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环境治理信息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7 16:29:20

环境治理信息

环境治理信息篇(1)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3—0080—05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比例1978年为17.92%,2011年超过5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随之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中国城市环境问题使城市生态负载增大,城市环境保护提上日程。随着治理理论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领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要有效地治理中国的城市环境,需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或者说,政策工具的选择、应用状况是有效地治理中国城市环境的关键变量。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是中国城市治理主体在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有信息属性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其主要有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标签或标志计划(包括环境认证)、环境听证、环境、全球定位系统等类型。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有其自身的机理。提出这一问题的理由是环境问题、环境事件和环境治理与政治之间存在关联。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机理体现在政治层面上即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逻辑。

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是比较典型的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明显不同于历史上的各种外部风险,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化阶段后才出现的,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以及作出相关决策所造成的。“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中自我孕育出来的风险有着明显的社会化特征。这种社会化特征,使得具有强大威力和潜在威胁的现代科学技术之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巨大风险,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不止于此,环境政治学学者约翰·德赖泽克把环境问题看作是政治的主题。“今天,我们不但有一个关于环境的概念,而且大多数发生在环境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政治的主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的确,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是相联的。人类的优良存在有赖于我们生活中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条件。相应地,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进行的环境治理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现代化是一种旨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话语和实践,它需要政治承诺,这种承诺指向富于远见的长期而不是心胸狭隘的短期,指向经济与环境进程的整体性分析而不是对特殊的环境滥用的零散聚焦。

环境治理与政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作为环境治理的一种手段,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同样如此,它有其政治上的动因,也需要考虑政治因素。这之中所蕴涵的逻辑关系就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机理或政治逻辑。大致说来,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机理或政治逻辑主要表现为中国民主政权形式影响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政治可行性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促进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提升中国城市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

二、中国民主政权形式影响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治机构会以政权形式来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中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中国民主政权形式影响选择何种政策·工具来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这适用于环境领域。为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中国民主政权在城市环境治理中选择或会选择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听证和环境等政策工具。

在公民权利中,知情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广义言之,知情权是指公民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或情报的自由,是公民从官方或非官方获知有关情况的权利,又称为了解权、得知权或知悉权;就狭义而言,则仅指公民知悉官方有关情况的权利。“有知情权,就有相互提供信息的义务。”由于“几乎每一项权利都蕴含着相应的政府义务”;“公民的权利就是官员的义务”,因而公民享有的知情权,对政府课以公开信息的义务。相应地,公民享有的环境知情权,对政府课以公开环境信息的义务。中国民主政权形式的存在使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政府由此有义务在环境治理,包括城市环境治理中公开环境信息。就此而言,在城市环境治理中,中国民主政权选择或应当选择环境信息公开以维护环境知情权。目前中国城市政府的实际做法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权形式对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各城市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环境信息,以保障公民对环境事务的知情权。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公民参与权不断拓展。在城市环境治理方面,中国公民享有参与环境事务的权利,政府采取或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落实这项民利。“对民主而言,它能够做到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严肃的沟通交流。”“积极型民主的交流包括参与前期酝酿、议程设定、信息沟通,它强调倾听和表达的技巧,以及设身处地体谅他人的能力。”倾听的技巧包涵了听取公民意见的手段或方式。该手段或方式之一是进行听证。听证的本质是听取对方意见,它有利于落实公民的参与权。在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政府开展环境听证来落实公民的环境参与权。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举行听证会,听取“自然之友”、“地球纵观”、“地球村”等环保民间组织的实施圆明园防渗整改工程的建议。按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上海市绿化条例》立法过程中举行了听证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境也是听取公民意见的一种手段。由于公民享有环境参与权,中国城市政府应当选择环境来进行环境治理。实际上,环境在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得到了运用。如在厦门PX事件中,厦门市政府通过专线电话、电子邮件和信函等听取公民的意见,落实公民的环境参与权。简而言之,中国民主政权形式的存在使公民享有环境参与权,政府由此在城市环境治理中选择或应当选择环境听证、环境等信息型政策工具。

三、政治可行性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

人类事业的设计和运作总是发生于法律和政治考虑的范围内。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概莫能外,因为法律可行性和政治可行性影响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在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政治可行性指的是一定的工具选择是否能够维持下去。政治可行性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政治可行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府监督信息型政策工具运用的难易程度和政府自身运用信息型政策工具的难易程度。前者主要涉及政府判断市场主体是否遵守某一政策或比较恰当地运用某一政策工具的难易程度。对市场主体运用信息型政策工具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的必要条件是拥有足够的有关污染行为的信息。但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假设是政府不可能无成本地知晓每个市场主体在任何时候到底在干什么,换句话说,政府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是需要成本的。在许多情况下,获得有关的精确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至少是成本非常高的。而且,获得有关污染的信息还存在技术上的限制。这些影响政府对信息型政策工具运用的监督。鉴于此,中国城市政府在选择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工具时更多地要求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从中国城市政府自身运用信息型政策工具的费用和技术看,其公开环境信息的难度不大,其组织环境听证、利用环境、进行环境认证的难度也不大,因此中国城市政府还选择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听证、环境与环境认证等都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

二是伦理道德。这主要是对市场主体在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方面的伦理限制。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道德观认为,环境政策应该对污染行为进行谴责,因为污染是对自然或人类社会的一种犯罪。在此种道德观里,如果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公开虚假污染信息或隐瞒污染信息,这是很不道德的。目前,虽然生态道德观在中国尚未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一些城市的大企业中,特别是其中的一些上市公司比较主动地公开环境信息。在获取有关企业污染行为的信息还存在技术上的限制、政府只有“依赖于行业的自我监测(在可能的限度内)以及它们对排放水平的报告”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工具的选择或多或少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

三是制度容量。这主要涉及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信息型政策工具能否为制度所容纳。1979年9月13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1989年12月26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信息公开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了制度空间。2007年4月11日公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直接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信息公开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了文本支持。1996年3月听证制度在中国首次建立起来,它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环境听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了间接的可能。《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则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环境听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了直接的可能。中国的制度建立于1951年6月。1997年4月29日和2006年6月24日了《环境办法》,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的制度容量由此增大。

四、促进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

城市公众是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城市环保工作或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没有城市公众的参与。很难走远。由于公众环保参与是政治参与的一种具体表现,或者说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更新的形式,作为公众环保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无疑是一种政治参与。促进这一参与,需要选择一定的信息型政策工具。

从理论层面看,促进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这是因为政治参与需要一定的条件,足够的信息是其赖以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戴维·赫尔德在谈到参与式民主时指出,参与式民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开放的信息体系,确保充足信息条件下的决策。然而,在涉及选举以及更为一般的公共政策问题上,所有个人会合理地保持较少的知情,原因是搜集有关选举与决策的信息要花钱、费时、耗精力。换言之,信息成本是政治参与的一大障碍。如果政府对信息形成垄断地位,使公众难于计算政治参与的收益,那么多数公众宁愿弃权,也不愿参加公共选择。只有让公众拥有或接近信息,降低其信息成本,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才会高些,参与率才会提高。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来说,城市公众只有充分了解环境信息,才会积极参与到环境决策中来。因此,促进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需要选择环境信息公开这个政策工具。

从实践层面看,促进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南京市、马鞍山市、贵阳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实例较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南京市秦淮河被污染的事实一直存在着,并非无人知晓,只是知道的情况不多、了解的程度不深。这不能使秦淮河环境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延伸,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生活。大众传媒拥有深层次、高频度、全方位报道秦淮河环境问题的优势,一旦此问题被纳入环境记者的视野,他们就会通过大众传媒将其比较真实、全面、及时地展现在城市公众、城市企业和城市政府面前,吸引城市公众的眼球,引起城市政府的关注。可以说,大众传媒通过报道新闻事件、提供交流平台、追踪事件进展、给出事件处理结果等,完成秦淮河环境问题的被少数人察觉、被多数人关注、被相关组织重视、被提上政府议程、被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建构过程,从而发挥促进社会监督和扩大公众参与的巨大作用。欲使更多的中国城市公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解决信息问题,构建一个透明化的、对公众开放的信息平台。马鞍山市的经验恰是如此。为了使公众参与和监督更为有效和全面,在实践中,对环境问题马鞍山市敢于公布,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再者,反面的例子亦可作出说明。如南京市政府在工业项目建设前不向公众公布信息,在项目建设后公布信息但渠道很少,力度不大,从而导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不足。又如,贵阳市人口超过350万,但贵阳市政府网站关于“整脏治乱”的网上调查参与人数仅有寥寥的629人,其中,信息传达不到位是原因之一。这些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促进中国城市公众环保参与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

五、提升中国城市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需要选择信息型政策工具

环境治理信息篇(2)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在形式上的改变并没带来全新的管理机制,其固有的治理理念使公司经营还充斥着短期行为,导致许多企业上市后依然不注重环境效应。不少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只是在法规的要求下做出有选择的、有限的披露,存在避重就轻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公司透明度成为证券监管的核心,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扩展与深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反映了公司透明度,需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但是目前国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只有一些规范研究的成果,有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成果尚不多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主要涉及到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与模式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二是用实证研究主要揭示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如汤亚莉,陈自力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规模、公司绩效和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王建明(2008)研究了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而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尚为空白。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实现环境信息披露的微观基础。笔者认为只有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本文试图在构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基础上,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中已披露的相关环境信息为依据计量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期找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联系,为改善我国企业的治理状况和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实际的依据。

二、研究假设

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公司环境信息都是属于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一些主流文献表明,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影响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大致有所有权分散程度或集中程度、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的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高管持股比例等。

(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一般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其操纵信息生成及披露的“运作或治理”空间越大,那么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可能会越低。但也有理论认为,股权集中可以使大股东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搭便车”问题,这种监督包含对管理层生成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从而股权集中有可能提高信息披露的水平。由此得出假设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相关。

(二)股权制衡度

由于存在有其他大股东的监督,控股股东通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方式获取不正当控制权利益的成本和风险会增大,从而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害行为。因此,股权制衡具有抑制大股东侵害、维护公司价值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由此得出假设2:股权制衡度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

(三)董事会规模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奖惩和聘用权,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组成实施董事会决策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所以,如果董事会规模比较大,即董事会人数比较多,一般认为可以降低CEO控制董事会的可能性,也可以避免任人唯亲,聘任有能力的外部董事领导公司,从而促使公司管理层披露更多的信息。由此我们得出假设3:董事会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

(四)独立董事比例

在董事会中,拥有更高比例的独立董事将有助于加强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可以更好地对执行董事的行为进行监控,同时也将更好地限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Chen和Jaggi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重与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

(五)两职合一或分离

在理论看来,人具有天然的偷懒和机会主义的动机,为了防止人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两职合一意味着要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总经理往往倾向于对外隐瞒不利的信息,由此可以预期假设5:两职兼任会降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六)高管持股比例

薛祖云、黄彤的研究表明董事适度持股能够激励其真正履行监督职责,持股董事人数较多,持股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较小。这表明董事、经理持股有利于激励其监督的积极性,进而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本文假设6: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分行业随机选取2008年沪市20%的A股上市公司共139家作为研究对象,每一个行业抽取的样本数大致为该行业内公司总数与这一比例的乘积(取整)。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执行了如下筛选程序:(1)考虑到新上市的公司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其是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把握不准,不能较好反映信息披露真实性,因此加以剔除。(2)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剔除了ST、PT公司。(3)考虑到金融保险行业对环境信息影响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

笔者使用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衡量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该指标是通过对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测量而计算得到的。采用年报的原因在于年报是外部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且年报的信息披露水平与其他途径的披露水平正相关。样本公司2008年年报下载自巨潮资讯网,2008年财务数据数据来自天软数据库。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3.0。

(二)概念界定

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计量。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本文结合各类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出发,归纳和理解为环境信息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性,主要包含企业环境政策、企业环境责任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二是可靠性,包括企业环境信息的质量控制;三是可比性,包括遵循统一的信息产生的制度;四是充分性,包括企业特殊环境信息的补充披露;五是明晰性,要求明晰易读。

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确定,本文以环境信息的五个方面内容为标准对样本公司2008年会计年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逐个收集,每含有其中一个方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为“货币计量信息”则赋值2;为 “非货币性信息”则赋值1;无信息则赋值0。然后按相应的加总得分为该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DI)。某个公司的最高可能得分为10分。

2.其他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因变量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自变量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或分离,高管持股比例。控制变量为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哑变量为行业差异,其中重污染与非重污染行业的划分依据采用国家环保部2008年制定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关系,本文构建下列模型来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EDI=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b8X8+b9X9

+b10X10+b11X11+u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均值为0.98,说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不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最小值为0,有几乎一半(49.6%)的企业2008年年报中没有披露环境信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9.063%,“一股独大”现象明显,董事会平均人数为9.76,独立董事的平均比例为35.996%,董事长没有兼任总经理的公司为91%,高管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128%,说明大部分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是很低的。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为考察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计算除定性变量(两职合一或分离、行业差异)以外的其它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

根据表3,自变量之间最大的相关系数存在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度之间,为-0.530,根据Hossain等的研究表明,解释变量之间的系数只要没有超过0.8或0.9,就不会对多元回归分析产生严重影响。

(三)多变量回归结果与分析

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从回归结果来看,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两职兼任会降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这与假设4、5相一致,也与Forker(1992)的研究结论相同,但这一结论不同于国内学者以往研究的结论,如马连福(2007)、殷枫(2006)、李豫湘,付秀明(2004)、王怀明(2007)。他们通过实证研究都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兼任与自愿信息披露不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选取的样本都是2006年以前的,而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优化,目前的情况已有改变,独立董事不再是“花瓶董事”、“不懂事”。这项结果将会使企业经营者在选聘独立董事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使政策制定者思索如何来提升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以增强公司的透明度。

回归结果还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相关不显著,从而假设1、2、3、6不成立,表明在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未显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尚待大力加强与改进。

另外,结果显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行业差异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对较高。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关联性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不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两职兼任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负相关,治理结构的其它因素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不显著。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财政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证监会应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进行有效评价,继续推行股权结构改革,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环境信息披露。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1)本文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沪市部分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报表没有穷尽上市公司披露包括环境信息在内各种信息的全部。(2)本文主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虽然考虑了部分控制变量,但还有某些影响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没有涉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汤亚莉,陈自力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58-159.

[2] 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8(6):54.

[3] 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3):8.

[4] 殷枫.公司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88.

[5] 李豫湘,付秀明等.中国公司治理与自愿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144.

[6] 王怀明,宿金香.董事会特征与企业自愿信息披露[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73-74.

[7] 薛祖云,黄彤.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4(4): 84-89.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

[9] 李心合.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2(1):60.

[10] Chen, Jagg.i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 nonexclusive directors,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loicy, 1998.

[11] Forker J 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J].Ac-counting and BusinessResearch, 1992(22):111-124.

环境治理信息篇(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在形式上的改变并没带来全新的管理机制,其固有的治理理念使公司经营还充斥着短期行为,导致许多企业上市后依然不注重环境效应。不少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只是在法规的要求下做出有选择的、有限的披露,存在避重就轻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公司透明度成为证券监管的核心,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扩展与深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反映了公司透明度,需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但是目前国内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只有一些规范研究的成果,有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成果尚不多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主要涉及到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与模式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二是用实证研究主要揭示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如汤亚莉,陈自力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规模、公司绩效和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王建明(2008)研究了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而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尚为空白。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实现环境信息披露的微观基础。笔者认为只有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本文试图在构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基础上,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中已披露的相关环境信息为依据计量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期找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联系,为改善我国企业的治理状况和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实际的依据。

二、研究假设

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公司环境信息都是属于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一些主流文献表明,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影响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大致有所有权分散程度或集中程度、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的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高管持股比例等。

(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一般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其操纵信息生成及披露的“运作或治理”空间越大,那么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可能会越低。但也有理论认为,股权集中可以使大股东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搭便车”问题,这种监督包含对管理层生成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从而股权集中有可能提高信息披露的水平。由此得出假设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相关。

(二)股权制衡度

由于存在有其他大股东的监督,控股股东通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方式获取不正当控制权利益的成本和风险会增大,从而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害行为。因此,股权制衡具有抑制大股东侵害、维护公司价值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由此得出假设2:股权制衡度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

(三)董事会规模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奖惩和聘用权,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组成实施董事会决策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所以,如果董事会规模比较大,即董事会人数比较多,一般认为可以降低ceo控制董事会的可能性,也可以避免任人唯亲,聘任有能力的外部董事领导公司,从而促使公司管理层披露更多的信息。由此我们得出假设3:董事会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

(四)独立董事比例

在董事会中,拥有更高比例的独立董事将有助于加强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可以更好地对执行董事的行为进行监控,同时也将更好地限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chen和jaggi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重与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

(五)两职合一或分离

在理论看来,人具有天然的偷懒和机会主义的动机,为了防止人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两职合一意味着要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总经理往往倾向于对外隐瞒不利的信息,由此可以预期假设5:两职兼任会降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六)高管持股比例

薛祖云、黄彤的研究表明董事适度持股能够激励其真正履行监督职责,持股董事人数较多,持股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较小。这表明董事、经理持股有利于激励其监督的积极性,进而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本文假设6: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分行业随机选取2008年沪市20%的a股上市公司共139家作为研究对象,每一个行业抽取的样本数大致为该行业内公司总数与这一比例的乘积(取整)。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执行了如下筛选程序:(1)考虑到新上市的公司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其是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把握不准,不能较好反映信息披露真实性,因此加以剔除。(2)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剔除了st、pt公司。(3)考虑到金融保险行业对环境信息影响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

笔者使用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衡量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该指标是通过对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测量而计算得到的。采用年报的原因在于年报是外部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且年报的信息披露水平与其他途径的披露水平正相关。样本公司2008年年报下载自巨潮资讯网,2008年财务数据数据来自天软数据库。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3.0。

(二)概念界定

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计量。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本文结合各类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出发,归纳和理解为环境信息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性,主要包含企业环境政策、企业环境责任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二是可靠性,包括企业环境信息的质量控制;三是可比性,包括遵循统一的信息产生的制度;四是充分性,包括企业特殊环境信息的补充披露;五是明晰性,要求明晰易读。

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确定,本文以环境信息的五个方面内容为标准对样本公司2008年会计年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逐个收集,每含有其中一个方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为“货币计量信息”则赋值2;为 “非货币性信息”则赋值1;无信息则赋值0。然后按相应的加总得分为该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di)。某个公司的最高可能得分为10分。

2.其他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因变量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自变量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或分离,高管持股比例。控制变量为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哑变量为行业差异,其中重污染与非重污染行业的划分依据采用国家环保部2008年制定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关系,本文构建下列模型来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edi=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b8x8+b9x9

+b10x10+b11x11+u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均值为0.98,说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不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最小值为0,有几乎一半(49.6%)的企业2008年年报中没有披露环境信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39.063%,“一股独大”现象明显,董事会平均人数为9.76,独立董事的平均比例为35.996%,董事长没有兼任总经理的公司为91%,高管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128%,说明大部分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是很低的。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为考察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计算除定性变量(两职合一或分离、行业差异)以外的其它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

根据表3,自变量之间最大的相关系数存在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度之间,为-0.530,根据hossain等的研究表明,解释变量之间的系数只要没有超过0.8或0.9,就不会对多元回归分析产生严重影响。

(三)多变量回归结果与分析

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从回归结果来看,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两职兼任会降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这与假设4、5相一致,也与forker(1992)的研究结论相同,但这一结论不同于国内学者以往研究的结论,如马连福(2007)、殷枫(2006)、李豫湘,付秀明(2004)、王怀明(2007)。他们通过实证研究都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兼任与自愿信息披露不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选取的样本都是2006年以前的,而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优化,目前的情况已有改变,独立董事不再是“花瓶董事”、“不懂事”。这项结果将会使企业经营者在选聘独立董事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使政策制定者思索如何来提升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以增强公司的透明度。

回归结果还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相关不显著,从而假设1、2、3、6不成立,表明在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未显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尚待大力加强与改进。

另外,结果显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行业差异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对较高。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关联性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不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正相关,两职兼任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负相关,治理结构的其它因素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不显著。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财政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证监会应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进行有效评价,继续推行股权结构改革,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环境信息披露。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1)本文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沪市部分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报表没有穷尽上市公司披露包括环境信息在内各种信息的全部。(2)本文主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虽然考虑了部分控制变量,但还有某些影响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没有涉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汤亚莉,陈自力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58-159.

[2] 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8(6):54.

[3] 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3):8.

[4] 殷枫.公司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88.

[5] 李豫湘,付秀明等.中国公司治理与自愿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144.

[6] 王怀明,宿金香.董事会特征与企业自愿信息披露[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73-74.

[7] 薛祖云,黄彤.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4(4): 84-89.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

[9] 李心合.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2(1):60.

[10] chen, jagg.i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 nonexclusive directors,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loicy, 1998.

[11] forker j 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j].ac-counting and businessresearch, 1992(22):111-124.

环境治理信息篇(4)

一、引言

2015年2月28日,央视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社会各界形成轰动效应,该片不仅反映了工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重大污染,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企业是否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以及“企业如何承担环境责任”等问题的讨论。

目前,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等载体来反映其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环境信息以自愿披露为主,不同企业对相同的环境信息的披露形式和披露水平并不统一。已有研究表明,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因素较多,包括行业差异和外部监管压力(王建明2008);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政府监管(李大元、孙妍2014);公众压力(肖华、张国清2008)等等。笔者认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故选取高污染行业中代表性较强的电力行业作为样本并展开研究分析。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涉及披露指标的内容设计和计分标准两大方面。国外环境信息披露指标的构建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指标构建的内容从最初与环境会计相关的财务指标发展到多个维度指标的设立;国内则以王建明(2008)所构建的指标为代表,从信息质量的5个维度共22个方面描述披露指标的内容,该体系既能反映信息是否披露,又能反映信息质量和对使用者的价值。已有研究对环境信息披露指标的计分标准方法主要有0-1计分、数量计分、质量计分以及创新综合计分;第二,是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基于行业特征,多数学者选择重污染行业为研究对象,例如张长江、李冰倩(2014)通过分析841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发现,样本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在量和质两个方面近年来均有所提高,披露方式以定性披露为主,定量披露为辅,且行业间、公司间差异显著;第三,是关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Ferguson(2002)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Vanessa(2006)研究发现,获得外部筹资的时间越近,所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多;李大元、孙妍(2014)发现,公司规模、政府监管与环境信息披露呈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呈正相关,但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比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更高。

其中,关于内部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舒岳(2010)通过随机抽取139家2008年度上交所上市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高、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其环境信息披露程度比较高。黄B、周春娜(2012)发现,控股股东、制衡股东和政府部门对管理层的监管能有效引导管理层积极披露环境信息;管理层持股有利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笔者发现,已有文献存在与内部治理结构特征相关的解释变量选择不够全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在考虑了变量内部共线性问题后本着全面性原则从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和管理层特征四个方面选择了6个代表性变量进行研究。

三、研究假设

(一)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一大基石,其全体股东执行和监督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并最终向股东大会负责。一般认为,董事会成员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够全面、客观地监督管理层行为,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迫使管理层披露更多、更有价值的环境信息,所以针对董事会特征提出如下假设H1:董事会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H2: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

(二)监事会特征

监事会同样是受股东大会委托,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更加强调独立性。一般认为,监事会规模越大,监督效果应该越好,越有利于要求管理层全面有效地披露相关信息,由此提出假设H3:监事会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

(三)股权结构

从股权分布角度看,一般认为股权集中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对信息披露环节进行操纵的可能性越大;从股权性质角度看,李大元、孙妍(2014)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比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更高。理论上也是国有企业要起带头作用而更全面地披露环境信息,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H4:股权集中度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负相关;H5:国有股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

(四)管理层特征

根据委托理论,管理层作为人如果拥有较高的薪酬,则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激励不相容问题,即对管理层进行客观地信息披露具有激励效应,由此提出假设H6:高管薪酬与环境披露指数呈正相关。

四、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电力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且关系国计民生,其环境责任更为突出,因此本文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电力行业4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被解释变量的计量依据为上市公司年报(全部披露)和社会责任报告(23家披露),主要来自巨潮咨询网;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本文主要采用Excel和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概念界定

1.被解释变量: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计量。本文选择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全部披露)和社会责任报告(23家披露)两大披露载体,借鉴王建明(2008)构建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电力行业特点进行了适当筛选,最后选择了17项指标作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的计量指标,包括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法规和政策、企业采取的环境措施或策、因污染而发生的费用损失等等。同时,运用质量计分法,即信息未披露赋值0,定性描述赋值1,定量描述赋值2,通过加总合计得出各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满分可达34分。

2.其他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内容及其定义分别如下:董事会规模(DSize)指董事会成员总数、独立董事比例(Duli)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比例、监事会规模(JSize)指监事会成员总数、股权集中度(Con)指第一大股东股数占总股数比例、国有股比例(State)指国有股占总股数比例、高管薪酬(Sala)指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合计数。控制变量定义如下:企业规模(Size)指年初资产总额、财务杠杆(Lev)指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Pro)指净资产收益率、成长性(Grow)指综合收益增长率。

(三)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关系,本文构建如下模型:EDI=b0+b1DSize+b2Duli+b3JSize+b4Con+b5State +b6Sala+b7Size+b8Lev+b9Pro+b10Grow+u

五、实证结果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2014年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平均值为4.93(满分34),整体披露水平仍然较低,其最小值为0表明仍有一些企业目前对环境信息未做任何披露;董事会平均人数为10.38,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平均为36.40%;监事会平均人数为4.69;股权集中度平均为40.33%,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较明显;该行业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平均为161.20百万。

表一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由表二可知,企业规模与高管薪酬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最高(0.458),根据Hossain等人的研究,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8或0.9就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也就不会对多元线性回归产生影响。

表二 变量间相关系数表

(三)多变量回归结果与分析

根据多元回归结果可知,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假设1、2得到了验证。而监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高管薪酬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假设3、4、5、6并未得到验证。另外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呈正相关,财务杠杆和成长性对其影响亦不显著。

表三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六、结束语

本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监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高管薪酬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目前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监事会和管理层对于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还未显现出应有的作用,另外这也反映出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可能在环境责任履行方面还未起到带头作用。因此,笔者从内部治理角度针对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污染行业)主要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企业应在保证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的同时,加强其独立性,以此更好地监督管理层履行环境信息披露责任;第二,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应做好行业带头人的角色,切实履行环境责任并向公众全面有效地披露环境信息。同时,作为内部治理的补充,外部监管同样重要,国家应当制定和贯彻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统一和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张秀敏,薛宇,吴漪,李晓琳.环境信息披露指标文献综述――基于指标差异与发展趋势的探讨[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2]李大元,孙妍.环境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3]胡曲应,班金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月刊,2013(08):40-44.

[4]黄B,周春娜.管理层行为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2(05):133-143.

[5]舒岳.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0(01):81-84.

环境治理信息篇(5)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而在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却也存在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外部治理机制是经常被企业忽视的部分,比如声誉机制、社会机制、市场机制以及法律机制,在这些方面我国还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然而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又离不开外部治理机制的支持。所以,企业目前要做的就是将外部治理机制大幅度的加以改善,并利用到环境会计披露工作中来。

一、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存在的缺点

1.质量不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他们开始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也相应的提高了对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可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绝大部分还属于表现功夫,没有利用货币计量来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这也就导致我国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较性,进而造成信息使用者的困扰。不仅如此,相关的披露内容又过于简单,由于环境问题而造成的企业影响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也会造成企业相关的利益人员无法通过阅读此类信息来了解企业具体的环保情况。如果企业环境会计披露不能将使用者的需求加以满足,那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披露水平不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钢铁类企业是污染排放相对严重的企业。根据相关的具体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相关项目存在各种分支项目披露情况不同的状况,很大一部分企业还不具备较强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比如,在进行部分钢铁企业的统计调查中就发现各项税款、环保补助与拨款、环保投资、对策与风险、环保目标与方针,这些都是被披露较多的部分。在这其中,环保目标与方针就占总数的七成以上,可是关于环保惩罚与荣誉、税收减免与三废的收入以及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总情况却没有被详细披露。这种情况当然还出现在其他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中。

3.环境会计信息不具备较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我国目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的披露信息并没有出现在会计事务所的相关审计报告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不够重视,造成会计在进行审计时就忽略了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这就直接造成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无法得到第三方鉴证,如此就难以保证其可靠性。所以就会出现上文也曾提到的企业对环保奖惩等费用支出的披露不够等情况。企业有意想要将这些环境会计信息隐藏起来也是因为此类信息会对企业的业绩指标造成的影响。

4.披露的方式过于多样化

从各种相关调查中不难发现,现在企业缺少一个规范化的环境会计披露方法。对于环境会计的披露可以在年报中,或者是社会责任报告中。而在年报中就会出现差异,一部分企业是在企业的董事会上进行披露,还有的企业是将披露作为一个附注报表放在财务报告中。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项目披露地点相对分散、形式也没有固定性。这种不统一就会造成使用者不能准确快速的找到有用信息,对使用者的工作造成困扰。

5.企业的社会责任部分被会计假设所忽略

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进行会计主体假设时依旧把企业自身经营的产品作为假设重点,因为企业只将自己看成有一个创造经济效益的个体,而忽视自己也有着保护环境的职责。与此同时,企业将货币作为计量环境资源消耗是不正确的,计量方式的单一会弱化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这样也会让企业责任相关假设计量方面的利润不够准确。

二、外部治理机制对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1.政府治理机制

保障生态环境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其具备对企业进行实施奖惩、监督以及制定规则等公权力。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对政府了解企业的环保与污染情况也十分有帮助,进而加快政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制定相关的行政制度,让企业能够尽早完成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如此,还要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以此来增加企业的整改动力。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属于一个起步阶段,我国政府最早是在2000年开始才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一定的管理,可是目前的我国政府在环境执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个别政府为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还会对环境的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就是奖惩制度缺乏规范性,这样不仅会让许多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更无法调起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此类问题的出现也是企业无法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

2.法律机制

在法律机制中,主要包括立法与执法两方面的机制。其中的立法机制是严格的按照法律制度来进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确定(项目、披露的时间、计量方式等),企业一旦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那相关部门就会予以相应的处罚。执法机制也就是立法的一个实施与落实。在进行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也涉及到对企业内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然严惩不怠。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相关的法律也没有达到一个十分健全的程度。只有给企业提出硬性的条款,才能使企业内部披露的工作顺利开展。

3.市场机制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受到债权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排污许可权交易市场的影响。因为债权人需要通过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了解来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一定的偿还能力;而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详细披露可以帮助排污许可权交易市场得到监管的许可;资本市场同样也需要企业能够交出一份详细的环境会计信息,这样才能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从而准确的做出相关决策。我国的市场经济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稍显落后,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的机制体制需要人们去完善。就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也就造成了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忽视,进而导致了披露水平不高。

4.声誉机制

声誉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诚信的机制,其是通过企业信誉水平的调节来完成一个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如果发现有企业披露的是虚假环境会计信息,那对其的惩罚就不单单是金钱,还有更加严重的惩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杜绝企业发生此类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声誉机制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手段,发现虚假信息就下调信用评价。长此以往,企业想要制造虚假信息就需要加大成本,此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而声誉机制的构建也是未来我国政府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部分。

5.社会机制

像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证券公司此类的中介组织,再加上社会精神层面上的道德规范、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形态就构成了一种被称为社会机制的概念,这是一种企业外部的治理机制。治理机制是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市场如果没有强大的治理机制,那中介机构的作用就会从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变成单纯贪图利益的机构,他们可能会和企业联合起来造假,帮助企业制造虚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发达的社会机制,不利于环境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开展。加上缺乏一定的市场监督,就造成企业的披露信息可靠性极低。再加上企业管理人的责任感价值观淡薄,也会让他们只知道一味的追求利益而忽略公益性。

三、利用外部治理机制来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披露工作实践方法

1.环境会计相关法律规范与立法工作的加强

要想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处理,首先就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法律规范的建立又要从企业相关的披露方式、具体内容以及信息表述的方面入手,必须要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不断优化与细化,争取让所有企业都能符合法律的要求与规范。在规章制度行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非常奏效的条款,就可以申请上升为法律。这样,才能让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相关的规定,只有这样我国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并有法可依,进而将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项目数量不断增加。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执法与奖惩力度要予以增加

对于企业内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政府相关的执法部门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加大执法力度。在这部分的检查中,最好是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重点就是排查企业有无违规行为,对于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是否符合规定,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立刻惩处,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没有奖惩措施的法规就是一纸空文,加强奖惩力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市场机制建设的加强

对于市场机制的建设主要可以分成两个环节,其一就是对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加强建设。此方法可以让企业的数量规模不断增多,进而形成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会计信息与监督工作;其二就是对排污许可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温室气体的加强。市政府为了将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出售一些污染权给相应的污染者。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诉求来与污染者进行交易,这样污染物的排放就必须要通过专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来进行计量,如此一来企业就会增加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那信息的统计就要简单许多了。

4.将声誉机制进一步完善,争取形成优良的企业风气

在实名制的管理下,诚信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也逐步了解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将我国社会的声誉机制进行完善,不仅可以让群众们形成诚信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更是为了让那些制造或者隐瞒虚假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能够受到舆论的影响,将信息的真实性逐步的提高上来。在此基础上也要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形成积极的态度,这也对信息的披露有着重要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可是企业内部的治理机制又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所以,利用外部治理机制来对此问题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虽然目前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过我相信,在党的深入领导下,我国企业未来的环境会计信息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郑统,朱涵一,马建南等.外部治理机制视角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经济,2015(1):131-133.

[2]谭庆美,徐华敏.我国农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5(1):86-90.

[3]薛双双,王学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模型构建[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环境治理信息篇(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与之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已成为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必然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也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大部分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本文就试图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通过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为认识决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提供一些证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深入到各行业和各个相关领域,对其的研究也很多。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关于公司规模、负债程度、公司绩效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上。一般来说,相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规模较大的公司需要筹集更多的外部资金。因此,为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大公司有动力更多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Lang和lundhokm(1993)的实证结论支持了这一结论:上市公司的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最近的Eng,L.L和mak,Y.T(2003)的实证研究也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趋向于更高的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Matsuo(2001)调查了1999年度872家日本上市公司,回应的219家公司中142家了环境报告,其中98家公司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他得到结论认为公司规模越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在负债程度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方面,Ferguson,Lam(2002)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程度的提高,公司财务失败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公司为了增强股东和债权人的信任,会自愿提供更多的环境信息以及时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然而Eng.L.L和mak.Y.T(2003)的实证研究却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方面:Belkaoui(197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然而,Freedman和Jaggi(1982)等通过研究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国外主要以规范研究居多。

(二)国内文献 国内汤亚莉等(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好的上市公司会更多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张俊瑞等(2008)的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及盈利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集中在公司财务状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影响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大致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流通股比例、董事持股人数比例等。李晚金等(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对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但缺乏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决定因素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1)独立董事人数比例。独立董事可被视为一个监控经理层行为的工具,从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监控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就越有效,经理层进行自愿披露的意愿就越高。Forker(1992)[9]发现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监控作用并减少经理层隐瞒信息的必要。另外,考虑到独立董事身份独立,更能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对上市公司应披露的信息发表权威意见,从而更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决策,使其倾向于更多的自愿披露。在我国,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当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考虑到上市公司为了让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达到中国证监会要求而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董事会总人数或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因此,我们采取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指标来研究其是否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有影响。

假设1: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所占比重越大。环境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离

(2)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一般由3―5名非执行董事组成,主要职责是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初建立于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建议由董事会设置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代表股东聘用注册会计师,参与洽谈审计范围与合同,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由于上市公司设置的审计委员会,其成员以独立董事居多,独立于管理当局,在决策制订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能够改进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状况。Forker(1992)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一种弱正相关关系。Simon(2001)则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改进了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假设2: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高

(3)董事持股人数比例。在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管人员制定、决议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方式,因此,管理层持股的多少自然会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公司的董事会作为股东会的执行机构,对公司规章制度、经营方针等的制定有着非常大决策作用,而且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董事会是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的机构。因此,可以这样说,董事会如何做出决策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当董事会中相关利益人数增多时,可能由于共同的利益而形成了某种默契,会对董事会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又由于人们总有利己倾向,总会做出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决策,可能会故意隐瞒一些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充分,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利用信息上的优势获取好处。Ruland等人(1990)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成负相关关系。

假设3:董事持股人数比例越大。环境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低

(4)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在上市公司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情况。有观点认为,CEO两职状态的存在会干扰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损害董事会包括审议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在内的监督和管理能力。这是因为CEO两职状态的存在表明在公司中存在一个人具有强大的个人支配力量,这种力量能损害董事会执行有效控制的能力。另外,委托理论也提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因为作为人的总经理不一定总是从股东的利益出发披露信息,因此需要单独设立董事长以监督。如果两职

合一,则总经理倾向于对外隐瞒不利的信息。Forker(1992)研究发现CEO两职状态与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adbury委员会的报告(1992)认为CEO两职状态问题对公司治理来说非常重要,并建议大公司应该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董事长与CEO职务。正是由于CEO两职状态的存在会损害董事会的监管效果,降低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所以我们认为,CEO两职状态的存在会导致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下降。

假设4:如果蓬事长兼任总经理,环境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低

(二)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1)样本的选取。根据国家环保局2003年制订并下发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中对重污染行业的规定,结合各行业的一些环境指标(如废物排放量、资源耗用等),将造纸、印刷,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采掘业,纺织、服装、皮毛,电力、蒸汽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等污染较强的企业认定为重污染企业。本文选择沪市制造业中的重污染行业(造纸、印刷,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纺织、服装、皮毛)2007年与2006年年报作为研究对象(不包括被ST、PT的公司),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研究。(2)变量的定义。因变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的设定。本文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Index)来定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根据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应当包括15个条目: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企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况;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环保拨款与补贴;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环境或有负债;三废收入与税收减免;环境机构及人员的常规性费用、环保管理人员工资;企业支付的排污费、绿化费;环保设施的折旧费、摊销费;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相关环境认证与奖励。在条目分值的设定中,本文将每条信息的权重均看作1(假定定量和定性信息对投资者具有相同的作用)。当公司披露上述的某一条信息时,因变量取1,否则取0。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EDI)=实际披露条目数÷最佳披露条目数。其他研究变量。本研究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变量包括独立董事人数比例、审计委员会、董事持股人数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同时将公司规模、负债程度、盈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为更深入地分析决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依据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EDI=b0+b1RIDPR+b2AC+b3DH+b4CEO+b5ICSIZE+b6DEBT+b7PROFIT+8

本文采用了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的方法,以寻找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最终得出的回归模型如下:

EDI=b0+b1AC+b2DH+b3CEO+b4ICSIZE+b4PROFIT+ε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统计特征数据,自变量也包括虚拟变量审计委员会、CEO两职合一两个变量。对于虚拟变量而言,均值没有任何数量大小的意义,仅仅说明具有某一性质或属性的样本公司占所有样本公司的比例。如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的均值为0.89,说明在所有样本公司中有89%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而其余11%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审计委员会的均值为0.67,说明在所有样本公司中有67%的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而其余33%的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同时,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的均值为0.2374(相当于披露信息条目数3.5205),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项目数量偏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水平偏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的最低值为0(一条信息条目也没披露),但最高值也仅为0.53(披露了8条信息条目),这也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参差不齐,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为0.3506,达到证监会《共于上市公司简历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1)的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

(二)多变量回归检验参照(表3)可以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及其解释能力做出分析。首先,由于F=20.259(Sig=0.000),因此回归方程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上通过了检验;其次,(表3)中的Adi.R2=0.303,即所得的回归模型对因变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的解释力为30.3%,说明模型2中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还有其他影响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有待探寻。另外,我们在回归结果中还对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了计算,从计算的结果看,公司规模所对应的膨胀因子最大,其值为1.169,而我们通常认为当VIF值超过10时,变量间才有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这就证明了回归模型的变量中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关于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0),这说明信号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上市公司的规模是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越有动力更多地披露信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上市公司的负债程度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与股东对其利益的保护意识不强,现实中确实存在债权人对会计信息毫不关注的情况,而投资者则更看重公司的投机价值,不重视投资价值。汤亚莉等(2006)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越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1)。这说明绩效较好的上市公司愿意更多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使市场正确评价其盈利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或避免“次品车”市场条件下的“价值折价”。

假设1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越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我国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不值得过分强调。假设2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高。与原假设相同,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0)。这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比例的逐年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这是因为上市公司设置的审计委员会,其成员以独立董事居多,独立于管理当局,不具有隐瞒信息的必要,因此,上市公司设置的审计委员会对公司

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假设3董事持股人数比例越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越低。与原假设相同,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6)。这表明公司董事会管理着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持有公司股票的董事们会因为有共同的利益而形成某种默契,进而影响了公司的信息披露。假设4如果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低。与原假设相同,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06)。这意味着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以增强公司的透明度。

环境治理信息篇(7)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更有成效,就要创新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在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将非常有意义。

一、信息网络环境下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运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成为信息交流、咨询传播的主要载体。海量信息得到传播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随意性及匿名性等特点,这使得信息杂乱且良莠不齐,低级文化、消极思想泛滥等问题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更能够贴近官兵工作生活实际,更能够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履行我军职能使命、推进军队全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二、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是指旅(团)党委、机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针对基层部队官兵的特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前提,以制度和法规为依据,以提高效率与效益为目的,对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调控,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大效益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精确的把握,对官兵进行细心的教育、引导、管理和服务,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每一个过程、规范到每一个环节、细化到每一个步骤、明确到每一个动作、服务到每一名官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规范明晰、条理有序、准确把握、环环衔接,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具体、做细致、做扎实、做出成效。

(一)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涉及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通过把“精细化”的措施和行动落实到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环节上,从而实现教育内容更加规范、教育运行更加科学和教育效果更加明显的目标。

1.教育内容更加规范。基层政治教育内容多而杂,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教育内容。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多、杂、乱的局面,可以按照义务兵、士官和干部在各自服役期内的现实需要和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精确设置教育内容,在内容上“抓大放小”,突出重点,突破原来的“数量型”“密集型”“粗放型”的教育思路,做到教育内容精准,更加规范。

2.教育运行更加科学。计划、准备、授课、讨论、活动和总结六个环节,对教育的运行进行了基本的规范,但由于各环节规定不精细,在具体落实中时常会出现“偷工减料”。比如,在基层部队中,有的教育准备会开成计划布置会,指导员授课照本宣科,班排讨论组织不起来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精细化管理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教育效果更加明显。从不同的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教育效果评价上,既要看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情况,又要看连队的精神面貌、完成任务、全面建设以及官兵思想觉悟提高的情况,给基层确立正确的导向,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1.科学化原则。任何有效机制,都是对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正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不能简单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必须科学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把功夫下在探索规律与制定、健全并落实制度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的转变。只有依照科学化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才能一以贯之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2.标准化原则。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军用标准的定义为:为满足军事需求,对军事技术和技术管理中的过程、概念、程序和方法等内容规定统一要求的一类标准。

3.流程化原则。《大纲》规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成计划、准备、授课、活动、讨论、总结六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就是把教育的6个环节流程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闭合回路,并对每个环节中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精细的统计安排。

4.数量化原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主要是一种模糊、概括的实施和评价过程,难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做到清晰的判断。在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视角下,数量化,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用能够量化的可见的方式清晰的呈现出来,做到更加清晰明了、直观形象。

5.人本化原则。“贯彻以人为本要求”是《大纲》明确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条重要原则。落实这一原则,就是要始终坚持把教育人培养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中,就是要切实从官兵主体需求、客观诱因、周期波动、个体差异等多方面来把握官兵的思想变化,更加科学准确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1.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要精细化。要想达到目标,必要明确目标。基层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级特别是旅团党委必须从部队和官兵的思想实际出发,结合我军的历史使命,将教育目标具体化,并优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

在基层部队,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设置新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目标、义务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目标、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目标和基层军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目标。通过具体分析不同层次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

2.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要精细化。根据不同对象,在分阶段教育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精细。譬如,通过对新兵进行入伍动机、优良传统和道德品质教育,端正新兵入伍动机,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责任感,培养他们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通过进行苦乐观教育,培养新兵敢于吃苦、敢于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通过本单位的光荣历史教育,引导新兵热爱连队,热爱本职;通过团结教育,引导新兵摒弃狭隘的老乡观念,强化集中统一观念和民主集中意识;通过进行法制教育,培养新战士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等等。

3.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节要精细化。《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常按照六个环节和要求来组织实施,即计划、准备、授课、活动、讨论和总结。每个实施环节要做到精细,譬如,在准备环节,部队接到教育计划后,应围绕计划中确定的教育内容,结合掌握的调查情况,对本单位的官兵思想进行分析,找准教育内容与本单位实际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落实教育计划,然后组织协调教育力量,对根本性、基础性的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安排首长、机关干部和部分优秀基层政治干部承担授课任务,对于阶段性、倾向性教育,可由基层政治干部进行集体备课等,之后进行编写教案和讲稿,精心组织备课和试讲。

4.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要精细化。当前,基层政治干部来源减少了岗位锻炼的环节,近60%的政治指导员都是由排长直接调任的,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员队伍的能力水平与岗位需求匹配,与教育对象需求相适应,就要通过精细选拔教育力量、精细组织教育培训、精确搞好优化组合,使真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素养、自身要求比较严格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政治干部队伍中来。

总之,信息网络环境下,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真正有效贯彻落实《大纲》的必然要求,更是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姚立军.教员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06).

[2]李治国.关于军队院校学员连队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环境治理信息篇(8)

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项新 的制度,该制度在各 国正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环境信息公开产生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中可以看到,环境信息公开,或称环境信息披露,是指拥有相关环境信息的主体,以维护人类可持续的、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目的.依法将其掌握 的环境信息以相应形式 向公众或有环境信息需求 的客体公布的做法。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则是有关这 一做法 的一 系列正式 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总称,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机构、组织,及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国际上确立和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标志是 《奥胡 斯公约》。1998年 6月 25日欧洲经济 委员会在丹麦的奥胡斯 召开了第四次全欧环境部长会议 ,会后 36个欧洲 国家签署了《奥胡斯公约》。该公约保护了公民获取信息,参 与决策和诉诸 法律的权利 ,以及保证 现代人和后代人 生活在一个足够健康 和舒适环境 中的权利。

如今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有所建树的国家主要是《奥胡斯公约》的签字国和缔 约方 。如 罗马尼亚把环境保护方 面的公众参 与、公开信息和提高公 众的意识 问题作 为政 府的工作重点 。美 国的电力行业企业S02排 放 、治理和交 易的信 息均完 全向公 众公 开 。荷兰政府通过“环境管理法案”,强制 要求污染 严重的企业 向政府报告详细的环境行为信息。挪威于 2004年初 正式实行 《挪 威环境 信息法》,该 法规定 政府机构 、法人和 自然人在收集、提供环境信息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违 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目前.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机构组 织 、内容方式及相关思想文化建 设 .推动环境信息公 开由一种新 的环境 管理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

2.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一做法顺应了今天全球公共管理的变革浪潮.反映了全球治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它本身正是这一系列新理论和新变革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

2.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治理”概念日益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表明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按照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中所作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或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治理有如下特征:其一,治理主体 的多元化。参与管理的主体 已不只是政府部门,而是包括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性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 织 、政府间和非政府 间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分层治理。其二,治理客体的扩展。公共治理涉及 的领域很广,包括 国家政权治理、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管理等,特别突出的是,全球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治理也内含其中。其三,就管理过程而言,治理是一 个上下互动 的管理 过程 ,它 主要通过合作 、协商 、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是 建立在市场原则 、公共 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四 ,治理还 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治理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变革,同时也带来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创新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包括:环境信息公开中政府权限及实施方式的变革;环境信息公开中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地位作用的重新认识等等。

2.2环境问题的特性决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环境问题具有流通性、复杂性,一旦造成环境污染便很难再恢复原状,所以其造成环境 污染后 ,往 往会 由更多无 辜的人来 承担环境污染 的后果。环境的这一公共物品属性客观上要求在环境这一公共事务领域内要有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解决,这也是要求环境信息公开 的基础 。环境信息的公开会使承担环境污染危险的公众对污染企业或个人进行监督 ,公众舆论会 促使政府加 强对污染企业 或个人 的环 境管理,防止更大的污染事故发生,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环境信息公开顺应公众参与的客观要求环境管理 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参与环境管理的设计、监督、实施,包括政府和企业增加透明度和公共性 ,并给予个人发言权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环境 问题是社会公 共问题,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会公众 的积极参与 ,而实现这种合作 与参 与的一个基本前提便是公众对相关环境信息的获知。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要让公众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起到促进与制衡 的作用 ,知情的公众必然要求在环境信息方面享有对称的权利,要求政府公开相关信息。

2.4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环境决策 的科学 与民主 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问题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 性的特点,对于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政府来说 。只有切实掌握环境状 况特征和变 化情况,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决策。对公众而言,知情的公众对问题更敏感,更善于对政府或企业的决策者的假设提出质疑,也更可能组织起来推动社会和政治变革。对消费者而言.充分的环境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或减少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也可以避免或减 少由个人行为引起对他人造成的环境损害。对民间团体和组织来说,信息是决定其发挥作用和影响大小的关键。而企业则需要各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来实现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于是政府的科学决策就取决于与公众、消费者、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互动。

总之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今天出现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 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 目前也同样面l临日益严重 的环境问题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信息篇(9)

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项新 的制度,该制度在各 国正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环境信息公开产生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中可以看到,环境信息公开,或称环境信息披露,是指拥有相关环境信息的主体,以维护人类可持续的、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目的.依法将其掌握 的环境信息以相应形式 向公众或有环境信息需求 的客体公布的做法。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则是有关这 一做法 的一 系列正式 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总称,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机构、组织,及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国际上确立和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标志是 《奥胡 斯公约》。1998年 6月 25日欧洲经济 委员会在丹麦的奥胡斯 召开了第四次全欧环境部长会议 ,会后 36个欧洲 国家签署了《奥胡斯公约》。该公约保护了公民获取信息,参 与决策和诉诸 法律的权利 ,以及保证 现代人和后代人 生活在一个足够健康 和舒适环境 中的权利。

如今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有所建树的国家主要是《奥胡斯公约》的签字国和缔 约方 。如 罗马尼亚把环境保护方 面的公众参 与、公开信息和提高公 众的意识 问题作 为政 府的工作重点 。美 国的电力行业企业S02排 放 、治理和交 易的信 息均完 全向公 众公 开 。荷兰政府通过“环境管理法案”,强制 要求污染 严重的企业 向政府报告详细的环境行为信息。挪威于 2004年初 正式实行 《挪 威环境 信息法》,该 法规定 政府机构 、法人和 自然人在收集、提供环境信息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违 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目前.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机构组 织 、内容方式及相关思想文化建 设 .推动环境信息公 开由一种新 的环境 管理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

2.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一做法顺应了今天全球公共管理的变革浪潮.反映了全球治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它本身正是这一系列新理论和新变革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

2.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治理”概念日益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表明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按照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中所作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或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治理有如下特征:其一,治理主体 的多元化。参与管理的主体 已不只是政府部门,而是包括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性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 织 、政府间和非政府 间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分层治理。其二,治理客体的扩展。公共治理涉及 的领域很广,包括 国家政权治理、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管理等,特别突出的是,全球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治理也内含其中。其三,就管理过程而言,治理是一 个上下互动 的管理 过程 ,它 主要通过合作 、协商 、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是 建立在市场原则 、公共 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四 ,治理还 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治理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变革,同时也带来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创新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包括:环境信息公开中政府权限及实施方式的变革;环境信息公开中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地位作用的重新认识等等。

2.2环境问题的特性决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环境问题具有流通性、复杂性,一旦造成环境污染便很难再恢复原状,所以其造成环境 污染后 ,往 往会 由更多无 辜的人来 承担环境污染 的后果。环境的这一公共物品属性客观上要求在环境这一公共事务领域内要有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解决,这也是要求环境信息公开 的基础 。环境信息的公开会使承担环境污染危险的公众对污染企业或个人进行监督 ,公众舆论会 促使政府加 强对污染企业 或个人 的环 境管理,防止更大的污染事故发生,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环境信息公开顺应公众参与的客观要求环境管理 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参与环境管理的设计、监督、实施,包括政府和企业增加透明度和公共性 ,并给予个人发言权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环境 问题是社会公 共问题,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会公众 的积 极参与 ,而实现这种合作 与参 与的一个基本前提便是公众对相关环境信息的获知。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要让公众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起到促进与制衡 的作用 ,知情的公众必然要求在环境信息方面享有对称的权利,要求政府公开相关信息。

2.4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环境决策 的科学 与民主 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问题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 性的特点,对于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政府来说 。只有切实掌握环境状 况特征和变 化情况,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决策。对公众而言,知情的公众对问题更敏感,更善于对政府或企业的决策者的假设提出质疑,也更可能组织起来推动社会和政治变革。对消费者而言.充分的环境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或减少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也可以避免或减 少由个人行为引起对他人造成的环境损害。对民间团体和组织来说,信息是决定其发挥作用和影响大小的关键。而企业则需要各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来实现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于是政府的科学决策就取决于与公众、消费者、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互动。

总之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今天出现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 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 目前也同样面l临日益严重 的环境问题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信息篇(10)

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项新 的制度,该制度在各 国正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环境信息公开产生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中可以看到,环境信息公开,或称环境信息披露,是指拥有相关环境信息的主体,以维护人类可持续的、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目的.依法将其掌握 的环境信息以相应形式 向公众或有环境信息需求 的客体公布的做法。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则是有关这 一做法 的一 系列正式 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总称,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机构、组织,及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等。

国际上确立和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标志是 《奥胡 斯公约》。1998年 6月 25日欧洲经济 委员会在丹麦的奥胡斯 召开了第四次全欧环境部长会议 ,会后 36个欧洲 国家签署了《奥胡斯公约》。该公约保护了公民获取信息,参 与决策和诉诸 法律的权利 ,以及保证 现代人和后代人 生活在一个足够健康 和舒适环境 中的权利。

如今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有所建树的国家主要是《奥胡斯公约》的签字国和缔 约方 。如 罗马尼亚把环境保护方 面的公众参 与、公开信息和提高公 众的意识 问题作 为政 府的工作重点 。美 国的电力行业企业s02排 放 、治理和交 易的信 息均完 全向公 众公 开 。荷兰政府通过“环境管理法案”,强制 要求污染 严重的企业 向政府报告详细的环境行为信息。挪威于 2004年初 正式实行 《挪 威环境 信息法》,该 法规定 政府机构 、法人和 自然人在收集、提供环境信息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违 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目前.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机构组 织 、内容方式及相关思想文化建 设 .推动环境信息公 开由一种新 的环境 管理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 

2.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一做法顺应了今天全球公共管理的变革浪潮.反映了全球治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它本身正是这一系列新理论和新变革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

2.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治理”概念日益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表明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按照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中所作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或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治理有如下特征:其一,治理主体 的多元化。参与管理的主体 已不只是政府部门,而是包括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性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 织 、政府间和非政府 间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分层治理。其二,治理客体的扩展。公共治理涉及 的领域很广,包括 国家政权治理、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管理等,特别突出的是,全球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治理也内含其中。其三,就管理过程而言,治理是一 个上下互动 的管理 过程 ,它 主要通过合作 、协商 、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是 建立在市场原则 、公共 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四 ,治理还 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治理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变革,同时也带来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创新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包括:环境信息公开中政府权限及实施方式的变革;环境信息公开中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地位作用的重新认识等等。 

2.2环境问题的特性决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环境问题具有流通性、复杂性,一旦造成环境污染便很难再恢复原状,所以其造成环境 污染后 ,往 往会 由更多无 辜的人来 承担环境污染 的后果。环境的这一公共物品属性客观上要求在环境这一公共事务领域内要有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解决,这也是要求环境信息公开 的基础 。环境信息的公开会使承担环境污染危险的公众对污染企业或个人进行监督 ,公众舆论会 促使政府加 强对污染企业 或个人 的环 境管理,防止更大的污染事故发生,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环境信息公开顺应公众参与的客观要求环境管理 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参与环境管理的设计、监督、实施,包括政府和企业增加透明度和公共性 ,并给予个人发言权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环境 问题是社会公 共问题,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会公众 的积极参与 ,而实现这种合作 与参 与的一个基本前提便是公众对相关环境信息的获知。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要让公众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起到促进与制衡 的作用 ,知情的公众必然要求在环境信息方面享有对称的权利,要求政府公开相关信息。 

2.4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环境决策 的科学 与民主 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问题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 性的特点,对于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政府来说 。只有切实掌握环境状 况特征和变 化情况,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决策。对公众而言,知情的公众对问题更敏感,更善于对政府或企业的决策者的假设提出质疑,也更可能组织起来推动社会和政治变革。对消费者而言.充分的环境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或减少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也可以避免或减 少由个人行为引起对他人造成的环境损害。对民间团体和组织来说,信息是决定其发挥作用和影响大小的关键。而企业则需要各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来实现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于是政府的科学决策就取决于与公众、消费者、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互动。 

总之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今天出现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 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 目前也同样面l临日益严重 的环境问题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环境治理信息篇(11)

[作者简介]李颖(1976- ),女,吉林通化人,吉林警察学院中外语言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54-02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信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突出特征的信息化,更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可以说,人们处于信息化的环境中,没有信息人们就不能实现快速的交流,没有信息就会导致社会的停滞与发展。然而,当今的信息化环境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如大海汹涌之势力,不断涌现,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自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这是由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发展所产生的;二是信息传输更加快捷,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信息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瞬时完成或同步地传播;三是信息来源十分繁杂,既有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信息,也有很多影响社会发展甚至容易对社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由此可见,当代的信息化环境是复杂的,我们必须重视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关注信息化环境对人们的各种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重视信息化环境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作为年轻的一代,现代大学生成长于相对于前辈来说更为优越的环境,他们思想开放,对人生的追求充满了期望和更高的要求。然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稚嫩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政治态度、价值观念、人文理念、社会认知等方面都尚未成熟,正处于易于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时期,在当前多元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在高等教育时期,必须关注信息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重视信息化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理清思路,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地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不但对大学生自身产生影响,也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产生影响

当前的信息化影响,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人群施加了同样的作用,但由于各种人群的情况不同,而发生的作用不同。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说,信息化影响一方面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同样也会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生作用。

(一)当代信息化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时期,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思维活跃,对外部信息感受力强,因而,青年大学生对外部信息的变化和作用反应更为强烈。应当看到,当代信息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1.当代信息化环境对现代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作用是重大的。信息化环境中传播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动态反映,它很多是新的事物、新的技术和手段的情况传递,在很多情况下反映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这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的新信息和新思想充满了好奇,富有兴趣,善于汲取和采纳,因此,当代信息化环境中传播的信息,有利于大学生新的思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其思维的开阔,有利于其观念的革新。由此,在信息环境下,大学生不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展了他们广阔的知识空间,更有利于他们在积累知识和信息中,创新思维,放飞理想,激发他们改变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因此,信息化环境,是推进青年大学生创新发展的外部力量,是促进大学生提高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有益的。

2.当代信息化环境对现代学生成长与发展也存在负面的作用与影响。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由于所传输的信息错综复杂,来源广泛,其成分优劣不一、参差不齐,他们既存在推动社会发展的信息,存在利于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有害信息,存在消磨人的意志的低级趣味的信息,甚至影响人正常生活与进步的腐朽、没落信息,更有甚者是反动信息。因此,信息化环境中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政治立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进步,国家的不断强大,一些敌视我国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的敌对分子和势力,伺机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起对我国公民尤其是青年人的侵害,它们往往用各种“温香”的手段,加强在信息上的侵入,通过向大学生们传递和释放不良的信息,来试图施加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说,对这种险恶用心的信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工具,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双向作用。当前信息工具对人们的影响来自于信息工具的现代化,目前最为典型的信息工具是“互联网”和“移动手机”。这两种现代信息工具的应用不但得到了发展与普及,而且青年大学生触手可及,已将他们作为日常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的工具。可以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他们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更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络和手机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带来了海量信息,这不但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一网情深”的感受,也产生了没有了手机就没有了巨大的信息来源的感受。现代这些信息工具,成为大学生们日常生活、学习和交际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日益发展和不断进取的有力助手,但同时,随着应用这些信息工具程度的加深,大学生对信息工具产生了依赖作用,甚至产生了很多的负面作用,由此产生的思维变异和心理失衡也随之而来。现代信息给人们的信息传输和人际交往营造了一个多彩、虚拟、交互的环境。多彩的环境往往情景逼真,大学生们长期接受这些信息往往习惯使用形象思维,而传统的读书、看报所采用的抽象思维逐渐减少;现代信息环境的虚拟身份的出现,使得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与他人信息交流中,放纵自我,失去约束,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容易陷入现代信息环境中的操守丧失和行为失范的泥潭;现代信息的交互环境,方便了大学生们的互动交流,无论是网络间的游戏互动还是人际互动,都刺激着大学生们在信息环境中遨游的神经,他们往往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甚至网络成瘾,忘却时空,导致身心失衡,产生心理的变异,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的沉沦和颓废。

(二)现代信息化环境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

1.现代信息化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信息化环境中,来自于各方面的丰富信息,为当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交往全面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选择,为己所用,它打破了传统的信息来源单一、教育内容单调的局面,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途径的信息来源。同时,丰富的信息资源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拓创新。另外,现代信息工具还可以充分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用,比如可利用便利的信息工具,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向大学生快速反馈意见,实现与大学生交流互动,这种工作方式更有利于贴近现代大学生,贴近他们的生活,又有利于实现与他们的即时快捷交流,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现代信息化环境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当代的信息化环境是复杂的,它不但对当前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同时,它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产生不良影响,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受其影响,思想上产生了滑坡,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同时,现代信息工具的推广与应用,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很多不良信息借助网络信息工具一旦产生,就迅速蔓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传输环境,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隐匿的,不容易被发现的,这无疑也给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适应信息化环境,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一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当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第一,应对现代信息化环境,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很好应对。信息化环境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信息化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高效的信息工具,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知如何下手,他们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努力去获取信息、挖掘信息,更不懂得怎样去利用信息。面对信息化环境带来的挑战,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去努力研究新的信息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努力去发现问题,不努力去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了墨守成规,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比如,面对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环境,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没有重视运用网络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使自己的工作时常处于被动局面。

第二,应对现代信息化环境,一些高校在硬件上缺乏有力应对。虽然现代信息已经高度发展,但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却存在很多缺陷,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比如,有的学校网站仅仅是发一些通知,布置一些工作任务,而没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来吸引大学生,没有用网络来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更有一些高校缺乏在信息工具硬件与软件上的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网络工具、网络平台投入和建设不足,有些软件存在很多缺陷,不能适应大学生信息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积极适应现代信息化环境,努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和有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作为高校应充分适应时展的要求,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环境,努力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环境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产业发展的变化,引起了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研究和掌握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认识思想政治面临的信息环境形势,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明确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在创新理念确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实施信息化方式和手段,要积极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方式和方法,并充分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基础,巧妙利用现代信息环境,加大信息工具的应用力度。

第二,重视现代信息环境下的人才需求特点,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信息化环境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信息环境,它不但信息来源多、信息海量,而且信息传输的渠道趋于网络化、快捷化、形象化和互动化,这种新兴的信息环境既需要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来管理信息、利用信息、传输信息,还需要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会驾驭信息,学会应用信息工具。因此,当前,高校一方面要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引入,提高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力量,同时,也要通过学校集中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加强日常学习等方式,迅速提高现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掌握信息工具的应用,努力在信息化环境中能够充分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努力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在加大学校信息设备、技术投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建设,并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信息力量,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处于对信息的监控、掌握之中。当前,高校应重视校园网的建设,加大校园网络的覆盖面,增加学生上网场所的建设,使学生在校园内方便上网;同时应重视校园网的信息建设,增加能够引起大学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有效信息,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努力提高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们获取各种信息、交流思想、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另外,学校应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员队伍,要加大力度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实现与大学生的便利的信息互动,实现有针对性的、快捷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生活阶段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根据高等教育实际,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校园网建设成为对大学生吸引力强、大学生参与面广、大学生乐于参与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