1. 2. 2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管理

(1)年度销售任务是公司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及工程的进度预计估算的,销售计划很难做准。

(2)团队管理粗放,常常重结果而轻过程,缺乏精细化的销售管控。

(3)定价管理上,销售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销售率缺乏管控,外部应变能力差。

(4)费用管理上,营销投放缺乏规范和价值分析,而营销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其效果无法完全预测。

2.房地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不重视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许多房地产商做前期策划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的需要,只想到把策划包装好点,从而达到顺利筹集到资金的目的。这样导致了前期做的策划报告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很多策划报告显得虚无缥缈,远未达到“指导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要求。在收集材料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分析指标选择的合理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计算过程的规范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待根本性的提高。在这样消极的投资决策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过失在有增无减地出现,大量的开发资金损失在有形和无形之中。

2.2不重视图纸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只重视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对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非常重视。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均设有土建安装工程部,同时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公司对项目施工质量、进度等进行直接的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知错觉:工程成本主要花在工程建设阶段的“一砖一瓦一水泥”中,加强过程监控就可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为了切实落实到实际中,开发商经常费尽心血,采取多项控制措施。

2.3不重视控制计划,导致成本失控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认识成本控制计划的重要作用。计划一般分为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几种。很多房地产企业认为长期计划太遥远了,从而忽略了对长期发展计划的规划、制定和实施。这一错误认识的直接影响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前景,没有长远规划,走一步算一步。往往使企业投资经营失去连续性,甚至又“断层”现象的出现。企业的资源远没有得到合理规划和利用。我们在评估成本支出时,往往只看重一些表面的显性的支出,而实际上,由于企业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造成的隐性成本支出却往往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2.4工程招投标工作没有起到真正的成本控制作用

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是我国建筑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有利于降低促进公平竞争,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防止产生腐化现象。特别是在现阶段,不完全统计,目前房地产项目真正实施招投标的不足60%,招投标工作推进不理想的具体原因十分复杂。客观地讲,目前招投标工作实际存在一个困惑点就是施工单位投标的依据是各省市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而不是企业内部各自的“企业定额”。

3.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控制

3.1实行设计招标或设计方案竞选

工程设计的优劣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坚持设计方案的评价,择优确定设计单位和方案。 设计方案的评价包括民用建筑设计评价和居住小区设计评价。 民用建筑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择优选取设计方案招标或设计方案竞选两种方式优选设计方案,达到拟建工程项目能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3.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投资资金使用最为集中的阶段,基本上为总投资费用的 90%以上,因此,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施工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对于实现建设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工程变更。由于工程建设的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项目招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 因此,出现工程变更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工程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使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实行“技术管理、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 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应尽早尽快解决,减少损失,否则,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工程变更分为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两大类。 为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无论是哪一种变更,必须严格按变更程序、限额审批实现变更,否则,很难实现投资的控制。

(2)施工组织及技术措施的控制。 施工技术措施对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技术措施的审查,除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查外,还可邀请设计人员参与审查,这样施工技术方法就和设计意图做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施工技术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3)工程资金筹措支付及施工进度控制。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会面临资金筹措问题,资金筹措的方式多为银行贷款。 工程资金的筹措、支付情况对工程的开发成本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资金充足、支付及时,就能保证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交、竣工时间和房屋的销售,使建设资金按计划回笼,减少建设资金的贷款利息。

4.结语

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发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衡量房地产开发投资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是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是影响房产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其开发成本的高低必然引起售房价格的波动。同时只有控制好了开发成本,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效益才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房产投资成本篇(2)

关键词 房地产 投资成本 管理

一、土地成本

房地产开发离不开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国家一直严格控制土地出让一级市场。开发企业应注意关注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掌握市场数据,争取以客观合理的价格取得土地。具体在竞买过程中,应认真研究土地管理部门招标挂牌拍卖文件及出让合同文本,做好土地可能成交价的分析工作,应特别注意土地在形成熟地之前的拆迁成本。同时为防范风险,根据预控的原则,在竞拍前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包括拆迁成本在内的可承受的心理价位。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房地产销售价格并依据经验确定各项开发成本、利润倒推计算出土地可能成交价,同时通过敏感性分析,根据销售价格及各项成本的变动幅度倒推计算出相应的土地价格变动幅度,以市场未来客观销售价格及可承受成本、利润结合开发企业的预期倒推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可承受的心理价位。

二、政府规费

房地产行业的主要工作对象除购房者外就是政府各有关部门。政府规费也是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界所谓“靠政策吃饭”所讲的也就是政府规费的管理。政府规费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规划、消防、环保、施工等手续办理过程中应向政府各有关部门交纳的费用。各项费用的交纳都有各级政府的文件规定。在这一阶段工作过程中,正处于项目前期,开发企业尚未取得预售资格、很难取得银行贷款,资金压力很大。这时能够利用各项政府优惠政策,免交、缓交各项费用,不仅能减轻资金压力,还节省了贷款利息等财务费用。

三、建安成本

建安成本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建设的所有建筑物的土建、安装、装饰、设备购置费用之和。建安成本的控制可分招投标合同价管理、建设中造价管理及项目结算管理三个阶段。

招投标合同价管理是建安成本控制的重点,这也体现了预控的重要性。首先应根据工程定额及工程类别等确定项目预算;然后在招投标过程中根据建筑市场、建材市场的供需情况,在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为招投标底价;最后根据投标方在招投标过程中的竞争情况确定中标者,并确定合同造价。建造中造价管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控制建安成本支出的过程。建设中的建安成本管理应从科学的工程项目费用计划着手,先将工程费用分解,并进一步分解为子项,再按时间进度分解,随后将费用额度安排到相应子项和时间段,形成费用计划;在费用计划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比较、分析、预测、纠偏、检查的分阶段步骤实施建安成本费用控制。

四、专业费用

专业费用是开发企业聘请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前期物业管理等专业公司要支付的费用。专业公司的参与是提高开发项目品位、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及工程、物业管理方式,从而能降低总体成本或者提高经济效益。建筑设计方面,应从建筑设计、小区规划、景观环境、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等多方面入手,突出企业及其开发项目的个性与差异化,进行明确的品牌定位,从而提高项目的内在品质,提高利润空间;工程监理方面,优秀的工程监理企业可以协助开发企业进行专业的成本、进度、质量管理,进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前期物业管理方面,开发企业在项目前期引入物业管理理念,提高购房者对项目建成后的良好预期,同时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五、配套费用

配套费用包括开发项目用地范围内将市政公用线路连接到建筑物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车棚、围墙等构筑物,绿化、景观设施等除建安成本以外的的建设施工费用。配套费用的支出一般处于项目后期,开发企业资金相对充裕,又是吸引购房者的最后阶段,这时开发企业舍得投入,但也应注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满足配套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如采用新式室外配电柜代替建设配电室既少占土地、降低成本,又能满足业主的用电需要;绿化中多种乔木,少种草虽前期投入多一些,但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大大降低养护费用;项目园林水体采用中水系统处理后的中水,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节约了运行费用。

六、管理及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是不管项目进展如何开发企业一直要支出的费用,包括企业办公费用、人员工资、招待费用、宣传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控制管理费用依赖于企业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开发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系,对每项费用设立专项的管理制度。销售费用是企业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所支出的推广宣传费用和中介机构销售应支付的费用。推广宣传费用包括广告费、公关活动费等,应在考查各种推广宣传效果的基础上来决定费用的投放量。费用则根据开发项目的销售难易程度分别向中介机构支付,当项目较难出售时,费率较高;当项目易于出售,开发企业就可以自行销售,费用就很低。

七、财务费用

由于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它与金融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就存在手续费、利息、佣金、发行费及汇兑损益等各项财务费用。降低财务费用最主要的方式是降低负债率;其次,应区别各种融资手段的财务费用比率,根据自己所处资金状况分别采取适宜的融资手段;此外,在项目运作中应特别注意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初期支出的资金量很大,而且距离资金可回收时间较远,这时资金的运用应慎重。支出过大,金融机构若不支持,将造成资金链断裂,即使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也会增大企业财务费用。延缓支出的渠道有缓交政府各项规费、减小工程款期初支付比例等。

八、结束语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要求房地产企业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上一台阶,并真正实现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度过当前的危机。

房产投资成本篇(3)

1.1编制项目估算不严谨项目在投资建设之前,企业都会对其作出投资估算,但是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编制项目估算的重要性。对项目投资的估算不合理,有时候会出现各种漏洞,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企业在发展中没有长远的计划与预算,对资源不能做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隐形的成本支出,对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不利,无意中增加了投入,降低了利润。

1.2施工过程中监管不严格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企业忽视对材料、设备的监管,设备费用在工程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旦忽略了对这方面的管理,造成材料的浪费或者重复投入,整个工程的成本就会极大程度地增加。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权责不明确,领导对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而问题产生时,没有部门出来承担责任,致使企业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1.3招标工作没有起到控制作用我国在工程建设中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来提高竞争的公平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现实的投标工作中,各施工单位并没有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与工程的难度进行投资预算,而是按照省市统一标准进行工程预算定额,因而他们的报价近似。除此之外,很多房地产公司的建设项目并没有招标的程序,工程承建者早已内定。因此总的来说,投标招标工作没有起到对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作用。

2房地产工程项目投资成本进行控制的意义

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只有成功地控制住房地产工程的项目投资成本,才能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就社会效益来说,有效控制成本能够有效地下调房价,改善民生住房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成本的降低使企业在房价与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3如何有效地对房地产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

3.1本控制的原则(1)全程控制。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包括从项目的确立、设计、施工、竣工直至销售阶段,有时还会涉及到后期的线上线下运营。保证项目的成本始终都处在科学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2)全员控制。企业内职权的分配、责任的安排对项目成本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的。合理的组织结构安排,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树立起控制建设成本的观念。在问题产生时有人主动承担,主动解决,将损失降到最低。合理安排人员,专人管理施工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从而有效地控制项目建设成本。(3)实时控制。一般的房地产工程建设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市场与资源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对成本的管理控制要有实效性与时效性。将市场的变化与前期预算进行对比,一旦出现偏差,要及时找到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根据市场与资源的波动,调整成本控制计划,重新对资源进行配置,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实现利益的最优化。

3.2成本控制的方法

3.2.1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与监督机制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在房地产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一个是成本控制机制,遵循全程控制的原则,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成本损失要严惩,对于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赏罚明确适度。另一个是责任制度,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将职能细化,做到每件事都有组织负责,遵循全员控制的原则,实行全员对成本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意识,使权利、责任的分配合理化,全员树立成本控意识。

3.2.2.根据阶段特点开展成本控制(1)前期阶段。在项目开发之前,要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当地的政策和法规等,对项目的投资成本做出预算,探究项目的可行性,控制项目的最高成本,确立可行有力的项目建设方案。工程项目的设计一旦完成,后期就很难再将成本降低,预算人员要与项目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将设计人员给出初步的设计图纸与施工图预算,与前期的项目预算想比较,严格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对设计进行监管,务必选出相对来说成本低、质量高的设计方案。招标过程要保证公正、公平与公开,避免暗箱操作等问题的产生。为了从众多开发商中选择优秀的承包者,房地产企业在招标中要比较开发商的工程量计价、标底的预算、施工单位的信誉度等,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地产的开发成本。在招标结束后,按照招标时提出的要求,签订合同,保证双方的利益。(2)实施阶段。在房地产工程的实施阶段,应加强监管力度。监督施工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对材料的不必要浪费或重复投入。在施工中鼓励进行技术创新,进而降低成本。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找相关部门进行解决,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发生。除加强监督外,还应利用赢得值法(见图1)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图1赢得值法原理赢得值法是通过比较某一时段的已完成工作量与该时段的计划工作量,来对工作进展进行评估。其中BCWS表示计划工作的费用预算;BCWP是已完成工作的费用预算;ACWP则表示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实际费用。BCWS与BCWP都是以同一时间与同一预算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因此二者的比较可以得出预算与实际间的偏差。该进度偏差用SV来表示,SV等于零则实际预算值与计划预算一致;SV大于零则实际预算大于计划预算;反之SV小于零,实际预算低于计划预算。ACWP表示实际费用,它与BCWP的差值通常用CV来表示,指费用偏差。同理,CV等于零实际费用与计划费用一致;CV大于零,计划费用高于实际费用;CV小于零,计划费用低于实际费用。另一个可以有效判定工程效益的指标叫做费用绩效指数,用CPI表示,CPI=BCWP/ACWP,CPI等于零,表示经济效益符合预期目标;CPI大于零,则经济效益高于预期目标;CPI小于零则经济效益低于预期目标。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将赢得值法应用到实际中,通过计算得出SV、CV与CPI这三个指数,科学地判断房地产工程的成本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竣工阶段要依据政策、法规,审核工程的各种款项,将工程中产生的工程量、费用等严格送审。(3)销售阶段和后期阶段。销售过程中要注意销售手段的实用性,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与档次,要对自己开发的地产项目有一个准确定位,找到目标销售人群,根据他们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手段。选择主流媒体,选择及时有效的途径进行宣传。在后期宣传方面一些地产项目后期还有对客户的回访等一系列活动,以加强对自己项目的宣传。这些后期的宣传活动要适量与适度,否则不但会增加成本,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房产投资成本篇(4)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立足于市场,争取获得更大的效益,就必须把握好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和阶段,力争把投入成本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使项目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实际效益。

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周期较长,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的过程,要想以最少投资获得最大的目标,就必须对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全面分析,有效的进行控制成本。

一、首先是在项目投资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前,应对与项目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判断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并对多个可能的备选方案进行择优的科学方法,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决策科学化、程序化、从而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并为开发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提供参考。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资料,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深入市场调查并充分掌握各类资料,对拟开发的项目的市场需求及市场供给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作出客观的预测,包括开发成本、市场售价、销售对象及开发周期、销售周期等。关键是对土地成本的估算上,在总的成本中,该项费用占用很大的比例,一般在45%以上,高者甚至达到项目总成本的80%,因此,要确定合理的土地买价,把土地成本控制在论证的目标之内。

二、其次是在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度,而且也影响建设项目的使用价值和投资收益。因此,选定优秀的设计单位可以为建设单位在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自然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在对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优选出最为合理、可行的方案作为最后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选定方案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市政基础设施分布、建筑物及项目的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经济指标和控制性规划技术指标等。设计阶段作为控制开发成本最重要的阶段,可锁定可控成本80%以上。通过限额设计指标来实施项目的成本控制,要求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限额设计,对钢筋、砼、节点等限定上限指标,设计完成后对实际指标进行评定,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同时,着重抓好事前的设计修改,多选样、多分析,避免完工后的返工及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强调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如建筑设计时尽可能功能分区相对集中,避免不必要的装饰,环境配套上做到实用美观,不求奢华但求新颖;在设计时通过合理利用法规如设计错层阳台、飘窗、空中花园及局部挑空等手法,在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际使用面积,本质上摊薄楼面地价;在建筑布置上充分根据项目的地形地貌及钻探数据考虑基础形式从而节约地基处理成本,准确计算土方平衡量,确定场地标高以节约土方成本,等等。

三、施工前期阶段

根据开工计划预决算部编制完成工程量清单预算,合理确定招标控制价,并审查招标文件和合同的有关造价条款提出造价建议,通过招标确定合同造价,从而进一步锁定目标成本。在实际工作中也碰到过类似于在招标前缺乏成熟的方案及确定的技术标准、或者在招标完成后图纸出现较大范围的变更,甚至是颠覆性的变更,那么就会产生很多分部分项的综合单价需要重新确定,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前研究和完善设计图纸、确定材料样板,尽量减少后期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四、施工阶段

1、严格现场签证制度:建立工程、造价、监理、跟踪会签制度,分清签证性质,了解每单费用,加强各部门互相监督,并由分管领导把关确认。

2、建立动态成本台帐:根据公司预先制定的《工程联系单业务规程》规定,对每单设计变更联系单和现场签证联系单做造价跟踪,预决算部接单后启动《造价调整内部联系单》,完成材料询价建议、调整造价的测算报公司签阅审批,根据审批意见由开发部对外签署生效《工程洽谈记录》作为工程结算依据。推进跟踪审计制度后,下步准备启动《造价控制动态分析报告》,定期披露合同额的动态移动情况,掌握目标投资额的偏离状况。

3、严格控制材料、设备价格:材料设备费在工程的建安造价中

约占70%,工程材料成本控制是项目开发过程的重要内容,对一些主要材料和设备一般采用甲供和定牌核价方式。房地产企业要建立价格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上最新的材料设备的价格信息。要注意各项材料、设备的定位与楼盘的品位是否一致、是否经济合理等。大宗材料设备订货,应货比三家,采用招投标方式采购,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把握好订货的时机。同样的材料设备,由于产地档次不同,材料会有差异,就是同样品牌的设备由于销售级别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异。因此要树立成本意识,形成控制成本机制。

4、准确履行合同对外签署审批和合同款项支付审批,掌握合同条款精神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及时编报决算审核表和成本登记表。

五、竣工阶段

该阶段是对项目成本的最终反映和锁定。根据竣工结算资料受理情况完成工程结算审核,待项目所有合同完成结算后编制《项目工程结算报告》,该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工程概况、合同结算情况列表说明、工程预决算受理及审核情况表、典型单体造价解析、造价预测和结算对比分析、经验分享及建议等。对于竣工结算项目,我们认真做好总结和统计分析,把经验数据纳入《工程造价预测分析系统》数据库,以此作为今后开发项目制定目标成本和采取改善措施的重要依据,达到实施一个项目,在成本控制方面提高一个水平。

总之,房地产项目成本动态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总体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加强:

房产投资成本篇(5)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A

一、房地产业投资决策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1、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房地产业与国家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其投资时机受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较大,如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政策变化,将会影响到市场对房屋的需求量;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将会对房地产开发成本造成影响,税收政策及贷款利率的变化将会引起投资效益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购买力造成影响,也会影响房地产的投资。

(2)成本因素

影响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所需要资源价格的变化、项目周期以及项目的产出率等。由于在建筑过程中的施工消耗,建筑所需材料等价格都在不断变化,投资收益会受到一定影响。房地产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而资金的占用对成本的影响直观的体现就是利息的支出,开发项目的周期越长,银行贷款的数额就越大,而如果开发项目的周期短,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次数多,其产生的效益也就越大。

(3)投资区位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不可移动的特点,因此房地产的区位因素是客户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地段位置是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追求高品质生活。而任何一个房地产项目都与其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发生着各种互动关系。因此不同区位的房地产项目,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

(4)投资时机

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是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关键。经济发展趋势是影响开发时机的关键性因素,在经济发展的成长期,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处于上升势头,此时推出合适的房地产项目较易获得较高的收益;当经济处于低迷期,市场需求下降,不能达到预期收益,因此房地产投资者必须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把握投资时机。

2、投资决策失误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面临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房地产投资潜在着各种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投资风险。

(1)市场因素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动荡会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市场供需关系、市场购买力以及利率汇率等都会对成本控制造成影响。房地产企业周期长,在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开盘期间,市场需求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很大,如客户对户型结构及单元面积的喜好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收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政策因素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金融政策及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成本影响最为直接,货币政策的紧松都会直接影响到房地项目开发者以及购买者所持有的资本,影响了项目的开发和销售,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需的成本受到影响。如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土地增值税条例和房地产开发相关办法,都使增加了项目开发的成本。

(3)项目开发团队人员素质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项目开发团队人员的素质对成本的影响较大,如果没有专业的投资分析,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失误导致的项目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增加了项目的开发成本。决策者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无法正确对项目进行定位,盲目进行投资开发,在开盘后出现销售瓶颈,成本的收回速度较慢,使开发成本增加。

二、完善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1、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降低投资风险

在房地产投资经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潜藏着风险,从而使投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市场调查。调查住房销售价格、户型需求、环境要求以及市场竞争情况等进行调查,对正在开发的楼盘进行产品、客户群、价格以及市场购买力等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的使用要求、建设目标和规划技术条件等组织项目前期工作组的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初步投资建议,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提出科学依据,降低投资风险。

2、重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

投资阶段重点是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投资估算精确度进行控制,并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进行编制,从而确保项目上投资决策的可靠性。

(1)重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要使开发项目达到预期经济效果,就必须实现项目决策科学性,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做好可行性研究,解决并落实项目开发过程中经济技术原则和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市场的供需关系、客户群及产品定位分析、项目选址与方案规划、产品的建筑方案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以及财务效益等。对市场进行研究,了解客户需求,对项目进行定位;在技术研究阶段要结合设计方案对比项目功能,从中选择出经济与技术结合较好的方案。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可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使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市场以及项目本身的定位,尽可能避免投资风险,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2)重视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拟开发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进行项目开发取决于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投资估算必须保证准确性,如果出现的误差太大,将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在初步决策阶段,允许估算误差在30%左右,但在最终决策阶段,其估算误差必须控制在10%以内。只有保证投资估算的方法和数据资料可靠性,才能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中其他阶段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

3、采取组合投资策略,利用保险规避经济风险

(1)采取组合投资策略

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为了分散风险,采用组合投资的策略,同时运作多个房地产项目。如何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投资时机、项目类型、投资区域等,规避风险并且尽可能多的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采取组合投资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房地产业具有投资时间长、资金占用量较大等特点,因此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财务危机,如果后续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因此在采取组合投资策略时要避免几个项目的同时启动,避免由于几个项目一起启动占用大量资金给企业带来的整体性经营风险。在组合投资时,要注意对开发周期不同的项目进行组合,注意开发周期的多元化,使其相辅相成,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保持企业效益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提升企业形象和融资能力。

其次,采用组合投资策略时要注意投资产品的组合。房地产企业选择的投资产品包括商业地产、住宅地产以及工业地产等。由于市场供需的多变,因此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商品在同一时期内的供需关系是不相同的。在分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各种产品的市场状况和企业实力进行科学、准确、系统的评价,从而对投资产品组合作出调整。

再次,投资区位的组合。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实施的政策不同、社会环境、人文地理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也是不一样的。实施投资区位组合,可以使企业打破房地产不可移动的地域限制,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机会,避免一失均失、一败俱败的局面,尽可能的防范和分散风险。

(2)利用保险规避经济风险

保险作为一种及时、合理的分摊经济损失和实施经济补偿的方法,可以有效处置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房地产保险是指在房屋设计、建造、销售以及消费和服务等环节中以房屋及其相关利益与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费为代价,将开发过程中或已经开发完成的项目存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来承担。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保险的可保范围是有限的,在多数情况下,保险也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补偿。因此企业也需要采用其他非保险手段来转嫁风险。

4、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1)加强投资项目团队人员素质建设

房地产可行性研究和开发策略是一个非常专业、系统的工作。面临新的经济形势,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提高项目团队的整体素质,加强项目团队的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成本管理人员除了对城市的市场状况和经济形势、建筑工程造价状况、贷款利率等做充分的了解、分析和判断,还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加强团队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和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善于利用各方资源,与公司内部各部门合作伙伴沟通。

(2)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阶段,投资者要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实施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首先,要建立利于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监督”职能,分析成本失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要调动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对于提出成本控制有良好建议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于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成本失控要进行处罚。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功能,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企业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自觉节约成本。

其次,控制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的土地开发成本、项目设计成本、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配套设施成本等。土地开发成本一般占到项目总支出的20%~30%左右,因此对土地的位置选取及出价的确定都应充分考虑开发风险和升值空间。要根据项目设计的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等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投资成本的最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会占到项目总支出的45%~55%左右,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控制时,要根据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对类似的项目造价标准进行调研,把握项目施工的总体情况,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指标,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分析优化,将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三、财务费用及税金的控制。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对财务费用做好充分估计,正确利用企业财务杠杆作用,在满足项目资金链连续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费用。税费的减免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因此在投资决策前,要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估算,努力获得政府支持。此外,还要预测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开发周期的变动等,确保项目成本最小化。

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是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达到预期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房地产开发项目运作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成本核算多、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因此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项目开发团队,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尽量避免风险,从而达到企业的预期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邹坦,韩宁.关于工程建设单位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方法研究[J]. 工程质量. 2007(19)

房产投资成本篇(6)

1 房地产投资商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由过去的统分统筹的计划经济时代跨越到现在的市场化竞争的阶段,房地产行业朝着规范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并发展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战胜竞争对手取得成功,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切实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必由之路。

成本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还是企业的战略手段。如何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只有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才能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降低企业的成本,加强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备受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的话题。成本控制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并涉及到房地产企业的每个职能部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任重而道远。

2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房地产企业应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成本控制领域,使企业成本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然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分析方法太过片面、简单,缺乏系统性,例如,片面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在招投标环节、开发前期以及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使得企业总体成本难以控制下来。

2.2 行业整体成本控制意识不到位

各种传统因素影响着房地产投资商的成本控制意识,许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整体性,只关注“事后”控制,忽略“事前”控制;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只限于施工阶段和财务领域的成本控制,轻视设计、选址、规划过程的成本控制;单纯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搞规模化经营来获得利润,不懂得合理控制经营规模。以上种种行为,都不利于企业形成完整的成本控制理念,不能行之有效地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

2.3 企业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虽然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存难度加大,然而,房地产企业仍然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或者风险意识不强。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会加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风险,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经营风险也与日俱增,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要转变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风险意识、成本意识,以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3 房地产投资商的成本控制有效策略

3.1 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环节加强成本控制

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工程实施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商普遍关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而不注重项目前期的成本控制。只有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3.1.1 优化招投标和设计方案

房地产投资商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在委托设计时采取设计招投标机制来确定设计单位,竞争机制可以优化项目设计方案,选取有实力的设计公司,以此来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在根本上控制企业的工程成本,减少直接的经济损失。

3.1.2 实施工程项目限额设计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限额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抑制大规模盲目投资,是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的有效手段。此外,工程项目的设计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决定着建设费用和建设周期,也决定着工程项目完工后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1.3 加大对设计图纸的评审力度

在对设计图纸审查环节,加大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和复审力度,是为了保证施工环节的畅通、有序。在审查过程中,对于设计图纸不完善的环节及时向设计企业提出修改意见,以免在施工环节出现无法施工而影响工程进度。对设计图纸的技术性指标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出现由于设计环节的失误而影响整体工程的情况。

3.1.4 价值工程在开发项目中的运用

价值工程能够把创新理念巧妙融入房地产的设计中,通过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实现了使用价值最大化。不仅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整体功能。例如,保温层墙体设计,既能有效使用太阳能资源,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设计工作完成了成本控制和环保功能的完美结合。

3.2 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3.2.1 在招投标阶段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在招投标阶段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材料设备的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招投标可以择优选择建筑施工材料和设备,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这对整个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施工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率,还能够为建设单位解决后顾之忧。

3.2.2 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阶段,是建设时期最长的阶段,做好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是投资企业较为注重的环节。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控制,也就是加强对履约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加强对合同的管理,避免出现工程索赔事件。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好事前把关,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工程变更严格审核,避免投资失控;其次,建立和完善监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制,加强对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再次,工程建设可以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技术方面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力争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周期,进而降低在建工程成本;最后,对于施工现场的经费和管理费用进行控制,使费用支出合理化。

3.2.3 在竣工阶段实施成本控制

对竣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要依据项目合同、工程预算及费用定额对工程款项进行审核,审核是否在工程建设的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款项的支出和预算是否一致,同时根据合同及相关规定,对报送的竣工结算进行审核,保证结算与工程实际造价相吻合,做到量准价实。

4 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投资商除了要迎合市场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还要在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严格做好成本控制,力求以最低的项目投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掌握竞争主动权,只有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使房地产企业长久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文.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思想[J].中国房地产,2004,(07).

房产投资成本篇(7)

理论上讲,随着近年来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市场价值持续增长、其账面净值显著低于公允价值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会给企业带来较为丰厚的账面收益,进而为其获得资本市场和再融资提供便利的条件。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公司仍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模式的企业少之又少。若要深入的剖析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的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应对有关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原因分析

首先,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并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与会计管理相关的较为可靠地信息。由于会计计量与报告中存在的主观性特点,就使得财务人员可能对通过以经济业务产生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其次,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事务方面存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企业之间由于所处环境、经营规模及经营状况等条件的不同,为促使会计信息恰当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为获取最大的利益且不违反准则、制度等目的,留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企业需要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二、现阶段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多选择“成本模式”的原因分析

了解了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原因之后,我们就应全方位、深入的剖析,以确定在新会计准则下为什么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多采用成本模式的原因:

(一)成本模式的选择对税收更有利

成本模式计量时可以通过计提折旧抵销的所得税此时必须缴纳。由抵税效应的消失引起的所得税税赋的加重,也成了不少企业选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一大顾虑。另外,“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政策虽然明确了投资性房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税,但却不能计提折旧抵税。

(二)公允价值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可见,企业一旦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就很难再调回到原来的成本模式。正是由于计量模式的不可回转性,使得大部分地产上市企业不敢轻易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而仍处于观望态势。

(三)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不具备完全市场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准则同时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是由于相关市场体系还不健全,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还不够高,还很难满足新准则所规定的两个条件。

三、完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向

(一)完善会计准则与政策法规

新会计准则体系改革的方向是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是:资本市场建立时间段、有关经济的政策与法规不完善等。因此在多大范围和多大程度上赋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还需要循序渐进。首先,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具有较为广泛的参与性,借此以提升会计政策选择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其次,制定会计准则应具有前瞻性,不应使准则落后于实际的经济活动管理中;再次,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防止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人为操纵和寻租行为。

(二)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相关权力

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配置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各方在索取权问题上有更充分的讨价还价,优化企业内部不同层次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具有的相关权力,使企业契约的制订更加的完善。具体而言:公司管理层享有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权;董事会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所以公司董事会理所当然的享有会计政策选择的决策权;监事会有各个缔约主体代表参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四、结束语

企业无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是成本计量模式都各有利弊:公允价值的引入符合全球一体化的要求,能够更好的体现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性,使企业账面价值更加及时、客观地反映市场的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比如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可操作性不强,等等。成本计量模式则沿用了传统的资产计量方法,会计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不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资产状况及盈利水平较为稳定,不容易被人利用进行利润操纵。但却反应不出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公允价值,不符合全球一体化的要求。这两种后续计量模式预计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企业应如何选择,关键还是看该企业适合于哪种模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房产投资成本篇(8)

    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动给房地产开发商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比如像:市场需求、购买力、汇率等等方面。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楼盘上市,中间间隔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市场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动,消费者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投资收益与预期计算偏离很远。

    2.开发成本受法律政策的影响

    对房地产开发商影响最为直接的是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法律政策风险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变动以及相应的法律政策调整,造成房地产开发商经济上的损失。货币正常的松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项目开发所需的成本费用。

    二、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经济分析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评估指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土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公共设施配套等等因素。在进行设计方案的评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性价比、经济性以及环保、格调等等各个细节问题。在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财务评价和综合评价,每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因素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适当的提高建筑平均层数和建筑密度,控制适当的建筑容积率,可以减少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单位造价,同时节约用地,从而能有效降低整个项目的建设资金。

    2.规划方案的优选

    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之后,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能满足使用功能与生产要求的双重前提下进行技术和经济的有效整合,制定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在进行比较方案的优选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各个方案之间的可比性,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经济评价指标作为比较选择过程的参考指标。

    3.尽可能地提高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资金的使用量非常大,市场的任何波动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都会直接给房地产项目的收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开发商在投资决策阶段通过对影响项目投资效果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常和市场等因素的分析,了解各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帮助投资者根据房地产项目风险的大小和特点确定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提出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案,有重点的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4.采取多样化组合投资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将资金有选择的投资到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上,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建造不同类型的住宅、写字楼或者娱乐场所等,以减少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风险也是不同的,对应收益高低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分析,开发项目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对应风险也大。所以,如若将资金投入到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可以将整体的风险降低,最终获得的是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

    三、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方式

    1.转嫁风险

    首先,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前提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但是,保险公司虽然是一种及时、有效且合理的实施经济补偿的方式,但是保险的使用方位是有限的,而且在最初交的保险费金额也是非常大的。所以,通过保险转嫁风险并不能解决一切风险。

    其次,以合同的形式将开发风险转嫁给其他的经济单位。比如在房地产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将部分危险性极高的工作转包给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这样也是变相地减少了自身的风险。

    2.透过目标成本控制方案进行投资决策

    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前都要有可行性研究,如果盲目进行投资,不仅使企业的利润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而且极易导致企业的亏损,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的倒闭。因此利用目标建筑成本控制方案来进行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立项以前,要经过反复测算,在确定建筑成本的总额比建筑成本控制数低之后,才能确认这个项目是可行的。如果高于建设成本控制数,则表示未达到利润的期望值,该项目不可行。通过系统全面的测算,能够确保企业开发项目的目的性,减少因盲目开发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和不必要的开发成本。

房产投资成本篇(9)

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动给房地产开发商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比如像:市场需求、购买力、汇率等等方面。从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楼盘上市,中间间隔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市场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动,消费者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投资收益与预期计算偏离很远。

2.开发成本受法律政策的影响

对房地产开发商影响最为直接的是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法律政策风险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变动以及相应的法律政策调整,造成房地产开发商经济上的损失。货币正常的松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项目开发所需的成本费用。

二、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经济分析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评估指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土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公共设施配套等等因素。在进行设计方案的评比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性价比、经济性以及环保、格调等等各个细节问题。在进行经济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财务评价和综合评价,每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因素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适当的提高建筑平均层数和建筑密度,控制适当的建筑容积率,可以减少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单位造价,同时节约用地,从而能有效降低整个项目的建设资金。

2.规划方案的优选

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之后,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能满足使用功能与生产要求的双重前提下进行技术和经济的有效整合,制定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在进行比较方案的优选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各个方案之间的可比性,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经济评价指标作为比较选择过程的参考指标。

3.尽可能地提高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资金的使用量非常大,市场的任何波动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都会直接给房地产项目的收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开发商在投资决策阶段通过对影响项目投资效果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常和市场等因素的分析,了解各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帮助投资者根据房地产项目风险的大小和特点确定合理的投资收益水平,提出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案,有重点的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4.采取多样化组合投资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将资金有选择的投资到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上,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建造不同类型的住宅、写字楼或者娱乐场所等,以减少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风险也是不同的,对应收益高低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分析,开发项目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对应风险也大。所以,如若将资金投入到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可以将整体的风险降低,最终获得的是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

三、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方式

1.转嫁风险

首先,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前提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但是,保险公司虽然是一种及时、有效且合理的实施经济补偿的方式,但是保险的使用方位是有限的,而且在最初交的保险费金额也是非常大的。所以,通过保险转嫁风险并不能解决一切风险。

其次,以合同的形式将开发风险转嫁给其他的经济单位。比如在房地产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将部分危险性极高的工作转包给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这样也是变相地减少了自身的风险。

2.透过目标成本控制方案进行投资决策

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前都要有可行性研究,如果盲目进行投资,不仅使企业的利润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而且极易导致企业的亏损,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的倒闭。因此利用目标建筑成本控制方案来进行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立项以前,要经过反复测算,在确定建筑成本的总额比建筑成本控制数低之后,才能确认这个项目是可行的。如果高于建设成本控制数,则表示未达到利润的期望值,该项目不可行。通过系统全面的测算,能够确保企业开发项目的目的性,减少因盲目开发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和不必要的开发成本。

房产投资成本篇(10)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某项房地产部分自用或作为存货出售、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情形。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有关会计处理: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下,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时,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贷记“银行存款”等。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取得投资性房地产: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或《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按月(期)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如果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不得转回。有关会计处理:计提折旧或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才允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l生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关会计处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涨时: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下降时: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房地产的转换,实质上是因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而对房地产进行的重新分类。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有三种转换形式: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自用的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

在成本模式下几种转换形式的处理较为简单,就是将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下面主要介绍公允价值模式下几种转换形式的处理,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应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或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1)公允价值模式下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持有的开发产品以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存货相应地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租赁开始日。应当按转换日该项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记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同时转销原存货账面价值和已计提跌价准备。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按其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开发产品”。二是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贷记“开发产品”、“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公允价值模式下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将原本用于生产或经营管理的房地产改为出租,即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应地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租赁开始日。应当按转换日该项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记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同时转销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及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企业将原来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房地产改为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日为企业开始自用的日期。应当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出售、转让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对报废或毁损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处置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模式下,还应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如存在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则一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2007年4月10日,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与乙企业签订了租赁协议,将其开发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7年5月1日。2007年5月1日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9000万元,公允价值94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9600万元。假定2008年3月31日租赁期满,企业收回该投资性房地产,并以11000万元出售,出售款已收讫。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2007年5月1日转换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9400

贷:开发产品 9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2007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2008年3月31日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1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1000借:其他业务成本 96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94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同时,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同时,将转换时计人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房产投资成本篇(11)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企业的投资观念在改变,企业持有的房地产除了用作自身生产、对外销售之外,还出现了将房地产用于赚取租金或增值收益活动。为了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与会计国际化趋同,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和反映,与自有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规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企业持有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出台,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更恰当、更相关,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提供了决策依据。 

1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 

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在后续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对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1.1 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不是以市场价格来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是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进行计量,对投资性建筑物需要按期(月)计提折旧,折旧的具体计提方法同固定资产折旧类似,对投资性土地使用权需要按期(月)进行摊销,摊销的具体方法同无形资产摊销类似;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 

1.2 公允价值模式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 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 

2.1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核算 

(1)成本模式。 

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公允价值模式。 

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无论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外购或自行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投资性房地产,都是按照企业实际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作为原始入账价值,初始计量的账务处理是一致的。 

2.2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核算 

(1)成本模式。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期(月)计提折旧或摊销,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投资性房

地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适用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经减值测试后确定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不得转回。 

(2)公允价值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就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在两种模式下,取得的租金的收入,只需按收入实现原则确认收入,账务处理一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的后续计量,只需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计提相应的折旧和摊销,会计处理简单,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化重新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会计处理变得相对复杂。 

2.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计量核算 

(1)成本模式。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即由成本——成本进行结转。 

①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 

②将自用的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按其账面余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按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借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③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按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公允价值模式。 

①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同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②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同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③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转换日,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在两种模式下,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计量,成本模式遵守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资产价值进行转换,不确认资产转换收益,不能反映其真实完整的价值变动。公允价值模式在转换时要按照转换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无需再计提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如果在房地产升值迅速时,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资产,而当房地产迅速贬值

时,则严重影响资产和当期净利润。当房价波动较大时,对利润的波动也较大。企业可能利用转换的契机产生的巨额收益或亏损,来调整当期利润。 

2.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核算 

(1)成本模式。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应当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2)公允价值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将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在两种模式下,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收入处理相同,都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在结转时,成本模式只需考虑该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而公允价值模式还需要同时考虑该资产从取得至处置时的公允价值变动。 

3 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核算对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3.1 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影响 

成本模式计量是沿用传统的资产计量方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反映的资产比较稳定。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企业的资产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目前房地产价格普遍高于其历史成本的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会提高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增加其账面净资产,使资产增值发生明显的变化,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3.2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较稳定,成本模式按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和摊销会增加企业成本费用,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同时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一项规定明确了企业不得调整利润,所以成本模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创造利润,除非是进行资产处置,才能调整利润。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公允价值模式无需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成本费用就会降低,而且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利润可随公允价值的波动方向而上下变动,公允价值的变化将加大利润的波动幅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极大的影响。 

3.3 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处理基本一致。对已出租的建筑物或工地使用权可以计提折旧或摊销,现行税法规定当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可在税前余额或部分抵扣(超过税法税前扣除标准需作纳税调整),计算比较简单。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计与税法处理存在差异。会计处理上,在年末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不计提折旧或摊销;税法处理上,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承认公允价值的税前列支或税前收入,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化所产生的所得,对投资性房地产在计算所得税时,仍按计提折旧或摊销处理,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可见,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核算,势必增加核算难度及工作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都各具千秋,关键是要看该模式是否适用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