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4 16:33:43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1)

一、历史教学中的“拦路虎”

如今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让历史教学更加优质。所谓以人为本,即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课堂的辅导者,以自主、创新为目标,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新号召,从自身做起,为教学的目标做出奉献。然而,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摒弃了其本质所在,忽略了学生个人本身的实际情况,将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1.不能自主地学习历史

在任何学科中,都十分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前提与关键所在。当然,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也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支持,鼓励学生去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而现在,普遍的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都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历史仅仅是一门副科,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与研究,而这样的学习态度也因此造就了如今的学习形势。

2.学生缺乏教学的引导

如今,无论哪一门学科,其教学理念都离不开教学引导。引导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引导做好了,才能考虑其他的教学模式。教师联系书本,切合实际,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要时不时地带着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兴趣,才能爱上历史课,才能自主、热情地学习历史。而引导的缺乏不外乎两个原因:(1)对历史不够重视,学生缺少基本的历史学习热情;(2)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就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诚不欺我也。阅读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智力。而要想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阅读的重要无可比拟。举个例子,在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概括是关键。即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概括总结,列出每一段的简洁提纲,让人一目了然,对所学的内容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之间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列出合理的提纲,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与理解。

2.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在学习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并不可少。而通过一定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在教学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预习的过程,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在教师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触类旁通,引左右而言。比如“鸦片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与尼古丁有什么区别?”等等。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健康更好地把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片段合理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探索。如“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怎样的联系”?等等。在思考的过程中,让思想得到升华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3.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创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其发展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前面我们具体分析了自主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开发,让我们对高中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学的宗旨即是传承,将这份知识不断地传承下去。而教学作为传承的载体,它是媒介,是知识传承的媒介。因此,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顺利地传承历史,也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在《九一八事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各自选择某一片段,以学生合作的方式,将片段中的对话生动地再现、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原因、影响有一个充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适时地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也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对别人的表演做一个总体的评价,通过组员间的交流与讨论,教师的领导与支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重要与有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2)

要顺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改革中学历史教学,首先就要认清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教师水平不高。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大多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些教师大多仍持传统落后的教学观点,有些还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他们甚至认为历史都是不可更改的,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备课,有时教材已经改版了,他们却依然采用以前的教案和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此外,他们大多知识面比较狭窄,尤其是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无法做出解答而非常尴尬。有些学校师资不足,只能任用非专业的历史教师,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理论水平不高,所以往往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

2.教师教学方式不当。为了应付考试,不少教师重教不重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为了完成任务而教书。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主体性根本得不到体现,从而抑制了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往往重量不重质。很多学校的历史课课时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较少的,历史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难度不小。所以大多人都会沿用“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单一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圆满完成了,学生却只学会了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思维得不到发散,同样的一道题换一种形式提问就不会解答了。他们掌握的唯一的历史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记住的只是教师所要求记忆的历史知识,历史的能力及爱国情感等都没有得到培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转变理念,提升素质。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及时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把历史教学当做一种任务来对待,更不应“为了考试而教学”,而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要知道,历史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等,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所以,历史教师只有贯通古今,同时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才能授予学生正确的历史知识。

2.以教材为本,重组教材。教学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重组教材,在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例如:笔者在教授宋元文化时,先和同年级的语文和音乐教师交流,了解到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曾欣赏过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于是就安排学生课下收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诗歌,学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为自己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3)

前言:乐学策略是落实教育改革的重要错举之一,同时也是新一轮落实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可以从本质上打破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瓶颈,让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历史学习,真正感受到历史学习中的快乐,而这也将成为学生历史学习中永久的驱动力,为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乐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1营造民主学习气氛,增强乐学效果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成功的法宝有很多,但本质核心就是教师能够从心底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更加民族的学习气氛,同时这也乐学教学策略的展开前提。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必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主体,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要听从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是在被驱使的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根本无法谈及乐学,对此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贺拉斯曼曾经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学习,才能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其实也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为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认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节课程时,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民族落后的一种表现,为此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马关条约》与宝岛台湾有关的内容有哪些,从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最近的“萨德”热文思考,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阐述维护民族统一和谐的重要意义,这是一种强化学生主体的表现,可以增强乐学效果。第二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现就是要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对于高中历史这样的一门学科,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辨证性,为此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活动,或者让学生撰写论文,阐述自身对于历史的看法与心得,这样不但营造更加民主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相信通过这样的乐学措施,学习一定会从本质上爱上历史这样一门学科。

2多种方式学习策略,让学生乐学会学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中提出,“学会学习”是教育的支柱之首,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传授学生更多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体会历史学习中的成功体验,无疑是可以调动学习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这也是乐学策略的一种体现。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以下两种教学建议,首先是让学生学会调查,与资料的获得与运用,在以往学生面对高中历史学习时,采用的是一种死学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根部无法看到历史学科的本质,而历史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能够让学生体味到历史的情感指引,学会搜集利用生活素材资料,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历史资料,以及建国初期的外交趣闻,如“小球带大球”“邓小平与萨奇尔夫人的谈判交锋”相信在这些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材料之中,学生一定会拓增视野、乐学爱学。其次是教会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学习,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丰富的阅历与历史见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但是很显然对于社会阅历比较有限的高中生而而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乐学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与他人进行分享,从而提升自身的眼见与视野,学会用多角度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无疑会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历史素养,这是有利于学生历史中K身学习的,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教学的乐学措施开展。

3加强理性思维培养,实现乐学目的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4)

高中历史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时间、历史事件及其复杂的课程,教师要想教好高中学生的历史,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及对策并通过易懂的且合理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尤其是在学生快要高考的前夕,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系统的且独特的综合方面的复习策略,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才能让学生的历史成绩在高考中占据优势地位。

一、夯实基础,提倡训练式教学

基础是做每一件事的前提条件,夯实基础是做好每一件事的资本。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打好基础是学生应对高考的首要任务,是老师教学的科学策略。在学生即将高考之际,教师除了将学生的基础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外,还应针对这些相应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拟一些符合现今高考发展趋势的训练试题,让学生在这些试题中了解当今的考试类型(模式),如此教学不仅为学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还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摸清高考的出题趋势,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引导学生科学性学习,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带给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富有逻辑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开辟一条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复习之路。例如,在复习高中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古代历史、现代历史、世界史等系统地分开,通过点、线、面的策略,将知识以题干、纲要、重点、延伸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历史教学,比如,以古代历史英雄的事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将事件的人物及事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此人的事迹,通过此方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压力,提高历史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高效的学习高中历史。

总之,在即将高考之际,教师通过高效的、科学的综合复习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适应高中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5-01

前言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当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得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模式都有所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都有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难度增大。这就使得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与其面对的学习任务不相匹配,本身就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无法面对历史学习,那些勉强可以进行历史学习的学生无法承受更新后的学习内容。因此,加强对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关注学困生是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笔者选择高中历史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学生只有具有学科学习的兴趣,才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没有学习的兴趣,这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历史课本当中关于历史事件的感性描写有明显的兴趣,对于理性分析则不愿进行接触与思考。学习兴趣不足,使得许多学生无法正视高中历史学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因此,学习兴趣不足成为历史教学中产生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习方法不佳

在充足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之下,学生会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学习动力。但是,没有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依然不尽明显,学习方法不佳也是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能力的指导之下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解决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有效率。一些学困生认为进行历史学习就要反复地对课本进行阅读与背诵,机械地记住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就可以使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得以全面建立,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尽科学的,只有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观与知识体系得以规范与建立,服务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待遇不公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差异会使学困生越发敏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一些教师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见,对学生具有态度偏差,利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学习。比如在进行课堂活动之时,教师一直与历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互动,而忽视了学困生的存在。这对于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打击性影响,在教师不公平的对待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消失殆尽,最后成为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学困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策略分析

高中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之时,如果得到教师的认真指导,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策略进行分析:

(一)转换学习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之时,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发出适合学生能力开发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提高。在学生的日常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进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之时,一些学生面对自己完全不能明确理解的政治制度,只是不断的阅读与记忆,不能利用有效的手段对记忆的内容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者师生交流的方式来明确每一条政治制度的意义与存在作用,从而了解到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困生才会转换为优秀生。

(二)转换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开发出充足的学习动力支撑高中历史学习。要成功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学习动力转换的必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通过外部动机的转换来引导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变化,来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入境,走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世界。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鸦片对于人类的身体具有摧毁性作用。在清朝,我国的众多国民受到鸦片的侵蚀,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事件就与鸦片有着很大的关系,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在这样的课堂引导之下,学生会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与兴趣,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之上。在这样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下,学困生会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转换心理环境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学困生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会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没有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那些不断努力学习,却没有达到自己与教师学习要求的学困生,会对于历史学习产生放弃的念头。高中历史学科的学困生在历史课堂上是极不活跃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自己的思考结果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不敢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很难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6)

从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来看尚不理想,因此改变目前的教学效果变得异常重要。就此,本文将对话教学策略融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应该先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理念进行,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在构建对话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交流将历史中的知识点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点,从而学会倾听不同的观念,弄明白在历史教学中不同观念所代表的含义,深层次地理解历史教学中复杂的知识点,从而理性地思考自身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对于正确的观念进行保留,针对错的观念进行改进,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对提升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够有积极影响。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感知,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的理念和宗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优势。

2 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构建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对话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影响。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对话教学值得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构建情景模式烘托对话教学的和谐氛围。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师生平等和民主,在进行高中历史对话课堂中,应该坚持师生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学生放置到主置当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信任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课堂氛围中,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踊跃发言,发挥出学生的优势。并且,在构建情景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主题鲜明,内容较为复杂的历史教学内容,从而能够通过内容构建出丰富的历史素材,有效地推动情景模式的发展。

其次,完善对话方式和话题的选择。在进行内容的选择和对话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深思熟虑,根据学生的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知识面的了解情况,决定选择哪一种对话方式和话题。生的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总体感知。

最后,巧妙进行教学的引导和调控。在进行对话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置,强调师生平等的理念,从根本上注重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和指引人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尽量在学生思路不明确以及出现偏差的时候提出,从而保障对话能够顺利地进行。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引导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从而帮助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消除学生思维停顿的现象,顺利进行对话的构建和分析。

3 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模式的构建

为了完善和全面地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话,提升其教学效果以及保障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模式有效性,提出了完善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模式构建的策略。

首先,在尊重学生并且将学生放在主置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保障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传输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置,保障教学效果。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身份的调整工作,不仅要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并且还应该融入学生群体中将学生当成朋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且积极地倾听和建议。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以教师的身份对问题进行准确的点评,做好对话教育工作的结尾工作,保障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其次,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在进行对话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方向,保障其内容不和教学的方向脱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讨论话题偏移的现象是较为正常的现象。但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出现,教师在学生进行对话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当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从总体上烘托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力和认知力,从整体上调整教学方向。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7)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较差,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目标不合理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只注重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在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历史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没有明确地指出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2.历史教学内容不科学

历史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其内容的质量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部分历史教师没有深入分析课本基础知识,未能充分挖掘隐性知识,忽视了教材中材料的分析和运用;同时,一些教师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性和实用性,没有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学生无法利用历史思维方法去分析、解释热点问题,阻碍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许多教师忽视了思维培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仅仅布置大量的、有思维难度的习题,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历史教学方法不合适

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只注重讲解问题的答案,没有具体地教授答题方法,致使学生思维懈怠,产生畏难的心理。面对众多的历史现象需要深入分析,才能了解其本质,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思维深度较浅,另外,一些学生仅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没有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致使思维僵化、单一,结论片面、残缺。

4.历史教学评价不科学

虽然历史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但是,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没有充分挖掘有用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单一,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并且受高考的影响,历史考试试题题型比较固定,形式过于单一,致使学生的答题思路固定,出现教条化、公式化的现象。再加上,许多学校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问题的策略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应该使用科学化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情感语言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历史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做到专题史与通史紧密结合,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完整性。另外,历史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历史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历史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史料,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8)

一、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意义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其课堂导入策略的有效应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灵活的课堂导入策略,使教学活动更为多样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学基本技能外,还要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方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能够更快的理清教学的基本脉络,更好的控制教学的节奏和逻辑,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的线索,并且更好的利用教材,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证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的流程,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认识不足,并且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也相对不足,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使得课堂导入的作用无从实现。在高考压力下,许多教师更多的从高考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对于课堂导入更多的关注高考的内容甚至忽略。加之教师对于课前导入认识的不足以及教学任务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有些教师采用了课堂导入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是在导入方式、导入的内容等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未能将导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的衔接,使得导入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策略

为了更好的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完善课堂导入的方式,将课堂导入灵活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具体而言,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导入应该做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高中历史新旧知识会存在内在联系,教师在开展新课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复习来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节奏,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旧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引入到新的内容,使学生好的进入听课的状态。教师灵活的将旧知识应用于课堂导入阶段,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效果。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高中历史教学由于其人文社科性的特点,教材中以及教材外的相关材料中,有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典故知识。在教学中,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典故或者历史故事的引用,能够更好的介绍课堂知识的整体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将典故与所要学的历史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使其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的脉络,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来展示其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课前的交流或者课前演讲等形式来替代教师的导入,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等也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其全面发展。此外,该种导入形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推动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完善课堂导入。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及视频的播放等,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种导入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有效的保证了导入效果的实现。第五,巧妙的应用提问设问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兴趣的激发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问和设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使其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课堂导入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应用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将新课标的要求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对导入的方式和内容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对课堂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5)

[2]周雄.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3]蒋建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8)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9)

张之洞在《輶轩语·语学·通论读书》中指出:“读书宜有门径。”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就会“得门而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会读书就会导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的结果。可以想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然存在类似的症结。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的舞台上,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各有各的路数,脸谱各异、唱腔不同就自以为开山辟路,自立宗派。其实,这些所谓的“改革”大都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如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总结所谓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试图让历史教育工作者掌握那些方法后能一劳永逸,但其结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层出不穷、创意百出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却并没有赢得学生们的一片喝彩,甚至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其关键因素在于忽略了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主题——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当然还有其他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

一、前后对比

较之以往,新课改有两大突出特点。首先,体现在对待教材观念上。把过去以教材为准绳,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固定体系转变为万变不离其宗、活学活用、因材施教等新型的教材教法。其次,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由过去简单的填充灌鸭式、教师为主导向以探究问题、启发思维为主的方式转变。新课改的两大要点迫切要求每位教师从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依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差异性,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采取新颖、高效的授课模式。达到如此目标,就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在授课时间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学习效率高。对于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授课的策略性问题,不少教育战线的同仁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与看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问题的要点无外乎学生和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有问题意识,更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设计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提高教师知识层面的更新频率,主要体现在知识素养与教材教法的更新换代上。

简而言之,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能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能否选择高效、简洁的教学方法为标准。衡量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是否行之有效,通常以能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标志。在实际教学中,制定或选择有效性教学策略需要考量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者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二、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策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的策略

教学准备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必要准备,如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分析、整合和处理,等等。这样教师在授课环节中才能做到心中有计划,授课才会有条不紊。教学准备阶段充分与否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问题不可忽视。

(二)实施阶段的策略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性策略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策略性选择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既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寻求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理论,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转引自“百度百科”)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顺利实施具有两个量化标准:一是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主要指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探究意识的增强,在历史教学环节中有效促进了学生思考、探究、创新等诸多意识的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紧迫。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着眼点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故而,新课改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历史教师有参与新课改的主动性,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多了,课堂提问灵活多样,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留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不够,师生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存在差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过于单一。针对这种现状,只有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历史教学方式,才能使历史教学真正发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成为人们一生的追求。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不断进步的中学历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个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其中包括道德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养。他尤其强调前三项素养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的措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不能被称作老师的。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明辨是非,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从事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一度放松思想政治教育,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给教育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经验教训是应该牢牢记取的。第三,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涉及到许多的跨学科知识。历史教师汲汲于单一领域,目光短浅,思维狭隘,是不会在历史教学中取得应有成就的。

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习策略,教育理论方面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各种说法。我们这里引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亚夫先生对于教学策略的界定。他认为教学策略是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自主的、科学的规划教学的全部过程。它包括“主体性教学策略”“问题性教学策略”和“实践性教学策略”。“主体性教学策略”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认为学习不应该是外部强加于学生的被动行为,学习应该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强烈的求知渴望的自觉行为。“问题性学习策略”强调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探索中钻研,在学习中进步。

“实践性教学策略”强调拓展历史的学习空间,把历史的学习从课内衍生到课外,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哉估史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历史的熏陶,提升其历史素养。

三、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的历史学习氛围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情感的交流是其基本的需要,教学活动作为师生双向的沟通活动,情感的交流必不可少。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学识很丰富,专业素养很高,但在课堂上不受欢迎。课堂气氛沉闷而乏味。自己也觉得痛苦不堪。没有别的,这样的老师缺乏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教学工作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千变万化,做一个好老师,尤其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把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就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一个不被学生信任的老师,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呢?要使学生亲近信任自己,老师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交往中应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生崇敬老师,信任老师。老师就应该是妈妈,是慈父。高中学生独立性强,对外部世界充满质疑。老师应该是朋友,是兄长。

四、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活动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现象,自主得出结论

以社会调查活动为例。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主动走进历史的氛围之中,在活动中学习历史,印象深刻而清晰,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比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目时,组织学生哉沽死史调查活动。教师首先明确了调查任务,要求学生知道是怎么回事?又是一种什么历史现象?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的生活如何?接着,明确了调查对象。要求对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展开调查,并做好记录。随后就学生的调查结果在课堂上展蕴致邸

历史是综合性学科,不仅包括社会科学各门类,而且包括自然科学各门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非常强。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要求教师多学,多交流。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篇(11)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提问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培养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增加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让学生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高中时代正是知识积累和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思索,从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致力于构建和谐而有活力的课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当今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与新课标的教学观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制约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提问教学观不适应新课标要求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旧的思想和教学习惯。教师面对教材的更新,理念的革新,无法准确地把握课堂提问的本质、目的和任务,找不到课堂提问的真正核心,也不能系统完整地把握教材,更不能轻松、准确地驾驭课堂,甚至无法解决学生的知识内化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费力的就是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较为重视,而对学生综合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关注较少,没有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作为课堂的重点。

(二)课堂提问高耗低效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往往要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在设计问题和引导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现象。问题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课堂提问内容贪多求全,不能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回答过于死板,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问题的指导只注重结果,不重视学生思维探究的过程;把语言阅读训练与历史思维探究训练割裂开来;课堂提问过程只重视过场而不讲究实效,没有真正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利用提问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重视课堂提问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了解“学情”,确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目标,提问要难易适中,过易的问题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便能对答,这样虽然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毫无意义,没有对学生注重启发和锻炼;提问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会使学生有畏难情绪,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提高对课堂问题思考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节时,针对中学生的情趣特点,从国际热点问题解读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注意多元化和层次性,例如可以设计为“你知道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吗”、“你知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吗”、“中国成立吗”,从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到学会分析国际政治,能力目标由低到高,让学生能从不同的层次得到能力提高,在多元化目标培养中,以世界政治格局为问题思考脉络,在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感知,切实增强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重视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一种引导,这种引导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生动有趣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问题指向要明确,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的设计和解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学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教师通过历史材料的展示和自己查阅网络资料的办法,让学生们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组织学生们开展 “说说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讨论,让学生们谈谈自己找到的资料和了解的知识。然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自己和同伴的思考讨论,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明末清初是西方的思想启蒙吗”、“中国为什么缺少哲学家”,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积累,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问题提问和解惑,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在问题的交流中获得“教”与“学”的共同进步。在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培养教师先进的问题教学理念,抓住课堂提问和问题引导等主要环节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Marylou Dantonio, Paul C. 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