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5 16:20:36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1)

在计算机网络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扩展可视化功能,基于科学技术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网络技术结构的创新发展。我国学者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则推出计算机网网络的视频功能及其跟踪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也需要实现软件的的功能拓展,不但要充分最新网络性能模型,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工程项目的优化设计,构建最新的网络性能模型。

1 可扩展计算机网络设计软件系统设计需求

1.1 可视化软件功能需求

可视化软件功能可以在创新网络技术功能基础上,体现可扩展,体现新的网络产品功能过程中,则一定要和软件网络化协议功能相结合,从而有效实现网络技术发展跟踪处理功能。

1.2 性能分析能力需求

在进行性能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和网络技术规模化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网络的优化设计及应用。在全新性能模型结构下,需要综合评估项目设计质量。关于软件应用能力的便捷化运用则一定要实现新的性能模型结构建构。

1.3 软件外部接口需求

在进行软件外部接口扩展过程中,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网络设计项目分析,保存网络设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网络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同时也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软件及接口,以能够有效实现接口扩展。

2 可扩展计算机网络设计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在实施计算机网络设计中,也一定要优化实现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具体见图1。

在进行软件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系统及部分功能调度工作。关于网络拓扑设计则能够有效实现可视化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在输入网络设备参数的同时一定要有效输入和分析网络设备参数,同时也需要和网络路由基本设计相结合,实现子网的有效划分。关于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性能仿真,则注意一定要有效实现网络仿真运算及分析。基于网络仿真运算及分析基础实施网络性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性能分析模型。

在实施软件层次划分过程中,不但要和网络设备对象和设备参数应用结合,同时也需要和协调性软件应用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强化操作系统结构模块分析。在实时可视化网络拓扑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具体应用及性能,从而有效体现计算机软件应用功能。想要有效实现数据库和软件系统的有效连接,则一定要和本分层结构多种模式相结合,在进一步实施网络设备接口分析的基础上,从而进一步体现功能性模块特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和多层如那件体系结构相结合,以有助于实现规模化连接,加强网络设备应用,以确保在此基础上有效实现设备参数接口的优化处理。

3 可扩展计算机网络设计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问题

在实施网络软件设计过程中,重点应该在网络拓扑图编辑及处理过程中,关于网络设计则需要有效建立及删除相关设备,在此基础上合理划分设备,强化子网管理。和网络优化配置及应用相结合有效实现网络配置,优化设计及应用数据库。在计算机软件设备显示中,则需要进行设备配置的工作的相关仿真处理。

3.2 标识类和对象

必须要在有效分析和应用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够标识类和对象,其独特扩展能力则可以在实现软件结构过程中展现。关于系统调度则需要进一步实现网络拓扑优化设计,和网络仿真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系统性能优化,加强仿真运算及运算基础上体现其软件功能性。在扩展软件功能基础上实现网络设备对象的规模化应用,从而构建相应的网络类和设备。

仿真阶段也就是实施初始化网络,构建事件表,实现仿真运算及动态显示网络运行,在此基础上有效实施结构性能优化应用。在进行网络设备初始化状态标注过程中,也需要构建相应的运行期间,有效扫描其他设备状态并有效计算设备状态改变时刻。

3.3 细化类与对象

3.3.1 建立标准框架模型

在设备模型应用过程中,需要和完善性网络结构相结合,以此有效实现设备数据库结构的应用,实现网络设设备应用中的功能性,关于网络层次的应用则需要和软件设备定义有效结合,以能够在展现独特模型功能的基础上对其有效应用。在类与对象细分过程中,需要和OSI模型相结合,并构建标准化的框架模型,不但要对网络设备数据结构实施应用,并且要现其有效应用。在实施软件设备类模型定义中,需要重点对其独特性模型功能特点体现,同时仿真分析其应用过程过程,有效实现其语法描述,具体如下:

3.3.2 设备端口的连接

设备端口表达也就是和设备物理基本连接过程相结合,应用性能参数过程中,需要对其最佳位置特征进行体现,有效分析设备端口模型,从而有效实现设备的有效性连接。在发展过程中关于应用过程的分析,必须要直接分析其性能,从而真正实现端口类模型相关数据的有效表达。

4 结束语

基于可扩展计算机网络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已经能够逐渐满足人们的智能化通讯需求,同时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其稳定的运行功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中,为有效应用计算机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利刚,黄静.Web IOU软件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06(9):56-58.

[2]张卫红.基于面向对象的可扩展计算机网络设计软件系统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07(9):58.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2)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211-02

计算机网络是将不同地域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联接起来,并按照特定的通信规则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信息是网络中最基本的资源,计算机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利用与合理的信息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 计算机网络

1.1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使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域的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性强的网络系统,同时利用功能各异的计算机软件(即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信息交换方式等)来完成资源共享、通信交互、信息交换、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协同在线处理等功能的。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信息交换。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信息的交换,比如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使用聊天软件、发送电子邮件、新闻、上传/下载信息、进行远程教育以及网上购物等即时通信功能;

2)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一个较为突出的功能,包括各类软件、硬件、和数据的共享。计算机的通信处理能力的增强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的,此外软件和硬件的利用率也是通过资源共享这个功能提高的;

3)协同处理。没有网络的单个计算机的功能是有限的,可靠性也比较的低。借助网络若干台计算机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也能提高系统过的可靠性;

4)分布计算。一个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适当的算法,分散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来完成有关部分,从而加速了任务的完成,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大为增强。

2 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简单的说就是以多媒体为车,以光纤为路,以交互方式快速传递数据、声音和图像的高信息流量的信息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3年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规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美国统称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和计算机终端组成。自美国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提出,就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向,各国都在深入研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制定本国的对策。信息高速公路是高新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将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3信息管理

目前,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含义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原始信息本身的管理,这种意见认为经过收集、整理、存储、传播信息并利用的过程就是信息管理,也就是说把分散的信息有序的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存储、传播进而利用的过程,这种说法是狭义的。另一种广义的说法认为信息管理是对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而不仅仅是针对信息本身的,它包括除信息资源本身外,对操作人员、应用技术、网络机构等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满足信息服务社会需要的过程。

信息作为人类活动中的基本资源,人类一切的活动中无处不渗透着信息,因此信息管理是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信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但是由于目前网络上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加上信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性,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各类社会团体也采取措施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管理作为人类管理活动的一个新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探讨。

4 网络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4.1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超载,大量无价值的信息堆积在人们面前,有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构成污染和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虚假信息,指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信息,它是信息生产者或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故意捏造出来的。由于没有新闻审查与核实系统,传播主体在网络上可以不受限制的信息,从而使信息网络可能成为散播谣言的最佳场所。

4.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触发的,对计算机数据具有破坏性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它是一种能执行自身复制并且借助一定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计算机病毒以其危害程度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病毒影响程序的运行速度或抢占存储空间,而恶性病毒则直接破坏用户的数据,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4.3侵犯知识产权

侵犯电子版权,一类是将非数字化智力产品转化为数字格式的电子作品之后的版权,即数字化作品权。另一类是软件产权,即对计算机程序及相关电子文档的专有权。

侵犯工业产权,包括侵犯商标权和商誉,侵犯企业秘密等。

4.4侵犯隐私权

隐私权是规定一个私人范围,不受群体的约束,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日益被视作财产的一部分,保护私人数据也可以看做对公民财产的保护,因而对隐私的尊重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5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尽管计算机网络有种种缺陷,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它的正面价值是不能否定的。人们要高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用法律、政策制约与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完善网络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新型的网络信息人员;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开展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道德教育,制定有关网络信息道德规范,完善网络信息监督与举报体系,从而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刘衍珩,康辉魏,达苏伟,梅芳.计算机网络[J].科学出版社,2004,6.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3)

数据库管理是大数据时代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最初,数据库管理的功能十分有限,仅仅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常规运行数据进行保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管理内容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强大,比如,利用计算机防控技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各种安全隐患,使数据库的运行更加平稳、安全。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信息的传递速度与信息的更新时间得到了明显提升,使数据库管理更加的科学有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数据库管理具有辅助作用

数据库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数据的收集与存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对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可以更新数据库内容,增加数据库存储量,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使数据库的应用更加高效且确保其功能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比如,程序编写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数据库恰好可以为其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数据库管理具有辅助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下,如何使数据库的使用模式更加稳定是一个难题,而根据数库的功能与类型进行详细的划分则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使用模式。在进行主要模式区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设计的结构类型及相关的设计理念,因为系统框架对数据库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数据库进行检索时,系统会根据设计的基本系统框架来进行。此外,数据库的运行必须要充分尊重系统结构的运行规律,遵从结构框架理念的约束制度,才能确保数据库运行的平稳性。数据库类型的划分如果单凭人来完成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的在检索期间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类型划分。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需要运行程序与结构框架的密切配合,因此,在结构框架确定之后,要做好程序编写工作。目前,程序编写中最长用到的是C语言。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对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不同数据库进行配合使用,在此种情况下要做好程序的优化设计工作,充分发挥数据库价值,使之能够达到更理想的使用功能。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其一,系统的稳定性。数据管理系统如何在网络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以改变切入点的方式实现数据库所在系统的稳定性是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其二,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预防体系,就无法抵挡网络中病毒对数据库的侵害,严重威胁数据库安全,因此,做好对数据库中的信息以及信息共享传输过程的加密工作至关重要。其三,访问权限。在网络设计时还要注意访问权限,特别是开放权限,要利用防火墙将不在系统允许范围内的设备进行阻挡,在保障信息资源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现信息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优势

数据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如果没有稳定的网络作为支持,数据库将变得毫无意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管理环境得以优化,对数据库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具有以下优势:

(一)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共享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且检索功能异常强大,而网络技术的这一特点恰好是数据库构建所需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就必须要拥有稳定的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合理使用信息资源,保障网络检索不被限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对数据库系统体系构建、信息整合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确保数据库体系的平稳,提高信息整合速度,使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数据库运行过程复杂,单凭人来操作根本无法完成,而在系统构建时利用C语言来控制程序进行编写,之后的许多功能都能在程序的支持下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此外,在数据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数据误差,使数据更为科学、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系统构建设计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构建设计时不能只进行局部的调控,而是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创新,才能使数据管理系统功能更加强大。

(二)数据转换功能更加简便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据库管理中的应用使数据转换功能更加简便。数据库中难免会存在参数误差,但强大的网络技术能够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参数误差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为了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同时控制多个数据库,在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严格控制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尽量使之变得简单。数据转换功能的实现必须要依托强大的网络平台,传统技术是无法实现数据转换功能的。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数据库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优化数据库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数据库管理更加智能化,运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人员要与时俱进,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数据库系统架构设计,有效控制设计成本,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11-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也从最初的简单连接,到现在的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计算机网络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下面我们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1.1 开放和大容量的发展趋势

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特性,因此也应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结构是指在网络通信体系第三层路由交换功能统一管理下,实现不同通信子网互联的结构,它体现了网络分层体系中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低层开放性,因为这种互联网结构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网、广域公众通信网、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无线移动通信等各种不同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有机地联入到计算机网络这个大系统中,构成覆盖全球、支持数亿人灵活、方便上网的大通信平台。计算机网络的这种全球开放性不仅使它要面向数十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也将迅速增加更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引起网络系统容量需求的极大增长而推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广域的大容量方向发展,这里大容量包括网络中大容量的高速信息传输能力、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大容量信息存储访问能力,以及大容量信息采集控制的吞吐能力等。对网络系统的大容量需求又将推动网络通信体系结构、通信系统、计算机和互联技术也向高速、宽带、大容量方向发展。网络宽带、高速和大容量方向是与网络开放性方向密切联系的,21世纪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将是不断融入各种新信息技术、具有极大丰富资源和进一步面向全球开放的广域、宽带、高速网络[2]。

1.2 一体化和方便使用的发展趋势

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对系统重新设计、构建,以达到进一步增强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和方便系统使用的目的。一体化结构就是一种系统优化的结构。计算机网络发展初期确是由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系统简单互联而实现的,这种初期的网络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远程计算机资源共享),联网后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基本上仍保持着联网前的基本结构。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网络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中的许多成分必将根据系统整体优化的要求重新分工、重新组合,甚至可能产生新的成分。系统一体化的另一条路径是基于虚拟技术,通过硬件的重新组织和软件的重新包装来构造各种网络虚拟系统以优化系统性能。网络上各种透明结点的分布应用服务,如分布文件系统、分布数据库系统、分布超文本查询系统等。用户看到的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虚拟数据库系统和虚拟信息查询系统,他们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虚拟系统而不必关心网络内部结构和操作细节。21世纪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将是网络内部进一步优化分工,而网络外部用户可以更方便、更透明使用的网络[3]。

1.3 高速信息处理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产生了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应用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网络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技术和应用将成为具有高性能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和大量仪器设备等特征的21世纪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通过它可以汇聚Internet中分散异构、动态变化的计算和信息资源,使人们能把Internet从通讯和信息交互平台提升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平台。

1.4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

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和光交叉连接(OXC,Optical Cross Connect)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联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使静态的光联网走向动态的光联网。它的主要特点是:(1)允许将网络资源动态的分配给路由;(2)缩短业务层升级扩容的时间;(3)显著增大业务层结点的业务量负荷,快速的业务提供和拓展;(4)降低运营维护管理费用;(5)具备光层的快速反应和业务恢复能力;(6) 也减少了人为出错的机会;还具有可扩展的能力,提高了用户的自;(7) 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因此,智能光网络将成为今后光通信网的发展趋势[4]。

1.5 应用服务的发展趋势

设计和建造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网络应用最终体现了网络系统的目的性和系统功能。作为高度综合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正是在人类社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而计算机网络也正是通过各种具体网络应用系统来体现对社会信息化支持。国家信息化、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最后都要落实到建立各行各业、各具体单位的各种具体网络应用系统。因此,基于基本网络系统平台之上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网络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研究、分类应用系统规范和标准化的研究,以及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等都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进展。21世纪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呈现给广大用户面前的将是适应更广泛应用需求的、更方便使用的、但却更看不到网络的各种各样网络应用系统。

2 结语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智能化、一体化、高效化、多面化、完整多功能化的网络。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与融合,形成具有更多思维能力的智能计算机网络,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布式智能决策系统、分布专家系统、分布知识库系统、分布智能控制系统及智能网络管理技术等的发展,也都明显的体现了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青.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7).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Li Xueshan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ezhou25303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for the ongo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hortcomings,the compute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deas and specific idea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College;Computer;Network technology;Experiment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教学,由于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基础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包含课程和综合实验两类。课程涵盖了网络组建、协议分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应用开发部署和网络性能测试等基本内容。在完成各个单元实验后,可根据实际的网络应用需求,综合运用课程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应用网络并接入互联网,进行应用测试和分析,完成综合实验或课程设计[1]。

(一)课堂教学。这种形式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亦称“随堂实验”。这种教学把学生活动跟课堂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因而对中小学生比较适用。课堂实验从属于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受课堂教学规律的制约:1.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师讲授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说服力。2.操作简单。3.时间较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实践经验。为了搞好学生课堂教学,教师要精心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案,充分地做好教学准备。教学前要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的规则和要求,在学生操作时,要做好巡视,指导学生做好课程准备。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验操作对象把计算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学生对教师控制是否反馈把计算机实验分为操纵型实验和调控型实验。

(二)实验室实验。这种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地操作来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的实验。这种实验持续时间比较长,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学生实验室实验的功能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项:1.学习某些实验方法。2.初步学习或者练习某些实验操作。3.比较系统地形成或者巩固计算机知识。4.形成或者加深对某些计算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5.复习、运用、巩固和加深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初步应用于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6.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爱护实验器材、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在学生实验室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独立性较强,需要他们作好预习,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要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好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实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环节,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的安排主要集中在网络基本环境的建设与网络设备的使用能力的培养上。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通常会安排异步串行通信实验、文件传输协改,Ethernet组网实验、虚拟局域网配置、路由器配置、E-Mail服务器配置、域名服务器配置和Web服务器配置等。这些实验内容安排是很好的,但是完成实验需要有一定硬件条件。很多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还没有能力开设网络实验课程[2]。

例如“简易VPN网络的组建”实验教学为例,本实验使用的软件为SoftEther,它可以在因特网的一台主机上模拟一台HUB或者模拟一块以太网卡,并在虚拟网卡和虚拟HUB之间建立一个Tunnel(隧道)。这样,安装了虚拟网卡的因特网上的主机就可以通过SoftEther建立的隧道穿越因特网和路由器连接到虚拟HUB上,实现了一个简单的VPN连接。由于内网通常使用了保留的IP地址(如192.168.x.x),这些IP地址是不能被路由的,因此因特网上的主机无法访问内网中的主机。但有了SoftEther,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Internet上的主机与家庭LAN或者企业LAN中的主机的互联。在教学中,每个实验小组配置有一台无线路由器和两台安装了SoftEther软件的P4微机,另外提供两个校园网络接口。因为校园网提供的网络接口具有合法的因特网IP地址,因此在实验中可以利用它们来模拟因特网连接。实验中的无线路由器用来建立内网,只使用它的路由功能和交换机功能,而不使用它的无线网络连接功能。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体系。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建立科学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编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3]。我们分3层次建立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实验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基础开设网络基本技能实验课程,包括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接人实验、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和定位;二层次实验是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设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理解;第三层次实验面向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课程开设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系列实验项目。

(二)制订优良的实验方案。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要求必须有优良的实验方案并且把它付诸实现。要有良好的实验方案,需要了解、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技术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方案。要使优良的实验方案付诸实现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验者除要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外,还必须理解、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恰当地规定实验的逻辑功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按照正确的程序和原则开展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先进。

参考文献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05-01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处于较高层次上,这就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1]。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感受到乐趣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实验就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此,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具体应用形式进行研究。

一、概述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功能

一是网络实验的功能。能够培养与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此时学生可以在具有一定知识储备量的基础上,将文本知识应用在网络实验中,例如grid网格技术与网络管理技术等。所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只有在具备网络实验功能,才能使实训练习效果有所保障。二是其具备普通实验室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在普通般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构建的,网络实验功能与普通实验室功能并存,例如数据库建设的实验、编程实验等;三是多媒体教学功能。具体是将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设备添置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式中,使教师在传授与组建网络相关知识时更有便捷性,为实训练习提供基础性条件;四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科研功能。基于多数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配备了高端设施这一实况,其不仅仅携带教学与实训的功能,还为科研工作的开展与优秀成果的获得提供优质环境,获得的科研成绩又可以作用于实训教学,推动其发展进程。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具体应用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处理网络调试领域的问题,同时也要掌握一些网络系统整体规划的技能,承担着对网络环境安全性维护的重要使命。以下本文从整体布线、交换机与路由器设备的有关任务、无线网络与服务器的布置等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训内容。

1.综合布线呈现

综合布线系统与数据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并且与外界环境中的通信网络衔接在一起,正因如此其可以被视为某一建筑物的基础型通信设备[2]。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对其开展实训工作流程可以做出如下概述:首先,由老师讲解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传输介质、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敷设有关概念,继而教师应用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进行当场演示;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学生要全面认识展示台上呈现的综合布线产品,例如多种型号的通信电缆与必需的安装工具等;再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管槽安装练习,可以仿照展示的模型,规划综合布线系统的级别,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中的链路安装练习以及故障测试;等实训内容;最后,对实训成果开展检验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有线介质的特征与用途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识别方法与应用技巧。

例如在实训课堂上,教师把将学生等分为5组,每组网络设施类型、数量等同,允许多人一起合作做实训,每组中网络设备中二层、三层交换机各2台,路由器中、高端各1台,防火墙1台,无线接入设备1台,modern池1个,有顺序的安置在综合机柜里,上述设施在不同实验中由双绞线(直通线、交叉线)、光缆组成,学生需要参照实训中的网络环境的多样性,巧妙而有规划的将其连接到相应设施的端口上,构建出符合实训教学标准的拓扑结构,落实相关章节的教学理论的实验任务。当硬件设置被科学连接以后联结,学生在实验室应用PC机上现存软件对硬件网络施以整体性调试举措,基于软件主界面上一个图标对应机柜里的某台网络设备这一实况,要达到管控或配置某一台设备的某一具体的端口或某一零部件的目标,只有轻点图标就可以实现的,从逻辑层顺延到物理层,使一个实训任务被完美的完成。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教师对学生操作实况有一个全局性了解,此时教师课堂管理质量与教学质量实现同步提升的目标。

2.网络交换技术的实训

将多个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为网络互连技术,其最大的功能在于使不同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传递互通与网络资源共享的目标。在高速网络体系中,网络互连技术就被称之为“网络交换技术”[3]。通常耳熟能详的网络交换机就是能够交换网络信息资源的设施。首先,实训教师为了确保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规划绘制拓扑图,继而教师对其拓扑图进行评价与纠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施以调整手段;在此基础上开展组装程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应该重视交换机、路由器与防火墙等设施排布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同时参照实训要求添加相应的零部件,在有效的资源辅助下,使最优方案产出。

例如在《路由与交互机技术》的实训课堂上,教师以“园区网安全”为课题,组织学生对其方案进行编制,此时学生在充分了解影响园区网络运行安全性的因素基础上,在方案规划初期首先确保交换机端口的安全性,具体是借助路由器中ACL控制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将防火墙添置上去。在这样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课堂上,学生对网络管理与规划,以及对路由器与交互C的配置技术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在本次实训教学的辅助下,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网络管理与规划、网络安装维护以及考取网络工程师认证做铺垫。

3.配置无线网络的实训

在互联网时代中,无线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经普及应用。所以计算机专业更应用重视对这一版块的实训教学工作,使学生经过多次操作实践以后,对无线网络的配置原理(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无线路由器的设置、手机热点的设置)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掌握与应用相关技术就不再是难题了。

4.配置网络服务

基于大多数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有服务器区域这一实况,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开展访问权限设置等实训练习[4]。

5.延展功能实训

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如何对注册表键值已经文件的访问 权限进行修改、删除、增加”,在实验室开展实训练习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右键单击文件->选择【属性】->选择【安全】属性页等程序后,在Windows2000/XP/2000的协助下对NTFI文件系统访问权限进行修改,使其成为:任何人都不能访问该文件,在对权限设置过程中,学生不能忽视如下信息内容:一是该文件可以被访问的群体有哪些;二是各自访问权限的规则;三是高级别的功能,维护更多的权限选项。

6.拓展功能实训

实质上就是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两者衔接在一起,在信息安全有关设施的协助下,拓展网络实验室的功能,强化实训与现实之间的匹配度。

三、探究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运用价值

首先,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进行实训,大幅度的优化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将文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查缺补漏、学以致用的目标,并且在实训环节中教师也触及到高端的网络技术,了解到具有前瞻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新兴科研成果,优化了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在传授知识与技术时将时展理念融入进去,使教学质量全面优化;其次,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与提升,为其顺利毕业与就业奠定基础[5]。因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内的网络环境是对现实场景的有效模拟,所以在这一宽阔的“阵营”中,学生可以自行的搭建、规划、调度与配置网络,体会文本知识应用的,l现缺陷并及时弥补,此时其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后,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有助于协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实训任务是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的,在这样的实训中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在协作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频率,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教师应该树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积极了解社会各个行业对计算机人才提出的标准。在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文本知识的情况下,借助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积极进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为其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广强,王少英.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软件工程,2016,10:57-59.

[2]胡岩松.高职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4:243-244.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7)

2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技术,在计算机出现的早期,受到计算机体积和性能的限制,计算机的数量比较少,当时的计算机只能执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任务,因此人们并没有想到把计算机连接起来,使不同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流,随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使用,计算机的体积得到了大幅的减小,而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存储的空间也不断增加,当时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只有通过软盘来进行,但是软盘的存储空间很小,通常只有1.44MB,现在看来这样的空间连一首歌曲都装不下,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计算机中大多是文本类的文件,基于DOS操作系统的软件也比较小,因此软盘能够完成存储介质的职能,但是对于远距离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流,就很难用软盘等存储介质来进行,网络通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搭建

3.1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结构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中,主要采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七层结构标准,这也是目前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是最贴近用户的,提供一些基本的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如用户使用的一些网络软件,观看一些视频网站中的内容,都是通过应用层来实现的,因此一个良好的应用层,应该具有足够的带宽,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目前应用层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服务器和客户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把处理的结果发送给客户机,因此这种模式的服务效率,与服务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服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单纯的提高服务器性能,又会提高网络的成本,因此人们研究了P2P模式,在这种服务模式中,没有服务器的概念,每个计算机既是客户机,同时也是服务器,互相之间可以获取数据和提供数据,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用户数量增加给服务器带来的压力。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8)

[关键词]

TCP/IP;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设计;实现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生活技能,这都缘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教育的重视。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作为信息安全、网络教育的重要先导课程,其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中计算机网络协议一直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因为网络协议作为一种抽象虚拟的知识,课堂教学中难以做到形象生动教育,学生更是难以从根本上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网络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概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采用专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但是由于网络系统功能非常复杂,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专业的网络软件分析虽然被广泛用于日常实验教学中,但是由于软件分析不是实验教学目的,而是对计算机网络开展实时监听和分析,致使获取的数据比较复杂,必须要具备专业分析能力才能够做出数据判断。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实验的时候,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采用实验方式来印证课堂理论,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协议模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即包含了监理会话、终止会话、建立窗口、协议格式、流量控制等网络操作。根据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目标进行定位,实现以TCP/IP作为模型,研究计算机网络协议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项目中获取的数据,通过专用的网络软件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网络实验教学和数据采集[1]。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相关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实验作为网络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包含三个方面:1.协议分析类实验;2.硬件配置类实验;3.网络安全类实验等几个方面。硬件配置类教学包含了综合布线和设备配置实验等方面,硬件配置类实验为软件教学、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提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类教学主要包含了典型的网络协议和功能、路由器访问以及列表控制等方面教学。不同学校开展网络课程设置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自身学校的条件以及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决定课程内容[2]。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时候常会借助一些第三方工具:

1.虚拟实验系统,如OPNET和NS2等系统具备网络拓扑仿真功能、网络通信以及网络协议仿真功能。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如Nextray、Sniffer、Iris等工具具备扑捉数据包,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网络协议、封装以及抽象概念讲解与教学。

3.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是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开发而设计,而实验平台又分为具有网络硬件设备的平台和Web虚拟系统网络实验平台。教学手段常常借助上述三种工具,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办法对网络通信展开实时分析,但是缺点则是由于分析功能复杂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尤其对于专用的教学系统需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虽然很多网络教学课堂设置都是从教学角度出发,但是还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体系支持。通过设计一组基于TCP/IP模型的实验项目,以网页做模型架构基础可以有效避免协议工具的复杂性和专用性限制,进而设计出符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模型。

三、计算机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理论,分为对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功能界定和划分,计算机网络协议课程的组织和设置均以网络模型的分层结构组织作为基础。计算机网络模型主要有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两种[3]:

(一)OSI模型与网络分层

OSI作为网络模型的基础模型,它分为七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等几个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层次功能均由相应的网络协议完成,OSI参考模型的时候也必须公布一系列的协议,但是这些协议无很好的发展空间。实际计算机网络协议教学过程中,使用TCP/IP作为最广泛的网络教学模型,其在实际应用中相当多。

(二)TCP/IP模型和网络协议

OSI模型中对于每个层次的功能都有定义,但是没有网络协议支撑,因此OSI模型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并无应用。随着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很多都是采用TCP/IP协议模型作为基本的试验教学模型。TCP/IP模型将网络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接入层、网络层等几个层次。TC/IP协议模型层次与OSI模型层次之间相互对应,应用层对应OSI模型层次5~7层,网络层则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TCP/IP模型各个层次的协议如图1所示,TCP/IP模型中对于每一层的TCP/IP协议族定义了相应的协议,并以此来实现该层次的网络功能[4]。

四、基于TCP/IP网络协议模型的实现

(一)应用层HTTP协议与软件通信实验

计算机之间实现通信其实质就是两个系统程序之间完成通信,因此从程序的角度来讲可以将系统程序分为有通信功能程序和无通信功能程序两个方面。如Word处理器只能在本地运行,不存在网络通信功能;IE浏览器、MSN以及QQ等具有通信功能,这些均属于网络通信软件。TCP/IP协议中应用层主要在应用软件之中,需要生成要传递的数据,根据数据通信原理可知每个层的功能都由网络协议实现。利用Web浏览器搭建实验教学平台,用户必须向浏览器发送URL,然后Web根据用户命令将页面信息传输到客户端。整个过程经历了网络连接、终止、网络寻址、域名解析等几个具体流程[5]。

(二)传输控制以及传输层TCP协议实验

在TCP/IP模型之中,传输控制协议主要负责建立链接和终止链接、流量控制、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应用程序试图进行通信的时候,必须要请求TCP建立起通信,用于收发信息数据以及最后连接关闭等。TCP收到应用层的请求之后建立起连接,然后将应用层的协议数据进行分段和封装,进而得到TCP传输段,再传输给下一个层次。

(三)网络IP协议和网络寻址

网络通信的时候,TCP连接全部都是双工通信,并且在TCP段保证了通信双方可以对彼此数据有一定了解,使得数据接收方可以对其进行精确封装和流量控制。TCP数据段调用IP协议并将其封装成为IP包,IP包包含了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IP。当IP包经过路由器时,路由器根据目标地址IP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交换到另外一个网络,并最终抵达目的网络[6,7]。

(四)数据传输和接入层协议

当数据完成封装之后,确保数据从源主机抵达目的网络,局域网之中数据的收发应通过MAC地址来进行数据标识。数据收发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封装,然后再将其封装成为数据帧,然后根据不同的数据帧封装包装上源主机MAC和目的地址以及常用通信MAC地址。值得注意的是若目的MAC地址不在本地MAC地址列表上,应发送ARP广播来获取目的主机的MAC地址。若数据传输的时候需要获取目标地址的MAC地址,则分为两种情况:

1.源主机地址和目的主机地址在同一网络段,那么目的主机则可以接收到源主机的ARP广播,并且在广播中返回到MAC之中。

2.若目的主机和源主机不在同一网络,那么此时的目标主机将会无法收取源主机发出的ARP广播,同时也不能够返回MAC地址。此时源主机的网关将会应答主机发出的ARP广播,并返回MAC地址,最终实现链路层封装,进而将数据从源主机发到网关,然后通过网关的数据包进行封装,最后根据数据封装包中的目的IP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网络。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协议的核心,协议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抽象,而网络协议教学往往属于学生们的学习难点问题。基于TCP/IP模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时候将网络协议清楚直白地表示出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网络专业化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需求实现了计算机协议教学实验设计探讨,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吴义三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健,吴海军,徐煊.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与开发实验的一种新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10):99-103.

[2]鲁丽,廖剑锋.计算机网络协议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J].计算机教育,2015(10):70-73.

[3]尹向东,陈旭日,张新林.Sniffer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体系协议实验课程设计与实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4):41-42.

[4]年梅,张兰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思考———以DH-CP协议实验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71-74.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9)

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The Exploration the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Tang Qinggang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 Xichang Power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Xichang61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in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th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for th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very important.Scientific computing in today's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s also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links between more closely.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division,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network's development prospects,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secur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Keywords:Networks;Communication

纵观社会发展历史,人类社会文明每一项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在全球广泛应用,表明了人类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现代化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网络与通信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一、网络性质按照不同的划分

我们可以按照网络数据传输范围以及网络实现技术的两个方面,将存在于计算机中的网络划分为局域计算机网络、广域计算机网络。能够把在不同地区、地域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分级互联技术联接起来的网络,我们把它称为广域计算机网络。广域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范围非常远的,我们常见到的公用或者是专用电话通讯以及能够进行数字通信的光纤光缆数据的通信专用线都是属于广域计算机网络。而局域网络是指数据通信系统传输中传输范围在一定的区域并且使用较快的传输速度传输数据的网络。局域计算机网络可以联接独立的通信设备,实现在物理通道上的相互通信。

二、通信的基本定义

通信是对计算机网络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支持,它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桥梁。通过将通信网络传输的信息或者是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约定集中并加以控制,这就是通信协议。在通讯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网络通信。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可靠以及高效率的数据互换并且互相控制,对信息进行编排和使数据透明公开,是通信协议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对网络与通信这二者相结合发展的预估

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这二者相结合起来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就可以将多台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以及通信终端设备的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从而使通信过程中的资源能够共享并且成为一个能够互相交换信息的通信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不只是应用于学校、公司企业,满足他们对文件以及数据传输的要求,还能够在某一个地区或者是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交换,与此同时也可提供一些综合性的服务,比如数据传输、语音传输以图像视频的传输等。当今的计算信息技术是以网络为中心发展的,计算机所处的网络环境是信息网络以及信息系统的集合。我们所使用的网络不仅仅只是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设备,也是信息处理与服务共享的基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数据处理设备也就是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设备实现了连接,它使得线路通信与语音通信以及视频连接之间在性质上实现统一,并且,它使得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网络与网络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具备这些性质使得计算机产业与通信产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四、将网络与通信系统的结合进行分析

简而言之,可将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形成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可以称为一个系统,通信也是一样。这二者是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紧密相连的。正因如此,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就存在着相互联系也相互独立的情况。可将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功能并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成分的结合而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明确系统与系统之间在功能上存在的区别,才能在此基础上分清系统与系统之间有什么不同。在明确了系统的概念之后,人们才能了解计算机系统与通信系统的区别。我们可以知道提供信息处理与服务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而提供信息传输服务是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从前面对计算机网络的叙述中,可知通信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是如果我们从计算机网络功能的角度来说明,通信网络主要还是属于系统内部的,它属于是计算机网络向网络使用者传递资源等信息处理的系统内部功能。基于这种原因,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理解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扩展。

五、信息安全对网络与通信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化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替代了书信等传统的联系方式,这种新的通讯方式的产生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的频繁也更及时。在新型通信方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们对信息的安全有了更多重视。由此可见网络通信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我们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增强网络内部的监管,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总而言之,网络与通信的结合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得信息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为构建全球信息化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在使用它的同时也要对它的安全性能进行防护,由于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人们在使用它的同时必须严格的对其安全性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保证在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不会造成其它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甘登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M].机械工业出版社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10)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我感觉无论是计算机的基础课,还是计算机的专业课,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和大家作以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学生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网络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篇(11)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内涵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定义是:在指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计算机网络能够保持连接通畅,并且不会出现异常的性能。换句话说就是在计算机执行某一功能内容时,计算机网络可以保证和提供能够满足正常需求的网络吞吐量。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无法避免的联系,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牵连到所有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利益。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如此重要,所有相关从事人员都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就其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意见。

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设计准则

在设计实践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其变得更加科学、条理、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准则,并且这项准则是我们设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准则主要包括:

2.1冗余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我们有两种方法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一是余度设计,二是容错技术。细说就是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单元可以成为彼此的备用机,当其中某一个计算机单元出现问题时,正常的计算机单元就会自动替生问题的计算机单元,这样就使计算机网络不会因为其中一个单元的问题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2.2先进性和继承性

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新技术的使用:不仅要考量主干网络的技术发展,合理地采用适用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让我们所设计的计算机网络能够满足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并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技术的领先;还要令采用的新技术有良好的继承性,能够保持对未来更先进技术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帮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更加平滑的更新换代。

2.3经济性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维护费用,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网络系统铺设的成本,在最优成本条件下最高效率的完成其设计功能,即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选用更具有性价比的技术和设备,将搭建网络的成本降到最低,这才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最优方案。

2.4成熟性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我们还应该选用质优、价廉、且具有良好口碑的技术设备。所提供的产品和单元也应该能够符合最新和最高的国内外行业标准,从而保证所设计网络的使用可靠性。

3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为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应采取以下设计和维护原则:

3.1采用容错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计算机网络能够保持连接通畅,并且不会出现异常的性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计算机网络设计阶段需要确保系统的容错能力,对此,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线路按照平行线进行设计,通过计算的设计允许所述用户终端在两个点上连接,这样一来主要网络的冗余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一个双相连接的网络,提升了计算机网络的容错能力和故障处理性能,能够有效避免系统瘫痪和故障后恢复缓慢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容错设计方案下,系统发现故障、找出故障点和排除故障的速度有限,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要求极高的情况下,仅采用容错设计是不充分的。

3.2采用双网络结构

采用上网络结构,可通过备用网络计算原网络的冗余,这样一来原网络一旦出现故障,造成网路不能正常运行时,备用网络就可代替原网络处理相关数据,以保证故障发生后网路系统的功能不受到影响,使得相应的业务得以正常开展。采用这种网络结构,能够大大提升系统识别故障、定位故障点和排除故障的效率。但相对于传统的容错设计而言,双网络结构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实际设计工作中应结合计算机网络使用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现有网络基础合理选择故障排除方案。

3.3采用分散网络结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分散网路结构营运而生。这种网络结构不但很好地取代了集中式网络结构的功能,同时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内部扩展可行性更高,为计算机网络的改造和更新提供了便利。因此,考虑到今后的可靠性提升和局部改造需求,在今后的计算机网络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分散网络结构,避免采用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结构。

3.4确保经济技术可行性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技术性与经济性,在实际设计中应结合使用者的条件与需求能合理控制整个运行周期的成本。除了要考虑当下搭建或改造计算机网络的成本,还要考虑该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年限,维护成本以及未来的改造成本等等,在确保技术先进、可行,功能可靠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那些成本相对低廉、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高的设计或改造方案。

4总结

随着我国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逐渐向着大规模、高异构的方向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下,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显得极为重要。对此,计算机网络设计者、管理者,应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以往的设计与运行案例中总结高可靠性设计准则,并以此指导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抗干扰、容错和故障恢复能力,以全面提升计算网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曹吉龙.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J].电子世界.2012(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