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单位档案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36

单位档案管理

单位档案管理篇(1)

一、前言

悠悠华夏千载文明,无数的沧桑变迁化作历史被尘封在档案之中,而这种档案一般由于保存地不够完善,会存在一些历史上的空白。这便是档案管理上的损失,档案是一个历史进程的记录。特别是在建国后,我国的档案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在一些事业单位成立后,也因时代的发展,建立了独立的档案室,而每个城市里也都有一个档案局,记载着这座城市包括事业单位的全部变迁。那么,档案便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历史的灵魂。档案的管理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本研究就是针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二、事业单位档案

(一)事业单位档案现状

现在我国已经重视了档案事业,而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也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档案室。这些档案室也有了很多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他们现在也吸取了很多档案的优秀经验,也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了现在的档案管理之中,他们将现有的档案编辑入库。使其信息的管理。但在这些经验吸取的同时,他们在运用时还是提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没有将档案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没有录入全面和充足。但现在的档案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人员是公务员,依仗自己是铁饭碗,有恃无恐的玩手机,毫无档案管理的责任和意识。这样的一种状况便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状况。这种现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智和制度,才能将档案事业做好。

(二)事业单位档案

我国的档案有很多种,它记录了人或事。这些都是发展和历史的见证。档案是在纸上的记忆,档案更是历史的印记,它是人们承载文化的物体。档案包括归档、分类和编码等程序。而事业单位的档案,则要更为细致的分类,因为这其中有很多的细碎的事件需要记录,相当于一部简易的地方史,这就要求档案的记录要详实、精确。而且,事业单位档案属于纪实类文献,对于真实性和精确度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在事业单位的档案中,也就有了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单位的今昔发展,也能反映出这个单位的做事精神和态度。这才是事业单位档案的内在价值,这才是事业单位拥有档案的魂。

三、事业单位档案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建国后,随着档案的发展,我国的很多档案都已经被收录到了档案馆。可是,在档案馆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管理和保管的问题。在保存上,在档案室中的一些纸质档案,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泛黄甚至墨迹褪色,这些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纰漏,由于档案室的环境没有控制好,使得这个档案更加得不到保存和维护。

(二)事业单位档案的解决方法

在档案的建立保存过程中,要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其次,就是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形成专业人员,高素质管理和科学管理机制并存的局面,做到三位一体的高速管理运行模式。最后,运用电子科技,将所有不易保存的档案全部录入电脑,形成档案数据库。从而,进一步地解决在档案中出现的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档案的问题的建议

我国的档案有很多,但事业单位的档案,多数是涉及到地方和人事调度。并且在这些事业单位中,有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和涉及到机密档案。这就要有一套严格的保密制度,必须要遵循,这就是在保密档案中,所要做的工作。而在事业单位的保密档案管理中,这种条例要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熟知并严格遵守。

四、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

在现今这个时代,事业单位众多,档案就更是复杂,那么在如此多的档案保存过程中,档案的管理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对于档案的一个极为负责的行为。在这项工作中,有着许多的环节作为保障。在档案的管理中,这就是由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障的。这些制度多是借鉴西方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进行的,在这些经验传播到中国后,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保存档案的状况,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时,这些工作人员更是要科学的遵照制度办事,不得有重大的失误。这样,才能让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事业单位档案的创新

每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要进行创新来维护这件事物的生命力,自古以来的这些事物都是这个规律。那么,档案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它也要经历一个创新的过程,只有这样档案的管理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才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而导致档案管理的退步。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意义

在中国的事业单位中,一般都会存在一个独立的部门,作为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使用。这个部门的建立,就是可以方便大众查询各个地方的变迁,以及人事方面的调动。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会伴随着这个单位的发展而长期存在。而事业单位的档案是这个单位发展的一个记忆,更会成为这个单位永恒的印记。

五、结束

单位档案管理篇(2)

1.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社会和经济中起的作用。

1.1不平衡的重视程度

我国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高,不同的机构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严重的时候,有些事业单位完全忽视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不能保证档案归档的时间、需要的资金、人力、财力,而且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目前来说,有些事业单位逐步将档案管理作为本单位的工作计划,而且安排了相应的人员去付诸实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的机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1.2较差的保管条件

由于档案管理刚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所以很多单位很难满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统一、规范、整齐的要求。有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成了摆放任何东西的储存室,而且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档案柜的编码比较凌乱。总的来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存在很大的漏洞,严重损坏了部分档案。

1.3薄弱的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胜任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这项技术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一般担任好几个职务,太多的工作使得他们迫于应付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十分的不利。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文件归档的水平、文件的分类、文件的保管期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较低的素质,使得档案管理不能及时交底和不能按时归档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责任性,应付档案管理的工作,这种随意应付的现象使得档案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2.档案管理的创新

2.1健全制度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应该有所完善,所以在建立时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应该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建立的制度应该从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自身单位的档案管理特点,进而更好的进行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应该秉承实用简明的原则,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将可操作性作为最终的目标,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规范和指导性的作用。其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能够约束员工也能够约束领导,这种双向的约束性可以较好的发挥档案管理制度的管理性,事业单位中领导起着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可以促进档案制度的实施。最后,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应该将严肃性作为原则。为了更好的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的执行中应该将其权威性作为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应该做到奖罚分明。

2.2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议事日程,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其次要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起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可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等级升降来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应参考国家档案建设的有关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档案各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从而推进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3开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使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档案寿命的目的。首先,各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传输信息;其次,要对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其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2.4增强档案人员综合素质

单位档案管理篇(3)

二、事业单位档案

(一)事业单位档案现状

现在我国已经重视了档案事业,而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也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档案室。这些档案室也有了很多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他们现在也吸取了很多档案的优秀经验,也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了现在的档案管理之中,他们将现有的档案编辑入库。使其信息的管理。但在这些经验吸取的同时,他们在运用时还是提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没有将档案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没有录入全面和充足。但现在的档案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人员是公务员,依仗自己是铁饭碗,有恃无恐的玩手机,毫无档案管理的责任和意识。这样的一种状况便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状况。这种现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智和制度,才能将档案事业做好。

(二)事业单位档案

我国的档案有很多种,它记录了人或事。这些都是发展和历史的见证。档案是在纸上的记忆,档案更是历史的印记,它是人们承载文化的物体。档案包括归档、分类和编码等程序。而事业单位的档案,则要更为细致的分类,因为这其中有很多的细碎的事件需要记录,相当于一部简易的地方史,这就要求档案的记录要详实、精确。而且,事业单位档案属于纪实类文献,对于真实性和精确度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在事业单位的档案中,也就有了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单位的今昔发展,也能反映出这个单位的做事精神和态度。这才是事业单位档案的内在价值,这才是事业单位拥有档案的魂。

三、事业单位档案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建国后,随着档案的发展,我国的很多档案都已经被收录到了档案馆。可是,在档案馆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管理和保管的问题。在保存上,在档案室中的一些纸质档案,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泛黄甚至墨迹褪色,这些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纰漏,由于档案室的环境没有控制好,使得这个档案更加得不到保存和维护。

(二)事业单位档案的解决方法

在档案的建立保存过程中,要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其次,就是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形成专业人员,高素质管理和科学管理机制并存的局面,做到三位一体的高速管理运行模式。最后,运用电子科技,将所有不易保存的档案全部录入电脑,形成档案数据库。从而,进一步地解决在档案中出现的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档案的问题的建议

我国的档案有很多,但事业单位的档案,多数是涉及到地方和人事调度。并且在这些事业单位中,有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和涉及到机密档案。这就要有一套严格的保密制度,必须要遵循,这就是在保密档案中,所要做的工作。而在事业单位的保密档案管理中,这种条例要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熟知并严格遵守。

四、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

在现今这个时代,事业单位众多,档案就更是复杂,那么在如此多的档案保存过程中,档案的管理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对于档案的一个极为负责的行为。在这项工作中,有着许多的环节作为保障。在档案的管理中,这就是由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障的。这些制度多是借鉴西方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进行的,在这些经验传播到中国后,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保存档案的状况,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时,这些工作人员更是要科学的遵照制度办事,不得有重大的失误。这样,才能让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事业单位档案的创新

每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要进行创新来维护这件事物的生命力,自古以来的这些事物都是这个规律。那么,档案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它也要经历一个创新的过程,只有这样档案的管理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才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而导致档案管理的退步。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意义

单位档案管理篇(4)

一、工作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全面完成

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认定和复查工作。

(一)机关档案规范化管理

对尚未进行规范化考评验收的机关完成初始评定;2012—2013年对在2002年《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晋档字〔2002〕23号)前已达标升级的机关,结合实际情况,按新的评定标准进行相应等级的重新认定;2014年后,对2002年后等级认定连续满5年的机关进行复查评定,二级部门复查评定时间和主管部门大体一致,已评定等级的单位创造条件上档升级,以确保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二)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规范化管理

对已评定等级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按2005年《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评定办法(试行)》(2005年4月6日省档案局印发)评定标准进行相应等级的重新认定;对未申报等级评定的企事业单位应对照评定标准做好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最低应达到A级标准(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等级,其中“AAA级”为最高级)。

二、工作要求

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档案工作规范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加强组织管理,确保人员、经费、场所、制度“四落实”

1、各单位要加强对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落实必要的人员、资金、设备。

2、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3、强化主管部门的档案监督指导职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二)加强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根据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要求,县直机关年内要完成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在做好纸质文书档案收集整理的同时,还应加强电子、声像、实物、重大活动、专业档案的管理。

(三)加强规范移交,确保档案应交尽交

单位档案管理篇(5)

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单位档案管理篇(6)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摘要: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档案已经成为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最主要途径和最有效的工具。虽然目前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在网络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勾画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架构,并列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所需措施。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单位档案管理篇(7)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新形势

0 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管理性和服务性,事业单位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不仅能够为单位发展提供依据,使单位处于高效有序的发展之中,而且能帮助单位巩固管理、树立良好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也提上日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来的新问题,虽然事业单位正努力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可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针对档案管理者面临的一些新形势提出了相关改革策略。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1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形成一套正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方式、管理标准都不统一,档案管理者往往认为只要保证档案不泄露、不丢失便完成了工作,结果造成档案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1.2 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缺乏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面的手段和方法仍然很陈旧,尤其是信息技术引入不足,还是以传统的纸质管理为主,随着事业单位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率高、安全性差,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

1.3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薄弱

事业单位拥有一批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意识淡漠,认为档案管理是一项普通的材料整理工作,通常把档案管理工作交给一些普通文职人员负责。而且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岗位的变动较大,许多有经验的员工被调走,上任的人员大多是新手,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工作中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都不强。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的档案管理者来完成,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也将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的质量。例如有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让普通文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档案管理者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态度,工作积极性差、工作效率低下,档案管理极其混乱。

2 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面对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档案管理者应积极应对,努力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2.1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

随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力求成为具有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者一方面要继续巩固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技术的学习,掌握档案管理领域的信息技术手段,学会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检索工具运用到档案管理之中。此外,档案管理者还要注重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取长补短。

2.2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不是一项无足轻重的工作,而是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的重任。档案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从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上改善自身的不足。面对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档案管理者要树立档案管理意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力求改革创新,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力求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档案管理者。

2.3 学会科学管理档案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要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学会科学管理档案资料。对此,档案管理者首先要定期审查单位档案,对于过期无效的资料及时整理清除,以免占用存储空间,而对于重要部分予以妥善保留。其次,目前仍有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及落后的软件设备,这与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是不相符合的,落后的技术水平导致了档案检索效率低下,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利用计算机、光盘、数码相机等辅的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和内容,尽可能的为单位提供充实丰富的新信息,从而促进单位的科学发展。

3 结语

总之,随着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不断重视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突破,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愈来愈多的档案信息资源需要有效管理,于是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档案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单位档案管理篇(8)

一、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电子档案不仅涵盖了纸质档案存储记录的一切优点,它还开辟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存储功能,例如储存音频,视频,图像等更全面地档案信息。它省时省力,便于查找,信息的综合性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具体说来,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便、高效、快捷

事业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电脑工作替代了人力劳动,从而大大减少了从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量,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又降低了传递成本。不仅如此,电子档案管理也提高了信息的集中性,综合各类相关信息集一体,避免信息查询时出现遗漏。大多电子档案存储都是依托于表格的形式,这样繁琐的资料检索就变得一目了然,方便快捷。此外,电子档案信息存入电脑,这样就不易丢失,也不容易被他人更改,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档案存储的目的就在于对其信息的使用。而要提供有充分利用价值的档案,就必须要有信息量充足完善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利用纸张进行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来进行操作,这就使得各份文档卷宗的标准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从而影响了文档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价值,给以后的使用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使得立卷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大的提高了心里的利用率。此外,立卷工作量的减少,给立卷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立卷工作的探索和研究。

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过分依赖电脑等电子设备,忽视其不安全因素。事业单位中常见的情况有,电脑等存储设备陈旧,硬件设施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网络状态,不能很好的进行存储和网络传输。其次是一些配套软件的质量落后,不及时安装更新,对于一些新型病毒不能有效抵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注重电脑加密,不注重对档案信息的保密和保护。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殊的工作区域,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混杂在一起,不做工作分区。不仅如此,电子档案管理立卷人员还没有从纸质立卷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不适应新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合理立卷。另外,目前还没有明确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不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三、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一)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其安全性。首先要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依托于电脑存在的电子档案,具有不稳定性,电脑自身硬件问题,断电,网络病毒的侵害,办公软件的不健全都会对电子档案的生成、存储、共享带来损坏或丢失,给存档工作造成巨大损失。不仅如此,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就要求了立卷人员在存档工作中必备的安全意识。及时对办公软件修护和升级,对电脑硬件及时检修,输入信息之后养成及时保存的习惯,加大对网络安全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做到网络安全的建设,做到计算机的定期更新和升级,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还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才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技能的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要提升立卷人员计算机技能,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电脑的良好使用,人依然是决定因素。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每位立卷人员要在当前的电子管理形势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及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做权限约束和监督

单位档案管理篇(9)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时展的产物,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电子档案就是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电子档案就是用计算机系统处理材料数据和其它载体形式的资料,它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特点,能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电子档案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要进行创新化管理。

1 电子档案的特点优势

1.1 保密性强

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整卷查阅所带来的风险,现在所使用的电子档案可以实现部分查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被泄露的风险性。在进行纸质档案查阅时,因为所有的档案信息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看到一些所查阅资料之外的信息,不利于档案的保密[1]。档案查阅时,只能够接触所需的单份文件,而无法了解其他内容,实现了文件的保密。同时,电子档案的查阅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改变了纸质档案查找时的困难。

1.2 高效、快捷

电子档案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但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让查阅档案的人高效、快速的获取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档案管理,避免了档案归档和查找的繁琐,让工作人员从人力的耗费中解脱出来[2]。同时,可以分散工作量,实现随机归档,减少了归档和整理的时间,更方便进行检索,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因此可看出,高效;便捷是电子档案最大的优势。

1.3 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

对档案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电子档案可复制、能重复使用的特点,更能满足档案加工的需要。传统的纸质立卷工作是有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操作的,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档案标准的不统一,既影响了档案整体的质量,又不利于档案今后的使用[3]。同时,在进行人工归档时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没有时间进行编研工作,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子档案的使用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让工作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编研工作之中,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1.4 及时补漏增缺

传统文书在资料收集时,如果出现漏记、漏交的情况,为了及时的增缺补漏,就要把文书进行拆卷重做,这样既浪M了人力、物力、财力,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电子档案中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修改、更正,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让档案随时保持在最新状态。

2 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不规范

纸质档案的使用时间较长,管理人员已经逐渐形成了保存纸质档案的意识。而由于电子档案的使用时间不长,档案人员单纯的认为只要将档案信息录入系统等存储设备就可以,疏忽了对于电子档案载体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的管理,没有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备份,随意进行放置,最终导致设备丢失,档案资料的外泄。另外,在技术安全方面,没有采用一定的防复制技术,不利于档案的安全。同时,管理者对于文件备份的要求太过笼统,没有明确具体备份的文件、备份所采用的设备等,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导致电子档案备份管理混乱。最后,电子档案的管理比较分散,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利于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2.2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新的档案管理方式的使用给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利用电子档案的优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具备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熟练操作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结合实际情况,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量比较大,无法集中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并且部分人员对于计算机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另外,现在的岗位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频繁的人事变动不利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进行。

2.3 电子档案安全问题

电子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发展的,具有信息技术资料健全、高效、便捷特点的同时,也相应的传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缺点,即安全性问题。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发送、接收、保管和归档时,可能会被篡改、伪造、泄密、窃听,或者遭到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由于电子档案的保护措施不到位,相关人员资料信息被泄露的情况频频发生,给这些人员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3 电子档案管理的创新性对策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让电子档案管理走出无序化状态。电子档案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缺乏档案之间的联系,导致无法进行集中管理。为了充分的开发利用电子档案,发挥其高效便捷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电子档案的制作、审查、收集、保管、整理等环节,并且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对档案进行补充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实行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

3.2 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是由档案管理人员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时,必须采用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在进行人员聘用时,要选用一些专业知识强,并且计算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对于已有的档案管理人才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和职业道德。之后,由于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的一项系统性工作,所以,要尽量避免人员的流动或将人员流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障工作的延续性和长期性。

3.3 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的安全是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一大重点,首先,要设置访客权限,根据档案的保密程度设置权限,划分读取人群,保障电子档案的机密性。其次,对一些保密性较强的档案设置使用期限,控制使用范围。另外,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开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监控和自动记录功能,防止档案的外流。

3.4 加大资金投入

档案管理中所使用的设备软件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水平,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改善档案管理的设备和工作条件,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另外,使用一些保密性强的应用软件,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具有快捷、高效、保密性强等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应该扩大电子档案的使用。在实际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就要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只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单位档案管理篇(10)

二、知识管理理念应用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知识管理代表了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和走向,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档案管理注重实体保管,在需要时拿出原始文献发挥其凭证或参考价值;而知识管理注重挖掘出已有档案资源中包括其“背景知识”中所涵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档案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第一,知识管理强调的先进手段主动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在提供服务之前更加注重对文件、档案的前期理解钻研,促进其开发利用,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档案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第二,实施档案知识管理可以拓宽档案管理的范围。知识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来一概排除在档案管理活动之外却与之密切联系的前期文件、图书资料等重新纳入到档案工作的范畴,实现大档案管理。因此,知识管理强调的知识挖掘、共享应拓展到档案管理的领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者重视对文件、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7]。

(二)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行性

实施知识管理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具备新型管理理念的知识管理发起人及其追随者,以保证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第二,拥有适当的资金以保证知识管理系统工具及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第三,拥有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具体项目和内容的实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拥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促成其实施档案知识管理。首先,事业单位的行政性使政策理念的开展能有自上而下的较为容易的推行模式。其次,政府资金的支持有利于保障实施知识管理专项资金。再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本来就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是在进行知识管理,不过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专门培训,并且积极引进更加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才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探索

既然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施知识管理势在必行,那么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方法则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行政性,自上而下推行、从实施主体内部出发逐渐扩展到社会大环境中,从观念、制度、资金、流程、人员五个方面着手,形成一个有机的合力系统,从而推动这一改革进程。

(一)转变理念、普及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档案的价值,有必要重塑全民的档案观念,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档案管理者,明确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真正纳入实践中,做好数字档案馆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检索与知识服务。应该经常宣传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开展档案情报和咨询工作,进行档案用户心理研究,以更多的利用者为中介,将档案知识传输到各个实践领域,在广泛利用中充分发挥其各种效益。

(二)以制度为保证、以试点为龙头,自上而下推行实践

在当前档案实践工作中,可以考虑利用档案事业单位的行政性自上而下,逐步推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拟出事业单位档案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草案,明确实施细则,设立试点单位。在开展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考察汇总其实施情况、实践经验,待期满时全面总结试验期间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此后可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内实施。

(三)设立专项经费,从资金上保障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进程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其制定的方案中给出资金初步预算,协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通过,定期为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下拨档案知识管理的专项经费,并派遣小组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各单位的经费落实情况,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实施。

(四)制定基本流程,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知识管理的实践

知识管理实施的基本流程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明确的目标是做事的先导;鉴别知识要求明确组织的智力资产以使知识明确可用,如组织内部专用备查的常见疑问解答、专家所长、知识地图;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引进人才、获取知识产品软件等;开发知识使个人知识集体化、深度会谈收集专家经验;共享与转移知识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及实物进行;使用知识用选用易用的软件和平台;存储的知识包括个人、集体和计算机储存的知识;知识评估即最后工作的评价总结,并与目标进行比较。各级档案工作者要对蕴藏在档案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积极的挖掘、分析,通过构建组织内部网络平台,建立扩大收集知识、共享知识的渠道。

单位档案管理篇(11)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52-01

1概述

档案管理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对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和考核细则均作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将体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2基层水管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2.1重要性认识不够

水利工程管理档案是基层水管工作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与资料,科学规范的档案资料为单位日常工作开展、领导决策、科技人员借鉴参考、工程管理等级考核等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服务性较强的工作,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人员、档案业务科室的职责,更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基层水管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简单的资料收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相关责任制度流于形式,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够,加之主管领导受“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传统思想影响,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未能充分发挥档案在水利工程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2.2档案管理体系分散

基层水管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水行政管理、防汛防台、资产财务管理、人事劳资等多个方面,相关工作业务由职能科室承担,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原始资料、文件档案由职能科室收集管理,档案管理体系相对分散,在工作人员缺乏统一的档案职能科室和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档案资料零落分散、收集整编施沓不及时、技术管理资料完整性不够。

2.3信息化程度不够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水利管理、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目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基层水管单位工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均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如水闸运行自动化控制、堤防“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防汛防台决策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但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受重要性认识不够、硬件投入有限、现代化技术开发利用缺乏等因素制约,部分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应用认知度不高,将档案信息化简单地视为档案资料的计算机录入、收集、统计等工作,档案管理硬件投入不足,有的单位尚未建立独立的综合档案室,更无从讨论配置档案现代化软硬件设施,致使档案利用效率低下、档案资源价值发挥欠佳。

2.4档案缺乏特色化

水利档案最终目的服务水利工作。基层水管单位的工作内容包括水利建设、管理、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涉及对象包括政府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周边群众等,由此形成的档案有着显著的特点。如工程建设周期受工程规模影响,小规模堤防涵闸维修周期以月计算,大型水闸泵站更新改造周期则以年计算,由此形成的档案周期差异性大;基层水管单位年度工作以夏秋防汛防台、冬春岁修养护为主,由此形成的档案具有时空性特点;工程管理过程中文书资料与技术资料常常互 互补,档案资料一体化趋向明显。而很多单位未能有效开展针对性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利特色化不够。

3基层水管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途径

3.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要将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落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以“夯实基础、坚持标准、优化服务、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要建立健全由分管领导、专职档案员、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明确档案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档案室专职档案管理、职能科室辅助协作的档案工作机构,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确保档案工作人员胜任各项档案管理工作。

3.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借阅、保密等以制度形式加以强化,做到有章可循。加强文件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办公室登记、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传阅处理、科室兼职档案员收集归档、专职档案员根据《文件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进行鉴定归档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会计档案由相关科室兼职档案员按规定进行整理立卷,办理相关移交手续移交至档案室,由档案室统一进行编目归档。注重特殊载体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日常收集和整理,确保各类资料的详实完备。

3.4抓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三分开,建立综合档案室实行档案统一管理。综合档案室配备符合要求的档案装具,库房落实“八防”措施,配备温湿度计、空调、灭火器。除湿机等设备,配置电脑、扫描仪、复印机、刻录机、摄像机、移动硬盘等专用设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为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5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