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6: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的跨国交流日益增多,国际移民不管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日益扩大。国际移民的迅猛发展和流动方式的多样化,给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极具重要性,为移民输出国及输入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转型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国际移民的类型及特点

 

(一)类型

 

国际移民,就是跨越国界而迁居至他国,并居留较长时间的人群。当前国际移民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永久性移民,该类型的移民移居目的国后不再回迁自原迁出国。非法移民,该类型移民主要是为获得法律许可而采取非法方式进入目的国,或具备有效证件但有效期限已过,仍然停留于目的国不返回其所在国。避难移民,因受到政治、宗教、种族等迫害,有正当理由离开在籍国,受到他国庇护的人群。技术移民,也称为工作移民,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知识、专业素质的人员,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技能型人员。该类型移民很受到目的国的欢迎。一些移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极为重视该类移民。此种移民的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学习性移民,主要是到国外学习的留学生,这是该类移民的主体。

 

(二)特点

 

首先,从流向来看,国际移民地区化日益显著,逐步形成一个地区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外部环境来探讨,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已从地区外流动逐步转变成往地区内流动,或转往发达国家。当经济复苏或逐步发展起来后,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国际移民的回归。其次,从流动量来看,金融危机后国际移民的流量逐步进入稳定阶段,输入国对移民的逐步由暂时性依赖转变成结构性依赖。比如:日本、韩国的移民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流失大量技术移民。以致于诸多国家不得不改进和调整移民政策,以吸引移民。最后,从内部流动情况看,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造成国际移民内部流动呈地区层次性,形成阶梯式经济发展。

 

二、关于国际移民原因的探讨

 

(一)全球化的影响

 

规模化移民是世界诸多国家或地区共有的较长的历史过程。但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移民不管是从规模、数量,还是从范围及影响性等均发生了诸多变化。国际移民随着商品、文化、科技等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移民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随着现代通讯、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人们能直观的了解到国家的富裕度、安全状况等,而安全迅捷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跨国行为提供了巨大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跨国移民的发展。

 

(二)经济层面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导致国际移民的重要原因,在经济收入、就业领域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虽说贫困和国际移民存在必然联系,但并非迁移就一定和贫困存在关系。移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因。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能为人们提供迁移的能力和资本,以追求改善自身生活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移民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当国内经济发展,收入提高时,移民数量会逐渐降低。可以看出,经济是国际移民的重要因素。

 

(三)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影响

 

当前,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体制存在双重劳动市场,即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力密集型的部门。发达国家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不稳定、薪酬低、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而由不能如以往利用妇女及童工来满足此种劳工需要。在此情况下,需要永久性的移民劳工来满足自身结构性劳动力需要,进而引起国际移民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对于移民而言,会认为即使工资低、劳动量较大,但比国内要好很多,出于此心态也促使人们移民。

 

(四)跨国移民网络的建立

 

移民和家属亲友的各种关系并不随着迁移而消失,反而更为重视和母国的社会关系。正是因为由此种网络的形成,之前移民人群会对留居母国的家属亲友起到极大的示范效应。正是因为移民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促使了移民现象的不断出现,这也是引起当前跨国家庭团聚移民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国际移民中介机构建立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际移民的增加。

 

三、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

 

伴随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移民在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及推进移出国和移入国社会整合及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移民,是当前国家和国家间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是移民者母国和移居国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纽带。在强化世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建立友谊,增强国际对话和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和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国际移民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全球性文化网络的构建,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思想和文化的融合和全球文化的发展,在文化、思想全球化中发挥着积极效用。

 

(二)对民族国家的管理权威提出挑战

 

当前,虽然一些国家都想有效控制国际移民的数量并制定相关的严格法律法规予以限制,但通常效果不理想。以致于国家对自身边界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日益减弱,大量的非法移民实施各种非法、非正规的方式逃避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实行跨国性流动。比如:美国与加拿大间的无证工人或不合规人员的流动极为通畅,美国和墨西哥间的非法移民的管控效果不佳,也可以看出对国家边界管理能力有待强化。

 

(三)影响民族国家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国际移民的规模化跨国界的流动在移入国形成多元思想和文化同时存在的局面。大量移民的会带来各自国家的民族文化、思想,使得移入国民族同质性和共同价值观受到极大挑战。国际移民大部分属于非主体化民族。而该种民族应对变动环境的过程中会增强社会分界意识,尤其是自己民族的心理认同。移民对其母国文化的保持和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移居国文化的认同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存在引起社会关系紧张及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在移居国,来自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移民会受到歧视和排斥。大量移民会给移居国带来不同的社会治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稳定。

 

(四)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移民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效用,其中大量的移民劳务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短缺的人力资源,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移民汇款也会成为其经济收入和发展的重要性来源。二是国际移民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更为边缘化、贫困化。在现阶段,国际移民具有新趋势,即高技术移民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移入国的发展实力,而削弱了移出国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 经济责任制;经济建设;意义;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5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03- 02

0 引 言

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国家的指导之下,以实现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实现权责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是将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相结合的有效制度。其对于公有制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建设有着制度基础性的意义。经济责任制对于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克服、腐败现象,对于全社会的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的实现,对于建立市场经济的有序秩序,对于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发挥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1 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一样,都属于企业的内在属性。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源的输入,更加需要社会责任的担当,只有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才能够让其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都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而且,企业能够获得持续性发展,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其能够为人们提供重要的生活需要,而这也正是企业责任性的一种表现,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履行责任本身就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保障。没有社会责任性的企业其发展难以进行,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招来灭顶之灾。就比如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因为其社会责任的缺失,才会让其生产存在重要的质量问题,不仅无法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还会成为儿童健康安全的威胁,而也正是因为此,其品牌瞬间崩塌,利润更是无从谈起。第三,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多方面、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与自身利润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社会多方面的元素有关,比如资源、环境等等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影响,甚至决定因素。而具有责任性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则会减少污染情况的发生,注重能耗的降低,注重能源的节约及高效利用,从而让企业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得更好的政府支持,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2 经济责任制的意义

(1)经济责任制实现有效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经济责任制实质上是国家加强经济纪律,实现有效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国家加强经济秩序是要在宏观调控上来进行经济秩序的有效规范,让经济责任制再由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地由强制性主导改变为各个经济主体的主导。经济责任制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是个人权利、义务、责任和一切行为物资所需承担的结果都是民主化。中国制度的变迁是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相结合,市场经济是实现各个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使决策权进一步分散,在原有制度的影响下,中国的行政机构的发达使国家所有权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低下的管理水平以及制度的不发达,使得大型的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低,管理制度混乱等这都是责任的不确定造成的,管理制度的提高有赖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可见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性。

(2)经济责任制对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上的重要性。有史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以粗放型经济发展为主,外延式增长始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经济效益问题极为突出。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要更加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变为集约式,实现“内涵式经济增长体制”,这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改变长久以来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经济形势中,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没有任何管束机制,来彻底改变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就出现了利用国家资金来进行的“缓慢式经济”,因为是国家的钱,责任问题均不明确,这种没有效率的行为是国家的资本严重浪费,资本利用率极其低下。因此,在如今的经济责任制的约束和引导下,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大幅度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才能使我们追求的经济目标得以更好实现。

篇(3)

引言

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刚性需求持续增加,如何快勘探、勘探好成为新时期地质勘探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

一、地质资源勘查技术发展概况

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其他基础科学与技术发展对地质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航天遥感技术的影响已如上述,其他如同位素的测定可以得到岩石的年龄数值和生成时的环境以至成矿物质来源的推论。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测量的应用,能更深入地了解岩石与矿物的成分与结构。高温高压下的实验技术可以使我们模拟地球表层以下一定深度的物理条件,从而研究深部物态变化的规律。鉴定、化验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快速地取得大量的精确数据,而计算机的应用又帮助我们能快速地处理和加工这些数据。地质科学已逐步由定性走人定量,对规律性的认识和掌握比以前更为准确。科学的预见性也就更能与实际相符合。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科技新兴科学的重大突破,成为带动科技进步的先驱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来自科技进步因素的比例还很低,据世界银行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约占3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平均为50%、20世纪末达60%~80%的比例差距还很大,这就说明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大潜力。地质工作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直接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同时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以矿产地质为例,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地下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地质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肩负着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地质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家对地质工作当前和长远的要求来看,除承担国家计划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必需的基础地质工作外,为发展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提供所需的矿产资源仍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众所周知,现在地质找矿难度增大,特别是寻找隐伏矿床和难以用肉眼辨认的矿产,难度就更大。

二、地质资源勘察工作的重要性

资源勘察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源是国家生存的根本,没有资源国家就无法运作,因此勘察资源是国家每时每刻都需要做的事情。例如石油,水,铜等资源。每样都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人们赖以牛存的基础,人不能没有水,人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可以活一周到一个月,但是没有水的话舌,就活不过3天。但是现在的水资源不断的在减少,我们可以引用的淡水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这与我们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的不断浪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国家开始倡导解决用水,更有的地方限制用水的数量或是时间。同时国家派遣大量的资质专家,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水源。

2、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石油的价值是十分贵重的,都说有了石油就可以与任何国家媲美,这一点都不错,石油是动力的资源,像我们现在用的汽车,轮船,还有很多大型的机器都是利用石油来产牛动力的。因此石油对于国家的正常运作十分莺要,如果没有石油很多机械都得停止下来。因此石油的勘察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国家为了石油的争夺而产生争执,更为了石油的开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3、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我国的分布、种类、储量和产量的极不平衡以及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因此不断的找寻新的矿产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矿产资源能够应用于我国的各个方面。矿产资源的分类也很多,例如煤、铜、铁等等。对于煤来说,冬天的供暖.电厂的发电。都离不开煤炭。就一个电厂来说每天都得卜万吨的煤需要消耗,因此煤炭的耗用量真的很大,就算再多的煤都会有枯竭的一天。因此资源勘察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找寻更多的资源。

以上几种资源只是资源中的一部分,其对于国家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稀有资源,更是专家们迫切需要,价值很大的资源。因此国家投入重金发展资源勘察,目的就是更多的储备资源,使我国成为资源大国,降低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使我国成为真正的强国。

三、地质资源勘察工作工应注意的问题

资源勘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勘察的结果,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勘察人员的安全。为了能够顺利、安全的完成勘察上作,勘察人员必须事先做好工作,预先分析可能出现的状况,时刻记住应注意的问题,保证勘察的圆满完成。

1、持有严谨的态度和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

勘测人员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不断的分析资源的位置所在,因为勘察仪器只是能够提供大体的位置,具体的资源所在还需要勘察人员利用丰富的经验和表面的条件来自我判断。闲此勘察人员必须谨慎的分析,尽可能的减少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同时勘察人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因为勘察的地点多为险峻的地段,如果不能够时刻小心的话,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闪此在选取勘察人员的时候,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他们的安全意识。

2、先进的勘察技术与仪叠

勘察资源不是简单的任务。需要先进的勘察技术的支撑。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勘察人员连资源的大置都不知道在哪,这样对于我国国土面积如此之大的国家来说,根本就足海底捞针。因此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勘察技术,研制勘测仪器足我国首要关注的问题。好的勘察仪器可以提供精确的资源所在,既节约了人力也节省了财力。

3、提高勘察人员的能力

再精密的仪器部是人制造出来的,因此仪器始终没有人脑发达,人脑中的很多想法无法通过仪器表达出来.所以说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对勘察人员能力的训练与培训,使其成为世界最好的勘察人员。

4、强化科学管理

发扬大庆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实行资金切块,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开展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结语

由上可见,地质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地质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的高低决定于地质科学技术的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需认清地质科学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予以正确对待,使地质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二、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

1.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首先,对于我国这样的贸易出口大国来说,降低关税的价格会使贸易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但是这种方式会扭曲生产与消费的动因,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会由于贸易条件被改变,会使贸易的收益超过其成本。但是贸易条件的改善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条件的改善是不符合现实意义的,这种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且会给自身的贸易邻国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最终有可能将会导致贸易萎缩的现象出现,引发很严重的问题。其次,由于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不完整性,会导致市场扭曲的情况出现,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干预来解决这一种现象,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国家的福利水平。对于现今的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状况,并且情况都是十分严重,尤其是在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基于这种原因,最终导致了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最后,相关的经济学者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凭借着产品的进出口来保证国家的经济收益,并且国家大力的扶持本国的战略性工业增长,对他国的市场份额以及工业利润进行掠夺,从而来保证本国的经济利益。这种贸易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①这种模式的使用条件比较极端,对于战略性的贸易政策来说,利益必须要以超额的存在为前提,但是这种超额的利润是不可靠的;②对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提出有待考证;③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战略性的贸易政策说到底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实施的最终结果,只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础十分的不稳定。

2.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根据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主要是要考虑到贸易中的受益者,才能够对价格进行相应的改动,对于贸易理论的分析主要是对三种收入分配模型进行分析:HOS模型、Jones-Neary模型以及Haberler-BreCher模型。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模型主要是建立在HOS模型以及Jones-Neary模型的基础上,这几种模型存在的主要区别是:如何看待生产的流动性,以及资本的利润水平,这些要素对贸易政策的影响很大。

三、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约束分析

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加强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的管理,国家政府主要是为了某种目的制定相应的对外贸易的管理原则,主要是对对外贸易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相应的政策干预,从而控制国家的对外贸易,增强了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向,所以对于对外贸易的制定主要是依照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且要遵循本国的经济发展的规律。

1.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家利益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所以我国制定了相应的贸易发展策略,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进行了相关的管理,近年来我国的进出口的总额不断的增长,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是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国家制定的对外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且我国对外贸易制定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贸易发展战略,贸易发展战略主要是指通过贸易和工业,政府改变出口的相对价格来刺激生产的策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经过不断的调整,在对外贸易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并且为了鼓励我国的进出口,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关税方面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优惠调整,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2.国家利益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的,并且国家利益在其中的影响很重,对于对外贸易政策的建立,要以国家的利益为主要基础。国家利益主要是指一切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东西。对于国家来说,国家的建设必须要由经济发展来进行支撑,并且国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主要是靠本国的经济发展的情况来体现的,所以只有经济提高了,国家的地位才会随之提高。国家利益主要可以分为:政治利益、安全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经济利益是国家的主要利益,所以国家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对外贸易政策来增强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对外政策的制定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主,国家作为一个大的利益集团,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控制者,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分析

3.1WTO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约束

在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将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国际约束,使我国很多的对外贸易政策中的一些方针政策都受到了约束,被禁止使用,并且有很多特殊政策在对外贸易中被规定只能进行暂时性的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趋于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这样会限制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补贴受到限制,WTO组织禁止发达国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补贴,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WTO组织给予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品方面的补贴,补贴对于发展中国家十分的重要,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财力不够,所以WTO组织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允许发展中的国家使用一些补贴;②反倾销的约束,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产品更容易遭到不公平的反倾销的调查;③进口保护手段规范,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进口保护手段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会导致我国的进口程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在关税方面,由于受到WTO组织的约束,也进行了不利于我国发展的调整。在我国受到很大的约束后,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对于反倾销调查来说,我国实行了贸易保护措施,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并且维护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3.2我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在国际上频繁的遭受反倾销的调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一些合作国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我国会经常遭受到反倾销的冲击。比如说欧盟,欧盟在判定我国的产品价格时,不是以我国的国内标准进行判定,而是以与我国相类似国家的标准进行判定,这样会导致我国的产品很容易遭受到反倾销的指控。所以我国必须要对出口的产品进行相应的价格调整,以保证能够顺利的出口,防止被反倾销指控。

篇(5)

金融发展理论是由麦金农和肖两人各自在1973年创立的,麦金农和肖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各自著作中都提出发展中国家走金融自由化道路的激进主张。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亚当・(AdamSmith)等人的自由思想是麦金农和肖理论的渊源。

金融发展理论的另一渊源是有关金融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出版)一书中,强调了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为了试用新技术以求发展,纯粹企业家需要信贷,“他只有先成为债务人,才能成为企业家”。

格利(john Gurley)和肖(Edward Shaw) 1960 认为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方面,金融的作用在于把储蓄者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者的投资,从而提高社会的生产性投资水平。Hugh Patrick(1966)指出,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上,可以有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需求追随”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使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另一种是“供给领先”,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

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 W. Goldsmith) 于1969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奠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从而成为金融发展理论鼻祖。他的理论主要包括:其一,首先提出并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概念,分析并提出金融结构衡量指标及金融结构类型。其二,研究并揭示金融深化的内在路径和规律。这些规律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三,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特别强调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金融发展中的明显区别。

麦金农(Mckinnon)1973和肖(Shaw)1973建立了一个分析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框架重点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特有的“金融抑制”现象。麦金农和肖放弃了以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转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麦金农(1973)放弃了传统金融理论中货币与资本相互替代的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金融制度使投资不是依赖于外部融资,而是依靠内部融资;并且提出了衡量金融发展的一个比较著名的指标―M2/GDP(金融深化指标)。虽然这两人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没有从更一般意义上来讨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他们认识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因此人们依然把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看作是金融发展理论形成的标志。

其后Kapur(1976)和Galbis(1977)等仍以劳动力过剩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更加严格的数学模型推导和论证补充建立了开放条件下的模型旨在证明和修补Mckinno n和Shaw的金融深化理论。

二、最新的理论进展

1.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一,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有关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的相关文献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罗列,我们借用Pagano 1993的简易框架,通过一个模型来概括地介绍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家在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作用机制上的观点。正如Pagano 的模型所揭示的一样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写作:

式中g为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A 为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s 为私人储蓄率。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通过促进储蓄以更高的比例转化为投资,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A),通过动员更多的储蓄(S)来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金融发展降低经济波动性。Denizer、Iyigun和Owen的实证分析,主要采纳了King and Levine(1993)提出的四项金融中介体发展指标,即LLY、BANK 、PRIVATE 、PRIVY。基于这些指标和所创建的模型,结合70多个国家的1956年~1998年的年度有关数据,得出如下结论:所有金融发展指标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且金融越发达的国家经济波动越小,说明金融发展降低经济波动。

第三,银行股票、市场发展与长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2.经济增长促进金融发展

篇(6)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鱼需解决的主要议题。为此,一些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方法。

1早期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论述

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后,谋求经济的发展以捍卫经济和利益成为其首先面临的重要任务。发展经济学理论受命于危难之际,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己任,试图通过揭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规律,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在研究该论题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观点和流派,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不同程度地蕴涵着有关经济安全的理论分析。在这一时期的理论纷争中,许多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研究。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学者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不安全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刚性结构,这种结构刚性不仅表现在经济结构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为了克服结构刚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而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受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发展中国家必须注重发挥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和推进工业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经济学家丁伯根等曾详细论述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政府主导下践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本积累等核心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驱动力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维护经济自和经济利益。因此,在本国经济资源、尤其是储蓄和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引入外资,通过利用外资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双缺口模型,该模型曾就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当经典和深入的分析,其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与国内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的缺口只有通过引入外资才能得到有效填补。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带来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善当地的就业水平,从而增加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在上述理论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普遍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实施了以工业化和资本积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滞后急需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变革和重大结构调整的现实,上述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如建立了独立的、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增加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引入外资为民族经济发展服务。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大量的外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和东亚地区,促进了其国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并使经济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唯工业化的理论和战略在总的经济绩效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却收效甚微,不仅没有达到改变结构刚性的预期目标,反而恶化了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失业率上升,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局面,从而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并且前者对后者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大,经济安全问题不断凸现并且深深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早期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局限

发展经济学的终结目标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维持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之初,各国经济相关度相对较低,其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制于冷战格局,从而使进口替代的保护政策和内源式的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之相应,发展中国家开始从自身条件出发研究经济问题,逐渐形成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一度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实践最受欢迎的显学。与增长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以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为范本进行的空洞说教和令人沮丧的结论相比,发展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能够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而不再以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基本完成的工业化为背景和依据,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其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构想,即使不能完全满足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实践的需要,至少也为满足这种需要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其时,虽然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己开始涉及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但是,在解析经济安全问题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2.1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严重忽视

冷战的终结为蓄势已久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相当程度上,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既往通过进口替代“自力更生”维护经济安全的思路陷入困境。尤其是国家间经济相关度的迅速提高使发展中国家对外部市场和世界整体经济环境的依赖日益加大,对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的经济风险和危机的敏感性也明显增强,而其本身在资本积累、市场环境、制度设施、技术构成等方面的总体劣势使其脆弱性日益凸现,如何规避风险、顺利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因噎废食,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换言之,如何维护本国经济安全从而确保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顺利发展是当前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当务之急,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波动促使这一历史课题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面对研究对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却仍以民族国家为限,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经济的影响,这种脱离实际的研究理路使传统的发展经济学难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经济安全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由此导致其理论价值的削弱甚至一度走向了衰落。对此,著名经济学家.PKrumgna提供的解释是形式化分析模型的滞后。实际上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究其实质,原有分析模型滞后的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彻底改变。由于原有的精制模型本身或多或少地受困于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数理统计与数学模型,从而导致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无法继续利用相对封闭的研究体系阐释开放环境中存在的重大的经济问题并陷入理论的困境。

2.2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明显不足

篇(7)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对中对外贸易的影响也随之加深,其在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崛起之势。20世纪90年代前后,美日欧以均衡的经济实力形成世界格局中的“三足鼎立”,但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就走入了低迷的状态中,欧洲经济增长稍有放缓的趋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呈崛起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各国的GDP总量排名中,中国的GDP总量为9.3万亿,巴西的GDP总量为2.5万亿,印度的GDP总量为2.2万亿,俄罗斯紧随其后,GDP总量为2.1万亿。据预计,未来10年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不相上下。

2.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程迟缓不前。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是各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的最基本途径,但是无论在任何时期,贸易自由化都是相对的,是与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存在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纪经济不平衡趋势在逐步加强,由于美国的经济发展要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这就使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竞争逐渐加剧。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经贸呈迟缓态势,从而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再一次加剧,致使贸易冲突升级,新贸易保护政策随之诞生。但是,在新一轮的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自由贸易竞争的激烈化,致使谈判进程缓慢,并不断在寻求各国统一利益立场的解决办法。

3.区域自由贸易相对比较活跃,并得到蓬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转轨使区域经济合作现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由于双边贸易谈判进程迟缓,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成为了世界各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新途径,从而促使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途径变得方便。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加入到了区域合作经济中,从而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WTO成员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协定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区域自由贸易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二、基于国际经济发展的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1.转变对外贸易的出口方式,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我国关于对外贸易的政策上分析,目前我国是以出口贸易为主要贸易战略。虽然我国的出口贸易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的出口贸易在结构与方式上都存在着局限性。首先,出口产品的结构大多数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有着世界加工厂的称号;其次,我国的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缺少市场竞争力。由此,我国应及时改变对外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方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转变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并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以提升我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2.强化我国对进口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相应的进口贸易战略。进口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还关系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因此,应强化我国对进口贸易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进口战略,以更好的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保障我国经济的安全。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要着重突出进口贸易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扩大进口,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技术原料资源的引进,以保证我国资源进口的多元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3.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面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形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实力,我国应全力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国家要鼓励服务贸易企业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实力。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完善关于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服务贸易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服务贸易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完善管理体系,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4.积极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当中。在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要积极的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当中,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积极的加强与港澳台之间的贸易合作,使我国的经济共同的繁荣发展并走向富强。其次,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格局中,寻找与自身利益需求互补并关系友好的合作对象。

总结: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并在经济转轨探索中,纵观全局的把握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实力,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在哈召开[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0(06)

篇(8)

摘要: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在资源的互通有无,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配置,即是“中心--”理论。这种全球经济发展下,落后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后便形成了相对的“中心”和“”。

关键词:中心--;经济增长;对外开放

一、“中心--”理论

所谓的“中心―”理论,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而刚好相反,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体,同时它们也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而多态的经济体系。在它们之间的变动与传递维系着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发展。普雷维什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1]

按照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世界经济分成了两部分,一是大工业生产体,二是为这大工业中心生产原料的经济体。前者就是“中心”,后者就是“”。实际上这就是生产工业品与初级品的区别。生产这些产品的地点,工具与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就决定了与之相关的成本和环境。而这个环境就指的是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的发达程度可以把世界划分成几块,欧洲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占据了技术与资本的优势,相对的是以拉丁美洲、西亚、南美洲等国家为天然资源与劳动力占据较大的优势。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经济的发达程度,以一件商品来论断就是生产这些商品的技术。他们之间的区别在贸易交流之后会发生变化,这种区别只是暂时、相对的,也即有在相对的经济与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后来居上的仍然会成为这个“中心”的一员。也有一些起步较晚的国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的机遇,获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逐步摆脱了“”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半”,乃至“中心”。[2]因此,这种整体性仍是动态的。“中心”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因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从世界的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增长

在全球化经济的时代,开放经济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所面临的是在众多的国家中进行贸易与价格的竞争,在贸易中获得快速的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梦寐以求的,不仅是在经济数量上的增长主要是在经济结构更加的优化。然而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了“核心―”观点,并指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论点,并指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滞后和收入不均,源于市场失灵和国际经济的“中心―”关系。[3] 在技术与资金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在全球贸易机制不健全下凭借垄断的技术而压榨原材料输出国(),他们会在价格上的买入垄断和产品卖出垄断。这就是普雷维什所说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原因,特别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对技术和资金的需求。在这些“中心”国家具有技术和资金正是“”国家的需求,这样“中心”国家与“”国家间的垄断便形成了。这种不合理的贸易会伴随着全球贸易发展,单极化逐渐发展成为多极化得到改变,改变以往单极化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达到共赢。而“”国家受“中心”国家的压迫也会渐渐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仍然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实力上的。很多国家在开放政策上做出政策上的优惠就是为获得技术与资金。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贸易间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资金的也在发生变化。国际组织IMF与WTO等为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不懈的努力,全世界的贸易发展正在走向公平竞争公平贸易的局面。

“”国家向“中心”国家输出原材料主要是在量上获得更多的收入,而相对于它的“中心”国家主要以高附加值获得贸易收入,比如日本、美国、韩国。前者的原材料价格是很低,尤其受到垄断时。“”国家获得的外汇主要用于国家基本建设,基本建设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增强剂。这样,“中心”国家与“”国家的是这种优势就会变得越来越来小。这种整体优势的增强,有利于全球资源的配置,在最有资源的配置下便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从一国开放经济分析经济增长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我们知道这样的模型:

Y=C+I+G+(X-M)

Y表示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C表示居民消费量;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国家的出口量;M表示国家进口量。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首先就在量上增长,开放经济模型中出口就是其中最大的增长源。在过去的封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全发生了改变,不管是“”国家还是“中心”国家都是在相互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之间的交换资源以达到配给。其中“”国家主要以出口原材料的数量占据优势来帮助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国家就购买原材料而加工成高附加值、质量高的产品出口。就在 “中心”国家向“”国家进口原材料的同时就在帮助它们弥补资金不足与技术落后。也即是说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出口原材料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但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却不一定会带动这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加。比如伊拉克国家就是在增加经济数量,国家经济并没有得到发展。在出口业的增加同时要带来国家经济综合实力提升,而这综合实力就表现在国家的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发达等等。这也是“中心”国家真正占据优势的地方。

从这一个模型中通过出口贸易增加经济数量的方式来加快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结论

“中心--”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在贸易之间交换资源换得了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借助与“中心”国家之间的贸易使得自己国家发展成为了“半中心国家”,再由“半中心”国家变成了一个“中心”国家。在这样变化的过程中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推动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它们不仅仅是在经济数量上有了较大增加而且也在经济综合能力上提高,也是数量向质量间转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9)

记者:2003年你们提出了BRICs概念,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根据和目的何在?

威尔逊:我们的动机是给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勾画一个轮廓。在考虑这些问题时,我们发现,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崛起和经济力量向它们的转移,很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从以前的研究中选择了4个主要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我们认为这4国在全球政策制定中应当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因为只有通过它们才能理解经济重心如何从发达国家转移。我们发现,上述4国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投资者日益关注的目标。

记者:你们提出的“BRICs”受到了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也出现了许多反馈。您如何看这些反馈,人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你们的提法?

威尔逊:我们发现许多人赞同这个概念,BRICs国家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学术界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我们过于乐观,但也有人认为我们的展望过于保守。许多人对于BRICs国家实现我们描述的“梦想”需要具备的条件看法不一,也有人对这一梦想的实现是否对世界有利持不同看法。当然,围绕着这些观点产生了许多不确定性,尽管我们一般倾向于乐观一方的观点,但我们的目的却是要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而不仅仅是提出一种观点。

记者:您对BRICs概念有进一步的发展吗?如何看2004年BRICs国家的经济表现?您是否认为它们现在的情况与你们当年的预期一致?

威尔逊:我们在最近的研究中发展了BRICs概念,我们试图进一步认识BRICs国家的发展对三个市场的影响:对油市、车市和对股市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更详细分析了我们设计的预期对BRICs国家中产阶级的影响、对全球增长前景的影响。这些国家2004年的经济表现相当好,2005年看上去也会更好。实际上,这些国家目前的经济增长比我们当初预期得更快。

发展模式和障碍

记者:您认为这些国家发展模式的优劣何在?

威尔逊:在BRICs中,每个国家都有机会成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大国,但就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每个国家又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中国的崛起说明了开放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性;俄罗斯的增长证明了资源的重要性,但资源既可以成为优势,也可转变为劣势;巴西的增长更依赖外资流入,这也使它经常受到危机的冲击;印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廉价的劳动力、信息技术优势弥补了基础设施落后和经济相对封闭等不足之处。

记者:BRICs国家的未来发展将会面临哪些障碍?您认为它们应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威尔逊:中国近期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金融体系提高资本分配效率,如何应对经济迅速增长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印度的困难是如何解决中等教育和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同时要保证政策的有力和连续;巴西需要解决境外和公共债务不断增长的问题;俄罗斯制度的稳定和过分依赖资源的增长模式是一个严重问题。

记者:BRICs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能源的主要提供和消费者。您认为它们的发展将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压力吗?它们如何突破能源“瓶颈”?

威尔逊:在最近的一项报告中,我们特别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BRICs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将使全球原油年需求增长比我们过去20年估计的高出2―2.

5个百分点。最大的压力可能来自未来10年,这对BRICs和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短期看,可能造成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这一“瓶颈”有两个解决方式,第一是增加能源生产,第二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或在生产和消费中采取节能措施。

与G7共处是可能的

记者:您认为BRICs国家能够与G7共处吗?

威尔逊:BRICs国家与G7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BRICs国家变得更加重要后,它们会在政治上进行角逐。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BRICs崛起对全世界都有利,它们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G7经济发展主要将取决于各自的政策。G7需要承认BRICs国家正在增长的经济实力、需要更多发言权的要求。BRICs与G7共处是可能的。

记者:在高盛的报告中,你们为何只选择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国家?难道没有其他国家吗?你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篇(10)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社会进步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根据时代要求,更新管理理念与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持下,通过制度、技术的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减少能源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与环保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能源使用的控制,减少消耗,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坚决避免因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第二,经济增长与消费能源相分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增加能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能源的利用率,促使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第三,创新低碳技术,将此运用在企业发展中,提升企业绿色环保意识,优化管理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真正的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三、低碳经济对企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碳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政府部门为了做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提出明确的要求。若是企业经营发展中,碳排放量超过规定的线上,那么该企业需要在碳金融市场购买排放份额。我国室温气体减排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国家企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温室气体减排市场发展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将此与自身发展充分结合,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促使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二)消极影响1.技术与资金影响低碳经济更注重低成本、低排放的发展,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经济与技术的问题,使用的生产设备多为能源消耗大的生产设备。在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技术,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创新,以此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来讲,资金与技术问题,是当前管理发展中面对的最大问题,也是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碳关税压力影响碳关税,就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对出口国家的产品进行征收税的一种行为。该税收的出现,增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与运行成本,致使企业的经济利益严重受到影响,造成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出现。该问题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学科的管理对策,减少因碳关税而造成的经济效益减少问题出现,提升自身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对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自身的运行状态,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自身工作的流程,落实低碳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综合运行情况。通过管理创新的方式,提升企业运行管理水平,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持续长远发展。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代入手,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一)立足低碳理念,明确发展目标价值观与发展目标的建立,能够推动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使企业发展状态更符合时代需求。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展示出企业应有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低碳经济对自身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将此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使企业经济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此外,管理者还应将低碳经济融入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中,将此真正的落实在日常管理与生产中,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对于企业经济发展来讲,明确低碳经营理念与发展目标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同时能够促使国家竞争发展,提升我国室温气体减排市场发展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学习,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更多新的技术与手段,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如国家电网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低碳理念与企业发展的融合,转变自身管理模式,引入多种新能源技术,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提升管理效率。

(二)立足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充分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将此融入企业生产工作中,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水平,促使企业低碳运行发展。就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来讲,若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需要研究与开发低碳技术,将此作为创新管理的重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实际生产工作中,转变传统产品生产开发模式,利用新能源技术进行创新,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此优化自身的工作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与碳排放量。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生产链,利用低碳理念与新能源技术升级产业模式,使企业生产模式更符合低碳生产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优化技术与管理手段,才能真正的在激烈累市场中脱颖而出,促使企业升级发展,实现企业产品生产的低碳化,真正的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

(三)基于市场需求,做好企业转型发展在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立足市场需求,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状态,制定创新发展计划,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以此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坚决落实低碳经济,将此作为自身发展的关键,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明确发展思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为经济转向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也明确未来企业发展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指明道路。自从党的十一来,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清洁能源优先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碳排放量强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将其与企业发展充分融合,以此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提升企业运行发展水平。通过对市场需求、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使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以此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实现与时俱进低碳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各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经济体制发展状态,出台相关的政策依据,为国家内部的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经济发展状态,相关的政策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制定管理创新发展计划,并在国家的政策中发现发展机会,利用低碳经济优势资源,提升自身的生产经营效果,提高综合竞争力。如,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碳排放实行配额制度,根据发改委计划,全国碳市场将在2016-2020年期间全面启动实施和完善。如,2018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答应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该内容中要求在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这一政策的出台充分说明绿色环保建立的重要性,为企业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对国家政策制度的分析,能够优化内部工作质量,使企业发展做到与实际俱进,真正的达到低碳经济发展建设。

篇(11)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指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更加离不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一、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现代企业是依法成立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所要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盈利的目的,就要科学的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使之合理的运用。可以说,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够快速的发展,而财务部门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说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成败是由财务成果决定的,这也显示出来采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而实现盈利的目的。所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财务管理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对资金的管理,也就是理财。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功能运行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方式,自身的综合性、政策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决定其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第一,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特征。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社会中很多的行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包括银行、保险、和相关的企业等,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又要通过资金的方式将这些价值表现出来,这就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符合,财务管理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第二,财务管理的政策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而国家的政策法规,尤其是经济法规基本都要靠财务管理来落实,这就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维护国家政策执行的工具。第三,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在现代经济模式下,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科学,而且与企业有着重要的关系,财务管理的好坏决定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质就是对资金的运作,使资金渗入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资金的运作,使得经营过程中的设备、原材料合理分配,最后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财务管理的监督。通过财务管理将资金合理的分配,在经营中综合的反映企业各项工作内容的经营状况,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的保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才能满足国家对企业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通过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分析研究,能够有效的处理资金运作中国家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经济关系,积极调动各方面的有力因素,协调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资金用到实处,促进国有资金的升值。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只能将企业带入破产的深远。

(三)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投资的风险

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不断的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就要进行投资。但是投资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一旦企业决策失误,进行盲目的投资,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必须发挥好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在进行决策时,依靠财务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保证风险的出现在预想当中,也就是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市场瞬息万变,一点小的失误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我们要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尽量避免投资失误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发挥其功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张国祥.浅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2)

[2]孟屹.浅析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强化措施[J]. 现代商业, 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