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技术创新与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1 16:51:56

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1)

中图分类号:FQ81文献标识码:A

一、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基因操作技术包括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重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等;生物信息技术包括生物信息的获取与开发、加工与利用,以及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筛选、小分子药物设计等;创新药物和产业化开发上,将重点建立完善的药物筛选体系、研制重要药物品种、实验室建设、药物制剂技术等。生物技术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基因组的研究,使得生物技术的研究从作坊式转而进入了大科学的运作方式。基因组研究以人类基因组为代表,其研究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在整体上破译遗传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运作方式,包括大规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业运作方式。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引起实业界浓厚的投资兴趣,投资量逐年递增。

2、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生物技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乃至群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技术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统复杂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可能。

3、科学进步和技术革命互为因果。生物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技术革命相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也是越来越模糊了。

4、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生物技术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这些应用学科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很多重大社会需求的问题会构成揭示自然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工程的出发点,如对艾滋病、肿瘤、人口控制、抗病虫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产业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较之以往大大缩短。

二、生物技术的创新前景

世界生物技术在21世纪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预计未来将形成几个新的生物技术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将使生物技术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测。

生物技术已有三个平台,即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NA芯片,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术产业。预计在本世纪还会形成几个新的平台。

1、基因组平台。目前已有数十种微生物和4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进入数据库,人类基因全序列草图也刚完成,这意味着有数十万计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操作,从而大大扩展了生物技术的产业范围。

2、生物芯片平台。它是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和物理领域的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从DNA芯片延伸到含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硅片最终将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离体操作的芯片发展成为可在活体内执行某种功能的组件。

3、细胞生物学平台。它是克隆动物和克隆组织器官的基础。

4、生物信息学平台。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广泛用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但是随着大多数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阐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细胞内和机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甚至模拟进化的历程,这将使生物学真正进入理论生物学的新时期。

5、神经科学平台。目前,国际上正在酝酿开发神经生物学的大计划。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感觉、认知和思维终将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被解析。除了可以预计的上述5个平台外,还会有新的平台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难以估量的。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解决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十几年是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之一,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农业生物技术。近几年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之快,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是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海洋生物技术这一新的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作为加速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种、提高海产养殖业产量和质量、获取有特殊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已将海洋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轻工、食品生物技术。轻工、食品行业是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农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发酵制品、酿造等产品;二是以生物技术产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新产业,如低聚糖加酶洗涤剂、高果糖浆等;三是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从而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医药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近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基因治疗技术和新型生物药剂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5、其他生物技术。随着世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除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食品、医药等领域外,在其他诸如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的发展培育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大有前途的产业领域。生物技术投资包括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生物技术诱发生产力的提高是公共和私人部门投资于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动因。基因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吸引着投资商和企业向这一领域汇集。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生物技术逐渐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占据了“龙头”地位。例如,20世纪末,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51%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在全球500强大公司的前50位中,生物制药企业有13家,其资本利润率接近20%,远高于信息产业。可见,生物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资强度、还是在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上,美国均领先于世界。美国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美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90%以上。

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用于医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改良传统医药,由此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众所周知,医药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则如皇冠上的宝石,耀眼夺目却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其原因是:它需要资金、技术大规模地投入。于是,一种能汇聚市场上一切偏好风险的投资者的资金,并将之投入到需要融资的企业中去的新型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就应运而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在部分领域,如人类基因组研究及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植物基因图谱、转基因动物、基因芯片、干细胞研究有明显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虽然中国生物科技领域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落后,但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它必将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成长点之一,并跻身于国际先进生物技术的前列。

(作者单位:1,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3.武汉江夏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竺.“新世纪之初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网,2001.11.

[2]“The Biotech Century”by Jeremy Rifkin,Penguin Putnam,Inc.Marc-h.1999.

[3]钢都.“生物技术产业:本世纪的亮点”,中国经济信息,2001.1.

[4]“The Biotech Investor's Bible”by George Wolff,Wiley,John&Sons,Incorporated,June 2001.

[5]“The Coming Biotech Age:The Business of Bio-Materials”,Richard W. Oliver,McGraw-Hill Professional,November 1999.

[6]李建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模式初探”,经济管理,2000.11.

[7]周彦兵.“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生物学通报,2001.4.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2)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IT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更是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确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技术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对我国传统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仿造进行产品的研发,然而,这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针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发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的命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贯彻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模式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日本企业选择将技术创新的思路主要集中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其在对欧美技术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本国的元素,使得其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思路都为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目前的智能手机研发为例,智能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手机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在智能机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智能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而且对于外观和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智能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但是其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创新层面与国外大品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智能机在整个国际化竞争中获取优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设,要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2)企业发展发作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对其他企业的率先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研发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创新模式,对其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选择较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判断不准确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然而这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第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技术创新同样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小型企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新思路和构想,然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能力被无情剥夺,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根据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发展,其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企业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在一种缺乏技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其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和研讨,并且最终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泄密风险,然而资金和技术实力是自主创新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还包括后期的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门槛。

(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与自主创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跟踪和,然后企业通过引进整套的技术设备,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企业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技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再次创新。通常情况下,模仿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较为适合,这主要是由于其较低的技术创新危险和成本决定的,然而,模仿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企业需要被动的接受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目前模仿创新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型的技术创新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与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

4、结束语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实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永红.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月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3)

一、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

艺术的特点在于多变,而新媒体的到来给予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新媒体艺术包含社会学、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甚至还包括哲学。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由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并以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型艺术形态,属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创造活动。相比传统的媒介艺术,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丰富多样,但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一)结构相对开放。传统媒介的作品往往都体验单一,相比新媒体艺术,与普通大众交互起来难度较高。而新媒体艺术拥有开放性这一特征,由于作品处于动态,使大众参与其中相对容易,并以此呈现良好的互动性。(二)体验丰富多样。新媒体艺术在展现的途径上也远远多于传统艺术,比如传感器、投影仪、计算机等,借助这些设备,在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上是多层次、多形式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艺术的表达方式将更宽广,给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2]。(三)内容涉及宽广。新媒体艺术并不拘泥于单纯的艺术形式,涵盖的内容广博。新媒体艺术将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后以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进行表达,不光满足了现代人对审美的多元化标准,也体现了社会发展需要融合的一种趋势。

二、新媒体时代给艺术教育带来的变革

新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的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革新,使当代艺术教育工作不得不顺势改变策略,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传统教育的变革。时代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才是传统艺术教育的出路。艺术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发展、进步,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课程设计具有开放性。有人曾说科技改变了艺术,艺术融入了科技,但二者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并没有高下之分。两者的侧重不同,艺术讲究的是熏陶人类的内心,用美填充人类的感受,而科学是把重心放在了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中,为人类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和捷径。表面看来两者截然不同,但是艺术和科技有内在的沟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往往都是由艺术体现和保存,科技推动艺术,艺术展示科技。因而我们常常可以在科技中发现艺术的身影,在艺术中也能发现科技的痕迹。(二)艺术具有交互性。这个特点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被放大,从而决定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必须兼备开放性、多元化、动态性等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也有着多元化的需求,反向决定了艺术课程对多样性的态度。(三)新媒体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经过加工和修饰,艺术才能高于生活,给人们带来启发。艺术的题材是有限的,叙事的手法、加工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创作者的情感、对现实的体会、对生命的感悟完整展现在艺术作品中。但是随着各式艺术作品得到展现,越来越多艺术作品变得同质化,风格趋同,内涵趋同。这无异于杀死了艺术的生命。而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的窘境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三、教学与思政一体化措施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4)

1 引言

排球运动是 1895年由美国人马萨诸塞州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莫根年创立,迄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而在排球创立后的很长时间里,排球一直都是以一种娱乐性、休闲性出现的项目,真正作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并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的广为普及的,与篮球、足球并成为世界三大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时间并不长。现在的排球运动,主要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1,2]。技战术是技术、战术的合称,其指导思想是一个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指导技术、战术行动的主导思想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源于运动训练与比赛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训练与比赛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运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排球也同样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包括运动理念,竞赛制度,包括技战术都在不断的创新。而每一次技战术的创新都会给排球运动带来更大的发展。尤其自1999年开始实施新的排球规则(即比赛采取每球得分制,比赛中运用自由防守队员,以及发球擦网为好球等)对排球比赛、训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本文拟从新时期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开展分析,旨在促进新时期排球运动技战术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推进排球运动又快又好的发展。

2 排球运动技术简介

现代排球共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五大技术组成。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拥有准确而带有有攻击性的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还可以打破对方的战术配合。因此,发球既要保持准确性还要兼顾攻击性。常用的排球发球技术包括: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高吊球、勾手发球、勾手大力发球等;垫球是在全身协调用力的基础上通过手臂的迎击动作,使来球从垫击面上反弹出去的一项击球技术。常用的排球垫球技术包括:可分正垫、背垫、半跪垫球、前扑垫球、肘滑垫球、滚翻垫球、鱼跃垫球、侧卧垫球、单臂滑行铲球、单手垫球、挡球等;传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当代排球运动发展趋于技术全面,快速多变,战术多样,它的作用就更为突出。种类很多,主要有正面传球、侧传、背传、跳传、晃传等。传球是由准备姿势、迎球、击球、手型、用力5个动作部分组成[3];扣球是由运动员通过合理的助跑起跳在空中快速挥臂击球而完成。是进攻中积极有效的方法及得分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球队的进攻实力和比赛中夺取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4]。常用的排球扣技术包括:有正面扣球和勾手扣球等多种扣球技术动作;拦网指队员在球网上空拦阻对方击来的球,拦网主要包括集体拦网、双人拦网和单人拦网等。

3 新时期排球技术、战术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分析

排球战术主要是说队员在实际的排球比赛中,根据排球的规则要求和排球运动本身的规律,以及比赛双方场上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技术的运用所采用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行动。排球战术可为分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两大类。集体战术又进一步分为接发球及其进攻(简称一攻)、接扣球及其进攻(防反)、接拦回球及进攻(保攻)、接传、接传、垫 球及其进攻(推攻)四个战术系统。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技术与排球战术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全面,准确,熟练和实用的技术是组织战术的基础,而合理的运用战术又能更加充分的发挥技术的威力。因,我们说排球的技术与战术是不可分割,相互制约,排球技术的相互关系是排球比赛获得成功的基础。而对于新时期排球技战术发展与创新来说,首先是技术的不断革新影响了战术的采用,带来了战术体系的革新;而战术的不断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技术的创新,因为战术体系的采用需要队员有配套的技术与之相适应在战术体系中,除发球可以看做是个人战术外,大多是集体战术。集体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者互为转换,不可分割。

4 关于新时期排球技战术发展与创新的分析

4.1进攻技战术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分析

排球的进攻战术体系一般是指在接发球和接扣球等防守战术合理运用的基础上,通过二传传球组织,主、副攻和接应队员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扣球进攻战术配合。以往排球的进攻战术主要是简单的点、线、面进攻,缺乏立体交叉的体系,而在世界排球运动逐步革新以及运动员个人战术素养不断丰富的基础上,进攻战术也开始快速革新。目前的排球进攻体系中,从队员个人的进攻来讲,比如主攻的进攻方式已经涵盖了强攻、平拉开、冲进、后攻的方式,而且有的主攻手还能打出交叉战术;副攻更加强调短平快、近体快、背快、背溜、背飞等战术;接应一般会采用强攻、后攻、背飞、多与副攻配合出前交叉、后交叉等跑动战术;二传一般是二次球突袭。这比传统的排球进攻体系显然要丰富得多了,由单线进攻变为全面和立体进攻,增加了进攻的成功率。尤其是上世纪90年之后,快速多变的排球进攻战术成为主导的进攻表现形式,而前后排相互掩护下速度快、变化丰富的立体化进攻战术越来越受到排球队员的欢迎。

以排球后排进攻的运用为例,以前排球的进攻技术大部分是近网进攻技术,但随着随着排球运动员身高、力量及弹跳力的增长,网上争夺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拦网水平的逐步提高,单纯的进网进攻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实战需要了。这种背景下,后排进攻出现了,这样不但能增加进攻点,扩大进攻面,丰富进攻战术,使进攻更具突然性,而且可以避实击虚,摆脱对手严密的拦网,既弥补前排进攻的不足,又可加强整体进攻的实力。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后排进攻在世界上许多排坛强队中均成为一种主要的进攻组成部分;又如发球技战术,以前排球运动的发球得分目的并不强,更多的还是“求稳”。但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发球技术的不断改进,大力跳起发球、扣发、助跑勾手大力跳发球、单脚起跳跳发球、勾手大力发球等技术不断产生。技术丰富了后,战术体系也逐步的得到了发展,辅助了更多新的排球进攻体系构建[4,5]。

4.2防守技战术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分析

世界排球技战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的发展历程,一般地说,技术的发展往往走在战术的前面。改进原有技术或出现某种新技术,就可能会形成新的战术。先进战术的运用又反过来积极推动技术的提高和发展,防守技战术体系也不例外。传统的排球运动方式一般是除了前排三个位置对应拦网以外。后排的主攻(自由人)主要是负责5号位大斜线和4号位跟吊球;二传或者接应主要负责1号位大斜线和2号位跟吊球;副攻(自由人)防守主要是沉底,在对方三号位进攻时在6号位防守,当两边防守人跟吊球时,移动到相应的后排直线取位防守。而现代排球运动则更加趋于细腻、多样、零活,防守中进攻的准备意图更加明显,隐蔽性强、灵活性大、组攻范围广、前后融合等特点更快速多变、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比如以前排球运动的放手一般是:准备姿势――判断――移动取位――击球的模式,而随着排球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个人能力也不断的提高,目前排球的防守体系已经发展到边判断边取位――反应动作――控制球的模式。判断与取位同时进行,反应动作则以身体的适当部位去拦截球,如肩、臂、手、脚等。其控制理念也发展为“发挥运动员潜意识的作用,预先综合判断,注意起球的技巧和控球能力[1]。”

又如拦网技术,拦网是在网前跳起用双手阻拦对方的扣球,它既是防守技术,也是进攻手段。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反攻的重要环节。以前的拦网都是双手拦网,但随着运动员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单手拦网技术也不断发展。目前,单手拦网已经开始发展向有意识地使用单手屈腕拦网,增加了拦击高度和伸过球网的距离,提高了防守攻击性,是拦网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1]。

5 结语

排球运动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技术、战术、规则等方面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小到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技巧的完善与规则的修改,大到每一项技术、战术体系的宏观变化,都对排球事业乃至体育运动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运动员个人能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排球经济舞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排球运动的巨星,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体能条件进一步向排球运动专业特征靠拢。这些作用的综合就是推动排球运动技战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体育运动在全社会不断的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创新必将获得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郝 招. 世界排球运动的新发展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启示[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

[2] 赵子建,许瑞勋. 现代排球技术发展特点及趋势[J]. 体育学刊,2001,8(3).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5)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1]、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并介绍一些成功病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术前教育应包括对手术室先进仪器设备的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胃肠道、皮肤准备等。

1•3术后观察及护理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3]。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

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6)

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就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游戏的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无疑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根据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与提高,运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通过采取这项途径,就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让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不断满足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发挥游戏在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1中国游戏发展现状

1.1需求广泛

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人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青少年中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即使是在成人中,其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这足以见得游戏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游戏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不断提高自身对游戏的正确认识。基于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对游戏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能够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而且还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好调剂者的角色。游戏具备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2不断进步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进步。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从游戏的内容、结构、数量等方面来讲,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游戏的视觉方面来讲,总体趋势是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广大的游戏体验者享受到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增加了游戏的吸引力。我国游戏正朝着更加光明、长远的方向发展,科学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游戏发展的巨大变革。

1.3利弊共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游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它在发展中也是利弊共存的。游戏在满足广大人民生活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接触到游戏,从有利的方面来讲,这促进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游戏的弊端。游戏使得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是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游戏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必须弱化其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游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4亟待改进

我国游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还不及先进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迎来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游戏在发展中会遭遇各种不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是游戏发展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与方法。从整体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此进行纠正,减少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让我国游戏的发展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通过调整与改进,我国的游戏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我国游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技术不足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媒体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游戏发展的效率。正是由于媒体技术与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使得媒体技术成为了影响游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远不及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游戏的发展方面也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游戏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要改善我国游戏的发展面貌,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

2.2缺乏管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与合理性。游戏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游戏的特殊性质,导致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产业的管理,但是在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也是未进一步严格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管理上的缺失是游戏产业恶性循环发展的导火线,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较好地解决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国游戏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进步。从消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也存在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但是,不管游戏的存在是否具备科学性,鉴于它的合理性,都应该在广大人民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一味地对青少年接触游戏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上的缺失导致了游戏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游戏正常的发展道路。

2.4人才的缺乏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高科技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游戏未来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游戏发展的未来前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难以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实力的落后。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游戏在发展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游戏这项工具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新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发展的作用

3.1优化游戏的质量

技术在各项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促进作用,在游戏的发展中,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游戏能否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在质量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往游戏的种类少、设计科学性比较缺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之下,我国的游戏种类不断增加,科学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游戏级别不断上升,种类丰富的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特殊需求的游戏方面,如提高智力的游戏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人们的需求。

3.2改善游戏的视觉效果

游戏的视觉效果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游戏体验,也会影响到该游戏的受欢迎度,进而影响到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薄弱的时期,我国的游戏在视觉方面难以得到提高,不能够保证游戏界面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众多的游戏爱好者产生了不满。但是,通过运用新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其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游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新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我国游戏的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更高的突破。

3.3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会继续保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进步与提高。新数字媒体技术引领着游戏发展的总体方向,左右着游戏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通过科学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发挥它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带动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具备深远持久的积极意义。[3]

3.4促进游戏新时代的到来

游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磨时间的手段与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目前深受人们热爱的大型游戏英雄联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英雄联盟的各种国际竞赛的举行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不断改装与升级,能够促进游戏发展质的改变,帮助人们迎来游戏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措施

4.1紧抓教育

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从教育入手,才能够促进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为了发挥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游戏发展中的作用,必须紧抓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环节指导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从具体方面来讲,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壮大,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新媒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科学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够促进新媒体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4.2培养人才

我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为我国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与新媒体技术关系紧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国高校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媒体技术能否拥有更加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这就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游戏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在教育中促进新媒体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能够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4]

4.3注重反思与总结

游戏制作的过程通常是充满挫折的,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改进,才能够促进游戏制作质量的提高与进程的加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进行归纳,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游戏制作工作中减少问题的出现。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应该侧重于对技术更加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游戏制作步骤的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的过程中,应该找出游戏与游戏之间的共性,分门别类地进行游戏制作经验的归纳,这样才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4.4加强游戏管理

我国游戏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游戏市场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游戏秩序,不利于我国游戏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讲,这会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难以保证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因此,为了优化游戏环境,必须加强对游戏的管理,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游戏权益。游戏市场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更加需要我国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游戏产业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5总结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在技术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还要在后期游戏的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从游戏诞生、发展、创新的各个环节改善其发展情况,才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促进我国游戏发展的根本性创新与进步。

作者:余云灿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广.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3):100-101.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7)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经历了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阶段。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由于忽视了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文化等因素,造成发展的困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发展观则忽视了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则代表了当前人类对发展问题最深入的思考,属于发展的生态观,突出人类与自然、前人发展和后人发展之间的协调,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随着全球性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凸现和加剧,企业要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生态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1生态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源于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报告。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种可持续性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与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当今的经济增长不能破坏后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群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它国家(或其它地区、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它强调的是人类必须在“利他”的前提下谋求“自利”,以确保代际的公平和代内的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利他”作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是相通的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实际上取决于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而融生态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生态技术创新,则是将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整体上来考虑的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中,生态技术创新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可持续性为动力与保证。它主张以“可持续性”作为其基本准则,并取代“经济人假设”,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技术创新中过分强调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缺陷,而且突破了传统技术创新“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框架,它注重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追求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即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从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2技术创新新观念:生态技术创新

“创新”概念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使用的一词。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工业新的组织等内容。后来,索罗提出了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根源和后阶段发展,这种“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内涵、过程、动力机制和运作模式等等,从而使创新理论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支是新熊彼特主义,即技术创新学派;另一支是制度创新理论,即新制度学派。

生态技术创新是生态学向传统技术创新渗透的一种新型的创新系统,是在建立新的企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中,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中引入生态观念,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及其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的方向协调发展。生态技术创新在内涵上,实际上是融合了新熊彼特主义、制度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的观点。它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了包括微观单元企业在内的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两层次创新系统,涉及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和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两个层次。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资源的生态创新、产品的生态创新和工艺的生态创新,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小。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其实质是生态学思想向企业管理全方位整体意义上的渗透。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的内容不仅包括如何合理组织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维护经济生产关系和生态生产关系,而且还包括研究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和技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组织最优生产,保证生态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关系相互协调。

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和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这两个层次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是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的基础,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体现在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中。两个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相同的目标,且无论哪个层次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另一个层次的支持。由于生态技术创新的两个层次分别代表着创新理论的两个大分支,即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对应于熊彼特主义,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则对应于制度创新理论,从而成为技术创新的全新观念。

3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1要树立“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

长期以来,企业“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首先要树立“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引入生态观念,遵循生态规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使企业的发展适应环境承载力。

3.2营造良好的生态技术创新环境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的环境。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环境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涉及政策、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目标、科技力量、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从宏观上讲,国家应在政策导向上向“生态化”倾斜,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为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从微观上讲,企业应把握对生态创新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注意外部环境因素在企业生态创新过程的变化趋势,将生态创新思想纳入企业目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科技实力,为其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3建立生态技术创新动态的两层次创新系统

为保证生态

技术创新的开展,企业应建立“技术——管理”两层面创新系统。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应建立“资源——产品——工艺”生态创新子系统,大力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广泛应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如清洁工艺、生态工艺、共生技术,进行无公害生产,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生态化”控制。在管理层面上,企业应针对所处的生态环境,根据市场需求,制订生态技术创新战略,形成良好的以生态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体系和生态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内容的生态技术创新机制。4. 生态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必须采取能推动经济进步的技术创新措施,具体如下。

4.1产品创新

这既包括节能环保型、机动车辆、家电、取暖设备等消费品的创新,同时也包括再生材料的创新。

4.2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的最大特点是在减少工序、减少原材料使用量等。采用了这样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仅在增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利润空间,也在客观上保护了环境。在这个层面上,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我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是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既以消化大量资源和环境恶化为代价,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不忽视了经济质量的提高。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显而易见,如果不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更替陈旧落后的设备,不断实施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技术创新工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那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很难实现。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切实做好科技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4.3制度创新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好其角色,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进行管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并对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做必要的补充。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从政策角度出发,它却是一个最能代表政府意图并最具有可控的主体,因此应加大对环保、节能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毕竟,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跟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政府还必须提升引进制度,在结合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技术创新”,从而缩少与先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5. 结束语

落实可持续发展,一项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所以,必须把环境忧患意识转换为环境参与意识,把索取意识转换为奉献意识。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现有的生态技术创新还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积累起引发生态革命的技术储备,生态技术自身必须升级。政府的经济扶持要瞄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技术的研究工作,而不是急于推广不成熟的生态技术;技术创新要以“自利”为切入点,实现“自利”和“利他”的统一,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⑴钱兆华、李锐锋等主编:《自然辩证法教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⑵陈敏豪:《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武汉出版社,1995。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8)

[引言]:

在我国新时期背景下,大力发展林业是势在必行的一件重要任务。陆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整体中占百分七八十的比例,说明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了维护生态平衡,首先要保护的便是林业,只有林业发展得到完善,陆地生态系统才能够维护健康平衡的发展模式,整个生态系统才能够支持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1、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现代林业技术推广就是将最新科研出来的林业科学技术和技能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融合到传统的林业经营管理中,使林业更有效率地生产、经营。而林业科技的推广就是促进林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目前我国林业整体发展水平来说,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行业,林区都是位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是特别优势的山区,要将现代化的林业技术推广,首先要从人的观念改变,消除陈旧的、落后的经营观念。现代林业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森林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林业、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城市林业、乡村林业、林业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能源、林产品生产与贸易、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

2、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2.1管理及经营落后

当今,我国的林业发展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在很多人脑海中仍然存在着林业发展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思想。不遵循科学依据,忽略对林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对现有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这种想法及做法一直影响着我国现有林业的发展,对我国林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2与社会经济链脱节

我国现有林业发展不具有科学性及创新性。在林业发展中过度依赖国家科学研究院及高等院校。林业发展不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和社会经济体制相结合。依附社会经济体制摆脱“单兵作战”的现状。且林业发展的科研经费结构尚不完善,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发展,导致了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低下。

2.3对林业技术创新缺乏重视

当今,林业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与林业相关的技术人才及科研人员。并且在林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稳定地区,创新意识薄弱,在苗木的引种,管理,审查上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现阶段,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长期以来都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并且导致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为改变当前林业的发展状况,必须加大技术的引进和投入,并且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制,提高林I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林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共同进步,良性发展。

3.2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乎着发展的速度与好坏,当然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与当前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聘用大量的新型技术人才,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加快林业的发展速度。具体做法有:第一,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第二,对林业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三,林业部门要提高对林业教育的重要力度,并将其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而满足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

3.3加强装备与技术研发力度

装备与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前提。林业如果想要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额装备和过硬的技术。首先,林业部门应该改进现有的装备和技术,将陈旧的装备替换掉,技术加以改进。找出现有技术收手段的不足而后进行“翻新、再造”。对现有的机体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来达到现有资源最大化的目的。将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相结合,使创新成果转化率逐步提升。运用新兴的管理体系,让员工之间相互合作,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建立一个以林业快速发展为愿景,以打造林业技术世界第一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团队。

3.4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5、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行林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以强大的资金支持为前提。在政府方面,适当出台对应的技术创新优惠和鼓励政策,在主导地位上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部分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的林业单位,可采取提供研究经费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提高林业单位的动力和热情。在林业单位方面,深刻地认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紧密联系,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理念、不断改善林业技术创新的办公环境和科研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建立有效可行的鼓励机制等资金支持途径,都可以有效地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9)

关键词: 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内涵;机制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enterprise development;connotation;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69-03

1 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之相适应的为人类自身需求所生产商品的企业因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的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技术不断的革新与成熟使得产品市场的产品趋于多样和复杂,产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四种市场结构。企业必须不断的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目标市场,不断提高市场的覆盖率、占有率。因此,企业为自身生存、发展、优势、竞争及社会责任等不同目的提出了许多战略战术,如成本领先、差异化、品牌、市场集中、稳定等战略[1]。企业依据不断变化实施对本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战略,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并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是那些对市场机会作出敏锐的识别、精准的计划、积极应对的企业,均是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并采取对企业最有利的战略,形成企业的优势。随着区域经济的高度发展,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企业要找到新的增长极必然向着经济的全球化、高速化、信息化发展的轨道,企业不断技术创新已成为全世界经济竞争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现代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竞争的核心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创新力是这场竞争的制高点。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赢得相对优势的重要基础和源泉。技术的创新已成为企业持久繁荣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容概述

2.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我们所说的技术创新一般是指其通俗定义。技术创新是经济学概念,是一种改进现有或开发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促使社会经济体系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源头,技术创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相应的市场价值[3]。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能够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对技术进行创新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创造潜在的需求、挖掘和引导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也是突破企业生命周期束缚的主要手段或方法。一般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分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没有技术创新,企业将无法获得新的生命力,无法突破原有产业领域的范围,企业产品在步入衰退周期将非常被动,甚至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可见,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必要条件。第二,技术创新所需的超前意识、科学的预测和技术进步的支撑是重要的一环。要使企业能获得市场有利地位,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作用是全方位的,只有多点着力,才能是企业获得发展的主动权。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获得成本领先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开发新产品从而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第三,技术创新必须以构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技术创新主要作用之一是使企业的核心得以提升,决不能因市场导向而影响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缺失,失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能力等三个方面。这三种能力组合科学适度,与企业实际相匹配,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作为企业核心能力之一的技术创新能力,必然会对其他核心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对管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提供管理绩效标志,对资源获取能力主要有使资源获得高效、系统及合理的利用。

2.2 技术创新和创造发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往往是人们易于混淆的两个概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这两种概念区分之后,沿用至今。技术创新是企业应用新的理论原理、技术、方法等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实现收益增加的过程。换而言之,技术创新是以技术发明成果的技术实现和商品实现为基本特征的“技术经济”过程。创造发明,是人类对尚未知晓而又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停探索过程,成功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大致包括:新现象的发现、新概念的定义、新原理的证明、新理论的形成、新工艺的流程和新设备的发明,通常是在实验室中完成。创造发明的经济目标具有不确定性,有些发明是出自客观需要,有些则是出自偶然的机会。同时,两者在行为目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创造发明和技术创新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造发明是技术创新根源所在,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当新的创造发明转化为社会商品或实用技术时,才能称之为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的成果应服从企业的战略需要。技术创新是否是有效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实力、人才储备、知识储备、与外界的技术交流、投资力度和市场环境,其中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

2.3 充分理解技术创新的几个重要因素

2.3.1 观念创新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是前提条件。超前的观念意识才能孕育出新技术,观念是存在于人脑中一种无形的意识形态,时刻影响着人的活动,因此,观念创新是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主要的经济活动,是企业家才能的具体体现。实施技术创新要求企业领导者切合实际的分配人、财、物等资源,需要领导者参与决策管理及进行组织。因此,这就是首先要求企业领导要有积极的创新观念。

2.3.2 市场营销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是占领市场和实现企业产品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企业营销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充分掌握市场需求;二是要研究企业满足市场需求所需具备的条件;三是要充分了解市场特点及竞争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这就要求营销和技术有机

结合。

2.3.3 企业管理创新起着技术创新的保障作用。管理决策者的任务是解决技术创新的步骤、目的和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而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和激发主观能动性则是管理决策者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管理决策者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因素为核心,建立有效机制:一是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二是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三是技术创新的人才机制。只有在完善的机制作用下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

3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因分析

任何企业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之前,均会对创新行为进行可行性、风险性及是否能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增长进行预测和评估。只有成功率较大、收益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创新,才能对企业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离不开经济利益、企业家才能、企业文化、市场竞争及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推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企业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的源动力。

4 我国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处在深水区域,每前进一步都举步维艰。如何使我国经济既快又好的转型和发展,国有企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骨干企业,排名在50位之前的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虽在战略规划、技术储备、人才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相关企业相比总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依然很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观念的滞后导致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创新管理机制落后致使创新效率低;三是创新激励制度及高级技工的缺乏导致创新基础薄弱。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已刻不容缓[4]。企业改革再次处于攻坚阶段及关键期。

工业发展近百年的历史证明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力度才能加快技术创新的前进步伐,加快推动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才能使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得以增强。由于我国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片面追求企业规模,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环境较为落后等因素导致高端人才的流失,致使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无法完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再大的企业也因此居于从属地位。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5 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决策要点

5.1 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相适应 企业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满足顾客需要和应付竞争情况。技术创新只有在满足企业战略需要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企业要完全掌握主动权,实现其战略目的,技术创新需要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的战略对企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这种支撑的源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

5.2 创造技术创新所需的良好环境 由于我国的现阶段国情所决定,技术创新的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正是技术创新环境相对落后,致使高端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创新能力的不足。人力资源亦是技术创新所需的最为核心的资源。好的创新环境才能有好的技术创新。良好的环境应包含经济、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只有环境改善了,技术创新的效率才能大幅提高。

5.3 加大技术创新所需的基础研究投入 企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只有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和建树,形成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技术特点及优势。基础研究的成果在市场需求不明的情况下不必急于把新技术投入产品市场,可以做为技术储备,在必要时投放市场,以保证企业的领先地位。

5.4 加强基础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 不是所有创新的技术都能转化为市场所需商品,实验室技术理论的成熟并不能代表市场技术的成熟。技术孵化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有限,更为缺失的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试验室技术一旦成熟就急于投放到市场,就会出现边生产边改进,使企业陷于被动地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脱节,从基础研究出的成果应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专注于新技术的孵化,使新技术能迅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

5.5 企业应加强统筹和归一化管理 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会推动技术变化或新技术的生产,技术创新亦是一柄双刃剑,因此,对技术创新的开始到结束应有相关的统筹管理,使其标准化、系统化、归一化。技术创新甚至是不经意的失控,企业可能就此破产或被市场淘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中甚至不乏曾经极为辉煌的世界500强企业。目前部分企业存在对极具潜力项目申报地批准之后,对项目地跟踪和管理环节较为疏忽,甚至是基本不管,整个创新过程仅由一名项目负责人或几名相关新技术开发人员共同承担。一旦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相关项目负责人跳槽或通过其他途径投放该技术于市场提前获利,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处于被动局面。企业正是对创新技术归一化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企业无法弥补的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消亡。

总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是企业自身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必由之路。正确合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内涵,对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有效的鼓励创新机制,广泛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5]。逐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使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才能支撑企业拥有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奇成,陈元刚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2).

[2]普拉哈拉德,加里·哈默尔.公司核心竞争力,1990.

[3]吴添祖,冯勤等.技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由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许多产业集群,并成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各种不同形式的高新技术园也相继建立,如:70年代美国硅谷地区成为最主要的半导体工业制造基地,1980年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为全球第三大IC生产基地,1988年我国建立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进行互动发展研究是时展的需要,尤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有机互动进行研究,这一方面弥补了原有研究理论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构想。

二、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协同共进研究

1.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过程

在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过程中,我们考虑以下模型:

(1)技术决策与整合

由于同类型行业的企业在同一地方进行激烈的竞争,只能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吸引顾客,这便向现有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挑战。集群内主导企业抓住机会,对当前集群技术能力进行调查,识别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形成可替代技术的想法,为进一步开发可替代技术,做出技术战略决策。明确技术战略后,企业与集群内的科研机构合作,如研究机构和大学等。明确了技术方向的企业,在考虑了不同技术设计方案后,对多种新方案进行整合,做出最终的决定。

(2)技术创新与推广

新技术的产生,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推动,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由于集群产业网络的普遍性,相关联的企业不断增多,它们纷纷加入到技术研发的合作活动中,形成技术创新链。因此,集群技术创新的规模不断扩大,集群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集群内各个产业层次之间实现了创新的协同性,这提升了整体的技术水平,增加了集群技术储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结构,加速了市场需求,从而对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出要求,有利于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2.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

(1)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信息沟通机制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一个关联性的过程,技术创新成果不仅表现为主导企业产生的新技术,同时也表现为关联企业对技术的接受程度。主导企业与关联企业利用集群内部的市场关系与合作组织关系,完成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创新阶段都会有许许多多创新企业参与进来,他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来克服创新中的种种困难。技术创新优势、集群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机制。

(2)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相互推动机制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体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生技术创新成果,由于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模仿,使技术很快的得到了扩散,这时就要求企业寻找新的技术来替代原有的技术,新技术出现,再次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两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应依托集群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集群创新能力。为此:

第一,培养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文化氛围。在产业集群内加强各企业的联系,增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使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能迅速传递到其他的中小企业中。

第二,完善集群内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①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等。②创业服务中心。为集群内处于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③教育培训体系。其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应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政府应当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那些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它们一定的优惠条件,并鼓励企业与周围的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武春友.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11)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由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许多产业集群,并成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各种不同形式的高新技术园也相继建立,如:70年代美国硅谷地区成为最主要的半导体工业制造基地,1980年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为全球第三大IC生产基地,1988年我国建立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进行互动发展研究是时展的需要,尤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有机互动进行研究,这一方面弥补了原有研究理论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构想。

二、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协同共进研究

1.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过程

在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过程中,我们考虑以下模型:

(1)技术决策与整合

由于同类型行业的企业在同一地方进行激烈的竞争,只能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吸引顾客,这便向现有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挑战。集群内主导企业抓住机会,对当前集群技术能力进行调查,识别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形成可替代技术的想法,为进一步开发可替代技术,做出技术战略决策。明确技术战略后,企业与集群内的科研机构合作,如研究机构和大学等。明确了技术方向的企业,在考虑了不同技术设计方案后,对多种新方案进行整合,做出最终的决定。

(2)技术创新与推广

新技术的产生,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推动,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由于集群产业网络的普遍性,相关联的企业不断增多,它们纷纷加入到技术研发的合作活动中,形成技术创新链。因此,集群技术创新的规模不断扩大,集群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集群内各个产业层次之间实现了创新的协同性,这提升了整体的技术水平,增加了集群技术储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结构,加速了市场需求,从而对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提出要求,有利于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2.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

(1)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信息沟通机制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一个关联性的过程,技术创新成果不仅表现为主导企业产生的新技术,同时也表现为关联企业对技术的接受程度。主导企业与关联企业利用集群内部的市场关系与合作组织关系,完成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每个创新阶段都会有许许多多创新企业参与进来,他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来克服创新中的种种困难。技术创新优势、集群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机制。

(2)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相互推动机制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可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体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产生技术创新成果,由于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模仿,使技术很快的得到了扩散,这时就要求企业寻找新的技术来替代原有的技术,新技术出现,再次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两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应依托集群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集群创新能力。

第一,培养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文化氛围。在产业集群内加强各企业的联系,增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使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能迅速传递到其他的中小企业中。

第二,完善集群内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①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等。②创业服务中心。为集群内处于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③教育培训体系。其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应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政府应当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那些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它们一定的优惠条件,并鼓励企业与周围的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武春友.技术创新扩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