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3 16:19:29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1)

一、城市公园概述

1、城市公园定义及分类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还可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1]。城市公园主要包括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

2、城市公园对城市的重要意义

(1)景观意义

公园是城市园林中的精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具自然特性的场所,是城市的软质景观,它和城市的其他建筑等灰色硬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城市景观得以软化。

(2)社会意义

在公园的林下、湖边、绿荫广场上,通过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对科技文化教育的需求,同时对促进老年娱乐,青少年综合能力培养,陶冶人的情操等各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公园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2]。

(3)生态意义

公园中所种植的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调节温度、湿度、减低噪音,对净化土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

(3)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的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3]。

2、关于城市公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城市公园的设计不应过于追求档次,应全面考虑公园对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人们休息、娱乐的公园。

(2)城市公园的设计应考虑景观美学,又要重视人的行为活动,为人们提供活动、休憩的场所。

(3)重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专设有残疾人通道和休息娱乐场所、儿童活动区和老年人活动休息区等,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需要的公园。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城市或区域的定位以及城市的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平衡建设,根据各自区位的特点、亮点规划综合公园或主题公园。

(5)精心设计,用心建设。设计出题材多样、内容新颖、彰显特色、游客喜闻乐见的主题公园或综合公园 ,结合水系生态建设、植树造林建设,把公园建设成生态精品、文化精品、娱乐精品和旅游精品,突出当地的特点、亮点,建设一个核心公园,提升城市品位,提升环境软实力[4]。

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未来发展展望

(1)在继承中发展个性化风格

在设计时,要在公园中体现我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讲究含蓄、蕴藏意境的特点,充分运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等造园手法,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借古建今。我们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不是去照搬照套古典园林,而是要学习和借鉴古典造园艺术的手段和方法,设计出既有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又符合城市的地方风貌,富有时代特征和极具个性化风格的城市公园。

(2)因地制宜,遵从自然

城市公园地形地貌的处理,既要尊重自然,又要高于自然。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因为地形的起伏变化可以创造阴、阳、向、背不同的景观;不但能创造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小气候,而且还能显示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地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观赏习惯和接受能力,特别注意设计区域的原始地形地貌、土壤土质特性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轮廓线连贯清晰,起伏顺畅有致,富于变化并与周边景观保持和谐。

(3)景点布局要体现景观的多样性

城市公园景点布局要体现景观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群体观赏、游玩的需要。在设计时,城市公园各景点、各区域的多元化布局要科学合理,做到主景突出,次景丰富,景观不重复,休闲区、娱乐区、观赏区等功能区块特色鲜明,过度自然。在公园各景点的设计中,可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图重心,利用园路、溪流、土丘等造景要素,和回廊、花架、花坛、景墙、公园小广场等景观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后呼应,有机地组织公园的各个部分,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形成和谐的公园景观。

(4)保持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保持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公园设计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绿化造林和植树造景是城市公园景观和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充分考虑栽植植物的林相和季相,植物栽植时松紧适度、疏密有致,林冠线与林缘线层次分明、错落顺畅、连贯美观;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以及有色叶树种与观赏性树种等的选择与搭配要科学合理,要高度满足环境美的需求和人们观赏要求;利用各种栽植手法,如群植、片植、孤植、对植、悬植等,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的群体美和个性美[5]。

参考文献:

[1] 董晓华主编 .园林规划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209

[2]王秀娟主编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1):23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2)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要素一般包括植物、地形、水体、动物、人文资源、地貌等,大多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在进行具体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应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传统风格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来。

2.景观开发设计的方法

第一步选景。应选择森林公园自然景观基本没有受到人类干扰和破坏,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自然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原始景观地域作为开发首选收稿日期。选景定好后,再具体景观设计中应:2012-10-05;修回日期:2012-10-24把最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拿游览线路串联起来,应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一处景点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位置,同时任何一处景点,随着观赏点的变化,其给游客的视觉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只有注意到各个细节的设计,才能为游人提供更加完美的旅游服务。

第二步强化景点。自然景观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有的是交通不便,有的是景观单一,有的是观赏位置不佳等等。因此,对于这类景点就需要人为设计来强化现有自然景观,增加原有景观,争取打造经典景观,使其景观内涵更加明确。最常用的是通过调整视点的位置、增加建筑小品,也可利用风景园林的点景法则来增加景点的诗情画意,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游览观赏。

第三步造景。营造一些带有地方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作品。它主要借用园林艺术表现手法对各种现有景观补充,使其成为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现代造景常用的设计方法较多,主要借鉴园林设计,我们应从大的自然环境出发,而不能局限于园林设计中的精工细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各个要素的考虑必须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再去考虑,同时,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也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人类跟自然景观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尊重自然,在具体设计中杜绝盲目拼凑,如果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我们应当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从而创造设计出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森林公园景观作品。

2.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原则

要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森林公园景观,就需要设计师认真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取有特色的文化亮点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当中,从而达到通过设计作品用于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突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自身特征。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设计意图与前期的调研工作,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创作,这就是创新。设计师通过参考与对自然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将理想化自然元素森林环境设计中去,而不是对原始自然形态的简单修改,这也是对现代森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3.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就是建立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在近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类从盲目屈服于自然到适应自然,到最终征服自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尊重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特征、自然界中的风、雨、阴、晴,尊重自然的地貌地形变化、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等等都是尊重自然。森林景观设计中以自然生态景观的表现最为突出,就是要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在具体设计中要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始终坚持自然美的审美原则。

4.时代性原则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时代中,个人的审美意识肯定会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在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时时刻刻体现时代的审美因素。森林公园景观往往是由标志性原始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环境自然景观等组成的集约型公共景观艺术的综合体。因此,我们既要注重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又要借鉴古人的设计美学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师要以当代主人翁的态度去提炼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并应用于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去,使设计作品既能体现时展的主旋律,又能陶冶情操,为人类景观设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5.个性化原则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审美要求,又要具有个性化的原则。有许多艺术史家满腔热情地去寻求西方的设计风格,这种一味追求西方风格,而忽视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风格是不适合当下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只有把握好森林公园的设计主题、形成森林公园鲜明的个性特色,才会直接影响其的生命力。

6.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和谐统一原则

设计师对森林景观的设计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进行的,在当今对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的统一有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及其自然规律都具有普遍不可复制的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要考虑到景观与社会环境、当地经济的相辅互生的紧密关系,因此,进行森林景观设计时必须理性处理好三大效益的关系。必要时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师应以保护生态和恢复生态为己任,把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作为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园作为一个休闲活动的中心,其内部景观是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进行细部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享受”等需求。因此, 公园景观不仅是建设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游客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公园景观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只有注重立意才能形成主题鲜明的公园景观,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使人与景“交融”。 【1】

二、公园景观的主要内容

(一)地形景观

地形景观自然的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河湖、凹地、谷地及人工创造的各种地形,能反映出不同的风景主题,都可贯穿于公园设计中,用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成为园景的表现主题。【2】、

(二)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包括具有显著观赏特点的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或以其种类或以其树形或以其色彩,形成品种、季相、群体、单体等风景主题。

(三)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即在公园中利用亭台楼阁、厅堂轩榭、花架游廊、洞门景墙等建筑的风格和位置组合关系,创造良好的观景点,形成景观或景点主题。

(四)景观小品

公园中的雕塑作品、水池喷泉、山石小品、图腾华表、花坛瓶饰、造型灯具等等,常常具有画龙点睛、出奇制胜的景观效果。【3】

(五)历史文化景观

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典故等作公园景观主题,可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产生深远意义,通过游园还可使游人进行凭吊、学习历史知识,达到教育、科普、爱国宣传等目的。【4】

三、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异质性原则

景观设计的异质性原则是在公园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多元化、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实现景观整体生产力的设计原则。

(二)地方性原则

1、地方性原则包含了在景观设计时应适应自然地域性的因素,即规划应顺天应时,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特别是注重地方性植物的运用。

2、地方性原则还包含了在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地方的人文特征即须尊重地方

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景观设计中给予体现;景观、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设计考虑到地方的审美习俗与使用习惯;注重园区内古迹和纪念性景观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具有场所感的景观开发;此外,在尊重地方传统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对时尚游乐方式的需求。

(三)和谐、发展的原则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园的景观衔接问题。公园景观的衔接要讲求其自身的和谐性、人与动物及景观之间的和谐性、景观设计自身所反映的文明健康性,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衔接良好的和谐景观,进而营造出一个人与动植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

(四)整体性原则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5】

(五)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景观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即把人性景观规划作为出发点。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根据当代人类的行为心理特征,自觉地为人类的发展寻求一个美好的、适宜生存的空间。

四、广西贵港市南山公园基本情况

广西贵港市南山公园位于贵港市中心城区以南5公里,是以“石室虚旷,岩穴幽奇”而闻名的公园景区,其公园景观主要由四周山峰围合而成,园内有天然湖、人工湖,文化景观主要是园内的西江沿岸佛教圣地―南山寺。

近年来,在南山公园内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相当严重,如破坏植被、开山采石、挖沙取土、破坏水系等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公园里的原有设施也已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日常休闲、游览、休息、娱乐和文体活动的需要,根据公园景观的主要内容及景观设计原则,相关部门对南山公园的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结合其园区的规划,浅析一下类似的公园景区的景观设计的元素以及一些基本的造景方法。

五、结合南山公园浅析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一)公园景观基本要素的设计

1、地形设计

贵港南山公园在地形上,四周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小山峰围合,如屏风山、莲花山、狮头山等,中部有天然的湖泊。总所周知,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公园景区的骨架,包括平地、坡地、山地、水体等。它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6】所以南山公园在景观设计上从生态意识上利用并保护好这一山一水,并力图还原被破坏的绿化植被,创造宜人的景

观环境。目前的公园设计还应注意所谓微地形的处理。缓坡草地、草坪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起伏的微地形,不仅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同时利用地形排水,节省土地,适宜开展各项活动。【7】微地形上,南山公园在山脚下,湖泊周围大面积植草,使整个园区“绿意满园”。

2、景观衔接

一方面,景观衔接是空间的衔接,即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另一方面,景观衔接是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此外,景观的衔接也是景观的连续性,不露瑕疵,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在景观衔接方面,南山公园在其规划面积中划分为五大园区:佛教文化园、山水休闲园、民俗风情园、主题娱乐园、植物文化园,五大园区各有侧重特色,但又相互依存,不分彼此,使游客进园后目不暇接,一步一景。主题园之间以水泥步道、按摩鹅卵石步道、草坪等互通衔接,主题内容不同,但又浑然一体。

3、景观设计

(1)硬质景观设计

硬质景观即采用硬质材料设计的景观要素,例如公园中的地面设计,公

园地面设计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8】硬质景观部分平面形式对于园林总体形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它们的存在构成了园林道路中组织空间、引导浏览、交通联系、散步休息及园林风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形态明确,边界清晰,易表现几何图案。且随着铺装材料的多样化,质感色彩越来越丰富,发展潜力大,养护费用低,容易形成连续的景观图案,因而对一个全面的设计师来说,硬质景观是值得着重花精力设计的园林要素。在硬质景观上,南山公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出入口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公园周

边关系及城市道路规划,结合现状,将公园规划四个大门―东、南、西、北四个

入口,其中南门为重点,设置集散广场以及大型生态停车场。其次,交通道路分级及材料选择:一级为公园主干道,联接主要入口并围合个功能区,二级为电瓶车道及一般性游览道路,三级路为游园小道,另外考虑到残疾人的需要,应考虑残疾人坡道及盲道。

(2)软质景观

主要指植物,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它们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面貌,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习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别,因此容易体现公园的地方性。

(3)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是当代公园景观中最富活力和表现力的因素,在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在目前的公园设计中,建筑小品日趋多样,中国传统园林中有雕塑、假山、壁画、摩崖石刻等,西方传统园林中也有雕像、喷泉等,现代的西方设计师更是将当代艺术的创作灵感伸入了公园小品设计,其作品妙趣横生。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等异彩纷呈的现象不仅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和审美旨趣上的某种倾向,同时也为园林设计的实践提供了大量丰富而具有启发意义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语言。

结合南山公园要展现的“福寿文化”,公园里设置了如:全国最大的石龟,最大的铜铸佛手,长寿桥等一系列能对公园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建筑小品,也建设了如水上曲桥、渔人码头、阳光沙滩等体验休闲小品,便于游人亲水、戏水。

(二)公园景观造景基本方法

1、植物造景方面

(1)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系统性。首先,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对植物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植物造景。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公园植物造景中应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实行乔、灌、花、地被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搭配。

其次,公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分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儿童活动区的植物配置要求色彩较为绚丽,层次应适宜,不能太阴闭;老年活动区则要求配置较为茂密的植物,创造一个宁静的休闲空间;体育活动区的植物配置则应达到开朗通透的效果,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而文化娱乐区的各种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应配置能美化衬托建筑、营造文化教育活动和娱乐氛围的植物。【9】贵港市南山公园除了原有的木麻黄、龙眼、荔枝、马尾松、榕树,在几座山峰的山脚种植大面积的勒杜鹃、朱槿等观花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景观。

(2)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因为南山公园内的南山寺是西江沿岸的佛教圣地,所以在园区里面增加了菩提、凤鸾等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植物,以此来渲染佛教重地庄严的气氛,让游人在其中有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3)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必须实现科学的植物种植,所谓科学性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需要、场地功能需要和视觉景观需求以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即在现实的景观规划与植物造景中,应考虑到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小气候、干扰等对植物本身的影响,提高植物生长率,使其造景效果能很好地表现出来。【10】

2、区域空间方面

公园景观设计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可利用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参照区域空间方面要求,为了能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观赏、活动的空间,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南山将功能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概括为:“重游乐,多项目,慎造池,巧理水,广造绿,精创景,尊传统,赋新意”, 【11】这几条很好的阐释了南山公园在融合园内景观要素的主旨。

3、纪念性景观方面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在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前提下有机的结合到新增景观的设计之中。

4、公园设施方面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南山公园在主题娱乐园里,布置了各种儿童主题游乐设施、户外玩具以及流米洞故事、浮雕和表演舞台、茶楼休息亭,将其拓展为儿童游乐园、文化活动等多样性的主题娱乐园。在规划中,强调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设置未来的世界科技游弋馆,用科技文明将微观的世界、星际天空呈现在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启示人们,教育人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五、结语

公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窗口,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观的设计,应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五大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学建设,促进公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龙辉,陈伟新.河源市九和温泉旅游度假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12)

[2]刘福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黄东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赵建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5):21-24

[7]刘纯清.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04):103

[8]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4)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7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导向,其对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调配、利用、开发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直接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整体审美性、甚至社会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性。

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以1982年我国第1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到1984年,以广东流溪河、沙头角等第2批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后,森林公园增长态势明显,其景观规划设计更有了清晰的方向逐渐去归类出现各类型的森林公园设计,例如火山、湖泊、沙漠绿洲、冰川、海岛、溶洞、温泉、草原、海滨以及城郊园林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的多样性,拉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过,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带来了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上的商业气息过重、游乐设施过分增加、旅客安排与指引设计不合理、周边配套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不协调等,这些因素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出现,对整个景观设计的价值出现减分的效果。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些情况反馈下中应作新的思考,以适应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1 灵活处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对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考虑的基本要素要与地域和特色呼应,通常考虑公园的植物情况、地形地貌、水体系统、动物活动、综合人文资源等,根据具体的规划设计目标定位,把气候、时空因素等综合考虑分析的。对森林公园具体的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做灵活的运用,形成山、石、水、物、情的全方位巧妙融合,体现森林公园固有的独特景观美。

2.2 规划设计处理方法

2.2.1 多维度立w景观设计思路

森林公园本身是天然美妙的大氧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可以考虑人的感官系统与其互动关联,在视觉效果设计构思上,要把自然客观景色、传承的文化景观美、观景长线、最佳框景点等做最好的比较和分析,尝试达到视觉设计上的最大化容纳。在嗅觉互动设计上,可以把森林公园在大自然中拥有的淳朴味道科学地引入,把公园的清新、清香、清甜、清爽淋漓尽致地在环境中弥漫。在森林公园中体验自然的细微,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布置,用植物景观规划与香味树种搭配设计思考,体现新气息的存在感。在听觉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声、瀑布之声、流水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雨声、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处理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回声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能考虑到这点是设计人员能否用声音语言再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手段,它是视觉的最加配合方式。当然,触觉设计考虑也不容忽略,毕竟最直接的行为是印象最深的活动,能把手、脚零距离地接触自然景观,是真实的景观在生活中的最好的体现辩证和检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能有这些行为的周全思考,会使得整个森林公园的整个系统有真实的诠释和展现。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产业环境空间,在主要自然环境凝造的氛围下,公园的游客活动氛围打造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活动项目需要统一的规整处理和规划布局,它是属于森林公园动区空间,具体包括的活动例如:野战、野炊、野营、烧烤、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蹦极等旅游娱乐类的活动,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把整体与局部考虑进去,发挥森林公园最大的功能化。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市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等在这方面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善用多维度立体景观设计的思路,全方位感受和交融到森林公园的意境中,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观设计效果。

2.2.2 升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森林公园的设计开发与研究需要设计原则的升华,通过对原有设计原则再定义,重新审视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原则的科学总结梳理,把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各个时期的特性与规划设计理论再分析探讨,以未来发展的思维勾画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规划新原则。以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积极引入本土文化创新点并把传承的灵魂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设计做法更多的在历史名胜出现,例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坚持个性化的基础上,突出时代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以这样的方式能把人们对原有森林公园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把原景观的设计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用时代的审美与原景观美巧妙地结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系统统一中,把社会、自然生态、经济发展融为一个协调关联体原则。森林公园其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综合世界,它的构成体系已经反应出无论是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还是水域景观的综合收益,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重视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对当今和未来的森林公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阐述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美中不足,在追求经济利益与地方发展的情况,它已经成为地区长远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只有在规划设计中把环境,生态保护、自然绿化效益,地域整体环境与周边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激活地域的传承文化和优势多重综合考虑,开展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利用森林公园价值造福人们。另一个角度来说,森林公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家面貌,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时注意塑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时代特点、地域优势、人文精神,把我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在世界人们中展现,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不断努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福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公共绿地重要类型,是市民接触自然、放松休憩、陶冶身心的主要场所,不仅具备营造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实现城市的环境调控。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建设应当在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公园景观规划的理论经验,依照景观规划的原则,提升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建设质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提供一个最佳的样本。

一、城市公园概述

1、城市公园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J217-2002)

“城市公园是城市非灰色地带的功能性的公共绿色空间。”——美国奥姆斯特德

现代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观应与城市融合为一体,是将自然生态融入城市的核心要素。它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城市文化艺术的载体,反映了城市的精神层次,体现了当地特色城市文化及价值等。二是改善城市的环境,不论是生态上还是美学上都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三是给人们提供了交流、休憩、娱乐的场所。

2、城市公园的起源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公园,当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公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公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历史上就城市公园发生的源头有两种说法: 其一,在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将没收的封建领主及皇室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家花园都向公众开放,统称之为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则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1903)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1824-1895)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不仅开创现代景观设计学,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城市公众景观的到来,从此公园成为大众休闲游憩、愉悦身心的公共空间。

3、城市公园的分类

按照国际惯例,公园可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两大类。其中,自然公园是指大规模的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随着城市绿地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变化,城市公园绿地出现了许多种类,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公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但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了自己的公园分类系统。

(1)国外城市公园的分类

美国城市公园分为12类:儿童游戏场;近邻运动公园(近邻休憩公园);特殊运动场,如:运动场、田径场、高尔夫球场、海滨游泳场、露营地等;教育休憩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博物馆等;广场;近邻公园;市区小公园;风景眺望公园;滨水公园;综合公园;保留地以及道路公园及花园路。

德国城市公园分为8类:郊外森林公园;国民公园;运动场及游戏场;各种广场;有行道树的装饰道路(花园路);郊外的绿地;运动设施和分区园。

日本城市公园的分类系统是以法律和法令的形式加以规定的,如:《城市公园法》、《自然公园法》等法律、法规。根据《都市公园法》将公园绿地分为7种类型。

其中包括自然公园的3种:①国立公园;②国定公园;③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的4种类型:①居住区基干公园:A儿童公园、B近邻公园、C地区公园;②城市基干公园:A综合公园、B运动公园;③广域公园:具有休息、观赏、散步、游戏、运动等综合功能,面积50hm2以上服务半径跨越一个市镇、村区域,要均衡分布;④特殊公园:A风景公园、B植物园、C动物园、D历史名园。

(2)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将城市绿地分五大类,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其中公园绿地又可分为五类,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

其中:

1)综合公园: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

2)社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社区公园下设“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两个小类。

3)专类公园: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的休憩设施的绿地,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它专类公园等。

4)带状公园: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休憩设施的狭长绿地。

5)街旁绿地: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二、目前我国城市公园景观的现状分析

1、景观性普遍不高

城市公园是美丽中国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原来早前建造的城市公园大多处于围墙之内,目前现代园林理念也没有充分得到体现,虽然历经多年,但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后续的提升改造,普遍存在景观性不高。

2、重硬质景观、轻植物生态

重视硬质铺装景观及园林建筑的建设,轻视植物生态的建设,这是目前我们在城市公园景观营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另外受西方园林的影响,机械简单地照搬西方园林的理念,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气候环境的差异,往往设置大面积的广场铺装,忽视绿化植物的配置运用,公园内植物配置也比较单一,应用植物品种比较少,色彩不够丰富,城市公园营造中的生态多样性远远不够。

3、景观规划设计缺乏个性与特色

大多数城市公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立地环境和地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独特的创意,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公园中都没法能够让游客耳目一新,也没有能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记忆的景观。因此我们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景观才会有的灵魂和生命力。

4、营造养护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对世界上先进的营造技术运用往往比较少,如在硬质景观中大面积应用花岗岩材料,很少运用生态环保的材料;植物种植土壤改良技术运用几乎空白;栽植植物很少应用容器苗;植物栽植后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很少,植物生长恢复慢,在很长时间内形成不了相应的植物景观,还有后期的植物养护和景观改造提升投入不足,一个优秀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跟后期的养护水平和不断的景观改造提升是密切相关的,比如美国的长木公园、加拿大的布查得公园及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等都是经过近百年的不断提升改造才形成今天这样让人神往的景观。而我们的城市公园最后整个公园的景观效果往往只停留在景观效果图的视觉效果层面上,而没有真正落地成景。

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实现整体性规划

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时,应该以公园整体规划为基础,实现对城市公园景观的综合设计。通过对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整体规划,协调城市公园和城市的关系,使景观的规划建设在实现公园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对城市绿化及城市形象建设的作用。

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景观规划时,将其作为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键环节,从公园景观建设的整体性出发,以公园的性质、位置和规模为主要的参考对象,采用功能设计、生态设计、空间设计的方式将整个公园建设打造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与城市的规划格局和城市特点相结合,充分的发挥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作用,实现其塑造形象、改善环境和优化空间的功用。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适应公园所在地人文环境的特色,还要结合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将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审美特点等人文特点和水土环境、空间环境、动植物类型等自然条件统一纳入设计的理念之中,使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既能实现人文上的和谐统一,又能做到对自然环境的稳定发展,从而降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在保证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结构统一的基础上,使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能够得到市民的观赏和认同。

3、坚持以人为本

在进行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时,要注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必须适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原则,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多向互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中心,把人作为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主体并予以重视,通过体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满足人们在当今社会里日益丰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使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更加有利于服务于城市居民。

四、城市公园景观营造的规划目标

对于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做到公园的建设具有开阔的视野又体现出层次的简约。要实现公园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要注重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不应过于封闭,也不用过于追求大气势与大体量,而应强调以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景观设计为主。在景观的创造上注意刚柔结合,空间设计保证开合有序,景观规划注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使视线在公园内能够相对通透,实现公园与城市大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

在进行城市公园的设计时,应当强调尺度和空间的亲切宜人,在设计上讲求空间大小、开合的对比,并对比例和尺度进行控制,不要刻意的追求大,而应当充分考虑多层次的需求,追求适宜的尺度和亲切感。

因为现代公园的景观环境设计是要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市民进入公园绿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休闲,因此对公园的设计不仅要创造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观赏景观,同时还要具备游憩等功能,使人们在公园中自由活动时,也能够满足赏景、休憩与交流的需要,使身心全面的得到放松。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也是渴求对自然的向往与回归。公园景观的绿化质量是其中影响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因此,公园绿地的设计要注重对植物的选择,在其形态色彩和不同季节的变化配置形式上实现多样化,不断的追求创新。

五、城市公园景观的布局形式和功能分区

1、公园景观的布局形式

我国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通常受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为了显示出整齐开阔的气势,在布局上通常讲究的是轴线对称的特质,以强调对称的美感。在规划中大多采用整齐规则的几何形体,特别是北方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经常采用这一形式,体现出规律、秩序与均衡协调的美感。

有些城市公园景观的建设中,由于受到自然地形和地貌的条件限制,在规划模式上采取的是依自然环境而建的自然式布局。这样的布局方式使得公园景观的设计不用拘泥于主题与重点的硬性规定,可以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进行自然式布局,使得公园景观与所在地的自然地形,以及周边的建筑环境实现整体性的匹配,具有灵活布置的特点。

除了以上两种之外,在大型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中还会采取混合式布局形式,即在强调景观设计大格局对称相似的基础上,对细节部分采取自然式布局的模式,追求的是一种展现曲径通幽、活泼玲珑、欲扬先抑的特殊艺术效果,体现了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和谐自然。

2、城市公园景观的功能分区

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不同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

对公园文化娱乐区的规划,因为人流量较大且人口较为密集,应该尽量设置在公园的出入口附近,在区域内设置游乐场等公共设施,并利用植物隔离物如植物墙等对文化娱乐区进行隔离,使其与周边人文环境能够实现巧妙的融和。

在城市公园中应该同时规划安静休息区,以供市民观赏和休闲,对于安静休息区可以选择山水、雕塑或树木、地形来构成景观建设,使公园的环境达到静谧的效果。

此外,在现代城市公园中应当规划建筑小品,包括椅子、凳子、桌子和遮阳伞等休息性小品,或者是各种景墙、景窗、喷泉等装饰性小品,还有指路标牌、导游图板、布告板等展示性小品,这些建筑小品不仅可以满足市民在公园内的不同使用需求,也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在公园景观的建设规划中构成靓丽的风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园景观环境的营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也要不断地提升层次和品位。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环境的主要内容,对城市的形象也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也能满足市民欣赏、休憩的需求。进行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建设时,要在坚持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的细节和要点,对原有的自然生态进行保护和利用,并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城市公园的景观营造都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在设计中实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将公园景观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融入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中,创造出协调共生的城市环境。在满足人们更高的观赏需求与 精神享受之外,提高城市公园对创设优美环境的作用,促进城市公园建设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大众休闲体育相应发展起来,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了大众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空间。现代城市体育休闲公园的城市功能日益重要[1],不仅需要承载体育休闲的基本功能,还要兼顾城市景观、娱乐观赏、城市绿化、邻里交往等多方面的附加功能。为促进体育休闲公园的发展,在概述体育休闲公园特征及植物特征的基础上,以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为例,总结、介绍了体育休闲公园如何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1体育公园概述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体育公园的概念。早期,人们对一些设有简陋体育设施的场地进行绿化,或将场地建在大片绿地附近,或直接建在草地上,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建筑稠密的城市中心划出一小块土地设置体育设施,供居民进行户外游憩。大片开阔的林中草地,往往成为此类公园的中心,公园也成为了进行体育活动或开展民间活动的主要场所。国家建设部城建司在1994年印发的《全国城市公园情况表》中,将体育公园定义为:以突出开展体育活动,如游泳、划船、球类、体操等为主的公园,并具有较多的体育活动场地及符合技术标准的设施[2]。如2004年1月18日开园的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就是以园林绿地和体育场馆为主体的大型公园,总面积80hm2,为附近市民开辟了一块绿色的运动场地,成为了体育竞技、健身、娱乐、休闲的综合场所。

2体育休闲公园的特征

体育休闲公园是以开展体育运动为主,但与其他公园相比,所体现的运动休闲主题更为明显,故体育休闲公园除具备一般公园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2.1运动主题性

体育休闲公园以运动休闲为主题,吸引人们游憩或健身,公园内开展的运动包括以愉悦身心健康为目的的非竞技类活动和以追求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竞技类运动。相比其他公园,体育休闲公园可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以满足体育爱好者的运动需求。

2.2设计系统性

体育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身体状况或不同锻炼目的的要求,故需要设置各类不同的体育设施和器械;同时,体育休闲公园还需要设置运动设施租赁、医疗等功能的管理用房等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为体育休闲公园内的游客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2.3环境安全性

体育休闲公园是为游客提供体育运动场所以及相关体育运动设施的专类公园,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园内设施、场所等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包括园内运动场地的安全性(如需应用植物围合、空间隔离等技术)、各项运动设施的安全使用及维修维护(如需设置各种明显的警告标志[3])、园区内的交通安全(如需保证各类车辆的通行畅达,尤其是消防、救护)。

3体育休闲公园植物特征

3.1植物色彩选择

体育休闲公园中的植物搭配需要体现植物的颜色特点,要充分运用植物色彩季相,做到“春观花、秋赏叶”,如可种植樱花、桂花、银杏、水杉等植物;同时,依据公园各区特点,要对植物颜色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搭配,如在儿童活动区域内,植物色彩的搭配需要与儿童的喜好充分结合,尽量选择黄色、橙色、红色等暖色调的植物花卉,使这些场所的景观氛围显得更加活跃与热情。

3.2植物品种选择

在体育休闲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树种不宜选择过多,避免产生景观上的混乱感。要依据不同功能分区,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搭配,以体现各个区域的景观独特性。一般而言,体育休闲公园的乔灌草植物品种总数量应在100~150种之间,各个区域的主要景观树种可选2~3种,以在营造景观独特性的前提下,形成统一的景观基调。同时,要依据体育休闲公园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对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搭配,如在运动健身区域(如篮球场、足球场等)要配置高大挺拔、树冠整齐的速生树种,在儿童活动区域则严禁配置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等。

3.3植物种植比例

在体育休闲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绿树种植比例要控制在30%~50%之间,而落叶树种植比例则要控制在50%~70%之间[4]。对于重要景观区域(如儿童区、建筑周边及景观出入口等特殊区域),所选择的植物品种要更加多样化,以体现植物的景观变化。

4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4.1项目概述

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位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北起栈泾河、南至景王路、西临东城大道、东至规划路。基地内有城市河道穿行,并与栈泾河、景王浜连通,总面积为60hm2。规划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昆山市的城市公园体系及绿地系统,同时可改善昆山缺少大型户外体育运动健身空间的现状、完善昆山开发区的体育配套设计。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以“打造昆山设施最全、最低碳、最艺术的运动植物园”为设计目标,旨在营造具有最美植物景观特色的体育休闲公园,全园划分草坪风景区、植物运动保健区、芳香植物养生区、趣味植物认知区、特色赏花区等五个分区。

4.2植物景观设计的目标与亮点

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利用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变化,营造出朝气蓬勃、简洁大气、富于变化的绿色运动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亮点:增加场地识别性,通过合理控制植物种植的郁闭度和种植形式,保证运动场地的光线充足和交通便利;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浅草沟、植物浅沟、雨水花园及生态湿地等形式,对全园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排放;植物品种选择以耐水湿的植物为主;加强保健类、芳香类植物的种植,营造以芳香、保健功能为主题的植物景观。

4.3分区植物景观设计

4.3.1草坪风景区

草坪风景区在公园中所占面积比例较大,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且视野开阔,是公园中最重要的开敞活动空间,是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主要场所。在植物景观设计上,以草坪为主,周边辅以花径,点缀几株乔木,同时避免种植过多灌木,以免对游客的视野产生影响,或造成交通上的隔绝。植物种植模式[5]:上层为银杏+香樟+栾树,中层为玉簪+丛生福禄考+丰花月季,下层为结缕草+高羊茅。该种植模式均选用乡土植物,上层由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搭配,中层植物确保春末至秋初皆有花可观,下层植物以结缕草为主,营造出翠绿的草坪景观。

4.3.2植物运动保健区

植物运动保健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是体育休闲公园室外运动场(包括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的集中分布地,是体育运动爱好者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的植物种植设计应重点关注植物物种的选择,乔木需选树种生长速度较快、高大挺拔、树冠完整且整齐的,灌木主要关注其隔离防护功能,地被植物则点缀其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乌桕+银杏+合欢,中层为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红叶石楠+海桐,下层为丰花月季+麦冬+沿阶草。该种植模式以隔离防护为主要目的,营造密实、防护的植物景观。

4.3.3芳香植物养生区

芳香植物养生区是公园内利用植物的药物特性进行养生、治愈、冥想的空间区域,包括疗愈空间、冥想空间、交流空间、释放空间。疗愈空间植物种植模式:百里香+鼠尾草+柠檬草+锦葵+薰衣草+洋甘菊+香紫苏。该种植模式通过植物的芳香气味,营造局部小空间内的特殊环境,使处于此空间内的人获得放松的心情,同时达到治愈、养生的目的。冥想空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国槐,中层为紫藤+杨梅,下层为蓝花鼠尾草+大滨菊。该种植模式通过白色与紫色等冷色调植物的片状种植,给人带来视觉冲击,供人们冥想。交流空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深山含笑,中层为红枫+金桂,下层为锦葵+鼠尾草+薰衣草+迷迭香。该种植模式通过深山含笑、红枫、金桂等观花观叶植物,辅以下层芳香地被锦葵、鼠尾草、薰衣草和迷迭香,供人们交流休憩、愉悦身心。释放空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榉树,中层为八棱海棠,下层为玉簪+羽扇豆+丛生福禄考。该种植模式则是通过植物空间的运用,由封闭交流空间转换到敞开空间,来到宽阔的大草坪,给人一种自由放松的感觉。

4.3.4趣味植物认知区

趣味植物认知区又叫儿童植物认知区,设计上结合室内儿童活动中心,打造专属各个年龄层次儿童的趣味天地,是儿童的素质拓展中心。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要严禁使用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且要通过种植浓密的乔灌木,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以达到分区的效果。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无患子+杂交鹅掌楸+香樟+银杏+墨西哥落羽杉,中层为南天竹+腊梅+早樱+金丝梅+向日葵+毛娟,下层为矢车菊+薰衣草+大花金鸡菊+胡萝卜。该种植模式要求植物种类丰富,上层乔木宜以落叶与常绿搭配为主,中层灌木兼具防护和观赏功能,下层地被植物在视觉基础上,增加了儿童趣味,保证了整个植物景观的丰富变化。

4.3.5特色赏花区

特色赏花区为园区内儿童卡丁车运动场区,是昆山体育休闲公园的设计亮点,亦是一处植物景观的观赏点。该区域的植物种植要求通透、开阔,宜以低矮植被为主,点缀单株景观乔木。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广玉兰+红花槭,下层为丰花月季+丛生福禄考。该种植模式的植物选择以视线开敞为主,上层乔木以广玉兰和红花槭为点缀,下层地被花卉以丰花月季和丛生福禄考为主,旨在营造一个花卉海洋。

5结语

在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为确保植物景观效果、功能效果的充分发挥,除遵循一般的植物设计原则外,还需依据昆山体育休闲公园自身的特点,从公园立意、环境质量、游客活动需求等角度出发,对公园植物种植进行了合理设计,最终营造出理想的植物景观效果,给游客创造了一个景观优美、适合运动的城市体育休闲公园。

参考文献

[1]李炳贤,马筠筠.山西临汾汾河体育文化休闲公园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1(7):73-74.

[2]马俊,孟祥彬.关于中国体育休闲公园的现代认识[J].中国园林,2005,21(4):35-38.

[3]徐伟伟.体育休闲公园使用后评估研究初探:以杭州城北体育休闲公园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2.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8)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背景下的建设发展现状,乡村公园景观规划及营造,成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的乡村公园规划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合理地利用乡村资源,潜移默化地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

1现阶段乡村公园景观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景观趋同,缺乏吸引力

经济发展带来各个层面的现代化,乡村公园景观建设也是如此。但有部分城市规划者,将景观建设现代化片面地理解为“大拆大建”,照搬照抄国外的景观设计元素与形式,忽视了地域文化的本土差异,涌现了大量的“大广场”“大草坪”等,致使国内各地纷纷效仿,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同时,将乡村公园景观单纯地看作视觉审美需要来创作,再加上盲目套用现代化模式,不重视居民对生活环境的真正诉求,与当地地域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没能很好地融合,不仅造成了景观的趋同性,而且降低了居民的游玩兴致。

1.2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乡村公园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才能具备协调性与整体性。然而现代化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乡镇建设者对景观设计的认知,即简单地美化已存在的空间,景观只是建筑的附加物之一,只需随意地在建筑周围种树栽花,不需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导致所构建的乡村公园景观设计是片面的,与周遭环境割裂开来,显得十分突兀。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公园总体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2.1乡村公园总体规划理念

2.1.1因地制宜。从乡村实地现状来考虑,应使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元素,充分尊重农民提出的想法与建议,最大程度地为村民提供一处包含民风民俗且能开展休闲活动的开放场所。2.1.2突出特色。围绕当地独特的文化墙、园亭、景观长廊等景观建筑,将当地的优秀风土、民俗文化统一起来,使得当地独有的文化与景观在乡村公园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相辅相成,给游玩者、休闲者带来不一样的体会与感受。

2.2乡村公园总体规划原则

2.2.1生态优先。以生态学原理为根本依据,利用绿色植物优点,有效发挥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植物造景方面,考虑到地形要素,通常是采用鲜明的花草、灌木、草坪等,打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2.2.2适地适种。形成合理有效的生态模式,从而实现长期观赏景观效果,实现乡村公园自然效益。2.2.3地域适宜。凸显新农村乡村公园建设特征,根据调查收集的具体信息,了解村民生活特征。有目的性地选用适宜的景观方式,充分体现乡村公园独特的魅力,为当地村民及观光游览者提供休息、娱乐的好去处。2.2.4乡土文化。乡村公园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文化,塑造的景观要符合村民的生活及休闲方式,以达到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目的。乡村公园设计,既要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又要有益于乡村优秀文化的延续。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

3.1景观空间规划

3.1.1空间格局布置。在乡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空间格局潜在于景观中的各个部分,空间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乡村公园景观游玩的顺序上。空间格局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设计的,公园规划必须具备完善的空间格局,既要保障乡村公园景观的中心位置,不能喧宾夺主,其他次要景观围绕景观中心有规律性地布置,又要把握好景观轴线,让游玩者产生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3.1.2空间序列组织。乡村公园的空间序列可以通过视线,将各空间连接起来,也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的观赏点组织起来。规划空间时,可采用景观艺术表现手法,如对景、先抑后扬、漏景等,充分体现乡村公园景观空间的良好作用,让人们可以细细地欣赏与感受其中的韵味。

3.2景观结构规划

3.2.1点状景观结构模式。通常由具有观赏价值的个体景观设计景观连接成一组或多组景观群,这些景观群会成为乡村公园的主要景观节点,较为容易地将景观形象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凸显极强的凝聚力。3.2.2线状景观结构模式。是指具有长条形状的景观点连接成景观群,这些景观群将乡村公园中发挥独自作用的区域有序连接起来,相关联系、相互贯通,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的线状景观格局。3.2.3面状景观结构模式。是指以点状、线状或点状与线状景观体共同形成的功能分布明确的景观网状结构,规划覆盖内容丰富、多样、具体,可充分体现出乡村公园优质的观赏效果。乡村公园景观结构的3种模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点状结构受到多方面的要素影响,通常是以文化实体景观组合成群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线状与面状结构的乡村公园景观具备鲜明的方向性。3种景观结构模式都是在考虑如何运用造景手法,以重点突出主景,展示各种类型景观场景的吸引力,满足游玩者玩耍、休憩的需求。

3.3生态环境规划

乡村公园生态环境规划可以解决生态问题,特别是注重植物分布的合理位置,因地制宜,保证植物的丰富性及成活率。与此同时,还需顾及到其他动物、微生物及组成的群落,共同构成完整、丰富的生态景观。所以,生态环境规划不仅要统一规划,完成所需绿化面积,而且要保证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

3.4文化景观空间场所

3.4.1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因此,要做到面面俱到、合理规划。3.4.2空间场所的选择。合适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文化活动氛围的产生,反之则会阻碍,所以,在不同文化活动中都应选择适宜的,利于环境氛围营造的空间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活动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功能。在开展活动型文化时,需要通过特定的活动类型,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合理规划景观,选择出最佳的空间场所。

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设计实例分析———以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为例

4.1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概况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位于山东省蚕庄镇,而蚕庄镇坐落于招远市西部,辖6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被誉为“金都明珠”,在规划建设前,地区交通出行方式较为单一,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匮乏,缺乏市民绿色公共活动空间。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南北长225m,总设计面积1.8hm2,覆盖面积较大。公园原始现状为一片土壤地,生长着些许植物,公园周边分布农田,空气质量佳,没有受到重污染,具有十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见图1、图2、图3)。公园规划方案设置有景观亭、特色花架、健身广场、湖泊、栈道等景观,加之栽植以当地主要树种为主,景观与植物之间相互衬托,打造出可以供人们观赏游憩、健身娱乐及组织开展多类型乡村文化活动的综合性乡村公园。

4.2项目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1)理念:金水湖生态旅游区项目坚持贯彻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理念,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乡村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有效利用保留下来的景观元素,重塑乡村面貌,将村里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内涵等元素融入公园规划设中,凸显当地特色,插入新鲜设计元素,赋予村民公共空间更多丰富的功能活动,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公园。(2)原则:将当地村民需求放在首位,提供娱乐设施,供村内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去使用;合理保留原有资源,营造特色多样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多功能的乡村公园。

4.3项目定位

公园性质定位———以乡村景观和环境为依据,突出当地人文风情与传统文化特色,打造一处集文化传承、休闲活动等多元素于一体的乡村公园。公园形象定位———“乡村、生态、文化、休闲、运动”,主要目的是践行新农村发展建设,具体展示出丰富、源远流长的乡村文化内涵,自然朴素的乡村韵味,美丽迷人的风光与景色。

4.4项目功能区

4.4.1中心主景区。将公园中部位置作为主路口,主道路沿边设置景观花坛,花坛种植颜色鲜艳的芳香花朵,进入公园就可以闻到令人身心放松的花香味。通过主道路进入公园中心区域,广大的中心广场作为全园景观的重点,并加以花池点缀,红花、黄花等花色给中心广场增添了一处绚丽的风景线(见图4)。4.4.2安静休闲区。在乡村公园规划下划分出一块区域作为安静休闲区,该区域配以素雅的景观亭、休闲廊架等景观小品,选择使用花坛、假山水景进行点缀,结合体现休闲的青石板汀步,再栽植当地树种,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轻松、幽静的半私密空间,给当地村民及游客提供一处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休息的安静场所(见图5)。4.4.3地方文化展示区。蚕庄镇有着自身的文化氛围,但在村庄里面没有一个主要区域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来,于是在乡村公园规划下,选择一块区域作为地方文化展示区。采用素雅的文化墙,合理放置文化墙,并配以鲜明的花坛点缀,可以展现出文里李村革命历史文化与文明古村的魅力(见图6)。4.4.4儿童活动区。在乡村公园规划下划分出一块区域设置为一小广场作为儿童活动区,主要采取塑料及软质铺装为主要材料,加以色彩丰富、鲜明的鱼儿、海豚、章鱼等形状点缀。设置适合儿童娱乐、安全的活动设施,例如,跷跷板、木马椅、摇摇椅等;设置小型沙池,并放置小型的、安全性能高的攀岩墙,满足儿童玩耍的乐趣;设置休闲廊架,可以提供儿童休息及便于家长看护孩子(见图7)。4.4.5滨水游憩区。通过结合水体、景观小品、种植本土特色植物的方式,设计出具有优美、迷人、观赏性好的乡村公园特色景观。在湖边设置亲水平台,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亲近水的兴致;在湖面上设置景观亭与活动平台,可以欣赏沿岸的风光及进行休闲活动(见图8)。4.4.6娱乐活动区。乡村公园需要满足玩耍、休闲的需求,于是在乡村公园规划中划分出一块区域设置为公共开放广场作为娱乐活动区。在娱乐活动区内,放置休闲树池坐凳与景观花架,供人们休息与交流,同时,设置简单的户外健身设施,提供村民及游客等多种活动的选择。人们在公园游玩、散步、活动的时候,可进一步促进人们的互动,加深彼此之间的友好感情(见图9)。4.4.7休闲健身区。需要满足当地的锻炼需求,设计满足要求的活动空间,在乡村公园规划下划分出一块区域作为休闲健身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区域内设置有1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及若干乒乓球台,同时,放置球场灯与休息坐凳,可选择在各时间段内进行锻炼或开展比赛(见图10)。

5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稳步推进乡村公园规划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乡村公园建设传承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可以使乡村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对乡村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十分重视行之有效的乡村公园规划理论,在分析农村原有地形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对园区功能、道路、植物等进行人性化设计,推动乡村公园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德骏,谢鑫泉,李敏,等.地域特性乡村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晋江市华侨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5):122-125.

[2]郭毅.新时期下新农村景观环境设计探索及创新实践———以山西太原阳曲村景观环境设计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146-148.

[3]朱金水.基于设计事理学的乡村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以木兰溪流域霞皋八卦村文化公园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21,28(05):96-101.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9)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2-0027-02

1 引 言

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时,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仍有困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其中有设计的手法单一、经验贫乏和形式化等问题,但是更多的是价值理性的缺乏和价值取向的混乱。对于我国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而言,设计实践方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对于设计理念的思考更是迫在眉睫。

2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

2.1 现代城市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类型[1],是由政府、公共团体或者市民建设,由公园管理人负责管理,有一定的规模和设施,对公众开放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公园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游园和风景名胜公园等。

2.2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现代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或有意识改造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以及绿地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主要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开放或封闭、融入城市或隔离于城市的公共场所,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生态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现代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2]。

3 多样价值维度设计实践

3.1 一价倾向的设计

一价倾向的设计指从美学价值为主导的设计。对于具体特定的设计实践而言,一价的设计主要地体现了这一框架中的单一维度[3]。某个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可能主要地体现了某种美学原则,具体的美学设计原则有如下几种。

3.1.1 形式美法则

第一、主从与重点。城市公园由若干要素组成,倘若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而不分主次,势必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因而在公园设计中分清主景与配景、主区与从区是最为必要的。第二、均衡与稳定。在公园设计及建筑设计中均衡可以分为静态均衡与动势均衡。对称的均衡为静态均衡,一般在主轴两边景物以相等的距离、体量、形态组成均衡即是静态均衡。动势均衡,指主轴两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与主轴的距离等都有可能不相等,但两景物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之中。第三、节奏与韵律。过去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正是源于建筑的韵律节奏感。音调的起伏节奏感是以韵律来表明的,韵律按其形式特点分为连续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等。这些特色在公园围墙和条形空间中最易体现。

3.1.2 空间设计法则

第一、围合与渗透。不同的活动对空间的开敞程度有不同的要求,设计者必须提供程度恰当的限定才能使公园为游人所喜爱。第二、序列。在公园设计中,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随着人的移动,空间不断变化,形成丰富有趣的空间序列。可以利用地面的高差,或是很好地配置树木,或是加设墙体。

3.2 两价倾向的设计

两价的设计实践,兼具美学和社会要素,最佳的例证是功能主义两价设计。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3.2.1 功能定位

在立意与构思的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内容就是为设计项目做功能定位。不同性质的园林,必然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园林形式。形式服从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4]。

3.2.2按要素分项设计

按照公园的构成特点,一般认为有以下要素:地形、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建筑小品等。之所以按要素分项设计,主要因为每一要素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设计时事先应有针对性原则。

(1)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丘陵、山峦、山峰、凹地、谷地、台地、河道、湖泊等类型。目前的公园设计还很注意所谓微地形的处理。缓坡草地、草坪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起伏的微地形,不仅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同时利用地形排水,节省土地,适宜开展各项活动。

(2)硬质景观。硬质景观部分平面形式对于园林总体形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自由曲线流线型的。其特点就是形态明确,边界清晰,易表现几何图案。硬质景观是值得着重花精力设计的园林要素。

(3)软质景观。主要指植物。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习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别,因此容易体现公园的地方性。

(4)建筑小品。建筑与小品在公园中都属于点状景观,往往是游人的视觉中心,有时建筑与小品合而为一。公园中的建筑一般在定位和造型上都有较高要求,与城市建筑不同的是功能性较弱,它们常常被用作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和北海的白塔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3.2.3 水体设计

水体在城市公园里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因素,既可能为公园增光添彩,也可能带来麻烦。在当代的城市公园中,水体设计变得与以往不尽相同了。大型水体不仅参与了地形塑造,更是空间构成的要素;它不仅仅是被观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两岸对望的距离,限制了游人与景点的接触方式,控制了人与景点间的视距[5]。而小型景点式水景则重在单体,应充分发挥水的特点,可喷,可涌,可射,可流,配合声、光、电,必能成为众人视线的焦点。因此小水景应以突出个性为着眼点,宜用动水。

3.2.4 突出主景

(1)轴线终止。在几何型园林作法中,轴线是规定秩序的有效手段。我们经常看到纪念性园林围绕主线展开布局,层层推进,主题景点坐落于轴线端头。游人在经历了起伏跌宕的前奏后,最终心情得到集中释放,园林设计效果就此实现。

(2)塑造地形。有时水平方向的延伸或终止因空间关系不能完美实现,或可以实现但效果不明显,那便可以采用垂直方向的变化。表达崇高主题的适合向高处发展,表达大众化主题的可以向低处发展。几何形的地形塑造可以形成独特的效果,如上海浦东中央公园中的蒙特利尔园就是把地形塑造成规则的卵形。

(3)视觉重心。所谓视觉重心对几何型园林来说就是几何中心,可以通过几何作图求得;对于自然型园林,重心的选择有时不是那么简单,典型作法可以参照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物的布置虽看似漫不经心,但却又恰到好处。

3.3 三价倾向的设计

三价倾向的设计指兼顾美学的、社会的和生态价值的设计,一种理想的状态是所有三个价值领域在一个项目中都可以获得最大化的满足[6]。例如位于德国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独特的设计思想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带来了震撼人心的景观。在生态上,原有工业遗址的污水得到了净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而利用原有“废料”塑造公园景观的手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资源和能源的索取。而在绿树成荫和原有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远眺,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嬉戏,这一原本十分幽闭、令人恐惧的地方成为向公众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场所,这一对比中体现出来的景观公园的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在美学方面,设计提高了工业废弃地的视觉景观质量,创造和展现了一种保留历史脉络的工业遗存的独特景观美,启发了人们对公园和景观形式、含义和作用的重新思考。

4 结 语

总体说来,可以指出三价倾向的设计比两价倾向的设计更好一些,依次而言,两价倾向的设计是对单价倾向的设计要进一步,一个设计在每一个价值领域都赢得尊敬是可能的。而与之相对应,我们更应当给予这些近乎在美学、社会和生态领域都获得成功的设计最高的评价。这必定是未来最有生命力的综合而平衡的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朋.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10)

关键词: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平衡

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有助于更加广泛的发挥湿地效益。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湿地面积增加到41.50万hm2。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湿地公园的认知不充分,湿地公园设计上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尚未形成完善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公园自然形成的湿地地貌景观缺失,植物多样性不突出,加之缺乏对湿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故此,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景观设计成为首要工作内容,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

1.1湿地公园景观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基础所在,在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前提下,充分整合湿地资源,挖掘湿地文化,发挥湿地生态型、社会文化性和艺术性特点,为广大人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区域。

1.2湿地公园景观构成

其一,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划分为近岸陆域景观、水域景观和岸带景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域景观主要是通过水流速度、水质和水深来表达水体景观,呈现出汹涌澎湃或是涓涓流水之感,形成池塘、浅潭或是飞瀑等水体景观。岸带景观是受到抄袭影响形成的浅滩或滩涂等水体景观,形成不同类型的驳岸。近岸陆域景观则是为了便于人们观赏和游玩的亲水设施,即平台和栈道等,同时具有引导人流观赏路线的作用,营造出别样的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公园整体景观美观。此外,湿地公园由于水体景观影响,可以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或是出现云雾缭绕景观,呈现出特别的自然景观。其二,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其中湿地植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水生植物和浮水植物等联合配置,呈现出湿地植物景观。结合植物的枝叶、花、果形状的不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湿地植被自身具有丛生、片生和簇生的特征,根据群植或丛植搭配方法可以形成更加曲折、幽深的景观形态。湿地动物景观中包括湿地水鸟、鱼类和昆虫等,作为一种移动的景观,配合湿地植物景观,可以带给湿地公园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结合湿地水鸟的生活规律,移动放飞和归巢,潜水和觅食均是湿地公园内不可多得的湿地动物景观,具有别样的特色。其三,湿地文化景观。作为湿地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了具备生态景观以外,还包括一系列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在湿地公园中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形成的生产文化,进而影响到人们日常的饮食文化和住宅文化。(2)湿地改造后留下的痕迹,其中包括具备地域特色的运河、桥梁和建筑等。(3)文化交通形成的景观,包括文学艺术交融的诗词歌赋和书法字画,或是民族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等。

2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出于净化污水和生物栖息地多样化角度,在尊重生态自然的同时,整合自然资源,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和自然景观,保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升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合理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2.2以人为本原则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满足人们欣赏水景的需求,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促使人们可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角度来感受水景的魅力,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此外,在提供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观连接起到遮荫效果。

2.3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搭配,应该注重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丰富性和特别性等特点,促使湿地水体可以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植物景观的配置需要注重虚实结合,实现色彩的协调统一。

2.4合理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以便于促进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以达到节省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活动与科普活动。

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和方法

3.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内部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合理搭配,可以通过地形改造和水文联通,营造独特的湿地景观形态,提升对湿地农耕文化和水体景观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诸如,在湿地公园水体局部景观设计中,不同的溪流和石块,或是郁郁葱葱的湿地植物群落,驳岸自由曲线形态和双螺旋曲线形态等,形成一种曲水流觞的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景观为主的湿地公园,错落有致的池塘,湿地水体下游和积水区域设置稻田等。

3.2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由于湿地环境的生态环境十分多样,生态效益较为突出,其中包括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特点。其一,在水质净化功能景观设计。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起到环境净化的作用。景观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选择净化能力更高的湿地植物,设置相配套的桥梁和廊设施,实现景观的多重效果。诸如,在景观平面设计中,可以设计为肾脏形,岸带植物可以适当的种植香蒲和芦苇等湿地植物,形成更加错落有致植物景观。此外,为了提升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污水流经湿地的水质变化情况,充分展现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其二,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湿地公园中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乡土湿地物种,搭配昆虫和鸟类,维护湿地环境的多样性,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效果,带给游客更加舒适的享受。与此同时,通过配置沉睡植物群落和浮水植物群落,丰富湿地水生环境多样性,把握空间分布规律。在湿地植物设计中,设置人工巢箱,或是在水体中设置岛屿,营造一种更加隐蔽的环境;引导鸟类前往栖息和觅食,将动物群体群居行为充分的展现出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湿地景观。人们也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动物景观,营造出一种空山幽静的意境。

3.3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设计中,主要是负责引导人们游玩和休息的路线设置,有助于合理引导人流,更为合理的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其中包括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等,带给人们别样的景观体验,提升人们的关上体验。就静态赏景景观来看,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观赏作用,同时也是湿地公园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景、对景和框景等会一系列手法,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湿地公园内部景观特色,提升景观多样性。动态赏景尽管则是为了引导人流观赏路线,促使人们可以动态的观赏湿地公园中的景观特色,合理划分公园内不同空间的景观,合理配置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升湿地公园中景观观赏效果。点景则是为了更加深刻的展现公园文化内涵,营造出良好的湿地公园景观意境,最为典型的即是雕塑和园林景观小品等艺术形式为基础单元。诸如,农耕湿地文化中,农业设施和农业耕作场面,形成与众错落有致的农业场景,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农耕体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为了营造出湿地体验景观、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和湿地硬质景观,根据设计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其中湿地体验景观可以通过优化植物群落配置,地形改造实现;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则是通过配置乡土植物、表流和潜流湿地、稻田等;湿地硬质景观则是通过凉亭、水榭、亭台、游廊和园林小品等展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下,为了可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为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提供一片自然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曼胤,崔丽娟,李伟,赵欣胜,赵玉辉,李胜男,王义飞,张岩.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92~296.

[2]勾波.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胡金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4]钱新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公园景观设计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43-01

1.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息息相关的行业,对调整产业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株洲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株洲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得天独厚,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景点的开发已初具规模,且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也为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分析株洲市区主要的旅游资源我们会发现,目前市区的旅游景点各具特色,可有些景点资源优势并没有最大化,且整体而言,项目多为静态游览空间,对于动态体验空间的打造相对匮乏,资源组合有待调整。

株洲市区主要有五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景点都有其发展优势。该项目重点选择石峰区和荷塘区,通过分析两个区域的现状,论证大型生态水上娱乐园建设的必要性。在株洲石峰区主要有石峰公园、文化园、神龙公园。其中石峰公园以人文景观为主,特色的娱乐项目主要有:春花、月季、国庆、秋展及书画鸟展,主要也是突出文化特点,极具人文艺术内涵是株洲极富雅趣、翰墨飘香的人文景区。神农公园是以炎帝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取得了艺术上的高度协调。综上所述,石峰区的休闲旅游多以文化为主导,休闲旅游观光的形式被动,缺乏动态体验娱乐项目,该区对于水景的开发利用水平还比较落后。文化园水域用来饲养金鱼,为水生植物提供培育场地,水塘静谧,观赏性不足。神农公园的划船的娱乐项目缺乏创意,经过时代的洗淘以不能调到其游人的积极性。在石峰公园和文化园内需要营造静谧雅致的文化环境,所以激情飞扬的水上娱乐项目不一定适合,而神农公园,作为综合性的公园,加强景区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将有利于吸引游客并为公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荷塘区建设水上公园有一定的必要性。

2.研究内容

2.1 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设计应做到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水上乐园,做到水上乐园景观为整个乐园设计增加独特性,增加水上了乐园的不可替代性。尊重自然环境,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重建,做到生态友好,符合绿色设计的原则,水的循环处理等问题的研究。水上乐园景观设计要满足多种需求,景观设计具有消费吸引力,迎合多种消费需要。在整体设计上不仅仅只是研究水上乐园的主体项目还需对周围原有环境进行有机改造,研究如何使环境服务于整体乐园氛围环境。

2.2 基本思路

(1) 尊重自然历史及现状,再造生态自然区域,促进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的丰富性。综合提升整体环境质量,确立具有现代与中式为特色的主题和风格,建立别具一格的场所感和标志性。

(2)引入社会建设、运营管理,公园集合文化、体验、休闲、商业、娱乐等多重功能,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周边地块规划主要确定为商业金融、居住及行政办公用地,公园的存在,为改善区域环境、服务市民休闲活动需求提供良好的条件。

2.3 研究方法

(1)实践例证法:通过实践案例来证明自己阐述的观点,以使其具有说服力。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东湖公园进行实地的勘察,拍摄现场照片并走访群众,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调查研究的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对案例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使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4 主要观点

以人文、人本、生态作为公园提质改造的主题,重塑特色鲜明新型城市公园。综合提升整体环境质量,确立具有现代与中式为特色的主题和风格,建立别具一格的场所感和标志性。尊重自然历史及现状,再造生态自然区域,促进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的丰富性。引入社会建设、运营管理,公园集合文化、体验、休闲、商业、娱乐等多重功能,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造本项目在株洲市区公园体系中的“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

3.预期价值及成果

3.1 理论创新程度

(1)在学术思想方面的特色和创新:以人文、人本、生态作为学术思想的切入点,以人为本,生态为本成为此次项目最主要的主题,相比较一些大规模不重生态的项目显得尤为新型。

(2)在学科交叉的特色和创新:水上乐园的景观研究,不仅仅只包括水上乐园设计本身,还与消费心理学,生态学有所交叉,在水循环处理方面需要与整个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么,学科交叉将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3.2 实际应用价值

现有公园整体环境一般,景观品质不高;公园景观设施欠缺,同时存在破损现象;活动功能较为单一,切混杂有临时商业摊档,影响景观形象;软景绿量偏低,绿化效果缺失。此外岸线蜿蜒,水景空间变化较为丰富但植被长势较为一般。现状景观及功能设施较少,泳池废弃,木栈道稍显破旧。

设计以水上运动为主题的水上乐园,将文化教育元素增加其中,整体提升其科普教育功能,设计植物教育景观,如:故事植物区等,在岸线蜿蜒处,设计很多的水生及开花植物将其打造为山野湿地公园;再加其游乐设施将其打造为水上游乐公园。以人文、人本、生态作为公园体质改造的主题,重塑特色鲜明新型城市公园。

3.3 生态功能

3.3.1 直接功能

(1)物质生产功能:公园内的湿地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为周边居民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2)供水蓄水功能:东湖公园具有强大的蓄水和补水功能,在洪水期可以储蓄大量的洪水,在干旱季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3)休闲旅游功能:东湖公园具有的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方面功能。

3.3.2 间接功能

(1)气候调节功能:东湖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生命代谢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调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2)污染净化功能:东湖公园的湿地对污水中的许多污染物明显的净化作用。当园周围的工业污染物、生活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

本次方案设计秉承“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以生态为出发点,将东湖公园开发和生态湿地保护考虑进城市生活的版图,最大限度的赋予人文及公益价值,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活品质升级,并为周边创造出健康的生活体验,成为城市的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彭统乾,甘泉.基于VRP的虚拟水上乐园设计[J].家庭自动化,2015(3):201-203.

[2] 韩明新,徐琳,王震.大型室内水上乐园冬季热湿环境姆治.暖通空调[J],2013(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