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18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1)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情景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存在对汇率和利率走势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较大的问题。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市场情况之下测定债务风险程度的一种方法。

在压力测试中,由测试者主观决定其测试的市场变量及其变动幅度,变量变化的幅度可以被确定为任意的大小,而且测试者一旦确定了测试变量,就假设了测试变量与市场其他变量的相关性为零,不用再担心测试变量与其他市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它不需要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所以比较适合债务风险的定性认识和一般流。

压力测试可以模拟市场任何因素的变动幅度,从而计算出企业外债的极限风险。

压力测试理论上并不复杂,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市场变量相关性和测试变量的选择问题。压力测试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所选测试变量与市场其他变量的相关性为零。因此,变量的选择要考虑其是否真正独立于其它变量,是否有必要将一组变量作为测试变量,或进行二维联合测试。

其次需要对分析的前提条件重新确认。进行压力测试,某一或某些市场因素的异常或极端的变化可能会使得风险分析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某种在正常市场状态下有效运行的基本模型,在市场危机时可能也会失效。

每次压力测试只能说明事件的影响程度,却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与情景分析相比,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状况的一种衡量,可以说只是风险管理中一种战术性的方法,而情景分析则注重比较全面和长远的投资环境的变化,因而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三)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外债偿还成本造成的影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敏感性分析首先需要风险管理者确定影响企业外债成本的主要变量;然后通过计算显示债务成本对各变量的敏感性。对于不同敏感程度的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敏感性分析计算简单且便于理解,在市场风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分析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判断出外债偿还成本对风险因素的敏感程度,但不能反映不确定因素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在各种可能情况下对偿还成本的影响程度。因此,在使用敏感性分析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实务分析中一般结合VaR进行分析。

(四)在险价值(ValueatRisk)

在险价值就是在一定的持有期和一定的置信区间内,一个投资组合最大的潜在损失是多少。VaR是一种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评价风险的方法,它可以使投资人既知道潜在损失的金额,又知道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VaR风险衡量方法适用面较广,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

在企业外债风险计算中多用历史交易资料模拟法,即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未来可能的汇率和利率分布,从而进一步计算债务风险暴露在一定概率范围内发生的最大损失。

历史模拟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非对称和后尾问题,诸如非线性、市场大幅波动等情况,以便捕捉各种风险。但是,该方法计算出的VaR波动性较大,存在严重滞后而导致VaR的高估等风险。

虽然风险值评估法是公认的风险管理有效的计量工具,但也存在若干局限,主要体现在:

首先,该方法不能涵盖价格剧烈波动等突发性小概率事件,无法应对市场出现的极端情况,但往往正是这些事件给银行的安全造成最大的威胁。

其次,存在头寸规模的影响问题。在外债项目的VaR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头寸规模或大小对市场汇率和利率的报价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况中,不同规模的头寸在交易时价格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债权方可利用VaR模型进行风险测算和规避。而对于获取外币贷款的债务方,也可利用相关计量测试,分析该项目的风险得失,更为今后的财务策划提供实用的借鉴经验。

总体而言,各种风险计量的方法受到自身的条件影响,其应用范围、场合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情景分析从更广泛的视野,更长远的时间范围来考察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问题。这种具有战略高度的分析可以弥补VaR和压力测试只注重短期情况分析的不足。因此,情景分析应与VaR和压力测试结合起来,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完善。

当单个模型的分析方法种类较多时,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在险价值分析中,可以采用历史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手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究竟采用何种手段,该种手段风险分析的方法是否正确都是较难确定的问题。

五、结束语

由于我国对外币贷款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较晚,相应的管理体系不成熟、不健全。企业普遍存在金融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等问题。而在实际经营中,尤其在铁路、公路的外币贷款建设中,有些必须是通过将盈利所得的人民币兑换成相应的外币(美元、日元、欧元等),然后进行外债的偿还。在还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外币贷款的价值会因为相应货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利用何种工具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计量是企业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过对企业外币贷款的汇率风险的分析,笔者选择了四种风险计量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测算,为企业外币贷款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建议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衡量企业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风险规避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面对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2)

一、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放缓,企业活力下降,面临行业结构的调整,而商业银行具有顺经济周期的特点,因此其获利难度加大。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各商业银行存在过度承担风险的可能性。随着人民币汇改步入深水区,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不断拓展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汇率风险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一)汇率制度改革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逐步弱化,汇率制度面临体制性改革。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伴随的是汇率的不断波动。将2005年以来汇率改革进程中的一些主要事件总结得到下表。

表1-1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一览表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大幅变动,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浮动且浮动幅度持续扩大,体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的市场化取向和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制度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逐渐增加。

(二)外汇风险敞口分析

在汇率双边波动背景下,由汇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可能会部分自行抵消,未能抵消的部分即表现为“外汇风险敞口”。整理得我国11家上市银行近年来的外汇风险敞口。

表1-2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敞口(单位:亿元)

可以看出,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正的外汇敞口头寸,且外汇敞口头寸正在逐渐增大,货币错配风险较高,若人民币持续升值,则面临外汇资产净值下降的风险。目前我国整个银行体系面临正的外汇敞口头寸,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错误判断很有可能形成系统性的汇率风险,影响银行体系整体的金融安全。

(三)外汇市场不发达影响风险规避效果

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需要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和锁定汇率风险,这意味着汇率改革对外汇市场发展和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汇兑损益大部分为正值,这部分是因为外汇市场的迅速发展为银行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场所。但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无论是在交易规模还是交易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无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汇率风险规避需求相匹配。

二、上市商业银行汇率敏感性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上交所上市的11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分别是中国银行(ZG)、建设银行(JS)、工商银行(GS)、交通银行(JT)、浦发银行(PF)、华夏银行(HX)、民生银行(MS)、招商银行(ZS)、中信y行(ZX)、北京银行(BJ)、南京银行(NJ)。

实证研究的变量除了各商业银行的股价以及外汇之外,还引入了银行行业指数及市场指标。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样本容量的扩大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因此在数据频度的选取上均选择2008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1946个交易日的日度数据。

1.各商业银行股价。选取11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期间每个交易日的日收盘价序列作为因变量。

2.汇率(EX)。由于加权汇率的日度数据缺失,考虑到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且美元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大头,故本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汇率作为汇率变量。

3.银行业指数(BANK)。银行业指数是根据在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数据,用流通市值加权的方式计算得到,本文选用申万三级行业指数,为克服数据数量级相差过大带来的误差,采用对数序列。

4.市场指标(MAR)。文中研究分析的11家上市商业银行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因此选择的市场指标是上证综指,同样该指标也取对数以消除数量级的影响。

(二)平稳性检验

若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那么即使数据之间不存在经济关系,回归时也会出现较高的相关系数,即虚假回归或伪回归现象,使得模型分析失去意义,所以对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前要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常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是ADF检验法,本文采用Eviews7.0软件分别对各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值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EX,银行业指数BANK和市场指数MAR的时间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的ADF值都大于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11家银行的每日收盘价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平稳的。继续对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项进行ADF检验,发现一阶差分值是平稳的。

(三)协整检验

协整是对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统计描述,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汇率与股票价格进行检验,判断汇率变量与股价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以汇率、银行指数、上证指数和中国银行股价为例,结果如下。

表2-1 协整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四个变量之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同样地,将汇率、银行业指数及上证指数分别与其余10家商业银行的股价进行协整检验,发现相互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协整个数从2个到4个不等。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多元回归

为了进一步考察汇率对股价的长期影响关系,将汇率、银行指数和市场指数分别对银行的股价做多元回归,结果如下。

表2-2 各上市商业银行股价回归结果

上述实证结果可看出,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价长期受到汇率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而且汇率对股价的影响均是正向的。汇率对商业银行股价的正向影响作用表明,当汇率上升,即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时,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外币净资产相对升值,反映到资本市场,则是银行股价的上升;反之,当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时,银行股价下降。

但是,汇率对各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影响偏小,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汇率系数都在1左右,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的影响系数也在1左右。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两家城商行的影响系数都比较高,其中浦发银行的汇率敏感性达到20以上。汇率敏感性的差异与银行之间的外汇业务结构及外汇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息息相关。

三、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防范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个别银行的汇率敏感性较大,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更大。与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风险管理上经验不足,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工具也不成熟。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汇率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提高对汇率风险的识别、测算和管理能力

银行应加强对汇率风险定量分析方法的吸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应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应用时进行一定的测算。对于已经在银行应用的风险价值的分析方法,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些对汇率风险简单的表面测算上,更应该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汇率风险管理中。银行应该加强企业客户的外汇风险的监测和识别,降低其带来的风险。

(二)深化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作用可以应用到对外币资产的汇率风险管理中。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有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等。但是,由于银行出于运行稳健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要不断强化及深化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充分发挥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作用。

(三)优化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监管

我国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首先,监管体制要创新。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判断,对汇率的走势作较为合理准确的判断,对汇率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更具有针对性。改变对汇率风险的事后管理,变为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的监管,加强同国际其他金融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四)完善我国外汇市场

除了增加市场规模、扩大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多样化外,还应注重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做市商通过其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减少对市场进行操纵的行为,提高市场的规范性和效率,增加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要促进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应逐渐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Asaolu.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Nigerian listed firm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1(2):219-225.

[2]Adcock,Chris.Derivative activities and Chinese banks’ exposures to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movement.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2014:1-25.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3)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现代企业经营中,各种内外不确定因素剧增,财务风险已成为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形成,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郭复初,2000)因此,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处在金融体系枢纽的商业银行,它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财务机制,实施有效地财务风险管理。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的实际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一般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盲目的规模扩张、投融资结构不当、内部财务关系不明晰等等都可能诱导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本文主要以工商银行2009年的财务状况来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一)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工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履约引致损失的风险。其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但资金业务、表外业务等也可能带来信用风险。

对于贷款类信用风险,工行加强各类信贷资产的分类管理及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实施标准化信贷管理流程,并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信贷业务全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资金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工行的资金业务主要进行投资和同业拆借活动,针对资金业务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授信额度控制、投资限额控制、保证金控制、最低评级要求和单笔最高权限等。

(二)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促使银行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工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包括黄金)。

市场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市场风险的全过程,旨在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工行根据全行风险偏好,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实现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1.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是利率的不利变动引起的。工行利率风险包括收益率曲线风险、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其中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日错配带来的风险是主要来源。利率风险分析主要是评估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缺口状况,以及分析利率变动后潜在的敞口敏感性。2009 年,一年以内利率敏感性累计负缺口973.22亿元,比上年末大幅减少10,044.12亿元,降幅91.2%。

2.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是外汇敞口受不利的汇率变动影响产生损失的风险。工行确保汇率变动对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的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主要通过采取限额管理和风险对冲手段规避汇率风险。每季度进行汇率风险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

3.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而对银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其潜在来源主要有存贷款客户提前或集中提款、债务人延期支付、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等经营活动以及流动性资金头寸的日常管理。工行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流程化管理,及时满足全行业务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平衡资金的安全与效益。

4.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实物资产的损坏,IT 系统风险等。工行管理坚持“统筹管理、分工控制”的原则,通过明确各级管理层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中的作用和主要工作职责,建立合理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工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工商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遵循的原则包括收益与风险匹配、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风险分散、动态适应性调整等原则。积极推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建设。

(二)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银行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对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属于事前监测,并相应地融入到银行的财务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中。对无法规避和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记录,同时要对已采取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评估总结。财务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新的财务风险出现,旧的财务风险可能减弱或消失,应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进行动态调整。

综上,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经营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4)

一、引言

利率风险是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银行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或者说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人与预期值的偏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4年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银行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利率的变动通过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人和其他一些利率敏感性收益和经营费用,最终影响到银行的收益。西方商业银行有多种衡量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和方法。主要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持续期缺口管理法和利用利率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法,久期分析法、有效期—凸度分析法、VAR分析法。每种方法各有其分析的优势与劣势,本文主要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与VAR分析法,以华夏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就是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联系起来考虑的一种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不会影响那些不计息的资产和负债,并且在一定考察期内利率固定的资产和负债虽然计算,但其利息收入和支出在考察期内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利率风险时,只考虑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在此用IRSA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用IRSL表示利率敏感性负债,用GAP表示利率敏感性缺口,他们之间关系用公式表示为: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商业银行测度利率风险的重要度量模型,能够判断其资产负债的配置状况、风险缺口的大小以及敞口发生的阶段,从而可以据此确定在不同的利率走势时期采取不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其测量对象、计算手段和数据等外部条件要求,都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差,即净利息收入存在着强烈的依赖性,银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导致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大多来自于存贷款利差的变动,更加适合使用利率敏感型缺口来进行度量。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表来说明:

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称为存在正缺口;反之则为负缺口。在极少的情况下,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这种情况称为零缺口。只要利率敏感性缺口不为零,就始终会面临利率风险。

在利率敏感性缺口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利率敏感性系数概念,利率敏感性系数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用λ表示,公式可表示为:利率敏感性系数λ=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

利率敏感性缺口表示的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绝对差额,利率敏感性系数表示的是二者之间的相对量的大小。由于资金缺口的大小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在利率变化一定时,缺口越大,净利息收入变动也越大。即:净利息收入变动=资金缺口×利率变动。

由以上表述,可得出利率变动、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及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若利率下降,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为资产敏感性时,银行净利息收人减少;若利率上升;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时,为负债敏感时,银行净利息收人也减少。因此,可用一定时期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来衡量利率风险,只有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相等,缺口为零时,银行净利息收人不受影响。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对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种:被动型策略和主动型策略。被动型策略也可以称为零缺口策略,就是指银行始终保持缺口状态为零,那么无论利率如何变化,银行净收入始终保持不变,银行的利率风险就为零,它使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对应,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从而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主动型策略也可以称为计划缺口策略,指商业银行预期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以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预期之外的收益。也就是说当预测利率上升时,保持缺口为正,这样一旦利率上升,增加的资产利息收人将超过增加的负债利息支出,从而使净利息收人增加;当预测利率下降时, 则保持负缺口, 若预测正确, 可增加盈利。

(二)基于华夏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实证分析

数据选取。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状况,本文选择华夏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华夏银行公布的2011年度年报中提供的数据,整理出该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分别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或负债。其中客户贷款包括贷款、进出口押汇、贷款呆账准备金和票据贴现等;投资包括待售式和持有到期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企业债券等;客户存款则包括活期存款及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定期储蓄存款、保证金存款、应解汇款和汇出汇款等。

华夏银行2011年利率敏感性缺口 单位:元

项目 三个月以内 三个月至1年 1年至5年 5年以上 总计

现金及存放央行 0 0

存放同业及拆出资金 7690443 2021262 9711705

客户贷款及垫款 8658598 28295449 11509102 10826422 59289571

可供出售金融类资产 0 0

投资 287276 696059 3007769 5388980 9380084

利率敏感性资产合计 16636317 1012770 14516871 16215402 78381360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 3859550 1024281 4883831

客户存款 16393919 21635124 4415791 6 42444840

应付债券 1362000 440000 400000 2202000

利率敏感性负债合计 20253469 24021405 4855791 400006 49530671

每期缺口 -3617152 6991365 9661080 15815396 28850689

累计缺口 -3617152 3374213 13035293 28850689

利率敏感性系数 0.8214 0.7746 2.9896 40.5379 1.0602

实证分析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华夏银行三个月内缺口为负缺口,为-3617152元,即存在着负债敏感型缺口风险。而其三个月至一年期的缺口以及一年至五年以及五年以上期限的缺口均为正缺口,分别为69911365元、9661080元和15815396元,即存在着资产敏感型缺口风险。另外,华夏银行的累计缺口从第二个时期开始是正缺口,并最终达到28850689元,这就意味着华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存在着较大的资产敏感型缺口,如果利率下调,华夏银行将遭受较大的利率风险。

华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建议。如上文所述,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主动型策略和被动型策略,由于在我国目前利率自由化过程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利率形式即存款贷款利率还没有自由化,主要还是由人民银行进行调整,那么根据市场因素预侧市场利率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一旦预测失误,将会造成商业银行极大的损失。因此,还应该采取被动型策略,即零缺口管理方法,尽量使其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为零。

根据上文实证分析结果及被动型管理模式的原则与方法,华夏银行应该减少利率敏感型资产或增加利率敏感型负债。由上表可以看出,华夏银行的利率敏感型缺口主要集中在一年至五年和五年以上这两个时期,占整个缺口的88.3%。因此,要减小华夏银行的利率敏感型缺口就要减少这两个时期的资产,增加这两个时期的负债。具体来看,这两个时期的资产主要是客户贷款及垫资和投资,负债主要有客户存款和应付债券。所以减少利率敏感性缺口的主要方法就是:首先,减少中长期的贷款及投资,达到降低利率敏感型资产的目的。其次,增加客户的中长期存款,或发行中长期债券达到增加利率敏感型负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游扬.我国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J].特区经济,2012,(7).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5)

在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过程中,由于跨国公司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复杂多变,故存在诸如政治风险、经营风险、文化风险等众多的风险。其中因政治风险的极难预见性与损失巨大性等特点,已经逐渐被跨国公司所重视。所谓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因素对国际投资与跨国投资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或实现其它关键经营目标的可能性。常见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政府干预风险及外汇风险。关于政治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对政治风险评估方法的分类有许多种,有从是否可以量化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也有从所涉各方来分类的,即从东道国角度出发的宏观分析法,从跨国公司角度出发的微观分析法以及综合两大方面的宏微观分析法。但不论分析方法如何,具体的评估方法是不会改变的,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类:

1政治制度稳定指数

政治制度稳定指数由丹·哈恩德尔(DanHaendel)、杰罗尔德·维斯特(Ger?鄄aldT.West)以及罗伯特·米都(RobertG.Meadow)提出,旨在为政治风险提供一个定量分析框架。它由三个分指数组成:国家的社会经济特征指数、社会冲突指数和政府干预指数,其中社会冲突指数有三个分量:社会不安定指数、国内暴乱指数和统治危机指数。这些指数分别根据各类共15项指标测定,

计算时可从年鉴、政府文件和政治资料等出版物中获得。与其他方法相比,政治制度稳定性指数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客观数据而不是主观判定资料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包含的因素也较全面。主要缺点是没在政治制度稳定性指数与各个风险变量之间建立联系,因而不能说明制度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与跨国经营或投资风险的关系。也就是没有指出衡量了政治制度风险之后应该做什么以及投资决策者如何利用所评估的结论。

2失衡发展与国家实力模型

此模型由霍华德·约翰逊(HowardC.Johnson)提出。其基本前提是,政治风险(没收)是该国失衡发展与该国实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一个国家失衡发展的因素来自五个方面:政治发展、社会成就、技术进步、资源丰度和国内秩序。失衡发展来自它们相互之间进步程度的差异性和非持续性。而国家实力表现为该国经济、军事与外交关系的结合。这一模型将世界各国依其实力与平衡发展状况分为四类:失衡强大国家、平衡强大国家、失衡弱小国家和平衡弱小国家。四类国家中,发生没收的概率最低的为平衡强大国家和平衡弱小国家,而失衡弱小国家存在中度没收概率,失衡强大国家没收的相对概率最高。在此模型中,与政治不稳定相当的变量因素是非均衡发展。

3国家征收倾向模型

此模型由哈罗德·克鲁德森(HaroldKnudsen)拉丁美洲国家样本统计分析资料提出。其涵义是:一个国家的挫折水平和大量外国投资的相互作用能解释该国没收倾向。而一国的挫折水平形成于该国的抱负水平、福利水平和期望水平,这些水平假定为代表一国生态结构。当一个国家的福利或经济预期低于抱负水平时,该国的挫折水平就高,若此时有大量的外国投资涌入,那么这些外国投资就可能成为国家挫折的替罪羊而遭没收。在此模型中,与政治不稳定相当的变量因素是国家挫折水平。

上述两种模型虽容易理解(失衡发展与国家实力模型和国家征收倾向模型),但比较主观、片面及缺乏可操作性,失衡发展与国家实力模型只是一种理论推导,不便于判断失衡发展的程度。国家征收倾向模型的统计资料来源于拉美,不具全面性。

4政治风险指数

美国BERI公司定期在《经营环境风险资料》上公布世界各国的政治风险指数,动态考察不同国家经营环境的现状以及未来5年后和10年后的情况。它先选定一套能够灵活加权的关键因素,再由专长于政治科学而不是商务的常设专家组对评估国家多项因素以国际企业的角度评分,汇总各因素的评分即得该国政治风险指数。予以评估的因素有3类10项:

评分采用百分制,70分以上为低风险,表示政治变化不会严重影响企业,也不会出现重大社会政治动乱;55-69分为中度风险,表明己发生对企业严重不利的政治变化,某些动乱将要发生;40-54分为高风险,表明已存在或在不久的将来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的政治发展态势,正周期性地出现重大社会政治动乱;39分以下为极度风险,表明政治条件严重限制企业经营,财产损失可能出现,已不能接受为投资的国家。

另外,美国纽约国际报告集团制定的ICRC—国家风险国际指南也较为实用。该指标体系每月公布一次,其构成因素及各自权重如下所示,

ICRC=0.5*政治指标+0.25*金融指标+0.25*经济综合指数

其中:政治指标包括领导权,法律,社会秩序传统……官僚化程度等13个指标。

金融指标包括:外汇管制,停止偿付,融资条件,政府撕毁合同等5个指标。

经济综合指数包括物价上涨,偿付外债比率,国际清偿力等6个指标。

不论政治风险指数还是国家国际指标,都采用定量的方式,方便实用。虽然结果由于评估人的观点和立场不同不宜照搬,但风险指数的设置却具有参考意义,经修改便可自成体系。

5政治风险评估总框架

政治风险评估总框架由杰夫雷.西蒙提出,他从东道国和跨国公司自身情况出发,将政治风险归纳为类50余种,。该评估方法的多维分类更加明确了政治风险的概念,有助于跨国企业认识风险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冲击,故能将风险分析更好融入投资决策分析当中。

6丁氏渐逝需求模型

该模型属于微观政治风险评估方法,丁氏(WenleeTing)的“渐逝需求模型”的基本命题是:在经济民族主义竞争迅速上升、粗暴的社会政治风险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外国投资项目的政治风险与该项目对东道国(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看中价值”呈反向关系。此模型考虑了渐逝协议现象以及非工业化国家发展工业经济趋势。这种趋势为: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加速工业化并致力于经济发展时,对没收和国有化这类暴力风险将逐渐变得罕见。而这里的“看中价值”表现为该项目为东道国所需要的程度,动态的看,它随技术领先程度的降低和其他国际企业竞争的加强而逐渐下降。

项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投资项目的“看中价值”随时间推进而下降的状况,而8-11项因素则间接影响同一时间“看中价值”的大小。如果公司在项目实施中,正面因素作用加强,则该项目的看中价值上升,反之则下降。

7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

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方法是理查德.罗宾森提出来的,该方法的主要含义是: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政治敏感性,政治敏感性取决于该产品在东道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政治敏感性的大小与该产品面临的政治风险成正比,即政治敏感性低的产品投资政治风险小,得到东道国关注的可能性也小;反之,则政治风险大。当然,即使产品的政治敏感性大,其面临的政治风险也大,但如与东道国经济发展政策同向,也可得到东道国的政治鼓励而减轻政治风险。影响产品政治敏感性的因素共有12项,根据东道国的情况分别给予打分,对绝对否定者给10分,绝对否定者给0分,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分别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累计12项因素总分,分数最低者表示该产品政治敏感性最强,分数最高者则表示政治敏感性最弱。

该方法简单实用,可根据产品特点,并在对东道国调查的基础上,对各项因素进行评分。然而,该方法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比如对每项因素的权重都是一样的,这样难免对结果产生影响,在外汇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如果产品行销将明显减少东道国的外汇,则该产品政治敏感性的分数可能远远超过10,甚至达到20或者更多。所以,在对该方法进行使用时,权重应该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国家,每一项因素权重应有不同。另外,还需根据东道国不同时期情况,还可以适当增加相应因素,使最终结果更具有使用性。

对上述两种微观评估模型(丁氏渐逝需求模型和产品政治敏感性测定)中,都是针对外资投资项目产品及相关产业的评价,只要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都能受到东道国不同程度的鼓励,就可相应减少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比较而言,丁氏模型更为全面,且具有动态评估效果,符合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基本评估情况。但从量化角度来看,产品政治敏感性评估显得更为方便,但权重的等量分配无疑也是它的一个很大的局限。

参考文献

1曾忠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管理与案例分析[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6)

一、重庆国际化与上市公司研究背景介绍

(一)重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重庆在2011年1―11月进出口254.8亿美元,增长143.3%,列全国第一,是全国23.6%的六倍多。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177.2%,列全国第一,进口83.7亿美元,增长94.7%,在和黑龙江之后列全国第三。

(二)重庆上市公司情况介绍

重庆板块上证A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12月共有34家,分别跨工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公用事业、金融业、综合类、商业等行业。总量共42.5万,现价合计共396.95元,市值合计共1.69亿元。

二、重庆上市公司实证模型与样本选择

(一)样本的选择与假设分类

在搜集好数据和确定计量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前任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3个假设:H1:重庆板块就全国来看外汇风险是显著的。H2:重庆板块内部,垄断性行业整体外汇风险低于非垄断行业。H3:重庆板块内部,工业―制造业的外汇风险将高于其他重庆板块行业水平。

(二)上市公司公司外汇风险模型理论研究

Rit=B0+B1R +B2St+e。

其中:Rit表示R行业i在 t阶段的回报率,R表示在t阶段整个股票市场的回报率,S表示t阶段的汇率变动。B0是常数项,B1是行业i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B2是行业是行业 i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衡量的是 i行业股票回报率对汇率变动敏感性,e为误差项。本文所建模型全部通过E-views3.1软件实现。

三、实证分析设计

(一)假设1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估计

运用运用EVIEWS3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重庆板块就全国上市公司收益率而言,存在着显著的外汇暴露风险;且外汇风险暴露系数为正,为3.5316;t(X2)值为2.4492;2.4492>t(n-k-1),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为:y=1.32X1+3.53X2+1.42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接受原假设H1,重庆板块在全国上市公司中外汇风险水平是显著的。

(二)假设2的实证分析

1、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划分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2001年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重庆板块属于垄断性行业的有5家,所占比重较为21%。

2、假设2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估计

将重庆板块各行业分类,分为垄断性质和非垄断性质的行业,并将属于垄断性行业的5家企业月度回报率加总后求算术平均数,相应得出垄断性行业的月度回报率。非垄断行业的月度回报率也是用相同方法将18家非垄断企业的月度回报率求算术平均。改假设的外汇变动与假设1的数据相同。以下为分析结果:

与重庆板块风险暴露系数3.5316相比,垄断性行业的风险系数1.7787明显低于整体风险系数,外汇风险处于低水平,垄断性行业外汇风险不显著。

(三)假设3的实证分析

重庆板块的工业企业

重庆板块上市公司中属于工业企业的公司共有11家,基本占到了样本的一半。按照对工业企业的划分,将重庆地区工业月度回报率和其他行业的平均月度回报率分别设为Rit带入原有模型,与汇率变动St及R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重庆板块工业的外汇暴露情况整体水平为:4.0957;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外汇风险暴露系数情况;说明工业制造业行业面临全球化挑战较大,竞争激烈。

四、重庆板块外汇风险暴露的主要成因

(一)汇率形成机制配套改革不到位

我国出口企业整体而言产业层次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重庆地区的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出口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且企业外销渠道单一,部分产品存在低价竞争行为。

(二)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汇率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使得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企业缺乏有进出口工作经验,能熟练使用外汇衍生工具,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高端金融管理人才,使得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无从进行。

参考文献:

[1]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2006;4

[2]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7)

白羊座性格关键词――热情、自信、自我、急躁

白羊座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在外汇投资时大有裨益,比如具有战斗力的精神和敢于行动的勇气,并且拥有坚定的意志力去获取成功。在外汇交易中属于出手果断、强力执行的人,但是需要谨记的是要克服冒险和冲动行为,当盘面走势不明或者有风险时,要谨慎行事,控制好仓位避免损失。

金牛座性格关键词――务实、稳重、缺乏安全感

金牛座常被认为是最看重金钱的星座,他们通常有较强的理财意识。从事外汇交易的人群中应该有不少金牛座的成员。金牛座具有土相星座共有的特征:踏实稳重,小心谨慎。这种性格在外汇交易中较为理性,能够耐心观盘,不轻易出手。不过有时也难免因为太过固执而贻误市场机会。

双子座性格关键词――机灵多变、知性理智、擅长学习

双子座灵活多变,善于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思维敏捷、捕捉信息迅速,这些优点将帮助他们在外汇交易中,具有比对手更快、更敏捷的进攻和防守。但是在一些需要考验投资者定力,如遭遇牛皮行情下,他们会缺少一点点耐心。此外,双子座可能会陷入过度交易的陷阱。定制详细的交易计划,并遵循它们,双子座将是汇市的冷面杀手。

巨蟹座性格关键词――执着、情绪化、安全感

巨蟹座的人在外汇交易中属于小心谨慎派,因为安全感对于这个星座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情绪化是巨蟹座人需要努力克服的,汇市有起伏涨落,盈亏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当遭遇亏时,巨蟹座需要冷静地对待,控制自我情绪,力求对走势做出客观分析。

狮子座性格关键词――热情、创造力、自信、自我中心

狮子座像一位勇士,敢于冲锋陷阵,自信的人在汇市中敢于下手,他们往往是汇市的隐身富豪,也有可能在这里遭遇沉重打击,自信过度,可能让他们跌入深渊。但狮子座的好胜性格,使得他们更容易从失败中再度崛起。狮子座的人在汇市中有所成就时,一定要收敛自大心态,要对市场多几分敬畏。

处女座关键词――完美、挑剔、擅长分析

以完美著称的处女座从事外汇交易,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折磨的事情。接受不了亏损,容不得缺憾。但是放弃一些芥蒂,调整好心态,利用他们擅长的分析和归纳的才能,以及深思熟虑的特点和专注的精神,将帮助他们在汇市中稳步向前。

天秤座关键词――追求和谐、优柔寡断、多虑

天秤座的人需要花很多时间用在内心的平衡上,这个看事情比较客观的星座,对于市场走势的分析能够理性客观。但是多疑和优柔寡断的性格又容易错失良机,并因缺乏主见,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干扰。天秤座的外汇投资需要更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操作。

天蝎座关键词――执着、 冷静、意志坚定、观察细致

天蝎座的性格很适合去做投资,因为不仅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而且具备意志坚定、观察力强的特质,这些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面对市场起伏冷静对待,严谨分析都是天蝎座人所具有的。对天蝎座的忠告:欲望是好的,但欲望有时候也招致毁灭。

射手座关键词――享乐主义者、冒险家、意志力薄弱

冒险家的风险投资,多少有点心态。这种心理在外汇交易中的确是不可取的。不过若能克服这点,看淡盈亏及时享乐的心态,却会让他们的投资顺风顺水。

摩羯座关键词――固执、计划、耐心、毅力

摩羯座的耐心和毅力以及脚踏实地的作风对于外汇交易大有好处,摩羯座中的成功者大有人在。他们对于看好的市场,敢于大胆投入,且能灵活应对。但有时过度的深思容易耗掉摩羯的精力,在外汇投资中,摩羯座的人恐怕需要担忧的是身体及精神状况。

水瓶座关键词――追求新事物、个人主义、自由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8)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9)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可能更大。局部区域的政经危机及贸易摩擦有可能引发的国家风险,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贸易风险因素之一。

现在,我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日趋紧密,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众所周知,这些国家及地区外贸准入门槛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对我国商品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在当地居民中广受欢迎,为我国企业向外拓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但是,由于受地缘政治影响,某些国家及地区政局动荡,经济变动频繁,因而,那里的风险成本也相对较高,不能不引起相关外贸业界的关注。

以我国信用保险公司2006年12月公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为例,在它的九级风险级别机制中,级别越高,风险则越大。报告所列的数字明显可以看出,某些“敏感”地区的国家风险程度相对较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风险指数相对较低。通过对这些国家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及地区所处的水平及发展趋势,它为我们企业外经贸活动的决策者提供了适时的预警。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过,所谓“国家风险”也不能一概而论,它并不一定代表了企业所面临的实际贸易风险程度。现实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风险,都可能涉及到多层面的复杂原因,涵盖各种状态,它们是一些内在因素和外在关系的复合型概念。因此,也很难说,发达国家的市场就一定比较安全,而某些“敏感”地区的贸易风险就一定特别大。

以江浙一带不少商人的贸易实践为例,在对风险特高的伊拉克、阿富汗及中东一些国家的贸易活动中,获利颇丰,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风险越大,也许意味着机遇也越多。所以,每一特案都有其不同的背景,都要求我们对该特案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研究。

由伊朗“核僵局”引发的忧虑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某些国家曾将另一些国家列为“另类”,其中就有一些是中东或西亚的穆斯林国家。不言而喻,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成本,会因为贸易风险成本的提高而水涨船高。况且,这种风险成本的提高可能不会是短期的。

最近以来,伊朗因“核僵局”而面对一些国家的堵截。去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最新决议,对伊朗采取部分制裁措施。现在,又有可能提升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加重了业内人士的忧虑。

业者应采取的结汇预警措施

因此,贸易商对某些“敏感”国家进、出口业务的结汇安全问题,是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交易当中,我们应当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以防范于未然:

(1)在经贸活动中,与某些国家的交易谈判,在合同中应坚持使用欧元,或其他硬通货,避免使用美元结汇。坚持要求使用即期信用证项下的结算方式,而尽量不做远期信用证结汇(做远期信用证方式,难于预料将来可能的风险)。如果是出口业务,该信用证是由某些“敏感”国家本土开出的,则要求其由另一家世界公认的境外大银行作为保兑银行,从而保障收汇安全。

同时,业者必须仔细审核信用证的各项条款,对于信用证载有的一些不能预测的风险或理解上有模糊的条件,一定要求对方修改或删除,不能粗枝大叶。并认真履行信用证的各项规定。做到单证相符,单单相符,严格按信用证条款执行,不可存投机取巧心理。

(2)如果信用证规定有偿付行的话,则需要有偿付行的“确认付款电函”(即,要求对方有充足的准备金)。而且,偿付行所处的国别,须以进口国最近的政经形势而定。如果是一些特别“敏感”国家开出的信用证,则可以考虑选择美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大银行作为偿付行,以确保安全收汇。

为了安全收汇起见,如果已经做了远期信用证项下的外贸业务,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单位叙做远期外汇买卖(包括福菲廷业务等),从而转移风险,减少本身的压力。

(3)目前,为绕开美国的经济制裁,伊朗等国开出的信用证,一般多由北美以外地区的银行作为开证行,及北美以外国家的进口商作为开证人,最终目的地却是伊朗或中东的一些港口(也就是说,通常利用这些“敏感”国家及地区以外的第三国作为交易的发生地)。这样的做法,多年来一直行之有效。但是,随着伊朗“核危机”的加深,虽然在各方努力周旋之下,仍难于达成妥协,在联合国可能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的形势下,各国的贸易政策也可能会做相应调整。况且,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主要参与者及负责任的贸易大国,有必要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根据国际风云的最新动态,及我国近期的外交、外贸政策,对本企业的贸易取向做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被动局面;

(4)在出口业务中,不可听信于某些进口商或中间商的花言巧语,坚持不做“托收结算方式”,特别是“D/A 远期”。因为形势及政策在不断演变之中,相关政策有可能进一步调整。还有,一些进口商或中间商也有可能依据最新形势变化,随时以各种借口不履行合约。在实务中,此一状况屡见不鲜。

(5)在出口业务中,要求通过欧洲、俄罗斯、我国香港等地的中间商开出信用证,以银行为后盾,保障性较大。但是,现在银行间的通讯联系及款项拨付是建立在SWIFT平台基础上的,对某些“敏感”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虽然可以采用非美元结算方式,但是,如果联合国安理会果真采取更深一层制裁措施的话,也很难避开结汇上的风险。届时,一些国家的银行在对这些“敏感”国家及地区的贸易付款中,也有可能采取一些区别措施,我们亦不能不有所顾虑。

(6)如果有可能的话,在贸易活动中,外贸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应尽量采用“前T/T”结算办法,也就是说,等收到了货款以后再发货;而在进口业务中,则采用托收结算办法。换言之,等对方发了货,进口商收到货之后,再付款。这样的结汇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化解本企业的结汇风险。

(7)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前的形势下,采用货易货贸易方式较为安全可靠。但是在具体操作上,须考虑贸易伙伴的背景及实力基础,并且,有必要了解中间商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资信。同时,必须按规定的法律程序办,千万不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因为在近几年来的外贸业务往来中,由于中间商从中“做手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从而引发的贸易纠纷,甚至索赔理赔的案例屡有所闻。

(8)注意市场动向及调查研究,认真制定价格政策和严格对外报价。在报价中,须充分考虑收汇风险等风险成本因素,将此一风险打入成本之中,坚决杜绝为开拓市场而低价销售。还有,一旦因贸易纠纷而产生争议时,应当及时与当地的贸促会、商会、银行和我国使领馆的商务处等单位取得联系,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10)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6年证监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前者是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其中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24号《套期保值》、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对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作了详细的报告。后者第四章临时报告及第五章信息披露事务管理与金融衍生工具披露相关。主要披露内容:第一,上市公司应当在有关各方面就重大事件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即时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义务。第二,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被中国证监会或者证券交易所认定为异常交易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了解造成证券及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及时披露。

二、XX航空公司以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介绍

XX航空公司是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批复同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完后向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伦敦交易所申请上市。主要从事提供国内、港澳台地区及国际航空客运、货运及邮运业务。为了避险保值,XX航空公司主要使用了油料、利率、汇率衍生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并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和披露。

三、XX航空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根据XX航空公司2009-2014年的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发现,6年间该航空公司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的披露主要不同在于2011年前对油料衍生合同、利率衍生合同、汇率衍生合同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而2011-2014年更多的在于对利率、汇率衍生合同详细披露。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关注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协议签署披露以及对于市场风险中的利率分析、外汇风险以及价格风险的披露,并关注是否在报表或者附注中专项列出等。第一,衍生金融工具种类:2009-2011:油料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合同、汇率衍生合同;2011-2014:利率衍生合同、汇率衍生合同。第二,六年间对签署协议都未披露。第三,六年间风险都在附注中专项列出。第四,六年间都未对损益原因披露。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项目包括套期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利得和损失、信用风险敞口以及流动分析的到期期限分析。还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条件计量基础、套期工具表述,被套期风险性质,估值技术和假设、描述性信息风险及流动风险管理方法等。因为考虑到六年间其定量分析极为相似,因此以2014相关资料为例进行分析。第一,确认条件。衍生工具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第二,计量基础。公允价值计量。第三,估值技术。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第四,衍生金融资产负债情况。衍生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761000,衍生金融负债期末余额7712000。第五,公允损利。衍生金融资产公允变动-1063000元,衍生金融负债公允变动2170000元。第六,信用描述。主要来自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信用风险良好。第七,利率风险。利率衍生合同的公允价值是考虑了相关互换协议的条款,并用短期利率定价模型计量,该模型主要输入的参数包括短期利率预期波动率和远期LIBOR利率取现。第八,外汇风险。进行了外汇风险描述以及敏感性分析。第九,航空油料价格风险。2014年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倘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第十,敏感分析。假定除汇率以外的其他风险变量不变,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和港币的汇率变动使人民币升值1%将导致利润和股东权益的变动增加情况进行敏感性分析

外汇风险敏感性分析篇(11)

一、FSAP的提出及其目标

1.FSAP的提出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的脆弱和不稳定同样能够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有研究表明,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平均为GDP的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损失分别占到其GDP的比重高达60%和80%。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国际上对金融体系的优点和脆弱性的系统性评估的关注日益增多,其最终目的是形成促进金融稳定并刺激金融部门发展的适当政策。

金融部门稳健性及其表现与宏观经济和实体部门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双向联系,在制定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而且,尽管金融体系的发展及其国际一体化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并促进经济增长,但一国金融体系的波动也会产生跨国溢出效应。对一国金融体系的有效监管,以及加强核心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与趋同,有助于将这类风险最小化,并促进金融体系更加有序地发展。由此可见,对金融稳定的关注和金融部门发展政策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

因此,制定旨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制订者关注的核心领域。认识到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一些机构—包括各国当局、多边开发机构、地区开发机构和各种标准制定机构—致力于开发金融稳定部门分析与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是监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发展,分析金融部门和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评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个方面的有效性,并促进核心金融政策领域的协调与国际合作。

世界银行(World Bank,简称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于1999年联合发起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me,简称FSAP)就代表了对这种系统性评估的需求做出的反映。1999年5月WB和IMF推出并进行FSAP试点,9月对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讨论。IMF在其公报中对该项目表示支持。2000年3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两董事会同意继续开展项目并扩大范围,并提出指导意见。2000年9月,项目进展汇报。2000年12月(IMF)和2001年1月(WB)对FSAP进行第一次评估。认为是“加强IMF双边监测体制下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的首选工具”。2001年3月起,向成员国推广。2003年进行第二次评估,2005年进行第三次评估。FSAP目的是在基金组织的双边监测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发展工作中帮助成员国强化金融体系,全面评估和监测成员国和其他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脆弱性。

2.FSAP的目标、评估框架及分析工具

FSAP的目标是对稳定和发展问题进行一体化的分析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部门总体稳定性评估;金融部门执行和遵守有关标准、准则和良好实践情况的评估;金融部门改革和发展及必要性评估。

FSAP提出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宏观审慎监管、金融体系监管效率的评估、金融基础设施健全与否的分析。

FSAP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标准和准则评估。根据国际标准和准则,评估一国金融部门执行标准和准则的情况。FSAP项下涉及的标准和准则目前最多涉及9个领域。(2)金融稳健指标。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监测一个经济体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包括公司部门和居民部门)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核心指标和鼓励指标两大类,用以分析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实力和脆弱性。(3)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健性带来的影响,来对金融部门的风险和脆弱性进行评估。FSAP评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信贷、流动性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动。压力测试是FSAP中主要的分析工具之一,通过定量分析测试金融机构甚至整个金融体系抗击冲击的能力,从而判断、监测金融机构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二、压力测试及其在FSAP中的运用

1.压力测试的概念

压力测试是FSAP中主要的分析工具,是指用各种技术评估金融机构或体系对特殊事件的脆弱程度的分析过程的总称。

压力测试结果是一个粗略估计,即如果大幅度改变资产组合的某些风险因素(例如资产价格),组合价值将发生多大变化。对压力测试的最好描述是,这是一个发现脆弱性以及粗略地估计资产负债状况对各种冲击的敏感程度的过程。侧重于体系的压力测试旨在制定出前瞻性的宏观情景,然后评估一系列机构对于经济和金融环境中的重大变化的敏感程度。

2.压力测试的基本步骤

在FSAP过程中,压力测试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一是确认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实时性,衡量判断风险类型: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二是建立合适的压力情景,由于真实的压力情境是未知的,因此尽可能的多建立几个压力情景进行分析。

三是选择执行压力测试的方法。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一般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其他分析等。

四是依照新压力情景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评估。有了影响资产组合的风险因子及其变动大小后,便可依此数据重新对资产组合的各标的进行评价程序,计算出各种不同情景下资产的价值,再与资产组合原先价值比较,便可得出当目前资产组合面临此类压力情景下,无法立刻调整资产组合所会发生的最大损失。

3.压力测试的分析方法

根据冲击因素的多少分为: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情景分析(多因素)、资产组合压力测试以及加总的压力测试

(1)敏感性分析

此方法是利用某一特定风险因子或一组风险因子,将因子在所认定的极端变动的范围中逐渐变动,以分析其对于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敏感性压力测试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某个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如下跌10个百分点或上涨50个基点的情况下,机构投资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敏感性测试仅需指定风险参数变化,而无需确定冲击的来源,因此运行相对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即时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