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35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

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人的着装无论从色彩、款式还是面料上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灰蓝一片。中国教师的着装已展英姿风貌,尤其是美术教师,职业特性驱使他(她)们追求新潮的服饰、时尚的打扮,然而教师是公众眼中社会道德的主要传承者,有多少人认可这种教师穿着社会化现象呢?

笔者在农村、城区都任教过,农村学校对教师着装上的要求严于城区,教师一不注意就要被扣分,于是刚调回城时,发现校园流动着一道活动的风景:阳光下,打扮入时的教师,或裙翼摇曳,或网袜热裤,不禁让笔者想起农村学校苛刻的要求,一时慨叹起教师穿衣的区别来。面对要求差异颇大的城乡,作为一位美术教师,笔者提出质疑:美术教师如何面对着装礼仪?

结果分析,有这么三点值得推敲:①教师穿着对学生是有一定影响的。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如何,自然影响着仪表美。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影响较大。②5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要穿统一校服,说明学生希望美术教师穿着富有个人特点,性格鲜明。这倒符合美术教师职业的特性。③大部分同学认为美术教师应该穿得青春、活泼、大方。

一、美术教师应打扮得庄重、漂亮、有时代感

根据李昌玉老师曾谈到中学生对教师仪表的看法分析,美术教师适宜的打扮是完全可能被接受的,而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庄重、漂亮、有时代感。

1.庄重

庄重,即整洁,美观大方,朴素典雅。教师为人师表,在追逐美的同时要尊重职业道德,不穿奇服,但也不要过分保守。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师形象,教师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某些学校发化妆品也就不奇怪了,鼓励教师有个清新的面容和打扮,使教师自信,让学生喜欢。

2.漂亮

(1)注重服装色彩搭配。服装的颜色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因为各种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感觉。[1]美术教师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应该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觉,而“米黄”等舒适的浅色会给同事和学生带去温暖亲切、容易亲近的感觉。

(2)根据体形选择合身的衣服。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如果穿得不合身也就必定不美。”[2]这可以说是经验之谈,再美的服饰也要合身,像宽大冗长的哈韩哈日服装就不适合追求新潮的美术教师穿。

3.有时代感

美术教师可以“依课穿衣”(根据美术课内容选择搭配),效果更好。比如《中国结》一课,有位教师穿着唐装出场,扣子用的是小盘结,非常切合课题,教师本人也成为视觉中心。

庄重、漂亮又要有时代感,这是对师生进行调查时达成的共识,也是对美术教师着装礼仪的具体要求,符合美术教师气质与职业性质。

二、美术教师在着装上的避忌

(1)不戴、少戴闪亮饰物。水钻等容易折射光线的物品装饰性很强,但正因为其闪亮的特性,经常把孩子的视觉和注意力分散了,他们不听你在讲什么,而是盯着闪亮的东西看。

(2)不穿透视、半透视装。夏天,很多女教师喜欢穿黑色纱、麻制衣,甚至是半透视衣,如果内衣颜色反差大,就会给人不好的印象。

三、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

校方既不能对教师穿着太苛刻,也不能放任。有的领导自己佩带粗亮的手链却要求教师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领导首先要起好带头作用,其次才能适当作要求。马卡连柯说:“无论对教师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其他成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

教师这个为人师表的行业似乎暗示了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着装和打扮。[3]学生可以在美术教师的着装上获得如何审美、如何做人等学问,因为身教胜于言教。而且,美术教师的衣着打扮并不是个人审美那么简单的问题,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纯洁的学生。如果不加注意,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美术教师的着装是以符合教师职业形象为先提条件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让我们知道流行的并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穿着简洁舒适,稍化淡妆,举手投足间流露自然之美。

参考文献: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2)

特色办学,就要在同类学校中办出自身的独特性来,这种独特性表现为与众不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校“风景”。寻求特色不等于“独具匠心”,但“独具匠心”的领域开发是特色设计的必然思考。寻求特色不等于“全面开花”,但必须通过特色影响全面,使之落地生根。

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准确定位自己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所学校,究竟应该确定怎样的特色?特色定位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学校特色开发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要用心分析自己的“原有”,观察自己的“现有”,思考自己的“想有”。既要研究自己在原有和现有的基础上,可利用、挖掘、提炼、加工、发展的教育教学积累,及教师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中独特的出彩点,匠心运作,走向特色,又要研究还没有触及但可以触及,有能力触及,可以做好、做优、做强和做出品位的点或面,潜心思考、打造,创出特色。

要有效选择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就必须分析和利用好区域文化的认同、学校资源的优势、学校办学的经验、周边学校的亮点、领域专家的意见等诸多方面。

区域文化的认同。区域文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文化土壤”。因此,在定位学校特色的时候,需要考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怎样的特长,学校是打算将标志性的区域文化发扬光大还是填补区域文化的空白等等。如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是“全国书画之乡”,多少年来涵育着百姓书画特有的文化,胥口中心小学借力“书画之乡”文化,以“书画”为特色切入,打造出教育特有的精彩。

学校资源的优势。学校资源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资源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办学者的经济实力,是否可以满足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因为开发船模、车模、航模、机器人等特色项目,需要学校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支出;学校校级和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经验、理论水平、工作作风,是否可以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因为特色建设是学校有目的的“造事”,需要领导与管理者成熟、沉稳和积极的心志、心力和心智;教师整体水平及其专业特质,是否可以支持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因为一切有成效的学生特色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通过教师来践行;与能帮助学校特色建设的、在该特色领域有影响力的院校,以及著名教育机构、上级教研和科研部门、社会知名人士的合作沟通渠道是否畅通,因为,特色建设必须借助外力,以弥补学校力量的不足,还可以借力发力,更为科学地决策与行走等等,这些都是特色生成不可缺少的资源。

学校办学的经验。学校办学是由经验来支撑的,自创经验也好,拿来经验也罢,都能影响学校的发展思路。对一所已有数年办学经历的学校而言,应该将学校创办以来的发展史作全面的、深入的、理性的回顾,总结成功的办学经验,找出最活跃、最能动的项目或学科,加以提炼和规划再建,努力将项目经验转化成为学校的特色。对新创办的学校而言,主要依赖于以校长为首的管理群体积累下来的特色建设经验以及决策的胆识。在分析诸多需要新学校同步“起飞”的常规项目建设的同时,观察分析同类学校的特色亮点,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从“不撞车”的思维出发,去设计可以力做、精做的领域或项目,坚持不懈,高速起飞,有效呈现。如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2009年建校。开校前,校长设计了借助“书法”起飞学校的特色建设品牌策略,在招聘教师时有意点招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开校后,以点带面,全校师生共练书法,有章有法地推进,频频的获奖和跟进的书法文化教育,使学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已经凸显出“书法教育”的特色亮点,家长和专家的认同,使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周边学校的亮点。一所学校是否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是否具有办学特色,是与一定区域内同类学校比较而言的。因此,在定位学校特色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兄弟学校的特色建设状况。在特色设计时,可以借力发力,借鉴他校成功“创特”的经验,设计出有别于他校的项目;也可以借力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同向行驶”,设计和践行独特的、可为的建设策略,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特色;还可以另辟蹊径,在“有别”中生成“独领”。

领域专家的意见。学校特色的建设,不是为“出名”而刻意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为求得某领导的“喜好”而无中生有,更不是为“挤压”同类而互相撕杀,而是去求得学生现在和将来更全面、更生动、更有个性、更有特长的发展。

学校所实施的一切教育行为,应该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去灵动而智慧地创造,实施有益于学生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教育方略。因此,无论是有办学经验的校长,还是教育院校的资深教授,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名家,他们在实践上有丰富的感性积累,在理论上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咨询他们的意见,对学校的“定特”“立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与时俱进地把老校做“新”,把名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质量做“硬”,把学生做“优”,把教育做“品”,把学校做“特”,就需要省内外专家进行高位指点。在与专家的互动中,我们确定了“效化教学”作为学校特色开发项目,连续20年加以建设,由此而打造出“教学特色”品牌。

二、 特色生成:在研究中涵养

学校特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品牌,但又有别于企业的产品。企业主要通过立新的方式,进行操作手段与流程的便捷化研发、问题修复、新功能开发等等,逐步淘汰效益低下的产品,而教育特色是求得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的生成和更好的发展,是一种共同提升和超越的途径。

特色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虽然并不严格遵循某种统一的路径,但有着基本的建设流程及关键环节。它的形成、改进与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科研的支持,需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坚实支撑,需要通过大小课题的研究,寻求科学的发展规律,使特色建设以科学研究为生成支点,有章、有法,有序、有效地行进,从而获得适合学校发展的建设路径。

特色,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学校教育本身是一项基础性、实践性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学校着力于翻新花样,也许会有些亮色,但往往是短暂的热度,经不起时间的考量,最终将泯然于众校。因此,学校特色建设要杜绝“定个项目、开个好头、浮于表面、轻于过程”的“闪电”现象,必须形成一种氛围,形成独有的特色文化。特色,不仅是学校教育外化的一种现象,更体现在内化层面上的一种“内炼”和“内敛”,特色生成之路是艰难的,是要在时间的流逝中检验的,非持之以恒不可。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耗与效”研究,“九五”开始就围绕效果、效率、效益三个方面,立课题、搞研究、做特色、树品牌。从“九五”的“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综合实验研究”,到“十五”的“小学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整体策略研究”,再到“十一五”的部级重点课题子课题“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引导自学’的教学实验研究”、省教研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直至现在的“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基于‘先学’基础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策略的研究”,始终关注着教学“小节”和“细节”,着力“小课堂”,着眼“大教育”,探寻着影响课堂教学“效度”的成功策略,使“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亮点,成为了“百年老校展新姿,素质教育争模范”的学校“新”化、“强”化、“亮”化、“硬”化、“优”化和“品”化的教育成功之道。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办好的实验小学、江苏省首批“模范学校”。学校多年来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策略,致力打造“名、特、优”教师,坚持滚动式研究,“教师培养”成为了学校亮丽的发展特色。1980年到1985年期间,共引入15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当时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着力关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他们就制订了“发展学校,首先要发展教师。发展教师,首先要发展青年教师”的学校提升发展规划,构建了青年教师“学得理论,搞得实验,上得好课,写得文章,压得担子”的培养策略。外出学习、公开教学、专家讲座、基本功竞赛、学历进修(当时教师都是中师毕业,1984年学校“挪用”中学教师名额进行大专函授入学招生考试,结果全部录取,1987年大专毕业)、成果展示等举措,引领、激励、催生了青年教师团队的成长。在1986年“吴县市首届青年教师评课选优活动”(苏州市首创)中,语文、数学、科学三位老师均获得一等奖第1名的优异成绩。同一所学校的三大学科均获一等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初次的成功,有效地激励和激活了教师们以后的学习、实践、研究和创造,其中有三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分别担任了实验小学校长工作,引领着本地区的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

三、特色稳健:在师培中建设

办学特色要保持和提高“含金量”,既要从形式上努力创新,更要加强作为特色建设执行者的教师“跟进”。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学校在思考和创建办学特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有的不循规律,试图寻找捷径,脱离实际,片面追求功利,影响了特色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在特色意识初见端倪的状态下,学校不能忽略对特色管理者、执行者的“转型升级”式发展。特色是用来发展教育的,而不是用来折腾教育,稳健特色,首先要稳健教师,使教师有情、有志、有力地进行学校的特色建设。

教师是特色效化的“效源”。在我校“优效化教学”特色建设中,着力于“三大工程”的建设,即师表工程、创优工程、名师工程。借力课堂,造名师、推名师和用名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每周“校长心语”“师者智慧”“友情提醒”,是我们有效催生教师职业德行的独特创举,用师德“高尚”教师,用机制“激活”教师,用读书“新化”教师,用带教“速成”教师,用教研“盘活”教师,用科研“名化”教师,用绩效“效化”教师,是我们有效催生教师教育技艺、特长的有效策略。“优效化”的课堂教学特色打造,使学校获得了教育的高质量,赢得了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四、 特色发展:在制度中保障

人们对特色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把学校个别突出的“强项”表现出来就是特色;有的认为效果显著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就是特色;也有的认为教育质量中获取考试“高分”的做法就是特色;还有人认为办学效果好,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才能称得上特色,如此等等。笔者认为,特色应该是学校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化,是学校的独特个性,是学校的行为自觉,是完善和强化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种特质,是同行和社会公认的一种教育品质和品牌。为此,学校特色的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彰显,在规范中管理,在制度中保障。

要有效进行学校特色建设的规范管理,首先要设计好一切行事的“游戏规则”。规则的设定是有科学含量的,需要管理者了解管理对象的认可度,使特色建设的行为者建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特色”这一科学行事的概念,能将所设计的建设路径化为行动的自觉。如果没有教师心情愉悦的投入,把校长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共同的追求,就不会有“低耗高效”“适耗优效”的特色建设成效。

要实现特色教育的理想,需要管理者通过富有人性的管理,规引教师心志,锻铸高尚师魂,造就一支事业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有心特色建设;树立优良师德,造就一支楷模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有情特色建设;精湛教学技能,造就一支专业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有力特色建设。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特色建设为他们教育教学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带来的“好”,激励教师拥有对自身业务发展的自觉行走之情,从而规范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特色建设中育养自身的特长,逐步走向事业的成功。

五、特色转化:在把握中行走

学校特色有时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话题,从国家的人才标准指向、社会的人才需求认同,到校长对办学的思想和主张、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行为能力、升学期待等等,都会影响学校对“特色”建设的方向、兴趣与行为。我们必须“以学生当下和将来的发展为本”,正确把握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涉及点与涉及面、大切口与小切口、常态教育与特别教育、师生负担与师生发展、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局部受益与群体公平等多方面的关系,使特色建设转化为师生共同发展、终身受益的健康之路。

学校特色,可以从一个点出发,走向一个面,可以倾力把某一竞赛项目打造得名声远扬,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的学生“机器人”教育,获得了世界冠军的八连冠。当然,项目打造要成为学校特色,不只是几个人的出彩,几次获奖的结果,几篇论文的发表,也不仅仅是几项活动的展现,如果能以点带面抓普及,搞课题,树精神,做文化,让学校所有的人享受项目建设带来的长进、发展和超越,并形成行为自觉和行为的常态,这才是特色所要形成的真正的教育价值。

特色建设的切口可大可小,可以是教师群体性发展的建设,也可以是教师某一技能的建设;可以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建设,也可以是学生某种卫生习惯如“扫地”的项目建设等等。无论是“大”还是“小”,一般都要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在把握目标与方向的基础上,把大题化小,化归为日常,化归为过程,化归为细节和小节;把小题放大,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成为良好的习惯性本能反应,这样的特色才是教育生命力的真正转化。

特色价值和效益的追求,必须把握好常态教育与特别教育的关系,使师生“心甘情愿”地投入,“有滋有味”地发展。必须在“常态”中“特别”,在“特别”中“常态”。不能牺牲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权利”,不能为了抓某项特色,打乱正常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秩序,擅自加课、加班加点等。因为,这样形成的所谓特色,是不健康的,是误人子弟的,所转化出的只能是“偏误”“畸形”和“怨恨”的教育。

特色项目建设,需要有兴趣、有能力、有姿态、有特长的教师来做。他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团队的,还可以是整体的。可以把教师个体的“能量”,转化为教师群体的力量,可以通过一个学科领军人物,转化出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从而做出一个特色学科,转化成为靓丽的学校特色。同样,一群好的教师可以带动整个团队,让团队中的“弱者”转化成为“强者”,使特色建设更有力量。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3)

二、陕西省旅游学校“冠名班”创新模式探索

(一)明确目标,突出旅游职教特色

中职学校本身要有特色,包括专业特色和就业特色,要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社会有需求,就开设紧贴社会的这类专业,要有前瞻性。特色是立校之本,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近年来,陕旅校居安思危,寻求突破,紧贴行业,接轨国际,深入企业,深化服务管理型理念,努力构建“温馨、和谐、幸福”大家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该校始终贯彻“以素养教育为基础,以成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改思想,坚持培养“阳光向上、身心健康、待人有礼、技能过硬”的旅游业优秀人才。学校以强化职业技能为突破口,以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实际,推出十大教改措施促学校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这十大举措是:(1)研讨并制定、推行各专业教学标准,着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改革;(2)逐步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3)继续做好“冠名班”内涵建设工作,唱响校企合作的主旋律;(4)逐步组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稳步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5)组织“品质教育,志存高远”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向外界展示学校教师、学生风采;(6)建立和推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模拟口试制度,培养高素质优秀导游人才;(7)进一步深化 “双语实训课”、“教学工坊”活动,打造学校精品课程;(8)建立教师到企业调研实践活动学习模式,制定教师外出培训汇报交流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行业名师型”教师队伍;(9)鼓励教师开拓新专业、承担新课程,提升教师能力品质;(10)推行考试和考核制度的对接,实行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模式,让学生“手持双证,就业无忧”。几年来的改革已见成效,学校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围绕旅游业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开设有旅游外语(旅游日语、旅游英语方向)、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示范专业、汉语导游、旅行社计调方向)、航空服务、中餐烹饪、西餐烹饪等6个专业,面向西北、西南、中原各省(区)招收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招生计划全部列入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发给由陕西省教育厅验印的国家统一的普通中专毕业证书。毕业后,学生可同时报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大专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和专升本,可获取大专、本科学历。避免了中职学校不能提升的“断头教育”,打通了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的通道,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学校招生改革10大亮点:(1)办学亮点之一:五年制高职连读班(大专);(2)办学亮点之二:迪拜研修班;(3)办学亮点之三:日本研修班;(4)办学亮点之四:韩语精品班;(5)办学亮点之五:酒店经理预备班;(6)办学亮点之六:喜来登酒店管理班;(7)办学亮点之七:西安国旅精英导游班:(8)办学亮点之八:咸阳机场航空服务班;(8)办学亮点之九:米旗西点班;(10)办学亮点之十:西南大学、陕西电大大专班。该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适应能力强,就业行业广,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100%。学校与西安、北京、浙江、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高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关系,实习生、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扬。学校曾多次被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专业特色也是中职学校内在素质的体现,会给学校带来“品牌效应”,使学校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上又有别于高等教育,更加的贴近行业,理实一体,真正发挥课程的活力,让学生学有所获,乐学爱学。为了实现“道德品质好、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精、职业意识强、体健形象美”的培养目标,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成为旅游行业方面的“龙头”。旅游中职学校要积极应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本校旅游专业的优势,提高专业办学效率和质量,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思想。重视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外语应用等,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把握人才需求趋势,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科学设置专业提供依据。在教学方面,实行 “双语教学”、“教学工坊”等,使企业用人标准与教学标准更加贴近。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学工场模式,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工坊”新模式。打造餐厅实景模拟教学、情景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工坊”就如同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中、西餐厅一样,以高星级酒店的培养标准严格训练技能,提升素养,将技能与专业与外语有机融合。毕业时,与企业实际零距离接轨。学生优雅绅士的礼仪、娴熟的技能、规范的职业意识,受到企业的青睐。“教学工坊”真正将国际企业标准与该校的教学标准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同时还要做到专业与行业资格证书对接,如导游证、厨师等级证、茶艺师证书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提高学生实操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模拟前台、餐厅、客房、酒吧、茶艺室等,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他们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增加就业砝码。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酒店、旅行社工作一段时间,既培训了自身的业务也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一步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衔接。

(三)专业与产业对接,积极探索“冠名班”办学模式

居安思危,立足职教,创新思路,寻求突破,打造传统专业的新优势,突出行业特色。校企深度结合,订单培养,企业全员接受。挖掘“冠名班”内涵,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企业营销版与学校网站首页绑定,访问学校网站会自动弹出会话窗口,提供在线咨询。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与企业紧密接轨,制订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各专业校服等。制订了《关于特色冠名班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工作安排》,切实将“冠名班”内涵建设落到实处,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企业负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校是学生,到企业是“准员工”,毕业后,直接成为正式员工,没有试用期。校企合作是职校培养技术性饭店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依托专业优势开办了日本研修班、迪拜研修班、咸阳机场航空班、喜来登酒店管理班、西安国旅精英导游班、华山景区定向讲解员班、米旗西点班、成教大专班等特色班级,成为学校走强强联合、特色办学之路的新亮点, 与企业对接,积极探索“冠名班”办学模式。“喜来登酒店管理班”引入西安赛瑞喜来登高管进课堂参与教学,学生参与该企业系列活动,如圣诞节活动、喜来登酒店集团全球招聘日活动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企业高管面试,培训他们的应聘技巧,对学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规划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喜来登酒店集团,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成长发展计划,规划他们从一线服务员到领班,到主管,再到经理的成长之路,为他们设计职业人生。同时,还为该班的优秀学生和父母提供在喜来登酒店住宿、用餐、娱乐一条龙的体验式奖学金。通过此举,增加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米旗西点班”借鉴德国“双元制”,进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学校有老师,在企业有导师,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发挥。该校米旗西点班学生每周安排一天在企业的实践课程,深入企业学习和体验DIY蛋糕制作,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蛋糕时,非常兴奋,并用手机拍摄,发给同学和家长,增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理实一体化”借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该校利用毗邻大唐西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将西安大唐西市酒店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将实训课放在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进行实景教学,让学生理论课后,第一时间投入到实践,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现在“冠名班”效果突出,成为每年学校招生及就业的一大亮点,很多学生就是奔“冠名班”而来。在去年招生中,喜来登、国旅导游、米旗班的学生占招生人数的25%以上。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度高,对学校认可度高,积极向同学推荐自己的学校。好学校、好专业、好老师是根本,有播种,就会有收获。

(四)专业与市场对接,接轨国际,加强合作

紧贴行业,接轨国际,激发课程设置新活力。加强境外研修项目,为学生走向国际实训就业市场搭建平台。如阿联酋项目,日本项目等。目前,“国际项目班”已成为了学校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特色班。大力推进国际交流、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在对外交流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为了给学生寻找更高更广阔的国际就业平台,在十多年赴日研修成功经验的指引下,该校与阿联酋迪拜丽景集团签订实习研修就业协议,采用外教授课“2+1”、“2+2”模式,选派的学生均在八星级酋长宫殿、七星级帆船酒店研修就业。他们毕业后大都留在了迪拜、阿布扎比,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命运。目前该校已有500多名学生赴国外研修。该校于2009年与阿联酋迪拜合作方达成协议,被确定为该项目西北地区惟一合作院校,截止目前已派出100余名研修生,其中10余名学生在迪拜、阿布扎比八星、七星级世界一流品牌酒店工作。迪拜是国际金融和经济中心,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云集了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和超豪华的酒店,当地司法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学生在迪拜研修一年、工作一年,2年后可续签工作签证。研修期间每月可获得400美元左右的研修生活补贴,小费除外,食宿免费。毕业生面向迪拜当地企业,国内外资企业、星级酒店、驻华商社、中外金融保险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4)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人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学生自主阅读中,教师必须坚决地进行角色转换,要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传授者”、“主讲者”的角色,转换为“教学过程设计员”、“指导员”、“评论员”、“主持人”、“咨询者”和“顾问”等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由过去单一的对知识的系统讲解、检查,转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钻研、独立思考、自主表达、交流、获取信息上来,转到“激发动力、提示方法、典型示范、解疑答难、评价总结”上来。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应具体体现在:(一)组织教学;(二)激发动力;(三)提示目标;(四)引导方法;(五)点拨重点;(六)纠正错误;(七)总结规律;(八)评价效果。只有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学生的自主阅读才有可能实现。

二、注意“悦读”,使学生兴趣于持久

放手让儿童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的世界。

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把他们带入优化的教学情境中,使他们在暗示、移情、角色、心理场“力”的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主动地活动起来,进行感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以及触摸、模仿、操作等身体活动,加上通过图画、音乐、戏剧创设情境,于是又有了包括唱歌、跳舞、表演等在内的艺术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首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懈努力――积极陪伴学生体验“悦读”的过程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地优化课堂情境空间,根据教材特点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儿童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趣的氛围,让学生的活

动有机地注入“悦读”过程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情绪中让儿童去感受,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角色。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的信息量;可以引导学生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等。

四、引发质疑,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5)

题:《美丽的鸟》

授课年级:一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

时:1课时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欣赏大自然的小鸟入手,感受小鸟的自然美。通过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的对比,感受小鸟的装饰美。自主探究其方法、规律并以此来为爱美的小鸟设计形象参加选美比赛。

主要设计了四个大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欣赏鸟类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质疑探究小鸟美的规律和方法。

三、学生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创作和别人不同创意的作品,鼓励学生创新。

四、作品的展示、交流、评价。

教材分析:

古往今来,鸟儿一直是人类的朋友,鸟类优美的形态、绚丽的羽毛,婉转的鸣叫为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为人类的生活增添快乐和情趣。人们喜爱鸟,把它写进诗歌里,编在歌曲中写入故事里,赋予鸟类人的情感和语言,鸟也是艺术家喜爱表现的题材。

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业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象和

个性发挥创造的空间。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鸟的图片,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2、《鹭鸶》是一幅农民画,起色彩鲜艳、形式感很强,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3、学生作品从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其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本课在学生学生对鸟的认识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绘画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像空间。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鸟,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装饰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完成一只小鸟的形象设计

作业要求:选择丰富的花纹、鲜艳的颜色去装扮小鸟

教学难点:小鸟形象的装饰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它是动物家族中的飞行员,身上长着绚丽多彩的羽毛

,叫的声音就像唱歌一样婉转动听,猜猜它是谁呢?

生:鸟

师:同学们猜对了,它就是可爱的小鸟。(师出示鸟的图片——贴到黑板)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这只小鸟漂不漂亮?

生:漂亮

师:它把自己打扮的这么漂亮,可真是一只美丽的鸟

板书课题——美丽的鸟(小鸟用图片代替)

二、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1、欣赏鸟的自然美

师:在鸟的王国里,像这样美丽的鸟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它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鸟的王国里观赏小鸟。看看鸟的王国里都生活着哪些美丽又可爱的鸟呢。

播放课件、边欣赏边分析

画面一:赤红山椒鸟

师:这只鸟好看吗?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师:身体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生:长长的、尖尖的,像我们平时吃的红辣椒。

师: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只只红辣椒挂在树枝上,因此它的名字叫赤红山椒鸟。

画面二:黄鹂

师:这只鸟是什么颜色?它的名字叫黄鹂

画面三:峰鸟

师:这两只小鸟是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它的身体比蜜蜂稍大些,因此得名蜂鸟。蜂鸟的嘴有什么特点?

生:细长,像针管

画面四:翠鸟

同学们对这种鸟一定很熟悉吧?它的别名叫叼鱼郎,是捕鱼的能手,特点是嘴巴长,身子翠绿。嘴红红的。多漂亮啊。

图片五:鸳鸯

师:美不美?身体有哪些颜色?羽毛除了有漂亮的颜色还有什么?

生:花纹

师:鸳鸯一般成对出现,雄鸳鸯比雌鸳鸯漂亮的多。

图片六:孔雀

师:这是只美丽的绿孔雀,头顶有一排直立的羽毛,像戴着一顶美丽的凤冠,开屏时尾巴打开,像一把大扇子,羽毛上有点状的花纹,像镶着一颗颗发光的宝石。

图片七:巨嘴鸟

师:这两只鸟哪里部位最大?

生:嘴

师:这就是巨嘴鸟,巨嘴鸟的身体以黑色为主,但头和嘴却是五颜六色的,依然很美。

图片八:鹦鹉

师:认识吗?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鹦鹉,有什么本领?不仅会学舌,还很漂亮,身上有几种颜色?嘴巴像什么?

图片九:喜鹊

师: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喜鹊?喜鹊的身体有几种颜色?师:喜鹊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师:喜鹊叫起来叽叽喳喳的很好听,好像在向人们报喜,因此人们特别喜欢喜鹊。

探究小鸟美的规律

师:好了,鸟的王国我们参观完了,你们说小鸟美不美?

生:美

师:小组讨论小鸟美在哪里?

生:颜色很多、鲜艳,花纹很多,各种姿态……

师板书: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

师:我们来观察小鸟的形态,看看鸟的身体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

师总结:头部、躯干部、尾部、足部

2、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鸟

师:可爱的小鸟机这么多的美丽于一身,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人们喜欢用鸟来装饰美化生活。

看——(课件演示)餐具、窗花、刺绣、风筝都有鸟的图案,好多画家把鸟画进自己的作品当中。这是国画作品中的鸟,(出示装饰画《鹭鸶》)这一幅是农民画家张芝兰画的《鹭鸶》,漂亮吗?(出示真鹭鸶图片)它和真的鹭鸶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画中的鹭鸶比生活中的鹭鸶更美。

总结装饰画的方法规律

师:画家用了各种花纹画家用了各种花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使画中的鹭鸶比生活中的鹭鸶更具美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因此我们在画小鸟时,要在小鸟真实形象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装饰、美化。选择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花纹去表现。就像这只小鸟,(课件)让它穿上彩色的外衣,戴上漂亮的头饰,这样装扮,是不是更漂亮了?

生:是

三、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践

1、创设情境、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了一封信,是小鸟王国寄来的。信上说小鸟王国要举行选美大赛了,邀请所有爱美的小鸟去参加。有一些鸟儿也非常想去参加选美,可又不知怎样装扮自己,怎么办呢?

生:我们来帮助小鸟

师:老师也很愿意帮助小鸟,现在老师就来给一只小鸟设计形象,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是如何表现的。

教师示范小鸟画法

步骤一:勾画小鸟的外形

步骤二:添加丰富的花纹图案

步骤三:涂上漂亮的色彩

2、学生设计创作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试试?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精心装扮下,小鸟一定会变得更美丽的。

作业内容:完成一只小鸟的形象设计

作业要求:选择丰富的花纹、鲜艳的颜色去装扮小鸟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辅导要点: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

遇到共同的问题共同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四、展示、评价、总结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么多小鸟都装扮好了。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小鸟可以去参加选美呢?谁来发表一下看法?你认为哪只小鸟更漂亮些?你最喜欢哪只小鸟?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从形态、花纹、色彩等方面分析)

评出最佳色彩奖、最佳花纹奖、最佳形态奖

师:老师觉得你们装扮的小鸟都很棒,所以决定把它们都送去参加选美大赛,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也一块带给小鸟吧。“小鸟、小鸟真美丽,身上穿着花花衣,你为大自然增添希望和生机,我们大家喜欢你!”

3、课后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鸟,鸟不仅美丽,还能消灭害虫,传播花粉和种子,为人类提供肉、蛋、和羽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保护小鸟爱护小鸟。

课下到大自然观察美丽的鸟,搜集有关鸟的知识。

《爱美的小鸟》教学反思

承德县四小

白丽华

《爱美的小鸟》一课是在学生对鸟的认识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花纹、色彩进行装饰美化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本课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爱美”展开。

1、感受鸟的自然美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学生渴望在课堂中“大饱眼福”,只有大饱了眼福,让丰富的造型形象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在创造能力。我在课前搜集大量的鸟的图片,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学生对小鸟的认识和感受,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鸟,感受其形、色的美感。

2、欣赏鸟的装饰美

欣赏农民画与实物相对比感悟艺术作品的装饰美

爱美的小鸟重在鸟的装饰和美化上,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鹭鸶》,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这幅绘画作品的感受,对比不同,找出画家用了怎样的花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感受,在小鸟真实形象的基础上大胆美化和装饰。选择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花纹去表现。

3、为小鸟设计形象、实践中塑造美

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小鸟王国选美大赛”的教学情境,帮助爱美的小鸟设计造型,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

加强教师的示范性、指导性,引领学生的绘画创作。利用实物展台演示小鸟的绘画步骤和方法。清晰的示范、适时的讲解学生准确掌握绘画技法,有序的步骤、细节的提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加强作业指导。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但美术兴趣易于激发。直观的、有趣味的事物很容易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低年级的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学生只有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时,学习的效率才高。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在探究中把自己融于活动当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新授部分通过观察、赏析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教研组评课意见

承德县第二小学

白丽华

听了白丽华老师这节《爱美的小鸟》一课,我们可以看出白老师能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进行愉快教学,本课教学设计以教材为基点,丰富和拓展富有创意、且具实际操作效益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美的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本节课,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白老师从备课到上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开始上课到课程的结束,多种教法灵活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教学使本堂课内容上得生动、形象、直观。在教学课堂中,白教师能够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加之电化教学手段的熟练应用也是本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2、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发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美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爱美的小鸟》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发展,符合学生的特点,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穿编的方法规律。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所采用教法与手段都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并为他们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美术新课标的要求。

3、运用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中教师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善于保持学生这种兴趣与自信心,这将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美术学习。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适时使用一些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使他们以高昂饱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课堂上白老师以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专业素质、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感到亲切、自然。

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6)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育好。下面我就幼儿园的相关做法和家长育儿方面的相关问题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希望我们能达成共识。

一、幼儿园获得的荣誉:

20xx年是我园再创佳绩的一年,幼儿园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幼儿园,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市优秀家长学校、昌邑区优秀幼儿园、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区卫生保健先进单位,我园教师也受到省、市、区级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市名优教师、区劳动模范、区优秀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在上级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中,我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直称赞和好评。

二、幼儿园的课程设置

说到课程设置,我们幼儿园一直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教育工作。我们选用的教材主要是吉林省省编教材。它主要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老师的支持下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持久性的全面的探索,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建构知识获得发展。主题的综合活动教育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以主题网络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一直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周教学计划每周都张贴上墙。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继续遵循“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为宗旨,围绕安全工作一条主线,突特色教育,抓好园所文化、教师队伍、家长、社区工作三项建设,以争创“五个亮点”为目标(即教育环境上创一个亮点、教学特色上创一个亮点、服务质量上创一个亮点、教师素养上创一个亮点、管理水平上创一个亮点)规范管理,突出特色,促进均衡,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各项活动安排

1、每月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7)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0-0057-02

【作者简介】杨桂林,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江苏南通,226631)校长,高级教师。

文化立校,以文化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探索地域文化中独特的育人元素,不断进行再现与整合,凝聚地域精神,从而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文化建设的缘起

学校的异地新建,凝聚了政府的厚爱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期待。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操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校建起来了,如果建筑豪华,设备现代,却没有文化内涵,这样的建筑充其量只是一座房子、一种装饰、一个摆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失去其生命力。如果学校的建筑、环境,能烙上自己的文化印记,成为师生生命和记忆的组成部分,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这必将成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气质。

面对新校区洁白的墙壁,整洁的教室,宽阔的道路,学校文化如何传承和构建?如何在新学校中寻求属于学校自己的文化语言?这些都是学校管理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的探寻

李堡,地处黄海之滨,建镇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已有1170多年,唐代称谓“赤岸乡”,清代一度称“三贤镇”。滨江临海,教育深受沿海渔盐文化影响。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着李堡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敢于亮剑、坚守真理的“亮我”精神,学校地处古镇中心,顺承特有的地域文化,我们提出了“亮我教育”的办学主张。站在老校新建的时代节点,如何将悠久的地域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将学校的精神得以延续,让每面墙壁讲述历史,让每条道路浸润经典,让每个园子充满生机,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浸润着浓郁的地域氛围和校本特色,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1.解读人文资源,塑造“三贤广场”。

李堡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一度被称为“三贤镇”。源于当时出了三位贤人,一是乐于助人,不惜牺牲一切的尤敬国;二是少年丧父,鬻草养母,好学不倦的姜日章;三是深通佛学,医术高超的玉皇阁寺僧脱凡。三位贤人的美谈代代相传,这不正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吗?因此,我们对学校大门前近八百平方米的广场故事进行了精心设计,对三位贤人的故事进行了认真解读,根据历史典故制作了三位贤人雕塑。雕塑后配以十六米的长轴画卷,画卷上对三位贤人及李堡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描绘。“三贤广场”的建立,不仅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更让来校的每个人了解到李堡悠久的历史,让每位师生从三贤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2.挖掘历史资源,构造“文化长廊”。

新校区五幢教学楼之间用连廊连接,形成了南北一百多米的长廊,如何让长廊的每面墙都能讲述历史。我们充分挖掘李堡的历史资源,分楼层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一层长廊为“千年古镇,百年老校”大型浮雕,分为抗击倭寇、三打李堡、百舸争流、赤岸社W、广义学堂、李堡小学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围绕具体的历史资料精心制作。二层长廊、三层长廊,围绕民风民俗展示了李堡民间艺术、文化人物、民间习俗等。师生行走在这样的走廊,耳濡目染,知晓历史,地域文化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每一个人。

3.引用地名资源,巧造“个性大道”。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堡名为赤岸,因地势高、泥土赤红、傍依海岸而得名,因此我们将校园内一条大道取名为“赤岸路”。另一条大道“广益大道”源自李堡小学原校名――广益小学,用“广益”作为路名,既寓意着莘莘学子行走在广博学识、溢满天下的大道上,又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进行了传承。“育才路”则是引用学校老校区门前的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路,这条路深深地烙在师生的心中,把它带到新校区,让学校的故事延续,让学校的文化绵延。

4.依托校本特色,建造“主题景点”。

如何把校本特色融入新学校,在新校区传承和发展,我们依托园林,精心建造了四个主题园:竞园、志园、仪园、趣园,将学校品牌项目融入每个园子。乒乓球运动是我校特色项目,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学校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紧贴乒乓球文化,我们建造了“竞园”,园内乒乓雕塑、乒乓健儿介绍等诠释着学校悠久的乒乓文化。少先队活动是我校的教育品牌,曾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南通市红旗大队”“海安县少先队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为弘扬文化,我们设立了“志园”,园内“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八个大字,辅以“勤志”“养志”“明志”为主题分设三个区域,以石书造型贯穿整个园子。养志、勤志在于读书勤学,明志在于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

作为海安县“首批书香校园”,以及江苏省“书香校园阅读基地学校”,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书香文化弥漫在学生周围,弥漫在教师心间,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区,除了在教室中设立读书柜外,教学楼每层还分类别设置了不同的开放书吧,如英语吧、童话吧、经典吧、科学吧、前沿吧、艺术吧,每个开放书吧根据不同的主题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室外长廊分年级展示好书推荐内容,让儿童在美的环境中阅读,在不经意间阅读,在各取所需中阅读,不断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5.弘扬办学特色,精造“楼宇文化”。

走进校园,处处流淌着文化的气息。大门处“亮我守真”的校训石赫然耸立,既体现了全校师生对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又彰显了全体师生敢于创新与锐意进取的勇气和豪气。所有楼名以“亮”为首,综合楼――“亮德楼”,以德为先,以德树人。“亮采楼”展示师生个性风采、阅读风采。“亮识楼”“亮智楼”“亮毅楼”为三幢教学楼,寓意亮出知识、亮出智慧、亮出毅力。“亮健馆”为师生食堂和操场,意在健康的食物、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每幢楼名都追求着“文化化人”的至高境界。

学校文化建设的收获

1.学校文化是一种濡染浸润。

如今,走进校园,无论建筑、走廊、墙壁、园子、绿化等景观,都折射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优美的人文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濡染人的情趣。

2.学校文化是一种个性发展。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幼儿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多维度的。“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应该成为幼儿教育者的常态性和基础性工程。作为幼儿老师,应该从孩子们的精神、情感和心灵方面给予更多的滋养,打造出一片灵动且丰盈的幼儿教育时空。

一、教师:多种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都说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但恰恰是“启蒙”二字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走近幼儿,如何走进幼儿的心灵,需要教师重构自己清晰透亮的教育哲学。幼儿教师必须在更加成熟理论视阈的支撑下,扮演多种角色:一个妈妈一样的“保姆者”、一个爸爸一样的“忍耐者”、一个热情似火的“鼓励者”“合作者”“促进者”……一个教师如果在幼儿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都始终关注生命精华,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持久地获得适合于自己的“维他命”,这样,必将创造出一片充满浓浓情感的幼儿教育时空。

角色之一:一个热情的鼓励者。幼儿教师要处理好“俯视”和“平视”。所谓“俯视”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感觉老师的神秘、睿智和博学,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信服感。但是,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平视”学生,共同成长。只有俯下身子,才能交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居高临下,没有颐指气使,没有成人化的拔高,有的只是平等、信任,在举手投足、相互“平视”之间,生成一种和谐的温度并渐渐蔓延。特别是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角色之二:一个积极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敞开心灵,彼此碰撞、信任和接纳。一边关门,将幼儿之间的互相谩骂等拒之门外;一边开窗,让互相欣赏的眼神递出去。可以通过“有激励性故事”的评语(有故事情节),有具体事实评语的奖状形式去激励幼儿。如此,师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遇和相处,而不仅仅是想见。

角色之三:一个高效的促进者。好的幼儿教师应该点燃幼儿的兴趣和探究之火,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使教学不断深入、内容不断增值的课堂气氛,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灵魂洗礼灵魂,共同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比如,利用图书、多媒体、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个性多元的成长与发展

“每个小孩子都很特别,于是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的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成长的多元空间和个性空间,教师总是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剪掉了学生身上的

“枝枝丫丫”。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注重个体成长,注重多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螺旋式的发展层次。要从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出发,提出多元性、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培养目标。有弹性、有扩张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地“如鱼得水”,正所谓“学困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

2.注重活动资源的开放性与可选择性。例如,针对“家”这个互动主题,可以设计诸多开放性与可选择性的活动:学习待客,通过剥橘子、剥鸡蛋、倒茶水等等,文明礼仪;通过拼摆食物拼盘,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制作贺卡,激发互助互爱的情感……

3.注重评价的多维性与激励性。郑渊洁曾经说:“好学生将来不一定有好出息,坏学生将来不一定有坏出息。”新世纪的幼儿教学,一定要改变评价体系,多维性、激励性和人文性应该成为评价的“主旋律”,包括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有义的评价,都应该成为孩子们成长或旅途中的标记。

三、教学:多种方法的糅合与延伸

幼儿教育应做到多种方法的糅合与延伸。比如,主题教学和方案教学相结合,自主、合作和探究相糅合,角和儿童视角的交锋与重叠等等。

以“会变脸的月亮”为主题来说,可以进行以下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投影片中的中秋节夜景图,并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像什么?还有什么是圆圆的?

(2)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几张各具形态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月亮究竟像什么?

(3)锻炼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师:月亮是怎样变脸的?幼儿自由回答,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扩散思维。

(4)故事接龙:找一个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衣裳。第一次,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第二次太大了,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9)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206-0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专为入学儿童进行涂色训练而设计的一堂综合课,是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任意涂画成色彩斑斓的糖衣后,用各种简单的方法包扎的一堂课。涂色和包扎是本课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应注重以涂色为主,包扎为辅。在前课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大胆随意地运用色彩进行涂色表现,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材料的运用。掌握好正确的涂色方法,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涂好色的画纸包扎"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创造的乐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参与教学活动。(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教学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

教具学具:糖果实物、包装纸、白纸、各类彩笔、彩纸、各色彩带、范品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糖果。

(1)说说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

(2)糖纸的颜色是怎样的?漂亮吗?

(3)它的包装有什么特点?

学生介绍后,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糖纸漂亮极了,夹在书里还可以当书签呢。

问:同学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糖纸,你想说什么?

师出示作品范例:想学做吗?

2、揭示课题,板书。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异常喜欢的物品--"糖果"引入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人爱美,小孩子对鲜艳的色彩更是喜爱,五彩缤纷的糖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三、欣赏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P3

2、学生交流感受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学生尝试涂色

1、师简单介绍涂色方法,提醒学生:大胆的涂,看谁涂的最漂亮!

2、学生尝试

3、学生交流、展示作品

4、师小结(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

问:涂色后的纸 可以用来做什么?

五、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1、小组合作进行糖果包扎。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交流包扎方法

3、师:除了这几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 师介绍多中形式的包扎方法。

4、师: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添加彩带……

5、师: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评析:四、五两个环节设计衔接紧凑,过度自然,在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两个教学重点:涂色和包扎糖果]

六、情景活动

分组活动: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8人一组经营糖果铺,其余6 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

活动要求:介绍自己的"产品"时要大胆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美术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并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七、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出了那么多漂亮的"糖果",你打算送给谁呢?

生甲:送爸爸妈妈,是他们养育了我。

生乙:教师节就要到了,我把我的糖果送给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谢谢他们!

生丙:送给山区的贫困小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幸福成长。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懂得了感恩于对我们有恩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回去之后再创作出更多更漂亮的作品送给你们喜爱的人,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评析:以包扎好的"糖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和创作的满足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在这一环节里也渗透了感恩和爱的教育。]

[教学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又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就这堂课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 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这节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用彩笔大胆地涂色,在涂色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0)

在幼儿时期,几乎所有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绘画,每一节课都将产生很多幼儿的习作,这些习作系幼儿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作业,幼儿美术习作具有天真、自然、纯朴、原始的稚拙美。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的课堂习作大胆、自由、不受约束,具有稚嫩性、偶然性、随机性、随意性、快捷性、不精准性、不可复制性等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幼儿美术习作,一方面,具有研究与保存价值,另一方面,如果引导得法,让幼儿的习作“增值”,使幼儿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将能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幼儿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从而为进入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美术习作的课后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常规课堂幼儿美术习作完成以后的利用与保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幼儿美术习作课后的提升方法欠缺、茫然,幼儿美术习作仅限于课堂的简单分数批改或者等级批改、再发给幼儿,课后幼儿将这些习作随意放置或者扔掉,因此,幼儿美术习作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难以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习作“初步遴选法”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分别给幼儿准备作业本和习作纸,作业本用于课堂练习,习作纸为作业专用,建议用A4的复印纸或者其他的绘画纸,幼儿美术课堂习作完成以后,教师及时对习作进行批改与点评,课后,教师应该将作品搜集整理,把习作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比较好的习作,第二类为在构图、造型、色彩某一方面有特色,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习作,第三类为习作中的局部或者某一个点有亮点的习作,把这三类习作分别归档。其中,对第一类习作进行简单装裱,存档待用。

二、课后“及时完善法”与“冷却延时完善法”

对搜集整理的第二类习作,在构图、造型、色彩某一方面有特色,但没有完成的,有的老师认为这类习作类似于“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对这类习作,教师课后应该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对积极性比较高的、兴趣浓的、愿意立即继续完善这件习作的幼儿,老师应该趁孩子兴趣正浓的时候,采用“及时完善法”继续完成,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对积极性不高的、有畏难情绪的、或者报无所谓的态度的幼儿,不宜让幼儿马上参与习作完成,而应该暂时将这些习作放一放,采用“冷却延时完善法”,待过了一段时间,再将这些习作拿出来,想办法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引导孩子完善习作。再将完成的习作简单装裱存档待用。

三、“取景框选取法”与“捕捉亮点法”

第三类习作,即习作中某个局部或者某一点有亮点的,而其余部分有缺陷,这类习作,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多数老师均把这类习作打入冷宫,不管是幼儿作者还是幼儿观众也对这类作品不屑一顾,这类作品在幼儿的习作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有的构图很小,有的内容很少;有的画面杂乱,有的画面脏乱;有的色彩浅淡,有的色彩灰暗。但在这些作品中,或多或少在习作的某个局部或者某一点有亮点,针对此种情况,对局部有亮点的习作采用“取景框选取法”,选取习作中的亮点部分,方法是教师根据风景写生中用取景框选取风景的原理,把亮点部分选取出来,再把其余部分剪裁掉,然后把留下来的亮点部分简单装裱待用;对习作中某一点有亮点的习作,可以先存档,待一个阶段以后,一般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以后,从这些习作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最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采用“捕捉亮点法”搜集习作中的亮点,并把这部分亮点部分用剪刀剪下来,注意写上幼儿名字或者做好标记,然后,教师辅导这些幼儿把同类的分组,再组合粘贴成一幅合作的有意义的粘贴画习作作品,也可以适当添画补充,完成以后,在作品上分别署上合作幼儿的姓名,最后简单装裱存档待用。对未能选中的亮点部分,可以由老师暂时搜集,待下次或者今后使用。

四、“习作存档保存法”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篇(11)

“多媒体教学间歇黑屏”简称“黑屏”,是一种电化教学技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关闭屏幕或使其变为全黑的方式转换学生视觉注意力,从而达到转换教学视觉目标的目的。当教学内容从屏幕转换到黑板时,教师暂时将屏幕关闭或变为“全黑”,从而使学生的视觉注意力顺利地从屏幕转到黑板,需再次让学生观看屏幕时,则只需解除黑屏(屏幕再次变亮)即可,“电脑+大屏幕液晶平板电视+黑板”是使用黑屏的典型环境。目前在林芝地区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课堂电化教学是在这种环境下实施的,而且该地区“班班通电化教学”的发展目标也是以这一模式为主体。按实现方式不同,黑屏可分为:机械黑屏和模拟黑屏。机械黑屏是指通过关闭电源开关使屏幕断电“变黑”,模拟黑屏主要是指通过软件技术实现黑屏,如在课件制作时插入一幅全黑画面,或者通过特定功能键或鼠标实现黑屏,如播放PPT过程中,敲击“B”键或通过鼠标右键实现黑屏。

机械黑屏的操作方式很简单,但频繁开关电源对设备使用寿命有一定损害,同时解除黑屏也受到设备冷启动速度和屏幕响应时间(液晶显示设备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再由亮转暗需要的时间)影响较大。对于启动速度慢,响应时间长的设备,由于关闭或打开电源后,屏幕“由亮到暗”或“由暗到亮”用时相对较长,将导致教学过程中“非必要时间”增加,因此这类设备不宜使用机械黑屏。模拟黑屏则不受启动速度影响,受屏幕响应时间的影响也极小,它只是通过软件手段使屏幕变成黑色,如在屏幕上显示一幅全黑画面,屏幕并未关闭。以我们电化教学中经常使用的PPT课件为例,当需要启动或解除黑屏时,只要敲击一下特定功能键或点击鼠标,就能使屏幕瞬间全黑或变亮,只相当于换一帧画面,不必花费时间等屏幕完全关闭或启动。这种方式应用面更广,适合所有设备,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更推荐模拟黑屏。

二、黑屏的应用原理与应用效果

实验表明:鲜艳的色彩比暗淡的色彩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这是人类视觉生理结构决定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在少年儿童身上表现更加明显。在本文开头的举例中,即使在老师的“严厉”约束下,学生能勉强盯住黑板,也很难真正专注和持久。与成人相比,毕竟一群神经系统还处在发育期间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黑屏是通过把屏幕由华丽的颜色瞬间变成对人类视觉吸引力最弱的黑色,降低屏幕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屏幕“解脱”并转移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面积高饱和度的黑色会在视觉上使人产生压抑感,人类的潜意识中有一种“避害”动物性本能。当电焊发出的电火花强光进入眼睛时,人会立刻闭眼并扭头,躲开这道让眼睛极不舒服的光。对于大面积黑色也一样,当学生发现刚才那个漂亮的屏幕突然变成“一片浓黑”,看着不舒服,出于本能,他们会立刻进行自我调整,转移目光并寻找新的视觉目标,教师在黑板的讲解自然会成为他们的新目标。实践证明,黑板这一传统工具有一些目前多媒体不具备的互补性优点,而且多数一线教师认为,多媒体与黑板巧妙结合的电化教学比单一的课件电化教学效果更好。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教学更应该用一种科学取舍的态度,对于其中的“精华”,还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希望黑屏的引入,能为今后“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的有机整合提供一些参考。

三、黑屏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近一年来对部分学校黑屏的情况调查,笔者发现黑屏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