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字技术与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22

数字技术与教育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1)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作用与意义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时代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数字化资源促进信息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通常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软件资源的一部分。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其特点有:

1.处理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加工、管理、呈现,也就是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基于WEB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音视频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网上点播(VOD)。

3.检索快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管理,使用时可由资源的属性对其快速检索。

4.呈现多媒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同样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电脑、电视、投影、移动终端等。

5.组织超链接化: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插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也就是说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2)

1.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更多关注

在我国,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及重视较少。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咨询了解幼儿教育的人增多,对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J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教育体制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被社会大众重视,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体制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主题,也使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2.幼儿教育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开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能够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幼儿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从感官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完善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措施

1.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善幼儿教育体制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幼儿的成长教育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媒体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使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幼儿课堂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实用性。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途径也变得非常丰富,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给幼儿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幼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学习到的知识更多。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学习带来了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能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所学知识,从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认识社会,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解放幼儿的学习天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幼儿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

3.幼儿教师从数字媒体技术角度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环境应当有全新的认识,也应当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创新,从幼儿的实际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创新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及研究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教育资料,并且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家长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师,从多个角度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媒体资源带给自己的优秀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必要的改革,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体制之中也应当得到重视,使幼儿教育体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幼儿教育的完善作出贡献,使幼儿从小就接触网络技术,并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3)

    本文所说的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它主要是指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in原则是指人们在既定目标和特定条件下,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网上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由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构成的互联网诱发的数字化及其运用已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涌现出数字经济、数字农业、数字军事、数字教育等。数字化是网络的一个主要特征。网络可以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是地地道道的多媒体。虽然目前仍存在如电视、广播等远距离教学的模拟教学手段,但这些都将迅速被数字化电视、广播等所取代。

    数字化技术是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是由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索浏览前端平台组成的用于人们教学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数字化将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核心。离开了数字化,现代与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将成为无本之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网络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不纯粹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它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输快速的通讯网络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的前端平台是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而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确立,则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可靠保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技术使得其外延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如果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角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科技飞速发展与人文科学被冷落,正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律背反。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多元化并由此带来人文精神的散乱化。客观事物形态多样化带来人们主观思维模式的多样化,这是现实世界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网络世界是一个广裹的虚拟世界,是一个无视国界、无视种族、无视地域、无视权威、无视等级的世界。网络文化新观念诱导着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审视社会,审视周围一切环境,而行为方式也表现为千变万化。网络新观念的特点是:非线性的网络思维、信息传递的多感觉通道、时空无限放大或缩小、中心消解的边缘化、信息无终极的流动、将抽象变为现实的虚拟手段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散乱,少了一些凝聚,行为就缺少人文精神。

    第二,知识资本、数字化技术产业化显得红红火火,人文精神却变得异常冷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特定网民的品格和精神,唤醒他们的心灵良知来支撑自己的一切行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它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功能加大加强,但人文精神欠缺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数字化技术竞争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越快,往往越是不能很有效地培育人的真善美,反而把人性中好的因素压抑了或是扼杀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优势的前提下,必须注意抑制数字化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认真处理好信息技术发展与人文思想教育的矛盾,克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的劣势,积极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努力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模式,把人文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1.网络的双刃剑作用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信息污染等危害人类的不利因素。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至于那些利用网络从事数字破坏、盗窃、诈骗和洗钱的行为,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观之,数字化技术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技术含量的同时必须与高度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即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人才,不仅仅具有高度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类型。

    2.网络人文精神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意蕴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人文文化一般而言是在一定时代一个民族认识人、对待人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以及关于人的学说,这使人文精神带有时代的印记、民族的特色。但在网络时代,人文精神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意蕴、普遍的价值。网络技术第一次使人文精神的传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交流,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为人文科学的研究,为共享人类思想文化成果提供了普遍现实的条件。但是,我们站在网络时代,发掘网络人文精神的时代意蕴,并不否认网络给人文精神带来的消极影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看到网络给人文精神弘扬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的境界。网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科学人文精神的弘扬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在“网络世界”的新舞台上,清扫各种思想垃圾,清除各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以技术与知识的创新促进网络人文精神,以网络道德与网络法的建设保障网络人文精神,从一个境界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izl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虚拟空间,没有人文精神支持的网络虚拟空间恐怕要变成虚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要沉重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迈出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价值。[3]

    我们要立足于数字化技术时代,倡导人文精神。如果只在网络上生活,人就会被工具化、数字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上网者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但如果只讲人文精神,就会忽视隐含在网络里的科学精神,忽视教育手段的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人文精神融人到网络里面去。f41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把发展信息技术及其集中表现的数字化,作为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其他国家相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新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实现数字化,其中的关键是要把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目标,也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人文精神及其指导下的各项制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以及生活更加殷实,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即使是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等,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所以关键是要把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结合起来。!习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人文精神在数字化中的作用,在现代化中实现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的结合,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要把时代性和传统性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要把引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的东西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要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起来。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的主要途径

    第一,对学生网民实现人文关怀。在现实物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是直观的,它的有效性几乎全依赖于热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怀情结。到了陌生的网络虚拟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保持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在冷冰冰的网络空间感受到彼端传来的温暖和人文的关怀。在许多网络交流比较发达的高校中,流传一种网友现象,其重要程度超过了10年以前人们津津乐道的笔友。在网友圈中形成的相互关怀要比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还要凝重得多。许多网络爱好者认为纯粹的网友之间交流并没有特殊之处,其交往形式和程度几乎雷同物理空间的知己好友。不少网友认为在网络空间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不亚于在现实空间得到的一切,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认为在网友圈中更容易得到关怀和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细枝末节,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i61

    网络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网络时代到来的时候,遨游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又生活在真实的物理空间的上网学生,既需要网络技术给他们带来物的福扯,同时也需要获得一种人文的关怀,让他们寻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家园。在网络时代,对上网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主要着眼于提高上网学生的网络素质,使上网学生在思想、技术、道德、法制和心理上有承受、控制网络的能力,能适应虚拟社会并能安全地回到真实社会中来。要教育他们用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来进行网络活动,教育他们既能上网也能下网。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的浩大和精妙,看到网络领域人类太多的空白和无知,要教育网民学会谦虚,学会自律。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4)

前言:

高校美术教育是艺术院校学生的主修课程。高校美术教育具有传承性,在我国高校的传统美术教育中,师徒亲手相授是其具备的主要特征。多年来,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对于高校美术专业师生产生的影响,导致高校美术教育方式创新缓慢。近年来,艺术院校中动画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等新专业的开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高校美术教育中,为高校美术教育数字化提供了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往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一)高校美术教学方式单一

在很多艺术类高校中,对于基础美术教学采取的仍然是老师手把手的当面教学,由于高校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导致美术教学中,教师只能以点带面的进行教学,而不能照顾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传统美术教育与新时期高校教学要求出现了不小的差距,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会产生迷茫,甚至厌烦感,最终对于学习失去信心[1]。

(二)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难以创新

从美术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分析,其教学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度。而枯燥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美术教学模式比较新颖,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互动,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但是,事实上,高校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难以创新,严重的阻碍了美术教学发展。

二数字化技术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科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其次,科技信息数字化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

(一)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

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设备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实际上是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使得美术教育从传统的手绘、板书教育方式中,转换到电子教学方式中,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备改变了现代教育模式,为美术教育的创新型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换言之,在数字化技术下的现代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完善着美术体系的发展。数字化美术教育凭借着其创新性、高效性,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推动了高校教育方式革新[2]。

(二)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

高校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美术技能的教育,更是对学生审美、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料启发思维,进行思考。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校所能够提供的资料比较少,导致美术教育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包含多种类型的美术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的美术教育,能够通过网络多媒体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下,审美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全球艺术大师的作品,将网络博物馆中的名家名画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审美的整体性把握[3]。

三新时期促进美术教育更加的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对策

新时期,以数字化美术教育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水平,首先需要高校充分的认识数字化美术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其次,美术教师需要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的优势来提升学生是美术素养;第三,高校美术教育需要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的结合;第四,教育需要关注文化的渗透,通过数字化美术教育的科技性和人文性来优化美术教学。

(一)高校应充分的认识数字化美术教学优势

在进行数字化美术教育推广中,美术教育方式一度受到很多阻碍。这是因为在很多艺术教育院校中,美术教育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中,关注的学生在笔墨纸砚中所得到的艺术素养,认为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抵抗。还有的美术教育者认为盲目的认同数字化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也不利。但是,事实上,教育发展需要与时展相互结合,借助先进技术的优势来将美术艺术保留下来,使得其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数字化美术教育中,以键盘、鼠标、电脑软件等代替了传统美术教育方式,使得美术作品比较容易的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使得美术作品得到宣传。这样的方式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为了促进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能够在高校教育中被认可,需要高校美术教师能够认识到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对于实际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便利性。只有当教师能够认识到该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才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利用其优势,使得美术教育实现数字化[4]。

(二)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美术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绘画经验习得大部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得到的,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包含了绘画材料的调制等。但是高校美术教学时间比较短,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应用到基础绘画材料的调制上,对于真正的绘画技能学习实践较少。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学生在进行绘画环节中需要何种颜色,就可依通过计算机软件直接生成该种颜色。当学生拥有了大量的时间去绘画与思考,那么其对于美术的欣赏能力将会有效的提升。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美术教育,需要教育者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在开展人物素描教学当中,学校为了营造艺术氛围,在校园电子信息馆中开展电子名人画展,鼓励学生参观,学生能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提升自我艺术修养,且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得以提升[5]。

(三)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与数字化美术教学的兼顾

传统美术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也是一个艺术素养养成的过程,数字化美术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忽视与取代,而是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养成的效率。因此,在开展数字化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传统美术教育与现代化数字美术教育的相互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得数字化美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适应性提升。美术教学对技巧与能力格外关注,电脑绘图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绘画方式,与计算机着色相比,绘画颜料与画笔的结合,更加的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是计算机数字化软件所不能实现的效果。因此,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兼顾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美术教学方法,从多个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6]。

(四)以数字化美术的科技性和人文性优化美术教学

在高校美术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手绘美术教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在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手绘技术基础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手绘动漫与电脑动漫图的绘制。与当下的美术影视作品相结合,如,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大鱼海棠》动漫素材,倡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制作品中的图画。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数字校园的优势。再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中外园林》、《古代青铜艺术》、《现代雕塑》、《陶艺》等课程融入到美术教学中,通过PPT展示,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加学生对于传统美术艺术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性,高校美术教学一般起点比较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因此,在对高校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也需要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进行传承[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育方式传统,教学资源匮乏,新时期为了提升高校美术教育,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高校美术教学中。科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促进高校美术实现数字化教学,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高校充分的认识数字化美术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教师需要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的优势来提升学生是美术素养;高校美术教育需要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的结合;教育需要关注文化的渗透,通过数字化美术教育的科技性和人文性来优化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宋阳.试论数字化时代的高校美术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10,11:117-119.

[2]刘兴亮.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学资源数字化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47-48.

[3]崔文新.试论数字化时代的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116-117.

[4]王经杭.高校美术教育与数字化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115-116.

[5]林蝶.信息数字化对高师美术教育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02:420.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75-02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底只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6)

一、数字素养介绍

(一)数字素养教育渠道

数字素养就是在学习、生活、工作、社会参与过程中,自主、自由的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的一种能力。然在数字素渠道中,不但包含显性教育方式,同时还具隐怀教育方式,也就是数字素养的融合性教育,把数字素养中的一些内容科学性的融入在学科教育中。数字素养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现正是教育领域全新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是各学科课程的全新延伸和扩展。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正大力研究数字素养和外语学科教育的融合。从数字素养层面来看,实施外语教学,能够在提升语言水平的同时,与数字素养进行有效融合[1]。

(二)数字素养特点

在各类学科当中,数字素养教育不但与语言学科具有紧密的相关性,确切的说,其同艺术学科也具有紧密的联系。首先,应用数字媒介可以促进图像实现中心化,由此可以透出当下的社会文化实际现象,由此可以为图像及影像的意思表达提供高效的舒展平台。其中视觉素养是指数字素养其内在组成,然艺术形象特征则与此正好稳合;其二,传统艺术其在构设数字文体的时候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数码摄影和传统性的绘画创作,及数字舞蹈和传统舞蹈,网络音乐和传统音乐,其各自在本质上,均都属于表述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而已;其三,媒介艺术长期以来都是媒介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此数字素养包括了对数字媒介艺术的批判和理解。然对于数字媒介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原本便是艺术学科教学的主要意图。最后,将媒介素养引进到以往艺术学科教育,是很多国家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字背景下,数字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时展所必须实施的一项举措。除此之外,对于教育实现信息化这一战略目标,也需将数字素养同艺术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所以,需主动挖掘出数字素养教育同艺术教育两种教育的有效融合的优良途径,由此更高效的促使学生数字能力和艺术水平的共同发展与提升。

二、数字素养教育同艺术教育两种教育的相互融合

(一)教育内容上

在国外数字能力理念前提下,我国相关学者构建了数字能力的模型。其主要由三层及要素所组成,包含工具性知识和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使用态度。其中一层,属于功能性任务,二层是所用对策水平的相应技能,三层组织技能应用的思维和态度。这一模型为艺术学科教育过程中,可以灵活高效应用数字素养奠定的方向性基础[2]。

1.结合学科学习目标来融入数字素养

结合艺术学科的具体学习目标,来实现引进数字素养中工具知识和技能层的教育。首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合理的数字工具和信息技术来处理艺术学科学习中相应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其次,旨化学生对辅助学习工具及其特点和功能,与使用方法进行了解和学习,让学生可以精准正常稳固的进行技术性操作。最后,栽培学生通过使用数字工具来创设或是再创数字艺术的能力,及选用适合媒介实施传播的相应能力。如,可在美术学科的教育过程中,结全色彩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网络中搜集并下载供学习使用的一些数字图像,这样学生便可通过图像处理的一些较件,或是数码式绘工具来对原来的图像进行色彩的加工和优化,同时将作品放到网络平台中供学生相互分享和鉴赏[3]。

2.以艺术学科学习任务为核心合理引进数字素养

以艺术学科的学习任务和课题为依据,引进数字素养中的高级知识与技能级层的教育。首先,从艺术学科问题角度来观察,可以看出,正确要求学生在数字环境当中实施沟通,由此可以实现资源的相到共享;除此之外,栽培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最为适合的媒介结合技术实施合作。如,艺术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利用视频会议和各网站工具,针对相应艺术问题来实施小组在线形式的讨论和交流;其次,栽培学生通过数字工具和信息技术的用来进行艺术学习活动的能力,让其熟练的应用数字媒介来访问网络资源,并从中获得知识,由此提升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艺术教育主题或是问题来引进数字素养

结合艺术学习的具体主题,和有针对性的艺术问题,来合理引用数字素养中的应用态度层次,由此激发出学生个体创新、批判和自主性的思维。首先,合理要求学生通过数字媒介和技术来实施艺术学科的创新。其次,栽培学生对于数字艺术的批判形式的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会数字艺术文本的各种分析方法,如批判性分析法,多元化分析法和语境化分析法;最后栽培学生合理应用数字媒介来实施艺术学习自主性能力,让学生在大量信息和动态数学学习条件下,为自己合理定位。如,在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资源具有多元化、丰富性和复杂性特点,如想栽培学生个体辨识媒介和信息合理实用性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确定个人地位,来获取与应用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实际学习任务来选择最为适合的数字媒介及数字技术和数字信息[4]。

(二)教学模式上

1.双向学习模式的迁移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信息量因此变得非常庞大,如此情况下,便需要媒介素养教育不但需清楚其作用,还需要学会怎样使用,由此栽培学生在了解媒介的前提下,学会娴熟使用的能力。为此,学习迁移便成了媒介素养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种方法。确切的说,媒介教育主要目标便是为迁移而实施教育。就是利用媒介教育其系统化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及认识与分析事物的方法及思维合理的应用于处理传播期间的各类问题,由此灵活多变的合理应用。学习迁移法,为数字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间实现统一和有效融合,奠定了基础[5]。

2.双重创作的有效结合

媒介创作方式就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现时期这一方法被国外很多国家应用。其属于一种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操作过程的体验,由此辅助学生独立参加媒介文本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包含录制影像、拍摄照片、制作幻灯片、网页设计制作等。在对媒介文本的分析和评判前提下,利用对媒体使用及创作活动的真实体验,来加深理解媒介和文本,由此有效提高学生媒介素养。除此之外,在艺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实践参与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法上对两者路径进行有机融合,便属于双重创作融合,就是在艺术学科的教学中,对艺术文体的创作活动和数字媒介的文本创作活动进行高效的整合,由此达成两种创作的有效融合。

(三)教师层面

1.将数字素养当作艺术教师所必备的一项技能

让教师充分认清数字素养是艺术教师教育需具备的重要技能。阻碍数字素养和艺术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自身数字素养水平便是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在艺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数字素养属于现时期艺术教师需正确面对的一项挑战。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然相对来说,一些教师正经历向数字化技术和理念不断迁移的过程,这对于数字媒介、智能信息技术、资讯技能、思维方式等仍需不断学习与适应。

2.艺术教师积极提升自我数字素

艺术学科的教师需积极的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由此对数字媒介和数字化环境与其文体特点进行全面并且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期待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数字移民身份而产生的不适性和阻碍性,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从中找出与学生实施高效对话沟通的能力和水平,由此更好的适应数字时代下师生关系,这一举措与新时期教学模式需求非常相适。艺术学科的教师在所实施的提高自身数字素养的众多途径中,除进行自我学习以外,还需固定时期的参与数字素养的相应学习,通过专业数字素养教育机构所实施的系统并且深入的学习,在培训人员的辅助及引导,充分学习数字理念知识,同时掌握相应的媒介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操作技能,及时创新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

(四)学生层面

首先,培养学生艺术学习中数字工具与技术使用意识。学生需在艺术学习中培养,合理应用数字工具及信息技术的积极意识,结合自己艺术学习的具体特点,积极通过相应新媒体及新技术来实施新形式的学习,如移动式学习、泛在式学习、定制在线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创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等。其次,学生尝试从不同资源环境下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应试着在不同教学资源的环境下搜集艺术教学资源,如此操作不但会让学生得到较大成就感,让自己需要能够更好的与课程资源、学习方式、技术服务相适,由此实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化,不再仅限制在以往艺术教学的被动式学习。而且如此操作,还可锻炼自我通过数字化获得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准确为自己定位,不断提升信息获得和控制能力。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7)

作者:王君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一般人都认为技术注重的是实用性,而艺术注重创造性,可是很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且课程设置往往应该根据院校的学科特色、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进行合理安排。其次,学生艺术素养不高。很多院校在招生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对生源艺术素养的考核,这就使得学习数字艺术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理工生,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艺术课程的学习因而艺术素养较低,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数字艺术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宗旨。再次,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和改善。很多学校的数字艺术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计算机专业或信息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转过去的,这些教师对于技术方面的研究可能相对较多却忽视了技术所支撑的美学修养的提高,这就使得教师的艺术素养偏低,不能完全胜任相关教育工作。最后,人才培养无法与市场对接。很多学校是在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盲目地开设诸如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精英化的教学模式,而是走上了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学校为了短期利益而实行的短视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人才一是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能力,二是创造性思维不强,艺术想象力萎缩。所以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数字艺术人才。数字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善数字艺术教育包括数字、艺术和教育这三个方面,数字意味着数码技术,或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数字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应用,艺术体现着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审美情趣的改变,教育则反映在实现数字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普遍发展之中,为的是培养社会急需的数字艺术方面的人才。当前我国数字艺术教育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数字艺术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由于数字艺术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因而难以实现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很多学校对于数字艺术教育的研究没有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艺术形式的变化结合起来,这就非常不利于科学技术发挥作为数字艺术发展助推器的重要作用。数字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院校对于数字艺术类的专业并不重视,特别是专业教学内容没有体现现代数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平面设计、影视设计和动画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关于数字艺术专业的课程呈现出混乱和不专业的趋势,相当多的教学材料已经陈旧,没有反映最新的数字艺术发展成果,特别是关于提高传递视频和音频能力的多媒体技术也没有在课程中得到合理安排;最后,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技术实用性和艺术享受性方面的需求为目的的,可是现代数字艺术的渗入很可能使得艺术呈现一种不纯洁性,因为数字艺术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实现的,这就需要人们正确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相当多的数字艺术教育形式却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

由于数字艺术教育并没有实现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数字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数字艺术发展的走向,推进数字艺术由技术性向艺术性的重大调整。虽然促进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但是在正确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一定能够取得数字艺术教育的重要转变,从而实现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并推动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完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机制为了完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促进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目标,具体说来就是要发挥学科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特别是要明确提出数字艺术人才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长久可行的能力培养机制,当然,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平台,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其次,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要将技术教学课程和艺术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地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能力。数字艺术的课程一般来说包括五大课程,分别是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和毕业实习,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每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合理地安排好系统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在学习这些课程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具有完备的知识储备体系才能在运用数字艺术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再次,要充分地利用、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这方面必须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特别是一些诸如实验室、工作室和图书馆等基础的教育设施,除了强化这些教学设施外,对教材进行系统的编排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些陈旧的内容应该被新技术取代,在师资力量方面应该要充分地认识到引进先进人才并对数字艺术人才进行系统培训以实现为教学发展服务的目的,这其别要重视教师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当然,提高学生的素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最后,要实现差别化培养,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等提出来的,但非常符合实际,应该被重视并在具体实践中付诸行动。只有充分地运用这些策略,完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促进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健全数字艺术教育体系针对教育体系中出现的一些混乱,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健全数字艺术教育体系。在健全数字艺术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多方面提高数字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些符合当前数字艺术发展情况的教学措施:首先,要以艺术为主导,将艺术看做数字艺术创作的灵魂,在数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技艺并存的思想,因为数字媒体艺术需要通过想象获得创作的灵感并利用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技术进行加工,由此看来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其次,既要重视传统艺术又要重视创新,虽然传统艺术对于数字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应用的层出不穷,人们在发展数字艺术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创新来寻找更理想的设计,并促进数字艺术的新发展。再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字艺术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入新技术,课堂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地方,也是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的地方,因此在课堂上及时引入新技术也是非常必要的。

加快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为了加快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应该充分地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兴企业等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力量。尽快地在影视、网络媒体、游戏制作等领域寻找数字艺术的应用空间,及时地利用这些行业需要发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功能的条件,打开数字艺术的应用市场。就当前中国社会数字艺术发展的情况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全面把握数字艺术所包含的内容,尤其是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设计、虚拟媒体设计和新媒体艺术等方面,根据数字艺术的外延性和拓展性,构建其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最佳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和推广来加速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进程。其次,学校在发展数字艺术这类专业的时候要将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的,要在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认真准备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还应该将课堂作为推动数字艺术和科学技术结合的舞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技术作为数字艺术发展的坚实基础。数字艺术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参加必要的培训,在平时注重经验的交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特别是注重让学生养成以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字艺术创作习惯。最后,企业应该成为数字艺术发展的堡垒,尤其是要发挥校企联合的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领域都要创新发展模式,形成艺术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技术更新的一系列循环演进过程,这才利于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结语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呈现的一种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数字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是最正确的方法。数字艺术发展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突破,教育在艺术指导和技术基础的支持下将数字艺术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相信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8)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的推广在多个领域都掀起了数字化革命的浪潮。同样,数字技术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无论是课程、学习方式还是教学手段与管理,数字技术在学校中的运用都应有所作为。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未来学校运用数字技术应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这需要我们展开一系列的思考,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近十年来,数字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先是计算机辅助教育,接下来是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都已显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数字技术与教学结合的真正出路在哪里,仍需要我们做深入探索。我们先来分析课堂教学运用数字技术的三种形态,随后再来剖析教学运用数字技术的发展新方向是什么。

数字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三种形态

从课堂和数字技术两者的关系而言,数字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有三种形态:帮助课堂、替代课堂与超越课堂。

帮助课堂。帮助课堂的内涵是数字技术以“辅助”的角色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将电子板书和媒体资料等由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运用于课堂讲解和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国教育是以认知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数字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大多承担一种辅助的角色,例如电子板书、PPT使得教师的讲解更加清晰,媒体、文字、声音,包括图画、多媒体的形式,使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教学成本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数字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各种各样的投影仪,包括面世不久、在有些省市已经进一步推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电子书包技术等,使得我们的教学成本大幅度提升。如果技术起到的还只是辅助作用,那么对应的极其巨大的经济投入就要考虑国情问题,其使用的范围与效能也必将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替代课堂。替代课堂是利用VCD、DVD、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替代传统的由教师亲临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体,用屏幕或互联网进行跨时空、跨地域交互教学。它的优点在于灵活方便、便于管理、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缺点是与受众的需求不一定匹配;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完全虚拟的教育环境遗漏了大量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课堂的德育功能存在着明显不足,所以现在主要适用于业余学习、课外学习。远程教育中有个显而易见的例子:MIT(麻省理工学院)的网上公开课最近在国内受到热捧,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教学模式是新鲜的,但如果把它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学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课堂形式缺少了感应和激情,缺少了上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出发的应变。很多教育网站都希望能够替代课堂,实际上效果不佳。我们认为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替代是做不到的,只能用数字技术来部分替代我们的课堂。

超越课堂。很多现代西方国家采取的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究的学习,而中国多是基于认知的学习,教与学的主要任务是认知。在认知学习背景下课堂教学使用数字技术与在探究学习背景下使用数字技术有很大差异。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课堂教学已经受到了强烈的挑战,数字技术对原有教学环境的大大突破,使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硬件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开放的、多样的、个性化的互动交流日益成为教学的常见形式,这些都将直接推进超越课堂的显现。

据此,笔者以为数字技术推进超越课堂有三个最主要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推进个性化的教育,第二个方向是大力推进探究性学习,第三个方向是促进教学互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突出的问题是互动,借助数字技术,我们的教学互动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互动不只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的互动;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数字技术开展的各种各样的互动。超越课堂应当也必将成为我国学校教学运用数字技术的新方向[1]。

数字技术实现超越课堂的主要表征

数字技术实现超越课堂,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征。第一,超越课堂的物理空间,比如可以对实验室进行远程操作。我校有一个细胞生物实验室,因为细胞生物实验涉及各种各样的病毒,有的原料是带有毒性的,实验环境也要求无其他细菌感染,有些环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操作,但有些环节不能在其中操作,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远程控制。我们将实验室里的生物实验过程通过摄像头转播到外面的大屏幕上。学生了解并熟悉这样的技术,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对其将来的学习与工作大有裨益。第二,超越课堂的教学空间,可以实现一些在传统课堂中无法完成的事情,课堂效率也可得到大幅度提升,比如在数字化物理实验中可以利用探头等数字仪器快速分析得到结果。第三,超越课堂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数字技术展现传统手段无法展现的微观世界。第四,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利用数字技术学生可以学习原来只能在大学才能接触的内容,甚至无需理解某些原理而直接利用数字技术去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性学习与教学互动是数字技术推进超越课堂的两大突破口

如前所述,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教学互动将是数字技术推进超越课堂的三个突破口。在当前情况下,教育个性化在以高考作为主要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受到多种制约。这里主要阐述数字技术如何推进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学互动。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探究性学习

数字技术推进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新内涵是超界或超限学习

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今天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与新的内涵。以前的学习,我们大家所习惯的是从最基本的元素开始,一点一点积累,不能超越某一个环节,必须是按部就班的。但是在今天,借助数字技术完全可以不按这种方式进行,而是可以有一个“黑箱”的超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用的相机几乎都是数码相机,可用数码相机的人,有几位知道数码相机的原理是什么?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人们用数码相机去记录影像。通过“黑箱”的跳跃,直接获得所需要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个结果,进一步探究,进一步学习。这意味着出现了新型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学习方式变化的话,那就意味着跟不上现在的时展。

我们很多优秀的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完全可以高于以前在高中阶段可以达到的水平。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可以有这样一种超界或者超限的学习,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我校有一个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里面配备了许多数字化仪器,如色谱仪、光谱仪、质谱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各种各样的现代实验。就拿分析茶内重金属的含量为例。为什么我们品茶首先要“洗茶”,把第一泡茶水倒掉?学生利用实验室里的AA7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数字仪器分析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因为第一泡茶水里面的重金属含量实在太高了,这对人身体是极其有害的,所以中国的“洗茶”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一个结论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里很快就能得出,什么原因?因为这样的一种学习是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的超界或是超限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引起我们充分认识。

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探索方式

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探索、实验、学习,信息素养与信息意识就会完全不同于以前,数字技术运用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也包括将来工作的一部分。这些是我们要追求超越课堂、突破课堂界限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的多样化探索有如下几种。

(1)构造式探索。在基于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建构、创新方面,当代的中学生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的数字技术掌握与运用能力很可能比上一代强。我校一位高二学生曾做过这样的尝试:通过构造与设置模型、设计程序开展一个涉及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子动力学与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这是他参与的上海交通大学导师领衔的项目中的一部分。高二学生能做吗?他的编程水平远远高于这个课题组里面的研究生、博士生,他设计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相关模型,推进研究取得良好进展。后来研究论文刊登于Chemical Biology and Durg Design(SCI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达到了3.2。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有鼓励学生利用VEX机器人实验室开展各种智能机器人的搭建、机械结构自动控制等。

(2)收敛式探索。举个例子,我校的学生提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大豆可能的耐盐基因”这样一个课题。研究影响大豆耐盐性的基因,要从200多个相关因子中找出哪些是最有可能的耐盐基因。他们借助数字技术开展相关实验,进行一个个因子的排除,最终找到了3个可能的耐盐基因。学生有了这样的历练,进大学以后跟同龄人相比,在分析事物间的相关性与思考问题的境界方面就大不一样了,即使与其他国家同龄人相比也绝不会逊色。

(3)虚拟式探索。我校有一个专门的金融实验室,可以开展对投资、金融、证券、股票的模拟实验。学生虽然没有真正从事过股票等相关交易,但是在实验室中可以学到关于金融的知识和操作,虚拟式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实时调取有关股票信息、基础数据等资料。我们请的指导教师是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教授,这些教授对学生的虚拟探索能力感到非常震惊,有的题目是研究生做了两三天还没有一个做对的,结果半小时之内我校学生中有6个全对。

(4)验证式探索。我校学生中有许多对人体医学感兴趣,我们就设立了一个人体医学实验室,里面有一些数字化的人体模型,学生通过对这些人体模型的接触,可以知道一些常见病理与应急处置。比如,学生要测试这个人体模型的肝脏是否疼痛,那么学生就可以自己去摸,这个部位摸错了,它没有反应,摸对了,这个人体模型通过连接的电脑就会发出声音:“痛!痛!”这个实验室包括一些急救的程序设计,比如人发生心肌梗塞,急救的时候怎么办,用一定的药品,打针进去。你如果药用对了,打进去以后,这个机器模拟人就醒过来了,如果用得不对,它当场就“死”给你看。生动有趣的人体模型可以用不同的程序来进行设计,验证相关病理知识,通过语言、动作等显示你的操作是否正确得当。还有诸如国际文凭课程IB化学中EE拓展性论文“建立模型总结温度对水质影响”的实验,连续取水样一年,将运用7种不同的电子探头获得的数据,通过数据软件的处理和分析,试图建立模型并归纳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当然,一所学校其数字化的程度到底达到怎样的高度,并不是看学校有多少间基于数字平台的现代化实验室,也并不是看设备强大到什么程度,因为在我们国家当前的状况下,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在设备方面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最核心的指标是什么?是学生通过这些已有的数字化设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踏入社会以后,能借助这方面的素养与探索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教学互动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教学互动也是数字技术实现超越课堂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充分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水平。数字技术从教学信息和资源、教学手段和方法,乃至教学理念上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变革。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师生互动的实时性和及时性,增强了教学互动的节奏感和灵活性。数字技术也促进了新型教学互动形式的出现,包括远程互动、异步互动等。我校专门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探究课题、与导师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远程和异步的方式,拓展了学习时间与空间。

数字技术推进教学互动有四种常见的形态:实时互动、延时互动、人机互动、集体互动。比如学校通过多空间音视频网实时交流互动,有三位高二学生共同开展的一个课题探究“手机平台上的可定制智能远程终端――Sky desktop”,有效实现人机互动;学校开展网络教研、网上论坛等,推进的集体互动、延时互动。在借助数字技术推进教学互动方面,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不是在硬件上,我们的硬件不比他们差,但是我们使用数字技术的程度、使用的互动频率是有巨大差距的,这是影响我们整个数字技术应用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并没有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大幅度地、广泛地、及时地使用数字技术来推进互动,因为这没有成为我们的习惯。

在教师中还有很多人有一个非常陈旧的观念:我没有利用数字技术,照样可以上课,照样可以过得下去。当我们的学校做到没有数字技术,教师寸步难行,教书教不下去的时候,它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当然,数字技术的教学应用并非永远都是正面的。比如不良信息的侵入渠道更加顺畅,给我们的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手机使用失控问题增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面对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我们的学生如何才能搜集到需要的信息;过度娱乐行为如何控制;交互程序对学生思维的消减作用等都是数字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要充分考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特点,探索扬长避短的有效手段,给予积极干预和主动引导,促进数字技术对学生正面影响的发挥[2]。

诚然,数字技术推进超越课堂还有一些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但不可逆转的是超越课堂将成为学校运用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的实现形式,而且改变了教学方式的实质,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互动与个性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数字技术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互动,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和数字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有效、合理、适当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带来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重大变化,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呼唤数字技术更快、更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数字视频以其直观、形象等特点,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视频是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视频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逐步从大众生活中走入教育领域,教育数字视频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解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现状,明晰其制作原则,对教育数字视频的合理、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一、教育数字视频概述

1.概念的界定

视频主要指不断变化的电视图像,即动态图像或称活动图像、运动图像。[1]谈及数字视频,也许很多人都会陌生,但说到VCD、DVD、MP4、数码相机、可视电话和网络直播等时,几乎无人不知。数字视频是指依据人的视觉暂留特性,用数字形式(0,1)对视频信号编码、传输和存储,最后在终端上进行视频图像解码,以帧的形式再现视频信号的信息媒介。简而言之,数字视频就是以数字形式(0,1)呈现的视觉信息。教育数字视频即指传递教育信息的数字视频,也称为数字化教育视频。 教育数字视频集成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表现力极强,可以为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2.教育数字视频的优势

教育数字视频传承了数字视频的诸多优点,如可以使教育信息变得更加真实、直观、生动,并具备实时、视听结合、信息量大和编辑、存储方便快捷等优点,而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又为教育数字视频的实时、便捷传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利用数字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给予学习者以引导、启发,促进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潜能,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教育数字视频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就是网络教学,在远程教育中,使用教育数字视频进行实时传送教师或专家的讲课,再现逼真的课堂教学,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其效果是枯燥单一的远程演示教学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教育数字视频有着传统教学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和网络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教育机构和学习者对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需求正逐渐增大,由教师(而不仅仅依靠数字视频开发公司)依据教学需要,开发、制作适于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变得非常必要。

二、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现状

数字视频已经融于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数字视频作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育领域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或被充分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备配置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要制作质量良好的教育数字视频,需要一套配置完善的硬件/软件设备,一般包括DVCAM和DV数字摄像机、编辑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视频采集卡、接口卡、多媒体计算机和压缩/解压缩卡等,设备的配置决定了数字视频的质量,而如上所列设备通常是制作VCD、DVD数字视频所需的,若要实现现场直播、录制,实现VOD视频点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则需要一个配置完备的数字视频制作平台。

此外,制作的教育数字视频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供学习者收看的,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数字视频播放和接收环境,如环境良好的多媒体教室。然而,许多学校尚缺少如上所需的各种设备,资金投入不足,教育数字视频制作、播放环境无法保证,则探讨用教育数字视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是空谈。究其原因,是在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中应用数字视频并未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2.使用种类单调、制作形式单一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数字视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2]依据存储教育信息介质的不同,教育数字视频可以分为基于光盘存储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磁盘存储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磁带存储的教育数字视频;依据教学信息呈现途径的不同,教育数字视频可以分为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广播电视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基于通信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两种分类为一体之两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常用的教育数字视频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呈现教学信息的教育数字视频,这类教育数字视频通常存储于CD、VCD、DVD等光盘存储介质上,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教育数字视频,这类教育数字视频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存储信息量大,制作方便,可大量复制,能够脱离计算机平台,但需要专用的媒体驱动(如VCD光驱、DVD光驱)才能播放,且使用寿命有限,不易于保管。

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育数字视频适用于多媒体教学,而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绝不应仅局限于此。比如,基于广播电视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指采用数字视频制作设备和编播系统播放的教育数字视频,方式有DTV、VOD等),基于此种途径传播的教育数字视频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按学习者的需要点播节目,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交互式信息服务,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在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校园数字交互教育电视系统将是数字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方向。又如,基于通信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指从通信业务方面考察的并与具体业务相联系的数字视频),比较常用的格式为流媒体(WMV、RM、3GPP)格式,具体应用如数字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可视电话、3G终端产品、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其优势是打破时空界限,实时交互,可以实现重大活动、学术会议或讲座的现场直播与录制。

在一般的教学中,忽略了基于广播电视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和基于通信业务的教育数字视频应用。长期的形式单一的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3.专业门槛高,制作人员缺乏

教育数字视频的摄、录、编这一完整的制作过程,对制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技术工作,而在教育部门,较缺乏专门的制作人员,尤其是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依据教学需要自

制教育数字视频的能力,导致教育数字视频质量不高,无法推广使用。

4.资源有限,缺乏共享

教育数字视频是优质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手段。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不足,尚无法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计算机环境尚且无法保证,更不要说教育数字视频材料的接收和观看了。另一方面,拥有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地区、学校之间缺少资源的共享,这也限制了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传播,降低了其对教学的影响力。

5.制作时间较长,费时费力

教育数字视频从构思到成品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一般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愿意采用,这也是人们不喜欢制作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医学院校,手术录像无疑是教学中最好的手段和方法,但制作手术视频录像从病例查找、手术预约、现场拍摄、视频剪辑到录制解说等所有后期制作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费时费力。

三、解决策略

针对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状况,解决策略有以下四点。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学校应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到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学校能力范围内加大教育数字视频制作的投资,从而促进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建设。

2.依据不同需要,制作多类资源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种类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对教育教学的不同促进作用,依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制作多样化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学的作用,达到最大化教育教学效果。

3.校企联姻,通力合作

教育数字视频的制作既然需要较专门的技术,学校一般又较缺乏专门技术人员,而传媒公司(如电视台、电信网络公司等)拥有一批精干的数字技术人员。若能将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协同合作,由学校提供教学需要和理论指导,由传媒公司实现技术制作,必将能大幅度提高教育数字视频的质量和数量。

4.加强对话,促进共享

实现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共享,是智慧共享的重要表现,而智慧共享则孕育着创新,故应加强校校对话,促进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共享,从而节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实现校校共赢。

四、制作教育数字视频的原则

无论是电视台、专业制作公司,还是电教机构、学科教师,在制作教育数字视频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推广价值,具体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坚持以教育技术理论作指导的原则[3]

制作教育数字视频,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否则制作出的产品将成为“废品”。

(1)从学习需要出发

教育数字视频资源的制作,首先必须从学习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制作教育数字视频而制作,那将成为技术的展示,而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通过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找出能通过制作教育数字视频解决的问题,明确利用教育数字视频解决教学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据学习需要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使用的数字视频技术也不同,这依所要开发的教育数字视频的内容而定。

(2)依学习内容选择制作手段

学习内容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则制作教育数字视频的手段也应有所不同。例如,若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为某一学校某一年级的个别问题,则可以考虑制作VCD、DVD光盘等来解决问题;若是为宣传某种科普知识,则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方式制作教育数字视频;若需学习者“参加”某种实时会议而受限于时空,可采用流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进行数字视频直播等等。

问题不同,使用的数字视频技术手段也不同,这依所要开发的教育数字视频的内容而定。

(3)符合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教育数字视频材料是为学习者而制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不能脱离学习者本身而制作,必须考虑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学习准备,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习风格以及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唯有这样,制作出来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才能真正被学习者吸收、理解,真正为学习者解决学习问题。

(4)以达到学习目标为核心

制作的教育数字视频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的,而学习者的学习又是以学习目标为基准的,学习目标表述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故教育数字视频的制作不能偏离学习目标,以达到学习目标为核心,即以帮助学习者达到既定的学习结果为核心。

2.坚持以技术人员作支持的原则

教育数字视频是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教育数字视频的制作必须以完备的技术、设备条件、精干的人员配备作为支持,这表现在两方面:

(1)现有设备条件支持

应用于教育的数字产品一般价格昂贵,而且对使用环境等要求较高,而很多学校尚未对将数字视频应用于教育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或者学校现有的设备设施无法满足教育数字视频呈现的条件。所以,在制作教育数字视频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学校现有条件,保证在现有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效益。

(2)现有人员条件支持

制作教育数字视频对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只依靠学科教师一人的能力一般难以完成制作或难以制作出较高水平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这就要求组成一个精干的制作团队:数字技术人员、学科教师、教育专家和评估专家等等,以保证制作出优质的教育数字视频。

3.坚持以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国际上激烈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习者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没有能力参与社会竞争。故我们的教学应该以提供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为宏观目标,而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这一微观目标。教育数字视频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者思考,从而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育数字视频的制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引导机制,以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潜能,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创新能力的目标。

4.坚持以教学性和娱乐性兼备的原则

利用教育数字视频呈现教学信息的优势之一在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娱乐性,可以代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活跃学习者的思维,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故在制作教育数字视频时,不能将数字视频变成枯燥的信息呈现,比如直接录制一位教师讲课的视频录像,这无异于“教师搬家”和“黑板搬家”,结果是这堂视频课只完成了教学之需,而未能满足学生之需。优质的教育数字视频应兼具教学性和娱乐性,能寓教于乐,这要求制作数字视频之前需精心设计、策划,使其教、娱兼备,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数字视频的优势,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

5.坚持以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为宗旨的原则

优质的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应该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加深了视频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科学性是制作教育数字视频的基本要求,艺术性是教育数字视频表现手段,只有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育数字视频产品来。科学性保证了教育数字视频资 源的准确、合理,是推广使用的前提;良好的艺术性可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育数字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艺术性可以通过后期编辑中的特技效果、3D、Flash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来实现。

教育数字视频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引领学与教过程的又一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10)

(一)数字技术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型的数字艺术教育人才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艺术是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或部分使用数字技术作为形式手段或传播途径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美术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领域。数字艺术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数字输入设备、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数字输出设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特定形式,它与传统艺术种类最大的区别是这门艺术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信息革命造就了这门新的艺术,而数字艺术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壮大。对于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掌握关键的数字技术理论与应用,培养利用这些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二)艺术教育的精神

培养学习型的数字艺术教育人才要注重人文素养的积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程度上和速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人文的发展,技术与人文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协调技术与人文的发展,促使两者在发展中真正产生互动,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数字技术与美术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强调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的不断相互渗透。数字技术发展使技术本身走向人性化、智能化,进一步拓展自由化、个性化的精神,使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数字艺术作品,在塑造真实、形式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优秀的数字艺术作品,能用真善美陶冶人的感情,塑造高尚、纯洁的人格,弘扬人文理想。数字技术与人脑的区别在于:计算机长于分析和数字计算,擅长客观分析。而人脑在判断力、想象力、直觉反应、模糊思维以及用非逻辑性的方法进行创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长于主观感受。数字艺术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其本体是艺术,不是数字。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主观意识,只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人机交互优势,技术与情感的互动,才能构成更为强大的创造力。数字艺术教学要发挥技术的优势,又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体现科学的教育思想。要做到知识层次化递进,由浅到深、从低到高的进度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人机交互性,注重从知识到效率的转化。

(三)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型的数字艺术教育人才还要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之快是毋庸置疑的,摩尔定律由戈登•摩尔经过长期观察发现: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其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数字艺术的内容内涵和形式技巧不断更新,昨日的主流技术被现有技术更新或抛弃,现行理念和内容结构亦会被今后的发展调整和补充。从1990年Adobe公司正式发行Photoshop版本1.0.7开始,到现在的Photo-shopcs4,这个软件已更新20多次,软件功能由MacintoshPlus机上显示灰阶图像变成现在的数字图像处理,在静态、动态、交互、多媒体领域大显身手。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必然迫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数字艺术教育者来说,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将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更新、转化、导入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发展是每个数字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学习型数字艺术教育者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观念

只有确立从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的培养到具有学习能力的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路的转变,从狭义的美术教育观转变为广义的美术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法国社会学家马克•第亚尼说,“与过去相比,这一社会有许多的改变,但最最根本的改变还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2]4。当一个漫长的时代的惯性还在一个新的时代往前冲,我们要承受比经济、制度等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斗争,这种斗争的过程就是如何在传统上创新。对于数字艺术来说,创新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从教育、社会、文化与伦理等方面作更多的改变。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的数字艺术的创新观念与机制还远远不够。数字艺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技术以获得与传统艺术相媲美的艺术魅力。开设数字艺术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艺术修养、视觉文化素养和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将技术与人类的创作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虚拟的工具和材料以非物质的形式创造的图式,虽非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实体,但创造的视觉形象却让人感觉是真实的。传统视觉基础被冲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资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3]55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意味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与此同时,这种思想观念和思维又在更高的程度上和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加强和扩展,“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其影响所及,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的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识领域。”[2]2生活的数字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态、艺术观念,数字艺术化的趋势是越发显现了。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整个社会形成了对数字化的认同,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艺术形态的存在。数字艺术是否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艺术,目前尚难定论,但我们可以切身体验到整个社会文化语境对数字文化制品需求的不断加强。如今,数字艺术以不同形式进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游戏、DV、影视广告、数码摄影、数字音乐、FLACH、CG等已深入大众生活之中。网络游戏的叙事性、交互性、竞争性,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世界的认识方式被改变了,多人交流、新的集合这些方式,剪去了人们所认为传统艺术的经典文化脐带,数字艺术时代转型时期,人们在虚拟的数字网络中,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互动的影响使大众在虚拟状态中对实体艺术进行集体反叛,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从书籍时代转到电子时代。在网络空间里,非永恒的艺术形式以新的集合形式出现,自由的激情、灵感、创造都在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境和艺术形式,也大大适应了时代的进步。

(二)动态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以书本中心的“传递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发展需求。这种教学严重抑制了学习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是“要体现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钟启泉对广义的“学校知识”有如下解释:“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这是一种从‘实质性知识’向‘方法论知识’的重心转移。一种广义的‘学校知识’概念。”[4]5传统的教学模式,“传递者”仅仅将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不仅没有方法论知识,更谈不上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了。数字艺术课程是较新的课程类型,“知识技能”涉及到多个学科,其知识构成都是动态的,“传递式”教学的讲授法,谈话式单向的灌输很难胜任教学。教师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的问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参与或极少参与,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兴致很高,学生却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静态的教学,课程模式必须改变,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随之也转变成课堂的主体,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利用数字信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把握课堂节奏,调节课程的进程。教师和学生建立的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对话”平台,信息得到即时交流与反馈,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技能,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方法论知识”。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发展,双向的交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主观认识,强调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才能孕育出创新精神、共享精神和发展的源动力。#p#分页标题#e#

(三)成长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以教材为主。教材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数字艺术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影响到知识技能的更新,数字艺术课程的内容是发展的,是成长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计算机科技发展的速度,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学资源更新周期长,根本没办法满足学科的发展,只能做教学的参考,作为辅助教学资源。数字艺术课程内容动态的发展,致使课程内容紧跟前沿知识发展的步伐,要做好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数字技术与教育篇(11)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