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22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1)

二、创设课堂情境,增强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热爱并且尊重自己的学生,对于年龄尚且不大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这种关怀,我们教师应该亲近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肯定的话语都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氛围将不会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将会更加得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于发言,敢于和教师进行互动。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轻松愉快地参与探究学习,营造民主氛围。

三、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巧妙地提出问题也是很关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怀着问题去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可以以班级学生实际的水平为依据,设置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引导大家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对《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学习的时候,提出问题:“剑掉到水里,应该怎样才能找到剑呢?《坐井观天》中的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情绪就会得以调动起来,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探究性的学习结果也会变得更加理想。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提出疑问,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才会易于表现出来,才能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决定着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在实际分组上,我们教师也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力求能够让每个小组成员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的分组模式对于学习将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个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又有着明确的分工,既能够保证相互竞争,又能够实现相互帮助。分组学习既有着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多瞎胡乱的情况也会出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各个小组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各个小组将目标记录在黑板上,待问题完成后再展现给大家,这样课堂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探索和研讨,使学生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2)

语文教学受到各学校的充分重视,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或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才能逐步适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并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1.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和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主要发生一定的情境中,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兴趣都能够对小学生起到推动的作用。通常带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比较多,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师通过故作惊奇的设置悬念,从动物的脚,引出爬山虎原来是一种植物,并提出问题,例如爬山虎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答案。学生在好奇的情况下,就会渴望了解知识,很快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在营造课文情感氛围时,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以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歌曲,或者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简介,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文章内容,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以产生情感的共鸣[1]。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意境和情味,并学会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竞争回答问题的方式,将课文中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并让学生进行回答。例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文寻找答案,根据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评价。以回答问题的竞赛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2.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语文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题,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应针对课本中的内容,挖掘教材蕴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多角度、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发表意见。通过反复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学生在明确思考问题方法的同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针对问题再读课文。学生在回答时难以准确说出贴切答案,教师应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点拨回答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学生要学会质疑问题,质疑主要是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合作学习比较多样化,在课内和课外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长征》一课,在课外学习时,合作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时代背景,学习课文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规范合作,固定小组成员,主要用于讨论问题或争论焦点等方面,合作人数应根据内容确定,二人或者三人为一组。还可以长期合作或短期合作,其中长期合作时间为一周或者几周,如小学语文的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时间为几分钟,如讨论小问题。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及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题,通过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问题,并提出见解与看法。例如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海面的波涛澎湃,海底却宁静,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使学生逐步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2]。可以运用比较优劣法、辨别差异法等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好学、好思考及好问的学习品质。

3.小学生应掌握思考语文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和开放式决定语文知识无穷的特性。通过举例或者总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迁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启发与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学会从人物语言、动作及神情等方面考虑,并全面分析和概括人物的特点,逐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回顾和评价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启主要指启发与引导;承指教师点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转指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能够应用知识;合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知识创新;评指回顾学习的内容,并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运用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以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课堂效果,贯彻并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3]。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以自我评价或教师评价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加深学生学习课文的印象。与此同时,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通过采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语文问题,学会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3)

传统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模式进行,束缚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思维不活跃,导致学生接受能力弱。小学语文和日后语文学习效果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良好的基础知识,都和以后的学习态度紧密相连。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实践学习之中,提高思维活跃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从而对语文学习有探究欲望,勇于提出质疑,对每个人的未来而言,都是一个极好的历练机会。

一、促进学生主动发现知识

在语文学习之中,往往是老师将里面的亮点讲解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多数学生不会自己寻找课文中的知识,无法发现字里行间的亮点,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如若要求学生自己去找,会无从下手,对课程造成影响。如果能够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课程之中,主动去发现知识亮点,学会主动寻找知识,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培养搜索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不要过多注重结果如何,而是培养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课文《骆驼和羊》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找到文章的突破口。然而通过实践,就能够一目了然,将内容生动展现出来。决定使用现场模拟的方式,个子高和个子矮的学生进行实验。从课本上,学生无法直观课文之中所描述的景象,对于课文所要表现的知识,学生也无法直观了解。

长得高的骆驼可以很容易得到放在高处的东西,可是羊却无法轻易得到,必须要踮起脚尖才能得到。放在矮处的东西是被羊拿到,等到骆驼反应过来已经没了,并且骆驼蹲下身子都不能得到。从这场模拟之中,所有同学都加入到讨论之中。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独特视觉观点。有同学认为:“骆驼好,矮处的东西虽然得不到,可还是高高在上,很有优越感”。还有同学认为:“羊好,虽然它没有骆驼那般高大,可它却很灵活”。虽然这篇课文核心为:大家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学会善用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可大家能够延伸到其他观念之中,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另外一个收获。每一件事都没有绝对的答案,或者对与错,能够抒发自己的意见,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性十分重要。当然,老师也要针对每个学生问题,进行正确引导。

二、增强学生相互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多交流、互动,了解学生需要,根据需求进行讲诉。在整个过程中,千万不要一味只知道讲课,内容枯燥、乏味,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学习氛围之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就是为了改善原本的讲课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同学之间,都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可以让学习效果提升,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亲身参与,拓展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验文中的情感共鸣。

例如,鲁迅作品《少年闰土》的讲解之时,希望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象了解文章核心,理解鲁迅先生当时的写作情怀。决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文中一些片段,直观演绎出来。同学们纷纷毛遂自荐,希望能够扮演里面不同角色。原本还有些陌生的课文,通过一次亲身感受之后,大家都可以从中得到中心,将人物的特点掌握更加准确。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之中学习,也可以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对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师生友谊等,都有极高的效果。

三、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针对所面对学生年级和接受能力来进行。这正是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智力开发尤其重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活跃能力,学会自己动手、学会操作尤其重要。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有些诗词学生不懂。这个时候老师不用急着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学会利用自己现在拥有的工具进行辅助,但是必须在确实不能自己理解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查找工具的方式得以解决。自己动手操作,以后遇到问题,也能够培养自我解决的意识,独立个性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就是要不断进行探索,将心中的理念用双手进行实践,发挥自我想象能力。

在面对各种课文之中的生僻字,或者文言文之时,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理解,或者自己针对某个段落进行分析,和同学讨论,这都是很好的方法。毕竟很多东西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独立、团队意识都需要并驾齐驱。

四、 班主任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作为小学教学中担任重要职位的班主任,引发学生课后探究式学习,同时提高学生思想德育,是班主任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下,一定要坚持对学生教育的改进和创新,从而保证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 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保证德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小学班主任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育原则,并围绕其主要内容进行合理教学;其次,班主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坚持做到因材施教,除开课堂教学中应引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在业余时间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变化情况,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进行教育,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一点,要立足长远、立足未来,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点,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在小学教学中,也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其诉求包括学习趣味性、探究性、。传统的德育教学内容呆板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有效发挥。新形势下的德育教学一定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创新,坚持与实际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德育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讲述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位、拾金不昧这样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们讲讲身边的德育小故事,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三) 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坚持活动教学法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情况和综合素质是学生学习最好的事例,在平常学习中他们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保证自己具有良好的德育水平,才能做好示范作用,起到带头目的。因此,班主任要坚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学习,并逐步完善自我,掌握德育教学的关键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某小学班级为了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举办了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讲自己眼中的母亲,并通过海报绘画的形式进行德育教学,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083-02

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过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略显沉闷的教学课堂。可以说,小学语文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使用是大势所趋。

一、探究式学习概述

1.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即探究式学习。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从特定的学科领域或者社会生活中确定的主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学术研究的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展开调查、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达到获得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现的一种新式教学法。

2.探究式学习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它不但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多进行逻辑思维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同时,探究式学习还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整个思考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模式也促使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加强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还很不成熟,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是有一定难度,起到的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限制。而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采用更为灵活和感性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他们的能力接受范围,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自己去感受、去探究。如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文章的主旨和段落大意,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来将白鹅的样子更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种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仅符合这个阶段学生好动、热衷表现的特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探索新事物的自主学习热情。

2.加强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就是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外,在课前也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例如,在学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时,教师可以有预见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总结一下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找找李白诗歌的总体特点。同时,结合《早发白帝城》预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了解《早发白帝城》的地点、发生的时代背景等,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和探究,从而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3.加强学生的课后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的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延伸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带有探究性质的课后作业,以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观察生活、提升其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去找找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其它小故事,去看看关于他们的电影、电视,从而感动于五壮士的英勇,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找还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和他们的感人故事,使之多多感受这样的正能量,从而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践证明,举一反三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其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探究式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追求的是探究、合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使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极大地转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播知识的模式。探究式学习要求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改变过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严肃形象,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大笑”这个关键点,教师在旁边辅助学生去想“人们为什么要大笑?”激发学生去解开这个疑惑。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快地公布答案,而应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等多方面去思考,通过纵深思考,不断地将问题深化,从深度和广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帮助他们拓展思考范围和思考能力。

3.丰富的体裁能够提供丰富的探究。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课本为学习载体的模式,它强调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借助多个载体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有关于颜色、关于季节、关于大自然等多个方面。因此,学生要加强自主探索,自己通过各种教学资源去了解那些课本里所没有的东西,如多媒体影像资料、网络、课外图书、亲身体验等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名著,帮助他们增加其文化底蕴,为激发其进行探究式学习奠定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长秀.小学语文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策略[J].成才之路,2009,(11).

[2]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8).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5)

(一)合理分组、分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分组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分组的重要性。教师要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水平来进行相应的小组安排。每个组都要有小组长来带领并监督成员学习,加强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与相互监督,提高小组学习质量和效率,保证学生共同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二)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为了保证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相互了解和沟通,确保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在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团结一心,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组内的凝聚力构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相应的责任心,共同为小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例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竞争,在竞争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大课程改革试点都在尝试寻找自主学习的新方式。而小学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将探究式学习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将被动的小学语文学习改为主动的探究式的小组学习,增强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活跃性,同时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自主的发现、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语文。

一、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的介绍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语文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2.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式学习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被动学习提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大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个人思考,促进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活动,进而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情景式教学,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情景式教学的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切身的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切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当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到课文的情感中时,便会发现课文的情感和矛盾,并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可以在课堂上演绎一部小小的情景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体验主人公在田中劳作的辛苦,体验主人公由于禾苗长得太慢而焦急的心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情景剧中,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禾苗长得更快,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由此心生一计:把禾苗拔高,这样情景剧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设置的情境中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这则寓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语文课文

语文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活动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以及寓与听、说、读、写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还能建立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听与读是相互结合的,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听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中,读与听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生动地体会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

说是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最大的一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改为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思考的探究式活动,在最后的文章总结方面,教师可以先不必急于评价文章或者文章的写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先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回顾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等。比如在学习《假如没有灰尘》这节课时,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课后的结尾阶段,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互相讨论关于这节课的心得,假如没有灰尘,带给我们的后果,然后学生可以在课后畅所欲言:假如没有了水、假如没有空气、假如没有时间单位……这样的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畅想和自由发挥的权利。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读主要包括速读、精读、研读、品读等环节。读的方式不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速读主要的作用是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防止有生僻字,通常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学生先速读一遍课文,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在进行精读,分析文章构成,情感;接着研读,对文章的情感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经历进行深层次的感悟;最后是品读,通读文章,结合作者的写作特点,品味文章。比如,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山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山中下雨的情景,最好能带有一定的配乐,使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山中雨的奇妙。

写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写不仅代表学生要在课堂上认真探索课后写总结,还意味着探究总结能力要十分强,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入写这个环节,更加培养了学生的文笔和总结能力,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时,课后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你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如果你是司马光,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题自由发挥想象力,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课后对课文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考的深度也更深。

三、结束语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职责所在,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正好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改变为主动去学习,提升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50-02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显现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欲望

在探究式阅读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是诱发学生研究欲望的“催化剂”,因为探究式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本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有些探究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来提出,但是教师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导向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是虚拟的。由于受教学环境的限制,上课所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虚拟的。例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就虚拟了一个旅游的情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让同学们都带上不同颜色的旅游帽,分别代表四个旅游分队,并让小组商量分别选出一个同学当导游。接着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并兴奋地说:“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群山,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文称它为‘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想去吗?”听了学生的回答后老师马上放小兴安岭美丽风光的解说录像,同学们个个都兴趣盎然。老师又相机问:“你们是想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在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枝叶特别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群山的隆冬去?为什么?”同学们听了情不自禁地展开想像,因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而产生了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确定了探究的方式,决定每个旅游分队探究学习一个季节的内容,再由分队的小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这样,课文的内容就被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也提高了同学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确立探究学习的主题

教学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创设好探究的情境,然后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专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寻找答案。

如精读《草船借箭》一课,上课伊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语表层”,为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直到现在,老师还在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学生大声回答:想)我先不告诉你们,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谁能猜中老师的心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商量,积极踊跃地猜测“困扰老师的问题”(其实就是老师设计好的探究主题),即: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这是一个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的主题,一是具有集中性,最大限度地涵盖了课文的内容;二是具有深广性,有相当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去研究、探索;三是具有开放性,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四是具有逆向性,必须根据文中已知的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教师应对探究学习的过程指导

探究式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智开发,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具体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些什么”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在方法上做指导,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开动脑筋纷纷出高招,有的说看《三国演义》,有的说上网查,有的说读课文动脑想……教师及时指导:“在目前的条件下,最好的办法是反复读书,认真思考。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每个小组的人员分好工,先由一个同学轻声读课文,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边记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后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由一个人整理答案准备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学习期间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同时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潜心探究,而且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四、促使学生主动质疑问难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8)

近年来学者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给这种教学模式下了一个定义,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分析解答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从而推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

一、提供探究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

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决定着其学习效果。小学生思想单纯,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中,可以运用多种探究方法,“问题阅读探究法”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探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场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熟读这篇课文,然后让学生找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把读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起来,抛出问题让全班同学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大家的智慧来解答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由老师来解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学与思”的结合。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参观,了解《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文章的背景,深切体会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然后再让学生自由交流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很多疑问就在参观学习中得到解决,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印象更深刻,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二、传授探究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不如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传授学习知识,不如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第一,学生需要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阅读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阅读文章时不能泛泛而读,也不能囫囵吞枣,而要带着问题去读,必要的时候可以反复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思考,坚持“学与思”结合,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文章、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把得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找到其中内在的规律。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思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三、养成探究习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要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还要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深入实践,经常运用这些方法去实践学习、尝试学习,这样才能熟练精通。比如,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方法其实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英语阅读中,“学与思”相结合不仅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作用,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去汲取知识,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传授学习方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才会取得进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才会增强。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52-01

伴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新课程体系的逐渐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思路开始暴露出自身存在的弊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让学生丧失了主动进行学习以及合作进行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思维停留在传统教学思路中,缺乏对于探究式学习的认识。而小学语文探究式的思路旨在帮助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该文中笔者就将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和原则作为切入点,探讨关于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1 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1.1 广义的探究式教学

广义的探究式教学往往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进行问题探究的学习。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完全不受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允许具有跨度,在内容上探究式教学的选择相当宽泛,在形式上较为灵活多变。因此,广义的探究式教学过程具有结构性。

1.2 狭义的探究式教学

狭义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问题途径,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通过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2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根据笔者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以及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指示,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综合性原则。语文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是有内在联系的相关内容。

(2)团队原则。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团队合作,通过探究式教学既要培养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活动性原则。在探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认知活动的教学,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参与。

(4)自主性原则。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教学内容应当将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该保障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保障主体地位以前需要确定学生是自愿自主的。

3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3.1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小学生都投身于搜集资料和阅读资料的活动当中。小学生在分析、探究、综合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结果,也获得了创造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2 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能够让教师从手把手教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街坊出来,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针对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整。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提供给学生题目、材料、工具等,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关于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了主体地位,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与学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要进行探究式教学,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和互动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就必须依托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组织、教学引导和帮助等。

4.2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学龄特征,笔者将激发小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分为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探究课外的广阔世界。课堂时间不能满足的探究教学可以利用小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新知的学习。

(2)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过程而言,一个民主、平等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利于小学生接受探究式教学,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符合探究式教学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态。使学生沉浸在探究式教学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4.3 开发探究式教学的课题

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拓宽语文教学内容以及教辅资源,注重多学科的教学结合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较差学习、渗透学习,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探究式教学的课题,通过各项不同的教学课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4.4 教授探究方法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最为重要的便是教授探究方法给学生,培养学生进行语文问题探究的综合研究能力。一方面,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语文知识拓展面,为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知道探究问题的深度,教师必须积极进行引导,在宏观上把握课题进展。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检索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传授给学生分析和探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方.浅析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J].学周刊,2012(9).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10)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以及解决问题,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提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逐渐从封闭的教学模式向开放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此外,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学生会根据自己实际的知识储备进行出发,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1阅读的探究式教学

阅读学习中的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在主动阅读中学生对作者要表达的内涵就会有深层的体会,是一个学生感悟、思考、交流以及求新的过程。探究式阅读应该是从问题的提出出发,然后学生基于这些问题来进行文章的深层次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就能够调动起来,找到阅读中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的联结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创新性思维都能够得到提升。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五彩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基于这些问题来进行探究,例如“五彩池在哪里?”、“为什么叫五彩池?”、“五彩池的景色是怎样的?”经过教师这样的提问,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时候就能够有针对来进行。学生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查阅课外书、上网或者观看一些视频资料,对五彩池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可以与其它的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再比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推销员是怎样推销产品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产品推销过程的模拟,在模拟过程中的学生就了解了推销的技巧,学生就更容易进行接下来的课文学习。

2写作的探究式教学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能够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在进行探究式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真实体验来进行。教师给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题目,这样学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写作的时候也会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走进生活、大自然中,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出的内容就会更具有真实感,学生也会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比如教师让学生基于“采访一个人”这个题目来进行写作,为了增强学生对写作的体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人物采访的过程,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记者,一个学生扮演被采访的人。比如有的学生扮演清洁工阿姨,然后另一个学生对其进行采访,在采访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根据清洁工阿姨的背景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哪些?”、“你们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工作中遇到的难事有哪些?”学生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及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学生都需要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在回答的时候才会具有真实性,学生在互动的过程就会了解清洁工十分的辛苦,工作时间长但是收入却比较少,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表达出以后要尊重清洁工阿姨,不马路上不随便乱扔东西。学生经过这样的采访过程,写出来的内容也更具有真实性。再比如教师让学生以“春游”为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就可以感受到春天的变化,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来进行写作,学生以后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会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感人。

3口语的探究式教学

口语训练不仅包括听说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包括交际对象、环境、情态等一些的内容,能训练学生为人处世、准确理解话语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对情景进行设计,在情境中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究。在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听、感觉,然后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效率就会提升。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基于这些实物来进行口语表达,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表达也会更加准确。

比如教师让学生以“爱吃的水果”为话题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你喜g吃的水果是什么?”、“喜欢的水果的形状、颜色以及味道是什么?”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在上课的视乎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到学校里面,这样在讲台上就会营造出一个鲜活、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教室里面也散发出阵阵水果的清香,学生的心情也会逐渐放松,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猜水果”的游戏,学生轮流描述自己带来的水果,但是不要说出水果的名字,而是通过语言表达来让别的学生进行猜测,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猜测、品味以及评价过程中,就增强了对每个水果的了解,同时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表达的过程中,自己组织自己语言,提升表达的准确性,整个课堂就变得活跃生动起来。

综上所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了知识的主动获取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因此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效率,更是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篇(11)

小学语文要进行探究式教学,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中的合作与互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依托的,这样有利于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去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外面的世界来接受新知识的洗礼。第二,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接受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且能够诱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创设探究式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产生质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开发探究式教学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