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9 23:46:20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1)

“国际市场营销”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已开设多年,2011年开始在本科阶段讲授,之前主要在专科阶段讲授。授课过程中,学校一直鼓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该门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

在我校,“国际市场营销”的开设一般是在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第6学期,每周3学时,共54学时。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后续课程有“营销策划”、“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专业课。

“国际市场营销”的课程体系与“市场营销学”比较接近,主要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导论、国际营销的经营哲学、国际营销的环境、国际营销调研、国际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国际竞争战略、国际市场产品策略、国际市场定价策略、国际市场分销策略、国际促销策略、国际营销组织、计划与控制等内容。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内容结合也比较紧密。

目前,在很多高校,“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即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为了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很多高校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二、“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程体系与“市场营销学”接近,初次讲授“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师普遍认为这门课授课难度大,备课无从下手,授课积极性不高;学生也认为授课无新意,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团队综合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认为“国际市场营销”开设初期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呆板陈旧

笔者于2006年开始讲授“国际市场营销”,当时可选择的教材并不多,而且各版本教材差别不大,内容体系与“市场营销学”非常接近,教材偏重理论,其中的案例较少,内容也没有立足于国际的视角。学生已经学过“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的开设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机械重复,毫无意义,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国际市场营销”开课初期以“单向灌输式”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授课教师也会采用案例教学法,但目的还是在于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案例更新滞后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学校课程的开设是按事先制订的培养方案进行的,因此等课程开设时,经常出现教材中案例陈旧的问题,如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这在当年都是营销大事件,但等到“国际市场营销”开课时,这些当年的营销热点已经过时了。大学生喜欢追逐新鲜事物,陈旧的案例对他们缺少吸引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不足

开课初期,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没有使用多媒体。随着条件的改善,开始使用了投影仪,并逐渐过渡到多媒体。从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到投影仪、多媒体的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是教学的效果,甚至是教育的改革。

三、“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如今,“国际市场营销”的教材和参考书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授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经过权衡比较,结合我校对教材管理的一些规定和课时要求,教学团队最终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主编的《国际营销学》一书。这本教材的第1版于2008年出版,第2版于2012年出版。第2版内容体系更合理,层次更清晰,增加了鲜活的案例,更强调国际营销实践。由于这本教材涉及较多国际贸易的知识,建议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之后开设“国际市场营销”。

教材之外,给学生提供了三本各具特色的参考书。第一本是由菲利普R.凯特奥拉(Philip R. Cateor)、玛丽C.吉利(Mary C.Gilly)、约翰L.格雷厄姆

(John L.Graham)著,赵银德等译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这本书已经推出了第15版,同时具有中文版和英文版,方便英文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的解国际市场营销的不同视角。第二本参考书是武汉大学甘碧群教授主编的《国际市场营销》。这本教材是国内国际市场营销教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内容体系较庞大,案例较少。由于我校“国际市场营销”的课时所限,没有选择它作为教材,而是将其作为参考书供学生课余学习。第三本参考书是南开大学吴晓云教授的《全球营销管理》,于2008年出版,全书包括15章内容,体系与第二本类似。

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参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材,以帮助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点。

(二)参考其他高校精品课程资源

相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精品课资源,“国际市场营销”的精品课程资源是比较少的。在东南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http://jpkc.seu.edu.cn/lib/seu/default.do)中可以找到的部级精品课只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市场营销实务”。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jingpinke.com)可以找到省级的精品课一门――中央财经大学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另外还有三门校级的精品课,分别属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除了上述高校的精品课资源,温州大学的“国际市场营销”精品课也非常好,授课教师从中参考了较多课程资料。

我校“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受益于其他高校优质、共享的精品课资源,在参考这些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三)整合教学内容

我校授课教师在讲授“国际市场营销”时,没有按照教材内容分章节介绍,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

课程开始时,教师会提出几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要不要国际营销?要的话去哪里?怎么去?去了以后怎么办?这几个问题就是整合教材内容的总思路。在这个思路下,把教材内容重新编排为5大模块,即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营销环境、国际营销战略、国际营销组合和国际营销管理。国际营销概论解决的问题是“要不要国际营销?”国际营销环境解决“要的话去哪里?”国际营销战略解决“怎么去?”国际营销组合和国际营销管理解决“去了以后怎么办?”每个模块分别对应教材的相应章节,在授课时会进一步提示学生这种关联关系,以方便学生学习。

由于学生在“国际市场营销”之前已经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对“市场营销学”的内容体系比较熟悉,5大模块的划分增强了学生对营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而不是零散的一个个知识点,这样有例于案例教学时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四)更新教学案例

所使用的《国际营销学》第2版于2012年11月出版,教材中的引例、案例和延伸阅读都比较新颖,基本上是发生在2010年至2012年的营销案例,如海尔在日本设立亚洲总部、中投的全球投资、中国光伏进军非洲、功夫熊猫的营销功夫等。尽管如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是不断把更新、更具时效性的案例补充进课堂教学。例如,在介绍国际营销中的商业文明时,把当时的新闻热点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引入课堂;在讲解知识产权保护时,把苹果与三星的知识产权之争作为导入案例;在解释文化维度理论中的权力距离时,把韩亚航空失事原因调查时飞行员“不敢在前辈面前带墨镜”作为例证。

不仅首次使用该教材时这样做,再次使用同样教材时持续补充新案例更为必要。通过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双向互动教学

在“国际市场营销”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每5~10分钟,教师会准备一个讨论或思考题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这样做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果遇到大的讨论题目,教师会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给学生提出要求。例如在谈到“中国走出去”这个问题时,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是“中国企业不止能走出去,更要站得住,如何才能在国外站住?”同时给学生介绍了参考书目和文章,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思考、做笔记,下次上课时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烈讨论。

2.在作业环节注重与学生互动。作业环节的互动参考了教学团队在“营销策划”这门课里的一些做法。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团队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同时,对分组提出几个要求:自愿组合,5人左右,女生男生搭配。作业先提交纸质版,教师批阅后,挑选出比较好的组,要求其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展示完成后,还有其他小组质疑、评价等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2)

新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下,国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刺激和推动,各国多元化的产品开始渗透到我国,使得当前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种类和渠道不断增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客户的可选择项增多,就使得客户更加关注服务。因此,国企在制定市场营销方案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国企市场营销创新的服务质量,以通过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特色化的产品服务来吸引客户,并逐步培养出属于国企的长期、忠实客户。

一、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现状

(一)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内涵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固化思维的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等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充分调动自主能动性,拓展信息交流途径,开展能动思维活动,充分打开思维的空间,以超常规甚至是反常规的方式和新的视角、思路、见解来思考问题,并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通过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性,提出新颖、独创、与众不同、有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解决方案,以更新、改变和创造新的东西,如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的成果和效果,从而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等特点,其中常见的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心理思维以及周边思维等[1]。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创新思维是指在新时期,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能够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元素、新文化和新理念,有效结合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案和理念,强调思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不受以往市场营销思路的固化影响,来寻求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包括创新市场营销的理念、分配机制等内容,以保证营销方案、企划策划等内容都符合新时期消费者的价值导向,增强消费市场对国企产品的认知度和了解度,并吸引更多潜在的消费者认同国企产品,从而确保国企产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新时期依旧能够获得一席之地,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2]。

(二)国企市场的创新思维特点与表现形式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其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行政性、商业性和公益性特点[3]。国企市场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大多体现在营销方案制定、产品竞争以及渠道拓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其中产品竞争方面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针对具有不同市场前景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创新方式。营销方案是指紧密贴合新时期的新文化、新元素和新理念,以优化创新自身的营销理念,从而满足当前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营销渠道是在互联网时代,高效应用多元化的现代媒体技术,逐步拓宽自身的市场渠道,以提高国企的市场渠道;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产品的营销反馈情况,并建立员工奖励机制和评级体系,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以促使员工提高自身服务水平[4]。

(三)国企市场营销中创新思维的具体实施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国企市场营销的创新思维应重视创新营销手段,更新营销思路,包括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差异化营销的战略理念,并严格区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才能保证国企市场营销理念和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以确保国有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网络营销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被众多企业重视和应用,更是提高国企市场营销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资源的普及和推广,网络营销已成为新时期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营销方式和消费渠道,其中微信和淘宝这两种网络营销渠道在居民日常生活网络营销中的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5.8%和20.2%。因此,当前国企在制定、实施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应用,树立科学的网络营销理念,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积广泛、传播速度快、使用群体较多的发展现状和推广优势,积极开展国企市场营销的网络化,拓宽产品的流通范围,以吸引更多潜在消费群体了解国企产品和理念。如结合国企生产经营实际,高效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和文化,建立具有国企特色的网络销售平台,并重视产品的宣传形式,通过逐渐丰富国企独特的网络营销渠道,来有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点击、浏览、关注和收藏,从而在无形中增强国企的口碑和形象建设。虽然关系营销的发展时间较长,但国企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等的影响,导致其不重视关系营销,也就无法高效发挥关系营销的价值优势。在市场竞争激励的新时期,国企要正确认识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并重视开展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国企、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随着新时期网络资源渠道来源广泛、信息共享和公开效率较高的发展现状,国企在进行产品销售过程中要及时处理国企本身、相关组织以及各级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国企能在市场宏观政策、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发展前景等动态变化过程中及时优化和改革创新自身的市场营销理念,以高效利用互惠关系,保持国企稳定的客户资源,从而增强国企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强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其他企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来突出国企的特性和优势,以吸引大量潜在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企在制定市场营销理念的过程中,要做好市场调研的准备工作,并细分国企的目标市场,深入研究并明确新时期消费群体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以保证在制定产品营销方案过程中能够迎合当前大众需求,凸显国企的独特价值和企业形象,吸引大众的眼球,再逐步拓宽国企的营销市场。

二、国企市场营销中创新思维的构建

(一)创新思维在国企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市场营销理念的滞后性是影响甚至阻碍国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新时期,国企依旧采用传统统销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会使得国有企业的市场营销方案无法满足当前消费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国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创新思维在国企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国企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尤其是国企在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当前用户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来为用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新颖性、独一无二的产品,可以在增强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为国企的品牌营销策略打下坚实基础。在国企市场营销的渠道构建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紧跟时展步伐,做好网络营销,能够加快国企产品的传播速度以及扩大产品的传播范围,还能利用网络的双向交互功能,帮助国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精准推送,从而降低国企营销成本。

(二)创新思维的原则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其本身具有新颖性、价值性等特性。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要遵循冲击性、包蕴性、渗透性以及简单性的原则,从而确保创新思维和营销方案能够在众多的产品营销策划中脱颖而出,有效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以实现创新思维价值最大化。(1)冲击性原则本质上是希望利用具有冲击力的图案或者形式来提升营销方案的视觉张力,以快速吸引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时代背景,来增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包蕴性原则是通过引人瞩目的形式和内涵丰富的内容来吸引观众,即引导消费者透过营销方案的表面来看到其本质,如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巧妙、惊奇的包装和组合,强调新颖、独特,以达到新奇的传播效果。(3)渗透性原则强调怡情,以希望通过有内涵、有韵味的营销方案逐渐渗透到消费者的情感世界中,来有效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变化,引发消费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4)简单性原则强调清晰、简练的结构和形象设计,突出精炼化,但其与粗制滥造和高深莫测具有明显差别。在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方案中,平中见奇的创新思维更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提升中国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营销管理

受计划经济等因素影响,当前国企对市场营销的创新思维和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忽视对新时期消费市场调研,使得国企的信息来源较为狭窄。即使针对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创新,也大多是跟随市场发展现状,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化,不能及时优化和调整。这就使得其采用的市场营销创新手段不符合国企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方向,不利于推动国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环境发展已趋于成熟,尤其是站在国际发展环境的角度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和应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这给我国国企市场营销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国企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紧跟时展步伐,明确新时期消费市场的变化特点,科学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国企自身的实际情况,精准定位营销模式,培养和提升国企的市场营销创新思维,使其将自身的发展重点放在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上,遵循高效回应理念和整合营销理念,并积极构建系统、有机的营销整体。例如,将文化和产品进行组合营销的文化营销以及利用消费者情感使其对国企产品产生认同的情感营销等策略,以保证国企市场营销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刺激协同销售效应的产生,使其形成品牌效益营销策略,促进国企产品和服务销量的增多,以满足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不断扩大国企市场占有率,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国企市场营销创新的服务质量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全面形成的新时期,国企要将自身的市场营销目标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在逐步推动国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将自身的营销方式由传统刚性市场营销转变为柔性市场营销,即更加关注新时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强调突出消费者的个性体验和认同,从而细化国企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建立信息交互沟通渠道,完善国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通渠道,以保证国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紧跟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系列和服务质量。尤其要重视制定完善的顾客售后档案和跟踪回访机制,以针对顾客的感知进行科学、系统的优化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满意度,有助于发挥消费者口碑的重要价值,逐步提升国企的品牌建设,并增加消费者对国企产品的信任度,可以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高效转变为现实购买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

当前为了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就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从整体层面提高国企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首先,紧密结合市场化因素,合理制定市场营销人员的薪资架构,以积极吸引更多高素质、优秀的专业型、综合型人才投身到国企市场营销工作岗位中,从而为国企市场营销部门引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其次,国企要积极宣传创新思维对促进员工进步、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性,以刺激员工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再次,国企要重点针对市场营销岗位的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既要保证营销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紧跟时展步伐,充分了解新时期其他企业的市场营销方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既符合国企特点又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营销手段,从而高效吸引客户;最后,制订适当的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将国企市场营销的效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新创造思维,并重视产品的服务,从而在帮助国企抓住客户的同时,不断提升员工个人的收益水平,最终实现国企与员工的双赢。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的新时期,国企要想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要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以发挥创新的价值优势,来提高国企的市场营销竞争力。通过加强企业营销管理,明确新时期消费市场需求,做好目标市场群体细分,并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积极转变自身的营销理念;加强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提升国企市场营销创新的服务质量,使其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努力把握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以通过制订多样化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当前多元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逐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信任感,做好自身形象建设和品牌建设,高效顺应动态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推动国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敏娜.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研究———基于线上线下融合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1(13):87-89.

[2]李雄.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路径探析[J].轻工科技,2021,37(7):118-119.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39-01

正确分析《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改革的前提。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和企业对高素质市场营销人员的要求,比如: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手段单一化,考核手段简单化等等。这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市场营销学科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很难培养出头脑灵活、富有创新意识的市场营销人才。鉴于此,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手段必须改革。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得《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为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和创新性人才做准备。

1.适应性原则。《市场营销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须适用于学校课程总体设置方案,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

2.求实性原则。《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因此应着眼于实效。

3.综合性原则。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是仅凭一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就能达到的,而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途径到方法等各方面加以综合,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

4.渗透性原则。理论教学只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要考虑与其它课程相互协调,互相渗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将国外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注重国外发达国家的学术动态,把最新的理论观点引入课堂,保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2.改造融合中国传统商业营销理论进课堂、进教材,形成本土化的教学体系。中国商业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没有形成现代营销理论,但却具有许多成功的营销思想和营销方法。为此,我们把这些中国的传统商业营销理论引进课堂,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同时,把有些内容引入教材,弥补从国外引进教材内容的不足,形成本土化的教学体系。

3.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形成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与市场营销理论相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孙子兵法和货殖列传等。儒家文化提供了思考市场问题的价值观点,如诚信营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课堂,让学生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加以传承、运用、发扬光大,对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对不同的专业,在案例应用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本专业特定的研究方向和环境条件。例如对于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会做简单的市场调研、预测以及案例分析。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案例应用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从复杂的营销案例中找出原因,寻求答案。其次,在市场营销教学的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等行为习惯;在案例、应用和模型的设计和分析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企业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有切身体验,了解市场的实际,增加实训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课程教学同时,要求学生课下大量阅读企业的具体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者,加强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调研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创造适当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声、形、静、动并茂,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完成了电子教案、教学幻灯片、习题集、试题库,为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构筑了平台。在同一的教学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性,力求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才能。

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

1.综合评价。即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评价、岗位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每一教学单元的“基本技能课业”“综合实践课业”对其课业训练中表现出“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三者评价分值比例可以考虑各为30%、40%、30%。

2.过程评价。即对每个学生一个学期所要求完成的课业都进行评估,对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表现也都进行评估。《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可分为四个单元,即:课前预习单元,课中听课和回答问题单元,基本技能课业单元,综合实践课业单元。各单元的评价分值比例为10%、30%、20%、40%。

3.量化评价。要使课程评估落在实处,必须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并制作成《课业评估考核手册》把复杂的评价转化成“表格评价”方便教师与学生操作。4.多元主体评价。课业评价不是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尤其是课业训练中的表现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有些课业可以取师生联手考评;还可以邀请企业对学生课业进行评价。

五、结束语

总之,关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关注,又要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快推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亟须进一步摸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路子,对此,感到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虞未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英国BTEC教学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

2.冯伟国,徐静.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目标、模式初探.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4)

据近些年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的经验,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人才一直是社会各大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好的帮助。但是,目前我国存在一个很大的现象就是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在企业实习之后得到的企业认可度较低,其中很多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度掌握程度较低。很多学生都能够掌握好书本知识,可是一旦应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就不能够随机应变。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很多学生在遇到特性的案例时不能够很好的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去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其根源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薄弱。

一、我国高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1.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较少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没有参与实际的市场营销案例的运作,很多老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参加工作,老师教授的知识点大部分来自于书本。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大多是从教其他学科转教营销专业,教学专业知识缺乏。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不足

目前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现有的教学方式还是和其他科目一样,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没有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缺乏单独运作市场营销案例的经验。整个教学中还是学过于依赖西方的理论体系,目前的市场营销专业从教材到案例,很多都是国外的教科书或者专业期刊复制的内容,缺乏结合我国当下经济时局和大环境的特点进行研究。

3.老师教学方式片面化

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推销能力、市场调查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进入企业才能接触到相关详细的内容。书本中的教条主义很难在现实社会中完全的运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综合营销能力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市场营销学科未来实践建议

1.加强市场营销师资力量建设,结合案例教学

老师是整个市场营销学里面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现状,很多教师相关知识或者社会阅历较少,因此需要老师更多地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同时,结合我国新形势下的企业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另外,运用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帮助学生从案例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能够灵活运用。

2.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因此学校需要更多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社会实践性参与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身临其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思维。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比如在校园生活区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形象店经营礼品、日用品和化妆品等定位为学生群体的产品,可以为在校师生日常生活消费提供便利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鼓励大学生知行合一,真正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调查市场,分析市场,产品定位,营销策划等,只有这样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管理能力。

3.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法来训练学生市场营销能力,学校可以加强与社会企业之前的强强合作,帮助学生在空余时间进入到企业里面去实习,从而了解市场现状和掌握适宜的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史屹凯,金秀玲.浅析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2]翟志华.解决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2).

[3]王筱璃.试论我国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4(5).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5)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因为市场营销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时间不长,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够规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建立合适市场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学与实践脱离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讲授课本上的理论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而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理论研究的学者,很少教师能够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中的营销案例都是课本上的现成例子,很少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始终感觉这些例子离自己还非常远,所以印象不深,也很难将案例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果导致了营销案例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的调动起来。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把讲授理论知识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忽略了互动教学,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来营销课程应充满了案例,充满了互动,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结果理论知识讲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唱“独角戏”,且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丧失了对这门课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中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且陈旧。教师课堂上板书加上口述,很少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未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时间用在了写板书和口述案例上的时间过长,能够给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偏少。如果整个营销课程都采用板书加口述的形式,学生对授课形式缺乏新鲜感,长期以来会挫伤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且这种形式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接收新知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课堂案例可参考性不强且陈旧

因为市场营销学起源于美国,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我国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基本上是引进和解释西方的营销理论,缺乏充分的吸收和消化,所以市场营销的教材中大多是国外的营销案例,这些案例与我国的市场经济情况不完全相同,也不能适用于中国的市场,对于学生可参考性不强。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市场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而一些旧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起到作用,需要被新的营销手段所代替。我们现有的教材中很多案例还是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的事情,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营销手段已无用武之地。陈旧的案例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改革

原有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因此对现有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更新市场营销理论知识

市场营销学教育的基础是营销理论。如果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扎实的理论教育,市场营销学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更谈不上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剔除一些落后的市场营销理论,时刻跟踪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关注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前沿。时常翻阅国外最新的营销著作,了解国外近期成功的营销案例,关注国外市场营销的最新动态,与我国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归纳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营销理路体系,作为教学的重要理论材料。

2.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其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来介绍营销案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利用互联网,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掌握国外的先进营销理论;利用营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营销业务实战。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营销课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3.增加营销实践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教学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缺少营销实践经验的学生,很难在刚毕业就顺利走上营销岗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始终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利用课题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营销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营销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从营销战略决策、产品评价、市场预测、目标市场的评估与选择、产品定价、促销、营销控制等全方面的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最终达到实现学院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小结

培养合格的营销人员,需要市场营销教育。营销教育又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在改革中,我们要考虑到市场营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实践性强、时效性强,同时,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修庆.传统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2001,12.

[2]沈伟,闻学,乔刚.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则走向国际市场,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国际营销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目前,国内很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英语普遍欠佳,而英语专业的从业者又不太了解市场营销。因此,既掌握营销知识又熟悉一门外语的国际市场营销人才顺应市场的需求,凭借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自身优势获得较大的发展潜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重点大学,拥有一批部级特色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为教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就体现了这种国际化特色和定位。

一、双语教学简介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 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欧盟采用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 则较好地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外语作为学校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的双语教学。换句话说,双语教学的本质是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这种整合中既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又有除母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如果要将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与外语的重要性做个比较,对于非语言类的学科来讲,笔者以为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外语只是一门将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也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将很难吸收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为什么不是全英教学而是双语教学呢?一是因为全英教学对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口语要非常流畅。二是在母语环境下,学生英语的思维时常存在障碍,不能够像汉语讲解时吸收得那么快。因此,双语教学毫无疑问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意义与挑战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把握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了解全球营销环境的现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此,学生最好要熟悉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为国际商业沟通做好准备。对于将来要出国深造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第一,对教师的英语功底要求较高。我校不光提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更鼓励全英语教学。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的讲课课件、教材、考试要全部使用英语,课堂授课要求70%以上内容全英语授课。这一比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而做调整。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来说,英语授课是个门槛,主要体现在口语上。除非任课教师在某个学习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或者有很强的英语能力,否则需强化英语训练,提升英语水平。对于专业好、英文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学校可以派到国外学习,了解多元文化,提高英文水平,因为双语教师必须是一个双语者和双元文化者。“广外”近年来每年都给校内教师举办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通过考试者学校将遴选送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进行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访学进修。母语是英语的环境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和开阔视野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回国后将开设全英(双语)课程,并受到教务处的督导和考核。当然,平时还需继续巩固和强化英语练习。

第二,双语教学对学生的生源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但英语要好,还要养成看英文教材的习惯,并且要能用英文进行思考。“广外”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可以,经过选拔进入全英班的学生英语水平高,对双语授课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专业课不同于英语课,相对于中文,用英文学专业课其吸收能力和效率毕竟没有中文那么得心应手。

第三,改革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克服一些困难,例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设计。此外,学生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书籍形成观点。我们期待着“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的教学方法

1.一组一案例教学法

一组一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将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案例,小组成员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将案例展示出来,并根据案例问题做出分析的教学方式。一组一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如果只是单一的讲授理论,学生也许会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在英语环境下,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兴趣不大。如果课堂适当地引入一些生动的例子或者案例,课堂气氛很快就能调动和活跃起来。可以根据国际市场营销学每章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至两个案例。例如,课程有十章通常就需要有10个案例,这些案例由教师提供主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内容,这是团队作业。班里的学生可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要用英文展示PPT,展示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介绍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最后一起总结出案例的讨论结果。

在这种一组一案例的教学方式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要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的教学案例材料是全英文的,为避免学生的畏惧和抵触心理,案例的题材最好能够突出“新”、“奇”和“趣”,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品牌或公司做案例。例如,在讲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以选用欧洲迪士尼乐园的最新案例;在讲国际市场细分时,可选用“smart轿车”的案例;在讲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时,选择宜家家居的案例。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关于ZARA的综合案例,比较ZARA、H&M和GAP的国际营销策略,学生很感兴趣。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出口、许可、合资与独资等多种模,可以据此精心设计,让学生选择模式并分析理由。有些案例并未给出材料,而只是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案例。例如,原产地效应的案例分析和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等,由学生自己找案例,深入分析,并最后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有一场学生的案例展示,活跃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给“广外”冠以“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的美誉,就是因为“广外”的课堂展示如此之多,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2.学术研讨教学法

一般来说,国际市场营销学的选修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延伸。然而,不难发现,这两门课程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框架十分相似,不少理论是相通的。如果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没有特色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门课程除了双语授课外,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创新。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专业课,通常安排在高年级授课。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了,他们需要更多的阅读和思考。本人认为,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国际一流的期刊文献,例如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等,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学最新的科研成果,做到学研结合。刚开始,教师可以自己提供期刊论文讲解给学生听,渐渐地培养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英文期刊文献的能力。对于原产地效应、国际营销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问题,可以用案例和学术期刊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不同角度的提升。如果时机成熟,再组织个小型的seminar,让学生将一流期刊中他们感兴趣的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分享出来。学术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值得尝试。

3.现场教学法

国际市场营销学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实地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线及国际产品组合时,可将学生们带到校园附近的超市,了解宝洁公司的多元化产品在超市上架的实况,现场实地讲解什么是产品线、产品组合以及该超市的产品组合优化的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在讲市场定位时,以依云纯净水为例,让学生了解到一小瓶水的售价高达10元以上何以吸引目标顾客。在讲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可以让学生在大型综合超市,根据产品的品牌、包装和标签判断是以出口模式、许可模式、合资模式还是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现场教学法让学生摆脱沉闷乏味的理论灌输,在现场直观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四、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展望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应只关注教学环节,更应扩展到备、导、教、改、考、评等教学全程。还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网络加强师生沟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本人在英国访学期间发现,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教师的课件、案例资料、阅读资料和通知会挂到平台上,学生凭账号和密码登录下载。事实上国内有些老师已经开始运用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8).

[2]姚数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8).

[3]张丽娟,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建设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7)

一、企业营销与企业发展的关联性

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和市场有着永远不可分割的关系,影响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因素有许多,有外在和内在的因素之分,不同的因素所影响市场营销方案和决策也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应该综合考虑每个因素,以制定市场促销的最优方案。本文以企业角度的内外关键因素作必要探讨。

二、内在因素

(1)企业资金状况。企业在选择市场营销方案时,必须考虑本企业的资金状况,考虑企业内部与外部有多少资金可以调用到市场营销这个决策的实施中,不能因为资金的不足而不得不放弃之前制定好的最优的方案,而选择一个备份营销方案。这样虽然可以打开市场,但是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并不多,销售总额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数额。(2)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因素主要体现在制定营销方案时,参与人员的能力,若企业拥有一支强大的销售精英参与到营销方案的制定,那么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已经成功了一半。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好的销售人员也成为各种企业争夺的资源之一。另外,在人力资源这方面还应该要求企业的领导者的能力相对要强,能带领自己的下属朝着企业的目标共同努力奋斗。(3)企业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指的是企业处理与其他企业及社会公众的关系时,不断地进行沟通协调,通过树立良好的形象等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活动。这要求企业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同时要多和与自己发展相关联的单位联系,为本企业的事业发展奠定好社会基础。

三、外部因素

(1)人文环境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企业的目标市场的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和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这一大的人文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起了很大的关键作用。人口的数量决定着市场的容量,若目标市场的人口数量庞大,像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其市场也相对较大。人口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制定销售策略对市场的针对性和差异性。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影响企业营销主要包括价值观、风俗习惯、教育状况、语言文字和,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市场的顾客的购买倾向。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地调查研究目标市场的人文环境后再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2)社会经济环境及政治法律环境。企业要随时关注经济的一波一动和国家出台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或货币政策。另外,企业也要了解本企业的目标市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收入状况,这决定了现实的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数量。政治环境其实影响的是企业的营销方向,而法律环境则为企业规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企业的营销方案要随着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而相应地做出适合市场的改变,否则方案实施将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是企业在制定营销方案时要符合法律的明文规定,不能为了提高销售总量而不择手段地进行市场营销,这不仅会损害人民和社会的利益,也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企业应时时刻刻把法律这一因素考虑在前。(3)科技环境因素。现在的科技发展异常迅速,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的生产力也不断地提升,各方面的联系也不断地加强,企业应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用科技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达到质量好,价格低的效果,这样可以让企业的营销方案更容易制定。此外,运用互联网等科技加强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时刻清楚了解市场的动态,抓住营销的最佳机会。

四、自然环境因素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因素是因为资源的紧缺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相应地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实在环境污染这一社会性的问题上。另外,自然环境因素在市场营销方案制定,选择目标市场时,同样的产品针对什么样的地理环境,而选择适合的营销方案。像同样的款式和质地的羽绒服,在冬天北方的定价和在南方的定价有很大的区别,原因是北方的天气要比南方冷的多,对羽绒服的需求比较大,所以顾客对其的价格弹性要小,定价要比南方高。其它产品也一样要根据目标市场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而作出不同的营销反应。

参考文献

[1]吴键安,郭国庆,钟育赣.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7~81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则走向国际市场,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国际营销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目前,国内很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英语普遍欠佳,而英语专业的从业者又不太了解市场营销。因此,既掌握营销知识又熟悉一门外语的国际市场营销人才顺应市场的需求,凭借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自身优势获得较大的发展潜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重点大学,拥有一批部级特色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为教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就体现了这种国际化特色和定位。

 

一、双语教学简介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 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欧盟采用的英文表述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学科内容与语言整合), 则较好地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外语作为学校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的双语教学。换句话说,双语教学的本质是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这种整合中既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又有除母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如果要将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与外语的重要性做个比较,对于非语言类的学科来讲,笔者以为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外语只是一门将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也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将很难吸收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为什么不是全英教学而是双语教学呢?一是因为全英教学对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口语要非常流畅。二是在母语环境下,学生英语的思维时常存在障碍,不能够像汉语讲解时吸收得那么快。因此,双语教学毫无疑问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意义与挑战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把握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了解全球营销环境的现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此,学生最好要熟悉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双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为国际商业沟通做好准备。对于将来要出国深造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第一,对教师的英语功底要求较高。我校不光提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更鼓励全英语教学。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的讲课课件、教材、考试要全部使用英语,课堂授课要求70%以上内容全英语授课。这一比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而做调整。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教师来说,英语授课是个门槛,主要体现在口语上。除非任课教师在某个学习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或者有很强的英语能力,否则需强化英语训练,提升英语水平。对于专业好、英文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学校可以派到国外学习,了解多元文化,提高英文水平,因为双语教师必须是一个双语者和双元文化者。“广外”近年来每年都给校内教师举办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班,通过考试者学校将遴选送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进行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访学进修。母语是英语的环境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和开阔视野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回国后将开设全英(双语)课程,并受到教务处的督导和考核。当然,平时还需继续巩固和强化英语练习。

 

第二,双语教学对学生的生源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但英语要好,还要养成看英文教材的习惯,并且要能用英文进行思考。“广外”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可以,经过选拔进入全英班的学生英语水平高,对双语授课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专业课不同于英语课,相对于中文,用英文学专业课其吸收能力和效率毕竟没有中文那么得心应手。

 

第三,改革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克服一些困难,例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设计。此外,学生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书籍形成观点。我们期待着“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的教学方法

 

1.一组一案例教学法

 

一组一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将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案例,小组成员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将案例展示出来,并根据案例问题做出分析的教学方式。一组一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如果只是单一的讲授理论,学生也许会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在英语环境下,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兴趣不大。如果课堂适当地引入一些生动的例子或者案例,课堂气氛很快就能调动和活跃起来。可以根据国际市场营销学每章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至两个案例。例如,课程有十章通常就需要有10个案例,这些案例由教师提供主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内容,这是团队作业。班里的学生可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案例,根据教学进度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要用英文展示PPT,展示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介绍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最后一起总结出案例的讨论结果。

 

在这种一组一案例的教学方式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要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的教学案例材料是全英文的,为避免学生的畏惧和抵触心理,案例的题材最好能够突出“新”、“奇”和“趣”,最好选择学生熟悉的品牌或公司做案例。例如,在讲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以选用欧洲迪士尼乐园的最新案例;在讲国际市场细分时,可选用“smart轿车”的案例;在讲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时,选择宜家家居的案例。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关于 ZARA的综合案例,比较ZARA、H&M和GAP的国际营销策略,学生很感兴趣。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出口、许可、合资与独资等多种模,可以据此精心设计,让学生选择模式并分析理由。有些案例并未给出材料,而只是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案例。例如,原产地效应的案例分析和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等,由学生自己找案例,深入分析,并最后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会有一场学生的案例展示,活跃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给“广外”冠以“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的美誉,就是因为“广外”的课堂展示如此之多,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2.学术研讨教学法

 

一般来说,国际市场营销学的选修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延伸。然而,不难发现,这两门课程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框架十分相似,不少理论是相通的。如果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没有特色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门课程除了双语授课外,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创新。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专业课,通常安排在高年级授课。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了,他们需要更多的阅读和思考。本人认为,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国际一流的期刊文献,例如 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等,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学最新的科研成果,做到学研结合。刚开始,教师可以自己提供期刊论文讲解给学生听,渐渐地培养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英文期刊文献的能力。对于原产地效应、国际营销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问题,可以用案例和学术期刊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不同角度的提升。如果时机成熟,再组织个小型的seminar,让学生将一流期刊中他们感兴趣的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分享出来。学术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值得尝试。

 

3.现场教学法

 

国际市场营销学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实地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线及国际产品组合时,可将学生们带到校园附近的超市,了解宝洁公司的多元化产品在超市上架的实况,现场实地讲解什么是产品线、产品组合以及该超市的产品组合优化的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在讲市场定位时,以依云纯净水为例,让学生了解到一小瓶水的售价高达10元以上何以吸引目标顾客。在讲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可以让学生在大型综合超市,根据产品的品牌、包装和标签判断是以出口模式、许可模式、合资模式还是独资模式进入中国的。现场教学法让学生摆脱沉闷乏味的理论灌输,在现场直观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四、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展望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加,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与外国企业同台竞技,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需要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国际营销人才。这对中国高等院校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这一门具有应用灵活性的课程讲授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一 互动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具有理论系统性和应用灵活性的特点,单纯由教师讲授,往往会使学生感觉十分乏味,从而难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在每章节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明确各章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可供参考的主要书目及网上学习资源。与学生讨论,是否有部分内容需要修改,怎样修改;课程教学之前及过程中学生可以、应该做哪些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围绕学习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采取提问、课堂小组讨论、辩论、案例辨析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此外,根据授课内容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在课下巩固课堂知识,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二 案例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各高校授课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案例法使用得当,不但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亮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及方法的实际运用有所体会。

首先,在案例教学中,如何选择案例、选择怎样的案例十分重要。有些授课内容,只需要配合理论知识,讲一些简短精悍的小案例,如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环境”时,对于各种环境文化因素的学习,最好配合各种小案例进行说明,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国际营销环境与国内营销环境存在的差异及其给营销活动带来的复杂性。小案例所花时间不多,却能很好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看到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实际用途。其次,案例要紧跟时展,避免陈旧。采用的案例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国际营销的政治风险”时,可联系案例2013年韩朝关系紧张对在朝鲜投资的韩国企业营销带来的影响;讲“国际包装策略”时,可以采用案例“百事敢为中国红”等。案例具有时代性,能够使学生对当前国际市场营销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更真实的了解,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采用一些经典的综合性案例,引导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此,需要教师课前精心挑选案例,将其发放给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对案例进行解析。随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则结合学生们的观点进行有效的点评。

三 多媒体教学

伴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长江大学已经具备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在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视频、图片、表格等教学手段,可以把刻板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如在讲授“国际包装策略和品牌策略”时,采用各种产品包装图片对包装策略及其品牌进行说明;讲授“国际渠道策略”时,利用结构图将某些国家的特定产品市场渠道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在讲授“国际市场的进入方式”时,选择播放央视纪录片《跨国并购》第3集《两种文化》,这段视频能够很好地说明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如何选择适宜的进入策略,深刻印证了已学过的知识――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对营销的影响。播放完视频,请学生对视频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让他们分析这种进入策略下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获得的主要利益、可能面临的问题等。学生们对此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

有时,笔者也会要求学生自己制作PPT,以带动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在前述综合案例的分析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将他们要阐述、分析的内容制作成PPT,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进行分析。学生的创意以及他们对问题的见解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学生制作的PPT音、色、形俱佳,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些学生的分析很有个人见地,往往会得到同学们的喝彩。这在增加课堂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10)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营销环境竞争不断激烈化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营销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临国际市场开发的问题。根据海关总署2014年1月10日进出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可见,中国企业已经与外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同台竞技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关系协定(TPP)达成基本协议,规模占全球4成的追求自由贸易的巨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但TPP却没有中国。那么,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竞争,想要在国际市场立足,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要更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与运作规律,熟练掌握国际营销战略与营销规划策略,更加需要具有大量具备专业知识、有一定实践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这对中国高等院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达到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授课过程中,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部分或较生动的案例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而对于理论系统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现在学生上网方便,课堂出现很多“低头族”;再者,基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在课堂引入更多案例,导致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上,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理清各章节的教学主线,重点讲授必需的理论知识,设计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的问题,增强实践探究。从课时安排上,教师可以将整个学期的课时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教师主要讲授国际市场营销的四大模块:国际营销环境分析、国际营销战略、国际营销组合策略以及国际营销的组织与控制,每一模块讲完之后,安排教学互动的作业,如让学生模拟企业进行国际目标市场选择,制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竞争战略与营销组合策略。最后一个阶段以学生实践、教师指导为主,运用相关国际市场营销教学的平台进行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国际营销环境进行市场细分来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自己的营销计划,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教学过程中每一模块的任务作业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解,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国际营销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并制作PPT进行讲解,如分析苹果手机的营销策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灵活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在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授课过程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明显。作者认为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方法仍存在改良的空间,需要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来将课程讲授得生动有趣,讲练结合,增加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培养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突出学生的分析、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先由教师给学生讲授基本理论和知识框架,设定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思考与探讨问题等途径主动探究答案,自行领悟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所需设置问题,可分为论述报告型和实践设计题,如让学生分组挑选不同国家作为目标市场分析其营销环境特征的论述报告型问题,针对某种产品进行国际市场调研策划的实践设计题。该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考、分析、实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自己研究探索的锻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也大有益处。

2.案例教学法

相对于理论教学,学生对案例教学更感兴趣,案例教学法使用得当,对于国际市场营销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不但可以增添教学亮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能对实际运用有所体会。教师要选择前沿的、典型的、紧跟时代的案例,并且要以中国企业的案例为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从中国企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从而提高本土高校的教学效果。案例可以由老师讲授,也可以组织学生挑选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建立案例共享资源。首先将学生分成案例分析小组,选择案例进行识别、讨论与跟进,案例分析成果以PPT形式在班级共享,既丰富了案例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得以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的前沿知识,从而教学相长,与学生良性互补。新形势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增强了学生参与了解市场行为过程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3.模拟教学法

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企业进行国际营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开学第一堂课就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拟定一个公司,围绕一个产品从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购买行为、国际市场调研开始,到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国际营销战略与策略,再到最后具体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实施、管理与控制,对国际市场营销整个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进入角色,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营销战略策略方法与技巧,能更适应企业对国际营销人才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高校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一般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平时的学习,出勤目的大多是为了争取平时成绩不是为了认真听课,因此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考核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加入项目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项目成绩=40%[∶]30%[∶]30%,考试成绩仍是期末考试试卷上的得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等,项目成绩包括学生分组所做案例分析、项目模拟训练等的表现,评分由教师评分、小组评分、其他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取平均值。此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外国企业同台竞技的同时也需要走出去,需要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国际营销人才。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培养这类人才而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应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创新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迅速捕捉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营销环境。

参考文献:

[1]闫微.国贸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431.

[2]田振花.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多样教学法[J].学园,2014(11):75-78.

[3]左玉玲.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4(12):190.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篇(11)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方向。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D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59-03

一、研究背景

市场营销过程中,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法主要集中在对人员专业化程度的培养,在课程安排和选择上对人员的培养主要以提高专业化能力,培养一种深入营销认识为主,营销人才多数都以如何做好市场营销专业化技能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在经验上比较丰富,但是缺乏长远的规划能力和创新意识。现代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方法和策略逐步增多,甚至达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面对当前国际化、市场化竞争激烈的环境,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方向从专业化的技能单独培养,转变为了多元化、创新意识、拓展能力的培养标准,通过培养科技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主。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式,结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的有效发展需要,通过市场营销人才战略转型为主,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自身价值,这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创新点。通过研究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可以总结我国当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发展的众多学术建议,了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和观点,为未来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提供研究观点。

二、新时期市场营销的发展特殊性

2.1复杂性与交叉性

市场营销是对市场中某件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制定一种策略,其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涉及的学术面积和影响力也非常大,因此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涉及的理论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决策学、商品学、价格学、法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审计学、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面对这些众多的影响因素与理论点,市场营销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利用这些理论点展开营销工作,制定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又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特点,与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结合来看,市场营销的特殊性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在交叉性的特点上,对市场营销的策略制定和观点提出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2实践性与应用性

市场营销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中,考察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与策略制定的主要标准是市场营销的实践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营销策略的制定成功与否全然决定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的实践性价值,以及其应用性的价值。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企业市场经营与发展都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员或自身市场营销人员的帮助。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过程中,市场营销的人才特殊性还展现在应用性的特点上,如何有效的将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突出自身价值的有效性都是应用性特点的展现。

2.3商业性与经营管理性

市场营销发展的特殊性还包括市场营销在面对当前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的商业性与经营管理性的特点,根据理论的科学定位以及市场营销学的管理范畴来看,市场营销理论的管理界定主要包括对市场存在资源的商业性与经营管理相互结合,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市场营销的发展经常偏向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与控制的基本需求,对企业狭义管理和广义管理的范畴和技术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满足了管理学最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外,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要主义市场经营的方向变化,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做好规划。

三、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新定位

3.1市场营销人才的基本素质

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新的条件与定位,确定好市场营销人才的基本素质,根据产品服务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把握好市场营销策略的引导方向,利用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新标准作为审核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按照培养的任务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新培养策略。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具体完成工作任务要考虑到国际市场变动、国内市场变动,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环境变化,以及社会发展变化等多重原因。结合市场营销职业的具体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活动带来的全新变化,网络的发展对市场调查资料的手机与营销活动的实施策略带来的很大的阻碍。

随着培养市场营销人员积极性的目标得到确立,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培养要以提高整体思路为主,培养多元化的应用人才。例如在市场营销培养中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进行营销方案,在营销团队中培养每一个学员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促进营销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升,积极实施各种有利于市场营销人员工作开展的策略,积极组织各项调整和动员会议,借助相关企业的整改案例作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在完整的业务工作背景下,对市场营销的各项资源与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宝贵的经验,制定未来的整改方案。

在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中,一切的业务活动要遵守国家法律进行,在开展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方案中,要符合法律法规内容,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商业机密,对国家形象要有所考虑,还要对商标权的侵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进行研究,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需要清除的了解这些相应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未来的市场营销战略发展规划中有所建树,拥有自我的独特认识和正确规划,通过这种发展方法扩展自我的能力。

3.2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新观点

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要根据地区状况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观点内容。根据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传统观点,进行创新和整合,作者提出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新观点。

观点主要包括几点内容,首先要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借助社会行业方面的专家力量,在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劳动管理科学的有关理论对市场营销职业工作进行定位。以此为参照,抽象出市场营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其次,分析完成职业工作任务所需能力,为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了明确的参照,从而为市场营销建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而非“学科”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全面、系统地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也为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素材与落脚点。

3.3市场营销人才国际化战略的诠释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需要与国际化接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国际化战略标准是根据市场营销的具体战略规划和思路进行的,未来的构建活动中,国际化的市场营销人才需要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作者在这里给出对市场营销人才国际化战略定位的具体解析,从当前的国际化标准来看,重点是做好教学工作。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培养观念,提出全新的发展规划方案。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学习理念,转变传统的专业知识背景为主的学习方法,向着实践教学、灵活教学转变;第二,要积极落实产学研平台的搭建,完善产学研三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利用资源协调方法改进教学模式;第三,利用社会营销资源,组建专业化的校园团队,为社会培养能够发挥实际价值的市场营销人才;第四,研究和翻译最新的国外文献,掌握最新的国外市场营销动机和新理论,对提升国际化经验和意识有很强的帮助。

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的具体途径

4.1 确立战略型、实践型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创新,首先要树立好正确的培养目标,建立正确的培养意识,利用战略型、实践型的培养方法改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一种新型的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学习营销精神,在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培养战略型的学习精神为主,提高营销人才学习动力,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为主,通过时展相互结合的办法,打造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队伍,培养营销自主学习的动力。专业化的营销人才无论身在何方都可以完全自动自发的进行自我学习,对营销知识的掌握要尽可能完善,要以国际一线的操作经验和案例为主进行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自学有效的营销策略,对未来工作中遇到的营销难题可以很快的解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培养营销管理人才,从营销策略制定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营销管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培养目标的第二个重点内容中,要考虑长期战略准备工作如何进行,对于战略思维的树立和战略系统工作的完善,要有创新意识的完成长期规划。例如培养营销管理人才,就是要在短期内培养营销策略的制定,在长期内培养营销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利用有效转型发展,改善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应对能力,提升重点工作意识,打破传统营销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另外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营销管理人才的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调整,运用战略意图和眼光开展创新型、实践型的发展,培养一群拥有自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动力的市场营销人才队伍,提升实战经验。

最后,确立培养产学研——经验——可持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利用营销策略的产学研结合,提出理论较为前卫的国际参考,接着利用搭建社会化的实践营销平台,让更多的拥有丰富经验的营销人才进入高校分享经验和操作思路,随后加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引导营销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将这种模式引用到各个市场营销培训机构、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其他分支机构,引起重视并做好推广工作。利用这种创新模式,完全可以带动全国的市场营销发展,为市场营销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支撑。

4.2设计科学的市场营销培养方案,开展实际情境模拟培养

首先,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大行业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力度,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或面向工作过程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现代人”和“职业人”。

其次,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设计的具体细节,按照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资源协调进行整合发展,将岗位需求作为课程主要开发的重点内容展开,提高市场营销职业化培养的适应性。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中,主动与各企业建立用人培养协议,利用“订单”培养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主,调整企业的专业化培养方向后,确定企业的培养规模,设计产学研的培养课程方案,利用学校与行业相互结合的方法,加强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保障课程设置的主导方向与价值,维护市场营销人才的价值。

再次,设计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培养理念,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开放性,市场营销专业应广泛关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向,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与方法等思维训练及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与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最后,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以营销培养人才作为培养主体对象,开展营销培养,充分考虑到学生队伍整体素质和现有知识技能的拓展,加强经验型教学和兴趣型学的开发。在市场营销方案中,树立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法,从职业发展前景规划入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技能、特长、心理进行分析,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与引导。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营销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富教师学习资源,开拓教师视野,提升市场营销教师素质,直观形象的提升市场营销的原理和知识点。根据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和策略,不断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利用网络传播的信息传递,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找准时机,适当有度,合理应用各种资源,处理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相互交流和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线索的学习,组织协作学习结合讨论和营销教学交流,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经验优化市场营销教学能力。

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市场营销创新实践能力,指导创新市场营销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市场营销劳动者获得创新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营销实战过程中,策略的运用要尽可能符合实践能力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创新学习和指导获得全新的学习动力和灵感。另外在学生的能力考核上要注重理论知识点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将理论的考核情况积极反应在职业能力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市场营销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