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地下水调查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8:14

地下水调查方法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

Abstract: 1:10000 underwater topographic surveying and the deep-water shoreline surveying pre-production project in the Ningbo City are introduced. Some viable experience in pre-production process and key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hydrometric gage;hydrometric observation;mean sea level;theoretically lowest tide level ;bathymetric survey;GPS-RTK without tidal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P3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为加快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重大战略部署,省政府专门就海洋测绘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省海洋测绘工作的通知》,明确全省海洋测绘工作是省重点专项工作,明确全省海洋测绘工作由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统一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全省海洋测绘的项目实施,负责编制全省海洋测绘工作方案并对全省海洋测绘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宁波市域海洋测绘工作是全省海洋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要保障性工作。项目年度计划经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批准后实施。为了更好的完成宁波市域海洋测绘与调查工作,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提供可靠数据,宁波市于2011年8月

开始启动了试生产,我公司本次的试生产项目为1:1万比例尺水下地形测量和深水岸线调查。

2 数量与时间参考

本次完成1:1万的水下地形测绘面积310.6km2,测线701条,检查测线21条,总长度2376.1km;深水岸线调查24.8km。本次作业时间为年9月3日至12月18日, 实际作业时

间约105天,其中外业45天,内业60天。外业数据采集可达到8 km2/日,其中水下地形测量10km2/日,潮间带测量2.6 km2/日;内业数据编辑约5 km2/日(不含入库);海上岸线调查15天,岸线调查测2 km/日。

3 临时水位站的布设与观测

本次水域控制面积300多km2,含有内港、航道、外海,潮流复杂,海面受潮汐、气象等影响起伏较大,根据潮位站布设的密度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相邻潮位站之间的距离满足最大潮高差小于1m,最大潮时差小于2h,潮汐性质基本相同的原则,共布设了12个临时水位站,平均相邻站之间距离约15km。临时水位站的水位观测采用自记水位仪或水尺、或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观测,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观测的,以自记水位仪的观测数据为准,以人工验潮作为检核修正。

本次测量区域包括金塘水道、大榭岛水域、蚂蚁岛水域和佛渡岛水道,临时水位站布设位置见图3.1。表3.1是对相近几个临时水位站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关系中有的临时水位站在采用水位三角分带改正中并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只是作为测绘整体区域临时水位站布设的分析。

图3.1 临时水位站位置布设图

表3.1 临时水位站数据统计分析

由表3.1可以看出,统计中最远的临时水位站之间距离约为80km(金塘大桥~三山大闸),最大潮高差相差最大的为0.72(白峰~三山大闸),最大潮时差相差最大的2h(金塘大桥~蚂蚁岛)。从对所布设的临时水位站的水位观测数据分析来看,本次用于三角分带水位改正的临时水位站布设均符合要求,从整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外海(水道)与内港、处于南北位置的潮时差变化比较大。

4 临时水位站基准面选择与理论最低潮面的确定

根据长期或短期水位站推算临时水位站的平均海平面,确定深度基准面(采用理论最低潮位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为统一各水位站的水位资料,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各水位站的水位资料(即水位观测起算基准)统一归算至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收集了定海、镇海、湖头渡3个长期验潮站资料,并全部采用2年以上连续水位观测数据,采用同步观测水位平均值,计算与临时水位站同步观测时间内的平均海平面与其多年平均海面的差值,然后将此期间的短期平均海面加上改正数求得本期间的平均海平面,再根据临时验潮站与长期站同步观测的数据(本次各临时水位站同步观测时间不少于10天),采用同步传递法确定其平均海面。

根据定海站已知的理论最低潮位面,采用弗拉基尔法计算长期验潮镇海、湖头渡的理论最低潮位面,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求极小值运算符;

,为分潮相角;

负号“-”使求得的相对平均海面的深度基准垂直偏差表达为正值;

为分潮交点因子与分潮振幅的乘积;

和为、、、、、、、、、、、、等13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和节点因数;为分潮的相角,它的变化从0至360。

根据已知的3个长期水位站的理论最低潮位面,采用两点内插法确定临时水位站的理论最低潮位面,计算公式如下:

L=(DBLA+DALB)/(DA+DB)

式中:L-临时水位站深度基准面至其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LA、LB-已知A、B两个水位站的深度基准面至其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DA、DB-在同一比例尺图上分别量取的临时水位站到已知A、B站的垂足间距离。

5 水下地形测量

5.1定位与测深设备的选择

本项目定位利用NBCORS采用双频GPS接收机,测深全部采用单频数字测深仪,区域内最大深度达130多米,为验证单频数字测深仪对深度达到100米的测深精度,后用双频数字测深仪进行检查,其检测结果对比如下表:

由此可看,对比误差均小于0.02H,采用单频测深仪还是可行的。

双频GPS接收机在使用前进行了定位对比检查,单频数字测深仪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和稳定性测试。测量时根据不同深度通过检查板对测深进行了检验。

5.2测量船只、船速的选择

为保证测量精度,增强船体平台稳定性,减少因海浪对船体产生纵、横摇,本次选择了30吨级的船舶作为测量船。

在一般的作业区船速选择在5节,在涨潮和退潮的潮流方向、深度大于30米地区,船速控制2~4节。

5.3数据处理

对采集数据的后处理是保证数据精度的一个最重要过程之一,本次项目主要进行了潮位改正、声速改正、动吃水改正、静吃水改正。初始声速改正在测量时进行了相应的改正,根据测量海水的不同深度,取其一中间值,设置为1517m/s。由于不同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介质也不相同,所以应该在测量时根据不同的深度采用不同的声速进行改正,但此方法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很难实现,因此本项目根据外业以不同深度,采集同声速进行测定改正数,按声速公式进行计算,在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水深批量改正。

依据检查线统计,本次测量在20米内的测深误差在0.2米内的占81.7%,粗差只占0.2%,在大于20米深度,深误差在0.4米内的占81.7%,84.1%,粗差占0.6%。

6 GPS-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

本项目在确定采用验潮方式进行测量时,也在采用无验潮方式进行检验,本次采用NBCORS直接记录测深点的三维坐标,高程转换采用NBCORS中心的坐标转换软件进行。

选择金塘水域、大榭水域及蚂蚁岛水域部分数据进行无验潮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时没有进行消浪处理,对测深数据进行了声速改正。高程对比精度统计如下表:

从15214个数据来看,剔除个别粗差,单从0.4米误差(水深大于20米时,对比误差与深度关系式ΔH ≤0.02H )来看,98.6%数据满足规范要求,所以采用NBCORS以无验潮方式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7 结束语

(1)本次试验区的水位站布设合理,在采用三角分带水位控制进行水位改正的情况下,根据一些相关的验潮站比较,所布设的临时水位站还可以适当再减少,但在外海与内港或航道等衔接处、地形变化区域(山嘴等)地方,应布设临时水文站。

(2)在水下地形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船只,过大在转弯、航道狭窄,礁石多等情况下行驶不方便,过小又由于风浪原因会造成不稳定。

(3)在水下地形数据采集时,根据风速、涨、退潮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行驶速度,以保证水深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4)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进行正确的声速改正、潮位改正、动吃水、静吃水的改正。

(5)在CORS快速发展的今天,扩展应用领域,更好的发挥利用此项资源。本次采用的无验潮与有验潮测深数据的比较来看,均可以达到精度要求,从数据的比较来看,两者的差值属于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并不具有一定的系统误差变化趋势。根据NBCORS的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情况来分析,应该随着距离陆地远近的变化而造成高程精度也随同样的趋势而变化,但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高程误差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并没有随着远离陆地而有明显的降低,这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测区边缘距离陆地(大约15km)还不够远,所以影响不大。

采用NBCORS进行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精度较高,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测量时部分地区数据链信号不好,时断时续,针对对信号不好的区域采用不同时间段重新测绘的方法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P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76-01

森林资源除了林木资源外,还应包括森林地域空间内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游憩资源和地下资源等。在我国,多源调查是指对野生动植物、游憩、水资源、放牧和地下资源等进行的调查。森林中的各种资源,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即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繁多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林木资源与其他资源互为环境、相互影响。

一、多资源调的产生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需求息息相关。在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森林经营战略提出之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木材及木材产品的利用。因此,所进行的森林调查最主要的目标,是林木资源的状况和如何对林木进行合理的收获利用,对于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放在次要地位。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需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准和森林的数量、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效益)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全球或某些区域内,在森林大量减少,其效能的减弱已明显影响到人们生活时更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务局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开始推行多资源调查体系。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多资源调查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森林植被的生态结构调查、生物量调查、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游憩地调查、土壤和水文调查、牧地调查等。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逐渐开展了多资源的调查。我国的森林多资源调查在近2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多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森林内资源种类很多,每次二类调查都将所有资源进行调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多资源调查应该根据森林经营的要求进行必要项目的调查。现就主要的多资源调查项目分述如下。

1.景观资源调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到自然景区旅游,特别是到森林中旅游度假的趋势日益高涨,森林游憩逐渐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领域。

林区景观资源除包括林木植被景观外,还应包括林区内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例如林区内的地理景观、古建筑和民风民俗景观等。

2.经济植物资源调

经济植物资源是指在森林中,野生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或是那些除可提供主要林产品外,还可提供其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附产品的植物资源。此类资源的调查,在我国一般采用标准地、样地、样方、样木、标准枝等方法,调查其种类、数量、质量等因子。此外还应调查经济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利用价值、最适采收期、合理收获量等因子。应该指出的是,森林资源中除了木材资源外,其他资源如果经营管理合理,也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多资源的经济效益有时远远超过木材产品的经济效益,如将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综合累计数量会更高。

3.水资源调

森林资源与水资源关系密切,许多森林又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源头,对水资源的总量、稳定流量和质量至关重荬。水资源不仅对林区重要,它增加了林区景观和游憩场所的吸引力,还可用于发展渔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对地处下游的农村和城市的作用更为重大,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我国现有城市600多个,其中50%的城市缺水,遇到干旱之年,缺水城市达到60%,因此发挥森林保持水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水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水量和水质。

3.1 水量调查

影响水量的气候及气象因子:气候和气象因子是林区河流水量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太阳辐射、气温等。降水量是测定水资源的基础,降水主要有2种形式:雨和雪。降水量中除了部分渗入地下和#植物吸收蒸腾外,大部分都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流出林区。

3.2 水质调查

水质抽样:本项工作主要确定:取水样的位置,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点位抽取或用抽样方法确定;取水样的时间,一般以周或月为单位;水样一经取得应立即处理,以防其成分分解。沉积物分为2种,悬浮物和底积物。悬浮物主要是随河水流动而悬浮在水中的泥土、砂粒等,悬浮物的浓度一般水面较小,浓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

测定化学质量的内容主要是植物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和人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其中氧含量、pH值、氯、钾、磷、氮等物质。测定生物学质量的主要内容,是水样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如大肠肝菌等的数量。本项测定中另一重要指标是生化需氧量,它是水中可分解物质总量的称谓。

4、放牧资源调

在许多林区都有放牧资源,主要是草本植物,此外还有一些灌木的叶、小枝和果实,也包括部分乔木的果实,例如橡子、坚果和种子等。

可作放牧资源的草本植物,在林区中分布于草地、低湿地、灌丛、造林未成林地、河流两岸和部分类型的林地中。放牧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种类名称和生长季;地域分布及数量;适用的牧畜;放牧资源的承载力。

放牧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抻样可在航片或地形图上布样点,也可结合在一起使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放牧资源较多的草地、湿地、灌丛、开阔的河岸等为一类,放牧资源较少的林地为一类。

样地可用圆形或矩形,其大小应视变动系数而定。变动系数大时,如果样地面积小,为保证精度则样点数会大量增加,调查效率下降。

确定牧草数量可用割取样地牧草、目测法等方式。应该注意的是,牧草资源可能由多种植物构成,它们的生长季长度和产量高峰时间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多数植物而言,最佳调查时间通常是接近生长季节高峰的末期。因为此时植物品种最容易辨认,而且草饲料总量接近最大。

5、野生动物资源调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3)

森林资源除了林木资源外,还应包括森林地域空间内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游憩资源和地下资源等。在我国,多源调查是指对野生动植物、游憩、水资源、放牧和地下资源等进行的调查。森林中的各种资源,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即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繁多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林木资源与其他资源互为环境、相互影响。

一、多资源调査的产生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需求息息相关。在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森林经营战略提出之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木材及木材产品的利用。因此,所进行的森林调查最主要的目标,是林木资源的状况和如何对林木进行合理的收获利用,对于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放在次要地位。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需求与人们的生活水准和森林的数量、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森林功能(效益)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全球或某些区域内,在森林大量减少,其效能的减弱已明显影响到人们生活时更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务局在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开始推行多资源调查体系。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多资源调查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森林植被的生态结构调查、生物量调查、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游憩地调查、土壤和水文调查、牧地调查等。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逐渐开展了多资源的调查。我国的森林多资源调查在近2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多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森林内资源种类很多,每次二类调查都将所有资源进行调查,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多资源调查应该根据森林经营的要求进行必要项目的调查。现就主要的多资源调查项目分述如下。

1.景观资源调査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到自然景区旅游,特别是到森林中旅游度假的趋势日益高涨,森林游憩逐渐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领域。

林区景观资源除包括林木植被景观外,还应包括林区内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例如林区内的地理景观、古建筑和民风民俗景观等。

2.经济植物资源调査

经济植物资源是指在森林中,野生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或是那些除可提供主要林产品外,还可提供其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附产品的植物资源。此类资源的调查,在我国一般采用标准地、样地、样方、样木、标准枝等方法,调查其种类、数量、质量等因子。此外还应调查经济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利用价值、最适采收期、合理收获量等因子。应该指出的是,森林资源中除了木材资源外,其他资源如果经营管理合理,也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多资源的经济效益有时远远超过木材产品的经济效益,如将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综合累计数量会更高。

3.水资源调査

森林资源与水资源关系密切,许多森林又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源头,对水资源的总量、稳定流量和质量至关重荬。水资源不仅对林区重要,它增加了林区景观和游憩场所的吸引力,还可用于发展渔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对地处下游的农村和城市的作用更为重大,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我国现有城市600多个,其中50%的城市缺水,遇到干旱之年,缺水城市达到60%,因此发挥森林保持水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

水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水量和水质。

3.1水量调查

影响水量的气候及气象因子:气候和气象因子是林区河流水量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太阳辐射、气温等。降水量是测定水资源的基础,降水主要有2种形式:雨和雪。降水量中除了部分渗入地下和#植物吸收蒸腾外,大部分都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流出林区。

3.2水质调查

水质抽样:本项工作主要确定:取水样的位置,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点位抽取或用抽样方法确定;取水样的时间,一般以周或月为单位;水样一经取得应立即处理,以防其成分分解。沉积物分为2种,悬浮物和底积物。悬浮物主要是随河水流动而悬浮在水中的泥土、砂粒等,悬浮物的浓度一般水面较小,浓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

测定化学质量的内容主要是植物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和人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其中氧含量、pH值、氯、钾、磷、氮等物质。测定生物学质量的主要内容,是水样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如大肠肝菌等的数量。本项测定中另一重要指标是生化需氧量,它是水中可分解物质总量的称谓。

4、放牧资源调査

在许多林区都有放牧资源,主要是草本植物,此外还有一些灌木的叶、小枝和果实,也包括部分乔木的果实,例如橡子、坚果和种子等。

可作放牧资源的草本植物,在林区中分布于草地、低湿地、灌丛、造林未成林地、河流两岸和部分类型的林地中。放牧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种类名称和生长季;地域分布及数量;适用的牧畜;放牧资源的承载力。

放牧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抻样可在航片或地形图上布样点,也可结合在一起使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放牧资源较多的草地、湿地、灌丛、开阔的河岸等为一类,放牧资源较少的林地为一类。

样地可用圆形或矩形,其大小应视变动系数而定。变动系数大时,如果样地面积小,为保证精度则样点数会大量增加,调查效率下降。

确定牧草数量可用割取样地牧草、目测法等方式。应该注意的是,牧草资源可能由多种植物构成,它们的生长季长度和产量高峰时间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多数植物而言,最佳调查时间通常是接近生长季节高峰的末期。因为此时植物品种最容易辨认,而且草饲料总量接近最大。

5、野生动物资源调査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实施了生态环境地质大调查,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多为基础性、公益性任务,但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面的有关规范,这对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是不利的,笔者在总结以往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实践及经验的基础上,对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工作方法能为有关部门和同仁提供参考,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地质建设和保护服务。

1 技术方法

1.1 工作执行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有关规范,因此调查工作应参照执行以下标准(规范、规程)。①GB/T14158-98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探规范(1∶5万);②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③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④G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⑤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⑥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⑦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⑧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⑨GB 50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2 收集资料

众所周知,科学的报告和图件决不是任意臆想,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查,在拥有充分的大量的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总结。不言而喻,收集资料是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直接关系到野外工作成果好坏的重要和关键;所以收集资料是十分必要的。要重点收集矿山所在地农业局、水务局、水文站、地震局、环保局有关环境地质研究或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市(县)志;水田面积、机井分布、地下水下降、洪水、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建设、地下水开发状况、地表水资源量、开采量、堤防工程现状及堤防工程建设长远规划、水利发展长远规划、水利志;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计年鉴;部级省级,市、县环境保护区资料和环境质量报告书;水文气象资料;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矿产储存量、矿产开发管理

规划。

1.3 地面环境调查

1.3.1 调查的内容

要查清区域的地貌形态、成因与土壤、植被的组合规律,为地质环境分区提供依据;查清区内地下水开发现状及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尤其查清大面积旱田、水田区,由于大规模无序、过量开采潜层地下水而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查清区内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功能、边界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地下调蓄条件和能力;在基本查明测区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测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和人类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1.3.2 观测路线布设

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1.3.3 调查点布设

①地貌、生态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②地层界线和岩性、岩相变化带。③植被、土壤类型变化处。④存在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处。⑤井、泉、钻孔和地表水体等处布设。

1.4 矿井调查

重点调查勘探区及其周围矿山开采以来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变化规律。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位置及开采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平、开采面积);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了解老窑积水情况,分析其充水因素;调查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石、废渣石等)堆放位置、范围,划出采空区和地面塌陷范围。

1.5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野外调查

1.5.1 地表水

调查径流量、水质、洪水位线。

1.5.2 地下水

调查水井位置、水井结构、水位、单井流量等,按水井野外调查表进行填写(水井在调查区内均匀分布)。

1.6 实验测试

1.6.1 水质化验

根据本区水质污染特征,确定分析项目。全分析:K++Na+、Ga、Mg2+、Fe3+、Fe2+、HCO3-、SO42-、Cl-、NO3-、NO2-、OH-、F-、CO32-、pH值、矿化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游离CO2、SiO2、Fe、Mn、Cu、Zn。

污染分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在矿排水和河流污染地段的上、中、下游,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并在距其20 m、100 m远的水井内也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以论证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污染分析水样同时也是全分析水样。在调查区内的村庄内,均匀分布地选择水井,进行大肠杆菌水样的采取,所取大肠杆菌水样同时做水质全分析。

1.6.2 矿石(煤、铁、铝土)有毒有害成份测试

对各种矿石分类分别进行采取,测试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1.6.3 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有毒有害成份测试分析项目与煤有毒有害成份测试项目相同。

1.6.4 土壤成份测试。目的是评价土壤质量现状。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取样,取样垂深20 cm和50 cm。分析项目为:土壤pH值、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1.6.5 土壤污染测试。目的是了解矿山开发对土壤的污染现状。分别在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附近20 m、100 m采取土样。分析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2 矿山环境地质评价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既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震烈度等的评价。还应考虑环境地 质条件和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即采矿活动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破坏,对人为经济的影响和破坏等(表1)。

3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技术原则总结

3.1 收集资料先行

工作前先收集资料,从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等信息。根据所提取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演化及其动态。

3.2 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采取收集资料、综合性地面调查、实验测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建立数据库、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技术路线及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如“3S”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库、数字化成图等以系统论为纽带连结贯穿整个报告章节的始终。为充分论证矿山环境地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做得更快、更精、更好、更新。结论应建立在可靠的实证基础上,力争提交具有前瞻性、宏观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成果。

3.3 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确定部分环境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作为重点调查区,其他地区作为控制性调查区。结合以往地质成果,按精度要求开展野外综合性调查工作,重点侧重于地质环境对生态的控制作用的调查研究。即在地质环境中最积极、动态变化强、具有生态意义的地下水、岩土体、植被、化学元素的现状、特征、演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既反映普遍性,又反映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样获取的成果翔实、可靠、有代表性。

3.4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

工作中要采取智慧集结、思维互补、预案优化、认同便捷、决策共识的方法;学习、获取、创造多方面更新的知识科学思想、能力、方法、理论、技巧;充分具备科学的生态地质环境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地质环境发展史;善于解决矛盾,抓主要矛盾。充分抓住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地质条件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凡是与矿山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进行准确具体、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与此相关不甚密切的作为一般性调查。既考虑组成地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又确定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用发展辩证的眼光,观察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充分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未知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认识及编测结合的原则部署路线,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其调查精度为1/1万。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5)

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查报告,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种。

调查报告种类

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查报告(消费者调查报告)、市场供应者调查报告(生产者调查报告)。

2、按调查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查报告、区域性市场调查报告、国际性市场调查报告。

3、按调查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查报告、定期性市场调查报告、临时性市场调查报告。

4、按调查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查报告、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金融市场调查报告等。

调查报告格式

标题

调查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查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也有一些由调查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查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查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查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查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查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查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和新事物的调查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查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查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查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查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查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查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查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查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查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查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查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查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查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查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调查报告范文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9年4月15日晚。地点:家庭网络。调查对象: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情况。调查结果: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P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水下考古的对象包括各种水下遗址,诸如淹没的湖滨居址、淹没的码头、沉船以及沉入水下的古代城市等,水下考古工作离不开前期水下物探调查的支持,通过水下物探方法获取该区域基本海底地物信息,为下一步水下考古工作提供基本数据支持。

1 综合水下物探方法的介绍

水下地球物理探测方法:1)磁法探测,通过测定地磁场的变化,探测水下磁性物体(管线、电缆、沉船、水雷、炸弹等)。2)水深测量:用于测量测区的水深及海底地形变化情况。3)侧扫声纳,声纳拖鱼以扇形发射声波,声波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水底目标物或水底地质软硬度改变时反射声波的强弱随之发生变化,反射声波被接受后形成水底地貌图像,根据图像判别目标物,该方法可以扫测到河床之上的目标物(管线、电缆、沉船、礁石、沙波、凹坑等微地貌)。4)浅地层剖面探测,浅剖拖鱼由调查船拖曳,在水中匀速直线航行,发射机发射声脉冲信号,地质构造改变或遇到淤埋在河床的目标物时反射声脉冲信号的强弱随之发生变化,反射声脉冲信号被接受后形成地层剖面图像,根据图像判读地质的构造、各地层的厚度及掩埋物的掩埋深度、大小等,该方法可以探测到淤埋在河床里的目标物(沉船、礁石、管线等)。

上述四种物探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水下探测,能较好的达到水下考古的物探调查的目的,能提供目标物的位置、大小、掩埋深度等数据资料。

2 综合水下物探方法的施工设计

考古水域需要调查探测的面积太大,通常整个探测工作将采取利用磁力仪进行普查,发现重点目标物后再进行水深、旁侧声纳扫测及浅地层剖面测量的详细测量以获得目标物的详细情况。本文以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科考调查为例,详细介绍综合水下物探方法在水下考古工作的具体应用。

2.1 磁法探测

第一阶段的普查工作,可以先采取磁法探测。在没有外界磁性物体干扰的条件下,地磁序列是很规则的。如果海底有带磁性的物体,就会改变地磁序列,使正常的地磁场分布局部发生变化而产生磁异常。以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科考为例,利用海洋磁力仪进行测区范围内的水下扫测,即探测到带磁性的海底目标(如沉船等)。探测过程中调查船缓慢航行,其速度小于3节,确保磁力仪拖鱼尽量接近海底,探测时的线距20 m、10点距。当磁力仪探头经过海底目标物上方时,将产生尖峰状或低谷状的磁异常曲线,磁异常的幅值与海底目标物种类和磁力仪探头的深度有关,一般可达几十到上百nT。通过磁场反应强度,可以对水下考古区域重点范围进行初步确定,并依据测量结果计划二阶段的详细调查范围。如图1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磁异常点重点分布区域。

2.2 水深及侧扫声纳测量

根据前期磁力测量提供的数据,对重点磁异常区进行测量。旁侧声纳是以对大面积海区进行目标物探测为主要目的的扫测系统,侧扫声纳分辨力高,可以发现如沉船等目标物,并能显示其在海床姿态。测深仪可用加密测量的方法准确地测定目标的位置和最浅点水深,因此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探测的思路是:先对测区进行全覆盖普扫,然后再对发现的目标物进行精扫。首先侧扫声纳分析声图确定目标物的大约位置、海床走向、长度、宽度和高度(阴影长度);再根据扫测的结果,沿障碍物的大致走向布设纵横加密测线;然后用测深仪(单波束/多波束均可,本次调查采用的单波束测深系统)进行加密测量,测出障碍物的位置、范围、最浅点水深。在调查工作中,按照布设的测线进行探测,船只航速、航向保持稳定,航速小于4.0Kn。测线:分别以CF-9-3中心点和CF-9-3中心点为中心40 m×40 m正方形区域,南北向以线间距4 m平行布设10条测线,东西向以线间距4 m平行布设10条测线测线间距,使整个调查区域达到4 m×4 m的网格覆盖。

2.3 浅地层剖面测量

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即可测量地层厚度也可探测出海底已有目标的位置和埋深情况。地层声速随着不同的沉积物存在不同的声速,浅地层剖面仪实际是测量声波穿透地层或海底目标物(如已有管线、沉船等)传播的时间。设ΔT表示地层上下两个界面之间的时间差,即声波往返两次穿过该地层上下两个界面的时间,c表示该地层的声速,这样就可按下式算出该地层厚度:

式中:W表示地层厚度(m);

c表示地层声速(m/s);

ΔT表示声波往返两次穿过地层的时间(s)。

同样,海底目标物与海底底质存在着比较大的密度差和大的声速差,也就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声阻率量差,故采用利用该仪器可准确查明测区浅层地质结构,可查明湖底目标物的位置和在湖床下的淤埋深度。作业过程中,随着地层的变化和水深的变化,需要不断对设置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其中水深浅是影响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当水深变浅时,海底噪音加大,穿透能力减弱,需要调整有关参数,适当加大发射功率。

在调查工作中,测线布设与水深测线布设相同。在调查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结合水深及侧扫声纳数据资料,可获得测区范围内地层分布及目标物剖面信息、埋深等情况。

3 结束语

根据前期磁力探测与后期的详细调查结果分析看探测到的水下目标物是沉船(特别是旁侧声纳图像显示,在湖床上的沉船轮廓清晰可辨)。结合上述物探的数据为下一步考古工作提出建议,水下考古工作便可转向下一步即水下遗迹确认及打捞工作。由此可见上述综合物探方法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是具有适宜性和经济性的,能较好的达到水下考古的物探调查的目的,能提供目标物的位置、大小、掩埋深度等数据资料并为下一步考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建虎,刘经南.多波束测深及图像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7)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管理范围,是指对流域机构、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各项水利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这些活动包括水利统计机构的设置、水利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发、水利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水利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利统计工作,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水利部统计机构设在规划计划司,负责实施水利综合统计并组织协调全行业水利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的执行情况。

流域机构、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水利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统计岗位,组织实施和协调本流域或本地区各项水利统计调查活动。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原则上设在计划部门。在统计业务上接受上级水利统计机构的指导,地方各级水利统计机构同时要接受同级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流域机构、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支持统计人员开展工作,定期进行统计人员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第五条各流域机构、各地方水利统计机构可根据本流域、本地区工作需要,制发本流域、本地区相应的水利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制度应有详细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必须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填报单位、统计范围、统计编码、指标解释、计算方法、上报期限,并与上级水利统计机构所规定的统计概念、范围、口径、分类和计算方法相一致。如不一致,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予以废止。

第六条各流域机构、各地方水利统计机构在制发本流域、本地区水利统计调查制度时,必须履行相关的报批或备案手续。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如只对水利系统内单位进行调查,需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备案;凡涉及对水利系统外单位的调查,必须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第七条各流域、各地方水利统计机构要主动作好本流域、本地区各项统计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审核和备案程序建立水利统计调查项目信息库,供各单位查询,避免重复统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统计信息利用率。

第八条各级水利统计机构在受理各项水利统计审核或备案申请的过程中应按以下原则对各类统计报表进行审核:

1.制发统计报表必须符合前述相关条款的规定;

2.制发统计报表必须符合制发部门的职能分工;

3.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法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4.新批准的调查表不得与已批准的统计调查表相重复或矛盾;

5.统计调查中所采取的统计标准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6.统计调查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充分考虑基层人员的承受能力。

水利统计机构应根据《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对管理权限内的统计报表进行严格审核。统计报表的审核或备案工作应在审核、备案申请提出之日起lo日内完成。

第九条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的统计调查表,必须在统计报表的右上角标明制表机关、表号、批准或备案机关名称、文号及有效期限。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调查表任何单位均可拒报。

第十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必须依照《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水利部制发的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填报统计调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

第十一条各流域、各地方水利统计机构要主动作好水利统计资料的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类统计资料编辑、归档和入库,作好基础统计资料的储备。对外正式提供和公布的各项统计资料必须协调一致。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不得对外公布。需要对外提供或公开发表时,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解密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使用水利统计资料制定政策、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应以水利统计机构提供、公开或审核通过的统计数据为准。

第十三条对违反《统计法》和《实施细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统计法》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机关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1.干预或阻挠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

2.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

3.一年内迟报统计报表累计5次以上的;

4.未经批准或备案,自行制发统计调查表的;

5.未经核定和批准,违反保密规定,自行对外提供或公布统计资料的。

第十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辖区内,对《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办法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8)

二、调查范围、对象

本次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的范围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全行业。具体包括:

(1)从事道路运输、城市客运、水路运输及相关辅助业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等。其中,从事公路水路运输相关辅助业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是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单位。

(2)由其他部门(如国资)负责管理,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联系紧密的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院校等。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专题调查和数据测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于国家机关和成建制的、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原则上要求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于数量众多、人员流动频繁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可采用抽样调查、专题调查和数据测算相结合的方法。

公路水路运输相关辅助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由其他部门(如国资)负责管理,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联系紧密的工程建设单位等,由部、省、州(地、市)三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名录进行调查。

四、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年月日。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数量及其素质、结构、分布、激励等情况。具体包括:不同学历人数、不同学位人数、不同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人数、不同技能等级人数,女性人数、少数民族人数、不同年龄段人数,不同地区人数、不同层次人数、不同行业人数、不同机构人数、不同所有制经济领域人数,获奖励人数、受表彰人数、技能竞赛获奖人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数等。

六、组织方式

本次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均需建立相应的调查领导、实施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

(1)省级调查组织机构

省交通厅成立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领导及人事处、办公室、综合规划处、财务处、科技处、公路局、运管局有关领导同志组成(名单见附件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厅相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具体承担交通厅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2)州地市级调查组织机构

各州地市参照省交通厅调查组织机构成立相关调查组织机构。原则上调查领导小组由交通局主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交通局相关科室、公路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水运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相关科室及所属单位人员组成,其中要有懂信息技术的同志参与并提供技术保障,具体承担本州地市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组织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1)全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重大问题,主要包括方案审定、调查动员、工作布置、数据审定和总结表彰等。

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调查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包括:

1)贯彻执行部及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制定调查方案,组织实施调查有关具体工作,组织开展调查数据采集相关软件操作培训,建立与部、州(地、市)调查办公室的联系制度,《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动态》。

2)负责对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骨干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3)负责接收、审核、汇总各州(地、市)调查资料。

4)制作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资料。

5)编写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

6)组织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总结评比。

7)负责厅直属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部门管理的交通企业(名录见附件三)的调查组织实施。

(2)州(地、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各州(地、市)调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本州(地、市)范围内与本次调查工作有关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重大问题,并督促检查本州(地、市)调查工作的实施。

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在本州(地、市)调查领导小组的领导及省调查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任务和职责是:

1)根据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调查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州(地、市)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查方案及有关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本州(地、市)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建立州(地、市)内调查办公室联系制度,定期统计调查工作动态,并上报省调查办公室。

2)负责组织本州(地、市)范围内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3)负责组织实施本州(地、市)范围内的数据调查工作。

4)负责接收、审核本州(地、市)范围内的调查数据,进行数据质量验收,按规定的内容、时间、方式上报并保管调查资料。

5)编辑制作本州(地、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资料。

6)编写本州(地、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

7)组织完成本州(地、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总结评比工作。

(三)调查经费

本次调查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解决。省调查办公室所需经费由交通厅按原财政渠道申请解决,各州(地、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按原财政渠道申请解决本州(地、市)所需调查经费。

七、组织实施

(1)本次调查按行政区划范围组织实施,即各州(地、市)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本州(地、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各项调查工作。

(2)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应根据省调查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研究编制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的组织模式,制定调查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分工,确保建立运转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

(3)本次调查的培训工作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的办法进行,确保所有调查工作人员得到系统的技术培训。

(4)省调查办公室负责统一下发与本方案相配套的调查数据采集软件,以满足调查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报送要求。

(5)为掌握公路水路运输主要子行业典型单位的人才资源情况,针对道路货物运输、公路旅客运输、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租赁、公共汽车客运、出租车客运、港口经营、航运等子行业,省调查办公室将在每个子行业中分别选取10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单位填写基础调查表。省运管局、海事局负责协调各州(地、市)调查领导小组确定各子行业单位名单。

(6)厅直属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部门管理的交通企业的调查工作由省调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

(7)各州(地、市)确定的工程建设单位等调查单位名录,需报省调查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8)本次调查中各级调查机构必须做好资料保密工作,按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保存所有调查表及相关资料,防止发生泄密事件,任何单位不得在自治区调查办公室数据前数据。

八、数据采集及处理

(一)数据处理原则

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调查表格式、统一数据处理软件、统一上报调查数据”的原则,采用分级汇总、逐级上报的工作方式进行。

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必须严格执行省调查办公室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统一操作规范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严格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上报调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内容

1.前期准备阶段

省调查办公室进行人员培训等工作,确定不同单位调查方式。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准备数据处理所需的软硬件设备。

2.数据采集、处理阶段

省调查办公室负责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和厅直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部门管理的相关交通企业的调查数据采集和处理。

在实施全面调查工作过程中,各级调查机构负责收集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基础数据和录入资料,审核调查数据,按要求生成调查汇总资料并逐级上报。

在实施抽样调查工作过程中,各级调查机构负责组织和协助调查员的调查工作,收集和审核抽样调查表,推算调查结果,按要求生成调查汇总资料并逐级上报。

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按规定时间将经审核后的基础调查表、全面调查汇总资料上报省调查办公室。

(三)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原则

本次调查涉及面广、调查对象复杂、调查方法多样,数据质量控制任务艰巨。各级调查机构及工作人员要按照“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原则开展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信。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擅自改变相关统一规定,要加强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质量。

本次调查数据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人工审核和计算机校验,计算机处理人员和调查人员要密切配合,确保在资料录入过程中不重、不漏,同时要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加强对调查资料的人工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无误,汇总结果合理。

本次调查可利用现有各子行业统计报表中从业人员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数据检验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数据处理中,坚持“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数据质量控制原则。审核未通过或未经质量评估的数据不得上报。基础数据与汇总数据必须一致,不合格的数据必须立即核改,并限时重新上报。

九、资料管理

(一)资料的清点和核查

各级调查机构均应妥善保管调查表。在填写、录入、修改和报送过程中,要严格防止调查表的散失、破损、污损和折皱。

各级调查机构有关人员在调查表、汇总表装订前,必须进行认真清点检查,如遇有缺失须采取措施及时补充,如遇有破损、污损、折皱应及时更换,重新填报。在确认所有表格齐备、填报清楚无误后,方可装订。

(二)资料的装订和交接

本次调查资料一律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装订、交接。

(三)资料的存档管理

调查资料的存档管理要求遵循如下三条规定:

(1)基层调查组织机构应保存全部调查表资料。省调查办公室须将全省的全面调查数据资料和全省汇总数据资料打印装订后留存。

(2)全省调查办公室保存各州(地、市)调查办公室和厅属单位报送的资料。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9)

1.加强普查人员管理力度,给水管网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城市管网的正常运行与否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组建了管网普查办,公司老总亲自任组长,戚岩任普查办主任,下设由7个有关部门的基层领导组成成员组,同时组建2个外业普查小组:第一组由高峰立带领普查一次网、第二组由张金友带领普查二次网。

2.给水管网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

给水管网普查是一项复杂、艰巨、难度大、而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牡市给水管网沿用着一批日伪时期的给水管线,部分街区和道路的管线很密集。近年来由于对给水二次网的区域性改造,新增管线的材质采用UPVC管,一次网替代二次网,环接门的开启、关闭等。如何收集管线数据才能够准确地反映给水管网的实际状况与特征,一直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次普查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重新建立牡丹江市自来水公司给水管网技术资料档案。

3.给水管线的调查内容

给水管线普查,既是要查明给水管线的平面位置,地面标高、管线的走向、材质、埋设时间及管线的附属设施。如阀门、消火栓、水表、排泥、排气等。根据牡市管网现状,结合牡市的实际情况,给水管线的取舍标准定为管径Dn75mm以上,普查范围为一水厂、二水厂、四水厂的供水泵房出水口至用户水表,管线要联成网状,管线的连接关系必须要查清,中间不能间断。

给水管线点应为管线的特征点,对绘制管线图起到控制作用,一般定为起止点、交叉点、转折点、变径点、分支节点、直线点(200m以内),主干管线上的阀门中心及管线上的附属设施中心,对弯曲管线应定位在圆弧的起止点及中心上。若管线弯曲不规则或圆弧较大时,应多设测点以确保管线的弯曲特征。像一水厂至江滨DN400管就属于此种情况。四、技术方法:

3.1解析法

在市区各级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管线的特征点、节点进行测定,以求得管线的解析坐标,来决定管线的平面位置。

3.2图解法

利用市区比例尺(1:500)基本地形图在实地根据主要地物栓距来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

(1)栓点法:实地先定出管线特征点,然后就近量取地物两个栓距,栓距力求不超出一整尺(50m以内)。

(2)垂距法:在建筑物前,实地量取垂直距和横距来确定管线点的平面位置,用目估垂足,为确保精度,垂距不得超过5m,若5m以上采用此法,可用管线定位仪(寻管仪)定位再测。

以上方法最好同时采用,用解析坐标、高程来表示给水管线的位置,测量精度好,管线资料能独立存在,便于输入微机,在新建或改造地区用此法不受地形现状变化频繁的影响。管线普查结果可在任意比例尺图上展绘,直接为给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利用管线普查结果使用测量仪器可在实地准确寻找管线的真实位置。

3.3给水附属设施(闸门井)的普查

对闸门井的普查方法测点定为井盖中心,若管线中心偏离闸门井中心,其偏距大于0.2m时应注明方向和偏距,如长安街东西走向DN150mm管偏北0.25m,井中管线没法直接测定标高时,可量取地面至管顶的相对高程,通过这种方法可间接测定管线点高程。

3.4给水管线普查的具体方法

普查管网首先要了解现有管线资料情况,实地勘察、对照、核实。无法确定管线位置的应用寻管仪探测定位,并在资料上加以注明,新测管线的特征点、管顶及相应的地面高程均需用附合水准逐点进行联测,并要施测平面坐标。

3.5普查资料的处理及应用,普查办立足于日常工作,循序渐进

管网普查资料要经过专职人员检查校对,按一定方法进行整理汇编,然后交专人归档、绘图。

3.6普查内容包括

管线的平面位置、特征以及管径、埋深、材质、地面标高、坐标等,以牡丹江市区产籍图片号为单位进行整理汇编,按区装订成册。

3.7普查管网图

在1:500地形图的基础上,以管线特征点为依据,把管线普查结果和附属设施按比例展绘在地形图上。1:500给水管网现状图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牡丹江现有的给水管线和设施的真实位置,它对管网改造、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均起到了指导和参考作用。

3.8资料调集

充分利用收集整理好的给水管道资料,我们今年从管网处调集了东安区和西安区的全部管网产籍图档案,从用水审批科、二次供水等单位调集二网改造图。

3.9管网的统计、分析

利用管网普查资料可以统计管线长度、管道附属设施及用户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制定了《用户给水管道节点普查表》详细记录管网上每一用户节点(进户闸门)至水表的管网情况,闸门井情况制定了《闸门属性普查表》。

3.10计算机管理系统

以上基础数据采集完毕,交由微机操作员进行存储、管理,建立给水数字化管理系统。

4.程序

4.1人员结构及责任的配备

普查办一共有十多人 ,有经验丰富的管网处师傅,也有具备新知识、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普查组根据不同专业对人员进行分工。

外业的调查为内业的完成奠定基础。外业调查制定了三种表格:《用户给水管道属性调查表》、《闸门属性调查表》、《管网节点属性调查表》,每一属性调查表对应一编号。编号的制定:以前供水管网设施的编号并不统一,给管网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在这次普查过程中,在设施编号的问题上,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即以产籍号为字头,依次编号。首先牡丹江分成四个区,编号由区+产籍号+设施类型+设施序号组成。每一个设施点都对应唯一的一个编码,且具有直观、容易查询的优点。为普查的顺利进行 和普查成果的统一、保存以及微机数据库的建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节点定钉

在普查管网时经常遇到进户支管与主干线的连接点,我们称这个点为节点。对于节点我们采用钉钢钉、栓点、上表、绘制节点图、测坐标。

4.3管网附属设施的调查

管线普查组首先对整个市区的供水区域进行分析,两个普查组分2片作业。在调查完一处后,需要填写涉及调查内容的所有表格,并绘制闸门、节点等设施点位的栓点图。

4.4管线的探测

当普查人员对不明管线无法进行普查时,可以采用寻管仪进行实地探测,并将结果绘制上图。

4.5管网附属设施的定位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14-01

水土保持野外单元调查是水利普查的一部分,同时野外单元调查又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调查单元可能在平原,也可能在山区,一个单元有大有小,有的单元甚至可能是人为不能到达或到达困难的地方,这对于GPS定位、拍照,地块边界的划分都是不小的挑战,文章对水土保持野外调查单元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做了分析,希望能对以后的野外调查工作提供帮助。

1 工具与方法

1.1 工具

手持GPS 2部及数据线(小巧、存储点的操作简单)用于定位和导航、数码相机2台(小巧、分辨率低于300万)用于拍摄景观照片、能爬山汽车1辆、对讲机2部(对于较大的地块儿,可记录和定位分开),5号电池若干(和GPS、对讲机相匹配)、铅笔、小刀、橡皮、尺子、签字笔(黑色和红色)、Google截取地图、野外调查表格、地形图,垫板(A4大小)用于辅助野外绘图和记录,笔记本1本,培训教材及其他参考资料(以备不确定地块儿划分时查阅),矿泉水、适合野外活动的衣物、创可贴、防暑药野外等。

1.2 方法

根据所调查单元的位置,按照距离由近及远、地形由易到难(即先去平原地区、车容易到达的单元调查,后去需要爬山或地形复杂的单元调查)的方法,先从最近的单元开始,第一次调查,可多去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下,该如何定位,如何定点、照相,怎样划分地块,绘图,回来后总结经验,整理照片,如果感觉不够理想,可还到最近地块重新测点绘图,待感觉所有程序已经熟悉,便可到较远地块调查。

2 工作步骤

2.1 准备工作

首先,熟悉培训材料,熟练掌握地块儿划分原则,掌握各种地块儿内容的划分;其次,确定调查单元路线,决定调查某个单元的前一天先从Google地图上看一下该单元的地形,大概能划分几种地块儿,准备好所要调查单元的地形图,表格以及从Google地图上截取的单元地图,确定行车路线,一天能调查成完的单元争取一天内调查完成,如果在一天内调查不能完成的单元,确定分几部分,哪一天调查哪一部分,从哪一边开始,都要有个计划,做到有先有后,忙而不乱;再次,检查所带工具是否齐全,相机是否调到300万像素以下,拍摄日期是否相符,电池是否有电,汽车是否需要加油,距离远的地块儿还需准备食物、饮用水等用品。

2.2 野外单元调查

1)定位。定位即标示性照片的拍摄,根据Google地图的截图、培训所发的单元地形图和野外调查表格,快到达调查单元时打开GPS,以便顺利进入调查单元,而不会错过坐标点。到达调查单元边界内以后,用GPS定位,拿出数码相机,将GPS放到所下发的野外调查单元表格上(GPS上所显示的坐标要在所下发的野外调查单元范围以内),对准GPS上所显示的坐标,开始拍照(注意多拍几张,以选择效果最好的,即能看清地理坐标的),以证明确实到达了所要调查的单元。

2)景观照片的拍摄。地理坐标照片拍好后,开始拍整个单元的全貌图(远景照片),既能显示水保措施,又能显示植物措施的图片。

3)地块典型照片的拍摄。结合Google地图的截图,根据实际地块儿情况,对每一个地块儿进行编号(即1,2,3……n),在每一个编号的地块儿,确定地块儿拐点坐标和地块儿边界,对地块儿内典型水保措施进行近距离拍摄照片,并标注拍摄方向和照片编号。

4)绘制地块儿草图。每确定一个地块儿拐点坐标,都要在所下发的野外调查单元表上标注,用铅笔将每一个拐点坐标连在一起构成边界,绘制水土保持野外调查单元草图。

5)填写地块儿信息。完成每一个地块儿后,用签字笔填写水蚀野外调查表,即每一地块儿的详细信息。

6)核查。待一个单元所有地块儿信息完成后,再认真核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核实无误后,收工。

2.3 室内整理工作

1)清绘水土保持野外调查单元图。每一个野外调查结束后,回到单位,用红色签字笔标注拐点坐标,描绘野外调查单元的地块边界图,给每一个地块儿按草图的编号编上序号,注明照片编号和方向,绘制完整的野外调查单元图。

2)整理照片。将当天所拍摄的照片择优录取,并将标识性照片、远景照片、典型照片按编号拷到同一个野外调查单元文件夹下,用野外调查单元的名字命名文件夹以便于查找。

3)填写水蚀野外调查表信息。按照野外调查填写的草表,用黑色签字笔填写纸质水蚀野外调查表,纸质版水蚀表完成后,在电脑上按培训要求填写电子版水蚀表信息,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下。

4)核查。整个单元所有工作完成后,检查是否还有漏缺,核实无误后,整个野外调查单元工作结束,然后开始准备下一个单元的工作。

3 注意事项

3.1 野外工作及时整理

每个野外调查单元的工作从野外调查、绘图、拍照、填表到室内的整理总结争取在当天完成,一天内不能调查完的单元,当天的调查工作争取当天整理好,以免出现问题不能及时修补。

3.2 调查成果及时上报

每一个野外调查单元工作完成后,尤其是第一个野外调查单元工作结束后,及时与上级水土保持普查部门联系,看调查成果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有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以防以后的调查单元中再出现类似问题。

3.3 出现问题及时请教

时刻关注水土保持普查QQ群,随时了解其他兄弟县市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与情况,自己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将自己遇到的问题随时上传,与普查群随时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保证调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杜文嫣.内蒙古自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综述[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2]黄猛.河池地区水土保持发展战略及对策[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3]袁晓武.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序言: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也是隶属于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者的核心理论都是通过对原来的局部工程领域和分散型理论基础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的,然后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优化,使得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同时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还具备着一定的全局性、普遍性。其对于集中型科学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更是具备着明显的应用优势,使得其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工程学科。 一、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未曾停止过对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的提出,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更是在发展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时代,各行业在发展中迎来了发展的新课题与新难题,当然找矿事业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譬如在发展中各种矿产资源都出现了明显的枯竭,造成重大的找矿工作成果不多,找矿工作技术、机制和管理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遏制了人们的勘察与开矿研究力度等等。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结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来对水工环地质勘察进行总结与研究,从而保障其工作效率。 二、水工环工作仍存在的问题 1、大调查队伍不健全

为了适应地质工作由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中国地调局机关成立了水工环部,极大加强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能力。

2、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不够

目前水工环大调查项目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覆盖全国,但是,由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像“4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某市周缘地下水”,“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反映国家意志,具有较强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不多。

3、 成果转化亟待加强

“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地质环境调查”、“黄河中下游地质环境调查”、“首都圈地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等许多项目已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尽快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推向社会,力争参与到这些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计划中去。

三、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改革与发展的灵魂是解放思想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解放思想,在2001年至2010年之间.我国地质行业曾掀起了一场属地化管理改革之风,在当时,这是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正是由于这一股浪潮的兴起.我们才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通过大范围讨论来解决问题的合理性 通过地质行业内或行业外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的交融、碰撞,在共同的信念下,转变固有观念,最终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解放思想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

平台建设有利于完善野外调查装备体系.收集研究第一手资料.能够更好的指导找矿工作。例如,重点地区地下水的观测、大气降水同位素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地下水有机污染等。用信息化等作为找矿工作的有力支撑.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细化和精确化.形成水工环领域信息系统架构.打通给予网络信息的社会服务主渠道

3、注重城市的地质研究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愈加突出。城市化对人和环境产生了许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向脆弱生态区的迅速扩展.对重点城市及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阶段、动态地提交成果,及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四、水工环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是以处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而地质信息的特点决定了使用gis技术的优越性,从而使该项技术在地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新近形成的环境地质学科中近30年的应用,走过一个从定性评价到半定量、定量评价,从指示要素分析到计算机模型模拟,从单一解译到综合方法互补等阶段,充分显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观、快速、节省经费,且具有多时相动态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大型工程选线址)、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测及地质环境评价预测等领域。更可喜的是现阶段我国各省都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中心,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每天天气预报中。

3、物、化探技术

由于物探技术能提供多种描述地质材料的物理参数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和不破坏地质环境的优点,在水工环勘查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在时空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技术勘查地质目标的成功,同时,化探技术方法利用浅地表采样的便利条件,很容易的采样本,通过先进仪器的分析利用室内外检测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更理想的勘查成果,例如,地热勘查中氡气及放射性同位素测试技术,使水工环物探勘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4、水质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