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3:42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1)

为加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力度,贯彻“十二五”规划中指明的“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作用、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等要求,福建省科技馆依托自身科普优势,结合市内教育资源,除常设的科普展厅外,还成立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中心,积极打造中小学校外的第二课堂。

近期,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方针。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中心正是福建省科技馆扩充科普教育功能而新建的跨学科、多功能科学工作室,拟打造成为全市青少年人群培养科学探究兴趣、提升科学素养的校外科普教育平台。本中心将结合学校科学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兴趣和家长关注,开设富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社会实践课,采取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并不断充分开发,整合资源,完善体验,优化内容,积极打造一个“以探究为中心”的校外互动科学第二课堂。

1 打造品牌,开展特色科学兴趣班

1.1 打造以任务驱动自主解决问题的科学课堂

我馆于2008年引进清华大学开发的“清华少年科学家”课程体系,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5~16岁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丰富、从生活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它依托国际先进的乐高拼插教具,将知识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学员的心理特点及科学教育培养目标,以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指导,独创了以“主题课程”为载体的课程模式。“主题课程”就是指按照某一主题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围绕故事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展开教学的课程。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数学、物理、逻辑和科学常识等知识,从而培养其在机械结构设计、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预设任务。

1.2 成立探究式科学实验第二课堂

为充分发挥科技馆在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科学素养教育中心于2011年又引进探索实验系列“小牛顿”课程。 “小牛顿班”是一项探究式的科学实践教育课程。该课程从丰富、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入手,涵盖多个科学领域,让孩子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提高,真正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与热爱,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数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该课程将传统的知识教育拓展到实践与创新教育的层面。内容多元、形式新颖,符合儿童喜好动手及探究的天性,创造性地推出了“科学知识+动手实验+拓展表达”三位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模式。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慎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1.3 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课堂

为搭建参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平台,我馆投入师资力量、机器人器材和场地,面向福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招收队员,组建机器人竞赛队伍,为中小学生提供参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良好条件,推动了青少年机器人活动的普及,促进了机器人竞赛活动水平的提高。

2011年,由我馆组建的机器人VEX和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队伍,先后参加了第七届福州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和第九届福建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取得了可喜成绩。

2 成立少年科学家俱乐部

少年科学家俱乐部是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专家和青少年沟通的一道桥梁。自2008年以来,少年科学家俱乐部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先后举办了冬季观测“火星冲地球”天文活动、湿地观鸟活动、“碳”险之旅、雪花飞舞、火烧赤壁、“喷”然心动、乒乓畅想曲科学活动等,至今共达24场,几乎是每月一场,参与的学生约达1500人左右。涉及声、光、电、磁、天文、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

冬夏令营作为一种实践教育活动,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福建省科技馆近年来开展了飞天火箭营、太阳能工程营、动力机械营、空气动力营、无线电装甲兵团、科技馆探秘营、电子工程营、车模营、航模营、海模营、生物探秘营、疯狂实验之物理营、魔法化学营、天文观测营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2)

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设施齐全,一楼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楼有残疾人康复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包括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三楼有综治维稳中心、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科普大学、文化大讲堂。

2019年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区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创建全科普示范社区工作,努力开创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把科普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努力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有的放矢,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将创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科技带头人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百姓在了解社区建设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运用科普知识,感受科技的成果,社区以“科普大学”“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为阵地,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家庭教育、健康知识讲解、生殖保健知识、生活常识、青少年科学常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8年3月社区建成了12米的的科普文化长廊和1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截止目前,已进行了禁毒、禁止传销、书反邪教长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健康生活、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科普知识的宣传。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宣传内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

三、创新科普活动载体,组织社区科普活动。

(一)创立科普活动中心。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我们社区通过资源共享,将科普活动室和阅览室组合在一起,有科普书籍藏书380余册,光碟50张,社区居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阅读书籍和借阅影像资料。阅览室内还有电子阅览处,有五台绿色通道的电脑专供居民进行科技阅览。

(二)打造“社区科普大校”,使社区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创立了科普大学,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讲授科学知识,每次上课,学员达50余名。一方面我们根据区科协安排的课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科普学校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政策课堂、健康消费课堂、法制课堂和书法课堂,通过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

(三)利用节日,和青少年假日做好科普活动

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了社区迎新春“欢乐中国年”活动、庆“六一”科普宣传进幼儿园活动、暑期针对青少年的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把文艺表演、科普文艺演出和健身活动结合到一起,增强了居民对科普的乐趣和兴趣,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四、专业志愿者进社区,使科技服务更有效安全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3)

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因此“第二课堂”应服务第一课堂,配合第一课堂,其活动计划在本学期教学计划确定后,根据教学进度、内容要求,按照每章节内容计划,围绕第一课堂内容适当地组织进行。例如在刚开始学习电学时,我们安排了“电荷的产生”实验;学习电表应用时,安排了“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的内部结构”,在第四章电磁感应的学习中安排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结构观察”等。总之,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时深刻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为实验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箱等仪器,对它们的不同量程的原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但对其内部结构却没有机会观察,觉得神秘。我们安排这方面的活动后,学生看到并懂得了课堂讲过的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和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对电阻的连接和量程的关系有了直观的理解。

二、第二课堂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场所

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学生跟先进的学校学生相比,突出的不足之处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掌握的科技信息量欠缺,创造精神欠缺,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触科技信息,多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

如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扩展到生活实际中去?我们开展了“家电线路结构观察与简单维修”、“照明线路观察及常见故障排除”等活动。我们对每一问题进行质疑、启发,使学生们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对人类有所作为。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一些常见问题的应变能力,并为后续的电工、电子等课程也奠定了基础。为了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科技高速发展的状况和现代化设备,带领学生参观科技成果展览,举行科技讲座,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讲述国家建设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等。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懂科学会技术的人才,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这便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某些问题,某些规律,某些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取证或查阅参考书籍、收集相关的材料进行推导、解释、论证获取比普通的学习得到更多、更广、更深的认识。学生在取证,实验,调查等的活动中,其思维处于广泛的联想状态,并要求具备严密的思考能力,开展这项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超导现象”、“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手机辐射”、“红外线电动按摩”、“蔬菜大棚的功能”、“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等,都可以成为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内容。要求学生将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的精神,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开展第二课堂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很好的培养了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与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

开展第二课堂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也给学生一个表现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才华的机会。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吸引较多的学生参与,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大范围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4)

一、在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重结论、轻过程”是目前中国物理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教师在讲授《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相对深高难懂的物理知识时,忽略了对知识来龙去脉的交待,匆匆推出结论,然后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训练,让这些物理定律成为他们解题的利器。而美国AP教师在讲到开普勒三定律时,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的课堂上补充了大量的史实。原来开普勒的老师第谷最早认为火星的轨迹是圆形轨迹。开普勒用了一年时间,进过70多次的计算发现自己的计算值和老师的总是相差0.133度。他非常崇敬他的老师,他不敢轻易地用自己的测量值去否定老师的理论成果。于是他又用了四年的时间进行刻苦计算,才认定了火星的轨迹是椭圆。正是开普勒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才使得他能够紧紧抓住了这0.133度的误差不放,最终产生了伟大的开普勒三定律。课上学生无不感慨道“正是这0.133度使得开普勒走上了改革整个天文学的道路”。在课堂中补充这样的物理学小故事,介绍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能够熏陶学生尊重事实、事实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二、在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树立学生崇敬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在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忙于解题,他们很少关注这些宝贵的科学结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复杂、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经过长期的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才取得的。美国物理课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回顾那些为物理事业献身的伟大科学家。这其中有为捍卫“日心说”而牺牲于罗马鲜花广场火海中的伽利略;有为了提取放射性元素镭而牺牲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的居里夫人,等等。课堂上学生们被科学家们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激励,认识到这些看似易懂的物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原来是如此的艰辛。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开展实验,甚至可以自制一些教具,或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实验器材,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多动手、多动脑,让课堂“动”起来。在实验中各种感官直接获取的信息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辨、总结、归纳等环节的参与,使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从中体验到实践出真知,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通过跟同学合作、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活起来”。

从认知角度来看,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因素对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师在贯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时,应该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创设一些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给学生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情境诱发的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新颖的演示实验,犹如给课堂加入兴奋剂,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去思考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逐步由好奇转化为兴趣,在轻松、和谐、愉快中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绳子,一端连接固定的柱子,另一端连接很重的大铅块(先用弹簧秤测量其重力),当绳子尽量收紧固定好之后,在绳子中间用一个很小的力(用弹簧秤显示)就可以把铅块拉动了,简直就是“四两拨千斤”。学生不由自主地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小的力能拉动这么重的物体呢?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汽车陷入泥坑,能不能借鉴这种方法?这样的引入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做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现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认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有时候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容易犯的错误,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通过这种纠正教师错误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心。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热”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静态的、沉闷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非常被动,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学习没热情,听到的知识都只是“好像懂了”的状态,模糊不清。所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促进与发展。例如,学习到某个规律时,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发现这个规律的科学家的故事,或者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所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从中学习科学家们在长久的探究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索是求无止境的,科学道路也是艰难曲折的,要想取得成功,不但不要迷信权威,反而要敢于挑战权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渗透一些现代物理知识或与物理相关的新闻事件。例如,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神十”升天、飞船对接、太空实验等,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课堂“热”起来。

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提问,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时,出示灵敏电流计后提问:“是否可以不用连接电源而让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学生一般会认为没有电源是不可能有电流的,纷纷否定。教师将电流计两接线柱直接用导线相连,让条形磁铁向电流计移动,却发现电流计的指针有微小的偏移,而且磁铁移动越快,指针偏转越大,与学生原来的判断结果大相径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原本静态的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变得动态、高效。

三、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韵味,让课堂“乐”起来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6)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往往是体现“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科书为中心”,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和策略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进行学习。而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教学规则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有大的突破。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物理的价值,要想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巧,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就必须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对如何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搭建自主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的“天地”,应该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而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还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不难看出,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点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其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事先做到这些预习:(1)机械能守恒定理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机械能守恒定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3)机械能守恒定理与动能定理在使用范围上有什么区分?……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并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是说,教师在这个过程就没有事情可做了,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物理实验,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实现,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价值,充分发挥实验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从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实验的基本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R=U/I,只要测出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即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该元件的阻值,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伏安法和半偏法。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测量出电路的系统电阻,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实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借助电池组、电压表和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待测电阻R等仪器设计电路图,之后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得出当Rx远大于RA或临界阻值时,采用电流表内接,系统误差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当Rx远小于RV或临界阻值时,采用电流表外接,系统误差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

这样的自主操作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保证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施。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电、光、热等都与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将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周运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以及花样滑冰视频等,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圆周运动,明白圆周运动的特点,进而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的是成功的一半。”形象的、生活化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四、创设和谐环境,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那么,我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呢?该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呢?我认为,合理、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就是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环境的方法之一。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终结性的评价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价;要改变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准确的分析与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并找准自己的优缺点,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走进物理学习中,最终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就是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7)

【关键词】新高考下;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我国新高考的实施,将整体的高中课堂进行了改革。 面临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动,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新高考的目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高中物理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知识灌输模式枯燥的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造成了学生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的情况, 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处理,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分析新高考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物理学科在新高考中的考题关注与学生的综合能力,采取对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选拔,对知识涉猎的范围更广。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也要随之提升。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单一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对教学内容全盘设定,单方面的讲解,不与学生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的理念背道而驰,打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多采取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协助者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成教学效果。 新高考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知识的结合,在新高考物理考题中会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遇到下一个问题时学生没有掌握对问题分析探究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面临新高考,学生必须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新高考模式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

(一)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 教师主要采取单方面对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完全没有机会参与知识的探索,而新高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如今的教学模式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新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要求。新的教学理念重视知识综合性与知识的相互结合性。 在物理方面,新高考中的命题采取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测试,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考试为标准的教学 模式。

 

(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失去了锻炼学生自主学能力。 当学生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只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学的根本意义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是连同学习的方法一起传授。新高考的推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三、新高考下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任何学科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也不例外。 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很难理解,是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对实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实验前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进行中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例如,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前,教师提出多用电表在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实验有哪些区别? 在试验中强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生对物理的陌生, 源自物理教学内容不能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静电现象的应用上,教师在讲解具体内容前可以举生活中静电的例子,让学生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用物理知识进行解答,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对知识理解。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播放实验视频,增强教学氛围,勾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体会物理知识。 例如,对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磁现象相关的例子,如磁悬浮列车的对磁现象的运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四)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鉴于新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物理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涉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涉及其他的知识的时候也要进行探究。 增强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问题的设定进行精心的安排,提高学生在思考问题中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新高考下, 对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效果。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从多方面入手将物理课堂丰富起来,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物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8)

高效课堂是高中政治新课改诸多先进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指以最小的时间、精力投入,换得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果。

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改所提倡的“高效课堂”理念呢?又如何谋求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果呢?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细致的分析与归纳。

一、做好课堂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个人认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能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全部思维,还能在上课伊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推动他们真正将自身融入教师接下来要展开的具体知识点讲解活动之中有着极大的帮助。

对于这一点,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资料,视频虽然简短,却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货币一一都展示在学生眼前,像周朝的刀币、环钱和蚊鼻钱,汉朝的五铢钱,清朝的银元以及现代中国所使用的人民币等等。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货币是自然就存在的?还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并要求他们在自由结合成小组的基础之上,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

如此一来,既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课前讨论活动,还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揭开货币神秘面纱”强烈好奇心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将自己融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是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相较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政治内容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就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与灵活掌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鉴于此种情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把一些较为抽象以及过于理论化的知识点寓于学生的生活主题之中,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更好体验、理解、吸收以及最终消化。”

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指示无疑为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无限可能。如,《哲学生活》这本书主要以哲学理论以及观点为主,内容虽然不难,但是有着极强的抽象性特征;而高中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哲学修养,在理解某些知识点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讲解《哲学生活》这本书时格外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力求构建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高效政治课堂。

在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生活中我们提倡‘废旧电池要单独回收’。因为一节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使600吨水受到污染。可是,污染的是水和土地,跟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电池中含有汞等众多重金属物质,如果随意抛弃的话,这些物质就会逐渐渗进土壤,并进一步污染到地下水资源。”“我们人类是要依靠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以及饮用地下水源生活的,如果它们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将遭到严重威胁。”……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回答得很好,这就是回收废旧电池与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样,在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这样的联系,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特征……”

“回收废旧电池”以及“环境保护”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将“联系的普遍性”这一抽象的哲学观点寓于其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以及领悟,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还可以促使他们逐渐转变以往的“哲学远离现实生活”的错误认识,有利于他们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这将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进行政治哲学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使得“高效课堂”逐渐成为诸多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以上是我个人对于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学同仁的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帮助,以便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促进高中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高秉孝.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9)

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主阵地,所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入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科技发明和创造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让学生总结、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定理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避免概念、定理的抽象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热爱科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

2.结合物理学史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选择恰当的物理学史材料,以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也可以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与当代科技进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通过这些物理史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蕴藏的奥秘,学习科学家们探究科学的方法以及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知道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3.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很多物理知识也是需要实验验证的。所以,平时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课堂演示实验,不能停留在教师动手实践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上台演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实验步骤展开,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矛盾时,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实验习题,让学生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意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这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督促学生读些相关的科普读本

科普读本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物理科技读本很多,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帮助学生选择科普读本,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3.开展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

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科技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简易收音机、针孔照相机、望远镜、设计楼梯电灯的开关电路等,这些科技制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让学生在科技制作竞赛中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定期举办物理科普知识讲座

通过科普知识讲座,让学生不仅获得科普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用科技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举办科普讲座时,首先要认真选择材料,收集学生最感兴趣的素材,比如:军事科学、航空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以及近几年对人类贡献较大的科学家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在科普讲座上进行专题交流,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或手抄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等。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10)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也就是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就应该把提高全面科学素质作为切入点。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3月15日,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谈到今后的5年要使我国的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社会进步有一个更大的推进,使改革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不难得出,要实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将经济发展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倾斜,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代表着人民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的是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全民素质的提高,将会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02年、2006年分别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对于科普工作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纲要》明确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面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并且针对四类重点人群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科学素质纲要》针对四类重点人群,设计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四个主要行动。

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未成年人正在接受基础教育而且要成为未来的公民,未成年人将会使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材,其重点任务是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农民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受教育机会最少的人群,其重点任务是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破除迷信,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劳动人口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主要劳动者,也是城市污染物的生产者,其重点任务是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高城镇居民的节能减排、环保意识。提高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政策方针的决策者,是公共服务部门的从业者,我国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其重点任务是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

按照《纲要》提出的重点针对人群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我们可以认真开展以下具有特色的科普工作,逐步推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建设社区爱心课堂

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设计的。在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是今年必须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在《纲要》中提到要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我区目前已经成立了社区爱心课堂,并且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学员学习。社区爱心课堂以我区科协为依托,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推广素质教育。社区爱心课堂由我区科协主办,民间教育组织梁园教育承办,全面免费为社区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点响应了《纲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社区爱心课堂将在每年的寒暑假,周末分期吸纳报名参加并且符合条件的学生进来,由梁园教育负责爱心课堂的课程安排与授课。课程包括文化课培训、科学常识、课外实践、教育电影观看、小模型制作、英语沙龙等,此外,社区爱心课堂还将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咨询和协助青少年做好学习规划。弥补了学生在学校里所不能学习到的,同时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场所。社区爱心课堂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社会资源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校外的一片蓝天,在爱心课堂里可以轻松的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没有过大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交流合作以及认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搞好科普宣讲团

成立一个科普宣讲团,作为科普宣传的基层志愿者队伍,进行科普专题的研究、科普宣传和推广等工作,让我区科协的科普工作更加有声有色。科普宣讲团由各行各业的精英组成。我区已经在去年顺利成立了科普宣讲团,该团的成员包括党政机关的退休老干部(这些干部思想觉悟高,主要负责讲解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像农民、城镇人口宣传科学思想,破除迷信思想)、省农科院的专家(这些专家长期从事农作物、家禽的种植培育研究,具有相当的经验,主要负责向农民宣传科学养殖方法)、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主要负责素质教育的推广,学习心理的辅导等)、医学界学者和有实际临床经验的医生(主要负责讲授健康生活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防范与治疗方法等)、心理专家和营养专家还有法律专家(主要负责宣传科学生活,科学工作,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等)。科普宣讲团的宣讲对象主要是农民、城镇劳动人口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科普宣讲团的职能是在我区科协的指导下,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载体,研究科普工作如何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普工作专题研究,形成专题演讲稿等成果,面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的干部和群众开展科普讲座、咨询等科普宣传活动;协助党政机关部门开展社会公益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讲团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在农村举办科普报告系列讲座,讲授科学养殖,培育农作物,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等知识并接受咨询;在街道、社区开展科普巡回讲座,针对城镇人口宣传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环保意识以及自身的就业技能素质等;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讲座,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讲解管理学、经济学等有助于其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的知识。此外针对以上三类人群,科普宣讲团还举办了营养与健康、幸福生活、给自己减压、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等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编辑发放科普读物(月刊或季刊)

《纲要》明确指出了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的措施。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杂志报刊,但科普类的读物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也不愿意花钱购买这类杂志,由科协主办免费发放科普读物将有益于大众提高科学素质。该科普公益性读物将是科协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科普知识等的桥梁平台。我区科协已经成功创刊《慧源》杂志作为内部交流刊物,定期向群众免费发放,今后还将把该杂志办得更好,向更多的人发放。

四、组建科普艺术团

科普艺术团成立的背景是以科普教育为主题,以科普宣传艺术队伍为载体,突出特色,将“四进社区”的科普、文化两项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推动全区科学文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吸纳有关单位、骨干积极分子参加,建设一支具有科普特色、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科普宣传队伍,为全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全区公众的科学素质。科普艺术团的主要职能是落实市、区科普教育文件精神,开展好科普教育进万家活动;让科普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调动群众学习的兴趣;开展科普教育特色活动,将科普教育融入文化活动中,力求创新,寓教于乐,突显特色。科普艺术团由一批文艺骨干志愿者组成。我区已于2007年9年率先在成都市成立科普艺术团,目前已在部分社区组织开展过科普艺术活动。

五、创作或播放科普电影

面向以上四类人群,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科普题材的电影进行电影巡回展播。针对青少年,可以选取《发现》、《动物世界》、《科技小发明》等自然知识的短篇或者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播放;针对农民可以选取一些反对迷信,相信科学,还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播放;针对城镇劳动人口可以播放一些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一些优秀人才奋斗史题材,反映社会和谐题材的电影播放;针对领导和公务员可以播放一些提高其决策管理能力以及一些反映社会现实问题题材的电影播放。

科普电影播放如果比较顺利效果明显,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的话,可以进一步申请一些经费,吸纳一些对拍电影感兴趣的文艺界人士加入到我们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科普电影的原创工作。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11)

一、提高认识,明确主题

围绕国家科技周主题“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今年南中居委会将科技周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科技周期间,同济雅筑居委会积极配合,动员并整合周边资源,发动群众,精心筹备,开展了科普周一系列主题活动,在辖区内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宣传、活动及讲座增强公众的科普意识,培养公众科学素养。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南中居委会于科普周通过电子屏、板报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面向辖区居民,开展了受益面铺开广、知识点更新快、影响力有成效的系列宣传活动。扩大科普周在居民内的影响力。

三、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1、织学员观看《乐学大讲堂》第四讲

5月17日,南中收视点组织社区居民观看《乐学大讲堂》第四讲:一起打开学习的秘密,居民们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郁。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特级教师倪老师和居民们一起探讨学习的秘密,带领大家打开学习的新视角,人的大脑,由无数的神经元细胞构成,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神经元发生连接的过程。所谓学习的本质,通俗地讲即为学习到的知识在大脑里建立不同的连接。通过“鸡蛋和蛋托的位置摆放变换”、数字的观察等简单实验,倪老师揭示了“大脑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的本质特征。随之关于“猴子、房子、杠铃”的记忆游戏,更是带动了现场居民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居民们听着倪老师讲课,不住点头,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乐学大讲堂》学习,居民们一起探讨了学习的秘密,打开了未来学习的新世界,提升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2、开展模拟家事法庭

5月17日,旭日社工服务社在南中开展了一堂特殊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吸引了社区里40余位居民前来聆听学习。

此次模拟法庭以一起离婚纠纷案例作为庭审素材,由华东政法大学在校学生现场展示,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指导。“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庭审正式开始。居民们遵守“庭审”秩序,认真聆听事件起末。华政在校学生惟妙惟肖地演绎出了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情感纠葛,整个家事法庭现场模拟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举证质证和宣判等整个开庭审理程序。

居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模拟法庭,以案说法,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十分贴近民情,也更能近距离接触到庭审实况,让大家知法、懂法,必要时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意识和城市应急疏散能力,2021年5月28日上午,南中居民区党支部邀请了松江区消防中队和颐景园物业共同在小区开展了一场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通过消防知识现场讲解学习及演练时的路线、方法及注意事项、灭火器使用以及应急消防安全疏散演练,使居民们基本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了解了疏散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居民们的火灾安全应对技能。

此次活动共发防灾减灾宣传资料100多份,50多人参与掌握灭火器使用应急逃生疏散宣传及演练活动。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这是很多居民第一次真正使用灭火器灭火及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社区安全防患于未燃,共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家园。

4、织学员观看《乐学大讲堂》第五讲

6月13日,南中收视点组织社区居民观看《乐学大讲堂》第五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居民们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郁。

首先社区学校金老师为居民们带来了府城文化和扫黑除恶宣讲,然后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警官向居民们详细介绍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以及电信诈骗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性,针对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常识向居民们进行宣传。同时还提醒社区居民们一定要知道正确的防范方法,端正心态,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居民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一定提高警惕。

通过本课《乐学大讲堂》学习,学员们深刻认识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为预防犯罪、建设和谐社区贡献了力量。

5、暑期健康和安全教育

为了让同学们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暑假,7月5日南中居委会邀请防疫中心姚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暑期健康和安全教育课。

姚老师从居家、出行等方面给予同学们安全提示。在生活中,同学们要注意消除水、火、气、电等存在的隐患,做到不玩火,注意防火;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要合理饮食;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意开门等等。出行时,同学们要注意交通安全,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严禁在路上骑车追逐打闹;乘电梯时左行右立,不可奔跑玩闹等等。

只要我们时时注意、处处警惕,平安就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健康就一定会常伴我们左右。希望每个同学们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暑假!

6、织学员观看《乐学大讲堂》第六讲

9月19日,南中收视点组织社区居民观看《乐学大讲堂》第六讲:解放上海—历史的回顾,居民们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郁。

老师带领居民们一起回顾上海的解放历史,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居民们听着老师讲述历经百年战火和沧桑的上海解放历史不住点头,与同伴交流心得。

通过本课《乐学大讲堂》学习,居民们一起回顾了上海的解放历史,了解了上海这座城市都会从民国至今的冗长画面和风云变化,提升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7、织学员观看《乐学大讲堂》第七讲

10月17日南中收视点组织社区居民观看《乐学大讲堂》第七讲:心脑血管病重在预防,居民们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郁。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上海中山医院杨教授采取投影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从中西医的角度,相互对比,详细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抢救、康复等知识,讲授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把握黄金抢救期、如何康复才能减轻后遗症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等。还全面剖析了疾病发生的多种原因及糖尿病、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紧密联系。讲座中还介绍了“营养的合理搭配”、“正确的烹饪方法”和“药膳食疗的原则”等知识,为居民总结了四条在生活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少吸烟、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态。居民们听着杨教授的授课不住点头,纷纷表示获得了全新的医学保健理念,与同伴积极交流心得。